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骨关节病预防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老年人 疾病谱 慢性病 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019-02
【Abstract】Objective Hefeng spectrum of disease status of the elderly for the elderly to carry out mountain common, chronic disease prevention as a reference. Methods for the county over 60 years of age and older conducted a sample survey, calculation and comparison of disease spectrum and the overall composition of the situation; to single disease category, according to five age groups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ir survey data. Results of the mountains before the six diseases, the elderly in order were: bone and joint disease (19.93%), hypertension (11.28%), hyperlipidemia (10.01%), stones (gallstones in the liver, urinary stones based, under the the same) (6.40%),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2.83%), diabetes (1.59%). Conclusion survey, over 60 years old healthy ratio of 33.32%; prompted the current must increase efforts to control chronic elderly.
【Key words】elderly disease spectrum chronic diseases Analysis
至2010年底,鹤峰县超过60岁老年人口数为30543人(不完全统计),占全县总人口的13.87%;其中,男性14928人,占48.88%,女性15615人占51.12%,男女比例为0.96:1。按照目前运用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人口总数的10%的比例作为划分老年型社会的标准[1],鹤峰县已经进入了老年型社会。为了解老年人疾病谱,本文以年满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群体为研究对象,分析老年人疾病谱构成,以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开展老年人慢性疾病防控工作,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卫生政策提供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对象调查对象分为三类,分别为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城镇周边居民和农民,抽样对象为截止2010年12月31日年满60周岁、在本地居住满一年的老年人。问卷调查有效样本3076人,其中,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1005人、居民1042人、农民1029人。
1.2 方法 采用概率抽样法,按照行政村和居委会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进行简单随机抽样,对抽到的行政村和居委会符合要求的调查对象全部调查;采用现场调查问卷收集相关疾病谱资料。
1.3 调查内容 现场问卷调查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到被访老人所在村委会集中进行点对点调查,对行动不便或高龄老年人到其家中入户调查。调查内容为:①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民族、住址等;②体格测量,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臀围;③饮食习惯;④生活方式;⑤经济收入;⑥运动(劳动),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调查运动情况,城镇居民和农民调查劳动情况;⑦精神和健康自我评价等。
1.4 数据处理 调查资料由专门的工作人员通过EPIDATA录入数据库导入SPSS系统,根据统计分析的需要对调查资料进行归类和合并处理。数据分析采用SPSS 17统计软件包。对老年人进行总体患病率分析,检验患病率在性别、年龄间的差异。所有统计分析结果均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样本人群总体患病率。调查主要询问样本对象在调查时之前和调查时的情况,依靠被调查对象回忆曾经在医疗机构就诊和被诊断为患某病,或未在医疗机构就诊和未被诊断为患某病、但认为处于一种身体不适状态而做出的自我健康评价。调查显示,三类人群患病率依次为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人员(75.02%)、居民(70.83%)、农民(54.32%),三类人群患病率有显著差异(P<0.05)。三类样本人群患病率见表1。
表1 三类样本人群患病率
2.2 样本人群患病年龄、性别差异。60岁以上健康老年人比例为33.32%。数据分析显示,老年自评健康状况各年龄组没有差异(P>0.05)。60岁以上老年人男性、女性患病率分别为66.08%、67.37%。样本人群患病率无性别差异(P>0.05)。样本人群各年龄组患病率及性别差异见表2。2.3 样本人群患病城乡差异。居民和农民疾病谱顺位基本一致,但居民骨关节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患病率高于农民;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人员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结石病患病率显著高于居民、农民。样本人群患病城乡差异见表3。
2.4 样本人群疾病谱。老年人前6位疾病谱顺位为:骨关节病19.93%、高血压11.28%、高脂血症10.01%、结石病6.4%、慢性阻塞性肺病2.83%、糖尿病1.59%。男性和女性疾病谱顺位比较,女性骨关节病、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高于男性,而男性高脂血症、结石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病率高于女性。样本人群疾病谱排序见上表3。
3 讨论
据不完全统计,至2010年底,我县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占全县总人口的13.87%(数据来源分别为: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为县人社局2010年底登记在册的年满60岁的老年人,农民和居民以2010年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年满60岁的老年人)。2010年辖区内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健康检查资料表明,60岁以上老年人体检正常人数所占比例仅为8.2%,且患病的老年人中,半数以上患有两种以上疾病。本次调查数据表明,健康老年人比例为66.68%,与“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人员疾病谱”比较,前五位疾病谱差异不大,位次略有变化。因此,老龄化将使老年健康服务的需求增加。
3.1 老年人总体患病率较高。老年人总体患病率为66.68%,前6位疾病谱中慢性病占5种,分别为骨关节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说明慢性病特别是骨关节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成为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
3.2 不同性别老年人疾病谱顺位基本一致。本次调查数据显示,骨关节病居老年人疾病谱首位。男、女性疾病谱顺位比较,女性骨关节病、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高于男性。而男性高脂血症、结石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病率高于女性。
3.3 城乡老年人慢性病疾病谱差异较大。城镇与农村在慢性病患病率顺位方面基本一致,但城镇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2],农村仅在骨关节病患病率上高于城镇。
综上所述,虽然城乡慢性病患病率都居于前列,但城镇高于农村,可能由于城镇和农村的生活习惯、劳动方式和劳动强度等有一定差异;另外农民因为缺乏稳定的经济收入不能或没有及时就医而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人员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和较好的就医条件,致农民所患某些疾病未在调查数据中显示出来。加强老年人慢性病的防治,在偏远农村地区重点是开展慢性病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对慢性病的认识,做到早期预防和及时治疗,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知识小百科
骨关节炎又称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炎、增生性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等,是由于关节软骨退行性病变引起的关节疼痛和关节功能障碍的中老年常见疾病。这其中常见的病症有骨刺、骨质增生、罗圈腿、颈椎病、髌骨软化、腰椎病、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所引起的间盘突出都属于骨关节炎的范畴。其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女性比男性多见。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50岁以上人群中,骨关节炎的发病率为50%,55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病率为80%。
诱发因素多多
诱发骨关节炎发生的病因,由既往的健康状态和各种改变关节软骨的疾病来决定。以下因素将促进已经存在临床表现或尚无临床表现的骨关节炎病情发展,亲爱的你要注意了。
年龄:年龄的不断增大是骨关节炎发病最强的危险因素。据资料显示,从20岁开始约5%的人关节就有退行性改变,40岁时,几乎90%的负重关节都有或多或少的骨质增生改变。
性别:从研究资料分析,在50岁以前女性比男性的发病率要高出2倍,但50岁以后两性之间基本相等。
职业:诱发骨关节炎与职业有关。长期反复使用某些关节的人群,可引起这些关节患病率的增加。
体质:体重增加使本来已遭磨损的退化的关节再加上重荷,当然就更容易破坏,所以骨质增生多发生于负重较大的髋、膝、跟骨、腰椎等部位。另外由于关节部位疼痛,患者不自觉地限制了活动而使体重增加,相互影响又加重了关节病变。
姿势:如长期作业在电脑前、睡眠姿势不良、枕头不合适者颈椎骨质增生的发病率特别高。这是由于椎旁肌肉韧带及关节的平衡失调,张力大的一侧易造成不同程度的劳损,并由于颈椎的部分肌肉呈持续紧张状态,久之这些肌肉发生静力性损伤,进而使颈椎发生退行性改变而引起骨关节炎症。
骨内静脉瘀滞及骨内高压:以骨内静脉瘀滞为特征的骨血流动力异常及由此所致的骨内高压,使动静脉压差缩小、营养血管的血流减少、营养障碍可引起骨小梁坏死,骨细胞坏死可能是诱发关节炎的原因之一。
要治疗先检查
通常来说,骨关节炎根据患者的主诉及医生的体检就可作出基本诊断,如果你已经不幸被它缠上了,下一步考虑的当然是如何治疗了,但先别着急,在进行治疗前,还需要进行一些检查,确诊病情,才能够更好的对症进行治疗。让我们来看看常规辅助检查法有哪些。
实验室检查
对于伴有发热及多关节疼痛的患者:应查血常规、血沉及C反应蛋白检查,以排除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和感染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血常规检查无异常改变,但伴有急性滑膜炎的患者可表现为轻度的异常。
影像学检查
X线片:关节的X线片是骨关节炎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可记录病变在大体方面的异常,反映关节损伤程度、病变进展范围及对治疗的反应。
CT检查:CT检查的分辨率高,对软组织、骨与关节都能清楚显示,对普通X线片不易清晰显示部位的骨性关节炎,如脊椎小关节、骶髂关节部位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磁共振检查(MRI):MRI对骨、关节软骨、半月板、韧带病变、滑膜病变及关节积液均可清晰显示。
关节滑液检查
从关节滑液可发现关节积血、微生物和尿酸盐结晶,对创伤性关节炎、感染性关节炎和痛风性关节炎具有确诊价值,特别是对一些单关节炎难以诊断时,有时需要行关节腔穿刺抽取滑液检查。
关节镜与滑膜活检
关节镜既可以用来诊断病情,又可以用来治疗疾病。关节镜可以直视病变,通过放大图象,看得更准确,利于诊断。并可以切取滑膜组织用以病理检查,还可在关节镜下做一些治疗,如游离体摘除、滑膜切除和半月板修复等。一般说来,关节镜可以用来诊断多种病情,以膝关节镜为例:
① 膝关节内紊乱(半月板损伤、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游离体、滑膜嵌入等);
② 关节内不明原因的肿痛;
③ 滑膜炎症(类风湿、痛风、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结核、滑膜炎)的检查与活检;
④ 关节软骨损伤的检查;
⑤ 膝关节急性损伤早期的检查。
日常保健有道
一些小小的方式也能帮助你在生活尽可能的做好预防和保健,减少骨关节炎的发病率,给骨关节一份健康保障。
物理按摩:有助于增强患者的肌力,改善关节活动范围。但要特别注意的是,按摩最好由专科医生进行操作,千万不可盲目到不正规的小诊所进行按摩治疗。老年人常有骨质疏松,若按摩用力过猛,往往会造成骨折。尤其是颈、腰椎骨质增生的老年人,一旦按摩不当造成骨折,容易出现神经损伤,甚至瘫痪,后果不堪设想。
避免损伤:特别注意避免关节的机械性损伤,尽量减少关节的负重和磨损,如膝、踝关节的关节炎患者平日要尽量避免上、下楼梯,长时间下蹲、站立、跪坐、爬山及远途跋涉等较剧烈的对关节有损伤的运动。
关键词:老年人 慢性非传染病 瑞昌
中图分类号:R592 文献标示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8)4-0027-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条件的改善,急性传染病患病率已得到有效控制,而以非传染性疾病为主的慢性病,逐渐替代了原先的发病顺位,成为人们健康的主要威胁。为了解老年人慢性非传染病的分布特点,探讨防控该类疾病的策略,我们于近期对瑞昌市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非传染病的患病现状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瑞昌市区60岁以上(含60岁)的老年人。
1.2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252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性别、年龄、职业)、患病情况、生活习惯和个人嗜好等条目。
1.3 统计方法
调查数据用 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慢性病的患病情况
被调查者1252人,1123人患有各种慢性疾病,患病率为89.7%。位居前10位的慢性病顺序是:高血压(21.2%),糖尿病(14.3%),冠心病(11.2%),脑血管病(9.0%),慢性气管炎(8.1%),慢性胃炎(8.0%),胆囊炎(4.1%),前列腺增生(3.0%),泌尿道感染(1.6%),骨关节病(1.1%)。其中患1种病的占25.65%,同时患2种病的占29.92%,患3种及以上疾病的占44.88%。患病总人次为2919,平均每个患者有2.6种疾病。
2.2 性别与所患疾病的关系
调查的1252人中男性575人,患病率91.3%;女性677人,患病率88.3%。调查发现,高血压及与其相关的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可能与他们工作压力较大、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关。而胆囊炎、泌尿道感染和骨关节病的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这可能与老年期男女两性的生理变化有关。
3 讨论
3.1 老年人患病特点
总体上看,老年人口是一个高患病群体,本次调查显示,瑞昌市老年人慢性非传染病的患病率达89.7%,这与老年人组织结构的老化、器官功能的障碍、身体抵抗力的减弱、活动能力的下降以及协调功能的丧失有关。慢性非传染病的顺位提示,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慢性气管炎、慢性胃炎等。尤其是占总患病人数21.2%的高血压,已成为危害老年人健康的“无声杀手”。
由于老年人的病理性老化和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老年人往往同时患有多种疾病。调查显示,平均每个患者身上存在2.6种疾病,某些人甚至有时要超过6种以上。而且大多数具有“一病多因”或“一因多病”的特点,各危险因素与疾病之间、各危险因素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如何在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复杂关系中,找出主要的或关健的因素,实施健康促进策略,进行有效干预,是开展老年人慢性非传染病综合防治的当务之急。
特约专家: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教授龙洁
山东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教授许继平
整理:于嘉男
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多在60岁以后发病。最早报告该病的是英国内科医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故称之为帕金森病。本病的首发症状表现为静止时手、头、嘴或下颌不自主震颤(哆嗦),肢体肌肉僵直,运动缓慢以及姿势平衡障碍等。帕金森病的起病是缓慢的,最初症状往往不被人所注意,且发病者多为老年人,容易被误认为是“衰老”的表现。因此,了解、预防帕金森病才是战胜它的最好方法。
1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征是同一种病吗?
帕金森病是一种原发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病,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和姿势改变等。此外,临床上有些疾病也可以出现或部分出现上述临床表现,统称为帕金森综合征,包括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与症状性帕金森综合征(异质性系统变性)。就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看,帕金森病还没有找到明确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而帕金森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理比较明确,最常见的病因是脑血管病、脑炎、脑外伤等。所以在治疗方法上前者着重于症状治疗,后者更强调病因治疗。
2帕金森病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迄今为止,帕金森病的病因仍不清楚,所以不能明确地说“是或否”。目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初步结果,倾向于该病的发生与年龄老化、遗传和环境毒素等综合因素有关。
年龄老化发病与年龄呈正比,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
环境因素研究发现,帕金森病的患病率存在地区差异,在污染严重的工业城市发病率明显高于环境优美的旅游城市或港口城市。同样,在农村长期接触化学物品(农药、杀虫剂、除草剂等)的人群发病率也较高。所以研究人员怀疑,环境中可能存在的一些有毒物质,损伤了大脑的神经元而诱发本病。
家族遗传性调查发现,帕金森病似乎有家族易发的倾向,有帕金森病患者的家族其亲属的发病率较正常人群高一些。
虽然帕金森病患者也有家族集聚现象,但至今也没有在帕金森病患者中找到明确的致病基因,说明帕金森病的病因是多因素的。因此,多数研究者倾向于帕金森病的病因是上述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即中年以后,对环境、毒素易感者,在接触到毒素后,因其解毒功能障碍,出现潜在的黑质(脑神经区域)损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重,多巴胺神经元逐渐死亡变性,最终失去代偿功能,出现帕金森病的临床症状。
3帕金森病可以预防吗?
由于帕金森病的病因未明,从根本上预防本病还没有具体、有效的措施。但有研究表明,老年人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开展有益于健康的体育活动、娱乐活动,如打太极拳、跳老年操等,能增进健康。定期的健康检查对早期诊断、治疗帕金森病是十分有益的。
4帕金森病患者早期有什么表现?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往往不能引起患者和家属注意,因此,很难早期诊断。有人统计,帕金森病患者从发病到临床作出诊断的时间平均为两年半,这往往与患者忽视早期症状而未就医有关。
一般来说,帕金森病患者常以少动为首发症状,主要表现在书写、结鞋带和纽扣、剃须、穿脱鞋袜、洗脸等精细动作时比较笨拙和困难,走路动作缓慢、下肢拖曳。这些往往被自己或家人认为是一种衰老的表现而不加重视。
某些患者早期可出现轻微震颤,往往先从一侧上肢的远端开始,于静止状态时出现,做运动时减轻或消失,情绪激动时则可加重。早期的帕金森病患者中,症状不对称者占多数。所谓症状不对称,是指症状先从一侧肢体开始,随着病情的进展逐渐波及四肢。有研究认为,多数患者先从右上肢起病,这或许是由于人的右手进行精细动作较多,容易早期发现的缘故。
5帕金森病容易出现哪些并发症?
骨折特别是髋关节和下肢长骨很容易发生骨折。随着病情的发展,震颤、僵直、肢体协调功能障碍,会逐渐累及运动功能,脚下遇到障碍物时容易跌倒导致骨折。尤其是伴有“冻凝足”的患者更危险。所以冬天结冰的路面、厕所及浴室潮湿光滑的瓷砖地板,对于动作迟钝、步履不稳的帕金森病患者都是危险的,要格外小心,避免摔倒。
心理障碍和智能减退帕金森病患者并发心理障碍非常普遍,主要表现为抑郁和焦虑。据统计,帕金森病患者伴有抑郁心境者高达65%以上,而有明显智能减退者相对少见。近期研究发现,帕金森病患者的心理障碍除与患者的长期患病、久治不愈、生活工作困难有关外,也与其脑内的生物化学异常改变有关。
合并感染感染是对帕金森病构成死亡威胁的主要并发症。最常见的是呼吸道感染,一般感冒、发热都会使症状加重。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常发生感染,也容易罹患支气管炎、肺炎、胃肠炎和泌尿系统感染等。晚期卧床的患者,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不能独立起坐,甚至不能自行翻身,兼之营养不良、皮肤受压,常致褥疮。而坠积性肺炎、吸入性肺炎、心功能衰竭是晚期患者常见并发症,最终导致死亡。尿频也常成为帕金森病患者求医的原因,尤其夜间尿频给患者带来不少麻烦。男性患者常合并前列腺肥大,加之服用抗胆碱药物可加重排尿困难。女性患者可因护理不周,尿便浸渍等,造成泌尿系反复感染直至肾功能损害。感染、败血症是导致本病晚期死亡的重要原因。
6治疗帕金森病时需要忌口吗?
抗帕金森病药物与某些食物、药物同时服用时,有可能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等,从而改变药物的药理效应,出现不良反应。
高蛋白饮食现已确认,某些食物对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药物)的吸收有影响,特别是高蛋白饮食可明显降低左旋多巴的疗效。因为,蛋白质消化时产生的一些大的中性氨基酸可与左旋多巴“竞争”,使疗效降低。所以,应合理分配蛋白质的摄入量,必要时考虑低蛋白饮食。推荐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每千克体重0.8克。
富含拟胆碱的食物用抗胆碱药物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应避免同时进食拟胆碱的食物(如槟榔),以免降低抗胆碱药的疗效。
治疗帕金森病时,若应用其他药物,必须考虑到有无降低或抵消帕金森病的药物疗效,或加重病情的可能性。
7帕金森病治疗前需进行哪些必要的检查?
对于已经确诊为帕金森病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应接受一些必要的检查。一是可以了解病情轻重,以便接受适当的治疗;二是在治疗前,了解自己身体基本状况(尤其心血管系统、肝肾功能等),以便治疗中出现新的情况时,能更好地对症治疗。
检查血、尿、便三大常规。
对主要脏器如肝、肾、脾、肺行B超检查或X线检查,以及血液生化功能检查,如血糖、尿素氮等。
测量血压,检查心电图。
接受特殊治疗要求的其他检查,如在氦-氖激光治疗前,做微循环、血流变学检查等。
8射线刀治疗帕金森病比服药更好吗?
射线刀(包括伽马刀和X线刀)治疗与服药治疗各有利弊。射线刀治疗帕金森病固然有时间短、无痛苦、无出血、无须开颅的优点,但治疗价格昂贵,投资大,对操作人员的要求也高,稍有不当会造成更大损伤。服药则简便易行,不受地区、条件限制,价格便宜。但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疗效会逐渐下降,还会出现胃肠道及神经精神方面的症状(如呕吐、腹痛、多动、抑郁、智能减退等)。
因此,选择治疗方案时,应依据自身的年龄、病程、身体状况、治疗情况、本地区或就诊医院的医疗条件、经济承受能力等诸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一般而言,对于年老体弱、病程长、患有严重的其他脏器疾病、经济负担过重的患者,应尽量采用药物保守治疗。如果自身年龄较轻、身体条件好、服药效果差、各方面准备充分者,可与医生商议,考虑射线刀或其他手术治疗。
9怎样做好帕金森病患者的康复护理?
如今,帕金森病的有效治疗方法除了药物外,手术治疗亦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但是药物、手术治疗均不能阻止病情的发展。因此,帕金森病患者的康复护理就显得非常重要。
肢体功能锻炼加强肢体功能锻炼对各期帕金森病患者都是需要的。建议患者每天步行500米以上,并持之以恒。不能外出的患者,应尽量在室内做一些伸展肢体的活动,从简单的动作(如扔沙袋、投皮球)逐步过渡到复杂的动作(开水龙头、穿脱衣服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帮助患者减少肢体僵直和畸形。
语言障碍的训练帕金森病患者常常因为语言障碍而变得越来越不愿意讲话,再加上面部表情缺乏,常使患者和家属情感交流出现障碍,因此必须注重改善语言障碍的训练。家人可鼓励患者缓慢而大声地朗读报刊或优美的散文,选唱自己喜欢的歌曲,通过这些方式改善语言障碍。
膳食营养加强营养、增强免疫力对帕金森病患者的健康状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调整饮食,使药物治疗达到更好的效果。所以,合理饮食是帕金森病的辅助治疗方法之一,可使患者维持较佳的营养状况。帕金森病患者的饮食原则包括食物多样,多吃谷类和蔬菜瓜果,经常适量吃奶类和豆类,限量吃肉类。
10如何做好帕金森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心理因素在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方面均起着重要的作用。通常,患者在情绪紧张、激动或窘迫情况下,肢体震颤加重,而情绪平静时震颤减轻。良好的心理疏导和耐心的解释,能使患者克服悲观失望、焦虑烦躁等消极情绪,保持心态平衡,增强药物疗效。
心理护理是科学知识和感情的融合,通过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朋友的解释,再通过他们具体的关心、体贴、帮助等措施,从心理上建立和保持良好的医生-护士-患者关系,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要做到这些,首先医护人员要加强自身心理、医德修养,讲究医学艺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注意个体化,因人施护,可获得更好的治疗和康复效果。
11帕金森病晚期会造成瘫痪吗?
医学上,通常把随意肌主动而稳定的收缩功能障碍称为瘫痪。帕金森病主要影响上运动神经元(包括锥体系与锥体外系两部分)的锥体外系部分,它的损害主要引起肌肉强直和不自主动作,而不是瘫痪。随着病情的加重,到了病程晚期,由于四肢及躯干张力过高而限制了主动运动,导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不能起床活动。此时,人们常视之为“瘫痪”,但其本质与瘫痪是有区别的。严格地说,帕金森病不会引起瘫痪。但是,帕金森病是一种老年病,同时常并存缺血性脑血管病(多发性脑梗死或多发性腔隙性梗死),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可能存在某种程度的瘫痪。因此,积极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对于帕金森患者是很有必要的。
12帕金森病并发关节病如何处理?
帕金森病由于显著的肌肉强直,主动活动减少,重症患者在晚期常并发骨关节病变,以关节僵直、肢体挛缩等较为常见。
帕金森病的骨关节并发症应早期加以预防。对轻、中度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应鼓励其多做主动运动,注意保持关节最大的活动幅度。根据不同的肢体、不同的关节,可采取站立、坐位、卧位的功能锻炼。颈部和上肢适合站位、坐位锻炼;下肢以卧位比较安全。大小关节都应尽量坚持活动,以维持各关节的功能。对于晚期主动运动能力丧失的患者,要为其进行常规的各关节被动活动,对强直的肌肉做捏揉按摩,以避免或延缓骨关节病变的发生。
对于已发生骨关节强直和肢体挛缩的重病患者,全身治疗包括增加营养,治疗震颤和肌强直,做好生活护理,勤翻身,防止尿便浸渍及褥疮、坠积性肺炎等发生。重点加强挛缩肢体及强直关节的护理。冬天保持温暖舒适的室温,夏天注意室内空气流通及适宜的温度、湿度。增加做被动运动和按摩,应每日1~2次,以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增加各种组织的营养。冬天活动肢体时,勿使肢体过分暴露,采取一个肢体、一个肢体的活动步骤。被动活动肢体时动作宜轻柔,勿增加患者痛苦。肢体疼痛明显者,可服用布洛芬、双氯灭痛以缓解疼痛。还可内服健骨壮骨及养血柔筋之中药,如壮骨关节丸、壮腰健肾丸、龙牡壮骨冲剂等。
13帕金森病可以根治吗?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因为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尽管全世界范围内的研究取得很多进展,但目前仍无根治的办法,所有治疗都是症状治疗和对并发症的处理。如左旋多巴类(美多巴、息宁)的治疗会使很多患者症状缓解或消失,但停药后症状又会出现。所以帕金森病是没有什么灵丹妙药的,不要病急乱投医,一些广告中吹嘘“可以根治”本病是不科学的,也是不负责任的。
小贴士:
世界帕金森病日
从1997年开始,每年的4月11日被确定为“世界帕金森病日”。这一天是帕金森病的发现者――英国内科医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的生日。
1997年4月11日,欧洲帕金森病联合会(EPDA)在其纲领中宣布,帕金森病患者拥有以下权利:
1.被介绍给对帕金森病领域有特殊兴趣的医生的权利;
2.接受准确诊断的权利;
3.获得方便的帮助或服务的权利;
4.接受长期照顾的权利;
5.参与治疗过程的权利。
世界卫生组织(WHO)支持世界帕金森病日的确定及欧洲帕金森病联合会的纲领。许多国家的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都选择在4月11日这天举办帕金森病主题活动。世界卫生组织还与一些国家政府部门、国际和地区医学团体合作,共同推动帕金森病的研究与治疗。
营养食谱
枣仁龙眼汤龙眼肉、炒枣仁各15克。将龙眼肉、炒枣仁加入水煎成汁,再加适量白蜜即成。每日2次,早、晚服用。对久患帕金森病者有补益作用。
酸枣砂仁汤酸枣30克,砂仁15克。将酸枣、砂仁共同煎成汁,每晚1次,代茶饮。适用于帕金森病震颤者。
【关键词】膝关节置换术;功能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349-02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及退行性关节病所导致的关节僵硬,屈伸障碍等,主要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1。膝关节置换术能增加患者的活动能力、减轻关节疼痛。术后患膝功能恢复的好坏,不仅取决于手术成功与否,而且取决于术后的功能锻炼,早期正确的功能锻炼对防止关节粘连,恢复关节功能起着重要因素,不仅是提高术后效果的有效手段,而且是使病人获得独立生活能力的关键2。我科自2010年至2011年通过对52例此手术患者实施功能康复训练,收到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2例患者,男20例,女32例,年龄53~71岁,原发病类型:退行性关节炎3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5例,创伤性关节炎2例,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行走困难,屈伸受限,经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本组患者均能完成锻炼计划,无一例发生感染,12天膝关节屈曲均>90°,术后14天出院。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关节屈伸活动范围2°~118°,优良率达97.12%。
1.2 手术方法
2 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无1 例感染。临床效果满意,经随访6个月~1年,52 例患者关节活动恢复良好。
3 术前护理
3.1 心理护理 患者因为长期膝关节疼痛,又对膝关节置换术不了解,所以会产生焦虑、紧张的心理。因此,术前对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并介绍成功病例帮助患者及家属对此种手术有所认识,消除疑虑,树立信心。
3.2 术前康复训练
3.2.1 有氧运动,目的是加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3.2.2 受累关节附近肌肉的力量性训练(1) 股四头肌训练:嘱患者用力收缩,使膑骨上提,肌肉坚硬,稍等片刻,然后放松,如此反复,每小时1次,每次3~5min,(2).踝关节的全范围的运动:指导患者主动做患肢足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
3.2.3 直腿抬高运动:病人平卧或半卧,患肢伸直抬高离床20cm,停顿5秒,并进行患关节的抗阻力屈伸运动3。
3.2.4 指导并教会病人使用助步器,并告诉其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为术后康复训练做准备,使病人术后更易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
3.3 术前其他准备:(1.)术前3 d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为术后做准备。(2.)了解患者以往的过敏史、药物史、手术史既往病史及患者心、肝、肾功能情况。(3.)术前6 h禁食、4 h禁饮,以防术中引起恶心、呕吐等不适反应妨碍手术进程。(4.)皮肤准备。术前剪趾(指)甲,避免产生感染灶。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常伴呼吸循环疾患,协助患者做好各项常规检查,做好交叉配血,手术区皮肤避免损伤,保持完整性。
4 术后护理
4.1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给予平卧位。术侧肢体应抬高,下肢弹力绷带外固定,同时观察肢体肿胀程度、肤色、温度及感觉的情况。手术后双下肢恢复知觉后应立即进行踝关节主动伸屈,股四头肌收缩练习,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减轻患肢肿胀和疼痛,严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发生。
4.2 伤口引流 术后保持负压引流通畅,,防止引流管扭曲、折叠、受压,翻身时避免脱出。观察引流的量、颜色,性状,做好记录,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情况,以防止感染。
4.3 术后1~2天康复训练 (1)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疼痛减轻的情况下,指导患者主动做患肢足踝背伸屈活动,其作用收缩腓肠肌,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减轻疼痛,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每小时1次,每次3~5min,同时进行股四头肌等长舒缩运动。方法:嘱患者用力收缩,使膑骨上提,肌肉坚硬,稍等片刻,然后放松,如此反复,每小时1次,每次3~5min,其作用是收缩股四头肌,增强下肢血液循环,消肿止痛,防止肌肉萎缩。(2)直腿抬高运动3:病人平卧,患肢伸直抬高离床20cm,停顿5秒,并进行患肢关节的抗阻力屈伸运动,运动过程中应由被动转变为主动。(3)术后第二天患者可坐起并协助患者练习按压膝关节,尤其术前伴有屈曲挛缩畸形的患者,将腿伸直放在床上,用软垫垫于足跟处,并将双手放在膝盖上方,轻轻下压,使腿尽量伸直,每次都要维持五分钟左右,到患者不能忍受的疼痛为止。硅球拔除后行屈膝屈髋运动,原则上幅度由小到大、循序渐进,由被动转变为主动直至屈至80°~90°。
4.4 术后第三天继续行以上功能锻炼并进行:
4.4.1 悬垂小腿动作:仰卧于床上,利用双肘及健侧肢体的力量将身体移向床边或在陪护人员的帮助下,坐于床边,双侧小腿自然悬垂于床沿下。
4.4.2 坐于床边,两腿自然下垂,健侧足与小腿放于手术侧足踝上,做向下悠压的动作,慢慢地尽量屈曲膝关节,在最大屈曲位时保持5-10秒钟
4.4.3 坐于床边,两小腿自然下垂,健侧足勾于患侧足跟部,协助患侧小腿做向上抬的动作。
4.4.4 抱大腿动作:坐在病床上,双手抱住大腿下1/3段,缓慢用力将大腿向上提,使膝关节呈屈曲状态
4.5 行走练习:在陪护人员的保护下扶助行器练习平地行走。
第一步:保持正确的站立姿势,将身体重量置于助行器上。
第二步:将助行器移向前方,并确保它已放置平稳。
第三步:迈出手术一侧肢体,将足放在助行器中间的区域,使脚跟先着地,然后让整个脚掌着地。
第四步:站稳后身体向前侧,再迈出健侧腿。
5 出院康复指导
5.1 继续遵医嘱进行功能锻炼,注意逐渐增加活动量,以防止关节肿胀、积液。
5.2 行走时应每天增加行走次数,其次才是逐渐增加行走的距离。行走时应使用助步器或拐 杖来保护关节。
5.3 回家一周后可使用静态自行车进行康复训练;术后六周内避免跳舞、体育运动等(游泳除外)有强度的活动。
5.4 应避免进食过多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适当增加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如:鱼、瘦肉、蛋类、豆制品、新鲜水果等。
5.5 防止便秘:应注意增加粗纤维事物的摄入,如新鲜蔬菜(韭菜、蒿子杆、芹菜等),多吃水果如香蕉,也可饮蜂蜜水(糖尿病患者除外)。
5.6 控制体重:避免造成人工关节负担过重。
5.7 伤口如出现渗液,红、肿、热、痛,应立即就诊,遵医嘱使用消炎药。
5.8 如出现感染遵医嘱及时使用抗生素;避免细菌随血液循环进入关节腔,引起假体感染。
6 讨论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比较常用的以改善膝关节功能活动和矫正畸形为目的的手术,但如果术后康复护理和早期功能锻炼不得当,膝关节伸屈度往往不满意。早期正确的功能锻炼对防止关节粘连,恢复关节功能起着重要因素4,不仅是提高术后效果的有效手段,而且是使病人获得独立生活能力的关键。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骨关节病的有效方法,也是较大的关节重建手术,充分的术前准备,细致的术后病情观察,合理有效的早期康复锻炼是确保手术成功、膝关节功能恢复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沈研,孙硕,李志锐,等. 72例高龄同期行双膝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J]. 中国临床医生, 2012, 40(05):55-57
[2] 吴文栩,邢小利,杨胜武,等.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J]. 护理杂志, 2011,28 (10):36-37
笔者积30余年临床之经验,有幸参加我院面向兰州市三县五区开展的风湿骨病的筛查防治工作。我们通过义诊形式于2013年5月――12月共对4446人逐一采集血压、脉搏、症状、体征、既往病史、药物过敏史、个人嗜好及生活习性等个人信息;采用“全科智能检测仪”设定的风湿骨病检测数据,结合中医四诊合参进行初步的筛查。被筛查4446人中,年龄最小的20岁,最大的92岁,女性多于男性,以50岁以上者居多。因筛查目的明确,故风湿、类风湿、骨关节病引起的颈肩腰腿痛、四肢关节疼痛麻木者十居八九。筛查结果显示:临床体征和检测数据异常者与病者表现的症状基本一致,现整理如下:
一 总体状况
总体来说,筛查只是初步印象,还需上医院进一步检查,但还是有规律可循:单项检测数据异常者,或同一部位又出现骨钙化数据异常,或者同时出现肌肉粘连数据异常,尚未经检查治疗的,多见于某一疾病的早期阶段,一般病程短,症状轻;而舌下络脉青紫,舌质黯、脉象涩,经筛查呈现出多项检测数据异常者,多属某一疾病重症。一般病程长,病情复杂,常与其它疾病合并者多见。其中,颈、肩、腰不同部位检测数据异常者,则反映出某一疾病的病位或属同一疾病的不同表现。如果风湿系数、骨质疏松及骨质增生和其它相应数据均显示异常者,则提示某一疾病已进入中后期阶段,多见于久病重症。常常会导致四肢循环受限的数据异常,年龄越大,病程越长,并伴有合并症及其它慢性病者手脚麻、胀、痛的症状越加明显。
二 以颈椎病为例分析
颈部肌肉粘连和颈椎钙化度数据异常,或已接近正常指数临界者,早期仅有颈肩不适,偶尔感到颈项部有僵硬感,可看作颈椎病早期的开始;重者常见的症状有颈肩痛、肢体麻木等,提示患某种类型颈椎病的可能很大。经与大量的颈椎病患者的接触,进一步证实了颈椎病早期多有反复“落枕”, 其中60%的眩晕症状,是由颈椎病引起,另外颈部外伤也是引起颈椎病的祸根之一。
寒冬季节,颈椎病患者病变部位容易受凉产生炎症、水肿,引发脑供血紊乱,所以在冬季筛查中颈源性眩晕的患者较为多见。从发病率来看,颈椎病在颈椎的老年性、退行性变化基础上发生,在筛查中发现50岁以下长期伏案、长时间低头工作者多发,近年30岁以下长期操作电脑和长时间玩手机的年青人颈椎病的发病率也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在诊断追问颈椎病患者过程中,发现只有20%的颈椎病患者曾上正规医院就诊,是通过医生依据其症状、体征、X线片,结合辅助检查结果(包括CT、磁共振成像和颈椎管造影、肌电图等),出具的颈椎病确诊报告。另有大约50%的人在检查过程中是单凭症状,或者单独依靠X线片,被某些医生简单、笼统地冠之为颈椎病,但谈不上细分所患类型。还有30%的人,一部分是自我感觉患了颈椎病(部分肩周炎患者也是如此),另一部分人则拖延病情,未做过检查治疗,不予重视。
我们在筛查过程中,发现一些所谓的服药疗效不佳的高血压、查不出明显原因的心律失常、视觉障碍、以及久治不愈的吞咽困难、咽喉疼痛、疑似慢性胃炎等一些案例,实质上是颈椎存在问题所致,且随颈椎病的轻重而变化,对这种同颈椎病的症状同时发生或相继出现病症的患者,都积极建议让其到附近医院对颈椎进行全面检查,因为这些人更需要明确诊断,方能对症治疗。
三 对具有共性异常数据的分析
风湿系数数据异常者,顾名思义说明患者体内有湿,尤其夏季多汗,一经按脉,患者多肌肤粘手,表现体征多与检测数据异常互成正比。又因湿性粘滞而缠绵,故其疼痛重着,脚腿沉重木胀,或一处肌肤麻木不仁,或关节肿胀者多见。一般舌体胖大,苔润、舌苔偏腻、或白腻、或白腻微黄。女性多见于舌淡苔白薄腻、边有齿痕脾虚有湿证候;男性舌苔湿润,舌质由淡略转深,舌苔偏腻偏黄略干者,多与吸烟嗜酒,喜食肉食冷饮且有化热之势有关。
通过舌诊脉象及询问,发现患者均有怕风、脊背透凉或上热下寒症状,多属湿盛于里兼有气虚、阳虚或气阴两虚之象。常常伴有腹胀、腹泻等胃肠道功能障碍,也是引起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之一。
骨质增生数据异常者,多在中年以后发生,更多见于老年人,是骨质老化后的一种退变现象。骨质增生在多数情况下并不一定意味着是病,而是一种生理的组织反应。仅有骨质增生而无临床症状时,就不必刻意进行治疗。骨质增生与骨质疏松都可以因为缺钙引起,他们并非因果关系,而是一种共生关系。可以这样说,经常同时折磨中老年人的骨质增生(骨刺)和骨质疏松是因为机体缺钙引起的一对孪生骨病。只不过骨性关节炎是产生骨质增生的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骨质增生只是骨性关节炎的一种表现。
我们在筛查中发现,有不少人由于缺乏对骨质增生的正确认识,盲目地认为自己的疼痛就是骨质增生(骨刺)引起的,似乎是一种不治之症,到处求医问药,殊不知只有确认骨质增生是造成腰腿痛的主要原因时,才需针对治疗。为了帮助这些人走出误区,在筛查现场我们作了大量的科普宣传工作。
筛查还显示,骨质疏松检测数据异常者,与部分患者提供和表述的骨密度测定报告的结果一致,同绝大部分被筛查者临床症状、体征相符。筛查的结果,女性比男性发病率高的多,特别是50岁以后女性,多存在随年龄的增长或绝经,而发生一种“生理性”退行性病变。
筛查现场经常见到一些老人含胸驼背、走路蹒跚,说明骨质疏松已到了相当程度。可惜一些老年人只吃保健品而忽视服药。据统计,骨质疏松数据异常者约占三分之一的人上医院测定过骨密度,但其中不少人没进行或没坚持专业治疗。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中老年人群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和目前防治的重点。
其它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等也是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量骨质疏松数据的异常,表明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同时检测数据异常者所表现的症状进一步证实了骨质疏松到了一定程度,可表现为腰酸背痛,可放射到四肢,并有四肢麻木等,询问患者多有下肢的痉挛。相当多患者不明白骨质疏松更加容易罹患骨关节炎,而且还会加重原有的颈肩腰背腿的疼痛和骨关节炎的病情,还存在遇到轻微的外伤就发生骨折的风险。所以说预防骨质疏松症比治疗更重要。
经对筛查结果统计分析,现将导致和加重骨质疏松的因素归纳如下:
1.95%的骨质疏松数据异常者不喜欢喝牛奶,或因喝牛奶导致腹痛、腹泻而不敢再喝。
2.骨质疏松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也较为严峻,不容忽视。年轻人长期以饮料代水、过度饮用可口可乐等碳酸饮料、过量饮用咖啡、喜食膨化食品等等生活习惯,都是产生骨质疏松的原因;年青女美节食减肥,饮食挑剔,经常素食或绿叶蔬菜摄入量不够,导致营养元素摄入不足。
3.过咸饮食、喜食肥肉、吸烟酗酒、长期嗜饮浓茶者也是易患骨质疏松症不良习惯。
4.“宅人”、懒床者较多,缺少户外及阳光下运动。
据笔者观察,骨质疏松到了一定程度,患者多见舌质黯、舌下络脉青紫,脉多沉细、尺脉尤甚之脉象。说明患者肾虚而功能不足,兼有血瘀证致血行不畅。结合临床实践,笔者认为西药的制剂作用针对性强,能较快的缓解疼痛等症状,并迅速地补充钙质,抑制骨的吸收。中药对患者骨质疏松引起的腰腿酸痛、腰膝酸软等症状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功效持久、毒副作用少,更主要的是对机体具有整体调整之功效。故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应提倡中西医互补、中西药共用,充分运用西医检查手段,中医应根据患者病情采用辩证与辨病相结合施治,标本兼顾,辅之补肾、活血之法进行诊治。现代医学也已证实补肾、活血的中药具有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
有报告称:部分患者在骨指标尚未出现明显改善前,通过中医治疗,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疗效好于单纯钙剂治疗。此正符合侯丽萍教授创立的“侯氏疗法”所倡导的“调脾固肾”、“通调三焦”专治风湿骨病及其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法则。
四 预防意义
本文表明,对风湿骨病的筛查,不仅仅局限于颈肩腰背腿痛的初步检查,而是通过对大量筛查人群的接触,点多面广,涉及到临床各科疾病,实际上也是一个宣传、普及医学知识,告诉人们如何做到未病早防,无病早查,有病早治的科普教育过程。
对于任何疾病而言,早期预防胜过任何灵验的良药和高超的医疗技术,风湿骨病也是如此。就风湿骨病发病原因而言,大部分患者如能懂得一些相关的知识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注意,就可以大大降低其发病率。即使是患了风湿骨病,也能及时发现并得到诊治,使其危害降至最低。遗憾的是,根据我们在风湿骨病筛查所接触到的情况看,人们在这方面的知识还非常欠缺,我们由衷地感到在风湿骨病预防知识的普及上做一些工作还是非常必要的。对于风湿骨病所引发的颈肩腰背腿痛的患者而言,更透彻地理解自身所患的疾病和熟悉一些相关的知识,对于提高疗效和防止复发也有很大的意义。
本文对风湿骨病涉及病症,力求从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异常数据分析和自我预防等方面进行论述,反映了患病人群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基层医务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还可对患者自我判断,早期就医提供一些指导。同时,表明我院通过义诊形式,对风湿骨病的筛查是一项因陋就简、简便易行、适应户外的好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具有实践全民健康教育的意义。
参考文献
张怡智医生是一名杰出的、复合型中医养生专家,于2003年创立了>。.张医生一直苦心钻研养生之道, 并悟到了中医学的真谛,他所倡导的学术思想和诊疗手段,代表着中医学的未来之路----让中医走向世界,憧憬着世界中医之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医学专业毕业后,一边工作,一边继续师承多位名老中医,学习各家专长,从一名初步掌握了中医基本知识的入门者,到如今对中医有了深入的认识,掌握中医精髓,真正步入中医殿堂有为中医专家。近10年以来里的所见、所闻 、所学、以及对各位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诊疗手段的学习专研,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学术观点和诊疗思路。
记得四十年前春天的一个下午,一个妇女搀扶着一位五十多岁的男子,艰难的走进一个农家院,可是家里只有一个七,八岁左右的孩子。那妇女急忙问,你爸爸呢?“孩子回答:出去办事了”。妇女又问:“什么时候回来?”孩子说:“什么时候回来我也不知道”。妇女着急的自语:“这可怎们办?”孩子稚嫩的问:“怎么了?”那妇女一指脸色铁青的老头说:你大爷肚子疼痛的厉害。孩子立马说“:肚子疼,我爸有秘方”。便急忙从一个旧布袋里抓了三把菜籽,那妇女一看认识,是萝卜籽(药名:莱菔子),接着又从一个柜子里找出一个纸包,打开从里面盛了三汤匙药面,妇女一看也认识,这不是过节才吃的干姜面吗。只见孩子把这两样东西放在自家锅里,又踮起脚尖在水缸里,盛出两碗水,倒入锅里,然后跑到院里抱回一捧柴火,在妇女的帮助下,不到一袋烟的功夫,锅里的药就煮好了。接着妇女自己盛出一碗熬好的药,给老头喝了。不到半个时辰,老头的肚疼竟然好了,此时孩子他爸还没有回来呢。这个孩子就是我们今天的张怡智医生。
他们家有一个习惯,孩子打小识字不是读三字经、百家姓,而是从诵读药性歌诀开始。受家庭的熏陶,渐渐的喜欢上了中医歌诀里那些押韵的词句,他从12岁起,正式在父亲的指导下接受传统中医学教育,背诵,,等。从此,在他幼小的心灵里萌发出一个念头,长大一定要当一名优秀的医生。毕业从事临床工作后一直用业余时间追随名老中医学习,深得各家绝活。
“弘扬中医药文化,实现自我价值”是张怡智医生追求的理想和目标。张医生不满足于一技一法,而是根据客观实际需要,精通一科,兼通数科,做到一专多能。他在治疗内科病时,许多妇女患者不仅有内科病,而且还有妇科方面的疾患,就不能象西医似的,先把内科病治好,然后再让患者去妇科治疗妇科病。张医生发挥中医优势,辨证施治,抓住患者的主要矛盾,处方用药,不仅内科病治愈,还治好了许多妇女的多年疾病,从中医来讲,这两种病属同一病因。名副其实地当了新世纪的“带下医”;他针对现在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将老年人易患的心、脑、肾疾病,及眼、耳、目等易衰老的器官,总结出一套适合老年人的治疗方案,治好了许多老人的疾病,使不少老人恢复了健康;他还根据儿童的特点,研究儿童发病原因,鼓励对儿童要重用物理治疗和饮食调理,预防并治好了许多儿童的多发病。由此可见,张医生不仅精通内科,还通晓儿科、妇产科、五官科,甚至外科;他在诊断上,不仅精通“切脉”,而且善于“望色、望舌、听声、望形”;在治法上,不仅精通汤药,还善于用针灸、按摩、拔罐、刮痧、砭石、耳穴等。可谓是一位真正的复合型中医专家。
每天坚持阅读经典著作,记笔记,这是张医生多年来形成的习惯。中医博大精深,学无止尽,只有不断学习中医经典,才能有温故知新的体会。在张医生桌子的一边,堆满了他经常阅读的书籍和记录下的笔记。他说:尤其是年轻时拜师于兰林达、王绵之、董建华时记下的笔记,每遇到难题时,要翻开看看,总能得到思路上的启发,因为这些心得在教科书上是找不到的,是很珍贵的临床经验。
张医生回忆了五年前,一位大学教授,患心肌梗死的病案,一开始用西医治疗,心电图上的T波不降反升,这说明心肌梗死仍在继续。后来通过这位教授的亲戚推荐,请张医生会诊,他根据王绵之老师的经验,结合病人的具体病情,开了养阴的药方,用点西洋参,八天后症状消除,T波就下来了。
关键词:融媒体;互联网;卫生健康知识;传播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15个专项行动,第一个就是“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重点工程为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随着互联网社交媒体的普及和发展,一个融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传媒与受众互动于一体的“融媒体”时代迅速到来。传播媒介形式从传统媒体的报纸、电视、网络,到新兴媒体的微博、微信视频号、抖音、直播平台,多种媒介形式实现融合。在融媒体时代,医学健康知识的传播更加快捷,传播效率倍增,更好地满足了大众不同的健康需求。通过多种媒介形式持续性向大众传递医学科普知识、科学的健康观、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提升了大众的健康综合素养[2]。同时让大众在获得正确科普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对医院的认同感与信任感,从而树立了医院品牌的权威性,提升了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为医院持久发展注入不竭动力。北京小汤山医院(北京市健康管理促进中心)作为首批全国健康管理示范基地、全国健康管理体验示范基地、北京市健康促进示范基地、昌平区健康科普基地,20年来致力于“小汤山大健康”品牌建设,真正将“大卫生、大健康”理念贯彻落地。2017年—2021年北京小汤山医院共组织医务人员发表科普文章4400余篇,举办讲座、义诊、健康教育等相关科普活动660余次,参加拍摄1000余部科普微视频,受邀参加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中央(北京)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BTV)等科普节目650余次。医院以健康传播为抓手,不断加大医院品牌宣传,为推动首都卫生健康事业全面发展,为健康中国建设做出新的贡献。北京小汤山医院为做好医院品牌的健康传播,以宣传康复医学、健康管理、医疗护理、综合医疗、预防保健知识为主,充分发挥医院的优势学科,积极组织医院医务人员将临床实践工作与科普写作相结合[3]。鼓励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发现、搜集、挖掘线索,找准科普报道的切入点和落脚点,紧跟大众关注的健康热点,从科普创作的选题、标题的吸引力、内容的故事性等多角度进行创新。通过写作医学科普文章、拍摄医学视频,以自媒体图文、短视频、一对一咨询、电视台(电台)节目、专题讲座、义诊咨询、科普作品比赛等多种形式全方面开展特色医学科普,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正确的防病治病理念和健康教育防范传播给社会公众,进一步促进了医院业务的推广,加强医院品牌建设,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打造多媒体综合健康科普宣传平台
1.1利用好医院内部传统科普宣传平台
利用电子屏、门诊等候区电视及健康教育宣传栏向患者提供健康资讯类知识;在各临床科室开展出院健康处方工作,为出院患者从用药指导、居家康复、照护和自我健康管理等方面提供科学指导;制作系列宣传展板、海报、手册、文化墙、宣传栏,向广大患者传播疾病知识、健康科普知识、防疫知识等。北京小汤山医院健康管理促进中心在健康体检期间,为体检客人免费提供内科、营养、中医、运动等健康讲座和现场咨询,年接待量可达5万人次左右。通过健康风险评估,将筛出的慢性病人员按不同病种分期分批组织健康管理工作,多次为国航飞行员、在京两院院士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真正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为大众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
1.2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
不断创新,整合媒体资源,加强与电视、杂志、报刊等传统媒体的合作,同时探索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入驻科普中国科普号、北京号、今日头条、搜狐自媒体等,扩大科普平台传播覆盖面和影响力。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促进科普作品的传播。充分运用互联网多种平台,推送医学知识、疾病常识、重点卫生健康日、科普视频等内容,让百姓足不出户即可了解健康知识;科普专家通过参与网络直播节目,利用评论区互动功能,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通过健康教育进课堂、进家庭、进社区、进单位系列活动,利用院内宣传栏、电子屏、闭路电视系统等宣传设施常规开展健康宣教活动。广泛开展讲座、义诊、健康教育活动。2017年—2021年累计举办660余次讲座、义诊、健康教育等相关科普活动,发放上万份健康宣教资料,惠及5万余人次。通过线上线下的多种媒体形式,全方位向大众传播健康理念,打造立体化健康知识宣传新格局。文字、图画、视频相结合。随着网络传播形式的不断发展,医学科普从写文章衍生出图文、视频等其他传播方式。科普图文可以全面、多角度,详细地介绍疾病知识;科普视频则具备知识传播即时化、复杂知识通俗化的特点,更利于人们理解。北京小汤山医院在科普工作中的不断创新,凭借报纸、图书、网络等传播媒介,采用文字、图画、视频等多种形式开展科普传播工作。2017年—2021年发表科普文章共计4400余篇。积极组织专家参加主流媒体节目的访谈、短视频录制。2019年、2021年先后与薄荷医生、泽桥医生等新媒体合作,组织专家参加1000余部医学科普微视频的拍摄,并在百度、搜狗明医、爱奇艺、优酷视频、搜狐视频、腾讯视频、今日头条、新浪微博、医院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媒体广泛传播。2017年—2021年医院专家650余人次受邀请参加CCTV、中央(北京)广播电台、BTV、新华网等节目,与市民直接对话说健康。
1.3科普内容的创新
由疾病预防向健康促进转变。“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有助于大众形成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幸福感[4]。北京小汤山医院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探索出了一套集健康体检、健康风险评估、疾病预警、检后追踪监测、慢性疾病及高危人群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于一体的健康管理模式。体检者在健康体检期间可以现场咨询医生有关自身疾病预防和康复治疗问题,医生会给予详细的健康指导。根据体检报告进行健康风险评估,按不同慢性病种进行健康管理和健康干预。康复临床中将医疗康复手段,与作息、饮食、运动、心理、健康教育等健康管理手段相融合,形成了具有小汤山特色的新型康复管理模式。由注重患者向全人群转变。医学科普不仅能够给患者提供疾病知识,更能有助于公众关注自身健康,做好疾病预防。北京小汤山医院通过多种方式,针对不同年龄的人群,采取不同的途径,全面传播健康知识。走进社区开展义诊咨询活动,为社区百姓提供中医、内科、康复、营养、运动、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咨询及科普知识。走进军营开展《聚焦健康睡眠拯救失眠的你》宣讲;走进校园开展“预防青少年近视”“脊梁少年,柱力成长”为主题的健康知识讲座;走进敬老院开展关爱老人公益活动,指导老人如何自我锻炼。“药+”志愿团队志愿者走进社区老人家中,为用药复杂、腿脚不便、空巢居家患者提供一帮一专属药学服务,把安全用药常识送进社区、送到家庭,从而提高老年人合理用药意识和安全用药常识,2020年,医院“药+”志愿服务荣获、中央文明办等主办的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将运动与疾病防治相结合。由于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慢性疾病成为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威胁。运动对于多种慢性疾病具有重要的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北京小汤山医院充分利用有氧运动中心,开展各种球类运动和健身活动,安排专职运动教练讲解运动常识及损伤防护知识,将运动与医学防治相结合,年均接待量达2万人次左右。组织运动专家编写《偷菜不如偷健康》《微运动———最最简单的塑型健身法》《高效微运动》等科普书籍,教导公众如何通过运动强身健体,降低慢性病的发生率。将康复科普作为科普的重要分支。随着我国老年人、残疾人和慢性病患者的不断增加,促进了康复产业的发展,存在康复需求的潜在人群数量巨大,北京小汤山医院利用医院多个康复专科特色优势,围绕公众关注的康复热点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康复医学知识科普。北京小汤山医院康复中心成立“金拐杖之家———骨关节病康复病友会”和“脑卒中康复病友会”,在平台上交流共享科普知识。线下举办了60余次健康大课堂系列活动,讲座内容涵盖《脑卒中发病的原因》《脑卒中患者的家庭康复指导》《骨关节病康复》等,向住院患者提供健康指导、解答患者关注的问题、进行康复动作的指导。
2建立一支科普队伍
北京小汤山医院积极发动全院医务人员加入科普队伍[5],经过多年来对科普人才的持续培养,医院建立了以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北京健康科普专家、昌平区健康素养讲师团专家、阳光长城微博专家、科普达人、科普红人、健康科普志愿服务团等500余人组成的科普专家团队。目前有专兼职科普人员305人,中级职称及以上或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275人。包括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1名、北京健康科普专家8名、北京市科委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11名、昌平区健康素养讲师团专家4名、“阳光长城”微博专家4名、注册志愿者485人。打造一批科普明星科室、明星专家,同时也吸引众多媒体平台来院寻求科普宣传合作。
3科普传播机制创新
为切实做好科普宣教管理机制的创新,北京小汤山医院专门成立宣传中心和健康教育部统筹管理。医院制定了《科普宣传工作制度》《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宣传奖励办法》,成立健康促进工作领导小组,职责分工明确,形成了医院内部健康教育网络。培育机制创新。一是经常性地组织广大医务人员参加科普宣传技能的培训,从科普写作的基本认知、技巧和方法、思维方式多方面讲解如何快速高效地完成医学科普文章的编写,助力营造良好的科普发展环境。二是制定科普创作者奖励机制,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通过这些手段充实北京小汤山医院健康科普人才团队,有利于提升科普文章的质量,创造利于科普推进的有利环境,为科普宣教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三是鼓励医院职工开通个人科普抖音号、公众号,人人成为健康的传播者、助力者。运动专家开设科普公众号“老牛微运动”,用户数达32000多人,推送1400多篇科普类文章,阅读量累计96万人次。北京卫视《养生堂》录制抖音64期,累计点击7200万人次。药剂科中药师主编的《位妙用养全家》《小本草妙用养全家》《小偏方妙用养全家》多部药学科普图书多次再版,广受欢迎。四是鼓励职工利用个人自媒体(微信群、朋友圈、抖音、视频号等)广泛转发医院官方自媒体的科普文章、媒体节目、科普微视频等,积极参与科普讲座、义诊、志愿服务活动。五是激励医务人员参加互联网+健康大赛等各种比赛,不断挑战自我,提升科普能力。2019年和2020年度,在人民网组织的“互联网+健康中国”科普大赛中,北京小汤山医院两次荣获优秀组织奖。药剂科陈尚岳荣获“科普达人”和“科普红人”奖;中西医结合康复科刁倩荣获“科普红人奖”。六是聚合媒体资源,加强交流合作,共同策划品牌活动,在科普内容、渠道、技术、参与临床科室等方面不断汇聚力量,由独立传播向联合传播转变,协同传播科普知识,共担科普社会责任。CCTV新闻频道媒体记者来到医院健康管理促进中心,邀请体检部、放射科、超声科、健康评估部等4位科室主任共同参加现场直播节目《科学体检及时发现健康风险》,央视新闻、百度直播、bilibili直播、今日头条等多个频道进行直播,其中快手@新闻联播直播平台观看量突破170万,点赞10.1万。运动康复科主任武亮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的健康中国直播节目《健康大家谈———康复不是锻炼那么简单》,11个平台直播,超145万人观看,宣传康复科普知识,广受百姓欢迎。
4健康普及效果评价
通过推动健康教育进课堂、进家庭、进社区、进单位系列活动,借助图书、文章、视频等多种传播媒介形式,多媒体全方位向公众传播正确、科学的防病、治病理念,让科普知识更易懂、易记、易学。引导公众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提升大众健康素养,形成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大众利用掌握的健康预防保健知识,日常做好营养、睡眠、运动和心理等方面的健康管理和干预,使更多人少生病。有小病时也能够及早发现,及早就医,有利于早诊断、早治疗,避免重大疾病的发生,保护大众健康的同时,也为国家和个人节约大量的医疗医药资源。
参考文献
[1]黄征宇,张梦婷.自媒体时代公立医院开展健康科普实践与思考[J].中国健康教育,2021,37(9):861-863.
[2]姜航.公立医院开展医学科普新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21,32(4):538-540.
[3]林佳滢.KF医院品牌建设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20.
[4]池杨.运用医学科普打造公立医院人文品牌[J].中国医院,2019,23(8):43-44.
一、资助重点
项目须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需求,对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有重大意义的和具有重要应用前景。重点资助能够带动本市学科发展、有可能成为新的知识生长点、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对前期获得资助的市科委基础研究重大重点项目完成情况好的,特别是取得突出阶段性成果,将给予连续支持。
二、主要研究方向及内容
(一)、农业科学
1、高效优质作物和水产新品种选育的基础研究
(二)、生物信息学和生物学
1、生物信息学理论方法的应用基础研究
2、重要蛋白质翻译、修饰、结构与功能及生物学特性的基础研究
(三)、人口与健康
1、重要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及过敏性哮喘防治的应用基础研究
2、重要传染病防治的应用基础研究
3、重要出生缺陷早期诊断及预防的基础研究
4、重要疾病(恶性血液病、血管疾病、退行性骨关节病)发病机制与防治的应用基础研究
5、重要致盲性眼病及耳鼻咽喉、口腔系统、皮肤等重要疾病发病机理及防治的应用基础研究
6、新型天然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及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四)数理科学
1.基于量子调控的自旋电子功能结构、矢量激光及光电子效应研究
2.灾害性天气动力学与可预报性理论的研究
3.两相流体输运、微纳系统流体传输机理与热辐射特性的研究
(五)化学科学
1.环境安全的含氟物质的分子设计与合成
2.C1化合物高效清洁活化的关键科学问题和应用基础研究
3.分子催化剂的组装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4.典型水环境PPCPs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的环境过程、生物效应以及污染控制化学中的新原理\新方法研究
5.河岸带生态系统退化机制及水环境效应研究
(六)材料科学
1.结构-功能一体化复合材料的基础研究(重点支持无机、金属)
2.铁电、半导体多元合金等新型功能材料的设计制备与表征研究
3.光敏分子材料和原型器件的基础研究
4.生物医用材料的载体与控释/传递材料微观结构与调控机制研究
(七)信息科学
1.微电子低温复合封装材料及高密度相变存储器单元的制备与模拟
2.基于过程语义的Web计算研究
3.异构网络环境下的智能感知、信息处理与定位研究
(八)综合交叉及其他
1.基于*光源,面向生命科学研究的方法、技术的创新。重点研究具有动态、实时、无损、灵敏、高分辨等特征的生命科学检测、成像、分析方法;功能分子影像学的新理论和新方法研究
2.先进制造的科学基础。重点研究面向复杂产品创新设计的知识融合与应用;生物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信号处理与解码理论的基础研究
(九)连续支持
对未列入上述指南,但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1.07年1月1日以后按时通过结题验收的基础研究重点(重大)项目;
2.项目执行期间取得的成果在本领域顶级刊物上发表文章或取得重要发明专利或获国家级(或省部级)科技奖二等奖以上;
3.研究内容符合国家十一五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及*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且该研究工作确有继续深入研究的必要,原项目负责人可以申报连续支持。
三、研究期限
项目进度要求:*年9月30日前完成各项研究任务。
四、申请方式
1、本指南公开。凡符合课题制要求、有意承担研究任务的在*注册的法人、自然人均可以从“*科技”网站上进入“在线受理科研计划项目可行性方案”,并下载相关表格《*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课题可行性方案(*版)》,按照要求认真填写。多家单位联合申请的课题,应在申请材料中明确各自承担的工作和职责,并附上合作协议或合同。所有附件要求上传到网上。
2、申报单位有较强的科研力量或有较强的研究依托单位,鼓励以产学研联合方式、国内联合方式和国内外联合方式申请,申报单位必须具有实施项目必需的研究开发设施及自有资金。
3、课题责任人年龄不限。鼓励通过课题培养优秀的中青年学术骨干。作为课题责任人和主要科研人员,不得同期参与承担的863、973、国家科技攻关和*市重大、重点科研项目数超过三项。
4、本专项课题的申请起始日期*年5月30日,截止日期为*年6月20日。课题申报时需提交书面可行性方案一式4份,并通过“*科技”网站递交电子文本1份。书面可行性方案集中受理时间为*年6月16日至6月20日,每个工作日上午9:00—下午4:30。所有书面文件请采用A4纸双面印刷,普通纸质材料作为封面,不采用胶圈、文件夹等带有突出棱边的装订方式。
5、已申报今年市科委其它类别项目者应主动予以申明,未申明者按重复申报不予受理。
6、网上填报备注:
1)登陆“*科技”网,进入网上办事专栏;
2)点击《科研计划项目课题可行性方案》受理并进入申报页面:
-【初次填写】转入申报指南页面,点击"专题名称"中相应的指南专题后开始申报项目(需要设置“项目名称”、“依托单位”、“登录密码”);
-【继续填写】输入已申报的项目名称、依托单位、密码后继续该项目的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