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常规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洗马中学2005年教育常规管理工作在县教育局2005年工作计划的总体部署和指导下,在洗马镇的领导下,坚持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坚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办学宗旨。在2004年教育管理目标任务实现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继续推行“三制一管理”工作,不断优化育人环境,规范教学秩序,引导师生走进新课程教学,学校“厚德、博学、善教、爱生”的教风,“自强不息、避短扬长”的学风逐步显现出洗色,有效地巩固“普九”成果,强化了“普实”教学,教育教学质量有了较大提高,学校农村综合教育改革开始步入正轨,全校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有了良好发展。根据龙里县教育局2005年97号《关于开展教育常规管理工作检查的通知》要求,按照《龙里县2005学校教育教学常规考核表》的指标体系,我校于2005年12月5日组织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代表共计11人组成了洗马中学2005年教育常规管理工作自查自评领导小组,通过查资料、数据、收集师生反馈信息意见,进行综合测评打分,现将自查总结报告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2005年我校共有在校学生1279人,其中初一年级385,初二年级446,初三年级448,全校有在册教职工77人,其中初中专任教师59人,离职学习1人,全校就是中具有中教高级8人,中教一级21人,专任教师合格学历为100%,学校现有图书15000册,计算机65台,信息技术教室2个,多功能教室一个,远程教育网络室信息接收站一个,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各1个。
二、教育教学管理方面
1、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经常组织教职工学习国家和地方教育政策、法律法规。2005年主要学习《春节期间在贵州的重要讲话》,资助教室树立构建和谐社会的意识,从而积极献身于教书育人事业,积极创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全体师生共创和谐校园,平安校园。同时进一步学习了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关教育政策精神和师德师风建设的理论,学校组织了《教师职业的人格定位与教师职业的现实冲突》的专题讲座,学习了江苏省详思中学办学理念、学习了全国优秀教师甘肃省平凉市吴叔玲《心中装满对学生的爱》的优秀事迹。
2、学校设有党支部、校长室、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团委等组织机构,并成立各类交叉工作领导小组,有“普九”工作小组、“中继教”工作领导小组、“普实”工作领导小组、“四化”建设领导小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经审工作领导小组、“校本教研”工作领导小组等。并配套建立了各种相关的管理制度、各类机构工作责任明确、各类岗位职责清楚。学校德育工作网络化、制度化,形成以校长为核心的有党支部、校长室、政教处、教导处、总务处、团委、班主任、政治科任老师等共同参加的德育工作队伍和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制度。2005年学生基本无违法犯罪案件,学生违纪表现基本控制在5%以内。本年度有4名学生被评为黔南州“三好”学生,有5名学生被评为龙里县“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存在的不足是少数学生小学基础太差,家庭教育配合不上,造成经常缺课、不文明习惯行为表现、甚至偷盗等。下一步准备成立家长学校和继续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努力探索农村单亲家庭。贫困家庭、隔代教育家庭、无人监护孩子家庭等的学生思想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在加强家访、实施帮带扶措施、改进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3、我校按计划开齐所有课程,开足了应开课时,坚持在所有年级开设农村实用科技课。学校无乱定购教育局规定以外的教材,辅导资料现象。教学常规管理形成教导处、教研组按计划分阶段、分学科对教学主要环节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与考试等常规环节的检查指导督促机制。
4、学校教风、学风整体体现了积极向上、严谨勤奋的蓬勃势头,教学秩序井然,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等能力习惯的培训,尤其是实验教学,充分体现了技能和智能的培养,实验开出率、教学仪器使用率达到验收要求,化学教师龚传英辅导学生李朝江参加贵州省化学竞赛获省级一等奖,张清泽获省级三等奖。数学教师朱梅辅导学生罗顺利获第十六届“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初二年级铜牌。英语教师田文才论文《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应注重和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实效性》和语文教师韦松论文《以研促教以研促改以研强校》分别获省级教育厅三等奖。2005年度,学校成功举办了“六·一”文艺庆祝汇演、初一年级“广播操‘青春的活力’比赛”、第冬季田径运动会等。
5.教育教学质量在2004年的基础上有了较大提高,中考成绩居龙里乡镇初中的榜首,我校共录取高中156人,参加中考人数为308人,录取率为50.65%,比全县升高中的录取率49.66%高出1个百分点。初一初二年级的统考成绩较显著,初一年级全科总平均分为38.8分,超县该级平均分2.73分,初二年级全科总平均分42.18分,超县该级全科平均分2.31分。
三、抓实“普九”、“普实”、“中继教”工作
1、为了巩固“普九”成绩,严防辍学生反弹,我校切实贯彻素质教育方针,坚持以人文本,面向全体学生的办学原则,采取“分层次教学”、“一带一”、“减免”等措施扶持学习有困难学生和家庭贫困学生,确保学生轻松进校,愉快学习,学有所获,本年我校学年初学生人数为1279人,到年底辍学24人,辍学率为1.9%。
2、2005年,我校购置音体美及理化生教学设备、实验药品、器材100余件,投资1万余元,并加强了实验教学的专项检查督促指导工作,确保了实验教学演示和分组实验分别大95%和90%以上,并按时填写各种档案资料,写出了年检报告。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新增微机教室一个,远程信息技术教育接收站一个,确保教师学习和学生学习的需要。
3、我校始终如一的以“中继教”工作为推动教师自我提高的主要手段,以师德职业修养培训和学科专业业务培训为两翼,以通识性培训为总领,本年主要进行计算机考试培训。课件制作培训。教师职业的人格塑造等培训。规范整理“中继教”档案资料,精心布置了陈列室,接受县继教工程验收,并取得了134分的好成绩。
四、体育卫生安全管理方面
1、我校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每天确保让每个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在一小时以上,开始实施学生体能健康标准测试,经测试学生达标率为80以上,同时在初一年级开展新的第二套广播操“青春的活力”的培训教学。
2、充分利用教师会议、学生集会、校园广播、黑板报等形式认真宣传,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食品卫生法》,并在卫生部门的配合下,加大学校卫生常识的宣传力度,强化学校食品卫生的安全管理,并配合工商、卫生监督、公安等部门加强我校园周边食品卫生及治安的综合治理,一年来全校未发生食物中毒等事故。
3、学校体育、卫生、消防、供水、用电等设备设施逐步完善,在此项工作中,学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成立体卫、安全、消防等领导小组,同校内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个体责任人签订了责任书,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涉及到学生安全的管理制度,做到全体师生人手一册,举办法制专题讲座,通过黑板报举办“环保与健康”、“卫生与健康”、“消防知识”等专题宣传。
五、抓好财务财产管理,实施依法治校
1、我校严格按教育局、物价局、财政局联合下达的“一费制”收费标准收费,并制作了规范的收费公示栏,财会人员严格执行《洗马中学财务管理制度》收支两条线,帐目规范,日清月结期结算,且每月送中心校和镇财政审核,2005年10月经县审计局审计,无违反财经纪律现象。
2、建立和完善校产管理制度,设置了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兼职人员和财产保管员,坚持实施财务先入库、保管员签字、学校领导才签字报销制度,严格校产损坏责任追究制度,学校新旧校产登记完整,后勤保障基本做到保证教育教学的需要。
总之,2005年洗马中学教育常规管理工作在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在2004年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但是通过自查总结,我们也发现了常规管理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1、农村综合教育改革的实验基地面积太小,无法满足初二后分流教学实践活动的需要。
2、在办学方向上,关于职业技术教育这一块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还有待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
3、校本教研及校本教材尚未形成自己的范本及特色。
4、学校体育运动场地的征地和修建仍然是老大难问题,严重制约了学校规范化建设及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条件。
5、由于受编制的影响、学校安全保卫和医务室缺少专职人员。
高血压病是危及人类生命的常见病因之一,而高血压患者并发快速心律失常则是更加危险的危及危害生命的心血管危险因素。通过对高血压患者常规经常的心电图检查,及时发现高血压患者并发快速心律失常及其心率变化,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节干预治疗,缓解或减少因快速心律失常、心率过快引发的高血压心血管危害事件具有实际意义。
1 资料和方法
1.1 首先,对高血压病例进行诊断,即是通过公共卫生体检及医院门诊或普通病房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EH)确定为检查对象。EH诊断符合2004 年JNC 7 诊断标准,并排除心肌梗死、瓣膜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心肌炎、甲亢等疾病及其药物、电解质紊乱等因素影响。
高血压:血压升至140/90mmHg以上。
快速心律失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加速性异位自主节律(非阵发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心室扑动、心室颤动、预激综合征并发快速心律失常。
1.2 病例来源:采用单道12导联心电图机进检测,选择2009年至2013年4月区域内管理的高血压患者并符合本文入选病例共723例,年龄49~83岁,其中:男387例、女336例;共检测到快速心律失常67例,占9.26%,其中发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3例占4.56%、心房颤动28例占3.87%、加速性异位自主节律4例、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1例、室性心动过速1例,心室扑动及心室颤动为频死前心电图改变,对本文常规检测无意义。
2 检测后的干预:
2.1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频率在160~240次/分):多见于无器质心脏病者,亦见于器质性心脏病者。对高血压心脏病者由于可出现颅内压及眼压升高,兴奋迷走神经的方法最好不选用,可先用普罗帕酮、维拉帕米、洋地黄类、胺碘酮、美托洛尔等。药物无效可行射频消融术。
2.2 加速性异位自主节律(非阵发性心动过速):非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频率在70~140次/分、非阵发界性心动过速频率在70~130次/分、两者无需特别处理,仅需治疗原发病,如心率过快时最好控制在静息状态下的心率为宜。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频率在60~120次/分,伴窦性竞争可见室性夺获与室性融合波。该心律无需特殊治疗,仅需治原发病,防治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进一步加重。
2.3 心房扑动、心房颤动:60%的房颤和房扑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病患者,高血压是其中一种病因。其治疗目的是消除或减轻症状,提高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预防血栓栓塞和心力衰竭并发症,降低房颤的致残率和死亡率[1]。药物选择:选用维持窦节律的药物和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常选用胺碘酮、普罗帕酮、索他洛尔、氟卡尼。药物无效则行导管消融术。
2.4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多见于有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梗,亦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治疗方式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药物选择:常选用的药物有利多卡因、普罗帕酮、胺碘酮、美西律、索他洛尔、硫酸镁及β受体阻滞剂和维拉帕米等。但根据CAST研究结果公布后认为,Ⅰ类抗心律失常增加了心律失常的相关死亡和总体死亡率,推荐使用Ⅲ类抗心律失常药胺碘酮为首先选[1]。
2.5 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预激综合征本身无需特殊治疗,但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时需作治疗。当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时在无同步直流电复律设备时可选用普罗帕酮、胺碘酮等,禁忌维拉帕米、毛花甙丙及β受体阻滞剂。当治疗不理想时行射频消融术。
3 心率控制:
在冠心病心率研究中,把患者静息心率与心率增快对比列为引起心血管不良事件进行了研究,心率越快,引起的心血管事件越增加[2]。而在高血压并发快速心律失常事件中,抗心律失常及心率控制是不可忽视的。快速的心率加速了血液对血管壁的损伤,并加速了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的“心血管综合征”,常累及靶器官心、脑、肾的损害,并产生临床症状,在给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降压的同时,以常规的心电图检查捕捉快速心律常的改变,使得检测阵发性房速、房扑、房颤等快速房性心律失常较为方便。
有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房颤发生率为正常血压者1.42倍[3],如长期血压升高未得到控制,左心室负荷加重,至高压心脏病形成,左室肥厚肥厚,便成为引发房颤的重要始动因素。及时对高血压伴发快速房性心律失常(RAA)进行早期干预,减少RAA并发症提供依据,具有实际意义。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指出高血压是我国人群卒中及冠心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可遏制心血脑血管疾病发病及死亡。而对高血压快速心律失常及过快的心率进行干预,及早对所发生的快速心律失常进治疗,则是对高血压控的一项措施。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林果为主编.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实用内科学》编委会. 《实用内科学》第1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409-1418.
当今的高中生,个性张扬、思想多元、性格活泼,这对德育工作有效开展有一定的帮助,但如下的问题必须要求教师更要重视德育工作,一是从未尝过吃不好、穿不暧的滋味,用钱大手大脚,对父母感恩之心淡漠;二是在家庭众星捧月,不懂得尊敬师长,存在自私倾向;三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已成惯性,再穷也不能苦了孩子,造成学生自强自立意识淡薄,陪读现象迅速漫延;四是缺少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不少学生胸无大志,缺乏拼搏的勇气和精神。为此,我们的德育要改变单一说教、一曝十寒的做法,不仅明确目标,还要多维并举,全程推进。
明确目标,就是明确德育的方向;多维并举,就是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做好德育工作,确实做到育人全覆盖,从而有效防止有紧有松现象出现;全程推进,就是不留时间空档,科学计划,做到天天有声音、周周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学期有总结。我校近年来摸索了一些做法,现作介绍,敬请指正。
一、更新理念,明确目标,确定德育方向
1.从学校层面,提出“培养终身发展的生命主体”的育人宗旨
从一个高度告诫全体教师必须全面培养学生,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掌握学习的方法;不仅具备一定的能力,还要学到如何做人;不仅了解这个社会,还要学到如何奋斗人生,创造人生价值。
2.从学生层面,使学生明确正确的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
学校提出了学生十大形象设计。即“谨言慎行,做守纪高中生;尊师敬长,做文明高中生;互帮互助,心高中生;自立自强,做立志高中生;你追我赶,做勤奋高中生;潜心笃学,做钻研高中生;多才多艺,做现代高中生;力争上游,做优秀高中生;强体怡性,做健康高中生;读书报国,做有为高中生。”形象设计为有效地开展德育活动提供了思想保证。
3.从德育工作层面,提出学校德育工作的具体目标
即让学生“更具动力、更愿勤奋、更高素质”。“三更”就是“办学宗旨”和“形象设计”的具体工作要求。
二、多维并举,传承创新,优化德育系统
1.课程设置多元化,畅通课程育人的主渠道
(1)继续重视德育教育学科渗透的思想。明确每个教师都是教书育人主体,每一堂课都是教书育人的战场,管不了学生、没有正确的思想引领的课堂均为不合格课堂。学科渗透更体现在学校大型艺术和体育课程上,如我校有两个全校性活动课程,一是太极拳,二是跑操。我们的口号是:“锻炼身体好好学,工作奉献四十年。”这一口号大大地增强了学生锻炼身体、认真学习的社会责任感。
(2)认真设计主题班会。挤占班会课是最严重的教学事故,为使班会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需求,我们改变了班会课的上课方式,把班会课上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辩论课、谈个人成长的汇报会、习惯纠正的研讨课、感悟人生励志课。
(3)增开心理教育课。在基础年级开设心理教育课已是我们学校的特色,由专任心理教师讲解,在教学中,我们还开发了《一花一世界》《让心灵充满阳光》两本校本课程。这种潜移默化的心理教育,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了学生感恩励志、勤奋专注的精神。
(4)开发学科性校本课程。学科教学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结合校本课程开发,学校要求,校本教材必须既有知识性又有教育性。目前我校各学科共开发了如《感悟社会》《走近宝应》《拓宽视野,关注时政》《人与环境》《黑白森林》《魅力民乐》等49本校本课程。学生在人文校本课程中,感悟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在地理校本课程中,感悟家乡悠久的人文传统和丰厚的文化积淀;在体艺校本活动中,感悟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和坚韧的意志;在科普校本活动中,感悟在探索中获得真知、在实践中品味成功、在思索中激活思维的过程,有效地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和科学素养。
(5)走进校外课堂。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到武警中队、烈士陵园、法庭、敬老院、乡村居委会等场所听报告并体验生活。节假日前指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接触社会中接受道德教育。
2.教育主体层次化,构建全员参与的德育网络
(1)学校教育正常化。学校是抓教育的阵地和渠道,如国旗下讲话、晨会、校会、宣传栏等,有计划地不间断地推进和引领各个层面的德育工作。如2011年下半年学校德育主题是“励志和习惯”,学校通过系列引导,如介绍《读者》上北大学生贺舒婷《我凭什么上北大》的文章,宣传在学业水平测试中获4A的学生,在全校进行“榜样就在身边”的教育等。浓烈的大氛围有效地推动各班活动的开展。
(2)班级教育规范化。开学初各年级各班级必须在政教处指导下明确班级教育计划,每周活动必须确定主题,年级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准备教育素材,各班主任根据本班班情设计班会教案。由于精心地准备,每周的班会课已经成为全校学生的期待。
(3)请进教育造氛围。学校每学期都要请德育专家或校友到学校演讲,通过精彩的演讲渲染德育工作氛围。如2009年邀请感恩教育第一人彭诚老师来我校,学校组织学生并邀请学生家长参加,精彩的演讲,感动得学生热泪盈眶,学生们纷纷涌上讲台,诉说自己的感恩之情,表达自己发奋努力的决心。2010年还邀请了国务院新闻办华清校友、浙大博导夏顺仁校友来校演讲,校友的成功历程深深地影响着新时代的学子。2011年又和南京人本教育研究合作,开展了《学生学习动力与习惯培养》系列活动,陈峰所长的系列讲座,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成长动力。
(4)自我教育养习惯。自我教育是德育成功的关键,学校始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为学生开展自我教育活动搭建平台。政教处、团委悉心指导学生参加年级文明监督岗、绿色小记者站、“小交警”等活动,学生的自主活动中明显有了自我感悟,有一些表现顽劣的同学参加这些活动后,行为习惯明显好转。
(5)引导家长借力量。我校充分重视对家庭教育的引导,学校通过家访、召开家长会和优秀家长经验介绍会等形式,密切家校联系。学校还成立了家长学校,设立了家长委员会,年级每月都有主题活动,学校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大会、两次“特殊”学生家长会议。在和家长的联系中我们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共同商讨育人大计。活动中学校和家长的共同语言多了、家校的心靠得更近了、学校工作得到家长支持的力度更大了,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学校打气、家长放劲的怪圈产生。
3.工作任务实在化,脚踏实地防虚无
对德育工作,我们常常听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声音。究其原因,往往是没有交给教师实实在在的任务。实践中,我们也发现笼统的要求等于基本没说,于是学校在2010年明确提出,每个教师必须完成三大任务,一是教会安全,这是每个教职工应尽的责任,上课教师就是安全值班和指导老师,把爱学生从关心学生的安全做起;二是培养习惯,教师都要对视线范围内学生的行为表现负责,更要对学生学习习惯负责,不重视习惯的教师必须要考核;三是激发动力,班主任要上好砺志班会课,任课教师也要花时间勉励学生,做到“磨刀不误砍柴工”。
4.德育线路多样化,多管齐下提效率
提到德育的内容,有人总认为做几场报告、谈几句道理则行,这难免会走向说大话的空谈境地。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激发学生成长动力的同时,必须要求有行动的落实,要落实在细节上,要落实在习惯的优化上;教育和养成的同时,还要防止学生走极端,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教育。我们认为德育工作中价值观教育是核心,但离开了习惯养成这一基础、心理教育这一关键,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为此,我校设计了三条德育教育线路,即以“感恩、励志、勤奋、专注”为线路的动力教育,以“学规范、争五好、控细小、促三力”为线路的习惯教育,以“自信、阳光、耐挫、持恒”为线路的心理教育,三个教育围绕“读书振兴中华”的主题开展,相互联系、相得益彰。
5.能力培养综合化,让教师均成为德育能手
德育工作必须要人做,一个学校没有一批热爱德育工作的教师,不行,但没有一批能力强的德育队伍更不行。我校热心德育工作的教师不少,但教师的整体德育工作水平,特别是说服教育的水平、发现问题的水平、制订班规的理论水平都有很大欠缺,所以常常出现“好心办坏事”“尽力不成事”的现象。为此,学校高度重视提升全体教师德育工作“三大能力”,即“问题洞察力、说服教育力、制度建设力”,通过开展如专家引领、德育论坛、说服能力比赛、班级制度评比、理论学习等活动,不断提高教师德育工作水平,为学校“以一个宗旨、三个目标、三大任务、三条线路相结合”的德育工作有效开展提供了人力保证。
三、明确机制,全程推进,使德育得到保障
1.形成制度,用规定约束人
制度建设,一直是我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新形势下,学校有阐述德育工作总要求及不同年级教育工作的《范水高中学生培养总体规划》、规定教师德育工作任务的《范水高中德育三大任务落实要求》、对学生言行加以规范的《范水高中学生校规100条》、对班主任有约束作用的《范水高中常规管理月度考核方案》《范水高中班主任管理要求》、对全体教师有约束力的《范水高中教师岗位年度考核方案》等等,这些制度从要求、执行、考核等不同层面有效地规范了德育工作,推进了德育工作的开展。
2.确定计划,用事项引导人
学校工作计划必须对德育工作提总要求,德育工作计划,更是把工作规定到每月、每周。这就有效地引导了干部和老师认真落实,既保证了德育工作的稳定连续,防止随意性,又为大家筹划、细化德育工作提供了保证。
3.定时研讨,用交流推动人
学校每一学期举办一次德育工作论坛、每双月召开一次德育工作会议、每两周召开一次班主任工作会议、每周年级一次班主任例会,这是雷打不动的任务。会议上,有工作布置、有工作交流、有工作研讨、有工作辩论,有效地推动了德育工作不间断地进行。
4.固化行动,用常规提醒人
一件事如果反复无常,就不能有效地持续地开展下去。通过梳理,学校确定了德育的几种规则,如每周教师的学生成长反馈、上课教师安全值班、值班教师规定时间在岗、检查必须公示、晨会固定处室或年级讲话等等,这些规则,为发现共性问题,确定学校德育工作的具体内容提供了保证。更重要的是不时地提醒教师,你不只是一个教书匠,你更是一个教育工作者。
5.检查反馈,用成绩促进人
管理没有检查这一环节,人们就会感到“干好干坏一个样”。我校的教育工作两个“八查”,这是每月必须要做的事,一是教学工作“八查”,由教务处负责,一是德育工作“八查”,由政教处负责,八查内容记录在案,并和班级考核挂钩,更要在年终和教师的考核挂钩。这一检查机制,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不断前行提供了有力的机制保证。
1.生源的特殊性
成教的学生来源比较广泛,大部分是已参加工作的在职人员,年龄层次跨度大、学习基础参差不齐。以笔者所在学校的校本部函授生为例,从2009级至2013级的学生年龄结构看,入学年龄跨度一般在21—43之间,入学年龄在22—28岁区间的占班级总人数的70%以上。另外,生源地域分布分散,大部分学生隶属于就近的教学点,也有部分学生远在外地甚至外省工作或生活,学籍管理过程除了面授期间的集中管理外,其余大部分时间学生都不在校,常规管理只能隔空联系,无法适时面对面交流。学生绝大多数是在职学习,而且大多数学生除了在岗工作,还肩负着家庭责任,“工—学”矛盾较为突出。
2.求学动机与目的多样化
成教属于继续教育性质,相对于普通全日制本科学生而言,成教生的求学动机与目的更加多样化。有些是因为岗位工作需要,单位要求员工进一步丰富专业知识或提升学历;有的是自身有这方面的主动需求,希望进一步提升自己,也有的仅仅就是为了混一个文凭,至于学什么则无关紧要,目的就是为了提干、转岗或增加工资待遇,或者是职称晋升。不同的求学动机导致学生对待学习形成截然不同的态度,从而间接影响着管理的难易度和复杂程度。
3.学习形式的独特性
成人教育对象的年龄、资历、文化素质等差异性很大,对成教学生不可能像普通全日制本科生那样整齐划一、按部就班地进行管理。由于成教学生大都是在职人员,时间有限,只能通过函授或业余等方式进行学习,学生大部分时间不在校。
二、成教学籍管理的特点
由于成教生源的特殊性、学习动机与目的的多样化以及学习形式的独特性,与普通高等教育学籍管理相比,成教学籍管理具有自身的特点,突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管理对象参与程度差异性大
求学目的与动机不一样,学生对待管理的态度和参与程度也明显不一样。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较为明确,比较珍惜学习机会,积极主动,对学校管理各个环节的事项比较配合,比如按期报到、办理注册或毕业相关手续等,能按照相关要求及时完成;少部分对学习持无所谓态度的学生基本处于被动状态,对求学期间需要自己负责完成的事情缺乏主动意识,对自身利益缺乏必要的关心,往往依赖学校提醒甚至是反复催促。
2.信息沟通不及时
函授或业余的教学性质决定了成教学生绝大多数是在高校设置在各地的教学点学习,隶属于就近的教学点直接管理。学生大部分时间不在校,信息交流很难做到及时。成教学生大多数是在职人员,工作流动性大,因缺乏主动沟通意识,有些学生更换联系方式后没有及时告知学校。当学校因涉及学生本人利益的学籍问题需要与学生沟通时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延误时机、耽误工作进程。
3.管理难度大
由于成教的特殊性,成教学籍管理工作繁琐,影响因素多,管理难度大。上级主管部门对成教学籍管理要求日益规范化、透明化,各高校学籍管理工作必须在教育部信息管理平台上体现,学籍管理不再单纯是学校内部管理问题。而且,教育部信息管理平台上的各项操作都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完成。那么在此之前,学籍管理人员就必须做好前期相关的准备工作,如基本信息核对、数据整理等。单就新生注册前专升本学生前置学历清查这一项工作,每年都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还有部分学生学制年限较长,比如5年制高中起点本科,因时间跨度大、过程性管理时间长,在此期间学生变化性因素多,学籍管理难度也相应增加。
4.管理成本较高
一是从站(点)对学生直接管理来说,除非是授课期间管理者能与学生进行面对面地沟通,其他时间遇事联系学生都必须依靠其他媒介,比如电话、传真、信函、邮件等,管理方面需要投入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都比较高。二是从高校与站(点)之间的联系来说,学籍管理过程中双方需要频繁地相互联系,有些工作仅需要通过网络、电话等就完成,然而还有一些工作环节必须通过邮寄、快递等渠道,管理成本高,比如新生报到注册的相关材料、学生成绩登记表、毕业生资格审核材料、相关证书等。
三、学籍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成教学籍管理日趋规范化和标准化,但由于成教发展的总体环境和各高校自身等多方面的主客观原因,成教学籍管理工作中普遍还存在一些问题:
1.重招生、轻管理
目前,全国成教机构众多,发展良莠不齐。除少部分学生外,大部分成教生日常管理都直属于高校成人教育学院设立的校外函授站或教学点管理。由于信息不对称,学生对有些机构的办学目的和实力并不了解,而有些办学机构为了继续生存下去,想尽一切办法广泛吸纳生源,利用各种途径把学生录取进来之后相应管理却跟不上;有的重经济利益轻过程管理,在招生工作上投入了较多的人力和物力,在学籍管理方面却吝于投入。有的由于生源萎缩或因离主办高校较偏远、沟通交流不便,疏于管理。有的高校对教学站(点)也缺乏有效监督,导致学籍管理不规范,影响教育质量。
2.管理制度滞后或制度执行不力
成教学籍管理制度必须体现成人教育的特色,在制度规定与具体管理方式方法上理应与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学籍管理有所不同,但实际上很多学校大多是照搬普本学籍管理制度,只是在某些方面放宽了条件。有的学校虽然制定了相应的制度,但没有根据成教形势和社会发展变化及时修订,时过境迁,致使有些管理办法和措施难以与时俱进地跟进执行。有的虽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但执行过程中的力度不够,落实不到位,制度与实际执行不相符。
3.学籍管理手段较落后
很多高校都缺乏一个相对成熟完善的学籍管理系统,工作中多采用常用办公软件和简单开发的单机模块管理,造成各个环节衔接不畅通或者工作程序繁琐。由于学籍管理软件不整合,成绩录入、统考报名、学位申请与审核等工作与学籍管理模块互不衔接、关联,每项工作都要人工操作进行数据传导、转换,不仅效率低,而且容易出错。有的学校虽然开发了学籍管理系统,但由于开发投入较小或开发初期对于系统的需求分析不够,导致操作不便捷,对使用者的软件操作水平要求相对较高,一般管理人员难以胜任,或有的系统功能较为简单不能完全满足实际工作需求,从而影响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4.学籍管理队伍不健全
成教学生基本信息核对与维护、前置学历审查、学籍学历电子注册等工作较为繁琐、工作量大,需要充足的人员,然而有些学校管理人员配备不足,造成工作中疲于应对。有些学校人员配备虽然充足,但人员结构不合理,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学籍管理人员平时忙于应付日常工作,没有时间学习,业务能力得不到提高。
四、成教学籍管理的改进对策
一方面,成教办学有着自身的特殊性,成教学籍管理也因此具有有别于普通全日制本科的显著特点,管理工作有一定难度。另一方面,近些年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成人教育的学籍要求日趋严谨和规范,因而,各高校成教管理部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探索改进方法与对策,以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笔者认为,可以从意识、制度、硬件、软件(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两方面)等几方面着手。
1.高度重视学籍管理工作
学籍管理是成教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全过程,对全面掌握学生情况、及时改进教学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实行学籍、学历信息电子注册后,各高校学籍管理工作已不再单纯是学校的内部管理问题,所有的学籍管理必须在教育部的数据库和管理平台上予以体现,毕业证书要在教育部进行电子注册并上网供社会查询。从这个角度来说,学籍管理质量也是反映高校成教管理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观测点。然而,成教因生源组成复杂、办学形式灵活、教学点分散等特点给学籍管理带来一定难度,这是共性问题。尤其是网络学习、远程教育大趋势大背景下,更需要我们不断努力,逐步解决和完善学籍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健全管理制度,保障学籍管理规范化
建章立制是搞好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的基础。各高校必须根据国家政策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适合成教特点的学籍管理制度,结合实际形成一整套包括收集、整理、归档、交接等环节的学籍管理工作规范,并将其纳入学籍管理者岗位职责范围,要求学籍管理者熟悉管理规章的内容、各项办事程序。同时要明确成教管理部门与各院(系)、教学点在学籍管理方面的职责、权限和相应要求,以确保各项制度有力执行,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及时修订、不断完善。
3.开发、完善网络版学籍管理系统
学籍管理过程中常会涉及大量的数据转换、统计、导入导出等工作,工作中常会遇到学生需要查询或咨询某些问题、领导做工作报告或相关决策时需要某些数据做参考的情况,凭借功能相对完善的网络版学籍管理系统,这些问题都会高效、及时地得到解决。而单向的管理系统只有具体管理人员才能操作、查询,既耗费管理人员精力,又影响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缺乏一个相对成熟、完善的学籍管理系统,严重制约着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因此,开办成人高等教育的高校很有必要结合成教的特点,开发、完善网络版学籍管理系统,针对不同对象,比如学籍管理人员、学院领导、学生、教学站(点)等,相应赋予不同的权限,实现信息共享和分权管理,以此更方便、快捷、高效地开展学籍管理工作,促使成教管理更趋向规范化和现代化。
4.加强学籍管理队伍建设
一是要配齐管理员,不仅仅是高校成人教育部门要配齐、配足学籍管理人员,各个函授站(点)也要注重学籍管理人员的配备。二是要尽量保持管理人员的相对稳定,在人员变动时要做好业务交接工作,必要时要有一个老、新人员的“传、帮、带”过渡期,以便新接手人员能尽快熟悉业务,不至于延误时效性强的工作。三是要加强管理人员的学习培训和交流,特别是对函授站(点)学籍管理人员的业务操作培训。
5.加强新生入学教育
2007年,云南省镇雄县人民法院审结青少年犯罪案件80起,涉案200余人,其中在校生110余人。同年,广东省广州市共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1 511起,其中涉及刑事案件的未成年人达1 307人。以上数据揭示了严峻的治安形势,说明加强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是维护社会治安、保障社会稳定的迫切要求。
2001年,上海某中学初二年级学生何亮在网吧用刀将人捅死;2003年3月,云南省文山平远地区发生多起中学生参与的抢劫案;2009年5月13日,云南省剑川县某中学的一名学生在晚自习后用管制类刀具刺死另一名学生。类似的事件还有不少,在此不一一列举。不过,这已足够证明,目前,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时有发生。这一现象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一现象足以警示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
如何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在满足学生心理发展和精神需求的同时,使他们树立法制观念、具备法律意识,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和努力探索的问题。为此,学校必须加强法制教育,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强学校法制教育建设
学校应以法律常识课的教学为基点,以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主导,把法律常识和法制观念的教育紧密结合,通过学校的全面而系统的法制教育,着眼解决学生知法、守法和用法这三方面的问题,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提高法律素质。在加强学校法制教育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法律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自觉的守法意识;不仅要告诉学生哪些行为属于违法犯罪行为,还要引导学生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对于学生的言行要随时修正,开展多种的活动,进行守法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觉的守法意识。
1.学校领导要重视法制课
对于法制课的教学,学校应将计划、教材、师资和课时这四方面落到实处,以课堂教学活动为法制教育的主渠道,努力使法制教育贴近生活,使学生学法、用法成为内在要求和自觉行为,保障青少年在义务教育期间有效地学习法律知识。例如,笔者所在的学校,每个班都开过“法律基础”课,同时给学生订了《青少年法制教育读本》(高中版)《高中生预防专题教育》等多种书籍,在高一年级还安排每周四个课时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经过几年的努力,法制教育已取得一定成效。
2.加强法制教育师资建设
法制教育师资的建设是加强法制教育的重要条件。首先,加强师资配置。具体而言:一是通过学习、培训和测试,使教师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二是学校在录用新教师时,应考虑录用一些法律院校的毕业生,以充实法制教育的师资队伍;三是讲法制课的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法律知识,经常阅读与法律知识相关的期刊和图书,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例如,笔者所在学校的法制课教师坚持订阅《法制与新闻》《法制世界》等多种杂志,经常去图书馆借阅与法律有关的书籍,定时收看“法律讲堂”“道德观察”“社会与法”“法制天地”等电视节目,还不时上网浏览法律信息、观看法律视频和参与网上的法律讨论。
3.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将各种法律知识,通过多种有效形式,与其他各门学科的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法制观念。例如,在美术课上,可以开展普法漫画活动。又如,在学习语文课本中的《天山景物记》一文时,在让学生欣赏新疆天山美景的同时,可以介绍《环境保护法》的相关知识。再如,在生物课上,当介绍生物种类多样性时,可以穿插《野生动物保护法》的有关内容。如此一来,既增加了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兴趣,又对学生学习法律知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4.注重法制课教学方法
学校要将法律知识的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相结合,与科学人生观教育相结合,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不同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精心设计、经常组织和有效开展各种法制活动。如果可以通过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来进行法制教育,那么势必可以帮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学习法律知识,感受法律与生活的息息相关;如果从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前探究预习、课后作业复习等环节,辅以德育常规工作中的主题班会、晨会、升旗仪式、报告会、演讲、板报宣传和专题网站等形式,那么学校的法制教育不就能覆盖校园生活的所有层面了吗?由此可见,注重法制课的教学方法是何等重要!
(1)在教学中注重基础性、教育性、通俗性和形象性
例如,校园中常出现打架斗殴、小偷小摸和恃强凌弱等情况。基于此,学校应该富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注重基础性、教育性、通俗性和形象性,以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使法制教育规范化。
(2)选择典型案例,以案释法
在法制课的课堂教学中,应改变以往纯理论教学和以老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方式;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典型案例,以案释法开展警示教育。
(3)好好把握课前、课上和课后这三个阶段
作为法制课的授课教师,应在课前进行充分准备。例如,制作多媒体课件。又如,布置学生查阅有关信息,准备在课堂上与学生、老师进行交流、分享。在课堂教学中,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保证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充实;二是积极采用各种多媒体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可感;三是安排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活跃课堂气氛。在完成教学之后,要引导学生去图书馆阅读法律书籍,上网搜索法律知识、观看法律视频以及参加网上法律讨论等。
5.依法治校
学校应不断完善内部管理体制,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施规范的教育教学管理,使一切行动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把依法治校作为学校常规管理的重点和突破口,及时把学生的不良行为和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坚持在处理违法事件上,保证制度的严肃性和执行的规范性。从抓常规教育入手,严格规范学生的思想和言行,培养学生正确做人,做到防微杜渐。从2004年开始,笔者所在的学校,每学期都对学生以班为单位进行操行评定,内容包括十项奖励条例和十项处罚条例,对操行评定中不及格的同学给予相应处理、及时家访并做好其思想工作。依法治校实施7年来,学生日常的不良行为有所减少,班级更趋稳定,校园更加和谐。
二、构建法制教育的良好育人环境,采取多种活动,开展法制教育
1.加强学校法制教育宣传
一是学校应设立法律法规宣传栏。例如,利用黑板报、橱窗、校内广播电台和校园网络,对学生进行法律法规宣传。其宣传内容可以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有关禁毒、护林防火和交通安全等法律条款。二是要以各种节目为契机,集中开展声势浩大的法制宣传活动。例如,在“6.26”国际禁毒日,开展禁毒宣传活动;在“12.4”法制宣传日,开展宣传法律条款的活动;在“3.15”消费者维权行动日,开展学习维权知识的活动;在“11.9”消防日,开展学习消防知识的活动。就这样,结合实际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活动,使学生在节日轻松的气氛中自然而然地接受法制教育。
2.采取形式多样活动,开展法制教育
一是学校应该经常开展有关遵纪守法的征文、演讲、知识竞赛、文艺晚会和创先争优等活动,将法律知识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真正做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和贴近社会。二是适时进行法律专题讲座、法律释疑和开庭旁听等活动,坚持法律启蒙与行为教育相结合。三是邀请当地民警、交警到学校,结合本地治安形势,进行交通安全和社会治安等法制宣传活动。四是组织学生观看与法制教育相关的电影和电视节目。例如,电影有《少年犯》《网络妈妈》《马背上的法庭》等,电视节目有“道德观察”“法律讲堂”等。前不久,笔者曾组织三个班的学生观看电影《少年犯》。观后,很多学生都写了观后感,并对自觉遵守法律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五是全校每月进行一次“法律与我同行”的主题班会。抓住发生在周边的交通事故、刑事案件和人为火灾等,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2009年5月13日,本县某中学发生了一起血案,就此事件,笔者所在的学校立即召开了“珍爱生命,拒绝暴力”的主题班会,明确指出学生纠纷、斗殴和携带管制类刀具的严重危害性,并教育学生要牢牢记住这血的教训,引以为戒。又如,2011年3月2日,云南省的大理市和剑川市发生了特大森林火灾,有9人在大火中丧生。就此事件,笔者所在的学校及时进行了《森林防火条例》的宣传,并立即组织学生观看与森林防火有关的图片和视频。后来,还举行了有关森林防火的作文竞赛。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认识到森林防火人人有责。
三、提高认识,在素质教育中,既注重法制教育,又注重其他教育
1.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心
中学生出现违法犯罪,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中学生的心理不健康,因此,学校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努力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教育青少年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培养坚强的意志,努力提高青少年承受挫折和困难的能力,树立坚定的信心。笔者所在的学校,在每个班都开展了有关心理健康的课程,试图帮助学生解决各方面的心理问题。
2.注重网络教育,培养学生文明的上网习惯
时下,网络和电子游戏正侵占着青少年大量的课余时间,而网络和电子游戏传播的内容更让人触目惊心。有的青少年被其中的一些不良内容吸引而荒废了学业,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一位记者曾在重庆市未成年管教所了解到,这里有10%的未成人,其犯罪原因都与沉溺网络和电子游戏有关。由此可见,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网迷”的教育问题绝不能掉以轻心。学校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有关网络教育的专题讲座。例如,在笔者担任班主任期间,经常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并对其中的具体条文仔细体会和深刻领悟,还带学生到计算机机房,指导学生文明上网。只有培养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树立积极的网络道德意识,才能减少网络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使他们远离网络犯罪。
3.加强日常行为管理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都是从不良行为开始的。所以,学校和教师要警惕学生吸烟、旷课、夜不归宿、打架斗殴、向他人索要财物(收保护费)、网络成瘾、携带管制类刀具以及和品行不良之人交往等行为。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班主任要加强班级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管理。例如,笔者所在的学校,课余时,有些学生会在宿舍,拿饭菜票当赌资,利用扑克小赌一把。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通过班会及时教育这些学生,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什么是赌博、参与赌博的危害,教育学生要抵制和拒绝赌博,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此外,我们还组织学生经常参与积极健康的文体活动,充实业余活动,远离不良行为。只有加强学生的管理,才能减少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从而净化校园环境。另外,中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品德,才能成为遵纪守法、品格优良的有用人才。因此,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具体而言就是: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针对一些日常的不良行为,让学生展开讨论,并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优良品格。
四、培养学生的自觉守法意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二章第六条中指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的目的,是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使未成年人懂得违法和犯罪行为对个人、家庭、社会造成的危害,违法和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树立遵纪守法和防范违法犯罪的意识。”基于此,一是要让学生认识、理解和遵守法律法规,不仅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更是为了保护其自身的权益;二是要让学生知道不遵纪守法会受到法律惩处,从而使其真正理解遵纪守法的重要性;三是培养学生对法律的信仰,要让学生明白,法律拥有最高权威,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四是要使学生懂得法律规范是一种重要的保障,它能够促使整个社会有序地运行,确保人们和谐地相处。如此一来,学生才能发自内心地遵纪守法,把守法内化为道义上的一种责任和义务,由消极守法到积极守法,由被动守法到自觉守法,由他律守法到自律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