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内涵式 校园文化 硬件设施 软件设施
【中图分类号】 G6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8(b)-0186-01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生命和灵魂,是学校整个体发展的命脉,是学校社会形象的根本。它对学校的发展具有价值引导、观念整合、情感激励、规范调节等作用。教育性是学校文化的最主要的特性,学校的文化精神是学校教育观和人才观的集中体现。校园内的一切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青少年学生、塑造着青少年学生。浓郁的文化氛围、优美的育人环境,体现一个学校的文化积淀和底蕴,沐浴在学校文化之中,在学校文化引领下,学生不仅能很好完成学业任务,而且在思想、行为、情感、习惯上受到感化和影响,这就是校园文化存在的价值。那么,我们如何进行内涵式校园文化建设发挥育人功效呢?
1 加强硬件设施方面的建设
美丽的校园给人以美的感受,充满绿色和生机的校园不仅使人心情舒畅、创造良好的学习心境,而且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在环境建设上要有特色、有新意,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做到基础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同步进行,育树栽花植草与育人相结合,色、香、美与情致相统一。学校建筑排列有序,或高低错落,相映成趣:校园四季常青、鸟语花香、生机盎然而又保持卫生整洁,在教室周围营造一个安静、绿色的环境,并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空间,对校园进行立体式、多层次的绿化和美化,以塑造美观的校园视觉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陶冶。
2 从软件设施建设方面努力
所谓软件文化,即说到思想文化,我认为学校应从“心”开始。那就是真心关心学生,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这样才能建设好积极向上,健康的校园文化。
2.1 在学校树立一种理想信念
我校就提出了“励志明德,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的理想信念。这个信念鞭策着学校里的每一个人,尤其是我们老师,自发地努力,自主地奋斗,自觉地行动,为实现目标而坚定不移,表现出了强烈的执着意志和奉献精神。而对于学生,学校更应该对他们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因为如果没有理想,学生就没有明确的目标,失去正确的方向;没有信念,学生的各种行为就缺乏根本动力,失去持久性和可持续性。所以,校园文化建设,就要从最根本的做起,那就是关注学生的内心,了解他们的心,了解他们所想,即理想,并对他们加以引导,让他们为自己的理想奋斗。
2.2 充分挖掘自己的办学特色
教育就是带着仁与爱,最终让学生成长和成人,在这种教育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办学理念,就是“学生的成长高于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所以学校要从实际出发,真心关注学生成长,挖掘自己的办学特色,找到自己的发展之路。
2.3 让校园富有文化底蕴
我们可以在校园内设置黑板报、阅报栏,在醒目的地方悬挂或镶嵌校训等。在教室里张贴名人名言,学生守则、学生作品,在公共场所和专用室、实验室里悬挂伟人、名人的肖像和格言,设置文化科技走廊、画廊。创办校刊,开放文学社和爱心社。建设广播站。我校在每层教学楼设置了文化墙,由学生自己动手,尽情发挥,展现自己在生活,学习以及理想追求等各方面的点点滴滴。文化墙不仅让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发挥,而且让整个校园更加生动,校园文化更是展现得淋漓尽致。学生时时处处可以看到文化墙,在无形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2.4 加强课余文化建设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必须。根据学生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和创造欲强的特点,要精心组织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活动,努力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尽情释放潜能、展示特长,实现自我发展。“学校搭台”,给予必要的行为指导和物质支持;“学生唱戏”,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要遵循自主性、实践性、愉悦性、发展性、教育性原则,成立课外活动小组如学科兴趣小组、田径队、篮球队、小乐队、合唱队、舞蹈队、书法组、美术组等。活动形式要丰富多彩,努力让学生根据天资所好、扬长避短,各得其所,各行其乐,变命令式为倡导式,变禁绝式为诱导式,变接受式为参与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组织、主动参与、寓教于乐,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5 社团活动凸显校园文化自我教育功能
【关键词】现代性;校园文化;学校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6-0022-1.5
文化是以知识为载体的思想、观念、精神、价值观等内容,是人在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精神文明对人本身的影响和塑造过程,即精神力量对人的教化过程。从这个界定来看,校园文化是学校历史传统、环境、氛围、校风、道德规范、规章制度、人际关系、及行为方式等因素的总和,它依托并通过学校这个载体来反映和传播各种文化现象。它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从诞生开始就发挥着一般文化的共同职能,即通过一定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个成员都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心理素质、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等方面与现实文化发生认同,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可见,校园文化是超越于“形而下”范畴的,具有哲学意义上的“形而上”意味,是学校建设的“灵魂”。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课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构建理念、价值属性和实践方式。转型时期的社会主体文化对校园文化产生了正面影响,以市场经济为主旋律的社会结构变革,使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历史性转变,带来了人们在价值观、道德观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变化。这种社会主体文化的变化,也直接影响到了校园文化。教师的理想、信仰、价值观念都迥异于以前。教学手段、教育方式在校园领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的思想观念也比从前进步了,他们注重个人的主体意识,重精神,重成就,重实用,重发展也注重现实的自我;他们竞争意识增强,进取、开拓和拼搏的精神进一步弘扬和发挥,成才意识明确,学习目的更加明朗化,参与意识加强,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生活内容丰富多彩,不再是单调的“三点一线式”的生活模式。当然,市场经济条件下也给校园文化带来了负面影响,一部分师生员工表现为价值取向的功利化和实用化,个人主义严重,只讲个人利益不讲全局利益,只讲实用,不讲奉献,不讲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有的人不关心集体,不关心他人,表现出一种淡漠的人际关系,等等。
上述的一切都表明了我们校园里的教育环境和背景发生了根本的变革,从师生员工的价值理念到教育环境、教育方式,都具有了鲜明的现代性特征。现代性是欧洲启蒙学者有关未来社会的一套哲理设计。在此前提下,现代性就是理性,是黑格尔的时代精神(Zeitgeist),它代表人类历史上空前伟大的变革逻辑。哈贝马斯出于对现代性的忠诚信念,特别强调了“现代”与“古代”的联系,将“现代”界定为“一种新的时代意识”,“一种与古典性的过去息息相关的时代意识”,这种新的时代意识是“通过更新其与古代的关系而形成自身的”,是“一个从旧到新的变化的结果”。“现代”概念的起源就是“现代性”这个术语的缘起。现代性首先是一种时代意识,通过这种时代意识,该时代将自身规定为一个根本不同于过去而又与过去有着相关性的时代。它既包含着对历史事实的陈述,强调现代与古代的连续性,又具有价值诉求和规范意味。毋庸置疑,现代性造就的是一种注重现在的精神气质,人类历史是一个不断理性化、祛魅的过程,现代性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时代的理性化,理性化的时代。
“变则通,不变则废”。师生的现实情况决定了现代性背景下的教育管理者必须改变管理思维模式,另外,现代性教育的使命也规约着管理者认真思考现代意义上的校园文化建设。古人云“文明以止,人文也。”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建设承载着精神文明建设的使命。良好的校风离不开文化建设,脱离文化行为的配合,很难达到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具有现代性意义的校园文化建设实在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是教育发展的必然,是教书育人理念的最终旨归。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极为丰富的,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的要求。但是,就一般规律而言,现代性意义上的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如下特征:
形成适合现代性意义的校园文化管理理念。传统意义上的管理理念强调组织和技术方法的运用,以工作为中心,实施的过程也必然是以控制人、压制人为手段,其结果难免是以牺牲个人来实现管理的目的。如前所述,现代性背景下的师生主张价值的多元,倡导个性化的工作、学习与生活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校园文化管理必须反映当代对“物”的管理转向对“人”的管理,特别强调软性管理这一发展趋势,侧重人的行为和人际关系,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心理因素的作用,强调人的价值,以形成激励、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校园管理文化。
在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理念的主导下,必然要坚持校园文化建设领导组织的多元性。它的组成,应该是由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员工等方方面面的代表组成。因为校园文化是师生员工共建的,所以组织管理要有代表性。校园文化行为包括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两个方面。校园行为规范指学校对人的教育培养以及塑造人的规章制度,还包括各项规划、计划、条例、要求、意见等等。行为模式包括学习、生活、工作的行为方式等。这些行为规范和模式构成了校园文化的管理内容。建立学习型组织。21世纪最成功的学校是学习型学校。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学校组织形式已向扁平式的灵活方向发展,其经营管理的核心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从线性思维到系统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转变,这就对学校的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创建学习型学校的实践中,要注意良好的“学习”文化及氛围的形成,使“学习”文化成为现代性校园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除了上述“常规”学习内容以外,还要经常开展社团活动和文娱体育活动,这对拓展学生知识面,增长学生才干,活跃课余生活,丰富校园文化,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注重人、发展人的理念和措施的同时,还要塑造良好的学校形象,打“硬件”牌,以“硬件”带动“软件”建设。在现代性背景下,学校要脱颖而出,形象战略尤为重要,因为它是学校在市场竞争中实力、地位的体现。当代社会,构成学校竞争实力的,既有教室、实验室、设施、设备、资金等经济因素,也有教育理念、办学经验、学校信誉、学校形象等非经济的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非经济因素在竞争中的作用日趋重要,有时甚至超过经济因素的作用而决定竞争的成败。学校视觉形象包括各种标志、校服、校旗、色调、象征性符号等内容,加强学校形象建设除了标识要统一之外,色调要简洁明快并具有鲜明特色,符合公众审美心理,使公众能够通过视觉准确地识别学校。
设计文化情境,创建文化氛围。如同马斯洛人的需求层次论,师生在满足基本的的教与学的物质需求后,必然会在日常的教与学活动中逐渐生起或注重精神层次的要求。其中包括校容校貌的建设,如:校舍建筑、校门设计,都要充满文化韵味;宣传栏、阅报栏、光荣榜设置整齐;校园雕塑富有教育意义。平坦的操场,绿树环绕的草坪,校园的绿化,美化都给人以美的享受;教室窗明几净,布置典雅,给人赏心悦目之感。精心制作的校旗,谱写代表校园精神的校歌,体现校园风格的奋斗口号,从而显示文化情境;学校要设图书室、班级要建图书角,有条件的学校可编校刊、校报、创建文化氛围;使师生员工沉浸在文化的氛围之中,呼吸高雅的文化气息,达到陶冶情操之目的。
将思想政治工作寓于校园文化活动中。在新形势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更要积极贯彻和落实德育放在首位的精神。校园文化与学校德育是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的,它们在对学生价值观、道德观培养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中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充实和发展了学校德育工作,而作为校园文化中起导向作用的学校德育又影响改造和创新着校园文化。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以某种特有的潜在作用影响制约着学生的思想感情,道德水平,形成学生牢固的道德观念,崇高的思想品德、积极向上的人格精神,使学校德育所倡导的正确的轨道向前延伸。
现代性意义上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正在生成的文明理念,是一个“在路上”的文化构建过程。基于我国现代性状态不太明朗的当下现实,校园文化建设也将是一个逐步发生、深化、完善的成长过程。我国教育界、学术界也应有志于这一课题的理论研究的逐步展开,使之成为普适性、指导性的完善体系。
我国的各级各类学校,是培养“四有”公民、蕴育民族文化、提升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而校园文化建设又是以营造育人环境,培养人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学校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的。今天,教育正处在深化改革阶段;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坚信:“随着经济建设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中国人被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将以一个具有现代性意义的高度文化的民族屹立于世界”。
【参考文献】
[1]史华楠,胡敏.论校园文化研究的几个基本题[J].扬州大学学报,2000(3).
关键词:小学;校园文化;思考
在教育体制发展不断深入的大趋势下,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但随着校园文化建设的多样化、多元化、自主化,一些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问题浮出水面。一方面,教育改革对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进步,对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形式有了具有现代意义的需求。
这要求,作为小学学校管理者,既要能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对师生的陶冶效用,搭建起符合新时代教育需求的文化体系,又要能够紧跟时代潮流,追求校园文化的个性化、特色化、现代化,打造出具有自身铭牌意义的特色文化体系。
在我与其他学校管理者接触与交流的过程中,我取到了一些“真经”,但也对一些现象有着自己不同的看法和思考。
1、小学物质文化建设的思考
在大多情况下,如今的小学并不缺少资金方面的支持和投入。但资金的投入不可能是无底洞。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想用多少就用多少,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而,利用好资金,将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规划好、实践好,是校园管理者应该进行长远设计和总体把握的问题。而且,物质文化建设是其他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这个问题搞不好,其他文化建设就会遇到阻力。比如,一些校长在物质文化建设上过于专注于表面的文章——操场的跑道年年大修,学校的门口搞得像旅游景点,而当走入他们的教学楼,就可能看到阅览室的书籍已经长期没有更新、电化教室的设施还是停留在几年前的水平上……墙上的文化内容有一些已经过时也并没有调换。
2、小学思想文化建设的思考
几乎所有的校园管理者,都知道对文化墙、宣传栏的建设。操场边、楼道里、教室里,甚至楼梯的台阶上都是标语、口号、警句。表面上看,校园文化建设红红火火,氛围的营造也相当到位。但仔细看一看、读一读,就发现了问题——这些文化墙和其他文化内容根本就没有一个总体的规划和设计,就是从网络上、其他学校复制粘贴过来的内容。没有统一的文化理念、没有自己学校的特色。就好像一个房间的装修请了好几个装修队,大家各自为战——这面墙涂成蓝色,那个地方以红色为主,这里是中国古典家具,另一边又是欧式风格的壁炉……显然,校长是将校园思想文化的建设“承包”给了下面的教师,又没有对他们进行统一调度和指导,所以,整个文化建设成区块化。这里是“努力、奋斗——没有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旁边就是“快乐学习、释放天性”。
3、小学制度文化建设的思考
制度文化是一个学校长远发展和和谐运作的根本保障。在教育体制改革理念下,学校的制度文化建设都向着人本化、和谐化、个性化方向发展。但有些学校的制度文化出现了建制与实践的不协调。根本的问题是学校的管理者对人本化、人性化等管理文化的理解有偏差,他们没有认识到这此管理理念的体现首先应该是从制度建设开始,而不是从实践开始。所以,学校的制度文化并没有除旧立新,实现向人本化、和谐化的转化,而主要体现在了具体的执行上。比如,学校规定教师要统一着装,但发现有的教师没有按要求做,既不批评也不考核,还美其名日“人性化”。其实这样的管理一定会最终导致学校管理制度的失效。你要觉得某一项制度不“人性”就应首先将其清理出制度体系,而不是有制度不执行。
4、小学校本文化建设的思考
校本文化是最能体现一个学校办学理念和学校特色的,教育体制改革也提倡学校独立挖掘和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校本文化。我相信,几乎每个学校都有自己一套相对完整的校本体系。但,据我的观察,有一些学校的校本文化建设基本上就是一个摆设,对体现自身办学理念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比如,有个学校开发的校本文化是校园足球。走进这所学校,操场上大大小小的足球门有七八个,大场地套小场地,看着真不错。但,我们与他们一组织学生足球交流就发现,他们的校园足球也就相当于我们的一般体育课水平。为什么?他把校园足球办成了精英教育,学校确实是按校本的目标在开展小学生足球,但是挑了一批足球尖子生、特长生在训练,大多学生并没有参与进来。这叫什么校园文化?
一、理念:品牌文化的向心力
办学理念是学校对办学实践的理性思考和理想追求,是办学信念的集中体现,衢州中专针对职业教育现状,把全纳教育理念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全纳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尊重和包容。尊重学生的差异,承认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具有个性特点的。因此,学校提倡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用灿烂的笑脸面对学生,用宽广的胸怀感悟学生。
在全纳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全校教师确立了新型学生观,把学生作为服务对象,作为社会的宝贵财富。学校办好食堂,让学生饮食好;管理好公物,让学生生活好;提供充分条件,让学生学习好;支持和指导社团活动,让学生活动开展好。改变老师的“冷面孔”和居高临下的姿态,降低工作重心,以学生的呼声为第一信号,以学生的需要为第一选择,以学生的利益为第一追求,以学生的满意为第一标准,让学生在学校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关爱和快乐。
在全纳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每位教师要“蹲下来”看学生,从感情上温暖,从人格上尊重,从目标上开导,从专业上激励,“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困而失学,因品行而掉队”。不仅如此,教师还要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学生,“不求事事优秀,但有一点出色”,把学生的缺点看成是“特点”,“宽容学生过错放大学生亮点”。开展和举办班级、学部、全校以及省市各级各类文体活动、专业比赛、评优评先等,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平台,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体验到自信,体会到“更多机会、更多成功、更多快乐”。
由此可见,全纳教育倡导把每位学生都当成有发展潜能的人,给予更多的关爱和赞美。这是一个强大的思想武器,是学校文化的核心。
二、活动:特色文化的盎然生机
文化的生机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品质。衢州中专通过特色群体活动,营造文化氛围,提升学生的精神状态。
一是抓校风营造氛围。校风建设从优美的人文环境做起。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要让每一面墙壁说话。学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是教育的载体,都有育人的功能。衢州中专共规划有12处宣传橱窗,从办学理念、教育教学、专业建设、学部特色、教师风采、学生风貌等全方位反映学校和师生面貌,成为校园里一道美丽的风景。而在校园大门正面,学校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牌迎门矗立,东西办公楼前绿地巨石上学校“核心精神”——“勤而立信”“忠以成器”鲜艳夺目;教学楼道内,“文化长廊”定期专题展示,陈列室,师生书画、摄影、服饰、机械等作品展长期开放;教室里,规范简洁的布置整肃学习行为;公寓中,“星级评比”创设温馨文明的寝室文化;轻柔的草坪音乐调节人的情绪,内容丰富的校园网站是师生们交流和开展活动的平台和家园……
二是抓“四早”提升精神。学校充分重视抓学生早起、早跑、早读、早餐等“四早”的精神面貌,长年坚持,从不间断(雨天停跑)。近六千名学生,从几百米外的各公寓汇集中心广场,自起床铃响到集合完毕,仅用12分钟。六个学部的学生,近百个方阵,沿着三条不同线路跑步锻炼。统一的着装、整齐的步伐、响亮的班号,凝聚心气,振奋人心,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早读,倡导领读齐读,并结合传统文化教育,《论语》《三字经》《弟子规》《道德经》等成为早读的内容,一改职业学校常见的昏昏欲睡、萎靡不振的现象,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早餐,从教室到食堂无一冲跑现象,排队购餐秩序井然,学生们膳后自觉整理用具,饭菜从不乱倒乱丢,文明举止让人称赞。
三是抓活动展示风采。学校坚持“以制度促规范,以活动创氛围,以激励树正气,以人本谋发展”方针,动员广大学生参与各类有益的群体活动,在活动中接受熏陶和教育。通过修身大讲坛活动,提升自身修养;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增长见识;通过军训活动和声势浩大的运动会,磨练意志;通过学生会干部竞聘上岗和自我管理,提升能力;通过阳光男孩女孩的评选,树立典型;通过安全、法制、心理健康三位一体的教育,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学校有39个社团,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学校把每一项群体活动延伸拉长,注重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与成长,全力打造平安、文明、活力、阳光、人文五大校园。
三、经典:传统文化的魅力焕发
近千年来,衢州人民深受南孔文化的熏陶,世代继承着“崇道德,尚礼教,讲诚信,勤学习”的优良传统,“南孔文化”成为衢州的文化精髓。学校立足衢州南孔圣地的地域优势,开展以南孔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并将其列入示范校建设的特色项目,具体做法:
一是把南孔文化建设与学校推行的“全纳教育”相结合,构建和谐校园。学校大力实施的全纳教育理念与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相互融通,以儒学文化建设推动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差异,接纳所有学生,爱心育人,使学校成为学生的乐园。
“文化”这个词,已经传遍当今社会各个角落,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已出现了“校园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茶文化”、“酒文化”、“建筑文化”、“企业文化”、“旅游文化”等等。校园文化是根植于校园的一种文化积淀,是学校师生员工创造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总和,是学校存在方式的总和。
从社会意义上讲,校园文化是师生“血缘”传承的载体。校园是师生活动的主要场所,学校硬件设施是相对稳定的,而师生则是流动的,一批一批的走进校园又走出校园,承担传承任务的必然是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也是社会主体文化的支撑和传承力量。校园文化的方向是向前、上升的,它吸取传统文化之精华,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成为新文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校园是教育和文化的基地,校园文化能有效抵制某些不健康文化带来的影响。
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校园文化的内容也日渐丰富而且生动。校园文化能够反映一所学校的精神面貌与发展趋势,是学校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校园文化承担着课堂教育无法替代的价值功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体现了学校内涵发展的精神底蕴。作为西部地区的教育工作者,在努力学习东部发达地区深厚校园文化内涵的同时,也应结合本地区、本校实际,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既缩小与东部学校校园文化的差距,又提高自身学校办学的品位和特色,真正体现文化育人、文化育校。要作好西部地区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体现两个“重视”
(一)、重视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大家知道,环境对人的思想、情绪、情感都有重要的影响,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意识地对校园环境进行布置,对学生政治素质的提高、道德品质的形成极为重要。二十世纪初,天津南开中学曾在教学楼前竖起一面镜子,上面写有四十字镜铭:“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急。颜色:宜和、宜静、宜庄。”在南开中学上学时,便是以此镜作为言谈举止的规范。在他的光辉一生中永远保持了举世公认的优美气度和伟人风范。同时,学校也应注重对学生的教室、寝室的文化布置,学校要求教室、寝室都有文化角、绿化角、宣传角等等。充分利用学生学习场地和休息场地的空间,建立“文化走廊”,使这些地方既有文化涵养,又有精神砥砺。
当然,在布置校园环境时,我们应考虑到环境布置的几个特性:
1、注重思想性:帮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唤起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崇高品质。
2、注重知识性:启迪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向科技领域进军。
3、注重艺术性:让学生在欣赏中得到陶冶。
(二)、重视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西部地区有丰富的自然、社会和人文资源,开展第二课堂的条件十分充分。学生随着知识的增长、思维的发展和认识的提高,感情更加丰富,兴趣和爱好也更加广泛。他们精力充沛,喜欢活动。针对这些特点,学校应适当的增加投入和设施,开展一系列活动。
1、思想活动:如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团队活动等。
2、娱乐性活动:如书法、美术、音乐的课外兴趣活动,科技节、艺术节活动,音乐、舞蹈表演等等。
3、竞赛性活动:如体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各类征文比赛等等。
4、参观性活动:如参观工厂、烈士陵园、博物馆、展览馆、自然景观、农村种养殖业基地等。
5、学校以现代化建设为依托,定期播放教育教学录相片,橱窗、黑板报、学习园地等充分发挥教育导向作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创办自己的刊物,通过写作,既抒怀、交流思想,又提高学生创造美和欣赏美的能力。
二、注意两个“贯穿”
(一)把思想教育贯穿校园文化建设的始终。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坚持以党的教育方针作为指导,通过开展具体的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爱人、爱校、爱国的感情。如学校适时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举办主题活动,建立德育教育基地,利用报告、讲座、交流、讨论、墙报、展板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营造浓郁的爱国主义氛围。
(二)把创新教育贯穿校园文化建设的始终。学校为了实现各自的培养目标,满足社会对不同人才的需要,可精心设计各自独具创新意识的校园文化,以此调动师生员工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学校在设计一些活动时,也应把创新教育贯穿校园文化建设的始终。让学生自行设计,用自己的创作来美化生活、美化校园,把所学的知识和所具备的能力运用到实践中去,并以实践来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以及创造美和表达美的能力的提高。如:学校开展美化生活活动,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创作高雅健康的书画作品或手工艺品,集中进行展示,表达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这种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又发挥了学生想象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遵守两个“原则”
(一)遵守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原则。学校是社会的育人之地,必然要体现社会要求的必须共同遵守的教育规律,因此,各类学校的文化建设都具有共性。然而,另一方面由于学校类型不同,发展历史和所处的地域环境不同,校园文化的内部规划和建设内容又有各自的特征。这种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具体体现在既要把握时代特征,又要突出各自特色。校园文化的独特性就在于它的建设必须立足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对外界的一切不健康的文化有意识排斥,对社会文化的精华有意识吸取。
关键词: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问题 校园文化建设
为了加快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财政部启动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这是继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实施“211工程”之后,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实施的另一个“211工程”――支持100所高水平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建设。被评选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院校,由于各种原因,校园文化建设还不尽人意,笔者基于此进行研究,探讨加强示范性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
什么是文化?“文化,文化,言之固易,要正确地加以定义和完备地加以叙述则是不容易的事。”这是人类学大师――马林诺夫斯基在其所著《文化论》首章发出的感慨。其他对文化的解释古今中外已达200余种,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者,众说纷纭。对于校园文化的理解也存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的情况。一般来说校园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是指:校园文化是学校的总体文化,是人们创造的以特定主体,主要是指教师、学生及职工为载体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务的总和:狭义是指:校园文化是相对课程教学而言的课外活动,主要指开展学校教育所缺乏的艺术教育及各种文化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文艺素养。校园文化是一种通过有形的物质形态和无形的精神神态所体现出来的师生员工精神风貌的特殊的群体文化,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这一项工作目前还存在许多的不足和问题。
二、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一般要经历一个逐步完善、定型和深化的过程。而对于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来说,要想真正成为示范性榜样的高职,更需要长期的不断探索和积累。这其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偏差,存在一些问题。
1.片面重视校园文化物质文化建设,忽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内在表现及核心内涵是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一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却背离了核心内涵精神文化建设,把更多的精力关注在物质建设中,在建设校区中,一味追求规模和气派,其建设层面上不亚于本科院校,同时也缺少了有创新的职业精神文化和蕴含的学校精神。校园精神文化是内在的,它是校园人格风貌和群体意识的集中表现。离开校园文化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再好,也失去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2.对校园文化定位不够准确。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对其定位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定位过低或者维持原样。在示范性院校建设中,一些高职院校还是没有改变原有学校建设的目标要求、内容模式、策略方法,没有及时进行角色调整和文化提升,尤其是未及时提出原有不适应高职院校办学要求的精神理念。另一种情况是将校园文化建设定位盲目提高,模仿普通高校的校园文化模式,而没有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模式。
3.人文教育缺乏。
高职院校注重专业技术教学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然而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人文素质占有重要的地位。没有人文修养,具有再好的技术能力也会因为个人修养的不足而使技术能力失去价值。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高职院校必须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将人文素质教育课按一定比例列入教学计划中,从而促使高职生的情感世界得到丰富和发展,促进他们用全面和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进步和自身的未来,促进他们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创造能力的提高。
4.整体规划设计缺乏整体性。
从一些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发展规划中,我们可以看到关于教育教学、学科和专业建设等内容,但很少看到校园文化建设的详细规划。一些高职院校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职业教育和整体办学大背景下统筹规划实施,引不起足够的重视,从而就缺乏规划意识,使得整个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整体性。
5.“千面学校”,缺乏创新,没有自己的特色。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直接从事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实用型人才,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也是高职院校的立校之本。然而高职院校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中,容易过多地借鉴本科院校或同类型院校的做法,出现“千面学校”,没有自己的特色之处,缺乏创新意识,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使学校容易失去竞争力。
三、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具体措施
1.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使校园文化建设健康全面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注重学生技能培养,主要培养面向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因而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上,高职院校要注重培养、熏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全面的职业素质。校园精神文化同样也反映了学校的校纪、校风情况,它能够产生强大的调节作用和巨大的约束力。在缔造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优秀校风学风中,高职院校要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行为习惯,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如同在企业一样,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提前练兵。优良的校园“三风”(学风、教风和管风),共同构成一所职业院校独特的精神风貌。可以更好地发挥规范、筛选、激励和凝聚的作用,从而有利于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
2.强化校企合作,引进企业文化,创建校园企业氛围。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市场大潮中长期打拼积淀,体现企业精神、价值观和核心理念,蕴含企业发展张力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企业文化对培养高职生职业素养,促进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一方面通过引进知名企业家为客座教授上课、讲座、报告引进企业支援培训内容和方式方法,形成校园企业文化氛围,另一方面通过定期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调查、实训实践、参观考察、校企联谊等给学生亲身感受企业文化、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
3.重视整体规划,促进校园文化内部结构层次的和谐发展。
校园文化内部结构是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层面构成的。目前,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文化活动繁多,而且主要偏重于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很少有院校把这些文化活动纳入学校长远的规划里”的问题,这势必造成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和长远性。
参考文献:
[1]葛金国.校园文化:理论蕴含于实务运作[M].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8.
[2]汪长星.解析高职院校文化的定义及内涵[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
[3]李家彦.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7.11.
[4]吴巧瑜.广东高校校园文化现状调查报告[J].广州示范学院社会科学版,2000.12.
[5]刘登名.构建有职业特色的高职院校文化[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
[6]陈俊.西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初探[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7]朱发仁.构建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必须实施校企结合[J].职业教育研究,2006.12.
[8]张全副.浅议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J].广东白云学院学报,2007.4.
[9]梁凌洁.构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五大闪点[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
[10]葛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于对策[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1.
1.全员参与,规划发展
校园文化的建设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因此,校园文化建设之始,就应调动全体师生共同参与,进行准确的定位和长远的规划。
首先,学校定位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总方向,总思路。学校定位涉及办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通过研究学校的历史、现实、未来来定位,在定位时要传承历史,展望未来,具有前瞻性、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其次,学校文化建设还应有长远规划。国家的教育发展目标以及学校的办学理念都应该贯彻到规划中,一所学校需要有属于自己的特色校园文化,这样的学校才是有灵魂、有生命力的学校。校园文化的核心不在于学校的硬件,而在于以办学宗旨为代表的意识形态内涵,校园文化规划应该符合学校内部和外部社会环境、学校发展目标,以及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文化追求,学校应围绕“一切为了学生的生存与发展”来进行校园文化的建设规划。
再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校园文化建设的落脚点在人,归根到底是对人性的充分肯定,对人的潜能智慧的挖掘。校园文化建设要充分尊重师生在学校中的主人翁地位,充分发挥师生员工在学校事业发展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尊崇民主平等的价值理想,让师生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力量,只有具有师生个性和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建设,才是有价值的校园文化。
2.以生为本,立足特色
每所学校都有丰富的校本课程资源,并且每个地方都有各自不同的地域特征和人文特色。作为育人阵地的校园文化,应有学生的思维、学生的视觉及学生的物化成果,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紧扣现实生活,提炼地域民族文化特色。同时,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等手段和途径,由师生自主开发,争创学校特色,努力提升教育质量,最终促使学校、教师、学生共同成长。例如在教学楼师生必经的走廊布置学生书画作品,在树木下安置学生书写的树木简介石,办好广播室、校报等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让文化成为师生的文化,让师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美的熏陶,得到心灵的净化。
3.教室文化,分享魅力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教室无疑是学校最重要的场所,学生在学校的生命时光大部分都在这里度过,学习活动大部分都在这里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理应加强教室文化建设,彰显班级特色文化。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班级文化又通常是校园文化建设中忽略的地方,很多学校把经费和关注点都投到了校史室等面子工程上,唯独忘记了学生朝夕相处的场所,因此,教室文化建设应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阵地。
时代呼唤有个性的新人,学生需要有个性的发展。教育是为了让学生的个性得到积极发展。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教师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利用个性班名的设计、征集,调动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集中体现班级的精神风貌。例如,“小蜜蜂”班、“雏鹰”班、“阳光”班,以形象的事物象征班级精神,当这些凝聚学生创意和心血的标志出现在教室或每个学生的书本上时,学生怎能不为此而自豪呢?而这份自豪感也正是作为班级小主人为班级争取荣誉的动力。此外,充分利用班级环境造就文化氛围,让每一个角落都能与学生“对话”。班级文化建设中应充分利用“黑板报”“学习园地”“图书角”等给学生搭建自我展示的舞台,丰富班级环境文化内涵,使师生都受到陶冶和感化,使其如“润物细无声”的春夜喜雨,提升学生文化品位,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让其受益终生。
4.精心组织,活动育人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育人主要通过各种活动展开,只有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寓教于乐,才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求真、求知、求乐。学校在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应坚持“一个主体”“三条主线”串联的校园文化活动模式。一个主体,即在校园文化活动中以学生为参与的主体,鼓励每一名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各项活动之中,达到在活动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目的。三条主线:一是以日常规范教育训练为主线开展文化教育活动,通过实行学生自理自治来逐步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觉守纪的能力,对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二是以重大节日和各种文体活动为主线,开展主题文化活动,对学生施以健康向上、明礼诚信、自强自立、崇尚科学、爱国守法等方面的教育和影响。三是以特色文化活动为主线开展活动,结合本学校的特点开展具有文化特色的活动,在活动中对学生施以导行、导言作用。
前言:
学校,乃教书育人之地,乃一方神圣的净土,学校的环境很是幽静、优雅、热闹而不喧嚣,单是那朗朗书声就足以令人欣慰。最近几年,国家在基础教育方面投入的力度加大,很多学校的硬件环境的建设简直是焕然一新,教学大楼的挺拔,艺术楼的奇特,办公楼的庄严,水泥路面的宽阔等等,无不昭示着学校的发展与变化。但是,作为一所学校,单是硬件环境建设好,还远远不够,必须重视软环境的建设,即校园文化的建设,正如管子所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只有崭新的建筑,而没有文化内涵的校园,就会少了灵气、雅气、智气、书气,就会少了传统文化的根本,因此,校园文化建设是势在必行的。
一、文化及校园文化的内涵
在中国古典文籍中,“文化”一词最早见于刘向《说苑?指武》:“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这里的“文化”即以文德教化天下的意思。后来东西方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赋予了“文化”更多的含义,但其“教育、教化”始终是最本质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文化”概念中的一部分,指一所学校从建校以来创造的所有成果,包括物质文化形态和精神文化形态两个方面,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和老师为主体,以校园为承载空间,以教书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校园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意即看得见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人一事、一字一句都是校园文化的积淀。只不过,有些学校偏重于物质文化的建设,而忽视精神文化的建设,使得整个学校显得苍白无力。校园文化需要物质的、精神的完美结合,才能营造健康的、积极的、阳光的文化氛围。才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激发学生的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本着“古典与现代相结合;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碰撞;丰富与简约相协调;展现成就与树立形象相一致;继承传统与创新发展相统一”的原则,具体可从几个大的方面进行建设。
(一)赋予校园道路以文化内涵
校园的道路,往往是学校形象建设的重点,特别是从校大门起,通往教学楼或办公楼的主干道,很多学校很重视道路本身的建设:路面宽阔,绿化带整齐划一,橱窗宣传丰富多样。但往往容易忽视校园内其它道路的建设,容易忽视整个校园内的道路文化建设。为了凸显本校特有的文化内涵,可选择道路为载体,为校园的每条道路命名,命名可从多个角度考虑:彰显历史内涵、凸显地域文化、打造办学特色、体现校风校貌等等,每条道路既有独立的个性,又有全局的共性。在命名后,可依据该道路之名,进行文化建设。比如,某个学校的主干道命名曰:哲思路。那么在“哲思路”两旁的绿化带丛中,可用书卷的形式,刻写一些中外古今哲学经典语句。《中庸》中的:“博学之, 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英国哲学家培根的“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等等,这些既符合学校教育,又能让学生易于理解接受的名言警句。当然,也可以在“哲思路” 两旁的绿化带丛中,摆放伟人、名人雕塑,就在雕塑底座或背面刻写名言警句。形式是多样的,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这样有名字的道路,再配上道路两旁的建设,这样的道路自然就承载了丰厚的文化内涵。
(二)打造墙壁文化
校园里墙壁文化的打造,重点是办公楼、教学楼的大厅廊柱,走廊墙壁等,这里常见的做法是贴伟人头像,贴名人名言等,其次是运动场的主席台及其两边的墙壁,这里常见的做法是用浮雕来表现运动的场景。再其次是办公室、教学楼等裸露在外的墙壁,绝大多数学校的文化建设都忽视了这一大块,所以,校园墙壁文化打造,需要填补这块空白。裸露在外的墙壁面积很大,怎样才能经济实惠地打造这些墙壁文化呢,方式方法也很多,一是一劳永逸型的,贴上瓷砖画,在选择画作的时候,可选择当地历史上或现在的名人画作,这样就可融入地域特色,也可选择外国名画,一定要注意画作内容要与整体的校园文化建设主题相吻合。二是经济实惠型的,悬挂大幅的宣传标语,根据学校开展的活动,定期更换。三是浪漫生态型的,种植藤蔓植物,在墙壁上搭架塑形。可塑字形,例如四川省甘孜州康定中学的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是:求实、尚和。就让藤蔓爬满字形架,这样,远远地就可望见墙壁上四个绿色的大字。还可塑其它造型:瀑布、河流、帆船、高山等这些承载着美好意象的图案。
(三)充实校园空间文化
各个学校,不管占地多少,都会有校园广场、长廊、建筑物之间的空间地带,很好地利用这些空间,可使整个校园的文化气氛更浓厚。例如,四川省营山中学有一栋教学楼是澳门援建的,名曰“莲心楼”,有一个会堂是校友刘天伟捐建的,名曰“天伟会堂”。为了体现这种大爱精神,为了教育学生要学会爱,要学会感恩,可在校园内合适的空间范围修建一个池塘,池内种植莲花。塘中建一亭子,名曰“莲心亭”,亭中建一泉眼,汩汩地往外冒着泉水,取其“点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之意。当然,各个学校得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视其空间范围的大小、位置,再根据校园文化建设主题,合理充实空间文化。
(四)校园文化形象建设
校园文化形象建设是软文化、非物质文化建设,首先应该围绕已确立的主题,在主题的基础上提出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等精神文化内容,这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必须具有教育性、激励性、传承性等特征。其次是关于学校VI形象的设计、LOGO标志、校徽、校服、校园宣传品。再其次是校歌的作词、作曲;校赋的创作;校园文化成果展示宣传画册;最后还有校园文化形象电视宣传片。
(五)校园文化宣传建设
借助报刊杂志、电视、广播、POP、网站等多种媒介,注重内宣和外宣工作,扩大宣传力度,增强影响力。一是校园广播站的建设。成立并完善校园广播站,借助广播站,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及其成果宣传。二是校园网站的建设并完善。校园网站是扩大对外宣传的窗口,须得从网页设置、网页内容、新闻动态及更新等诸多方面去建设。
(六)校园文化活动建设
学校应给老师和学生提供一些展示风采的舞台,以文化搭台,让老师和学生“唱戏”。可搞一些歌咏比赛、演讲比赛、学生运动会、青年教师授课比赛、征文大赛、书法大赛等一系列具有传承性的活动。这些活动既可结合重大节日,凸显节日的历史意义和教育意义,也可凸显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专门搞一些与主题有关的活动。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思考
【Abstract】The campus culture is heavy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it permeate in each corner of the campus.The campus cultural construction influence teachers and the students to pass to permeate to carry on and have to change and influence imperceptibly sex, direction and allusion.Heavy cultural atmosphere, beautifully teach person's environment, body now a school culture of accumulate Dian and bottom Yun, it not only to teachers and the students study, life, the mental state goodly regulated a function, and to the norm student's behavior habit, promote student overall character of exaltation, exaltation do to learn quality and performance to all have importance of reality meaning and farsighted meaning.
【Key words】Campus culture;Construction;Thinking
春天的气息时淡时浓。最大的不同之处便是空气中的潮意陡然多了不少,雨就藏在其间,半落不落地飘着,湿漉漉,十分好闻。植物在雨中成长,我校师生同它们一同成长。校园文化建设如同知时的春雨、和煦的阳光,时刻洒照在每个师生身上,促进他们健康发展、茁壮成长。让学校的人、事、物以及信息、环境,都无时不在对全体师生进行着娓娓动听的说教。“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校园文化重在建设,突出他的核心力量。他包括物质文化建设(即“硬件”建设,硬环境建设,如高雅的建筑,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赏心悦目的花草绿地等)、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即“软件”建设,软环境建设。如校园文化活动等),显然后者更为重要。它渗透于校园的各个角落,小到一句简单的问候标牌,大到一座庞大的建筑物。随着时代的要求和新课程的推进,学校要致力于把一些具有强烈现代文化的教育意识,通过多形式、多渠道沁入全体师生的心田,并逐步把它深深根植于我们的整个办学过程中。力争让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事一景都染上浓烈的文化色彩,体现出一定的文化意蕴。因此,本人就校园文化建设的某个侧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1.精心布置校园环境,重视氛围建设
1.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校园设施将对在师生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使师生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全面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能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将有助于陶冶校园人的情操,对师生员工起到塑造美好心灵、激发开拓进取精神、约束不良风气和行为、促进身心健康、调节情趣和心理状态等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我校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经过努力,先后建起了教学楼、学生餐饮浴中心、建造了学校标准化厕所等基础设施;进一步绿化了校园,规范了校园布局;还建造校园网、计算机房、各班、室全部装配了电脑、上了互联网,进一步改善住校生的生活条件、配发了刷牙器具、配备了专职生活教师。着力营造绿化、净化、美化的校园人文环境,依山观水,绿树成茵,环境清幽。
1.2着力建设“文化长廊”。学校提出要让一草一木一墙一砖都能说话,我们在墙壁上科学的设置了名人名言、警句、师生书画作品、各种专项教育常识等等。学校充分发挥阅报栏、黑板报、“红领巾”广播室、通报栏等作用,及时报道学校中的新人、新事、新面貌,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使广大学生在榜样的激励中不断增强自信、不断超越自我。还将庄基石坎美化建起了祖国在我心中长廊、学生行为规范以及礼仪长廊、安全长廊、卫生长廊等。各功能部室、教室形成了各自独具特色的部室文化。其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显而易见。优美的校园文化熏陶着每一个师生,使学生在耳濡目染、日积月累中形成观念,化为行动,起到了很好的德育功能。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加强师德建设 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2.1提高教师的思想素养。因为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是人才的摇篮,而教师是育人之人、人才的培养者,理应在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过程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只有在教师中树立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治学严谨、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开拓进取的思想和严谨细实、创新求真的教风,才能引导和促进勤奋刻苦、自主探究、全面发展学风的形成。总之,没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和教风就难以形成良好的学风。因此,我校高度重视,积极在全体师生中开展“三项教育”。即在领导干部中开展“以德行政”教育,使本校各层管理者能够保持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用自己的言行发挥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在广大教师中开展“以德育人”的教育,通过开展德育案例分析,座谈会、报告会、外出学习参观等活动,引导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以自己的道德追求、道德情感、道德形象去引导教育学生。在全校师生中大力开展“以德修身”的教育,把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自觉为人师表,作道德的表率。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受到感染。
2.2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一支具有较高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对学生的正面影响至关重要。我们一方面抓好“一功五化”夯实校本研修工作,另一方面在教师中大力开展“八个一”岗位大练兵活动,努力提高教师实际工作能力。我们依据学校实际情况,建立校长、教务主任——教研组长、课题组长——教师“三级”校本教研网络,实行校本教研工作负责制,要求做到有实在目标、有清晰主线、有梯级层面、有细节管理、有展示平台;开展技能型、实践型、评价型、理论型、学习型等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在教研探索过程中,教学研讨常规化,以教研组为单位通过“一课多上”和“同课异构”等形式,鼓励教师大胆探索,研究解决在教学中碰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实行集体备课,新老教师结对“一帮一”,以老带新;广开渠道,邀请市、县教研室有关专家来校听课、评课,给他们传递教改信息,传授教学经验。坚持用幸福的理念培育人、用超凡的魅力感染人、用包容的心灵体悟人、用艺术的手段启发人。转贴于
3.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3.1通过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首先是加强政治思想学习,注重养成教育。通过校会、晨会、班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政治文件、法规制度、道德修养等文章,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及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其次,要加强“爱校”教育,培养母校意识。向学生讲述学校光辉的历史,提高学校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学生自然生发出强烈的荣誉感、自豪感、热爱母校的情感,从而产生凝聚力,形成学校精神。第三、确定共同的奋斗目标。学校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及自己的实际情况、办学特点,提出校训和奋斗目标。各班相应地制定班级奋斗目标,直至帮助学生制定个人奋斗目标。并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争做文明学生、先进集体、先进学校,创优秀品质、优异成绩、优美环境。在全校形成一股比、学、赶、帮的热潮。第四、强化学校“三风”建设。学校“三风”即领导的作风、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首先,领导作风是关键,学校领导要加强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以及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中发挥好带头作用。其次,要狠抓教师在学生中的表率作用。要求教师从精神风貌、道德修养、工作作风、学识水平到仪表风度、言谈举止、生活起居都应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这样,教师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学生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勤奋攻读,立志成才,整个校园充满一种浓厚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第五、开展各种有益的健康的活动。如学雷锋活动、演讲比赛、创建活动等,以培养正确的舆论。第六、清除校园文化垃圾,净化校园空气。禁止传阅不健康的书报杂志,禁止学唱不健康的歌曲,清理课桌、书本文具盒上的不健康的图画及语言文字,消除消极文化的影响。第七、针对倾向性问题或热点文化,举办专题讲座、主题班会、辨论会,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观点,引导正确舆论。第八、抓好宣传阵地。充分发挥广播室、黑板报、阅报栏、宣传橱窗、图书阅览室、名人名言警示牌的作用,大张旗鼓地表扬好人好事,同时批评错误的思想行为,抑制歪风邪气,树立正确舆论。第九、学校或班队有目的地组织丰富多采的文化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如:开展以爱国主义为内容的主题演讲、富有纪念意义的歌咏比赛会、诗歌朗诵会、文艺汇演、书画作品展等;以及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各种体育比赛活动、拔河比赛等。还开展诸如:校少先队以“环保”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学英雄做好事活动等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看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唤起对国家、社会、人民的责任感。尤其通过坚持升校旗、国旗下的演讲、穿校服等常规活动,激励师生对校园精神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进而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整个学校到处充满着正确的舆论气氛,从而促进优良校风的形成。。
3.2抓好系列主题活动。学校为使校园文化建设有重点、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常常结合重大事件、节假日,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系列活动。如以“崇尚科学、破除迷信”为主题的科普宣传教育;以“安全在我心中”的安全教育周活动;以“讲文明语言、做文明事”为主题的三月文明礼貌活动;特别是开展争创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活动,学生的言行更加文明、宿舍更加整洁、文明祥和。系列主题活动的开展,使校园文化建设落到实处,推进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3.3培养学生能力。校园文化是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主体以校园为空间背景的,最基本的是教师和学生,他们之间的互动而形成和创造的文化构成了校园文化的整体文化体系。因此我们要让学生一起参与的学校的管理中来。通过让学生去管理,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如各班开展的“今天我当班长”“今天我值日”等活动,学生人人参与管理,人人爱校如家。
综上所述可知,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总和,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一项长期、细致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特色发展。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等各方面的校园文化在学校教育中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内涵,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目的和效果,影响着学校德育工作的成败。只有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以人为本,环境育人的功能才会得到真正加强,学生才能真正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