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诗歌阅读方法范文

诗歌阅读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诗歌阅读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诗歌阅读方法

第1篇:诗歌阅读方法范文

【关键词】新形势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个性化 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071-01

语文是一种思维学科,语文阅读材料风格迥异,千差万别,需要学生对语文阅读材料具备一定的筛选能力及思维能力,而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及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个性化阅读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对阅读材料的不同见解,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阅读方式,从而在个性化阅读实践中寻找出最适合学生自身的阅读方式,提高学生语文阅读整体水平。

一、个性化阅读的重要意义分析

个性化阅读着重培养人文精神,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确立了学生主体地位,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全面倡导每个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站在不同的思维角度理解语文阅读文本内容,打破了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一讲到底的教学模式。采用个性化阅读模式,能够使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更加鲜活,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翁,在个性化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符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维属性,是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重要举措,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一个人阅读能力高低是由其本身思维活跃能力决定的。而个性化阅读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二、新形势下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1.尊重学生阅读能力差异,提倡个性化阅读方式

在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阅读能力差异,提倡个性化阅读方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帮助学生寻找适合不同性格特征学生的阅读方式,在学生找到适合自身个性阅读方式后,教师应在此基础上进行语文阅读指导,并进行分类评价。另外在语文阅读材料选择中,教师应采取推荐阅读材料的方式,以学生个性特点及实际需求为依据灵活选择语文阅读材料。例如对于喜爱诗歌的学生可以给其推荐《冰心诗四首》,分别为母亲、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及纸船;还可以推荐《泰戈尔诗三首》,分别是金色花、榕树及告别;总而言之应根据学生喜好及个性选择,充分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

2.开展个性化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着重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

教学实践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与积极性,对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有意识的选择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给予学生一定的体验及感受,例如苏教版七年级第四单元《三峡》这一文章的“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早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教师在这一课文讲述中,应正确引导学生理解该文章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三峡风光及三峡水流之神速,从而使学生与作者的情感思想产生一定的共鸣,仿佛置身与三峡景致中。个性化阅读是学生个性化体验的自由释放,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大的阅读效果,教师应针对学生阅读中的疑点难点开展阅读教学,通过课堂互动,相互讨论等方式有效解决语文阅读问题,提高语文阅读分析能力。

3.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方式,为学生读出自我创造条件

初中学校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将语文阅读材料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传达给学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充分吸收语文阅读材料中的精华。例如作者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等,学生在阅读后充分理解后,在以后创作中可以选择性的借鉴一些优秀表达或者思维方式,使其转化为属于自己的东西,这就是初中语文阅读的最终目的与最高境界。基于语文个性化阅读这一独特性,语文教师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应告别追求表面繁荣的景象,应给予学生一定的自,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方式,为学生读书自我创造良好条件。例如有的学生喜欢在网上阅读,有的喜欢通过书本阅读等等,如学生在网上阅读苏教版初中课本中朱自清的《春》,在阅读时学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在网上搜集一些关于春天景象的视频,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阅读内容,真切感受春天的气息。

4.对学生个性化阅读成果进行客观评价

通过评价能够检验一件事物的成果,因此在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个性化阅读成果进行客观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语文阅读中存在的缺点及优势,这样学生在以后的阅读中就能够有意识的避免阅读错误方式。那么要保证阅读评价的客观性与准确性,那么需要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范畴及能力有一个大致了解。要了解学生阅读水平,可以定期举办语文阅读活动,选择同一性质的阅读材料可以更为客观的评价学生阅读水平,例如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天上的街市》与《蔚蓝的王国》,这两篇阅读材料均属于想象类材料,通过语文阅读比赛可以有效掌握学生阅读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评价,明确指出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真正提升学生语文阅读水平,突出学生阅读的个性化。

三、总结

个性化阅读教学是新形势下的创新阅读模式,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语文阅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个性化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将阅读教学转变为学生自我体验、自我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在语文阅读中充分彰显自身个性魅力,强化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能力,使学生懂得从不同的思维角度看待阅读材料,与阅读材料能够产生一定的思想共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苏云.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7(4):57-58.

第2篇:诗歌阅读方法范文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是教师展开教学的第一步。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前,应充分分析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旋律。《冰心诗三首》是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亲近文学”,都是诗歌体裁的文章,容易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晶莹剔透的小诗里蕴含着伟大的力量,也滋养了我们的心灵。这三首小诗为我们传达了三种不同的思想境界,《成功的花》向我们表达了成功的背后都浸透着血和泪;《嫩绿的芽儿》传达出人生应该有发展、贡献和牺牲的精神;《青年人》告知青年人要把握现在,着眼未来。小诗的语言精练,思想丰富。通过学习此诗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审美情趣。教师在做完初步的教学分析后,结合本诗的内容和意境,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为目标展开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冰心诗三首》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阅读学习感受小诗的语言美感和感情基调,并初步体会诗歌所想表达的思想感情。(2)能力目标。掌握阅读技巧,能够通过阅读,结合具体的语境,品味诗歌的意境,感悟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文学、欣赏文学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情操,并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品德。

三、教学重难点预设

《冰心诗三首》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朗读和吟诵这三首小诗,初步感悟诗句含义。诗歌的语言和感情表达都是含蓄的,所以要引导学生深入地有感情阅读,把握深层次的诗歌意境。然后引导学生重点赏析一些词语或语句,通过重点鉴赏加深理解。教学难点:让学生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诗歌中去,在阅读中体会每一个词、每一句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有技巧地朗读。

四、教学方法分析

在《冰心诗三首》阅读教学中,可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朗读感知法。朗读感知法是让学生初步阅读文章,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感,把握诗歌的情感旋律。《冰心诗三首》是三首清新优美的小诗,可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和吟诵,在反复朗诵中直接与作者对话,使学生感受诗意氛围。(2)联想诵读法。联想诵读法即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结合诗歌内容融入自己的想象,提高对诗歌的理解能力。通过这一系列联想,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进入诗歌情景中,体会诗句内涵。(3)重点朗读法。重点朗读法是通过逐字逐句地斟酌,重点赏析某个词语、某一句话。加强重点诗句的阅读,把握文章重点。如《嫩绿的芽儿》中,可引导学生重点阅读“嫩绿的芽儿、淡白的花儿、深红的果儿”三句,体会作者运用这种对比递进方式的意图,并引导学生思考其分别蕴含的意境和表达的感情。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是对整个课堂教学内容和步骤的设计。阅读教学过程的设计应将教学目标体现出来,并根据教学目标和方法设计具体的教学过程。阅读教学的设计要有梯度,要根据学生阅读学习的情况层层引导,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了解文章或作者背景,为阅读作铺垫。

在赏读本篇文章前,先让学生回忆冰心以前的一些诗句或文章,了解冰心诗歌的语言特点和情感特点,使学生在脑海中能初步形成对冰心诗集的认识。教师向学生介绍冰心的人物背景及其生活所在的社会背景,使学生体会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为进一步学习作铺垫。

2.创设情境,进入诗歌意境。

教师带领学生初步阅读诗歌,并根据诗歌内容创设情境。如《成功的花》,看到题目学生很容易联想到大自然缤纷的花朵;《嫩绿的芽儿》使学生联想到充满生机的绿草;《青年人》象征着生机和活力。教师在学生初步阅读后可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联想,进入到诗歌的意境中去。

3.朗读吟诵,感受语言美感。引导学生朗读、吟诵,可先集体诵读再单独朗读。在朗读过程中,使学生自己与诗歌对话,感受诗歌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的文笔,体会语文阅读的乐趣。

第3篇:诗歌阅读方法范文

【关键词】诗歌 阅读 读到 品到 悟到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110-01

新课改的大潮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从教学主体的确立到学习方式的改善,从三维目标的确定到学习方式、方法的更新,无不要求优化课堂结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语文教学更不例外,特别是阅读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探讨教学策略尤为重要。《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那么在新课改、新理念的大背景下,诗歌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过程又该怎样处理呢?

诗歌阅读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首先要明确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和教学策略建议,《语文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还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此诗歌阅读教学的重点理所当然的就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怎样培养能力,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呢?总结新课改以来的教学经验,诗歌阅读教学读到、品到、悟到非常重要。

先说“读到”。因为“读”是积累、感悟和运用的必然前提,是学生提高自己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必经过程。常言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就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读是必要的手段。诗歌本身的特点也决定了“读”在诗歌阅读教学中独有的特色。“可以说,诗歌是以高度凝练的语言、跳跃性的结构、鲜明生动的形象来抒发特定社会境遇中情感体验的文学体裁。”(王一川主编《文学概论》170页)。不难看出,要理解凝练的语言,要把握跳跃的结构,感受鲜明生动的形象,要感知、体会诗歌的情感体验,不仅要读,而且要反复读,读到位。那怎样才能读到位呢?一句话:创设读的几率与情境。诗歌的音韵美,诗句的和谐美,本身就为“读”搭建了广阔平台。所以诗歌阅读要做到师生互动朗读、创设情境诵读、感知体验吟读、揣摩探讨品读。具体点说,就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范读,学生的模仿、试读及互动对读,通过演示赛读、展示熟读等方式,达到读出诗歌的情感基调的目的;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复读机、录音碟带、多媒体设备等创设情境,也可利用学生想象、复述、描摹及情感表演再现情境,提高朗读效果;让学生通过体会、交流、推想、假设等方法实现揣摩品读。读是加强学生阅读实践的首要环节,是诗歌阅读教学“感知”过程的起步阶段,只有“读到”才可谈理解、欣赏和评价。

再说“品到”。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感知、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诗歌阅读教学就必须“品到”。“品到”顾名思义就是抓住诗句品赏到位。如何“品到”?先品诗句、语言,再品意象、艺术,后品情感、主旨。也就是说阅读诗歌应感知、理解、欣赏和评价的内容要全面品赏到位。例如教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不仅要求学生品赏诸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些千古传诵的优美诗句;还要品赏富有表现力的凝练语言,如“卷”“忽”、“凝”、“风掣红旗冻不翻”、“去时雪满天山路”等词句要引导学生细心品味赏析。诗歌的每一词、句,无不给人展示鲜活的意象,诗歌阅读教学就是师生一起活画、再现活生生的意象,把方块文字转化为可触、可读、可赏的生动画面,通过意象品赏沟通学生与文本,这是诗歌阅读教学独具的特质。因而诗歌阅读教学不得不品意象。捕捉到意象,理清了意象关系,学生自然就进入了诗歌意境。换言之,品就是化意象入意境形成整体感知的体验过程。要欣赏、评价诗歌首先要品意象。而文学意象的生成、布局本身就是艺术,无论事物表象还是意象的象征内涵,也无论是意象比拟的义理还是意象的指意、暗示,无一不是艺术的结晶,品意象的实质就在于品艺术。《毛诗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这就告诉我们,品赏诗的目的不在“诗”,而在求其“志”、探其“心”。所以,诗歌阅读教学最终要剑指诗人的“心”和“志”,品赏诗歌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和意向主旨。这是诗歌阅读教学的目标所在,一定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品到”。

后说“悟到”。读诗如行禅,“了悟”是最高境界。诗歌阅读不仅要感悟诗歌意境、艺术手法,还要感悟诗人感情、意旨,更要感悟超出诗歌本身的价值和启迪。阅读一首诗,如果没有从中获得社会价值体验和思想启迪、受到感情熏陶,就等于没读。所以“悟到”非常重要,不但要悟到内容,更要悟到境界。那么如何才能“悟到”呢?这是一个非常复杂深奥的话题,但有两个基本途径可以推介,一是亲身体验、独立思考,二是合作探究、交流分享。无论是古诗词阅读,还是现代诗歌阅读,都可以在学生进入诗的意境的同时,或模拟情景、创设情境,或联系生活、回味体验,或虚设问题、激发思考,调动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达到感悟的目的。然而思想和智慧的资源绝不是私有独占的,它是可以分享、移植、裂变的。教师在诗歌阅读教学中只要能搭建起合作的平台,拓开交流渠道,分享他人的思想结晶和智慧的火花,“悟”就不再是单位个体的思考了,而是群体思想和智慧的“克隆”。所以诗歌阅读教学应给学生更多的合作探究、交流分享的机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悟到”。

总之,诗歌是一种集意象美、情感美、语言美、音韵美于一体的高雅艺术,在诗歌阅读教学中,只有指导学生尽量读到、品到、悟到,才有利于陶冶情操,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对于提高学生阅读鉴赏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很大的作用。这不仅能够实现新课标规定的目标,也能让新理念、新课改放射光华。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第4篇:诗歌阅读方法范文

自2012年我区实施高中课改以后,北海市的老师们通过参加高中课改培训以及全市性的高中英语教研活动,基本上已经掌握了PWP(Prereading,While―reading,Post―reading)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模式。但对于执教高中课改后新出现的诗歌阅读课教学,大家仍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孔凡晶老师有幸在赛课时抽中此课,促成了我们对高中英语诗歌阅读课教学目标层次定位的深入研究。

一、初次磨课:根据“课型”特点,定位教学的目标层次为“理解”“欣赏”

(一)第一次执教

孔老师以童谣Five Little Monkeys导入,并按照课文的原始顺序教授8首英文诗歌。她把大量的时间放在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5种诗歌特点的“分析”上,最后以学生的讨论“Which poem do you like best?Why?”作为语言的“输出”,作业是要求学生背诵其中的2―3首英文诗歌。其主要教学过程如下:

1.Lead-in:Let the students watch the vidio Five Little Monkeys.Teach the new words:poem,poet,rhyme & rhythm etc.

2.Read the poems fast and ask:“How many kinds of poems does the reading passage discuss?What are they?”

3.Teach the eight poems one by one. Read the first poem(nursery rhyme)and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t and answer some questions about it.

4.Read the second and third poem(list poems)and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m and answer some questions about them.

5.Read the fourth and fifth poem (cinquain) and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m and answer some questions about them.

6.Read the sixth and seventh poem (haiku) and analyze the structure and syl-lables of them and answer some questions about them.

7.Read the eighth poem (Tang poem) and try to translate the poem into Chinese and answer some questions about it.

8.Summari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ve kinds of poems and 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enjoy them.

9.Read and listen to the poems in the passage.Which poem do you like best? Why?

10.Homework: try to recite two or three of the poems.

(二)课后研讨

下课后,孔老师对自己的课很不满意,而且感到非常困惑:这堂课,教师讲得太多,学生学得被动;教学目标好像不够明确,教学重点也不够突出;五种诗歌的教学几乎没有过渡,学生感觉突然,对任何一种诗歌的形式都没能掌握;导入部分的童谣太难,一开始便让学生产生了畏难情绪,这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堂课的进程。

教研组的教师经过集体研讨,提出了如下看法:孔老师的课讲得比较扎实,但基本上还是按照普通阅读课的要求来执教,学生兴趣不高。关键是孔老师没有真正把握好诗歌阅读课教学目标层次的定位。

那么,英语诗歌阅读课与普通阅读课(相对于诗歌阅读课而言)有何区别?英语诗歌阅读课的教学目标层次又该如何定位呢?

我向困惑的老师们提出了如下两个问题: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诗歌的教学要求是什么?你们在学中文诗歌的时候,重点放在哪里?

老师们仔细一想,豁然开朗: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初步了解英语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能阅读一般英文原著,抓住主要情节,了解主要人物,有广泛的阅读兴趣。众所周知,学中文诗歌的时候,我们通常按照“理解―欣赏―背诵”的路径,那么,英语诗歌的教学能否按照同样的路径来进行呢?

在集体反思和讨论的基础上,我们达成了共识:在普通阅读课教学中,教师应关注“三个解读”,即解读文本、解读语言和解读情感。诗歌阅读课与普通阅读课既有共性,也有个性,诗歌阅读课教学目标的定位应根据它们的共性以及诗歌阅读课的个性来决定。那么诗歌阅读课的教学目标至少应定位为以下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能理解”,即解读文本,理解英语诗歌的内容。第二个层次是“会欣赏”,即解读语言、解读情感。但诗歌有诗歌的特点,较之普通阅读课教学,“会欣赏”即诗歌的赏析在诗歌阅读课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二、再次磨课:尝试诗歌“仿写”,让学生享受“创作”过程

(一)第二次执教

第二次授课,孔老师以歌曲(诗歌)Twinkle,twinkle,little star 导入,并根据教学需要调整了8首英文诗歌的教学顺序,把重点放在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上,还把“让学生尝试仿写简单的英文诗歌”作为语言的“输出”,作业是要求学生背诵其中的2首英文诗歌或学写一首简单的英文诗歌。其主要教学流程如下:

1.Lead-in:Watch and sing the song Twinkle,twinkle little star.Teach the new words: poem,poet,rhyme & rhythm etc.

2.Read the poems fast and ask:“How many kinds of poems does the reading passage discuss?What are they?”

3.Teach the eight poems in the follow-ing order(omitted).

4.Listen and read the first poem (nursery rhyme) and answer some ques-tions and analyze the rhyme and rhythms of it.

5.Listen and read the eighth poem (Tang poem) and try to translate the poem into Chinese.

6. Listen and read the sixth and sev-enth poem(haiku) and analyze the sylla-bles of them and let the students draw pic-tures about them.

7.Listen and read the second and third poem(list poems) and answer some questions and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poems.

8.Listen and read the fourth and fifth poem(cinquain) and answer some ques-tions and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poems.

9.Help the students write some simple poems (cinquain and list poem) according to some pictures given by the teacher.

10.Homework: try to recite two of the poems or write a cinquain or a list poem.

(二)课后研讨

课后,孔老师激动地说:“这一次的课,我感觉好多了,教学目标明确了,教学有了重点;从教学效果看,基本达成了预期的两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尤为高兴的是,我尝试让学生学写简单的英文诗歌,没想到学生这样兴奋,更没有想到部分学生竟然写得还不错……”

对于这堂课,教研组的老师们普遍比较满意。

有的说:孔老师通过“回答问题”,实现了“能理解”的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语言、意境和情感,实现了“会欣赏”的目标。

还有的说:孔老师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调整了课文中8首诗歌的教学顺序,过渡自然;孔老师还尝试让学生仿写简单的五行诗和清单诗,使英语诗歌阅读课教学的目标向第三个层次(学会写)迈进了一步。

不过,也有老师质疑。

有的说:分析诗歌的特点有利于帮助学生欣赏诗歌,但在朗读诗歌的时候,学生虽然掌握了英语诗歌的韵律,却没有掌握好英语诗歌的节奏,所以学生没有读出“诗歌”味,感受不到英文诗歌的“内在美”。

也有的说:在学习俳句诗的时候,孔老师让学生根据诗歌的内容“画画”,造成课堂的“艺术味”浓了,“英语味”却降低了。

还有的怀疑那个仿写环节是否“超出” 了英文诗歌阅读课的教学目标。

那么,高中英语诗歌阅读课到底能不能要求学生进行简单的英语诗歌“创作”,学生能否写出简单的英语诗歌呢?教研组的老师们争执不下,于是我们对学生进行了访谈,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检测。结果出乎我们的预料:70%的学生认为,诗歌“创作”好玩、有趣、有成就感;20%的学生认为,学写诗歌有一种“美”的体验……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倡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以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英语诗歌阅读课教学的课堂上,让学生学写英语诗歌,学生其实并不是那么在乎学习的结果,他们更在乎的是这个学习的过程和过程中的体验……而这,不正是我们老师所期待的教学效果吗?

三、成果展示:教学“有所侧重”,体验诗歌之美

(一)赛场课

到了正式比赛的时候,孔老师以歌曲(诗歌)Twinkle,twinkle,little star 导入,并根据教学需要调整了课文教授英文诗歌的顺序,将重点放在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上,并对课文中罗列出的8首诗歌的讲解采用了“有所侧重”的教学策略,最后以教师的“习作”为铺垫,把学生的英文诗歌“创作”作为语言的“输出”。其主要教学流程如下:

1.Lead-in:Watch and sing the song Twinkle,twinkle,little star.Teach the words: poem,poet,rhyme & rhythm etc.

2.Read the poems fast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How many kinds of poems are there in the reading passage?What are they?”

3.Teach the eight poems in the order they need (omitted).

4.Get the students to beat according to the rhythms while reading.

5.Help the students to summari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ve kinds of poems and get them to fill in the chart.

6.Show some poems and get the stu-dents to tell which kinds of poems they are.

7.The teacher demonstrates to write a cinquain according to a picture of a tree and asks one student to act as a model and demonstrates to write a list poem about the model.

8.Practise writing some simple poems (cinquain or list poem)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s and display them.

9.Summarize the meaning and beauty of the English poems and 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appreciate them.

10.Homework: try to recite two of the poems or write a cinquain or a list poem.

(二)赛后反思

该课最终获得了自治区赛课一等奖,评委专家们对这节课给出了很高的评价,我们整个备课组的老师们脸上都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我们在喜悦中总结:孔老师这堂课在成功达成英语诗歌阅读课教学三个层次目标(能理解、会欣赏、学会写)的基础上,尝试向第四个层次的目标(即体验美)迈进,并对课文中罗列出的8首诗歌采用了“有所侧重”的教学编排,其中的第一、第二首英文诗歌侧重于“读”,在“读”中体验诗歌的结构美(韵律节奏);第六、第七首诗歌侧重于“听”,在“听”中品味诗歌的意象美;第八首诗歌侧重于“析”,在“析”中体验诗歌的情感美;第四、第五首诗歌侧重于“仿写”,在“仿写”中感悟诗歌的语言美。最后孔老师以教师的“习作”为铺垫,把学生学习“创作”英文诗歌作为语言的“输出”,也正是这一点,成为了这堂课最大的亮点。

我们在喜悦中反思: 尽管对课文中罗列出的8首诗歌采用了“有所侧重”的教学编排,但内容还是多了些,导致结束前有些急。如果孔老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就会匀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练笔,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在英语诗歌赏析上,如果孔老师在方法和技巧上多一些具体的指导,这节英语课会更“美”一些……

四、研究结论:定位四个层次,实施差异教学

(一)根据诗歌特性,定位目标层次

这次磨课赛课的经历,让我们对高中英语诗歌阅读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有了清晰的理念。我们将这个目标定位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能理解 (Understanding the poem)”,即能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能理解诗歌的主题、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写作态度;能运用阅读策略和技巧,扫读、查找信息,快速归纳文章大意,细读捕捉和完善信息等(这一层次目标是由普通阅读课与诗歌阅读课的“共性”来决定的)。

第二层次为“会欣赏 (Appreciating the poem)”,即能分析诗歌的一些基本特征(含韵律、节奏、结构、情感和意象),运用诗歌鉴赏的方法来析诗、赏诗,体验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让学生找出最喜爱的诗歌,并阐明理由(这一层次目标是由诗歌阅读课的“个性”来决定的)。

第三层次为“学会写 (Practising writ-ing a poem)”,即学生在了解诗歌的一些基本特征和写作方法之后,练习仿写简单的英语诗歌(这一层次目标是由普通阅读课与诗歌阅读课的“共性”来决定的)。

第四层次为“体验美(Feeling the beauty of the poem)”,在诗歌教学中采用“有所侧重”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体验诗歌的结构美(Rhyme & rhythm)、语言美 (Form & content)、意象美 (Im-age) 和情感美(Emotion)。在“听”中品味、在“读”(如击掌诵读、唱读等)中体验、在“说”中感悟、 在“仿写”中习得,使学生在受到听、说、读、写等技能训练的同时,又感受到英语之“美”、英语诗歌之“美”和英语课堂之“美”,并在“美”的感受中得到情感的升华(这一层次目标是由诗歌阅读课的“个性”来决定的)。

(二)立足目标层次,实施差异教学

第5篇:诗歌阅读方法范文

本次问卷设计共分为三个部分,其中选择题24题,自主性问答题2题。参加调查的人员为国家级示范高中的在校生,人数340人(涵盖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兼顾文理科),收回有效问卷310份。问卷内容统计如下:

一、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从课内诗歌学习状况、课外诗歌阅读情况、课内外诗歌活动三个方面进行调查。

二、调查问卷及统计数据

高中生诗歌学习状况的调查问卷

(一)课内诗歌学习状况:

1.你认为目前中小学语文课的诗歌篇目的数量( )

A.太少 B.合适 C.太多

2.你是否喜欢中学课本中的诗歌作品( )

A.喜欢 B.不喜欢

C.有一些有兴趣 D.无所谓

3.你更愿意学习哪一种诗歌( )

A.中国古代诗歌 B.中国现代诗歌

C.外国诗歌 D.都不想

4.你觉得旧体诗和新诗你更愿意朗诵哪一种( )

A.旧体诗 B.新诗 C.两者都适宜

5.你学习诗歌主要是为了什么( )

A.提升人文素养 B.增加日常谈资

C.提高考试分数 D.个人爱好

6.诗歌的哪个特征最让你喜爱( )

A.语言精练、文辞优美、音律和谐

B.意境深远

C.内蕴民族情怀和爱国情操

D.蕴含哲理

7.你读一首诗最先关注的是什么( )

A.语言 B.哲理 C.内容 D.手法

8.你记忆背诵的诗歌大概有多少首( )

A.60 B.100 C.150 D.200

9.你认为什么是诗歌品鉴( )

A.对诗歌情感内容等有一定的认识

B.得到情感、民族性格的熏陶

C.在人性伦理、文化、审美上获得新的体验

10.在诗歌学习的过程中,老师教授的阅读方法对你阅读诗歌是否有帮助( )

A.帮助很大,触类旁通,读懂其他类似作品

B.效果一般,一些诗歌还需要个人体验

C.只对诗歌鉴赏的考试有帮助

D.没有什么帮助

11.诗歌教学对你的情感体验有怎么样的影响( )

A.能够在特定场景下激发我的情感体验

B.使我的情感表达更加丰富准确

C.使我有更多抒发个人情感的欲望

D.没有什么影响

12.诗歌教学对情感价值的张扬是否让你对尊重生命、体验生命有了新的感悟( )

A.让我对发现生活、生命的意义有了很大的帮助

B.我能够更多地关注生命

C.对待生命的态度看法有一些改变

D.没有体验感悟

13.通过对诗歌情感的关注,你体验诗歌的能力是否有所提升( )

A.很有帮助,体验诗歌情感更加准确

B.对某些特定类型的诗歌情感体验较好

C.有一些提升

D.没有变化

14.你认为现阶段的诗歌题考查对你解读诗歌有什么作用( )

A.能起到典型示范的作用

B.在一定程度上让我对某类诗歌有了更好的把握

C.没有什么特别的作用

D.让我觉得诗歌鉴赏是很机械的行为

15.课内诗歌学习后,你对诗歌的兴趣( )

A.增加了 B.没有变化 C.兴趣降低

(二)课外诗歌阅读状况

16.你课外读诗歌吗( )

A.很多 B.一般 C.很少 D.不读

17.你购买过诗人的诗集吗( )

A.购买过 B.没有

18.你从什么时候开始主动阅读诗歌作品( )

A.小学 B.初中

C.高中 D.从不主动阅读

19.你主动阅读诗歌时,一般选取什么类型( )

A.古典诗词 B.特定作者

C.现代诗歌 D.外国诗歌

20.你对诗歌的了解,主要是通过( )

A.课本 B.课外读物 C.网络 D.其他

21.在日常写作中,你是否引用诗句以增强表达效果( )

A.经常 B.从没

C.不自觉引用 D.特意追求引用效果

22.当你有情感需要抒发时,能否用诗句表达你的情感意图

( )

A.能 B.不能 C.没有想过

23.你平常写诗歌吗( )

A.不写 B.偶尔 C.老师要求写才写

(三)课内外诗歌活动(以下写在问卷上)

24.你参加过哪些与诗歌有关的活动( )

A.诵读比赛 B.写作比赛 C.诗歌品读会

D.选修课 E.其他

25.参加这些与诗歌有关的活动对你产生了哪些影响?(比如:读诗时更容易产生情感的共鸣;触景生情,更愿意也更容易用诗意的语言抒发个人情感体验等)

26.请写出一首或一句对你影响最深的诗歌。

调查问卷统计数据:

三、根据上面的统计数据,我们在分析中可以得到的启示

1.目前约九成的学生对课本中诗歌作品的质量和数量表示肯定,认为目前中小学课文中的诗歌数量适中,有较高的学习兴趣。67.6%的学生更愿意学习中国古代诗歌。在诗歌学习目的方面,选择“提升人文素养”的占57.8%,选择“个人爱好”的占19.4%,均高于选择“提高考试分数”的16.4%。这说明学生在诗歌学习时,功利性目的并不是特别突出。在学生记忆背诵课内诗歌数量方面,能记忆背诵的篇目达60首的占24.4%,达100首的占40.0%,达150首的占19.7%,达200首的占15.9%。而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小学阶段收录诗歌85首,初中阶段收录诗歌89首,高中阶段必修课本收录诗歌27首,共计201首。可见,学生对已学习过的诗歌的识记有限,考试要求的必背篇目记忆清晰准确,除此之外的篇目主动记忆率不高。

2.在“诗歌最令人喜爱的特征”方面,“语言精练、文辞优美、音律和谐”与“意境深远”二者平分秋色,总占比达到84.7%。可见,在诗歌阅读体验中,外在感性认知与内在情感共鸣是决定诗歌阅读体验的重要因素。读一首诗时,42.2%的学生最先关注语言,36.2%的学生最先关注内容。这一数据说明,高中生在诗歌阅读体验中,诗歌外在语言形式与内容对学生喜爱诗歌的程度有很大影响。有六成的学生认为诗歌品鉴是指“在人性伦理、文化、审美上获得新的体验”,这同样说明外在感性认知与内在情感共鸣对诗歌阅读体验的重要意义。

3.有33.5%的学生认为在诗歌学习过程中,老师传授的阅读方法对其阅读诗歌帮助很大,48.8%的学生认为作用有限。这个调查结果显示诗歌教学对学生诗歌阅读有一定帮助,但也存在局限性。具体而言,在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和引导学生尊重生命、体验生命方面,诗歌教学有积极意义。此外,超过七成的学生认为,对诗歌情感的关注能提高体验诗歌的能力。

4.针对现阶段诗歌文本的考查形式,负面评价的比率较高。选择“对自己解读诗歌能起到典型示范的作用”和“在一定程度上让我对某类诗歌有了更好的把握”的比率为49.7%,选择“没有什么特别的作用”和“让我觉得诗歌鉴赏是很机械的行为”的比率为50.3%。

5.在课内诗歌学习对学生诗歌读写兴趣的影响方面,37.0%的学生认为提高了诗歌的兴趣,54.3%的学生认为没有变化,还有8.7%的学生认为兴趣降低了。可见,现阶段诗歌教学有一定价值,但问题严重。

6.学生课外诗歌阅读情况好于预期,有58.9%的学生能在课外阅读诗歌,56.5%的学生曾购买过诗人的诗集,这项数据从高一到高三呈现上升趋势。32.9%的学生在小学主动阅读诗歌,38.7%的学生则从初中开始。这说明课外诗歌阅读是具有一定基础的,是被学生认可和接受的。在学生自主阅读诗歌时,超过四成的学生倾向选择古典诗词,可见古典诗词对学生的影响力大。

7.学生主要通过课本与课外读物了解诗歌,这两种情况各占四成。学生对课外诗歌阅读有较强的意愿,有约八成的学生愿意引用诗句增强文字的表达效果,强化个人情感的抒发。有近七成的学生能够偶尔写诗歌,或在老师要求下创作诗歌。

8.通过对课内外诗歌实践活动的调查发现,大约有五成的学生曾参与与诗歌有关的活动,主要形式为参加诵读比赛和听讲座。诗歌创作、诗歌品读会活动的普及率则较低。90%以上参与过诗歌相关活动的学生都认为,参与这些活动,对个人诗歌的情感体验有帮助,使他们能通过诗意的语言强化情感体验。在对“影响学生最深的诗歌或诗句”的调查中,有约五成的学生写出了课本之外的诗歌或诗句,其中,中外诗歌比例约为9:1,古今诗歌比例约为7:3。

四、高中生学习诗歌的意义

通过这次的数据采集,我们对高中生课内诗歌学习状况、课外诗歌阅读情况、课内外诗歌活动三个方面有了更具体、深入的了解。这对于在诗歌鉴赏教学中还原诗性的研究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当前语文诗歌教学对诗性重视不够,学生对诗歌课堂教学的认可度不高,但学生在诗歌阅读上的热情、对诗歌美的追求并未消退。学生在学习诗歌时,功利性目的并不是特别突出,他们更渴望通过阅读诗歌丰富自我的情感经验,在想象和共鸣中感受某种人生情绪的极致,在人性伦理、文化、审美上获得新体验。可见,感性的“诗性”存在于每个个体的内心,是人们共有的情感追求。这些使教师在诗歌鉴赏教学中还原诗性成为可能。

第6篇:诗歌阅读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阅读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6-0089-01高中诗歌鉴赏阅读教学是我国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高考试卷中的重要考察内容。因而,高中语文教师越来越重视诗歌鉴赏阅读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有效地解决高考语文试卷中的诗歌鉴赏题目。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诗歌鉴赏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魅力的感受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诗歌鉴赏阅读教学是素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内容,其突出体现了素质教育中强调的美学教育,能促进语文审美教育的健康发展。诗歌鉴赏阅读是高考语文中的重难点问题,为引导学生克服这一考点,必须保障高中诗歌鉴赏阅读教学的质量,实现高中诗歌鉴赏阅读的有效性教学。

1.高考中考查诗歌鉴赏的目的

我国的诗歌发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涌现出不少著名作家,为世人创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诗歌作品。这些品质出众的优秀诗歌作品,历经时间的洗涤,更是经久不衰,为让学生感受到语文中的诗歌魅力。在高考语文试卷中设置了诗歌鉴赏阅读题目,以提高诗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考察学生的诗歌阅读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的诗歌文化。在高考语文试卷中设置诗歌阅读鉴赏题目,能使学生开始重视对诗歌鉴赏阅读的学习,以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审美意识,使其能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语文学科中的魅力。高中诗歌鉴赏阅读教学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形成,能有效地完成情感培养教学任务,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诗歌鉴赏题目的设置,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鉴赏习惯和正确的鉴赏态度,以激发学生多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2.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诗歌鉴赏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创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在高中诗歌鉴赏阅读教学中,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对诗歌中表现手法的讲解。未能深入探讨诗歌创作的背景以及作者通过诗歌所表达的生活情感和思想观念,不重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仅仅只是采用惯常的教学模式,关注于讲解题目,讲解诗歌中的词句,说明诗歌的结构,进行课堂总结。这种教学模式无法实现诗歌鉴赏阅读教学的目的。除此之外,高中诗歌鉴赏阅读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缺乏多样性,以至于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透彻理解诗歌的含义。这种情况导致学生在解答诗歌鉴赏题目时难以下笔,不利于提高高考语文成绩。

2.2教学形式过于应试化。在高中诗歌鉴赏阅读教学中,教师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为了应付高考而开展教学活动,这就导致学生无法真正对诗歌鉴赏产生兴趣,难以感受到语文诗歌的魅力,也不利于学生的诗歌鉴赏阅读学习,最终在高考语文中也很难获得满意的分数。教师的教学形式太过于应试化,使得教学课堂枯燥乏味,诗歌鉴赏阅读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阻碍了高中诗歌鉴赏阅读教学的发展。

2.3教师的教学理念有待转变。在高中诗歌鉴赏阅读教学中,由于教师的教学理念过于陈旧,以至于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有待改善。教师在对诗歌进行分析鉴赏时过于细化,忽略了学生的自主鉴赏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教授语文教材中的诗歌时,未能科学的对其进行延伸,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情感感悟能力,导致学生在开展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目训练时,缺乏一定的知识积累,无法独立进行鉴赏。

3.提高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3.1创新教学理论依据,把握诗歌内涵。为提高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阅读教学质量,教师必须不断地创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模式,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要充分把握诗歌内涵,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背景,创设情境教学将学生带入诗歌里所描绘的画面中,以此加深学生的感受,让学生充分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达到学生自我鉴赏的目的。要在讲解过程中,对高考中的典型诗歌鉴赏例题进行分析,以传授学生做题技巧和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注重课堂实践。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突出学生在诗歌鉴赏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使得学生能自我分析高考语文试卷中的诗歌鉴赏题目,把握诗歌的中心思想。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重课堂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将其感悟叙述出来,以提高学生的诗歌感悟能力。

3.3既以语文教材为基础,又不能局限于语文教材。高考语文中的诗歌鉴赏题目是来源于高中语文教材的,也是语文教材的延伸,因而,教师在进行诗歌鉴赏阅读教学时,既不能偏离语文教材的学习内容,又要对语文教材进行适当的延伸,以加深知识点,使学生在练习诗歌鉴赏题目的时候能得心应手。

高中诗歌鉴赏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提高高中诗歌鉴赏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实现高中语文素质教学的重要途径。诗歌鉴赏阅读颇具难度是因为诗歌是极具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文学作品,具有艺术性。学生在进行诗歌鉴赏时,对诗歌的感悟存在差异,这是因为每个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思想观念有所不同。正是如此,教师在开展诗歌鉴赏阅读时,要以诗歌的特点为基础,尊重诗歌文本,以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促进情感感悟能力的提升。参考文献:

[1]任迎春.关于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

[2]曾丽莉.文本细读与高中古代诗歌阅读教学--古代诗歌教学有效性探究[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3,(10)

第7篇:诗歌阅读方法范文

笔者最近就执教了一节高二英语诗歌教学课,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一、英语诗歌课的教学设计介绍

(一)教学内容介绍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英国诗人William Wordsworth的诗作Written in March(三月)。诗歌内容如下:

While Resting on the Bridge at the Foot of Brother’s Water

The cock is crowing,

The stream is flowing,

The small birds twitter,

The lake does glitter,

The green fields sleep in the sun;

The oldest and the youngest,

Are at work with the strongest;

The cattle are grazing,

Their heads never raising;

There are forty feeding like one!

Like an army defeated

The snow has retreated,

And now does fare ill

On the top of the bare hill;

The plowboy is whooping---anon---anon:

There’s joy in the mountains;

There’s life in the fountains;

Small clouds are sailing;

Blue sky prevailing;

The rain is over and gone!

(二)诗歌目标设计

(1)学生能通过阅读找出诗歌的韵律和主题,加深对英文诗歌的理解。

(2)学生能够小组合作翻译诗歌的某一段落。

(三)教学过程和活动设计

本节课采用了读前---读中---读后的阅读教学步骤,设计了精读与泛读相结合、语言形式与意义相结合、文本欣赏与阅读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活动。现将本节课的课堂活动具体阐述如下:

(1)多角度,递进式导入本课话题、作者及诗歌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展示关于诗歌的名言,如:painters and poets have reasons to lie.(写诗作画,夸张合法。)There are pictures in poems and poems in pictures.(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以此激发学生对诗歌阅读的兴趣。

教师介绍William Wordsworth是一位擅长描写自然的诗人。他认为自然万物都有灵性,而且与人类息息相通。从这首诗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他确实是一位大自然的崇拜者。

(2)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诗歌,归纳诗歌大意。

(3)结合语篇处理新词crowing,twitter,glitter, graze, retreat,does fare ill,whoop,anon,prevailing.

教师呈现含有新词的诗行,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的词义。

(4)引导学生细读诗歌,寻找诗歌韵律,感受诗歌节奏。教师向学生介绍埃德加・爱伦・坡对诗歌的评论:“诗歌史富有音乐感的韵律和有趣的思想的结合”引出诗歌欣赏的思维切入点,即韵律与主题。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找出全诗的韵律是aabbc ddeec ,即每节的一、二行,三、四行,六、七行和八、九行各押一韵;五行和十行押一韵。值得一提的是诗中大量采用了表示轻快地“阴韵”(feminine rhyme),加强了轻松欢快的效果,crowing―flowing,twitter―glitter,youngest―strongest,grazing―raising,defeated―retreated,mountains―fountains,sailing―prevailing.第五行和第十行押的是“半韵”(half rhyme):sun―one,anon―gone 然后让学生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

()5引导学生两人一组翻译该首诗歌,进一步理解和欣赏诗歌。如:the cock is crowing,the stream is flowing,the small birds twitter,the lake does glitter,the green fields sleep in the sun; 公鸡在鸣唱,溪水在流淌,小鸟歌声亮,湖水泛金光,绿野沐着阳光如梦乡。

(6)中国的唐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而我们奉节又被称为“诗城”,所以我就选了唐朝大诗人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并配上音乐让学生品味欣赏。

早发白帝城

We set sail at dawn from Baidi Town under a rosy sky

朝辞白帝彩云间,

On a thousand-li trip down to Jiangling and back the same way

千里江陵一日还。

The noisy chatter of apes from the shores followed us all the way

两岸猿声啼不住,

Lightly,our boat skipped past ten thousand green mountains high

轻舟已过万重山。

第8篇:诗歌阅读方法范文

关键词: 外语诗歌教学 文体分析法 读者反应法

一、引言

在外语学习领域,文学作为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表现形式,以其丰富的语言输入内涵,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然而,在外语教学实践中,诗歌这一特别的文学形式,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潜在的育人功能和美学价值更没有得到实现。主要原因是:一方面,业内人士认为诗歌语言不规范,无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交际能力,因此没有实用价值。另一方面,由于教师水平能力的制约,即便在课堂使用诗歌教学,教学内容也仅仅局限于语言学习、诗歌形式、结构和主题的分析,无法发挥诗歌作为文学在外语教学中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功能作用。因此,本文试图分析文体分析和读者反应教学模式,探讨外语环境下的诗歌教学。

二、背景知识

文学作品因其丰富的文化、社会及语言知识深受外语教育者的追捧,并且业内人士(如Widdowson,1975等)确认语言学习不应仅仅局限于规范的语言表达,他们把文学看做是语言教学不可或缺的补充。诗歌这种独特的文学体,同样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的内涵,和外语教学密切相关,能够使读者切实体验诗歌独特结构背景下的文化意识交流,同时诗歌具有非同寻常的审美功能,使学生跨越时代和文化的鸿沟,促进对于人类社会多元化概念的理解。

同时,诗歌也为学习外语提供了丰富的语言输入资源,而这些输入材料往往是其他课本教材不具备的,包括词汇、短语、句式、句法结构及文体结构等。学生可以在有意义并能够记忆的背景下消化吸收理解诠释新的语言知识。因此,我们有必要把诗歌引入外语课堂,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外语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本文从文体分析和读者反应两个方面,简要探讨分析外语教学环境下诗歌的教学实践。

1.文体分析法

Carter and Long(1991:35)认为文体分析教学法就是“文本分析的过程,首先以这样一个基本的设想开始: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主要的分析理解过程就是语言的分析过程”。也就是聚焦文学作品中有关语言及语言功能的学习,提高学生系统地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信心和能力。他们同时认为这种方法(文体分析法)就其对语言体系的阐释而言,具有重要的反思能力,使我们了解语言的规则,因为在所分析的(诗歌)文本里,这些规则往往已经被改变和延伸。进行文体分析其主要兴趣就在于语言,否则完全没有必要进行文体分析。

(1)背景知识的构建

背景知识帮助我们理解世界,比如,我们来到一家饭店、医院或者电影院,根据生活常识,知道这些场所是如何运作的。拿起一本书,我们可以先看看书的简介,这样我们就会利用常识预见这本书内容是否符合我们的兴趣需求,决定是否购买。在阅读一首诗歌之前,教师的职责就是提供相关的历史的、文化的背景知识,以及作者的生平,在学生头脑中创造一个景象,以便学生能够轻松进入诗境,并提供足够的想象空间,产生美感。

(2)语言知识的分析

接下来,教师要做出判断,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语言知识帮助。因为词汇语法知识会妨碍学生对诗歌的理解,那么教师需要判断哪些词汇或者结构需要特别关注。也许通过上下文外语水平高的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词汇知识,但对于相对水平不高的学生,如果教师不能事先解决相关的难点,他们在阅读时就会出现太多的焦虑而产生不利的影响。除了词汇难点外,更多的是句法问题,所以,在学生拿到文本开始阅读诗歌之前,得到相应的分析讲解,将会大大提高他们对诗歌的欣赏。

2.读者反应教法

一方面,在教授学生学习诗歌时,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各种语言结构和诗歌表达技巧非常重要,但以此对任何文本的分析,我们都不能说我们真正地完全彻底地了解了诗歌诠释的内容思想。我们必须使学生知道教师的解读不是他们学习诗歌的唯一答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诗歌,以自身的经历、观点及情感来理解学习诗歌文本。传统诗歌教学过程中,对诗歌的理解,突出作者目的和诗歌文本本身,而学生的作用却没有受到充分的重视;读者反应学习法(Reader-Response Approaches)就是在文学(包括诗歌)教学中,突出强调发挥学生的作用和以过程为导向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1)交易理论(Transactional theory)

交易理论和读者反应教学法密切相关,交易理论清晰阐述了读者和诗歌文本(包括一切文学作品)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文本本身并不完整,文本需要读者的经历才能有意义,正如Rosenblatt(1978)指出,诗歌存在于读者和文本之间搭建起来的“带电电路”。也就是说,诗歌的内涵与其说存在于文本之内,不如说产生于读者和诗歌文本相遇之后。阅读涉及读者和文本之间的一种非线性的交易,即诗歌内涵并非存在于预定的对文本的阐释,而是存在于特别的个体和特别的文本之间,在特定的时间、场合及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是个体或者团体发展变化的存在,因为读者个人阅历千差万别,并且对诗歌的理解也是在不同时期、不同心境、不同人之间则完全不同。Rosenblatt把阅读交易分为发现阅读(efferent reading)即阅读目的是获取信息,还有审美阅读(aesthetic reading)即阅读是为了快乐体验。

(2)读者反应教法实践

读者反应教法把文学作品和个人经历密切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利用自己的储备知识更好地预测和解读文本的语言内容和主题。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个人的情感因素的优势,理解学习诗歌等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利用背景文化知识,阅读学习文学作品,使得学习经历更加个性化,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和鼓励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而这一原则作为交际外语教学法的核心内涵,刺激了以学生为中心和过程为导向的外语学习。课堂气氛讨论由对抗变成合作,非胜即负,非对即错的辩论大多数情况下不适合文学课堂的讨论,同学之间、同学之间和老师之间对于文本学习的思考和探讨成为相互定义的关系。同时扩大了文学知识的概念,更好地了解自我、文本及别人和社会。

3.文体分析与读者反应之比较

阅读诗歌并非仅仅是分析知识及语言结构,还要包涵读者个人的反应,即读者对诗歌的好恶情感评价。这一观点表明了外语教学中文体分析法和读者反应法的根本区别。Hanauer(2001)在他的诗歌教学实证研究中发现,没有教师参与的同学讨论,95%以上的时间集中在语言知识方面的探讨上,而Mattix(2002)却认为这样的结果是因为教学过程出了问题,教师没有引导学生从审美角度分析学习诗歌。Hall(2003)认为,理解诗歌内容和欣赏诗歌的美感同样重要,教师的职责就是引导学生、为学生提供氛围、使缺少安全感的学生个性化地体验诗歌,以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水平。可能有些教师认为外语环境下学习诗歌,语言知识分析至关重要;另外一些教师认为个人与诗歌主题的关系更能有效地影响外语学习,而我则主张两种方法的合二为一更能促进外语学习。

三、结语

在外语环境下,文体分析法和读者反应法两者都是教授诗歌的有效之法。教学中,教师没有必要泾渭分明,只采用一种方法,教师可以设计出一些相应的教学活动,既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知识水平,又能使学生独立地表达个人对诗歌的好恶等。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在同一课中把两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既能够使学生注意诗歌的语言表达形式,又能够阐明个人的观点,鼓励学生对诗歌的主题内容和语言形式都兼顾,这样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得到发展的同时,审美能力、身心人格也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1]Carter,R.,and M.N.Long.Teaching literature[M].Harlow,UK:Longman,1991.

[2]Hall,G.Poetry,pleasure,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classrooms[J].Applied Linguistics,2003,24(3).

[3]Hanauer,D.I.2001.The task of poetry reading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J].Applied Linguistics,2001,22(3).

[4]Mattix,M.2002.The pleasure of poetry reading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A response to David Hanauer[J].Applied Linguistics,2002,23(4).

第9篇:诗歌阅读方法范文

1.从诗歌的题目着手,找“诗眼”。所谓“诗眼”就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而诗歌的题目往往是全诗内容的体现,可以通过它“窥一斑而见全豹”。 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这首诗紧紧围绕题目中的“思”展开,可以以此诗眼设计出“诗人因何而思?如何写思?思的结果?”的问题。这样诗人的情感主线就很容易把握了。

2.从诗歌的内容着手。每首诗歌都有一个中心的内容,抓住这个中心就很容易使学生对诗作有个整体性把握。比如王维《山居秋暝》这首诗就可以设计“吟咏诗韵,置身诗境,你体悟到哪些山居之美”的问题,使学生在涵咏词作时,体悟到王维笔下的“自然美”“人情美”“人性美”的主题内容。

3.从诗歌“炼字”角度着手。中国古代的诗歌最能以凝练传神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意蕴,诗人往往讲究“推敲”,可谓“语不惊人死不休”。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体悟到炼字的妙处。比如李清照《如梦令》中的“绿肥红瘦”,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中的 “呼、窥、举”等字,都充满了出神入化的艺术魅力,可以让学生从炼字的角度分析诗歌。

4.从诗歌的情感着手。“诗言志”,诗歌主要是表情达意,抒发感情的,所谓“境由心生”“一切景语皆情语”。因而从诗歌所抒发的感情着手来分析诗歌,往往使诗歌教学事倍功半。如教授姜夔《扬州慢》时可以设计以“黍离之悲”为感情基调的问题,让学生将意象、意境、词人见闻、时代背景等因素融入词作赏析中,形成课堂阅读教学主活动。

5.从诗歌的“意象”着手。分析诗中运用的意象也是诗歌教学的重点之一。意象即审美主体眼中的形象或心中的物象。诗即通过意象与意象的组合,完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任务。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之句,其意境的创造,就是通过意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叠加实现的。古诗中,常见的意象有“杨柳”、“明月”、“春草”、“秋风”等。通过学生诵读品味诗中意象和情境,进而分析形象,探究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