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国培计划意见和建议范文

国培计划意见和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国培计划意见和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国培计划意见和建议

第1篇:国培计划意见和建议范文

2010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重视对幼儿特教师资的培养建立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培训体系,满足幼儿教师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三年内对1万名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进行国家级培训。各地五年内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进行一轮全员专业培训。”近几年,幼师国培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何高效做好幼师国培成为一个现实问题。

二、研究对象、内容及方法

为增强幼师国培的科学性和实效性,采用网上问卷的形式对参加幼师国培的100名参训教师进行调查,征求对幼师国培的意见建议。问卷共设计17个问题,其中16个选择题,1个开放式问答题。问题涉及参训教师的基本情况、参训的动因与期望、对于培训方式、授课内容的意见建议等。完成并成功提交问卷96份,有效答卷率为96%。

三、调查结果

通过对问卷汇总分析,可以看出:参训的动因主要是基于提升自身素质和提高教学技能和教育改革发展所需;培训内容的选择主要关注教育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理论;对于培训形式,专家讲座、参与式培训和技能训练成为关注度较高的三种培训形式,案例教学和课例观摩关注度较低,交流研讨成为最不受欢迎的培训方式。国培专家和一线教师成为授课教师首先,教研员和培训机构教师的关注度较低。学科教学指导方式的选择中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提供更多的案例的关注度较高。培训满意度的影响因素集中在培训课程、培训师资和培训管理与服务三个方面,而食宿条件和硬件环境的关注度较低。

四、对数据的分析、思考

1.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幼儿教师关注的焦点

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幼儿教师普遍认识到自身在专业发展方面存在的诸多不足。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是幼儿教师最为迫切的需求。主要体现在教师培训动机、培训期望的调查结果上。在参训的动机方面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提升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技能”、“教育改革发展所需”和“力争成为学科骨干或带头人”,关注度分别达到了100%、85%和55%,成为教师参训动机的主体。同样,在培训授课内容的调查中最为关注的是教育教学方法,其关注度达到46.15%。这两项调查中关注度最高选项都围绕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因此,幼师国培的关注热点应集中在个人专业能力的提高。

2.幼儿教师对于培训的期望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不难看出在培训授课内容的调查中教师最为关注的是教育教学方法。但在对这方面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对于培训授课内容的关注点比较分散,没有绝对的热点。从这个结果可以反映出,在幼儿教师在关注自身专业技能的大前提下,各个教师关注的侧重点不同,从而也可以反映出,教师在对自身发展问题上是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反思。从培训需求看,呈现出集中与分散并存的特点,一方面对于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实践能力有较大的关注,同时对于教育理论和教育前沿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关注。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参训教师提到应适当增加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培训专题。

五、培训对策及建议

为进一步做好农村幼师国培工作,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培训内容要更具针对性

培训内容应严格按照幼儿教师国培计划课程标准的要求,围绕幼儿园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目标内容与指导、幼儿园环境规划与创设、幼儿学习方式与特点、幼儿活动设计等专题进行讲解,以幼儿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为核心,以提升幼儿教师自身素质、提高幼儿教师教学技能为目的进行方案的设计和课程的设置,增强培训的针对性。

2.培训方式要多样化

在培训的形式上,坚持多元化的选择方式,将基础理论专家讲座、教学活动示范交流、基本技能实操训练、实训基地影子培训和返岗实践研修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多样化的培训方式,积极调动参训学员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提升参训教师的职业素质以及科学、合理地组织实施保育、教育工作的能力。

3.培训授课教师要多层次

第2篇:国培计划意见和建议范文

关键词:国培计划;问卷;骨干教师;中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2)11-0143-4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2.04.043

1.引言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随着国家对教师专业认识的不断深入,国家教育部在2002年2月颁发的《关于“十五”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意见》中,对教师专业发展划分了三个阶段: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在职培训,明确提出了要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王晓萍,2010:22-23)。其中,“国培计划”就是为教师深入学习和使专业不断发展的在职培训项目之一。国培计划,即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是教育部、财政部实施的旨在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这一培训计划不仅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也可以给来自不同地区的教师与从事教育事业者之间经验交流等教学行为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从2007年以来,教育部对西部地区实行了教师国培计划,给各学科教师搭建了学习和提高的平台。2009年江西省承担了“国培计划”旨在全面提高我省农村师资力量,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他们教授知识与技能的能力。这次中学骨干教师培训了什么?这些一线教师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培训?培训的效果如何?对培训提出了什么要求?因此,笔者对2011年在江西师范大学接受培训的中学英语骨干教师做调查,以期回答上述问题。

2.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是2011年国培计划——江西省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的80位参训教师,分别来自江西抚州、上饶、萍乡、鹰潭、吉安、景德镇等10个地区的县、镇、乡中学,男女比例分别为24.7%和75.3%。工作五年以下约为43.2%,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约为21.6%,20年以上的约为5.4%。获得本科学历占77%,大专学历占23%。这些参训教师的年龄都集中在21~30岁以及31~40岁和41~50岁,分别占总人数的56.8%,32.4%和10.8%。14.9%的英语教师都是普通教师,85.1%的教师都在学校担任主任、副主任、年级组长以及其他职务。

2.2 研究方法

笔者对参加江西农村中学英语培训的80位教师每人发放了一份问卷,该问卷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是了解参训教师的基本素养,如培训经历、培训态度、参训原因等;第二部分旨在了解参训教师对培训的看法,如对培训模式类型的看法、对培训时长及形式的要求、对授课者类型的要求;第三部分是了解参训教师对培训的考核及效果的看法;第四部分是了解教师们对“国培计划”的满意度及建议。共收回了74份问卷,经过甄别74份均为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92.5%,并用spss13.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参训的英语教师的基本素养

80%以上的教师希望能让更多的教师得到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参训英语教师中,60.8%的人认为能顺利完成专业知识教学任务,39.2%的人认为有一定难度。有33.8%的人只教英语一门课程,而66.2%的人都教除英语以外的其他学科的教学。大部分英语教师都有至少两门以上的课业压力,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这些教师对教英语或其他学科的备课、上课、课后解答等方面的问题。再者,教师要深入思考与研究如何有效地把各种不同基础的学生教好。

此外38.4%的教师是第一次参加省农村中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57.5%的教师平时很少参加或偶尔参加此类培训,只有4.1%的教师经常参加此类培训。可见,大部分教师没有机会或很少有机会参加此类培训。因此,教育部门或学校应该多举办类似的培训,重心应放在农村,以提高这些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知识、技能和教育管理等各方面能力。

至于参加培训的态度,81.1%的英语教师期待此次国培,16.2%的英语教师抱着平常心参加,而2.7%的英语教师则不期待。总的来说,这次培训是大部分英语教师所期待的。91.9%的英语教师是抱着提高技能和水平来参加培训,2.7%的教师是为了获取证书、评职称,6.8%的教师是为完成学校任务而来。大部分教师的学习态度都比较积极主观。

35.1%的英语教师是自己争取来参加此次培训,23%的教师是因教学成绩突出选拔来参加培训,41.9%的教师是校长、教务主任被要求来参加培训,1.4%的教师是应付任务来参加培训。因此,积极主动争取培训机会的参训教师只占总人数的35.1%,显然主动参加培训人数还是不多。

3.2 参加培训教师对培训的看法

3.2.1 对培训模式类型的看法

4.1%的英语教师希望得到系统理论讲授的培训,60.8%的教师喜欢经验交流的培训模式,12.2%的教师喜欢专题理论学习,9.5%的教师喜欢远程培训,31.1%的教师喜欢考察实践模型,即实地跟班学习培训。可见,大部分教师不喜欢理论型培训,而是融合于实践教学中的理论升华。英语教师应扎实掌握专业知识和教学理论及技能,更好地实践英语教学。同时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考察实践、远程培训等模式也是教师成长和学习必不可少的途径。

3.2.2 对培训时长及形式的要求

对于培训时长,8.3%的英语教师认为培训10天为宜,34.7%的教师认为培训10天~1个月为宜,26.4%的教师认为培训1~2个月为宜,30.6%的教师认为2~6个月为宜。对于培训形式,24.3%的英语教师选择短期业余培训,67.6%的教师选择平时集中脱产培训,10.8%的教师选择寒暑假假期集中培训。

3.2.3 对授课者类型的要求

14.7%的英语教师希望教育专家给他们授课,73%的教师希望优秀中学教师授课,6.8%的教师希望大学师范类教授授课,5.4%的教师希望非教育界知名人士授课。这说明参训教师中大部分都希望优秀中学教师给他们授课,认为实践更重要。

3.3 教师们对培训的考核及效果的看法

首先,从回顾与思考培训内容方面来看,35.1%的英语教师每天都会,43.2%的教师经常会,17.6%的教师偶尔会,4.1%的教师不会。可见,每天培训结束后,大部分教师都会回顾与反思培训的内容;但是还是有少部分的教师不回顾、不反思。众所周知,教学相长,教师的回顾与反思是提高自身能力的一种方式。

其次,从写研修日志以及教学反思方面来看,83.5%的英语教师认为应该写,13.7%的教师认为没有必要写,2.7%的教师认为不应该写。结果表明80%的教师认为应该写研修日志,因为写研修日志既可以概括培训的知识便于日后使用知识的提取,又可以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56.8%的英语教师愿意每天写教学反思,43.2%的教师不愿意每天写。50%多的教师愿意坚持每天写教学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是汲取经验教训的有效手段,是教师自我成长和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可以从名人名言中得知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因此,应提倡教师坚持写教学反思。

再次,从培训结束后是否应该有相关结业考核方面来看,25.7%的英语教师认为应该有,62.2%的教师对此持中立态度,12.2%的教师认为没有必要。考核是培训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测参训教师培训效果的一种评价手段。整个培训是个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应该采用多种形式的结业考核,来检测每位老师学习的效果。至于结业考核方式,4.1%的英语教师希望采用上课的形式作为结业考试的方式,6.8%的教师希望采用说课的形式,31.1%的教师希望通过上交培训反思的方式,59.5%的教师希望通过结束后谈论培训感受作为结业考试的方式。从这些参训教师对考核形式的答卷中,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希望通过上交培训反思的方式和谈论培训感受作为结业考试的方式。但是这两种考核方式无法全面反映培训效果。目前,我省“国培计划”项目考核采用了综合评价考核的办法,其中考核指标有学习时间、作业、教学设计与反思、研修日志、论坛研讨。

最后,从“国培计划”培训效果方面来看,2.7%的英语教师认为完全达到目标,29.7%的教师认为达到目标,36.5%的教师认为几乎达到目标,31.1%的教师认为未能达到培训的目标。由此可见,此次江西省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国培计划”的效果良好,但是还是有待于提高。至于培训的效果,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56.8%的英语教师认为理论和实践上都提高了,2.7%的教师认为只在实践上提高了,33.8%的教师认为只在理论上提高了,6.8%的教师认为没有提高。因此,参训教师,尤其那些认为没有任何提高的人,应探究其原因。

3.4 对“国培计划”的满意度及建议

3.4.1 教师对“国培计划”方案实施的意见

63%的参训教师对“国培计划”方案实施持支持态度,然而有15.1%的教师持反对态度。因此,培训的组织者和授课者应在培训后期通过网络或电话访问参训教师,探寻其持否定态度的根本原因,再分析总结,以便“国培计划”更好地实施。

3.4.2 对此次培训内容的满意度

65.8%的英语教师满意,34.2%的教师不满意。85.1%的教师认为理论联系实践太少, 9.1%的教师认为培训时间过长,8.1%的教师认为授课教师水平有限等等。由此可以看出,这次培训内容,理论型培训过多,以后类似的培训应多让授课者把理论结合实践教学,并且应把部分主动权交给参训教师。让他们经过理论学习和演示学习后,参训教师自己反思后再讲述自己理解的理论,应用于实践;接着可以让授课者和其他参训教师进行点评,再让演示者反思并且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根据演示者提出的想法,让全体参训教师与授课者进行讨论和探究,让授课者和参训教师都更真实地领略到实际情况中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总之,为使以后此类培训更好地开展,组织者和授课者应考虑到参训教师的需求,应在培训前对这些参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然后进行分析,系统科学地设置培训内容,再与授课者探讨选择何种课程以及如何有效实施此类培训。

此次培训的目的在于提高我省农村中学英语教师教学上的各方面专业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并通过这次调查问卷来分析该培训的效果。但是部分参训教师对此次培训的满意度不高,未能完全达到培训目的。其部分原因在于部分参训教师并非主动来参加培训,而是被校长、主任或因教学成绩突出或为完成任务被派送来培训,所以这些参训教师的积极性不高。这固然会成为满意度不高的因素之一。还有部分原因在于培训内容,理论型培训过多,从而影响培训的效果。因此以后不仅要做好参训教师的派选工作,也要优化培训内容以提高培训的有效性。

4.展望与建议

本文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教师渴望得到类似提升与进步的机会。所以,“国培计划”这一方案得到大部分教师的支持,希望以后每位教师都能得到类似进修培训的机会。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资深教师都可以接受培训,教师应始终保持积极学习的心态,依据所教学生的特点和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及时吸纳新的或更新旧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不断让学生看到教师所呈现的新面貌,引导学生想学、爱学、会学。

此外,这些参训教师期望未来会提供更多不同类型的培训,如出国培训、提高英语专业知识、学生德育方面、短期业务、班级管理及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指导、英语口语能力、系统优质课讲解的培训、开展与顶岗生一样到其他学校跟着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的培训、让参训人员上课—说课—优秀教师点评的培训等。

然而,教师培训可以为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提供丰富的理论知识,重要的是需要教师灵活运用这些理论。其中有少部分接受培训的教师,对培训的理论知识嗤之以鼻,认为理论知识对他们的英语教学起不了多大作用。笔者不赞同这种想法,理论既为实践服务,又为实践所用,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但理论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而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是相辅相成的,两相结合才能发挥最大功效。希望英语教师们能尽可能地发挥两者的优点,更好地为教育事业服务。除此之外,如何使以后的“国培计划”取得更好的成效呢?希望以后类似培训的策划者、培训的授课者或教育主体部门应考虑一线教师的真实所需,在培训前对接受培训的教师做些调查。例如,对这些一线教师所需要培训的内容、培训类型、培训时间的分配、培训的管理、培训的考核、培训所需达到的目标等等做一个系统的调查或访谈,了解教师的真实想法,这样才能使“国培计划”落到实处,取得好的效果。

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国培计划”的受益者分享他们所学的知识,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完善教育事业的行列当中,也希望会有更多更好的培训,让每位教师都能受益。

参考文献

Chao, An Chen.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English Language Training Program in Hotel Industry[D]. Stout: University of Winconsin, 2000.

Fishman, B., et al. Linking teacher and student learning to improv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systemic Reform[J].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003, 19(6): 643-658.

Garet, M., et al. What make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ffective? Results form a national sample of teachers[J].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2001, 38(4): 915-945.

Herlina, W. The effectiveness of Indonesia English teachers training programs in improving confidence and motiv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struction, 2011, 4(1): 79-104.

第3篇:国培计划意见和建议范文

关键词 教师培训 实践性课程 师资 调查 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1问题的提出

2013年5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 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为《意见》),《意见》明确指出:培训内容贴近中小学一线教育教学实际,实践课程不少于50%。各承办院校50%的实践性课程落实情况如何?本校培训师对实践性课程的胜任力如何?落实过程中有什么困难。为了解这些问题,我们对13个省、自治区的20所承办“国培计划”及“幼师国培”的培训院校29个培训科次(不同培训院校承担相同培训学科,故按科次统计)进行了问卷调查。

2问卷设计与调查

本研究旨在了解培训院校培训学科实践性课程开设及本校培训师胜任情况,问卷设有一份列表和五道开放题,列表主要用于了解某校某培训学科实践性课程设置及落实情况。开放题主要用于了解:承办的培训学科实践性课程师资状况,实施实践性课程存在的困难,外聘教师落实实践性课程存在的弊病,实践性课程师资校本培养建议等有关问题。调查以“国培计划”及“幼师国培”的承办院校(含省部属高校、地方高校、教育学院)2013或2014年的培训学科作为调查对象,采取有限总体抽样的方法,选取了13个省、自治区的20所培训院校29个培训科次作为调查对象。对调查结果用EXCEL软件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分析,对开放性问题进行了分类汇总。

3统计分析

3.1实践性课程开设情况(29个科次)

从上表看出,各承办院校开设的实践性课程均能达到《意见》中提出的不少于50%的要求,没有一个学科低于50%的实践性课程,开设60%及以上的就有13科次,甚至有的培训院校实践性课程开设比例达到80%以上,说明各承办院校认真落实了《意见》精神,认识到实践性课程对学员形成实践智慧和教学技能、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人把人的五种感官和实践,形象的比喻为通向大脑的六个通道,而这其中又以实践和视觉最为重要。英国有句谚语:你听见了会忘记,你看见了就记住了,你做了就明白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实践才能出真知,只有去实践,才能牢牢的掌握。听―看―做是思维与行动的结合。这恰恰吻合了成人学习注重学习效率和使用性的特点。

3.2实践性课程实施情况

上表“本校教师承担实践性课程情况”是指某培训学科本校培训师承担实践性课程比例。“本校教师能专业指导实践课程情况”指对课表中所列实践课程本校教师既能组织又能指导。“本校教师只负责组织实践课程情况”指对课表中所列实践性课程本校教师只能组织但无力进行专业指导。上表显示,在被调查的29科次中,其中1科次实践性课程全部是外聘教师承担,本校教师无力承担;实践课程由本校教师承担50%以下的12个科次,51%―99%的有16个科次,没有一所学校能全部胜任实践性课程。然而,以上由本校教师承担的实践性课程能否真正落实呢?现以本校教师承担51%以下的实践性课程中的12个科次为例进行分析,12个科次中仅有7个科次本校教师对承担的实践课程能够进行专业指导,也就是说有5个科次的部分实践课程担任者只充当了召集者和组织者,如:观摩教学,有的培训师由于缺乏实践能力与实践智慧,感受不到观摩课的亮点与精彩,诊断不出课堂教学存在的真问题,既不会评价,更不会指导,他们只负责把学员带到考察观摩学校,对观摩课的认识、闪光点、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完全看学员如何感知,实践课程质量就可想而知了。从形式上看50%的实践课程按规定开设了,实际上部分实践性课程在培养学员的教学技能和能力、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等方面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缺乏专业指导的实践是低效盲目的实践,这样的活动,即使学员实践了很多,也不会有明显的收获。

承办院校为了弥补本校实践性课程师资的不足,外聘了部分教研员或一线优秀教师,被调查的某校有一个科次实践性课程教师全部外聘,被聘教师因地域界限或彼此陌生,给集体备课、交流沟通造成极大障碍,在彼此缺乏相互沟通、对实践性课程设计的逻辑关系及意图缺乏深度理解的情况下,凭着自己的理解来施教,致使教学偏离课程设计 (下转第40页)(上接第35页)意图,影响培训目标的有效实现。再者实践课程侧重培养学员的实践技能和实践能力,而这一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日之功,需要不断跟进指导,恐怕外聘教师就力不从心了。

3.3落实实践性课程存在的困难及主要原因

在被调查的29个科次中,均回答有困难,主要集中在:现场操作面临场地、人员的极大限制;实践性课程地域性差异较大;突况难以处理等。有的实践性课程需借助基地校的支持与帮助,如学员交流课同课异构,最好是相应年级的学生为听课对象,这样就需要由中小学提供场地、学生,但因他们面临考试、升学的压力,唯恐影响教学进度与质量的心理便成了中小学为培训提供更多帮助的障碍。另外培训院校大都在城市,从交通便利的角度讲,实践学校一般设在市内,而学员大多来自农村偏远地区,城乡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学员感觉被考察学校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本地教育有一定距离,难以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实现转换。

3.4培训学科实践性课程本校培训师现状及原因

问卷“贵校该学科缺乏实践性课程培训师吗?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在29个被调查科次中,有19个科次回答缺乏,主要原因是高校教师长期从事专业理论和前沿知识的引领,绝大部分不具备中小学或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经验,不了解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现状,更不会从中小学教师的视角去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高校教师是凭借假设的问题、依靠抽象的理论对中小学教师实施培训教学,纸上谈兵。而回答无困难的10个学科中,绝大多数为师范类院校和专门从事教师培训的教育学院,与中小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了解一线教师的实际需求和课改现状,善于进行由下而上、由实践到认识的归纳。因此老师们在组织实践性课程时能够为参训教师提供具体的帮助,从而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

3.5外聘教师落实实践性课程存在的弊端

在 “您认为选用外聘教师落实实践性课程存在什么弊端?”的问题上,问卷显示:

(1)外聘教师确实可以解决燃眉之急,而且也确实有名师、大师,但是这些老师工作任务重,尤其一线教师难于分身,顾此失彼,在后续跟踪服务上鞭长莫及;

(2)外聘教师虽然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都很高,但对参训教师来说未必接地气,不能很好地与本地中小学、幼儿园教育实践相联系;

(3)时间安排不自由,大多数外聘教师只是在周末有时间,而且缺乏连贯性、系统性的指导;

(4)讲授内容偏离培训主题。无论是理论课程还是实践课程,均需要培训团队成员相互沟通、协调、整合,避免内容零散、重复、观点分歧或偏离培训主题。而外聘教师很难实现面对面的交流沟通,进而实现教学内容的整合。即使有的培训院校将培训方案和学员存在的疑难问题训前发给外聘教师,但许多外聘教师没有时间认真研究培训方案及授课对象存在的疑惑,一稿讲天下,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培训的效果。避免以上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培训院校培养自己的实践性课程师资。

3.6培养实践性课程校本师资建议

对“如何培养实践性课程校本师资?”提出的建议概括为:

(1)学校给予政策和资金的支持,鼓励高校教师深入基层一线挂职实践学习、锻炼,了解中小学及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鼓励学科教法教师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实现研究与培训有机结合,培养既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又有一定的实践能力与实践智慧的双师型教师。

第4篇:国培计划意见和建议范文

【关键词】幼儿教师 短期集中培训项目 实效性 参培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C-0133-03

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的开展,是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精神、加强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素质的需要,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但是,随着各级各类幼教培训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部分教师的参培积极性不是很高。如何理性地看待培训实效性以及怎样提升学员参培的积极性,直接关系到幼教人才培养和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广西幼专)开展幼儿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为例,基于实效性视角对幼儿教师的参培积极性进行探讨。实效性是指实施的可行性和实施效率的目的性。本文的实效性是指参培教师参加国家级或者自治区级短期集中培训项目期间,所培养的师德和专业观念、掌握的专业知识、提高的专业能力与预定目标的吻合程度,即幼师国培预期目标的达到程度或结果。

一、幼儿教师培训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近几年参加国家级或者自治区级幼儿教师短期集中培训的学员进行对比观察、实地调研和对广西幼专学员调查回访中,发现目前学员在参培积极性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组织院校方面的问题

1.培训专家团队比例不足。教育部制定的“国培计划”课程标准中建议对专家、一线教师的比例是:不少于三分之一的省域外专家和不少于50%的一线优秀教师和教研员。但据笔者了解,很多院校的培训机构存在“尽力问题”,有心把比例落到实处,但外请专家时间没有定期,不能提前确定,临时来不了的情况下只能找本校教师临时候补。

2.培训形式单一,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难转换到实践工作中。笔者在实地调研时了解到,有些院校存在训前缺乏对学员进行需求调查和分析,培训内容过于宽泛、针对性不强等现象。有些培训内容脱离农村教师教育教学实际,不能满足参培学员的学习需求,如有些学员想多了解最新幼教理念和动态,有些则希望在教学技能和信息技术方面有所进步,等等。此外,还存在培训方式单一、培训时间安排不合理等问题。不仅如此,个别培训教师的学术语还容易阻挠学员对实践性知识的理解,因此,自己不理解的东西很难运用到实践工作中,更谈不上与同行分享交流了。此外,远程教育设施落后,很多农村教师的远程教育培训往往流于形式,很难做到学以致用。

3.组织管理松散,考核制度僵化,约束机制欠缺。在国家级或者自治区级幼儿教师短期集中培训管理中,考核制度一般包括考核出勤奖、学习表现、听课心得、基地研修、评优评先和结业汇报等。部分院校以人手少为由,轻视对学员的组织管理,考核制度僵化,没有约束机制来限制参培教师的行为,不注重激发学员参培的积极性等。

4.缺乏追踪性评价和训后跟踪指导。在培训评价方面,结业典礼时,许多培训院校都会发放评价问卷来调查学员的满意度,这方面还是做得比较好的。但是,对于追踪性评价和训后跟踪指导方面,很少有培训院校能做到,少部分院校能做到的,主要是以电话、QQ、微信和电邮等方式进行,很少直接跟踪学员能否把培训中的学习成果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至于有计划帮助学员解决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很多院校还停留在设想阶段,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参培学员的问题

1.参培认知偏颇,目标不明确。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的内在目标是通过培训改善学前教育师资状况和提升整体教学水平,外在表现是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培训前期调研结果反馈,对于为何要参加培训的问题,由于农村幼儿教师认知水平和环境的限制,学员普遍存在对当前幼教发展现状不了解、对自身专业发展认识不足、对培训目的和重要性认识不明确等现象,往往只局限于眼前的利益,忽视长远的发展,表现出培训需求的隐藏性和滞后性,以至于造成他们对培训学习失去兴趣和动力。

2.参培情感不足,“被动学习”等带来的积极性减弱。学员的培训主体性表现和被强调感不足,也会导致学员学习不主动。比如,导致他们参与积极性下降的培训很多是“一言堂”和“新瓶装旧酒”,大多情况下学员会忙着记录知识点,而忽视如何理解消化、如何运用到今后实践工作中。再者,因时间限制而导致的内容压缩也让学员感觉味同嚼蜡。如在集中培训中,部分知名专家因时间限制,不得不压缩授课内容,不得不缩减与学员交流互动的时间,容易出现观念与行动的不协调,即一方面倡导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还成采用落后的培训方式,大多数学员只能被动地参与其中,附和着别人的思想,人云亦云,自己的真实想法很难与别人进行碰撞与交流。

3.参培意向薄弱,难以应对工学矛盾。调研得知,国培学员大多来自农村,在工作中面临着各种矛盾,如幼儿人数多、教学任务繁重,没有时间和精力外出参加培训,绝大多数教师面临家学矛盾和工学矛盾突出的问题。特别是女性,还面临着照顾家庭、孩子和老人的双重压力等,有些只能勉强参加培训,而有些女教师甚至不得不放弃参培机会。

(三)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学员遴选问题

与受训学员接触发现,有些参培学员根本不符合国培项目的培训对象的要求,比如在针对幼儿园骨干教师的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中,依然存在新手教师、转岗教师和不符年龄的老教师的参培现象。有些学员虽然符合硬性要求,但自身并不愿意参加培训,属于被动选拔,这样不仅浪费了培训名额和资源,而且学员参培积极性普遍不高,在培训中往往消极对待,他们的行为和语言表述也会对授课教师和其他学员产生负面的影响。

二、实效性视角下提升幼儿教师参培积极性的对策和建议

导致学员存在参培积极性问题的原因既有来自学员个人层面的因素,也有来自家庭、单位、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的影响。下面主要从培训实效性的视角探讨广西幼专开展幼儿教师短期集中培训时的具体改进措施。

广西幼专于2012年获得国家级培训资质,是全国具有国培资质的100所高校之一,是全国仅有的3所专科学校之一,先后承担了教育部、广西、重庆和广州等地的国培项目,年培训量达1万多人次,学员遍布福建、湖南和江西等16个省区市。教师培训水平和质量进入国家级行列,培训课程针对性强,形式丰富多样,培训硕果累累,学员满意度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加强培训实效性方面有几点经验值得分享。

(一)精心组织协调管理,着力改变学员的参培认知

1.明确国培宗旨,健全组织机构,确保实效性。教育部于2010年7月正式启动并实施了“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其宗旨是“示范引领、雪中送炭、促进改革”。因此,明确国培宗旨是培训项目顺利实施的首要条件,其次是教育行政部门和项目承担院校的通力合作与高度重视。广西幼专专门成立以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为组长的“国培计划”项目领导小组,精心指导项目工作,还分别设立项目办公室、综合协调小组、经费使用与监督小组项目。项目领导小组调控得当,各个部门协同工作,举全校之力办国培,使培训开展有序开展、逐一落实,保障了国培项目的顺利实施,提高了培训的实效性。

2.重视学员需求调研和分析,课程设置具有针对性,激发学员有效参与。培训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使培训课程具有针对性,符合广大农村参培教师的实际需求。因此,广西幼专在培训筹备阶段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根据国培课程标准和以往培训经验设计培训需求调查问卷,认真分析农村幼儿园的教育现状、农村学员的培训需求,关注焦点、难点和热点,精心设计针对性和实效性兼具的培训课程,既注重学员的培训需求,又把最前沿的学前教育理念和系统教育理念传授给他们。例如艺术创意教学是广西幼专的培训亮点,培训课程不仅注重培养农村幼儿教师的艺术创意教学能力,进一步提升和掌握艺术教育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借助艺术教学载体,向大家传递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并把这种理念更好地运用到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同时,广西幼专在培训课程中增加了奥尔夫音乐教学、色彩与创意教学专题和幼儿创意舞蹈等艺术领域方面的教学内容,聘请了台湾专家讲授魔术表演等课程,受到学员们的高度好评。

(二)充分发挥专家团队积极性,激发学员的参培情感

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勒温所做的个体自身参与对于个体态度和情感改变影响的实验,说明个体自身的参与能有效地改变其态度和情感。在培训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专家团队积极性,端正参训学员的主观态度,激发其学习欲望,增强其自我发展的责任感,有效途径便是在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上下工夫。广西幼专的做法有:

1.培训内容丰富多彩,引发学员新思考。广西幼专在组织2015年教育部“国培计划”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中,培训内容安排紧凑而丰富,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可操作性和针对性,让学员们受益匪浅。专题讲座融合了学前教育前沿信息和新的教育理念,思路开阔而严谨,使学员感受到了头脑风暴,直击学员心灵,唤起他们对幼教的深情,重新思考自己的角色和前进的方向。如艺术创意课程课题气氛活跃,让大家在新奇、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既掌握了教学技能,又提升了理论水平。有学员表示,通过学习,自身对教师的角色有了更进一步认识,对课堂教学有了新思考,进一步认识幼儿课程的游戏性和操作性,树立了“学、思、研、用”相结合的教育思想。

2.培训方式灵活多样,体现学员自主参与。美国学者马尔科姆诺尔斯认为,成人学习与学校学习的最大不同在于:成人心理倾向于自主学习,成人的学习以认知过程为主,成人的学习目的主要为解决问题。据此,广西幼专在组织教育部“国培计划”幼儿教师短期集中培训中,遵循成人学习与培训规律,根据不同培训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如以“学习―行动―反思―分享”为逻辑主线,实施集中研修与跟踪指导相结合,综合采用主题讲座、案例教学、参与式学习、团队指导与学习、情景教学、现身说法、现场演讲、主题发言与分组讨论等方式,学员们学习劲头足,情绪高涨。基地研修和影子学习也逐渐成为广西幼专培训特色,采取影子研修和情景体验改进教学行为,利用反思提升教育经验,强化学员相互参与,增强培训有效性。此外,广西幼专与广西教育厅幼儿园等自治区级示范性幼儿园广泛合作,将其作为实践教学基地,学员在这些示范性幼儿园中全程观摩教学、实践教学和反思教学活动,真真正正地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三)建立科学高效培训管理组织网络,为学员安心学习提供有力保障

学员的安心学习离不开培训机构的后勤保障和服务管理。为确保培训科学、高效实施,广西幼专在总结以往培训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制定了《广西幼专专项培训工作基本流程》,工作流程涵盖了培训前准备工作、培训中开班工作和培训的工作等3大项73小项内容,并做好各项流程中的重点工作,如开班前准备工作中的学员培训需求调研、培训目标制定、师资团队遴选等;培训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培训资料的收集、学员学习任务驱动等;培训后续工作中的学员满意度的统计与分析、培训自评报告和资料归档等。通过工作流程的制定,建立了有效的培训管理组织网络,使培训的组织、管理和监控高效到位,使培训真正成为学员专业发展的助推器。

此外,教学硬件设施现代先进,网络教学平台、多媒体教室等设施设备充足,完全能满足学员学习需要。食宿安排和安全管理完全按照教育部和教育厅的相关要求,食宿环境安全、舒适,严格执行食宿管理、安全管理等规章制度。同时,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和“双班主任制”;严格执行培训考勤制度、学习管理制度和学员评价制度,强化学员自主管理;对授课教师实行岗位职责制和满意度适时评价制度;建立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绩效考评与质量监控制度,确保培训有序进行、卓有成效,为学员安心学习提供有力保障。

(四)坚持训前训后相结合,强化学员的参培意向

1.加强训后跟踪指导,支持学员可持续发展。注重加强训后跟踪指导工作,广西幼专为学员们提供培训资源,包括立体化教学网络平台,赠予相关书籍、学习资料和各位专家授课资料光碟等,通过多种方式激励学员们将培训期间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带回幼儿园,利用多种方式分享优势资源,支持学员可持续发展。如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重点关注学员训后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给予及时地疏导和解决,除了组织授课专家在网上定期回答学员的问题、出谋献策、帮助解决疑难问题外,还适时组织专家教师开展联片回访活动,走进幼儿园,走到学员身边,分享更多优质教学资源,等等。同时,还关注学员在工作岗位上实施与改进“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效性,将考核的相关材料放入参训学员“个人档案袋”并不断完善。

2.反馈参培结果,成果分享交流,发挥参培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主办培训的院校应将学员培训期间的表现和考核结果反馈到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除了协助主管部门遴选适合参培的种子选手,还应鼓励参培教师回园开展成果交流分享活动。如幼儿园及时组织参培教师分享培训成果,多交流、学习和研讨,组织参培教师上示范课、研讨课或同课异构等。同时,还可与本片区的幼儿园合作,组织教师相互交流和合作,共同提高。这样不仅能发挥优秀学员在当地的示范引领作用,也能进一步提高当地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城乡幼教的均衡发展。

(五)教育行政部门和幼儿园给予制度和政策支持,解决参培学员后顾之忧

1.完善学员遴选机制,合理使用培训经费,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开展。2003年《教育部关于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议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各省级行政部门应依据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政策法规,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地方性政策法规和具体的标准要求,促进农村教师培训机构的建设和继续教育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负责遴选学员的各地市教育行政部门需要以文件的形式细化、完善遴选机制,明确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培训的目标和对象要求,并根据当地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出发,保证参培学员以促进自身专业成长为出发点,珍惜机会,积极主动参加培训。学员遴选建议采取教师申请、教师所在幼儿园推荐和教育局审核的方式,选派合适项目的教师参加培训,从学员的主观态度和身份来源把关,为培训实效性奠定基础。同时,要确保培训经费及时到位,合理使用培训经费,做到专款专用,款款落到实处,教育行政部门和审计部门对农村教师培训经费的落实和使用定期进行督导和审查,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2.保障参培时间,解决工学矛盾,为参培学员提供支持和保障。一是保障教师的培训时间。幼儿园领导要处理好参培教师的工学矛盾问题,保障教师有时间有精力参加培训,减少教师因教学任务重而放弃培训现象。二是对教师人文关怀,帮助解决工学矛盾。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工作量大,有些家庭负担重,尤其是女教师还要照顾家庭,这些压力严重影响到教师们的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幼儿园领导应从各方面关心教师的生活和个人成长,有困难的家庭要想办法给予解决,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外力支持,使参培教师心无杂念、全身心投入到培训学习中。

【参考文献】

[1]郑晓明.组织行为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2]袁颖.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原因及解决办法[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2)

第5篇:国培计划意见和建议范文

行前培训,及时有效

自2007年实施“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研究生项目”以来,国家公派留学人员数量逐年增加,他们的安全问题,一直是教育部有关领导和中国驻外使领馆教育处组高度重视和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各个高校留学派出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总结研讨会上,来自高校的与会者纷纷表示,中心组织的行前培训活动恰逢其时,在接到国家留学基会委录取通知一周内,就接到教育都国际司行前培训通知,在留学人员准备办理出国手续之前进行培训。加之培训集中两天完成,组织工作高效,培训内容丰富实用,授课形式生动,为即将出国的留学人员提供各种知识储备和心理储备,深受他们的欢迎。

中心出国处处长杨丽介绍说,从今年6月份至今,中心在教育部国际司、财务司,外交部领事保护中心的大力支持下19所协办高校积极配合下已经在短短的5个多月内,进行了两个阶段的培训,举办了37期,培训人员达5700余人。

“培训效果立竿见影。”杨丽说,近几个月,通过电话咨询签证等手续办理的,相对减少;公派留学人员提交到出国处申请签证材料,无论是面交材料还是邮寄的,都准备齐全;领取护照签证、机票和《报到证》时所带材料也齐备。

另外,根据部分驻外使领馆教育处组的反映,参加过行前培训之后出国的公派生,能够较快地适应国外的学习和生活。“这些反馈,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明年的培训工作增添了信心。”杨丽欣慰地说。

主管此项工作的中心副主任巩万介绍说,中心十分重视行前培训工作,为此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及时根据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及建议,迅速组织来自教育部国际司、外交部凝事保护中心、国家留学基金委和中心等部门的相关人士,有关高校的专家,就培训内容多次探讨,制定行前培训的可行方案和内容。同时根据国家公派研究生的特点,制定以人为本、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教学大纲,开始培训工作。正是这些有利的措施,使得2010年的行前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行前培训旨在提高国家公派留学人员的蚩任感和使命感,让留学人员了解在外的领事保护的内容和安全提示,规范对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派出人员的管理,了解公派留学人员的责任与义务;同时让留学人员了解掌握办理出国手续的规定、要求、程序,提示他们常出现的普遍问题,知晓在外学习生活的注意事项,使他们初到异国能尽快适应那里的生活和学习。巩万指出,目前来看,2010年的行前培序幕基本达到这个目的。

巩万还强调,2010年的培训积累了很多经验,目前中心已制定出2011年的国家公派留学人员行前培训工作计划,正在向卧作高校征球意见,进一步完善计划,使2011年的培圳工作再上新台阶。

高校协同,各出奇招

在中心举办大规模的行前培训活动之前,各个高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研究生院等部门,就开始有组织地进行本校公派留学人员的行前培训工作。研讨会上,来自北京大学、消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10所高校的负责人交流了各自学校的做法。各高校在信息咨询、沟通互动、档案管理、手续办理、对海外学生的管理和服务、应急机制的建立、回国人员的安排等各个环节各出奇招,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有效的措施为留学人员服务。

首先,各个高校校领导都非常重视公派留学工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山大学等校校长和主管副校长不仅主抓派出各项工作,同时参与培训讲座或授课,将行前培训过程转变为学生与学校双向互动增进感情交流的过程。

比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前任校长李未院士结合自己留学切身体会,连续3年亲自做行前培训报告,深受欢迎。他提出的“不辱使命,入乡随俗,架设桥梁,联络校友,保守秘密,规划人生”的24字希望,在公派生中广为流传。现任校长怀进鹏院士、副校长唐晓青和张广军更是身体力行,为公派留学人员作专题报告。他们还对即将出国的公派生进行了分类指导培训,对本科生突出生活适应性培训,对硕士生,突出跨文化社交培训,对博士生,突出学术发展和规划等的培训。

北京大学在公派生信息交流机制和出国人员管理制度上更胜一筹。学校首先建立并及时更新历年来的公派留学人员通讯录,不仅方便查找2007年以来录取的1012名国家公派研究生的具体信息、联系方式,同时便于他们之间相互沟通、共同协作,其次是建立邮件组,在学校BBs开设“公派留学”专版,由专门的工作人员接收邮件,回复帖子解答疑惑。北京大学还建立规范的信息管理系统,将信息存储和信息处理集于一体,准确统计公派出国人员信息,进行规范的专项管理。

清华大学专门成立了学生国际化培养项目领导小组和学生国际化培养管理办公室,负责公派项目派出工作。在出境前,建立畅通有效的沟通机制,建立学生档案,同时与学生家长加强联系;出境后,保持良好的学校及导师定期沟通机制,设立学校+院系+家长的应急预案,并加强国外期间管理。

华中科技大学在派出前的培训中注重请留学回国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交流,取得了良好效果。

这些高校的做法不仅为与会者开拓了思路,同时也为今后的公派项目管理和服务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也为下一年的行前培训工作更好地展开打下了基础。

研讨会上,国家留学基金委的王文华副处长结合自身工作经历,谈了体会。他说,为公派留学人员提供行前培训服务具有重要意义,不但能够有效地预防和防范留学人员在国外遇到的安全风险,减少留学人员人身财产损失,更能激发他们的爱国心、责任感和凝聚力。教育部国际司出国处处长徐培祥指出,国家公派留学人员行前培训工作,是出国留学工作中的一项创新,意义重大。他建议与会各方日后应加强协作,将国家公派留学人员行前培训这项工作长期坚持下去。

任重道远,仍需努力

针对前两个阶段的培训,来自各个高校的与会者在充分收集汇总各校参加培训学生的意见及建议后,就培训形式、时间安排、培训内容、培训手段等方面,为行前培训工作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诸如,在形式上,增加一些留学回国人员事迹报告会和留学经验介绍会;可适当请当地专家来讲解某些内容,以节省时间和节约费用;在内容上,不仅要增加有关学术发展和规划等相关内容,同时还可以进行开放式文化类专题讲座等;在培训手段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行前培训教育。

研讨会上,与会者还对学生的签证手续办理问题、回国就业问题、公派学生思想教育问题、留学前的学习规划指导,及留学期间涉及到的知识产权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和咨询。

中心副主任巩万在研讨会上,也介绍了中心下一步的工作思路,他希望能在20lO年工作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科学分析,针对不足加以改进提高,继续做好2011年的行前培训工作。

第6篇:国培计划意见和建议范文

杨文武

尊敬的各位领导:

我是国旗护卫队现任训练部部员杨文武,今天我想竞选国旗护卫队队长这一职务,以下是我的竞选演讲。

作为一名国防生,在"蓝天"国旗护卫队一二九成立之初,我怀着对国旗的敬畏和对护卫队憧憬光荣充满激情的组织,努力拼出一番事业。

很荣幸,我进入了这个组织。当然,这只是我在国护的开始。由于我曾在国防生大队担任班长,并且在军事交通学院打下良好的军政训练基础,因此我很快胜任了国护班长的职务并顺利进入了训练部承担国护日常训练任务。直到有一天,我非常惊喜地收到副队长陈笑语的邀请,将我纳入了国护办公会。众所周知,国护办公会是护卫队的领导机关,护卫队大大小小的事务都要经办公会的批准执行。在办公会里,我协助队长工作并与各部长协调办公,与各位部长、队长甚至学校领导一起交流研讨,积极顺利完成了很多任务。这些都为我竞选队长积累了很多宝贵的工作与管理经验。

对于护卫队的未来,我想在新学期应当有新面貌,我们应该向时代潮流看齐,搞改革、抓创新、谋发展。制定护卫队发展长期目标与短期计划。

一、对于内部建设

首先,亟待解决的是护卫队的纲领问题。护卫队各类规章制度如操课制度、文娱活动制度、奖惩制度等有待健全并完善,更重要的是目前现有制度落实不到位、效果不明显,由此导致队员们在训练时事倍功半,参加活动时热情度不高,护卫队归属感不强,这些都是不符合我们护卫队"高度的纪律意识,高度的荣誉感,高度的吃苦精神"这一优良队风的。如果我能顺利担任队长,我会通过依托现有护卫队章程,汲取部队及其他优秀国旗护卫队管理办法的精华,结合队员意见,并展开大讨论,在一月之内建立并初步落实实效性高、影响深刻的可行办法。

第二,解决纲领问题的同时,我们更应当考虑如何才能深入贯彻落实各项制度,提高绩效。而不是让制度仅仅写在纸上,发挥不了其应有的作用。如何提高日常训练的效率,尽快让每一位队员都达到任务水平是需要我们共同思考的。我会同办公会及训练部制定训练计划,先将各班长培训工作做好,完成新老班长的顺利交接;与校领导交流研讨,争取能从部队邀请带训士官来到我们护卫队承担临时特训教官的职务,在短期内迅速提高护卫队训练水平,提高队员素质。

第三,解决队员参加活动热情度不高,护卫队归属感不强,团队意识薄弱的问题,我会通过与队员谈心,深入队员内部去了解队员需要什么,结合护卫队实际,争取极大程度上满足内部需求。

第四,考虑到护卫队员训练较多,队员学习压力较大。在现有队员不用打卡跑操的基础上,我同办公会会尽最大努力和领导沟通,争取将在护卫队工作训练作为一门选修课,计入校人文类选修课学分成绩,减少队员因为选修课带来的困扰和压力。

二、对于对外交流建设

护卫队以建成"天津高校第一,全国高校一流"为目标。

首先,由办公会和宣传部制定出对外宣传与交流制度,成立对外交流小组,负责与其他高校建立友好关系。量化任务,争取本学期我们护卫队能建立与京津冀内5所或更多高校护卫队的友好关系。

第二,由办公会和训练部制定本学期训练计划,尽快提高队列素质,在本学期极力争取参加由团中央学校部组织的全国高校交流活动华北片区活动,扩大我校国旗护卫队对外影响力。

第三,由办公会和秘书部建立装具管理及更新计划,征求校领导意见,改善对外宣传面貌。

三、对于护卫队文化建设

我会结合宣传部、秘书部部门建设优良传统,汲取国防生大队文化建设及学校优秀社团文化建设,根据队员意见建议,加大文化建设力度,采取组织或参加真人CS竞技,公益长跑,生日会等文体娱乐活动,活跃队员身心,增强队伍凝聚力。定期开展新老队员交流会,邀请曾经的护卫队队员同现有队员开展交流会,由老队员分享护卫队的工作经验和生活趣事等,让队员感受到护卫队大家庭的温暖。

四、对于护卫队的传承与发扬工作

护卫队的建设绝不能虎头蛇尾,也要杜绝前热后冷,避免功亏一"届",做好传承与发扬工作。

护卫队纳新时,在校内扩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更优秀的学生进入护卫队;日常生活和训练时,办公会及各班长当把握好标准,该严厉时严厉,该欢乐时欢乐,以身作则,多给队员机会,培养队员能力,保证护卫队永葆激情的态势,蓬勃发展。

第7篇:国培计划意见和建议范文

“十二五”期间,我省教师队伍师德师风显著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明显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骨干教师队伍进一步壮大,农村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基本解决,教师地位、待遇不断提高,管理体制机制科学规范,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越来越浓。

师德师风建设成果显著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必须重视思想政治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过去的五年,我省持续将师德师风、立德树人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来抓。

从2013年起,我省在全省教育系统开展了师德师风建设活动。通过实施教师人文素养提升工程,实行新教师宣誓制度,将师德教育摆在教师培训工作的首位,保证课时、记入学分。创新师德教育的内容、模式和方法,采取理论学习、实践反思、案例分析、专题论坛等丰富的教育形式,把教书育人楷模、一线优秀教师等请进课堂,用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诠释师德内涵。

2015年,甘肃省教育厅按照教育部师德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组织专家研究制定印发了《甘肃省教育厅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起草了《关于贯彻落实的实施方案》,“三纳入两渗透一否决”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基本形成。

近年来,我省以乡村教师为重点,抓住庆祝教师节等契机,大力宣传全省广大乡村教师扎根乡村、甘于奉献、默默无闻、为人师表的优秀业绩和先进事迹,动员和鼓励社会力量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2015年9月7日,省委、省政府在兰州召开甘肃省庆祝第31个教师节暨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委书记王三运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会上表彰了在乡村从教30年的教师代表和9家长期支持我省乡村教育发展的基金会,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了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十二五”期间, 针对全省农村学校布局分散、教师结构性矛盾突出的现实,我省坚持以“农村中小学补短板,学前教育补数量,按岗按需招聘”为原则,统筹实施教育部和省政府教师招考项目,完善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破解教师年龄老化、学科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升教师队伍质量,通过政策引导,着力解决“下得去”的问题,为农村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增强教师队伍活力。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2012年,省政府召开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暨教师工作大会,出台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对全省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努力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培养一支业务精湛、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提供政策支持,推动全省教师队伍建设快速健康发展。

过去的五年,我省通过实施“特岗教师”计划、省政府民生实事教师招考计划、免费师范生等项目,为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不断输送新鲜血液。

2011―2013年,有900多名免费师范生补充到我省中小学和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当中。2015年,通过国家“特岗计划”招聘、国家免费师范生引进、省政府民生实事教师招考等项目共新招聘教师7231人。其中,招聘中小学教师2911名,幼儿园教师4320名。特别是为农村中小学补充音体美教师558人,有效缓解了农村音体美教师短缺问题。同时,我省一些地区还积极探索实施音体美教师走教,通过学生不动老师动的方式着力破解教师编制紧缺、音体美等小学科教师补充困难的问题。

五年来,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教育部特岗计划等实施效果明显,共招录农村中小学教师32344名,其中幼儿教师10603名,为“三区”农村地区4475所学校补充了新鲜血液。

为了贯彻落实省政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搭建“教学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陇原名师”层级梯度攀升的“金字塔”名优教师梯队,“十二五”以来,甘肃省教育厅组织开展了陇原名师、省级学科带头人、省级骨干教师和省级农村骨干教师评选工作。

2011年,省教育厅启动了“陇原名师工程”。计划用十年的时间,在全省中小学专任教师中遴选产生200名左右“陇原名师工程”人选,围绕师德修养、教育思想、专业知识、教学能力、学术研究等内容,通过集中培训与高级研修、教育教学研究与交流、名师工作室等方式,对名师人选进行重点培养。使名师人选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具有所教学科系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形成鲜明的个性教学特色,在全省和学科专业领域有较大影响和声望,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发挥引领、示范、辐射和激励作用。

截至2015年底,全省共有陇原名师94名,特级教师1272名,省级学科带头人355 名,省级骨干教师3586名,农村骨干教师3709名。基本形成了覆盖基础教育全学段、全学科的名优教师队伍。

教师专业成长不断加速

要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就必须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十二五”以来,我省教师培训工作紧抓“国培计划”契机,大力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工作。

据统计,2010年我省教职工总数为31.1万人,全省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8.9%;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7.53%;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89.15%。经过五年的发展,全省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不断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全面提升。

自2010年“国培计划”项目实施以来,我省教师培训经费逐年增加。仅2015年,省级教师培训经费就达到2500万元。2010年―2014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经费1.86亿元(2010年1700万元,2011年2200万元,2012年3700万元,2013年4600万元,2014年6400万元),共为我省培训中小学教师31万余人次。

2014年,我省启动实施了“三计划和两工程”(陇原名师助力贫困县优秀青年教师成长计划、百千万乡村教师素质提升计划、万名乡村校长能力提升计划和教师人文素养提升工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全年通过“国培计划”项目、省培项目和各类基金会项目等,共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长、园长、教育管理人员等共计14.3万人次。

2015年,甘肃省教育厅按照《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统筹国培、省培和外援基金会项目,完成了全年教师培训项目整体设计,扎实推进“三计划两工程”和“精准扶贫教师培训三行动”,重点加强乡村教师培训,全力打好乡村教师培训“组合拳”,提升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能力。采取送培下乡、专家指导、校本与网络研修等形式,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015年,累计培训教师13.93万人次,其中乡村教师占85%。

在培训项目的设计上,紧扣乡村教师实际,紧密结合教育精准扶贫战略,在“三计划两工程”基础上,开拓创新、精心设计实施了“精准扶贫国培计划三行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薪火网研行动”,乡村50人以下微规模学校教师全员访名校培训“微访行动”,乡村学前教育教师素质提升“千千树行动”。让最基层岗位乡村教师开阔视野,着力提升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育教学技能,以及为乡村教育服务的能力、水平。

在管理方面,重心进一步下移,采取以县为单位,自愿申报、分批推进、自主规划、联合实施的方式。培训更加重视本土培训团队建设,以遴选“金色教苑”和“金种子导师”为抓手,重点支持培训基础好、热情高的地区进行本土团队建设和教师培训工作,变“输血”为“造血”。同时,严格组织招标工作,精心遴选培训机构,确保培训质量;加强评估监测,实行第三方绩效评估。

通过教师培训“三计划两工程”、精准扶贫教师培训“三行动”等,五年来,我省累计培训教师55.9万人次。

实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健全教师管理体制,严格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举措。

2015年,甘肃省被列入全国试点省份。2015年5月,省教育厅印发了《甘肃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工作实施细则》和《甘肃省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实施细则》。8月,召开了全省教师资格考试与定期注册制度改革工作启动会,正式启动“国考”和注册试点工作。2015年首次国考,甘肃省14个市(州)设立18个考点,报名考生10196名,报考23483科次。首次定期注册工作也在兰州市城关区和榆中县试行。

此外,2015年,我省还投入2.6亿元,在贫困地区中小学建设班班通教室1.62万个,全省96%的中小学教师利用我省基础教育资源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参与率全国第一。

补齐农村教师队伍短板

补齐农村教师队伍短板是甘肃省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十二五”期间,我省以改善农村教育为重点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及薄弱学校倾斜。通过在评优选先、职称晋升、绩效考核、工资待遇等方面大力优先倾斜农村教师,增强农村教师服务农村教育事业的信心和决心,增加农村教师职业的吸引力,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交流、任教,保证农村教师队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稳定性,促使他们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贡献力量。

为了解决乡村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短缺问题,吸引优秀人才到乡村学校任教,稳定乡村教师队伍,让每一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2015年10月,我省出台了《甘肃省实施办法》,力争到2020年努力培育一支“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队伍。

2015年6月8日,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甘肃省把制定本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工作列入省委推进社会事业改革的重点任务。

为精准把握我省乡村教师的实际困难与困惑问题,省教育厅围绕《计划》的八项主要举措拟定调研提纲,重点针对“留不住、教不好、下不去”三个突出问题,聚焦革命老区、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坚持问题导向,在全省14个市(州)开展广泛调研。通过走访乡村学校、访谈一线乡村教师、召开教育行政人员、乡村中小学校(园)长、老中青乡村教师代表座谈会,多渠道听取广大一线乡村教师的真实心声,收集到了大量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同时以问题为导向起草我省实施办法。

实施办法制定过程中,大力借鉴和吸收了一些地方(临夏阳光工程、天水市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的创新经验和成功举措,广泛征求了省直有关部门、市(州)、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高等院校专家、城镇和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教师、村民代表、村委会负责人的意见。

《甘肃省实施办法》提出,严格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效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大力提高乡村教师各项待遇、切实改善乡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重新核定乡村教师岗位编制、稳步推进乡村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有序推动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着力加强乡村学前教师队伍建设、逐级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等十项支持任务,“到2017年,力争使全省乡村中小学校和幼儿园优质教师来源得到多渠道扩充,乡村教师资源配置得到明显改善,教育教学能力水平稳步提升,各方面合理待遇依法得到较好保障,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逐步形成‘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良好局面。到2020年,努力培育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为我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为改善乡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我省把改善乡村教师住宿、办公条件等与实施“全面改薄”、建设周转宿舍等工程相结合,整体推进。在修建食堂、宿舍的同时,建活动中心、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室,重视乡村教师的心理健康。同时,为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省政府将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

自2013年启动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工作,2015年,我省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的县区,覆盖全省所有集中连片特困县(市、区)。截至2015年12月底,甘肃省共为58个集中连片特困县(市、区)10788所学校的14.14万名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助金额1.03亿元。

2015年,我省还实施了《甘肃省精准扶贫乡村教师队伍专项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完善“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到2017年,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人才培养和在各类教师培训计划中向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倾斜、进一步完善教师补充机制和教师职业准入制度、落实国家有关教师的各项待遇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重点围绕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适应贫困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到2020年,力争使我省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学校,特别是乡村学校优秀教师得到多渠道补充,教育教学水平稳步提升,各方面待遇保障依法得到较好落实,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逐步形成贫困地区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良好局面。

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是加强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校长教师补充配备,破解择校难题,补齐农村薄弱校短板,促进教育公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

第8篇:国培计划意见和建议范文

关键词: 农村小学英语学科 骨干教师 培训需求

一、研究背景

为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教师〔2010〕4号)“重视培训项目的前期调研,针对培训对象的需求研制培训方案”的要求,并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财政厅关于组织实施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安徽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2010)的通知》(皖教师〔2010〕14号),淮南师范学院外语系针对农村小学英语学科骨干教师,设计了“学员培训需求调查问卷”,目的是了解我省农村小学英语学科骨干教师的现状和需求,为制定合适的培训目标、培训模式、培训内容、评价体系等方面提供信息保障,为提高培训质量提供前期信息支持,并为我系及我省其他高校承担后续“国培计划”培训任务提供参照。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采集数据,获取有说服力的证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我省农村小学英语学科骨干教师培训需求。问卷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开放性问题。

三、研究对象

本研究调查对象为参加由淮南师范学院外语系及继续教育学院共同承担的“国培计划(2011)”——安徽省农村小学英语学科骨干教师短期培训项目的57名小学英语学科骨干教师,他们分别来自安徽省淮南、蚌埠、亳州、六安、池州、淮北、宿州、蚌埠、安庆、宣城十个地区的农村小学。

四、研究结果

本研究共向参加此次培训的学员发放问卷57份,回收49份,涵盖学员基本信息、既往参与培训情况、日常教科研情况、新课程改革、培训需求五大板块方面的内容,本文仅讨论既往参与培训情况和培训需求方面的内容。

(一)既往参与培训情况

1.以前参加的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次数

本研究对学员以前参加的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的次数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参加本次培训的学员以前参加的培训的类型较多,以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师培训和学校组织安排的校本培训或挂职进修为主。

3.学员所在学校校本培训的方式

本研究对学员所在学校校本培训采用的方式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3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学员所在的学校的校本培训主要采用个人自修的方式进行,集体培训主要以专题讲座和团队研讨的形式进行,绝大多数学校还不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培训。

(二)本次培训需求

1.培训内容

本研究就培训内容对学员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4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在文本解读、课堂教学技能(教学法、语音、简笔画、课件制作等)、语音强化专题、教科研写作专题、课堂有效性专题五个项目中,学员最希望得到培训的内容是课堂教学技能,其次是课堂有效性和语音强化。大多数学员对教科研写作和文本解读兴致不高。

2.小学英语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最需要获得的知识

本研究就小学英语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最需要获得的知识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5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学员们认为,小学英语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最需要获得的知识为学科专业和现代教育技术方面的知识。

3.学员在教学中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使用

本研究对学员在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6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7.84%的学员在以前的教学中从不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3.92%的学员在课外活动中使用;11.76%的学员在日常课堂教学中使用;76.47%的学员在公开课或研究课中使用。

4.学员课件来源

本研究对学员课件来源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7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31.67%的学员的教学设计和技术制作均由自己独立完成;40.00%的学员的教学设计由自己独立完成,技术部分与他人合作;21.67%的学员的教学设计由自己独立完成,技术部分完全委托他人完成;6.67%的学员的教学设计和技术制作部分均委托他人完成。

5.学员在运用教育技术手段实施信息化教学时遇到的主要困难

本研究对运用教育技术手段实施信息化教学时遇到的主要困难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8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11.32%的学员遇到的主要困难是缺少准备时间;28.30%的是缺少信息化教学知识;27.36%的是缺少信息化教学硬件设施;33.02%的是缺少信息化教学软件(平台和资源)。

6.农村小学英语学科骨干教师教育教学专业能力

本研究对农村小学英语学科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专业能力方面比较欠缺的能力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9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在问卷列举的十项能力当中,有50%左右的学员认为,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在分析处理教学内容与整合教材的能力、多媒体与信息网络的应用能力和设计教学模式与实施教学方案的能力方面比较欠缺。有20%~30%的学员认为,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在运用现代教育教学评价能力、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监控能力、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创新教育能力、教育科研和论文撰写能力、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能力方面有欠缺。绝大多数学员认为,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在人际交往与师生沟通能力、教学反思能力两方面比较突出。

7.学员在教学中亟待提高的能力

本研究就学员在教学中亟待提高的能力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10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65.31%的学员认为自己在教学中的多媒体、信息网络的应用能力亟待提高;40%~50%的学员认为自己在教学中的教育科研和论文写作能力、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创新教育能力、分析处理教学内容与整合课程教材的能力及设计教学模式与实施教学方案的能力亟待提高;22.45%的学员认为自己在教学中的校本课程开发能力亟待提高。

8.目前小学英语学科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研究对目前小学英语学科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11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60%左右的学员认为,目前小学英语学科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研意识与能力薄弱、教学方法单一和缺乏专家引领;48.98%的学员认为,目前的主要问题是知识结构狭窄;40.82%的学员认为,目前的主要问题是教育观念陈旧。

9.农村小学英语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的内容的侧重点

本研究就农村小学英语学科骨干教师培训内容的侧重点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12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81.63%的学员认为,农村小学英语学科骨干教师培训内容应为技能和知识并重。

10.目前适合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的教学形式

本研究对目前适合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的教学形式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13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在案例评析、教学观摩与实践、专题讲座、教学论坛、经验交流、自主研修、课题研究、读书指导和其他等九种形式中,学员们普遍认为,教学观摩与实践、经验交流、案例评析和专题讲座是最适合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的教学形式,学员对自主研修、教学论坛、课题研究、读书指导等培训形式的兴趣不高。

11.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来提高小学英语骨干教师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本研究对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来提高小学英语骨干教师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14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学员认为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来提高小学英语骨干教师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为观摩教学(观课、议课)、上示范课和名师引领。

12.理想的培训模式

本研究就理想的培训模式(时间)对学员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15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就培训时间而言,58.33%的学员认为,理想的培训时间为一学期;22.92%的学员认为,理想的培训时间为一年;16.67%的学员认为,理想的培训时间为一周;还有2.08%的学员没有明确选择。

本研究就理想的培训模式(规模)对学员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16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71.74%的学员认为,理想的培训规模应为20-50人;23.91%的学员认为,理想的培训规模应为10-20人;认为理想的培训规模应不超过10人或超过50人的学员比例均为2.17%。

13.学员最喜欢的培训形式

本研究就学员最喜欢的培训形式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17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学员最喜欢的培训形式为:课例观摩、经验分享和案例教学,其次为技能训练、参观考察和专题讲座,对研讨会及其他形式兴致不高。

14.学员最喜欢的培训授课教师类型

本研究就学员最喜欢的授课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18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学员最喜欢的授课教师为一线骨干教师,其次为教科研人员,对高校教授、课改专家、教材编写者及其他人员的授课兴致不高。

15.影响培训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本研究就影响培训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对学员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19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72.88%的学员认为,培训课程与师资是影响培训满意度的主要因素;16.95%的学员认为,培训管理和服务是影响培训满意度的主要因素;10.17%的学员认为,食宿条件是影响培训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16.小学英语教师参加培训的期待

本研究就小学英语教师参加培训的期待对学员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20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学员参加培训最想获得技巧和技术,其次分别是获得适用的新知识、理顺模糊概念、获得新理念和帮助对过去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

17.学生最大的学习困难

本研究就学生最大的学习困难对学员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图21所示:

由此可以看出,35名学员认为,学生最大的学习困难是学习英语的习惯没养成,占全体学员的71.43%;23名学员认为,学生最大的学习困难是学习内容多,占全体学员的46.94%;认为学生最大的学习困难是学生不喜欢学习英语、教材难、考试压力大或其他方面的学员数量并不多。

五、需求分析与对策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对培训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迫切需要培训

从调查结果来看,有超出一半的教师以前从未参加过任何形式的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虽然有一部分教师参加过不同类型的培训,但培训的规格与时间不够;校本培训多以个人自修的方式进行。就培训时间而言,58.33%的学员认为,理想的培训时间为一学期;22.92%的学员认为,理想的培训时间为一年;就培训规模而言,71.71%的学员认为,理想的培训规模应为20-50人。

因此,我们建议,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积极制订相关培训政策及培训计划,对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进行经常性高规格的培训,理想的培训时间为一学期一年。

(二)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急需的培训内容

1.学科专业知识

从调查结果来看,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最需要获得的知识为学科专业知识。

由于我国小学开设外语课的时间较晚,1998年,全国27个省、市、区不同程度地开设了小学外语课,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和《小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文件,要求2001年秋季开始全国城市和县级小学将逐步开设英语课程,2002年秋季乡镇所在地小学三年级逐步开设英语课程,为了解决小学师资严重不足、师资水平不达标问题,各地教育部门采取了转岗、整合、调配和培养等措施。调查显示,本研究调查的学员中,有65.31%的教师不是英语专业出身,缺乏系统的英语学科专业知识;近一半学员认为,自身知识结构狭窄,最需要获得学科专业知识。

因此,我们建议,在培训中要开设学科专业知识课程引导学员拓展知识结构,弥补学员在学科专业知识方面的严重不足。

2.现代教育技术

调查显示,农村小学缺少信息化教学硬件设施、教学软件(平台和资源),现代化教学手段只能在非常态情况下使用,绝大多数教师还不能在日常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大部分教师还不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完成课件制作,还有一部分教师因缺少信息化教学知识而不能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施信息化教学,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多媒体、信息网络应用能力最为欠缺,亟待提高。

因此,我们建议,一方面应该开设与现代教育技术相关的课程,提高培训学员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施信息化教学的能力,另一方面建议政府财政增加投入,帮助农村中小学校改善现代化教学设备条件,增进教育公平。

3.课堂教学技能方面的内容

从调查结果来看,学员最希望得到课堂教学技能方面的培训,同时,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对小学英语教学内容的难点持不同意见、确定英语教学目标的依据不统一、教学方法比较传统与单一(仍以熟记+练习、讲解分析、不断重复和背诵记忆为主)、业务能力不能完全适应新课程改革、不能完全适应新教材,不能科学并有效地运用教材、缺少教学配套资料、缺少新课程教学设计范例、缺少处理教学内容与整合教材的能力、缺少设计教学模式与实施教学方案的能力。

因此,我们建议开设与基础教育政策、新课程标准、国内外英语教育现状与趋势方面的专题讲座;开设有关设计教学模式与实施教学方案和新教材使用的专题讲座,并进行有关新教材使用的教学观摩与研讨、经验交流和案例评析;建议相关教育部门与学校为小学英语教师提供教学配套资料,并组织编纂新课程设计范例共小学英语教师参考。81.63%学员希望培训内容能技能和知识并重,因此,培训内容安排应以“技能与知识并重”为原则,聘请一线教师和专家为学员开设不同课堂教学技能、课堂有效性和语音教学的讲座和示范课。

4.学习指导方面的内容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员认为,学生最大的学习困难是学习英语的习惯尚未养成。同时,由于新形势下,农村留守儿童具有特殊的心理特点,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急需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方法,因此,我们建议,聘请一线教师为学员开设激发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培养小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讲座或示范课,聘请专门研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专家为学员开设农村留守儿童常见问题及其对策方面的讲座。

(三)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希望能采取最适合的培训教学形式与培训师资

在培训的教学形式方面,学员们普遍认为,教学观摩与实践、经验交流、案例评析和专题讲座是最适合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的教学形式,也是学员们最喜欢的培训形式,而且他们认为,观摩教学(观课、议课)、上示范课和名师引领是提高小学英语骨干教师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调查显示,学员们普遍喜欢一线骨干教师和教科研人员授课,而且绝大多数学员认为,培训课程与师资是影响培训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因此,我们建议,培训课程安排应以教学观摩与实践、经验交流、案例评析和专题讲座为主,培训授课教师应以一线骨干教师和教科研人员为主,培训课程安排应满足绝大多数学员的需求。

六、结语

本研究主要调查了农村小学英语学科骨干教师既往参与培训情况及本次培训需求,从调查结果来看,我省农村小学英语学科骨干教师急需高规格、长时间的培训;各培训单位应该根据培训需求科学制订培训方案、合理选择培训师资,加大一线骨干教师和教科研人员在培训师资中的比例;采取多样的培训方式,加大教学观摩与实践、经验交流、案例评析等最贴合教育教学实际的培训方式在培训中的比例;培训内容要实用,忌空洞理论学习,应强调技能培训与知识培训并重,紧紧围绕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新课程改革、国内外英语教学现状与趋势、现代教育技术、课堂教学实践等方面展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财政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教师〔2010〕4号)[EB/OL],2010.http:///zwgk/2010-06/30/content_1642031.htm,2010-06-30.

[2]安徽省教育厅、财政厅.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财政厅关于组织实施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安徽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2010)的通知(皖教师〔2010〕14号))[EB/OL],2010.http:///admincentre/show.jsp?id=NjMxNw==,2010-10-09.

第9篇:国培计划意见和建议范文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培;规范化培训生;口腔内科;策略思考

随着我国现代医学的进步,相关医学设备设施与体系管理不断加强,医疗领域各类科室的人才建设也要加以重视,对于医疗规培工作来说,要提高口腔内科医生的业务范围和工作质量,以满足现阶段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因此,口腔内科需要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生的相关工作,提高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教学质量。现阶段,由于教学人才稀少,规培人员稀缺,医疗环境严峻,医患纠纷明显[1]。面临诸多临床实践教学,培训生缺少一定的实践操作学习机会,对于特殊案例缺乏深入了解的机会。所以,文章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生在口腔内科规培中的应用,探讨相关教学模式和策略方法的改进。

1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生规培工作概述

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升,人民对于基础物质需求的要求也不断增加,对于医疗服务的标准也在逐年上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生作为医学生毕业实习的必经阶段,无论是对自己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是日后的工作经验积累都有一定积极意义,能够促进其良好的职业道德养成,提升临床实践能力,加深核心素养的培养[2]。所以,相关规培工作的教学质量和带教模式,都需要有针对性、有选择性的进行改进,因人而异,有效提升新时期青年医生的综合素质。对于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生的教学指导来说,需要良好的管理办法,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合理规划和量化考核指标。现阶段,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生的管理制度多为导师带教、主任负责、333制等多种管理模式和制度体系,根据住院医师培训生的学历、文化程度以及培训年限做不同的计划安排,有针对性、区分性地制定培训方案,提升培训工作质量,加强培训生综合素质[3]。

2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生在口腔内科教学的现状问题

口腔内科住院医师的培训生是注重学习与临床实践操作的相关教学活动,也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及知识应用能力的一个考察。我国近年来口腔全科的规范化培训逐渐发展起来,尤其是口腔内科的规培工作,有了一定发展经验和探索进度。但是仍然存在一定局限性,且存在一定缺陷和不足。诸如各个培训基地之间教学水平层次不全,教学制度与模式互相不统一;基地内部缺少专业性的培训科室,多为综合性的教学医院的口腔中心、口腔科;带教医生工作繁忙,对于教学工作不上心,腾不出教学时间,不负责任,教学过于浅显、形式[4-5]。因此对于青年医生来说,这样的规培教学是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与实践需求的。另一方面,从以学生的角度看,学生虽然掌握了足够的理论知识,但是缺少知识的实际应用,相关实践操作也相对生疏。再加上口腔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相对特殊,要基于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疾病特征做相关的准备,有些治疗无从效果,只是浪费时间、金钱和精力,有些症状则需要加以重视,让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口腔内科治疗不单单需要相关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还需要相应的表达能力和清洗的思维逻辑,对患者病情进行分析、诊断并合理告知,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拉近医患双方距离,调节患者负面情绪和不良的心理状态,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

3住院医师规范培训生在口腔内科教学的现状问题对策分析

3.1优化培训模式,减少带教老师规培压力。一般来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生的教学途径和手段主要是以导师制为主,通常由一位带教老师或住院医生在日常事务的工作中安排几位学生进行学习、参观、记录笔记。带教老师进行指导。但是很容易出现相关工作负担太重,导致教师的带教时间分配不均匀,课程时间较少,手段单一,随意性较大。带教培训一般来说是以带教老师的时间安排来决定的,对于培训生的学习和实践有一定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基于国家相关规定和规培要求,制定统一的带教原则,建立健全带教规培制度,提高规培教学效率。与此同时,也要适当缓解老师的工作压力,减少工作事务,以帮助带教老师能够投入教学当中。我国口腔医师人才资源稀缺,并且工作时间长,精神状态较差,因此需要迫切培养大量优秀的口腔内科优秀人才。通过增长住培医生的指导时间,规范管理。3.2建立良好的规培生反馈制度。口腔内科是一门对实践临床操作要求极高,理论知识概念清晰的医学课程。所以在规培教学中,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建立健全规培质询和反馈制度。提倡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口腔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物质保障,实施口腔内科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可以达到优质教学效果。规培生主要以导师制为主,当学生初入培训基地,对于必要的临床实践缺少一定认知,相应工作缺乏真实性和操作性。因此,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成果需要有一定反馈,以帮助带教老师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案。对于一些专家门诊和特殊疾病的案例教学,要安排学生参与并观察医生治疗患者的过程,通过反馈制度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3.3加强人文关怀,注重以人为本。医学生规培有一个尴尬的现状,就是社会工作环境比较封闭,收入较少,看不到晋升过程,因此学生的心态问题十分不健康,也就很难静下心来学习。由于年龄、支出、家庭环境、个人疾病、生育等原因,导致规培生在培训阶段容易受到大量外界因素的影响。也就导致一些无法解决的私人问题产生,影响学习进度。所以在规培工作中要注重人文关怀,以人为本,关注规培生的学习状态,确认他们的心理健康良好,了解他们的性格差异特征,对特殊情况的规培生加以照顾。3.4加强就业指导。一些医学生在规培过程中会根据各个科室的工作情况来进行考察,基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就业理想决定相应的工作,在口腔内科规培工作中,要突出特征和优势,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结合查房、疑难病例参观讨论、一对一配合诊治等教学形式,来提升自身的临床实践经验。如果能够在口腔内科顺利的实习通过,那么对该学生来说在其他临床科室的实习将会变得更好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