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范文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第1篇: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煤矿安全风险控管体系;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D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1-0151-01

安全管理作为煤矿实施安全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和“抓手”,在保证员工身心健康、构建和谐企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煤矿安全管理是煤矿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中.以保证生产经营中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为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其在煤矿企业的经营管理巾处于执行地位.是煤矿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神东煤炭集团公司建立的一种煤矿安全管理措施,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了重要保障,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1 安全与生产的关系

安全与生产是相互依存关系,安全是伴随着生产而言的,没有生产就没有安全,生产过程中必须保证安全,不安全就不能更好地生产。但在实际工作中,对安全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思想还比较普遍,造成事故几率也会增加。在当前煤炭市场较好的形势下,煤矿的各级领导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树立“一切为安全工作让路,一切为安全工作服务”的观念,坚持安全第一,把安全生产的方针落到实处,落实到现场,才能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生产。

安全管理就是要着重研究和控制在生产活动中自由度极大的人,这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前提、基础和保证。煤矿发生事故,除了环境和设备诱发的因素外,更多的是人为事故,即责任事故。要克服人为事故的发生,必须要运用安全心理学的原理,培养训练员工养成自我控制的素质,从而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出现,避免事故的发生。

2 安全意识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安全意识在安全防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对自已所处的工作环境及工作方式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有一定的认识;第二,对于隐患有一定的防范措施;最后,这些意识始终在人的大脑里跟随。在进人工作场所后,这些意识就不断地提醒自己,从而消除人为的不安全因素。安全意识对客观事物属性的认知程度如何,对人的行为有直接的影响和制约作用。要让安全驻足于人的意识中,必须依靠安全教育培训和对煤矿安全生产知识的学习,只有清晰地感知到井下的客观环境,才能为排除不安全隐患奠定认识基础。同时,只有矿工意识到不安全隐患才能在行为上、技术上做到预防,及时消除不安全隐患,实现安全生产。

3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思考安全管理

煤矿企业只有安全稳定,才能保证矿区安定团结。不管企业机制、组织形式、经营方式怎么变,抓安全就是抓全局、抓效益。安全工作是一项时刻放在首位的工作。改革任务越繁重,经济形势越严重,越要把安全工作放在企业改革发展的大局中来对待。强化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运行,多措并举保安全。因此,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一项长期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为煤矿的安全运转发挥了重要作用。

(1)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考核方面。矿结合以往本安体系运行考核方面好的做法和存在的问题,重新制定下发了《寸草塔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运行考核管理办法》。将各区队分为生产一线组、生产辅助一组、生产辅助二组及承包商组统一考核。注重隐患排查治理、区队基础管理、质量标准化动态达标建设情况及安全管理考核。充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奖优罚劣,截至11月份共计发放奖励金981900万元,提高了各区队对本安体系的应用积极性。

(2)危险源辨识方面。为强化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与各项工作的紧密结合,矿编制了《寸草塔煤矿危险源辨识培训教材》,梳理出适合矿井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方法及实施步骤,简单方便,易于员工掌握。每月开展专项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活动,到目前为止,矿已组织各类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10次,共新增各类危险源86条、修订危险源30条,经矿审核后上报至神东公司安监局。机关科室检查人员、安检员每班抽查3名作业人员对本岗位危险源的掌握情况,形成了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长效机制。

(3)不安全行为管控方面

第一,矿每月下发《月度安全指标分解》,规定各级管理人员月度查处不安全行为扣分标准,确定不安全行为重点管控对象、重点管控范围和重点管控区队。形成了矿领导跟班动态检查、机关科室人员分项检查、安检员每班全面检查、区队管理人员每班自查不安全行为的管控体制。对现场查处的不安全行为,除对不安全行为当事人按规定进行处罚外,对当班班长、跟班队长及队长执行连带处罚。

第二,为了激励各级检查人员狠抓不安全行为,我矿对查处重大风险不安全行为的人员给予500元/人次的奖励。每季度设立“抓不安全行为能手奖励”,对抓不安全行为较多的人员分别给予500元至1000元不等的奖励,已累计奖励34人次,发放奖励33000元,形成了 狠抓不安全行为与奖罚并进的检查管理模式

第三,执行现场告知制度,实现现场纠正。矿编制了《寸草塔煤矿不安全行为现场告知单》,下发给所有检查人员,要求检查人员现场查处的不安全行为,必须告知当事人发生的不安全行为、风险等级、可能造成的后果,经当事人现场签字后下发《告知单》,即可以做到现场检查有理有据,也可以起到警示其他人员的作用。

第四,以漫画形式展示不安全行为,提升员工关注度。矿梳理了经常发生的不安全行为,编制了《寸草塔煤矿人员不安全行为培训教材》,以漫画的形式展示了100种不安全行为,配发到各区队班组中,并在井下各顺槽皮带头、候车室、工作面安设了可能经常发生的不安全行为漫画,时刻提醒员工杜绝各类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第五。开展不安全行为当事人家属短信通知及陪同学习活动。凡被查出重大风险不安全行为的人员,由矿安全管理办公室编辑短信告知不安全行为当事人家属,如家属收到短信后参与培训,将由原来的停工培训7天改为培训学习3天。截止目前,已向不安全行为当事人家属发送告知短信35条,家属回复短信2条。通过开展短信告知、家属陪同学习可有效的实现家属对不安全行为的齐抓共管。

第六,建立了不安全行为罚金返还机制。凡发生重大风险不安全行为的人员,接受处罚后12个月内再未发生任何风险不安全行为的,将返还不安全行为罚金的50%。截止2014年11月,已对17人返还罚金1750元。有效的减少了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第七,区队建立了员工“连坐”管理机制,提高员工自保、互保意识。为提高区队班组凝聚力,各区队制定了《自保、互保、联保》制度,规定当班作业人员发生不安全行为后,除对不安全行为当事人进行处罚外,对当班其他作业人员、班组长及跟班队长给予连带处罚。该制度执行至今,各区队不安全行为发生数量已有了明显的减少。

第八,建立了区队跟班管理人员不安全行为管控考核机制。矿制定下发了《寸草塔煤矿跟班管理人员不安全行为管控考核办法》,规定凡跟班管理人员年度内跟班期间作业人员被查处重大不安全行为人次累计超过2人次低于6人次的,将分别给予停工学习3天、停工学习7天及行政撤职的处分。对月度跟班期g发生次数较多的跟班管理人员进行统计排名,对排名前三的跟班管理人员将分别给予3000元至1000元不等的处罚。截至目前已经累计对4名跟班人员进行处罚,累计罚款7000元。通过开展跟班管理人员跟班期间不安全行为管控考核,既可以提高跟班管理人员对当班安全管理的重视,管理重心前移,也可以提高班组的凝聚力。

4 结语

强化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运行,多措并举保安全。煤矿的生产经营必须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安全生产本身就是煤矿的最大效益,而其中保证安全的有效手段就是安全管理。只有牢牢遵循“安全第一,生产第二”这一煤矿安全管理理念,才能摆正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稳定的关系。

第2篇: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煤矿 安全管理

前言:煤矿行业作为高危行业之一,党和政府一直都在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安全生产进行保障,但是煤矿事故依然频发,并且煤矿事故发生后,必然会造成极其严重的人员伤亡。因此,安全管理仍然是煤矿企业进行发展的重中之重。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它与其他的管理理论并不相同,他侧重于风险的防预,即在事故发生前,建立防患机制,这对于消除隐患,减少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概述

保障管理、劳工不安全行为管理、风险预控管理、生产系统中安全要素管理和综合管理共同构成了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结构。在上述的五个构成部分中,风险管理是核心,而劳工的保护安全行为管理是重点,生产系统中的安全要素管理以及综合管理是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结构中的基础,保障管理则起到了支撑的作用。上述五部分要素的紧密配合,才使得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得以正常的运行和发展。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所使用的运行模式为PDCA闭环管理,该运行模式可以保障在该体系中的每一项安全工作都可以进行全程控制、闭环管理并且可以进行持续改进的。

二、风险管理体系的运行

(一)辨识危险源。危险源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是引发煤矿系统中威胁职工生命财产安全的事故发生的根源,同时也是煤矿企业在进行生产和管理的过程中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危险源存在于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因此,对危险源进行辨识是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工作的基础。对煤矿内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这需要对于不同类型的煤矿特点进行分析,并对于可能发生的危险源进行分类,并且根据不同特点的煤矿可能会存在的危险源类型,积极的组织人力物力资源对其进行检测,同时也要对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进行及时的检测并做好记录。

(二)风险评估。当危险源的辨识工作完成后,应该对危险进行系统的评估。借助风险评估矩阵,将风险发生的概率和由此引发的损失作为风险等级评定的依据。,并且根据风险发生的等级,来编制不同的管理标准和补救措施。各单位在完成风险管理表的初步制定后,应将其呈报给风险管理小组,有专业的风险管理人员,对其进行审核与补充,当修改合格后,将其返回原呈报单位。随着生产过程中多变因素的存在,所以对于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估的标准、以及管理方案和补救措施都应该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地进行修改与改进。

(三)管理标准及其措施的制定。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的过程中,应该提炼出管理的对象,并对管理对象的特点制定出管理的标准和措施,进而做到对危险源进行有效的防控以及消除,尽量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而在管理标准制定的过程中,,应该将国家和行业、企业的编著作为依据,同时也要保证只要达到该制定标准的要求就可以有效的保证危险源的消除,而在管理措施制定的过程中,一定要将不同管理对象的特点作为基础,只盯住有针对性的措施,而制定出的措施要具体,要对现场的安全生产起到切实可行的指导作用。

(四)监测危险源。危险源状态监测和和风险控制过程监测是危险源监测的两大组成部分。其中危险源状态监测是观测其是否在安全状态下进行运行;而危险源监测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将其作为体系运行效率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

(五)风险预警。煤矿生产企业,应该针对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和存在的危险源的风险展开风险评估,并将其严重程度作为风险预警等级判定的标准。将危险源检测过程中显露出来的风险及时进行预警提示,使得相关管理人员可以及时的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以达到风险消除和预防的目的,使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对不希望出现的结果进行避免。危险源的辨识可以使得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于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做到清楚的掌握其数量和分布情况,对于安全管理的现状做到清楚掌握;风险评估则可以使煤矿企业对于危险发生的时效性、可能性和所能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进行预防;对于危险源进行检测,可以使风险的变化情况和检测风险源是否处于可监控状态进行及时掌握;风险预警可以对风险源做到及时发现,并依据警情大小提示负责人采取相应措施。

三、风险预控管理对煤矿安全生产的意义

在传统的安全管理中,矿井的机械化程度较低、管理理念较为落后,所以安全管理是较为被动的,但是在现代的安全管理中,则更多的关于与人的生命安全,安全管理的理念也在不断的更新,管理模式也从传统的被动管理向着超前预控进行转变。随着管理模式的不断变化,煤矿风险预控体系也应运而生,他是管理体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现代煤矿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的必然选择。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将PDCA作为管理运行的模式,他与现代的煤矿安全检查管理法和隐患排查发有所不同,它具有全方位、全过程、螺旋上升、预防为主、双保险、闭环式的管理特点。该预控管理体系的建立可以变事前处理为超前防范,使管理走在事故前,切实消除和避免事故的发生,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变被动为主动。

总结:综上所述,对于煤矿事故的预防与管理一直都是煤矿企业管理过程中的重点。而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出现和发展,为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和预前管理都提供了方法和手段,同时相比较传统的管理模式而言,由于其形成了一套自动循环以及闭环管理的长效机制,所以,无论从认识观和方法论而言,都是全面推行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贵斌.煤矿安全管理的风险预控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

息,2014(12):7.

[2]何国家,春宁,黎体发.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技术在我国煤矿

生产实际中的理论方法研究[J].中国煤炭,2011,8.

第3篇: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煤矿安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煤矿生产企业在进行煤矿生产的过程中,越发的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并运用科技的力量,将各类技术系统的优势与当前的煤矿生产相融合,进而提升煤矿生产的效率。在实践的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已经成为当前的重要的安全管理手段,被广泛的应用在煤矿生产中,对煤矿生产企业的生产风险实现了良好的规避,也大大的提升了煤矿生产效率,最终达到提升煤矿企业运营效益的目的。鉴于此,文章针对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进行了切实的分析。

1对于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分析

煤矿企业在进行煤矿生产的过程中,会应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对生产中易出现的问题予以规避,进而达到提升生产效率的目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包括风险预控管理、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保障管理、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以及综合管理,在这一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中,重点管理是风险管理,要点是员工在生产中所出现的不安全行为,基础内容是生产系统的综合管理,其中的体系支撑则是保障管理,对这几部分内容进行切实的管理,则会对整个系统的运行起到促进作用。另外,体系中的各个环节和内容,都是息息相关的,并将PDCA闭环管理手段作为运行重点,对其中的各项环节进行监控,而后为体系的良好运行提供安全保障[1]。

2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具体运行情况分析

煤矿的生产过程中,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引入是必要的,也是煤矿生产企业顺利运营的重点。因此,在进行煤矿生产的过程中,应当根据煤矿的生产特征,对风险预控管理手段予以实时的更新。文章针对性的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

2.1风险评估环节的安全管理

在对煤矿生产中的危险源进行有效的辨识后,则要对生产过程进行风险评估,对风险出现的可能性进行预判,而后再针对性的对风险等级予以判断。根据最终的判断结果,再落实具体的风险预控以及管理措施,最终制定良好的风险管理和预控方案,提升煤矿生产的风险规避能力[2]。这一环节要求企业中的各个部门应当对本部门所涉及到的风险予以上报,而后风险小组再将这些汇报的数据予以整合和协调,再对其中的漏洞和不足之处进行复审,要求各个部门将这些汇报的不足之处予以完善和健全,而后再交由风险预控小组,经过切实的修改,实现多向的反馈,最终对风险实现完善的预控和判别,提升管理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真实性的原则,不可出现工作上的失误,一旦出现问题,定要及时的改进,而后确保测评的准确性,将PDCA的管理优势体现到实践中,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2.2危险源监控环节的安全管理

危险源监控环节涵盖风险控制过程中的监测以及对危险源的状态监控,危险源监测是风险管理的重点内容。它可以对企业所应用的安全管理措施进行监控,通过危险监控的方式,对危险予以切实的规避,以此方式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益,并间接的促进企业的煤矿生产安全,促进矿产企业实现长远的发展[3]。

2.3危险源的辨识环节

在进行煤矿生产之前,就应当意识到生产过程中将会遇到的矛盾和生产阻碍性问题,比如,矿产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问题、煤矿生产不具备稳定性等,将这些因素进行总结和归纳,进而再予以切实的规避,这些危险源的提前避免方式成为矿产危险预控过程中的必然手段。危险源可以在煤矿生产已经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有所体现,无论是煤矿企业的生产、改造,还是企业的建设和完善等环节都会涉及,煤矿生产之前的危险源辨识已经成为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那么,在进行煤矿生产危险源识别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危险源的诱因进行分析,还要对危险源进行归类和分析,对不同环节、不同性质的危险源予以把控。比如,企业所涉及的环境危险归为一类、所涉及的人力资源危险归为一类、所涉及的机械设备应用危险归为一类,在确定了危险源之后,再对危险源进行检测,检查这些环节是否存在切实的危险,最后将这些数据予以记录,为日后的生产和企业的正常运营提供安全保障[4]。

3对于风险预控体系的作用分析

3.1提升煤矿企业的生产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在煤矿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不断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提升了企业的安全运营指数,也对危险源实现了良好的规避。应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可以在煤矿生产企业生产的过程中,将企业运营中的工作岗位、安全生产系统以及生产作业等等企业运营环节中的危险源予以辨识和分析,而后通过安全管理措施,对这些风险因素予以评估和解决,尤其是对于煤矿生产企业的重点环节,对其危险源进行确定,可以为企业的发展起到引导性的作用。针对这些危险源,予以切实的评估,再针对煤矿生产的实际情况以及我国的有关法律规章制度内容,最终制定出适合煤矿企业发展的安全管理体系,进而最大程度上促进企业的发展。

3.2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

当煤矿生产企业在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还会对生产实践中易出现的风险源予以判断,而后通过切合实际的方式,制定出合理的措施和风险控制标准,将传统的煤矿生产管理模式的危险因素进行避免,进而提升煤矿生产的安全管理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应当对各个环节的内容予以把控,比如,对事故的预防和解决、对煤矿风险的辨别和判断以及对风险的控制等,在进行风险评估的过程中,还可以充分的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对煤矿生产中的各个环节实现动态的、实时的监控,一旦在煤矿生产中出现事故,则要通过风险控制的手段对风险预控管理,进而提升煤矿生产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5]。3.3降低煤矿生产的事故发生概率(1)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部门领导,无论在进行煤矿生产之前还是实施煤矿生产的过程中,都会对风险实现评估和有效的辨识,进而提升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通过切实的管理措施,最大程度的降低煤矿生产的事故发生率,进而为煤矿生产的施工工人提供人身安全保障。(2)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的过程中,会对其中的操作工人及其涉及的危险因素予以切实的分析和把控。进而实现有效地评估和辨识,为煤矿企业的运营提供安全保障,为安全管理措施提供实践依据,为日后的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3.3降低煤矿生产的事故发生概率

(1)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部门领导,无论在进行煤矿生产之前还是实施煤矿生产的过程中,都会对风险实现评估和有效的辨识,进而提升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通过切实的管理措施,最大程度的降低煤矿生产的事故发生率,进而为煤矿生产的施工工人提供人身安全保障。(2)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的过程中,会对其中的操作工人及其涉及的危险因素予以切实的分析和把控。进而实现有效地评估和辨识,为煤矿企业的运营提供安全保障,为安全管理措施提供实践依据,为日后的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煤矿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各类的危险因素,要想实现煤矿企业良好的、长远的发展,就要对这些企业运营中的危险因素予以避免,运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对企业各个环节风险因素予以解除,提升煤矿企业的运营效益,大大的提升企业的行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晋辉.煤矿地质灾害的安全评价与损失预测[J].工程技术研究,2016,(5):196-197.

[2]姜伟.煤矿安全管理中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作用及价值探析[J].山东煤炭科技,2015,23(6):199-200+203.

[3]侯跃峰,马春,李小龙,等.浅论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东方文化周刊,2014,16(20):31.

[4]李贤功,宋学锋,孟现飞.煤矿安全风险预控与隐患闭环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7):89-95.

第4篇: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范文

白芨沟煤矿是神华宁夏煤业集团公司下属的“太西”无烟煤主力生产矿井之一。矿井始建于1966年7月,投产于1972年,当时的设计生产能力为120万吨/年,2007年核定的生产能力为160万吨/年。

自2008年以来,白芨沟煤矿以神宁集团公司“一优三减两提高”战略部署为指导,持续对矿井生产系统、通风系统、机电运输系统等进行简化、优化,形成了“一井一面”的生产格局,从根源上消除了矿井重大安全隐患,矿井生产系统的安全可靠性、防灾抗灾能力、机械化、集约化生产水平都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白芨沟煤矿坚持以风险预控管理为要求,以本质安全管理体系为抓手,突出抓好危险源管控这一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内涵,对系统性危险源和岗位危险源管控实行分级管控、动态监管、专业分工负责制,分级制定工作标准进行日常管控,进一步内化了体系“落地”的核心要求;坚持在构建和完善体系运行机制上下工夫,从指标、责任、控制、考核等方面构建PDCA循环体系,做到有规划、有分工、指标到人、落实到人的目标责任机制,解决了体系运行与日常管理“两张皮”“严不起来、落不下去”等问题;坚持每周一次安全信息会、每旬一次安全办公会、每月一次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例会、不定期召开现场安全办公会的持续改进机制,通报、总结和分析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在运行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整改提升措施,推进了风险预控、安全质量标准化和隐患跟踪整改在现场的提升,确保危险源辨识工作在动态中得到管控。近年来,白芨沟煤矿通过将风险预控管理融入、贯穿到安全生产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使质量标准化、业务保安、不安全行为管控、隐患整改、安全培训等煤矿安全管理基础工作实现了常态化、规范化,使操作层员工按章作业、上标准岗、干标准活的意识和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2012年,白芨沟煤矿本安体系建设取得了神华集团井工矿井第一名的好成绩,保持了国家一级质量标准化矿井成果,荣获了全国煤炭工业特级安全高效矿井、自治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达标单位、神宁集团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第5篇: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范文

目前,我们公司面临两个矿井全面开工,矿井的安全建设与安全生产成为所有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势在必行。结合公司现状,下面谈谈我对本安体系建设工作的几点设想。

一、矿井建设、生产方面要加强重大危险源的管控,坚决杜绝较大及以上事故发生。

重大危险源的管控要做到,一是生产建设与安全高效矿井建设相结合,从根本上提升安全生产保障和抗灾能力,进一步依靠科技进步,加快矿井生产技术的信息化、自动化建设步伐,优化采掘系统,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提高自动化程度和单产单进水平。二是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相结合,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基础上,明确各类事故发生的预警行动及各类预警时的岗位职责、工作程序,实现快速处置。企业要完善应急预案,并针对薄弱环节、关键部位的进行日常应急演练,按照持续改进原则,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实现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由事后单纯救援向事前安全风险预防的转变。

二、坚定不移地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为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安全质量标准化实质是安全管理标准化、安全技术标准化、安全装备标准化、环境安全标准化和安全作业标准化五位一体的集成,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简言之就是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升级版。风险预控管理是对安全质量标准化内涵和外延的丰富、拓展和升华。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具有自我约束机制,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的管理方法,要求明确每项工作任务的具体步骤、存在的风险以及避免风险的措施和工作标准,而工作标准正体现了安全质量标准化的要求,二者的核心都是强调过程控制和持之以恒,强调安全与质量的统一,安全与管理的统一。所以,实施风险预控管理更要强调安全质量标准化,不仅要坚持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还要深入、持久地加以推进。

三、强化班组建设,牢筑本质安全管理的第一道防线,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打造无坚不摧的团队精神。

班组建设对我们企业来说还是一项新任务,需要部门协作、人人参与、群策群力,特别是要结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工作实际,从下到上,以点带面,逐步推进,争取经过一年左右时间,将此项工作取得实效。具体应该做好以下四点:

1、改进安全教育效果的检查方法,着重培养职工判断与应对各种危险的能力,增强安全教育的有效性。

2、完善班组安全互保联保标准,实行动态联保,切实落实安全互保制度。

3、建立班组的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和内部分担制度,切实改变班组安全的松散管理局面。

4、进一步深化安全文化建设在班组的推广,促进安全工作持续改进。

四、加快安全文化建设步伐,安全文化随着企业文化同步快速发展。

安全文化建设既要有硬件环境,又要有软件环境。坚持以人为本,突出生命价值是安全文化的核心。安全文化的创建工作可分为理念系统、感觉系统、行为系统等,首先要将安全理念为广大员工所接受和认可,其次,从感觉上形成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最后是将这些安全文化理念融入制度之中,形成制度文化,制度文化的内容渗透到员工的生产和生活中,形成员工自觉行为。员工在这种企业安全文化的熏陶下,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将生命和健康作为最终的追求目标,安全文化才能和企业文化同步和谐发展。

第6篇: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轨道交通工程;地铁建设;安全管理;安全风险管控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与技术力量、施工管理经验不足的矛盾逐渐凸显,从而给工程质量安全带来巨大压力。国内一度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多发,重大事故时有发生,给社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1 安全风险管控是天津地铁建设安全管理核心

随着天津市地铁1、2、3号线的开通运营,天津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再次进入了新一轮高速发展期。目前,地铁5、6号线和1号线东延线处于全面开工建设阶段, 2015年底4号线、10号线也即将开工建设,地铁在建里程近140公里,工程质量安全压力巨大。天津地铁集团秉承“没有安全就没有发展,安全是地铁建设生命线”的管理理念,重视安全、关注安全,始终把安全视为不可逾越的底线。天津地铁集团在多年安全管理经验基础上,引入安全风险管控的理念和方法,进一步理清管理脉络,完善管理体系和制度,明确责任目标,严格技术措施落实和责任考核,坚持把安全风险管控列为项目管理核心工作,紧紧围绕风险管控组织地铁建设,有效降低安全风险事件发生机率,确保地铁建设安全受控。

2 安全风险管控内容核心

2.1 加强机构建设,完善管理体系

地铁集团建立监管与实施分离的组织机构管理体系,通过组织机构建设,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专职管理队伍健全、管理脉络清晰、责任明确的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地铁集团组建专职安全管理队伍做为安全监督管理者,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标准,进行安全监督管理;各项目管理中心做为实施层是安全管理落实者,是安全管理主责部门,是安全管理行为主体,行使安全管理职责;两者相辅相成、责任分明,实施层承担直接责任,监管层承担监督管理责任,形成监管与实施分离的管理格局。

同时地铁集团在指挥中心建立监控平台,完善全覆盖安全管理网络,完善自上至下的落实和监控管理体系,以之为核心开展安全风险管控。以监控平台为依托,覆盖全过程管理环节,形成完整有效的监控管理循环,用技术手段对建设风险实施监控管理。

2.2 加强机制建设,完善管理制度

为切实加强安全风险管控,地铁集团制定了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完善集团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从风险源辨识论证、方案评审、盾构机安全评估、条件验收、领导带班、责任划分、责任追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确保实现制度全覆盖、管理无漏洞的目的,以满足高强度建设、网络化管理的需要,形成了较为健全的管理制度体系。重点突出了以下五方面:

1)目标管理。认真组织专家论证,深入梳理风险源,建立风险源台帐,明确风险源管理目标。项目开工前针对风险源制定相应管理措施,建设过程中做实风险目标管理。

2)责任管理。针对风险源台帐目标,明确管理部门及具体责任人,把安全压力自上而下传递下去。形成“管理者必须知道可能会出哪些事故,心中有数”的良好局面,管理有的放矢。

3)措施管理。目标清晰,责任明确,进一步健全管控措施。技术方案专家论证把关,开工前进行条件验收,过程中落实风险管理监督。

4)高强度检查。针对风险目标及具体责任人,采用例行检查、抽查、暗查等方式,形成高强度的检查态势。每月、每季进行全覆盖检查,平时进行抽查和专项暗查。同时抓好整改,确保检查工作有实效。

5)严格考核。根据考核评价管理制度,每季度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全面考核评价,通过批评、通报、约谈上级领导、书面通知上级单位、经济处罚、红黄牌警告等措施,有效保证了制度良性运行。

2.3 加强硬件建设,完善监控管理

天津地铁已进入高强度建设关键阶段,对安全风险管控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亟待建立长效化的信息监控管理机制,为建设安全提供有力支撑。地铁集团通过梳理在建工程风险管理目标、升级系统平台、明确责任界面等,建立了“全时段、全覆盖”的风险预测、预控、预警、应急处置的信息化安全监控管理平台,实现信息化管理。监控平台投入运行以来起到了良好的管理效果,实现了功能多元化目标,建设成为集“可视化监控、安全风险管理、实名制监控、文明施工监控、应急处置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监控管理平台。监控平台的核心是:一个中心、七项功能、四支队伍。

1)一个中心。在地铁建设指挥部建立监控管理控制中心,项目管理中心建立管理分中心,实施两级监控预警管理。

2)七项功能。实现了基础资料管理、数据统计分析、预警响应处置、重点项目施工视频监控、应急处置、文明施工监控、实名制管理七项功能。

3)四支队伍。建立了监控管理团队、第三方监测队伍、专家团队及应急抢险队伍。

2.4 加强技术体系建设,完善风险源管理

地铁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理,绝不是孤立的管理行为,它涉及到规划、设计、施工准备和施工过程管理。既是纵向的全过程管理,又是横向的全面管理,同时又与工况条件、地质条件息息相关。基于以上认识,地铁集团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安全风险管控体制。

为此,地铁集团在项目设计和施工阶段分别开展安全风险调查与评估,汇总形成风险识别清单,请专家论证把关,并有针对性地从技术和管理上制定控制措施。建立专项方案论证制度,对重点工程、重点部位、关键环节施工方案进行论证;建立开工条件验收制度,对深基坑开挖、盾构始发接收、联络通道施工等重要环节先条件验收后开工;建立安全风险分析日例会制度,每天对风险源施工部位安全风险状态进行评估,及时解决险情。地铁的安全问题很大程度是技术问题,只有把技术问题吃透了,不打折扣地落实到底,才能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因此,重点做好前期工作,开工前把各种风险吃透,措施制定好,再请专家论证把关,为安全风险管控奠定坚实的基础。

2.5 完善实名制管理,提升施工人员素质

为加强施工现场人员管理,确保主要施工管理人员与投标人员一致,提高地铁建设管理人员素质,地铁集团对参与地铁建设的监理、施工及第三方监测单位实行实名制管理,确保地铁建设管理人员现场管控能力。

1)技术措施。在现场安装人脸识别设备,对监理、施工及第三方检测单位主要管理人员进行实名制管理。人脸识别设备通过网络与监控中心监控平台连接,纳入监控中心统一管理。

2)管理范围。监理单位总监、总监代表、安全总监、监理组长;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安全副经理、总工、项目副经理;第三方监测单位项目经理、总工、项目副经理。

3)管理成果。监控中心每天对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第三方监测单位主要管理人员进行考勤统计,确认其是否在施工现场,形成实名制考勤日报表。

4)考核管理。监理、施工及第三方监测单位主要管理人员当月考勤报到不足22天,予以黄牌警告;连续两个月考勤报到不足22天,予以红牌警告,并通报批评;连续三个月考勤报到不足22天,要求中标单位更换该管理人员,并依据合同对中标单位予以经济处罚。

2.6 加强教育培训工作,提升施工人员素质

地铁集团定期组织具有丰富施工管理经验的专家人员对各参建单位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参建人员自身素质。对天津市及地铁集团有关安全管理制度,施工重点环节与管控要点,现场的施工特点、作业环境、危险区域等加强培训,通过典型事故案例分析与施工现场相结合,对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通过培训不断提高地铁参建人员的安全质量管理水平,使参建人员了解、熟悉施工现场的安全质量要求,落实安全质量管控措施,规范行为,消除隐患,全面提升了地铁建设安全质量管理水平。

2.7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完善应急管理

1)应急队伍建设。随着地铁5、6号线和1号线东延线的大范围开工建设,紧紧依靠施工单位处置险情,已不能满足需要,地铁集团以抢险经验丰富、实力过硬、诚信可靠的施工单位做依托,组建专业抢险队伍。抢险队人员全天候坚守现场,险情发生时能够立即出动,参与应急处置。

2)应急管理。所有风险源均制定了应急预案,如基坑开挖施工、盾构掘进施工、联络通道开挖施工等。预案简洁实用,通过培训考核,让所有参与者明白险情发生后应该做什么。以不通知抽查演练为手段,不做“应急演戏”,真正做“应急演习”,切实起到锻炼队伍、提高抢险人员熟练程度的目的。

3)健全应急响应体系。应急关键是响应,为此,地铁集团建立了集团地铁建设应急响应责任体系。每个项目均明确了应急响应责任人,当接到预警或出现险情时,由其负责上报和响应,如险情上报中断,该责任人承担相应责任。完善的响应体系,为预警和应急处置奠定了坚实基础。

4)应急与监控联动。应急队伍隶属于监控中心管理,当监控中心发现或者接到险情报告后,立即通知应急抢险队,抢险队第一时间出动开展应急处置。应急管理与监控中心联动,尽可能压缩应急响应时间。

3 安全风险管控落实

3.1 坚决执行风险台帐管理

风险台账管理是天津地铁集团在原有管理制度基础上,总结了2、3号线管理经验,推出的一项安全管理措施。在工程开工前,地铁集团组织有关专家和各责任单位对地铁车站、区间的风险源进行识别、风险等级划分、专家论证、确认,形成了风险源清单台账。在风险源施工条件验收前,结合周边环境的变化,再次对施工环境、盾构区间进行调查、走访和区间物探,对原有风险源和风险等级进一步确认和调整,制定相应管理措施和预控措施,并聘请相关专家进行论证、把关、签认。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源,建设、监理、施工单位均确定一名责任人,承担日常的管理责任,并承担安全事故责任。地铁集团每周组织专家和参建单位召开风险源管控例会,对在施风险源进行分析研究,针对问题制定工作措施,保障重要环节科学组织,确保安全。通过风险源台帐管理,解决了“可能会出什么事?谁来管?怎么管?”三个问题,做到了目标明确、责任明确、措施明确,确保风险源施工安全可控。

3.2 严格落实风险管控目标

地铁集团建设管理中心建立风险源台帐,每个风险源均制定管理目标,明确具体责任人,制定处置措施。风险源管理目标是安全管理的核心,必须实现三个明确:

1)明确目标。各岗位、各部位、各级管理人员,都熟知自己工作范围的安全隐患,知道应该管什么,知道自己管辖范围会出什么安全事故,从而完善安全管理目标体系。

2)明确责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岗位安全责任,知道出了事该负什么责任,承担什么后果,带着压力管理安全、尽责任,健全安全管理责任体系。

3)明确措施。各级管理人员经过培训,熟知自己的岗位制度规定,知道应该如何去管,应该采取什么措施管,完善了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的落实。

3.3 严格风险管控重点环节管理

天津地铁集团总结天津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管理经验,广泛征求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社会专家、高等院校等方面意见,制定了轨道交通工程重点建设环节质量安全管理办法加强风险管控。重点侧重于施工现场管理,目的是进一步细化天津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管理。共分七部分,内容包括:工程现状调查、工程勘察、风险分级标准、车站深基坑施工、盾构始发与接收施工、盾构掘进施工、联络通道施工等共计87个重点管理环节,对各环节均明确了具体要求。地铁建设各方紧紧围绕以上重点管理环节进行风险管控,收效明显。

3.4 严格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

隐患排查治理,已成为天津地铁常态化的风险管控管理机制。根据地铁集团安全管理制度要求,每日施工作业前,施工单位要按照安全技术专业或者工种进行施工现场隐患排查,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做到立即消除,不能立即消除的,排查人要悬挂禁止施工作业警示牌,并立即报告项目经理。项目经理要组织整改,消除安全隐患。未消除安全隐患的部位及其影响的区域不得施工作业,未消除安全隐患的设备、设施不得使用,推动“零”隐患施工。

通过施工单位每天排查,监理单位每周排查,地铁集团每月排查,对隐患狠抓整改落实,确保隐患整改到位,有效遏制了安全事故。同时推动创先争优活动,推荐安全风险控制到位、文明施工管理水平高的项目,开展现场观摩活动,充分发挥了示范工程的带头作用。

3.5 严格落实安全考核管理

安全风险管控必须明确责任,落实责任,严格考核。天津地铁集团制定了天津地铁建设工程安全质量考核评价管理办法。每月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进行考核评价。好的单位通报表扬,差的单位通报批评。每季度召开安全质量总结会,评选出“安全质量先进单位”,年终评选出“年度安全质量先进单位”,给予物质及荣誉鼓励,起到了积极的带头引领作用。

4 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是一个巨大繁杂的系统工程,随着建设规模不断增加,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风险和施工难度随之加大,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工作的突出问题也随之明显。

天津轨道交通建设在新形势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天津地铁集团在管理中实行安全风险管控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参考文献:

⑴《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50652-2011)。

⑵住建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建质[2010]5号)。

⑶天津建委《天津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重点建设环节质量安全管理实施细则》2013.6.17

⑷《天津地铁集团安全质量文明施工管理文件汇编》2014.5。

第7篇: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井下作业 管理体系 优化

井下作业过程始终伴随着易燃易爆、有毒有害、高温高压等安全风险和环境污染风险,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风险就可能变为现实;油水井作业过程,也是能源的消耗过程,油料、材料、电力及水资源不可避免的要被消耗,废水、废气、废渣不可避免的要产生;作业过程既涉及到作业队、作业监督,还涉及井控管理,点多、面广特点突出,任何一个环节运行不畅,都会影响后继环节的工作推进,任何一个部门(单位)工作质量不高,都会影响到整个系统效率。因此,有必要通过井下作业管理体系创新,细化梳理出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完善,实现优质高效、安全发展、清洁发展、科学发展、节能减排的目标。

1 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征求意见,凝聚优化共识

体系优化过程,是一个改革的过程,不可避免的会触动某个部门、某个单位既得利益。为促进井下作业管理体系优化高效稳妥进行,成立了厂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抽出一些具有较强专业知识、综合能力的骨干人员组成办公室,深入到基层,广泛听取建议。经过广泛座谈,凝聚了以管理体系优化为重点,以精细管理为支撑,以激励机制为保障,实现井下作业系统安全优质高效运行为目标的共识。

2 优化井下作业运行管理流程,提高系统效率

2.1 优化方案设计管理,控好作业管理源头

方案流转过程中,严格贯彻“谁设计谁负责、谁审核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在设计阶段引入多轮次作业井管理控制流程、强化安全环保措施流程、增加警示色调流程,强调人文关怀,同时借助网络信息化手段,设计流转网上运行,将分级管理原则和设计流转规则固化到程序中。既便于相关单位互相监督,做到“地质、工艺、作业”三结合,同时方案更贴近现场保证方案设计的及时率、准确率。

2.2 细化修井前组织衔接流程,做细作业前准备

油水井上修前,优化安排上修顺序,细化组织衔接,预安排好配套车辆、专项料收送、工农协调工作,同时使油水井井场达到作业施工条件,是其核心内容。组织得当,可以使有限的作业施工及配套队伍、设备发挥出最佳效益,减少人力资源、设备浪费。2.3 优化作业专项料管理流程,延长专项料使用功效

(1)重新界定了作业科、安全环保监督科、物资供应站、工程技术监督站、工艺研究所、油藏经营管理区、准备大队、作业大队在管杆泵、采油树、井下工具管理过程中的权限和职责。

(2)油管杆分垛摆放、分级使用、分年限管理流程。为使管杆的使用功效达到最佳效果,有效降低作业材料费用,在总结多年管杆管理经验基础上,改变了原来回场油管杆混合堆放的管理流程,形成了以油管杆分类存放为基础,分级使用,分年限管理的新流程。

(3)通过“单车经济活动曲线分析法”,提高专项料收送效率。“单车经济活动曲线分析法”是通过对单台车辆的收入、材料费、油耗“三项”指标进行曲线分析,找出专项料收送过程不合理因素,优化车辆运行,减少成本浪费。根据近三年来各种车型的收入、材料、油料消耗情况,并结合设备技术性能指标和实际使用情况等因素,科学合理的计算出每种车型的“收入、材料费、油耗”三项指标的消耗标准,以作为单车分析的依据。

(4)细化管理,单根降耗。为加强对油料的消耗控制,寻求最佳控制点,作业大队通过探索实践,推行了 “单根油耗”量化考核办法,找出了一条油料控制的最佳途径。燃油指标考核与当月绩效工资挂钩,挂钩比例为15%,以各队月度计划指标值为基数,按油料实际消耗量考核,每节超1%,奖扣2%,直到扣完为止。

2.4 优化施工作业现场管理流程,完善硬件,标准化水平提升,从本质上打造安全施工、高效施工

从现场摆放、施工工序、资料管理等方面对作业施工现场管理流程进行再造,配备了可升降管杆桥座、轨道式防翻转小滑车、组合式站台板、管杆橡胶围堰、抽油机皮带防滑夹、抽油杆液压自封装置、四级撬装过滤罐,从硬件上完善齐备,井场形象彻底改观,施工效率、安全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3 梳理井下作业监督管理流程,督促系统运转规范进行

(1)细化明确了工程技术监督站是全厂井下作业监督的业务管理部门,各油藏经营管理区要有相应的井下作业监督岗,以满足作业现场监督需要;确立了作业监督实行“一人一井负责制”的监督原则,确保监督工作落到实处。

(2)细化再造了作业监督内容和运作流程。明确的按照条目列出了在作业设计、施工准备、施工过程、作业完井、作业井现场交接过程中的监督内容和程序,监督内容细化到了具体的监督环节、监督点,规范了作业监督在监督过程中监督什么,如何监督,有了问题怎么解决的基本程序。

4 优化井下作业井控管理流程,确保长治久安

井控管理是确保作业系统高效节能、安全环保运作的最高级别管理,是全面加强作业安全管理最重要的一环。为细化井控高级别管理,厂成立了以厂长、书记为组长的井控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了井控检查以旬抽查、月专项检查的检查机制,使井控检查督促工作常态化。

5 配套完善考核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落实提高作业执行力

(1)细化完善管理流程再造责任部门、责任人考核。分类制定了《井下作业运行考核办法》、《井下作业监督考核办法》、《井下作业井控管理考核办法》等管理办法,细化考核到各部门及其责任人,调动积极性。

(2)细化对作业小队领导班子绩效考核。作业小队领导班子是作业运行的中坚力量,他们积极性发挥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作业系统的士气和运行效率。厂作业大队在厂流程再造管理小组指导下,细化制定了《基层干部绩效量化考核办法》,规范了对小队领导班子的考核,仅基层党政正职浮动考核月度高低相差就达500多元,充分体现了奖优罚劣的激励约束作用,激发了作业系统中坚力量潜能的发挥。

(3)规范完善对作业小队一般员工的绩效考核。作业员工是作业施工的基础力量,作业质量的好坏及作业效率的高低最终从他们身上体现出来。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对一般员工进行量化考核,多劳多得,改变了以往不同作业小队之间对一般员工考核政策不统一所存在的一些弊端,充分利用绩效工资的激励约束作用,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作业系统最终执行力。

第8篇: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范文

卡车运输工作的安全管理措施

为了改善作业环境,我矿进一步完善了道路交通标志,并在主要交叉路口设立警示灯;设置了坑下导航灯;在所有车辆上安装了车辆防撞预警系统;卡车司机佩戴防困耳机;为了改善夜间作业存在灰尘大视线不好的现象,在所有指挥车辆和卡车上张贴反光膜,保证夜间车辆的安全行驶;冬季在坑下坡道上喷洒防冻液,起到降尘、防滑的作用,确保工作现场的运输安全。

高台阶作业的安全管理措施

针对高台阶作业易片帮的危险,我矿引进了边坡监测雷达系统,通过高科技手段及时准确的预测、预报边坡稳定情况,边坡雷达监测期间共发生过两次较大规模的片帮,都及时进行了预警,其中一次成功预警8小时后发生片帮,坑下作业人员与设备均已安全撤离,边坡雷达监控系统为高台阶作业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在高台阶作业区域,设置了反光警戒带,在裂缝区设置了安全警示标志,要求进入警戒带作业的工作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带,并且要有专人监护,非工作人员严禁进入。通过制度和措施制定和落实,确保了我矿高台阶作业的安全。

设置了边坡监测站

我矿在边坡设立了监测站,对我矿排土场稳定性实现了全天候自动化监测。与传统人工测量相比较,节约了成本,保证了监测实时性,最大限度的减少边坡滑坡所带来的损失,有效的保障了我矿生产的安全。

制作培训教材录像

为了提高职工们的学习兴趣,改善以往单调的培训模式,我矿投资50余万元聘请专业机构拍摄了主要工种的视频培训录像,同时选出一些有针对性和有教育意义的事故案例制作了事故教材培训录像,让广大职工从事故中吸取教训,严格按照规程作业,减少事故的发生。该教程一经推出,获得了职工的一致好评。我矿计划在今后继续投入,将主要生产工艺和设备拍摄成为视频教材。

开设调频广播电台

我矿在矿内开设了调频广播电台,并在所有作业设备上配备了接收装置。日常播放《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等培训内容,中间插播新闻、歌曲等娱乐信息。这样既宣传了安全知识,又改善了单调枯燥的作业过程。

数码雷管的投入

我矿于2010年进行了数码雷管抛掷爆破试验,采用数码雷管起爆效果明显好于以往采用的高精度雷管,提升了抛掷爆破率,减少了后冲,降低了采矿成本。

建立移动变电站集中监控系统

为了能够随时掌握站内进线、配出柜电压、电流、有功及开关的分合闸状态等,我矿建立了移动变电站集中监控系统。该系统实现所有变电站的运行监视,采用双机配置原则,当一台主机故障时,另一台主机执行全部功能,实现了无扰动切换。以上的各方面的投入增加了安全管理设施和安全管理装备,极大的改善了现场作业环境,对预防事故发生起到重要的作用。

成效显著安全管理上台阶

第9篇: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 内控建设 通信企业 价值

一、通信企业内控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1、内控建设是完善公司治理的内在要求

现代企业发展到今天,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形态均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一些企业的规模呈巨型化、集团化、全球化,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各样的内部管理问题,管理不慎出现漏洞,就会出现诸如材料耗费严重、经费使用超标、人浮于事等现象,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和长久发展,威胁企业的生命。因此,加强内控体系建设,完善现代企业的内部治理殊为重要。内控体系建设能够帮助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健全企业制度体系,改进管理漏洞,提高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和效果。

2、内控建设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当今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日益复杂,面对全球一体化和经济危机的双重压力,加上国家对通信行业尤其是增值业务行业的大力整顿,通信企业的生存环境不容乐观。虽然,经济全球化也带来了发展机遇和国际业务,然而通信企业却不得不面临诸如沃达丰、苹果、三星、索尼等通信巨头的竞争,而人力成本高企、专利费用等则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经济危机又引发市场转冷,产品销售受挫,通信企业雪上加霜。目前,我国通信企业的技术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通信企业只有通过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从管理上提高自己,缩短与国外企业的差距。同时,内部管理的提高也能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积蓄成本竞争优势,进而能够有更多的资金加大对技术科研的投入力度,补齐技术短板,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

3、内控建设是三网融合背景下通信企业实现发展的客观要求

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之间的技术改造和融合,以实现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的最终目标。三网融合是国家为未来信息产业指明的发展方向,既有利于通信行业的整体良性发展,也为消费者提供了便利和实惠。然而,三网融合过程中,原来电信、广电和互联网的行业壁垒将被打破,各企业不再划疆而治,而是逐步融向大的三网平台,届时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和业务主导方向也更为复杂和多元,如当前移动公司仅负责电信和固网业务,一旦实现三网融合,其必然面临企业重组,业务范围扩大至三网,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管理压力也将增大,内部管理矛盾将逐步凸显。因此,在三网融合过程中,企业只有加强内控建设,理顺业务关系和发展方向,才能争取发展先机,在三网融合后取得竞争优势,实现更大的发展。

二、通信企业的内部管理现状

1、缺乏正确的内控意识

我国企业多数是“轻管理、重生产”,通信行业企业也不外如是。很多通信企业认为内控建设是大企业、大集团的事情,目前与自身无关,等自己以后发展大了再进行内控建设也不迟;有的通信企业认为内控束缚了企业生产经营的自由,容易使得企业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有的企业则认为内控就是简单的制定公司内部章程,然后执行即可。这些片面的、错误的认识导致很多通信企业的管理者不愿推行内控体系建设,即使企业内部管理真的出现了漏洞,也仅仅是简单处理、就事论事,而不考虑从管理上根本解决,导致很多问题一再重复发生,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领导尚且如此,下面的员工可想而知,大多对内控存在错误、片面的认识,怀有抵触情绪,在工作中不配合、不支持,导致企业内控工作难以开展。

2、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

一些电信企业如联通、移动和电信等,还存在较浓厚的行政色彩,尤其是集团和省一级的公司,行政色彩更为浓厚,企业产权制度贯彻不明显,内部管理行政手段过多、企业意识不足,存在一些现象,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等,降低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同时,这些电信企业过多的管理层级也带来了管理上的不便和信息沟通的困难,影响了企业的经营效率。另外,有的通信企业机构岗位设置不合理,导致权责不清,出现多头管理或无人管理的怪象,各部门之间推诿扯皮现象严重。有的企业没有遵循职位不相容制度,导致一些领导既分管财务和审计,又分管投资和采购,有的人员既担任会计又担任出纳,财务风险相当大。此外,一些企业的操作流程不规范、不合理,导致员工在执行过程中难以执行,制度流于形式。

3、风险管理意识不强

风险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企业的意志为转移。企业应该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以积极有效地防范和应对企业风险。由于通信行业技术更新速度快,又涉及信息安全,面临更多的技术风险和政策风险,如三大电信公司花费巨额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建设3G网络后,4G甚至5G网络技术已经开始成型了。然而,很多通信企业缺乏风险意识,对自己所处环境面临的风险没有察觉、或是察觉了但无动于衷,结果只能在风险来临之际仓皇应对,使本来可以减小甚至避免的损失扩大化,甚至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

三、构建价值提升导向的内控体系

1、提高领导和员工意识,树立正确的内控观念

通信企业管理层应该提高内控意识,改变过去“轻管理、重生产”的片面思想,将认为内控是应付监管要求、是对企业经营自由的约束等错误思想转变为认识到内控能够增强企业对内部的控制能力和管理能力、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和增强核心竞争力上来,提高对内控建设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同时,管理者也要避免“内控就是一切,内控就是万灵药”的极端思想,认识到内控是一个不断优化、不断改进和不断完善以适应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的动态过程,不能将一切问题解决和希望寄托于内控建设,也不能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妄图一蹴而就而匆匆上马必然导致内控管理实效,反而挫伤企业和员工的信心。同时,企业应该加强宣传力度,在内部印发宣传内控制度的员工手册,营造内控文化,形成上下齐心的合力。

2、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严密清晰的管理体系

内控建设离不开组织机构保障,同时,健全的内控体系也能促进组织机构维持良性高速运转,避免出现权责不清、推诿扯皮、管理混乱等现象。因此,企业在内控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建立严密清晰的管理体系,尤其是像联通、电信和移动这些行政色彩比较浓厚的国有企业。企业应加强组织机构设计,注意机构的扁平化管理和职能的集中化管理。如移动集团公司目前采用集团、省、市、县四级管理层级,管理层级过多,影响了企业的灵活性和信息畅通。移动集团可以通过缩减市县公司数量和职能,只保留其营销和服务职能,将其他管理职能集中到省一级,减少职能重复设置。在内部岗位设置和人员安排上,根据SOX法案要求,应明确企业的岗位设置和要求,对企业生产经营流程进行梳理,并编制流程文档与流程图。例如中国移动集团为了应对SOX法案的审查要求,就通过对自身经营流程进行再优化和设计,突出关键控制点,对手册内容优化、简化,便于内控执行与评估。

3、构建风险管理体系,推进全面风险管理

首先,建立风险预判体系。应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和所处经营环境,研究分析企业当前可能面临的风险,风险无外乎是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政策风险、行业风险和管理风险等,企业可以从这几方面着手进行研究分析,根据当前通信行业的发展情况,结合企业自身实际研究确定。其次,建立风险评估体系。进行风险预判后,企业应该针对预判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结合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损益性和对企业经营的重要性等进行评估分类,划分出不同等级的风险,明确核心风险、重要风险和一般风险,以便集中精力应对核心风险和重要风险。最后,建立风险应对体系。风险应对体系应包含风险预警和风险处理两个方面,通信企业应该加强对关键领域和重要部门的风险追踪监控,及时发现苗头。同时,制定风险应对预案,以充分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此外,企业还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健全风险处理能力和提高企业管理能力。

4、加强内部监督管理,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

审计是对内控管理的再监督,又分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内部审计上,企业应该健全独立的审计组织机构,确保其能够独立充分的行使审计职能。同时,企业还应注重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养力度,增强审计人员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避免审计结果不全面、不深入,流于形式和表面化。企业应定期开展内部审计,并完善审计形式,如实行季度审计、年度审计等,加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部门的审计。企业还应健全审计报告制度和结果问询制度,审计机构将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报告,以便管理层进行研究和分析解决。在外部审计过程中,SOX法案要求上市通信企业必须聘请外部审计机构进行审计,企业应配合外部审计机构的审计工作,并对相应的法律责任作出明确规定。企业应注重对外部审计机构的选择,注重选择口碑好、实力强、行业经验丰富的外部审计机构,同时加强同外部审计机构的沟通,内部审计资料可与外部审计机构共享,以减少资源浪费。

四、结论

通信产业未来还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空间,通信企业应该立足于自身内控建设,抓好思想管理,抓好制度管理,抓好风险管理,抓好监督管理,以进一步提升企业价值,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