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思想政治理论研究范文

思想政治理论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思想政治理论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思想政治理论研究

第1篇:思想政治理论研究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评价;改革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评价是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环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重要内容。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的核心,既是评价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要素,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能否得出科学结论的关键。因此,构建符合时代要求、遵循教育规律、易于具体操作、体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迫切需求。

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机制现状。

我国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领域的研究相对不成熟,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具有本学科特色的教学评价体系,所以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一) 评价目的不清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双重目的,一是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二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就二者的关系来看,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而实际情况则往往是把理论知识的灌输摆在首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却置于其后,出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知识化倾向。这就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缺乏现实针对性,至于通过理论知识的教学让学生究竟明确些什么、理论知识的传授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究竟产生何等影响,这些原本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色的问题并没有作为评价的最重要的标准。

(二) 评价指标设计存在缺陷。由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较为抽象和概括,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科学有效地评价实属不易,因此就必须把这些抽象的目标具体化,并依此来制定具体、可行、有效的评价指标,而且要求评价指标的内涵必须清晰,能紧密结合教师的教学实际,只有这样才能起到评价的真正作用。但是目前大多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它各个科目的教学评价指标基本一样,也都包含教学态度、教学效果、教学方式等几个方面,体现不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特殊性。

(三) 评价方法缺乏多样性量化评价。目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通常只是依靠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例如,由学生和教师填表、打分,或者召开部分学生、教师参加的座谈会,请专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意见等方法。这些评价方式主观性强、局限性大,难以真实反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全貌。比如,评价结果的不同,并不能反映不同评价结果背后所隐含的复杂教学现象的具体内容,而相同的评价结果也不能说明其背后所对应的不同教学现象就是相同的。

(四) 评价重结果轻过程。我国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研究和实践的历史并不长,而且主要是在政府的政策推动下进行的,这使得评价实践从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管理主义”倾向,缺乏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本身关注的自觉意识。另外,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近期效果可以通过学生成绩、同行、专家的反馈意见体现,容易操作,而长期效果只能通过用人单位等社会组织进行评价,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为追踪难度大,评价工作就很难实施,因此经常被忽视。

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改革对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是一项重要内容,涉及许多指标内容和技术要求。面对以往教学评价中所存在的问题,应当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提出相应对策,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

(一) 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进行元评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是为了有效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但是如果评价体系本身出现偏差便将会导致整个改革决策出现失误,而在实际评价过程中也的确会由于评价本身的问题,使得评价的预期目的无法达到。因此,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要进行元评价。“简单说来,元评价就是对评价本身的评价,主要目的是检验评价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偏差,运用统计和其他的方法来估计产生的偏差对评价结论的影响。”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元评价包括的内容有:首先,对评价体系的评价。即评价对象明确,评价目的明了,评价标准合理,指标体系科学,权重分配恰当,评价方法可行,

价信息的搜集、分析处理方法得当。其次,对评价组织实施的评价。主要是看评价组织是否有能力担此重任,其成员是否具备相应素质,切实有效地落实评价工作。最后,对评价结果和效用的评价。即评价结果是否可靠有效,通过对评价信息的处理和分析,判定评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评价结果可信度高,并且评价对被评者有促进作用。

(二) 设计科学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关键问题是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因此当评价方案确定后,其指标的优劣程度就成为保证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质量的核心因素。首先,要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的价值取向。在政治性层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内容应包含教师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传播能力、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能力,学生对理论的接受程度和政治素养的发展状况。从学生发展需要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当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价值困惑、人生目标迷茫等实际思想问题,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其次,指标体系的设计还应把握以下几点:第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的制定与设计应该做到必须与该课程教学目标保持一致,必须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方向,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第二,指标制定必须整体完备,能全面再现和反映教育目标,反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各种客观事实和客观因素。第三,指标体系要从评价者的实际水平出发,能为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具有可行性。

(三)健全多样灵活的评价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采取适当的方式,从理论教育入手,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让正确的理论来指导和约束学生的行为。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应改变以往过分注重等级与量化,强调终结性评价的偏向,要加强对形成性评价、非测试评价、表现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的探索与应用,改进量化和等级方法,重视质性评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除了传统常规评价方法外,也可以采用网络评价、社会评价等方法。方法是多样的,总的来说在评价过程中应当注重发展性评价模式的运用,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根本目的。发展性评价是一种依据目标,重视过程,及时反馈,促进教师发展的形成性评价。不仅注重教师的现实表现,更加关注教师的未来发展,通过评价与指导促进教师的成长。在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的过程中,让教师充分了解学校对他们的期望,培养他们的主人翁精神。根据教师的工作表现,确定教师个人的发展需求,判定教师个人的发展目标,提高教师履行工作职责的能力,从而促进学校的发展。发展性教师评价是面向全体教师的,重视提高全体教师的参与意识,帮助教师共同探讨、一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春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研究[d].武汉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第2篇:思想政治理论研究范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情境教学模式 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1.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方面

欧阳国文、郑怡飞的《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在分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困惑的基础上提出提高其实效性的途径及措施,他们主张要更新教育观念,加强课程建设,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加强实践性教学,改革考试模式,等等。其措施得当,途径可行。

欧阳娟的《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一文详细地分析了目前导致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不足的主要原因。她认为复杂的社会环境,特殊的校园环境,部分领导和管理部门的不重视,高职学生的特殊性,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整体素质,陈旧的教学内容和单一的教学方法等都是影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因素。

李向阳的《高职教育“两课”效益现状调查研究》和檀江林的《对理工类大学生政治理论课认识水平的调查》都通过社会调查,用事实说话,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教学方面,的《关于高等职业院校政治课教学的思考》探讨了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政治课教学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政治课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传统高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针对性上,都与现实社会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突出高职院校专业性强的教育特点的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实效性不强。全面认识和研究情境教学模式,并把它应用于教学实践,是提高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时效性的重要课题。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

现在国内高校普遍在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模式的运行机制、保障机制、评估机制,把教学模式创新提高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环节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一是关于影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因素研究;二是关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低下的归因研究;三是关于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四是关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评估。这些研究成果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对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积极的、有益的、开拓性的探索。但由于种种原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的研究内容和模式还停留在实验和观摩阶段,可操作性和教学效果较差,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研究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属于一般性研究,即没有从高校和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模式具有不同特点的角度来研究;二是研究的目标和内容认识比较模糊,表述得过于抽象和笼统,可操作性不强;三是教学模式的创新性不够,没有形成针对当代高职院校特点的,特别是具有创新性较强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模式。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应该有所创新,只有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的道路,才能充分调动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情境教学模式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著作《学记》中所谓“善喻”之教,要在“道尔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方式下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进而感到从容安逸,才有“和易而思”的教学情境。叶圣陶非常重视情境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他说:“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意思是说,要营造出恰当的教学情境,并把学生带入到教学情境之中,这样,学生才能产生感悟、想象、产生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产生对知识和理论的亲近感。

在我国现代有关情境教学研究的成果也逐渐增多,较有影响的论著主要有: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特级教师李吉林,从我国古代文艺理论的“境界说”和外语情境教学中汲取营养,从脑科学和心理学中觅取理论依据,以的反映论为理论反应,形成自己的情境教学观,并进行系统的教育教学改革实验,目前已完成从单科情境教学到整体情境教育的过渡,他提出情境教学是“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儿童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实践探索出了以美为境界,以思为核心,以情为纽带,以儿童活动为途径的情境教学模式,后来以此为基础,全面拓展形成情境教学理论模式。

傅道春编著《教育学――情境与原理》,认为情境教学方法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有计划地使学生处于一种类似真实活动情境之中,利用其中的教育因素综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一种方法,不像语言传递和实际训练那样要靠教师向学生直接提出要求或进行具体的指导,而是寓教学内容于各种具体生动形象的活动当中,其目的是创设理智、情感并存的意境,唤起学生的想象,以加深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和情感上的体验。

范玉民、范天成主编的《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认为,情境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积极建构性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是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

论文主要有:贺中元的《情境学习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一文,对情境学习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了阶段性的总结:黎彩虹的《“情境教学法”模式的探索与应用》一文,对情境教学模式做了有益的探索;殷密密在《情境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的尝试与思考》一文中说:“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绪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教材,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另外,还有一些散见于报纸杂志的其他有关情境问题研究的文章。

二、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不少的教育家在他们的论著和实践中留下了对情境教学的思考与经验。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从事教学,常常给学生营造一定的问题情境,叫做“产婆术”,它通过提问使人陷入思维困境而反思,让学生主动思索、探求、获得问题的解决。美国教育家杜威对情境教学也做了有益的探索,他说:“我们主张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起始阶段。”他认为,教学过程必须创设情境,依据教学情境确立目的,制订教学计划;利用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实施教学计划和评价教学成果。杜威把情境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情境教学有了重大发展,把情境教学推向一个新阶段的,当推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格奥尔基・洛扎诺夫。他在成人外语学校中首创了“暗示教学法”。暗示教学法又叫“启发式外语教学法”,它是一种充满乐趣、舒适而高效的教学法。它把学习和唱歌(音乐)、游戏、演戏等活动结合起来,启发学生自觉学习,寓教于乐,让学生学习的每一分钟都是一种享受。暗示教学的根由是情境。洛扎诺夫说:“什么是暗示教学法?暗示教学法就是利用一定的情境,创造高度的动机,建立激发个人潜力的心理倾向。从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这个角度出发,在学习交流过程中,力求把各种无意识暗示因素组织起来。谁都知道,暗示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是环境和个体间连续不断的信息交流。它以含蓄的间接方式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人按一定的方式行动。这种暗示是由情境提供的,情境是对人产生暗示信息的源泉,人们从情境中得到了多种多样的暗示,这种暗示不仅能使受教育者学得好、多、快,而且能最大限度地开发个体的潜力,从而提高个体的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满足学习的需要,达到充分的自我发展。”因此,洛扎诺夫对情境教学作出了宝贵的贡献,在理论上解决了情境教学的根由,从实践上把情境教学推广到了全世界,充分展示了情境教学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达克沃斯(Duckworth,1993)这样描述她的教学观:“我为学生提供情境,促使他们思考,并观察他们如何做,他们告诉我如何思考,而不是我教他们如何思考。”

美国学者Jaequeline Grcnnon Brooks等撰写的《建构主义课堂教学案例》对情境教学方法作出了富有成就性的探索,并号召现代教师应该成为建构主义教师。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教改实验中,经常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观察、体验大自然的美,让他们在大自然多彩的情境中培养观察力和创造力。他给学生编写了《大自然的书》,对学生进行情境教学,充分利用大自然多彩的情境,对学生进行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他说:“我力求做到在整个童年内,使周围世界和大自然始终都以鲜明的形象、画面、概念和印象来给学生的思想意识提供养料……”

客观地说,国外对情境教学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许多优秀成果,值得我们开掘和借鉴。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在中外教育史上源远流长,在现代也有不少新的研究成果,在我国现今的语文、英语等文科教学研究中,情境教学从理论到实践都取得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突破。但是,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情境教学模式理论尚不够成熟,实践也还不够普及,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和大力推广,让情境教学在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时效性方面发挥其强有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祖嘉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傅道春编著.情境与原理.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3]李庆明.李吉林与情境教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

[4]张玉民,范天成主编.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廖和平.增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若干思考.求索,2004,(1).

[6]任启全.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探讨.职业技术教育.2000,(19).

[7]殷密密.情境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中的尝试与思考.中学教学资料,2005,(3).

[8]贺中元.情境学习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教育学,2005,(2).

[9]崔真.思想政治课中的情境式教学法.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7,(2).

[10]林红霞.浅论高职生素质的系统结构.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3).

[15]那瑞琴,于民伟主编.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6]李海宗.高等职业教育概论.科学出版社,2004.

[17]蔡炎斌.国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与思考.黑龙江高教出版社,2005.

[18]崔景贵.职业教育心理学导论.科学出版社,2008.

[19]蔡汀等.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0]高时良.中国古典教育理论体系.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1]单中惠.西方教育思想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2]吕达等.杜威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3]廖和平.增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若干思考.求索,2004,(1).

[24]任启全.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探讨.职业技术教育,2000,(19).

第3篇:思想政治理论研究范文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点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要求教学方法必须实施根本性的变革。本文提出了研究生教学必须坚持“三个转变,两个结合,一个核心”的新教学法。所以,探寻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点与方法,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的主动性和互动性,增强研究生教学效果的时效性,对于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水平和政治觉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媒体;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自然辩证法

随着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的调整,要求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和手段也要做相应的变革。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传统教学方法面临巨大挑战,如何充分结合网络、手机终端,在微博、微信、数字电视、数字网络的影响下,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成为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者和管理者积极探索的问题。本文结合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教学的长期探索与实践,探寻现阶段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并分析影响这一趋势的原因,并进一步提出了在网络化、信息化条件下,构建以硕士研究生为本、师生双向互动的“321”教学模式。该方法主要是指研究生教学必须坚持“三个转变,两个结合,一个核心”的教学法。“三个转变”是指教师教学逐步由“主导向引导转变”,学生学习由“被动向主动转变”,课堂氛围由“单一被动向双向互动转变”;“两个结合”是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一个核心”是指整个教学成败的主体是教师,教师在教学中起着核心作用。研究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新媒体条件下的特点,并探寻适合时展的方法,增强教学的可行性和时效性,对于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水平和政治觉悟,培养主业能力强、政治素质过硬的高层次社会主义建设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不足

“对青年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由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性质和办学宗旨决定的,是社会主义教育区别于资本主义教育的根本标志之一。”[1]自我国研究生招生以来,我国培养了大批的专业精、政治素质过硬的高层次人才。这其中与对研究生有效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分不开的。但是,随着我国研究生的扩招,研究生规模越来越大 ,对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的效果出现了下滑的趋势。特别是近几年来,新媒体迅速发展,网络化、信息化的大量普及,微博、微信充斥丰富了我们生活,同时对研究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带来了巨大冲击,这为我们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

(一)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总体来说是积极上进,有责任感。但由于显示各种因素的影响,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是表现出了不仅令人满意的一面,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 ,政治素养不高。研究生从小学开始就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接受理论教育,到了大学本科阶段,进行了比较系统和全面的学习理论,并要求他们能以立场、观点、方法去研究新情况、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新问题。但从现实情况看,不少研究生对的基本立场和观点都不熟悉,更不要说运用的立场去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一些理工类研究生对政治不感兴趣,专注自己的专业,结果出现了一些“政治文盲”,经常闹出政治笑话。

第二,道德行为与其学识极不匹配。研究生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高层次人才,不仅要求其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同时也要求他们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平,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做出较好的道德表率,成为道德模范。但是,有些研究生却表现出了与其知识和学历不相匹配的道德意识和行为。具体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其一,责任意识薄弱。由于受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有的同学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片面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因而缺乏社会责任感,缺乏社会担当,甚至一些研究生连研究生班的干部都不愿意担当。其二,集体观念淡薄,团结协作意识差。研究生由于学习的特殊性,研究生集中学习只有一年,其余时间大部门都是各自做试验和课题,这必然导致研究生参与集体活动的机会比较少。再加上自私和自我封闭,长期以来必然导致他们集体观念淡薄,团结协作意识差。其三,心理素质较差,缺乏克服各种困难的心理准备。近年来,由于竞争日趋激烈,研究生在学业、经济、就业、以及处理个人问题上的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这些压力使得他们难以平静心情专注学问,生活中变得自私自利,学习上急功急利,在各种压力下,心理这些年来各高校频频出出现各种问题。历年来的研究生跳楼事件就典型的说明了这一点。

第三,研究生创新能力不强。研究生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教育培养的高层次人才,“自然辩证法”作为研究生的公共课,其开设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把握自然、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理工科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自然辩证法在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方面担负着重要的责任。但从现实来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表现却不令人满意。究其原因,是多方面,但其根本原因确是创新文化的缺失。研究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受一定文化影响,这种文化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中国文化,二是西方文化。从通行的 《自然辩证法》教科书?内容来看,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社会论、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五个方面,全书是以科学技术的成就和哲学认识的巨大进步为基础进行论述,全书仅在文末提到科学技术与中国现代化的问题,涉及中国文化内容很少,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因此,“在课堂中引入中国文化因素是不可缺少的,它可以弥补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本土文化底蕴的不足。”[2]而我国研究生在在整个人生学习过程中,受西方形式逻辑的影响非常严重,因此,缺乏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在实践中则表现为创新能力不足。

(二)从教师层面看,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展要求,教师个人的素质和能力也影响着研究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和水平。

第一,传统的教师“一言堂”已经不能时展的要求。在旧媒体时代,媒体对学生的影响是有限的,媒体传播的信息是可靠的 ,大众往往是被动地接受媒体传播的知识和信息。除此之外,学生大量的知识是靠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上也主要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但是,随着网络化、信息化的发展,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微博、微信广泛发展,新媒体影响着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学生也成为媒体终端,学生对信息的获取也由过去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学生更直接成为各种信息的提供者和者。所以,学生对教师在课堂中“满堂灌”不感兴趣,对教室教授的不感兴趣的话题也在关注。所以,出现了现在课堂中教师在课堂上“口沫四溅”,学生在自己座位上毫无反应,低着头,关注自己的手机的不协调现象。所以,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引进与现时展的新的教学方式。

第二,教师的个人素质和能力也影响着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效果。从我国研究生师资培养来看,我国研究生教师随着招生的规模逐年增加,总体上满足了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需要。但是,随着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改革,《自然辩证法》这门课程由原来54个学时,变为现在的18个学时。随着学时的改变,所需教师就大量迅速减少,一些学校原来打算引进这方面专业的教师,现在也不在引进。随着老教师的逐步退休和一部分教师转上其他专业课程,自然辩证法方面的专业教师就越来越少,一些学校就临时找来上公共课的教师临时凑数,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教师也不在是真正的“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成为了一种职业,部分教师也放低了对自己的要求,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做一份职业,他们只关心自己完成的工作量的多少和报酬的高低,对上课的真正实效漠不关心。教师的责任心的缺失和专业素质的不高必然导致教学效果的偏低。

(三) 学校管理部门的考核方式也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果。从目前各高校对于教师教学也记得考核来看,大多数学校只注重教师教学工作量的完成,比较注重数量的考核情况,而不太注重教师教学的真正实效。就其原因,数量的考核直观、清晰,易于把握,而质量的考核则不易把握。在公共政治理论教学中更是如此。一些学校也采取了“专家评价+学院领导评价+学生评教”的方式对教室授课进行考核,从实际情况来看,效果也不尽如意。如果说是这个领域的专家,那还能真正提出一些实质性的效果。但有些学校所谓的专家,其实就是退休教室,甚至出现文科专家听取理科教师上课,理科退休教师为文科教师打分的荒唐现象。学科的不同,教学思路与理念会出现较大差别,难怪一些年轻教师对所谓专家不屑一顾,对专家的评价极其不满。在学生评价方面,最初学校设置评教系统,是便于教师认识到自身教学的不足,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最终提高教学效果。但从我校实际操作效果来看,结果完全相反。这是由于管理部门的“懒惰”所造成的。由于管理部门简单、直接利用学生评教结果,把学生给教师打分直接当做教师授课水平考核的依据,并将这一结果与教师的奖金、评优、评职称挂钩,这就必然导致教师不得不认真对待学生评教。甚至一部分教师为了学生对自己评分高些,不得不采取一些迎合学生的措施。所以,学校出现了教师怕得罪学生,不愿意管学生的敷衍教学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必然变差了。

二、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存在的特点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本科生相比,具有其自身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它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以及人们掌握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争取最佳教育效果的规律。同其他学科相比,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政治性、理论性、现实性和实践性,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创新有其独特要求与特点。目前不同学校教育者都在努力探寻适合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点与方法,并结合本校研究生的具体实际,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如复旦大学学院王贤卿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方法创新,最核心的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创新理念。山西财经大学学院武晓峰则认为,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力求做到“四个突出”,即:要突出培养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养、理论思维能力与科学研究能力;突出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实践性与针对性;要突出研究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突出考核目标中的综合素质与研究能力考查。西南民族大学贾秀兰则认为,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要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加强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和针对性。教学方法的探索是一个重点,要把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列为专题加以讲授,并进行课堂讨论,形成教学互动,促进师生交流,可有效地提高研究生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但是,这些教学方法探索与教学特点的探寻还是具有单一目标,缺乏对学生现实时代环境的分析与考量,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要充分考虑网络、微博、微信、数字网络与数字电视等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和冲击;同时也应充分考虑在当今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要求,探寻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点和方法,并充分利用新媒体具有的优势,并结合传统媒体的优势,探寻更加符合研究生认知心理和可接受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时效性和时代性,培养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创造型社会主义建设者。为此,西南科技大学政治学院和研究生院出台研究生改革和创新计划,支持教师大胆改革。为此,《自然辩证法》课程组对本课程教学进行了大胆探索,提出了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321”模式教学法。该方法是指研究生教学必须坚持“三个转变,两个结合,一个核心”的新教学模式。其具体内容包括:

第一,“三个转变”是指教师教学逐步由“主导向引导转变”,学生学习由“被动向主动转变”,课堂氛围由“单一被动向双向互动转变”。首先,教师在具体授课过程中,必须改变传统“一言堂”的授课模式,改变教师完全忽略学生的主控课堂的教学习惯,教师在课堂中要引导学生向有关问题的方向思考,教师职责则由主导向引导方向转变。其次,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改变学生被动学习、听课和做笔记的习惯,要通过事先设置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完成有关问题的学习,并在课堂中和其他师生探讨,从而提高自己的认识。其三,课堂教学中要实现由“单一被动向双向互动转变”。由于过去是教师完全主导课堂,忽略学生这个主要主体,所以教学效果不佳。现今要充分发挥学生这个主体。因此,在进行问题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这个主体的切身实际,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要引导学生对有关话题有话说,想要说,而且必须说,从而实现教师与学生互动,活跃课堂氛围,增强学生参与性,从而引导学生朝着积极、健康、正面发展。

第二,“两个结合”是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为了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的时效性,教育部开设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课,目的就是把大学生在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用于分析现实社会问题,增强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此环节,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有了正确的认识,用有关理论解决现实社会重大问题的能力也不断得到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虽然没有专门的实践课,但是各高校也都设置了相关的实践教学环节。但是,目前很多学校这一环节都是由学工部在负责,因此往往与理论教学相脱节。为了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性,同时也为了增强学生实践环节的目的性,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强调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让理论教学的教师参与实践教学,并把实践教学中的事例和材料引入课堂,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增强了时效性,学生也能真正感同身受,从而真正达到对研究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第三,“一个核心”是指整个教学成败的核心在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课堂的把控、课堂问题的设置、课下材料的准备、课堂互动的引导与把控,各方面工作做得好坏与否,效果怎样,核心人物还是在教师。所以,教师在课前要做充分地准备,要详细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问题。否则,就可能失败。正因为有这样那样的担心,所以有些教师完全不让学生参与发言,怕掌控不了课堂。有些教师又完全让学生发言,教师掌控不了课堂,起不到正面引导的作用。

三、“创造5分钟”,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

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还要受到创新环境的影响。创新环境包括硬环境( 由物质环境和刚性的管理体制及人员组成) 和软环境( 由人文环境、弹性的研究方向和评价体系组成) 两大类。本文主要涉及创造过程的人文环境中课堂创新氛围的小环境的营造,具体途径就是在每堂讲课前设置“创造5 分钟”。所谓“创造5 分钟”,就是研究生通过创新文化等的熏陶、创新意识的培养,把自己在生活中或学习科研中最有创意、最有心得、最受感动的一件事用5 ~ 10 分钟的时间在课堂上通过视频、图片、讲演、实物、表演等向大家展现。由于这个活动是一种自由、开放灵活的交流活动,参与活动的人只要有灵感、创意、创作,都可以走上讲台。通过这个活动,其目的在于交流研究生的创新心得,打破思维定势,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从而唤醒每个研究生潜在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冲动并最终投入到创新实践中。“创造5分钟”这一活动环节最先由中国科技大学刘仲林教授创立,笔者作为刘仲林教授的博士研究生,深深感到这一环节的时效性,所以在笔者回到西南科技大学后,在我校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中推行这一教学实践环节,也赢得了同学的广泛好评和喜爱,效果非常好。

总结: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效果决定着我国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质量,关系到中国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只有各级研究生管理部门和广大教师学者深入探讨,才能不断提高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水平,提高研究生的政治素养和政治觉悟,从而为早日实现中国梦献出自己的力量。

[注释]

①目前各高校使用的 《自然辩证法》 教材版本不尽相同,本文主要以郭贵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 2013年1月第 1 版) 的 《自然辩证法概论》为依据。该教材是教育部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配套用书・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社科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 1949-2008) [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赵四学 刘仲林:《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五创一体”法探微》[J].科技管理研究,2014年第9期,第16页.

第4篇:思想政治理论研究范文

关键词:政治课;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6-0234-02

1 选择灵活的教学方法

(1)启发式的理论讲授法。高职的政治课的教学课时较少,对于不薄的教材就必须要对内容有所选择、综合和提炼,再以专题形式进行讲授。同一政治组的教师可以对不同专题进行分工备课,有条件的可以由同一教师在不同班级进行巡回讲授,不具备条件的则可以在教研小组内实行资源共享和成果共享,由不同教师传播讲授。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其一,在课程开始初,一定要在各个班级进行师生讨论、或者问卷调查,或者学习委员座谈,了解本专业学生的学习意向,然后再结合课程目标,选定讲授专题;其二,不支持一厢情愿的填鸭式和照本宣科式的讲授,而是要结合学生实际、教师实际和课程实际,丰富信息量,增强新颖性,具有启发性;其三,适当的聘请外校教师或者社会名士进行相关内容的专题讲座,丰富学生学习视野和思维视野。

(2)参与式的案例讨论法。政治课与国家的历史文化、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本课程案例资料十分丰富。不过,在组织案例讨论时需要注意:其一,一定要在每个班级培养数名善于观察生活、提出问题、长于客观分析和语言表达的学生,由他们在课堂上发动和引导同学参与讨论。其二,教师要在一开始讲清案例教学的目的和大概过程,取得全班大多数同学的支持和认可,甚至可以将每一次讨论纳入考核;在平常要善于观察,迅速地熟悉各个学生的特点,让全班同学都愿意也能自如的当众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毫不吝惜对这个班级的期待。其三,在讨论即将结束前,一定要留下时间,由学生们对活动感受进行及时的总结,巩固效果。其四,讨论课的选题不宜过宽,但却可以从点到面、由表及里自然展开,顺势深化。

(3)研究式的实践教学法。如今广为流传的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每个学习者应给予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和赋予这些经验的意义,去构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等待知识的传递。高职学生的动手的热情和能力都是很突出的,政治课教学利用此优势,启发大学生为满足接触社会实际的需求而进行实践和锻炼的自觉性。教师既可以针对专题的实际开展相应的实践教学活动,如在讲解改革开放专题时,通过分组布置任务,监控资料收集和整理过程,在课堂上展示成果,提出观点,以及最后面向全校进行相关宣传,顺利的完成了研究式的实践教学活动;也可以借其他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渗透本课程的思想精髓,如在讲解人际交往专题时,在其他班级笔者使用的是游戏法和讨论法,但是在有的班级却是借该班的市场调研实习来进行的,效果也是不错的;教师还可以加强指导,如先提出学习目标,再提供学生研究需要的部分数据、素材,学生主动进行甄别筛选,归纳分析,从中概括出自己的观点,并通过课堂交流或网上交流得以展现;教师也可以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设计开放式的实践研究话题,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各类资源,自由确立与课程相关、本人感兴趣的学习目标,设计调查问卷,查阅书籍资料,进行社会调查,最终以书面成果或网上编辑等形式展现成果进行交流。这里要注意的是,其一,每次活动定要分组进行,并由组员轮流承担组长职责,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组织管理、换位思考、团队协作的素质,有利于在小组间激发良性竞争的动力,勇争上游,一举而三得;其二,教师要在一开始提出层次不同但目标和规则明确的要求等,并抓牢小组长,实施过程监控,注意活动总结,在广度上,不限于在班级内分享成果,而是要善于从班到系,从系到院的扩大宣传面,塑造本班级形象,提升个人素质,在深度上,鼓励学生形成书面的成果,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4)自觉式的自我学习法。如果说前面的三种方法叫做学生主动参与,则这种方法便是自觉完成了,正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即教师在教授课程内容的同时,也要教给他们日后自己独立学习的方法。然而,遗憾的是,当前对于学法的研究和指导非常薄弱,至今尚未引起普遍的重视,至于自学习惯的养成,难以毕其功于一役,故必须从一时一事抓起,严格要求,持之以恒,不可有所懈怠和轻视。笔者的深刻体验是,在日常的教学中,要特别引导学生“我们是怎样选题的,方法和原则是什么;我们是怎样收集资料的,途径和要点是什么;我们是怎样得出结论的,逻辑思维路径上要注意什么问题;各个同学的体悟为什么总有不一样的地方,该怎样综合;我们自身各有什么优势,该如何互补;在生活中还有其他的问题吗,该如何面对和解决;世界上的事物会这样简单吗,是否还有每日进步的要求……”等类似的问题。只要对学生们再多点拨一下,他们就会走得更好更远。

“只要教育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优势智力领域,为他们提供适合他们各自的教育方法,为他们创设多种多样的展示自己才能的情境,给每个学生多样化的选择,他们都能充分发展各自的个性特长,激发潜在的巨大的智能,形成独特的自我”。

2 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

(1)挖掘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潜力。这不仅是因为资金和硬件的尴尬,也是由于我们长久使用的“黑板+粉笔”手段仍然有着现代教育手段不能替代的价值,二者不是“一山二虎”的关系,而是“夫唱妇随”的分工。当然,要挖掘传统教学手段的潜力就得有所创新,可以考虑在呆板的黑白双色体系里,加入彩色因子,如可以制作一些简单的卡纸和吸贴,形成同样精彩的光彩讲台;也可以考虑购买挂图类的教具等,甚至发动学生在讨论和实践活动中制作一些图片、小报等,可用于其他班级和年级的教学,这些也都可以丰富学生感官感受;也可以考虑采用简单的可移动的电视和影碟机设备,向学生展示视频资料等。

(2)增强多媒体设施的配备。理由自不用多说了,这也是保证课堂声色光影皆具的最好方法了。当然在应用这样设备时要注意物尽其用,要把实物投影、电影动画、图像模型等手段与传统教学讲授相结合,将“大道理”变得直观生动、深入浅出,而绝不能把简单的把多媒体理解为白色背景的黑板而已。举其中一个侧面来说,课件一定要做得精美,切忌呆板的展现文字纲目,文字、图片、影像、声音、动画可以综合,从单向性的展示到互动性的交流可以实现,从教师一个人构思课件到师生共同完成制作也可以结合,或者课中完整的呈现课件或者在课堂讲授的同时完成课件可以选择,用所有班级一个课件到不同班级有不同调整也可以是努力的方向。

(3)探索网络媒介的效用。我国于1994年正式开通了与Internet的专线连接,开放的网络文化改变了时空结构,“导致了流动空间取代了地方空间”。学生从此可以在“流动的空间”(space of flows)和“无时间的时间”(timeless-time)自由进出。无论在课内还是课外,网络资源都能为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通过网络教学,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动性,更好地促进学生个体发展,创设研究性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从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感与实效性。今天,几乎在所有高校包括高职都已经有了自己的网站甚至有了自己的校园网,这样良好的教育阵地又怎能弃置不用呢?可以考虑的做法是:其一,将政治课形成比较成熟的“精品课程”,将之挂在校园网上,学生可以随时上网学习。其二,建立本课程的博客群,建议以每一门课为单位来建立,在其下可以按班级和授课教师分类,或者按意见类型分类等,都各有好处。通过这样的途径,可以开拓师生沟通新的桥梁,使得交流更为顺畅,学生们也更加愿意倾吐真实的想法,于教学而言,这样便捷可靠的反馈信息机制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通过网络媒介,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学习能力,比如横向跨学科学习能力、创新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以及良好的信息素养等。这些素质的形成又培养了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并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3 实施综合性的考核方式

从多年来高校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的脉络看来,考试改革已经势在必行,且在很多的院校开始迈出了步子。在此,有必要重申以下方面的改革方向:关于考试内容,应该变只考读写为听说读写的全面考查;变注重基础知识为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核;变注重考查思维的结果为注重考查思维的过程。关于考试形式,应该变单纯的闭卷考试为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关于考试安排,可以采取集中与分散结合的办法。听说考试分散在平时进行,记入阶段性考试总分。

在以上的三个方面里,笔者主要是从方式方法的操作层面进行了微观的阐述,这样的教学方法属于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方法领域。这是“充分利用各种公开的手段、公共场所、有领导的、有组织、有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潜隐在人们的经济生活、职业生活、文化生活和日常生活中的“无形”的方法相比,更符合教师在课堂使用的实际环境。至于隐性方法在这里不属于论述范围,暂且不论。

最后,需要清醒认识到的是,作为全校的涉及面广、影响力大、实施难度高的公共基础课,如果要真正取得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和大效,必不能少的要素至少还有:真正树立起科学的教育理念特别是教学质量观、时空观和人才观;学院的资金、设施、政策的支持;团委学生处的学生活动的配合;“第二课堂”和各社团的辅助。可见,思想政治课是一个各要素都要融洽配合的体系,任重而道远,要搞好这一课程体系,就必须纳入学院的总体调控,方能实现长远的目标。希望我们的大学真正成为“探索真理和自由成长的最佳处所,在这里充满着对人的价值与意义的理解和尊崇,能够使置身于其间的每个人感受到充满内心的庄严感和被净化了的自我超越感”。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26-427.

[2]冯建军.论个性化教育的理念[J].教育科学,2004,(4).

第5篇:思想政治理论研究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育 教学 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6-0171-01

新形势下,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种思潮随之而来,高校学生思想选择空间增大,面临着巨大挑战,形势逼人,国家对理论建设要求提高,高校思政课建设亟待加强。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教材、教师、学科没有紧密的结合。教师对教材的讲解理论联系实际不够,不是侧重书本知识就是过于强调实际问题,强调理论指导实践,但是实践检验理论性不强,没有从学科的高度领会教材的内涵。

教育与教学存在矛盾。教师的教与学没有统一,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还要授业解惑,没有及时地反馈教学效果,没有做到教与学的统一,有的教师讲完课就离开了课堂,自身并没有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

教学方法运用不当。课堂倾向过于形式化,偏重课程内容。过于娱乐化,整个课堂用讲段子、播放娱乐视频、放流行音乐代替思政课,片面大众化。因此思政课教学需要下“苦工夫”“笨工夫”“死工夫”。虽然现在网络很发达,也很便利,教学设备也很齐全,能否合理利用,展现出思政课应有的功能,不能一味地追求效果而不顾教育质量。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效果实践探索

思政课教学要适应新形势下研究生的特点,坚持针对性、时效性、有效性的原则。新形势下,大学生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加重,思想上受到很大冲击,特别是“三观”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事物的认识出现选择性和易变性。沈壮海教授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者、对象、目的、内容、方法、情景的有效性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要素”,还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包括过程和结果的有效性”[1]。这一研究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理论和方法的支撑,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深化教育教学质量研究,确立全面科学的‘质量’观。”[2]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推动中国特色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思政课教学质量影响甚至决定着教学效果。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要注重实践教育载体建设,加强组织协调与沟通,正确认识实践教学,从而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

教育教学团队要增强研究性教学。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的本质要求。问题来源于研究性教学,研究当前未解决的问题,研究中国当下的问题,研究真问题,研究思政课出现的题,增强理论科学内涵的魅力。用解决中国当前的实际问题。学生既要增强对的信仰,也要学着搞研究。从而达到相互促进的作用,最终提高思政课教育质量。

因材施教,抓住重点对象,满足新形势下研究生的需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性。充分发挥教师的思政专业性和学生自身的专业性优势,拓展阅读,考试和考查充分结合。思政课关注的重点不仅仅是学生,而且教师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课堂和课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各种宣讲团及其各类讲座,要明确区分政治性、学术性、生活类的讲解,以便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师如何顺利地把国家意志和指导思想“灌输”给研究生是教师的职责,自身又要发挥以身示范作用,担负着满足学生的求学需求,如何让研究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是教师思政课课堂成功的体现。因此,国家对思政课教师的培养力度进一步加强。

教师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要充分利用新形势下的教学工具,结合线上和线下,布置题目,以MOOC为辅助,了解国内外的教育发展状况,明确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勇于担当思政课教师的责任,发挥“桥梁”的作用。充分利用社会实践,合理选择时间,利用假期,在不影响正常上课的同时,结合业余时间参与实践。明确参加实践的人数,内容与形式要高度相关,还要不断探索创新形式,考察、调查、志愿服务等。完善组织形式,充分发挥集体的凝聚作用。

综上所述,思政课同其他课程一样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但它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也要求实践的检验,思政课实践教学会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受益,最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思想政治理论研究范文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内容、环境和手段,为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信息和技术支撑,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日益显示出它的优势地位。

(一)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粉笔+黑板”的教学载体;由于黑板的版面有限,难以给学生提供明确、清晰的知识结构。从而影响了学生完整、系统地把握知识体系。如果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就可以利用其大容量存储、图形化交互界面等技术特点,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加快信息传递的速度,使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得到有效的扩大,进而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使课堂教学得以优化。

(二)有利于开展课外互动式教学,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互动式教学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理念。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把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调动起来,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从而大大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但研究发现,以往的互动式教学只局限在课堂教学中,而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有限,有些问题在课堂上无法深入探讨。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则提供了在课堂外展开互动教学的工具和环境,为师生交流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便捷的手段。教师可以利用网络、QQ等媒介,在课堂外与学生建立起互动的桥梁,与学生进一步探讨某些热点问题或思想问题,尤其是课堂上不宜讨论的敏感话题或学生的隐私问题。在网络环境中,学生们往往可以打消顾虑,敞开心扉,同教师倾心交流,寻求教师的帮助。这样,教师利用网络媒介在课堂外与学生建立起更为密切的互动关系,使互动式教学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进而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心理动态,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三)集趣味性、形象性和直观性为一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理解是巩固的前提,学生只有基于对课本知识的深刻理解,才能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阐述的许多基本概念和原理,比较抽象,学生既难以直接观察,又无法实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用生动的语言和鲜明的形象,通过声、光、色、像有机结合起来的感性材料,可以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直观化,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理性问题感性化,深奥问题通俗化,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由此可见,如果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整合,有利于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创建既能发挥教师指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从而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促进创新人才的成长。

二、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新课程整合的途径

现代信息技术以其特殊的优势将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发挥重大作用。随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新课程的开设及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如何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新课程的实效性,需要进一步探索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新课程有机整合的途径。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型教育观,这是实现整合的前提信息时代的到来推动了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变革,客观上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能够反映信息时代的新型教育观。这种教育观的主要内容是:教育任务的承担者不仅包括学校教育,同时包括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网络教育;教师的角色由原来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地位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学习的主体;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由原来教师讲解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帮助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既作为感知的对象,又作为认知的手段;教学方法由向学生传授知识转变为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主体性、个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善于改变传统教育观,树立新型教育观,培养新型人才,以适应信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

(二)教师要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及思想政治理论新课程的教学内容,这是实现整合的基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引起了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有扎实的本学科的知识和理论功底、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心理,又要不断进行教改研究,学会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自觉地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理论和方法,学习并掌握现代化教学媒体的使用和操作技能,学会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选择和设计各种教学软件,使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整合达到最佳效果。同时,学校要为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整合的实践提供指导和支持,加强对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培养,如:组织电教中心、计算机网络中心等有关单位技术人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水平,从而使教师具有较高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这样才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终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三)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的教学资源信息建设,这是实现整合的必备条件如果没有丰富且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就无法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无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难以改变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的状态,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自然也就无法实现。而推进教学资源信息的建设,有助于教师及时洞察世界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发展趋势,把握本学科的研究动态,并能从资源库中源源不断地汲取新的教学科研参考资料和信息,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目前现有的网络资源中,涉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思想、动态、著作和信息都可以找到相关的站点或网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依托这些资源开展教学,将新知识、新信息充实到课堂教学内容中。同时,要求学生定期访问一些著名的网站,用这种课堂延伸的办法,让学生接触高水平的学者和理论文章,培养起学生的理论兴趣和学术修养,这对于激发学生主动发现、主动探索意识会起到其他的教学媒体或其他学习环境无法比拟的作用。

(四)结合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实现整合的关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是由若干门课程构成的,每门课程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内容和特点,即使是同一门课程,由于所面对的对象以及教学环境和条件不同,不可能采用完全相同的信息资源和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根据每门课的具体内容,灵活地选择现代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课程的学习任务,寻求课程内容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最佳结合点。此外,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教学的整合要与学科课程体系的改革、学科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相结合,为学科课程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调整提供平台。

第7篇:思想政治理论研究范文

关键词:体育;思想政治理论;大课堂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各高校一门公共理论必修课,开设该课程不但有利于大学生全面系统学习中国化理论,而且给予大学生思想政治上系统的教育和科学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是由于近几年的各高校的扩招,为了解决高校教学设施不足、师生比例失衡等矛盾,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都采取大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实施以来,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堂控制难度加大,不利于维持课堂纪律,体育院校大部分学生在初高中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听课方式,在小课堂里都自由散漫不遵守课堂纪律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大课堂教学中,教师一个人,要面对的学生一般情况会多达上百人。面对这种大课堂的教学环境,大部分学生就更加随心所欲了,正常有序的课堂教学就难以为继。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公共课,不是专业课,学生不重视,课堂纪律实在难以靠同学们的自觉性来维持,教师不得不拿出大部分精力来维持、组织课堂纪律,不但影响教师的上课情绪,也影响了教学效果。

2.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不利于师生互动

在大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关键。但是在大课堂教学中,在课堂纪律难以控制的前提下,课堂搞师生互动更有一定的难度。体育院校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喜欢表现自己,但是又不知道如何表现自己,有的同学为了在众多同学面前“一鸣惊人”往往不配合教师,而是搞一些和课堂没有关系的活动。为了实现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搞各种教学活动,但是有的学生根本不配合,不是保持沉默不参与,就是随心所欲,哗众取宠课堂被弄得一塌糊涂。

3.难以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不利于个性发展

体育院校学生生源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有的是高中毕业参加高考的学生,有的高中没毕业,还有很多学生由于从小就接受系统的专业训练,甚至未接受过高中教育,文化知识基础比较薄弱,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但是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课堂教学没有考虑这种实际情况,让这些文化有很大差别的学生坐在一个教室学习。一方面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另一方面教师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4.难以和学生沟通,不利于师生关系和谐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非专业的公共课,学生不是很重视,其授课教师也不被学生重视。本来教师就处在不被重视的地位,又是大课堂教学,教师没有方便条件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在课堂上面对上百的学生,教师一方面要完成教学任务,一面还要维持课堂纪律,教师被弄得筋疲力尽。教师希望通过课堂师生互动教学活动,创造和谐课堂气氛,但是大部分学生这种积极性又很难调动。所以师生之间关系很是生疏。

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措施

1.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大课堂教学改革

⑴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多种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同志曾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现在的在校大学生大都是“80后”,甚至有很多“90后”他们的最大特点是自我选择性极强,喜欢自主展示思想,通过争论摸索新的思路。长期以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大多沿袭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导致学生在教学中参与程度较低,削弱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制约和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特别是体育院校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爱表现自己,针对这些特点,进行各种教学活动,例如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情景再现法、辩论法等。搞这些活动时要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⑵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现在各高校大课堂教学一般都利用多媒体授课。多媒体教学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恰当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信息等众多信息集于一体,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历史镜头和图像资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但是上课单纯利用多媒体教学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首先,教师为了方便,直接把重点、难点打印在多媒体课件上,学生上课只是机械的记笔记,使学生不愿主动思考问题,不积极参与教师的提问、讨论等课堂活动。其次,教师的地位被忽略了。在课堂教学中,“屏幕居中居大,教师居偏居无;学生只见屏幕,不见教师;只闻其声,不见其行”学生只看课件内容,不注意教师的讲解和分析。最后,教师的思维也限制在课件内容上,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照本宣科”演变成“照屏宣科”,限制了教师的拓展思维以及讲课的灵活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把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教师把知识的重点和难点用粉笔书写在黑板上,能提高学生注意力,一些重要历史事件讲述绘声绘色,加深学生的印象。这样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⑶改革考核形式,注重平时考核。大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的课程要改革其考核方式,不能依靠期末的一张试卷评定学生成绩,应该把试卷成绩和平时考核结合起来,平时考核应包括创新能力的考核(课堂回答问题或作业),社会实践的考核,课堂表现的考核(纪律、出勤等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这部分考核所占分值应该占大部分,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大课堂教学,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人文素质。

2.提高教师驾于课堂的能力

⑴科学安排课堂教学环节。首先,认真熟悉教材内容。在熟悉教材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目的,熟悉教学内容掌握重点和难点,结合教学内容,广泛收集相关案例,扩宽知识面,适当深化教学内容。其次,了解授课对象,教师要和所授课班级的辅导员或班长及时沟通了解学生的知识层次、习惯、特点、爱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科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再次,合理分配课堂时间。在每次课之前,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科学合理分配课堂时间,包括,教师讲解时间,课堂提问、讨论、演讲等教学活动时间,观看视频时间等。

⑵巧利用教育艺术,营造和谐课堂氛围。针对体育院校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艺术,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首先能灵活运用语言艺术。利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可以活跃课堂气氛,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形象生动的语言可以把无形的变成有形的,把概括的变成具体的,把枯燥的变成生动的,使比较复杂、抽象的或深奥难懂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无声语言,在教学中巧妙运用无声语言,可以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之功效。在大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应该利用无声语言。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适时地将目光扫视教室的每一个角落,观察学生的表现。当学生表现出色时,教师要及时地投以赞许的眼光;当学生不专心听课时,教师就要用严厉的目光会意他,让他知道这种行为是不对的,并及时改正,因为这样在课堂上既不影响其它同学听课,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比有声语言更具说服力,也让学生乐于接受,融洽了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微笑能使学生感到和蔼可亲,产生一种亲切感。能够营造一种愉悦、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3.利用实践教学,升华课堂上的理论知识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根本目的,学生只有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学习和工作中,才能体会到学习的兴趣。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开放的现实环境里,寓学、教、生活于一体,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用理论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和批判精神,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主要形式包括: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和参观考察活动等,还包括课内实践性教学活动:案例教学、影视观摩、专题讨论、演讲比赛、等等。

参考文献

[1] 王晓漪.加强大课堂教学的质量管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报,2008(3).

[2] 杨叔子,菁菁者莪.教师为本[J].高等教育研究,2004(4).

[3] http://.cn/bbs/viewthread.php?tid=6865.

[4] 刘延华.试论互动式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5).

第8篇:思想政治理论研究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方法; 整合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2)05-0043-04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诸多差异与矛盾。这种矛盾的复杂多样性,决定了解决矛盾的方式方法也必然是多样的、综合的。经验证明,实际教学活动中许多问题的有效解决,都往往是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和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因此,要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的完成并提高教学实效性,就必须重视对教学方法整合创新的研究与实践。

一、教学方法整合创新的内涵、价值和原则

1.教学方法整合创新的内涵

所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整合创新,就是根据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以唯物辩证法关于全面的、联系的和发展的观点为指导,运用恰当的方式,将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予以有机组合,建构起功能更加完善、强大的教学方法系统,以求得最佳教学效果的创新活动。教学方法的整合创新,体现了对教学方法科学性和有效性的追求。首先,教学方法的整合创新,不是将各种方法进行机械的、简单的叠加,也不是片面地追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而是基于对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的深刻认识,在对多种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和认真选择,并充分把握它们的特点和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对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使之形成功能更加完善、强大的教学方法系统。其次,对教学方法进行整合创新,建构形成功能更加完善、强大的教学方法系统,是为了在教学中实现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和优势互补,取得整合效应,创造出新的教育合力,以达到提高教学实效性的目的。

2.教学方法整合创新的价值

(1)可形成集成优势,提升教学方法系统结构的合理性并使其功能更加完善、强大,从而更好地反映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并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专为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而设计的课程,它要统筹学生知识、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质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其教育教学目标具有多维一体的特点。另外,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所包含的内容、涉及的范围是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并具有科学性、理论性、思想性和实践性的突出特点。显然,要实现该课程多维一体的教育目标,完成其多方面的教学内容,仅靠单一的方法是无法做到的,而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具体要求,选择相应的方式方法并将其整合成为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教学方法系统,才能有效保证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另外,通过教学方式方法的优化组合,不仅可提升教学方法系统结构的合理性,使其形成对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佳选择,而且可使教学方法系统的功能得到强化,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教学效果。

(2)可提升教学方法系统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使其更好地反映学生主体的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使教师的特长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针对大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进行教育。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其教学方法也必须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学生所乐于接受、易于接受。这就需要在改进教学内容的同时,通过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整合来提升教学方法系统的针对性,使其内含更丰富多样、更新颖、更有吸引力,从而更好地反映学生主体的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教师在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整合创新和综合运用的过程中,也可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展示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以更好地履行自己的教育责任。

(3)可有效克服教学方法单一、僵化和模式化等弊端,实现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并促进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目前,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方面问题仍较突出:一是研究不够深入,且多局限于对某一种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应用,而缺乏对多种不同教学方法整合应用的研究与实践。二是教学方法单一、僵化、模式化的问题仍然存在,一些课堂中单向说教、照本宣科、师生间少有交流互动的现象仍较为严重。因此,立足教学实际,积极开展教学方法整合创新的研究与实践,这对于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推进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3.教学方法整合创新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一是教学方法的整合创新要符合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特点以及教育教学规律的要求,杜绝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二是整合建构起的教学方法系统要具有结构的合理性,也就是说,各种方法的地位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要配置恰当、关系协调,各方法的先后顺序也要安排适当。

(2)针对性原则 即教学方法的整合创新要以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依据,特别是要以能够反映学生的要求、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学生所乐于接受和易于接受为依据。为此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整合建构起的教学方法系统要有利于师生、生生交流互动,营造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二是对文、理、艺、体不同专业的学生,要充分考虑其不同的基础和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方法组合去施教;三是要根据新的要求、新的条件,努力使方式方法的整合与运用有新的形式和新的吸引力。

(3)多样灵活性原则 一是所建构起的教学方法系统的内含要有丰富性,体现多种方式方法的综合运用和优势互补,而教师选择哪些方法予以整合应用则应是灵活的;二是根据不同的需求和不同的条件,教学方法的整合方式应是多样的和灵活的。教学方法的整合创新没有固定的模式,应避免方法选择及整合方式的单一性和僵化性。

(4)易行有效性原则 一是整合建构起的教学方法系统要实用易行,具有可操作性并便于施教活动的开展;二是整合建构起的教学方法系统应能够有效保证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采取恰当方式,实现教学(考核)方法的整合创新与综合运用

1.着眼于课程总体要求和整个教学过程,优选功能不同的主要环节性方法并予以系统组合,建构“导、学、研、行”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体系,并形成“四轮驱动”的教学模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内容特点及其素质教育目标的全面实现,要求建构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方法体系,同时也决定了其教学方法系统必须满足以下要求:即重视教师的讲授启发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倡导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学习,并将教师的讲授引导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据此,我们认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有彼此密切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四个环节及与之相对应的四种各具独特功能的环节性教学方法最为重要,可将其简称为“导、学、研、行”四法。

“导”,即教师讲授启发。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最主要、最基本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理论和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需要教师的讲授和灌输,需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另外,其他教学方法的应用都需要与教师的讲授启发相配合才能产生好的效果。

“学”,即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这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方法。要使大学生掌握的基本理论、提高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离开他们对教学的积极参与以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不可能的。

“研”,即师生合作研究。研究性教学是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大力倡导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与学生合作围绕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是把教师的启发引导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及独立思考有机结合起来、深化教学效果和提升学生能力素质的重要环节。

“行”,即社会实践体验。从根本上来说,学生认知的发展、能力和思想觉悟的提高,以及优良品德的形成都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因此,社会实践体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化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强化学生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有效方式。

我们着眼于课程的总体要求和整个教学过程,在充分把握以上各方法特点及其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系统组合,构建了“导、学、研、行”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体系。这一方法体系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综合性强,它将教与学、学习与研究、课堂教学与实践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整合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多方面要求,较全面地反映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点及其教育教学规律。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坚持“导、学、研、行”相统一的教育教学原则,同时把握好各方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使它们相互辅助、相互作用、相互渗透,从而形成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四轮驱动”的模式,有效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2.针对不同教学环节和具体任务要求,采取主辅整合的方式,对“导、学、研、行”各方法进行丰富、完善和提升,设计和应用讲授启发式、学导结合式、合作研究式、实践体验式等各具特色的综合施教方法

为使“导、学、研、行”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体系发挥最佳教育效能,使“四轮驱动”中的每一“轮”都强劲有力,我们采取主辅整合的方式,即以“导、学、研、行”中的一法为主,并将主要方法与其他起辅助作用的方法予以有机组合的方式,对“导、学、研、行”各法进行丰富、完善和提升,设计了讲授启发式、学导结合式、合作研究式和实践体验式等各具特色的综合施教方法,供教师根据不同教学环节和具体教学任务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应用。

(1)讲授启发式教学 这是以课堂讲授法为主,并将其与其他各种方式方法组合应用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应用这一方法的要求:一是在观念上要树立启发引导的意识,不搞“填鸭式”的简单灌输,而要把启发引导学生深化对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把激发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二是讲授本身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说服力和感染力。首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取舍,不搞照本宣科、面面俱到;其次,要注意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新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并在讲授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启发学生思考;还要注意情感的运用,在讲授中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讲授有感染力和亲和力。三是讲授可根据需要采取系统讲授的方式,一般采用专题讲授的方式。无论采取什么方式,均需注意多种教学方式方法与讲授法配合使用。例如,讲授过程中穿插多种方式的师生、生生互动交流活动;将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与问题研讨相结合,并发挥好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作用。

(2)学导结合式教学 这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主,并将其与教师的启发引导等其他方法结合起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应用这一方法的具体要求:一是在观念上要树立信任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不搞“教师中心论”,克服教师包办代替一切的倾向。二是在操作方式上,首先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把学习、质疑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先学、先思、先问、先答。教师应有意识地把某些教学内容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阅读有关材料去理解教材和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相互间的交流探讨去解决问题。其次,要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启发引导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好教师的指导作用。在学生遇到难以理解和解决的问题时,教师要在课堂上或通过其他互动方式,对带有共性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必要的讲解。三是要努力采取多种方式方法丰富学导结合的过程。例如,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和巩固深化学习效果,可要求或组织学生搞些参观或社会调查活动;组织和鼓励学生围绕疑难问题开展合作研究,并将自己的学习研究心得写成小论文;通过校园网与学生交流互动,对学生的自学给予指导,等等。

(3)合作研究式教学 这是以研究探讨的方法为主,并通过师生、生生的多元互动和交流合作活动,将其他多种教学方式方法融入其中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应用这一方法的具体要求:一是在观念上要强化研究意识和问题意识,充分认识教学活动不只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更应该是师生、生生围绕教学中的重要理论问题以及带有共性的疑难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的过程。二是对需要通过讨论和研究来深化理解的教学内容进行问题化设计,即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问题的形式揭示出来。设问的形式要具有吸引力,避免单调、呆板、枯燥。三是要紧扣所提出的问题,以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为主要手段来开展好相应的教学活动,推动问题研究不断深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通过专题讲授、问题设计、指导自学、组织讨论、归纳总结等方式发挥好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则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研究中独立思考、大胆发言提问,与学生一起平等交流和讨论问题,努力营造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充分地参与到学习和研究活动中来,以提高学生运用正确的理论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践体验式教学 这是以实践体验法为主,将课堂教学与实践学习结合起来,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体验活动,寓教于“行”,使学生在亲身经历和切身体验中受到教育、发展能力和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以深化教学效果的方法。应用这一方法的要求:一是在观念上要强化实践意识,充分认识实践体验活动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内在要求。二是组织指导实践体验活动要有明确目标,即:通过活动使学生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社会现象、辨别是非的能力;促进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以及求实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和奉献精神等多方面素质的提高。三是要做好活动计划,注意把实践体验活动与教学内容、学生的思想实际、专业特点,以及校内外的社会实践资源结合起来,并尽可能使活动形式丰富多样。

3.改革单一性、终结性的考核方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导向,按照“三结合”原则,建构和应用多样性、全程式的考核方式

以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是在期中和期末进行开卷或闭卷笔试,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平时表现的评价,缺少对学生社会实践情况的考查,并主要以期末考试分数来确定学生的最终成绩。这种单一性、终结式的考核方式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必须对其进行改革。

我们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导向,按照“三结合”的原则,建构和应用多样性、全程式的考核方式。即按照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相结合、书面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期末考核与日常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在期中、期末考核的基础上增加日常学习过程考核和实践考核,整合运用多种考核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等进行动态的、综合的、有侧重的、全程式的考核,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接受程度和理解程度、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平时表现情况以及社会实践情况,并使考核的过程成为深化教育的过程。

(1)期中、期末考试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侧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 除采用开卷考试、闭卷考试和小论文撰写等笔试方式外,还适当采用口试的方式进行考核,并要求将不同的考核方式搭配使用。同时,无论采取什么样的考核方式,均侧重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考查。为此,在闭卷笔试命题时,加大论述题、材料分析题和案例分析题的比重。在进行开卷考试和口试时,由教师拟定出一系列题目,让学生从中选取并按要求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对学生的书面和口试情况进行评分时,有标准但不唯标准,如学生对问题的回答虽不完全符合评分标准的要求,但却表现出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较高的思想认识水平,对问题的阐述合理且有创见,我们均给予充分肯定,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

(2)将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纳入考查范围,实行动态的全程考核 考核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平时对待学习的态度和上课时参与教学活动的表现情况。比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够自觉地阅读参考文献并按要求认真完成各项课后学习任务,在课堂上是否能够认真听讲并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和参与教学活动,以及在回答提问和讨论发言时的表现等。

(3)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并对其活动情况进行考核 在与有关方面协调配合,积极支持和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依据学生提交的有关调查(考察)研究报告、论文或活动总结等材料,对其参加实践活动的表现和效果进行考核打分。

(4)综合各项考核结果,合理确定学生最终成绩 在以多样性的方式进行考核的基础上,按照一定比例将学生期末、期中考试和平时考核、实践考核四项成绩相加,作为学生的最终学习成绩。以上各项成绩的比例可定为4:2:2:2。

参考文献

[1] 韩云忠,毛建群.思想政治理论课动态化课堂教学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5):80-82.

[2] 石云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史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2006.

第9篇:思想政治理论研究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话语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5-0228-02

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是指为了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任务和实现其教学功能而建构的一整套话语形式,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非言语等。马卡连柯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的不同,就可能相差20倍。”可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话语的能力和水平对于课堂效果乃至整个教学质量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要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就必须首先实现其话语体系的创新。

一、口头语言的创新

口头语言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话语形式。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口头语言要提高实效性,增强针对性,实现创造性。要科学而艺术地贯彻和落实“学术问题通俗化,政治问题生活化,复杂问题简明化,大众化”的基本原则,就必须做到实现口头语言的“三化”。

其一是语言的形象化。教育家季米良捷夫说过:“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的东西传达出来;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印出来。而是艺术家和创造者。”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在正确表达内容原则的基础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把深奥的哲理浅显化,烦琐的知识条理化。在语言表达中,可通过多用口语、会用短句、巧用问句、善用排比、常用比喻、来点幽默等多种修辞手段增加语言的形象化。另外,还可以灵活使用各种艺术语言,如诗歌语言,笔者在讲授《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课程时,就举办了诗词朗诵会,在几十首经典诗词中带领学生回顾中国革命和中国建设走过的那些光辉岁月;如小品或情景剧语言,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让学生们通过排演道德小品和法制情景剧的形式,将抽象的知识、原理、规范等通过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们在寓教于乐中得到教育,受到启迪。

其二是语言的个性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具有对课程阐释的话语之外,还应该展现个性话语。比如,有的教师亲切自然,如春风化雨;有的教师激情洋溢,如山洪倾泻;有的教师讲话幽默生动,课堂上常常笑声不断;有的教师严谨而富有哲理,总能引发学生的思考……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仅要传授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做什么样人”和“怎样做人”,所以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清晰传授课程要求的知识,而且要使学生的人格受到熏陶,精神得到陶冶。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博采众长,又要从自身的优势特点出发,要博览群书,不断提升个人的精神境界,提高自己反思批判的能力,充实自己的个人话语,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形成具有个性化特征的教学语言风格。

其三是语言的时尚化。所谓语言的时尚化是指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注重和提取符合高职学生实际和适合他们特点的新话语,如网络话语。当前,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不断出现,而年轻的大学生是最热衷的使用者,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人被称为“网络居民”,网络话语成为青年学生群体喜爱并乐于使用的一种新型的沟通媒介。它打破了传统话语的语境严肃、语法规范、语词固定的特点,而呈现出多样性、开放性、娱乐性和不规范性等特点[1]。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敢于和善于关注学生的网络世界和生活,要大胆借鉴和运用那些蕴含着健康、有益的思想和正能量的话语,借鉴一些符合高职学生心理需求的话语内容和表达方式,丰富课堂教学的话语内容,适应大学生在网上交流的方式,真正做到与大学生在同一个语境下实现对话和交流。

二、书面语言的创新

所谓书面语言,是指凭借文字、图表等符号载体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语言形式,在教学中,其主要包括教材、辅助书面材料、多媒体课件和教师的板书等。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中,书面语言是不可或缺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1.实现教材的文本语言向教学实践语言的转换

文本,是固定书写下来的语言。教材是“作者在特定的语境中的一种言说,语言通过书写形成文本后,具有间接性、抽象性、历史性,与其最初的语境保持距离,获得“自主性”,向读者敞开一种可能的世界,不同的解读就可获得不同的意义[2]。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这方面的特点就更为突出和明显,总体上常常以结论式的语言和学术性的解释语言为主,读这样的教材总是相对枯燥的、死板的。如果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照本宣科,只会把教材上的条条框框摘到PPT上或黑板上,对着教材进行苍白的、空洞的、干巴巴的讲解,学生听课的感觉和读教材的感觉差不多,那么课堂就一定会变成毫无生气、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在认真研读教材,理解和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用现时性、鲜活性、口语化、生活化的课堂实践语言,因地制宜加以发挥阐释,增加交流的可听性和实效性,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变成富有吸引力的春意盎然的“百草园”。

2.增强书面语言的丰富性和有效性

人们通常说一门好课应该包括:一本好教材,一个好老师,一套好课件。由此可见,在课堂授课中,书面语言这种形式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如何让其更丰富,更有效是值得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好好研究的问题。譬如,教师的多媒体课件,不应该是简单的“教材拷贝”和“黑板搬家”,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综合构思设计文字、图表、动画、声像等多媒体工具,创造性地展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和信息。那些图文并茂,多种手段巧妙使用的精彩多媒体课件,能令学生的视觉、听觉都能得到享受,学生们会感到直观生动,赏心悦目。同样,教材和辅助教材的书面语言亦可以更亲切自然、生动活泼,更适应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愿意看、喜欢读,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非言语的创新

非言语是指人们相互之间除了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进行沟通之外,还运用其他的方式,如通过眼神、手势、空间距离等身体语言和语气语调等副语音进行沟通,学术界把这种类型的沟通称为“非言语沟通”。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交互双方口头沟通的相互理解中,语言占7%,副语言占38%,身体语言占55%,可见,非言语这种形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效果中是非常重要的。

1.运用恰当的副语言加强课堂教学效果

传统印象中许多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讲课时都不太注意副语言的运用,比如,在音量的控制上,最常见的类型就是高声讲课、慷慨激昂,甚至声嘶力竭。在语气语调上,有的自始至终平淡如白开水,令人索然无味;有的高亢激烈,一副居高临下、不容置疑的腔调。在语速上,有的老师说话像开机关枪,使学生应接不暇,来不及吸收和消化;有的则过于慢条斯理,导致学生无法集中精力,甚至怀疑老师的思维太慢。其实,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授课内容恰当地运用自己的副语言,对教师的有声语言将能起到非常好地衬托或烘托作用。优秀的教师能够做到抑扬顿挫、高低起伏,让学生感觉朗朗入耳,余音绕梁。在音量的运用上,应该保持适度,可根据授课内容调整音量的大小,注意“大”不能大到吓人一跳,“小”不能小到别人听不到,大小之间的变化要自然。在语气语调上,要尽量用亲切自然的语气语调说话,这样会让学生有如沐春风的感觉。同时还要能做到灵活变化。如在和学生互动时多使用鼓励的语气、赞赏的语气、商讨的语气;在讲到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的成就时,使用兴奋、自豪的语气语调;在抨击社会丑恶时使用激动、甚至愤怒的语气语调将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性情。在讲课节奏的把握上,应快慢有致,甚至有时授课过程中停顿、沉默的运用,都将发人深思,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2.运用良好的身体语言加强课堂教学效果

首先,是面部表情语言。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表情自然、和蔼可亲,在课堂上如春风拂面,让学生愿意亲近。如果一个思政课教师上课经常面无表情,或者一副高高在上的冷漠表情,或紧张僵硬的表情,都会拒人千里,令人生厌。其次,是身体动作语言。其一是身体姿态,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讲课时最好站着讲,而不是坐在讲台后面,那样就像在做报告。而当学生们分组研讨或交流发言时,教师最好坐到学生当中,参与学生们的交流,而不是袖手旁观地站着,或像监考一样在教室里走来走去。无论是站着还是坐着,教师都要保持姿态的端正和优雅,保持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其二是使用恰当的手势。使用恰当的手势可以加强思政课教师语言表达的效果,同时会让自己显得更活跃、更生动。在使用手势时要注意做到表意明确、自然适度,手势不宜过多过大也不宜过于单一,多使用积极的手势。再次,是空间距离的把握。按照美国学者爱德华・T.霍尔的划分,人际距离主要有亲密距离、私人距离、社交距离和公共距离。课堂上讲台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通常属于公共距离,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总是坐在或站在讲台上授课,那么他(她)就显得高高在上,和学生之间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都很远。所以,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在讲课时应适当地走到学生面前,在教室中走动,尤其是在和学生互动时,能走到学生身边,甚至可以就站在或坐在学生当中讲,当教师和学生的空间距离拉近后,心理距离也会慢慢拉近。

参考文献:

[1]倪瑞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路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1).

[2]杨红英.走出课堂教学的话语困境―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实效性的思考[J].高教研究,2009(1).

收稿日期:2014-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