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绿色环保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引言
节能环保、低碳经济作为近年来国内外倍受关注的话题,也是浙江制造企业走出传统制造业向创造业转型的导航。尽管国家及各级政府都积极出台各种绿色环保政策与能源对策,努力推进低碳技术的开发利用,但现实情况并不乐观。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浙江制造企业对于开展低碳行动的积极性并不高,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要实现低碳转型,单纯依靠政府推动,制造企业自身缺乏动力是行不通的,最后只会空喊口号,企业所作所为也只是虚有其表地应付,或者只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行动。当下浙江制造企业对于低碳转型的真实想法、动力情况及主要问题等,通过调研可以一探究竟。
二、调查方法和数据统计分析
为了解浙江制造企业低碳转型的现实情况,本文选取了2012年6~8月浙江省四个市的部分制造企业进行了调查,其中包括湖州、杭州、宁波、嘉兴。
(一)样本情况及调查方法
四个市汇聚的各个制造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且民营企业居多,此次选择四个市的龙头企业作为调研对象,每个市选取3家,共12家企业。调研采取问卷及访谈结合的方式进行,在各企业人力资源部的协助下,合计发放600份问卷,要求各企业负责人、部门主管,生产技术人员及部分员工填写,访谈则选取各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1~2名开展。本研究得到大部分企业人员的配合,共回收有效问卷479份。
(二)数据统计及分析
从收回的有效问卷的统计情况及访谈结果来看,承认该企业有污染或能耗问题的接近90%,认为污染程度属于中等,能耗级别属于较高。仅有不到5%的企业制定了明确的节能减排目标,没有一个制造企业业绩评价指标里涵盖企业低碳能力,极大多数都只关注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创新及发展潜力。
对样本的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制造企业对与控制污染及能耗的关注主要动力来源于“获取竞争优势及经济利益”、“企业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其次为“应对监管机构”,“维护企业声誉”方面的影响不大。
从图2浙江制造企业低碳转型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来看,资金投入过大、技术研发能力受限及缺乏低碳方面的专家指导是制造企业主要担心的问题。此外,即使有能力研发,有专家莅临指导,企业仍然担心研发成本和专家报酬的增加会导致企业利润的减少。政策法规欠缺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制造企业的低碳转型,一方面,企业低碳转型得到政府的补贴扶持较少;另一方面,没有法律法规约束企业转型。企业在国内开展业务时遇到绿色、环保及低碳标准限制的情况较少,而出口销售遇阻的情势也不严峻,如虽然英国征收气候变化税,但是国内制造业出口受此税收影响的程度不大,导致企业一方面缺乏转型动力,另一方面即便想转型也得不到相关支持。浙江制造企业对宣传力度不足问题的担忧相对较少。
在21个影响浙江制造企业低碳转型意愿的因素中,89.3%的企业员工认为:其一,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年龄、接受教育的程度和对低碳经济的认识程度对企业低碳转型起到最直接的影响;其二,企业的所有制类型、入行时间及行业特征等因素的影响不大,企业现有的生产技术、R&D投入能力、引进低碳技术的途径和成本及企业的经济利益是影响企业低碳转型的重要内因。从经济角度出发考虑发展低碳经济是企业低碳转型最重要的动力来源。近年来,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不断用各种绿色贸易壁垒保护本国工业,我国制造企业则受此影响极为严重,这种绿色环保贸易体系使得低碳企业具有了竞争优势从而获得较高收益,而非低碳企业贸易受阻,经济利益削减。因此,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制造企业向低碳经济转型日益增多。此外,企业的销售规模、营销手段、企业文化及社会责任意识对企业低碳转型意愿的影响相对比较重要。企业经营者及员工作为社会公众的一份子,与其他人一样对节能环保的意识不断增强,但是作为企业的主体,这种环保意识与行动与其说是出于社会责任感,不如说是商场上的竞争战略。外因方面,首先,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和市场对产品类型的需求因素的影响很重要。满足消费市场是企业改革的最初动力,也是制造企业一直以来的经营宗旨,以市场导向作为企业的发展方向是企业唯一的生存法则。其次,政府对低碳企业的政策奖励、政府的监管力度和惩罚力度、政府强制性政策安排、当前产业结构调整的宏观形势及社会舆论的压力也比较重要。应特别发挥政府方面的影响,充分发挥监管作用,采取各种手段,如经济手段、行政和法律手段及宣传手段来干预企业低碳经营战略,使产业宏观形势上趋于走低碳转型之路。
三、调研结论
此次调研以浙江省四个市为研究对象,四个市中又以12家企业为主要研究样本,虽然样本范围较小,不具备普遍性,不能代替整个浙江省的全部制造企业,但是同样可以从中获取有价值、有意义的发现。首先,制造企业越来越多关注低碳转型所能带给企业的经济利益,也从消费市场上察觉到节能环保的宏观环境变化,企业的环保意识及社会责任感在不断增强,从而影响企业低碳转型的决策。政府对企业低碳的监管和扶持力度在加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制造企业对节能环保重要性的认识,从而进一步选择走低碳之路。目前,尽管政府采取的直接的、强制性的政策安排并不多,更多的是通过各种政府奖励、补贴的经济手段,制造企业对发展低碳经济的认识与决心却越来越强。制造企业的这种变化除了归因于上述因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也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再加上社会舆论的监督,使制造企业认识到只有通过提高低碳技术创新,才能占据市场主导地位,获得竞争优势并最终获取更高的经济利益回报,实现企业远期发展目标。另外,此次调查还发现了制造企业低碳转型所面临的几个问题:资金投入过大、技术研发能力受限、成本增加及缺乏低碳方面的专家指导。这也是近年来浙江省制造企业低碳转型受阻、转型难的瓶颈所在,是制造企业面临的极大挑战。
四、浙江省制造企业向低碳经济转型的相关建议
(一)政府方面
首先,政府应与国际发展低碳经济的大局势接轨,就当前环境保护税及提 高能源利用率方面的问题,对税收制度进行整改,完善税收体制,以达到鼓励企业节约利用能源及保护环境的目的。其次,企业在向低碳经济转型中可能遇到的资金短缺、采购、土地申请等多方面的问题也应得到政府的充分支持与帮助。最后,政府应调整考核方式,不应以GDP高低来判定业绩的高低,在考核中应强化如环境保护等指标,可以采取单位GDP的能源消耗、环境质量及公众满意度等复合性指标,使用绿色GDP考核制度。
(二)行业方面
浙江省制造业要全面升级,从传统低端的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现代制造业升级转型。依靠高新科技全面提升制造业竞争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整体性能,创造自主品牌,从而实现制造业结构层次的整体提高,创建低碳高新技术行业聚焦的区域经济体制。加强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加大研发投资力度,由传统的“三来一补”加工产业升级到自主研发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科技等新兴产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产学研高度结合的高新科技创新体系。
(三)企业方面
浙江制造企业应根据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重新制定发展战略,抓住机遇,提升企业竞争力,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从“高碳”走向“低碳”,从而化危为机,一举将企业发展壮大。新的低碳转型发展战略可以包含以下几方面。
1. 加强低碳技术创新
技术是制造企业的血脉,技术创新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制造企业的竞争地位,只有拥有高精尖端先进技术的制造企业才能获得长远的发展,名列行业的前茅。后危机时代,国内外竞争愈演愈烈,制造企业必须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加强产品的研发力度,依赖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 强化低碳营销创新
金融危机后,浙江制造企业出口急剧下降,行业呈现衰退迹象,产品需求大大降低,这对企业营销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产品低碳创新的同时,营销低碳创新也是关键。后危机时代,浙江制造企业应在低碳营销管理与创新方面进一步加强,积极开展电子营销、激励营销、文化营销、双赢营销、服务营销及借势营销等全新的营销模式,加强宣传和推广企业的正面形象,营造低碳创新产品的市场和需求,不断扩大低碳消费人群,打响企业的知名度,从而提高销售额,改善盈利能力。
3. 加强低碳管理创新
后危机时代,浙江制造企业要广泛吸取教训,优化企业管理体制,建立以人为本、低碳高效的弹性管理制度,引进国内外的管理人才,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精简管理队伍,节省管理开支,减少管理费用,提高管理效率。结合中西方管理模式的优点,提高企业管理团队的管理水平,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减少运营成本。
4. 扩大规模
后危机时代,浙江制造企业可以通过并购等方式重新调整企业的价值链,致力于发展企业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加速企业在核心竞争力产业的规模扩张,加快发展。减少企业在其非核心产品上的投入与多元化经营,降低风险,减少资源浪费。用优质资产替代不良资产,用低碳经济代替高碳经济,充分利用危机后的良好时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规模效应,向绿色、创造型企业转型。
5. 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
后危机时代,浙江制造企业应搜罗国内外高科技人才,以较好的待遇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以增强制造企业的研发实力,提高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在企业内部针对新老员工,应组织开展员工培训,让员工掌握最新的技术,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提高员工的整体水平。培养一批优秀的管理、营销、研发、售后服务及资本运作等人才,完善员工激励制度,为企业低碳转型打好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参考文献:
宫广东,周健.我国低碳经济研究综述.北方经贸,2011(08).
付加锋,刘小敏.基于情景分析法的中国低碳经济研究框架与问题探索. 资源科学,2010(02).
王晓霞.国外低碳经济发展情况及对我国的启示.科技创新导报,2010(26).
余海永.试论低碳经济时代中国如何实现低碳经济.社科纵横,2010(09).
聂丽曼,刘剑锋.我国低碳经济发展途径的探讨.科技创新导报,2010(28).
摘要:相关措施在开展过程中,要对管理过程中的关键点进行分析,并结合工程和现场的实际情况,对现有的方法进行创新和优化,这样才能够保证施工中的各项技术和施工办法能够得到有效落实。本文针对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的关键点进行分析,同时提出有针对性的创新管理方法,为建筑工程管理水平提升提供有效保障。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管理;创新方法
引言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建筑行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是我国经济水平发展的重要行业支撑,能够进一步提升国家的经济效益,促进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一般来说建筑工程项目包含的工程环节都比较复杂,施工周期持续时间也相对较长,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和时间,所以进行完善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项目负责人应该不断优化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流程,进一步促进建筑工程的管理。
1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重要性及科学管理手段
1.1不断引进先进技术
工程行业目前技术在不断革新,因此传统的工程管理方法早就不再适合工程管理的多方面要求。只有不断引进先进技术,提升工程管理的水平,才能确保我国工程管理各方面水平的全面提升。对于目前我国的很多工程来说,在进行施工的时候,所使用的很多都是国外的先进施工工艺,因此管理的时候困难比较大,而且如果没有先进的技术作支撑,管理起来往往事倍功半,影响工程的整体施工水平。
1.2提高了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由于施工项目涉及到的环节十分复杂,需要的施工设备也都是一些大型器械,在这些器械的工作过程中,施工人员的安全很容易受到威胁,在建筑项目工程管理不够规范的情况下,很有可能引进一些不符合标准的施工设备,这就很容易导致施工现场发生因为设备不合规而造成的事故,威胁着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而完善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能够对施工设备进行仔细详尽的检查,保证每个设备都能够处于正常工作的状态,在确保设备合规的情况下再进行具体施工工作的开展。
1.3重点保护,统筹安排
在进行工程管理的时候,对于其中的重点环节,要进行重点保护,提升管理的水平。但是对于整个工程来说,管理的时候需要做好综合的管理,提升各方面的管理水平,实现全面统筹管理和控制。对于一般的工程进行管理,自然需要做好多方面的控制,但是对于重点工程进行管理,需要确保重点环节的全面控制和管理,提升综合的管理水平,确保整个项目在工程管理监督下的合理开展和全面进行。只有做好重点保护,才能确保整个工程管理的顺利进行,提升统筹安排的水平,确保工程管理的全面合理开展。
2建筑工程管理的关键点
2.1做好前期准备
对于工程的施工和管理,前期的准备是关键,不管是单位工程还是部分工程,都需要进行相应的前期准备。一般情况下准备工作所耗费的时间比较长,而且需要在进行正式施工前开始,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通过对以往的施工情况以及前期准备情况分析发现,虽然表面上导致工期的延长,但是实际上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使用,提升经济效益。工程的管理需要做好相应的技术准备和技术交底,提升整个工程的组织设计水平,确保做好全面的现场勘查,实现劳动力的调查。
2.2质量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要与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实现对施工整个环节、流程有针对性的操作。与此同时,还要提前保证市场调研工作的有序开展,保证相关工作可以真正有效的落实到实处,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对施工方案设计是否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客观的判断和分析,还能够从源头的角度出发,实现对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施工材料进入到施工现场之前,要对这些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有效的把控,对材料的质量是否达到规定标准和要求进行检测,确保符合设计或规范标准的材料进入到施工现场。与此同时,还要与施工设计要求进行有效结合,这样才能够实现对施工材料科学合理的购买和利用。另外,对于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点要给予一定的关注和重视,特别是要对这些关键点制定有效且具有可行性的方案以及针对性的过程纠偏,这样才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2.3合理进行建筑过程中的资源分配
建筑资源是整个施工过程中必要的物质支持,每个施工场地都应该配备充足的建筑材料和施工设备,现阶段有很多建筑工地由于管理者疏于对建筑资源的管理而导致工期被耽误的情况,这样的情况不利于建筑工程的发展,所以在完善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应该重视建筑资源分配方式,对施工资源进行全面的了解,针对施工的进度进行资源的引进和相关施工设备的调整,尽可能提高建筑资源和相关施工设备的利用率,确保每项建筑资源都能够得到最合理的分配,避免出现施工设备闲置和浪费的情况。
3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方法
3.1加强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创新
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对与整个施工项目的责任划分,责任划分一定要落实到个人,我国的建筑行业在高度发展,越来越多的大规模工程项目得到确认和施工,工程规模在不断扩大,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的复杂性也在不断提高,这就为施工水平的评定和施工过程的管理工作带去了很大的难度,所以针对这些情况,责任的划分就显得至关重要,细致的责任划分可以从根本上激励施工人员采用更加积极认真的态度面对自己的工作,同时,绩效评估考核也会大大激发所有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竞争心理,促进他们去更好的完成任务,这些都是可以在整体上提高建筑水平和管理效率的有效方法,在具体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创新方面,同样也要注意与时俱进,联系现实,选择最为科学合理的方法去最终制定方案。
3.2创新建筑项目管理理念
从本质来说,项目管理是对人的管理。人的理念和意识对工程项目的创新有决定性的作用。工作人员只有在理念和思想上与现代化发展结合,才能更好地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发挥工作人员的潜力,推动项目管理的创新与发展。因此,在创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过程中,要帮助项目管理人员树立正确的科学理念和人本理念,加强市场导向管理理念的灌输,群策群力,加快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的步伐。
3.3对工程管理人才创新
众所周知,21世纪最重要的资源便是人才储备,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都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和力量。良好的人才储备是使得建筑工程创新发展的必要基础,建筑企业要做到对于专业工程管理人才招揽的重视,重视人才储备,建筑企业才能拥有更加具备潜力的未来。同时,对于本企业现有人才,也绝不能放弃,要多多举办讲座或者邀请外来专业讲师进行专业培训,对于表现优异的成员给予激励或者一定的奖励,加强企业员工的竞争意识,提升专业人才的技术水平,展现出工程管理应该具有的价值。
结束语
工程建设需要对建设项目管理方法进行全面控制,提升建设项目的综合管理水平。从根本上来说,工程项目管理中所设计到的内容很多,因此为了实现工程项目的综合管理和全面控制,必须要从多个角度入手,实现多方面的合理管理和控制,真正发挥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中工期优化管理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