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民营企业债券范文

民营企业债券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民营企业债券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民营企业债券

第1篇:民营企业债券范文

关键词:企业债券;债券融资;滞后

企业债券(也称公司债券)是股份制公司或企业发行的有价证券,是公司为筹措长期资金而发行的一种债务契约,发行时承诺在未来的特定日期偿还本金,并按照事先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在我国,自1987年的《企业债券管理暂行条例》颁布以后,企业债券开始成批量的发行,同时发行量逐年上升,并于1992年达到高峰,1993年开始,企业债券发展进入暂时的低潮。

一、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现状

1.企业债券融资金额远远小于股票融资额。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是企业直接融资的两种方式,由于企业债券融资同股票融资相比,在财务上具有许多优势,所以,在国际成熟的资本市场上,债券融资往往更受企业的青睐,企业的债券融资额通常是股权融资额的3~10倍。而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2000年债券融资额是83.0亿元,股票融资额是2103.1亿元;2001年债券融资额是170亿元,股票融资额是1252.34亿元。由此可见,我国企业债券融资的发展远远不及股票融资的发展。

2.企业债券在整个债券市场中的比重远远低于其他债券。一般来说,债券市场包括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近几年来,企业债券在整个债券市场中所占的比例很小,而且有逐年递减的趋势。2001年我国发行国债4600亿元,而企业债券仅170亿元,不到国债融资总额的5%。而最近几年我国发行的金融债券规模在不断增加,所以相对而言,企业债券的规模还在不断下降。从我国债券市场的规模和结构来看,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明显落后于国债市场。2001年国债余额是15618.00亿元,金融债券余额是8534.48亿元,而企业债券余额只有1008.63亿元,它的余额比重仅为4.01%。

3.企业债券发行额占GDP的比重很低。企业债券发行额占GDP的比重从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企业债券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企业债市场规模与GDP的比例在发达市场一般在20~30%之间,而在我国这一比例还不到1%。2002年末中国GDP总值为10万亿元,同期股票总市值为38300亿元(股市大幅下跌之后的数字),占GDP的比重为38.3%,而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和企业债的未到期余额为35000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5%,这其中企业债券只占极小的比重。由此可见,企业债券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有待加强。

二、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滞后的原因

首先,对企业债券的利率、发行程序、发行主体等方面的限制性规定,影响了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1)利率方面的限制。企业发行债券应根据企业债券的市场供求关系、企业的资信状况、经营状况以及偿债能力来确定利率水平。而利率管制使得不同企业发行的同期限债券利率是没有区别的,于是就不存在对风险的市场定价机制,结果是信用级别与投资风险不同的企业债券,其投资收益率却相同,企业债券的投资价值不能得到有效的实现,从而企业债券的需求方和供给方之间很难实现真正的交易。这是中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滞后的首要原因,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2)发行程序方面的限制,最明显的是发债的审批制。发债企业的地域、行业乃至所有制等均需经过严格的审批,准入限制较多,审批环节繁琐,使一些企业被挡在发债的大门之外。发行审批制度没有市场化,是目前制约我国企业债券市场供需双方市场需求的主要因素。另外还有关于发债权利的限制,是否发行企业债券以及发行多少,这本是企业权利权益和市场选择相结合的结果,而由最高行政机关决定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却带有典型的计划经济色彩。(3)发行主体方面的限制。《条例》对发行人的规定只是“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并划分为中央企业和地方企业,大量的股份公司和民营企业被排除在外,在目前对外开放的大的背景下,这一规定有很大的局限性,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符。

其次,二级市场规模小,流动性差制约了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的企业债券流通还是仅仅局限于交易所市场,柜台市场交易还是零,并且缺乏全国性的交易网络,而且我国企业债券上市流通量也很小,据统计,在二级市场上,沪深两市2001年共有15只企业债券,总市值为298.52亿元,日均成交量仅为738.75股,日均成交金额为84278元。可以说目前的企业债券二级市场尚未培育建立起来,交易所市场就是企业债券流通市场的全部。但交易所市场也存在市场规模小、品种单一、交易不活跃等问题,这就使得大部分投资者购买企业债券的风险加大,导致投资者信心不足。同时,难以上市流通加剧了发债企业及中介机构的发行风险,抑制了发行规模的扩大,也就是说二级流通市场的局限性影响了一级市场的发行,从而使企业债券市场陷入到一种恶性的循环之中,制约了企业债券市场的总体发展。

最后,发债企业诚信基础缺乏,无投资者保护机制才是企业债券市场发展滞后的根源。从表面上看发债的审批制就像一个瓶颈限制着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但当我们深入分析后就不难发现,诚信基础缺乏才是目前制约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之一。企业债券信用评级制度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企业债券信用评级是专业化的信用评级机构对企业发行债券如约还本付息能力和可信任程度的综合评价),信用评价机构所评出的信用级别的参考价值较差,这就使一些经营管理不善的企业也可以发债,而它们发债、借钱仅仅是为了填补资金漏洞、维持生存,在借债时根本不考虑资金使用成本及偿还问题,这就会导致逆向选择,使得投资者丧失信心。另外缺乏投资者保护机制、没有有效的偿债保障制度也使得很大一部分的投资者望而却步,抵押和担保作为最有效的偿债保障手段在实际运用都流于表面形式,形同虚设,例如没有担保资格的机关事业单位做担保人、抵押本不属于自己的资产或资产多次抵押等不规范行为不在少数。

三、促进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对策

从宏观经济方面来看,发展企业债券市场有利于资本市场全面均衡发展,有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与增长;从微观方面来说,企业债券市场将有长期融资需求的企业与准备进行长期固定收益证券投资的投资者联系起来,在为投资者提供投资机会的同时为企业提供了大量的融资机会。因此,无论是从宏观经济的发展来看,还是从企业自身的发展来看,发展企业债券市场都是很有意义的,这就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放宽对利率、发行程序、发行主体等方面制度性的限制,促进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1)就利率方面来讲,要使利率市场化。《企业债券管理条例》规定企业债券的利率不得高于银行相同期限居民储蓄定期存款利率的40%,这一规定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已经明显不甚合理。我国自1996年5月以来已连续8次降息,银行储蓄存款利率已经很低,按照“不超过40%”的规定来确定企业债券利率,使得发行利率偏低而且利率差异区间缩窄,所以,这个限制应当被放宽。另外,发行定价逐步市场化,利率水平应与债券信用评级、市场环境、风险等因素挂钩,改变目前发行利率固化的缺陷。(2)就发行程序方面来讲,政府应淡化对企业债券市场直接控制,企业债券的发行需由过去的审批制改为核准制,淡化或逐步取消计划规模管理,只要企业需要、市场认可、能发出去、能及时兑付,就应该允许企业发债。另外,应规范中介机构的行为,目前参与企业债券市场的中介机构包括承销商、信用评级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等。(3)就发行主体来说,应放宽对发债主体的限制,允许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进入企业债券市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营经济获得了高速增长。有很多民营企业绩效优良、产权清晰、资产负债率低,具有独立承担融资的权利与义务的能力;并且,很多民营企业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又有着巨大的融资需求,所以应该放宽限制,允许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在市场融资。这样,既满足了民营经济的融资需求,又通过企业债券市场的运作,增加信用产品的社会需求与供给,有利于资本市场全面均衡发展。

2.积极培育柜台市场,提高企业债券的流动性。在发达国家,公司债券市场与一般债券市场一样以柜台交易市场为主。美国几十万个公司债券发行人中,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也只有1600只。公司债券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是机构投资者而不是个人投资者,他们在柜台市场而不是在证券交易所买卖公司债券。因此,要继续培育债券柜台市场,大力推动债券经纪业务、逐步引入适合于企业债券交易的做市商制度,实行大宗交易实施细则,简化手续,扩大场内交易容量。

3.制定对信用评级机构管理的法规,促进国内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加强与国际评级机构的合作、强制实行债券评级。强制实行债券评级制度一般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规定公共部门债券评级必须在一定的信用等级以上;二是规定某类机构投资者只能购买一定信用等级以上的债券。信用评级制度有助于保证公司债券市场的正常运行,有利于提高债券发行所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率。

4.完善偿债保障机制。制定严格刚性的信息披露制度,要求发债企业公布定期报告和可能对债券价格和本息兑付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及时披露市场风险,提高市场透明度。另外,要改进《破产法》对偿债方面的规定,国外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经验表明,一旦能够清楚地界定投资者迫使债券发行人偿还债务的法律能力和实际执行所必需的法律程序,投资者将能够理性地判断投资债券所面对的风险。《破产法》定义了债权人的权利和执行权利的法律程序,从而成为公司债券市场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地保护投资者。

参考文献:

1.童淳.对企业债市场的反思及启示.武汉证券,2003,(5).

2.袁东.中国公司债券市场发展分析.国研网,2002,(7).

第2篇:民营企业债券范文

当前民营企业的融资方式

融资方式的选择是关系到民营企业构建和健康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市场经济条件下,民营企业融资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基本方式有两种:内源融资,是来源于企业内部的融资,包括所有者投入、企业留存收益和职工集资;外援融资,是主要源于企业外部的融资,包括银行贷款、债券融资、股权融资、风险投资和民间借贷。如图1所示。

内源性融资对民营企业资本的形成具有原始性、自主性、成本风险小的特点,是民营企业的立足之本;外源性融资具有规模大、速度快、比较灵活等特点,是民营企业不可或缺的融资源泉。因此,必须确保融资渠道特别是外源性融资渠道的畅通,以利于民营企业的顺利发展。

西部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根据调查资料显示,目前西部民营企业的融资结构大致是企业自我积累约占69%,亲友筹借占15%,金融机构融资占16%。

西部民营企业直接融资困难多

虽然近几年民营企业通过证券市场融资的渠道已逐渐开通,但有些融资方式对民营企业的开放程度很低,在我国资本市场上,企业要想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必须具备一系列的条件,而西部民营企业由于规模小、设立时间短、管理能力差等原因,它们难以参与社会直接融资。要发行债券更困难。不能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制约了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的拓宽,进一步加剧了西部民营企业资金供给短缺问题。

西部民营企业间接融资难度大

由于直接融资市场的限制,银行贷款就成为西部民营企业融资的主渠道,但银行融资仍困难重重。主要原因有:

西部民营企业自身的缺陷民营企业大多是家族企业,许多西部民营企业设立时就存在先天缺陷,如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水平低,财务信息严重失真,在企业规模扩张到一定程度时,家族式管理会限制企业的融资。加之较为封闭的运营方式,使其信息透明度低,社会公信度不佳,给银行贷款和信用评级带来很大困难;自身信用不足。产品技术含量普遍较低,客观上处在为大型企业配套的地位上,市场前景不明朗,对于贷款特别是长期贷款来说风险很大;民营企业数量多,组织形式和布局十分松散、变动性大,银行难以掌握其具体情况,也导致了银行的恐贷和惜贷。

政府缺乏对西部民营企业的管理与支持在法制建设、政策协调、资金支持等方面缺乏对西部民营企业强有力的支持;对西部民营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没有建立起来;金融体系建设中没有建立专门为民营企业服务的民营金融服务机构。

僵化的利率机制制约了银行贷款的积极性由于目前利率没有完全市场化,并且民营企业贷款额小且分散,单位贷款资金的管理成本高,有悖银行经营的利益最大化原则,加之国家缺乏对民营企业贷款的政策支持,国家对利率的限制及对交易费用和监督费用的限制,使大银行对民营企业贷款动力不足,虽然人行规定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利率可在规定的利率基础上浮动30%,农村信用社等收取的利息可比基本利率高50%以上,但现行的利率浮动范围并不足以为贷款的风险提供足够的补偿。从我国这几年金融机构的信贷数据看,总量上民营企业贷款的绝对量在逐年增加,但其占贷款总量的比例最高不到1%,2002年甚至还有下降趋势。

贷款担保体系不健全目前,银行的评信、授信指标体系不符合民营企业实际,现有评级标准仍比照大型企业执行,根本无法反映民营企业的资信情况,银行对有发展潜力、但目前状况不十分好的企业缺乏识别能力;另外,评估费用高、随意性大。根据《关于整顿企业抵押贷款收费的通知》精神,工商、土地、房地产等部门要减免相关收费,但在实践中却仍有很多困难;西部民营企业无法满足银行对抵押品的要求。大多数民营企业的厂房、设备等因地处偏远、价值低、可转让性差,一些高科技企业资产中无形资产所占比例较大,可作为抵押品的不动产比例较小,这些企业难以得到银行贷款。从担保贷款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中央有关政策的扶持下各地陆续建设了一些贷款担保公司,但担保公司资金筹措难、规模小,不能满足数量庞大的民营企业的担保需求。

西部民营企业融资制度的创新思路

政府支持是西部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必备的外部条件,鼓励和促进民营企业发展,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开辟西部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没有规范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企业经营者的控制权难以节制,就有可能侵犯所有者的权利。股份制本身就是一种融资制度,其实质是令企业的治理结构规范化,以利于股权的转让与交易,从而有利于企业的外部融资。在民营企业初期的业主制下,单个所有者掌握企业的所有控制权,为了自身利益,完全有可能隐匿企业的财务信息、资产,以欺骗外部投资者。而规范的股份制企业治理结构,通过建立管理与控制相分离及岗位分工的制衡机制,使得股权投资者有保障享有同等的股东权利,从而起到了保护投资利益的作用。当然,即使在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的资金筹措迅速转向直接融资也是有困难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中小企业规模小,其股票难以满足一般的股票交易市场的上市条件。为此,政府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开辟新的“场所”,促使民营企业股票上市交易。

建立创业板市场为避免直接设立创业板可能给我国资本市场造成的动荡,可对主板市场上市条件进行小幅度调整的基础上,设立中小企业板块。当前在深圳交易所已初步建立了中小企业板块,并已经产生了积极的效应,应该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扩大上市的中小企业数量,并最终过渡到创业板市场,更好的为西部民营企业融资服务。

开辟西部民营企业债券市场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基本上被大企业垄断,当前应理顺企业债券发行审批体制,逐步放松规模限制,扩大发行额度;完善债券担保和信用评级制度,积极支持经营效益好、偿还能力强的西部民营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进行融资。此外还可适当放开债券利率、丰富债券品种,让企业以其可承担的利率获得生产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鼓励西部民营企业海外创业板上市目前我国已有近100家优秀民营企业到美国纳斯达克、香港及新加坡创业板市场上市,因此,西部地方政府和民间部门应积极引导、多举办海外上市推介会,为具有较强综合发展实力的西部民营企业提供一个与国际证券机构、金融投资机构、著名金融投资专家进行面对面交流的机会,通过向民营企业宣传、介绍海外证券市场,加强西部民营企业与银行、投资机构的了解与合作,从而拓宽民营企业资本运作与发展的视野和思路,增强民营企业按国际化标准规范管理的意识,鼓励、协助西部民营企业融资走向国际市场。

健全西部民营企业信用管理制度体系

民营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要有一定的信用作为保障,方能消除融资各方的风险顾虑。为此,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以信用为立法基点的包括相关法律、法规的民营企业信用法律制度和相关配套措施,包括对民营企业的注册、资产监管、财务信息管理、信用纪录收集与管理等。同时,为使民营企业牢牢树立信用经营观念,减少交易风险,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建立公开的社会信用信息网络,便于交易各方获取所需的信用信息,减少交易风险;积极引导企业以诚信为本;建立与培育信用中介机构;严厉惩戒失信行为,形成守信者受益、失信者承担相应责任的良好信用环境。

建立多元化的信用担保机制

西部民营企业在贷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缺乏有效的担保物,解决这一问题可在省、市、县三级建立担保机构,其模式有三种:政府型信用担保模式,以财政出资为主,吸收企业投资,主要负责一些需要政府出面的政策性担保业务,可实行商业化运作,以扶持西部民营企业发展;中小企业互助型担保模式,由加入行业协会的民营企业自行出资建立企业互助型融资担保机构,解决会员融资担保难问题;商业担保模式,以民营企业投资为主,设立商业性担保公司,实行股份制,建立董事会,按照现代企业的要求,市场化运作。

建立西部民营企业发展基金

为解决西部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可建立西部民营企业发展基金,其渠道有三种:中央和西部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专项资金;通过证券市场发行债券,向社会直接筹资;建立集中为西部民营企业服务的互助基金。同时应该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发展基金的运作,为基金的发展创造好的环境。

第3篇:民营企业债券范文

[关键词]企业债券制约因素对策 

        企业债券是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债券。企业债券代表着发债企业和投资者之间的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债券持有人是企业的债权人,不是所有者,因此无权参与或干涉公司的经营管理。但债券持有人有权按期收回本息。

        我国的债券市场始于1981年。历经20多年的发展,债券的发行种类不断增加,发行规模和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债券的发行和交易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但是

2.2发行主体方面

        按照《公司法》有关债券发行主体的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国有独资公司和两个国有企业或者两个以上国有投资主体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可以申请发行公司债券。这一规定限制了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使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更加突出。合理界定债券发行主体,必须打破所有制界限,允许各种经济成分的企业进入债券发行市场,不论“出身”,只要符合有关规定,就可以发行企业债券。

        2.3监管方面

        我国监管部门对公司债券市场实行的严格管制,内容涉及公司债券发行主体和发行规模限制、利率管制、投资规模管制等方面。尽管市场的交易主体单一,但顾在监管多头、交叉、重复和空白。在债券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角色定位十分重要。政府应让位于市场,让其成为主导者,政府只需做好监管工作。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建立企业债券兑付风险预警机制,及时了解发债企业的负债状况、资金运转效率、偿债能力、企业所筹资金用途等方面的信息,化解企业信用风险;实施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要求发债企业定期公布中报、年报。同时加大企业违规造假处罚力度,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利益;强化社会中介机构作用,加大其市场参与责任,变政府单一监管为政府、社会双重监管,政府有关部门行使宏观政策监管职能,社会中介机构尽其微观层面上的风险揭示义务,使全过程监管具有连续性、预警性。

        2.4债券市场方面

        建立多层次债券交易市场体系,提高企业债券的流动性。借鉴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经验,逐步建立和推动柜台交易市场和做市商制度,形成以交易所为主、柜台交易市场为辅多层次的债券流通市场。证券交易所和监管部门应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债券上市交易,放宽企业债券上市交易的限制条件,简化批准程序,加快审批时间,大力培育企业债券流通市场。首先,要根据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增加债券品种满足不同投资者的多种需求。其次,对资信状况好的大型企业可以鼓励其发行10—20年的中长期债券,解决长期资金的来源问题。最后,要进一步完善企业债券的柜台交易形式,规范中介机构行为防止垄断定价。

        2.5法律制度方面

        从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来看,主要有2006年新修订的《公司法》和1993年8月出台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来管理企业债券。要加快企业债券的发展,要以法规的形式进一步限定筹资形式,明确发债条件,强化评级与担保方面的规定,明确投资者的权利和义务,加强资金使用监管,细化法律责任,尤其对罚则要进行更为详细的规定;同时要加快在立法、交易制度、税收政策和企业制度方面等方面的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童映磊.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策略选择,财会通讯.理财2008年第5期.

第4篇:民营企业债券范文

[摘要]债券融资作为一种重要的融资方式,在我国的发展长期处于一种缓慢的状态。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企业债券发展缓慢的原因并对如何加快发展我国的企业债券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债券制约因素对策

企业债券是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债券。企业债券代表着发债企业和投资者之间的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债券持有人是企业的债权人,不是所有者,因此无权参与或干涉公司的经营管理。但债券持有人有权按期收回本息。

我国的债券市场始于1981年。历经20多年的发展,债券的发行种类不断增加,发行规模和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债券的发行和交易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但是中国的企业债券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相当的差距,主要的制约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企业债券发展的制约因素

1.1企业债券融资比例过低

我国金融市场中直接融资比例则明显偏低,企业融资严重依赖银行贷款;而直接融资中,债券融资与股票融资的发展很不协调。2007年底,企业债券余额为7683.30,只占股票总市值的2.36%,远远低于美国2001年27.61%的水平;债券市场内部发展也很不平衡,企业债市场发展明显滞后于政府债券及准政府债券,2007年企业债融资规模仅占当年债券市场融资规模的11.15%。可见,目前企业融资渠道单一、总体上依赖于银行信贷资金的局面没有大的改观,企业债作为一种有效的直接融资手段没有得到充分的运用,这不利于我国企业整体的健康快速发展。

1.2企业债券发行主体较为单一

在我国企业债券市场上发行的大部分债券本质上属于中央政府机构债券和地方政府的市政债券,这种现象被称为企业债券在发行上的“非企业化”现象。受我国现有有关政策的影响,目前企业债券市场的发行主体大多集中分布在交通、能源等垄断性较高的基础性行业。

1.3企业债券二级市场表现不佳

企业债券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不仅无法与股票市场相比,较之债券其它市场也逊色不少。另从在沪、深两个交易所挂牌交易的企业债券的交易情况看,其换手率相对于美国平均200%的换手率要低得多。与其他品种的对比来看,企业债券的换手率也明显低于同期国债市场100%的流动性水平。交易稀疏、换手率极低使得企业债券丧失了其作为金融产品应有的充分流动性。

1.4企业期限结构较短

我国发行的债券期限结构总体上偏短。从2006年上半年发行的债券来看,其中1年以下期限的债券占发行总量的82.26%。从发行次数的期限看,10年以下发行次数占97.89%。较长期限的企业债(10年以上)在2001年才出现,为三峡开发工程总公司发行的15年固定利息债券。从在债券期限的选择上来看,由于资金成本和发行风险等方面的考虑,公司债券期限不宜过短,3年及3年以上的品种较为可行。债券期限过短,能够在二级市场流通的时间过短,造成短期内大量兑付需要,从而弱化了投资者的交易动机,也不利于债券的转手流通。

2促进我国企业债券发展的主要对策

2.1投资者方面

从机构投资者的角度来看,由于企业债券市场参与者少,投资品种少,导致企业债券流动性差,换手率低,无法实现机构投资者快速合理调配资金的要求。

2.2发行主体方面

按照《公司法》有关债券发行主体的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国有独资公司和两个国有企业或者两个以上国有投资主体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可以申请发行公司债券。这一规定限制了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使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更加突出。合理界定债券发行主体,必须打破所有制界限,允许各种经济成分的企业进入债券发行市场,不论“出身”,只要符合有关规定,就可以发行企业债券。

2.3监管方面

我国监管部门对公司债券市场实行的严格管制,内容涉及公司债券发行主体和发行规模限制、利率管制、投资规模管制等方面。尽管市场的交易主体单一,但顾在监管多头、交叉、重复和空白。在债券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角色定位十分重要。政府应让位于市场,让其成为主导者,政府只需做好监管工作。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建立企业债券兑付风险预警机制,及时了解发债企业的负债状况、资金运转效率、偿债能力、企业所筹资金用途等方面的信息,化解企业信用风险;实施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要求发债企业定期公布中报、年报。同时加大企业违规造假处罚力度,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利益;强化社会中介机构作用,加大其市场参与责任,变政府单一监管为政府、社会双重监管,政府有关部门行使宏观政策监管职能,社会中介机构尽其微观层面上的风险揭示义务,使全过程监管具有连续性、预警性。

2.4债券市场方面

建立多层次债券交易市场体系,提高企业债券的流动性。借鉴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经验,逐步建立和推动柜台交易市场和做市商制度,形成以交易所为主、柜台交易市场为辅多层次的债券流通市场。证券交易所和监管部门应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债券上市交易,放宽企业债券上市交易的限制条件,简化批准程序,加快审批时间,大力培育企业债券流通市场。首先,要根据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增加债券品种满足不同投资者的多种需求。其次,对资信状况好的大型企业可以鼓励其发行10—20年的中长期债券,解决长期资金的来源问题。最后,要进一步完善企业债券的柜台交易形式,规范中介机构行为防止垄断定价。

第5篇:民营企业债券范文

我国的债券市场始于1981年。历经20多年的发展,债券的发行种类不断增加,发行规模和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债券的发行和交易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但是中国的企业债券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相当的差距,主要的制约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企业债券发展的制约因素

1.1企业债券融资比例过低

我国金融市场中直接融资比例则明显偏低,企业融资严重依赖银行贷款;而直接融资中,债券融资与股票融资的发展很不协调。2007年底,企业债券余额为7683.30,只占股票总市值的2.36%,远远低于美国2001年27.61%的水平;债券市场内部发展也很不平衡,企业债市场发展明显滞后于政府债券及准政府债券,2007年企业债融资规模仅占当年债券市场融资规模的11.15%。可见,目前企业融资渠道单一、总体上依赖于银行信贷资金的局面没有大的改观,企业债作为一种有效的直接融资手段没有得到充分的运用,这不利于我国企业整体的健康快速发展。

1.2企业债券发行主体较为单一

在我国企业债券市场上发行的大部分债券本质上属于中央政府机构债券和地方政府的市政债券,这种现象被称为企业债券在发行上的“非企业化”现象。受我国现有有关政策的影响,目前企业债券市场的发行主体大多集中分布在交通、能源等垄断性较高的基础性行业。

1.3企业债券二级市场表现不佳

企业债券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不仅无法与股票市场相比,较之债券其它市场也逊色不少。另从在沪、深两个交易所挂牌交易的企业债券的交易情况看,其换手率相对于美国平均200%的换手率要低得多。与其他品种的对比来看,企业债券的换手率也明显低于同期国债市场100%的流动性水平。交易稀疏、换手率极低使得企业债券丧失了其作为金融产品应有的充分流动性。

1.4企业期限结构较短

我国发行的债券期限结构总体上偏短。从2006年上半年发行的债券来看,其中1年以下期限的债券占发行总量的82.26%。从发行次数的期限看,10年以下发行次数占97.89%。较长期限的企业债(10年以上)在2001年才出现,为三峡开发工程总公司发行的15年固定利息债券。从在债券期限的选择上来看,由于资金成本和发行风险等方面的考虑,公司债券期限不宜过短,3年及3年以上的品种较为可行。债券期限过短,能够在二级市场流通的时间过短,造成短期内大量兑付需要,从而弱化了投资者的交易动机,也不利于债券的转手流通。

2促进我国企业债券发展的主要对策

2.1投资者方面

从机构投资者的角度来看,由于企业债券市场参与者少,投资品种少,导致企业债券流动性差,换手率低,无法实现机构投资者快速合理调配资金的要求。

2.2发行主体方面

按照《公司法》有关债券发行主体的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国有独资公司和两个国有企业或者两个以上国有投资主体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可以申请发行公司债券。这一规定限制了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使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更加突出。合理界定债券发行主体,必须打破所有制界限,允许各种经济成分的企业进入债券发行市场,不论“出身”,只要符合有关规定,就可以发行企业债券。

2.3监管方面

我国监管部门对公司债券市场实行的严格管制,内容涉及公司债券发行主体和发行规模限制、利率管制、投资规模管制等方面。尽管市场的交易主体单一,但顾在监管多头、交叉、重复和空白。在债券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角色定位十分重要。政府应让位于市场,让其成为主导者,政府只需做好监管工作。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建立企业债券兑付风险预警机制,及时了解发债企业的负债状况、资金运转效率、偿债能力、企业所筹资金用途等方面的信息,化解企业信用风险;实施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要求发债企业定期公布中报、年报。同时加大企业违规造假处罚力度,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利益;强化社会中介机构作用,加大其市场参与责任,变政府单一监管为政府、社会双重监管,政府有关部门行使宏观政策监管职能,社会中介机构尽其微观层面上的风险揭示义务,使全过程监管具有连续性、预警性。

2.4债券市场方面

建立多层次债券交易市场体系,提高企业债券的流动性。借鉴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经验,逐步建立和推动柜台交易市场和做市商制度,形成以交易所为主、柜台交易市场为辅多层次的债券流通市场。证券交易所和监管部门应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债券上市交易,放宽企业债券上市交易的限制条件,简化批准程序,加快审批时间,大力培育企业债券流通市场。首先,要根据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增加债券品种满足不同投资者的多种需求。其次,对资信状况好的大型企业可以鼓励其发行10—20年的中长期债券,解决长期资金的来源问题。最后,要进一步完善企业债券的柜台交易形式,规范中介机构行为防止垄断定价。

第6篇:民营企业债券范文

省委、省政府召开促进民营经济腾飞动员大会以来,各地、各部门和企业认真贯彻落实会议部署,全面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实现了良好开局。但同时也必须看到,民营经济发展在体制、环境以及工作上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解决。今天召开这次座谈会,就是直接听取民营企业家的意见和建议,研究问题,加大措施,继续保持民营经济发展好形势,不断开创民营经济发展新局面。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第一,解放思想,高度重视发展民营经济。民营经济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是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增强活力的必然要求,是改善民生、扩大就业、增加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是保持全省经济发展的好势头、缩小与沿海发达省份发展差距的重大举措。各级政府和部门要把发展民营经济摆上更加重要位置,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开手脚,加快发展。要重商、亲商、安商、扶商,在项目建设、市场准入等方面一视同仁,在财税政策上予以优惠,在信用担保融资等方面给予倾斜,在工作措施上全面推动,坚决破除束缚和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制度规定,全力推动民营经济腾飞。

第二,大力支持,积极培育重点民营企业。今天参加座谈的很多民营企业,都是省集中调度的100户重点工业企业,发展势头很好。如果我省能有更多这样的民营企业,我们的经济实力、发展能力就会更强。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千户民营企业成长工程,就是要培育发展一大批营业收入亿元、十亿元、几十亿元的企业,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带动力量。为培育更多的民营企业,省里积极采取措施,包括专门安排资金、建立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制定优惠政策等扶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省政府每年将评选全省民营企业100强,给予奖励。希望大家抓住机遇,努力奋斗,不断发展,做大做强。

第三,培养人才,大力推进技术、产品和管理创新。人才加上机制等于创造力。民营经济发展最终也要靠人才,既包括企业家,也包括技术开发人才。要进一步改变人才集中在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业的状况,使各方面人才向民营企业流动。从今年开始,省里专门组织开展人才服务民营企业计划,抽调一批素质好、能力强的干部到民营企业帮助工作,直接提供服务。实施千户成长型企业人才培养工程和“万名小企业、小老板”培育计划。鼓励高校科研单位的科技人员到民营企业兼职兼薪或进行联合。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民营企业也要注重提高管理水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摆脱家族式、作坊式的经营管理模式。特别是要从企业实际出发,培育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凝聚企业精神,推动创业发展。通过建立先进的企业制度,把企业家的聪明才智和所有员工的创造活力都发挥出来。

第四,千方百计,努力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融资难、贷款难是制约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省政府专门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采取措施积极加以解决。今年,省里专门设立金融发展专项资金,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增加贷款投放。针对企业流动资金不足问题,省里安排5000万元,专门用于中小企业贷款贴息。进一步扩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能力和信用规模,今年全省担保额要达到150亿元。不断完善金融体系,组建**银行,引进域外金融机构,拓宽融资渠道,增加贷款投放。民营企业要抓住当前股市扩容和国家发展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以及扩大企业债券、开展公司债券试点的机遇,积极开展工作,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同时,加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挖掘内部潜力,减少两项资金占用,加快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

第五,加强服务,着力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软环境是发展的硬条件。好环境促进发展,环境差则阻碍和限制发展,这一点在民营经济尤为明显。我省民营经济刚刚起步,正处在培育、孵化、成长阶段,环境好坏至为重要。从大家讲的和我了解的情况看,发展环境迫切需要进一步改善。

第一,解放思想,高度重视发展民营经济。民营经济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是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增强活力的必然要求,是改善民生、扩大就业、增加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是保持全省经济发展的好势头、缩小与沿海发达省份发展差距的重大举措。各级政府和部门要把发展民营经济摆上更加重要位置,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开手脚,加快发展。要重商、亲商、安商、扶商,在项目建设、市场准入等方面一视同仁,在财税政策上予以优惠,在信用担保融资等方面给予倾斜,在工作措施上全面推动,坚决破除束缚和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制度规定,全力推动民营经济腾飞。

第二,大力支持,积极培育重点民营企业。今天参加座谈的很多民营企业,都是省集中调度的100户重点工业企业,发展势头很好。如果我省能有更多这样的民营企业,我们的经济实力、发展能力就会更强。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千户民营企业成长工程,就是要培育发展一大批营业收入亿元、十亿元、几十亿元的企业,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带动力量。为培育更多的民营企业,省里积极采取措施,包括专门安排资金、建立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制定优惠政策等扶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省政府每年将评选全省民营企业100强,给予奖励。希望大家抓住机遇,努力奋斗,不断发展,做大做强。

第三,培养人才,大力推进技术、产品和管理创新。人才加上机制等于创造力。民营经济发展最终也要靠人才,既包括企业家,也包括技术开发人才。要进一步改变人才集中在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业的状况,使各方面人才向民营企业流动。从今年开始,省里专门组织开展人才服务民营企业计划,抽调一批素质好、能力强的干部到民营企业帮助工作,直接提供服务。实施千户成长型企业人才培养工程和“万名小企业、小老板”培育计划。鼓励高校科研单位的科技人员到民营企业兼职兼薪或进行联合。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民营企业也要注重提高管理水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摆脱家族式、作坊式的经营管理模式。特别是要从企业实际出发,培育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凝聚企业精神,推动创业发展。通过建立先进的企业制度,把企业家的聪明才智和所有员工的创造活力都发挥出来。

第四,千方百计,努力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融资难、贷款难是制约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省政府专门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采取措施积极加以解决。今年,省里专门设立金融发展专项资金,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增加贷款投放。针对企业流动资金不足问题,省里安排5000万元,专门用于中小企业贷款贴息。进一步扩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能力和信用规模,今年全省担保额要达到150亿元。不断完善金融体系,组建**银行,引进域外金融机构,拓宽融资渠道,增加贷款投放。民营企业要抓住当前股市扩容和国家发展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以及扩大企业债券、开展公司债券试点的机遇,积极开展工作,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同时,加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挖掘内部潜力,减少两项资金占用,加快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

第五,加强服务,着力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软环境是发展的硬条件。好环境促进发展,环境差则阻碍和限制发展,这一点在民营经济尤为明显。我省民营经济刚刚起步,正处在培育、孵化、成长阶段,环境好坏至为重要。从大家讲的和我了解的情况看,发展环境迫切需要进一步改善。

第二,大力支持,积极培育重点民营企业。今天参加座谈的很多民营企业,都是省集中调度的100户重点工业企业,发展势头很好。如果我省能有更多这样的民营企业,我们的经济实力、发展能力就会更强。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千户民营企业成长工程,就是要培育发展一大批营业收入亿元、十亿元、几十亿元的企业,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带动力量。为培育更多的民营企业,省里积极采取措施,包括专门安排资金、建立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制定优惠政策等扶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省政府每年将评选全省民营企业100强,给予奖励。希望大家抓住机遇,努力奋斗,不断发展,做大做强。

第三,培养人才,大力推进技术、产品和管理创新。人才加上机制等于创造力。民营经济发展最终也要靠人才,既包括企业家,也包括技术开发人才。要进一步改变人才集中在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业的状况,使各方面人才向民营企业流动。从今年开始,省里专门组织开展人才服务民营企业计划,抽调一批素质好、能力强的干部到民营企业帮助工作,直接提供服务。实施千户成长型企业人才培养工程和“万名小企业、小老板”培育计划。鼓励高校科研单位的科技人员到民营企业兼职兼薪或进行联合。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民营企业也要注重提高管理水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摆脱家族式、作坊式的经营管理模式。特别是要从企业实际出发,培育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凝聚企业精神,推动创业发展。通过建立先进的企业制度,把企业家的聪明才智和所有员工的创造活力都发挥出来。

第四,千方百计,努力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融资难、贷款难是制约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省政府专门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采取措施积极加以解决。今年,省里专门设立金融发展专项资金,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增加贷款投放。针对企业流动资金不足问题,省里安排5000万元,专门用于中小企业贷款贴息。进一步扩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能力和信用规模,今年全省担保额要达到150亿元。不断完善金融体系,组建**银行,引进域外金融机构,拓宽融资渠道,增加贷款投放。民营企业要抓住当前股市扩容和国家发展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以及扩大企业债券、开展公司债券试点的机遇,积极开展工作,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同时,加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挖掘内部潜力,减少两项资金占用,加快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

第五,加强服务,着力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软环境是发展的硬条件。好环境促进发展,环境差则阻碍和限制发展,这一点在民营经济尤为明显。我省民营经济刚刚起步,正处在培育、孵化、成长阶段,环境好坏至为重要。从大家讲的和我了解的情况看,发展环境迫切需要进一步改善。

第三,培养人才,大力推进技术、产品和管理创新。人才加上机制等于创造力。民营经济发展最终也要靠人才,既包括企业家,也包括技术开发人才。要进一步改变人才集中在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业的状况,使各方面人才向民营企业流动。从今年开始,省里专门组织开展人才服务民营企业计划,抽调一批素质好、能力强的干部到民营企业帮助工作,直接提供服务。实施千户成长型企业人才培养工程和“万名小企业、小老板”培育计划。鼓励高校科研单位的科技人员到民营企业兼职兼薪或进行联合。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民营企业也要注重提高管理水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摆脱家族式、作坊式的经营管理模式。特别是要从企业实际出发,培育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凝聚企业精神,推动创业发展。通过建立先进的企业制度,把企业家的聪明才智和所有员工的创造活力都发挥出来。

第四,千方百计,努力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融资难、贷款难是制约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省政府专门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采取措施积极加以解决。今年,省里专门设立金融发展专项资金,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增加贷款投放。针对企业流动资金不足问题,省里安排5000万元,专门用于中小企业贷款贴息。进一步扩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能力和信用规模,今年全省担保额要达到150亿元。不断完善金融体系,组建**银行,引进域外金融机构,拓宽融资渠道,增加贷款投放。民营企业要抓住当前股市扩容和国家发展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以及扩大企业债券、开展公司债券试点的机遇,积极开展工作,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同时,加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挖掘内部潜力,减少两项资金占用,加快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

第五,加强服务,着力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软环境是发展的硬条件。好环境促进发展,环境差则阻碍和限制发展,这一点在民营经济尤为明显。我省民营经济刚刚起步,正处在培育、孵化、成长阶段,环境好坏至为重要。从大家讲的和我了解的情况看,发展环境迫切需要进一步改善。

第四,千方百计,努力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融资难、贷款难是制约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省政府专门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采取措施积极加以解决。今年,省里专门设立金融发展专项资金,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增加贷款投放。针对企业流动资金不足问题,省里安排5000万元,专门用于中小企业贷款贴息。进一步扩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能力和信用规模,今年全省担保额要达到150亿元。不断完善金融体系,组建**银行,引进域外金融机构,拓宽融资渠道,增加贷款投放。民营企业要抓住当前股市扩容和国家发展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以及扩大企业债券、开展公司债券试点的机遇,积极开展工作,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同时,加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挖掘内部潜力,减少两项资金占用,加快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

第五,加强服务,着力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软环境是发展的硬条件。好环境促进发展,环境差则阻碍和限制发展,这一点在民营经济尤为明显。我省民营经济刚刚起步,正处在培育、孵化、成长阶段,环境好坏至为重要。从大家讲的和我了解的情况看,发展环境迫切需要进一步改善。

第五,加强服务,着力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软环境是发展的硬条件。好环境促进发展,环境差则阻碍和限制发展,这一点在民营经济尤为明显。我省民营经济刚刚起步,正处在培育、孵化、成长阶段,环境好坏至为重要。从大家讲的和我了解的情况看,发展环境迫切需要进一步改善。

第7篇:民营企业债券范文

目前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远远不能跟上形势的需要,相对于国债、金融债、股票市场,企业债券市场是我国证券市场乃至金融市场的“跛腿”和“短板”。2005年是近年来企业债券发行量最高的年份,也不过654亿元,平均每年企业债券余额在全部债券余额中的比重仅有3%左右,也就是说国债和金融债券等所占比重高达97%,与股票发行额相比,企业债券也存在日益被边缘化的危险。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企业债券市场规模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无论是储蓄率高的欧洲,还是注重证券投资的美国,企业债券在其整个社会融资结构中都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如2003年一年,美国企业债券的发行量就达到约7436亿美元。从企业债余额占GDP之比来看,我国企业债券余额占GDP的比例也严重偏低,统计数据表明,2004年末我国企业债券余额仅相当于GDP的0.9%,而同年美国企业债券市场融资额占GDP的比重为11.4%。另外,我国企业债券品种少,尤其是衍生品种稀缺,期限结构欠丰富,利息支付方式不灵活,市场流动性不够,换手率过低。

二、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

我国目前的经济背景和政府的各项制度安排是企业债券市场不发达的根本原因。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发展证券市场的主要目的是对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因此政府忽视了企业债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从政策上偏向股票市场和国债市场的发展,在制度上对企业债券实行了严格的管制。具体主要表现在:

1.企业债券发行采用的是计划色彩较浓的额度审批制。审批制的实行确实可以有效的遏制类似1992年乱集资风潮带来的企业债券恶性膨胀,但是随着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它已经不适应企业债券市场的内在要求,严重制约了企业债券市场供求双方的市场需求,是现阶段企业债券市场规模偏小的重要原因。另外,审批制将责任和风险向主管部门集中,而主管部门对市场风险的掌握却又不很全面。

2.对企业债券发行利率管制。据1993年颁布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第十八条规定:“企业债券的利率不得高于银行相同期限居民储蓄定期存款利率的40%,为了不影响国债的发行,国务院规定其利率不得高于同期国债利率。但随着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这种上限限制已暴露出诸多缺陷。第一,银行同期储蓄利率并不能够作为企业债券发行的基准利率,若依此为参照会带来定价的不合理。第二,40%的利率上限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债券利率的弹性并无法区分不同的企业,不同信用等级的发行人为了吸引投资者都倾向于将利率定于规定的上限,所谓“就高不就低”。这样就使得风险不同的债券利率趋同,结果投资者无法根据企业债券利率的不同来判断企业质量的好坏。这种对企业债券利率的硬性规定既有悖于风险与收益成正比的市场运作机制,又造成优质企业发行债券成本偏高,企业发行债券的积极性受到打击。第三,企业债券利率管制使其与流通市场收益率水平偏差较大,现实中常出现利率倒挂。而且利率限制主要是针对固定利率到期一次还本付息而设定的(当时还不存在其它定价方式和付息的债券),因而有很大的局限性。第四,由于利率管制即不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和发行人的信用水平,也未与国债利率形成基准的依存关系,因此每当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就可能使企业债券的发行陷入停顿。总之,在严格的利率管制下,企业债券市场缺乏活力和空间。

3.对企业债券发行主体和发行条件限制。1993年颁布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和新修订的《公司法》对企业债券发行主体和条件都作出了较为严格的限制。从实际已发行的债券主体来看基本上都是中央企业和具有市政背景的企业,且基本上集中在交通运输、水电能源、电信等基础行业,许多优秀的民营企业、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和非政策性金融机构无形中被剥夺了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融资的权利,违背了企业平等原则,不利于企业公平竞争。对发行主体和发行条件的严格控制,不利于发债规模的扩大,难以有效的匹配企业债券供给和需求,导致企业债市场供求失衡,也制约众多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直接融资需求,不能有效的解决许多资质较好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企业债券市场也难以得到真正的发展。

4.对发行企业债券所融资金用途限制。《条例》第二十条规定:企业发行债券所融资金应当按照审批机关批准用途用于本企业的生产经营,不得用于房地产买卖、股票买卖和期货交易等与本企业生产经营无关的风险性投资。《公司法》也规定:发行公司债券所融资金必须用于审批机关批准的用途,不得弥补亏损和非生产性支出。我国对企业发债所融资金的用途限制应该说是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下制定的,是为了防止企业利用发债从事市场投机。现在随着企业制度建设的完善和各类市场发展的创新,这种硬性规定已显得不合适宜。

5.对个人投资企业债征收20%的利息税。征收20%的利息所得税直接减少了债券投资者的收入,不利于吸引投资者投资企业债券,而且税收对债券价格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投资者收益,使投资者承担着一定的利率风险,即债券利率可能低于银行存款利率。现实中也普遍存在着企业债券价格倒挂现象,从而使投资者受损,这不利于我国企业债券市场长期发展。

三、发展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对策建议

着力完善和改革相关制度,为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拓展出更为广阔的空间。具体说来,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和改革。

1.改革发行准许制度,由审批制向核准制过渡。随着市场化思路的实施,应推进企业债券发行管理由审批制向核准制过渡,监管机构转变监管理念,只对企业合规性进行审核,不介入具体事务,不再做硬性规模约束和具体项目的把关,把企业能否发行、发行多少企业债券的决定权交给市场。这不仅可以充分调动企业提高其经营水平的积极性,也可以使其成为真正的债务承担者,而且由市场决定企业的发债规模,也有助于推动企业债券的市场化。

2.取消对企业债券发行利率的限制,建立健全企业债券市场化风险定价机制。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债券作为一种市场性较强的金融商品,其利率应该由市场机制确定的定价方式来确定,即根据不同企业的资信状况、信用评级结果以及市场情况,由发行人和主承销商拟定适当的利率及还本付息方式,报企业债券主管部门核准。近几年发行主体在利率市场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如三峡债券(10年)采用了浮动利率,铁道债券率先采用了附息债券等,都受到了市场广泛的欢迎。另外目前企业债券二级市场价格已经实现了市场化,但发行利率仍受到限制,因此应取消对企业债券发行利率的限制,通过市场化方式发行企业债券,可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债券定价中的基础作用,从源头上根除由于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定价机制不同而产生的制度性套利。因此合理的确定企业债券价格,尽早走发行利率市场化道路,是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企业债券市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3.放宽对发债主体及发债条件的限制。在不断加强信息披露和风险监控的前提下,我国政府应改变市场准入“一刀切”的做法,逐步放宽对发债主体的限制,降低企业的发债门槛,特别是要给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松绑,支持一些有信用、有实力的民营企业进行发债融资。另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对外开放的加深,应允许一些实力雄厚的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解决它们融资难的问题。同时应放宽发行条件的限制,原则上允许只要能够产生未来现金流并具备一定偿债能力的企业就可以发行企业债券。

4.放宽募集资金使用用途的限制。目前我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都面临着全面升级,很多企业面临着大规模技术改造,但是我国大多数企业长期以来依赖银行贷款经营运作,总负债中流动负债比例过高,不利于其经营和股份制改造。而且与企业债券利率相比,银行贷款利率相对较高。所以可以运用发行企业债券募集的资金来偿还银行贷款或弥补流动性不足,使企业整个财务结构得到优化调整,有效的降低企业的财务负担,改善企业经营。另外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时期,有大量的公司并购和资产重组行为,而并购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通过发行债券募集资金是一重要渠道,国际上在这方面有很多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近年来随着发行的规模扩大,企业债券在募集资金用途上出现了一些令人可喜的变化,通过“特案特批”的程序突破了用途限制。如上海金茂集团发债募集的资金就主要用于调整债务结构和支付金贸大厦工程的尾款。所以从市场化发展方向来看,应当逐步放宽企业募集资金的使用限制,在主要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同时,应允许其用于技术改造、调整债务结构,弥补流动资金的不足、公司并购或资产重组等其它用途。一句话,企业发债所募资金应由企业自主决定用途,这是市场经济中企业经营自的体现。

5.完善企业债券个人所得税征收政策。目前我国对城乡居民购买企业债券征收20%利息所得税的政策已经不适应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要进行调整和修改。为此,笔者建议:在目前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初步和企业债券利率很低的情况下,应暂缓对城乡居民购买企业债券的利息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为企业债券营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空间,鼓励和吸引广大居民个人购买企业债券,引导社会资金通过企业债券这一渠道,用于国家鼓励发展的固定投资项目和扩大内需上面来。取消利息税,增强企业债券的竞争力,且可有效地解决现实中企业债券市场价格倒挂问题。

【参考文献】

[1]吴晓灵.稳步发展企业债券市场,优化金融资产结构[J].中国货币市场,2005,(1).

[2]安义宽.发展企业债券市场的若干问题探讨[N].证券市场导报,2002(11).

[3]冯广华,刘凡,蔡国喜.对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几点探析[J].中国货币市场,2005,(2).

[4]ReterS.Rose.MoneyandCapitalMarkets:FinancialInstitutionsandInstrumentsinaGlobalMarketplace-6thed。—影印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第8篇:民营企业债券范文

1)直接融资渠道不通畅

我国的资本市场从其产生之日起,初衷就是为了解决国有大型企业的融资问题,对以民营企业为主的中小企业带有明显的政策歧视,并且股票发行额度和上市公司选择受到规模限制,如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最低1000万元,上市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5000万元,这些硬性条件决定了中小企业根本不可能到沪深两大主板市场融资。即使目前新推出得中小企业板市场,其设置的门槛仍然较高,相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而言,其经营规模和管理能力远未能达到要求。因此对于管理水平低、科技含量低的中小企业而言,参与社会直接融资仍然是条难以逾越的坎,而对企业债券的发行更是望尘莫及。

2)间接融资渠道狭窄

银行贷款是我国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但在银行体系中,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重重。究其原因,一是由于中小企业自有资金少,经营风险较大,抵押财产有限。二是我国的银行以国有独资银行为主,由于利率没有市场化并且中小企业贷款额小,分散,造成单位贷款资金管理成本高,有悖利益最大化原则。三是国家没有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政策支持,由于国家对利率的限制及对交易费用、监督费用的限制使得大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动力不足,虽然人行规定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可在规定的利率基础上浮动30%,农村信用合作社等收取的利率可比基本利率高50%以上,但现行的利率浮动范围并不足以为贷款的风险提供足够的补偿。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和完善,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警示和国内金融资产质量不高的现实,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将日益严格,增量贷款普遍要求投向AA级以上企业。中小企业受资产规模、竞争实力等的约束,一般很难获得银行信贷支持。以下是我国这几年金融机构的信贷数据。我国的中小企业大部分为私营及个体企业,表1是1994年~2002年金融机构的贷款数据,可以看出总量上私营及个体企业贷款的绝对量在逐年增加,但对他们的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例最高不到1%,从图1看2002年甚至还有下降趋势。

3)中小企业缺乏贷款担保机构

近年来,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为防范金融风险,加强内部管理,大幅度减少信用贷款数量,绝大部分贷款都需要抵押或担保。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关系简单,一般没有上级部门和其他单位为其解决担保问题,加之其自身抵押品不足,即使银行认为其有发展潜力,往往也因担保问题没有解决而爱莫能助。因此,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是当务之急。虽然近几年各地成立了很多担保公司,但他们更倾向于给大企业提供担保,虽然也给中小企业提供担保,但远远满足不了中小企业得担保需求。

4)中小企业自身素质的局限性

首先,很多中小企业都是家族企业,缺乏规范的财务管理程序和制度,给金融机构的贷款前得尽职调查和信用评价带来了很大困难。其次,中小企业产品技术含量普遍较低,,客观上处在为大型企业配套的地位上,市场前景不明朗,对于贷款尤其是长期贷款来说风险性很大。再次,很多中小企业得信用观念很差,借到钱不是用来投资和发展企业,而是想方设法逃废银行债务,严重破坏了企业得整体信誉。

二、采取多种手段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1)间接融资方面。

1.国家应提供政策支持,对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实行比例控制,增加信贷投入。一些国家和地区实行了资金比例控制的政策。1991年,菲律宾政府为了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需要,通过立法强制所有的金融机构必须提供一定比例的贷款给中小企业。在法律生效后的第一年,每个金融机构给中小企业贷款不得低于5%。在台湾,政府法令规定,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银行系统,对中小企业贷款占总贷款金额的比例必须大于70%。我国应制定相关政策对所有金融机构的新增贷款中私营企业的贷款比重规定一个最低比例。

2.大力发展民营中小金融机构。

民营中小金融机构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时,具有信息优势和交易成本低的优势。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最能充分利用地方的信息存量,最容易低成本了解到地方上的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项目前景和信用水平,最容易克服“信息不对称”和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交易成本高等问题。美国有2万家地方性的中小银行,意大利有9万多家,这些中小银行由于资金和规模的限制很难给大企业提供贷款支持,他们的主要客户就是当地的中小企业,极大的促进了当地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也赚取了相当的利润,形成企业和银行的良性循环发展,达到双赢的效果。

目前我国现有非国有金融机构,如城市信用合作社及改制成立的城市商业银行等,这些机构本来就是依附于非国有小企业发展起来的,它们的管理者多年来与中小企业界打交道,掌握有充分的客户信息和决策经验,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贷款风险,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提供便利得融资条件。但是我国的民营中小银行的数量严重不足,在东南沿海省份一些“地下钱庄”盛行,国家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使这些钱庄转变为小银行,使其合法经营规范发展,这样可以降低风险,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3.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三种渠道:一是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的专项资金。二是通过证券市场发行债券,向社会直接筹资。二是中小企业互助基金。我国应该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发展基金的发展,为基金的发展创造好的环境。

4.建立、健全私营企业信贷担保体系。现阶段的担保公司与担保机构有四种模式:信用担保、联合担保、互助担保、商业担保,其中商业担保是企业、社会、个人出资组建,独立法人,商业化运作,以赢利为目的,同时兼营投资等其它业务。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还可以采取多种担保形式并用的方法,多渠道吸收资金,采取股份制形式组建。同时,要积极实施反担保等措施,严格控制和防范经营风险。如很多省市已经成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信用支持。

2)直接融资方面。

1.设立创业板市场。股票主板市场进入门槛高,主要为大型企业提供融资,中小企业很难进入。在我国现在的在有关制度层面无法跟进、且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又日益增加的形势下,为了避免因设立创业板造成的过大风险而带来的阻力,对上市条件进行小幅调整、设立中小企业板块,但是其融资门槛依然很高,加之面对诸如保荐人费用、公司法律顾问费用、申报会计师费用、印刷费用、市场推广费用等高昂的成本对中小企业来说到中小企业板融资仍很困难。国家在这方面已经作了谨慎地努力,中小企业板的推出是为将来推出创业板积累经验,并最总过渡到创业板。

2.企业债券融资。企业债券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方式。应积极培育和发展企业债券市场,理顺企业债券发行审核体制,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基本上被大企业垄断,应逐步放松规模限制,扩大发行额度。要完善债券担保和信用评级制度,积极支持经营效益好、偿还能力强的中小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进行融资。此外还可适当放开债券利率、丰富债券品种,让企业以其可承受的利率获得生产发展所需的资金。

3.鼓励企业海外创业板上市。我国一些优秀的民营企业已经到美国纳斯达克,香港及新加坡创业板上市并且数量已达相当规模,据不完全统计,在纳斯达克、香港、新加坡三大证券市场中,以境内资产作为其核心资产的上市公司已有将近100家,上市公司中既有新浪、搜狐、网易、裕兴电脑、金蝶国际、佳杰科技、蓝点软件、迪斯数码、中华网等高科技IT企业,又有恒安国际、鹰牌陶瓷、蒙牛乳业、维达纸业、华晨汽车、光宇国际、欧亚农业、格林柯尔和侨兴电子等一大批从事传统制造业甚至农业开发的企业。并且地方政府和民间部门也在经常举办海外上市推介会为具备较强综合发展实力的中小企业提供一个与国际证券机构、金融投资机构、著名金融投资专家进行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旨在向民营企业宣传、介绍海外证券市场;加强民营企业与银行、投资机构的了解与合作;拓宽民营企业资本运作与发展的视野和思路;增强民营企业按国际化标准规范管理的意识;协助民营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同国际接轨。

4.大力引进海外投资基金融资、项目融资、境外贷款、贸易融资等。随着2006年我国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的临近,许多海外银行已经在中国设立分行,现在许多城市已经获准允许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为中国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同时世界上很多有名的投资基金也看到中国的市场潜力,纷纷在我国设立了分支机构。我国自1998年以来每年举办的“中国风险投资论坛”为海外投资机构和中国企业界搭起了一个交流平台。

5.促进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产业投资基金主要是投资于具有发展潜力的非上市公司的股权,待企业上市之后或者时机成熟时,转让股权,获得高额回报。基金按组织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契约型基金和公司型基金。契约型基金是指以信托原理来组织和运作,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基金,公司型基金是指按照公司法的规定成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基金。我国的《公司法》早于1997年即已颁布实施,设立公司型基金可做到有法可依,规范运作。产业投资中的风险投资或者创业投资多投资于高新技术和企业创业初期。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创业投资是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孵化器和催化剂。以美国为例,官方的中小企业投资公司和民间的风险投资公司是中小企业筹资的重要来源之一。它们一方面为那些融资困难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和无担保或担保不充分的贷款,以促进中小企业的科技开发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则对勇于进行创新投资的中小企业投入资金以获取高额回报。可以借鉴国外经验,采取官方投资公司和民间风险投资公司结合的办法,为中小科技企业尤其是私营中小科技企业提供筹资渠道。我国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已经成立了很多类似的投资公司,但仍远远满足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而且我国产业投资方面的法律和相应的配套机制不完善,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投资公司的发展。我们知道,我国的产业基金的主要投资方向是高风险和高收益的高科技,因此,健全的退出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尽快发展我国的资本市场。在试点阶段应给以相应的政策支持。如实行税收优惠以吸引投资者的参与,减少对基金的费用征收以降低其运营成本。

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说:“中国经济的‘软肋’在金融服务。一个令人惊讶的情况是,当私人企业已经成为经济生活中最具活力的部门,其生产力已超过国有企业30%——利用同样的资本、劳动和原料,私人企业创造的产出比国有企业多30%时,这些私人企业从正式金融系统得到的融资非常少”。而我国的中小企业大部分为私营企业,为了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提高他们的竞争力,我国现阶段应该加快中小企业的融资体制改革。

参考文献:

[1]李世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点选择[J],济南金融2004

[2]陈晓红、郭声琨主编,中小企业融资[M],经济科学出版社。

[3]俞建国宋立,小企业发展需要多层次的金融支持体系[J],

摘要:中小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何突破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一直是最近社会上争论不休的话题,我国这几年在这方面作出了许多努力,但是真正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可能一步到位。我国面临的一个必然选择就是建立起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支持的多层次的融资体系。

关键词: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直接融资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非常活跃的组成部分,在各行业尤其是民用生产、生活资料供给方面发挥了极大作用,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做出重要贡献,因此国家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帮助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根据世界银行所属的国际金融公司(1FC)对北京、成都、顺德、温州4个地区的私营企业的调查表明:我国的私营中小企业在初始创业阶段几乎完全依靠自筹资金,90%以上的初始资金都是由主要的业主、创业队成员及家庭提供的,而银行、其他金融机构贷款所占的比重很小。在创业后追加投资时,内部融资占融资总额的比例在1995年和1998年分别为52%和62%;外部融资渠道中,非正式渠道、信用合作社和商业银行贷款所占的比例大致相同;外部股权,包括公众股权以公众债权市场所起的作用不大。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如果中小企业不能及时融到资金,将会失去良好的发展得机会,甚至丢掉已有的市场份额。

第9篇:民营企业债券范文

[关键词]民营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类型结构;主成分分析法;最优配置

1 引 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越来越重要,但是融资问题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尤其是对债务融资的利用不足。因此,积极探索债务融资结构,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民营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结构现状分析

民营经济是一种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概念与经济形式,是指除了国有独资企业以及国有控股企业以外的多种其他所有制经济的统称。从经济总量上来看,截至2009年年底,我国民营经济的比重占国民经济总值的55%~60%,由于统计口径的关系,在这里不能确定一个准确的数值。但是,大体可以知道,我国的民营经济已经占据国民经济总值的一半以上,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现在的民营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存在以下几大问题。

2.1 股权的集中程度过高

我国的民营上市企业普遍存在股权集中度过高,同时社会公众股高度分散的问题。根据2002年“中国私营企业研究”的课题报告显示,民营企业大都存在一股独大的问题。

2.2 融资渠道单一

我国的民营上市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分为内源融资以及外源融资两个部分。从这两个部分来看,我国民营上市企业的内源融资存在比重低,结构简单,渠道单一的问题,而外源融资则又偏向于股权融资,而债务融资过少的问题。详见表1。

2.3 债务融资结构不合理

从目前我国的民营企业融资状况来看,普遍存在多年以来银行贷款的现象,大部分的债务都是银行贷款,而鲜有公司债券。这一点是所有我国上市企业的一个通病,在2003年之前,一般的上市企业的负债有75%以上是银行贷款。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了我国的民营上市企业的流动资金困难,经营风险大。

故此,优化债务融资结构,对于企业有着现实的意义。

3 债务类型结构与企业绩效的研究方法

3.1 样本说明

本文选取2009年沪市上证民营企业50指数公司5年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期间为2005—2009年。不包含ST、PT的公司。由于金融类和房地产类上市公司其资本结构和指标具有独特性,与其他行业公司的指标数据不具有横向可比性,因此也将这两类上市公司剔除。文中涉及的数据来自巨潮资讯网及沪市官网。

3.2 企业绩效的衡量

衡量企业绩效的指标有很多,根据前人的经验研究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账面利润指标,二是市场价值指标。使用账面利润来衡量企业绩效的指标主要有主营业务利润率、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等;使用市场价值衡量企业绩效的指标主要是Tohins Q。在以往的研究中,不同的学者研究不同的课题,采用的指标也就不尽相同。

文章分别用主营业务利润率、总资产收益率来作为公司绩效的替代变量。主营业务利润率,用当年主营业务利润与主营业务收入净额的比率表示。它表明企业每单位主营业务收入能带来多少主营业务利润,反映了企业主营业务的获利能力,是评价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指标。总资产收益率反映企业总资产的收益水平。总资产收益率,用当年的税前收益与总资产的比率表示。

3.3 债务融资类型结构的衡量

根据前人的经验研究,本文将债务类型结构按照不同来源分为商业信用、企业债券、银行借款和其他类型负债(包括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付股利等)四类。一般来说,企业负债主要有三大来源,即银行借款、商业信用与企业债券。但我国上市公司的负债目前主要来源于银行借款和商业信用,考虑到除了商业信用和银行借款两类外的其他类型的负债比例,如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付股利等这类公司暂时的负债也可能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影响,因此,本文在模型中也添加了其他类型负债比例这一自变量。

3.4 控制变量的衡量

本文研究的是不同类型的债务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但是,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因素很多,因此在研究设计中要控制住其他因素对经营绩效的影响,以使我们能够较准确的测量不同类型的债务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根据相关文献的研究结果,本文设置了两个控制变量公司规模[ln(期末资产总额)]和公司成长性[(主营业务收入本年数-主营业务收入上年数)/主营业务收入上年数)]。

4 研究方法及步骤

首先,运用网络技术,收集上市公司数据。

其次,对收集到的正式数据运用SPSS和MATLAB进行分析。在数理统计的基础上,得出债务类型结构与企业绩效之间的方程。

最后,利用数理统计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得出企业最优的债务类型结构配置,并对如何改善民营上市公司的债务治理效应提出自己的建议。

5 实证分析

我们知道不同的债务类型对企业绩效有或正或负的影响。在线性回归模型中,各个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相关度亦有差异。也就是说,有的变量对因变量影响显著,另外一些变量对因变量影响不显著。

因此,我们想要知道哪些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较为显著,哪些较为不显著。即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我们希望从对因变量Y有影响的诸多变量中选择一些变量作为自变量,建立“最优”回归方程以便对因变量进行预报或控制。具体而言,我们想要知道哪种债务类型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较为显著,哪些较为不显著。影响较为显著的变量,我们将引入回归方程;影响较为不显著的变量,我们将从回归方程中剔除,从而得到债务类型结构与企业绩效之间的“最优”回归方程。

本文我们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是希望用较少的变量去解释原来资料中的大部分变异,将我们手中许多相关性很高的变量转化成彼此相互独立或不相关的变量。通常是选出比原始变量个数少、能解释大部分资料中的变异的几个新变量,即所谓主成分,并用以解释资料的综合性指标。因此,主成分分析实际上是一种降维方法。

主成分分析法的过程是:它把给定的一组相关变量通过线性变换转成另一组不相关的变量,这些新的变量按照方差依次递减的顺序排列。在数学变换中保持变量的总方差不变,使第一变量具有最大的方差,称为第一主成分,第二变量的方差次大,并且和第一变量不相关,称为第二主成分。依次类推,I个变量就有I个主成分。其中Li为p维正交化向量(Li×Li=1),Zi之间互不相关且按照方差由大到小排列,则称Zi为X的第I个主成分。设X的协方差矩阵为Σ,则Σ必为半正定对称矩阵,求特征值λi(按从大到小排序)及其特征向量,可以证明,λi所对应的正交化特征向量,即为第I个主成分Zi所对应的系数向量Li,而Zi的方差贡献率定义为λi/Σλj,通常要求提取的主成分的数量k满足Σλk/Σλj>0.85。

本文检验上述“最优”回归方程合理性的思路是:在原有的6个变量中,“最优”回归方程只取其中4个作为解释变量,这相当于提取了4个主成分,即k=4。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通过检验前4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是否大于85%,来检验“最优”回归方程对自变量降维做法的合理性。

取公司成长性和公司规模为控制变量,采用线性模型如下:

总资产收益率=a+b(银行借款比例)+c(商业信用比例)+d(债券比例)+e(其他类型负债比例)+f(公司规模)+g(公司成长性)+h

先检验各个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执行代码如下: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到,相关性最大的变量是(x1,x5,x6),两两间的相关系数均接近1。也即银行借款比例、公司规模和公司成长性的两两相关性最大,超过了50%。

由以上分析可知,x1:银行借款比例在模型中的解释能力与x5:公司规模、x6:公司成长性的解释能力相似,这三个变量可能只需取其中一个加入到回归模型中即可起到较好的解释作用。

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x1、x2、x3、x4是最优回归方程中保留的变量,而x5、x6被剔除。

利用Stepwise函数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逐步回归结果。Stepwise函数的功能即是创建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逐步回归法建模的交互式图形环境。

RMSE表示最优回归方程的标准误差估计。依次被添加到回归方程中的变量为x1,x2,x3,x4。在这四个迭代步骤前后,RMSE的数值依次是:0.0579,0.0536,0.0516,0.0507,变化趋势如下图。可以看到,RMSE明显地越来越小,说明逐步回归有效地增强了变量的显著性和解释能力,新的模型更好。

最后,可以得出债务类型结构与企业绩效之间的“最优”回归方程为:

ROA=0.1262-0.0285×银行借款比例+0.0456 ×商业信用比例+0.0365×债券比例+0.0144×其他类型负债比例。

通过上面的逐步回归分析得到结论:以公司规模和公司成长性作为控制变量,商业信用比例是对企业绩效影响最为显著的债务类型变量,而其他类型负债比例不显著,回归结果符合上面的推论。企业要想提高经营绩效,那么在各种债务类型中,增加商业信用比例是效果最为明显的方式。每增加商业信用比例一个百分点,总资产收益率将提高0.0456个百分点。若要达到总资产收益率最大化,从模型来推测,则应当将商业信用比例达到一个鞍点0.4451,从而能使收益最大化。较高的商业信用比率成本过高,而较低的商业信用比例将使得企业绩效降低。因此只有取得此鞍点才能得到最优解。商业信用比例也将维持在一个稳定值以提高总资产收益率。公司规模、公司成长性的系数均改变了符号,公司规模在“最优”回归方程中的系数变成了正数,而公司成长性在“最优”回归方程中大于0.1541时系数变为正数,小于0.1541时系数为负数。这种现象的出现,因为逐步回归是对因变量影响较不显著的变量剔除,同时将对因变量影响显著的变量加到回归方程中。在这一增一减中,实际上是把各个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对因变量的影响降到了最低,反映在方程里也就是自变量系数的改变。

由此我们可知,当企业绩效最优时,各种债务的最优配置比例如表2所示:

6 结 论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民营上市公司现存债务结构与最优配置结构之间有相当大的差距,针对民企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现状,应对企业的财务政策作出适当的调整:企业要及时偿还短期债务,降低负债比率,特别是流动负债比率;在资金有余时,应及时进行短期投资,加速资金运转,避免资金闲置;调整企业外部筹资政策,关注适度负债对提升企业价值的重要性,提高企业资产负债比率。当企业需要大量资金且负债比例较低时,可以采用发行债券筹资;对股权进行控制,当遇到恶意收购等突发事件时应收回投资,减少对外流失股份。在企业经济效益良好时,适时赎回股票,既可以减少效益的分流,降低权益比,又能更有效掌握控股权。民营企业主要依靠的是自有资金的增长来发展企业的规模。国家政策的约束和金融市场发展滞后,约束了企业筹资方式的发展。因此,民营企业应通过扩大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减少对企业债券市场运行的不必要的行政干预以及完善法规体系等多个方面来促进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民营企业发债融资将迫使企业增加经营压力,增强资金成本意识,建立有效自我约束机制,这是完善及优化资本结构的直接措施。民企上市融资要加强监管力度。第一,对企业募集资金的去向问题进行严格管理,避免企业用股权融资得来的资金来偿还债务。第二,要加强外部审计对企业财务报告的监督力度。第三,完善公司法,在法律上规范企业的融资行为,杜绝证券市场上的不良风气。同时增加企业流通股的总量,培养对企业拥有相对控制权的投资者,激发外部市场对公司管理层的关注。过度分散的股份会削弱其控制权,客观上促使其减少股权融资的比例,加强对债务融资的利用,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

参考文献

[1]陈耿,周军.企业债务融资结构研究——一个机遇成本的理论分析[J].财经研究,2004(2):58-65.

[2]杨兴全.企业债务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4(5):54.

[3]林萍.浅析我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与融资效率[J].昆明大学学报,2006(3):7-9.

[4]张慧,张茂德.债务结构、企业绩效与上市公司治理问题的实证研究[J].改革,2003(5):77-81.

[5]沈向光.企业负债融资的控制权效率研究——基于不完全合同理论的分析框架[J].财会通信,2004(10):76-78 .

[6]袁卫秋.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与经营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J].河北财经大学学报,2006(1):73-81.

[7]袁卫秋.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的实证研究——来自汽车制造业的证据[J].经济评论,2005(3).

[8]李宏艳.中国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综合量化模型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4(8).

[9]邓冬云,曾繁荣.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行业差异实证研究[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4(6).

[10]McColnnell and Servas..Debt Financing under Asymmetric Information[J].The Journal of Finance.1995(50):633-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