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文化管理学范文

文化管理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化管理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文化管理学

第1篇:文化管理学范文

课程代码:00505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述哪类产业属于文化产业的核心层?

A.网络 B.娱乐

C.会展 D.广电

2.在现实社会结构中,承担经济基础建设的主要是

A.精神生产部门 B.物质生产部门

C.文化生产部门 D.经济生产部门

3.文化管理预测的方法主要有经验预测法、模拟预测法和

A.数学预测法 B.计量预测法

C.统计预测法 D.定性预测法

4.专业化文化生产组织的管理方法主要是

A.目标管理 B.战略管理

C.项目管理 D.过程管理

5.科学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

A.法约尔 B.哈耶克

C.泰罗 D.波特

6.文化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行业性原则、宏观性原则、时效原则和

A.产业性原则 B.优化原则

C.原则 D.微观性原则

7.文化活动与文化管理的目的都是要实现

A.文化发展的终极目标 B.文化规划的终极目标

C.精神建设的终极目标 D.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

8.图书立项的首要工作是

A.协作管理 B.图书营销

C.市场运作 D.策划选题

9.我国文化社团组织可以分为半官方和______的两种。

A.民间 B.官方

C.基层 D.市场

10.下列哪个部门属于公益性文化艺术部门?

A.电影院 B.博物馆

C.公园 D.书店

11.以下不属于文化行政管理三项主要职能的是

A.适时调整文化政策 B.制定文化发展规划

C.文化市场监管 D.文化市场发展

12.所谓______,是指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过去、现在和未来是连续的,现在是过去的连续,未来是现在的延续,在这个连续过程中,事物始终保持着其质的规定性。

A.阶段性原理 B.发展性原理

C.政策性原理 D.连续性原理

13.文化会展展后阶段的工作有什么?

A.组织撤展 评估总结 展后跟踪

B.组织撤展 展区管理 评估总结

C.组织撤展 展区管理 展后跟踪

D.展区管理 评估总结 展后跟踪

14.权变管理学派认为在企业管理中要根据所处的条件随时做出应变,强调的是

A.X理论 B.超Y理论

C.Y理论 D.Z理论

15.艺术生产关系中包含的两个层面是产业生产维度和

A.产品生产维度 B.文化生产维度

C.艺术创制的维度 D.精神生产维度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16.文化立法包括哪些内容?

A.运用文化法律法规 B.建立新法律法规

C.修订和完善已有文化法律法规 D.监督文化法律法规

E.其他

17.国家和政府对于文化艺术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有

A.文化调控 B.经济调控

C.舆论调控 D.行政调控

E.法制调控

18.从静态的角度看,文化产业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A.中间层 B.核心层

C.外围层 D.相关层

E.底层

19.文化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有

A.调查与归纳 B.统计与综合

C.比较与鉴别 D.分析与讨论

E.预测与实验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0.文化生产组织

21.文化生产力

22.公益文化

23.文化管理

24.文化管理预测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25.分析文化系统的一般系统特征。

26.文化管理者的素质构成是什么?

27.通过舆论引导达到文化管理目的的方式有哪些?

28.文化信息管理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

第2篇:文化管理学范文

然而,有专家发现:在教育管理研究中,文化因素不仅是必要因素,更是关键因素,但许多教育管理研究都忽略了文化的因素,并且根本不考虑宏观社会。他们还指出,当前很有必要进行学校跨文化管理的协同和融合研究,深入关注在国际化办学理念下将不同文化的优秀特质整合到我们的教学、科研和服务的过程中,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在互动中出现矛盾和冲突时,应如何以积极的姿态,从文化整合与文化差异的角度去解决问题;并在理解和包容差异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优化学校管理模式和学校文化。

什么是跨文化管理

跨文化管理学是时展的产物,全球化经济的到来使得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在一起工作和进行各种商务活动。有人给出了这样的定义:跨文化管理就是当企业进行跨国经营时对企业中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员进行管理。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被人们称为系统地研究跨文化传播活动的第一人,他在其《无声的语言》《潜在的维度》《超越文化》和《理解文化差异》等一系列著作中,为跨文化冲突的解决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将文化定义为“人类行动中尚未勘测过的巨大区域,它存在于人们知觉认识的范围之外”,他还认为文化受潜在规则的约束,文化中既包括言语,也包括行动。通过研究证实了,文化会影响到每一件事情,尤其是任务和关系两者之间的相对重要性。

据相关资料显示,国内管理学界一致认为,“跨文化管理”是20世纪末在欧美等西方国家为了迎合国际商务活动的需要而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研究和比较不同国家和文化中的组织行为,探讨如何提高管理者在不同文化里提升管理绩效的方法。而,所谓之“跨文化”,即具有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之间的交互作用。

众所周知,“跨文化管理”又被称为“比较管理”,是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在跨国经营中,对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的子公司所在国的文化采取包容的管理方法,并由此创造公司独特文化的管理过程。

由此可见,“跨文化管理”起初仅仅是指“跨文化企业管理”,即与企业有关的不同文化群体在交互作用过程中出现矛盾和冲突时,在企业管理的各个职能、方面中加入对应文化整合措施,有效地解决这种矛盾和冲突,从而高效地实现管理。

企业跨文化管理的实践启示

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跨文化管理使得管理者在学校文化建设进程中必须面对国际间的文化差异。如果,无视这一客观存在,势必会给学校管理和发展带来困难,甚至于最终导致失败。

目前,国内有关学校跨文化管理的策略研究并不多;因此,以下罗列几点企业跨文化管理的策略,以供学校管理者们参考:

多元文化相容策略:实施这个策略的前提是允许多元文化并存,根据不同文化相容的程度又可以细分为以下两个不同层次:

(1)文化的平行相容策略。这是文化相容的最高形式, 习惯上称之为“文化互补”。不同的文化之间虽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但却并不一定互相排斥,反而互为补充,二者同时运行于管理操作中,这样可以充分发挥跨文化的优势。美国麦当劳和肯德基公司在中国经营的巨大成功可谓是运用跨文化优势,实现跨文化管理成功的典范。

(2)文化的和平相容策略。一个企业存在着两种或几种巨大的文化差异,而文化的巨大不同也很容易在日常运作管理中产生“文化磨擦”,但是管理者在经营活动中却刻意模糊这种文化差异,隐去两者文化中最容易导致冲突的主体文化,保存两者文化中比较平淡和微不足道的部分。

共同价值观管理:有企业管理研究者指出,在有两种或以上的文化在企业并存的情况下,管理者要注意对对方的文化尊重和理解,以平等的态度交流。在此基础上,找到两种文化的结合点,发挥两种文化的优势,在企业内部逐步建立起统一的价值观。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斯和沃特曼指出:“我们观察的所有优秀公司都很清楚它们主张什么,并认真地建立和形成了公司的价值标准。事实上,如果一个公司缺乏明确的价值观,有可能很难获得成功。”

强化跨文化培训:跨文化培训是防止和消除文化冲突的有效途径。在可能的情况下,选择那些在多文化环境中有经历和经验的人及懂得对方语言的人作为公司的培训人员。跨文化培训是解决文化差异,搞好跨文化管理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

学校文化建设跨文化管理策略

有数据显示,世界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已有400多家在中国投资或设厂;与此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多数都由于跨文化的差异而导致企业管理遭遇困境。

统计数据进一步表明,在中国建立的中外合资企业中,15%左右的企业预定寿命提前终止,其中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企业不稳定因素是主导原因。那么对于一所国际化学校而言,又该如何实施“跨文化管理”呢?

由表及里,坚决扫清跨文化管理障碍

美国学者曼姆在分析合资企业文化差异案例时曾指出:中美双方发现文化差异比任何一方在合资企业开办之前预想的都大。事实的确如此,多数合资企业在文化建构上都曾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性,以下将借鉴企业跨文化管理经验,总结几点主要措施,供学校管理者们在推进国际化进程中参考:

1.表层和谐是底线――解决物质文化差异:物质作为一种实物形态,在国际化的校园中为中外的师生双方所共有,是一所国际化学校赖以生存、不可缺少的基础。建设合乎学校自身文化特色的学校物质外壳是国际化学校构建学校文化的重要外在因素。

2.内层统一是关键――解决行为文化差异:国际化学校的组织机构设置、管理模式,以及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都应考虑到多元文化个体的存在。既要符合中国文化的特质,更应考虑到国际文化的融合。

3.深层融合是核心――解决精神文化差异:学校精神是学校经过实践创造的文化财富,是国际化学校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是学校内部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机结合体。国际化学校的管理者应致力于学校成员共同价值观的塑造,共同价值观的塑造可以减缓文化冲突,提炼出比较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学校精神,从而使合作办学的双方能齐心协力、统一行动。

由此可见,国际化学校要获得健康发展,合作办学的双方就必须重视彼此间的文化差异,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好文化差异问题。

同时我们还要提醒国际化学校的管理者们,实践表明国际化学校表面、浅层次的文化融合比较容易,但深层次的文化融合则相对困难,这需要管理成员间长期的努力。因此,在推进跨文化管理时更要注重决策目标、共同价值观等深层次文化因素的沟通与融合。

团队塑造,全面提升跨文化管理能力

曾经有媒体对跨国经营管理者的困境做过生动的描述:“全世界的驻外经理都不约而同地发现他们处于一个两难境地,夹在总公司和当地办事处之间不知所从。”

是的,对于这些跨国经营管理者而言,母国文化与当地文化的博弈会一直伴随在他们管理工作的抉择中。该媒体还指出,有些企业的跨国经营管理做得很好,有的则不然,这其中的差距就主要体现在企业“跨文化管理能力”方面。

所谓企业跨文化管理的能力,其实就是指管理者在不同的文化里,有效地协同不同文化对组织行为的影响能力,有效地与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人沟通的能力。那么,我想这就是我们欠缺的,尤其是对于教育国际化刚刚起步不久的学校管理者们。

有专家认为,要想提升跨文化管理能力,沟通首先就显得尤其重要。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在同一文化里,沟通就是管理和领导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当团队中有不同文化的成员时,这种沟通过程就变得尤其复杂,各种偏见、态度、知识、习惯等都有可能成为有效沟通的“噪音”。要消除这样的“噪音”,我们要学会培养接受和尊重不同文化的意识;多了解自己文化和其他文化的差异,迅速提高文化沟通的有效性;在行为上不断训练自己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提高我们的倾听能力。

著名跨文化管理专家黄伟杰先生认为,处理视野差异是建设跨文化团队的关键。而建设相对和谐、高效、国际、跨文化管理团队,是西方一些跨国公司实现国际战略的主要手段。对于中国这些已经“走出去”的学校来说,要成为真正的国际化学校,最重要的还是要解决因文化冲突而对学校管理造成的掣肘,组建跨文化的管理团队,并尽快完成适合学校国际化发展的,具备自身特色的,超越民族、国家特性的学校文化。

第3篇:文化管理学范文

关键词:传统文化;应用;专业素养

当前,我国的学生大多没有进行过专业的传统文化的学习,对中国的文化的理解薄弱,具有片面性,不能正确科学地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旅游管理专业教师要让学生更好地领会旅游文化的内涵,让学生更深刻透彻地理解传统文化,开展特定的教育,并将传统文化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结合起来,实现好的教育。

一、传统文化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结合的意义和价值

教师要运用传统文化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进行结合,让学生的知识得到升华,结合专业课和文化课,拓展课程的深度,让学生深刻地认识传统文化,重新理解,深入认识传统文化,升华自己的知识,内化自己的知识。我国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缺少了解,没有系统读过中国的《四书》《五经》等,对中国的文化停留在电影电视的认识层面上,缺少系统的接受教育。

1.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

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给学生提供优秀的典范,对旅游管理人员提供价值引导。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等思想有利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品德素养的积淀和形成。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思想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从业态度提供了很好的培养作用,引导学生学会从学生时代就爱家乡,爱祖国,激发学生对未来工作的责任心,确立学生科学正确的三观。传统文化中的仁爱知识能塑造学生的优秀品质,传统文化还教会旅游管理学生学会推己及人等,保证旅游管理者和旅游者的融洽关系的形成,让旅游管理学生的职业素养得到积淀。

2.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提升旅游管理学生的专业素养

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产生审美的体验,获得对美的体验。导游要向游客讲解自然景观和人文知识,因此,人文中就包含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传统文化知识是旅游管理者的内在素养要求。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历史文化,学习中国文化,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国家吸引外国友人的,其实最重要的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因此,要求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获得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产生积淀,精神上得到享受,充分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

二、传统文化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加强传统文化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建设

教师要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深入到基础课程体系中,尝试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和诗词鉴赏为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师可以加强课程建设,让中国传统文化和诗词鉴赏为中国人保留丰富的优秀的传统的文化,增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道德感和自信心。增加中国传统文化,能提高未来旅游管理从业者的文化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让游客自觉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游客们热爱中国传统诚信的行为。

2.加强传统文化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的渗透

在传统文化融入到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中,教师要对传统文化形成自己的认知能力,重视传统文化内容和专业课程结合到一起,实现教学中融合旅游管理专业和传统文化的知识的目的。(1)我们应该丰富旅游管理专业课的教师的优秀的文化素质为了实现高素质的优秀的教师资源的获取和培养,教师要加强行业内的自我培训过程,注重继续教育弥补段提升自己的优秀的文化素质。教师要保证行业的诚信服务,在旅游管理的专业课程中,重视管理学和导游业务等课程的教学,更要融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内容,输入更多的传统文化的知识,重视内容的传输,重视让学生将专业知识和道德观念深入到学生的心中,不断通过教师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我们旅游管理专业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来吸收传统文化知识,让融入了传统的文化课程充分活跃起来,发挥教师的魅力,实现感染学生的教学效果,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3.开展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

现代大学生的教育教学,已经不再适合实行填鸭式的教学。旅游管理专业的传统文化教育不能只是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应该重视理论教育的基础,增加传统文化的内容,激发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不断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逐渐内化于学生的心灵中,最终形成顺应旅游管理行业发展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内容。教师要逐渐丰富大学生文化活动,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书法学习活动。大学教师要对学生加强美术教育,加强书法教育,在学生练习中国书法的时候,要按照教学的规律,引导学生体会书法的内涵。教师要引导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参加书法学习活动,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领会和理解,提升将来旅游行业的人员的素质,实现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的高质量的服务,挖掘传统文化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4.以点带面,引起学生思考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寻找切入点,引申学生来进行充分的思考和想象。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礼仪知识的时候,可以引进中国古代礼仪之邦的知识,引导学生讨论孔子和老子等人对礼的认识,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的礼仪要求,带动人们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让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再如,讲解饭店管理原理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解知识的时候,可以引进《论语》中的“不患无位,患所以立”,进行讨论、总结,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因此,在旅游管理的专业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抓好切入点,引进传统文化的知识,加以讨论和总结,并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教师要让学生重新认识,再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实现传统文化和现实的旅游管理的联系,实现我国传统文化思想和实际工作的关联,实现现代教学中运用传统文化的知识。教师要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来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传统文化知识如此优秀,是可以指导我们的实践行动的,让学生喜欢学习我国的传统文化的知识。因此,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找准切入点,恰当引进传统文化的知识,深化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多一条文化发展的道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认识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收获学生好的学习效果。

第4篇:文化管理学范文

关键词:企业文化; 学生修养; 军事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5-147-001

帕尔森曾经说过一句名言:世界上最优秀的管理在军队;而同一时期的另外一位实践派管理大师也说过:民主是最无效的管理。

作为高校,培养人才主要是面对企业、面向社会。企业、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校培养出的人才能不能适应企业的文化和社会需求,这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首要问题。

一、从企业看军事化管理

据了解,现今好多企业都施行军事化管理,如长虹、联想、华为、长沙远大、春兰等等,那么企业为什么会施行军事化管理?

实施军事化管理的目的就是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执行力以及战斗力。也就是说军事化管理能导致权力的集中化和最有效化。军事化管理培养员工铁血精神,打造高效执行团队。员工坚决服从领导指令,坚决执行企业的既定方针和策略,并且在执行中注重配合,讲究协作,那么这个企业就具有了超强的战斗力,就一定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铁血精神就是面对困难永不言败,面对挑战迎头而上。

作为高校培养的人才主要是面对企业,作为高校首先就要打下良好的基础,也就是说高校施行军事化管理是必要的。所有的用人单位都希望自己的员工应该具有正直、忠诚、坦诚、懂得感恩的道德良知,应该具有承担责任的精神及靠责任感争取工作的敬业心态;要学会没有任何借口地服从,并主动地寻找工作去做;参与团队,守好自己的岗位并与同事互相配合,因为“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专注要求每个员工执著于有效的工作上。

二、从学生自身看军事化管理

1.当代大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大学生诚信意识缺失。大学生诚信缺失不仅指其经济失信行为,还包括在生活、学习中违反道德或犯有严重过错的行为。考试作弊、抄袭成风、恶意欠费、履历注水等诚信缺失现象比比皆是,并且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种种表现,带来了许多危害。从个人角度来说,没有养成诚信品质,不利于大学生成才;从他人角度来讲,损害其他学生的正当权益;从学校角度来看,大学生诚信缺失有损于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形象和信誉;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影响经济的健康运行。

1.2纪律性差,服从意识缺失。当代大学生标榜个性,在校园生活中,不遵守纪律、不服从管理的现象时有发生。旷课、迟到、早退、夜不归宿等行为屡禁不止,一些同学认为经过了十多年的寒窗苦读,考取大学后就应该好好休息一下了,痛痛快快地玩了,把过去失去的“欢乐时光”弥补回来。由于有了这种错误的认知,就导致了一些同学纪律观念淡薄,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行为上自由散漫,对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学校的校纪校规置若罔闻,对纪律的严肃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喜欢怎么想就怎么想,喜欢怎么做就怎么做”成了一些同学的主流思想,有的甚至无视校纪校规,违反校纪校规。

1.3人际交往能力差,团队意识缺失。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大学生们不愿意再依赖家长、老师,希望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社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结交朋友,但由于心理的成熟度有限,适应能力不强,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会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同时,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出自独生子女家庭,在家里都是被照顾、被包容的宝贝,在集体生活中,很不容易做到宽容待人和与人合作。

2.将军事化管理融入大学校园的积极意义

当今社会需要是能与用人单位零距离接轨的合格而优秀的人才。这就对大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品质优良、纪律严明的懂技术、会生活、会做人的专业人才。而在大学通过军事化的管理可以使学生在就业之前就已经具备较强的责任感、严明的组织纪律性、一定的执行力和敬业精神,能够更好地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职业道德基础、过硬的身体素质和顽强的意志力。

三、军队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哪些适用于大学生管理

1.严格规范化管理,以制度管人

在学校,纪律不仅仅是保证学校教学和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而且也关系到一代栋梁高尚品德的形成。我们应该提高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增强纪律修养,做遵守纪律的模范。管理出战斗力,管理出成绩,管理出人才。用军队的规范化管理,使学校的教学与管理更紧密结合,初步形成齐抓共管的人才培养格局。

2.积极开展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教育

集体主义教育对学生团队意识、团队精神的培养有着显著的效果,开展团体性体育文化活动,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加强团体合作意识,提高协调沟通能力,充分调动不同年龄、不同类型、不同性格学生的充分合作,提倡团结就是力量,协作就能出成绩,实现1+1>2的效果。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在增强学生爱国情绪的同时可以为学生树立起榜样,以榜样的作用培养其“见第一就争,见红旗就扛”的竞争意识,促进学生各方面更好更快的发展。

3.注重精细化

精细化管理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将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和作风贯彻到所有管理环节的一种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就是教会学生凡事从小处着眼,从一点一滴做起,强调细节的重要性。使学生们懂得天下大事,比作于细。在小事情上敷衍、拖延、马马虎虎、对付迁就、粗粗糙糙的人,难以成为人格伟大的人,难以成为有所作为的人。

4.骨干队伍的建立与培养

第5篇:文化管理学范文

【关键词】组织行为学;文化管理

1、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al behavior, OB)是管理学科的一部分,是分析组织中个人心理与行为的一个重要框架,它综合运用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相关的知识,研究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分析、说明、指导管理活动中的个体、群体以及组织行为。

2、项目文化的特征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体系,它使该组织独具特色,区别于其他组织。项目文化属于组织文化的一种,项目的成员自项目组建开始便成立,其自身具有一次性的特点,所以项目文化具有临时性,同时一个项目的目标、组织机构、理念都让每一个项目具有其独特性和差异。项目文化是指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该项目特有的团队价值观、行为方式、成员素质、工作水平等,是使项目成员结为一体,提供成员工作与生活相连接,影响成员工作方式及互动关系的一种共识系统,是项目成员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他们普遍接受的观念。项目文化决定了项目成员对项目工作的理解和态度,决定了项目成员的精神满足程度,从而决定了项目成员的行为,最终决定了项目的成功与失败。

3、组织行为学在项目文化中的运用

组织行为学中关于文化在组织中具有很多功能:

1)文化起着确定边界的作用,它使每个组织区别于其他组织;

2)文化能为组织成员创造归属感;

3)文化有助于使组织成员奉献于自身利益以外的更多东西;

4)文化能增强社会系统的稳定性;

5)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成和控制的机制,能够引导和塑造员工的态度和行为。

文化在组织中的功能很强大,同时在项目管理的体现形式也是多样的。组织文化自组织成立开始变生成,组织的领导者和员工个人的因素对组织文化的影响是很重要的,但就组织文化中社会化的这一过程是重点。项目中的文化社会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使员工之间个体以及项目个体与整体的相容的过程。项目的文化管理可以理解为以下三个阶段:

3.1 第一阶段:建立阶段

这个阶段,是员工对项目文化的初步认识,我们可以进行一些基础性的建设,如对文化环境进行建设,形成项目文化雏形。

1、营造家的环境氛围

在项目整个工作于生活中着力打造家的环境,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对项目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的营造,让员工在上班时间能够充分的交流,安排圆桌就餐,下班后能够拥有独立的私人空间,充分尊重员工的自我意识。

2、价值观的塑造

以局部带动的方式,通过小团队价值观的建设,明确项目的目标,勾勒出项目的宏图,使项目整体价值观一致。在这其中领导就要发挥魅力的作用,使员工产生附有感召力的愿景,塑造组织独特性的价值观。依托团队建设,使员工能够找到自己的价值体现,思想上有目标,能够让员工充分展现自己的优越感,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培养员工的源动力。

3.2 第二阶段:激励阶段

员工之间在组织中通过项目环境的适应,经历了组织文化基础建设后,为激发热情,让项目文化发挥能量,组织便可以运用激励理论。

激励理论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具有加强和激发动力,推动并应道行为使之趋向预定目标的作用。激励在实质上是以满足需要为基础的,通过各种诱因的设置来激发人们的动机而产生的行为,并最终实现目标。激励的形式有多种,可以分为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

1、外在激励主要是通过营造组织文化因素,促使组织员工激发动机实现项目目标。

1)以团队活动来调动员工激情

团队是通过成员的共同努力而产生积极的协同作用。以项目为团队,组织员工开展不同形式的创新活动。如编辑项目月刊,每个月固定时间让青年员工一起商讨怎样编写月刊,充分发挥他们的激情和创造力,让青年员工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去工作;组织项目部员工外出游玩,如就近爬山,参加社会活动,如当一天义工。

2)开展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是指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现在大力提倡幸福指数的社会背景下,人文关怀在项目文化管理中很重要,是员工的价值具体体现,项目文化管理在实际工作中领导者要时常和员工保持沟通,能够及时交流,以最真实真切的关心员工,以保证员工工作和生活中能够积极向上。如项目领导可以经常和员工进行约谈,企业领导慰问员工等。

2、内在激励主要是通过文化活动满足员工的心理追求,而实现项目目标。员工心理追求可分为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

物质方面主要是通过形成特有的绩效考核和奖酬模式。以个人绩效为基础,项目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考核,根据个人做出的贡献不同而定出不同的岗位工资,可以说是员工本人来控制自己的收入,这是形成激励员工动力的机制。

精神方面则侧重于在满足员工的荣誉感与个人价值追求。开展员工竞赛、评比活动,产生优秀的个体,如先进个人、模范标兵等,形成你追我赶的态势,在满足员工荣誉感的同时,实现项目团队目标。在形成优秀个体后,可以一定的地位差别给员工创造上升的通道,满足员工个人的价值追求,从长远考虑员工的价值体现。

3.3 第三阶段:形成制度

当项目组织完全建立好后,文化建设方面工作也就根深蒂固,在项目文化建立后,可以通过建立一定的制度来固化前面两个阶段文化的成果,通过内部的组织规范和行为规范,以及良性的做法使项目文化建设工作能够延续下去。通常我们可以编制手册作为固化经验的方法。

4、结束语

项目文化管理是贯穿整个项目寿命周期的过程,在项目管理中我们通过以组织中的个体为单元,给个体营造一个融洽的环境,同时通过一系列的文化活动使个体发挥其能动性,让个体与组织将行为统一,从而满足组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斯蒂芬·罗宾斯、蒂莫西·贾奇 著 吴培冠等译.组织行为学精要(第九版)[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08

[2]王燕.项目管理中的项目文化管理[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3月

第6篇:文化管理学范文

(一)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所独有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它既包括学校建筑、学校绿化环境等外在形态的内容,同时也包括学风、教风、校风、校园舆论氛围及学校的一些规章制度等行为规范。校园文化是灵魂式的存在,它体现着学校的历史沿革和传承的优良传统,同时它也对学生的价值观及人格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学生管理工作。学生管理工作简单解释就是管理学生的工作。它包括学生从入学至毕业这一段时间内的学习、生活及行为的日常管理。同时它在学校的教育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对提高学生成绩、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素质及规范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都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校园文化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一)校园文化可以增添学生管理工作的活力。校园文化以其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存在着,它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中起到熏陶和启迪的作用。往往是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及组织能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也让学生更加有参与感和获得感,同时它能将硬性化的管理工作融入娱乐性的文化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无形中去接受去遵循,进而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校园文化对学生具有正确的引导作用。高校大学生正是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期,校园文化通过校园人文环境和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来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优美的校园环境和学校的优良传统的氛围中不断受到熏陶,学校传承下来的传统精神往往都是充满正能量的,强烈的爱国热情、严谨的教学态度、坚定的学习信念都将深深的感染着每一位学子,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校园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管理的效果。高校大学生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往往生理上比较成熟,但在心理上仍然存在不稳定,情感丰富且情绪波动大,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加之涉世未深,对挫折和困难的承受能力差等特点,很容易形成心理问题,根据学生这样的心理特点,校园文化通过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将管理工作中有形的管理化为无形的管理,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性同时也对其形成了引导式的教育。

(四)校园文化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校园文化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具有重要影响,校园环境因素和学校长期倡导的优良传统都对学习生活在其中的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在这其中受到熏陶和启迪,从而产生归属感和自豪感。与此同时,学校是个小社会,在这其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同时也为学生开展人际关系提供便利,让学生活动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自身的心理素质也锻炼了人际交往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三、提高校园文化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作用的对策

(一)注重对学校外部环境的建设。学校外部环境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展现学校特点的重要参照。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陶冶情操,美化心灵,同时也能够体现学校的管理水平。因此,在学校的建筑规划上要合理安排,科学布局,在建筑装饰方面注重体现学校的特色,融入学校的治学理念和办学风格,注重文化底蕴的塑造,努力为学生打造一个优美的学习环境。同时,还应该注重对学校历史和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并通过完善文体设施,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进而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第7篇:文化管理学范文

摘 要:本文通过探索以宿舍人自主管理为主、学校管理为辅的宿舍文化自主管理模式来解决当代大学生宿舍文化存在的问题,为大学生成长成才营造一个文明、上进、和谐的宿舍文化环境。

关键词:大学生 宿舍文化 自主管理

引 言:宿舍是大学生活与学习的归宿地,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在大学生活多年颇受宿舍文化熏陶,也深知宿舍文化重要性。然而,细心观察你会发现,宿舍文化存在的许多不和谐因子正阻碍着大学生身心发展。为此,针对大学生宿舍文化存在的不良现象和管理体制弊端,笔者对S大学进行了调查,了解了其宿舍文化基本情况,分析了其在宿舍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作为一名大学生,也理所应当积极探索如何营造一个和谐的宿舍文化氛围。

1.大学生宿舍文化自主管理的基本内涵

1.1大学生宿舍文化概述

众所周知,大学生宿舍文化是高校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指在大学生宿舍这一特定的生活和学习环境里,宿舍成员依据宿舍所具有的客观条件,在从事各种宿舍活动中所形成的共同的物质环境和文化氛围,它具体包括宿舍的室内设施、整体布局、卫生环境和宿舍人的行为习惯、道德修养、心理倾向、人际关系以及宿舍的规章制度、管理机制等。由此可见,其特征表现为:一是广泛性,它不仅包括宿舍的室内设施环境,还涵盖了宿舍人的生活习惯、道德行为以及宿舍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机制;二是感染性,它是宿舍人感情交流的媒介,通过感情交流和感染逐渐形成心理上的认同,并深深地影响着宿舍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三是自主性,大学生对自我价值认识和保护很强,在宿舍遇到问题倾向于独自解决,自主性很强。

1.2大学生宿舍文化管理的本质

文化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来讲是‘人化管理’,即以人为根本出发点,并以实现人的价值为最终目的的尊重人性的管理,该管理是靠管理主体与管理对象之间所形成的文化力互动来实现,其核心是以人为本。而作为文化管理范畴的大学生宿舍文化管理实质也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即以大学生群体为对象的人性化管理。

1.3大学生宿舍文化自主管理的基本内涵

宿舍文化自主管理是指在校规式管理基础上对大学生赖以生活与学习的宿舍卫生环境和其宿舍行为习惯、道德素养、心理倾向、人际关系以及宿舍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机制等宿舍文化为主要对象的进行以学生自主管理为中心的过程,该过程通过宿舍人自主管理来发挥宿舍文化价值,为宿舍人塑造良好的环境。

2.大学生宿舍文化存在的主要不良现象

良好的宿舍文化有助于培养良好习惯和提高学习质量,然而调查结果不容乐观。

2.1大学生宿舍卫生环境不良现象

宿舍卫生环境是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基础环节,其卫生环境好坏直接影响到宿舍人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然而宿舍卫生环境状况并非我们所理想中的大学生优雅书生环境,调查显示仅17%的人对自己所居住的宿舍卫生环境表示满意。从宿舍的内部和外围环境来看,在对100个宿舍的调查中,57%的宿舍环境较差,主要表现在:空气不清新有异味;墙面不干净有涂鸦;生活物品凌乱不齐;门窗、帘子、电器等室内设施“尘旧”;甚至垃圾久滞,一片狼藉。外围是宿舍的延伸区域,其卫生显得更糟糕,65.7%的宿舍外围卫生环境较差,主要表现为:水房沟臭,残留剩饭菜;走廊垃圾遍地;厕所臭味远扬。

2.2大学生宿舍道德行为不良现象

第一,宿舍懒散懒惰现象,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自信而充满朝气,勤奋而有理想是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但走进宿舍,会看到宿舍作息紊乱,无人打扫,垃圾久置,衣被不洗等懒惰现象,部分宿舍打扫卫生纯粹是为应付检查。调查显示65.8%的人认为宿舍经常存在懒散现象,其中82.9%认为属于个人懒惰。第二,宿舍游戏娱乐现象,现阶段,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给宿舍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网络游戏、影视、QQ等成了宿舍人的主流文化,很多人沉迷于此不能自拔致使时间、精力透支,严重影响学习与生活。第三,宿舍卧谈低俗现象,宿舍会有卧谈习惯,卧谈内容丰富多彩,卧谈可以增进沟通享受集体温暖,但部分宿舍扯天说地或指东骂西,思想低俗,久而久之形成宿舍文化庸俗之风。第四,宿舍言语庸俗现象,很多大学生在公共场所较为自觉遵守礼仪,言谈干净,举止较礼貌,可到了宿舍便行无所忌,口无遮拦,庸俗之语脱口能出。

2.3大学生宿舍心理倾向不良现象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心理走向成熟阶段,然而在这个关键阶段,其表现出许多不良心理倾向:一、攀比、嫉妒心理,近来不良风气在宿舍泛起,如抽烟比牌子,衣着比名牌,化妆品比档次等,追求时髦衍生了严重的攀比心理和嫉妒心理。二、寄生依赖心理,无收入来源的大学生要维持高的花费无疑需要依赖父母。三、崇拜心理,“星”文化装饰宿舍是大学生心理倾向的一个重要表现,过度追求明星的心理倾向不利于其心理发展。四、孤僻心理,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其性格和贫富差距因素易使其产生孤僻心理。

2.4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不良现象

人际关系是宿舍人通过相互交往和情感联系后逐渐形成的心理关系,它在宿舍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宿舍内部关系冷淡,西安交通大学校园网上调查显示:60%的大学生对宿舍的人际关系表示不满意,其主要表现在宿舍人之间关系冷淡、情绪波动较大、相互猜疑和妒忌、功力心强甚至发生打架伤人事件,严重阻碍宿舍人的人际关系发展。

3.大学生宿舍文化不良现象的因素分析

针对目前大学生宿舍文化在卫生环境、道德行为、心理倾向和人际关系方面所呈现出来的不良现象与问题,笔者做以下简要分析。

3.1大学生宿舍不良卫生环境的因素分析

首先,宿舍卫生意识淡薄与懒惰心理是其根本原因,宿舍人的卫生意识弱和懒惰心理往往会影响其他人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其次,宿舍缺乏合理有效的管理机制是导致宿舍卫生无序的制度性原因。再次,学校校规式的宿舍卫生管理往往是象征性的先声后查,检查频率低,监督力度不够,不利于宿舍卫生环境的保持。

3.2大学生宿舍不良道德行为的因素分析

面对具有诱惑性的网络宿舍人不能克制自己的行为和严格要求自己,不能统筹和管理好自己的生活与时间,呈现出自我管理能力薄弱、自我管理脱节等现状,很大一部分与其不良道德行为相关联。

3.3大学生宿舍不良心理倾向的因素分析

宿舍人自我约束能力差,人格不够健与宿舍人自我主义、团队合作意识弱、人际关系淡薄以及表现出来的攀比嫉妒、寄生依赖、迷茫孤僻等心理现状息息相关。另外,部分宿舍人不合理的价值观念往往会弯曲他们的心理倾向。

3.4大学生宿舍不良人际关系的因素分析

价值观误区是导致宿舍不良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因,宿舍人个人主义、功力主义、金钱主义等价值取向使其自我意识强烈,自私偏激,集体主义淡化,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二是人格不健全。处于人格发展和完善期的大学生还不够成熟,自我认知能力有限,极易与宿舍人发生冲突,其人际关系意识片面化和情感冲动性以及自我控制能力不足也妨碍了宿舍人际关系的发展。三是学校疏忽人际管理。学校对宿舍的管理很多与学生实际有落差,且管理范围狭小,局限于卫生、安全等方面的表层管理,疏忽深层人际管理。

4.大学生宿舍文化自主管理模式的构建

在宿舍文化管理中,学校管理精力分散,难以对宿舍的深层文化进行管理,校规式管理弊端客观上呼吁自主管理。鉴于大学生宿舍文化校规式管理弊端,笔者提出构建一套宿舍文化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他们自主管理能力,弥补校规式管理的不足。

4.1大学生宿舍文化校规式管理弊端

从宿舍文化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 “病态”可知,宿舍人和宿舍管理制度都出了问题。在宿舍文化管理中,学校有规章制度,可部分制度和执行情况不尽如人意。第一,管理制度陈旧,校规式管理往往视宿舍为休息场所,管理较为肤浅,管物不管人,其管理难以深入到宿舍人的道德行为、心理倾向、人际关系等内在本质,很难达到育人效果。第二,管理人员单一杂乱、不专业,管理队伍力量比较薄弱,停留在肤浅的指导阶段,第三,少有细微管理,以惩罚代替的管理,不利于宿舍人的人格发展。第四,管理工作蜻蜓点水脱离德育,工作多为形式、表面文章,难以调动宿舍人自我管理的积极性。

4.2大学生宿舍文化自主管理的重要性

形成一套大学生宿舍文化自主管理机制对宿舍人的生活与学习至关重要:一则可以增强宿舍人自主管理能力,通过在宿舍文化管理中不断地锻炼自己,增强自主管理能力;二则能培养大学生的宿舍文化素养,在宿舍自主管理过程中革除文化垃圾,提高宿舍文化意识和提升宿舍文化涵养;三为营造良好的宿舍文化氛围,自主管理的最终目的是管理好宿舍文化,挖掘并发挥宿舍文化功能,构建文明和谐的宿舍文化环境。

4.3大学生宿舍文化自主管理模式的构建

针对宿舍文化存在的问题和校规式管理体制弊端,笔者分别从目标管理、自主管理和人格管理三方面构建了以宿舍人自主管理为特色的管理模式。

4.3.1宿舍文化目标管理

从学校管理角度而言,应完善宿舍管理制度,提高宿舍管理水平,制定科学的宿舍管理制度,例如制定和完善卫生检查评比制度、宿舍卫生值日制度、宿舍管理制度等,以制度化管理来规范学生宿舍行为,督促学生自觉遵守宿舍规章。从学生自主管理来讲,学生根据宿舍实际情况制定宿舍管理规则,如制定宿舍作息时间、宿舍卫生值日制度等。宿舍人制定好目标,以目标管理为价值取向,逐步改善宿舍环境和提高宿舍管理水平。

4.3.2宿舍人自主管理机制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实现自我教育,才是一种真正的教育”。因此,应充分挖掘宿舍人自我管理的潜能,让他们充当管理者的角色,主动参与宿舍管理。

(1)宿舍人自主管理监督机制

学校检查监督机制:学校安排值日生对宿舍进行监督管理,抽查部分宿舍,对脏乱差宿舍进行通报。班级检查监督制度:班委组织学生对宿舍进行检查,实行宿舍卫生环境积分制,对低分宿舍进行通报批评。学生检查监督制度:学生自发成立宿舍管理社,发挥他们宿舍自主管理的能力,如督检宿舍卫生、纪律、安全以及不良行为习惯,通过参与宿舍管理,提高自主管理能力,实现自我教育。

(2)宿舍人自主管理激励机制

激励是管理的核心,是管理的不竭动力,宿舍管理也避免不了激励的运用。实行激励管理并讲究激励艺术是新时期大学生宿舍文化管理的有效途径。管理之道在于借力,做好学生自主管理工作,需构建一套有效的自主管理激励机制来激发其参与热情。如制定文明奖励制度,通过宿舍文化评比引导宿舍人加强文明意识和提升道德理念。此外,发挥宿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作为学生中的中坚力量,用无私奉献的价值理念和优秀的道德品行去感染那些懒散的宿舍人,引导他们一起管理好宿舍。

(3)宿舍人自主管理服务机制

服务是宿舍管理的内在要求,需要增强宿舍人的服务意识。第一,组织多元化的管理队伍。宿舍自主管理需组建一支管理队伍,同时要掌握管理宿舍的方法,融合心理、管理、教育等相关专业知识来对宿舍文化进行综合性管理。针对宿舍人的学习、生活、人际、心理、休闲等需求,推出以大学生宿舍成长规律相适的内容,用健康的信息为宿舍人服务,给宿舍人提供更广阔的宿舍文化发展空间。第二,宿舍人服务与自立。向家境贫困生提供宿舍管理岗位,鼓励其勤工俭学,既可为宿舍提供服务,也能培养自主管理能力。第三,发挥社团服务功能。社团是校园文化的一大特色,在不同专业的融合下呈现不同的文化色彩,让宿舍引进社团,丰富宿舍文化,拓展宿舍人际。

4.3.3宿舍人的人格管理

大学生成才是科学素养和人文修养的整合。在综合素质里,心理素质、健全人格是其核心。大学生正处于人格发展的关键期,对宿舍文化影响很大。因此,应重视宿舍人的人格管理。第一,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和公德意识。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宿舍人道德修养息息相关。宿舍人只有提高道德素养才能端正位置,管理好行为,达成互相信任、互相关心、和谐共处的宿舍人际关系。宿舍环境和氛围需要各成员共同营造,这要求宿舍人加强公德意识,营造良好宿舍氛围,促进宿舍文化全面发展。第二,做到自信与自律。自信与自律在人格发展中十分重要,宿舍人不健全的人格主要表现在他们在生活、学习中缺乏自信和丧失自律。在面对各种竞争压力和处理紧张人际关系时要树立自信,并融入集体生活,有效处理宿舍问题。同时宿舍人还应自律,严格要求自己。那些网络游戏、懒散行为、语言庸俗现象等往往与宿舍人的不自律有关,如果宿舍人能够做到自律,也就能从根源上清除宿舍不良行为。第三,增强集体价值观念。宿舍是学生休息和生活的公共场所,如同家一样,良好的宿舍氛围需要靠大家来维护,并致力于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合作精神,以消除个人意识和小群体意识,促进宿舍人际关系发展。

因校规式管理难以深入宿舍人的内心本质,对某些不良的宿舍文化难以管理也不能管理,而大学生宿舍文化自主管理以学生自主且人性化管理的优点弥补了其不足之处。该管理模式引入目标管理理念和自主管理机制,从学校和学生两个主体切入,围绕宿舍文化管理体制,分别从自主管理监督机制、自主管理激励机制和自主管理服务机制三个方面构建了宿舍文化自主管理框架,强调宿舍人自主管理意识的培养,注重宿舍人自主管理积极性的调动以及宿舍人的人格管理,有利于加强宿舍人的自身道德修养,增强宿舍人的集体价值观念,也有助于从根本上遏制宿舍文化垃圾的产出。

5.结语

一所高校的文明与上进程度可以体现在其宿舍文化之上,良好的宿舍文化环境不仅有益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还会对其以后人生产生积极影响,学校应关注大学生宿舍这块阵地,重视宿舍文化管理在整个学生工作中的地位,将自主管理摆在首位,注重宿舍人的自主管理,充分发挥大学生在宿舍管理中的主力军作用,并以自我管理、自我实践为方向,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大学生宿舍文化中所存在的问题,构建一个文明、上进、和谐的宿舍文化氛围。大学生宿舍文化自主管理正是以自主管理为特征创新性地提出了多元的宿舍文化管理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宿舍文化管理会更加注重大学生自主性管理和人性化管理,更加会关注当代大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积极性。该模式对今后宿舍文化管理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尤其是对90后不断涌进大学后可能出现的宿舍文化管理失败提供了可借鉴之处。大学生宿舍文化管理研究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笔者对大学生宿舍文化自主管理的论述还有某些欠缺之处,仍有深入研究之需要,在此,笔者恳请读者批评与指正,共同对大学生宿舍文化管理进行探讨和研究,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健康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萍.文化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版

[2]刘昭正.自主管理:实践与探索.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年1月版

[3]庄士钦.高等学校学生宿舍管理.北京邮电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

[4]陈军平.高等学校后勤公寓服务管理.河北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

[5]张德、吴剑平.文化管理:对科学管理的超越.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版

[6]斯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孙健敏.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7]李玉军、陈小浪.浅谈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8]梁吉霖.高校学生宿舍和谐人际关系的培养.重庆工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第8篇:文化管理学范文

[关键词]高中学生;管理;问题;有效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多元文化价值观对目前的高中生形成了极大的冲击,也影响了对其的教育与管理,使得当前的高中生管理工作出现了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目前高中学生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1.管理重智育而轻德育高中学生的升学率与学校的生存及发展息息相关,致使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过于重视智育因素,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管理,使得学生发展失衡,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学校管理的重智育和轻德育,往往造成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管理过于军事化和封闭化,导致学生的个性难以得到发展,甚至有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心理失衡,极易出现不良行为。此外,这种过于注重智育的管理也极易扼杀学生的创造性,不利于学生其他品质的形成,有碍学生全面发展。因而,转变传统的过于重视智育的单一管理方式,对高中学生实现人性化的管理,势在必行。2.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学校往往为每一个高中班级配备一名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管理。而高中班主任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常常兼具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角色,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安排得面面俱到,致使学生难以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各类班级工作皆由班主任亲自指点和操持,致使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弱化,此外,班主任在对学生的管理中常常罔顾学生的真实想法,一般采取事后教育的方式管理学生,忽略了对学生的预防教育,这也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3.忽略学生个体差异目前,我国普通高中的每一个班级人数都较多,各教育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往往着眼于学生群体,而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生个体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学习能力及水平的关注较少,致使管理者在进行学生管理时往往以统一标准来衡量,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因素,不利于高中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4.管理重结果而轻过程高中阶段的每一个学段的教学内容不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也各异,而学校管理工作者往往高度关注高三毕业班的学生,而对低年级的学生关注较少,过于注重教育管理的结果,而轻视了其过程。此外,对于高三毕业班学生,管理者也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业成果和教育工作的结果,而忽略了教育工作的过程,致使德育工作和过程性监控的作用难以发挥,管理工作有失偏颇,不利于整体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

二、优化高中学生管理的有效方法

第9篇:文化管理学范文

一、学校文化管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学校文化管理是指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人为本,从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入手,来培养共同情感、共同价值,从而形成学校自身的文化管理理念。学校文化管理包括物质文化管理、制度文化管理、精神文化管理[2]。学校文化管理通过文化建设和营造,以确立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为核心,规范师生的行为习惯,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从而达到管理目的。同时学校文化管理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对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思路。

1.物质文化管理让教师安心工作

简单地说,物质文化就是学校环境,包括整个校园。学校的环境由整齐卫生的校舍、宽敞明亮的教室、设备齐全的操场、种类丰富的图书馆、先进实用的计算机室、乐器完备的音乐教室、器械充足的舞蹈教室等等组成。可以说,物质文化管理是学校文化管理的保障和前提,让学校的环境布局富有人文气息和整个学校的文化相互辉映,全方位地营造出充满文化氛围的物质文化[3]。物质文化管理就需要从多角度考虑教师的工作性质,让学校的一砖一瓦不仅仅是摆设,而是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情意的外在推动力。优美的学校自然环境可以减少教师的“窒息感”和压迫感,当教师置身于美丽如画、富有品位的学校环境中时,自然而然地会消除紧张感,压力得到缓解,使教师心情愉悦,心平气和地工作和学习。

2.制度文化管理促进教师成长和成熟

制度文化管理是学校文化管理的保障,科学的制度政策促进校长、教师、学生和谐相处与发展。制度文化管理不仅要反映教育规律和管理规律,还要能促进教师的成长和成熟,对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依据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首先,人本管理使教师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人文精神是打造和谐制度文化管理的思想基础。以人为本的管理,不仅促进学校文化的权威性和规范性,而且强调人的观念和情绪在管理中的运用,要求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依靠人、激励人,为了人的需要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人性化的制度管理为引导,彰显文化的感染力,建立教师内部合作、友爱、奋进的文化心理环境,以及协调融洽的人群氛围,自动地调节教师的心态和行动,并通过对这种文化氛围的心理认同,凝聚其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自动自觉地工作[4]。人本管理中学校文化管理不再强调硬性制度的约束作用,使规章制度更适合人性的需求。学校组织中实施文化管理,必须遵循和坚持教师优先的原则,重视教师自身主体价值的实现,进而努力完成学校教育的目标和自身的发展。

其次,自我管理促进教师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制度管理如果是被动管理,教师只是被动服从,只关注教师教育的行为和发展的结果,就会导致教师情绪上的反感,工作上消极滞后,这样制度文化管理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自我管理是制度文化管理的“剂”,这意味着打破传统的制度管理的部门分界线,实现职能的重新组合,让每个教师参与到制度管理中来,使每个教师都获得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独立履行职责的权利,而不用事事都要请示[5]。在自我管理工作中,文化管理从培养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入手,使教师从内心深处认可学校的制度文化,从而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行为与学校的制度文化相符合。激发教师工作的热情,使之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退,自我管理是一种制度文化管理的完善,不断推动教师发展工作的顺利进行[6]。因此,形成这样的制度文化管理,教师发展见效快,显著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使学校制度管理实现高效、和谐。

最后,弹性管理使教师发展具有驱动性和持久性。弹性管理就是指学校制度文化管理具有弹性,其最大的特点是人人权利平等、管理民主,适应变化的时代特征和世界,使自己永葆发展优势,常立不败之地。弹性管理强调实行战略管理、危机管理,学校文化管理强调变化的理念,使自己管理行为具有前瞻性,可以预见变化,适应变化。这样的制度文化管理是开放的、包容的、发展的,充满人文温情和尊重个体的特点,使教师产生信赖,激发教师的创造潜能,让教师自觉自愿将自己的知识、思想奉献给学校,实现知识共享[7]。软硬结合、刚柔并济的弹性管理,使教师在心情舒畅、自由民主、尊重个性的学校文化管理氛围中轻松愉快地工作、学习和成长,这种发展的时效性不是短暂的,它具有驱动性和持久性。同时,弹性管理是学校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教师全面发展的源泉。

3.行为文化管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行为文化管理,简单地说就是校风管理、学风管理等。行为文化管理就是将学校、老师、学生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促进教师加入到学校文化管理的活动中。通过行为文化管理,让教师可以成为真正的学校管理主体。学风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学术文化,它体现着学校的学术水平,从中也可以看出教师的学术能力。在行为管理中,通过校风管理和学风管理,加强学校的学术文化、科技文化的建设,让教师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使教师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科技文化,不断钻研和探索,用成熟、先进的学术观点,严谨、科学的教学思想在行为文化管理中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不仅是学生受益匪浅,也通过自己的努力使专业素养大幅提高,为日后成为优秀的教师打下坚实基础。

4.精神文化管理推进教师专业情意发展

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会积淀一些优良文化传统,对本校原有文化的凝结和新文化氛围的融合构建,就会形成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塑造了具有鲜明时代个性的学校形象和精神文化。学校文化对许多学校来说往往不是成文成型的东西,其中,精神文化是更难把握的概念,它是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但是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精神文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校文化管理的意义,它依赖于学校全体员工共同的精神追求,并积极促进与发展全体员工共同精神追求的管理模式。简单地说,精神文化管理就是不断提升学校员工的精神追求,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学校共同价值观的过程。教师的价值观可能是多元的,要追求价值观的趋同,需要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便来自精神文化管理[7]。精神文化管理关注教师的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注重开发教师的价值和精神文化层面对教师行为的调节作用,所以,通过精神文化管理可以发展与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道德境界,进一步推进了教师专业情意发展。

二、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文化管理策略

学校文化在流传的过程中难免会损失一些精华部分,同时又会受到潮流的影响,带有一些不良倾向,影响到本校特色文化的形成。学校文化管理就是要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促进和谐学校文化的形成,而好的学校文化管理反过来能有效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主动精神,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成为促进学校发展的巨大力量。

1.建设现代化的校园环境,形成和谐校园

现代化的校园环境作为一种物质的客观存在,能为教师的感官所直接触及,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这种直观的物质文化包含了设计者、建设者和使用者的价值观、审美观,具有相当的持久性。它包括校园的地理位置、地形风貌等自然环境和校园的各种建筑风格、教学科研设备、文化设施和生活设施以及校园里大小园林、草坪、花坛、道路等硬件工程的合理布局。学校应注意统筹规划,精心设计,合理布局,经济实用,因地、因时制宜,寓思想和学校文化管理于环境建设中。良好的、富有个性的校园建设,一方面可起到美化环境、装饰校容作用,另一方面其独特的物质文化形态和完善的现代化校园设施将会对在教师中开展丰富多彩的专业发展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使教师教有其所,乐在其中[8]。

2.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给予教师更多的话语权

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必须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学校应将自身的核心价值理念,学校的特色文化以各种形式向教师进行广泛的宣传,使之成为教师的主流意识和精神支柱。在尊重差异性、包容多样性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识和共同价值观,成为凝聚人心的强大力量[9]。学校的校报、网站、广播站、公示栏等既是教师获取学校信息的重要来源,也是营造良好文化氛围的重要阵地,学校应当充分发挥这些阵地的作用,向教师介绍专业的教育知识和技能。可以根据学校的情况,举办教师座谈会、茶话会,让同一学科的老师交流思想和经验,也可以增加不同学科的老师联系交流的机会,让不同的老师相互借鉴,相互提升。通过舆论的氛围让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得到满足,也让学校文化管理的发展沿着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迈进。

3.建立校际间合作机制,增强教师凝聚力

“三人行必有我师”,不同的学校之间有不同的文化管理方式,相互参观模仿,最后创新,可以形成独一无二的文化管理模式。所以,要建立校际间的合作机制,特别是不同层次学校之间的合作,经过交流对比,寻找差距,促进自身不断发展完善。走出教室,走出校门,开放式的合作,不仅加强了学校教师之间的内部联系,而且突出了外部教师之间关系的积极意义。在合作中竞争,可以增加教师的经历和阅历,促进教师充实自我,勤于学习,为自身专业发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奠定基础。进行有计划、系统性的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将文化管理参透到校际之间的活动之中,使教师从中受到锻炼和陶冶,提高其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努力提高自己校园的文化品位。使教师在充实的课余生活、丰富的校园文化中,培养自己的爱好兴趣,陶冶自身思想情操,积极投身到教育实践,提高教学的专项技能,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8]。

4.以人为本,突出学校文化管理中的人本主义

人既是管理活动的主体,又是管理活动的对象[10]。同样的,学校文化管理是以人为理论前提的管理。学校进行文化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是对人的理解,特别是对教师的理解。教师在学校文化管理中有双重角色,相对校长而言,是以管理对象化要素的形象出现的管理对象;而对于学校教育对象(学生)而言,又是以管理者姿态出现的管理主体[11]。在学校文化管理中理解了教师的角色,就明白教师是学校文化管理的主体之一,对学校文化建设起着积极推动或者消极阻碍的作用。学校文化管理中要挖掘制度的人本内涵,体现个性化和制度化相协调,灵活性和规范性相协调,以人文主义的精神深入了解教师的困惑和需求,满足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条件,最大限度地保障教师的利益。同时,要培育教师进行自主研究和教学,让他们领会自己在学校中的角色、责任和任务,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信念。

5.最大限度地争取、利用社会教育资源

当今世界是发展变化的世界,学校文化管理离不开时代和社会的影响,直接的或间接的社会环境也影响了教师专业发展。一流的学校文化管理可以形成社会号召力,提高生源和师资的质量,招收高素质教师来校,吸引高质量人才从教。争取和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适时更新教师专业知识,制定合理的教师定期培训制度,积极倡导研究性教学,培养研究型教师,通过教师的教育科研,优化教育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丰富和发展教育理论。教师既是教育者、学习者,又是学校文化管理者。最大限度地利用教育资源不仅节约学校文化管理的经费,还可以提高学校社会知名度、美誉度,加强社会亲和力。借此可以发展教师理解他人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管理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使教师专业素养达到成熟的水平。社会上的教育资源丰富多彩,种类各异,学校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当学校文化管理引进社会资源时,会在不知不觉中开始文化管理改革,学校文化管理的思路也会被打开,从而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整体系统的完善。

综上所述,学校文化管理是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和教育发展的新阶段对学校管理的必然要求,然而“罗马城”非一夜建成,对于我国现阶段的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而言,如何构建独特的、优秀的校园文化和开展一流的学校文化管理来促进我国教师专业发展,是需要学校领导机构、教师乃至整个社会共同努力完成的任务。通过对教师赋权,实现学校文化管理的变革,促进学校可持续的良性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12]。

参考文献

[1] 江波,全,彭智勇.论学校文化管理.基础教育,2009(7).

[2] 姚灶华.“学校文化”的认识与实践.浙江教育科学,2005(1).

[3] 张埔颢.浅谈学校文化管理.经济管理者,2011(5).

[4] 刘凯.学校文化管理的认识和实践.教学与管理,2009(36).

[5] 王柏林.论基于文化管理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创新.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3).

[6] 郭必裕.高校文化管理简论.煤炭高等教育,2007(5).

[7] 孙鹤娟.学校文化管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8] 张剑.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探析.延安大学学报,2005(3).

[9] 宋广文,魏淑华.论教师专业发展.教育研究,2005(7).

[10] 孙灿成.学校管理学概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