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土木工程专业施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土木工程;实习;改革探索;效益
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工程实习是所有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所必须要完成的实践教学环节,但在实习的实际进行过程中,由于实习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危险性,加之学校教学与实习的分离现象严重,学生受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对实习的重视程度不足等原因,土木工程专业的时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文章将从实习的目的及要求为出发点进行思考,对现阶段土木工程实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和探讨,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改革方案。
1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工程实习简要介绍
1.1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工程实习的目的
土木工程是对建筑、桥梁、岩土、公路等工程进行设计、施工、监测、管理等项目的作业,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专业培养学习后应当具有良好的自然科学基础,掌握一定的制图能力,具备力学、材料、施工、监测、预算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由于土木工程专业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性较强,因此,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在重视理论教学之外,还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工程实习的目的,就是让同学们在实践生产中加强对所学习的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动手操作能力,理解所学和所用。
1.2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工程实习的要求
土木工程的实习应当包括设计、施工、管理等多种项目的实习,但在实际的实习中,以施工实习较多。学生管理人员在实习开展前应当与施工单位沟通好学生的安全及管理工作,向每一位学生传达实习流程及安全注意事项。学校应当安排好实习的内容、时间,实习教师应当做好备课,制定一定的考核及管理制度,做好作业及评分安排。土木工程专业系统工程实习要以实习目的为依据,规划和布置好具体的实习细节,做好考核与反馈工作,促进实习达到应有的效果。
2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工程实习的现状及问题
2.1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工程实习基地的条件有限
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工程实习中,学生参加程度最高的是施工实习,施工实习是在施工工地进行的,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现阶段,在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工程实习中,学生的实习基地主要通过学校自主建设、学校联系以及学生自主联系三条途径进行解决,三种方式各有利弊。学校自主建设的实习基地成本较高,并且无法达到完全真实的工地效果,但具有安全保障性强、联系方便等优点。[1]工程项目的工地往往考虑到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因素,愿意承接学校大批量学生的并不多,因此学校能够联系到的实习工地数量有限。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工地不方便学校进行统一的管理,学生的实习效果缺乏专业老师的指导,具体的实习过程不易控制,学生的实习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实习基地的条件的限制,给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实习工作带来诸多困难,是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2学生对实习的重视程度有待提升
学生对实习的重视程度一方面来自于实习的考核方式,另一方面主要来自于学校的重视程度及引导方式。在教学中,教学项目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重视程度具有引导作用。我国土木工程专业实习普遍存在着考核方式不当、考核成绩占有比重较小等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对于实习重视程度不足的情况。学校对实习的重视程度、投入力度以及教师的引导方法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于实习的认识,学生在不严谨的实习工作部署下,易产生懈怠心理,同时学生对于实践的经验浅薄,若安排的实习内容较大程度的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范围,则其在实习中的配合程度会有所下降。
3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工程实习的改革探索
3.1加强土木工程专业实习基地的合作和建设
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实习在联系实习基地中存在的问题,有关部门应当加大力度,制定出配套的解决措施,对原有方案进行改革。虽然土木工程相关的项目建设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但学校可通过加强与相关的项目建设单位的合作关系,来建立长期并且稳定的合作。学校应当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包含有能够保障学生安全以及方便学校与实习基地双方共同对学生进行管理的管理制度,对学生实习内容的安排以及教学的具体计划,对学生实习成果的考核方式及标准等。相关部门应当鼓励学校与实习单位建立长期并且稳定对接关系,同时学校也应尽力避免因管理、规划不当而给合作单位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3.2提升工程实习与教学结合效果
在现阶段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中,理论课堂教学与实践实习的分离现象十分普遍,学生在生产实践中缺乏老师的指导,对于知识的理解不透彻,也会影响实习的最终效果。在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工程实习中,要加强实习内容与教学内容的匹配性,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纠正自身理解上的偏差。在同一工地的实习往往具有实习内容单一的弊端,学校可联系不同施工进度的工地作为实习基地,方便学生对不同进度下的工程要点进行了解。加强土木工程专业实习教师的师资力量对于提升实习与教学相结合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应当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可在非实习期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与综合素质,学习先进的实习工作经验和优秀的教学技能,充实实习的教学队伍。
3.3提升学生对实习重视程度
提升学生对于土木工程专业实习的重视程度,就需要学生了解实习对于本专业学习的具体意义,在实习开始之前端正学生对于实习的态度。教师可通过理论课堂引导、动员等方式提高学生对于实习的兴趣。学校在实习前应当做好相关的部署工作,并对实习内容、考核方式等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内容进行明确传达,加强学生对于实习要求的掌握程度。对于实习结果的考核要严格按照有关标准执行,通过实习的质量决定学生的实习成绩,以公正的标准促进学生认真对待实习。
4结束语
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工程实习的良好效果对于促进学校的教学质量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直接的影响。学校应当明确土木工程专业实习的重要意义,针对现阶段在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工程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积极学习国内外相关方面的先进经验,并结合自身的实习开展情况进行深入的改革,因地制宜的制定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促进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工程实习的良好开展。
参考文献
[1]干洪,徐达奇.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6):10-13.
其次,通过这次毕业实习,使我更清醒地意识到施工管理的重要性。无论是从事设计还是施工或监理工作,我们都应该注重提高施工管理效率。这次毕业实习的几处工程单位,他们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尤其是在广XX区二建所建的工程实习时,给我的感受最深刻。
土木工程施工管理要考虑的内容多,范围广,所要安排的工作任务量更大,但这直接关系到土建工程的进度和效率。印象最深刻的广XX区五建所承建的广西工商行政管理局高层住宅楼工程,所以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各项工作开展的有条不紊,工人们在工地上忙碌但有序,施工员、安全员、监理员也是在施工现场步步不离,认真将施工工作效率提高到最佳,而项目工程负责人则在工地现场指导。因此各项工作都在计划进行中。
另外,施工管理还包含员工的技能培训,在广XX区二建所承建的广XX区党委统战部住宅楼工程中实习,我了解到二建每年都会定期对施工员和技术员进行技能强化和培训,项目部经理向我们介绍了一系列广XX区二建在岗人员培训计划和内容后,使我对施工管理、培训有了更多的思考。
通过这些引入先进管理模式和科学管理方法,施工效率有了很大提高,这样十分有助于施工的连续性和可续性。
最后,通过这次毕业实习,使得我更全面地明白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其实,在这么短暂的毕业实习中真的很难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但是,在这几天的毕业实习中我从更全面的角度认清了今后所从事土木工程工作所需努力的方向。正如在实习中许多老师和工人师傅们所说:“毕业后从事土木工程工作,需要的是谦虚和学习”。
的确,从大学毕业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后,我们所面临的如同一张白纸,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在等待我们去努力。因此,面对那么多长期从事土木工程的同行前辈,他们工作经验比我们丰富,知识学的比我们扎实,学识比我们渊博,我们只有耐下心来,虚心向他们请教学习,我们才会有更大的进步,我们也才会在土木工程这一艰苦而又充满挑战的工作领域取得更大的收获。
另外,在这次毕业实习环节中,我也发现自己存在的一些不足和缺点,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够全面。
尽管大学四年中认真学习了专业知识,但是当前所掌握的知识面不够广,尚不能轻松胜任土木工程工作,因此,尽管即将走上工作岗位,但我应该将所从事的工作看作是新的学习的开始,只是在实践中学习,才会掌握更多专业知识和技能。
二、专业实践阅历远不够丰富。
由于以前专业实习时间较少,因此很难将所学知识运用与实践中去,通过实践所获取的阅历更是很短缺。所以,今后我们在工作岗位上,一定要抓住机会,多向土木工程工人师傅学习,同时要转换学习方法和态度,改变以往过于依赖老师的被动吸收学习方式,应主动积极向他人学习和请教,同时加强自学能力和驾驭解决难题的本领。
三、专业知识在工程中运用不够灵活。
中图分类号:S969.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13年2月22日,第一届“中意土木工程可持续与创新”学术研讨会在福州大学召开。会议议题为中外专家介绍最新科研成果与进展,提出中国国内急需解决的技术、学习和实践相分离的问题,探讨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为此我们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以实践教学为主线,构建相对独立的土木工程教学新体系,力争使自己的教学能够与时代同步,与时俱进。下面结合土木工程教学谈一下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新时期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具体表现
1、当代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土木工程要结合时代的变迁进行与时俱进的教学。通过教学不但要让大学生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而且要让大学生具备较好的毕业设计(论文)能力、课程演讲能力、完成课程论 文能力、文化活动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调查能力。同时还要求大学生具备外语交流能力、土木工程专业外语应用能力、工程管理专业外 语应用能力和外文文献阅读能力。
2、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通过大学生的学习,一是要完成大学生专业课程设计能力、课程实习中掌握知识能力、岗位 实训能力 、认识实习中掌握知识能力、生产实习中掌握知识能力、毕业实习中掌握知识能力、实习过 程中探索性学习能力、工程实际知识的接受能力、工程实践经验的积累能力和实习中掌握“ 三新”的能力。二是要有对土木工程实践问题的质疑能力、对土木工程实践问题的观 察能力、解决土木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土木工程实践协同工作能力、工程实践小组领导能 力、深入 工程设计的实践能力、深入工程施工的实践能力、探索性工程实践能力、专业基础理论的应 用能力和专业课知识应用能力等。
二、在教学中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1、在教学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理论课的教学应该使学生在校期间具备熟练掌握常规的工程检测操作的理论知 识。同时,在教学中,需要从多个方面加强实践内容的教学,为提高学生工程测量实际能力 ,奠定坚实的基础。
2、创新实验课教学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项目应覆盖工程全过程的的实验内容,精度要 求要符合工程实际的要求,以此缩短从试验室到施工现场之间的距离。在教学中我们创新教学方式把四年的实验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来统一考虑,把封闭实验室变为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便利的实验条件。
3、教师在工程实习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妨把它们分成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一是认识实习的目的是增加新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感性认识,使其对本专业有一个初步的了 解。教师将土木工程概论按专业学科划分成总论、力学、建筑、岩 土、道路、桥梁、结构、施工、防灾等几个单元,每个单元都要由在该学科有较深造诣的专家或教授进行讲课,以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在期末的认识实习中 ,让同学们根据实习的感受,结合上课的内容写出图文并茂的实习报告,从而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感性认识。二是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中,组织学生参加指导教师的科研、工程技术服务项目。在参与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可以请教师解惑答疑,对学生进行精心指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要让学生接触到一些新的技术问题,并指导学生对新技术问题进行一定的研究,增长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创造条件让学生真正接触实践,亲自完成实际项目上的工程测量、试验、结构检测、道路检测等工作,增加学生的阅历。
三、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1、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生产科研项目而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 为此教师必须要选择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能将某一个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项目。一是在这过程中学生要有独立制订计划并实施的机会,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二是项目工作具有一定难度,要求学生运用新 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学习结束时,教师与施工企业专家共 同评价学生的项目工作成果。 通过项目教学,可以使学生真正做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就业选择,而且可以改变学生的从业观念 ,有助于毕业生得到社会的认可。
2、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室 进行实例教学,利用形象生动的画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一些实际问题 的感 性认识。尤其是对于工程测量、工程试验、结构检测、道路检测和桥梁检测等方面在实习的 过程中没有接触到的,或者是目前学校实验条件不具备的试验检测项目,都可以通过多媒体 进行演示。对于工程设计、工程施工新工艺和新技术,发现工程常见技术问 题和解决常见技术问题等方面,学校给予立项,组织部分教师深入工程实际,进行工程全过 程的实录,采集成影像教材给学生播放,并由教师配合讲座,从而使学生掌握施工全过程的 施工工艺, 可以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质,提高学 生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时志军,李晓莲,李灵君.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天水师范 学院学报,2007(9).
关键词: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工程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8-0064-02
土木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最重要的集中实践性环节,是前三年半所学内容的一次大综合和总实践,是提高本科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关键性步骤,也是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向工程师过渡的最后环节,因此,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工程师素质的培养。
一、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及毕业设计现状及特点
1.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现状。目前,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都能够顺利就业,但是,通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的反馈信息看,毕业生存在诸多的问题,形势不容乐观。大学生毕业后不能作为工程技术人员使用,必须经培训半年至一年后,才能慢慢独立承担一些任务。具体表现在:(1)工程基础知识和工程技术知识面窄,遇到问题不知从何处下手解决,常用的工程工具,如技术标准、规范、图集等不会使用,也没有养成用图表达设计方案的习惯。(2)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差,缺乏实际操作能力。不会把学过的理论知识用来指导实际工作。懂得一些计算机知识,能编用某些软件,但对输出结果不会作概念分析,以为计算机可以解决一切问题。(3)缺乏团队精神,协作意识不强。与人合作沟通能力差(包括文字表达能力),不善于与人共事合作。总之,缺乏基本的工程师素质。
2.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现状。(1)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概念混淆不清,学生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对计算过程及所采用的方法等没有把握,如为什么要采用这种计算简图?这个公式或这个方法有一些什么限制条件或应用的范围?学生在使用PKPM结构设计软件时,只会按步骤操作软件,而不注重基本的专业知识的掌握,只是机械性地记住某些参数的取值,而不明白参数的概念和设计意义,更不知软件的结构设计、求解的过程,对专业的知识点掌握只停留在表面上。(2)缺乏对专业知识的整合能力,毕业设计是对本科四年所学的专业知识的更全面的综合,涉及到多门课程的综合问题,虽然学生在做毕业设计之前,已经学习了很多的基础课和专业课,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也已经对整个建筑物的结构、构造等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各门专业课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还是停留在孤立的范围,并不能把所学的知识很好地、有机地组合起来。对毕业设计的整体思路没有领会,缺乏条理性,完全依赖老师的指导,哪一步引导不到位,设计就停滞不前,影响进度。(3)毕业设计与工程实际脱节,学生对现行建筑结构设计规范、标准图集、构造节点了解甚少,在设计中遇到问题时,总习惯翻阅教材套用有关内容,而不是仔细研读设计规范中的相应条款,有些甚至不会使用设计规范、设计手册,以至相当数量学生的设计成果“不错但不能用”。这些问题给毕业设计的组织和进行带来一定的困难,同时也不利于学生专业技术生涯的发展,指导教师应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采取恰当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强化工程结构、工程经济的概念,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
二、工程师的类型和素质要求
1.工程师的类型。工程师按职责范围可分为研究(R.E.)、开发(Dt.E.)、设计(Dn.E.,包括规划)、制造(M.E.,包括施工)、试验(T.E.)、生产运行(P.E.)、营销(S.E.)、工业管理(I.E.)以及教育等诸方面。
2.工程师的素质要求。对工程师的素质要求包括4个方面:(1)有较坚实的科学、技术理论基础(数、理、化及与本专业有关的技术科学和工程技术)。(2)有较宽广的其他知识面(政治、经济、管理、法律、环境、美学、方法论等)。(3)具备设计能力(指工程的规划、设计、技术标准制订)、制造能力(指生产工艺、技术设施、主持生产运行)、开发能力、管理能力、评价能力(指技术、经济、质量、效益的评价等),以及相应技能。(4)具备明确的工程意识(实践、协作、管理、信息、市场经济、竞争、创新等)。
三、在毕业设计的指导过程中注重培养工程师的基本素质
土木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怎样使学生学以致用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针对学生的这些情况,在毕业设计这一最后的实践教学环节,一是指导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训练,使他们具备工程师应有的基本能力,二是引导学生进行适应社会发展和投入社会的思想准备,完成从学生过渡为从事工程师工作的自我心理准备。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和体会,建议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工程师素质。
1.激发学生的设计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思考和创新能力。毕业设计能否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关键在于学生主观能动作用能否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在确定毕业设计课题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设计兴趣,采取“公布选题,双向选择”的做法,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鼓励学生到科研能力强的外单位进行毕业设计,使毕业设计与将要从事的工作紧密结合,以提高其设计兴趣,激发其创新精神,增强其适应能力,同时有利于学生就业后尽快地进入工作角色。
2.定期开展毕业设计专题讲座,增强工程意识。为了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相关理论和技术,可定期举办相关专题讲座,讲解设计技巧和工程项目设计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贯彻和了解新规范内容和建筑前沿新知识,如《结构设计一般原则》、《结构施工图设计方法》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等。主讲的有教师以及企业、设计单位的相关专家,目的是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纠正错误。实践证明,这些讲座的效果非常显著,深受学生的欢迎,可明显提高毕业设计的效率。
3.采用“双导师制”,提升教师和学生的工程素质。学生要在毕业设计期间较好地完成任务,达到预期的训练目标,从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等方面达到可实施的施工图要求,除了自身的努力外,关键还需要有工程设计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这些教师应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同时又是优秀的工程师。鉴于此,学校可从校外企业聘请高水平的工程师与校内专业教师一起指导学生毕业设计,使教师及时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宽视野,提高工程实践能力,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提升学生的工程素质。
4.树立标准意识,加强对规范条文和标准的理解和运用。现行设计标准和规范,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是进行工程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及验收的重要依据;因此,在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必须正确理解和运用相关的设计标准。要让学生深刻理解现行规范、标准,就必须将土木工程的建设标准、规范最大限度地融入到毕业设计中去,许多教材或参考书虽对规范的条文加以解释或用例题示范,但都不足以代替规范原文。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要养成从规范或标准中找设计依据的习惯,重视阅读规范原文和有关的条文说明,这样可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掌握规范和标准,并学会运用。
5.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发扬团队合作精神。根据设计选题,毕业设计设有建筑结构组、结构施工组等。每组有8~10名组员,每组都有固定教室,并指定1名学生担任组长,全面协助指导老师与学生间的工作。做设计期间,组员之间有问题可以相互交流、讨论,以培养学生之间良好的沟通能力。答辩时互相鼓励,支持,并帮助其他组员挂图、取图、拍照,充分发扬了团队合作精神。通过整个毕业设计过程,小组成员之间既增加了友谊与了解,加深了信任,又培养了同学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这些对于学生工作之后尽快进入角色是很有帮助的。
以上的方法和措施,使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受到较全面的工程训练。指导教师应加强在毕业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工程师的基本素质的培养,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增强其综合分析能力、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使用各种有关的专业标准、规范和图集。让学生在毕业后能尽快地融入到实际工作中,早日成长为优秀的土木工程师。
参考文献:
[1]谢飞鸿,关惠平.土木工程毕业设计中的学生素质与个性化培养[J].理工高教研究,2007,(6):88-90.
[2]冯继宣.工科大学生工程师素质培养的探讨[J].交通高教研究,2002,(4):41-42.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升本;毕业设计;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9-0119-03
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体系中,毕业设计是教学计划中最后的实践教学环节,也是重要的实践教学之一。按照学校“以人为本、厚德强能、开放创新、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遵照“突出地方性、加强应用性、保持师范性、发展综合性”的办学定位,根据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编制的《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的指导意见,按照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指导思想,制订了新乡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土木工程专业(四年制本科)的毕业设计实践教学指导大纲。
一、毕业设计在教学实践环节中的重要性
在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毕业设计是衡量高等学校教育质量、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1]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整个教学计划中的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高等学校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使毕业生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2]毕业设计环节是检验学生四年专业学习并充分展示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平台。
二、土木工程专业(专升本)学生与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存在的不同
1993年,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将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与其它专业合并拓宽为建筑工程专业。1998年,教育部将建筑工程专业扩宽为土木工程专业。
目前,我院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由两部分生源组成,一类是高中毕业直接录取的四年制本科生,一类是专科毕业升本的学生。专升本的学生在进入本科阶段学习之前,已经有了专科阶段的专业学习,然后直接从三年级开始按照四年制本科教学计划执行教学任务。
专升本的学生中,有一部分专科阶段所学的专业如建筑工程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有着与土木工程专业相似之处,但也有的专业只是相近专业,如公路监理等,甚至个别学生专科阶段所学专业与土木工程专业相差甚远,如制冷与冷藏专业等。其中,专升本学生专科阶段所学专业为建筑工程类专业的占53%,相近专业的占30%,不同专业的占17%。这样就形成了一部分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能力,而另一部分学生相比之下,在专业课程上略显不足,这些问题已经在一些专业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凸显出来。比如《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有些学生专科阶段学习过《建筑施工技术》,他们希望《土木工程施工》教学中增大教学内容,以学习新技术、新工艺为主;但有些学生专科阶段没有学习过相关课程,连基本的施工工艺原理都不知道。如果只一味地照顾前者,后者学习起来会相当吃力;但如果过多地考虑后者,前者又会觉得课程很乏味,降低学生学习兴趣,造成成绩距离过大,不利于教育均衡。
专升本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学校教学计划存在差异。一部分学生专科阶段的毕业环节参与了工程类实践活动,如到施工现场或设计单位等参与实习,所占比例为51%;一部分学生参与了相关实践活动,如参与招投标等,所占比例为34%;一部分学生所在学校没有进行相关训练,所占比例为15%。专升本学生专科阶段毕业环节形式也有较大差别,做毕业设计的有57%,做毕业论文的有43%。我院土木工程专业(四年制本科)教学计划针对毕业环节明确要求做结构类毕业设计,而专升本学生在专科阶段所做设计或论文内容与结构设计相近的占52%,有着较大差别的占48%,这部分学生参与毕业设计会感到难度较大。
如果没有科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毕业设计指导方案应对以上存在的客观情况,而是简单地使用土木工程专业(四年制本科)的指导大纲,势必会导致学生毕业设计不均衡,毕业设计效果不理想。根据现行的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实践教学计划,针对专升本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毕业设计模式上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从指导教师的安排、设计题目的选择、答辩与考核形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达到实现多规格、多模式人才培养的目标。在整个毕业设计实施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均衡性、突出性、目的性地学习。
三、改革和创新的思路及实施方法
1. 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安排
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先对专升本学生在专科阶段的学习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然后对学生分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师大体上分为两组,一组由理论基础更强的教师负责指导以前没有接触过毕业设计和本、专科专业相差较大的学生,目的是让这部分学生扎实地掌握土木工程专业的系统理论知识。一组由实践经验更为丰富的教师负责指导专科阶段专业相近的学生,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掌握更加前沿的专业知识。
2. 科学地选择设计题目
科学地选择设计题目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首要条件。设计题目要对学生的创造有一定的约束,又要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弹性,从而开展分层次的毕业设计指导。在专升本学生选题时,在满足毕业设计指导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适当加入一些供不同程度学生选做的内容,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能力采用分层次的教学方法,进行不同层次和深度的指导,给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条件,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留有余地。根据学生结构不同,在制定题目和选题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三天到工地上实习,学校都是用校车专车接送,当我们到达工地集合地点时,我看到同学们头上都戴着安全帽;同时工地的生活区与施工区的门上也写着:不戴安全帽者不得进如施工现场;当然在建筑物结构主体外面的防护网上也写着标语: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由此可见在建筑施工当中首先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安全问题。过去由于生产企业不重视民工安全造成了很多工伤和死亡事故,这些事故给工人和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损害!同时,为了确保施工能顺利进行和施工的安全,工地是要用砖墙围护起来的,只有建筑施工的各种车辆和内部人员才可以出入,我们实习也要事先和施工方协调商议经过他们的。
进到施工区,我们一眼就看到了建筑物的结构主体,当时结构主体给我的感觉就是不像建筑很不好看。这个可能是因为它和我所看到过的已经建好并投入使用的楼不同。主体前面有个很大的场地,这个场地是堆放建筑材料用的,可以看到所堆放的建材主要是钢筋,没有水泥、砂、石之类的建材,这是因为现在已经都采用了成品混凝土来浇筑结构了。这样可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减少施工浪费和降低生产成本。在钢筋堆放区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型号的钢筋是分开放的,而且还在其前面标明钢筋的型号和进场时间等信息。
在建筑工地上我看到我从未看到过的建筑材料,名字记的不太清楚了,叫加压混凝气团,目前合肥很少有建筑公司在使用这种材料,相对那些传统红砖来说这种材料有很多红砖所不具有的特点:具有隔音保温的作用。用这么多优点,价格当然比那些红砖价格要高出很多。这种材料虽然占据很大体积但它却很轻。力气大的人一支手都可将起举起。
在三天的实习中,我们每个土木人都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以下是我通过三天实习所学到的知识,它们分别为:基础底板及基础梁钢筋;墙筋绑扎;构造柱钢筋的绑扎;梁钢筋;板箍筋绑扎。
一.基础底板及基础梁钢筋:
1. 按弹出的钢筋位置线,先铺底板下层钢筋。根据底板受力情况,决定下层钢筋哪个方向钢筋在下面,一般情况下先铺短向钢筋,再铺长向钢筋。
2. 摆放底板混凝土保护层用砂浆垫块,垫块厚度等于保护层厚度,按每1m左右距离可缩小,甚至砂浆垫块可改用铁块代替。
3. 底板如有基础梁,可分段绑扎成型,然后安装就位,或根据梁位置线就地绑扎成型。
4. 底板钢筋如有绑扎接头时,钢筋搭接长度及搭接位置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钢筋搭接处应用铁丝在中心及两端扎牢。如采用焊接接头,除应按焊接规程规定抽取试样外,接头位置也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5. 根据弹好的墙、柱位置线,将墙、柱伸入基础的插筋绑扎牢固,插入基础深度要符合设计要求,甩出长度不宜过长,其上端应采取措施保证甩筋垂直,不歪斜、倾倒、变位。
二.墙筋绑扎:
1. 在底板混凝土上弹出墙身及门窗洞口位置线,再次校正预埋插筋,如有位移时,按洽商规定认真处理。墙模板宜采用“跳间支模”,以利于钢筋施工。
2. 先绑2~4根竖筋,并画好横筋分档标志,然后在下部及齐胸处绑两根横筋定位,并画好竖筋分档标志。一般情况横筋在外,竖筋在里,所以先绑竖筋后绑横筋。横竖筋的间距及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3. 所有钢筋交叉点应逐点绑扎,其搭接长度及位置要符合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的要求。
4. 为保证门窗洞口标高位置正确,在洞口竖筋上划出标高线。门窗洞口要按设计要求绑扎过梁钢筋,锚入墙内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工程经验;举措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5-0026-02
一、研究背景
目前我国正处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大潮中,社会需要大批合格的土木工程人才。然而,现有的高校毕业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使用人单位感到满意,主要表现在高校毕业生理论知识丰富而实际经验溃乏,在处理实际工程问题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有机结合。这与高校教育有着紧密的关系,而高校中教师对人才培养起着关键作用。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不但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还要具有一定的工程经验,才能培养出合格土木专业人才。现实情况往往是教师过度地重视科研水平的提高,而忽视实际工程经验的积累,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教学与实际脱节、学生不能在应用的基础上学习相关知识的问题。为此,本文首先阐释了工程经验对土木工程专业高校教师的必要性与意义,指出了高校教师工程经验现状及原因,最后指明了提高教师工程经验的举措。
二、工程经验对土木工程专业高校教师的必要性与意义
土木工程专业是一门紧密联系工程实践的应用型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工程性和技术性。作为培养土木工程人才的教师,其授课的对象是接触实际工程不多而毕业后却要大量接触具体工程的学生。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以及教师在高校中的角色决定了其必须具备丰富的工程经验。
一名合格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应该具备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即理论知识的完善与实践知识的完善。完备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可以使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用工程实例充实教学,让学生真切地感受理论知识在实际工程中是如何得到具体的运用,如何从工程实际运用角度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从而使得课堂生动有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增强授课效果。
然而,现阶段我国土木工程专业高校教师的工程经验现状如何呢?
三、土木工程专业高校教师具有的工程经验现状及分析
一项针对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的高校工科教师工程素质现状调查的结果表明[1]:学校工科教师的工程素质评价处于“一般”、“不高”和“很低”的达到70.89%,而处于“较高”以上的只有29.12%(见图1);工程领域工作经历不足一年的高达17.54%,完全没有工程经历的工科教师达到25%;一般性参与、偶尔参与以及没有参与重大工程项目的设计、研究工作的工科教师达到63.88%。这些数据都充分说明了工科教师队伍普遍缺乏应当具备的实际工程经验。土木工程是典型的工科专业,其对教师实际工程经历的要求应不低于甚至要高于一般工科专业,工科专业平均水平尚且如此,土木工程专业高校教师所具有的实际工程经历应当更不容乐观。
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体会,认为导致土木工程专业高校教师所具有的工程经历现状不容乐观的主要原因有:
首先,当前高校教师招聘过分强调学历水平,招聘时多是原则上要求应聘者须取得博士学位。这样,近些年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大多是直接从高校相关专业毕业的博士中招聘,以这类具有高学历的博士为代表的教师,毕业后直接进入教师队伍,没有在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及相关的单位工作过,对于实际工程中的业务不熟悉,往往是熟悉相关的理论而不熟悉实际的操作过程,整个知识水平只是较多地停留在理论层次。
其次,当前工科高校教师考核晋升机制不健全,片面地强调科研业绩及成果以及学历,评审标准往往没有包含对实际工程经历的考核,造成多数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片面地追求高学历,片面地追求论文的数量、科研经费的多少和发明专利的数量等,而对于实际工程经验的积累,主观上没有重视起来。
四、如何积累教师工程经验,增加教学效果
对于如何积累教师的工程经验,结合当前教师工程经验普遍不足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应当从完善教师队伍以及教师考核晋升标准做起。具体而言,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2,3]:
1.拓宽教师队伍选拔的渠道。目前,国内高校教师多是从高校应届博士毕业生中招聘,而很少从实际工程单位中招聘,这种教师队伍选拔渠道过于狭窄,造成一些工程经验丰富且能够胜任教学的人才没能够进入教师队伍。从深层次上讲,这多是由于高校过分重视科研而忽视教学导致的,而培养人才毕竟是高校的核心任务,为此,高校首先应该将教学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其次应当转变观念,树立起“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观念,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拓宽教师队伍选拔渠道,使工程经验丰富且具有教学能力的人才都能够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提高教师队伍的工程经验水平。比如,高校完全可以从工程技术企业、规划设计企业等相关企业招聘一些技术过硬、专业基础扎实的高级工程师作为专职教师。
2.实施专、兼职教师结合制度,以弥补专职教师工程实践经验的不足。由于多种现实因素的影响,企业中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并非都能够进入高校作为专职教师任教。为此,高校应当实施好专职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制度,制定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的专门政策,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水平工程专家到学校任教,承担专业课程部分教学任务或者联合指导毕业设计等任务。更为灵活地,学校可以邀请工程大师以举办论坛、讲座的方式给在校师生传授工程实践经验,讲解设计、施工、管理中的技术要点,使得教师通过这些活动积累工程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3.支持和鼓励教师到施工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及其他相关单位挂职锻炼。社会上与土木工程专业相关的各类企业是积累实际工程经验的重要场所,因而,对教师而言,尽可能地在这些单位进行相关的挂职锻炼,是提高教师自身工程经验的有效途经。然而,由于现实因素的影响,正常情况下多数企业并不愿意承担培养教师的任务,此时学校可以与相关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教师进入到相关的企业挂职锻炼创造条件,让教师参与实际工程设计、施工和工程管理等形式,不断地丰富教师的实际工程经历,提高业务能力。
4.完善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考核评审标准。目前,对高校教师进行年度考核及职称晋升时,考虑的因素主要有论文数量、承担课题研究的多少等[4],几乎没有对实际工程经验的考虑,这是有失偏颇的。要将教师实际工程经历纳入到考核标准中,比如实际工程中工作的时间,工作中所负责项目的级别以及所获的奖项等。同时为提高教师对于实际工程经验的重视程度且避免使考核流于形式,不但要在考核标准中增加对实际工程经验的考虑,还应该将此类考核指标赋予较高的权重,引导教师加强实际工程经验的积累。
5.鼓励教师与企业间开展横向科研合作。新理论新技术在运用到实际工程中时,总是会遇到各种技术问题,而高校纵向课题正是着眼于解决实际工程中的技术问题,更是偏重于实际工程应用,这与偏重于理论以及应用基础研究的纵向课题有明显的不同。通过参与横向课题的研究,首先可以使教师在实际工程中运用理论知识,促进理论与工程实践的高效结合,增加教师的实际工程经验。然后,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向学生讲授实际工程中理论知识是如何得到运用的,从而提高教师的授课效果。因而学校应当鼓励教师与企业间开展横向课题研究,教师应当积极参与横向课题研究,使得与企业间积极开展横向科研合作成为提高教师工程经验的一个有效途径。
6.发挥有经验教师的“内部传、帮、带”作用。在教师队伍中,不乏有着丰富实际工程经验的教师,为充分发挥这些经验丰富教师的优势,可以组建教学团队,在团队中合理地搭配工程经验丰富与工程经验相对缺乏的教师。在团队中发挥工程经验丰富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比如组织参加实际工程经验丰富教师的教学观摩活动、带领需要提高工程经验教师完成学生实践环节的辅导工作等,最终达到提高整个教学团队实际工程经验的目的。
7.加强案例教学。土木工程专业有很强的工程实践性,在教师缺乏丰富的工程经验以及现场学习有困难时,借助案例教学,无疑是一种可行的途径。通过对实际工程案例的学习,一方面可以使教师熟悉实际工程中相关业务的操作流程,完善自身的实践知识;另一方面,案例教学由于将理论知识结合于实际工程,可以充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案例的分析与问题的解决中,最终提高教学效果。
五、结语
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实际工程经验水平,涉及到高校管理制度以及教师自身等多方面的问题,需要高校管理者以及教师自身共同努力,高校管理者要为教师工程经验的积累创造条件,更重要的是要使教师自身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工程实践知识的重要性,然后结合所处高校以及自身实际情况,主动采取各种举措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使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不但做到理论知识扎实,而且还要实践经验丰富,能够为培养出合格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做出应有之力。
参考文献:
[1]李博.工科教师的工程素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
[2]李炎锋,薛素铎,杜修力.卓越工程师计划背景下青年教师工程素质的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3,(04):77-79.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 土工实验 教学改革 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6-0153-01
引言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总称,内容广泛,对国民经济影响很大[1]。该专业实践性很强,实验课程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随着建筑科技的发展进步,施工日趋复杂化,对本科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实验能力要求日益增强[2]。为保障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本文对土木工程专业土工实验展开分析。
1 土木工程实验教学
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建立工程背景知识,增强工程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3]。作为理论教学的附加环节,以一种从属关系,对理论教学进行有益补充,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作为教学工作中的主要方面,而相关实验成为验证理论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 土工实验教学现状及特点
2.1 土工实验教学现状
土工实验依托理论课为《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由承载板实验(6学时)、击实综合实验(4学时)、固结实验(2学时)、直剪实验(2学时)、三轴实验(2学时)等五个部分组成。实验开展期间,实验室及实验指导教师固定,学生采用流水作业的方式,根据课程表安排进行实际操作。
2.2 土工实验特点
土工实验是继理论课《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开设的,主要是基础性、验证性和综合性实验,具有“重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特点。
2.2.1 基础性实验
基础性实验主要考察学生学习《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理论课的基础知识和能力。通过理论课的学习,获得一定的理论知识,考核合格后可参加实验。实验围绕理论课学习的内容,做到实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通过实验总结相关理论的专业知识、概念、假设条件、约束条件、定理和结论,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2.2 验证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主要帮助学生学习《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理论课后,对理论课程中涉及到的研究对象有了一定了解,并形成了一定认识,针对课程中提及的某种假说或实验,为验证这种认识、假说和实验是否正确而进行的一种实验,是强调演示和证明科学内容的活动。
2.2.3 综合性实验
土工综合性实验为测试土样的含水量、液塑限、最优含水量及最大密实度等指标,即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准备好的特定土样开展的一系列实验,可有效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的系统性,提升综合应用的能力,也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土工实验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
3.1 土工实验教学存在问题
3.1.1 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安排不连贯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理论课教学开设于第五学期,而土工实验教学开设在第六学期的第17周。从培养方案来看,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间隔一个学期,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也阻碍了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土工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已经严重脱节,不连贯且缺乏系统性。
3.1.2 实验学时偏少
土工实验开设1周时间,共16学时,近200名学生采用流水作业的方式进行实验室实验操作。由于实验室资源紧张、实验教学时间短等原因,实验教学被削弱,效益性不高。
3.1.3 实验内容和教学方法不灵活
由于实验室资源及实验时间安排等条件限制,三轴实验只能作为演示性实验操作,与实际工程脱节,无法得出有效的实验结果,不利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提升。同时,实验内容均为实验指导教师设计好,且编写有固定的实验指导书给学生参考,用较为单调的方法让学生被动接受,且不能有更多的实验供学生选择,禁锢了学生的思维。
3.2 土工实验教学对策探讨
3.2.1 优化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一个附属体系,进行了有益的集中,采用模块式教学模式,是较好的探索。培养方案应进一步优化,实验课程作为理论教学的后续教学工作,应统一在同一个学期,使其具有更好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有助于学生对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
3.2.2 优化实验课程
实验教学因具有“重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特点,应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宽裕的实验时间、自由的实验方式,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自由发挥,尤其是综合实验方面,开展出更多的实验,提高实验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实验设计能力。
3.2.3 引入“项目驱动式教学法”
“项目驱动式”教学法来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即师生共同通过讨论研究并实施完成一个具体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属探究式教学法。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在选定项目时起主导和引导作用,把知识点融入到项目中;而在具体实施和完成项目时,学生起主导作用,如此可以把理论寓于实践,二者有机结合,以师生共同完成项目为目标,做中学,学中做,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在拟定设计方案、反复修改、讨论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目标设计能力,极大地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另外,以项目小组的方式合作完成项目的过程,也能够提高学生团体合作意识,更有利于未来职场环境的适应。而更重要的是此种教学法既能够切实将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又创作出一种公司工作的实习氛围,经过这样的项目模拟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4 结语
先贤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验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附加环节,二者应紧密结合,相辅相成,既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质,又可启发学生思考理论的来源和正确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文章对实验教学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可较好辅助理论教学,提升实验教学效果,在土木工程专业土工实验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叶志明主编.土木工程概论(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5月.
[2]张永兴 等.土木工程综合实验模块式教学改革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7):155-157
[3]冯晓彤,王艳.土木工程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1):47-47
基金项目:
重庆市安全生产科技项目(CQAWS2013Y-006);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KJ1401332);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cstc2016jcyjA0463);重庆市博士后科研项目特别资助基金项目(Xm2014108)。
作者简介:
王思长(1981- ),男,山东滕州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土木工程教学与研究。
1.1“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试点班学生选拔工作
选拔方式如下:在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中,每年选拔大约30名学生,组成一个班级实行小班教学。选拨工作秉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学生自愿报名、按学生成绩和综合素质排名进行初审、再经过面试,初步人选确定并公示。最终名单报教务处确认并审批通过,最后,形成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试点班。
1.2课程体系设置的改革
传统的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方案采用“重理论、轻实践”,根据“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要求,全面制订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体系进行整合重组,加大实践教学课时。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知识点布局的全面性。保证试点班的学生在全面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缩短课时,整合课程体系。(2)处理好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必修课和选修课是卓越工程师培养课程体系中必备的两类课程。必修课时参与专业每个学生都必须修学的课程,保证学生具备最基本知识和技能,而选修课时满足学生多样化和注重个性化发展的具体体现。(3)注重实践课程的建设。实践课程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重要途径。实践课程能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其次,通过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4)将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中。“卓越计划”对卓越工程师的各种能力提出明确的要求,而能力的培养是卓越工程更是培养中最重要也是最有难度的一项任务。因此,在对课程体系重组中,把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项明确的目标来落实。
1.3师资队伍的改革
“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具有一定工程技术型人才,首先,作为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工程意识,这也是卓越工程师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对试点班的师资队伍做到以下几点:(1)引导教师强化工程教育理念。只有教师具有较强的工程理念,才能培养出具有一定工程意识的学生。(2)营造气氛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制定并及时调整各项激励政策,充分激发教师从事工程实践教学和热情,极大地调动广大教师从事工程实践教学与改革和指导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积极性。(3)形成以老带新的师资梯队。新教师往往都是直接从高校毕业的博士或者硕士,没有足够的工程实践经验,学院鼓励具有一定工程经验的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师徒,老教师通过吸收青年教师参与科研课题、带领青年教师亲临现场、指导青年教师进行实验实践环节等方式,帮助青年教师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1.4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主导,老师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授课方式以及无法满足“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要求。为了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院采取了多种教学方式,如案例教学、课堂谈论、课外实践以及聘请具有较强实践经验的第一线工程人员走进课堂,将目前行业的最新知识和发展情况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与工程实践丰富的外聘教师面对面的交流,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1.5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实施
学院在制订土木工程专业“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方案时,曾多次到设计院、施工单位进行调研,同时,还聘请一些工程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强了学生的课外实践环节,要求学生到工程第一线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其动手能力,同时,学院聘请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进行课堂讲学,并为学生指导毕业设计工作。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是十分必要的。(1)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最了解本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2)企业具有真实的工程环境,这是学校无法提供的,这可以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到工程实际问题,拉近与社会之间的距离。
2改革效果
学院通过对土木工程专业“卓越计划”试点班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实施,调整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充分将学校和社会行业资源引入到教学中,实践表明,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1学生实践能力增强,动手能力提高
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同时将社会行业资源引入到教学资源中,并经过整体性的设计实践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根据与以往的教学模式相比,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的能动性有明显的提高,学生由原来的传统的被动灌输向主动探索和思考方向转变。
2.2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加深
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工程实践机会的锻炼,对课本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在课程学习和实践中,学生通过与老师交流和讨论,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深层次的理解。
2.3强化了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比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新的培养方案实施后,学生有了更多机会可以接触到实际工程,通过有效的工程设计的参与,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可能遇到更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这样可以大大锻炼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能力,这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很大促进作用。
3改革的启示与思考
通过本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现。通过对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进行总结和思考,对于进一步推进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得出一些想法:首先,要深化“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改革力度,将改革的理念深化到教学中,明确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其次,要继续在教学中探索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模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学生创造更多工程实践机会。最后,加强教师工程能力的培养,增加教师工程实践经验。因为高校教师毕竟是知识传播的最要渠道,所以,提高教师的工程能力对于改善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