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博物馆发展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成都博物馆业 博物馆业现状与思考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文经学院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利用暑期时间走访了成都 21 家博物馆,其中包括 17 家国有博物馆、4 家民办博物馆。本文试在此次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成都博物馆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思考未来博物馆业发展的前景。
一、成都博物馆业概况及现状
成都的博物馆事业起源较早。从 1914 年的华西协和大学博物馆 ( 四川大学博物馆的前身) 成立至今,已有九十多年的历史。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发展较为缓慢。到七八十年代,伴随着杜甫草堂、武侯祠、永陵 ( 时称 “王建墓”) 等几家专题性纪念馆的正式挂牌和成都市博物馆的恢复,成都的博物馆事业开始了新的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成都兴建了一些企业办的博物馆和私人陈列馆、艺术馆,为成都博物馆文化事业开辟了新的发展方向。
到目前为止,成都共有历史考古、地质、名人纪念、民风民俗、酒文化、医学、钟表等专题门类博物馆约 86 家,其中,国有博物馆 50 家,民办博物馆 36 家。这 86 家基本涵盖了目前成都所有面向公众开放的博物馆、收藏馆、陈列馆、艺术馆。这些博物馆的分布除了成都市区,也有在周边的郫县、新津、彭州、大邑等地。基本上形成了门类丰富、国有馆与民办馆共同发展的博物馆体系。
成都博物馆业藏品丰富、种类齐全、且富有特色,如四川省博物馆和成都市博物馆是市区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 四川大学博物馆是西南地区最早建立的博物馆,也是全国高校中唯一的综合性博物馆;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博物馆是中国西部最大的地学类自然博物馆; 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是西南第一家医药卫生专业博物馆; 建川博物馆是目前国内民间资金投入最多、建设规模和展览面积最大、收藏内容最丰的民间博物馆;
川菜博物馆,是世界唯一以菜系文化为陈列内容的主题博物馆等等。
成都博物馆业的发展是喜忧参半,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1. 总体发展较快。博物馆数量明显增加,博物馆藏品范围不断扩大,藏品量迅速提高,私人收藏家日渐崛起。2010 年安仁古镇 “中国博物馆小镇”挂牌,更是为成都博物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2. 各博物馆发展不平衡。博物馆之间的生存状况存在很大的差异,知名度有着天壤之别。有些被人津津乐道,有些则根本不为人所知。如金沙遗址博物馆参观人数一年比一年多,武侯祠博物馆盈利一年比一年高,建川博物馆的经营状况也是一年比一年好。而馆藏丰富的高校博物馆却门庭冷落,锁在深闺人未识; 李劼人故居的游客也是少之又少; 民办博物馆王安廷徽章纪念馆更是独处一隅。
3. 博物馆自身普遍宣传不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很多博物馆都还是采用旧的管理体制,经费靠拨款,展览靠指示,顾客靠等待……长此以往,就渐变萧条了。如李劼人故居,毗邻高等学府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优势非常明显,但是附近的居民和学生却很少有人知道还有这样一个纪念馆。
4. 民众缺乏参观博物馆的意识。2010 年初,《成都商报》的一项调查显示,四川博物院自 2009年 5 月免费开放以来,平均日接待观众 2400 人次,仅相当于其接待能力的一半多一点,四川博物院出现免费后叫好不叫座的现象。据调查,绝大多数的成都市民只对几家大的博物馆有印象,如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遗址博物馆等,表明公众对博物馆的参观意识还非常薄弱。
5. 其它问题: 如资金、人才、可持续发展等。
博物馆资金问题和人才问题是制约博物馆发展的主要因素。很多博物馆都面临着资金的问题,国有博物馆虽然有财政拨款,但相对于日益增长的藏品管理保护费用来说也只是杯水车薪。
二、成都博物馆业发展的良好势头
近年来,成都博物馆中发展比较好、发展模式比较有特色的主要是古蜀文明博物馆。如金沙遗址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 传统历史文化博物馆,如武侯祠博物馆、杜甫草堂博物馆; 民营博物馆如建川博物馆、川菜博物馆; 艺术类博物馆如许燎原设计艺术博物馆。据 《成都商报》统计,2010 年国庆大假期间,成都市内各大博物院 ( 馆)共迎来 26. 8 万游客,四川博物院、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遗址等成为外地游客来蓉必去之处。
1. 古蜀文明博物馆稳步发展
古蜀文明博物馆中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博物馆目前都发展得比较好。
金沙遗址博物馆于 2007 年 4 月 16 日正式对外开放。开馆两年多来,已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160 万余人次。可以说,金沙遗址博物馆是成都博物馆的新标杆,现代高科技手段处处相随,科学、通俗、生动而活泼,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呈现出金沙古蜀王国丰盈的面貌。金沙遗址及大量精美文物在全新而独到的展陈方式下尽态极妍,美不胜收。采用的原生态、场景式、戏剧化、空间化等展示手段,将二维 ( 平面) 与三维( 立面) 、静态与动态、光与影、型与色等陈列技法与高科技技术有机结合,令观众在不知不觉中,对博物馆的老印象被彻底刷新———原来老古董不是冷冰冰的、和我们有距离的,而是富有情趣的、让人开心而养眼的。
金沙遗址博物馆诸多的工作方法,很好地体现了创新的理念,是对目前国内博物馆工作创新内容的借鉴和总结,它代表了博物馆工作发展的一种趋势,对博物馆未来的发展也具有巨大的示范和借鉴意义。所以说,以金沙为例谈博物馆工作的创新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从门票制度、场馆设计、陈列艺术、文化品牌的打造等方面都体现了创新意识[1]。
2. 传统历史文化博物馆突飞猛进传统历史文化博物馆中武侯祠和杜甫草堂博物馆在省内外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他们创立的产业公司每年的盈利为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成都武侯祠肇始于公元 223 年修建刘备惠陵时,它是中国唯一一座君臣合祀祠庙和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也是全世界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1961 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 年成立成都武侯祠博物馆,2008 年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享有 “三国圣地”之美誉。
武侯祠博物馆现分文物区、园林区和锦里三部分,面积 230 亩 ( 15 万平方米) 。根据武侯祠新的规划内容,武侯祠将对这三个区域进行更加合理的功能区划,分为三国历史遗迹区、锦里民俗区、三国文化体验区三大板块。
2006 年,武侯祠正式向媒体公布了其面向社会征集的博物馆标志。门票收入占武侯祠旅游收入的比例正在下降,也就是说,景区不再是依靠门票的单一收入,而是复合型收入。武侯祠将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初步确定为实施品牌化、特色化、市场化三大战略。近年来,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积极探索文化产业发展之路,拓展发展空间,不断推出新的旅游项目,促进了文博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明显增长。
3. 民办博物馆异军突起
民办博物馆中建川博物馆和川菜博物馆都各有特色,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
建川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聚落占地 500 亩,坐落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刘氏庄园所在地安仁古镇。聚落内建设抗战、民俗、红色年代艺术品三大系列 20 余个分馆。同时,在博物馆周边区域内,配套建设各种文化商业设施,形成一个集藏品展示、教育研究、旅游休闲、收藏交流、艺术博览、影视拍摄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博物馆。建川博物馆聚落是目前国内民间资本投入最多、建设规模和展览面积最大、收藏内容最丰富的民间博物馆之一。
在博物馆聚落建设过程中,充分把博物馆藏品、文化资源优势、民营资本与当地资源相结合,并以此为依托,搞好安仁古镇保护与开发,将发展文化产业与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新农村文化建设内在地协调起来,大力推进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和经济建设,初步形成了弘扬历史文化传统,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特色文化旅游热点,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模式。
4. 艺术类博物馆大放光彩
艺术类博物馆中发展最具特色的要数许燎原设计艺术博物馆了。该馆位于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街道办事处红砂社区,由设计艺术馆、学术交流中心、艺术交流中心、高级研修班工作室及相关配套设施构成。博物馆展品分为四类: 酒瓶及包装艺术设计、不锈钢铸造艺术设计、红木制品艺术设计、陶艺作品。
许燎原创意设计博物馆作为全国首家设计类博物馆及中国酒类包装设计基地,是个人出资筹建的全民营博物馆,是我国白酒包装设计、产品规划、形象策略、咨询服务的著名机构,其丰硕的研究成果以科技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是中国当代酒文化的典型代表。该馆从建筑到景观打造、从展品到基础设施建设充分体现了创意设计的理念及价值,是中国创意设计的窗口。该馆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举办国内外设计界大师作品展览建立交流平台。目前,已经在此成功举办了许多国内外创意界颇具影响力的展出,如: 国际著名大师杉浦康平先生的 《半个世纪设计展》、 《设计师摄影展》、《香港新生代 7080 作品展》、《形上形下许燎原墨象展》、 《荷兰能量展》、 《隐藏的和谐》等项展出。
许燎原现代设计艺术博物馆以自己的创意设计为基础,发展创意产业,是典型的创意经济,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博物馆的藏品基本来自自己设计,经济上自负盈亏,博物馆的经济状况在逐年好转。
三、发展成都博物馆业的一些思考
成都市的博物馆数量在增加,藏品在增加,但是它们的职能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博物馆该如何更好地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职能,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国家文物局于 1979 年颁布的 《省、市、自治区博物馆工作条例》,对中国博物馆的性质、任务作了明确规定: 博物馆是 “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 “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搜集收藏文物、标本,进行科学研究,举办陈列展览,传播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目前,已有很多学者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国家的财政支持、社会资助、自身管理运营,群众的积极参与,哪一样才是博物馆的生存之道? 传统的文博观念就是把博物馆当成庙子来守,只要看好不被破坏就行了。但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文物资源如果不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适度开发和利用,就必然会影响文博事业的发展,反过来,文物资源的保护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 一) 博物馆社会效益———博物馆教育
博物馆是社会公益性组织,它的社会效益应该始终放在第一位。
近年来,一些博物馆先后被定名为国家级或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有的博物馆成为大、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在此重任之下,博物馆将长期成为学校教育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最佳场所[2]。但是效果如何,还有待研究。在美国,博物馆都设有专门的教育部门,配合学校教育。该部门通过为学生在博物馆设立专门的教室、实验室,或者开办专供儿童参观的陈列室,提供有偿借用的图片、幻灯、标本、模型等方法,为来博物馆参观的青少年提供服务。一些大型博物馆还专门编制了讲座教材。如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有两套为3 至9 年级学生准备的讲座,内容是 《我们居住的世界》,每次讲座大约一小时左右,另有一小时结合讲座安排参观,进行直观教育。我们许多博物馆的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只是简单流于形式。如何真正落实这项工作同样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工作还没有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的体系,还存在认识不够全面、措施不够得力的现象,因此其教育活动的内容有待完善、形式有待创新、效果有待提高。博物馆的教育功能特点在于它提供的是一种终身教育,所面对的群体和对象具有极大的广泛性,不同年龄段、不同社会阅历的人参观博物馆收获的东西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因人制宜、因材施教。
( 二) 博物馆经济效益———博物馆产业化
1. 挖掘自身优势,重视博物馆陈列、展览,多举办一些有特色的展览。如金沙遗址博物馆在展陈中充分利用了多种展示手段,有原生态展示、场景化复原、实物、沙盘、模型、仿真雕塑、灯箱、声音、光影、电子设备等,将虚景与实景、静态与动态有机结合,强调了展览的直观性和通俗性,增强了观赏性、趣味性,满足了普通观众的心理需要。
2. 加强宣传,注重品牌创建,使博物馆更有吸引力。多做调查,知道观众的需求。建立自己的文化公司、产业公司。如武侯祠博物馆创办了自己的文化产业公司,专门负责博物馆的宣传策划工作。金沙遗址博物馆也有专门的商品销售区,创办了自己的文化品牌 “金沙音乐剧”。在展览的宣传方面应该多向西方国家博物馆学习,重视展览的宣传。在美国,一个新的展览正在布置当中,便可以在车站、地铁、商场等公共场所,随处可见有关该展览的宣传招贴画,有关展览的宣传资料可以免费索取,电视上也不断地播放着该展览的广告,甚至一切与展览有关的文字往来材料都印上了精美的与展览有关的文物图案。利用博物馆日、相关的节假日、特殊日子举办一些活动,吸引观众,扩大知名度。
3. 与其它机构展开合作。与其它博物馆合作办展览,与旅游部门合作,与其它文化产业部门合作。博物馆旅游作为文化旅游的主要形式之一,根据世界旅游组织对 17 种文化旅游项目发展潜力的调查研究表明,其中人文考古旅游占据榜首,为 75%左右,因此,博物馆将成为 21 世纪游客关注的焦点[3]。
4. 动用社会力量,鼓励社会人员参与。博物馆作为公益性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从本质上说它既是为了服务社会公众而办,同时,它又必须依靠社会公众来办,必须依靠社会公众的支持、赞助才能办好[4]。这一点也可以学习国外的一些经验。世界许多国家的博物馆都有博物馆之友、博物馆会员、博物馆志愿人员,这些组织的称谓有所不同,但其性质都为了支持、帮助和赞助博物馆而建立的热心公益性事业的公众性团体。在这些国家,博物馆之友是博物馆群众的基础,也是经费来源之一。金沙遗址博物馆在这一点上已经走在了前面,2007 年开馆之际就开始组织金沙遗址的博物馆之友。
5. 拓展自身的功能,多一些体验互动。如川菜博物馆,模拟考古、讨论会、组织夏令营、开通网上展览等。开设一些茶吧、餐饮、娱乐设施等。如武侯祠博物馆的成功之处在于体制创新和对文化底蕴的挖掘。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正是牢牢把握住 “三国文化”,积极探索文博单位产业发展道路,增强自身的 “造血”机能,形成保护和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为我国文博单位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也提供了启示,走出了一条将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资本的路子[5]。
6. 政策支持。博物馆特别是民办博物馆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早在 2003 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就指出,要加快建立具有四川地方特色的博物馆体系,力争在我省形成以 “四川博物馆”为龙头,市、州博物馆为主体,其他形式博物馆为补充的多层次、多门类的博物馆体系。此外,成都根据国家 2009 年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制定了成都四川文化产业规划,其中就包括文博旅游的发展目标和多项保障措施。
现代博物馆是一个 “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永久性机构”。向公众提供丰富多彩的、高水平的陈列展览,是博物馆的主要服务手段,但并非是唯一的服务手段,博物馆仅仅局限于向观众展示自己的收藏是远远不够的。发挥博物馆以丰富的实物资源为依托的特点和优势,以多样的服务手段,不断拓宽为社会发展服务的门路,是充分实现博物馆自身价值的关键所在,也是摆脱困境,谋求生存、发展、繁荣的必由之路[6]。
博物馆从自身特点出发,运用多种手段,为社会服务,并大力强化自我形象的宣传,争取更多的人成为博物馆的服务对象,成为博物馆的朋友,使进入博物馆的人们不仅仅是等来的观众,博物馆的活动也不仅仅局限于博物馆院墙之内。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业的兴起,博物馆的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从事博物馆事业的人也越来越多。成都博物馆的发展有着非常有利的社会大环境,有些博物馆抓住了历史机遇,通过自身的改革和创新,走出了新的发展路子。有些博物馆则固守陈规,渐渐被人们淡忘,经营状况越来越差。博物馆应从自身的特色出发,做好藏品的保护管理、陈列展览、形象宣传、社会教育、营销策划等工作,敢于借鉴其它馆的发展经验,勇于探索、锐意创新,充分发掘藏品内涵,发掘市场,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职能,这也是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生存之道。
附: 成都博物馆一览表 ( 此次调研的博物馆仅限前 21 家)参考文献[1]詹挽强,史婷 . 浅谈博物馆工作的创新———以金沙遗址博物馆为例[J]. 湘潮( 下半月) ,2008( 8) .
[2]陈媛媛 . 博物馆应怎样发挥特有的社会教育功能[J]. 剧影月报,2009( 3) .
[3]于萍 . 对发展苏州博物馆旅游的思考[J]. 旅游科学,2005( 5) .
[4]王宏钧 .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关键词:基层博物馆;定位;现状;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G2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2-00-01
一、加强基层博物馆建设的意义
博物馆肩负着对藏品按学术价值、艺术价值等标准予以分类的任务,承担着为公众提供知识介绍、学术教育和艺术欣赏的使命。基层博物馆置身于中小城市文化建设的最前沿, 在整个博物馆事业中,基层博物馆占有比重最大,具有举足轻重的社会影响与文化效应的辐射力度。基层博物馆作为基础和主体,重任在肩。
二、基层博物馆的定位
基层博物馆的定位不应追求场馆的面积、展品的精美、装饰的豪华。相反,基层博物馆更需要的是一种抹去浮华的返璞归真。基层博物馆应该扎根于基层,踏踏实实,满足广大群众最基本的精神文化需求,将其建设成为展示历史文明,反应地域特征的文化建设场所。 功能设置要”量力而为” 。从功能上来说,展示、宣传、教育、服务、保护修复、研究等功能必不可少。但其主要资金和精力应该投入到保陈列,保运行上。由于服务的对象大部分是基层群众,相对来说,他们的文化水平较低,对文物认识较单一,陈列布展时就必须从实际出发,考虑这些因素,加入普及型的元素,建设一座亲民型的博物馆。 以龙门县博物馆为例,2005年9月26日落成开馆,免费为社会大众开放。龙门县博物馆在定位上,致力于反映龙门县的乡土历史,彰显地方鲜明文化特色。为实现这一目标,博物馆设置了一个文物陈列厅,以及两个机动展厅。
三、基层博物馆的现状
(一)管理体制落后。受体制方面的影响,没有竞争意识、市场意识、效益意识和创新意识,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比较落后,影响了基层博物馆的发展。大多基层博物馆对社会教育服务功能缺乏认识,不能正确摆正博物馆和社会的关系,不能将服务社会、展览展示的工作放到重要的位置,使博物馆工作不能被广大群众和社会认可。
(二)经费短缺。基层文物管理工作的经费一般由地方政府财政投入,经费来源比较单一。对经济建设的过度关注,造成许多地方政府对文物工作不甚重视。由于经费短缺问题,许多文物保护单位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保护措施不能落实、宣传活动也不能有效开展。缺少维护经费,有的文物也只能任其损坏。
(三)基层博物馆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缺乏、科研能力得不到加强。基层的文物工作人员所学专业往往不对口,接受教育的程度相差较大,一般仅具有基本的文物保管知识。这些知识也主要来自省内举办的库房培训班、老师传教和书本自学。长期缺乏文物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和深造的机会,新来的人员只能通过本地离退休人员口传身教慢慢磨合,造成现在基层博物馆难以更好地持续开展工作。
(四)事务繁忙、职责不明确,分工模糊。由于各地区的整体经济实力不同、领导重视度不够,致使基层的文物管理机构所肩负的任务繁多,新闻媒体、文字报道、宣传册设计和印制、展品摆放与陈列、活动策划与组织等等系列工作往往只有十多个人员完成,部门分类不细致,导致基层的工作繁乱、缺少秩序,人员也显得更为紧张和忙碌。
(五)缺乏交流合作。基层博物馆大多闭门造车,缺乏交流合作。一些博物馆馆藏较为丰富,但是缺乏展览场所,发挥不了文物自身的真正作用和价值。另一些博物馆空有规模,偌大的展厅也没有藏品可以展示。博物馆之间缺乏交流合作这种状况对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四、博物馆的发展趋势
新时期的博物馆不再是保管文物的库房,不再是研究藏品的成果展示会,也不再是教化参观者的“象牙塔”,而是一个与参观者平等交流,让他们享受学习、探索发现、充满活力想象的地方。博物馆通过引导,让参观者自由讨论、研究展品,鼓励更多的实际操作,并引进虚拟博物馆,从而使之产生新的创意流感。博物馆事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对其社会需求理解越来越深入,从表面的展厅环境、服务质量等基本方面,到深层次认识到博物馆到社会的抽象联系,在广阔的环境背景下,用新的思维方式研究、利用、保护、展示藏品。
五、基层博物馆的发展思路
(一)加强基层文物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做好博物馆的工作,需要自身过硬的内部工作作风和工作能力,也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群众对文物保护的意识是切实发动群众力量共同保护的基础。如果群众的文物保护知识淡薄,基层博物馆的工作便会磕磕绊绊。文物的征集就不会得到民间的相应,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就不会得到理解和支持。
(二)加强设施建设。应该制定科学有序的基层博物馆设施建设方案,分步进行基层博物馆设施的完善及巩固。加强基层博物馆的硬件例如库房、展厅及有关设施等方面,对博物馆的机构设置、人才结构、管理水平等软件也要加强。
(三)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基层博物馆除了争取财政支持外,还要积极扩大经费来源渠道,提升博物馆的使用效益。龙门县博物馆就多次利用企业赞助主办和协办书法、摄影等各种比赛,并将获奖作品整理后,在机动展厅进行对外免费展览,收到了不错的宣传效果,也提升了博物馆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与旅游相结合。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与旅游业是两种不同的行业,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却极为密切。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遗产重要保护单位,属于人文旅游资源的组成部分,是旅游者的重要参观景点。旅游者每到一个城市,常常会把博物馆列在他们的目标中,通过参观博物馆,旅游者能够准确地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所以,博物馆事业与旅游业相结合,拓宽合作途径,合理分配旅游收益,将是一个双赢的合作方式。
(五)强化人才队伍建设。要不断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学习,提高专业技术力量和扩充基层人员知识的储备。基层博物馆要强化与行业学会、协会及高校等科研机构的合作,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研究。同时利用其加强人才资源整合,强化对自身人才队伍的培养,尽快提升基层博物馆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从而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以确保博物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六)加强与文物收藏爱好者的合作。基层博物馆无论从藏品数量还是种类上看,都有很多局限性。龙门县属经济欠发达地区,经费十分紧缺,要想在一定期限内充实馆藏文物的数量和种类非常困难。因此,博物馆应积极主动地树立”横向联合,多方交流”的运作理念,走出馆门,寻求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其他县区博物馆,也可以与教育、书法协会等各行业建立协作关系,相互合作举办陈列展览,可以更好地缓解博物馆经费不足的作用,再者是要充分发挥博物馆的设施优势,加强与民间收藏者的沟通与合作。
参考文献:
【关键词】博物馆商店;研究现状
中图分类号:K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2-277-01
关于博物馆文化产业以及其中的博物馆商店的发展涉及博物馆学、旅游学、文化经济学、行销学等各个方面。虽然国内和国外博物馆文化产业起步时间和发展程度不同,但是,都面临了一个共同的问题――资金短缺,并且国内外各博物馆同行也在积极寻求办法来解决次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博物馆做了许多尝试。博物馆结构的变化,资金来源的多渠道化以及随之出现的对资金筹措管理需求等,使博物馆的运作呈现出独立化的趋势。在不少西方国家,博物馆在政府管理水平上已被称为“博物馆实业”,而对市场研究人员而言,已成为“博物馆商务”。
一、博物馆商店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从国外来看,人们很早便意识到这样博物馆资金短缺,并有此引发为博物馆商店的设立。一个多世纪之前,欧洲博物馆便开设有商店,博物馆商业活动似乎起始于19世纪早期的英国“20世纪70年代中期”,博物馆营销也不再是一个禁忌的词”2博物馆的商业活动起始于19世纪初期的英国――1857年,全球首家博物馆餐馆在大英博物馆正式投入运营。31967-1977年间,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馆长托马斯・霍温意识到“博物馆的参观者同时也是消费者”4从而各大博物馆开始设立商店。同时伴随这些商店的设立,也成立和博物馆商店的相关组织,其中以欧洲和美国为主。1955年创立的美国的博物馆商店协会(Museum Store ASSociation),为美国及全世界的博物馆文化产品,组织连锁的经营渠道,既向公众提供文化消费产品,又促进一博物馆间的产业开发和文化交流.而对博物馆商店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博物馆商店作为博物馆营销和博物馆旅游的一部分,着重对博物馆商品的开发、营销、销售和博物馆商店的经营模式和博物馆商店的管理上。如在Bruner的论文中写到“无论是博物馆界还是旅游界,很多学者均致力于博物馆和旅游的关系研究上。Bruner通过研究证实了二者拥有社会教育、让游客得到身心的放松等共同之处。”Ted Silberberg的论文中也论述到:认为博物馆和旅游相结合是一种“双赢”的方式,这样可以为双方都带来发展机会.真正的博物馆商店是介于礼品店与博物馆展示的混合体,它是构成博物馆整体的一部分,并在财务与教育上协助博物馆达成既定的目标。”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在《ICOM专业伦理规章》中提到:“博物馆商店应与博物馆的收藏品及教育目标相符合,且必须维持收藏品的品质。
(二)国内研究现状
对博物馆商店的讨论主要集中把其作为博物馆经营的一部分,作为博物馆旅游的一部分,最为博物馆文化产业的一部分来论述。如:在经营部分――张桂元《浅议博物馆的经营策略》、骆士泉《论博物馆的营销策略》、张继东《谈谈现代博物馆经营管理》,在作为博物馆旅游部分――董方慧《城市博物馆旅游开发研究》、杜凯《基于文化体验旅游的综合类博物馆旅游发展运营研究》、张敏《博物馆在旅游活动中的主导作用》,文化产业部分――游云《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建议》、张艺军《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元宝祥《论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开发》。
直接针对博物馆商店的文章,主要是博物馆商品开发的现状、解决方式,商品的研发、营销、销售或是介绍外国博物馆商店的成功经验。如:翟群《小商店如何做出大产业》、杨静《博物馆纪念品的设计研究与开发》、吴思思《博物馆商品的开发――博物馆文化资源的挖掘》、葛埔恪豆外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与营销对我国的启示》。
对博物馆商店的研究涉及到文化经济学、市场学、行为学等。如:张敏《论博物馆市场化行为的趋势和影响》、刘雅丽《基于消费者行为学的良渚博物馆纪念产品涉及与研究》。
二、结束语
对博物馆商店的现状研究涉及到旅游领域和经济领域,主要是针对商店研究现状、困境的解决方式、商品的开发、营销、销售等。能够为我们现在的发展现状做一个总结,同时也能为将来商店的积累经验、开拓道路。
参考文献:
[1]安来顺.二十世纪博物馆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博物馆,2001(01).
[2]葛埔.国外文化产品的开发与营销对我国的启示[D].上海:复旦大学,2012.
关键词:传统艺术;艺术衍生品;唐三彩
就目前而言,我国部分博物馆的艺术衍生品形式单一,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做工粗糙,价格较高,缺乏创新设计。一些艺术衍生品多为直接复制原品,或者将原品样式复制到某些商品上作为其宣传图案。笔者通过分析唐三彩艺术衍生品的发展现状,结合相关博物馆衍生品的成功开发经验,与本土文化相结合,开发出有特色、有创意,包含本土文化符号的唐三彩艺术衍生品。
一、博物馆艺术衍生品的含义
博物馆艺术衍生品是博物馆功能不断延伸的产物,博物馆展示和销售相关艺术衍生品,让受众获取藏品的相关信息,可以更好地宣传与展示藏品,实现相关功能的延伸[1]。此外,销售艺术衍生品也能提高博物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优秀的博物馆艺术衍生品可以吸引更多的受众走进博物馆,深入地了解博物馆的文化与藏品,提高审美水平。在理想的状态下,设计并宣传、销售博物馆艺术衍生品,还能实现“以文养文”的目的,助力公共教育活动的开展,促进博物馆的良好发展。
二、博物馆艺术衍生品的开发现状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博物馆艺术衍生产品开发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相关的研究多从2015年开始兴起,到2020年逐渐增多。在相关研究中,关于开发与研究故宫博物院等博物馆艺术衍生品的内容较多。笔者以唐三彩这种具有较强文化IP(知识产权)背景的艺术品为例,设计其艺术衍生品,以此传承与发展唐三彩艺术,突出唐三彩艺术的文化内涵(图1、2),进而为我国博物馆艺术衍生品的开发与设计提供参考。
三、博物馆艺术衍生品开发与销售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部分博物馆的艺术衍生品开发存在如下问题。1.工艺品制作工序复杂笔者通过查阅有关唐三彩制作工艺的资料,同时实地考察唐三彩工艺品制作的场地,了解到唐三彩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其中涉及的模型设计和烧制环节较为烦琐。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陶器,工匠先将开采而来的矿土通过挑选、淘洗、晾干后制成坯,将其放入模具,再放入窑内进行烧制。唐三彩需要经过二次烧制,胎体的原胎是经过1000~1100摄氏度烧制的素胎,待素胎冷却后,工匠取出施彩,随后放入窑中,以800摄氏度左右的温度进行二次烧制,所施的釉色以相关氧化金属为色剂,经过煅烧后呈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当前,人们倾向于采用批量化的方式生产与传播工艺品,而唐三彩的制作工艺和流程较为复杂,难以投入批量化生产,因此将其作为博物院艺术衍生品投入生产与销售,也面临着制作工序上的一些问题。2.售价过高唐三彩的造型丰富且独特。但当前,部分博物馆的唐三彩艺术衍生品造型单一,色彩变化不够丰富,难以彰显出唐三彩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由于唐三彩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耗费了较多的人力和物力,生产成本较高,由此定价也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唐三彩艺术衍生品的市场拓展。
四、针对唐三彩艺术衍生品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
针对在开发与设计唐三彩艺术衍生品时遇到的问题,笔者认为,有关人员应研究唐三彩工艺及其设计流程,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1.加快产品更新的速度在设计唐三彩艺术衍生品之前,设计人员应了解唐三彩的制作工艺,对市场进行调研,找出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拟定解决的对策;同时,针对唐三彩艺术衍生品进行合理定价,丰富其产品形态与样式。设计人员应牢牢把握市场需求,开发与设计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唐三彩艺术衍生品,同时紧跟市场的发展趋势,加快产品更新的速度,适时调整产品的开发与销售策略。设计人员应了解受众对唐三彩艺术衍生品的需求与喜好,同时与当地的博物馆合作,联合打造相关艺术衍生品,开展相关文化活动,以此有效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2]。2.有效结合互联网在当前的环境下,设计人员应了解受众对艺术衍生品的相关需求,通过开发与设计相关的艺术衍生品,打造独特的文化产业模式,拓展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衍生品的发展空间。设计人员应有效创新唐三彩艺术衍生品,促进艺术衍生品的形态多样化,打造良好的唐三彩艺术衍生品品牌。当前互联网发展迅猛,设计人员可以结合互联网技术设计唐三彩艺术衍生品,进而将其投放在网上,便于更多的人了解与购买唐三彩艺术衍生品,以此扩大唐三彩艺术衍生品的市场,丰富唐三彩艺术衍生品的宣传渠道。3.设定不同产品档次当前,唐三彩艺术衍生品的受众较为广泛,其对唐三彩艺术衍生品的需求多样。为此,设计人员可以设计不同类型、价位的唐三彩艺术衍生品,以此满足受众不同的购买需求和审美需求。设计人员可以材质、形状、大小划分唐三彩艺术衍生品的档次,以此丰富受众的选择。五、唐三彩文化衍生品项目实施方案具体举措1.需要具备的基础条件要想更好地开发与设计唐三彩艺术衍生品,首先,博物馆应为设计团队配备相应的工作车间,同时为其提供可供查阅资料的图书馆,必要时让专业教师从旁指导。其次,设计团队的成员应满足相关的条件。第一是具备一定的设计基础和对造型的感知能力;第二是具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第三是了解唐三彩的文化历史背景、烧制方法和材料,以及唐三彩的文化属性等;第四是具备分析唐三彩艺术衍生品消费人群的能力,能够进行独立调研和信息收集,探求与分析社会和市场的需求。2.实施方案设计团队应遵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逐个研究并解决在开发与设计唐三彩艺术衍生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第一,分析。设计团队可以采用如下方法。一是概念分析法:通过互联网与实地拜访考察分析目前唐三彩的制作流程。二是统计法:调查不同艺术衍生品的类型、市场占有率。三是比较研究法:了解国内外艺术衍生品的发展现状。四是观察法:观察消费者的习惯和使用现有手工艺品带来的问题。五是访谈法:实地拜访掌握唐三彩制作工艺的专业人士。六是思辨法:根据调研并总结经验,得出结论后制订实施方案。第二,调研。设计团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或在网上收集购买博物馆艺术衍生品人群的相关信息,通过与其沟通获得相关信息,从中发现问题,拟定解决方案,尝试解决问题,进而设计唐三彩艺术衍生品并投放至市场,再通过用户反馈,努力改进。第三,方案设计。一是市场定位:设计团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大数据分析,找准符合大众审美需求的风格定位,了解受众的审美需求,进而设计相关的艺术衍生品。二是草图设计:设计团队可先以草图的形式拟定大致造型,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由此更好地设计艺术衍生品的结构。三是确定草图:在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设计团队应一起讨论,并确定最终的设计草图。四是制作效果图:设计团队可先制作纸版艺术衍生品,进而分析其形态,加以改进与完善。第四,实物制作。研究材料特性和材料成型方式后,设计团队应分析制作和设计的过程,进而确定最终方案,进行制作。第五,测试改进。设计人员应全方位地思考设计流程,研究唐三彩艺术衍生品,烧制实物并测试,从中找出缺点和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与弥补,进而进行上釉测试,通过二次烧制得到成品。第六,预测结果。设计团队应掌握评判唐三彩艺术衍生品质量的手段,研究其造型手法、烧制手法、上釉手法、二次烧制工艺等,由此了解唐三彩艺术衍生品的特性,进而简化制作工序,以降低成本,有效解决因价格过高影响唐三彩艺术衍生品销售的问题。同时,设计团队应反复研究与改良产品,增强产品的设计感和实用性,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结语
文章通过分析唐三彩的制作与设计工艺和流程,探索唐三彩艺术衍生品的发展现状,进而分析并解决唐三彩艺术衍生品开发存在的问题。唐三彩艺术衍生品的受众较为广泛,以年轻人为主,设计人员应了解受众的相关需求,突出唐三彩艺术衍生品的美学特征和形态特征;同时,借助互联网技术设计、制作与宣传唐三彩文化及其艺术衍生品,由此拓展唐三彩艺术衍生品的市场,更好地把握唐三彩市场的发展动向,及时更新唐三彩艺术衍生品的种类与样式,有效传播唐三彩文化。设计人员应有效划分唐三彩艺术衍生品的产品档次,由此满足不同受众的消费需求。设计人员还可以将唐三彩艺术衍生品的设计与销售活动和博物馆的文化活动相结合,以此有效传播、推广并销售唐三彩艺术衍生品。
参考文献:
[1]周曙初.论博物馆艺术衍生品的发展[J].艺海,2019(12):156-157.
【关键词】Gronroos;HERITQUAL;杭州市;工业遗产旅游
杭州,作为一座具有悠久工业发展历史的城市,保留有自近代以来各历史阶段的具有高度价值的工业遗产。随着杭州城市的不断发展与更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调整,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成为杭州城市更新和遗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保护杭州工业历史文化,提升文化品位,促进城市有机更新的要求;如何有力推动发展工业遗产旅游产业,避免工业遗产开发与协调保护,以及优化配置工业遗产资源成为杭州城市全面发展亟待解决问题。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工业遗产旅游自19世纪中期在英国最早出现至今,在欧洲、北美、日本等地均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英国从工业考古到工业遗产的保护,再把工业遗产作为旅游吸引物,开创了工业遗产旅游的先河。其相关研究也首先在欧美国家得到开展,主要内容涉及工业遗产旅游资源分类(Yale P,1991)、工业遗产的价值探讨(Goodall,1994)、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模式研究(约翰・斯沃布鲁克,2001)、工业遗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Alison Caffyn,Jane Lutz,1999)、工业遗产旅游的作用研究(Alison Caffyn,Jane Lutz,1999)、工业遗产旅游评价体系(Harris,1994)等。
20世纪以来我国对工业遗产旅游的相关研究呈现不断上升趋势,涌现出许多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成果,如李蕾蕾(2002)对于德国鲁尔区实践过程与开发模式的研究,对推动我国工业遗产旅游研究起了很大的示范性作用。我国学者不断开展对国内不同城市的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模式的探讨与实证研究(项文惠,2009;汪芳,2009;佟玉权,2010)。关于遗产旅游评价方法,运用最多的是张唯亚(2008)在SERVQUAL模型和HISTOQUAL模型基础上创建了评价遗产旅游地服务质量的HERITQUAL模型。佟玉权、韩福文等(2010)通过对工业遗产价值评价体系的研究提出我国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
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对工业遗产开发利用模式大致可归纳为:主题博物馆模式、公共休憩空间模式、创意产业园区模式、与购物旅游相结合的综合开发模式、工业博览与商务旅游开发模式等。对于工业遗产的价值,国内外的认同趋于一致,大致划分为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科技价值、经济价值、教育价值、艺术价值等。科学判定工业遗产的旅游价值是搞好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必要前提,建立有效的工业遗产旅游价值评价体系也自然成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二、研究理论及模型构建
一方面,通过Gronroos价值理论的四个维度构建评语集,分析游客在参与杭州工业遗产旅游体验中,对工业遗产特殊历史、文化、科学、技术价值的体会,对开发模式的认同;另一方面,通过HERITQUAL模型五个因子分析评价遗产地的旅游服务质量,发掘杭州当前工业遗产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优点与不足,研究工其未来发展方向,以促进更好发展。
三、杭州市工业遗产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1)杭州市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现状。目前,杭州工业遗产保护和开发正逐渐步入正轨。2008年开始杭州进行了全面工业遗产普查,在《杭州市工业遗产普查》共收录55处工业老厂房作为保护对象。目前一部分工业遗产已经被开发或正在被开发,也出现了一些创意产业园形式的工业遗产,如杭印路LOFT49、运河天地、唐尚433、A8艺术公社等。位于东新路的杭氧、杭锅两块工业遗产是杭州目前规模最大、价值最高的工业遗产,将打造成为集艺术、健身、美食、购物、演艺、酒店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旅游综合体。
(2)杭州市工业遗产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杭州工业遗产旅游开发速度、吸引力、被认知程度远不及其他文化遗产。工业遗产旅游产品未形成品牌效益,规模效益。
杭州工业遗产旅游开发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第一,整体旅游吸引力不足,旅游体验项目较少。杭州工业遗产开发的旅游产品的游客多以散客为主,其主要出游目的并不是参观工业遗产,吸引他们的是工业遗产外表下的文化创意产业。另外与文化遗产旅游相比,工业遗产旅游体验项目不足,致使工业遗产旅游吸引力不足。第二,尚未形成品牌效应。与开发成熟的北京798艺术区相比,杭州创意产业园区尚未形成品牌效应,旅游市场号召力明显不足。北京的798艺术区成为了国内工业遗产开发的模板,品牌效应不言而喻。第三,创新力不足,形式雷同。杭州工业遗产的保护开发多以工业遗产和创意产业相结合的形式存在,以工业遗产作为发展空间,其核心为文化创意产业、餐饮等。由于相似的旅游产品较多,直接导致杭州工业遗产旅游的吸引力,局限其发展。第四,市场宣传不足,市场认知度较小低。杭州工业遗产旅游市场宣传不足,多以个体为单位的小规模市场宣传营销,使其市场竞争力无法与其他旅游产品以及其他城市的同类旅游产品相比。第五,政府支持力度不够。杭州工业遗产保护开发中政府角色较为模糊,支持力度不够。许多创业产业园大多是一些艺术工作者出于个人喜好以及艺术创作需求而开发的,没有政府的政策支持,其力量较小。这也是无法形成品牌效应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中国刀剪剑、伞和扇博物馆调研分析
(一)概况
中国刀剪剑、伞和扇博物馆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拱宸桥桥西历史文化街区,西临规划小河路,东至桥西直街,南至通源里,北接同和里(三大场馆位于同一位置),是杭州市政府出资建设的三个国家级专题性博物馆。中国刀剪剑博物馆博物馆展厅建筑面积2460m2,临时展厅建筑面积1060m2,由桥西土特产仓库(省级文物)改建而成,其功能定位主要为宣传和弘扬我国悠久的刀剪、伞、扇的技艺,发掘和保护传统的手工艺,同时兼顾展示和收藏。中国伞博物馆展厅建筑面积2411m2,临时展厅建筑面积527m2,综合展示以中国为代表的伞文化、伞历史、伞故事、制伞工艺技术以及伞艺术的博物馆,是世界首创的伞主题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展厅建筑面积2623m2,临时展厅建筑面积380m2,其功能定位主要为宣传和弘扬我国悠久的扇的技艺,发掘和保护传统的手工艺,同时兼顾展示和收藏。
(二)博物馆调研情况
本次调研调研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6份,经过统计游客的背景资料及相关情况如下:游客性别比例情况:男性为56%,女性为44%;调查游客年龄段分布情况:20岁及以下占4.4%,21~35岁占66.7%,36~45岁占26.%,46~55岁占2.2%,56岁及以上为0;调查游客身份情况:艺术爱好者占22.2%,一般游客占17.8%,从事艺术相关行业人员占37.8%,学生占22.2%;参观游览的目的情况(可多项选择):参观工业遗产占5%,休闲观光占28%,参观文化创意产业占45%,购物占12%,其他占30%;花费交通时间情况:1小时以内占26.7%,1~2小时占46.7%,2~3小时占22.2%,3小时以上占4.4%;参观次数情况:一次占44.4%,二次占17.8%,三次占11.1%,四次及以上占26.7%;游客获取信息情况:网络媒体占28.9%,报纸及平面媒体占17.8%,经朋友介绍占31.1%,其他占22.2%;丝联166吸引点情况(可多选):独有的艺术氛围和历史感占30%,有创意的各种商品占12%,建筑与空间布局占8%,可以免费参观和自由地欣赏艺术占34%,其他占18%;游客停留时间情况:2小时以下占60%,2~4小时占11.1%,4~6小时占8.9%,6小时以上占20%;工业遗产旅游开发了解情况:了解占13.3%,一定了解占24.4%,不太了解占44.4%,不了解占17.8%;丝联166基础设施满印象情况:好占8.9%,一般占28.9%,不够完善占40%,差占22.2%;游客认为发展前景情况:很好占8%,一般占20%,很难说占10%,差占7%;游客认为的丝联166不足之处情况(可多选):广告宣传占32%,基础设施占28%,休闲娱乐项目较少占30%,游客吸引力不足占27%。
通过上面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发现:第一,在游客中艺术爱好者以及相关从业人员占多数,其他人员较少,游客主体构成较为单一,无法吸引大量其他人员。第二,受调查的游客中第一次来参观占多数,主要以参观刀剪剑、伞和扇等技艺历史知识为主,参观工业遗产的极少。第三,调查发现游客获得与博物馆相关的信息主要通过网络和朋友介绍。绝大多数人认为博物馆在广告宣传方面较欠缺,应得到加强。第四,绝大多数游客认为现阶段博物馆及周边的基础设施不完善、环境状况较差、旅游体验项目较少,旅游功能未完全开发。最后,对于博物馆的未来发展前景,多数游客持谨慎态度,也有一部分游客认为通过综合改造、产业升级、旅游开发等措施,将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三)发展提升思路
针对博物馆游客体验问卷调查,结合工业遗产特殊性和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的经验,提出保护和发展的思路。第一,丰富游客体验项目,挖掘工业遗产价值。针对园区内游客体验项目的缺少,在今后的开发中应在工业遗产内挖掘潜在价值,丰富游客体验项目,使游客获得最真实的游客体验。第二,馆区进行环境改造升级,打造公共休憩空间。保留一些机器设备和典型的建筑并进行景观设计并作专门的灯光设计,将博物馆打造成为群众提供具有独特工业景观的户外活动场所,成为城市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虽然周围有运河文化广场,成为周边居民休憩的一个公共空间,但是博物馆的公共休憩空间突出工业遗产主题将成为其独特的招牌。第三,制定科学旅游发展规划。由于目前博物馆及周边在基础服务、市场宣传和旅游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议制定科学的旅游发展规划,立足游客的心理需求、体验需求,开展体验式营销,提升服务品质,从而真正提升游客的体验,谋求长远发展。
五、杭州市工业遗产旅游发展对策
以上是从游客体验的角度,对中国刀剪剑、伞和扇博物馆的工业遗产旅游开发进行相关分析以及提出的相关建议,并以此为基础,针对杭州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健全法规,依法保护
对工业遗产进行合理的保护是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再利用的基础。杭州市相关部门应针对存在的情况,加大对违反《工业遗产建筑规划管理规定》的处罚力度,建立在现有的城市规划和文物保护体制下的一个协调统一的机制,加大对所辖范围内的工业遗产旅游的科学普查。
(二)教育宣传,提高意识
对于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过程中,做好宣传工作至关重要。杭州文物保护部门应加强相关宣传,策划关于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重点推荐活动,使市民感受杭州工业建设的历史和成就,提高市民的保护意识。
(三)政策扶持,社会参与
工业遗产旅游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工程,需要相关政策、资金的支持。杭州政府应制定相关的工业遗产旅游开发鼓励政策,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
(四)多元化开发
现阶段杭州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模式单一,主要以工业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为主,致使杭州工业遗产旅游开发雷同现象较为严重。对于工业遗产旅游的打造,国内外存在着几种较为成功的模式。杭州可以借鉴国内外成功模式中的一种或多种,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进行多元化开发。(5)基于游客体验的保护开发。现阶段游客参观杭州工业遗产时,多只是参观那些厂房、工业设备等,只停留在视觉的层面。从游客体验提升的角度对工业遗产旅游进行开发,关键在于丰富游客体验项目。利用高科技视觉技术从多个角度展现工业遗产风貌,让游客能零距离接触工业遗产,亲身感受。
六、结语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工业遗产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杭州市工业遗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选取拱宸桥中国刀剪剑、伞、扇博物馆三处作为案例研究,通过对其进行调查研究,从游客体验的角度提出了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建议。目前我国对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尚出于探索性研究阶段,许多开发项目并未取得成功。从游客体验角度提出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策略,具有一定的意义,为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
参 考 文 献
[1]Pat Y..From Tourism Attractions to Heritage Tourism[M].Hunting
-don:Elm Publications,1991
[2]B.Geodall.Industrial heritage and tourism[J].Built Environment.1994(19):93~104
[3]约翰・斯沃布鲁克,张文等译.景点开发与管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4]Alison Caffyn,Jane Lutz.Developing the heritage tourism product in multi-ethnic cities[J].Tourism management.1999(20):213~221
[5]F.Harris.From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to the heritage indnsuy[J].Geographical Magazine.1989(1):38~42
[6]李蕾蕾.逆工业化与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德国鲁尔区的实践过程与开发模式[J].世界地理研究.2002:11(3):57~65
[7]项文惠,任飞.基于知识旅游者假设的工业遗产旅游开发――以杭州为例[J].生产力研究.2009(24)
[8]汪芳,刘鲁.工业遗产体验式旅游开发设计思路的探讨[J].华中建筑.2009(3)
[9]佟玉权,韩福文.工业遗产的旅游价值评估[J].商业研究.2010(1)
[10]张维亚.HERITQUAL:遗产旅游地服务质量评价模型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报(旅游版).2008(1):17~22
[11]叶瀛舟,厉双燕.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经验及其借鉴[J].上海城市规划.2007(3):50~53
关键词:博物馆;展陈设计形式;空间布局;策略
当前在中国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我国博物馆数量迅猛增长,但随之出现的展陈设计形式单一、策展水平良莠不齐等问题也成为制约博物馆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因此,在博物馆建设中,应顺应时代潮流,加强展陈设计形式的多样化和空间布局结构的优化。而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策展人员要综合当地文化特色和历史文化元素符号,不断优化创新博物馆展陈设计以及空间布局等相关工作,有效推动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博物馆是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发展博物馆事业有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通过加强博物馆文化建设,可以使广大参观者在参观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参观体验,能够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实际需求。对此,在博物馆展陈设计与空间布局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还要与时俱进加强创新,通过更具有特色的展陈设计和空间布局,加强对文物资源的展览利用,以构建更加人性化的、更加吸引人的参观氛围。
1博物馆展陈设计相关概念
作为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的公益非营利性机构,博物馆对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进行展示,以供人们研究、欣赏,同时具有一定的教育作用。所谓展陈设计,即展览和陈列设计,实质上二者并没有根本区别,都是指在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以文物为主体、其他展品为辅助的,运用艺术化的设计语言,按照特定主题、艺术形式在空间和平面组合成的展品群体,是博物馆实现其社会功能的主要方式。在博物馆展陈设计的过程中,通过有效的设计,可以加强相应的空间和平面联系,构成一个独特的空间范围,以此不断强化人们的感受,让观众能够更好地参与到相应的活动中,以此加强与观众之间的沟通交流,构建良好的展示空间。在博物馆展陈设计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遵循其历史性和人文性的特征,赋予相应展示空间独特的文化含义。而通过遵循科学性和专业性的原则,能有效提升展陈的整体效果,获得更好的社会效益。
2博物馆展陈设计及空间布局中存在的问题
2.1展陈设计理念僵化
在博物馆展陈设计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通过丰富多样的设计能够充分展现出不同特色的主题。而在现阶段的展陈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设计观念及空间布局理念的影响,缺乏有效的创新,展陈模式过于单调,难以满足观众的实际需求。以传统的展陈设计理念建设的博物馆,主要是以物为主体进行设计展览,没有从设计对象的角度出发,缺少了对受众者感知程度的了解,导致博物馆展陈和观众之间产生了距离隔阂之感。在现阶段的博物馆展陈设计活动中,因受营销理念的影响,导致观众只能观看文物展品,无法深入挖掘其中背后所蕴含的故事,从而降低了观众的体验感。随着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僵化的展陈设计形式越来越不符合社会和人们的需求,因此博物馆的展陈设计理念需要与时俱进、优化转变。
2.2设计方式过于单一
博物馆空间设计及展示的方式也有待进一步改进和优化。在现阶段的博物馆展陈设计过程中,有许多博物馆仍旧单纯沿用传统的橱窗式和单体陈列,又或以静态陈列的方式进行陈列。这样单一、陈旧的展陈方式比较适合专业学者来观看,对于非专业观众而言容易引起审美疲劳,无法激发观众的兴趣,难以让观众获得更深刻的情感体验和感悟。因而在博物馆展陈设计的过程中,要不断优化创新展示的方式,加强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充分发挥互联网时代的优势,借助多种展示途径,让人们能够获得更深刻的情感体验,激发人们参观的兴趣,有效促进博物馆的长远发展。
2.3空间布局不合理
当前仍有众多博物馆因其空间布局不够合理,观众参观时只能被动地接受展品的观点和内容,无法表达自身的意见和建议。传统的博物馆空间布局活动还会给观众营造一种神秘感和深层感,拉开了观众与博物馆之间的距离,观众难以深刻体会到文物背后所蕴含的故事和意义。通过加强博物馆空间的设计工作,能有效增强空间布局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强化观众的参观体验,对观众的生理和心理感受能产生较大的影响。通过科学合理的空间设计,可以保障展品背后的人物和事件能够真实地表现出来,避免过分神化的现象出现。因而在博物馆空间布局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综合博物馆文物展陈的自身特点,更新空间布局方式,以满足观众的个性化需求,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3加强博物馆展陈设计及空间布局的策略
3.1加强室内设计,强化观众体验
在博物馆展陈设计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通过将文物和室内设计的有效结合,不断强化观众的参观体验,能有效提升博物馆展陈的整体效果。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许多文物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因而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地方要加大文物保护工作,通过加强博物馆建设,真实还原当地的历史风貌和文化风貌,为后人留下丰富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从而促进当地的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在博物馆建设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相应的工作人员要综合考虑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不断优化创新博物馆展陈设计理念,做到与时俱进,有效增强展陈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来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的多样化需求。在我国大部分博物馆的展陈设计活动中,因过于注重以文物为主体的展示,从而忽视了室内环境氛围设计,使得博物馆的建设难以满足实际需要。因此在现代化的发展背景下,通过加强文物与室内展示的有效融合,加强空间布局,提炼特定的主题以及和内容相符的元素符号,加强空间组织和规划,以此构建出良好的空间氛围和环境。因此,在博物馆室内展陈设计活动中,要根据不同文物所需要的空间和条件进行综合性的考量,开展针对性的设计,要摆脱传统以物为本的展陈设计模式,将受众体验放在第一位,有效提升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通过创造与展品内容相契合的主题,烘托和展现文物展品的特质和内涵。例如,在孔子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展“大哉孔子展”中,圆形序厅部分设计成书架的形式,四周是用亚克力材质打造的以儒家典籍为装饰的书墙,中间凸起的浮雕孔子像若隐若现(图1)。游客进入到序厅之后,就像走进了缤纷书海,走进了历史岁月中的孔子时代。
3.2加强数字化发展,丰富展陈设计方法
在博物馆展陈设计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应紧跟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潮流,通过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有效实现实物陈列与数字化发展的有效融合。在传统的博物馆展陈设计的过程中,主要是以实物展示,通过实物陈列能够真实体现历史景象,还原历史的真面目。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实物陈列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时展的需要。因此在博物馆展陈设计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使用,综合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将博物馆的陈列以更新颖的形式展现。例如可以通过加强对三维立体技术的使用,利用扫描技术和仿真处理技术,将文物真实地展现出来。通过采用多样化的展陈设计方式,不断强化人们对博物馆的认知。在博物馆展陈设计活动中,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这不仅是未来博物馆发展的趋势,而且还能够丰富博物馆展陈的形式。通过加强空间形式设计,综合展陈设计的实际情况,以营造气势宏大的氛围效果,构建良好的艺术结构,从而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在孔子博物馆的展陈设计中,序厅部分通过采用多媒体环幕投影技术,为观众循环播放“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短片,对孔子及其思想,以及孔子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进行总结性介绍,为观众正式进入展厅欣赏做铺垫,可以让广大观众在参观游览展厅时深刻体会到孔子和儒家文化的历史,明确儒家思想产生的时代意义,从而产生更多的获得感。
3.3加强空间布局,做好叙事空间设计
在博物馆建设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通过加强空间布局设计,不断完善博物馆的叙事空间,可以给观众带来更深刻的情感体验,有效提升博物馆建设的整体效果。在博物馆空间布局设计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展陈的排列布局,保障观众能够跟随着文物历史进程层层深入其中,强化观众的主观体验。通过情景的重现,加强展示项目开发,有效增强观众的求知欲,让观众能够深入了解文物展品背后的故事。通过结合观众的实际需求,加强空间线路设计,通过这些个性化的设计,来吸引观众停留驻足。综上在空间布局设计的过程中,要借助科学合理的设计方式,有效增强文物展示的艺术美感,提升观众的参观体验,为观众提供一个休息放松的空间。在展陈设计过程中,应将时间元素纳入空间布局中,有效实现叙事空间设计,充分发挥其独特性,保障整个设计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在博物馆空间布局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加强空间布局的重要性,并且能够结合博物馆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性分析,适当融入现代化元素,有效增强博物馆建筑空间布局的灵动性。孔子博物馆常设展览为“大哉孔子”基本陈列(图2),展线长2065米,基于独特的建筑空间布局,其展陈流线设计以圆筒为核心,由序厅和孔子的时代、孔子的一生、孔子的智慧、孔子与中华文明、孔子与世界文明以及诗礼传家七个部分组成,叙事空间连贯流畅、简明清晰,能够有效地将孔子和儒家文化解读并传达给广大观众。
4结语
总之,应加强博物馆建设,做好自然及人类文化遗产实物的收藏、征集及陈列等相关工作。在博物馆展陈设计及空间布局的过程中,要综合时代变迁,应积极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强创新,做好空间布局设计,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使博物馆建设能够紧跟时展的步伐,有效促进博物馆事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向光.当代我国博物馆展陈发展现状及趋势[J].中国博物馆,2015,33(3):82-87.
[2]王静.博物馆展陈设计的表现形式探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6):140-141.
[3]王丽梅.关于博物馆展陈设计中形式与空间的布局的分析[J].艺术品鉴,2019(36):219-220.
[4]钟旭.博物馆展陈设计的形式与空间布局研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5):124-125.
关键词:博物馆;志愿者;活动
中图分类号:G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2-0243-02
1 博物馆志愿者活动概况及产生的积极影响
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其实是一个不断积累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正如《礼记・大学》中所说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终身教育成为必然的现代社会,完成这一社会公共文化服务过程的重要机构之一就是博物馆。博物馆承载着比任何机构都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志愿服务是一项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2015年颁布实施的《博物馆条例》明确指出“博物馆,是指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登记管理机关依法登记的非营利组织。”很显然,在这种社会公益文化宣传机构的概念定义下,仅凭博物馆自身运作,是无法完全满足全社会对博物馆的文化需求的,因此,博物馆志愿者应运而生。
根据国家文物局年度博物馆年检备案情况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博物馆总量达到了4510家。但仍然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国许多基层博物馆实力还很薄弱,全国还有许多县没有综合博物馆,占未成年人总数一半以上的农村青少年还不能便捷地享受博物馆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
我国博物馆志愿服务组织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博物馆志愿者的行列中来,无私奉献,用热情、爱心、技能服务于博物馆、回馈社会,成为博物馆事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
2 黄国故城博物馆志愿者活动开展情况
志愿服务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具有巨大的社会文化和经济价值。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指出:志愿者是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博物馆面向社会的重要环节,也是走向社会的主要桥梁和纽带,他们为博物馆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人力和智力资源,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怎样充分实现博物馆文化资源与志愿者人力资源在配置上的互补,达到共同服务于全体人民的共赢目的,已经成为我们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为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进行了初步探索。
黄国故城是一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1400多年的悠久历史,黄国故城博物馆是一处县级大遗址博物馆,自2009年成立以来,其陈列展览和轰轰烈烈的志愿者活动,成为豫南地区比较有影响力的博物馆。博物馆成立之初,秉承博物馆的宗旨“取之社会,服务社会”,我们通过大力宣传,招募广大青少年和干部职工,通过上岗培训,成为志愿者。开展了“我是小小讲解员”的活动,引导社会参与,评选出“讲解小能手”。特别是当前开展的“让文物说话,讲中国故事”活动中,涌现出更多优秀志愿者,他们满怀热情,展示了风采,增长了知识,提升了自己,并且从服务社会,服务大众实践中,收获快乐。
3 博物馆志愿者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通过对黄国故城博物馆近几年开展的志愿者活动的调研,发现其中还需面对许多问题,并进一步寻求解决方法。
3.1 志愿者服务活动的社会认同感缺乏,需加大社会支持力度
博物馆志愿者服务不计报酬,贡献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他们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先行者,理应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和好评。但是,应试教育是当前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广大民众因考虑学习时间等原因,影响其参与志愿活动。此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因经济收入等因素的影响,阻挡了其进入博物馆志愿者队伍的步伐。因此,一方面,需大力宣传建立学习型社会,引入终身学习的概念,将博物馆作为“第二课堂”。另一方面,倡导全社会关心爱护他们,在医疗服务,交通出行等方面,给予志愿者特殊照顾,提高其社会影响力和认同感。
3.2 志愿服务活动形式单一,需加大创新机制
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惠民设施,大都开展了简单易行的博物馆志愿服务活动,看似种类各异、丰富多彩,实则形式简单、内容单一、缺乏创新和特色,无法吸引志愿者长久参与其中,形成博物馆志愿服务的长期效应。只有通过培训学习、锻炼培养出更多的素质高、能力强的博物馆志愿者,形成全民参与阶梯深入的稳定发展格局,不断加大志愿者活动创新机制。
3.3 志愿者队伍的培养缺乏系统性,需引入健康成长机制
虽然志愿服务活动在我国迅速发展,但是博物馆志愿者队伍,没有经过系统的科学的培养,直接导致博物馆志愿者能够参加的志愿服务活动范围严重缩水,博物馆志愿者的工作热情随时间增长而明显下降等问题。如何为它们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在具体实践中,我们进行了探索。
我们通过进行通识教育、现场实践等方面的培训,在搭建黄国故城博物馆志愿服务平台的同时,促进博物馆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适应社会对志愿服务专业化、制度化和标准化的需求,也充分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为博物馆志愿者们提供直观、现实的志愿服务技能培训学习环境,拓展志愿者们的文博历史知识,提高志愿者们的交流沟通能力,为他们更好地提升自我、奉献他人创造条件。
3.4 志愿者对博物馆志愿服务组织团队认同感有待提高
志愿者是博物馆志愿服务组织的基础。在对志愿者的调查问卷中,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原因上,选择锻炼能力的占到近一半,其次是服务社会,然后依次是热爱文物、结交朋友、业余爱好。从调查情况可以看出,部分志愿者在加入志愿服务组织时,激情加入,认识不足,经过时间和志愿服务工作的洗礼后,在后来的志愿服务工作中显得后续动力不足,半途而废,直接导致志愿者的流失。志愿者对博物馆志愿服务组织团队认同感有待提高,使其以主人公的身份参与博物馆的宣传与展示,加强团队建设,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以期获得满足感。
2015年3月20日,《博物馆条例》正式施行。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强调指出,博物馆属于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具有公益属性,是特定使命和宗旨的非营利组织。博物馆还要突出教育功能,博物馆建设应当坚持功能优先原则。(1)“博物馆为志愿者提供了V阔的天地,增加了智慧,提高了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展示了自我价值。博物馆则通过吸收志愿者达到利用这批社会力量开展工作,更好地服务观众,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如何提高博物馆志愿者的服务水平,有赖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一、中国文字博物馆的旅游资源概况
我国最早提出“文化旅游”的学者是魏小安,在其著作《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一书中指出,“对于旅游者来说,旅游活动是经济性很强的文化活动,但对于旅游经营者来说,旅游业则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事业,强调旅游业的文化特点,正是为了使以经济目标为主的综合性目标得以更顺利地实现”。吴必虎则认为,“所有的旅游活动都可视为文化旅游,文化旅游产品可分为九个类别(一般文化旅游、遗产旅游、博物馆、美术馆旅游、艺术欣赏旅游、民俗旅游与民族风情旅游、祭祖旅游、宗教旅游及文学旅游)”。文化旅游的具体表现形式则可分为四类:遗迹遗址,人文风俗、节庆旅游,建筑设施,特色商品旅游。博物馆作为文化旅游产品之一,是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文化旅游产品来说,博物馆是一种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因其高度浓缩的文化底蕴和内容,是吸引游客、特别是一些具有文化素养的游客,更加便利的来感知、了解一个地区、国家的文化。博物馆也成为了反应一个城市甚至是国家的重要场所。
博物馆旅游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博物馆事业和旅游产业的共同发展、互利共赢,双方必都会有所收益。博物馆旅游的开发,不仅可以促进地区、国家生产力的提升,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也可以提升一个城市,甚至是整个国家的文化水平和旅游形象。
结合众多学者对博物馆、旅游概念的认识,博物馆旅游可以定义为,“以博物馆及其衍生物为吸引物,利用一定的资金、技术将博物馆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旅游产品优势,吸引游客以观光、游览、休闲、参与活动、修学、研究、提高自身修养等为目的的各种旅游活动的总称”。
中国文字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Chinese Writing),是经国务院批准的一座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也是中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博物馆位于甲骨文的发现地――河南省安阳市,是"十一五"期间国家重大文化工程。是一组具有现代建筑风格和殷商宫廷风韵的后现代派建筑群,由字坊、广场、主体馆、仓颉馆、科普馆、研究中心、交流中心等建筑组成,总占地143亩,总建筑面积34500平方米。
二、中国文字博物馆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展示内容不够丰富,缺乏吸引力
中国文字博物馆陈列思路十分清晰,遗憾的是虽然中国文字博物馆馆藏文物十分丰富,但实际上馆内陈列文物较少,游览者往往在观赏完所有展厅之后仍有种意犹未尽之感,很多观众参观后,有种如此之快就游览完的惊讶及并未尽兴之感。同时馆内陈列所示特色文物较少,能吸引住游客长时间驻足的展品相当稀少。同时,基本陈展的文物是一成不变的,唯一在变动的唯有临时展厅,往往在没有临时展的时候,选择再次去观赏的游客仅占很少一部分,大多数游客是说不准的态度也有部分游客表示不会再来参观,博物馆陈展内容的吸引力有待于提高。
(二)文创产品单一,宣传促销滞后
现在国内大多数博物馆的旅游模式就是观光、观光、再观光,形成的旅游产品类型也是单一的。随着旅游消费个性化、多元化的到来,单一的旅游形式、观光模式并不能很好的吸引游客驻足,博物馆的旅游效应影响甚微。中国文字博物馆在旅游宣传方面没有设立专门从事营销的部门,很多时间都是等客上门,而不会去通过大众传媒进行促销。调查发现,对中国文字博物馆临时陈展所知晓的游客少之又少,很多馆内精心准备的临时展览并没有很好的推销出去,博物馆旅游市场的客源争夺日趋激烈,在这样一个营销致胜的时代,馆内能否利用宣传手段来吸引游客将直接决定着郑州当地文化旅游竞争的成败。
三、中国文字博物馆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及对策
中国文字博物馆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利用多种促销手段来加强宣传力度。如,采用各种广告和促销的手段进行宣传,可以提供一些适当的赠品,举办知识竞赛等;同时派专门人员进行推销,如到旅行社、学校或者社区等人员聚集的地方进行展示说明、调查等;也可以通过展开一些公共活动,如举办研讨会和公益活动等使更多的游客了解自己;同时可以采用举办巡回展览的方式,提升郑州市博物馆知名度,拉近博物馆与游客之间的距离,还可以和当地旅游部门加强合作,开发多种宣传渠道。更应该充分利用馆内临时展馆,多进行一些观众感兴趣的主题展览,吸引更多的人关注临时展览。
关键词 博物馆 城市 讲解
在博物馆的讲解工作中,联结展览与观众的讲解员担负着很重要的责任。尤其是对近些年出现的一种新型博物馆,如城市博物馆、城市展览馆而言,一方面,城市博物馆以收藏、展示、研究一座城市的历史人文发展为特征,其充满时代感的展览主题、高科技的展示手段受到观众追捧,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成体系的、珍贵的藏品及其研究,展览无法在有限的参观时间里从深层次上施展对观众的文化影响。因此,城市博物馆讲解必须形成不同于传统博物馆的讲解风格,方能发挥场馆的宣传教育作用。本文以东莞展览馆为例,谈谈自己对城市博物馆讲解风格的一些看法。
一、及时更新,讲解内容与时俱进
城市博物馆的展览紧贴城市发展脉博,展示的是现在和未来,立足于满足观众了解本地区发展情况的要求,因此,其定位决定了展览内容不能一成不变,但囿于政策、经费、人员水平等各种原因,陈列又不可能频繁调整,这就要求讲解员既要扎根展览,又要跳出展览,及时更新讲解内容。
这是与传统博物馆讲解最大的区别,也是城市博物馆生命力之所在。对城市博物馆讲解员来说,更新不能仅仅满足于将各种经济、文化发展的新数据、新更换的展品资料等零碎内容充实到讲解中,更重要的,是要将自己定位于政策的解读者和政绩的宣讲者,吃透所在地省、市政府的执政方针、政策和具体措施,密切关注政策执行情况,及时了解措施实施成效,总结权威文字载体包括上级文件、新闻、政府报告上披露的信息,有的放矢地充实到相关讲解内容当中,根据观众的参观需要,有方向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讲解。
这就要求讲解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一是讲解员要具有政治敏感性。讲解员要准确表达政府的思路、措施和绩效,必须熟悉掌握历次全省、全市的党代会报告、每年全省、全市的政府工作报告,研究比较历届政府政策的沿续和异同,自觉学习领会上级文件精神,确保讲解内容与政府口径一致。二是讲解员要具有现代知识架构。既要了解本地区工业、农业等各行业以及人文的发展历史,还要了解当前的发展状况、面临的问题、政府采取的措施、民间存在的意见,更要关注未来的发展规划。三是讲解员要具有调研能力。城市博物馆讲解员不但要勤于收集整理有关本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有关资料,还要走进社会进行调研,采访政府决策部门,参观新兴工业园区、著名企业、公司等等,形成自己对本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综合认识。
二、表达准确,讲解宣传客观权威
陈列基本内容表述要完整。讲解的基础是展览,城市博物馆的陈列内容定位于面,即全面展示一个地区的悠久历史、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如东莞展览馆分历史、经济、城建和文化等篇章展示了东莞的发展历程、发展成就和未来的发展图景,因此,讲解员要全方位了解本馆陈列,充分理解各篇章主题的意义、内容的主次安排和相互关联、内容的历史背景和未来延伸,作到对整个展览的内容架构了然在胸,在此基础上,全面地、主次分明地介绍展览内容,特别是重要的历史发展节点、政策措施、重大事件等坚决不能省略,也不能因为迎合观众的参观兴趣而片面解读展览内容。
陈列基本内容表述要准确。首先表现在政策、口号、措施宣讲正确。其次,经济运行、社会发展状况描述准确。各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数据必须以每年公布的政府统计公报为准,一般不采信网站、新闻媒体上的资料。对观众提出的涉及本地区发生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如金融危机中的工厂倒闭潮、外资撤离潮等,根据联系市委办、市府办、对外经济贸易局等相关部门了解掌握到的确切情况,客观给予回应。
为了保证讲解内容的准确性,东莞展览馆平时及时根据调整内容更新讲解词,一些时效性很强的内容甚至是“展览未调,讲解先行”。每半年进行一次讲解词全面调整,组织政策研究、展品征集、展示设计及宣传教育的专业技术人员,撰写标准版讲解词,成稿后报馆务会研究讨论,再发给讲解员熟悉掌握,最后由分管馆领导组织讲解员逐个进行全馆试讲,保证了讲解的准确性和规范化。当然,标准版讲解词只是规定讲解内容,并没有限定讲解的具体方式,比如哪些先讲,哪些后讲,各部份之间如何连接等等,仍然由讲解员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计,从而保证了讲解的共性与个性有机地融为一体。
三、引导参观,加深展览切身体验
城市博物馆一改传统博物馆只许看不许动的缺憾,通过采用多媒体、声、光、电等高科技展示手段,将原来静态的陈列变为动态的展示,大大增强了展览的知识性、趣味性与互动性。讲解员在引导参观时,要避免一是过度强化这些设备的效用,误导观众只重形式不重内容,二是不示范操作,弱化展示方式的解读作用。如东莞展览馆用“外国人的一天”互动设备,展示了东莞发达的制造业,讲解员讲解时,可以用脚踩住地上时钟表盘上的任一时点,同时指示观众观看正前方的投影照片,告诉大家此时外国人正在使用东莞制造的什么产品,针对观众的好奇心,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简单揭示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展示理念,让观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加深对展览的认识和理解。
在文博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一代又一代讲解工作者对讲解艺术孜孜以求,不断汲取新理念,适应新形势,讲解风格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讲解已逐渐成为精品展览不可或缺的部份,在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潮流中正发挥自己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