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内控风险评估工作范文

内控风险评估工作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内控风险评估工作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内控风险评估工作

第1篇:内控风险评估工作范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对策

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一方面会导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失准,另一方面还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影响预期工作效果。进一步强化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已经成为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改革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重点工作内容。

一、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就整体而言,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缺乏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作为依托,使内控意识的形成和内控制度的建立受到阻碍,在组织架构方面也始终没有形成合理的分配;其二,对内控风险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也没有全面的风险评估与控制体系;其三,缺乏完善的内控监督考核机制,使内部控制流于形式;其四,尚未形成畅通的内部信息流通,使信息在行政单位的流通受阻;最后,预算控制体系的不健全,使行政单位内部资产管理无序。

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创造良好的内控环境

良好的内控环境,是奠定行政事业单位一切内控活动的基础,完善内部控制的首要任务便是创造一个良好的内控环境。首先,通过岗位调节来明确单位内部各部门和人员的权责,实现工作流程的系统化和规范化,在这一过程中,应该把握好制衡点,达到部门与部门、人员与人员之间的平衡,并且建立良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通过加强绩效考评来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其次,在岗位设置上,还应该抓住资产管理、预算管理等几大块,并且进一步优化各部门的职能,形成部门权利之间的相互独立与相互制约,通过设立集体审议联签制度来约束各部门的越权行为,保证行政单位决策的正确方向,减少不必要的风险;再次,还应该进一步强化领导者对加强内控的意识,将内控管理放在工作中的重点位置。

(二)建立全面的内控风险评估机制

全面的内控风险评估机制,是有效预防、及时应对可能出现或已经存在的风险的有效方式。风险评估机制的形成具体应遵循以下流程:首先,行政单位应该提高风险管理的意识,确立有效的预警机制,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其次,在单位内部还应该设立一个独立的风险评估机构来专门预测、分析并解决内部风险;最后,要将风险评估机制的覆盖范围扩大到整个行政事业单位的各个环节,在全单位形成一个“横向道边、纵向到底”的风险评估机制,最大程度的降低风险产生的可能。

(三)建立完善的内控监督考核机制

将内部风险评估机构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内独立的机构,而不对其工作进行监督,长此以往,风险评估机构自身很容易成为产生问题的主要根源。因此,在确立内部风险评估机构的同时,应该建立完善的内控监督考核机制,一方面对风险评估机构的工作进行监督与控制,另一方面也能够对整个单位内部各部门和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从内部角度出发,这不仅是内部审计制度存在的基础,也是提高内审质量的重要方式;从外部来看,完善的内控监督考核机制,同时也能够带动外部监督的加强,实现审计资源的整合。

(四)建立畅通的内部信息管理系统

畅通的内部信息管理系统,是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信息交流的快速、准确,并且具有实时性与共享性的主要方式。这不仅能保证信息的真实性与透明度,减少内部人员的舞弊行为,同时还能够提升信息在单位内部流通的效果,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建立畅通的内部信息管理系统,需要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沟通软件,实现内部信息交流的办公化、一体化和多样化,进而减少信息传递的时间,在单位内部形成一个全面覆盖的信息交流网络,以最小的信息沟通成本来获得最大化的沟通效率。

(五)实现全面预算管理控制

预算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中的重要部分,不仅是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进行全面调控的主要部门,同时也是内部控制中的重点工作内容。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必须实现全面预算管理,将其作为主线,并以资金管控作为核心,从编制与执行两方面同时着手,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全面的预算管理控制。同时,还应该加大对会计部门的审查力度,进行严格的资产盘查,采取定期或者不定期清点账目的方式,并设计动态资产盘点,随时把握资产动态,建立内部报告制度,以及严格的反舞弊机制,不放过任何事件的发生,为行政事业单位更加透明化与规范化的管理创造条件。通过创造良好的内控环境、建立全面的内控风险评估机制、建立完善的内控监督考核机制、建立畅通的内部信息管理系统,以及实现全面预算管理控制来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完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创造良好的内控环境、建立全面的内控风险评估机制、建立完善的内控监督考核机制、建立畅通的内部信息管理系统以及实现全面预算管理控制等手段,能够有效的解决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立华,陈艳红.从COSO框架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构建与完善[N].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23):104-105

第2篇:内控风险评估工作范文

关键词:财务管理;内控工作;强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323-01

一、构建企业财务管理内控工作的组织模式

合适的财务管理内控工作架构应具备以下元素,也即组织架构与人员职责。

(一)管理的组织架构

财务管理内控工作组织与架构包括如下内容:一是高层管理部门,负责核定财务内控工作政策;二是稽核控制部门,负责定期查核各单位财务内控工作机制的有效性;三是风控部门,负责拟订财务内控工作政策及目标,设计及导入财务风险评估及管理机制,定期汇总陈报财务管理风险损失情形;四是各业务主管单位,负责辨识财务管理风险,制订各项业务管理规章及作业规范以建立控管机制;五是企业各部门,依据各项控管机制执行各项作业,定期办理自行查核、财务风险自我评估,陈报损失事件。

(二)人员的职责

管理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及报告其业务单位特有的操作风险。他们必须确保其业务单位的内部管控及做法与企业管理整个企业的财务管理的整体政策及程序一致。他们应确保就有关业务备有特定政策、程序及人员,以管理所有重要产品、活动及程序的操作风险。每个业务单位推行的财务管理内控工作架构应反映其业务范畴,以及其固有的操作的复杂性及操作风险状况。业务单位管理人员必须与企业的整体财务内控工作职能保持独立。为促进各业务单位管理操作风险,业务单位应有专责的财务管理内控工作人员。这些人员通常都有两条的报告路线。一方面他们在其部门内有直接的报告关系,另一方面他们又与高层财务内控工作职能紧密合作,确保政策与工具保持一致,并报告成效与问题。他们的责任可能包括制定风险指标、厘清触发需要升级处理风险的事项,以及提供管理报告。另外,财务管理内控工作人员还应当做好内部审核的职责。内部审核应提供对财务内控工作架构的独立评估,包括中央财务内控工作职能的运作情况。企业的审核所涵盖的范围应足以核实在整个企业内,财务内控工作政策及程序都得到有效实施。高层管理者应确保审核计划的范围及次数与企业的风险承担相符。在审核程序中识辨及报告的任何操作事项应按情况而定由高级管理人员及时及有效地予以处理。

二、采用基于财务风险管控的内部控制措施

(一)重视财务风险管理

财务风险包括财务活动的障碍、法律的风险、不够好或不完整的流程、诈欺的活动等,这些都有可能妨碍财务部门达成其目标。财务风险管理的核心要素包括事件辨识、风险评估、风险回应、控制活动,分别叙述如下。一是事件辨识为辨识确认会影响企业财务部门达成其财务目标的内外部事件。事实上,企业所有部门对于辨识与管理作业风险均有责任,这些风险包括规章遵循风险、财务报表风险、财务效率效果风险。二是风险评估是计算每一个潜在风险事件的发生可能、预期结果,包括有形及无形的潜在成本。三是风险回应表示要有合适的方法来处理风险,不管是回避、接受、减少或是分摊,包含将风险与企业财务部门的风险忍受度。四是财务控制活动是指建立政策与程序,以帮助企业财务部门有效率且有效果的实施风险回应。总体而言,为了要使企业每一名财务人员对风险管理的绩效更负有责任,财务部门必须在每一部门的策略目标下,加入所需达成的风险目标。进而在所设立的每一部门的策略目标中,加上实施控制自我评估的目标,每一名财务人员被要求处理财务业务时,贯彻执行防范潜在风险。至于财务业务监督工作方面,通常是可由两个部门所负责,也即财务部门管理者与企业内部控制人员。财务部门管理者主要负责监控财务的绩效与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人员除了监督在财务部门里的风险管理外,也要确认企业财务部门整体策略目标,和风险管理架构在各部门的运作是否有效率且有效果。

(二)风险导向内部控制

财务风险管理的评估及改善,是企业内部控制重要工作项目之一。风险管理三道防线包括:财务业务部门、独立风险管理小组、独立风险监督。这种设计能够强化风险管理,提升内部控制效果。具体来看,内部控制工作应涵盖如下内容。一是风险大小顺序。提升监督活动的效率及效果的方式,可以将监督与风险评估成果作连结,这有助于评估者聚焦监督重点于影响企业财务部门目标达成重要风险的相关控制活动上。排定风险大小顺序方面,是内部控制风险评估要素的重要部分,单独执行个别风险评估,有时能辅助监督功能。二是辨识关键控制活动。有关组织辨识关键控制活动的方法,包括:了解内部控制制度如何管理及抑制各种风险;判定哪些控制活动对监督功能提供最多贡献。三是辨识具说服力的信息。关键控制活动筛选完竣后,评估者应辨识哪些信息可以作为支持财务风险控制活动是否依据设计目的进行。四是执行监督作业。依据财务风险大小顺序筛选关键控制活动,辨识具有高度说服力信息后,组织执行监督程序,进而评估内部控制制度在财务管理及抑制影响企业财务部门目标达成相关风险的效果性;监督作业包括运用持续监督程序及个别评估,收集及分析具说服力信息,作为COSO架构下的内部控制有效结论的组成要素。

参考文献:

第3篇:内控风险评估工作范文

在炼化企业实施内控与风险管理过程中,完善了重大决策、投资、财务、采购、销售等高风险领域的重大风险控制,制定了有效的防控措施和应对预案,真正把风险管理与企业的关键业务环节紧密结合起来,建立适合炼化企业业务特点的风险量化分析和监测预警机制,从而提高了炼化企业对风险的预警能力、反应速度和应对水平。

2炼化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现状研究

根据炼化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的特点,从5个方面对其现状进行分析。

(1)炼化企业基本完成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在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炼化企业不仅借鉴了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还创造性地建立了完善的内控体系框架,形成了系统的内部控制规范,实现了炼化企业内控体系建设、运行和维护的统一标准和行动准则。实现了与国际先进管理方法的融合,促进了经营管理的系统化、程序化和规范化。

(2)炼化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借鉴国际大企业风险管理实践,研究建立企业风险评估方法。以财务报告为切入点,对炼化企业主要业务领域的风险进行了评估。结合内外部形势变化和企业经营管理实际,持续开展重大风险评估,完善风险管理策略和解决方案,健全了全面风险管理报告编制工作机制。随同业务流程梳理,全面评估经营风险,建立经营风险数据库,实现从财务报告风险评估向经营风险评估的拓展。

(3)炼化企业创新运用流程管理方法,实现岗位职责、风险控制与业务流程有机结合。炼化企业制定了业务流程管理制度,建立企业统一的业务流程架构,涵盖炼化企业全部业务领域,实现了业务流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企业还建立了业务流程管理信息系统,形成了规范的业务流程数据库,实现流程管理信息化、控制测试信息化。炼化企业通过开展业务流程梳理,明确管理职责,识别并有效控制风险,形成覆盖经营管理全过程的业务流程管理规范。

(4)炼化企业建立健全了内控监督机制,提升了内控与风险管理的执行力。讲流程、讲规范、讲控制成为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的广泛共识。炼化企业已经形成了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审计测试、考核评价、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使企业的各项业务都用相关制度、规范来检查要求,促进了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执行。

(5)炼化企业通过实施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提高了全员的风险意识,丰富了企业文化。通过强化内控与风险管理的宣传培训,提高了全员对内控与风险管理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树立了风险无处不在、风险无时不在、风险管理责任重大的风险管理理念,形成了以守法意识、诚信意识为重点的风险管理文化,丰富了企业文化内涵。

3结束语

(1)炼化企业要继续深化风险管理,完善企业各层次的风险评估。定期组织评估企业面临的风险,确定重大风险管理策略和解决方案,建立完善的风险事件库和风险数据库。围绕企业的发展目标,在已有内控与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开展涵盖经营管理各领域的业务活动风险评估。

(2)炼化企业要深入推进流程管理工作。建立科学、完善、符合炼化业务发展的流程架构和分类、分级标准。加快建立战略发展、核心业务和管理支持的业务流程与控制规范,形成合理规范的业务流程。运用流程管理系统建立起适应信息化发展的业务流程数据标准,促进流程执行力的提升。

第4篇:内控风险评估工作范文

关键词:民营医院 内部控制 现状 措施

民营医院相较于公立医院,生存难度更高,面对的市场竞争更大。民营医院想要在市场竞争中稳固发展,除了要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之外,还需要做好内部控制工作。但目前,多数民营医院不太重视内部控制,各方面制度建设也不太完善,导致内部控制流于形式。面对这一问题,探究如何改善民营医院内控制度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一、民营医院内控管理的意义

(一)提高内部管理水平

民营医院实行内部控制可有效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通过内部控制,找出民营医院各管理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对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有效分析,并提出改善对策。通过内部控制,明确各部门及各岗位员工的职责,协调部门、员工之间的工作,从而使医院有条不紊的运作下去。通过内部控制,规范经营活动中的行为规范,避免因违法违规造成的法律责任和经济损失。

(二)提高经营效益

通过内部控制,还可提高民营医院的经营效益。一方面,通过预算管理来控制经营成本,促进医院经营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对经营各环节的经济行为进行有效监管,如物资采购等,避免出现贪污、腐败、挪用公款的情况发生。同时,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科学评价,避免会计信息失真。

二、民营医院内控制度现状

(一)缺乏良好的内控环境

现阶段,缺乏良好的内控环境是民营医院内控现状之一。一方面,民营医院本身内部管理体系不完善。首先,权力过于集中,使医院成为某些领导的“一言堂”。并且没有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各项经营决策完全由相关负责人凭借主观意识和经验进行判断。其次,民营医院没有建立内部审计部门,或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太低,在审计工作中受到诸多限制,使审计工作的作用难以发挥。最后,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在工作环节中不积极配合,协调性较差,最终导致各项工作难以正常开展。另一方面,岗位分工机制存在很大的缺陷。一是各岗位权责没有明确的划分,工作较为混乱,并且在出现问题时相互推卸责任,分配工作时避难就易、避重就轻。二是,民营医院多数员工身居多职,工作负担重、工作量大,严重降低了各项工作的效率及质量,若是员工没有梳理清楚各项工作的关系,就可能造成管理上的混乱。

(二)风险控制意识淡薄

许多民营医院风险控制意识淡薄,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如上文所述,许多决策完全由相关负责人通过主观意识进行判断,并没有采用现代化的决策方法。并且,医院决策层没有认识到风险评估的重要性,认为风险评估是没有必要的工作,不仅会加大医院经营成本,还不会带来利益。同时,部分民营医院虽然建立了风险评估系统,但由于技术手段落后、人员配置较差,导致风险评估的作用难以发挥。第二方面,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在发生风险时没有应急措施,从而使风险带来的危害进一步扩大。如民营医院为了实现快速扩张而向外借贷,没有结合医院的实际发展需要,忽视了医院资产结构是否支持庞大的负债。在拥有资金无法支付起高额负债时就会产生债务纠纷,甚至可能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三)内部控制执行力度差

内部控制执行力度差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民营医院实行内部控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各类管理工作和财务信息进行有效分析,从中找到优化内部结构和提高管理水平的方法。就民营医院业绩而言,通过对现阶段业绩和历史业绩对比,查看业绩处于稳定上升状态还是负增长状态,结合外部市场环境,分析出业绩变化的原因,为业务环节决策提供有力依据。但目前来看,许多民营医院不够重视这点,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改善问题,使问题一直潜藏在医院经营中;绩效考核缺乏规范。绩效考核是评价员工工作的有力手段,通过考核结果,掌握过去阶段内员工工作态度和业务能力。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民营医院并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标准的考核机制,如没有针对不同职能的员工采取不同的评价手段。并且,考核结果的利用率较低,没有把考核结果和奖惩制度、激励制度结合,甚至一些民营医院没有建立以绩效为标准的薪资分配制度,严重降低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对医院发展有诸多不理的影响。

(四)监督机制不完善

监督机制是实现民营医院内部控制的基础条件,只有做好监督工作,才能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现阶段,民营医院监督机制不完善具体体现在已下几个方面:多数民营医院把内控的监督工作安排给财务人员。然后,财务人员只擅长于以财务的视角评价内控工作,只会对民营医院各项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监督,缺乏对医院经营管理环节的监督;没有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监督内容不够全面,监督方式缺乏有效性,甚至一部分医院监督部门的独立性地位不高,各职能部门不积极配合监督工作,从而使监督机制流于形式,难以发挥作用。

三、改进民营医院内控制度的措施

(一)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优化内部控制环境,从而确保内控制度顺利开展。具体可参考以下几点措施:分化管理人员权利,避免过去形势下“一言堂”情况的发生。并且,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创建医院决策层,让各管理人员参与到医院决策中;明确各部门职责,协调好内部控制各环节工作。建立网络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加快信息的传递效率,同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积极配合内控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岗位职能分化,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与义务。建立科学的薪资分配制度,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优化医院用人机制,改善“讲资历”的现状,积极提拔有能力、有责任心、专业水平强的员工。

(二)加强风险防范意识

首先,不断提高民营医院管理人员及基层员工的风险意识,规范工作行为,把风险防范贯彻到各个经营环节中。其次,完善风险评估系统。一方面,扩大风险评估的覆盖范围,如业务风险评估、投资风险评估、融资风险评估等。另一方面,提高风险评估人员的专业素质,开展系统的培训工作,要求其掌握专业的、先进的风险评估方式方法。最后,针对民营医院常发的风险做好应急措施,在发生风险时可有效控制风险,从而把风险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三)提高内控的执行力度

内控的执行力度是发挥其作用的关键所在。首先,明确内部控制的目的,转变员工思维。内部控制不是限制他们的行为,而是为了促进医院发展和目标的实现,从而消除员工的抵触心理。其次,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应该做到自上而下统一协调工作,并自下而上汇总工作结果。对内部管理和各业务进行有效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诟病,并积极改善问题。

(四)做好监督工作

监督工作也是民营医院内部控制的重点,具体可参考以下几点措施来加强监督:建立拥有较高独立性的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审计部门来对医院内控进行实时监督。引进外界专业的审计人才,加大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还可与外部审计相互合作,充分发挥审计工作的作用,提高对民营医院内部控制的监督力度;加强和外部监督机构的合作。如邀请行政机构监督医院经营管理是否符合法律法规,邀请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状况进行监督等;加强对资产的清查力度。如每年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掌握各固定资产的使用动态,避免固定资产流失问题。

四、结束语

民营医院实施内部控制可有效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但想要做好内控工作还需要诸多条件。只有优化完善内控环境、加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内控执行力度,并做好监督工作过,才能保障内部控制顺利开展,并最大化发挥内控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艳.浅议我国民营医院内部控制制度[J].中国商贸,2010,(8):70-71

[2]陈新屋.浅谈民营医院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审计广角,2011,(9):187-189

[3]戴学建.对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探讨[J].现代商业,2013

[4]田新雨,李春.进一步加强医院财政项目预算管理的探索[J].中国卫生经济,2012

第5篇:内控风险评估工作范文

关键词:内部控制;财务管理;风险防范;对策研究

财务管理是保障经营管理活动科学、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而财务风险管控更是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以内部控制为基础的财务管理体系,将财务管理活动与某些不可控风险因素作为研究重点,旨在通过对可能遇到的财务风险问题来规避财务管理难题,来保障财务工作的安全运行。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本身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财务管理的安全性,就需要从内部控制的安全性来实现财务管理的科学决策。为此,本文将着重立足内控机制,来探析改进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1财务风险管理中内部控制的应用

1.1内部控制降低财务风险管理的意义

作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下的内部控制,往往是基于财务风险管理目标,来实现财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机制的融合发展。首先,利用委派管理制度,将财务工作实现全面委派管理,并细化到每一项管理内容及责任人岗位,通过财务管理的统一性要求,实现对财务各项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处理,保障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牵制。其次,利用统一的会计管理体系来保障对各项会计信息的规范化处理,在这个会计系统中,为了防范会计信息出现失真风险,往往从会计信息化技术应用中,来纳入到完整的会计信息化系统中,实现会计信息的采集、整理、评价、反馈等统一化,也能够从中来指导和提供科学的财务决策。最后,利用财务审计制度来规范风险管理。引入内部审计与财务管理的融合机制,将财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管理建立一种职责平衡,以最终实现财务管理目标,促进财务管理准确和完整。

1.2困扰当前内部控制中风险管理的因素

财务管理制度与内部控制机制的融合发展并非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存在诸多困扰协同发展的因素。比如财务管理者自身对财务风险的意识缺失,一些单位管理者在推进投资多元化战略过程中,以兼并、重组等联合方式来壮大业务发展,忽视了单位内部控制中对财务风险的规避,特别是在银行提前还贷引发的财务危机,很容易导致财务管理面临窘境。相应的在内部控制机制上,忽视对企业财务决策层风险意识的把控,使得财务管理工作面临更多的财务风险。另外,一些单位的财务管理往往独立于内部控制之上,使得财务决策脱离内控体系的审核而陷入财务账目管理与实际支出不符的尴尬。内部控制本身是基于财务活动来规避潜在的财务风险,如果内部控制难以有效的审查和方法可能的财务风险,则容易导致单位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的脱节,难以通过管理层来优化财务资源配置,也给单位财务安全带来困扰。另外,单位财务管理中的财务监督机制不到位,特别是伪造购销合同、增值税发票及免税文件,虚构企业盈利,导致财务管理与财务实际相脱钩,而单位的内部控制及监督体系,未能发挥其应有的职能和作用。

2财务管理中内控体系建设中的风险问题

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是强化财务核心业务安全性、效益性的关键,也是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重点内容。财务管理包括资金筹集、成本预算、资金配置、利润分配等内容,而对于财务决策正确性,财务资源利用率等问题,需要从内部控制机制来督导实现,来保障财务管理活动的合法、真实、高效。然而,在当前的财务管理内控机制体系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制约着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财务管理中内控监督机制认识不足,一些单位并未完善内部监督职责,在内部管控机构设置上人员偏少,岗位职责划分不清晰,甚至缺乏应有的监督。二是在内控监督工作形式表面化、形式化问题突出,应有的监督工作落实不到位,也无法从事前审查中及时发现和有效解决。三是财务内控管理环境不规范,缺乏应有的风险防范意识,财务人员对财务内部控制工作重视不足,缺失责任意识、工作态度,甚至还存在随意篡改财务信息的问题。四是对财务管理内控人员队伍结构管理不到位,特别是内部控制人员自身工作能力、专业水平欠缺。五是财务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对单位财务记录、财务统计信息方法落后,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突出,严重影响了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更不利于推进财务风险的有效评估。比如一些财务风险评估指标缺失代表性,对应有的财务风险缺乏识别和有效控制。

3基于内控体系构建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针对财务风险管理的客观性,对单位财务管理者来说,如果缺失对财务风险的有效识别、综合评价和管理,则财务危机难以有效防范。适应未来市场环境的冲击,强化自身财务管理竞争力,必然需要从完善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机制上,做好财务风险管理与规避,推动单位财务健康、科学、稳定发展。

3.1加强财务内部监管力度,优化监管职责与分工

财务管理中的内部控制工作,需要从理顺财务管理、内部部门业务关系上,借助于专门的监督机构,来细化其监督管理职责,优化各环节、各流程间的权利分配,从而贯彻和深化各项内部控制标准与规范的有效实施。针对财务管理中内部监督工作落实不到位问题,需要从内部控制监管体系完善上,强化内部控制监管力度,结合实际财务工作需求,严格分工,落实好各项财务活动的审查职责。同时,利用检查报告方式,来统领和反映整个内控机制的管理过程,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并给予监管、记录、落实、改正。

3.2营造财务管理内控环境,保障内控体系与财务管理的协同沟通

面对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积极从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上,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推进财务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一方面重视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人员思想素质教育,提升内控人员的监督意识、职责意识、岗位态度,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操守和应有的财务管理理念,贯穿诚实、守信、认真、负责的岗位情感,提升内部人员的职业素养。另一方面加强对财务内控管理岗位及人员构成的优化,特别是从人力资源开发视角,优化岗位与人力结构,结合各自工作能力来定岗定责,挖掘人力潜能,为实现高效财务管理内控机制提供人力保障。同时,构建财务风险防范与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畅通机制,比如通过开展年度预算制度,针对重要事项、重大问题引入民主决策机制,确保财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始终处于实时监督状态。

3.3构建科学财务风险指标体系,细化内控风险评估

风险指标是风险评估的基础,风险指标设置的科学性关系到财务风险管理效能的发挥。针对财务风险管理中的突出问题,需要从长远规划、优化选择风险指标体系,将资产负债率、资产流动比率、短期负债比作为重要分析内容,还要从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动态化机制上,梳理财务管理具体流程,细化财务风险管理数据库,优化财务风险管理工具,来完善财务风险管理及评估体系,增强财务管理抗风险能力。同时,风险评估是财务管理内控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财务风险评估完整性、科学性、高效性的关键点。在具体财务管理内控机制上,一方面通过引入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增强财务信息统计的准确性、完整性、真实性;另一方面优化财务管理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流程,结合具体业务流程和风险评估指标,实现对财务管理内控信息的定期、不定期检查和验证,及时发现和防范财务风险隐患,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率。

3.4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提升财务风险管理控制水平

市场环境的复杂性,带来财务风险管理的发生率偏高难题,而建立与之相应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从财务风险管理、财务内控风险协同机制上来确保财务管理的时效性,为降低财务风险奠定基础。结合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需要从财务管理业务中梳理潜在风险,特别是在与内部控制机制协同对接方面,细化和深化财务资金配置效率,综合考虑影响财务信息的不确定性因素,并将财务信息纳入全面考核与审查体系,实现各类财务风险评价标准的全面化,确保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能够覆盖到财务管理业务的全过程。比如结合某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实际,将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问题进行归类,并从财务业务流程衔接与监督管理机制协同上来确保财务资金的完整性。当然,强化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管理和制约力度,还需要权衡各部门、各岗位人员之间的职责分工与制衡关系,将内部控制的监督约束机制与财务风险监督机制进行有效融合,来推动财务管理工作公开、透明,避免出现舞弊问题。

4结语

财务风险管理与内控机制的衔接,还需要从提升内控管理有效性上来细化岗位、职权分工,融入授权审批机制,深化权责对等、风险受控和分级管理原则,特别是在授权流程监督与内控上,结合不同管理事项、财务具体业务来制定相应的权限划分标准和授权原则,来严格落实和规范财务权力的行使,避免越级审批、不履行审批责任的风险。

参考文献

[1]戈昕,应亚珍.国家卫生计生委预算管理医院完善财务内控机制的实践、成效及其思考[J].中国医院,2015(10).

[2]肖丽红.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9).

第6篇:内控风险评估工作范文

关键词:医院内部控制;风险导向;内部设计;应用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即内审人员在医院审计过程中,均以经营风险评估为基本导向,并且根据量化水平对审计项目次序进行排序,在此基础上对风险审计重点、范围进行确定,并合理评价风险管、内控以及治理程序。通过提出一些建议、帮助医院对风险进行管控,从而实现医院价值增值的客观、独立鉴证。从本质上来讲,以风险为导向的现代医院内部审计是医院内审方法的创新和改进,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医院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风险,而且还可以有效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对于解决医院内审问题,意义重大。

1 医院内控中风险导向的内审系统建设必要性、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医院内控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对医院的医疗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医疗改革不断深化,因此对医院管理工作所提出的要求也不断的提高,在社会、经济层面上也提出了更多的新的要求,医院管理过程中的内部风险问题也随之而来。在当前的形势下,如何才能确保医院稳定、快速的发展,应当将医院风险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医院内部控制中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工作,势在必行,而且成为医院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我们提出强化医院管控和计划管理,才能符合时展的需求,才能真正地符合现代医院发展的整体目标,其目的在于完善和建立奉献管理体系,以此来提升医院管理水平。以医院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风险为导向,建立健全内审系统,加强医院内部控制。

医院内控中风险导向的内审系统建设,对于医院风险管控以及日常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内审系统的建设,可使医院职工对所处医院大环境有更为直观的量化认知,认清自己的优劣势,扬长避短。同时,还以帮助医院准确定位其发展目标,并且协助解决好医院的发展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利用医院的已有资源,做好资源协调与优化配置,同时还有利于医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对于降低医院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 根据风险评估确定医院内审重点

实践中,根据医院发展规划方案,对医院风险进行准确识别和全面分析,并且对医院内部控制工作进行全面的评估;在此过程中,内审人员可有效开展各项风险、审计风险评估,并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地选择被审计医院和相关事项,从而形成一个具有针对性的审计计划方案。

(1)风险评估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在医院风险评估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并且结合医院内审部门对年度经营风险管评结果,以及各科室的风险评估结果、内控评价审计,确定控制风险工作的评价结果;同时,还要结合相关资料,对要评估的风险因素状况进行整体评论,具体各项指标内容为:医院设备部门,审计职责、行业风险以及人员素质和内控机制等需考虑的因素,分别为固定资产采购、应用以及医用耗材购销审计;目前治疗商业贿赂活动开展,医疗设备购置;人员培训;是否存在着设备保管机制,并有效的得以实施。医院后勤保障部门,审计职责、行业风险以及人员素质和内控机制等需考虑的因素,分别为基建投资、工程修缮审计;基建行业缺乏规范化,存在着腐败现象;人员培训和是否有相关的基建机制。对于财务部门而言,审计职责、行业风险以及人员素质和内控机制等需考虑的因素,任期内的经济责任审计;法律规制不健全;人员综合素质高低以及制度健全与否。对于挂号室而言,审计职责、行业风险以及人员素质和内控机制等需考虑的因素,分别为财务收支审计、法律规范不完善、人员是否有会计证以及现金日记帐机制有无。

(2)对不断的影响因素分析打分和风险排序

实践中,为了能够更加直观地发现医院审计风险程度,建议采用给各种考虑因素打分的方式、技术手段,对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具体如下。基于对相关业务医院的考虑,为了对分析过程进行优化和简化,设定不同的考虑因素风险分值,将其从1至4分分别设定标准。同时,还要确定审计职责得分标准,即根据是否经内部审计、招标为标准,经内审、招标的可以给予其1分,没有经过审计的设为4分。对于医院行业风险而言,医院行业风险中的最高风险赋予其4分,而最低得分为1分。对于人员综合素质而言,如果有专业人员,则得到最低分;如果受过专业的培训教育为中等,没有经过任何专业培训的,则给其最高分,即可得4分。对于内部控制制度这一项而言,如果有制度、而且还能够有效的落实到实处,则得到最低的分,即1分;相反若无制度,则为4分。以某医院为例,其风险排序如下:医院设备部门、财务部门以及后勤保障部门和挂号室的得分分别为7、6、15、13,所以风险排序为后勤保障部门、挂号室以及设备部门和财务部门。

3 结语

总而言之,以风险为导向的现代医院内部审计,需建立风险管理体系,然后根据风险管理特点,对医院风险评估进行动态化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审计工作,加强医院内部管控。

参考文献:

[1]李曼,刘继明,陆贵龙.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价值实现[J].财会通讯,2010(18).

第7篇:内控风险评估工作范文

未雨绸缪的收益

当企业真正能体会到内控的需求时,内控工作就不再是单纯的“面子工程”了。当内控的大限如期而至,企业普遍感受到合规的压力之时,深圳能源却体会到了未雨绸缪的收益。

2008年初,在金融危机尚无明显迹象之时,深圳能源就已经开始考虑进行风险控制和内控工作的策划了。究其原因,赖粤江认为,公司高管层强烈的风险意识,企业管理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强烈要求,是深圳能源开展和推动风控项目最根本的原因,满足上市公司和国资局的监管要求是一个契机。

深圳能源集团作为深圳市主要的发电企业,近年来已经深刻感受到了来自燃煤、燃油及燃料运输等相关成本不断上涨所带来的风险压力,只要成本不停地上涨,利润就要持续被蚕食;市场价格波动得越厉害,企业经营累积的风险就越大。如何厘清、评估这些风险因素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并采用有效的手段对风险进行预警和规避,就成为摆在深圳能源管理层面前的一道难题。此外,随着公司不断地发展壮大,管理层也面临着新的发展要求。2007年底,深圳能源集团及其控股的深圳能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整体上市,公司经营规模和综合实力都有了跨越式发展;与此同时,公司配合深圳市政府三项制度改革,公司机构、人员进行了重大的调整。

随着公司的整体上市,相关政府机构的监管要求也就成为了深圳能源必须严格遵守的行为准则。无论是2006年9月28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出台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还是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颁发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甚至是2008年11月深圳市国资委出台的《深圳市属国有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指导意见》,这些法规都有力地推动和指导了深圳能源的内控工作。

就这样,在客观分析了企业内外部的需求之后,深圳能源着手启动了内控项目,并尝试着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梳理结合在一起,开创了深圳市国资委系统个性化、高效率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融合起来实施的先河。

不打无准备之仗

在内控项目正式实施之前,深圳能源不惜花费几个月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前期的准备与调研。

从2008年5月开始,深圳能源审计管理部就组织了专人耗时一个多月,深入到已经实施或正在实施风险控制和内控项目的部分知名企业中进行调研,充分了解这些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经验和教训。

而在深圳能源内部,为了风险管理的顺利实施而开展的风险评估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因为只有知道了重大风险在哪里,才能给予足够的关注,进而寻找对策降低风险。一般来讲,评估的方法有访谈、问卷调查和现场打分等,通过这一系列评估过程,深圳能源确定了12个重大风险和10个重要风险。

对于项目实施重点的确定,深圳能源遵循这种以重要业务为突破口,以点带面,分期推进的过程。

在前期调研过程中,有一项工作至关重要,它将影响到今后整个项目的实施,那就是咨询中介的选择。结合深圳能源的实际经验,赖粤江表示:“企业在请中介之前,一定要非常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么,然后按照自己的需求去寻找最适合自己的顾问。”

具体到中介的选择标准,深圳能源要求对方必须具备以下四点:1.具有国际性背景或在国内的行业中处于领先位置;2.在大型上市公司中具有类似的经验;3.团队结构和背景经验丰富;4.对深圳能源相对熟悉。

按照上面的标准选好了几家合意的中介机构之后,剩下的就是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招投标程序了。最终,经过15位专家评审,确定了甫瀚咨询中标。“当时,财政部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市国资委的风险管理指导意见还都没有出来,但我们对咨询公司提出了工作一定要有前瞻性的要求,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管理和多方面监管方的要求。正好甫瀚咨询的部分项目顾问是财政部内控规范建设委员会的成员,也是《深圳市国资委风险管理指导意见》的起草人。”赖粤江表示,咨询顾问的丰富经验和资深权威,使项目的前瞻性和正确性成为了可能,而这对今后项目的顺利实施、对后续出台的相关规范的适应,都是至关重要的。

制度与架构的保障

制度是保障内控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也是内控业务工作日常化、规范化的基础。2009年,深圳能源制定和的与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有关的制度共计5项,包括《内部控制建设》、《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监督与改进》、《风险辨识与评估》和《内部控制审计》。2010年,深圳能源还将根据《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要求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及集团风控业务实践情况,拟定《内部控制手册》、《风险管理手册》等相关制度,以期更好地指导企业开展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

为了有力地推动风控业务的开展,在项目建设初期,深圳能源就成立了以董事长为主任的风险管理项目管理委员会,负责对项目进行统一领导和部署;并成立了以总经理为主任的工作委员会,负责协调推进集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建设工作;设置审计管理部为项目工作办公室,负责该项目的日常协调和具体工作的开展。

对于将内控项目放在内审部门的这种架构设计,赖粤江表示,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内控流程的梳理是内控体系建设和优化的核心内容,而评估出重大风险业务、风险领域、关键控制点,以及重大设计缺陷、执行缺陷,则是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没有系统的、完整的风险评估,内部审计也无法实现系统与完整。因此,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内控梳理,是以内部控制审计为主要内容的内审的基础;而内审也从检查评价的角度来促进完善企业的内控体系、督促内控措施有效执行,最终促进企业多方位目标的实现。

目前,深圳能源已经初步建立了三个层级的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组织架构和职责:

是各业务部门,负责日常的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活动。业务部门内相关人员负责其所管理的重要风险的内部控制、建设、管理和日常监督等工作。

是风险管理职能部门。由审计管理部设立相对独立的风控业务模块,承担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建设职能,拟定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的政策和制度,协调及敦促其他各职能部门行使各自的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职责,并且负责对下属单位的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工作进行指导、管理和监督。

是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部门,负责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工作的独立稽核。

于困难中寻机遇

作为内控领域的先行者,深圳能源在诸多监管规范尚待完善之时,便发挥了特区的改革精神,尝试“摸着石头过河”,其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只是,他们总能以乐观、积极的态度,沉着应对风险,变困难为机遇。

由于内部控制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员,并具备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对于深圳能源来讲,短期内是无法实现的。对于这一新兴的业务领域,面对诸多全新的法规要求,深圳能源只能先借用中介来帮忙完成。不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下困境的解决之道还要从长计议。深圳能源在项目需求中就明确要求内控顾问在项目中实现知识转移,要求员工将暂时的困惑变成学习新技能新经验的最好时机。

此外,由于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工作量非常繁重,项目建设期和后期的自我评价等工作量都非常大,这给深圳能源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当然,也为集团开展风控信息化业务带来了机遇。目前,深圳能源正在努力以信息化带动工作规范化和日常化,积极探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检查的信息化试点工作,拟通过分段实施,最终实现对业务数据的自动采集,从而对一些重大风险进行动态监控,及时制定或自动触发预设的风险应对措施,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

第8篇:内控风险评估工作范文

关键词:审计;审计风险;审计风险量化评估

审计与审计风险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有审计就有审计风险。审计监督制度是不断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结果,经济越发展,经济活动愈复杂,审计承担的责任就越大,审计难度越大,审计风险也越大。

近年来,由于审计工作所带来的诉讼案件不断增加,审计风险日益成为世界各国会计、审计学者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人们在不断探索究竟什么是审计风险,它的原因有哪些,它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如何规避审计风险。

一、审计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及后果

1 审计活动所处的不断变化的法律环境

由于审计活动最初是由于委托人要了解受托人履行责任的情况而引起的,因而审计人员对委托人就负有客观地审查、如实地报告的责任。在审计人员与受托人员之间,受托人员虽然是审计行为的作用对象,但它并不是完全被动的,因为审计活动本身也是为受托人查清事实、解脱责任的活动,因此,审计人对受托人同样负有公平评价,明确和解脱经济责任的责任。如果审计人员在审计活动中发生了违约、失察等原因而提供了虚假的审计信息的行为,损害了国家、委托人、受托人或其他的第三者的利益,那么上述任何一方都可以依照法律追究法律责任。

2 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和审计内容的广泛性

审计范围也是一个渐大过程。随着审计范围转移到财务报表上来,审计人员的责任也由有关法律明确规定,并开始发生了针对审计责任的诉讼。此后,对内部控制进行检查通常成为审计的出发点,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观念也扩展到企业及其经营活动的全部,以及管理政策的诸多问题,社会公众对审计的业务和责任的意识也急速增强。在传统的审计范围之外,社会公众要求审计人员揭示出所有重大的差错和舞弊,并对企业持续经营能力作出评价,对企业在财务方面是否健康作出报告。有关这方面的信息不确定性很大,信息的风险很高,审计人员作出正确的审计结论难度增加,风险在所难免。

3 经济生活对审计意见的依赖程度及其影响范围的扩大

现代审计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建立和维护资本市场的完整性方面扮演着一个最重要的角色,没有它金融市场将会萎缩。因而,与金融市场有关的利益团体,都会关心审计,并且愿意支付费用聘请审计人员,提高信息的可靠性,降低他们投资决策的风险,一旦他们在金融市场受到损失,就会想法从审计人员那里寻求补偿。

4 被审计单位外部和内部的经营背景

经济环境、被审单位经济活动的特点、内部控制制度的强度、技术发展趋势、管理人员的素质和品质等因素都会对企业的经营风险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审计风险,这也是审计风险模型中首先要考虑固有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现代审计首先要对企业内外环境全盘评估的理由。被审单位内外环境对审计风险的影响,可以从审计费用充分表现出来,西方审计职业界确定审计费用时,都考虑了审计风险,特别是固有风险和经营风险。

5 审计风险形成的主观原因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审计人员经验和能力的有限性。审计作为经济监督部门,审计人员有责任计划自己的审查工作,以查出可能对财务报表有重大影响的差错行为,同时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应运用应有的技术和职业关注。可见,审计人员的责任心和职业关注对审计的结论相当重要,审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要求审计人员是高层次的德才兼备的人才,他们必须具有高尚的品德,正直的人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必须具有扎实的会计、审计、法律知识和审计基本技能,具有敏锐的分析能力和准确的判断能力。但是,由于种种因素,审计人员并不是人人能够达到上述要求,如果审计人员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疑点,未进行扩大范围的审查,就是没有保持应有的职业关注,如判断的失误、遗漏了重要的审计程序、采用不恰当的审计方法等,将直接导致审计风险产生。

(2)审计人员所采用的现代审计方法本身存在着缺陷,现代审计方法强调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的均衡,所采用的审计程序以允许存在一定审计风险为必要前提,并且抽样审计方法和分析性复核方法的应用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中,因而审查的结果必然带有一定的误差。审计职业发展到今天,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竞争的结果必然会使边际收益下降,为了维持应有的边际收益,审计职业界就必须追求审计效率和效果的平衡,即在保持各项具体审计活动必要效果的同时,努力追求最高的审计效率。于是,必须把审计的力量重点放在各个重要组成项目上。放弃一些审计人员认为不必要的审计程序,审计人员也愿意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基础上抽取全部业务的一部分来进行审查,虽然抽样理论已研究很深,但具体应用到审计中来,审计人员还是没有十分把握所抽取的样本就能代表整体,主观的结论与客观的事实之间的偏离总是存在的。

二、审计风险产生的后果

审计的职责就是对会计信息使用人履行其应尽的义务,如果违背这一条,就应该承担应负的责任。审计风险对审计人员来讲是一条无形的标准,它能有效地保护会计信息使用人的利益,监督企业管理人员更加有效地管理好企业的经营活动。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审计工作质量还不尽如人意,人们还未真正意识到审计风险的存在,并未意识到这一后果的严重性,据吐界六大会计事务所的一些审计案例记载,审计风险已造成巨额的赔偿损失,如果我们也能从立法的角度来看待审计风险的责任,就能十分有效地提高我国的会计工作与审计工作的质量,使会计信息更加有效地发挥作用。

三、如何应用审计风险量化评估规避审计风险

审计是一个动态的群体系统活动过程,足由审计人员、审计方法、审计技巧、审计对象、审计环境五大要素组成的,这五大要素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审计工作质量的好坏,决定着审计风险的高低。所以有必要根据这五大要素寻求防范与规避审计风险的策略,以提高审计质量,明确审计责任帷幕的,建立一种以自我调节、执业准则调节、法律调节多背景的防范机制,应用审计风险量化评估把审计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1 应用审计风险量化评估的必要性

(1)中国审计与国际审计接轨和交流的需要。随着中国经济走向世界,作为“经济卫士”的中国审计也必须融入国际审计的大环境中,而中国审计与国际审计接轨和交流的“共同语言”,就是国际审计领域一些通用的做法和成熟经验。从目前来看,冲击传统审计思维和方式的主要环节就是内部控制测评、确定重要性水平、评估审计风险、抽样审计及审计结果公告等。

(2)审计机关项目质量控制等内部约束机制的需要。国家审

计署在5号令和6号令中均了有关“重要性与审计风险评价”的准则及办法,如果我们将审计署令看作审计机关的“内控制度”,那么确定重要性水平和评估审计风险就应足审计操作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程序与环节。

(3)审计项目中具体实施操作的需要。审计作为一门综合学科,在现行中西方审计理论典籍中,一旦涉及审计重要性及风险评估的分析方法时,无不提到“根据审计人员的经验及职业判断”这样一个理念。那么,如何对审计风险进行量化评估,尽可能地将无形化的“审计人员的经验及职业判断”予以有形化,从而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这就为审计重要性及风险评估在审计项目中的具体操作提出了量化评估的需要。

2 应用审计风险量化评估的具体步骤

审计风险评估技术比较抽象,需要借助分析性复核、数理统计等相关方法进行操作,以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评估操作为例:

(1)固有风险评估。一是在审前调查中,审计组在索取审计相关资料的同时,取得审计时限前后两个时点的会计报表,二是利用电子软件(如Exccl表格)将会计报表转换成电子数据,对会计报表构成要素审计时限前后时点数据增减变化情况进行趋势分析。三是按照确定的重要性比率标准(如资产总额0.5%-1%、收入或支出总额0.5%-2%等),对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进行确定,并将重要性水平分配到每个科目(账户)金额层次。经过上述三个步骤,得到会计报表层次和科目(账户)层次的重要性水平金额,同时也得到会计要素的固有风险参数。

(2)控制风险评估。一是在审前调查过程中,审计组设计“内控制度建立情况调查问卷”,由被审计单位填制内控制度建立情况。二是审计组将被审计单位反馈回来的内控制度建立情况调查问卷转换成电子表格形式进行统计,三是根据每类制度健全性统计结果进行汇总,评估内控制度的总体健全情况,得到控制风险参数。

(3)确定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一是确定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国家审计一般为5%)。二是根据会计报表构成要素趋势变动的风险水平评估确定每个科目(账户)层次的固有风险综合水平。三是根据内控制度健全性测评得到的综合风险水平确定每个科目(账户)层次的控制风险综合水平,四是确定合理的风险保证系数(一般与5%的审计风险水平对应的风险保证系数为3)。五是根据审计风险模型,计算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

3 应用审计风险量化评估的效率性

(1)将重要性水平和风险评估结果作为审计方案的编制基础,编制出的审计实施方案实用性和指导性更强,

(2)运用风险评估方法,对确定审计重点、确定投放的审计资源量(时间和人力)、确定抽查和检查比例极为有利,改变“就账审账”的局面,可以少走弯路,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3)采取风险评估的方法,能够明确审计人员的责任。从审计理论方面讲,审计人员一旦采取了风险评估的方式,与其相关联的就是审计抽样,而在抽样审计的前提下是允许有一定的审计误差的,当然这种“允许”必须是建立在审计人员遵循了“审计基本准则”规定的必要审计程序基础上的。否则,不进行风险评估就会被认为是采取详查方法,审计风险为100%。

4 应用审计风险量化评估需要的条件和应注意的问题

(1)被审计单位应当具备较好的审计条件,包括单位规模、会计核算、管理环节及管理水平、内控制度建设及遵循状况等等,否则不好操作,反而浪费精力,影响审计效率。

(2)必须建立在充分审前调查基础上,严格执行审计操作规程,否则即使进行了风险评估,也是“盲人摸象”、“掩耳盗铃”,相反还可能增加审计风险。

(3)要与抽样审计相结合,更好地提高效率。

第9篇:内控风险评估工作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全面风险管理;内控体系建设;对策

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建设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建筑企业由于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忽视了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导致各项管理工作常会出现严重的失控情况,增加了建筑企业的风险,企业的内控体系建设存在较多的问题,制约着建筑企业的快速发展。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效果会产生直接影响,直接影响着企业的风险管理思维,建筑施工企业面临增长持续放慢,投资增速减缓等外部风险,导致企业的规模扩大,存在安全质量风险,建筑施工企业的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严峻挑战。需要加大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建设,正面应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建筑施工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及内控体系建设背景与发展历程

建筑施工企业由于没有做好全面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建设管理工作,不利于企业内控体系的完整建立,例如,2001年美国的安然公司倒闭案和2002年的世通公司财务欺诈案等一系列舞弊事件的发生,使全社会加大了对公司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关注力度。美国特针对该项事件,颁布了《萨班斯法案》,对做假账和渎职的企业进行严厉的制裁,要求企业将全面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建设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大了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减少了上市公司舞弊事件的出现。中国在2005年,财政部、证监会等部分针对我国企业出现的舞弊案件,出台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等多部法律文件,强调了全面风险管理及内控体系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规范了我国企业的行为,对确保我国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建筑施工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及内控体系建设对策

(一)构建良好内部环境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风险管理及内部体系是企业体制的重要内容,要想强化风险管理基本内部体系在企业管理中的效果,需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将内部控制作为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明确影响企业内部环境的因素,找出影响企业稳定发展的原因,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为了确保监督权和决策权的充分发挥,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监事会和董事会。

2.合理设置机构,明确权责分配企业需要强调权责分配和监督权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要求企业员工明确权责分配方法,合理设置内部机构,正确行使职权。在企业内部建立科学的组织机构,确保权责分配体系的合理性,明确权责分配的关系,明确企业的特点,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构建完善的企业组织结构合发展体系,充分展现出企业的岗位职能,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落实和发展。

3.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需要促进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相结合,加大对企业内部经营活动的动态监控。明确企业财务工作的运行情况,确保财务数据的透明性,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大财务风险防控,规避财务人员风险,及时了解财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做好查缺补漏工作,对企业的业务进行控制并进行独立评价,遵循企业的发展方针,严格按照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开展各项审计工作,强化企业财务控制能力,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4.规范企业内控文化良好的企业文化,对确保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具有重要作用。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的措施和程序,在企业内部加大企业文化建设,充分展现出企业的诚实守信和开拓创新精神,给员工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将风险管理和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作为主要的工作内容,企业全体员工需要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企业的建设管理工作中来。首先,将环境建设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严格按照环境标准化建设内容,优化企业的内部环境建设,为企业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确保工作环境的人文性和和谐性。其次,加强内部控制精神文化建设,加大对员工道德素养的培养。最后,强化企业内部的文化建设力度,在企业内部构建件全部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二)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

风险评估是企业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建设的要求,需要合理设立风险评估目标,基于已有战略设定目标,并对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应对,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将企业的成本风险降到最低。对项目成本,要设定合理目标,并对定量责任成本加以明确,准确的识别成本风险,将项目延伸到每个领域和每个施工节点上,在成本风险识别基础上,对相应分析流程进行建立,实现风险准确分析,对相爱难改观数据进行收集和研究,进而得出风险评估结果。最后,结合项目,制定出相对应的项目方案,做好项目评估工作,确保项目实施的高效开展。

(三)确保控制活动的高效开展

1.建立完善的活动流程

要想确保企业能够顺利完成各项工作,应对项目流程进行优化,针对业务流程控制,建立程序文件和管理规程,结合公司各大项目业务的实际开展情况,对项目循环流程文档进行控制,结合存在的问题,做好文档补充和修订制度。

2.做好活动全过程的控制工作

工程项目在实施控制过程中,需要结合项目风险的评估情况,有效控制整个项目实施阶段,并对项目标准实施体系进行建立。在项目标准中,囊括了物资、劳务、成本、技术、安全等相关问题,项目管理标准则包含了支持性政策文件、流程控制要点、工作任务目标、业务实际风险等。

3.对流程控制情况进行分析

明确企业的控制流程,对各项控制工作做好严格的流程把控,是当前建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企业风险部门需要承担起流程控制的责任,严格把握控制流程,明确控制流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控制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好修改和补充工作。

4.调整控制措施

当前,企业在实际的经营发展过程中,受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影响较大,影响着企业各项工作的高效开展。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风险评估和内控管理,能够明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得到问题,并及时做好调整,调整控制措施,完善制度文件。

(四)做好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

信息沟通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要求企业员工需要具备及时捕捉信息的能力,能够搜集到更多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信息。通过合理把握信息,使信息能够在企业内部实现良性运用,企业工作人员需要加大对企业信息的把控能力,不断的提高企业的内控质量和内控效率。需要将搜集信息作为建筑施工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满足企业的信息化发展需求,提升企业的信息化普及程度,充分展现出信息化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五)做好企业内部监督工作

内部监督对确保企业风险管理和内控制度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保证。在企业当中,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都具有动态性的特点,应根据企业具体状况,合理制定企业战略目标,有效应对企业发展当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进而更为有效的评价与分析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确保企业内部控制能够与企业的发展相适应。同时,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风险辨识和风险管理能力,对企业的风险及时进行查缺补漏和改进。因此,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在内部制定相关制度,对职能部门予以相关权限,规范长效监督机制,确保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体系建设的合理性,为企业的安全稳健和有效运行提供保障。

三、结论

加大对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建设,对提高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夯实企业的基础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建设施工企业正处于迅猛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在企业内部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合理构建企业经营战略目标,促进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财参考文献:

[1]付庆和.强化企业内控监督体系,增强企业法律风险防范能力——对建筑安装施工企业内控体系建设的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5,15:47+50.

[2]曹茂柱,忻国社.建筑设计企业构建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探讨[J].建筑设计管理,2015,10:1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