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华文化的价值范文

中华文化的价值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华文化的价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华文化的价值

第1篇:中华文化的价值范文

【关键词】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现代价值

1.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重在传承与发展中华文化。而中华民族在五千年文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集体主义、民族团结、仁爱包容、自强不息等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精神传统,是丰富和充实到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研究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实现其现代价值,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对新时期的新形势新情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同样也需要借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作为精神动力,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实现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便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保持与整个社会文化发展的目标相一致。通过对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实现途径进行探讨和研究,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传统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对推进中国大学教育民族化、重塑中国现代大学精神以及推进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2.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英国学者泰勒在他1871年发表的《原始文化》一书中给文化下了一个著名的定义:“所谓文化,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个综合体。”?我国的学者一般都采用《辞海》对文化的界定:“从广义上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需要指出的是文化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总是处于流变与整合过程中。而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

3.传统文化概念简析

所谓传统文化,它是由“传统”和“文化”两个小概念组合而成的。“传统”从文化学角度i全释,是指世代传承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社会历史因素,如逐代延续的思想道德、风俗习惯、文学艺术、制度规范等。而中国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汇集了中华民族特质和风貌,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特色,以其历史悠久为世人所公认,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举世瞩目,除了儒、道、佛、法、墨等家学说之外,还包括天文、地理、农学、医学、文物、服饰、书法、绘画、风水等等。“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浓厚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制约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历史的结晶,而且是有着几千年生命的鲜活体系,它不仅在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起着巨大推动作用,而且对整个世界文化的发展也起到了重大影响。在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中,也一定能发挥其强大的推动作用。

4.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4.1有利于培养大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动力,是维系一个民族团结的纽带,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是一件功在千秋的事情。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培养当代大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弘扬民族精神,应当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蕴含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如果我们抛弃中国传统文化,就等于剥离了民族精神所依赖的土壤,就会导致大学生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的失落、民族凝聚力的下降以及民族认同感的危机。在中国历史上,曾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身上所折射出来的民族精神令人鼓舞和振奋。

4.2有利干培养大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道德精神

在功利主义与实用主义日益膨胀的今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道德精神教育显得是如此的单薄,以至于无法表现出强大的力量来捍卫自己的目标。人文精神的失落,无可争辩的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迷失和乏力提供价值基础。“高等教育办学的思想各国虽有不同,但因为时代的要求,逐渐趋同。这就是科学精神和人文道德精神的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给予学生正确的人文教育。“大学不是风向标,不能什么流行就迎合什么。大学应不断满足社会的需求,而不是它的欲望。”高等教育要以理性和价值判断为基础,这样才不至于犯荒唐的乃至灾难性的错误,这是高等教育对学术道德和社会道德的恪守。“社会是大学的根基,大学不能负于社会,也就不能抛弃社会公德的趋善精神”。当前,高校集中着一大批的优秀的学者和纯洁、善良的学生,他们以其知识分子所特有的社会良知和责任感体现着人文道德精神。

5.结语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民族文化的发展,离幵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就丢掉了文化之魂,淡化了民族特色,并将沦为外国文化的附庸。中国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来无数代人的文化积淀,是无数先祖智慧的结晶,更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高校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途径,不能仅依赖传统的教学模式,内容和形式上更不能停滞不前,而是应该吸收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更多的融入传统文化因素,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通过对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查找不足,确定目标和方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更要承担起历史重任,为继承、发展、创新并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进而形成全社会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大环境。同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与借鉴。 [科]

【参考文献】

[1]孙宏典,杜超.中国传统文化导论.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56.

[2]顾明远.高等教育与人文精神[J].高等教育研究,2002,(1):26.

[3][美]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现代大学论:英突德大学研究.徐辉等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3.

[4]储朝晖.论当代大学精神[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4.3:35.

第2篇:中华文化的价值范文

摘 要 奥林匹克文化通过近百年的传播,现如今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具魅力的社会文化现象之一。而奥林匹克运动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全球性现象,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对多元文化的兼容和尊重。

但是,奥林匹克多元文化的发展却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历经百余年的时间,奥林匹克文化仍然是以西方文化为绝对主导。

本文首先提出了“让中国文化精神注入奥林匹克运动”的观点,同时指出,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现代奥林匹克时代,中国等东方大国的奥运文化价值也必将越来越凸显。

然后从现代奥林匹克文化的广泛传播对中国的影响和中华奥运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两方面介绍入手,论证中国奥运文化价值在当今奥运时代必将日益凸显的论点。

关键词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 中华文化 中国奥运文化价值 北京奥运会

一、前言

世界性与民族性一直贯穿于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历程中, 奥林匹克竞技体育运动在广泛吸收形式多样的民间体育活动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具有多元文化特性、被全世界普遍喜爱的体育运动。

中国奥运文化价值的凸显,不仅关系着全球化时代奥林匹克运动的生存与发展,还关系着非西方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意义重大。

二、现代奥林匹克文化的广泛传播对中国的影响

(一)全球化

全球化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主流,奥林匹克文化也融入了这一发展趋势。无论是奥运会、世界杯,还是世锦赛等,每一次体育盛会都是全球瞩目、万众欢庆的盛典。世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地球村”概念早已深入中国民众的人心。

(二)本土化

20世纪以来,在体育运动组织形式中,逐渐形成了多形式、多层次的区域体育合作新格局,如中、日、菲三国组织的远东运动会、巴尔干运动会、中美洲――加勒比地区运动会、东亚运动会、南亚运动会、阿拉伯运动会等。

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的过程中,融入了不少中国元素,与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奥运文化。

三、北京奥运会――中华文化盛宴对世界的影响

2008年北京奥运会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太多难忘的瞬间。在五环旗的辉映下,我们给了世界人民一次震撼、精彩并别具一格的中华文化之旅。如奥运会会标――“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如开幕式上万人击缶的壮观场景,如别具一格的点火方式等等。

(一)开幕式

这是特别值得一提的,开幕式把中国文化与奥运结合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巨型画轴慢慢展开的中国历史,向世人静静地讲述着这个屹立于东方的泱泱大国的千百年深厚的文化积淀与人文底蕴,从活字印刷、水墨画、烟火到武术表演,都洋溢着浓浓的中国风情调,令人心醉其中。并且,如今“中国风”一词已赫然成为十分流行的新兴词汇,被很多国人以及外国友人所喜爱和追崇。

(二)中华传统文化与奥运文化

重人伦、重道德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观,在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以和为贵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非常重视身心修养和伦理修养,“天人合一”是我国古代先哲们智慧的结晶,也是注重和谐社会的重要表现。

这对现代奥林匹克文化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尊重自然和社会法则,顺其自然,也是在奥林匹克精神中尤为重要的一点。

四、中国奥运文化价值的日益凸显

随着竞技体育逐渐商业化,奥林匹克文化在一些方面出现了偏差。而有儒家思想的中国奥运文化对奥林匹克运动中的腐败现象等具有一定的净化作用,也是对奥林匹克主流文化的一种有效的补充。

中华体育文化一直倡导的“和谐”的运动观念,相对于奥林匹克运动的“竞争”观念,是一种崭新的运动方式和思维模式。而奥林匹克主流文化起源于西方文明,发源地是希腊。其拥有众多的港口,这种地理环境促使了希腊人以航海贸易为生,同时也使得他们养成了与自然斗争,与大海拼搏的观念。

在当今奥林匹克时代,中国奥运文化价值的日益凸显,对于西方那种带有冒险、刺激,甚至强烈对抗性竞争的体育思想是一种很好的补充。

五、总结

现代奥林匹克文化的广泛传播充实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其科学性、合理性、开放性,从实际出发的现实主义态度,推崇自主、自觉、敬业进取的价值观,富有经济理性、法治精神等,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所缺乏的,融入这些,使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更具魅力。

我国要力争在世界文化的赛场上寻找到自己的跑道,更快地融入到国际体育文化的潮流之中。同时,“让中国文化精神注入奥林匹克运动”,现代奥林匹克文化对中国奥运文化的价值观、思维模式、行为方式的融合和借鉴是国际奥林匹克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奥运文化价值在当今奥运时代必将日益凸显,并发挥极其重大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何振梁.奥林匹克运动的普遍价值与多文化世界[J].体育文化导刊.2002.2.

[2] 孙婕.王听.伊文海.马秀娟.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对现代奥林匹克文化的补充――从道德思想和价值观方面解读.体育科技文献通报[J].文化.视野.2009.8(第17卷第8期).

[3] 詹晓燕.文化多元论视角下的奥林匹克文化发展[D].河南大学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2007.5.

[4] 余静,蒋艳阳.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奥林匹克文化的融合――奥林匹克文化多样性的研究视角[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09(第27卷第5期).

第3篇:中华文化的价值范文

一、开展中华传统经典诵读的价值

1.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现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之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继续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在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的实践中,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增强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审美能力、探究能力。”课标还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列作课程基本理念的第一条,把语文素养提升到“立人”的高度加以强调。中华传统经典作为语言文字的精华,时时诵读,咀嚼涵咏,随着时间的积累,将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2.凝聚精气神

精、气、神原本是中国传统经典经常使用的哲学术语,指形成宇宙万物的原始物质。“精”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人生命的起源。“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即是维持生命的动力。“神”是精神、意志、知觉、运动等一切生命活动的最高统帅,是生命力的体现。人的精、气、神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三者常常合在一起使用,代表着人的生命状态。

3.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增强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国学大师南怀瑾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重在文化的传承,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这就会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每个人都站在传统的延长线上,尤其是当今的青少年,是社会的栋梁之才,更是文化的传承者。然而,长期以来传统文化备受摧残,流传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作品也逐渐淡出中国的教育体系。我们在学校里见不到品读经典、与先哲对话的孩子,也听不到诵读经典名句的琅琅书声。进入二十一世纪,这种文化断层的现象在80后、90后的年轻一代身上更为突出。

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传统和现代并非二元论,不能把二者强行分割两块,甚至放到对立的两极。传统就像是牛顿所说的“巨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才会有更加开阔的视野,看到丰富多彩的世界。

在全球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一种文化的发展,不但体现了这个文化体系本身的政治经济实力,更重要的是,它作为一种软力量,在改变着人们对自身和世界的认识。一个充满历史想象的民族,在向世界叙述自己的传奇时,不但要让世界听懂,还要让世界与我们共吟唱。

二、开展中华传统经典诵读的途径

1.搭建宽广的诵读平台

环境对于教育的作用,从古至今都被教育者所重视。中学语文开展中华传统经典诵读,需要为学生搭建一个广阔的诵读平台,创设一个良好的诵读环境。诸如打造书香校园,创造家庭诵读氛围和社区古典文化环境等举措都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2.开发有特色的校本课程

学校是开展中华传统经典诵读教育的主要场所,把经典诵读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在不加重中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开设中华传统经典诵读课程。

首先,明确经典诵读教育的目标。一是激发诵读兴趣;二是增加文化涵养;三是培养读书思考的习惯。

其次,丰富教学内容。要开发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关键之处就在于突出“特色”,而有“特色”最好的展现方式就是不断丰富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华传统经典诵读不同于一般的语文教学,它需要不断挖掘经典中所包含的思想精华、精神养料、情感因素,以此来丰富中学生的精神世界。因此,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开展形式要尽量扩大其外延,用活泼生动的方式来避免诵读经典产生的枯燥感。

最后,优化评价方式。中学生广泛诵读中华传统经典,目的在于实现中华传统经典传承文化、立人立志、提升语文综合素养的价值。因此,评价中学生诵读经典的效果,不能单一地以诵读数量为唯一标准,而应该扩展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方面,可以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家长反馈等方式来综合考量。

3.利用广泛的教学资源

语文教育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认为教育应该在生活中寻找灵感。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思想中有一个重要命题“教育即生活”,也认为教育的触角应延伸到生活的每一处角落。中华传统经典作为历史长河中的瑰宝,不能孤立来谈,而是要充分利用广泛的教学资源,让经典诵读教育成为一种立体、生动的教育活动。要做到立足课堂本身,用好语文教材;加强学科整合,打开诵读视野;挖掘网络资源,善用影视媒体等。

第4篇:中华文化的价值范文

为明显,这样的情境设置受到了李安多元的文化背景的影响,同时也是影片走向世界迎合多重受众的需要。

关键词:李安;家庭三部曲;文化;冲撞;融合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1

李安是华语电影界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两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他带着中国电影,带着中国文化,向世人展示了中国电影人积极参与电影的态度和驾驭的电影能力。李安多元文化背景使得他对中

西文化拥有得心应手的把控能力,他站在中西文化的节点上冷静客观的在电影中对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给予了自己的表达,而作品中所呈现的中西文化的冲撞和融合情境在跨文化传播中更觉明晰。

一、 李安多元文化背景下情感交织的体现

李安1954年出生在台湾,他生长在传统中国家庭,传统中国文化深深侵染了李安。在他的《家庭三部曲》中他将广博的中国文化建构在以家为中心的文化氛围下,以父亲为情感依托和中轴将故事串联。

这是传统的以“父”为主的中国传统的家庭结构带给他的直观印象,父亲是家庭的中心,其权威是不可逾越的。这正是儒家文化中“家”是以“父―子”为轴心,以父性权威为核心的传统体现。李安受

到了父亲深深的影响,父亲士大夫的观念,荣誉感、责任感无形之中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他一直希望李安能够读大学,但最后事与愿违,李安最后进入了台湾艺专学习话剧表演。

1978年李安来到美国,后来到纽约大学电影系学习,1984年获得纽约大学电影硕士学位。经过几年的美国生活经历,使得李安第一次接触与传统中国文化截然不同的西方文化,西方文明所宣扬的自由民

主,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体系,冲击着李安。在西方文化中,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对话交流,最鲜明的就是父子之间的关系发生的完全的变化,儿子不再对父亲惟命是从,而是作为独立个体的人进行

自由、平等的交流,这是中国文化中无法想象的。西方文化重视个体价值的实现,实现尊重人的个性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观念不是建立在纯粹个体意义上的,也不是建立在纯粹整体意义上的,而是建

立在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关系范畴。[1]

李安的留美经历令自身的文化价值体系受到了西方文化的猛烈冲撞,令其印象最深的就是父亲在家庭中地位的动摇。李安作为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传承者,西方文化的接受者,他对“父亲”以及“父权

”的态度是复杂的。一方面,以西方文化现代平等精神而言,父亲最为家庭成员之一,其父性的权威和“特权”应该被打破,父亲应该和其他家庭成员在一起,和平共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关

爱;另一方面,深受父亲影响的李安,又存在着深深的恋父情节,父亲在李安心中,永远是“家”的核心和代表。[2]李安自身经受众中西文化带来的冲击,这种亲身经历所带来的感受比他人更甚,所

以他将经历过以影像的方式展露在受众面前时更具有说服的张力。在其处女作《推手》中父亲是一名太极拳师,功力深厚,刚柔并济,彰显“推手”的魅力。作品以太极拳为中华文化符号,将其置身于

以美国为代表西方文化代的包围中,在无奈中彷徨挣扎。在不同的生活方式,教育方式发生冲撞下,父亲为了保全儿子选择了离家出走,这是父亲不得已的妥协。最终经历了多重的磨合,在影片结尾处

洋媳妇艾玛向晓生求教太极拳法时,我们看到了一个十分和谐的画面,中西文化在冲撞后最终实现了彼此的融合,实现了包容下的共生。在影片《喜宴》中,李安将作为接受西方文化的留美同性恋儿子

高伟同与曾经做过师长家族伦理观念颇深的父亲塑造成不同文化的代表,伟同为了实现父母的家族愿望,不惜隐瞒事实,编造谎言,与薇薇进行假婚。影片名称为喜宴,主要是在伟同和薇薇的婚

礼上体现出来,但是影片中中国传统的大摆筵席,宴请宾客的喜宴模式似乎在蓝眼睛高鼻梁的西方文明中显得些许的格格不入。伟同他虽接触了西方自由、独力的文化模式,但是他依旧无法挣脱民族传

统文化的无形枷锁,最后以假婚的方式实现了妥协。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他的谎言囊括在父亲更大的谎言中,父亲最后得知儿子是同性恋,他选择了默许。父亲机场离别时的举手,显得意味深长,他

在这种妥协中实现了自己的传统家族得以延续,获得了一种放飞的解脱。

李安将父亲的形象在东西、新旧文化的冲击面前经历了一番维护、选择、妥协最终获得了人性自由的心路历程,这种情境的设置是李安自身经受中西文化交织后的内心情感的表达。他寄情于跨文化的传

播之间,在中西文化交织的节点上以家庭为文化冲突的发源地,折射出中西文化的无尽差异,最终在以“家”的包围中实现了文化的融合。

二、 李安站在国际视角下满足受众多重需求的体现

李安多元的文化背景使得他更加了解中国受众和西方受众的观影需求,他站在国际视角下,不偏不倚的将中国元素与西方文化大胆的同步呈现。《推手》中父亲象征中国文化的太极,映衬着洋媳妇工业

革所带来产物――电脑;《喜宴》中父亲传统的传递香火的家庭伦理观念,映衬着西方现代文明下同性恋的自由开放。李安将作品中的文化内涵丰富化,实现中西合璧,在面向世界推广的过程中必然会

与受众产生无尽的共鸣,观众会在电影中领略到不同文化的差异,这样的情境设置照顾到了不同文化的受众,从而扩大了作品的传播范围。

李安能够站在好莱坞的视野高度从容的游走在中西文化之间,并不是浅薄的因为在作品中夹杂着异域的面孔和流利的英语,更多是情感上的国际化与共通性。《饮食男女》是一部很单纯的家庭题材片,

影片以父亲的精湛厨艺和中国美食为文化符号,向受众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它看似中西矛盾体现的不明显,但是三个女儿经受现代生活观念的影响想要冲破父亲代表的家庭的束缚,正是西方追求自由,

彰显个性的体现,从这一点上来说他也凸显出了中西文化的博弈。李安他更加理解中国文化,同时又能包容西方文明,在两种情感中间他是中立的,所以他给我们所呈现的故事是能够满足于双方受众的

一种宏大的、开阔的文化态度。《喜宴》中对于同性恋的坦然,对于赛门形象塑造的洒脱是建立在一种无尽包容的人性态度之上。

中国文化倾向于日神文化,而欧美文化则偏向于酒神文化。日神文化是理性文化,比较强调礼仪、秩序、中和、适度,个性淹没在社会之中;而酒神文化强调张扬个性,比较热情外向,容易陷于偏激、

狂热、傲慢、烦躁之中。[3]《推手》中父亲练习太极的悠然自若与洋媳妇因为写不出作品而猛击键盘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李安既敢于坚守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却又善与吸纳西方现代性的文化观念和

艺术养分蜕变自身,别开新局。[4]李安娴熟的掌握着中西文化不同的话语方式和情感表达的尺度,电影适当的文化对抗和自然的相互融合迎合了跨文化传播浪潮下中西方受众的观影需求,从而使电影

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李安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下具有世界性眼光的导演,将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凝聚在“家”之中,这是多元文化背景影响下的独特设置,也是电影走向世界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李娜.东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解析李安电影《推手》和《喜宴》[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3):195

[2]墨娃,付会敏.阅读李安北[M].京大学出版社,2008:.

第5篇:中华文化的价值范文

摘 要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文化是民族力量的源泉,具有民族凝聚力,是我们站在世界大舞台的力量支撑。2012年党的十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把体育作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范畴,发挥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少林武术应该借此东风,走进全民健身运动的行列,发挥少林武术的体育属性同时也传播少林武术文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道德新风:为人诚恳、乐于助人、见义勇为等社会公德。

关键词 中原少林武术文化 当代社会主义建设 价值

一、中原少林武术不仅追求技艺还要注重美学

学习武术,要讲究艺术性。早在战国时代,武术就在生活中作为“艺术”来运用。如把“剑术”用来当众表演进行庆贺、助酒。当习武者在演练过程中,手随心运,眼随手转,起伏转折,翻越跳跃,表现出形神兼备的身手艺术时,他本身自然会逐渐地沉醉到纯洁、虔诚、怡然自得的状态之中。这就必然有助于陶冶性情,有助于身心健康,有助于工作。如果学练武术者能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久而久之,还会起到化粗野为文明,化低级趣味为高尚情操的潜移默化作用,对人身的修养大有裨益。武术的艺术性,不只表现在技击上的“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指上打下”、“声东击西”,而且还讲究练习动作时的快慢、节奏,还要表现出整体套路的起伏转折、刚柔相济,以及手、眼、身、步法的协调配合等。这样,不仅符合技击、生理的要求,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而且还可以充分表现出美的艺术效果。所以,这就要求习武者不仅在练习中仔细揣摩动作意义、套路结构、形体风貌,多向老拳师学习,而且还要认真读书,学习历史以及有关武术、生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用正确的思想观点去指导练武,做一个真正的对人民有用的人,是至关重要的。

二、中原少林武术文化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在社会控制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伦理道德手段,而中原少林武术文化根置于特定的佛教文化环境中同时又受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影响,具备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缩影。在习武的过程中强调“未曾习武先习德,未曾学艺先学礼”具有明显的教育功能,通过武术的习练培养人的“仁、义、礼、智、信”,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注入和谐的血液,遵守社会公德。习武练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受教育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人们所学到的不仅仅是单单武术技术,更为重要的是学到了武术文化知识,学会了尊师重道、谦虚谨慎;学会了为人诚、乐于助人;学会了见义勇为、匡扶正义等做人的规范。因此,我们可以说武术文化中的和谐元素有利于社会的控制、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和谐的生活方式是所有人类追求的主要生活方式。中国传统文化是注重和谐的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少林武术作为东方文化的典型代表,散发出浓浓和谐气息,以和谐为价值取向的观念贯穿于少林武术的思想模式与实践规范之中。武术的独特的价值取向是和谐,其追求的终极目标,仍是和谐。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少林武术的和谐价值得到体现。少林武术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和谐,和谐是整个中华武术的重要特征,同时和谐也是中国人思维方式的体现。和谐的思想造就了和谐的武术,和谐的武术又诠释着中国人和谐的思想。和谐思想,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密切相关,关系到中国能否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建设和谐社会需要高素质的公民,建设和谐社会需要提高每一个公民的素质,这样才能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三、中原少林武术文化迎合着当代社会道德要求

时代的变革与发展使我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的趋势,道德观念呈现复杂多变的特征,人民群众深情呼唤着、期待着良好的道德风尚。这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新机遇,也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面对的新挑战。少林武术根置于中国传统文化巨系统中,内涵丰富,它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缩影,“未曾习武先习德,未曾学艺先学礼”就是说明了武术的教育作用,通过武术的习练培养武术人的“仁、义、礼、智、信”,激发学习者的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培养更多的人们遵守社会公德。通过学习、感受少林武术文化,弘扬社会正气,树立道德新风,引领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习武练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受教育的过程。习武不单单是技术动作的练习,更一种学习武术文化过程,学会尊师重道、谦虚谨慎、为人诚恳、乐于助人、见义勇为、匡扶正义等做人的规范。因此,我们可以说武术的教育功能有利于社会的控制。据《参考消息》报道:美国的年轻父母送孩子进入中国功夫馆、武术学校学习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孩子学习中国功夫的同时,又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他们从中领悟到做人的道德准则,规范自己的言行。道德力量是国家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洪浩,姜生成.少林武术形成的文化因素探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5):45-46.

[2] 邱丕相,马文国.武术文化研究和教育研究的当代意义[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25(2):1-8.

第6篇:中华文化的价值范文

【关键词】:儒学核心价值 价值观教育 大众文化

        一、关于对儒学核心价值的讨论

        近年来,随着儒学热的兴起,儒学的核心价值观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概括起来关于儒学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一下一个方面。

        (一)以“仁、义、礼、忠恕、道”为代表的道德价值观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把先秦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称为经典儒学,把宋明时期以王阳明等为代表的心学成为新儒学,其核心价值归纳为“道(积极入世、经世致用)、仁、义、礼、忠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杜维明教授在回答什么是儒学的基本精神和核心价值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儒家的核心价值和学术传统向来都是指向经世致用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也是儒家的一贯立场。2010年6月在台北召开的“第二届海峡两岸儒学交流研讨会”汇集了两岸百余名学者共同讨论儒学的核心价值,并认同“仁”是儒学一以贯之的核心价值,“仁”的范畴贯穿儒学的全部价值体系,仁的本质是“以己推人”的忠恕之道,用于人际是推己及人、仁者爱人,用于政治是仁政德治、协和万邦,用于自然是仁民爱物、万物一体,用于人的精神世界是约礼入仁、敬而远之。国际儒学联合会宣传出版委员会主任、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授于建福认为,“道”是儒学的终极价值。在儒家学说中,反映终极关怀的终极价值可以用“道”来概括。

        (二)以“德”、“文”为代表的生命核心价值观

        “德”与“文”是孔子的生命核心价值。台湾大学齐益寿教授认为,从孔子最赞赏一生并无事功的颜渊,从孔子在与众弟子言志时惟独赞同许曾点的“沂水春风”之志,从孔子于匡、宋、蔡三遭危难而能坦然无惧,从孔子所言“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等话语,均不难看出“仁德”与“文德”是孔子的生命核心价值。

        (三)重视人格尊严教化

        “人格尊严”是孟子突出强调的基本价值。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于建福教授指出,人格何以尊严,如何赢得和保持人格尊严,历来是儒学关注和探究的重大问题;孟子基于人性本善、人格平等、人格独立,特别注重人格尊严,鄙夷“自侮”、“自贱”人格,倡导“爱人”、“敬人”,主张持“君子之守”,养“浩然之气”,修得人格尊严,为当代人格尊严教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资源。

        (四)以“和谐”为代表的政治理念

        “和谐”是儒家的核心理念。孔子思想的核心价值,无论是其礼乐文化观,还是其仁孝修身观,这两个联系密切的基本理论,都可归结为“和谐”二字。南京大学杨明教授提出,以“中”、“和”为表征的和谐思想是儒家的一个核心理念,儒家“中和”理念具有天与地、天与人、人与人、人与己之间的普遍和谐的丰富内涵和实现普遍和谐的基本原则。儒家核心的政治理念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圣外王之道,“和谐”是其基本精神和理想目标,即以个体身心和谐为基础,进而实现家庭和谐、社会和谐,最终达到国家乃至天下和谐的目标,认为儒家这种修齐治平的治国模式、追求和谐的历史传统及其内在联系,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二、大众文化对当代价值观的影响

        袁贵仁教授曾撰文指出,价值是指事物的意义,价值观是关于什么样的事物是有意义的看法、观点、态度。研究价值观,不能不研究文化,各种文化的最深层次都是要指向价值观。一切文化的不同,最根本的是价值观的不同。因此,只有把对价值观的研究放在文化的视野中去才具有研究的价值性和思想性。中国的传统文化即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文化体系。而关于儒学的核心价值,出现最多的关键词就是“仁、义、礼、智、信”。传统的儒学核心价值作为五千年来中国文化的传承者,在当下却遭遇了大众文化的挑战,多种价值观念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价值观多元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进行价值观教育逐渐引起海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兴趣。

        (一)对大众文化的批评

        大众文化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哲学家奥尔特加《民众的反抗》一书中。主要指的是一地区、一社团、一个国家中新近涌现的,被大众所信奉、接受的文化。当前国内外的学者对大众文化的批判主要集中在这样几点:

首先,以商业电影、流行音乐、小说、广告为代表的大众文化被受教育程度低的公众普遍消费,而真正的文化却日益式微。这种以技术性、标准性为代表的文化形式强迫公众在闲暇时被迫接受流行文化元素,并限制了公众的想象力。 

        其次,大众文化消解了高级艺术与大众文化的区别,扭曲了人们的审美观。以日常生活审美化为例,文化不再以经典为标准,与欣赏高雅文化带有更多的个体精神性不同,公众对于街头广告、电视剧、流行音乐、时装、畅销书等大众文化的接受,往往与日常生活过程交织在一起。这种日常性固然可以使艺术打破神圣或神秘性而与公众亲近,但又容易使艺术变得低俗、庸俗或媚俗。

       最后,大众文化所带来的消费主义改变了人们传统的价值观。消费主义的兴起促使人类告别了节俭生活和按需消费的时代,使人们认为自我价值实现程度的根本标志就是占有物质财富的多少和所消费的商品档次的高低。在消费主义价值观的指导下,评价商品是否具有价值不是看其使用价值而是看它是否符合“时尚”,最终使人沦为“物”的奴隶,从而造成现代人精神上的焦虑、痛苦和压抑。人的需要是无穷尽的,这种无穷尽的需要不可能在消费主义所提倡的物质享受中得到满足,只能在精神的王国中才能实现,在消费主义价值观指导下追求幸福无疑是南辕北辙。

        (二)对传统价值观的诉求

        大众文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要求我们必须对国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有效的价值观教育,而从儒学价值传统中吸取精华更是意义重大。一个民族存在的依据说到底取决于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而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自然肩负着保持、改造、发展中华民族主流价值观念,不断向前发展的特殊使命。无论时代对儒学加以利用还是彻底否定,儒学传统都自觉地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和孜孜进取的入世精神参与到时代价值确立和变革的过程中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在儒学核心价值中研究当代价值观教育也是历史使然。从而国民特别是在校生能够在价值观多元化,甚至是价值观混乱的时代背景中能够利用儒学精髓,摆脱价值追求的困惑、疑虑、徘徊,确立“真、善、美”的普世价值观。

        三、当代价值观对儒学核心价值的扬弃任何国家和民族都十分重视自己的价值观教育,任何成熟的民族也都需要成熟的民族精神和民族价值观。面对西方大众文化对我国价值观的影响和渗透,我们已经意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把建立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然而,社会主义的文化软实力建设是不是就一定要抛弃中华传统文化构建新的文化?如果连儒家积极入世的核心价值也遭到否定我们还谈什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叩问自己:是否儒学核心价值就能够担当拯救价值体系重建的重任?党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这样一个科学命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实际上就是以结合我国民族精神以及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构建新的价值体系。

        (一)儒学核心价值不能取代核心价值观

        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其中的核心价值确实可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内容。但任何带有时代烙印的价值观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阶级性,儒学核心价值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流传千年,一直体现了封建阶级的文化诉求,这种诉求面对当今的市场经济和民主、科学、和谐的时代氛围显示出一定的被动性和局限性。比如儒学核心价值中的以“义”为代表的重义轻利思想,使中国人用处理兄弟关系的准则来作为处理社会关系的规范,使“人治”大于法治;“仁”强调的忍让、宽恕、克制、谦和的道德标准约束了人们自我意识的觉醒;儒家所追求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可避免地在客观上约束或限制了人生发展目标的多样性;儒家强调和谐、平衡、中庸,因而缺乏竞争的传统;儒家重“道”轻“器”,重人文轻理工,即“君子不器”;儒家所重视的“智”主要侧重人文知识,把对于万物的探究都看作“无用之辩,不急之察”(荀子《天论》)而缺乏科学精神。这些思想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大相径庭。因此,在本质上儒学的核心价值无法取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儒学核心价值为当代价值观确立提供智力和文化支持

        首先,儒学核心价值体现了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八荣八耻的荣辱观,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思想传统。儒家提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崇尚“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主张“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的操守,提倡晓大义,知情理,讲“诚”、“信”,重礼节,嫉恶如仇,从善如流,忧国忧民的美德,都为中华民旅的精神传统补充了源源不断的养料。

        其次,儒学核心价值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文化越来越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历代的儒家学者始终以传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为神圣使命,中国历史上的儒家学者始终自觉传播、提供、强调中华文化的价值观念,使得这些价值观念渗透在一切文化形式之中,从而影响到全体民众的文化心理。如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牺牲精神,这种道德情操和济世情怀,是中国人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不朽精神支柱。

        最后,当代价值观的确立也必须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前提、以儒学核心价值为基础。合理面对儒学核心价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社会、家庭、学校、制度、政策、思想宣传等多种途径进行宣传和教育实践,使之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科学民主精神相协调,实现当代价值观同儒学核心价值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赵吉惠.中国传统文化导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2]袁贵仁.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第7篇:中华文化的价值范文

一、群众文化发展的社会境况

第一,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民生活飞速变化的今天,为了跟随社会发展的脚步,更多的人都在不断努力、奋斗。每天穿梭于人山人海的公交车、地铁和繁复的工作中,人们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在这样的现状下,人们最想要做的事情就是减压。而群众文化满足了人们的这种需要,所以,在空闲时人们都会自主的组织在一起举行各种群众活动。第二,中国是一个老龄化情况很突出的人口大国,当子女在外工作时,老人们会感到很孤单,然后会主动的组织、参加到群众文化的活动中来。群众文化不仅让他们找到了精神寄托,也锻炼了他们的身体。因此,目前我国的群众文化生活有很多,比如,无处不见的广场舞、公园中越来越多的锻炼的老人,通过这些我们能够想象到我国群众文化的热烈程度。

二、群众文化的文化价值和社会能力

1社会能力。

让人类生活的一切需要都能得到满足的一个国家和一种风俗就是文化。文化因素必须是活动的,并且是产生了有益作用的,那么我们才会认定这种文化是对的,而文化因素的动态则规定了我们一定要对文化的能力不断探究。群众文化的主要内容就是群众文化活动。它生动的展示了群众文化的游戏和艺术等等。为了减少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压力,人们发明了一些艺术活动以及游戏,并把它们当作排遣,解闷。在这类活动和游戏中,人们能够振奋精神,然后将注意力集中到另外的一些文化活动中。不过,群众文化的功能比我们想的还要大的多。以下对群众文化的功能,我们做了详细的研究分析。

娱乐和沟通功能。近几年来,我国的社会构成随着社会的稳固和不断发展而产生了很大的改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升,渐渐摆脱了经济匮乏的年代。可是,伴随着不断提升的社会竞争力而来的,还有人们日益繁忙的生活和工作,供他们自由利用的时间也不断减少。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越来越多的人将国家规定的节日和周末假期运用在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各类技术能力的学习上,从而减少了群众的娱乐和休闲活动时间,减少了群众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让人们变得心力交瘁,变得不幸福了。因此,要想得到真正的幸福,对物质生活的满足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得到精神生活的满足,比如,多参与文化、娱乐活动,加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联系。[3]由于现代社会文化的进步,人与人的沟通在渐渐减少,从而促使了人际关系的浅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变淡了。特别是一些在城市里工作的人,他们的交友范围局限在自身学习和工作中,结识的人也变得越来越少了。熟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现代社会中,人们应该加强沟通、加强娱乐休闲、积极参与到群众文化中。因为群众文化中的大多数活动都是集体参与的,不需要很强的艺术水平,所以不论你的兴趣和爱好是否相同,你都能够参与到其中来,并从活动中得到快乐和满足。无论什么时代,我们都要积极主动的去参加群众活动,因为群众活动以及文化活动是人与人之间沟通和娱乐的平台。

仪式和团结协作功能。在社会中,人们总是会参加一些不同的仪式,比如以前的巫术、宗教仪式,民间一些仪式,现代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仪式等各类不同的艺术活动。而这些活动同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人的诞生、寿宴、婚嫁以及逝去等这类仪式在中国是很受人们关注的,而每个地方都会依据当地的风俗习惯和规定来举办有关的仪式。一些群众文化活动也会包含在这些仪式内,这样能够让仪式的内容变得更加充实、多姿多彩,让参与到仪式中的人感受到更多的快乐与幸福。另外,由于这类仪式都是以村、社区、族为单位参与的,因此也能够让他们之间的友情和团结协作能力得到提升。[4]

标志和代表功能。当今社会,自身文化所产生的影响受到了各族、各社区的重视。一个地方的文化对社会的影响力与当地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关乎着当地市场竞争力的强弱。在社会上,要想让自己的城市文化给人正面的影响力,那么群众文化这个关键的“标志”就是必不可少的。群众文化是各城市文化形态的主要代表,一个城市的日常生活氛围都是通过群众文化的优良和发展境况来表现的。因此,我们应该从群众文化着手,增强其对群众文化的建设,在继承优秀的传统群众文化的前提下,让其不断发展革新,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城市和社区的不断进步发展,才能让城市带给社会更多正面的形象和影响力。

2文化价值。

引导型文化在当代中国不仅仅是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形式,也是中国社会的中心价值体系。由于它不仅是人们生活的重要支持,对文化进步也起着引导作用,保证了多元的文化和价值理念得以共同进步,因此,如何更好地体现其引导型文化的作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为了达到稳固和保护社会的相同思维的目标,我们要充分的利用文化的方式让社会主义的中心价值体制得到人们的支持。就目前而言,我国民族的关键就是中国社会主义中心价值体系,是由我国全体人民来掌握的。由于有很多人都参加到群众文化活动中来,活动的方式也各有不同,而且人们在活动中都感到很快乐很放松,所以引导型文化要完全发挥出群众文化的价值,另外,引导型文化的价值理念能够更好地锻炼群众,让群众文化能够为引导型文化建设更好的、更有用的平台。

在我国,文化事业及文化产业的建设共同构成了文化的建设。在将公共利益视为目标的文化事业中,很多是由国家供给的;但是文化产业在社会上却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文化产业依靠着文化市场而产生并不断发展并进步着,但是文化市场的发展又是依据着众多的人民群众的欣赏和艺术文化的花费能力。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以及对艺术文化的花费都会有相应的提升,然而,群众的欣赏水平以及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也将跟随艺术文化教导的深入而得以提高和增强。因此,只要我们持续提升群众文化,我相信文化产业一定会有更大地进步和发展。[5]

第8篇:中华文化的价值范文

【关键词】:群众文化;社会功能;文化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文化有了更高的追求,这也意味着人们对于群众文化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迫切。群众文化不仅是历史社会文化的传承,也与当前的社会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群众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对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也有助于推动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更能促使我国成为文化强国。

1.群众文化概述

我国的文化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具有悠久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群众文化也得以萌芽、成形,并形成了具有强烈中国特色的社会公众文化。时至今日,随着社会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群众文化在实现我国多民族的和睦统一和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已得到了各界肯定。基于我国的社会特点,有必要在文化建设中开展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我国已实现了经济发展的飞跃,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多,很多新的形式的文化内容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在以城市文化建设为主要方针的我国的文化建设中,加强城市群众文化的建设,已成为构建我国精神文明的重要基础。因此,加强对群众文化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的研究,对于巩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2.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研究

2.1 群众文化具有娱乐功能

娱乐功能是群众文化最基础的功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娱乐,对娱乐活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与人之间都希望能进行深入的交流,但是,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与人之间的交谈逐渐减少,而群众文化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因为群众文化门槛较低,群众只需要参与其中分享自己的乐趣,就能够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进而能够为人们之间的沟通交流搭建桥梁。

2.2 群众文化具有团结功能

群众文化的发展在社会地位中也具有团结性,因为群众文化的实施在社会发展中能够将人们凝结巨大的力量,使人们在团结中更好的发展。在群众文化发展形式下,每个人都是主动、积极参与进来的,我国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国家,所以要创建群众文化不仅是多个民族的丰富创造,这种强大性也建立了更大的和谐家庭。这不仅是团结合作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上的主要方式。人们在实际的文化活动中不仅具有良好的团结意识,还体现了整个社会的团结氛围。

3.群众文化的文化价值研究

3.1 群众文化引导主流文化发展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民族的文化也在不断发展,其中,主导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社会的发展。群众文化与主导文化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群众文化为主导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主导文化带动了群众文化的发展。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不仅能够提高我国文化的地位,还有助于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并且能够促使我国文化得以健康发展。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而且活动形式也是多样化的,能够使人们的工作、生活压力得到有效缓解,因此要为群众搭建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通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引导主流文化的发展。

3.2 借助群众文化发展精英文化

在社会文化不断发展和建设下,要将群众文化与精英文化进行良好的结合和发展,就要进行明确的分析和整理。群众文化是精英文化发展中的一部分,它的良好发展对精英文化的进步具有重要作用。精英文化在发展中具有高素质的文化建设、高水平的文化建设以及更强的层次感建设,所以在社会文化不断发展建设下,将两者进行有效的结合和联系,从而在不同发展变化和内容下实施统一的发展和建设。开展精英文化面对的对象主要是极少数的知识分子,发展的范围比较小,而群众文化在开展中主要面对的对象是普通大众,开展的范围比较大。所以在开展精英文化建设中,就要敢于吸收群众文化中的积极观念,处理好两者在发展与社会地位中的关系,从而实现群众文化更有利的发展价值。

3.3 群众文化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构成了以公共利益为目的文化。与文化事业相比较,文化产业更具有社会导向作用,其是在文化实现社会功能的同时,通过文化市场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具有社会导向作用,其是根据群众的文化消费能力和艺术鉴赏力和审美力而不断完善文化市场,同时还以文化市場为依托,对于群众以文化导向作用。随着物质生活的日渐富足,人们开始追求文化艺术,知识层次和欣赏能力也会有所提高。文化产业市场的发展壮大,必然会促进群众文化社会价值的提升,同时也更为进一步地推动文化产业的有效发展。

4.总结

中国正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群众文化建设,这也是中国走群众路线的一个重要途径。作为文化建设的基础,群众文化不仅发挥着其社会功能,而且随着人们精神文化追求以及艺术审美层次地提高,更多地呈现出其文化价值。群众文化是社会主流文化,其不仅为社会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平台,而且还为开拓文化产业市场提供了发展空间,以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范冬花.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与文化价值研究[J].黄河.黄土.黄种人,2020 (19 ):36-37.

[2]陈金.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探讨[J].戏剧之家,2020 (25 ):213+216.

第9篇:中华文化的价值范文

关键词:群众文化;社会功能;文化价值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群众文化一直就没有停止过。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群众文化活动都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阶段和各个层面,对大众的生活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群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在艺术层面包含着多种艺术形式,在文化层面,包含着多种生活方式。群众文化活动涉及到各个层面,涵盖社会的各个领域。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群众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这是毋庸置疑的,强化群众文化建设,就是在助力和谐社会的构建,助力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助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中国特色决定了我国的群众文化建设具有自身独特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

一、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略谈

(一)娱乐、交流功能

群众文化活动的最基本功能就是娱乐性和交流性。这是群众文化两项最基本的社会功能,人们在文化活动中获得了愉悦,身心获得了快乐。不管是文娱活动还是体育活动,最为重要的目标就是娱乐,自己娱乐、互相娱乐。在今天物质生活非常丰富的时代,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是丰富多彩和多层面。人们物质生活丰富了,就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医药费的昂贵激发了人们的健康意识,健身、养生是社会生活中最为热门的话题。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休闲娱乐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之外最为热衷的活动,广场舞的繁荣就说明了问题,甚至都已经被中国大妈传到了国外的广场上演。群众文化是人们生活幸福感提升的标志,也是人们生活观念发生变化的标志。群众文化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构成,公园里、广场上、马路边、健身房、文化大院到处都是人们追求精神生活的身影。丰富了生活的内容,丰富了文化的元素。在大工业的背景下,人们之间的交流减少,社会分工也精细化,人们的休闲时间越来越多。更多的人将休闲文化作为自己生活的重要内容。人们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结识新朋友,增加彼此间的交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开始变得密切,社会环节变得融合。工作环境的局限促使人们向往更广阔的空间,同事数量的局促,激发人们向往更大的群体生活。于是,群众文化的交流功能显现出来了。我们看到媒体报道,成千成百的人在马路上健身行走、成千成百的人在广场上跳舞,这就是人们追逐群体生活的体现。群众生活的大众化,使得男女老幼皆可参与,各自都能找到自己的快乐。群众文化的交流功能在这样的集体活动中得到全面的体现。

(二)仪式表现和团体的团结功能

社会生活中,人们都渴望舞台和观众,都希望自己有展示的机会,渴望被认可和赞叹的机会。我们可以看到群众文化活动中,人们自费服装道具,也是乐此不疲,花钱也愿意展示自己。所以群众活动中的仪式展示,也是一项重要的功能。为更多的人们提供了展示的舞台,给更多的草根明星提供了舞台。群众文化的群体性就是仪式的基础。人们在群体中都是一份子,都是这个仪式中的演员,都想要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群众文化也是众多政治仪式的重要参与者,国家、政府组织的活动,也是需要群众艺术的参与。群众参与的文化活动避免了单调和枯燥,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增加了喜闻乐见性。同时有群众文化的参与,一些社会活动也更加体现了民主性和群众性。群众文化的团结功能更加鲜明。群中文化的特点就是多人参与的群众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人们需要团结一致,整齐划一。在开展活动中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和互助,为了集体活动的集体荣誉,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团结功能非常明显。开展活动就有形象的问题,每一个人都重视自己的形象,进而也重视团体形象。在活动中的协作和互助,是群众文化团结功能的体现。

二、群众文化的文化价值

群众文化的文化价值还包括文化的传承、文化的产业化等。这些都是群众文化的价值所在。群众文化不同于精英文化,产业化的特征也不如精英文化的产业化特征明显。另外群众文化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是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的。社会的构成主要有三个方面:人、自然、文化。我们所说的群众文化,是指人们日常生活及专业工作之外的一种文化活动现象。活动的参与面具有大众化和全面化的特点,具有工具化、风俗化的特点。群众文化建设主要是针对群众的爱护生活需求而诞生和发展的,鲜明的社会功能性使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群众文化活动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在构成社会文化要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群众文化具有文化的标识,具有群众性的特点。构成了人们社会生活的全部。群众文化的社会工功能和文化价值还有很多层面,限于篇幅不做细谈。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中,注重其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可以更加科学有效地开展群众文化工作,为群众文化生活添砖加瓦,更好地满足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为构建和谐社会,铸就中国梦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谢彬如.群众文化学引论[M].贵阳:贵州省艺术研究室,2015.

[2]郑永富.群众文化学[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3.[英]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M].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2.

[3]杨剑龙.幸福感与文化权益[N].光明日报,2013-05-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