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经济价值范文

企业经济价值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经济价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经济价值

第1篇:企业经济价值范文

关键词:经济管理;企业价值;最大化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0-00-01

一、企业价值最大化概论

经济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的经济管理是实现企业价值的决定性因素。目前快速发展的信息、网络技术使企业的经济管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组织内部信息交流改变是最直接的影响表现[1]。简化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提高管理效率,一切的管理活动均围绕着价值这一主体,标志了经济社会步入了价值管理时代,对企业的财务实施合理经营,优化财务政策,对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报酬之间的关系作出明确的考虑,企业发展过程中,基于长期稳定发展前提,实现企业总价值达最大化。

二、加强财务管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1.创新战略管理理念

企业的内部经济管理需要一个良好的氛围,为企业创造经济管理软环境,有助于加快企业创新发展的步伐,形成强大的竞争力。对管理理念进行创新,必须具备危机管理意识、战略创新理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认识到企业发展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并对潜在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能够确保企业稳定发展。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侧重点也不同,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及阶段,经济管理的重点工作就应该放在风险管理方面;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必须遵循先进性及全局性的原则,实施战略过程中,依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观念、运作方法进行实时改良,才能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手段是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做好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为企业的未来发展、生产营销活动实施统一规划、控制。对企业内部采取战略式管理,合理实行预算能够增强企业的自我约束能力,提高财务控制能力,充分发挥财务管理职能,对扩大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范围有积极意义。新形势下需要对内部的财务控制制度进一步完善,落实全面的监控手段。

3.完善人才管理体制

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加强人才建设力度,提高企业管理者的职业道德与专业水平,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管理、生存及发展。建立并完善人才培训体系,不断更新企业管理者、员工的观念,应用新方法、新技巧,可将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大幅度提升。人才管理体制能吸引、培养、留住人才,结合必要的激励政策,可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展企业人力、智力,实现经济、社会效益有机结合。

4.构建信息化系统,优化企业价值

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企业发展的生产、管理、销售全过程,采用信息技术可极大的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计算机网络时代,信息化管理水平与企业的竞争力密切相关。信息化管理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可确保企业竞争具有实效性、针对性[2]。

三、实施经济管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1.采用适合的财务管理模式,提高市场占有率

企业市场占有率是影响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也是企业持续发展实现最大化能力的基础。实现企业经济最大化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提高市场占有率。做好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严抓细管求效益,建设基础工作规范及基本工作制度,同时要积极学习并采用国际先进标准,对各层级、各环节实施岗位责任制。吸取国内外先进企业做法,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复杂的工作流程,使相关员工能够清楚掌握,便于开展工作。

2.建立并完善有效的规章制度,增强竞争力

企业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规章制度的认真落实上,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可以促进企业管理的规范化发展。对已确定的工作流程进行认真贯彻,能够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对于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有积极意义,有助于促进企业经济价值目标达成。

3.注重经济效益,提高经济价值

实现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需要降低劳动消耗,采用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才能够有效的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快速稳定发展。对企业的运作效率进一步提升,能增加企业现有资金量,对提高企业的经济价值意义重大。现代企业的成本管理不仅仅要注重成本的最小化,根本目的在成本和价值对比中实现成本最小化。因此将成本管理重点纳入发展战略中,才能够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成本最大化。

四、总结

综上所述,企业想要通过实施经济管理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需要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对战略管理理念进行创新,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人才管理体制,构建全面的信息化系统;同时运用合适的经济管理措施,对财务管理模式进行补充优化,提高市场占有率,完善企业的规章制度,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充分重视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第2篇:企业经济价值范文

【关键词】经济管理;企业;价值;最大化

一、前言

企业管理是衡量企业发展的重要指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就必须做好企业的管理工作。一个好的企业涉及的管理内容非常多,有财务管理、经济管理、人员管理等,对企业财务采取最优化的管理政策可以实现对企业风险与利益的有效评估。好的管理模式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加企业市场竞争力有重要意义。对于管理可以比作一棵大树,企业中不同的角色扮演者大树的不同部位,通过对企业中不同利益进行协调统一,做好管理工作,发挥企业的最大社会价值,实现企业的长久发展。

二、我国目前企业经营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一)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存在不足

现在,随着企业财政税收的项目越来越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就变得非常重要,由于不同的企业对市场经济的参与度不同,因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当企业对财政管理中面临的风险意识不到时,会直接导致企业财政经济的损失,不利于企业的发展,造成企业经济损失,不利于企业价值的实现。一些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约束制度,比如:股东对经营者、债权人与企业等都没有做好相关的监督约束工作,使得企业的利益享有权与风险承担责任没有形成平等,存在不对称性,当各自的利益没有得到有效的均衡,势必会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

财务是一个企业的命脉,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公司与企业发展的基础,企业财务管理涉及到许多方面,包括对财务人员的管理。但目前许多企业中,财务管理过程中仍旧有许多问题,比如:管理人员对于企业财政面临的支付风险、可算风险、债务风险等方面的认识不足,导致在财政管理的工作过程中,出现投机取巧,甚至有违法行为,对工作没有责任感、缺乏积极性,没有一点紧迫感和责任心,对工作的认真度不够,工作态度不是很端正。

(三)缺乏信息化管理

现代社会作为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人们生活与生产中,信息化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目前已经被许多企业所采用,实现信息化管理对企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信息化水平日益提高,信息化的管理能够有效的节约企业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管理的有效性与科学性。

三、经济管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有效措施

如何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是目前许多企业面临的难题与挑战,是所有企业所追求的最终目标。企业价值的衡量就目前而言主要是通过企业的现金净流量来衡量,一般现金净流量越大,说明该企业的自身经济价值就越大。因此,做好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是实现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与前提。

(一)完善企业管理制度

俗话说:“无规矩不能成方圆”,制度的制定对任何企业单位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建立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展有积极促进作用,如果企业缺乏规范科学的管理制度对于企业而言是非常大的损失,使得企业已经取得的技术优势、品牌优势等不能充分的得到施展与发挥,不利于企业价值的实现。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让企业自身的产权尽可能的做到明晰化,建立健全的监督约束机制,协调统一企业各部分管理流程的经济效益,相互协作并制衡,共同促进健康发展,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做好企业投资工作,选择最优化的投资方式,做好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的风险评估工作。

(二)选择合适的财务管理模式,加强员工管理

在对企业进行管理过程中,必须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选择合适的财务管理模式,不同企业面临的财务管理问题会有一定的差别,因此需要企业不断的进行考核与选择,选择最能提高自身企业价值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同时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完善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有效的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严抓细管,对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投机取巧行为进行严厉处罚。注重对企业效益的提升,降低企业中劳动消耗,管理学产生于实践,不同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管理,让企业实现低投入、高产出,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三)建立信息化系统

现在随着计算机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因此对企业实现信息化的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发展的趋势与潮流,而且现在随着全球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企业如果想要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就必须紧跟时代潮流,不断的吸取先进的信息技术对自身技术水平进行不断改造提升,与国际接轨,建立企业自身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与国际影响力。

(四)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优化资本结构可以稳定企业的财务。具体表现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财务风险的降低和财务杠杆高效益。资本结构的合理性要通过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去调整企业的资产、负债、权益和投资的比例。第一,权衡企业的权益资本和负债资本的比例,使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在一个合理的比率上。企业正常经营可以满足债务利息,当企业资金周转不灵时还有多余的空间去举债;第二,提高企业的净营运资本,增加偿债的缓冲垫。在风险一定的情况下将企业的利润达到最高;第三,从提高投资回报率的角度优化投资结构,调理投资格局,包括长短期投资、固定和无形资产投资、产业和风险投资等。

四、结束语

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是目前企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难题,现在商业竞争趋于全球化、白热化,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够稳中求胜,就必须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顾客满意程度、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注重售后服务工作、积极寻找良好的合作伙伴这些都是提高企业价值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企业经营管理中仍旧存在很多的不足与缺陷,打造科学优化的管理平台可以实现我国企业更好的发展,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杜强.经济管理对企业的重要价值分析[J].经济管理学报,2014(3).

[2]杜兴强.浅谈企业经济管理策略[J].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3).

[3]刘伟林.电子商务时代的经济管理[J].科技视野,2014(5).

第3篇:企业经济价值范文

关键词:业绩评价;经济增加值(EVA);财务指标

一、经济增加值的涵义

经济增加理念的始祖是剩余收入或经济利润,作为企业业绩评估指标已有200余年历史。经济增加值(EconomicValueAdded,简称EVA)是由美国学者Stewart提出,并由美国著名的思腾思特咨询公司(SternStewart&Co.)注册并实施的一套以经济增加值理念为基础的财务管理系统、决策机制及激励报酬制度。它是基于税后营业净利润和产生这些利润所需资本投入总成本的一种企业绩效财务评价方法。经济增加值是指企业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资本成本后的余额。

二、经济增加值的计算运用

计算公式:EVA=NTOPAT-WACCXCE=(ROI-WACC)XCE

式中:NOPAT――税后净营业利润;WACC――公司的资本成本率或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CE――企业所占用资本;ROI――投资报酬率。

NOPAT=净利润-非常经营所得收益关研发费用本期投入数-研发费用累计投入本期摊销数)+(人力资源本期投入数-人力资源累计投入本期摊销数)+(大额营销费用本期投入数-大额营销费用累计投入本期摊销数)-(重组费用本期发生数-重组费用累计数本期摊销数)+经营租赁本期支出数+商誉本期摊销数+财务费用+累计折旧的调整+非付现所得税费用+(-)其他调整数

CE=期初资产总额-交易性金融资产-固定资产清理-在建工程-工程物资-递延所得税资产+(研发费用累计投入数-研发费用累计摊销数)+(人力资源累计投入数-人力资源累计摊销数)+(重组费用-重组费用累计摊销数)+(大额营销费用累计投入数-大额营销费用累计摊销数)+资产减值准备-无息负债+经营租赁资产+(-)其他调整数

WACC=负债权重×税前债务资本成本率×(1-所得税税率)+股东资本比例×权益资本成本率

ROI=NOPAT/CE

三、经济增加值与传统企业考核指标净资产收益率的比较

通过经济增加值的运算可以看出,经济增加值使用的是绝对数值,并且对企业运用财务方法计算出来的利润加以调整,同时把负债成本与所有者投入资本综合起来进行分析,评价企业经营绩效,这种计算方法消除了净资产收益率的财务风险,同时体现了收益要弥补股东投入资本的机会成本,才是股东财富的真正增加。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营业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用该指标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虽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但没有考虑资本成本因素,不能完全反映资本净收益的真实状况和资本运营的增值效益,更无法衡量企业的未来情况和发展预期,反而成为经营者行为短期化、没有长远的企业战略的源头。并且该指标充分发挥财务杠杆,加大了偿债风险。

业绩考核的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进行比较看,绝对指标更能使企业从整体出发,避免单纯追求利润率而放弃一些对企业整体有利的投资机会。

四、经济增加值对现行财务指标的修正作用

在计算经济增加值过程中,首先要对传统收入概念进行一系列调整,从而消除会计运作产生的异常状况,并使其尽量与财务真实状况相符合,因此经济增加值对传统财务指标给予了很大的修正。我们以研发费用和资产减值准备为例进行说明。

(一)经济增加值对研发费用处理方法的修正

现行会计制度规定,研究开发费用一部分费用化,一部分资本化,费用化部分发生的当年将全部进入管理费用一次性予以核销。对于研发支出形成无形资产,也不再调整费用部分,这种处理方法实际上否认了该项支出对企业未来成长所起的关键作用,而把它与一般的期间费用等同起来。这种处理方法的一个重要弊端就是可能会使经营者忽视对这两项费用的投入。计算经济增加值时则将研究发展费用和市场开拓费用资本化。即将当期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作为企业的一项长期投资加入到资产中,同时根据复式记账法的原则,资本总额也增加相同数量。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在几年之中进行摊销,摊销值列入当期费用抵减利润。摊销期一般在3-8年之间,根据公司的性质和投入的预期效果而定。这样,公司投入的研究发展费用不是在当期核销,而是分期摊销,从而不会对经营者的短期业绩产生负面影响,鼓励经营者进行研究开发为企业长期发展增强后劲,有利于公司在未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营业绩。

(二)经济增加值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修正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计度》规定,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要对可能发生减值的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应根据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现与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进行比较,对可能发生的损失,企业应计提减值准备,计入到资产减值损失账户,并冲减当期利润,以避免企业高估利润,形成虚盈。

这种会计处理方法,尤其对于非流动性资产,确认减值损失后,即使以后该项资产减值因素消除,也不得再进行调整已做的减值处理。就掩盖了企业的真实盈利能力,而且该减值测试没有标准,更容易使一些管理人员人为地操纵账面利润。

经济增加值计算时应将准备金账户的余额加入资本总额之中,同时将准备金余额的当期变化加入税后净营业利润,反映了企业当期的实际盈利水平,使之更好地对企业绩效做出评价。

五、经济增加值在企业业绩评价中的意义

第一,经济增加值作为衡量业绩最准确的尺度,对无论处于何种时间段的公司业绩,都可以作出最准确恰当的评价,而且最直接地联系着股东财富的创造。

企业经营的评价指标,通常用权益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销售净利率、每股收益等指标。这些指标没有考虑资本成本因素,不能反映资本净收益的状况和资本运营的增值效益。企业盈利大于零并不意味着企业资产得到保值增值。资本收益中未扣除资本成本。经济增加值克服了传统业绩指标存在的缺陷。首先,经济增加值中的资本成本包括了股本资本的成本机会,克服了传统指标成本计算不完全的缺点。其次,经济增加值的税后净营业利润一项根据实际财务状况调整,把一些扭曲的财务数据还原成真实的财务业绩,克服了传统指标以会计报表为基础信息失真的缺陷。

对股东来说,经济增加值总是越多越好。从这个意义上,经济增加值是唯一能够给出正确答案的业绩度量指标,它能够连续地度量业绩的改进,用单一衡量指标统一了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利益和目标,将管理重点放在为股东创造价值上,更好地帮助投资人和管理者评价、观察和理解公司价值的驱动因素和破坏因素。

第二,经济增加值价值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价值管理体系。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可以运用EVA作为战略及财务管理的上佳工具。由于EVA综合反映公司的经营活动,管理者可以通过对EVA驱动杠杆的分析和调节,有效地制定经营战略和企业的财务管理方案。例如,企业可以通过加快资金周转速度提高资金回报率;或通过调整资本架构,降低资本成本。企业股东和管理层可以运用EVA制定经营者和员工的激励报酬体系。由于EVA比会计核算方法更真实地反映了企业经营的经济绩效,通过EVA管理系统可以设计一套真正有效的激励机制,把企业经营者、员工的利益和股东利益完全广泛统一起来,也只有这样,才可能把企业“内部人”变成股东“自己人”。企业股东和管理者可以通过EVA基础知识培训,加强员工沟通和管理,改善企业文化。企业管理者进而还可以用EVA作为与投资者交流的最好语言。EVA概念简单易懂,同时又揭示了企业经营活动的本质;通过EVA管理体系的实施,企业管理者可以有效地制定目标、激励员工,将企业的资源和精力集中到财富的创造上去。

第三,经济增加值是一个超强的理念体系。经济增加值以一种理念和能够正确度量业绩的目标,凝聚着股东、经理和员工,并形成一种框架指导公司的每一个决策,在利益一致的激励下,用团队精神大力开发企业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种力量,形成一种奋斗气势,这种企业文化的作用力对我国企业来说具有非同小可的意义。

总之,与传统的企业业绩评价指标相比,EVA系统能够很好地衡量企业财富的增值。但EVA系统仍属于财务绩效的评价体系,对非财务绩效评价重视不够。在复杂动荡的环境下,应把财务评价和非财务评价相结合,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并给经营者带来更多的财富。

参考文献:

1、韩镔.经济增加值(EVA)的概念、应用和深入分析[J].周际石油经济,2010(2).

2、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22号[Z].2009-12-31.

3、彭纯军,王惠芬.经济增加值(EVA)-价值管理(VBM)的驱动力量[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8).

4、汤谷良,林长泉.打造VBM框架下的价值性财务管理模式[J].会计研究,2003(12).

5、张云亭.顶极财务总监[M].中信出版社,2003.

第4篇:企业经济价值范文

【关键词】 家族企业 职业经理人 激励机制 人力资本

家族企业是全球具有普遍性的一种现代企业组织形态,它是以血缘关系为基本纽带,以追求家族利益为首要目标,以实现控制权利为基本手段,以亲情第一为首要原则,以企业为组织形式的经济组织。

家族企业是世界经济的支柱,每年创造的产值占全球GDP的70%~90%,世界500强中大多数是家族企业。在中国,根据第二次经济普查和抽样数据表明,现在中国大陆有私营企业359.6万家。其中,家族企业约占85.4%。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调查统计显示,我国民营企业中有80%以上是家族企业或泛家族企业。家族企业在保证就业、活跃市场、刺激投资、增加税收、扩大出口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每年解决将近2000万人的就业。家族企业在成长中一直保持着旺盛的活力,正逐步实现由传统家族制向现代企业转型升级,它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贡献。

尽管如此,中国的家族企业至今未能跻身世界500强,中国家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3年,而西方发达国家高于我们一至两倍,这就造成大量的社会财富的浪费,特别是当企业做大后,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就会产生,突出表现为对职业经理人的激励不足,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致使很多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流失,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家族企业的发展,这是整个家族企业成长的烦恼和困惑。因此,探究如何建立有效的家族企业职业经理人的激励机制便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职业经理人是家族企业特殊的人力资本

家族企业除了出资人资本即物质资本(货币资本、各种资产及土地等)以外,还有一种叫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经过一定的投资而形成的凝结在人身上的体能、智能和技能等的总称,是一种“活资本”。它具有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特征。与物质资本相比具有更大的增值空间和增值潜力,能有效配置资源,调整企业发展战略,适应市场变化。人力资本不等于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指企业中所有的人,而人力资本则主要指企业的经理阶层,即职业经理人,也有人叫企业家。一般的员工应归劳务部门管,劳务部门与人力资本部门不同,但两个都叫人力资源管理,实际上在管理上是分开的。

对于现代家族企业,人力资本的贡献越来越凸现。一般来说,物质资本是被动性资本,而人力资本是主动性资本,物质资本没有人力资本推动就无法运转,更不能保值增值,他们承担了较大的企业责任和企业风险。企业正是在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相互博弈,共同推动下向前发展的,而其中人力资本的作用甚至要大于物质资本。现代企业制度中,物质资本的出资人对企业的直接控制越来越弱,董事会成员中,非出资人代表已经远远多于出资人代表。人们也更看好人力资本,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逐渐加大,因此,人力资本对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具有决定意义。

职业经理人,是指以企业经营管理为职业,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知识、技能和经验,独立经营和管理一个经济组织的社会阶层。他们在企业管理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和企业雇主之间是一种委托关系。家族企业雇佣职业经理人的根本目的是想借助职业经理人所拥有的智力资本来运作企业的各项资源,以提升企业价值。因此,它是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本。

当前,职业经理人作为一种稀缺人力资本,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都远不能满足家族企业发展的需要。职业经理人的作用不容小视,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是当今世界最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之一,他用了20年左右的时间,把GE的市值从120亿美元提高到3000亿美元,提高将近30倍。

二、对职业经理人的经济利益激励

1、职业经理人的薪酬结构

既然职业经理人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的经济收入就不只是工资,工资是劳动的报酬,因而要针对职业经理人设计出新的回报形式,即职业经理人的薪酬制度。笔者认为家族企业职业经理人的薪酬结构可以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一是岗位工资。工资是劳动的报酬。岗位工资是对岗不对人的,不是人值多少钱,而是岗位值多少钱,它是根据对岗位的分析评价来确定岗位的工资标准。二是职务消费。人力资本在企业中都有职务,由职务引发的消费开支称为职务消费。因而要按照职务给职业经理人一部分经费用于消费,主要表现在公务用车、通讯、接待、出差、会务、办公等费用支出。三是股份(股票)期权。职业经理人虽然不是出资人,但他们作为人力资本,在公司所发挥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所以,职业经理人应该拥有企业的产权。人力资本既然是一种资本,资本的报酬应该是产权的收益,所以,要考虑能否让职业经理人有一部分资本所得。四是以年终奖为核心的周期性奖金。奖金是对超额劳动的报酬,从管理上讲,它也是对职业经理人异常好行为的一种鼓励。周期性奖金有月度奖、季度奖等,年终奖是主要形式,年终奖的多少要根据企业年终经营绩效来确定。五是福利。福利是跟劳动报酬无关的所得。福利的特点是吃“大锅饭”,不是多劳多得,干的好就多拿,它是按人头计算的,福利和工资在管理上的功能是不同的,其主要作用是形成大家庭的组织文化,增加人情的温暖度,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这是人本主义思想所需要的。有的企业把福利取消或将福利工资化,这是对福利认识上有错误。六是提成工资。是按照企业的销售收入或纯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工资总额,然后根据职业经理人的业绩水平计发的一种工资形式。这种方式具有很强的激励性。实行提成制关键是要确定合适的提成指标,一般是按照业务量或销售额提成,即多卖多得。

第5篇:企业经济价值范文

关键词:经济增加值;经济利润;业绩评价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5-0095-03

1 EVA简介与企业运用现状

1.1 EVA的概念及基本原理

20世纪80年代,美国纽约思腾思特(Stern Steward)咨询公司的约尔・思腾恩(Joel Stern)和贝内特・斯图尔特(G.Bennett Steward III)提出了Economic Value Added(EVA),其基本理念是:一个企业投资项目的收益高于该企业所有运营成本和资本成本,该企业才创造价值。换句话说,只有在资本投资回报率高于资本成本,也就是高于投资资本的机会成本时,项目才创造价值。

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EVA) 是公司经过调整的税后营业净利润减去该公司现有资产经济价值的机会成本后的余额。其计算公式为:

EVA=税后经营净利润-资本投入额×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

1.2 EVA运用于企业现状

EVA方法已在全球400多家公司和机构中应用,其中包括可口可乐、西门子、索尼、美国邮政总署、新加坡航空公司等。国外的许多公司都声称采用EVA后公司价值获得了迅速增长。

现阶段,财务业绩评价体系在我国企业业绩评价中仍占据主导地位。虽然许多公司都采用了EVA,例如海尔集团、宝钢集团、青岛啤酒等,但总体上成效不大。尤其当思腾斯特中国公司在《财经》杂志上公布的“中国上市公司财富创造与毁灭排行榜”中出现了银广夏A、蓝田股份这样的问题公司后,使得人们对经济增加值理论产生了怀疑。

2 EVA业绩评价体系的优点

2.1 有利于衡量企业经营业绩,引导科学决策

在计算经济增加值时,尽管传统的财务报表是其计算的主要信息来源,但是EVA对营业利润和投入资本进行了调整,因而纠正了会计惯例造成的缺陷。经济增加值能够更全面和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真实盈利能力。

2.2 有利于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

EVA模式取得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它将EVA改善与员工业绩挂钩。企业管理者要想提高业绩,就必须从企业所有者的角度出发优化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形成扁平化的管理体系,合理进行资源配置,有效利用各种资源提高经营效率使企业价值增值。

2.3 有利于抑制短期行为,鼓励创新提升企业价值

有些经营者为了在短期内提高自身业绩,操作会计利润。例如商誉价值并不必然随着时间推移而贬值,不宜分期摊销;研究开发、员工培训以及广告费等这些投资大部分都被计入期间费用,以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而经过EVA的调整事项后就能有效避免。

只要投资回报率高于资金机会成本,就能给自己和股东带来EVA。想要不断增加薪酬奖励,就必须不断增加EVA。增创EVA的途径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技术进步,“创新者生产”已成为企业发展的第一定律。

2.4 有利于更好的跟踪企业的市场价值

如果进一步把EVA评价方程分成两大组成部分,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公式:

第一部分就是假定当期的EVA可永续重复的EVA现值。这可以通过当期EVA除以资本成本来计算,代表年度之间实际经营业绩的变化。正变化越大代表企业当前实际经营业绩越好。第二部分是在此点以后的EVA预期增加的现值,值越大代表未来发展空间会越大。

3 EVA业绩评价体系的缺陷

3.1 EVA公式会计调整事项复杂

在计算EVA指标时,调整项目有160多个,大大增加了计算的复杂性和难度。

3.2 权益资本成本难以准确计算

权益资本成本不是实际发生数,而是一个期望数,因此难以准确计算。通常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来计算确定,即R=Rf+β(Rm-Rf)。其中β系数是指股票的风险系数,由于我国证券市场不成熟,证券的收益率、市场平均收益率都很难确定,β系数也无法准确地计算,从而无法准确地计量权益成本。

3.3 EVA受企业规模差异的影响

规模大的公司即使盈利能力比规模小的公司差,资本回报率低,但由于资本总额大,其EVA可能比规模小的公司要大,这显然不能用来比较它们的盈利能力。

3.4 EVA指标不能层层分解

EVA不能像杜邦分析系统的净资产收益率那样进行层层分解,而对EVA进行分解之后,还是要落实到传统的现金、应计项目中等,其独特的权益资本成本项目和复杂的会计调整项目很难作为改进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运转效率的依据。

4 结合典型案例分析EVA利弊

4.1 美的收购小天鹅案例分析

这次收购参与竞标的有美的电器、四川长虹和意黛喜,在激烈的竞争下,美的电器最终胜出,并且高出四川长虹16.54亿元近3000万元的溢价,美的对此的解释是“物有所值”,是否真的物有所值呢?下面我们利用EVA评价指标来进行深入分析。

美的电器之所以敢大胆并购小天鹅,主要原因是想拥有洗衣机技术优势,构造白色家电布局,与海尔抗衡。

从以上的表格数据可以看出:首先,小天鹅的税后净营业利润从2004年-2012年一直为正,并且逐年递增到5倍多,账面盈利能力相当不错,按照传统的会计利润衡量公司业绩的方法,美的收购小天鹅是可行的。但是扣除资本成本后的EVA指标却不尽人意,尤其是2007年将近亏损了2个亿,而账面显示盈利1个亿,事实也证明从2003年后,企业经营陷入困境,一度面临退市危险。这充分说明EVA指标能够准确而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衡量经理人的经营水平。

其次,2006年WACC达到历史最低水平,在创造的215173489元税后净营业利润中有1个亿是由于资本成本降低2倍多节省出来的,最重要的内因是小天鹅诸多的剥离出售行为,出售了3笔资产而降低了资本成本,由此可见,资本不但有成本,并且对利润影响重大,这就大大弥补了传统财务指标的不足。

但是EVA是一个结果指标,只能反映行为的结果,而无法反映行为过程的有效性。要想持续地实现企业财富的最大化,必须让EVA引入时间因素,这也是EVA的缺陷之一,而市场增加值MVA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来对小天鹅进行资产评估,计算如下:

小天鹅企业价值=本年投资资本+各年EVA的折现值

因此,按照24.01%股权,美的购买的小天鹅的企业价值约为68.08×24.01%=16.35亿元,比16.8亿的购买价少了4500万,所以笔者认为这次收购截止到2012年为溢价收购,并不是物有所值。当然,2008-2012这五年内小天鹅为美的电器创造的价值,投资回报还是很可观的。MVA反映了市场对公司未来的管理状况的预期,所以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EVA方法的短期行为局限性,激励经营者持续为股东创造财富。

4.2 中国石化案例分析

图1 中国石化EVA折线图由上面图1可知,从2001年到2007年,中国石化的EVA值一直在稳步增长,2008年,中国石化的EVA值较去年大幅下降,股价从29.31元跌到14.7元,跌幅达50%。同时图表中EVA也相应降到历史最低,这说明长时间内股价的波动与EVA是有一定相关性的,能够反映总体的盈利趋势。

但笔者认为,这种相关性是不准确的。EVA主要侧重于当期经营业绩的变化,考虑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只要机会成本变大,企业就会将权益资本出售;反之则会持有投资。此时股价大跌,会严重影响中国石化的权益资本的经济价值,换句话说就是市场价值相对于经济价值变少了,那么机会成本也就变少了,因此EVA会比当前值要高。

本文主张在EVA公式中用市场价值替代经济价值,这样更能真实的反映企业业绩,这也就是目前争论较多的REVA修正指标。REVA指标认为,公司用于创造利润的资本价值总额既不是公司资产的帐面价值,也不是公司资产的经济价值,而是其市场价值。

5 EVA在我国企业业绩评价应用中的建议

5.1 改善EVA调整事项,提高EVA计算的有效性

EVA的调整事项过于复杂,有160多项,而许多中小企业最多涉及20几项,所以应当尽量做到简单明了,准确易行就好,并且是否调整应该根据其对EVA计算的重要性来进行判断。

5.2 加强证券市场监管,创造良好资本市场环境

资本市场的不成熟制约了资本成本计量的准确性。我国的股票市场不成熟,要使EVA真正发挥威力,还必须要有独立、客观的第三方进来形成一种压力,迫使上市公司提供真实的财务报表。否则,β系数无法准确地计算。因此本文建议,暂时不妨用行业的平均收益率来代替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计算出来的资本成本。

5.3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EVA宣传教育

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完全分离,企业组织结构必须实行真正的分权化决策,并且建立EVA激励机制,完全将企业员工的工作动机与利益基础统一起来。再次,建立以EVA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形成扁平化的管理体制。另外,要重视企业的文化建设,只有公司内部的员工都理解了EVA,EVA才具有凝聚力。

5.4 EVA与非财务指标结合,进行综合评价

企业可以以EVA指标为基础,结合传统财务指标,适当选择一些关键性的非财务指标,如市场评价、客户评价、技术创新评价、职员评价等等。也可以结合BSC指标和MVA指标一起运用。

6 结论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只要利大于弊,那么它就是可行的。EVA具有两大优势:第一,考虑资本成本;第二,科学的激励体系。随着中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证券监管制度越来越完善,这两大优势将会促使经营者持续不断地为股东创造价值。通过本文深入的案例分析,使我们更加了解了EVA业绩评价体系的优势和不足,这对于EVA业绩评价体系广泛应用于中国企业将具有建设性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志娟.EVA一种新的业绩衡量指标[J].经济师,2000,(8).

[2]王永平.经济附加值(EVA)的原理、计算方法[J].技术经济与管理,2002,(4).

[3]潘立宁,汪林生.关于EVA管理评价体系的探讨[J].商业研究,2002,(6).

[4]王化成,程小可,佟岩.经济增加值的价值相关性[J].会计研究,2004,(5).

[5]许辞寒.EVA业绩评价指标的缺陷及改进[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3,(1).

[6]刘淑莲.企业价值评估与价值创造战略研究[J].会计研究,2004,(9).

[7]邓小军.基于EVA创新的企业绩效通用价值计量模式[J].财会月刊,2011,(7).

[8]赵敏.EVA管理评价体系的优势与不足[J].经济与管理,2005,(19).

[9]刘佳.经济增加值在现代公司治理中的作用[J].北方经贸,2006,(8).

[10]刘智宏.EVA评价指标及其改进与创新[J].商业会计,2012,(5).

[11]冯宁.浅析经济增加值的利与弊[J].金融经济,2012.

[12]谷祺,于东智.EVA财务管理系统的理论分析[J].会计研究,2000.

[13]杨兰昆,李湛.基于EVA的管理绩效评价方法:应用与局限[J].理论与方向研究,2000,(4).

[14]孙铮,吴茜.经济增加值:声誉下的思索[J].会计研究,2003,(3).

[15]王睿.基于EVA业绩分析优劣势比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7).

第6篇:企业经济价值范文

关键词:制药企业;环境业绩;指标选择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01

一、环境业绩评价概述

1.环境业绩评价的内容

根据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导则的要求,企业应在环境报告书上披露的环境业绩信息包含两部分,一部分反映企业的环境管理业绩,主要包括环境目标的完成情况、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和与相关利益者的关系;另一部分反映企业的作业业绩,包括生产过程中物料及能源的消耗、污染物和废弃物排放情况、环保设备的运行情况、企业在环保方面的资金投入情况和取得的环保效益等。

2.环境业绩评价的原则

环境业绩评价应符合全面性原则、关联性原则和可比性原则,其中可比性原则要求业绩评价结果便于利益相关者进行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

3.环境业绩评价的方法

环境业绩评价要采取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于无法量化的环境业绩,比如一项作业是否考虑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相关利益者的满意程度等,可以以“不能量化的就细化,不能细化的就流程化”为原则进行可衡量的描述并采用专家评分法对其进行评分;对于可以量化的环境业绩要通过设置指标来进行评价。

二、环境业绩评价指标的选择

1.环境业绩评价参数的选择原则

要明确生产过程及最终产品会产生的环境影响,制药企业产生的污染包括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和土壤污染,水污染主要来自酸碱废水的排放;大气污染主要来自燃料燃烧产生的烟雾、有机溶剂的挥发、废气排放、微生物的排放等;土壤污染主要来自固体废物,对制药企业的业绩评价要集中在这些方面。

要对相同性质的环境影响因素保持一致的监测状况和计算方法,以确保在同一层次内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比如要保证测量污染物排放量的空间范围和时间范围一致等。

要明确评价主体及评价范围。要对产品生命周期内的全部环境影响进行u价,包括其在企业外部产生的环境影响,但仅包括由企业直接产生的,由于因抗生素等药物的无节制使用和随意遗弃导致的污染已经转移到其他企业或个人,无法估计其污染情况,所以在进行业绩评价时不予考虑。

2.对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业绩评价指标的选择

对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业绩评价应采取环境效率评价方法,它可以将环境业绩与财务业绩结合起来,用公式表示为环境效率=环境业绩/财务业绩,环境业绩用实物单位进行计量,为能源的使用量或污染排放量,财务指标可以为销售收入、增加值或税后净利等。

在这里,我将分母选为EVA。采用EVA便于评价企业的新价值。EVA最主要的优势,就在于它是唯一的可以直接和公司内在的市场价值相联系的业绩评价标准,它是导致一家公司产生资本市场溢价的最终驱动力[1]。

(1)反映资源消耗情况的指标

环境效率=资源的消耗量/EVA,对制药企业来说,资源消耗主要为电力的消耗、水资源的消耗和药物原材料的消耗。

(2)反映污染物排放情况的指标

环境效率=污染的排放量/EVA,污染物的排放量要折算为标准排放量,数值越低,表示产生的污染越少,环境业绩越好。

(3)因子

为了方便企业进行纵向比较,要计算因子。因子=本期环境效率/基准环境效率,能够反映企业本期的环保成果和国家环境政策的差距。

(4)综合评价指标

由于制药原料成分的复杂性、生产活动的间歇性导致污染物短时间内高密度集中排放,每一期的环境效率并不能真实反映企业当期的环保成果,所以我们需要对产品的生命周期进行综合评价。不能只注意产品的特定过程,还要围绕与产品相关的所有过程来考察,包括资源的采掘和产品的废弃阶段[2]。我采用LIME环境影响评价方法,计算由于SO2、CO2、NOX、苯、甲醇、氯化氢、硝酸、硫酸、抗生素、有机溶剂、金属离子、金属废屑、菌丝等物质在大气、水体、土壤中的浓度变化导致的人类健康损失、经济损失、生态系统的损失,对其进行加权计算得到环境影响综合指标。环境综合影响=∑[环境负荷物的量*∑(每种环境负荷物质产生的每种损害的损害系数*联合分析法下产生的加权系数)]。

3.重复利用率指标的选择

由于在制药过程中的原料产出率低,产生很多废弃物,但很多废弃物有很高的再利用价值,可以进行其他衍生产品的生产,为企业创造新的盈利点;制药企业耗水量和废水量极大,所以计算重复利用率非常重要。重复利用率=回收资源再利用产生的收益或避免的损失/单位产品成本。

4.评价营运能力的指标的选择

环境资产是非常特殊的资产类型,虽然和固定资产一样会随着生产使用而减值,但环境资产是有限的,比如生产中药的珍奇花卉,有可能会逐渐耗竭,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成本负担,所以评价环境资产的业绩非常重要。环境资产收入率=环保收入增加值/平均环境资产,环境资产收入率反映每单位的环境资产所产生的收入增加值,可以反映环境资产的使用效率。

5.评价盈利能力的指标的选择

(1)利润率

环境收入包括企业利用废物进行再生产获得的销售收入、废物处理获得的收益、采用环保技术和设备节约的能源和物料的成本,计算环境利润率可以更好地衡量企业能源节约状况和环保创收状况。环境利润率=环保利润/环境收入。

(2)环境资产报酬率

环境资产报酬率=环保利润/环境收入,用来衡量企业环境资产的获利能力,能够全面反映企业在环保方面的投入产出情况。

6.评价资产负债结构的指标的选择

(1)环境资产负债率

环境资产负债率能够反映企业环境资本结构,环境资产负债率=环境负债/环境资产*100%。

(2)环境负债比率

环境负债比率=环境负债/流动负债*100%。由于制药企业污染严重,因环境问题会产生较大的支出,所以计算环境负债比率很有必要,它能够反映企业面临的环境风险,一般要设立一个预警值,达到预警值时企业会因环境问题导致的巨额罚款而面临很大的经营风险。

(3)环保设备投资比率

企业对环保设备的投资可以反映其对环保的重视程度。环保设备投资比率=环保设备资产总额/固定资产总额*100。

参考文献:

第7篇:企业经济价值范文

关键词:产业价值链;利润库;战略联盟

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市场需求的个性化、现代产品技术和管理技术的发展等企业竞争环境的快速变化,企业间的相互关系变得更为密切和复杂,活动领域和范围得到进一步拓展。现代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已经超出了单个企业自身的能力和资源范围,越来越多地来源于企业与产业价值链上、下各环节的系统协同中,即竞争的优势应该建立在更大范围的、更多种类的产业资源和核心能力的基础上。从更高的层次上讲,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演绎为企业所加入的产业价值链之间的竞争。因此,应当在产业层面上建立更高更广的战略视野。以谋求在更新、更广泛的资源和能力基础上构建竞争优势。

一、产业价值链的界定与构成

(一)产业价值链的界定

企业价值链描述了在某个特定企业中其从事价值创造活动的过程,而产业价值链则是描述了整个产业中所有企业从事价值创造活动的过程。学者潘成云认为,产业价值链是指以某项核心技术或工艺为基础,以提供能满足消费者某种需要的效用系统为目标的、具有相互衔接关系的企业集合。包含两个含义:第一,产业价值链实际上是一种具有相互衔接关系企业的集合;第二,这种企业集合并不是一种随意或杂乱无章的组合,而是以某项核心技术或工艺为基础并以提供能满足消费者某种需要的一种效用系统为依据整合起来的。

(二)产业价值链的构成

在波特的价值链体系中,价值系统是把企业的价值链进行延伸而得到的更为广泛的一连串活动。也就是说,从企业价值链出发,价值系统是由供应商价值链、企业价值链、渠道价值链和买方价值链这四个部分组成的。本文的产业价值链分析框架,如图1所示。

产业价值链是由某个企业的价值链、其上游企业的价值链、其下游企业的价值链和最终消费者构成的。上游企业包括该企业的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直至基本原材料的供应商;而下游企业包括该企业的客户,客户的客户,直至最终消费者;由于最终消费者对整个产业价值链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把它单列为一个价值链环节。

二、基于产业价值链的企业竞争优势来源分析

从产业价值链层面出发,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对顾客价值的认识,顾客是产业价值链所创造价值量大小的最终判定者;第二,企业在所参与产业价值链上的位置,占据恰当的、有利的位置是获取企业竞争优势的前提;第三,与产业价值链上其他企业的联系。

(一)顾客价值的认识

市场上的最终顾客是整个产业价值链的最后环节,产业价值链上所有的企业都为了满足最终顾客的价值空间而努力,并且最终顾客是产业价值链所创造价值的最终判定者,如果消费者接受创造的价值。则所有创造的价值得以实现。同时,最终顾客又是产业价值链的第一个环节,顾客潜在的需求或者期望的需求通过产业价值链反馈给产业价值链的其他企业,可以说,最终顾客在一定意义上是价值创造的最重要环节。

因此,对顾客价值的认知是至关重要的,几乎所有的研究者和管理者都认为应该以顾客为导向进行价值创造,应该充分认知顾客价值,通过为顾客创造尽可能大的价值来获取和维持企业竞争优势。

(二)企业在产业价值链上所处位置

从整个产业的价值创造过程来看,产业价值链是由若干相应的价值增值环节所构成的,单个企业占据其中的一个环节或者几个环节进行价值创造活动。这些价值增值环节彼此是有很大差异的。第一,在一条产业价值链上,不同的价值链环节对企业资源能力的要求是不同的。如果企业选择了低于自身资源能力的环节进行价值创造活动,那就使企业的资源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运用;反之,如果企业选择了高于自身能力的环节或者选择了过多的环节进行价值创造活动,那么企业将感到“力不从心”而无法高效运营。因此,从事与自身资源能力最为匹配的某个价值链环节或某几个价值链环节,有助于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第二,不同的产业价值链环节的战略重要性差异也是不一样的,关键性战略环节常常只集中在产业价值链上的一两个环节上,谁控制了这些环节,谁就能控制整个产业价值链。占据关键性战略环节可以使企业具有产业价值链“链主”的地位,有利于竞争优势的获取。第三,在一条产业价值链上,有些价值链环节能以较少的收人占有较大的产业利润份额,而有些价值链环节则相反。因此,占据高利润区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

(三)与产业价值链上其他企业的联系

企业与产业价值链上的其他企业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共同为实现最终消费者的需求而进行价值创造。产业价值链上的企业与其他企业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他们之间的联系也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在现代的市场环境下,消费者的需求是多样的、多变的,企业已经不可能完全依靠自身的能力来满足最终消费市场的消费者需求,而应该与其他企业共同进行价值创造。共同服务于最终用户,来获得整个产业价值链价值创造的最大化。另一方面。企业与其他企业的关系并非一方受益而另一方蒙损的零和游戏(a zero sum game),而是一种双方都能受益的关系。企业可以从其内部扩大范围受益,也可以与其他企业结成联盟而受益,即通过与其他企业联盟,一起协调或合用价值链,以扩展企业价值链的有效范围来创造新价值,获得竞争优势。

三、基于产业价值链的企业竞争优势获取途径

通过对“基于产业价值链的企业竞争优势来源”的分析,可以得知,从产业价值链层面出发,企业竞争优势有以下三个获取途径:第一,创造顾客价值空间;第二,在产业价值链上进行明确定位;第三,与产业价值链上的其他企业结成战略联盟。

(一)创造顾客价值空间

20年前,企业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就提出了“企业的目的就是要让客户满意”的说法。市场上的顾客只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在寻找有价值的东西。如果企业能为顾客带来价值,而且有办法比竞争对手带来更多的价值,那么毫无疑问企业将得到客户的青睐,将获得竞争优势。那么,顾客所追寻的价值是什么呢?班瓦利米托(Banwari Mittal)和贾格迪胥谢兹(JagdishN.Sheth)提出的顾客价值空间

概念详尽的描绘了什么是顾客价值。他们认为顾客的价值空间有三个要素,包括效用(performance)、价格(price)和个人化(personalization),也就是所谓的“价值空间的3P”。其中,效用价值空间是指客户所寻找的产品与服务要能符合本身的条件,并产生预期的效果;价格价值空间比较易于理解,就是产品或服务的货币价格;而个人化价值空间包括容易接近、迅速回应和培养关系这三个子要素。从上可知,顾客价值空间是由3个价值空间所组成的,详尽的描述了顾客想从企业获得什么。因此,产业价值链上的所有企业应该深刻理解最终顾客的价值空间构成要素。并不断使顾客价值空间得到扩大和延伸,以此赢得最终顾客的青睐,并最终获得企业竞争优势。

(二)在产业价值链上进行准确定位

产业价值链上各价值链环节的资源能力要求、战略重要性和利润分布是有差异的。企业对所从事价值链环节的选择,影响到企业从事自身价值活动的有效性,企业对整个产业价值链的控制程度和企业的盈利水平。而且产业价值链并非静态的,产业价值链的战略环节会随着产业技术进步和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而变化,美国学者阿德里安小斯莱沃茨基把这种现象称之为“价值转移”。价值转移会促使价值在产业价值链上的不同链节间发生转移或再分配,进而导致竞争优势在不同企业间发生转移。利润库(profit pool)分析法是20世纪9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是指导企业进行产业价值链定位的有效方法。其中,利润库是指在一个产业中产业价值链上各个部分的利润总额。利润库分析法的根本出发点是:不局限于对企业内部价值链的管理,而是从了解所处产业的全景出发,决定最佳的资源配置,以实现对利润库最大限额的控制。通过运用利润库分析方法,企业可以从产业价值链各链节的利润分布状况来审视产业价值链中现有或潜在的有利可图的价值活动,进而占据现有产业价值链中的最恰当链节点。更进一步,企业还可以通过利润库分析法考察现有产业价值链的客观运行状况,研究产业的价值转移规律,准确预见未来产业价值链的利润分布状况,为即将发生的产业价值链变化早做准备,创造未来竞争优势。

(三)与产业价值链上的其他企业结成战略联盟

产业价值链上的企业并不是独立的分散的。而是以实现消费者需求为目标而组成的综合体。企业可以与产业价值链上的其他企业结成战略联盟,一起协调或合用价值链。以扩大企业价值链的有效范围。战略联盟是现代竞争环境下企业实现低成本或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新型组织形式,它是通过与其他企业合作,以纵向或横向联合的方式重新配置动态的、在本质上比原有价值链更具效率或特色的新型价值链模式来创造企业竞争优势的。

第8篇:企业经济价值范文

关键词:采掘业;经济增加值;提高;途径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3-00-01

一、经济增加值内涵

20世纪80年代,随着公司价值观念在美国的重新兴起,“价值基础管理”和 “股东价值分析”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简称EVA)的概念应运而生。1982年,美国思腾思特(Stern Stewart)公司正式推出EVA体系,经过近30年的发展应用,已成为评价公司业绩的重要指标,在全球300多家大型企业得到广泛应用。企业的经济增加值,在数值上等于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资本成本。EVA理论源于剩余收益的思想,其实质是从所有者 (股东)角度定义的利润。EVA大于零,表明企业为股东创造了财富;EVA小于零,表明企业蚕食股东财富,损坏所有者利益;EVA等于零,表明企业利润仅能弥补债权人和投资者的资本成本,未为股东创造财富。EVA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经济增加值(EVA)=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

其中:税后净营业利润=净利润+少数股东损益+财务费用×(1-所得税率)。

资本成本=调整后资本×平均资本成本率

二、EVA评价采掘业企业的特点

EVA评价体系增加了对权益资本成本的计量,综合考虑了创造采掘业公司价值的所有因素和利益平衡关系。与以传统财务指标为基础的绩效评价体系相比,在客观评价采掘业经营业绩、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充分考虑了股东的权益资本成本,对企业经营绩效的评价更为科学。EVA是从股东角度定义的利润,充分考虑了投资的机会成本,这是其最大的优势。一方面,EVA考虑了权益成本,可弥补现有绩效评价指标的缺陷;另一方面,EVA考核能科学评价企业经营业绩。EVA考核体系认为,只有收回资本成本后的余额才是真正的利润。以此评价原则为指导,企业主动放弃盲目追求利润增长,着眼于获取真正财富。

2.促进企业长远发展,克服短期行为。传统的业绩评价体系以利润为主要考核指标,难以避免企业牺牲长远利益去换取当前收益。而EVA考核,要求经营者在进行决策时,充分考虑委托人的利益,而不是单纯追求会计利润的增值;同时,在EVA评价模式下,采掘业企业的研发费用、培训费用等视为投资予以资本化,鼓励采掘业企业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以科技进步推动企业内涵式发展。

3.有利于规范企业投资,做大做强主业。一方面,EVA强调权益资本的成本,这将促进企业经营者要像股东一样,综合考虑收益与风险,做到谨慎投资、规避风险;另一方面,计算企业的EVA时,非营业性投资产生的收益予以剔除,这就要求企业做大做强主营业务,严禁非营业性投资行为。

三、采掘业企业提升 EVA 的主要途径

国资委认为,推行 EVA考核,目标就是要央企做强,而非做大;控制风险,避免盲目铺摊子,加快央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适应新形势要求,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研究制订了内部考核经济增加值的具体方案,并从2010 年开始正式实施。如何贯彻落实好这一经营精神,并做好配套管理制度的完善和经营理念的更新,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在采掘业企业内部建立 EVA文化体系

实施 EVA不可能一步到位,因为制度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最重要的是把 EVA 的理念引入企业,形成符合企业发展的、具有企业特色的EVA文化体系。首先,加大 EVA 理念宣传。充分利用电视、网络、会议等各种介质,加大EVA先进理念的宣传力度。其次,加强EVA理论的培训。尤其加大对二级、三级管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培训,使 EVA 成为营运管理人员提供日常业务中权衡评估的易用工具。

2.采掘业企业应主动处理低效资产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经营,摸清各项资产状况,逐项筛选,对低效、闲置资产及账销案存资产进行内部调剂,盘活低效闲置资产;对不需用或运行状况不好的资产申请报废、处置,对变现效益进行评估分析,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不断提高优良资产的市场竞争力和规避、化解风险能力,带领企业率先突围发展。

3.压缩采掘业企业的非经常性开支

在年初预算时,以全面预算为主、以零基预算为辅、适当参考上年同期审计考核数据,按照一定比例压缩非经常支出指标。加强日常支出控制力度,实行月度预算联审制,即“基层上报、联合审批”;实行大额支出定额报批制,即“先报后批”;三是严格内控流程控制,规范成本支出手续,完善内控监督机制,防范经营风险。

4.加快采掘业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

以资金管理指标为抓手,结合生产经营需求情况,认真核定分解各项资金考核指标,严格考核管理。加强资金预算管理,完善资金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实行月度资金预算联审报批制。加速资金回笼,把握每个环节,确保收入合同早签订,力争实现甲方扣款零目标。

四、结语

EVA作为采掘业企业业绩评价和激励经理人的有效方法,主要取决于采掘业企业的税后净营业利润和资本成本。EVA考核影响到采掘业企业的投资和发展方式,采掘业企业可以通过优化投资方案、精细管理成本、处理低效资产以及调整资本结构等策略提升企业的EVA。

参考文献:

[1]孟军.石油企业如何运用经济增加值中[J].中国石油企业,2010(10):38-39.

第9篇:企业经济价值范文

一、作为公共物品的会计信息的私人供给机制

要想弄清会计人员是否创造价值以及所创造的价值如何计量这一系列问题,首先得从会计工作的本质谈起。美国会计学会(AAA)早在1966年就认为:“会计是鉴定、衡量和传送经济信息的,并使信息的使用者有可能据此做出有根据的判断和决策。”1970年,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在其第4号公告中指出:“会计是一项服务活动,它的职能在于提供有关经济主体的数量化信息(主要是财务信息),以便用于决策。”财务报告是企业正式对外揭示并传递财务会计信息的手段。它一方面主要面对企业外部各利益相关者,比如,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公众等,向他们提供有利于其更好决策的信息。另一方面,如果把企业看成是一系列多元契约的联结点的话,那么经营者定期向所有者提供会计信息,不但有助于实现所有者对经营者有效的监督,也是为了解除经营者的资源受托责任。

因而从本质上讲财务会计是会计人员利用其所掌握的特定技能和知识向企业提供劳务的活动,但作为财务会计工作的最终成果——财务会计报告以及附着其上的会计信息却不同于企业的一般生产成果,比如:实物产品。会计信息(尤其在证券市场中)一经公开,几乎都能够在公众之间免费传递,每一个使用者都可以消费或获悉会计信息的,但此时会计信息的加工、传递等成本却全部由企业承担。因而从这一角度而言,会计信息具有某些类似“公共物品”的特性,而且在现实中寻找不到一个具体的“一手交钱,一手取得会计信息”的信息交易市场。这种形式上的隐蔽性容易给人造成一种错觉,即企业会计人员进行劳动所形成的劳动成果不具有价值,因为似乎并没有谁为购买会计信息而支付费用。

另外作为公共产品的会计信息在供给过程中也有着和其他公共产品截然不同的供给主体(比如国防、城市公共产品等都是由政府公共部门负责生产和提供),即会计信息的供给主体不是政府公共部门而是具有追逐利益企图的私人企业。虽然企业在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不会创造价值,其只是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总结,但这并不能说明在提供财务会计信息过程中企业完全忽略了成本收益。企业如何在提供信息的成本和收益之间进行权衡?多大的信息供给量或什么内容的信息是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最佳临界点呢?这样的最佳临界点只是单独由企业自行决定吗?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论财务会计概念》一书中,这样解释:“准则制订机构必须自己来关心它所制定的准则中能感知的成本和效益--对这类信息的用户和编制者,对其他也有联系的方面,如像审计师,以及对于社会上受其的任何人的成本和收益”。据此看出,约束会计信息供给的成本收益分析,首先发生在准则或相关的会计规范的制订过程中。即企业强制性披露的内容范围已经过会计规范制订机构的筛选,这些内容的披露,符合企业信息披露的成本效益原则。虽然企业不可能不计成本地披露其所有财务信息,但被企业所删除的信息也许正是信息需求者所最需要的。正是由于信息供给与需求之间的这种不平衡有可能诱发会计信息的不实和造假。基于这样的考虑,才有了各国有关财务会计信息的强制性披露内容和数量,以期缓和信息的供需矛盾。

一个经济社会的公共产品带给其社会成员的使用后果有中性效应、正效应和负效应之分。具体到财务会计信息的供给过程中,一方面详细、全面、真实和及时的财务会计信息有助于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公众等进行更好的决策进而在全社会范围内有效地配置资源,但另一方面消费者使用信息的消费过程也会给企业带来可能为负的效应。如会计信息使用过程中使企业受损的预期费用(如过度披露所造成的竞争劣势以及因披露所涉及的诉讼成本等),就是强加给企业的成本。正是由于财务会计信息的提供在对社会增加正效应的同时却有可能对负担信息提供成本的企业造成了负效应,因而现实中企业会计信息造假就有了可能。虚假的财务信息带给企业的收益远大于由企业所承担的信息供给成本。

二、会计人员企业化而非市场化——交易费用的节约所导致的价值创造的隐蔽性

交易费用理论认为,企业之所以从一个分工和专业化的交换经济中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由企业家在企业内部按利润最大化原则配置资源来替代市场机制对资源的配置,在一定限度内可以节约交易费用。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它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在企业外部,价格机制指挥生产,它通过一系列在市场上的交易来协调;在企业内部,交易由企业内部的协调人来替代,由他们指导与生产有关的一切活动。按照上述有关市场和企业(组织)的相互替论同样可以分析企业会计人员与企业的关系。即分析为什么在现实中对会计人员的雇佣采用了企业内部化而非市场化的形式。

如果把某一时期拥有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或机构看作一个整体的话,那么,企业也完全可以在这样的会计人才市场上寻求符合企业要求的会计工作人员,且双方自愿签订合同。会计工作人员或机构因提供财务会计服务应从企业那里收取一定费用,而企业在接受此项必不可少的劳务服务后也必须支付相应的费用。相反地,交易中一方(比如企业)也可能“买下”另一方(比如会计人员或机构)的资产,从而使企业全面负责交易双方的协调与控制,把交易形式由市场交易转化为企业内部的管理交易。当然,这里所说的资产特指人力资产或人力资源。即会计人员或机构所掌握的特定会计技能和知识。所谓“企业全面负责交易双方的协调与控制”指的就是企业在其内部专门设置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活动,使会计人员和会计工作企业化。会计人员之所以企业化,抛开会计工作涉及太多商业秘密、会计工作因企业或行业而异的核算技巧,比如石油天然气行业特殊的成本处理方法、保险企业与传统工商企业会计核算的区别等等因素外,最重要的原因莫过于会计人员企业化将导致企业交易费用的降低,而交易费用的降低应该是追逐利润最大化目标的企业梦寐以求的。

威廉姆森(Williamson)指出交易过程中有三个侧面影响交易费用的大小: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下面逐一从这三个侧面分析会计人员企业化为什么会为企业节约交易费用,进而造成其所创造价值的隐蔽性。

由于交易过程及其后果的不确定性,使得在交易中交易双方必须不断地变化决策或连续地做出决策,尤其当不确定性特别高时,交易双方因惧怕未来根本无法达成交易合约,这种不断变化的决策更易发生。不确定性和与此相关的畏惧心理造成了企业必须为频繁的交易签订支付庞大的费用。具体来说,在会计人才市场上,面对众多的求职人员,企业不可能在瞬间完成对会计人员业务能力、道德水准的测评和考核。另一方面,会计人员也弄不清企业究竟在日后是否能按照合同履行对其的承诺。往往这时双方的交易是“一锤子买卖”,因而更易导致契约双方的机会主义行为。此时企业这种组织形式因其相对稳定性能够促使双方在日后平等地协商,共同地应付变化。

交易频率的大小亦影响交易费用。如果双方的交易额很大且不断地进行,就值得双方花费资源去形成某种特殊的规制结构。尽管这种特殊安排可能会有不少费用、耗费不少资源,但这种花费分摊到大量不断进行的交易中去,相对交易费用就下降了。会计具有监督职能,这种监督贯穿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这种监督的实施如果依赖于外部暂时聘用的会计工作人员,那么由于外部会计工作人员的随机变动,很容易使监督落不到实处,也加大了企业的签约成本。另外,由于外部会计工作人员自然的随机变动也可能导致企业处于竞争劣势的信息的外流,这包括:诸如有关技术和管理创新的信息,如生产过程、更为有效的质量改进技术、营销技巧等;有关战略、计划、策略的信息,如计划中的产品开发、新的市场目标等;有关经营的信息,如分部门的销售和生产成本数字、生产率统计等。

第三个影响交易费用大小的重要因素是资产专用性,包括场地专用性、物质资产专用性、专项资产和人力资源专用性。其中,人力资源专用性是指人所掌握的特定技能和知识服务于特定的交易,一旦改变或取消了该交易,这些技能或知识便将全部或部分地丧失。在威廉姆森看来,当资产专用性程度超过一定数值时,市场交易费用的上升速度远远大于企业内交易费用的上升速度,这时选择企业这种组织形式就变得切实可行。

由于人力资源具有专用性,在市场交易过程中,作为人力资产所有者的会计人员或机构很有可能受到企业的“讹诈”,被要求以较低的价格继续提供财务会计服务。反过来,作为“购买”会计人员专有技术能力一方的企业,也有可能受到对方不继续提供财务会计服务的“要胁”。这样,只要契约双方中有一方(如会计人员或机构)切切实实地投入自己的劳动,而另一方(如企业)采取机会主义行为提前终止交易(如不按照契约支付给会计人员或机构相应的报酬),就会使会计人员或机构蒙受损失。因此,保持契约关系的连续性对于降低因资产专用性而引起的违约风险及交易费用的上升具有重要意义,而交易双方采取企业这种组织形式,就可以保持契约的连续性。由于企业与会计人员或机构的交易,从短期性行为(甚至一次性行为)过渡到长期性的合作行为,致使机会主义行为大大降低。

当会计人员或机构以“契约”(劳动合同)的形式被限定在企业内部之后,有关他所创造的价值就以“工资合同”的方式提供出来,工资的价格及他所应得到的其他报酬、福利性待遇就被视为其不断提供财务会计技术的价值。以企业会计人员工资的形式被计入了企业的工资成本,由企业担负,而和消费或获取会计人员的劳务成果——财务信息的广大信息使用者,诸如投资者、债权人、财政、税务等有关政府机关等无关。基于上述原因,企业会计人员所创造的价值就不易被人们所直接观察,具有隐蔽性的特点。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