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效课堂的必要性范文

高效课堂的必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效课堂的必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效课堂的必要性

第1篇:高效课堂的必要性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开展;第二课堂;课堂教学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4217

近年来,在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下,国家需要更多的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有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和技能型人才的使命。这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对于以后经济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而且,国家也开始将高职教育作为当前发展的一个战略性重点对象。在这种压力下,高院校也该更加积极地完成这一使命,为国家培养更多高技能高素质人才。从这一角度出发,高职院校要深化改革的方针,多方面改革,促进人才的培养。可以从教育理论、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多方面改革当前的高职教育。在传统的高职教育中,往往会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在实际实践中,往往会出现各种问题。因此,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教学活动,更好地为人才的培养做出贡献。

1第二课堂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在高职教育的发展中,要改革当前社会的教育现状,要更加提倡第二课堂的形式和发展。在长期的传统思想中,第二课堂往往会被理解为课外活动,但是将这些活动变成课堂,形成一个与第一课堂相并列的第二课堂,能够将第二课堂更加系统化,这也是社会发展后期所形成的。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教育中,通过长期的教学改革经验,才能深刻的理解课外活动的真正意义,真正地认识到课外活动在人才教育和培养中的重大意义。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说,课外活动也应该具有其应有的地位,也是当前社会在培养高职教育学生时,应该注意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也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以此课外活动才能真正地变为第二课堂,能够真正的为人才培养做出贡献,这也是一个质的飞跃。

将课外活动抽象为第二课堂,也是为了让人们真正地认识到它在教育上的作用,同时,也应该对于第二课堂进行系统性的规划,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教育上的作用。首先,从第二课堂的名义上说,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一个补充,也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扩展。当然,第二课堂活动也不仅仅是第一课堂的延伸,不只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改变,更应该是课堂的内涵的改变。比较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区别,第一课堂是培养人才教育中的主要内容,第二课堂是解决人才培养中的特殊性问题,更加强调在人才培养中的个性色彩。其次,从这个角度出发,第二课堂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的广阔空间,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这也是开展第二课堂的目的和要求,第二课堂的最终宗旨是为人才的培养做出贡献,现代教育提倡的素质教育,更多的应该是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相互配合,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共同促进社会的发展。

2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

①群众性活动。群众性活动是第二课堂活动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能够吸引大量学生的注意力,在短时间内对于学生的知识和思想有一个启发作用。比如:大型的专家讲座、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当然这些活动需要学校和院级有关单位的共同努力。②小组活动。小组活动是实际课堂活动中的重要组成形式,也是效用最大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小组单位的活动中,举例来说,可以采用学术小组、科研小组、技术小组、文艺小组等小组活动形式,小组活动的覆盖范围不应该仅仅是本班级的人,也可以是本系的人,或者全院的范围内。这类活动大多是建立在相同兴趣的人的基础上,活动比较集中,学生的参与度也比较高,也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协商。③个人活动。除了集体活动以外,个人活动也是一个重要的第二课堂的形式。在这类的活动中,学生都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研究内容进行调研,这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独立地从事某一有针对性的活动。个人活动,具有其独立优势,主要优势是针对性强,适合多种场合和条件下开展活动,弥补了群众性活动和小组活动时间要求和地区要求的弱点,更加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特长和独立精神。

总结来说,以上三种活动形式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高职院校应该采用多种组织形式,相互配合来达到最大的效果。来培养高职院校的高素质和高技能人才。

3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

①统一认识,把握方向。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是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结合,共同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发挥作用。从这个角度出发,第二课堂既要与第一课堂相分离,也应该与第一课堂相结合。两种课堂应该要相辅相成,共同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做出努力和贡献。②坚持 “三自”原则,注重实际效果。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更多的是结合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共同地实现最大效果。因此,此类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学生自愿参加的原则,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发挥学生自身的才华,高职院校的教师和领导不宜过度干涉学生自己的活动。学生活动也应该更加贴合实际,更加符合学生的不同需求。最大限度地共同为学生的发展探寻空间。③周密计划,科学组织。与第一课堂相比,第二课堂更加自由,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也更加多样。同时,在此基础上,第二课堂比第一课堂的组织更加复杂,更加需要有关组织的共同努力。在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中。需要分工负责,科学的组织,更好地实施活动,相关部门也应该共同负责活动的开展。④注重指导,确保实效。第二课堂活动虽然由学生和班级组织实施,但老师也应起到指导、帮助和咨询作用。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比,第二课堂皆由学生和班级组织实施,但是老师在活动的实施中,也应该辅助学生,给学生指导。从指导角度上说,一方面,老师应该在学生自主研究的基础上加以指导。

4第二课堂活动的指导

①课程辅导。课程辅导,顾名思义,就是在学生在日常研究活动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解决课程疑难的问题,更好地指导学生活动的开展。同时,也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课程辅导通常采用答疑解难、批改作业和讲解辅导等举措来进行。主要是个人辅导与集体辅导两方面。在学生的指导活动中,应该以个别辅导为主,集体辅导为辅,共同的帮助学生自主学习。②自学指导。自学指导,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方针,而不应该是老师一味地讲解,更应该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围绕研究课题深入的展开。通过这种指导,能够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③学术研讨活动的指导。学术研讨活动,也是学生研究课题的一个有效措施,能够帮助学生研讨本专业范围内的新思想和新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科研能力。科学研讨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而且有能力的去做科研活动。这也是第二课堂的一个活动重点。④实践活动的指导。在如今社会形势的发展下,社会需要更多的实践型人才。所以,在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中,更应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多方面地掌握技能。⑤文体活动的指导。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是青年,更应该全面发展,共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第2篇:高效课堂的必要性范文

[关键词]应用性高校 管理类专业 实践教学

一、地方应用性高校管理类专业特点

1.地方应用性高校

地方应用性高校的基本特征是以服务地方区域或行业经济发展为宗旨,以应用性人才培养为目标。在发展过程中,地方高校必须正确认识自身特点,科学确立发展目标,通过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以及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教学水平等的提高来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

地方高校应用性专业应定位为主要培养从事具体工作的实用型人才。地方高校应用性专业教育必须改变传统定位,以立足地方、面向地方、服务地方为方向,结合自身条件与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以追求有特色的实用型人才为目标定位。

2.管理类专业特点

管理类专业目标是培养优秀的涉外企业和机构的管理型人才。该专业将培养学生系统掌握现代的管理理论知识和方法,具备企业综合管理的基本素养和操作能力,掌握良好的专业技能、外语基础和与人们进行沟通与协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较高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良好的学习能力、应变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专业工作能力,使学生具备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才干。由此可见,管理类专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应用性、实践性,这就决定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要体现出实践导向。

二、当前地方应用性高校管理类专业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1.专业设置落后。很多地方院校的专业都是在先前专业的基础上进行重新合并而形成的。而且专业的设置也没有考虑到社会需求的变化。很多课程的设置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往往没有进行全面认真的市场调研,课程内容的设置不能够很好的与社会的需求进行衔接。地方院校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往往是因为教学内容不能满足社会对大学生知识文化的要求。当然地方院校也有自己的难处,由于经费的原因,地方院校的投入方面明显显得不足,因为投入少,所以无论是实习实训室的建设还是教学仪器的添置都明显不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方院校的发展。

2.人才培养模式有偏差。近几年来,地方院校在很多硬件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改善,比如说很多院校建立了自己的实习实训基地,并且尝试着进行企业与学校联合培养大学生,课程设置方面也进行着不断地调整,部分学科也加大了案例教学、操作技能的训练力度。但不可回避的是,课堂上传统的以灌输为主线的教学方式还在延续,由于师资力量相对欠缺,并且老师们也因为疲于应付日常繁杂的工作,没有过多的时间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同时,由于教材更新慢,也没有相应的参考书籍,也限制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3.教学理念相对落后。现今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到大众化阶段,这就要求我们要转变观念,以崭新的视角来进行人才的培养。但也不可否认,很多教师还有着精英教育的理念。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试方式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精英化倾向。众所周知,地方院校主要目标是培养应用性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高级劳动者。这就要求地方应用性高校必须变革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大众化高等教育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切实担负起服务一方经济的责任。而不能像研究型大学一样,将精力过多地放在科研、理论等方面的教育上。这种教学理念方面的落后也限制了地方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4.知识技能结构不合理。由于教学理念的相对落后,精英理念教育思想的存留,使得高校教学过程中过度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没有很好的考虑到实践技能的培养,加之实习实训基地的欠缺与教师相关技能的缺乏,使得学生理论知识掌握较多,而实际应用方面的技能却相对匮乏。现实中,很多毕业生在毕业后再进行技能培训正是因为技能缺乏缘故。

三、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及现今大学生存在问题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指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社会对于大学生的素质要求也同样较高。大学生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有一定的思想道德修养;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要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力。

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紧张。“大学生”已不再是天之骄子,而成为弱势群体的代名词。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要求大学生不只具备一定的课本知识,而是要真正掌握一种学习的方法及一定的工作技能。

1.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1)良好的思想文化道德修养。这主要是指大学生正确的政治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良好的道德素养,包括勤奋、真诚、富有责任感;文化修养,指文学底蕴、人际交往能力、历史知识、社会知识等。(2)良好的心理素质。这里指的是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比如承受失败的心理素质。当然还包括积极健康的态度,完善的人格。(3)良好的专业能力。这指的是大学生的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理论与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等。(4)良好的身体素质。这里指的是健康的身体、生活习惯等。

2.当今大学生存在的问题。(1)对目前国家的政策认识不深。大学生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没有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对当前的形势认识不够全面,对自己的定位与能力评价不够准确,无论是心理素质还是专业能力都需要加强。(2)文化素质相对缺乏。部分大学生不仅理论方面知识不够全面扎实,而且对基本文化知识也相当欠缺。这要求我们对当代的大学生,不仅要进行理论知识的教育,还要提高其实践能力,促使大学生能够掌握一技之长。这要求我们不仅要注重应用能力与综合能力的培养,更要在学校实习实践方面做工作,通过实习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就业能力。(3)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有待健全。根据相关调查,全国的大学生中因为精神方面的疾病而发生退学的人数已经占到了退学总人数的55%,也有28%左右的人具有不同的心理问题,其中也有接近10%的大学生存在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问题。这也迫切要求对大学生加强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良好心态。(4)价值观念与社会要求还存在偏差。受到社会上的不良观念的影响,一些大学生的价值尺度发生了偏移。这也要求我们学校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塑造大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

四、地方应用性高校管理类专业课堂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地方应用性院校的基本特征既然是以服务地方区域或行业经济发展为宗旨,以应用性人才培养为目标。管理类专业培养目标既然是培养优秀的涉外企业和机构的管理型人才。这就决定了此类专业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实践的客观必然性。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而且艺术性往往高于科学性,在管理中没有可以照搬的理论方式可以直接运用,都需要因地制宜,权变才是搞好管理的正确导向。所以,我们必须摒弃传统的培养体系下的“知识本位”的模式,重新构建以能力为导向,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本位的全新的课程教学模式,努力做到教学、就业、实践的零距离。如何确保该思想目标的顺利实现,我们唯有重视加强课堂实践教学的分量,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才能确保应用性导向的顺利实施。

加强实践教学,是当前应用性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原教育部部长周济先生在出席教育部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会议时指出:“加快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加强实践教学的建设和改革,是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实践教学是地方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加强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保证。高校要积极进行教育创新,配合基地建设或结合基地功能的拓展与发挥,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和新模式,力求在真实或模拟的生产、经营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精神。总之,大学生参与实习实践,对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大学生抵抗挫折的能力、帮助大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指导学生在实习中加速自我发展、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等方面,都具有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地方院校在实习管理中,要切实在实习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心态,塑造学生的服务意识,引导学生成才。高校要大力发展实习实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保证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环节。因此,对于地方院校管理专业来说,实践教学不能削弱,只能加强。

参考文献:

[1]李玉米,喻旦辉:管理专业实验室的特点及其建设模式选择[J].文教资料,2006(10):213-214

[2]徐剑: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薄弱点及对策[J].韶关学院学报,2009(11):124-127

第3篇:高效课堂的必要性范文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高效的历史课堂;合理的信息化课堂教学

普通高中的新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十几年,从事高中历史教学的教师们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探索着如何以课堂教学为阵地,最大化地实现新课程标准和新考试大纲的要求,也就是力求实现高效的历史课堂教学。在新课改背景下的高效课堂,对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师们仍囿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高效课堂的实现就可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教学理念了。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却能为我们开拓一条新的成功道路,能够为我们在较短的课堂教学时间里,用比较小的投入,得到尽量大的效益,即合理的信息化课堂教学。笔者得出这一结论是建立在长期的高中历史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的基础之上的,下文将首先从三个方面探讨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历史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第一,新课程改革是以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为基本依据的,新课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和规定了高中历史教育的基本目标。其突出特点在于,把知识与能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过程与方法作为目标明确提出,同时把政治思想教育拓展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从而实现了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学会学习和学会做人的统一。教师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三维目标,必须对教学资源进行最佳整合,现代信息技术正是完成整合的有效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将教材、网络信息、图书资料及学生信息等各种要素创新组合,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并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第二,历史学科的特点也决定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高课堂效率的必要性。作为人文学科的历史课程不仅强调历史思维能力的训练,也关注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这些特点在近年来的新课标全国高考卷中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面对高考试题,学生要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调动相关的历史知识、运用不同的方法,有效地去解决历史问题。不管是知识还是方法,能力还是价值观,都需要学生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

第三,虽然运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来提高课堂效率的空间越来越小,但是,盲目使用信息技术来组织教学也并不能真正实现高效课堂。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历史老师的讲授、板书仍然在起着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提升能力的作用。离开现代信息技术,基本功扎实的历史老师仍然可以运用学案、编排历史剧等方式来创设历史情境,并组织学生探究历史问题,最终较好地实现课标的三维目标。

然而,在目前的信息化课堂教学中,教师上课使用最多的是Powerpoint制作的演示型课件,一些教师把传统课堂上板书的内容全部搬到了电脑屏幕上,课堂教学满堂灌,结果,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被“嫁接”到落后的教学理念中去,课堂效率显然是不高的。笔者认为,出现以上问题的具体原因有:1.没有根据信息化课堂教学和教学手段多样化的特点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进行较为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资源简单堆砌。2.教学内容的组织和编排不科学,呈现方式不符合课程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3.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够,学习情境创设不够,多媒体、网络与虚拟现实、模拟仿真等教学手段使用不当,学生开展协作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条件和环境也不具备,教学环节流于形式。

什么是合理的信息化课堂教学呢?笔者认为,这样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以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理念为指导,通过情景创设、网络虚拟等手段,精心设计、合理利用信息化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将现代教育理念和信息技术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利用教学课件、网络课程、学科专业网站、素材库、题库等教学资源,用图、文、声、像等多种媒体,形象、直观、生动地表现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快捷、方便的交互及反馈方式,融合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教与学的互动中更好地把握和理解教学内容。因此,一次高效课堂的实现是建立在教师们从备课到课堂教学、再到教学反思等环节不断探究的基础之上的,我们在每一个环节都要思考信息技术运用到历史教学合理性。

首先,在备课阶段,要根据三维目标去选择自己需要的教学资源。我们在设计导入时就需要思考,是否要用信息技术来设置历史情境?需要用到哪些图文信息?学习新课时,是选择老师讲授还是观看微课视频?如果是探究性学习,我们该怎样利用信息技术来展示史料、提出问题?学生能否利用白板来展示探究成果?进入到课堂小结时,我们是否需要思维导图软件来梳理知识?这些问题都是老师要在备课时根据三维目标、学生的情况考虑进教学设计中的。

其次,在课堂教学阶段,教师在实施教学设计时要有策略性,灵活使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就成为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了。再好的教学设计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都会需要调整,因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学习状况决定了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例如,在学习必修一《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一课时,老师准备了一个5分钟的微课来展示英国光荣革命的过程,学生看完视频后对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过程与结果就能够轻松掌握了。但是,学生不一定会重视光荣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妥协的问题,更难于理解妥协与革命后的《权利法案》有什么关联?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要根据学生的反馈来不断调整自己的设问,若干个有梯度的设问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流于形式地使用信息技术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在选择信息技术来辅助历史教学时,应该做到用最简洁明了、最合理的方式去实现三维目标,能内在最短的时间达成教与学的目标,就说明我们已经成功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去实现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第4篇:高效课堂的必要性范文

关键词:中学数学 教学 高效课堂 研究与分析

一、中学数学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的中学教育已经从过去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教学实效性成为了中学教学的重要指标。而中学数学作为主要学科,其教学质量不但关系到学生能否获得整体数学素质的提升,也关系到学生能否在日后的学习中具备较强的数学学习能力。所以,中学数学教学应追求教学实效性,应通过构建高效课堂的方式,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从实际教学的角度来看,中学数学教学构建高效课堂是十分必要的,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学数学教学构建高效课堂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必然选择

考虑到中学数学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都会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要想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我们就要转变教学理念,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使教学手段适合新形势的需要。而构建高效课堂作用明显,成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的必然选择。

2、中学数学教学构建高效课堂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必要手段

从目前中学数学教学实际来看,追求教学实效性已经成为了中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着力点。教学实效性成为了衡量中学数学教学成绩的重要指标。基于这一点,中学数学教学构建高效课堂成为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必要手段。

3、中学数学教学构建高效课堂是满足素质教育的理性选择

目前我国素质教学已经贯穿了整个教育体系,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成为中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中学数学教学而言,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着素质教育这一目标出发。所以,构建高效课堂成为满足素质教育的理性选择。

二、中学数学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具体措施分析

为了满足中学数学的教学目标,并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我们应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积极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实效性。从目前教学实践来看,中学数学教学构建高效课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设立明确的教学目标,积极创新教学方法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要想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就要设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围绕这一教学目标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性。在目前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在教学方法上我们要注重课程引入,要在课堂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解《轴对称》一课时,笔者是通过视频《千手观音》来引入新课的,这一形象化的方法直接引起了学生的关注。

2、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的参与到学习中来,不但能够提升学习效果,还能减轻老师的压力。在目前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实际,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印象,提高学生对中学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中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3、积极开展问题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合理设置问题,开展问题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提升教学质量。通过开展问题教学,老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使中学数学教学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教学实效性。从目前中学数学教学实践来看,问题教学已经成为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和依托。

4、在教学模式上,采用开放探究的教学方式

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提供主动发展的空间,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从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提高。教学中,教育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互帮互学的合作意识,使每个人都能为集体目标的实现尽心尽力,使他们学会既善于积极主动地表现自己的意见,敢于说出不同的看法。

5、加强教学指导,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

在整个中学数学教学中,老师主要起到教学指导的作用,我们要想构建高效课堂,就要对老师的作用有全新的认识,要加强老师的教学指导作用,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使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着学生展开。因此,我们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构建高效课堂并提供教学实效性,就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6、做好数学延伸教学,加强老师的教学点拨

从目前教学过程来看,教师点拨应做到三个明确:(1)明确教的内容。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的倾向性的疑难问题。(2)明确教的方式。教师只评定对不对,完整与不完整,对“不对的”教师要帮助更正,对“不完整的”教师要帮助补充。(3)明确教的要求。教师要不折不扣达到大纲规定的要求,不能就题讲题,只找出答案,而要寻找出规律。

三、高效课堂对中学数学教学产生的重要意义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中学数学教学构建高效课堂过程中,我们应采用哪些具体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从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效课堂提高了中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通过开展高校课堂,中学数学教学的教学效果大大提升,教学目的更加明确,教学手段更加有效,使中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持续的提高。由此可见,高效课堂对中学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高效课堂促进了中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构建高效课堂过程中,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成为了必然。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手段,直接提高了教学效果。所以,高效课堂对中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促进意义重大。

3、高效课堂优化了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是教学发展的必然需要,是中学数学教学发展到现阶段的现实选择。从教学的实际效果来看,高效课堂实现了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实现了教学目标,满足了教学要求。

四、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是非常必要的,高效课堂不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从目前中学数学教学实践来看,高效课堂产生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积极树立高效课堂的理念,坚持将构建高效课堂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切实提高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振宇;;改变传统“填鸭”式课堂教学―努力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J];学理论;2011年16期

[2] 耿晓一;;打造高效课堂 提高教学质量 [J];成才之路;2011年24期

[3] 刘兴秀;;浅谈教师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J];文理导航(上旬);2011年08期

第5篇:高效课堂的必要性范文

【关键词】 高效课堂;学生参与;教学目标达成

2013年11月9日,笔者有幸参加在安徽省亳州二中举行的第一届全国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经验交流会,听取了三节课,由于全国不同地区的老师对高效课堂的理解完全不同,尽管三位老师上的是同一课题,学生均是采取小组围坐的形式,但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学生参与度却大相径庭. 究竟什么是高效课堂?学生如何自主学习?如何把握学生参与和教学目标达成的平衡?以下是笔者一点浅薄的思考.

一、实施高效课堂的必要性

首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提出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尽可能把发现的机会、选择的机会、探究的机会、表现的机会、合作交流以及评价的机会留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其次,由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从这个金字塔可以看出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聆听的模式,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不超过30%;“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二、如何实施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实施至今,对于基本的流程教师已基本形成共识,基本上按照:第一步,教师编写导学案;第二步,学生预习教材完成导学案;第三步,教师根据导学案反馈情况完善课堂问题设计;第四步,课堂教授新课;第五步,学生自我评价总结归纳;第六步,教师课后反思. 以上的环节中,因为教师对高效课堂的理解不同,课堂流程会出现千差万别,笔者就以此次经验交流研讨会的课例说明.

此次研讨会数学的课题为“简单线性规划”,第一节课上课教师是安徽亳州二中的李晴老师,整节课感觉非常顺畅,学生预习充分,教学环节紧凑,以学校食堂营养餐如何实现最大利润为例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在随后的课堂教学中也设置了很多问题,但笔者认为此节课仍有需要提高的地方. 比如教师并没有放开让学生解决问题,只是让学生站在原位回答,学生说完之后,教师进行重复,尽管感觉课堂比较热闹,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另外,此节课问题设置过多,表面上学生参与度较高;但对本节课两个重要的知识点:目标函数的截距化以及直线斜率的大小对最优解的影响未提及. 第二节课上课教师是河北衡水中学的陈丽敏老师,整节课堂与李晴老师相比,略显“沉闷”,问题设置较少,甚至有些听课教师也认为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但笔者认为此节课虽问题设置较少,但问题非常有效. 比如在讲授完z = 2x +y化为y = -2x + z后设置如下问题:将目标函数改为z = x + 2y,如何求最大值及最优解?改为z = 2x - y呢?改为z = 3x + 5y呢?三个问题解决完之后,学生对形如z = ax + by的目标函数如何求解最值及最优解已经非常熟练,而且陈老师在提问每个问题之后,都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表面上课堂很安静,但学生的思维完全被调动起来,而且每个问题都是学生到讲立讲给全班同学,既锻炼学生思维也锻炼学生的胆量,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节课上课教师是来自吉林图们二中的谢明茹老师,谢老师在调动学生方面经验老到,学生回答问题之后给学生发小礼品,让小组把提出的问题写在小黑板上拿到讲台由学生独立讲授,很好地锻炼学生,但在课堂流程设计上笔者认为有欠妥之处,在学生对目标函数化为截距式还未完全理解的情况下就设置求整数解等较难问题,不是太好,表面上学生在积极思考,课堂非常热闹,但是对课程标准中教学目标达成效果不佳,而且对形如z = ax + by的目标函数如何化为截距式,如何找最优解及为何该点是最优解放在课堂最后学生总结归纳的环节才提及,有违背学生认知规律之嫌. 听完这三节课,笔者第一感觉就是,果真是收益匪浅,三位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对课堂超高的掌控力,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因为来自全国不同省份,对新课程及高效课堂的理解也不同,才会在课堂教学上产生如此大的差别. 笔者认为,高效课堂不能因为课堂模式而忽略对教学目标的达成,不能为了讨论而讨论,为了让学生合作学习而盲目大量设置问题,还是应该遵循教材,研读课标,设置有效问题并留充足时间给学生思考.另外,要相信学生,让学生陆冬阳 (江苏省宿迁中学 223800)能够代替传统课堂模式下老师的部分角色,放开让学生合作讨论、上台讲授、质疑提问等,彻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笔者认为,在充分让学生参与和达成课堂教学目标之间做到一种微妙的平衡,这是高效课堂需要解决的最关键问题.

第6篇:高效课堂的必要性范文

关键词:精心设计;合理安排;目标明确;高效学习

随着第三次课改的进行,如杜郞口中学、昌乐二中的高效课堂模式在全国推广,我校教师2011年6月到山东杜郞口中学、昌乐二中学习,我校大力进行课堂改革,实施高效课堂模式教学。现在,我市也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广实施高效课堂,并在今年四月份,在我校举办了全市的数学高效课堂优质课大赛,来自三县两区的28位数学教师参赛,展示了我市的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成果。所有教师都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改变了以往以讲为主的课堂模式。学生在课堂上通过独学、对学、群学完成学案中的大部分内容,再通过教师及时点拨、提升,完成全部的学习任务。但是在比赛中大部分老师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拖堂。其实,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也就是专家说的:“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那里。”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完成教学任务是必须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是我们每一个课改教师遇到的新问题。根据我的教学实践和总结,有下面几种办法,可以提高课堂的时效性,在45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现在提出来和大家共同探究。

一、导学案的设计要科学、实用、易操作

导学案的作用是引领课堂教学,即把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要通过问题和习题具体化,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导学生学习。所以,教师要研究《课标》,深挖教材,把握知识点、重难点。导学案各环节的设计要科学紧凑,环环紧扣、层层递进,习题、问题不重复,习题针对问题明确,解决一道习题就要解决一个问题,传授一种方法。还要研究学情,根据学情的需要来确定一节课导学案容量的多少、难度的高低、不能撇开学只为教服务,也不易不顾学情照搬精品教案。

二、预定时间,明确要求

对于学习的各个环节,老师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时间预定,给学生以紧迫感,督促各小组快速完成任务。

三、导学案的预习可放在课前

因为各类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同,需要预习的时间不同,放在课堂上时间不好把握,让学生在课前完成导学案的预习,即可以保证学生预习的质量,也可以节省课堂上的时间,老师也可以提前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调整在课堂上的教学方案,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四、导学案的预习一定要充分

课前学生要充分预习导学案,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用红色笔标出来,写出疑问,在课堂上对学、群学时更具有针对性,提高了对学、群学的有效性,节省了时间。

五、学生展示、点评要有针对性

展示不能面面俱到,课堂上展示的内容必须是学生深入探究的问题,是学生预习中发现的有价值的问题,这样才能让展示走向深层。让知识得以生长、发展、拓展、延伸,这样才能使展示更具层次。简单问题一带而过,重点、难点、易错点和拓展性问题,需要深入追究,这样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不可平均用力,泛泛而谈。展示和点评可以分组进行,B层、C层学生可以分层次轮流展示,A层学生点评。

六、讨论问题要有必要性

学生讨论问题不能题题俱到,不能搞形式,学生学会了的问题没必要再讨论。有些问题学生回答的很清楚了,老师还要学生蜻蜓点水式的讨论一两分钟,即无意义又浪费时间。学生展示不了的,学生点评不了的问题,让学生充分讨论,通过学生激烈的讨论,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深刻的体会才有深刻的理解和记忆。这也正是以学为主的高效课堂的关键所在。

七、老师点拨要精练

第7篇:高效课堂的必要性范文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高校;课堂

引言

随着近年来教育事业的不断完善和提升,现代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逐渐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逐渐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现代高效课堂仍然受到传统模式的制约,依然全面按照导学案作为教学依据,使基础内容脱离了实际,学生即使熟练地掌握了思想政治知识,也难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针对目前高校课堂尚存在的问题,众多学者提出了相关理论,对现存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解决,逐渐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同时根据提出的相关理论方法的实际应用,获得了明显的成效,有助于思想政治教学的完善和升级。通过本文的研究,对相关理论进行了总结和研究,促进了高中课堂教学成效得以提升,使现代教学能够满足学生的发展和时代的需求。

1高效课堂的内涵与必要性

1.1高效课堂的内涵

高效课堂是指学生能够深刻地思考问题和高度地参与,并且能够增强学生的满意度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课堂教学能够达到一定的标准。高效课堂需要进一步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发言和讨论,促进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逻辑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针对高中思想政治高效课堂也是如此,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坚持自主、探究和合作的思想理念,一方面追求知识的基础性和全面性,另一方面也应该努力健全学生的人格和思维。思想政治的高效课堂更加注重学生的精神培养和心理需要,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政治教育集中加强学生高素质的培养方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虽然高效课堂的最终目标始终都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思想政治教育也十分关注学生的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表现能力等等。所以,高效课堂是现代教学质量提高的前提条件,也成为了目前众多高中甚至是所有学校普遍应用的教学理念。

1.2高效课堂的必要性

高效课堂的建设是国家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从以人为本出发,重点解决“培养什么人”和“怎么培养”两大问题,针对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展开高效课堂战略,能够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和加强合作意识。高效课堂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模式和教师的教学手段,使教育行为和教育观念发生实质性的改变,促进教学质量的逐渐提高。高效课堂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通过高效课堂创建的活动和安排能够促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通过实现高效课堂,促进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课堂学习的时间和氛围,将知识成为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的工具,对实际问题进行处理和研究,使学生能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深度挖掘学生的潜力和思考能力,促进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

2高效课堂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传统教学模式的习惯性制约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照本宣科,学生一味地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按照教学计划进行,完全是为了完成教案任务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如果遇到与教案不符的情况,教师会想方设法的地依据教案进行改进,即使学生会发表不同的看法和建议,教师也会将其加以引导,最终也会与教案达成一致。传统教学模式集中于教师如何传授知识,如何将个人的本领展现出来,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需求,使课堂缺少活力和愉悦的气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成为程序化的循规蹈矩的工作,对学生的学习存在一定的影响。传统教学模式的习惯性制约是现代思想政治教学的阻碍,如果思想政治教学想要突破该局限,并不是完全摆脱传统模式,而是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改善和提升,添加以人为本的元素,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更加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实际应用能力。

2.2导学案不适合学生实际

导学案将课堂教学形成标准化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师根据导学案的内容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分析和学习,如果学生存在其他想法和建议,最终也会与教案保持一致,失去了个人的主见和思维。现代课堂已经不是只有通过教案就可以完成教学任务的课堂,教师会将学生的思路和想法封闭在教案中,形成较强的依赖性,对于学生来说,不会过多地针对问题多角度思考,把教师所说的视为标准答案,这样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潜力开发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所以,导教案并不切合学生的实际,它可以作为辅助工具,但并不能完全主导学生的学习,这样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不适应现代学生学习的要求。

2.3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现代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一般都是按照传统的基本知识组建形成的,教师负责将基本知识进行讲解和分析,学生也是将记录的知识背诵下来,但是并不理解如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一直以来教育的弊端就是严重脱离实际,学生死记硬背但却不知道如何应用和实践,这也说明在课堂教学中缺少与实际的联系,造成教学内容严重脱离实际应用。现代社会更需要实际应用能力较强的人才,所以,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对学生的影响较大,直接使学生对现实的了解较少,更难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生即便拥有再多的知识,如果不会在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加以运用,那么所学的知识也会变得无用。

3高效课堂的实现途径

3.1注重师生间有效合作,教师积极引导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有机结合的整体,现代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提倡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并且通过有效的合作将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共同提高。教师和学生的配合形式较多,包括学生辅助教学、学生参与教学以及学生主导教学。学生辅助教学是指学生协助教师的工作,将一般性的学生工作交给学生自行管理,随时向教师汇报工作和完成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同时也使学生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处理日常事务,能够及时发现与自身密切相关的问题,通过与教师的沟通加以有效解决,这样教师也能够深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学生参与教学是指将基本的教学内容分一部分给学生,将基础部分交给学生自行学习,并且分别在课堂上讲解各自负责的部分,教师主要讲解重点和难点的内容,这样的良性配合更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掌握,拉近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学生主导教学是指将学生推向课堂的主体,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教学内容按照章节分给学生,要求学生可以通过各自的展现和讲解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更利于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和掌握知识,而教师负责在旁协助和引导,促进学生发挥主体性作用。教师和学生的有效合作,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对高中思想政治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3.2思想政治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编写导学案

每个教师在做教学计划时都会编写导学案,对于教学中的导学案,虽然不可或缺,但是导学案已经不能完全按照传统的形式进行编排。导学案的设计需要包括理论与实际应用两个部分,所谓理论主要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内容和实施进度,而实际应用占据了导学案的主要部分,教师需要通过基础理论的了解,根据实际案例和生活中的现象结合理论进行分析和讲解,也可以将搜集实例的工作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师按照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逻辑编写导学案。另一方面导学案也需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仅仅要求增加实际生活的案例和分析,同样也需要结合学生个人的实际需求,整体上以学生为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展开导学案的编写,使教学计划能够广泛地被学生所接受,从而使导学案充分服务于学生的学习,进而更加有利于思想政治教学成效的提升。

3.3提高思想政治教师专业素养,加强新课程理念学习

对于现代教师的专业性问题仍然是学校面临的重要问题,现在教师的专业水平普遍处于中低等水平,学校应该通过培训和层层选拔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素养不仅仅包括教学方面,同样也需要重视教师的素质培养,因为教师的道德品质也能够感化学生的行为,尤其是思想政治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政治素养的提高,只有教师能够以身作则,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才能使学生整体的素质有所提高。现代的高中教学模式不断转型,进行课改,加强新课程的理念学习,对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创新和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一般的课改一方面针对基础内容的加工和教学模式的改变,另一方面需要根据学生在现代社会中实际应该掌握的本领来进行,教师应该不断加强个人的职业素养,这样才能够有效进行新课程的改革工作,所以,对于学校而言,提高思想政治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加强新课程的理念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4结语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发现,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已经成为了现代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虽然已经明显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同时也受到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一定的滞后性。所以,针对该方面问题,本了详细研究,不仅仅是为了能够在教师的教学方面能够提供相关的理论参考和教学思路,也是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逐渐拉近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只有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才能够愿意充分地思考和分析,有利于个人潜力的深度挖掘,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是对思想政治基础理论的提升,因为通过不同学生的领悟和研究,会形成多角度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对教师和学生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所以,高中思想政治高效课堂对学生的全面提高具有较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丽莉.高中思想政治高效课堂的实现途径研究[D].苏州大学,2011.

[2]李丽莎.高效课堂视角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组织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3]邓楚龙.高中思想政治高效课堂模式构建刍议[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4:124-126.

[4]任兴.高中政治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浅谈[A].百川利康(北京)国际医学研究院.2016年1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百川利康(北京)国际医学研究院,2016:1.

第8篇:高效课堂的必要性范文

关键词:构建 高中化学 高效课堂 策略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不断发展和变化,在这一形势下,构建高效课堂就成为了教育发展的必然。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验性很强的学科,高中化学更应该走在教育改革的前列,积极构建高效课堂,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构建高效课堂的必要性

高效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产物,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接收和掌握所学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具体到高中化学学科而言,其理论性和实验性很强,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已不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必须打造全新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对化学学科有一个科学的认知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实现教与学之间的顺利对接。由此可见,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已势在必行。

二、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学过程采用的是“填鸭式”教学方式,教师是教学的主角,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根本体现不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新时期的化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在保持教师教学“主导”地位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量为学生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二)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加强师生互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因此,在实际的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如把所教知识点制成课件,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形式使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更加直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习小组,让学生通过讨论掌握知识,这样不但能够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增进师生间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而且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运用对比法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

归纳对比法可以帮助学生将类似的化学知识整理成表格,通过对比分析,找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把化学中容易发生错误和混乱的内容区分开来,使学生有更加清晰的思路,便于学生掌握有规律性的化学知识。如二氧化硫、木炭和氯气都有漂白作用,为了更好地区别三种物质,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个简单的表格,把三种物质的漂白原理、实质、漂白效果和应用范围等一一列出来。通过对比,学生可以更加清楚、直观地学习相关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四)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都得到提高

在实际教学中,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水平都不一样,且化学学科的理论性非常强,因此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尽可能地掌握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设计教学目标,为其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比如在课堂提问时,教师可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施以简单的问题,使其能顺利回答,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而对于学习较好的学生则可提问一些有难度的问题,促使其更加努力地去学习。总之,因材施教的最终目的是使全体学生得到锻炼,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

(五)通过实验理解和掌握知识

化学实验在该学科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很多知识是通过实验来获取的。可以说,实验是学好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其能够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也使学生加深了对化学认识的理解,增强了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教学效率的提升功不可没。

(六)通过教学反思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身教学过程和教学实践的认识和思考。通过反思总结成功经验并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因此广大教师一直非常重视。一般而言,教师在每一个学期、每一个月、每一周甚至每一节课、每一个章节,都要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以便更好地发挥优点,改正不足,只有这样才能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打好基础。

总之,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要坚持以人为本、因村施教,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欧伟强.新课程改革要求下高中化学教学的发展方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10).

第9篇:高效课堂的必要性范文

关键词: 情景教学法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在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及在丰富学生的想象力等方面有独到之处,是传统的语文教学法所不及的。依据情景教学法的理论指导,语文教师就会创设出与课文内容相呼应的图画,再利用语言的表现力,同时,在音乐的感染下对课文中所描绘的情景进行再现,达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理想效果[1]。因此,对高考重压下的高中学生来说,这种教学方法无疑是新颖、有趣、轻松的。

一、高中语文课堂运用情景教学法的必要性及条件

1.分析其必要性

传统的语文课堂一贯的教学方式是“满堂灌”,师生之间及生生之间很少有合作或交流,学生在课堂中处于支配地位,扮演的是配角;教师很少根据课文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必然很少享受其他形式的教学方法,这对学生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提高、对语言的运用等方面都是不利的。因此,为了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根据课文内容创设相关情境,通过师生共同的合作构建一个高效的语文课堂,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2]。

2.语文课堂情景模拟需满足的条件

首先,创设的情境要有助于语文教学的开展,能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并构建知识体系;其次,要根据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特点创设情境,在符合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的同时,还要掌握好情境创设的度;学生要能够通过创设的情境明确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二、具体的情景教学法应用及案例

1.利用实物、想象、音乐的综合再现情景

利用实物、想象、音乐综合创设情境,会让创设的情境更加完美,再让学生调动想象,就会在脑海里勾勒出一幅美丽画卷。

以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为例。开始讲课前,先让学生欣赏一幅碧绿的荷塘画面,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一个参照的对象;然后在贝多芬《月光》钢琴曲的伴奏下师生共同走进朱自清先生心灵深处的那片荷塘,用心品味月光下的那片荷塘。课文通篇会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调动想象,在脑海里浮现出一幅美丽的月下荷塘图,同时能感受到作者内心世界情感的波澜。

因此,利用实物、想象、音乐综合创设情境,不仅能满足学生视觉的要求,还能在听觉的辅助下,让学生沉浸在通过想象加工而成的情景交融的完美世界中,体验作者当时的所思所感,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层次理解[3]。

2.通过表演体会的方式创设情境

情境教学是由角色扮演和角色进入构成的。角色扮演就是对文中的角色进行表演;角色进入就是扮演文中的角色。由于学生自己的扮演动态化了课文中的描写,就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对内容的亲身体验[4]。

以《邹忌讽齐王纳谏》为例,将文中的邹忌及他的妻子和妾,客人,徐公,还有齐王,找学生分别进行角色扮演,当然老师也可以参与其中,不妨让老师充当徐公,这样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在学生的扮演下,会让课文“活起来”,增强学生的角色认同感。另外,也可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并实行角色互换,让每个学生都体验扮演不同角色的欣喜,这样就在潜意识中学生自动了解了文中的内容,那么接下来的学习也是轻松的。

可见,根据课文具体的需求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创设情境是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文章内容及加深理解的有效办法,利用这种情景教学法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自我认同感,还能加强学生之间及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达到高效语文课堂教学目的。

三、结语

任何一种教学法的应用都是为了实现打造高效课堂的目标,情景教学法也是如此。只有在适应高中语文内容的情况下,创设的情境才会发挥作用。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恰当、适时及有度地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梁燕.情景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生优秀作文(教学),2010(11).

[2]李晓娟.新课程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实施[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