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的科研素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科研平台;德育素质;创新能力;研究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3-0247-02
大学生德育素质与创新能力的融合是时展的需求,是21世纪高等教育的必然趋势。高校科研平台作为推动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研究基地,吸引、培养人才的基地和国内外学术交流的中心,它具有技术集中、人才集中、课题集中多种特点和优势;同时,其工作性质决定其研究与自然、社会距离更近,教师与学生之间距离更近,是对大学生德育素质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融合培养的最佳场所。近年来,我们依托天然产物研究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三峡大学)科研平台进行了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通过近三年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明确平台功能,树立德育素质与创新能力培养相互渗透新理念
当前本科教育中德育素质与创新能力的融合缺少有效载体,是导致当前高等教育中创新能力与德育教育失衡的主要原因。高校科研平台以其科技、人才和社会资源优势在本科生创新能力与德育素质培养中彰显其独特的魅力。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打破传统教育模式,依托科研平台,建立了全程参与,整合培养新体制。通过平台教师全员参与对学生的管理,做到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全心身育人;通过召开大会、老教师和学生自我介绍、参观实验室、学习实验室规章制度、面对面谈心等建设良好的师生关系。平台教师除了负责指导学生的具体科研项目外,从学生的思想动态、科研设备分配、学术讲座、文体活动、后勤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安排专人负责,做到教师人人培养学生,学生事事有人培养。通过团队统一管理,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犹如在一个大熔炉里相互交融,德育素质与创新能力在管理活动中达到了共生互动,相同互通,相异互补。
二、开辟新渠道,促进德育素质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相互渗透
科研平台通过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以实践活动作为渗透德育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载体,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使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体化,人文素养、公德意识、心理素质的培养客观化,教育形式趣味化,提高了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效果。(1)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提高学生人文修养:通过阅读历史书,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阅读励志书,强化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及奉献精神;阅读文学书,净化心灵,陶冶情操。(2)开展学生自主管理活动,提高自身管理水平:让本科生参与科研平台管理把自己当作平台的主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日常管理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利用假期组织大学生到东阳光集团、宜化集团、人福药业、神农架聚能药业等企业参观学习,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大学生严谨、务实、多思的良好品德,增强对国家的使命感和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感。(4)开展主体实践活动,催生个性成熟:将科技创新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重视培养学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人文素质的教育。重点实验室在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工作中,有目的要求学生以科技创新、产品开发和“挑战杯”活动的方式参与到相关企业的管理和产品开发活动,培养学生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5)注重毕业实习指导,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和德育素质:本科毕业实习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德育教育最佳整合期,也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关键时期。我们通过科技的研究活动,培养学生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精神,养成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从而实现科研创新能力和德育素质的全面提升。
三、构建科研平台内部考核与社会评价结合的机制
我们对学生在实验室学习和科研期间的表现,从科研、管理和社会活动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检验实验室实施科学精神与德育素质培养效果。科研上,学生的科研的成果为考核指标之一,同时对学生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也进行考核,指标包括科学态度、科研成本、学习能力、工作效率、仪器设备和低值耐用品使用的完好率、团队协作精神等。管理上,主要考核学生参与实验室公共财产管理、安全卫生管理、考勤管理和对实验室建设的建议与思考等。社会实践活动考核学生参加活动的主观能动性、活动的效果等。实验室对学生的考核改变单纯通过理论考试评价学生能力的模式,以实践工作能力考核为主,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同时,引入社会考核内容,对在实验室走向社会的学生,通过对其社会竞争力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以及学生对实验室人才培养模式的反馈调查,评价实验室对人才培养的社会价值与意义。通过100份问卷调查,我们科研平台推行创新能力与德育素质融合的培养模式受到社会和毕业学生的一致好评,用人单位对实验室培养的学生满意度达到92.5%,毕业生对培养模式满意度达到100%。用人单位对实验室毕业的学生评价为优秀的包括职业道德,事业心、责任感,团队协作精神,创新能力,知识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认识能力。社会评价客观反映了科研平台将德育素质与科学精神融合的培养模式,能够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全面发展人才。
四、依托科研平台培养大学生德育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
近3年来,我们通过“科研平台―团队统一管理为主导―创新能力与德育素质教育并重―活动式教育为载体―内部考核与社会评价结合”的综合素质培养模式,先后培养本科毕业生38人,有7人获得湖北省优秀学位论文,发表研究论文20篇,其中SCI论文2篇;接受大学生科技创新小组17个,培养科技创新学生45人,培育出科技创新团队8个;指导的学生先后获得了湖北省大学生化工设计创业大赛、湖北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湖北省人福科技“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大赛、三峡大学“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等诸多奖项;学生参与申报成功国家级项目2项,省级项目3项。申报专利5项。协助完成课题鉴定3项,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通过主体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毕业生在社会各岗位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及用人单位满意度明显提高。
五、体会
通过开展“科研平台―团队统一管理为主导―创新能力与德育素质教育并重―活动式教育为载体―内部考核与社会评价结合”的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式的实践活动,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提升当前大学生的德育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校的科研平台对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
参考文献:
[1]庄明珠,陈闽军,刘玉敏.发挥科研平台优势,努力培养创新人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5).
[2]张桂春,张萍,刘新海.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如何培养创新能力[J].科学教育,2005,11(6).
[3]费正东,屠美玲.科研平台反哺教学探索与实践[J].教学研究,2012,35(4).
[4]王莉,韦革宏.浅谈科研平台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1,108(2).
[5]张泽民,李伟,张秀香等.如何利用科研平台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3(2).
关键词:数学实验;课程;素质培养
南京邮电大学自1996年以来,一直坚持开设数学实验课,已经进行了许多的尝试和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教学成果。
多年来,我校坚持面向全体理工、经管类大学生开设数学实验必修课程。开设这门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学会独立使用各种先进的计算工具和信息传播技术探索解决一些典型数学问题的方法; 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的大学数学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都难以适应新形势,尤其是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上,先进的数学学科前沿与陈旧的基础课教学体系和内容的矛盾;各学科应用数学技术的急需性与教学内容对应用的不直接性矛盾更加突出。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为加强数学应用,我们把开设数学实验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突出基础、加强应用、注重实验、优化整合、分类处理,将大学数学中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与数学软件有机结合,补充现代数学中与信息有关的数学方法和应用实例,使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交叉性和实用性。开设数学实验必修课,数学建模公选课,突出基本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自我校开设“数学实验”和“数学建模”课程以来,一直受到学生普遍欢迎。本文就数学实验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数学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结合我们的具体教学实践谈个人的一些认识。
一、数学实验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大学数学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大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理论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理论性的数学指导,缺乏实践的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教学方法往往是以课堂为中心,采取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单一,重理论轻应用,不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缺乏激励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有效机制和教学环境,使数学应用于实践难以实施。数学实验与数学建模课程的开设大大地改变了这种状况。数学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质有以下作用。
(1)数学实验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数学实验通过数学软件的使用,对一些现象进行演示,可以使学生对其有直观的认识。数学软件的可视化功能可使学生的思维形象化,可操作化,从而改变数学抽象的内容,使晦涩的数学理论变得生动而有趣。通过实验验证某些数学定理,可以使学生深入认识数学规律,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特别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并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体会使用数学理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快乐,大大提升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学习动力,使学生由被动地学数学变成主动地用数学。数学实验实际上是由学生自己动手,用“玩”计算机的方式去解决几个实际问题,亲身体验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实践证明数学实验可以促成数学教学的良性循环,即参加数学实验愈多,则愈感到自己数学知识的不足,那么就愈要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充实自己。如此,就激发起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数学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数学实验的客观性便于验证数学理论的正确性,其直观性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数学理论,掌握数学规律。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利用数学软件和计算机编程,最终得到结果,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信心。在数学实验的思考、完成以及对实验结果分析的全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正确应用数学理论和方法,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得以大大提高。
(3)数学实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在通过数学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知识,提高了动手能力,有利于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增强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坚忍不拔、积极向上的精神。许多实际问题的引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分组实验中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数学实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
1.数学实验的概念
以问题为载体,以计算机和数学软件为工具,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的学习数学知识,应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实践探索活动,统称为数学实验。数学实验把数学知识、数学建模和计算机应用有机地融为一体。它通过使用计算机以及数学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学习数学或应用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数学实验开设存在的问题
(1)师生对数学实验课开设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认识不足,因此导致一些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自主性不强、学习目的不明确,而一些教师也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处于一种被动应付的状态。
(2)由于数学实验课是一种实验性课程,因此必然要采用合适的数学软件作为实现该课程实验内容的工具。而目前数学软件有好几种,且都有各自的优点和使用范围。因此,选取合适的数学软件将有利于数学实验课的开设和学生动手能力的增强。
(3)由于数学实验涉及的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与普通的教学课程和实验课程在内容安排和课程设置上都不尽相同。目前开设数学实验课的教师很多仍采用普通的授课方式及教学方法,这显然不适合课程的要求和目的。因此,怎样合理设置课程也成为任课教师深思的问题。数学实验课程的开设是大学数学教学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大学数学教学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的实际,我们的目标是: 将数学实验课程融入大学数学主干课程体系中。在大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数学实验,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数学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体系改革,内容优化
数学实验课是我校多年来坚持面向全体理工、经管类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开设这门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学会独立使用各种先进的计算工具和信息传播技术来探索解决一些典型数学问题的方法。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原大学数学教学在课程设置(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 ,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都难以适应新形势,尤其是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上,以下矛盾更为突出。(1) 先进的数学学科前沿与陈旧的基础课教学体系、教学内容的矛盾。(2) 各学科应用的数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不直接性的矛盾。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综合论证,我们把开设数学实验作为改革的突破口,以突出基础、加强应用、注重实验、优化整合、分类处理为指导思想,将大学数学原来所开设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进行结构重组。精选教学内容,补充现代数学中与信息学科有关的数学方法和应用实例,使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交叉性和实用性。在教务处的支持下,在大二全年开设全校性的大学数学实验(B),而数学类专业学生开设数学实验(A),并在全校开设数学建模公共选修课。突出基本理论和应用两方面,打好连续量、离散量、随机量、数学应用等四大基础,实现数学与计算机、数学与信息科学、数学基础与数学前沿技术三种结合。
3. 突出基础加强应用注重实验
大学数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突出对连续型变量、离散型变量、随机型变量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数学知识、方法以及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素质,加强与计算机的结合,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一方面继续突出基本计算的训练,使学生系统地获得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另一方面通过数学实验把数学软件引入数学教学,实现数学与计算机、数学与实际应用的结合,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突出基础、注重实验、加强应用,既有利于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大学生的数学素质、能力的培养,又兼顾到部分学生进一步提高数学理论基础与应用能力的需要。突出基础,首先体现在实现以下的培养目标:知识层面: 掌握必备的数学基本知识,即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课程内容。基本思维训练层: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基本思想方法。创造性思维层: 通过数学实验与数学建模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具体要求是掌握处理连续型变量、离散型变量、随机型变量的基本方法等数学基本知识; 抽象思维能力、演绎推理能力、归纳综合能力等数学的基本思维能力;具有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提炼出数学模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利用计算机及数学软件进行科学计算数值计算能力;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能根据发展要求,及时更新知识,以适应社会、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和需求,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数学知识更新的能力,提高学生使用数学的兴趣和能力。
数学实验从问题出发,强调以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为主,在教师的指导下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利用相关的数学的软件如: Mathematical、Matlab、Maple、Lingdo 等,解决一些应用问题。其意义不仅仅在于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在于学生的独立参与,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为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建立了开放数学建模实验室,让学生有机会选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实验,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给学生一个自我发挥,展示才能的机会。从1997年起,组织了学生参加校内数学建模竞赛及省内的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4. 数学实验课程体系的构建
建立基于网络平台的数学课程实验系统数学实验网络教学信息系统平台由教师教学系统、学生学习系统和教学管理系统三大模块组成。这些模块之间相互联系,相互配合,构成一个完整的基于网络平台的数学实验与数学建模实践系统。通过数学实验网络平台,教师在系统上实验题目,与学生进行在线讨论,或对学生留言进行网上答疑等。学生在网络上自由下载题目,学生可以在任何计算机上完成实验,或进行在线讨论,或通过留言方式在网上提交问题,完成实验后直接在网络上提交程序,实验结果及实验报告,实验题目可以限时完成,也可以不限时完成。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浏览、批阅。系统可以扩展成网络教学平台。相对于封闭的传统教学模式而言,网络化教学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做到了信息渠道的畅通无阻,它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思想,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几点体会
(1)开展“认识―训练―创新”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创建与实践,逐步形成了新的实践教育教学理念:一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人本观。三是坚持“育人为根本,质量是生命”,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四是坚持创新能力培养和全面素质教育,树立科学的成才观。
(2)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按照基础型、提高型、研究创新型三个层次,形成“理论与实践相融合,以实践教学为主;基本技能培养与创新能力培养递进结合,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课内教学、课外开放与学生自我训练贯通组合,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实践教学模式。老师要精心设计,扎实推进,逐步深入,使学生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数学知识与技能,学会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团队建设,制定相应措施,鼓励高水平教师投入实践教学。建设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队伍互通,教学、科研、技术兼容,核心骨干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的实践教学团队。逐步形成一支热爱实践教学,理念先进,学术水平高,教学科研能力强,熟悉实践技术、勇于创新的实践教学队伍是保障教学水平的重要力量。
(4)构建高水平、现代化多功能实践教学平台。深入开展数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抓好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和实验室平台建设,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重要保障。
(5)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老师要不断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的主要精力投入到数学实践中,不断挑战自我,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佳绩。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数学实验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会使更多的学生受益于数学实验课程,并为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姜启源,张立平,何青等.大学数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关键词】素质培养;语音实验室;科学管理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Discussion on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Speech Laboratory
KANG Qi
(One year of College-level Work of the Yangtze River, Jingzhou Hubei 434023, China)
【Abstract】The management of speech laboratory and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quality of work are closely linked. Into students’ quality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pronunciation, speech laboratory managers and workers to jointly explore important issues in English teaching. Establish and improve rules and regulations, and get rid of antiquated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mode, students are encouraged to participate in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improving the students’ practical skills, both for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speech laboratory, also in English class teaching to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of great significance.
【Key words】Quality; And speech laboratories; Scientific management
在信息和电子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语音实验室作为外语教育教学的专门实验室,已成为高校外语教学不可缺少的场所,对提高外语教学质量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其先进完善的功能和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使得英语课堂教学生动有趣,在提高学生听、说能力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探索能力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必须加强语音实验室的科研管理,将其建设成为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
1 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所谓综合素质是指个体在教育和环境的作用下发展而成的多方面主体性品质。从生物学意义上说,人是不育有主体性的自然人,只有通过教育的开发和环境的默化,人才能由自然人向具有主体性的社会人转化。因此,人的综合素质水平是反映人的社会化水平的主要标志。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应包括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品格素质及各项能力等多个方面。大学生综合素质如何,将影响到他将来的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又因为大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角色,将来会转变成社会各界的精英人物,更多地影响到社会、国家,所以大学生的素质培养工作在大学校园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2 语音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人手不足,工作量大
语音实验室工作量大,程序繁琐,系统维护、故障排除,设备保养和维修等很多时候还需要管理人员手工完成。但就目前看来,大多数学校语音实验室都存在人手紧张,工作责任心不够、业务素质不高等情况。
2.2 管理体制不健全,教学模式陈旧
语音实验室承担的是外语课堂教学的辅助工作,实验室工作人员与任课教师之间的职责划分不清晰,教学模式和技术手段不先进、无创新,实验室管理工作缺乏约束与激励机制成为普通现象。
2.3 对学生管理困难
任课教师只注重教学内容的实施,实验室管理人员至负责技术手段的配合与设备管理,这就使得学生在实验室上课期间的管理成为真空地带。玩游戏、看视频、甚至私自安装软件等状况层出不穷。
3 学生素质培养与实验室建设相结合,建立科学完善的语音实验室管理体制
3.1 建章立制,规范语音实验室管理体制
制定规范的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为语音实验室管理工作正规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制定并完善语音实验室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和安全制度等;明确实验室工作人员职责,规范实验室设备使用和管理,定期加强实验室软、硬件的管理和为维护。做到既方便任课教师与学生,又便于学校统一管理,还要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2 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是加强学生上机的规范性,用语音实验室管理制度来更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通过按号入座、严禁在实验室内吃东西、严惩故意损坏公物等方式来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二是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改进技术手段,增加教学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提供周全的教学服务。三是鼓励学生参与语音实验室的管理工作,采取勤工助学、聘请学生助理等方式,让更多的学生与实验室工作人员一起,共同开展实验室管理工作。从简单的打扫卫生、监督课堂教学中的设备使用,到系统的安装与维护等,让学生充分体验实验室的管理流程,既提高他们的实践基本技能,也能培养学生与人沟通交流、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摘要】 观察肺纤方颗粒抗大鼠肺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其对大鼠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的影响。方法:72只雄性Wistar大鼠经气管插管灌注盐酸平阳霉素1 mg/kg复制大鼠肺间质纤维化模型,随机分入模型组、泼尼松组和肺纤方组,每组24只;15只雄性Wistar大鼠经气管插管灌注等体积生理盐水作为假手术组。造模后24 h开始常规灌胃给药,泼尼松组给予醋酸泼尼松5 mg/kg,肺纤方组给予肺纤方颗粒1.25 g/kg,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分别于第14、28、45 天取材,假手术组每批5只,其余各组每批8只。检测其肺组织病理改变及血清中TGFβ1和PDGF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和泼尼松组比较,在第45天时病理检测显示肺纤方组肺间质纤维化的程度较轻;血清TGFβ1和PDGF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两种因子水平升高,第45天时升高最明显,并高于假手术组(P0.05),两组间TGFβ1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纤方组PDGF水平在第14天时与其余各组比较显著升高(P
【关键词】 肺纤方颗粒; 肺疾病, 间质性; 肺纤维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大鼠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Feixian Formula, a compound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for treating pulmonary fibrosis, on bleomycininduced pulmonary fibrosis in rats, and its influence on serum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 and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PDGF).
Methods: Seventytwo male Wistar rats were infused with bleomycin (1 mg/kg) through tracheal intubation to induce pulmonary fibrosis, and they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untreated group (n=24), prednisonetreated group (n=24) and Feixian Formulatreated group (n=24). Fifteen male Wistar rats of the shamoperated group were infused with equivalent normal saline. Twentyfour hours after operation, prednisone (5 mg/kg) and Feixian Formula (1.25 g/kg) were given to the prednisonetreated group and Feixian Formulatreated group respectively by 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 once a day. Equivalent saline was administered to rats of the untreated group and shamoperated group. On the 14th, 28th and 45th day, 5 rats in the shamoperated group and 8 rats in each of the other three groups were dissected to observe pathologic changes of the lung tissues, and the levels of serum TGFβ1 and PDGF were determin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Results: At the 45th day, the degree of pulmonary interstitial fibrosis was lesser in rats of the Feixian Formulatreated group as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untreated group and prednisonetreated group. The levels of serum TGFβ1 and PDGF were increased, and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shamoperated group, especially on the 45th day (P0.05),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rednisonetreated group and the Feixian Formulatreated group (P>0.05). PDGF in the Feixian Formulatreated group reached the highest level on the 14th day,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other three groups (P
Conclusion: Feixian Formula can relieve bleomycininduced pulmonary fibrosis in rats, and the mechanism of its action may be related to downregulating serum PDGF.
Keywords: Feixian Formula; lung diseases, interstitial; pulmonary fibrosis;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ats
肺间质纤维化是许多不同病因所致肺间质疾病的共同结局,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至今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本研究使用盐酸平阳霉素(bleomycin A5, BLM)1 mg/kg经气管插管快速灌注的方法复制大鼠肺间质纤维化模型,研究中药制剂肺纤方颗粒对BLM致肺间质纤维化大鼠肺组织病理、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PDGF)水平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动物
清洁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87只,体质量180~200 g,由北京维通利华公司提供,许可证号为京动许字(1999)第039号。
1.1.2 主要药品
注射用盐酸平阳霉素,8 mg/支,天津太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为050402。肺纤方颗粒剂的制作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资源药物工程研究中心承担,制备工艺符合新药申报要求,药品规格为每剂生药89.5 g,制成25.14 g颗粒,每克颗粒相当于生药3.56 g。醋酸泼尼松片,5 mg/片,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为0503019。
1.1.3 主要器材
18号套管针、光源、纱布、35度倾斜鼠板、LEICA RM2135石蜡切片机(德国)、LEICA DMLB显微镜(德国)、OLYMPUS全自动显微摄像系统(日本)、Specotrat酶标比色仪(SLT公司)。
1.2 实验方法
1.2.1 造模方法及分组给药
87只雄性Wistar大鼠经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3.5 ml/kg体质量)麻醉后仰面固定于35度倾斜鼠板上,将光源直接照射于大鼠咽喉部皮肤表面,左手垫纱布向外向上提起舌头,可见咽喉部有一明显的亮点,从大鼠口腔,右手水平插入18号套管针到达咽喉部时,压低针尾,使针头抬高15~30度,轻轻插入气管,长度约为针长的3/4,拔出针芯。将棉球薄片置于套管针外口,若棉球薄片随呼吸前后摆动,则说明套管针已经插入气管,若棉球薄片不随呼吸前后摆动,可能套管针误入食道,应立即拔出重新插入。其中72只大鼠按1 mg/kg体质量剂量[1]向气管插管内快速注射2 mg/ml BLM生理盐水溶液,15只假手术组动物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注射后继续向气管内快速推注0.3~0.5 ml空气,并立即将大鼠直立旋转,以使药液在双肺内均匀分布。动物清醒后随意进食,将BLM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泼尼松组和肺纤方组,每组各24只。造模24 h后开始灌胃给药,1次/d,泼尼松组给予醋酸泼尼松5 mg/kg(药液浓度为0.5 mg/ml),肺纤方组给予肺纤方颗粒1.25 g/kg(相当于生药4.475 g/kg,药液浓度为0.125 g/ml),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
1.2.2 取材方法
造模后第14天、第28天和第45天分3批取材,假手术组每批5只,其余各组每批8只。取材前24 h禁食不禁水,于末次给药后1 h予10%水合氯醛3.5 ml/kg 腹腔注射麻醉后仰卧固定于解剖台上分离腹主动脉,用注射器采血,分离血清,置-30 ℃冰箱冻存,备用。取左肺用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包埋,连续切片两张,分别做HE染色和Masson染色。
1.2.3 血清TGFβ1和PDGF含量的检测
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TGFβ1和PDGF的含量。试剂盒由尚柏生物医学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提供。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进行统计学处理,实验数据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 果
2.1 光镜下肺组织病理学变化
各时间点假手术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均显示,肺组织结构清晰,肺被膜未见纤维素渗出及炎细胞浸润,肺泡壁完整,肺泡隔无增宽,无肺萎陷及血管壁增厚,支气管腔及肺泡腔内未见炎性渗出物,少数大鼠各级支气管壁及肺泡间隔可见少量炎细胞浸润。模型组造模第14天肺组织可见实变,实变区呈斑片状分布,支气管周围病变尤为明显,且伴有轻度肺水肿和血管周围水肿。肺组织局部可见出血,胸膜下病变牵拉导致胸膜凹陷,肺泡间隔增宽充血,可见炎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为主,散在少量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浆细胞。局部Ⅱ型肺泡上皮和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增生,部分肺泡内可见巨噬细胞簇集成团,纤维母细胞及纤维细胞增生。纤维化区可见数量不等的胶原纤维沉积,炎细胞相对较少,可见大小不等的囊性纤维气腔形成,即“蜂窝肺”,部分囊性纤维气腔表面被覆少量支气管上皮细胞,在纤维化区和蜂窝肺区可见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以及重建的囊壁内有增生的平滑肌束,残存的肺泡区可见代偿性肺气肿,肺大泡形成。造模第14天已具备成纤维细胞灶,伴胶原沉积的瘢痕化、蜂窝肺等诊断普通型间质性肺炎或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病理改变[2]。造模第28天,上述病变进一步加重,纤维化区增多,面积扩大,可见大量增生的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沉积,纤维囊性气腔及炎症细胞尤其是嗜酸性粒细胞较第14天明显增多。造模第45天,纤维囊性气腔减少,纤维化程度继续加重,局部可见较多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肺泡腔内有大量的巨噬细胞浸润,局部可见陈旧性出血灶。泼尼松组和肺纤方组在用药第14天时,病变程度与模型组相比未见明显差异,第28天时病变达到最重,第45天和第28天时相比病变有所减轻,且肺纤方组胶原沉积、成纤维细胞灶、巨噬细胞灶较模型组和泼尼松组减少,炎性浸润也减轻。
2.2 大鼠血清TGFβ1含量
各时间点模型组、泼尼松组和肺纤方组TGFβ1水平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大鼠血清TGFβ1含量(略)
2.3 大鼠血清PDGF含量
第14天,肺纤方组大鼠血清PDGF水平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第28天泼尼松组和肺纤方组大鼠血清PDGF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
同组各时间点比较,模型组第45天PDGF水平与第28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本实验研究结果显示,BLM诱导的肺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的肺组织病理与假手术组比较有典型的间质纤维化改变;同时血清TGFβ1水平在3个时间点也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大鼠血清PDGF水平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第45天时模型组PDGF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可见BLM诱导的肺间质纤维化大鼠的血清TGFβ1和PDGF水平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在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机制中,TGFβ1和PDGF是与纤维化形成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36],研究表明二者是促进纤维化形成的重要细胞因子,在多个环节与其他因素一起起到促纤维化形成的作用,且二者相互作用,如PDGF可以促进TGFβ1表达,增殖期TGFβ1也可以通过诱导PDGF的分泌而促进增生。TGFβ1参与纤维增殖性病变如动脉硬化和肺间质纤维化,是间叶细胞分化的重要调节因素,是强效的致纤维化因子,在肺间质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多个环节起作用[6]。TGFβ1对间叶细胞的增殖作用具有双向性。在肺泡纤维化的增殖期,TGFβ1可通过诱导自分泌PDGF而促进纤维增生;随着气腔充满,TGFβ1可以直接通过下调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2和4导致细胞周期停止。TGFβ1能够诱导产生PDGFα受体,从而使PDGF的作用放大[7]。PDGF也是与纤维化形成有密切关系的一种细胞因子。如Melleni等[8]发现PDGF对成纤维细胞具有强烈的趋化作用和致有丝分裂活性,能促进Ⅱ型肺泡上皮细胞DNA的合成,并使细胞数增加,加入抗PDGF、抗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IGF1)及抗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FGF)抗体则会明显减弱这种作用。肺脏成纤维细胞一旦游走到肺泡腔,则对一系列的促增殖信号有反应,PDGF就是其中一个影响因素,结果导致成纤维细胞群增加,肺泡毛细血管单位部分或完全消失。成纤维细胞对PDGF的反应取决于其表面受体的多少,和丝氨酸激酶家族的生长因子受体一起,配套结合导致受体二倍聚合、自我磷酸化以及出现信号传导。研究表明,PDGF不仅能促进分离的大鼠成纤维细胞增殖,而且使其Ⅰ、Ⅲ、Ⅴ型前胶原合成增加,可能的调控机制是在转录水平上增强前胶原mRNA表达[9],PDGF是成纤维细胞增殖的获能因子,还可调节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与降解,刺激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酶,造成间质胶原断裂,从而导致胶原排列紊乱。
本研究中各时间点模型组、泼尼松组与肺纤方组的TGFβ1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但各时间点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组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血清PDGF含量方面,模型组和泼尼松组均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P
从中医角度认识肺间质纤维化的病因病机,我们认为反复外感、环境毒邪、肺气亏虚与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肺肾亏虚、肾不纳气、气虚血瘀、痰瘀痹阻肺络是肺间质纤维化的基本病机,内伤基础上的外感将加重病情进展,该病急性加重期以阴亏痰热为主,缓解期以肺肾亏虚、痰瘀阻肺为主,治疗方法重在补益肺肾、纳气平喘、益气活血、化痰通络。肺纤方全方以冬虫夏草为君药,补益肺肾,纳气平喘,扶正固本,由于冬虫夏草稀有昂贵,故使用人工培育的菌丝粉替代;配伍黄芪益气活血,红景天健脾益气、清肺止咳、活血化瘀,银杏敛肺定喘、祛湿化痰、活血化瘀,三药为臣共奏补气活血、化痰平喘之功;佐以栝蒌理气宽胸散结,清热化痰,润肠通便,能通利大肠以降肺中痰浊,使肺气肃降,喘息得平;佐以血肉有情之品水蛭以逐瘀消癥以及介类海蛤壳共同加强软坚散结之力,从而攻逐深伏痹阻于肺络的瘀浊痰湿;而使药麻黄乃肺经专药,用之辛通宣散以宣肺平喘、破癥坚积聚。全方攻补兼施,契合肺间质纤维化虚实夹杂的病机,共奏补益肺肾、化痰平喘、活血化瘀、通络散结之效。
总之,肺间质纤维化是一种复杂的疾病,人体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医疗,正是对疾病状态下出现失衡的人体这一复杂系统的调节。在这种理论指导下组成的肺纤方,其作用机制应该是多方面的,作用方式并不单一,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其作用靶点和环节也应不止一处,而现在我们所做的研究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这或许能够对本研究结果中出现的肺纤方对PDGF的影响表现出复杂性做出一定程度的解释。肺纤方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机制仍需要进一步、多角度地去探讨。
参考文献
1 Zhang W, Lu XF, Zhang XM, et al. A rat model of pulmonary fibrosis induced by infusing bleomycin quickly through tracheal intubation. Zhong Xi Yi Jie He Xue Bao. 2008; 6(1): 6067. Chinese with abstract in English.
张伟, 鲁香凤, 张晓梅, 等. 气管插管快速灌注博来霉素复制大鼠肺间质纤维化模型. 中西医结合学报.2008; 6(1): 6067.
2 Yi XH. ATS/ERS classification and pathologic diagnosis of the 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 Zhen Duan Bing Li Xue Za Zhi. 2005; 12(6): 401404. Chinese.
易祥华. 介绍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ATS/ERS分类及病理诊断.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05; 12(6): 401404.
3 Hou XM, Yu RJ. Interstitial pulmonology. Beijing: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2003: 3335. Chinese.
侯显明, 于润江. 间质性肺病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3335.
4 Iyer SN, Gurujeyalakshmi G, Giri SN. Effect of pirfenidone on procollagen gene expression at the transcriptional level in bleomycin hamster model of lung fibrosis. J Pharmacol Exp Ther. 1999; 289(1): 211218.
5 Van Hoozen BE, Grimmer KL, Marelich GP, et al. Early phase collagen synthesis in lungs of rats exposed to bleomycin. Toxicology. 2000; 147(1): 113.
6 Hou XM, Yu RJ. Interstitial pulmonology. Beijing: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2003: 46. Chinese.
侯显明, 于润江. 间质性肺病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46.
7 Ludwicka A, Ohba T, Trojanowska M, et al. Elevated levels of 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and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1 in 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from patients with scleroderma. J Rheumatol. 1995; 22(10): 18761883.
8 Melloni B, Lesur O, Bouhadiba T, et al. Effect of exposure to silica on human alveolar macrophages in supporting growth activity in typeⅡepithelial cells. Thorax. 1996; 51(8): 781786.
摘要:文章通过对山东财经大学教师和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现状的实证研究,分析了信息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创新模式的建议。
1.背景
1974年,美国信心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第一次提出“信息素养”这一概念,自此信息素养教育便逐渐取代图书馆的用户教育,而得到政府、企业和相关教育机构的重视,有关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也开始迅速发展起来。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教育者认可,各高校也陆续开始改进信息素养教育的方式,积极探索信息素养教育的新模式。
2.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笔者利用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和图书馆的各种培训讲座,对本校的教师和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和座谈,对各个年级各个学科专业的大学生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6份;对各专业教师发放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50份。从数据的分析中笔者发现,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在教育对象、教育实践、教育主导者以及教育效果的反馈等诸方面存在着问题。
2.1大学生对信息素养教育的认识不够、兴趣不高,从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中的收获不大
从表1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信息素养的不重视程度达到了45.4%,而重视信息素养教育的大学生还不到调查的20%。由此可见高校大学生信息意识比较淡薄,对信息素养教育的认识很浅薄。大学生对信息素养教育相关课程还不够重视,选修相关课程的动力不足,因此即便学校开展再多的信息素养课程也是无济于事。
从表2的数据分析发现,大学生在信息素养教育的课程和专业课程中虽然也接受了信息素养教育,但是收获不大,收获较小和无收获的大学生超过了一半,这就导致大学生选修动力不足。
面对良莠不齐的现代信息环境,大学生迫切地需要适应时代的变化,提高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大学生具备在大量的信息中判断信息和快速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并且能够把获得的信息处理为自己所用。
2.2教师接受信息素养再教育和跟踪培训的平台太少
从表1可以看出,各学科教师对信息素养教育是非常认可的,重视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师占调查教师的比例将近70%,非常重视的教师达到了26.1%,可见大学教师还是非常愿意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新的检索技术和检索技巧的。
从表3、表4和表7的数据分析来看,任课教师有超过一半的人在教学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融入了信息素养教育,大多数的教师希望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以便在教学的过程中能科学地融入信息素养教育。各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虽然也对教师的再教育和跟踪培训也做了很多努力,但是大多是在技术方面的提高,而且培训的方式也比较单调和单一,缺少与教学实践的联系和结合。因此,即便教师有再高的信息技术也不能使大学生在各专业中获得信息能力的提高。
另外,从表5和表6的数据分析发现,教师对自身信息素养的提高有迫切的要求,超过了调查人数的90%。但是高校教师没有一个系统、全面、立体的学习提高的平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是自学,缺少交流和互动,因此,信息技术更新较慢,信息水平提高不大。
2.3在教育实践中,信息素养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联系不够紧密
山东财经大学在多年前就已经开设了文献信息检索、计算机检索、网络信息利用等相关的信息素养课程,图书馆每年也会开展各类信息检索的培训讲座。但是这些课程和讲座的内容大多是由图书馆或计算机学院的教师来决定,以通识教育橹鳎针对不同学科的内容涉及较少。这种教育只能使信息素养教育与院系的学科教育距离越来越远。信息素养教育不能融入各个学科的具体教学过程,不能深入学科教育的内部,就不能使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利用信息素养来解决问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也得不到提高。
2.4没有一个较好的教育效果反馈机制,信息素养教育的效果不可获知
现在各学校还没有一套很好的对信息素养教育效果评价的标准和体系,以至于图书馆和各学科教师对信息教育的效果没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和改进的方向。信息素养教育的好坏不能有效地反馈给教育主导者,后续的教育就是盲目的或偏离信息素养教育的目的。
3.创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新模式
3.1改革现有课程模式,构建体系化教学模式
大多数的高校图书馆都把文献检索课作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途径,这种模式缺乏与学科、专业、年级的结合,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多方位需求。所以,改革现有的课程模式,建立一个全方位的适应各个方面实际需求的体系化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3.1.1建立阶段式教学体系。①第一阶段是通识教学。这一阶段的教育主要针对本科一、二年级学生,开设新生人馆教育、文献检索课等信息素养教育的基础课程。这一阶段的教育主要是提高低年级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意识和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具备基本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检索技能。②第二阶段是嵌入式教学。在大学三、四年级实施与学科相结合的嵌入式教学。从大学三年级开始,大学生的课程开设更加注重专业课的深入,此时学生们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信息素养能力和基础的信息检索技术,在这个阶段进行嵌入式教学是水到渠成。对于学生而言,实施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将信息素养教育知识与专业课程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真正提高学生分析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现在山东财经大学图书馆已经设立了各个学院的学科馆员,能及时了解各个学院的教学计划和专业课程开设。这一阶段的信息素养教学需要图书馆学科馆员与院系专业课教师沟通合作,了解每个专业、每个学科的实际信息需求,一起筛选和制订专业课检索课题。让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课的深入研究密切结合、相辅相成,让大学生具备提升信息素养的终身学习能力。③第三阶段是针对性教学。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和参加各类竞赛以及有各种提高需求的学生,开设专门课程或文献知识讲座。比如:针对大四学生的毕业论文撰写、求职、考研、出国留学等的专题系列讲座;可以针对有不同心理需求的学生开展教育心理、情感疏导、挫折面对等的系列课程和讲座;也可以针对有不同鉴赏能力需求的学生开展文化鉴赏、艺术鉴赏和经典阅读等的课程。
3.1.2搭建信息素养教育网络教学平台。以图书馆网站为门户,提供素材模块、学习模块和自测模块,让大学生通过这个信息素养教育网络教学平台自主学习与各课程和专业相关的信息技术,与课堂学习进行互补,与专业课教师进行互动。这样既可以巩固课堂学习成果,又可以评测学习成效。自学和自测相结合,不断改进学习计划,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学习能力。
3.1.3深化、细化数据库系统培训。图书馆和各个学院每年购买大量数据库,有很多的数据库需要更深入、更细致、更充分的挖掘和开发,才能充分利用数据库的各项功能,以达到准确和全面地使用其数字资源的目的。这就需要图书馆学科馆员、咨询馆员和聘请的数据开发商的培训师能够加强用户培训,可以开展走进学院的数据库培训讲座,或开展一对一的数据库培训;也可以开展针对某一科研方向的数据库培训,甚至可以开展针对某一课题的数据库培训。高品质数据库的利用对信息素养的提升有显著效果,良好的信息素养可以优化对高品质数据库的利用。对数据库的深层次培训和挖掘将对提高个体的信息素养能力有长效作用。
3.2探索有效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方式
3.2.1深入院系的嵌入式系统培训模式。①教研室集中培训。各个学院的各个学科教研室定期讨论学期的教学计划、阶段科研目标以及新的研究成果,利用这样的集中讨论的机会,开展有针对性的信息素养培训,集中解决在教学和科研中的信息素养教育问题,以达到有的放矢的目的。②典型案例研习。笔者发现,在深入院系开展培训的过程中,针对某一案例开展的培训讲座的效果是最佳的,能够跟踪案例的整个研究过程,及时解决教师们遇到的现实问题。况且这种典型案例能够集中解决某一阶段各个院系遇到的普遍问题,使学院教师得到全面的信息能力的提高。③目标任务驱动培训。每个院系都有科研和教学任务的压力,需要教师们通力合作,及时了解学科的最新动态与变化,应该定期对本学科的新的科研成果和科研动态进行培训,开展针对目标任务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3.2.2依托网络平台的自主学习模式。图书馆以网站为门户构建网络平台,整合各种信息资源,针对不同需求的教师建立不同的学习模块,给教师们提供一个交流协作的平台,教师们在自学与交流中达到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的目的。
3.2.3针对教学和科研的个性化探讨培训模式。根据教师某一阶段的教学和科研需求,开展一对一的个性化探讨培训模式。不同研究阶段的信息需求会有变化和更新,需要培训者及时调整培训的方向,深化培训效果。图书馆也要加大各种技术支持以及数据库功能的再开发,满足在实际教学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变化的信息需求,使一部分教师的信息素养得到提高和进步。
3.3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及评价体系
信息素养具有可测性,在制定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的时候要注意信息素养的各项评价要素彼此问是独立的,个体之间信息素养水平存在差异;坚持方向性原则、全面性与重点性相统一原则、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开放性和可操作性原则,以提出评估指标体系的框架;可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立足我国高校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制定信息素养教育评估标准的目标、准则和措施,并分别进行定量分析。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需要全校教师和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医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媒介实践;科研;健康传播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35-0022-02 收稿日期:2016-10-21
作者简介:胡言会(1979―),男,川北医学院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王小娟(1981―),女,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
一、医学院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状况
1.医学生的媒体使用主要是为了满足休闲娱乐需要
申正付等人对安徽四所高等医学院校的在校医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医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休闲娱乐、放松身心和聊天,医学生在满足自身休闲娱乐需要的同时,媒介对他们的“精神麻醉”所带来的作用也不可小觑。
2.媒体负面形象对医学生的消极影响较重
作为今后治病救人的“天使”,医生需要在大学时代不断形成时代担当的责任感、乐于奉献的历史感、建构和谐医患关系的使命感。然而当下媒体对医患矛盾的不实报道以及报道之后缺乏事后正能量的宣传和教育,导致医学生对今后的医生职业产生恐惧感。“由于相关教育的缺失,其网络媒介素养储备已经滞后于网络媒介的普及和发展速度,不仅会造成网络媒介的负面作用凸显,也会使作为‘社会公器’的网络媒介的社会形象持续走低。”这呼唤高等医学教育重视医学生的媒介素养问题,让学生拥有明辨是非、增强社会理性的能力。
3.频繁接触新媒体,但缺乏伦理道德诉求
调查显示,每天上网 1 个小时以上的医学生占 90%左右,网络论坛、网络通讯、网络游戏、收发邮件等都体现出医学生对网络媒体的强烈认同。但有些情况使人忧,曾有通宵上网玩游戏的经历的医学生占 52%,承认自己有网瘾的占16%;另外学生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扰也非常大,甚至将网上的不良行为带到网下,触碰社会道德底线,违公德,人生目标模糊,丧志。
二、确立实践支点,构建教师科研、学生实践、教学改革的立体教育模式
川北医学院管理学院人文素质教研室从事媒体研究的教师多名,都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其中一位老师拥有在国内著名大学从事传播学博士后的研究经历,可以说,教研室从事媒介素养教育的师资力量满足了需求。不过,凝聚教师队伍、强化师资力量又是基础,更重要的是打造好师资队伍之后,是从事科研还是从事教学改革的问题困扰着很多教师。事实上,从事科研与从事教学改革两者之间并非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处理得恰到好处,会实现教学相长的意外效果。仅就当下教学实际和未来发展趋势而言,教学相长一词其实包括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传统的教与学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二是科研与教学之间的相互补充与互动。我们在积极推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实现了将科研转换于教学、将教学改革服务于科研,中间环节就是实践。实践是纽带,是连接不同方面的环节,通过师生的共同实践,以学生为基点,带动科研和教学,从而将成果反哺于学生。具体做法如下:
1.将教师科研作为服务医学生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托和支撑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不唯书、不唯上的精神,教师成立多个指导小组,协助学生进行独立问卷调查,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形成研究成果。例如,调查报告《新媒体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行为的影响:基于四川南充市的调查》主要调查了新媒体下当代大学的人际交往行为,通过采用郑日昌等人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来测量、了解大学的人际交往行为的发展现状和一般影响因素;客观地用4个维度因子来评价大学生的交往困惑,为进一步促进高校大学生健康成长,建立健康的交往行为提供科学的依据。这一成果不仅是学生了解自身媒介素养的过程,而且作为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篇论文的调查数据被樊九思的硕士论文《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学习生活习惯研究》所引用。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媒体状况,尤其是运用新媒体的行为和心理,才能够准确把握传统教学内容与新媒体传播新知识之间的关系,从而较为精准地开辟出医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新路径来。
2.以学生为主体,带领学生深入基层进行媒介素养的调查实践活动
这些调查是将教师的科研课题分解为学生科研题目,由学生完成,目的在于在科研过程中积极实践,在实践中了解中国基层社会的媒介素养状况,从而训练学生的媒介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本次系列调查是以川北医学院2016年度开放性实验项目“四川基层健康传播现状的调查实训”为依托,搭建实践平台,大胆放手,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调查队伍。
学生在实践调查过程中,思考媒介素养问题,形成了系列调查报告以及科研论文。诸如《中国甘肃网的健康传播状况调查》(《社区医学杂志》2015年第22期)、《西昌市药品广告对购药行为影响的调查》(《中国医药导报》2015年第12期)、《四川省二甲以上医院官方微博的宣传管理的调查分析》(《中外企业家》2015年第23期)、《医药广告健康知识传播研究:基于华西都市报的调查》(《社区医学杂志》2015年第23期)、《医院官方微博宣传现状调查:以四川省二甲以上医院为例》(《生物技术世界》2015年第8期)。这些具体成果均是将科研与教改相结合,教师设计题目和调查思路,学生全程参与,全面主导和参与数据调查、社会实践以及书本知识向社会服务方面的转化。实践证明,学生立足教师科研,对社会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这是行之有效的媒介素养教育方式,可以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
上文提及了当下医学生媒介素养主要以传统教育方式进行,依赖于课堂的知识灌输和间接感受,缺少亲身体验和感悟。但学生的实践弥补了这一不足,将课堂延伸到了课下,学生带着疑惑,以实践方式调查基层老百姓的媒介素养状况。医学生不仅亲身感受了媒介素养的重要性,而且通过基层老百姓的接触反观自身的媒介素养状况,从而实现了学生动态学习的效果。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媒介不仅仅具有满足自身需要的特质,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借助媒介改变周围的人乃至社会。可以说,学生实践活动的这一支点解决了医学生如何提升媒介素养的教育问题,也解决了医学生如何在课堂上学习媒介素养知识的问题,以及教师教改与科研的矛盾。
3.改革和完善医学课程体系,加强健康传播的课堂教学
以上成果均是学生全程参与完成的,在调查中学生充分考察了媒体与老百姓健康素养的关系,从而加深了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弥补了医学教育对健康传播的某种程度的忽视。健康传播对课堂教学而言,它是能够有效地将医学知识教育与媒介素养教育实现最佳结合的一门学科,同时这门学科也适应了医学教育模式由生物医学转向社会医学的内在需要。然而,纵观医学课程教育体系,健康传播在某种程度上“缺席”了。护理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都没有将健康传播学科纳入体系之中,侧重点依然强调媒介对健康知识的传递作用,没有看到媒介对健康传播的作用。为了弥补这一缺憾,人文素质教研室积极申报川北医学院开放性实验项目“四川省基层健康传播现状的调查实训”,进一步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开辟第二课堂,吸纳各个专业学生参与进来。目前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医学影像学专业、麻醉学专业、口腔医学专业、预防医学专业、护理学专业、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共计86人参与进来,培训人数达174人次,开设《健康传播的今生与来世》学术讲座2场次。另外,以人文素质教研室为主体,联合预防医学系和护理系,面向全校各专业拟开设健康传播学课程的公选课,学生获得健康传播的理论学习和思考。
三、医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展望
在学生与教师之间寻找实践基点,将教师科研、学生实践与教学改革三者融合起来,以学生的媒介实践为支点,带动科研与教改,本文称之为“一体两翼”:“一体”就是学生的媒介实践,科研与教改分别是“两翼”,这是川北医学院实践活动提炼出来的有益尝试。
这种尝试弥补了传统媒介素养教育的单一模式。一方面,将教学改革与学生实践双向结合、深度融合。教改不是教师一人行为,而是与学生双向互动,最终提升教学效果的活动;教师科研同样可以从学生实践中获得新材料;学生素养在教学与科研的反哺中获得提升,并且转化为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以点带面,拓展教学成果的收益面。本文提出的科研、教改与教学实现的互融互动效果是学生和教师集体劳动的结晶。通过以上措施,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有了依托,教改活动有了实质基础,科研也获得了实践养分。尤其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再消极被动接受教育,而是以主人翁姿态思考和实践媒体素养。例如,口腔医学系学生聂娟、樊琴、郭晏汝等将其实践成果《四川省二甲以上医院官方微博的宣传管理的调查分析》《医院官方微博宣传现状调查》两篇调查报告上报参与第十四届四川省大学生“挑战杯”比赛,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实践活动得到了新的延续。临床医学系学生高兵、罗阳、李淑婷等以《成都市社区居民健康素养与健康传播的关联性分析:以慢性病为例》为题,积极参加“青年中国行”2016年度的暑期社会调研实践活动比赛。学生获得更大实践平台的愿望自发而生。
尽管我们进行了尝试性探索,医学生的媒介素养在互动过程中也实现了理想的教育目标,然而也存在很多不足。例如,除了健康传播之外,还应该多挖掘能够担负起医学知识教育与媒介素养教育重任的课程或知识载体,从而建立多元化的媒介素养教育实践形式。又如,如何在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将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活动贯穿始终,改变媒介实践活动中大一、大二学生偏多,大三、大四学生偏少的状况,使媒介素养教育长期化。再如,需要开拓多种方式将学生的调查实践成果进行转化。一是向科研成果转化;二是为社区乃至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三是积极协助参与社会成果的转化,服务百姓;四是将学生的成果通过多种形式在校园进行宣传,提升学生的自豪感、价值存在感。医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是一个永远在路上而没有终点的工程,我们的努力和探索也没有终点。
参考文献:
关键词:信息检索大赛;信息素养;财经高校;
首届全国财经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大赛启动仪式在2017年9月底正式启动,由13家财经高校图书馆联合共同建设试题库并拟定了大赛方案。据不完全统计,全国36所财经高校9000多名学生参加了本次大赛的初赛。初赛有线上答题、上机操作及面试选拔,优秀选手再组参赛团队,同时提交论文作品于2018年5月参加全国财经高校总决赛。通过参加首次全国财经院校信息素养大赛,大学生们掀起了信息素养教育的学习和热情。
1全国财经高校信息素养大赛举办初衷
“高等学校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是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教育职能与信息服务职能息息相关,相辅相成。全媒体时代,学生过度依赖百度、谷歌等商业化搜索引擎,对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了解不够,信息使用方式不规范,更不会利用图书馆提供的海量信息资源。为全面培养大学生检索、分析与利用信息的能力,推进信息素养的概念和技能融入全国财经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培养大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技能和信息共享能力,增强大学生对信息素养技能的学习和关注度,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指导、中国高教学会高等财经教育分会主办、天津财经大学图书馆及其他财经高校图书馆承办的“首届全国财经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大赛”轰轰烈烈开展了。
2信息素养大赛对信息素养教育的推进
通过参加信息素养大赛,学生找到了自己信息素养知识的缺失,同时引起了学生和学校领导及相关部门的重视。
2.1信息素养大赛得到了学校领导及相关部门的重视
自大赛启动仪式后,全国财经高校各成员馆回校都进行了紧张的准备工作中,学生信息素养知识普遍缺失的现状引起了学校领导的重视,校学工部、教务处和团委积极配合图书馆在全校范围组织了这次比赛。比赛参加学生多,范围广,影响层面大,在全校范围里进行了信息素质教育的宣传、普及和推进。
2.2提高了大学生自身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视程度
信息素质教育大多未纳入学校总体教学计划。目前绝大部分财经高校新生入校,一般也就经过简单的入馆教育,而图书馆举办的培训讲座和专栏,同学们也都视而不见,普遍以为信息素养就是简单的信息搜索。导致相当一部分同学不会查询图书,更谈不上怎么利用网上书城,不会查找相关文献,不会利用图书馆数据库资源挖掘数据,不知道写论文怎么选题怎么查询资料等等。因此,同学们在参赛的同时发现了信息素养知识的贫乏,信息素养教育引起了同学们的重视。
2.3通过信息素养大赛促使大学生学到了很多知识
大赛通知出来后,同学们踊跃报名,结果就在模拟比赛试题里,同学们发现,自己的信息来源均局限于搜索引擎,娱乐化倾向明显而学科专业信息不够深入,通过模拟题,再配合图书馆提供的相对应的培训专题和实时咨询,系统学习了图书馆布局和检索方法,电子信息资源的利用,网络数据库的检索技巧,怎么利用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提升信息分析、评价及挖潜能力等等,再实战初赛,通过比赛再学习相关知识,这样反复学习的过程中,拓宽了知识面,找到了自己在信息素养方面的缺失,信息素养知识得到了飞跃提升。
3信息素养大赛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设想
学生反馈道这是近年参加的最有意义的比赛,竟然惊讶于图书馆有这么多好东西,希望来图书馆当志愿者学到更多也为更多的同学服务等等……同时,通过这次大赛中也反应出许多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改进的问题,根据学生需求,在图书馆现有资源的支持下,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体系也需要做相应的调整。
3.1重视新生入馆教育及优化信息素质教育体系
学生信息素养的基本知识极度欠缺,最好从新生入馆教育着手,介绍并带领学生认识图书馆,引导学生学习《入馆指南》,开设“新生专栏”及相关的讲座课件和视频到图书馆网站上,供新生学习下载或在线查看,让学生学会利用图书馆资源和服务。新生也必须经过上机考试合格后,方可开通图书馆借阅权限,让大学生入校就感受到高校图书馆在他们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将起到的重要作用。
3.2充分利用数据库,提高学生检索分析能力
这次大赛还反应出,学生普遍不了解和熟悉图书馆数据库。图书馆可开设专题讲座,涵盖图书馆数据库介绍、利用及数据分析方面内容,主要培养高年级同学利用数据库专业信息的检索技能以及提升信息分析、评价、挖掘能力。针对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目标及方向,长江学者柯平教授建议提高检索分析能力,包括检索过程的分析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结构分析能力。柯教授提出了加强媒体素养、数据素养和元素养,提高专业信息素养,实现信息素养教育终身化的建议。
3.3建立分层次、立体化的教学体系,提升读者寻找科研方向的能力
我们应该将宣传和同学的科研创新活动结合起来,根据用户的不同层次、不同学科产生的不同需求,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重点也要做相应的改革。分层次是指将用户细分,立体化是指教育内容和手段的多元化。针对低年级同学可开设一小时讲座和在线咨询,侧重基本信息的了解和获取。对高年级的同学,侧面培养学生专业文献信息分析、评价和深入挖掘的能力。我们图书馆也尝试嵌入式教学,根据对口院系专业课老师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与专业相关的资源推送、信息检索与利用。还开展了预约与订制服务,根据不同专业不同用户的需求,提供主动的泛在化服务,学科馆员嵌入学科服务中,帮助师生进行数据挖掘;科研选题、查收查引、科技查新及定题检索,提升师生读者寻找科研方向的能力。
Sun Baihong
(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渭南 714000)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s,Weinan Normal University,Weinan 714000,China)
摘要:经过多年的试点和推广,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已经形成了一定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为大学生提供了项目申报、项目研究和项目评价等一系列支持和服务,也为大学生组建科研团队、参与科学研究提供了机会。但是,由于推广时间短,刚刚形成的教学模式还存在项目课题设置不合理、缺乏教学科研平台、对现有教学资源利用不足、评价体系不够科学有效等问题。
Abstract: After years of trial and promot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Undergraduate Innovative Experiment Program has formed a certain teaching models which provide a project application, research projects and project evaluation and a series of support and services for college students, but also provide an opportunity for the formation of research student team and participation in scientific research. However, because the promotion time is short, there are still issues in these teaching models, such as, unreasonable course setting, lack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platform, not enough use of existing teaching resources and not scientific evaluation system and so on.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性实验 教学模式 问题
Key words: Undergraduate Innovative Experiment Program;teaching model;problem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32-0205-02
1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实施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市场不仅需要人才有良好的专业基础知识,更需要人才具有将知识正确运用于实践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成为学校的重要职责。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就是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性人才。在2007年,教育部就在全国高等学校正式启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这一计划是国家直接面向大学生立项的创新训练计划,目的是探索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改革,倡导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科学素质。这一计划在全国正式实施到现在已经4年了,算上20世纪90年代在研究型大学就进行了试点,计划实施已经十几年了。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凡是参加实验计划的大学生都得到了科研和实践的锻炼,各个院校也基本形成了一套计划实施的教学模式。
2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实施已经形成一定教学模式
上一世纪90年代国家在研究性大学进行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试点到本世纪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在全国高校的推广,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已经成为高校现有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实施,让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申报和研究,提高了大学生自学能力和运用课本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大学生敢于实践和创新的意识,使大学生认识了科研过程,锻炼了科研毅力。同时,随着计划的开展和实施,不同院校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实验计划实施模式。复旦大学通过设立“政基金”、“曦源项目”拓展本科生科研活动,通过授予“王道学者”对结题的学生给与激励;南京大学成立了大学生创新训练指导中心组织创新项目的申报和开展,建立了相对固定的创新研究基地,还建立了“南京大学本科生创新网”,作为学生申报和展示创新项目的平台。华中科技大学提出“第二课堂”计划,创办了启明学院,推动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华中科大的DIAN团队注重把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和导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厦门大学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在学院设立创新基地或者创新实验室,给学生开设“学科入门指导”等科研类课程,对学生进行科研训练。[1]这些学校的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居全国的前列,为全国普通高校创新实验计划的实施提供了经验和借鉴。目前,创新实验计划已在高等院校全面推广,普通院校在学习和借鉴研究性大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实施模式,这些模式各有不同,但有共同特征。
2.1 设立专门的基金,为实验计划实施提供资金保障没有资金,创新实验项目就没有保障。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顺利实施,是由学校设立专项资金来保障的。复旦大学设立了“政基金”、“曦源项目”来拓展本科生科研活动,建立了学生受益面广、申请形式多样、管理层次分明的“复旦大学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哈工大1998年设立产业支持的“八达创新基金”,后来产业不再支持,学校为了保证科技创新活动的长期持续开展,每年从教学经费中拿出30余万元来保证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截止2006年,学校已经累计投入了260万元经费来保证科技创新活动的持续开展。刚刚开展试验计划项目的普通院校也为计划的实施提供了专项资金和管理办法。
2.2 设立专门的部门和项目管理办法,为实验计划的实施提供组织管理保障没有组织者,人群就是一盘散沙,没有管理者,工作就不能顺利开展。创新实验计划是面对广大师生的、全校范围内的项目申报、设立和研究工作,需要有部门负责组织管理才能顺利开展。为了实施创新计划,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各校分别成立、指定相关部门负责此事。南京大学成立了大学生创新训练指导中心,下设创新训练专家委员会和创新项目管理办公室,组织创新项目的申报和开展,建立了相对固定的创新研究基地。厦门大学在各学院成立学生创新研究领导小组或者本科生创新实验室,对大学生项目的申批和研究进行组织和管理。有的学校把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交给学校的学生工作部门、让学生处协助其工作,有的学校把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与教学工作相结合,由教学管理部门负责计划的实施,还有的学校将大学生创新计划的实施放在了科技部门,由科技部门主管并评价项目质量。不管是哪个部门负责,各校都制定了专门的项目管理办法,对项目的申报、审批、结题、资金的使用等作了规定,这些做法,明确了计划实施的机构,使得实验计划有序展开。
2.3 形成了导师制度,为实验计划的实施提供了专业保障在目前的教育模式下,本科学生普遍缺乏科研基础和科研素养,创新实验计划从本科生申请项目入手,促进学生多用脑、勤动手,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有意向参加项目申报的大学生,各个院校都采用了指导教师制度。有的院校直接给学生指定指导教师,有的院校让学生自主选择指导教师,有的院校把学校指定和学生选择相结合。学生和指导教师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联系沟通,这种沟通有的以实验室为平台,有的以导师的科研项目为平台,有的采取私下约定的形式。导师制的确立,为大学生申报项目、项目运作和项目的顺利完成提供了专业保障。
2.4 形成了一定的激励机制,促进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项目申报和研究创新实验计划是教育部倡导的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新的教学模式探索,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但教学资源可以共享。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施时间长,对传统课程各院校都有自身特色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如对学生所学课程采用学分制,评价采用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相结合、考试和考查相结合等,对教师激励则规定基本工作量数发相应奖金、科研奖励给课时工作量支付课时费,对教师教学的评价采用学生评价、教师自评、专家评价、职能部门督促等形式。为了提高学生申报项目和指导教师的积极性,有的院校采用了学分制,对教师给一定金额的补助;也有的院校将学生项目的申报和指导教师的课题研究相结合,既带动了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也为学生顺利完成项目提供了专业平台。但是,创新实验计划虽然从最初实施至今已经十几年了,在全国的推广是从2007年才开始,如何激励教师和学生参与项目申报和完成,成为各院校首先面临的问题。
3大学生创新试验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创新实验计划实施的目标不清开展创新性实验项目是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推广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是为了改变目前高等教育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动手能力不强的现状,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由于项目开展时间短,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设置的目的被抛在一边,为了项目申报而申报项目、为了项目的完成而完成项目,申报项目成了追逐功利的平台,好大喜功、急功近利、重形式轻目的的现象很严重,不仅没有提高大学生创新的能力,还增加了大学生的学业负担,学会了敷衍了事、形式主义的工作作风。
3.2 创新实验计划的项目也存在很多问题第一,项目普及不够。大学生创新试验项目是惠及所有大学生的教育工程、是对新教学模式的探索。项目在大学生中的普及面越广、惠及的学生越多,计划实施的越成功、越有价值。实际上,参与项目的人数只是学生人数中的少数,某高校教育科学学院共964人,参与学生人数289人,参与人数不足1/3。第二,项目课题设置也不合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项目选题应该从学生的知识积累、兴趣爱好、所学专业出发,而不是不顾自身知识结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为了申报项目而申报项目,如果这样就失去了创新计划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已开展的创新项目中,题目过大、过小和专业脱节的现象普遍存在,当然,项目不是不能跨专业设置,不同专业相结合更容易产生新的认识和新的成果,但是完全脱离专业的项目课题结构是一种很不正常的表现,它充分暴露了大学生选题还不够成熟,较为仓促和随意。这样的课题,要么会给大学生带来太多的负担影响正常的学业,要么会让大学生应付了事影响项目的研究和质量。第三,项目完成质量不高。现有教学模式培养的本科学生缺乏科研素养,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做过项目也不会做项目,加上项目的选题和个人兴趣、专业不符,项目时间又短,学生又缺乏科研积淀,这使项目的完成成为难题。为了完成任务,文章草草写成、应付了之的现象也就十分普遍。
3.3 缺少创新试验计划实施的教学和科研平台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具有教学和科研的双重性质,计划的实施,既是符合教学规律的一个教学过程又是对学生科研潜力的挖掘的一个科研过程。本科生缺乏科研引导,没有科研的经验,对科研无所适从,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接触科研、启发学生的科研兴趣,为学生开设相关的科研课程。但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学模式,很少开设或者不开设培养学生科研素养的课程,试验计划项目是第二课堂,它的实施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因而在计划实施中也没有涉及传统课程中对学生科研素养的培养问题,这样一来,作为具有教学性质的教学过程就缺乏一个教学平台。试验计划是学生自主的科学研究,科研团队的组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随意性和自发性,科研分工、科研合作和交流、科研场所也是随意的和自发的,作为具有科研性质的科研过程也没有很好的科研平台。没有教学平台也没有科研平台,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开展就得不到保证,这些都不利于项目的申报和完成。而且,由于没有形成新型教学科研平台,计划实施中对现有教学资源的利用也很不足。
3.4 对创新试验计划项目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实施,各高校都根据办学定位提出了一些评价标准和实施办法,在政策上激励大学生参加创新项目的申报,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科技创新活动的健康发展。但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现有的评价模式还存在评价方法简单、评价标准过高、评价主体模糊、评价指标单一的问题。[2]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完成的质量怎么样,评价办法多以团队小组发表文章的期刊等级和数量、是否获得专利来判定,而现行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评价体系主要对立项评审和结题验收两个阶段进行评价,评价主体是管理部门聘请的专家。专家评价对于保证立项评审和结题验收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但却难以对研究过程进行考察与监督,难以认定成果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学生在其中具体作出了什么贡献。这种评价机制在运行过程中,由于评价主体模糊,指导教师的评价责任不明确,难以全面、系统、准确地对学生创新实验研究的过程进行跟踪评价,会造成在整个创新活动中对创新小组的监督粗放,常常导致整个过程基本上无人过问。[3]在项目评价中往往重结果而轻过程、重论文数量而轻研究质量、重专家评价而轻导师评价的模式对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种种不利之处。
总之,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在全国的推广时间短,各普通院校对实验计划的实施虽然已经形成模式却还不够成熟,大学生创新试验计划实施的模式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乔连全.我国研究型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现状与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2011,(3).
[2]李旦等.以过程为导向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评价体系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1).
[3]张昱城等.本科生科研训练自立项目监评机制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6).
【 关键词 】后现代教育观 信息素养 大学生
20世纪60 年代以来,在西方出现广泛流行的一种社会思潮,它代表着一种流行、前卫的潮流,它具有反西方近现代体系哲学倾向的思潮,被学术界共同认定的后现代主义思潮,目前已经被广泛运用到管理、艺术、文学、哲学等等很多学科当中,并且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大致来讲,后现代思想以反思现代性为思想核心,重点强调非中心化、破碎性、崇尚创造性、差异性、多样性、复杂性、反正统性、不确定性、非连续性及多元性等[2]。后现代主义特别看重人们积累的经验,在放弃依靠理性的合理方法解决问题的同时,去发现更为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新办法。
1、后现代教育观
后现代主义对传统的教育理念是巨大的颠覆和挑战,它敢于对传统的教学理念、学习观点和知识观进行批判,强调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从而否定知识的绝对正确性和真理客观性。后现代教育提倡通过实践与对话动态在具体情境中推进教学,摒弃控制式的师生关系和模式化的教学过程观。非常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推崇“人本位”的个性化管理方式,利用多元化的管理模式激发学生的多元化思维,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主张师生之间的人格平等和知识平等。
2、信息素养的内涵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更为确切的称呼应该是信息文化(Information Literacy)[1],它是对信息社会进行适应的一种能力。2001年冬天,在美国的教育技术CEO季度论坛报告中曾经提出:新世纪的个人能力素质应该包括读、写、算基本学习技能、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以及实践能力。由此可见,信息素养是个人能力素质很重要的体现方面,他是一个人成就事业和走向成功的必备能力。
3、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几个层面
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推动下,当今时代到处都充斥着信息和知识的的气息,而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获取、处理及加工信息的技能,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是必不可少的。概括来讲,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主要包涵以下几个层面:
3.1信息的意识层面
信息意识则是指一个人对他周围客观存在的信息的感觉和认识所形成的一种主观上的意念和认知,在这种信息意识的能力的指导下,能顺利搜索和获取并加工处理繁琐的信息,从而生成新的信息,再使新信息为自己所用,创造出更有大的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
3.2信息的道德水平层面
信息道德是行为主体在使用信息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规范和素质。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普及,尤其是移动网络技术的成熟,更加方便了用户对信息的获取和使用,然而,在信息的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道德问题也越来越多,比如学术的剽窃、信息的滥用和传播和信息的私密等问题都被频繁曝光。大学生是高等教育的培养主体,在日常学习生活和科研过程中更加离不开对信息的使用,应该具备较高的信息道德,成为高素质的信息道德用户。
3.3信息的知识构成层面
信息的知识层面是指信息的用户对于信息理论及信息技术的了解程度,越是深入的掌握有关于信息发展、信息资源组织以及信息资源管理知识以及相关的信息政策等,使得信息再经过合理的处理和加工后,成为有用的知识被学生接受和使用。
3.4信息的技能层面
在先进技术的推动之下,各种信息都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载体,想要便捷的使用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首先要学习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检索的利用技能,掌握了一定的文献使用技能以后才能更加有效的去开发和使用信息资源。
4、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的途径
在信息的海洋中,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时刻与信息不能分离,但是对于刚从高中繁重的学习压力之下解脱出来的他们,在面对海量信息如何进行选择时却显得非常迷茫,这就需要高等院校在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上面早下功夫,对他们进行信息素养的教育,在后现代教育观的科学引导下运用独特的教育策略来提高大学生获取、处理以及生成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在信息社会中综合竞争力。
4.1开设文献信息检索课
在大学生的选修课里增加文献信息检索课程,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使用信息的能力和技能,从理论和实践上丰富对信息的使用能力,为以后的学术研究和科研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4.2对新生进行入馆教育
图书馆是大学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能够为学生提供电子阅览室,也就是锻炼新生的实践能力。因此,要对新生宣传图书馆的藏书量 、馆藏结构布局 、期刊和流通阅览室等功能,介绍馆藏电子资源和使用方法,使新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对图书信息资源的获取方法。
4.3建设数字化的大学校园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校园内的移动网络信号日益丰富和全面,无论是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还是教职工公和学生公寓,都已经被覆盖了网络信号,这种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模式有利于学生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去使用各种信息资源。
4.4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信息教育功能
大学图书馆在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更是大学生使用信息和提高信息素养的主要渠道,通过开设知识讲座和数据库使用的培训等方式来鼓励学生的广泛参与和使用,使他们对传统的纸质资源和数字化资源都具备获取和加工使用的能力。
结论
信息素养是大学生在信息时代学习和工作的基本技能,它的培养和提高是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无论是高校还是整个社会都应该全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使他们在“个性化”的理念指导下学会科学的搜集和分析处理信息,让信息为自己所用,并产生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信息文化.百度百科.2011-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