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供电输电配电综述范文

供电输电配电综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供电输电配电综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供电输电配电综述

第1篇:供电输电配电综述范文

关键词:低压电气供配电;电气设备;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M421 文献标识码:A

在低压电气供配电系统中,对其系统运行的安全性有着很高的要求指标,原因是它在很大程度上不仅与工作人员以及周边社会人员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存在密切联系,而且还决定着电力系统的经济利益。所以,要加强在安全管理方面的相应措施是十分必要的。对于要提高安全管理,首先要了解设备的构成,从而才能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和建立更加完善的安全管理系统,以防止任何安全隐患带来不必要的伤害,本研究就以上问题做出了详细分析与说明。

一、 简介低压电器供配电设备的基本构成

低压电器供配电设备中各个设备之间存在着相互配合,紧密联系的关系,因此实现多种设备综合性运行。要想保证低压电气供配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工作人员就要按照合理的规范方法进行操作,同时要准确了解各设备的结构构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问题。其设备主要包括变电设备、配电设备、照明设备以及发电设备及备用电源。

1.1变电设

备变电设备主要包括变压器装置、电容器装置、接地装置、母线线路、电缆线路、支架线路、导线线路以及开关装置在内。

1.2 配电设备

配电设备主要包括接地线路、电缆线路、支架线路、电线线路、配线电缆线路、配电分柜装置在内。

1.3 照明设备

照明设备主要包括配电箱装置、照明装置、配线电缆线路、配电分柜装置在内。

1.4发电设备及备用

电源发电设备及备用电源主要包括开关装置、发电机装置、内燃机装置以及其他相关电器设备在内。

二、 低压电气设备的设置原则

在设置低压电气设备系统时,应按照分级配电的原则,在室内设置总配电屏,在室外设置分配电箱。在设置照明设备与动力设备电箱时,应分别设置两种设备,例如,可以在配电箱内对这两者进行分路设置。在安装照明设备时,可以将其安置在动力开关的上部。在末级分配电箱处设置配电开关箱,并且保证每台用电设备都使用独立的开关箱。一般情况下,一个开关电路只能控制一台用电设备。总配电箱应安置在靠近电源的地方,用电设备集中的地方应合理设置分配电箱。同时应注意,在设置分配电箱时,其与开关箱的距离要小于 30 米,而开关箱及用电设备的距离最好控制在 3 米的范围内。在安置开关箱及配电箱时,其周围应具有较好的通风效果和适宜的温度,保证开关箱及配电箱能够把运行中产生的大量热散出。如其周围有液态或者气态的瓦斯,则不能安装此设备。安装过后,其周围不能够堆放杂物保,从而有利于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日常的检查和维护。保证设备的安置基础稳定,设备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应在 1.3 米到1.5 米的范围内。一般情况下,设备的底部应留进出线口,而设备的其它部分则不宜留进出线口。

三、分析低压电气供配电设备的防护措施

对于电气设备而言,周边环境的因素影响着安全防护的有效性。在实际生活中,复杂且多变的使用环境将会导致电气设备的无法正常运行,例如粉尘污染、空气湿度过大以及腐蚀问题都是造成低压电气设备的不能正常运行的主要因素。面对这种现象,如何将电气设备与这些环境因素以及异常物体相隔离,成为了低压电器设备安全防护面临的主要问题。所以在有关低压电气供配电设备的安全防护过程当中,应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处理。

3.1 选择低压电气设备的安置地点

应将低压电气设备安置在高压线路及低压线路敷设区域的下部位置,从而防止出现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的现象,不要在正在进行的建筑施工项目生活设施或是作业棚的临时性搭设设备。同时要安排专人进行定期的巡查,确保高低压线路敷设周边区域内不存在任何杂物或是构建的堆放等影响因素和及时处理对外界异物进入电气设备内部的不良影响。

3.2 安全距离的确定

工作人员在实际施工过程当中,要特别注意工作人员与电气设备的接触程度,即电力工作者在实践工作过程当中要避免与电气设备外壳带危险标志的部件发生直接接触。所以要确保架空线路边线位置相对于架具结构的边缘位置留有一定的安全距离,安全距离的确定要依据邻近架空线路的电压等级差异性为标准。在一般情况下,在邻近架空线路电压等级低于1kV的时侯,架空线路边线位置与架具结构边缘位置应当保持安全距离为4m;在邻近架空线路电压等级在1kV与10kV之间时,应当保持6m及以上的安全距离。因此在安装电力设备时,工作人员应预先测量,再计算出安全距离。

3.3 加强管理控制

有关人为性因素的控制是指相关工作人员在实践工作过程当中应当严格遵守工作操作的规范性,坚决杜绝与电气设备外壳等危险标志的部件发生直接接触,加强日常的操作流程的规范化,时刻提醒自己需要在安全距离范围外进行工作。

3.4其他防护措施

若受到其他因素限制的影响,导致无法在施工现场满足以上各类型安全距离条件的设定,就必须要求预先针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位置采取必要的防护处理手段。例如,可采取建立警示标志或者是增设防护栏提醒的方式,用来警告相关的工作人员,在确保施工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的前提条件下,有条不紊的展开后续的施工作业。

四、 探讨低压电气供配电设备的安全管理措施

安全管理工作对于电力行业是最重要的部分,一旦不够重视安全问题,不仅会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而且还会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致命的威害。本研究在结合的实践研究,深刻了解到低压电气供配电及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关键部分,要想保障电力系统中各种类型设备在整个运行系统中能够正常有效的运行,就要建立完善的低压电气供配电设备管理的安全管理系统。

不管对于何种类型的低压电气供配电设备,均应当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间范围内对其进行相应的预防性试验,再根据预防性试验所产生的运行状态进行详细分析,并对已经采取的防护措施的设备中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根据前车之鉴,就可以确定接地网以及接地电阻时能否正常保障它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让相关工作人员提前做好工作准备,例如,广泛开展向低压电气供配电设备终端应用客户进行相关的安全管理知识的宣传与普及活动,提高电力的直接接受者和使用者在安全管理方面的认识。对于电力部门更应该重视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比如定期安排专人以抽查方式进行检查,并在检查中要进行系统且全方面的检查。同时要做好相关设备的定期性维修工作和定期展开相关机电保护设备的优化升级工作,这样可以及时而准确地发现低压电气供配电设备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问题,就会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尽快解决,避免电气设备出现问题而影响其运行的正常性与稳定性,同时确保所执行的工作能够与现阶段低压电气供配电设备安全管理的相关标准同步进行。

五、结语

在现代社会经济和科技不断向前发展的今天,城市化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大众对新时代的电力系统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确保电力经济稳定发展的同时,又要保障人民的身体和财富的安全。本研究通过对有关低压电气供配电及设备安全管理相关问题做出了详细的分析与探讨,并且强调了低压电气供配电及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要想真正在今后的应用中得以实现,还要不断的进行宣传,从而吸引更多的目光进行监督,来达到完善安全管理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第2篇:供电输电配电综述范文

【关键词】供配电,综合自动化系统,基本功能

中图分类号:U223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自动化的应用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捷,减轻了人们的工作负担,同时在实际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上面都有很大的提高。供配电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功能也是在实际的应用中不可忽视的。

二.供配电自动化概念

供配电自动化属信息管理系统,其融合了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数据通信技术及相关电力系统技术;供配电管理系统(DMS)是指对变供配电、用户用电整个动态的全过程进行监视、监控管理的综合自动化系统;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及通信技术的发展,其在供配电网监控方面的应用相当普遍,通常把通信技术及现代计算机技术在供配电网监控方面的应用称为供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其以提高供电服务质量、提高供电可靠性、提高供配电网络管理水平及提高供电企业经济效益为最终目标;供配电自动化系统(DAS)是一种实现供配电企业以远程实时的方式对供配电设备进行监视、协调、操作的自动化系统。DAS能够对供配电设备故障进行自动识别,且通过网络重构及故障隔离的方式,提高供电的经济性及可靠性。在本案,笔者就通信技术在供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展开讨论。

三.我国供配电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过程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电力是企业生产和进行各种经验活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大型企业的影响非常大,例如:钢铁厂。都对供配电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供电不但要满足生产需求,同时还要运行可靠、安全,所以,就出现了供配电综合自动化,也是在工矿企业中刚起步的,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比较来说起步比较晚,再加上工矿企业变电站和电力系统变电站有着很大的区别,但是,如果还要沿用电力系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思想,很有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四.供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原则

1.可靠性原则

系统的软、硬件都要求技术上相对成熟、运行稳定、安全可靠;整个系统在数据采集与控制操作的实时性、信息管理的完整性应满足可靠性要求;并且计算机网络具有安全保护措施和防病毒措施。

2.资源利用和信息共享原则

作为供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基础,数据采集通信系统信道的选用,应根据通信规划、现有通信条件、供配电自动化及管理系统的需求,按分层配置、资源共享的原则予以确定,充分利用已有的调度通信网络,减少投资成本。

3.简化原则

在不影响功能需求的前提下,供配电网一、二次设备尽量简化,以减少投资,因地、因网制宜。供配电自动化系统设计应在供配电网络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的实际供电条件、供电水平、电网结构和用户性质,因地制宜地选择供配电自动化技术方案及设备类型。

4.可扩充原则

供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上层是一个开放式平台,终端是积木式结构。对于供配电线路间暂时不具备网络互连条件,但具有供配电自动化发展潜力的供配电网区域,仍可以按照供配电自动化目标进行规划,不断创造条件分步扩充,最终建立整个供配电自动化系统。

五.供配电自动化中配网设备的选择与改造

在供配电自动化实施对象的过程中,由于区域内开闭站、供配电室以及柱上开关等配网相关设备数量较大,所以实施的对象也需要一个选择的过程,今后实施配网自动化,应优先考虑架空线路,随后是开闭站、供配电室、电缆分界室、柱上开关。这是因为10 kV配网的故障多集中在架空线路。

1.架空网设备改造

根据架空线路的特点(易遭雷击、风雨等灾害天气影响、易遭外力破坏、故障率高,尤其是接地故障多,通信可靠性较差等),推荐采用具有就地故障处理功能的电压—时间性自动化设备进行改造,同时通过通信实现三遥功能。

2.开闭站的改造

开闭站一般处于重要地区和枢纽位置,大多数随城市建设配套而建,同时开闭站所供负荷占地区负荷较大比例,它相比于供配电室和柱上开关其数量较少,但其包含的配网信息较多,属于“关键的少数”。并且,开闭站中的供配电终端多在室内运行,不容易出现故障。开闭站实施配网自动化,原则上只接入一次,保护设备具备条件的站点,不为了实施配网自动化而进行一次设备或者保护的改造。

考虑到中心区以外供配电自动化的开闭站大多具备综合测控微机保护装置但没有管理机,为了实现自动化功能,需要加装保护管理机或者开关站测控终端(DTU),加装通信协议转换模块,实现遥信和遥测数据的上传;具备开关的远方遥控功能;敷设到就近变电站的光缆,为数据的传输提供通道;另外,还需在开闭站加装光端机等通信传输设备。

3.供配电室的改造

供配电室实现自动化的思路是:供配电室加装FTU装置,采集环网柜故障信号,开关位置信号按母线合发,遥测采用越限报警方式,实现遥信和遥测功能。考虑到资金和现场条件,供配电室自动化信息的上传可采用无线方式。

六.供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功能简述

供配电网自动化系统(DAS)凭借着自身的优势正在逐步将传统供配电方式取代,其甚至已经成为了电力系统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供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构成成分有供配电网数据采集和安全监控系统(SCADA)、需方管理(DMS)、供配电地理信息系统(GIS)、馈线自动化系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供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以自动化装置为依托对电力系统重复性工作(如监视并控制供配电开关状态、电气自动检测、,查抄电表、负荷控制、电容器自动切换、自动调整电压等)进行管理,从而实现了人工干预量最低化。供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功能有安全监视供配电网、安全控制供配电网、保护供配电网。

供配电网自动化系统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开启供配电网潜在功能,降低线损、提高电能质量。相对于输电网自动化系统,供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具有规模较大、设备要求高、建设费用高等缺点。此外,供配电网自动化系统通信系统建设也因变压器、电容器、分支线过多,供配电系统结构复杂,供配电自动化系统终端设备数量过多而极具复杂性。现阶段,供配电网自动化系统通信方式并不单一,且各种通信方式均不完美,其或多或少皆存在某些弱点及长处,即能够完全符合供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层次要求的通信方式尚未开发。就一个独立的供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而言,其仅以由多种通信方式组成的综合通信系统为依托,针对不同层次的实际需求合理分配通信方式。与此同时,供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内的若干终端设备的容量设定并不尽相同且相关要求也相当复杂,即大容量变电站RTU及开闭所RTU;小容量现场RTU;现场RTU设置故障录波、定值等。这样一来,供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内的若干终端设备无法按照同一通信规约进行布设,以至于相关问题极具复杂性。

供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主要以通信网为依托实现信息于现场设备与控制中心间传输,所以,通信被认定为供配电网自动化内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供配电自动化应以可靠性高的通信手段为依托,向各远方终端或执行机构下发来自控制中心的命令,并向控制中心传输来自于远方监控单元(RTU)的各种信息。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供配电综合自动化系统虽然在近些年来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也受到电力系统的广泛应用,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小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要详细的了解供配电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功能,使其工作的国家稳定。

参考文献:

[1]方彦.配电自动化系统关键问题分析[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2(1):43-45.

[2]杨家全,苏适.配电自动化系统研究[J].云南电力技术,2011(6):60-62.

[3]孙伟.配电自动化系统与低压配电监控系统[J].民营科技,2011(7):3.

[4]谢华.配电自动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水利科技,2011年1期.

第3篇:供电输电配电综述范文

关键词:配电网;可靠性;措施;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在电网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元素就是配电线路,它肩负着向城市、乡镇等地区供电的重要任务。就目前来看,在我国供电企业服务水平不断改进的形势下,用户提高了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所谓供电可靠性,主要指的是供电系统为用户持续供电的能力,在实际中,如果想改进供电可靠性,我们就要全面把握配电网的特点,同时分析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策略,解决相关问题。所以,强化配电网的可靠性研究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2.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概述

所谓可靠性,主要指的是某个设备或者部件在一定条件和预定时间里实现一项功能的能力,我们常把它叫作可靠率或者可靠度,同时对其进行衡量。供电可靠性主要指二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充裕性,其二是安全性。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供应缺口还是比较明显的,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问题在当时不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但是发电系统和输电系统却得到了重视。这主要是因为发电系统和输电系统出现了故障以后,后果相对严重得多,同时会影响很多区域,而配电系统故障就只是会造成停电。用户和电力二者之间是以配电网为联系枢纽的,对于配电网的可靠性研究起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而输电系统相对于发电系统来说,其发展起步相对偏晚。如果我们分析一下原因,就会发现主要是由于研究时间较晚,在实际中可以实用的方法不多,所以难以得到快速的发展。

近些年开始,随着城市经济得到了快速持续的增长,对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关注的学者越来越多。考虑到配电网中的设备拥有较大的数量,较多的品种,且负荷的容量和性质会发生较快的变化,所以配电网可靠性的最大特性就在于元件、设备参数往往要依赖下载长时间持续的统计就可以慢慢得到其真实规律,同时在对其配电网的可靠性做出评价时,还要结合配电网的特点,以确保选到与自身发展保持一致的方法。

3.配网供电可靠性影响因素分析

配网在供电系统中算是一个重要部件,它不仅可以改变供电质量,也可以提高供电可靠性,同时也会对供电范围内的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随着最近几年以来,经济和科技不断向前发展,我们尽管采取一定的思路,提升了配网的供电可靠性。然而,考虑到配网一直是处于较为复杂的环境、线长、点多等特点,所以导致配供电可靠性难以保证的因素过多,具体可以归纳如下。

3.1用户密度及其分布问题

用户密度主要指的是每单位长度线路中接收到的用户数量。考虑到用户负荷分布有较大的差异,各回线路的用户密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我们研究接线方式是如何影响供电可靠性时,一般是取其平均密度。根据我们当前的供电可靠性的统计指标,就同样的接线方式来说,用户分布的状况有较大的差异,所以我们要设置不同的配电质量综合服务指标。根据用户的分布情况,我们可以得出用户大多数都位于线路的前段。线路后和线路中段的故障可以利用分段断路器来隔离,从而保障前段线路能够正常运行。

3.2线路故障修复与故障概率问题

在我们具体的实践中,我们发现配电线路一直是处于露天的状况下工作,所以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再加上其具有面广、线长、点多的特点,在配电线路运行时会频繁出现跳闸现象,这将极大地影响配电网的可靠性,这不但会对广大城市、乡镇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用电带来一定的影响,同时还会使供电企业蒙受严重的经济损失。

当然发生故障的原因有多种,如设备老化、雷害以及绝缘不够等。首先,设备老化导致的故障与线路材料、线路设备有一定的关联。如果是属于同一材料、设备,这将会与自然老化率和运行环境、运行年限等因素有关。引起停电的原因不同,所需要用来修复的时间也不尽相同,因为线路自身的故障所引起的停电检修任务往往比较多,所以会花费更多的时间。除此之外,由于雷电等引发的停电故障则通常与避雷器安装情况有关,而其发生的概率大概会与避雷器的安装合格情况成正比的关系。再次,由于人为造成的破坏也是造成配网供电可靠性下降的原因所在。常见的由于人为的原因引起的故障有:偷用公共电力设施而导致停电事故发生,或偷盗造成铁塔的杆塔倾斜或倒杆等多种。

3.3非故障停电问题

根据国家电力局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当前非故障停电问题而造成的停电,我们常称其为计划性停电,这主要是发生在一些大用电量,以及工业城市,和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而其中就含有工程建设性停电、检修性停电等计划停电,计划性停电在停电中占比最高,主要是由于配电网改造、检修以及变电站或输电线路预试、检修、改造等事件造成这类事件发生。如果有大于35kW的输电线路架设以及配电网相互跨越时,就一定要进行配电网停电;还有某些城市在改造变电站的设备、检修时也会造成配电网停电,特别是最近的农网改造工程,给供电的可靠性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4.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有效策略

4.1加强用户管理,提高供电信息管理水平

完善报装处理方式,如快速扩展新负荷技术应用,降低停电申请的次数。与此同时,客户设备接入电网、设备质量、运行环境等往往要经过管理程序并对其进行认证;而一旦接入了电网以后,我们就要对其中的用户设备的质量、维护、运行环境进行严格地管理与控制;在实际中我们还要不断地宣传用电方面的知识,加强对用户和电力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整改其中不符合标准的设备,从而减少由于用户破坏而引起的停电事故的发生。不断更新,以及完善配网GIS系统、可靠性管理系统以及负控系统,并尽自己最大的可能性,保证可以覆盖到全城电网范围内的线路和设备数据;与此同时,还可以借鉴经济发达,或者是用电先进区域供电企业的相关经验。

4.2强化线路设备巡视,全面落实管理责任制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强化线路的巡视工作,对其中的配电网设备要评级管理。其目的在于,尽最大可能地早发现设备中存在的故障,并将这一故障解决,从而采取一切措施降低停电发生的概率,这也是提升供电可靠性的重要路径之一。此外,对于其中有一些部件容易发热,要记时做好记号,并进行归档,以全面落实管理责任制,并全面地做好巡视记录,对于其中找到的问题,我们要根据轻重缓急的顺序进行检修,并逐步地排除其中的故障;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为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对其中的防雷击线路做好检查,防止故障发生;并向所有用户及工程技术人员宣传避雷器的相关知识,同时还要减少检修停电的时间;对防雷器的引下线以及接地体的腐蚀情况也要经常去检查,并对其中的密封开关、计量箱接线柱、变压器以及接地电阻进行检测。

4.3建立和完善可靠管理体系

开展可靠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综合工程,它不光要求领导对此事有足够的重视,同时还要关心下面的员工,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各部门进行密切配合。所以,基于这样的分析,我们认为供电企业可以建立专业的管理小组,并撰写相应的管理制度,按照要达到的目标把各项要达到的指标,进行细化和向下分析。并且按照我们现在的情况,构建供电可靠性的分析制度,通过每一季度相关的运行数据的分析和研究,并得到分析报告,以便为日后开展工作提供指导;同时撰写预停电的计划,对停电开关做好相应的安排,最大程度上采用综合性的停电模式,通过这样,减少由于非故障原因引起的停电事故的可能性。

5.结语

随着市场化的进程的加快,电力企业要走向市场。若供电的质量低劣,就会在市场竞争中被其他企业淘汰。因此,搞好供电可靠性工作,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客户的要求,同时也是保证供电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所在,所以一定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把这一问题抓紧抓好。

参考文献

[1] 瞿海妮,刘建清.国内外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指标比较分析[J]. 华东电力. 2012(09)

[2] ,何毅思,王海燕,刘刚,郭寅昌.从国内外建设经验探讨广州配电自动化建设模式[J]. 广东电力. 2012(01)

第4篇:供电输电配电综述范文

【关键词】 分布式电源 低压配电网 设计

随着现阶段技术不断发展,渐渐地智能化电网技术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着智能电网技术在不断进行优化,因此分布式电源能够取得更加清洁、高效的较好发展。但是现如今智能电网在发展中经常受到分布式电源的影响,为电网正常运行带来全新的一面,但是同样对于配电网设计的方向带来优质的发展。

1 分布式电源简介

所谓分布式电源主要是指当指定的功率达到50MW和数千瓦之间时,与输电的系统并不能够在独立的电源系统上进行直接相连。针对于现在而言,分布式电源中的电压主要在35kV之下,主要其中包含能够再生能源的设备,比如类似于风力能够进行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方式,还包括一些能够储能的装置设备,比如类似轮储能和电磁储能等储能方式。

2 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设计的影响

由于针对目前来说,伴随着不同的分布式电源不断增多,主要的应用在电力系统之中,进而能够发现传统的电网在规划的时候能够出现全新的问题,并且带来全新的挑战。其中分布式电源在接入的时候经常能够对电网产生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带给电网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由于分布式的电源在供电的时候范围较小,安装的容量也较小,因此为了能够满足供电的需求,就需要接入更多的分布式电源,就会对电网的正常发展运行带来一定的影响。

首先,接入分布式电源能够导致在规划的地区中电力的负荷在预测方面较差。由于分布式电源在安装的时候存在不确定性,并且在运行的时候还存在较大的随机性,因此在规划的区域内,经常有的用户按照自己所需要的方式进行安装使用,这就在电力的负荷中产生相互抵消的现象,这样的方式不利于电力负荷健全,并且能够为将来的预测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不利于以后工作全面开展。

其次,由于在分布式电源进行安装时,对于地址的选择有一定的随机性质,尤其是对于一些能够利用再生能源进行发电的分布式电源,其中主要的电量在输出的时候经常能够与天气等因素有所相关,进而不能够提供连续可靠地电力,严重导致电网正常的接线工作,进而使变电站在选址的时候有一定的难度。

再次,对于电网来说,过多的分布式电源能够改变电网的整体结构,随着分布式电源不断增加,在输电的时候就会减少对于传统输电依赖。通过进行接入分布式的电源能够帮助用户减少对主网需求,能够使其中一部分能够进行负荷供电。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将负荷进行分散,以此能够增加预测工作的难度,不利于电网供电准确性。同时在接入分布式电源的时候应该能够将配电网进行改变成为多电源的网络形式,进而能够影响支路的潮流。在对分布式电源进行安装的过程中,要合理的对配电网建设进行思考,一旦在安装的时候其主要的容量或者相对应的位置发生改变,就会导致电网损坏,进而能够大大降低使用的效率,同时为电力公司经济效益带来不利的因素。

最后,由于配电网本身就经常在电能的指标上有所缺陷,在进行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以后,就更加能够导致电网的质量水平能够严重影响用户正常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就会造成质量上的严重问题。一般来说在配电网的规划过程中就经常会考虑较多的现象,因此在规定的地区中就会产生较多的分布式电源,这样现象能够加深电网规划的难度,因此不利于电网最优化的发展。

通过对配电网规划时产生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为了能够获得完善健全的信息,就需要针对分布式电源进行全面分析,对于其中影响因素进行合理判断,保障分布式电源能够在电网的配电过程中发挥稳定作用。

3 附属设备安装技术及要点分析

含分布式的电源在进行低压配电的时候应该主要考虑三个方面,首先对于现在的电力市场来说,配电网的边际容量在成本的问题中和不同的电源的电价成本进行思考;其次对于分布式电源的环境自身效益和投资的费用以及消耗的成本之间的互补性质;最后要针对配电网的主要供电性能、其中运行的费用和网络损害等进行思考。通过分布式电源设计中的利益主要有用户和发电公司。通过进行分布式电源的设计,能够根据变量的方式能够具体分成两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式电源和配电网协调网架设计和单一式分布式电源设计。

单一式的分布电源设计能够保障在配电网馈线的时候能够正常运行,对于分布式的电源中容量和安装的位置进行单一化的设计。针对于现在的情况能够看出,我国大多数的设计研究都能够集中在单一化的设计中。可以通过利用微增率的计算进行排序,对于分布式的电源能够进行位置上的准确确定,通过综合的环境效益、电压的改善后才能度和网损对于分布式电源的定容进行全面思考。同时还能够根据不同的分布电源在计算时能够进行分布式电源对于整体的电压在质量上影响的全面分析,进而能够降低网损,促进质量的完善发展,能够准确的进行选址和定容。

分布式电源和配电网网架协调设计中能够对两者的建设和设计来说,是一种全面的优化。对于目前来说,能够通过计算方式得知,分布式电源在设计的时候对于配电设计有一定约束,导致其动态性质较强并且能够具有非线性和多目标的混合整数设立等问题。

4 结语

虽然对于配电网来说,分布式电源能够促进本地资源能够全面利用,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可靠稳定的能源,以保障用户能够在用电的时候更加方便。在分布式的电源发电接入时,如何能够提高分布式电源的优势,能够促进其完善全面的发展,就需要针对现如今的现象,深入的发掘存在的问题,较少不利的因素,进而能够构建高效、节能和高质量的配电网。

参考文献:

[1]黄芳.含分布式电源的中低压配电网继电保护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

[2]谢光龙.分布式发电并网运行的电能质量扰动传播与抑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3.

第5篇:供电输电配电综述范文

关键词:智能电网建设;电力工程技术;应用

在智能电网建设不断加剧下,促使电力工程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并逐渐演变为电网建设重要技术支撑,基于此,相关部门需要加大电力工程技术的完善、优化力度,确保电力工程技术得到合理应用的同时,以促进智能电网的建设,尽可能改善电力资源供不应求的现状,从而更好实现节约资源和保证质量等目标,为电网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1分析

智能电网建设现阶段,我国在进行智能电网的建设时,其特征具体表现为:首先,绿色环保。当智能电网实际建设时,除了需要对各项资源进行合理运用,而且还应将环境污染降至最低,确保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其次,电网结构具有一定可靠性。与传统电网对比,智能电网在结构方面得到明显优化,能更好适应环境、天气变化,确保电网运行具有安全性、稳定性特点。再次,经济性特点。在社会迅速发展下,资源问题日益严重,而智能电网建设,通过全方面分析和研究,以实现资源的合理化应用。最后,交互性。当进行能源供应时,在用户和市场的基础上,合理构建交流模式,确保能源市场得到全面发展。

2电力工程技术的浅析

目前,在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相对比较广泛,而通过对其全面分析得出,电力工程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高压直流输电。当智能电网实际输电过程中,部分设备主要是以直流输电形式为主,因此,将该项技术应用于智能电网的建设中,一直占据重要作用,其原因为:该项技术除了具有一定技术性能,还具有经济性特征,在电网输电环节起到有效的积极作用。第二,能源转换。在世界人口不断增加的形式下,促使能源出现严重匮乏状态,使其成为世界首要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能源转换技术的出现可以更好解决此类问题。另外,由于该项技术具有低污染和低耗能的优势,可以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开发,如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等技术,均以取得明显进步。基于此,将该项技术运用在智能电网的建设,可以更好达到电力资源循环的目的,促使智能电网工作效率得到全面提升。第三,电能质量优化技术。对电能质量进行优化时,可以根据电能质量将其进行具体划分,同时对电能评估进行优化,以保证供电接口得到全面分析,从而构建完善评价标准,使其具有技术性、经济性特点。而我国相关部门,则需要科学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为评估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从而推动电能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3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

3.1应用于电源区域

为了更好符合用户用电需求,应保证电气元件、电子设备具有满足不同用电需求的能力,通过电力工程技术的合理应用,以保证更好提供电源供应,如交流电源或直流电源等。例如:通常情况下,蓄电池的充电操作,则是通过直流充电技术得以完成,然而,变电站通过直流和交流充电方式的运用,或者高频开关电源的应用等,同样可以更好满足该项需求。

3.2应用于发电工程

由于电力工程技术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可以利用电子设备完成电能转化、控制等操作,从而将机电设备和电能消耗降至最低,促使发电机、机电设备工作效率得到全面提升。除此之外,伴随电容技术迅速发展,使功率半导体器件实际容量得到明显扩增,同时逐渐迈向高压发展时代。虽然电子工程技术已经研发许多高效技术,如全自动、大功率的电子器件,具体包括APF(有源滤波器)或DVR(动态电压恢复器)等,此类设备可以更好满足电力系统的需求,使其维持持续运作的状态。

3.3应用于输电过程

在电力工程技术持续发展、智能电网逐渐完善下,促使部分新型装置逐渐受到广泛应用,如果输电工程具有较大的输电容量,且电路相对较长,则可以采取直流输电的方式,将晶闸管交流设备作为送电和受电的逆变装置,该装置的应用,除了可以提高电网的输送容量,还能保证输电系统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可以保证系统更具安全性、稳定性,如智能调度技术的应用,能对资源进行全面优化和配置,尽最大可能避免出现大面积故障情况,以达到智能调度的目的。

3.4应用措施

为了将电力工程技术合理运用在智能电网的建设,其应用措施主要表现以下几点:首先,实现配电网自动化的目的。当智能电网实际运行中,配电网自动化一直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也是智能电网稳定运行的关键,因此,在进行智能电网的建设时,应积极引入自动化技术,以建立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并保证通信系统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从而更好对工作系统进行有效控制。其次,提高智能电网灵活性的特点。若要实现智能电网的高效运转,则应保证电网结构具有灵活性的特点。然而,当前电能分配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只有对此类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和解决,才能确保高压电网更具灵活性和坚固性,促使智能电网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最后,高效电力设备的积极引入,除了可以向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电能,还能更好参与电网建设工作,为电力使用性能的提升起到有效促进作用,进而实现智能电网的稳定运行。

4结束语

总之,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下,促使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为了更好推动智能电网的建设,需要对电力工程技术给予全面分析,使其应用效率得到有效提高。本文通过分析智能电网建设发现,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具有良好应用前景,在对其进行合理应用后,以实现输电质量、工作效率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郭昊坤,吴军基.Agent技术在中国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4,30(2):12-16.

[2]王承民,孙伟卿,衣涛,等.智能电网中储能技术应用规划及其效益评估方法综述[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33(7):33-41.

[3]康洪波.移动智能体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研究和应用[J].电源技术,2014,38(4):781-782.

第6篇:供电输电配电综述范文

关键词 智能电网分布式发电

智能电网是指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电力系统在能源转换效率、电能利用率、供电质量和可靠性等方面的性能。其基础是分布式数据传输、计算和控制技术以及多个供电单元之间数据和控制命令的有效传输技术;针对智能电网技术,美国和欧洲已经开展了广泛的研究,研究内容涵盖发电、输电、配电和售电等环节,许多电力企业也在尝试开展智能电网建设实践,通过技术与具体业务的有效结合,使智能电网建设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切实发挥作用,最终达到提高运营绩效的目的。本文将综述智能电网的主要特征、关键技术及技术路线。

一、智能电网的主要特征

1、坚强自愈。电网架构完善、坚强,具备抵御自然灾害、人为攻击和其他影响电网稳定运行事件的能力,供电可靠性高;发生故障时,电网可以自动实现故障定位和切除,迅速恢复电力供应,并提供故障分析,缩短故障处理时间。有自愈能力的现代化电网可以发现并对电网的故障作出反应,快速解决,减少停电时间和经济损失;突出智能电网的自愈功能制止级联事件演变成大的停电事故,实施事件响应的快速仿真决策,主动解列灵活分区的分布协调、自适应控制以及在紧急状态下对分布式能源的辅助服务;具有故障定位与隔离和网络重构,非故障部分迅速恢复供电功能;注重电压与无功控制支持电网自愈;当系统拓扑结构发生变化时,继电保护具有再整定功能,实现智能化电力系统更新运行方式后的保护,以达到电网在任一重构时,要求一个新的电网方案和继电保护的配合等。

2、开放互动。实现电网、电源和用户的信息共享,实现可再生能源、分布式能源、新型负荷和各类储能装置的灵活接入、退出;同时实现与上游发电企业、下游终端用户、政府、监管部门等利益相关者的良性互动,促进发电企业和用户主动参与电网运行调节。在现代化电网中,商业工业和居民等能源消费者可以看到电费价格,有能力选择最合适自己的供电方案和电价;开展研制高级电能表为基础的开放性计量体系,它能让消费者更高效地利用电能,及时探测系统中的问题,从而让电力公司可以快速诊断和消除故障隐患,实现友好型高效消费电能。

3、集成优化。实现变、配、用和调度各个环节的数据共享和业务贯通;引入资产全寿命管理模式,合理地安排设备的采购、运行与检修,实现网架规划、建设、运维等全寿命周期的优化,有效降低投资和运维成本;智能电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技术进步为基础,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围绕提高电网运行监控水平、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提高资产利用率和经济运行水平三大核心任务,开展先进设备、全景采集、双向通信和智能决策四大关键支撑技术的研究,实现智能变电、精益运维,坚强配网、调配一体,数字营销、节能互动,高效调度、兼容互济,信息贯通的业务发展目标。智能电网覆盖了从发电到售电各个环节的业务,体现了智能调度、智能变电站、智能配电和智能用电等智能电网重要构成元素,还包括了新型能源接入、储能装置、分布式发电、电动汽车充电装置,以及智能表计、智能家电和用户能源管理门户等新型技术和新型装备。

二、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

1、发电领域。风电场、光伏发电及分布式供能的并网和储能关键技术研究。

2、输电领域。交直流柔性输电技术的研究;安全监控(大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网域测量技术、相量测量装置、传感器和量测技术);特高压交直流相关设备研制和关键技术研究;可控电抗器和串补补偿装置关键技术研究及相关设备研制等。

3、变电领域。智能化变电站、灵活交流输电技术、无功补偿发生器、故障电流限制器的研究,尤其是对超导技术包括超导电缆、超导变压器及超导储能系统等关键技术研;以统一信息平台为基础,在常规自动化功能基础上,实现监控五防一体化、智能操作票、五防闭锁规则自动生成、统一配置工具、智能告警及决策分析等高级应用功能;完成变电站视频监视系统、消防系统、安防系统、站用电源等辅助设施建设;同时通过一次设备状态监测技术、智能组件的应用,实现对变压器、断路器、避雷器等重要设备的状态可视化展示;逐步优化电压无功调节策略,实现调度远方投切变电站当地VQC以及区域AVQC功能;实现视频互动、可视化程控、网络分析等功能。

4、用电领域。智能电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可再生能源即插即用技术;双向互动营销技术、示范工程建设及高级量测和家电控制配套技术研究;通过智能采集终端和智能计量主站结合应用,实现试点用户用电信息100%的采集,负荷状况100%的监测,进而实现供电公司与用户的双向互动,开展基于激励措施的需求侧管理方案研究。

三、智能电网建设技术路线

在设计智能电网建设路线时,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身实力,采用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智能电网建设思路,按照试点-推广、再试点-再推广的螺旋式模式进行。

第一阶段:试点建设阶段。在这个阶段,应突出重点,集中精力建成国内先进的智能电网子项目,例如配网自动化、智能计量系统等。着重总结经验

第二阶段:推广应用阶段。在这个阶段,可以将试点项目建设取得的成果向其他具有共同特征地区进行推广,智能电网建设形成一定规模,并初步建成具有特色的智能电网建设示范区。同时加快对智能电网技术的消化和吸收。

第三阶段:全面提升阶段。在前两个阶段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点面结合,将之前取得的智能电网建设成果继续向其他区域推广,形成更大的辐射效应;同时还要继续加强智能电网建设示范区的建设。此外,还要结合智能电网技术的新进展,开展滚动规划。最终形成覆盖全部营业范围、特点鲜明、技术先进的智能电网。

第7篇:供电输电配电综述范文

[关键词]智能电网;技术标准;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TM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6-0296-01

引言

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等字眼已然成为了当今世界各地和社会各界都在关注的焦点,智能电网拥有较为特殊的功能与传统的电网有着一定的差异和区别,然而,任何的 技术想要发展都不能脱离了标准的支撑。因此对智能电网技术的标准体系进行研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应从智能电网的规范、试验、管理和评估等方面来着手考虑,形成最具科学合理性的智能电网技术的标准体系。下文就针对这一问题作一些分析和探讨。

一、国内外的智能电网的标准体系研究的现状

1.1 国外一些国家研究现状

美国对于智能电网标准体系的研究主要是由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简称NIST)来进行的。[2]2009年和2010年间,NIST分别开展了三阶段的工作计划,有效的推动了智能电网的互操作标准被广泛地采用;并了囊括了发电、输电、配电等7个环节的路线图。欧洲国家的智能电网的技术平台组建于2005年,只一年的时间,这一平台就制定出了欧洲的智能电网技术的标准实现方案等。近几年,主要在智能表计以及用户的电压控制等方面进行应用,扩大了智能化实践。而日本国家设立了相应的国际标准的学习会来对智能电网的国际标准进行研究。近年来,为了加快该项技术的发展,特别组建了智能电网技术的标准化的战略工作组。另外还具有以下可推荐的核心标准(如表1)。

1.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于智能电网技术的研究分为三个不同角度,分别为国家的电网公司、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以及电器工业协会。电网公司较早着手进行智能电网技术的研究,且于2009年组建了专门的智能电网部。近几年逐步出版书籍和文章等,来积极的推动国家智能电网的进步和发展。对于能源局来说,其组建的智能电网的标准化总体工作的推进小组,称为国家层面、全方位开展标准体系工作的重要标志。中国的电器工业协会成立于2009年,主要负责对智能电网的设备的标准化框架及路线等进行讨论并进行行动计划的制定。

总的来说,世界上各国具有不同的国情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等,都对其智能电网的发展方向及重点等带来了影响。然而发展趋向确实保持一致的,主要目的在于有效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等。

二、智能电网技术的标准体系

2.1 电网结构

电网结构根据不同的级别分,主要分为大电网、区域电网、省级电网、配电网、微电网和袖珍网几个层面。大电网指的是中国坚强的主干网,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同时应当制定严格的标准体系。区域电网主要包含的标准主要是直流的背靠背两旺以及解列的技术标准、电力市场的技术标准等等。省级电网所应涵盖的标准与区域电网有相同之处,也具备更多的柔性输电技术标准以及线路的监测装置的标准等等。配电网主要应当涵盖的技术标准主要为并网离网的技术以及停电恢复及不间断供电的技术等。为电网主要包括分布式电源以及微网控制及其保护和接入等。袖珍网的主要设备包括智能家电、插座以及用电交互终端和智能化的用电小区等等。

2.2 设备结构以及三个视角

传统电网与智能电网相比起来,智能电网体系中在一次二次、装备以及电网、装置以及系统之间具有更加融合协调一致的特性。由于智能电网的设备不只是涵盖了对二次系统的测控以及保护等的装置,同时也包括了一些传统的一次系统地静止补偿装置以及固态开关灯等装置和设备。智能电网的设备主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智能元件等、智能测量等、信息通信的网络等以及高级调度中心和智能运行等等不同的方面。另外,三个方面即从能量流、通信网络以及信息流这三个不同的视角来进行发电、输电、配电等等7个重要环节。

三、智能电网技术的标准体系的建设

智能电网的技术标准应当从7个主要的方面来进行,分别为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以及信息通信。[2]发电环节主要设计的技术标准为常规的电源协调技术的标准、风电并网的技术标准及其他新能源的并网技术的标准等等。输电这一环节主要应当注重对输电线路具有的状态进行检测以及控制柔性的交、直流输电等等,主要涉及的技术标准有特高压的输电、柔、直流输电以及线路状态检测和运行环境的检测等等技术。变电环节应当涵盖的技术标准主要有:智能变电站的综合技术的标准、变电设备的智能化标准以及状态的检测和评估、检修等标准。配电环节涉及到的技术标准主要有:配电式的自动化、分布式的电源以及微电网的并网和分布式储能的系统如何接入配电网等等技术的标准。用电领域主要设计的技术标准应当包括双向互动的服务、智能化的测量、用户端的用能管理、智能化用能、电动汽车的充放电以及智能的用电检测等等技术的标准。在调度环节,主要涉及到的标准应当包括智能电网的调度系统及其基础平台、调度系统的应用功能以及电网运行的集中监控等等的技术标准。在最终的信息通信环节,也应当保障好信息通信的设备及其技术标准,通信领域应当囊括通信网络以及信息化应用的技术,设备和系统包括了骨干通信网的关键设备以及配用电的通信网的关键设备、通信支撑网的关键设备等等。然而,作为一项将高新技术进行集中应用的智能化的电网系统,也是一个将物联网技术进行集中使用的平台。

四、结语

对智能电网的标准体系进行建设应当是一项持续时间长且较为系统的工程,我们应当时刻关注国内外在这一研究上的发展动态,并加强国内外各个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才能更好的为我国的电力装备的企业作好基础性的服务工作,并使行业内的企业能够积极有效的参与到智能电网的研究工作中来。随着社会经济和各项新兴技术的发展,智能电网技术的标准体系会越来越完善,智能电网也能为社会群众带来更多的生活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谭闻.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及其分析工具研究[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13-05-01.

第8篇:供电输电配电综述范文

关键词:城市配网 建设问题 规划问题

中图分类号:TM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c)-0137-01

1 城市配网当下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我国都没有重视城市配网的建设,因此导致发电和输配电依然处于不均衡状态,这大大制约了我国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随着人们对电网要求的提高,国家这才把目光逐渐转移到了城市配网建设上来。因此,当务之急是提高城市配网的规划和建设。对于电网现有的问题,我们对其进行了如下总结。

电源安排不恰当,供电以及供电路线较长,导致形成了较高的线,由于在早期的规划建设中,城市配网的电源点分布的问题没有得到高度重视,导致后期供电损耗大、供电质量差、线路维修频繁、主变负载不均衡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不健全的网络结构设计,导致日后的灵活操作性受到影响由于在前期的网络结构规划的过程中,缺乏整体规划,造成在遇到需要增加线路、线路检修等问题的时候,不能够灵活的进行设备调整,导致工作进程缓慢。

由于环境以及技术水平越来越差,使得线路故障发生频率越来越高,供电的安全性也越来越低,方式成为城市的输电线路的主要方式,然而近些年,环境遭到相当大的破坏,突变天气时有出现,这导致高架线的毁损率升高。由于高架线毁损率的升高,导致修理的难度系数增加,供电可靠性无法得到保证。

负荷快速增长、电网建设对于社会越来越重要,经济迅猛发展,城市整体水平稳步发展,城市房屋越来越高,越来越多,未利用的城市用地也渐渐减少。

2 城市配网规划与建设思路

2.1 配电网络结构的规划

对于供电区域电力的测量以及平衡问题。在对这一块做进一步调整的时候,先从整体出发,估测在规划的范围内所需电量,最后再通过改善实现整体优化。必须要先做好规定范围内的电力需求估测,才能知道如何部署整个电网,才能知道选择什么样的设备,因此估测指定范围所需电量才是最重要的环节。一般情况下都是先划分好区域,在进行估测,对于市、县通常是以110 kV为标准,10 kV及10 kV以下的配电网是根据镇区或是那些有重点负荷的地区来分区的。

与主网规划协调问题。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改良了100 kW以上的电网规划建设,针对那些比较落后的地区,达到其优化的目的,通常要从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1)主网与配电网的配合。主网的规划影响这配电网,同时配电网的规划对主网的规划还是很重要的。(2)供电半径问题。由于供电半径较大,导致配电网路线经常损坏,所以只有找出好的方案,才能使配电网在固定的范围内更加有效供电,电力将达到一定的要求。(3)无功补偿的配合。高压电网依靠集中补偿,低压配电网依靠分散补偿。高压补偿对低压补偿起到的是导向作用,低压补偿对高压补偿起到补充、调节作用。

配电站点分布问题。电源点选择的合理,有利于减少线路损坏、提升经济效益。从客观角度看,由于后期开发线路走廊的难度系数大、线路走廊范围有限,合理布局很难,因此,选好电源点的位置是各个电力单位必须做的工作。就现在的情况看来,我国有很多城市电源站点缺失,由于开始分布不合理,以至于现在很难安排电源站点。有关线路走廊这个计划,之前一直都是架高空线,现在使用的电缆线要比之前的架高空线安全得多,并且从审美看来,他十分影响城市的风貌。

配网馈线的规划原则:(1)出线方向原则。尽量保证在一个地区的馈线是从不同的主变出来的,以达到灵活的特点。(2)环网及联络原则。针对中压架空线路网络:如果选用这样的方式,就一定要将线路承载率保持在50%之内。还有一种中压电缆网络其结构可分为单环网结构和双环网络结构。对于从单环网的结构,应该由不同变电站或者一个变电站但是出于不同母线形成环网,并且,接线的每一环网节点数必须要少;对于双环网结构,在供电处于十分安全的状况时,可将四回电缆馈线组成双环网的接线。

2.2 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规划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在阶段规划上应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问题。

(1)结构规划。为了能够正常供电,就必须要有更加可行的操作技能,那么久必须要实行电网自动化。根据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将信息实行一体化管理,并且慢慢将其做到更好;根据设计原理,为供电局建立更完善的系统,使其能够做到统一的配电、维护等方面的一体化管理,并逐渐使其健全。

(2)规划功能。按照配电网络的分布计划,对相关东西进行设置。作为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中心—— 配电自动化的主站,他最大的本领就是能够取得相关数据,并将其进行处理,根据所取得的数据,才能监测和分析整个系统。优化数据的传输,对于他涉及的区域,按照实际要求对电子自动化进行调试。远程工作站是配电自动化的终端,它能够进行地方检测。

(3)通信规划。通信是配电网自动化的重点内容。根据配电自动化通信,作出以下规划:①要根据配电网的分布,按照不同需求给其设置端口,是每个级别的安全得到保障,以及供电系统能够正常使用。②系统的通用设备在未来,依然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以及可代替性。

3 结论

对于城市的配网规划与建设而言,不仅要满足城市发展的要求,还要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的质量。如今,电力成为人们的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我们要对电力的规划进行不断的完善。

参考文献

[1] 张亚璇,唐巍.考虑负荷不确定的10kV配电网规划研究综述[C]//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2009.

第9篇:供电输电配电综述范文

中图分类号: F4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从提高可靠性的 “软、硬件” 入手,在规划、设计和生产中坚持以可靠性为中心,不断强化管理手段和依靠新的科学技术,可靠性是供电企业一项重要的经济技术指标,它体现了个供电企业对电网建设、改造、运行和维护等综合管理水平。近几年来, 我国加快了城网建设的步伐,使可靠性指标不断得到提高。

1电力系统与可靠性

1.1电力系统可靠性的概念

电力系统可靠性是指电力系统按可接受的质量标准和所需数量不间断地向电力用户供电力和电能量的能力的量度,包括充裕度和安全性两个方面。电力系统可靠性又可分为发电系统可靠性、发输电系统可靠性、输电系统可靠性、配电系统可靠性和发电厂变电所电气主接线可靠性。

1.2电力系统可靠性的评价

电力系统的可靠性通过一系列概率性指标体现。常用的指标分为以下几类:概率指标、频率指标、持续时间指标和期望值指标。可靠性分析要以故障为中心,这些概率性指标往往是以故障对电力用户造成不良后果的概率、频率、持续时间、故障引起的期望电力损失及期望电能量损失来衡量,不同的子系统可以有不同的可靠性指标。可靠性指标评价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绝对可靠性评定,另一种是相对可靠性分析。决定可靠性评定是指可靠性指标一经确定并规定了适当的标准值 (有可能时)之后,即可与计算值进行比较,对设备或系统的可靠性做出评定,但这种处理方法要求原始数据和计算方法充分精确,而由于建立可靠性模型时提出的假设与采用的计算方法等因素的影响,计算出的可靠性指标值往往不尽相同,难以进行决定可靠性评定; 而相对可靠性分析是指将不同设计方案的可靠性指标的计算值进行相对比较以决定方案的优劣,就是说,可采用相同的建模假设和相同的计算方法来进行可靠性评估,并可通过相对可靠性分析发现系统设计中的薄弱环节,确定提高可靠性的措施,相对可靠性分析现已广泛应用于电力工程实践中。

2供电可靠性存在的问题

供电可靠性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①网络结构方面:网络的结构型式, 是否为多回路、多电源或环网等网络的联络方式;供电半径是否合理等。②设备方面:设备的设计、技术性能、制造和安装质量;设备老化程度及更新;设备自动化程度;线路的传输容量及设备裕度;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动作的正确性。③运行维护和管理方面:设备运行和操作能力水平;检修质量及试验水平;带电作业的水平和能力;处理停电故障能力;通信联络方式;计划停电安排的合理性;人员的素质水平及培训工作。④环境方面:地理条件;自然现象和环境影响的防护水平;社会环境条件及宣传工作情况。⑤负荷及上、下级网络方面: 负荷高低及分布情况;负荷的增长;上下级网络的影响,包括电源容量、网络结构、性能和管理水平等。

3影响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因素

(1)配电网电气设备故障与配网线路故障。10kV 配电网各种电气设备、配电线路, 在运行中都有可能发生不同类型的故障,从而影响系统运行与对用户的正常供电。(2)配电网网架结构不合理。(3)配电线路管理水平落后.由于部分电力线路管理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较低,管理水平差,在事故处理时机动能力不强,给提高配电网可靠性造成了不少的困难。

4 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的措施

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的措施参考内容: 采取完善备自投配置;强化电网联络,杜绝单一设备故障造成较大范围停电;加大力度解决电网 “卡脖子” 问题; 加强配电网运行管理, 减少设备故障率;优化设备停电检修计划;完善配电网转供电措施;推广配电网带电作业;加强重要用户用电安全检查;完善应急抢修预案,抢修做到快速反应,充分做好优质服务,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4.1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

要做好这项工作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各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1)分解落实的指标,进行目标管理。(2)可靠性管理贯穿于供电企业生产管理的各个阶段,涉及面很广。

4.2 加强运行维护管理

提高供电可靠性,完善的网络结构和先进的技术设备水平是基础,因此要提高设备的健康稳定运行,需要加强运行维护、检修、停电等一系列的工作。(1)加强对线路和设备的定期巡视,对线路和台区内的树木等障碍物及时进行清整,对绝缘瓷瓶和避雷器定期检查,及时消缺,减少故障停电,提高线路的安全运行水平。(2)提高新设备的利用率,尽量采用架空绝缘导线、架空电缆或地埋电缆供电,降低故障率。(3)加强配变总保护和末级漏电保安器的安装及运行维护工作。以免由于单个用户或单台配变故障而引起主线停线,缩小停电范围。(4)提高优质服务水平,事故报修中心实行24h 轮流值班,对事故抢修做到随叫随到, 尽量缩短停电时间。(5)对具备条件的配电线路和配电变压器实行状态检修,科学地延长检修周期,减少由于年度预检造成的停电事件,缩短停电时间。最后,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 积极推行带电作业。

4.3提高设备质量,缩短检修时间

首先考虑配电线路自动化,当发生故障后能自动隔离故障区段,自动恢复对非故障区段的供电,然后考虑自动抄录电表。配电导线在开发区内采用电缆,其它市区部分有条件的也改用电缆并逐步推广采用绝缘导线,近郊及远郊仍可以架空导线为主。同时要推广使用故障指示器,缩短故障寻找时间及减小配变容量,缩小供电半径,推广采用 40kVA 箱式变,按一只箱式变可供二幢楼左右来设计。(推广采用免维护的地埋式变压器)配变的高压跌落式熔丝逐步推广采用绝缘导线,近郊及远郊仍可以架空导线为主。同时要推广使用故障指示器, 缩短故障寻找时间及减小配变容量,缩小供电半径,推广采用 40kVA 箱式变,按一只箱式变可供二幢楼左右来设计。(推广采用免维护的地埋式变压器)配变的高压跌落式熔丝逐步要换成带消弧杆的跌落式熔丝,减少配变检修对用户的影响.

4.4积极改进工作措施

设备是基础,管理是关键,因此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是提高

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的关键。(1)加强对计划停电的管理。定期召开会议,对近段时间的相关停电工作做好统筹安排,统一组织进行,减少重复停电,尽量缩短停电时间。严格执行计划停电审批手续保证停电计划的严肃性。(2)利用城、农网工程, 对输配电线路制定出详细的改造项目和计划,按轻重缓急,科学合理的组织施工计划和进度。(3)加强变电值班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和思想教育培训,经常开展反事故预想和反事故演习,防止误操作事故的发生。(4)有针对性地开展停电检修培训和带电作业培训,不断提高故障检修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水平,做到应修必修,修必修好。

5结束语

加大电力设施保护宣传力度。定期在场镇、人口密集地区和电力设施盗窃案件易发地区张贴宣传画、散发宣传单、悬挂标语,出动宣传车,播放宣传录像;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向广大群众宣传《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等法律法规,提高群众自觉保护电力设施的意识,依法用电;建立举报有奖制度。

参考文献

【1】韩继斋,张彦斌.论电力系统与电力设备的可靠性【J】.东方企业文化,2011,(24)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