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本土化的具体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西方文化的吸收从来都没有停止,无论是教育理论还是技术知识,都在不断吸收西方理论。由于西方音乐教育理论界不断出现广为人知的人物,深受人们的喜爱,致使我国众多音乐学习者对他们尊奉,国内似乎认为如果不对这些理论进行一定的借鉴就不能展开相应的话题,在对学术论文进行研究时,如果没有这些西方人的名字似乎就不是学术论文,即使人们所看到的只是一种相对无效的理论,但还是无法阻止人们的对这些西方音乐家的尊奉。
当然,面对这种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社会,如果还是停留在原来的地方,将会被世界所淘汰,因此,对西方先进教育理论进行借鉴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但是,人们在将目光投向这些国家的同时,唯独对自己的本土化音乐教育进行忽视,缺失着自己的研究规范,更缺失着一定的学术信念。在对学术进行研究时,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根基作为基础,也就会没有文化的语境,没有历史的质感,一旦根基被抽空,就仿佛釜底抽薪,剩下的也只能是一副较好的皮囊,没有任何知识可言。从另一方面来说,虽然绝大多数人都在追求西方音乐教育理论,但还是有人一直坚持对本土教育的研究,例如:王耀华教授曾提出的“音乐创造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本土音乐教育的发展。但是,或许是由于这种西方教育太过强劲,这些对本土进行研究的相关成果还无法对西方理论进行抵抗。
我国音乐教育作为一门相对边缘的学科,在还没有成形时,又被世界一体化推向了多元化的时代,导致出现一定的失落和无助是在所难免的,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关键主要在于研究学者能够对理论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在对西方教育理论进行借鉴和研究的同时,能够不忽视本国特征。对此,国人应该知道:在西方文化强势的影响下,中国的教育研究者应该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树立属于自己的大旗,立足于自己的国家,将自己的理论知识进行夯实,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促进本国音乐教育的发展。
二、当前音乐教育中本土化理论的对策研究
一个国家要想在不断发展的经济社会中促进本国文化理论的进步发展,就应该根植于特定的民族背景中,这可以说是综合性的产物,它拥有相对明确的表述方式,中国教育研究只有在自己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进行知识的积累,才能发挥出真正的作用。下面,将从以下几点对本土化理论的对策进行简要研究。
(一)在思想上达成共识
要想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就应该正确区分中国和西方音乐教育具有的本质特征,这种特征主要表现在时、空方面。
1.时。所谓的时也就是音乐教育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当前音乐处于何种阶段的一个问题。中国的音乐教育和西方的音乐教育主要为前现代和后现代,客观地说,我国的音乐教育目前还处在萌芽阶段,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使其停留在前现代阶段,在这种状况下,要想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培训,还是应该先完成启蒙任务,当这一任务完成后,才能进行基础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具有一定音乐基础的同时对音乐进行学习,从而促进他们对音乐知识的积累。
2.空。所谓的空也就是指音乐教育在空间状态中所具有的现实意义,音乐教育在空间状态中分为中西方之分,主要表现为:众所周知,西方音乐比较发达,国外的许多经验都值得国内借鉴,尽管对它们进行借鉴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这也只能是差异而不是最终的范型。因为,中国要想进行发展,就必须站在自己的国本上,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发展,同理,西方国家也是一样的道理。因此,要有针对性地对西方文化进行学习。
(二)对行为进行指示
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可以说是行为的先导,对国外的先进教育进行借鉴时,还应该在之前明确一个点,这个点就是本国,具体措施将从以下几点进行介绍。
1.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音乐教育进行理论总结。中国音乐教育自发展以来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因此,这近百年来有着相当丰富的知识理论体系。基于这种情况,要想对本土理论进行研究,就应该有针对性地对历史文化进行整合,只有这样才能借助更加有利的知识进行音乐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比如:对中国特有的美育教育进行研究,这种研究可以充分体现出中西方之间所具有的不同特征,以便更好地对本土理论进行阐述。
2.在一定程度上对研究范式和方法进行整合。音乐教育是一门交叉式的学科,那么,在对其进行研究时可能会涉及到各种知识,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应该有针对性的对范式和方法进行的整合,这就要求将学科之间所存在的壁垒打破,善于从相关的学科中进行方法和经验的吸取,只有这样才能更高层面的对音乐进行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开展;多元文化
在我国素质教育中,音乐方面的教育渐渐的成为了我们国家高等学校的素质教育方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及培养正确的审美趣味上,音乐教育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而我们所说的音乐教育要多元化发展,从文学,艺术,文化底蕴等多方面教受于学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真正内涵,更深远地去体会音乐带给人快乐的同时,还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对于我国来说,多元化文化教育在高等学校内部进行推广是不能够缺少的。
一、我们国家需要进行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出现的背景
世界上的多元化的音乐的文化在20世纪中叶的美国民权运动中开始出现。在20世纪后期,西方国家在人文科学方面掀起了一股多元文化的思潮。后来,这种“多元文化”的思想深入到文化的各个方面。而音乐文化教育作为文化教育的一方面,也逐步朝着“多元文化”的方向发展。世界出现了多元文化的发展趋势,也带动了音乐这一神圣而普通的课程朝着多元化发展,使人们对音乐有了更新的认识,激发了人们对音乐的热爱,对音乐有了更美好的憧憬。
二、我们国家需要进行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内涵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就是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吸收和借鉴外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丰富和发展本土本民族的文化。在高校中开展不同形式的音乐课程,学习和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通过在高校这个开放的平台,使世界上每一个国家以及每一个民族自己的音乐得以发扬,得以传播,得到人们的认可,得到世界的认可,充分的保护了这个世界美好的东西得以长留,也充分保障了各个民族音乐文化的共同平等的发展。
三、我们国家需要进行开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必要性
(一)音乐文化教育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高等学校的教育方面需要教育出来的学生是需要有多方面能力的学生不仅能够在专业的知识上有很好的了解也需要学生在专业知识之外的东西上也需要有一定的了解,当然音乐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项,音乐能力的培养会使学生的综合方面的素质得到很好的提高,让学生在整体的发展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学生才能在走进社会的时候更加的优秀。高校音乐教育的开展,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使学生对“美”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而且还陶冶了情操。除此之外,音乐素养也是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音乐素养的培养,为学生以后的人文素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对多元文化音乐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作用
高校开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意义还体现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符合当前音乐多元文化交流和融合的趋势。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全球化,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音乐逐步走向音乐大潮为人们所注意,人们开始将目光转移到不同的音乐文化上来,全面了发展和学习了不同的音乐文化。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开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符合音乐的发展方向,更大的程度上推动了多元文化的融合和渗透,同时也为多元文化提供了音乐人才。
(三)培养大学生看待民族差异性的正确方式
多元文化音乐作为一种积极文化开展在高校音乐教育中是一个非常开明而且正确的教学方式。打破了一枝独秀的文化格局,而且突破性的打破了文化的国界和民族的限制。使多种积极文化思想互相融合,渗透,开阔了大学生的文化眼界,提高了大学课堂的课堂效率。从而进一步地帮助学生正确看待文化差异带来的文化冲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本族文化的热爱和进一步地认可。也帮助学生更好地接纳异国文化。使学生客观的平等的看待民族的差异性,培养了大学生尊重、理解和包容的品质。
(四)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提高了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在我们国家的高等学校之中,高等学校的大学生来自世界上各个不同的地方各地,他们有着谁与谁也不相同的思想。各地区的文化背景、思想观念、风土人情以及教育基础的不同导致他们对文化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他们有着不同的审美情趣。只有在高等学校中开展多元音乐文化教育,才可以使我们的国家以及我们国家的各个民族的文化在他们身上相互碰撞和融合的同时,既能保持独立,又可以相互包容,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四、我们国家高等教育学校中实行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现状
(一)重视科学文化教育,忽视素质文化教育
我国人口非常的多,也正是因为我们国家的人的数量是非常的大的所以竞争压力也相对于西方国家来说大很多。他们认为我们学生只要学好该学的科学文化知识就够了,没有必要学习所谓的音乐,美术等素质教育内容。因此,长久以来,音乐文化教育都没有得到很好地发展。
(二)过度重视音乐技能的培养,忽视了人文的教育
相比西方国家来说,就高校音乐文化教育而言,我国的高校音乐教育课虽然开展了对各民族和国家音乐的接触,了解异国的文化。光我国就有56个民族,但是我们学习的却是微乎其微的。在我国高校的音乐教育中,过度重视音乐技能的培养,授课的重点也仅仅是让学生会唱,会发音,不跑调而已。学生在高校接触不到足够的世界民族音乐,对本民族的音乐也了解的不够深入。有些学生盲目崇拜韩国、日本的明星,认为他们的音乐是高雅的,有些学生认为只要欧洲古典音乐才是真正高雅的音乐,有些学生认为中国本土的民族音乐土气、过时。
(三)不能平衡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近几年,音乐本土化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这种呼声却存在着盲目性的隐患。许多人认为我国历史悠久,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只要学会本土文化就够了。但是,音乐作为全人类的智慧结晶,如果不能接受和理解其它民族的优秀文化,在强大的而先进的本土文化也只是空谈而已。不断地“炒旧饭”导致的结局就是止步不前,永远不能创新,不能与时代接轨,不能与世界联系。然而,相对于“本土化”来说,还有一种“崇洋”的恶习也不断地流传。使我国大学生忽视了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地位。
(四)音乐教学内容相对单一
音乐是一门对学生有非常重要意义的、能够对学生的情操有陶冶作用的、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方面的能力的重要的学科。但是在我们国家高等学校的音乐教育方面的内容并不是非常的丰富,因为高等学校这方面音乐内容的缺少导致学生们的见识和音乐的素养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又因为高等学校中的音乐教学内容多为我们国家本土的内容,因此也导致学生对外国的优秀的、吸引人的音乐的一种鉴赏能力的低下。
五、我们国家高等教育学校中开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转变保守封建思想,重视音乐文化教育
在我国,由于人口众多,竞争压力巨大,极其不重视文化素质教育。因此,要想真正有效的开展多元文化教育,必然要先转变保守封建思想,摒弃以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为主的思想。高校在开展音乐文化教育时,不仅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习,增加高校中音乐课的课时,还要配备优秀的教师,要重视音乐文化教育。
(二)在我们国家的高等学校中需要把多元化的文化音乐教育体制进行建立和完善
从目前高校的音乐教学开展上看,音乐教学体制非常的不完善,甚至很多高校在音乐教育体制方面还是一片空白。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开展十分的困难。建立并完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体制一方面能够使学生了解和学习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音乐文化,另一方面还能够保障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更好的展开。在实际音乐教学中,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积极引进各个民族、各个国家不同类型的音乐,通过课堂的教学向学生灌输和介绍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音乐,在课下老师还有鼓励学生收集世界各地的音乐作品,并展开交流,分析各个音乐作品的相似之处,比较各个音乐作品的不同之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世界各地的风俗习惯,这样自主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加深对多元音乐文化的理解,同时也很容易激发学生对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培养学生音乐文化交流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我们国家的高等学校的多元文化教育更多的是在鼓励学生去了解、接受并学习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文化,并继承和弘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所以说,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体现在加强同其他民族、其他国家音乐人的交流。在交流中达到学习的目的。因此,培养学生音乐文化交流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开展多元音乐文化教育的必要措施。这项措施建立在打破高校传统的“只学习,不交流”音乐教学模式上。缺乏交流的音乐学习会使学生产生疲惫厌学的心理。在高校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中,要将知识学习和交流联合起来,要重视音乐交流活动的作用。在实际中,可以建立音乐文化教育交流协会,为学生的交流提供一个好的平台。
(四)打开封闭的大门,吸取世界优秀的音乐文化
世界的音乐文化既是世界的,又是中国的。中国长期的落后,就是因为中国“闭关锁国”政策引起的。清代的中国依靠自身强大,拒绝接受外来文化,导致最后的沦落。我们要吸取清政府的教训,走出去,积极交流,学习和吸取外国优秀文化,在此基础上发展本土文化。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中,要将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优秀的音乐文化吸收进来,让高校学生学习,使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都能够在高校学生的视野中存在,由此丰富我国的音乐文化内涵。
(五)不过分崇洋,坚持本土文化教育
我们国家的高等学校的音乐文化的教育方面需要在一定的程度上坚持我们国家的特殊的风格这是我们国家的民族的风格不能够轻易的因为外国的音乐文化的进入就直接放弃我们国家的音乐方面的优秀的文化,当今在我们国家也出现了非常多的音乐的歌曲,这些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外国的音乐方面的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方面需要认真的学习和发扬我们国家的那些非常好的音乐方面的成就。因此,高校在开展文化音乐教育的时候,要将吸收和借鉴外国先进的音乐文化教育理念和发展继承本民族的音乐文化结合起来。
(六)提高高校音乐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巧
采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方法是明智的,但是,仅仅靠理论是行不通的,我们还要将其付诸于实际。音乐教师的专业技巧体现在音乐文化教学是否通俗易懂,是否能被学生理解和认可;音乐教师的职业素养体现在其自身对音乐的了解,对不同音乐文化的见解以及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以及创作能力上面教师的程度都是不同的,需要教师进行自己的音乐方面的文化的、科学的、多方面的去学习。要想使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开展取得好的结果,首先就是要提高高校音乐教师的自身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巧。然而,目前各大高校里的音乐教师队伍的师资力量状况不一,老师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巧也是不同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开展出现了不同的现象,也就有了不同的结果。这样的差距使得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开展和推广遇到了瓶颈。总之,在我们国家的高等学校实行多元化的音乐的教育的方面还有很多的东西需要进行认真的、深刻的去学习、去实践我们国家的高等学校的音乐教育需要有关部门进行更加认真的对待需要进行学校和学生的共同一起的重视。当然在我们国家的高等学校进行音乐教育的同时还要求我们适当的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把国外的优秀的音乐方面的成熟的音乐文化引进到我们国家,同时需要我们国家的高等学校进行大力的发展和弘扬我们国家自己本身的优秀的音乐方面的文化。还要求我们提高高校音乐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巧。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展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
参考文献
[1]孙培聪讨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及其对中美两国音乐教育的影响中国科技博物馆2010年21期
[2]杨春强浅谈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展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音乐时空2014年13期
[3]刘贵珍.中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发展的时代策略.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2期
[4]任.多元文化音乐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实施状况的研究-以长春市五所小学音乐课为准.东北师范大学.2011
[5]刘咏莲.音乐人类学视野下的音乐教育——约翰布莱金思想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9
[6]赵晶晶.韩国传统音乐文化与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业;人才培养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近几年,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逐年上升,但就业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通过开展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分析、决策、承受挫折和适应社会等能力,使高职院校大学生不断完善自我,为就业创业打基础。
一、高职院校创业人才培养目标
以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为核心,通过创业教育的开展,把高职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业素质的人才。针对有强烈创业动机并具备创业条件的部分高职大学生,量身定做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发展其优秀的创业品质,使其最终走上自主创业之路。
二、高职院校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创业教育运行体系不够完善
经过调查,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运行体系不够健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健全的学院创业组织机构。有的院校把创业人才培养工作放在团委,有的院校把创业人才培养工作放在就业指导处,还有的院校把创业人才培养工作放在工商管理系。创业人才培养工作是一项复合型的复杂工作,现存的机构设置都存在一定的弊端。二是创业教育制度建设缺失。这将直接导致创业人才培养工作缺乏规划,很难取得好的人才培养效果。三是没有适合的创业模式。一些院校对于创业人才的培养不仅缺乏目标,也缺乏具体措施。
(二)校园创业文化气氛不够浓厚
纵观很多高职院校,丝毫看不出任何校园创业文化气氛,创业宣传工作非常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是缺少创业宣传渠道,既没有标语、口号,也缺少宣传创业典型事例的各种校园媒体。二是没有创业社团,或者虽然有社团组织,但不能够成熟地开展各种创业主题活动。
(三)创业课程体系不够健全
目前的创业课程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忽视隐性课程,难以形成创业氛围。二是内容空洞,难以形成本土化特色。三是缺乏实践环节,难以满足创业要求。
(四)创业师资力量不足
高职院校现有的创业师资力量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全校范围内遴选有创业经验或者有创业热情的教师。二是现有的工商管理类或经济类的教师。三是兼职的校外创业成功人士。但专门从事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明显不足。以黑龙江职业学院为例,2012届新生有5000人左右,开设创业教育公选课的教师只有10多人,明显不能满足教学需求。
三、提高高职院校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创业教育运行体系
1.健全学校创业组织机构。为了更好地开展创业教育工作以及促进创业教育项目的有效实施,应成立以院校主要领导负责,由相关部门领导组成的创业教育领导小组,下辖创业教育中心,并在中心下设立创业教育教学团队,明确各方职责,全面协调创业教育工作。
2.加强创业教育制度建设。依据国家相关创业政策及文件,制定关于创业教育方面的保障文件,出台《大学生校内创业管理办法》《大学生创业项目立项管理办法》《大学生创业竞赛奖励办法》等相应制度文件,并将这些制度文件配套完善,加强创业教育教学管理、创业师资培训管理、创业实训资源管理等制度建设。
(二)建设以培育创业精神为目标的校园创业文化
1.借助各种渠道进行宣传。把创业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范畴,广泛利用校内橱窗、专栏、报刊、电子大屏幕、校园网等宣传媒体,对创业政策、创业知识、大学生创业成功典型事例等进行宣传,营造积极向上、人人参与的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2.通过社团活动扩大创业影响。组织成立网络创业协会、大学生服务中心和志愿者联盟等多种形式的创业社团。通过组织活动,使创业理念在学生中产生广泛影响。
(三)建设符合高职院校特点的创业教育课程
创业教育课程要遵循开放性、动态性和兼容性的原则,保证内容的针对性与实践性,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和个性化需求。
1.加强隐性课程,形成创业氛围。加强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除了现有的教育课程体系之外,起主要影响的还有各种创业主题活动。所以,隐性课程应该是高职院校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学校的定位、专业特点以及学生的特点而精心设计的。
2.丰富创业课程内容,形成本土化的特色课程体系。由于区域经济环境的不同,创业课程的内容就应具有针对性,形成有区域经济特色的课程体系。例如,义乌工商学院就依托小商品城经济形成特有的淘宝特色创业课程体系。
(四)建设适应创业教育需要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1.锻炼提高教师队伍。鼓励创业教师到企业锻炼,或参与创业项目,从事创业实践活动,积累创业经验,(上接第49页)提高创业教育实践水平。
2.创建创业咨询顾问团。由专兼职创业教师组成创业咨询顾问团,主要负责引导和协助具有强烈创业动机和创业条件的学生,指导他们开展实施创业项目。
参考文献:
[1]刘艳华,朱俊玲.关于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实践研究――以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为例[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
根据新疆旅游行业淡旺季以及导游职业技能特点,尤其是新疆的区域旅游特点,按照旅游行业对英语导游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自2008年开始,旅游英语专业开始探索“分段式3S学工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分段式3S学工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及其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形成长效运行机制,从而将旅游英语专业学生培养成为英语导游、旅行社计调、旅游企业服务与管理的英语专门人才和具备国际旅游传播能力的高素质服务人才。作为本专业核心课程的《导游英语口语》,要求学生掌握新疆主要旅游景区的中英文导游词解说内容与途中导游技巧;具备英语导游基本解说能力及综合服务技能,同时为了适应新疆英语导游服务行业的现实需要,本课程必须改变偏重语言传授,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关注偏少的传统教学模式。
一、高职《导游英语口语》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与目标
我国在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日新月异的旅游行业发展,必将促使旅游行业对英语导游人员的要求也是与时俱进的。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于3月28日联合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作为路上“丝绸之路”重要组成部分的新疆,将会发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的作用,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国家交流合作,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即:新疆将会在这一框架思路下,被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核心区之一。为了将我校旅游英语专业学生培养成我区旅游行业的优秀从业人员,而且具备国际旅游传播能力的高素质服务人才,胜任导游工作的同时做到尊重对方文化、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相结合,这也是对“一路一带”建设新形势下我区导游从业者素质提出的新要求。能用地道的英语和外国游客交流,能以平和、自信的心态接待外国游客,这是新形势下适应英语导游工作市场需求的表现。改革该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及课程考核方式是我校高职旅游英语专业教师们一项重要教改任务。
《导游英语口语》教学课程改革的意义在于改变“高职旅游英语专业学生既无法在笔试中应付自如,在实际工作中又缺乏导游英语口语的交际能力,甚至不敢在国人面前从容讲话”这一现状,而是要让教出来的高职学生更符合新时期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那就是让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能胜任基本流程并且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从《导游英语口语》教学的实际应用中讲,就是让学生在毕业后的英语导游工作岗位上能够熟练地用英语进行口语沟通与交流,实现学生在校学习与未来岗位零对接的目标。
二、《导游英语口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案
(一)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应用基于工作任务的高职项目教学法
1.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成因
传统的《导游英语口语》课程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很多教师以为学生听不懂,一味地灌输知识,课程成为了教师的演讲,学生成了观众,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然而在《导游英语口语》课程教学改革中,高职旅游英语专业教师们需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应该尝试为学习者创设真实环境,鼓励学习者去真实环境中感受、体验,来解决真实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而导游工作是我校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必需完成的实习实训任务,他们不仅能够亲身体验在导游工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而且还会在专业指导教师与企业指导教师合作中,指导学习者实践如何解决问题。高职教育的项目教学法,正是将职业领域的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等实际工作过程作为教学的核心,把典型的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作为教学的内容,并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由学生独立或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以项目为载体所设计的综合情境中,自主完成从信息收集、工作计划制订、工作任务实施、对工作成果的评价等完整的工作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综合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
2.项目教学法在《导游英语口语》课程中的实施――以项目“入住酒店”为例
整个项目教学的基本过程有以下七个步骤:确定项目和工作任务,制订计划,小组分工,自主合作,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共享资源,活动探究,项目作品制作,项目成果展示交流,成果评价。
按照以上项目教学的基本步骤,现以《导游英语口语》中的“入住酒店”为例来研究项目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
(1)项目名称:“入住酒店”
(2)教学目标
① 知识目标:熟悉办理酒店入住工作的具体程序;掌握办理酒店入住工作常用的英语词汇和句型。
② 能力目标:熟悉具体的迎客步骤,能与领队用英语熟练地沟通;能快速准确地清点行李,人数等;能独立、圆满地完成接站服务工作。
(3)教学过程
第一步:温故而知新。
第二步:个人英语专题演讲。
第三步:开展新项目。
① 确定项目和工作任务
这是整个项目教学的开始,通过教师的提问、引导或呈现与项目相关的职业情景引出项目。 在“入住酒店”这个任务中,教师先以呈现职业情景的方式引出项目和工作任务,其情景如下:
“Suppose you are a tour guide, and you’re to take a group of foreign guests to have tour in Urumqi for three days. You will stay at the Hoi Tak Hotel on arrival. Now, work with your partner and practice the possible situational conversations about: room reservation, checking in, hotel service.”
接着,教师提出项目完成的有关要求和条件:要求学生运用地道、专业的英语,以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的方式,按照旅游团入住酒店的标准程序将这个服务场景再现。
② 制订计划,小组分工
首先,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完成“入住酒店”需要的条件,如:需要的相关专业词汇、句型、习惯表达等,完成项目工作的步骤等。接着,由学生自己或在教师的帮助下制订项目实施的计划,包括拟完成的任务,需要的资源,预期的效果等。
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长处和性格,由各组组长组织协调,学生自由选择角色任务,目的让每位同学都参与到项目学习的过程中来,有事可做,发挥自身的长处。
③ 自主合作,收集资料
在这一阶段,学生们按照计划收集解决问题的资料。要求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要参与并很好地合作。 教师则引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通过阅读教材,查阅其他资料,收集、整理相关的专业词汇和句型,并通过小组讨论概括旅游团入住酒店的步骤。
④ 分析资料,共享资源
首先,教师与学生分析,讨论所收集的资源,然后做出小结和学生共同分享与项目有关的专业词汇和句型,在学生记忆这些资料的时候,设计“Hot Chair”、“中英文句型快速翻译”促进学生的记忆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其次,总结“入住酒店”的基本步骤和播放真实的工作场景视频,以供同学模仿。
⑤ 活动探究,项目作品制作
这一阶段是项目教学最为重要的阶段,是它区别于传统教学的具体体现。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形成自己的作品。具体表现为: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按照以上的服务步骤和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对“入住酒店”这个工作任务进行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这样的练习使学生掌握具体的英语导游工作过程,使他们敢讲敢说,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这一步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目标是今天学生学习了这个服务项目,明天如果让学生去迎接外宾团,他们就能马上胜任工作。
⑥ 项目成果展示、交流
项目作品完成后,要求各小组到讲台前进行表演和汇报成果,从而交流学习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分享成功和喜悦。
⑦ 成果评价。
成果评价主要是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总评。
第四步:布置下一个服务项目的预习任务。
(二)改革传统教学内容,基于工作过程开发高职“本土化”教材
1.改革传统教学内容的成因
依据《导游英语口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的特色,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让学生掌握作为一名导游员所需要具备的英语日常交际用语、专业重点词汇以及著名景区的英文导游词,这也是《导游英语口语》课程与其他英语专业基础课程不同的地方,《导游英语口语》课程很注重实际应用,专业知识与实际岗位要求的衔接要求很高。因而,在教学中,十分有必要穿插“本土化”的教学内容。
由于以较强实践性为特点的旅游业,加之旅游专业教材必须面向高职学生的特点,迫切需要旅游教材的编写应着重考虑在具体岗位背景下实现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整合。与此相比,我区高职教材建设明显滞后,且与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要求的“加强教材建设,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教材”尚存在一定差距,其内容大多难跳出“学科体系”的束缚,不能真实及时地反映课程改革的成效,不能有效体现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因此,基于工作过程开发高职“本土化”教材编写时应以岗位工作流程为参照,语言情景应在岗位工作状态下的语言环境为依据,教材内容应以岗位工作语言为素材,以职业岗位相关的能够体现本土社会与文化、当地宗教为背景的适当补充,从而培养学生具备真实工作环境下的较强英语应用能力和自然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基于工作过程开发高职“本土化”教材在《导游英语口语》课程中的使用
《新疆导游英语口语》是根据教育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精神和《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及新疆当前旅游服务业需求而编写的,作为我校旅游英语专业核心课程,《导游英语口语》是以英语导游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应用“分段式3S学工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真实情境为依托,以岗位为指导,通过项目模块设计单一学习情景,应用基于工作任务的高职项目教学法组织教学。由于教材是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和内容的具体表现,是课程改革的直接体现,因此,这本高职教材借鉴了导游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开发思路与方法进行建设,将“工作过程导向”“工学结合”“项目化”等思想融入教材,从而能够实现将我校高职旅游英语专业学生培养成具有涉外导游的工作能力,特别是英语口语的沟通和交际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英语为外国游客服务,能够用流利地口语向外国游客介绍我国灿烂的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具有从事导游服务的交际能力,掌握导游英语的专业语言和导游专业知识以及文化背景知识,并在具体的导游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导游的交际技巧,完成指定导游任务的新疆英语导游人才。
本教材根据新疆英语导游工作流程将内容分为十大项目:
项目一:Welcome to Xinjiang 迎接团队
项目二:Checking into Hotels 入住酒店
项目三:Tasting Xinjiang Food 品尝新疆美食
项目四:Getting to Know Xinjiang Folk Customs 接触新疆民俗
项目五:Visiting Cities in Xinjiang 城市游
项目六:Tours of Landscapes 风光游
项目七:Tours of Historical Sites 古迹游
项目八:Shopping in the Bazaar 巴扎购物
项目九:Dealing with Problems 问题处理
项目十:Farewell, Xinjiang 送别团队
每个项目下根据导游的典型任务分为三个模块,每个模块包含多重训练任务,根据语言学习规律,任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分为五个教学环节:Opening your mind――想问题;Feasting your eyes――看图片;Sharpening your ears――听句型;Enjoying being a tour guide――做导游;Expending your knowledge――拓知识。
(三)改革传统教学考核形式,形成基于工作任务的高职课程考核体系
1.改革传统教学考核形式的成因
高职院校传统考试的目的是以考核作为学习者每年升留级、评优评先的依据,教师对教学效果检测的主要手段。以检测为单一目的传统考试方式主要是沿袭本科研究型高校的考试方式,实际是以考倒高职学生,让高职学生死记硬背为最终目标。而现在,由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定位的转变:不再是培养研究型人才,而是以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因此,我校旅游英语专业教学对课程考核进行了重新定位,尤其作为本专业核心课程的《导游英语口语》课程考核应该是以促进高职旅游英语专业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巩固和全面掌握英语导游岗位知识与技能为主要目的。但考核通过不是本课程学习的唯一目标,通过考核掌握英语导游知识与技能才是核心目的。所以,我们需要改革传统以检测为单一目的的考试方式,逐步形成以知识技能掌握为核心目的的评价方式。
2.基于工作任务的高职课程考核体系在《导游英语口语》课程中的应用――以导游工作流程为导向,制定学生学业评价方案
将过程性考核贯穿教学的始终,具体内容如下: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评价方法 评价主体 成绩比例
出勤率 是否有旷课、请假、迟到 观察记录 师评 10%
课堂参与度 课堂表现及互动是否积极配合 观察记录 互评、师评 10%
个人项目 工作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与是否按照工作流程,独立完成一系列工作任务中的每一项任务,从而最终能否实现一个完整的岗位工作项目 观察记录、作品展示评分、模拟表演评分、书面或口头评语 互评、师评 10%
团队项目 工作过程中,学生在团队中的参与度,是否能够与团队成员进行有效沟通,完成工作的主动性以及有效性 观察记录、
作品展示评分、模拟表演评分、书面或口头评语 自评、互评、师评 20%
期末考核 就指定项目,学生能否主动思考,并综合运用导游英语专业知识和技能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 观察记录、作品展示评分、模拟表演评分、口头评价、书面评分 自评、互评、师评 50%
关键词:中德合作;职业教育与培训;项目管理;调查
作者简介:刘邦祥(1968-),男,山东泰安人,中德合作风电研究与培训项目翻译,高级培训专家,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与培训国际比较;刘邦春(1975-),女,山东泰安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基础心理学博士生、美国克拉克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和平心理建构等。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7518(2012)12-0082-04
一、调研背景
(一)中德职教合作的实践
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是转变教育观念及教学模式的主要手段,在职业教育与培训领域,“中国与德国在职业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是其中起步最早、历史最长、项目最多的。”[1]。三十年来,中德两国职教合作共组织了10万人次交流和考察,实施了100多个项目,发行了上百种专业书籍。
姜大源从师资培训、合作办学、技术培训及专题研讨四个维度综合描述了两国政府之间、院校和社会机构之间不同层面上的各种形式(包括长期项目、措施及系列化论坛)的合作活动,指出:两国间的职教合作从初期以由德国向中国的经验输出为主逐步转化为双向交流。德国伙伴也认为专业人员互访是“相互学习、相互激发、共同进步和共同构建未来发展”的机会[2]。
在华德资企业也以多种形式开发人力资源。如:西门子(中国)培训了上千名职教师资、每年接受5000名职教学生进厂参观和实习;宝马汽车公司建立了北京、上海两大培训中心和沈阳、南京、成都、广州四个培训基地,开展了学徒生项目。2011年10-11月中国教育部、德国国际合作机构与相应企业启动了汽车机电技术、风电运行维护技术的职业教育项目,探讨校企深度协作的、近似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
与此同时,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与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也开始了“职教质量保障体系研究”课题,德国职教联盟与我国职教协会受政府委托组织高层次职教合作对话,与具体措施相呼应,共同促进我国职教体系革新。
(二)中德职教合作的研究
姜大源形象地把两国职教合作的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从“旅行者说”到“拿来主义”,再从“比较研究”到“本土化”;并指出该领域始终伴随着卓有成效的科学研究,包括“在项目复制的过程中的原形研究,在项目重构的过程中的比较研究,在项目迁移的过程中的内涵研究”[1],正是这些研究措施确保了项目层面的创新。这些项目成为了解两国职教发展、认识职业教育规律、探索改进职教教学及管理的试验田。
在总结前十年合作的成果时,刘来泉提出:“学习借鉴德国经验关键在于抓住精神实质”、要为改革实验“创造借鉴的条件”,要“加强改革成功经验的宣传与推广”[3]。徐朔对比发现多个合作项目共同的特点包括:校企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共建职教领导委员会,企业参与到开发课程和实施教学的具体过程之中、企业承担部分职教成本并与学生签订培训合同,指出这些项目在形式上接近德国“双元制”模式[4]。
在总结唐山农村职教项目(1998-2004)经验的基础上,赵志群和格莱夫分别发表了论文和论著介绍了依据职业实践开发农业职教课程的方案,以传播该项目成果[5][6]。借助职业教育促进就业综合项目(江西,2005-2009)的经验,刘邦祥阐述了如何遵循“行动导向学习原则”建设职教师资教学能力[7]和评价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8],还从项目管理的角度论证了影响职校教学改革的因素及对策[9]。
二、提出调研问题
本文借助对多家合作机构的问卷调查,收集多人的经验和观点,依循社会建构主义理念展示并论述直接参与不同合作项目的人士是如何看待和评价这一领域合作活动的,期待更多同仁共同探讨以形成对该领域的整体性认识。
该次调研主要服从以下假设:
1.可用一套认知工具来收集参与者对中德职教合作实践的认识和评判;
2.不同职业背景的参与者对中德职教合作实践整体认识应具有可比性;
3.不同职业背景的参与者对具体的职教合作实践应有不同的关注点。
三、实施调研过程
(一)开发调研工具
结合多年职教合作工作经验,笔者设计了一套调查问卷,涵盖三类问题:
第一类问题指向对中德职教合作的整体评价,分别从给出的九个选项中√选出对中国社会发展贡献最突出的三项,×选出下一步最需要有所作为的三项。
第二类问题指向被调查者的个人经历,从项目管理角度分别从给出的九个选项中√选出自己最满意的三项,×选出最需要改进的三项。
第三类问题则请被调查者从给出的九个选项中,×选出造成合作项目“有所遗憾”的三个主要原因。
(二)处理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经电子邮件发放或转发放给从事两国职业教育和培训合作实践的资深工作者,共收到有效回复22份。
以其职业背景把回复者划分为三组:职教研究代表6人、职校代表8人和德资企业代表8人。这些回复者多年甚至十多年从事中德职教合作实践和/或研究,共涉及20多个合作项目。
由于笔者对多数项目相当了解,加之其余项目在回复中得到清楚的描述,故没有必要进行采访。借助EXCEL统计结果。
四、调查结果及发现
(一)问卷作为调查工具
从整体调查问卷来看,所提供的3 x9=27个选项都被或多或少地选到过,无论是正向(√ 代表“贡献突出”、“令人满意”)还是负向(×代表“亟待作为”、“有待改进”或“遗憾原因”)(见表1)。另外,在“其它”(选项)处,一位资深研究者表明有必要增加“职业资格预警机制”和“职教研究”作为两国后续合作“亟待有所作为”的选项;同时,他还增加“项目监控手段”作为项目管理“最需要改进”的方面。可见,被调查者基本上接受该问卷及其所列选项作为回答这三类问题的可能性,而且就态度而言,被调查者对此也是认真和负责的。
(二)全部回复的意见分布
就被关注最多的选项而言,第一类问题涉及“中德职教合作造就了师资及管理队伍”(13√ 9×),“引进职教理念”(16√ 2×)和“开发课程体系”11√ 8×);第二类问题涉及“明确项目目标”(13√ 6×)和“伴随性研究和指导”(9√ 9×);而在第三类问题上则是“双方决策者的期待相差太远”(11次)和核心执行人缺乏跨文化能力”(9次)被认为是具体项目有所缺憾的主要原因。
在被关注较多的选项中,意见相对一致的包括:
在第一类对职教合作总体评价方面,回复者比较一致地同意中德职教合作的突出贡献在于“引进职教理念”(16√)和“造就师资及管理队伍”(13√ ),同时倾向于一致认为“开展能力测评及职业资格考试”(13×)和“形成管理体制及法规”(12×)是后续合作中最需要有所作为的。
在第二类对具体项目管理的评价问题上,回复者似乎比较一致地认可“确定项目目标”(13√)、“设计总体策略”(11√ )和“有效执行具体措施”(11√ ),同时倾向于认为“选定核心执行人”(14×)与“推广项目经验”(10×)是有待加强的薄弱环节;对“伴随性研究”(9√ 9×) 的评价则是比较纠结的。
就第三类而言,回复者更多地把“双方决策者期待相差远”(11×) 和“核心执行人缺乏跨文化能力”(9×)视为造成“执行项目有所缺憾”主要原因。从整体上看,不同背景的被调查者对实施具体项目的问题归因比较分散。这似乎也印证了一句俗话:“成功虽有相似的条件,失败则各有不同原因”。
就被关注最少的选项而言,第一类问题(即对两国职教合作的总体评价)上有“印制教与学材料”(6√ 1×)和“推广教学项目或任务”(2√ 7×)。第二类问题(即具体项目管理的优劣评价)上有“记录项目关键过程”(3√ 3×)和“启动项目的时机”(5√ 5×)。在第三类问题(即造成项目管理缺憾的原因)上,21份回复较少地把项目运行有所缺憾归因于“关键设施设备不及时到位”(3次)“缺乏有力有效的具体措施”(4次)与“人员经费等资源不足”(5次)。
(三)组间对照问卷回复
对比三种不同背景的被调查者对中德职教合作及各自具体项目的评价是本次调研关注的重点。
1.就对中德职教合作的总体评价而言(见表2)。
与其它两组相比,研究者显然相对更看重在“课程开发”方面的贡献,更要求加强“推广教学项目或任务”,而对迄今合作项目直接“培养专业人才”的作用不太重视;学校代表显然更迫切地要求加强“形成管理体制和法规”,而似乎不重视“发展‘最佳实践’样本单位”和“推广教学项目或学习任务”;企业代表相对更看重的是合作开发“教学材料”的作用、而不是“开发课程”的作用,更强调加强“师资和管理队伍建设”。
2.关于对各自参与实施的职教合作项目的评价(见表3)。与其它两组相比,研究者更为一致地对“明确项目目标”和“执行具体措施”表示满意;学校代表对“伴随性研究和指导”表示满意,更多地认为有待加强“项目经验推广”;企业代表显然更加强调有待改进“合作项目的总体策略设计”。
三组对迄今“选择项目核心执行者”都不太满意,一致要求改进这一工作(见表4)。与其它两组相比,研究者一致认为“核心执行者欠缺跨文化能力”是造成项目令人遗憾的一个主要原因;学校代表则相对多地认为是由于“人力经费等资源不足”和“相关者支持不给力”,而显然不认为“决策者期待相差太远”影响了项目的实施;而企业代表则更多为将此缺憾归咎于“双方决策领导的期待相差太远”和“评价指标不够明确”。
五、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虽然取样有限,还有待经大样本验证问卷的效度,但是,这一微型调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多姿多彩的中德职教合作活动某些轮廓特征。
调研结果证明了此前一些描述性研究的结论,特别是对中德职教合作对中国社会发展的贡献的论述,比如:引进了职教理念、造就了师资与管理队伍、开发了职教课程。回复者经验表明:对具体项目的成功运作发挥关键作用的因素不是经费、设施设备等,而是要明确项目目标、设计完整的总体策略,特别是选定合适的核心执行者。
后续的职教合作需要聚焦于如下方面:建立职教的管理体制和法规、开展能力测试和职业资格考评以及提升项目决策者与核心执行者的跨文化能力。然而,三组代表似乎都对建立“最佳实践”样板、推广教学项目以及开发职教课程体系没有表现出高度的热情,可能是由于这些工作远超出了单个人的能力范围,而将来不仅需要整个项目单位(迄今仍以单个院校或企业为主要实施机构),而是需要整合相关领域的多家机构共同实施综合项目,以推动职教机制体制创新。
在当今中外更加深入地开展人力资源合作的背景下,有必要分专题、分对象组地深度探究这些合作活动的共性规律和整体影响,同时,加强项目实施者的反思研究能力,对样板项目进行“扎根式”的内涵研究,为我国尽快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杨静.中德职业教育合作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6).
[2]姜大源.中德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合作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2).
[3]刘来泉.中德职教合作十年—成果与展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995(2).
[4]Ming Hu. Berufsausbildung in China und Deutschland - ein internationaler Vergleich. Arbeit im Rahmen des Hauptseminars "Bildungspolitik,-recht, -planung" im SS 04 an Universitaet Duisburg-Essen, Deutschland. Dec. 2006. chinaweb.de
[5]赵志群.中德唐山农村职业教育合作课程计划的设计思路[A].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的新思路新模式——中国职业技术教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6][德]罗塔.格莱夫.中德农村职业教育合作课程方案:以实践为导向的职业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7]刘邦祥.影响职业学校行动导向教学改革的因素及其对策—以中德合作(江西)职业教育项目学校的教学改革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5).
内容摘要:网络团购已经成为近年来电子商务发展的新潮流和新方向。随着Groupon经营方式引入中国,短短半年,网络团购发展迅猛。然而,在中国,这种网上团购交易模式仍然处于发展的初期,乱象丛生,问题和不足颇多,这严重制约了中国网络团购业的健康发展。网络团购必须实现本土化的创新,健全机制,加强法律监管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就此作出分析,并且针对中国网络团购的现状,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为实现团购网交易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造福于中国经济,提供参考。
关键词:网络团购 Groupon 发展
研究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方便、快捷、无时间地域限制的网络购物日益成为更多人采用的购物方式。而近年来才兴起的网络团购更因其价格低廉备受消费者的青睐。网络购物已呈现出从分散的个体网购到网络团购的发展趋势。
互联网的推广和普及是网络团购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市场各要素的健全则是其存在的外在环境和条件。中国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必然使中国网络团购有着广阔的前景和发展机遇。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中国团购的企业(商家)在引进外来经验的同时必须加快本土化的创新。只要实现中国网络团购本土化的创新,完善制度、机制,加强法律监管,中国式的网络团购一定会走得更远,从而得益并造福于中国经济的发展。
团购网的起源
2008年11月,美国芝加哥出现了一家名为Groupon的新型服务企业,通过每天一团的创新商业模式提供在线团购服务,并依此整合SNS、微博客和LBS等平台,创建了聚合本土商家、用户及广告主的产业链和商业生态圈。在该网络平台上,每天只提供一次团购,只推出一款折扣产品。这个平台一般从零点开始,参与团购的用户数达到一定规模后,团购即开启。
2011年始,由美国商业模式咨询机构Board of Innovation评选出了2010年十大震撼创业模式,Groupon名列前茅。借助这一独特模式,Groupon成为了有史以来增速最快的企业,并在全球吸引了数以百计的模仿者”。
现在,Groupon、Facebook和Twitter是国外三大流行的团购网站,它们的共同点是:每天你会收到一份要约,网站会要求你或者激励你通过社交网络、微博客服务、电子邮件等手段向你的好友传播该网站。充分利用社交网站的力量网络为网站的运营降低成本,为用户提供优惠的折扣,同时还能与好友一起分享。如果对购买的服务不满意,还可获得全额退款。
中国团购网站的兴起与发展现状分析
自从团购网站Groupon的盈利模式被大家所认可并引进中国以来,网络团购市场的发展,俨然超越了以往网络购物的发展速度。据统计,中国目前已有数以千计的团购网,比较著名的有中国团购在线、拉手团购、美团、大众、聚划算、嘀嗒团、团宝网、饭统-饭团、满座、QQ团购、F团、聚美优品、好特会、YOKA优享团等,其中也不乏专业的团购网站。而作为中国最具权威的团购门户网站,中国团购在线会员已达500多万,并已成功为100多万家庭提供团购服务。据报道,2010年国内团购市场销售总额将达200亿元,相当于去年的10倍。
2011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了《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称,网民规模为4.57亿,宽带普及率提升至98.3%。互联网的普及和网民规模的继续壮大为团购网站发展培育了大批潜在消费者。目前常见的团购内容涉及餐饮、房产、汽车、婚庆、教育、票务等领域,还有许多行业和领域有待网络团购去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中国团购网发展中的不足和突出问题
尽管中国的团购网在短短的一两年的时间内就取得了如此迅速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团购网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
(一)进入门槛较低且发展程度差异大,缺乏监管和规范
门槛低、良莠不齐,缺乏监管和规范,是中国团购网普遍存在的问题。正是由于团购这个行业崛起太迅猛、赢利模式明确,团购网一夜涌现数家。一套团购网站系统(基本照搬Groupon)的售价最低只要4000元左右,加上支付系统、企业信箱、短信服务等,创建一个团购网站的成本可以控制在1万元以内。相关数据显示,每个月就有100家团购网在中国上线,并且目前还以更快的速度在增长。有些团购网仅需挂靠在一个公司名下或者注册一个皮包公司即可上线,甚至成为一些人行骗的工具。
目前出现了收取了众多网友的团购费用后,突然无法进入,网站负责人也联系不上的团购网站,如“万人团购网”、“310团”这样卷钱走人,人间蒸发的情况;在“一品团”团购手机,却收到报纸、扑克牌等的情况;钓鱼网站更是借助团购网的“火”大肆行骗,如“快点团”、“一品团”等多个涉嫌假冒钓鱼的团购网站。
和淘宝网的货到后再确认付款不同的是团购网大多采用的是用户先付费模式。根据团宝网的调查显示,目前约有四成的消费者因工作忙等各种原因未能及时消费。而未消费的款项,国内团购网站并不予以退款。如参加团购1000人中将有40左右人不能最终消费,假如每单为100元,则会直接有4万左右的净利润直接落入团购网站的“腰包”。可见,大部分团购网站正是看中了“未消费、不退款”来进行赢利。
(二)体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法律信誉保障
体制不健全,售后服务跟不上,没有法律信誉保障是团购网站发展的又一瓶颈。在团购网的交易活动中,发货不及时、客服不回应、退款延期处理、不提供退换货......等现象屡有发生,某些团购网站组织方对消费者承诺的服务和实际兑现的服务存在较大差异,售后服务承诺不兑现、不及时、不完善,出现问题还可能出现相互推诿的情况。
团购网作为一个平台,只负责把买家介绍给卖家并从卖家收交易佣金。这种销售主体和服务主体的不一致,导致了团购行为通常建立在消费者对团购网站及商家单方面信任的基础上,一旦服务缩水,消费者与商家沟通无效,只能向团购网站投诉,而网站本身的客服系统若不完善,又缺乏对商家足够的约束力,消费者权利则无法得到保障。
(三)商家竞争惨烈,缺乏团体合作共赢精神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在日前的最新团购行业调查报告中指出,国内1215家团购网站已经有高达265家网站宣布倒闭,倒闭比例达21.8%。这是中国团购网无序恶性竞争的结果,也反映了商家竞争的惨烈性以及缺乏团队合作共赢的精神。
(四)商品同质化现象严重,难以获得顾客忠诚
产品雷同,想用低价吸引消费者,难以建立客户的忠诚度。高度同质化的竞争致使整个行业陷入价格战中,也丧失和商家谈判的话语权。网站差异化程度低,很难提高消费者的黏性。由于各家团购网站推出的团购产品类似,“限时团购”很难给消费者造成稀缺感和急迫感,团购网出现早期的“抢购”消费者初期高涨的热情也逐渐回落。
可见,中国团购网站乱象频频,问题和不足尤为突出。而今,团购网站许多不规范的交易行为,如虚假折扣、虚构参与人数、商家无法履约等情况已经引起各方关注,网站诚信及市场监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中国团购网的发展对策
中国网络团购在网站传播,技术支持,消费心理,交易模式都有着许多可代开发的领域。
有研究指出,面对网络团购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和商业价值,中国国内也出现大量高度同质的团购网站,除了新兴的美团、F团、拉手、满座等,传统电子商务巨头、门户和分类信息网站也开始角逐这一网络团购市场。艾瑞咨询分析认为,“千团大战”的市场局面难以长期维持,未来1-2年市场将出现洗牌。为实现企业的平稳过渡、提高市场地位,艾瑞咨询建议,中国网络团购企业应在拓展每天一团的商业内涵,深挖用户群体需求,改善用户购物体验三个方面进行本土化创新。
针对中国网络团购的现状,要想实现团购网交易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造福于中国经济,具体措施还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持网站良好运营维护和长足的发展
对于团购网站激烈的竞争问题,关键是如何能保持网站良好运营维护和长足的发展。如何有效的聚集人气、提高用户的粘性,提供优质的服务,是取得最终胜利的保障。此外,纯团购网站也可能面对太多太强大的竞争对手,例如,城市门户网站,当地的报纸、电台、电视台,甚至当地的生活信息服务网站都随时有可能挟已有的品牌知名度、影响力和用户群,进入团购市场,通过与传统业务整合获取更低价格的团购商品,进而取得竞争优势。
(二) 积极创新发展团购这一商业模式
中国团购网有必要对这个商业模式进行创新发展,比如团宝网的创新点就是逐步由一日一团发展到一日三团,最后变成北京几十个团购项目,聚合了多家产品后更容易吸引不同需求的消费者,相比起一日一团的模式,以更丰富、更多品种的产品增加了用户的粘度。除了产品上的创新,团宝网的创新还包括其推出的随时退服务,国内到国外,全球Grupon这个模式里随时退服务目前只有团宝网一家推出,承诺随时可以把钱退赔给你,买完后悔可以退,没时间消费可以退,消费过期还可以退。这种创新使得消费者可以放心的参加团购,消除了任何的后顾之忧。红火网是一家国内专业手机团购网站,也打出了7天无理由退款的口号。
(三)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等方面的竞争力
针对中国团购网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团购网值得需要从产品、营销、服务等方面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要做团购网站,首先需要具备丰富的市场营销经验、扎实的IT技术能力、优秀的商务拓展能力。尽管目前的团购网站很多,但真正能够被用户喜爱的还为数不多。中国团购网必须要对商家和产品进行严格把关,规范挑选,更要注重服务质量,加强售前售中售后的质量监控,真正做到质优价廉的团购。想要持久健康的发展,还要谋求差异化经营,个性化发展。做到产品、价格、服务差异化,有自己的特色,才能赢得消费者的口碑和认可。
结论
总之,中国网络团购在网站传播,技术支持,消费心理,交易模式都有着许多可代开发的领域,业已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新潮流和新方向。但毋庸讳言,中国网络团购由于兴起的时间较短,相应的配套机制和法律制度明显不完善不成熟,这无疑是其健康平稳发展的严峻挑战。但同时,中国网络团购有着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和商业价值,其机遇明显大于挑战。只要实现中国网络团购本土化的创新,完善制度、机制,加强法律监管,中国式的网络团购一定会走得更远,从而得益并造福于中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新浪-科技频道.2010年十大震撼商业模式:Groupon上榜.
2.刘保华.纯团购网站在中国有机会吗[N].中国计算机报,2010- 5-10
3.济南时报.商品打折,难道服务也打折?[N].2011-01-07
4.中国经济网.团购网站倒闭潮来袭 资金链压力日渐显现[EB/OL].省略/it/2010/09-30/2565697.shtml.2010-09-30
5.孟昭莉.中国团购网站面临大洗牌 未来生存之道解读.it.省略/20100927/n275295810.shtml.2010-09-27
6.Groupon引领社会化团购发展 中国市场将进入洗牌期.news.省略/eworld/2010-08/09/c_12424116.htm
关键词:高职;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技能;科研水平
作者简介:朱小蓉(1967-),女,山西新绛人,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陈蓓(1982-),女,四川自贡人,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32-0091-03
一、高职师资队伍的现状分析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动职业教育实现由注重扩大规模向重在提高质量的战略转变。高职院校整体竞争实力中的各个因素最终都会通过人才培养质量体现出来。因此,只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证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才可从根本上推进高职院校的内涵发展。
目前,高职师资队伍大体呈现如下现状:
(一)多数教师逐步转变了教学理念,不再固守传统教学观念,开始主动接受新生事物。在许多院校,这种继续学习和接受新事物的思想,已经成为高职教学改革要求教师所具备的品质与能力,各种职教院校甚至把教师的学习意识与能力列为提升教学力的关注要点。
(二)传统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等级有所削弱。教师逐渐认识到职业教育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过程,教学的目标应从理论知识的存储向职业能力的形成转变。“更好地从教师的教授策略中领略到学习策略和学习技巧而不只是学习具体知识”[1]得到了更多职教教师的认同。
(三)部分教师正在从早期的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框架中走出并进入到研究知识、生产知识,再到社会服务的体系中,引领着职业学院科学研究的起跑。他们通过研究知识和技术,把握学科和技术发展态势,进而产生新知识和新技术,为社会人才培养努力服务。但是,教师只会教学,不搞科研的局面与教师只做科研,不上讲台的现象依然存在。
在这样的情势下,高职师资队伍的建设只有更好地树立现代职教理念,优化高职师资队伍结构,促进教学科研发展,才能有效地实现为教学服务,为人才培养服务,为深化产学研结合服务。
二、促进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激发教师潜能,构建“双师”结构与“双师”素质并举的教学团队
当前高职教育以真实(企业)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全面推动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其教学模式的变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技术型的中小型企业承担了大量就业职能,由此而产生了新兴岗位群,并呈现出小批量、多元化的特点。这些都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刚性化教学管理提出了挑战,几年前制定的人才培养教学方案已很难持续满足市场以及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迫切要求高职教育构建一种能够灵活配置教学资源、提供定制服务的教学管理机制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在借鉴、学习与研究国内外优秀高职院校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校示范性建设方案的设计,提出了构建“双师”结构与“双师”素质并举的教学团队的目标,以此激发专任教师的潜能。同时要求这个团队的建设必须由三支队伍组成:一是起引领作用的教授和研究员队伍;二是实施教学实习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三是协助教学与科研的科研辅助队伍[2]。在多数高职院校后两支队伍的建设方面都显得严重不足的情形下,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借着国家教育部与有关部门积极研究出台“科研助理”人事制度改革应对金融危机这一契机,着手创建高水平的专职教师科研队伍,其重要意义在于:率先进行了人事制度改革,在科研助理这类新型岗位职责、绩效考评、激励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撬动了高校用人“能进不能出”的局面,逐渐形成一种新型的教学科研用人制度,为学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其具体措施是:一方面学校从航空企业聘任高级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以教带训;另一方面,学校将本校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派往企业进行技术培训,以提升教师教学技能。同时,合作企业还定期或不定期接收教师带领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既使教师的教学得到很大提高,也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得到较大增强。截止2008年,成都航院以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和航空事业发展为宗旨,以服务于学生就业为导向,以胜任职业岗位(群)需要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用人单位要求为质量标准,坚持走产学结合的改革发展道路,以在川航空企业为主体,依托行业和企业,构建了“双证制”、“双循环”和“联合培养、共同考核、双向选择、企业使用”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共计为航空工业、民航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12000余名中、高等工程技术人才。这些人才均在学校学到了实用的知识、技能和技术,具备了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岗位适应能力。
(二)强化教师教学技能,建立以航空企业为重点不断推进产学合作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高职教育既面临着挑战,也面临着很多机会。对此,有学者指出,应进一步明确和强化高职教育的战略地位;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根据市场需求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还有学者指出,高职院校要积极应对产业升级和变革,对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作出战略调整,提升职业教育的整体办学水平,造就大批新型技能型人才[3]。据了解,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达到16000多所,年招生规模达到1100多万人,在校生达到3000多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分别占到高中阶段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规模的一半。面向城乡劳动者的各种形式的培训广泛开展,年培训规模超过1.5亿人次。由此可知,中国正在举办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4]。
面对如此局面,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抓住机遇,首先确立了学院的办学定位:坚持面向航空与国防科技工业,面向区域经济主战场的社会定位;坚持培养服务航空事业、服务国防事业、服务区域经济急需的应用型“适销对路”的专门人才的功能定位;坚持把学生培养成为在技术应用、智能操作和高技能工作岗位上的高级“蓝领”的人才规格定位。其次制订了“以人为本、争创一流、打造品牌、办出特色、主动适应、满足学生和社会需求,服务航空、服务军工、服务地方、办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的办学方针。再则,要求专任教师在教学中增加就业实战内容,促进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式教学,并为此设立了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校内实训基地和实验室,其中数控技术和建筑技术实训基地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另外还建立了一批以航空企业为重点、不断推进产学合作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以此打造了7门教育部普通高校国家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精品课程,使学校在产、学、研三方面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学生毕业论文,从课题选题到设计均来自于企业调研,形成了论文答辩、毕业设计展览、毕业生招聘“三位一体”的就业模式。既解决了学生学习与工作问题,也满足了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2000年以来,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与全国两百多个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形成了稳定的就业网络,为学生开辟了广阔的就业前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学院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近五年,一次就业率均保持在93%以上。学院连续被四川省教育厅评为“四川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许多毕业生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我国的航空事业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提升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实现“教、学、做合一”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当代课程是基于学生的主体性而在预设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基本教材的基础上动态生成的,用以引导学生能动学习、主动发展的方向[5]。因此,课程与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整体性发展。教学则应是在一定培养目标指引下,教师和学生以课程为指南而进行的教与学双边互动的育人活动。
由于高职教育是一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大学水平的能工巧匠或能工巧匠型的大学生为目标的、在目前只具备专科层次、体系不够完备、历史较短的教育类型,其实践性便是最为鲜明的特色。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多年的探索,建立了自身特色鲜明的教学模式。一是行校合作;即与行业合作,重视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中心来培养高级技术人才或高级技能人才,积极培训各类航空企业需要的人才;二是工学结合,要求教师深化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将各专业选修、限选、任选三种模式的课程依据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整合,并在专业教学内容中融入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心理品质的训练与培养,以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和就业能力的新型劳动者为己任;同时立足职业与专业相结合,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推行弹性学习制度,为学生在学校进行工学结合和就业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通过工学结合,促进学生的课堂学习和实践锻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参与创业的兴趣,最终实现“教、学、做合一”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其模式主要有:基于劳动过程的教学内容设计;行为导向的教学过程设计(包括教学情境、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的设计);指导学生专业学习与实践的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熟悉专业生产现场要求,具有规范的专业技能操作示范能力和专业实践指导的技能)等。
迄今为止,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参加多项全国和四川省的比赛,均取得显著成绩。曾先后获得全国“电子设计”竞赛二、三等奖,四川省“计算机调试与维修”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中国空姐“百丽丝”杯空乘院校展示会获团体金奖和银奖,全国“CAD设计”大赛三等奖,全国“机器人足球”锦标赛三等奖,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数控铣第5名,全国“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二等奖,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全国二等奖等。
三、结语
学校以培养人才为己任,其教学工作的好坏对人才培养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建设一支能适应高职教育需要的师资队伍是每一所高职院校追求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促进高职教育稳步发展,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笔者建议:一方面,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比如通过合作培训形式,把教师送到企业培养,或为教师提供参加国际领域的学术交流和研究的条件,送到国外具有优良教育模式的学校去培训。又如制定激励措施,给予现职教师一定的教学实践机会,鼓励教师到一线企业兼职;或支持教师从事实践教学活动,熟悉企业运作,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实践指导。另一方面,可以从校外聘请一些成功的企业家、实业家、技术专家,作为“导师”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同时通过他们进行创业、就业教育的案例示范教学或研讨,交流教育经验,着力培养学校“本土化”师资队伍。再则,要求教师积极从事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因为教师从事教育科学研究,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如,教师可以及时把科研成果纳入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及时得到更新,从而做到“常教常新”。可以让学生适时了解现代技术的发展状况,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试想,教师不了解学科和技术的发展情况,不进行技术研发,不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等科技工作,只会照本宣科,怎么能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具有前瞻性和国际视野的学生呢?此外在鼓励教师积极进行科研的同时,还要支持教师到实验室、下企业找课题,做实验,搞推广。以此改变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应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能力,改革课堂教学内容,增加学生运用技术的能力。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扭转了教师只会教学,不搞科研的局面;避免了教师只做科研,不上讲台的现象,我们的高职院校就能有效地实现教师为教学服务,为人才培养服务,为深化产学研结合服务,使教师队伍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6]。
参考文献:
[1]郑太年.知识观 学习观 教学观—建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三个层面[J].全球教育展望,2006(5).
[2]科研助理:高校用人从“终身制”走向“契约制”[EB/OL]. http://.2009-01-27.
[3][5]2009年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N].中国教育报,2010-02-02.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5S"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ing practice. Through analyzing the content of "5S" management and its significance for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training of student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5S" management in the students' vocational quality education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advanced idea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 all levels and provide the referential management experience for practice activit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关键词:高职;职业素养;5S管理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professional quality;5S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1-0224-02
0 引言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高职院校的定位和发展前景有了巨大转变,“产、学、研”相互结合的办学理念逐渐发展成职业院校的主流教育理念,其目的是按照市场需求培养专业人才,充分运用社会资源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打造具有本土化特色的毕业生品牌。一些高校在教学管理体系中引入了先进的“5S”管理理念,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具有职业特点、充满竞争力的学习氛围,以敦促其以企业文化和岗位要求修身律己,顺利实现学生向职业人的角色转换。这是高职院校纵深发展的必然趋势。
1 “5S”管理与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对接的意义分析
5S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和素养(Shitsuke)这5个词的缩写。“5S”活动是一种提高生产效率的质量管理工具。它在高职教育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使学生顺利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提高自身实践能力,以适应快节奏的职业环境,就必须将5S管理理念引入日常教学管理活动中,运用这种先进理念调整和优化管理模式,以点盖面,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熏陶。具体来讲,5S管理对于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整理:将学习工作场所任何东西区分为现场需要的和不需要,并尽快处理不的东西。目的:培养学生学会灵活应用空间,腾出空间;有效防止误用;塑造清爽整洁的学习工作场所。同时拓展到对近期的学习、生活进行整理,从中获得感悟与反思。
②整顿:对整理后的场所科学布置,对必要的物品分类放置,排放整齐,明确数量,做好标识。目的:培养学生根据自身生活环境将学习资料与生活物品进行归类整顿,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做一个合理的整顿。
③清扫:将学习工作场所清扫干净,保持环境干净。目的:对个人、生活环境的清扫,让自己在整洁、舒适的环境中学习与生活。同时也是培养对思想的清扫,将杂念、幻想、不良动机等进行清扫。
④清洁:将以上3S实施的做法规范化,并贯彻执行。目的: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使自己的思想与生活环境都是清洁的状态。
⑤素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目的:通过课堂、主题教育、社团活动等手段,培养具有学生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文明礼仪水准,营造团结奋进的团队精神。
2 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过程中实施5S管理的具体内容与措施
以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生在校生活主要集中在三个区域:教学区、活动区、宿舍区。因此,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过程中要实施5S管理,就需要将5S管理渗入到三大区域中。通过恰当的途径引导学生按照要求规范言行,逐步内化个人品质,提高个人综合职业素养。关键在其过程中找准5S管理的具体内容。结合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及学院学生成功素质管理的实际,计算机科学系提出了三大区域的5S管理的具体内容与与措施。
2.1 实施5S管理的具体内容(表1)
2.2 实施5S管理的具体措施
在学生职业素养培训过程中,要真正将5S管理贯穿其中,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把握好三点措施:
2.2.1 学习5S标准
在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训练过程中,该系按照5S模式来安排教学管理、考核等日常活动,制定5S管理的量化考核方案,通过团干培训、主题教育、主题活动等多种教育形式,使学生了解5S管理在教学区、活动区、宿舍区的具体要求。同时,将这种先进的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中,让教师成为“5S”的培训师,让学生用5S理念修身律己,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2.2.2 营造良好氛围
营造良好的5S管理氛围是解决思想问题的重要手段。该系在系部文化建设时充分考虑融入5S管理的内容。如在系部电子屏上滚动播放5S管理的标语,在系部网站上开设专栏进行5S标准介绍,让学生在不经意中熟悉了5S的内涵。同时在系部宣传橱窗、网站上宣传企业5S管理的经验,以及该系优秀毕业生的经验介绍。
为了让学生了解企业5S管理的要求,该系定期按不同专业,邀请不同合作企业的人事总监或总经理,开展“面对面交流”活动。让学生与企业直接零距离接触,让学生了解企业管理中的详细要求,激发自己努力学习。让大家感到5S管理无处不在。
2.2.3 督查自身行为
该系依托学生会,成立了学生自律委员会(主要成员由劳生部、学习部、监察部中的骨干组成),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由当天的值日组成员按5S考核办法进行加减分,作好考核日志,由学生自律委员会委员每周一汇总并公布在系部电子显示屏。从而通过学生自律委员会的反复检查和执行相应的奖惩措施来纠正学生已有的不良行为方式,并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3 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过程中实施5S管理的效果分析
3.1 提升了学生的个人素养
当今企业注重是否具有诚实、勤劳、热情、敬业等品质。而我们通过5S的综合素质培养,同学们在学院里就已经达到了这些要求。这些品质的养成不仅会对他们走上社会提供有利的帮助,同时也会对他们将来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
3.2 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计算机科学系以大学生创业中心为平台,打造出了四个特色鲜明的专业社团。如“爱思科技”、“网E虚拟公司”、“机器人工作室”、“精灵传媒”。以机器人工作室为例,该工作室组织了三支强有队的队伍(竞赛团队、创新团队、创业团队)。该工作室以各级各类竞赛项目为核心、以竞赛团队为单位、以指导老师为引导,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团队学习方式。在大赛中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创业意识。近年来在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在2014年第十届“博创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物联网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高职组中,荣获特等奖。在2014年第五届江苏省机器人大赛暨第一届全国机器人运动大会选拔赛中,荣获机器人自主创新设计GZZ项目比赛三等奖。创业团队的“完美科技”项目在2014年无锡市大学生创业能力大赛中荣获特等奖,在2014年全国大学生硅谷创业大赛中获得了优秀奖。在第十四届“挑战杯”江苏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了三等奖。这些经验为他们走进企业,踏上工作岗位,进入一个新的团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3 增加学生的社会经验
通过实施5S管理,让学生在组织的各项活动中认识自己的价值,以企业的标准来要求自身,并受社会的评介,为自己积淀了丰富的经验。同时学生也提前掌握了企业之需,对于提高就业率有了显著的作用。椐统计,该系近三年来平均就业率达到了95%以上。
4 结束语
计算机科学系在学生职业素质培训过程中,实施5S管理以来,学生无论在职业养成习惯方面,还是在职业技术能力和人方素养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善。学生的团队能力增强了,涌现了一批“虚拟公司化”的专业社团。学生的个人素养提升了,在企业适应期短,深受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学生的就业技能提高了,不少毕业生在企业通过锻炼后成长很快,很多已成为了企业的中层骨干。
参考文献:
[1]喻维春.“5S”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实践探索[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21-23.
[2]徐兵,林宁萍,杜昊.构建学生综合职业素质训练体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9):39-40.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 数字化 教材 建设
中图分类号:H1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9-0079-04
作者简介:马春燕(1981―),女,浙江浦江人,浙江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生,浙江理工大学文化传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汉语国际教育等。
近年来,“汉语热”在全球持续升温,每年来华留学生的规模以13%左右的增速发展,这大大促进了我国的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教育部公布的数字显示,2012年共计有来自200个国家和地区的328,330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90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①。
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发展虽快,但三教(教材、教师、教法)问题始终制约着该项事业的发展。[1]许嘉璐先生在2012年第四届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论坛暨专业硕士培养工作研讨会上语重心长地告诫大家:一定要提高汉语国际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否则,三年后将掀起关闭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有赖于三个方面:一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二是要有一系列高质量的汉语教材;三是要有行之有效的好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2] 其中教材是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和教学资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科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
一、国际化背景下对教材的要求
虽然经过二十多年的开发和研究,我国汉语国际教育方面教材的研究和编写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随着学习者和学习方式的转变,现有的教材已不能很好地满足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因地制宜”能力差
现在的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已变“招进来”为“招进来和走出去并举”,变“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为“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与国际汉语教学并举”。目前的汉语教学不再局限于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教学,全球孔子学院的建立,各国教育机构开设的汉语课,都使汉语教学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据国家汉办《孔子学院发展规划(2012-2020年)》,到2015年,全球孔子学院将达到500所,中小学孔子课堂达到1000个,学员达到150万人,其中孔子学院(课堂)面授学员100万人,网络孔子学院注册学员50万人。汉语学习场所由中国扩展到世界,这就要求教师、教材能够迅速地适应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虽然目前有不少出版社推出了不同语言版本的教材,但是因地制宜除了语言要求外,更深远的是对文化和习惯习俗的需求。
(二)“因材施教”能力差
教材开发的最终目的是满足教学和学生的需求。教学对象和教学场所的多样化必定引起教学需求的多样化。一方面,学习者从单纯的汉语学习转变为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并重;另一方面,本土学习者缺乏汉语环境,而目前传统的教材仅适合课堂使用,无法提供语言环境。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迅猛发展,使得汉语学习者的年龄层跨度越来越大,不同年龄层的学习者也对教材和学习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材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内容和方案。
另外,随着国与国之间交流的日益频繁,短期学习者的数量在近几年也增长迅猛,但短期教材却极度贫乏。
(三)“与时俱进”能力差
传统的教材更新慢,雷同现象严重,重复建设现象突出。这些严重阻碍了国际汉语传播的进程,牵制了由此衍生的其他国家层面的战略性思考。[3]随着信息化加速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数字图书因其便携性、互动性、立体性得到了人们的青睐。西方国家已经提出了“无书包”“无校园”和“无教师”的教学模式。我们首先要建立大规模数字化汉语教学资料库,给各国汉语教师提供选择、拼接教材的方便,可解决某些国家和地区教材不足的困难,也可帮助教师合理应用教学法,提高教学能力,部分缓解教师不合格的矛盾,并为培训教师提供更多资源。[1]
《孔子学院发展规划(2012-2020年)》指出,到2015年派往孔子学院的专兼职合格教师达到5万人,其中,中方派出2万人,各国本土聘用3万人。汉语国际教育教师的缺口和差异将会进一步扩大,无校园、无教师的教学方式也为解决我国汉语国际教育师资缺口的问题提供了思路。
二、数字化汉语教材出版的可行性分析
(一)政策的扶持和推动
我国《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和《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报告的若干意见》都明确指出要大力加快我国数字化出版步伐。国家汉办《孔子学院发展规划(2012-2020年)》明确表示:“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国际汉语教材多语种、广覆盖。基本建成功能较全、覆盖广泛的中国语言文化全球传播体系。与国内外出版社密切合作,打造编写、出版和发行一体化的教材供应体系。建立国际汉语教材资源库,为教学法研究和教材编写提供信息服务。建立中国语言文化国际传播数字平台,帮助世界各国汉语学习者用母语上网学习,鼓励和支持各国孔子学院开展远程教学。”
(二)科技的发展为教材的出版提供了技术支
持
数字化教材研发要与电子技术相结合,与网络平台相结合。如积件系统、E-Learning、云计算等技术的开发运用,都为数字化教材的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在信息化浪潮下,西方教材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不管在广度、深度还是力度方面都领先于世界水平。早在2007年年底,美国的白宫科技办公室与国防部共同推动了高级分布式学习先导计划(Advanced Distributed Learning Initiative,ADL),希望通过“教材再用与共享机制”的建立,来减少教材开发时间和成本,平台的建立能让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装置(如计算机、手机、网络电视等)获取所需的学习资源。2012年4月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以下简称“FCC”)和教育部召集苹果、英特尔、微软、谷歌等公司举行会议,讨论制定具体措施,计划未来5年在全美K-12公立学校普及数字化课本。[4]CK-12基金会开发的Flex Book平台为高中教学提供数学和科学模块,大大满足了个性化学习和自我学习的要求。
(三)我国出版界的有益尝试
据报道,人民教育出版社在数字出版领域已启航,2011年成立了数字出版部,2012年成立了数字出版公司[5],还制定了“十二五”数字出版发展规划。
2012年,外教社两项数字出版项目获得了专项基金资助,其中“交互式外语数字教材编纂系统的研发”获得了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市新闻出版专项资金40万元,另一项“基于电子书包平台的外语电子教材平台”获得了2012年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扶持资金150万元。
在汉语国际教育方面,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也积极推进数字教材体验平台的建设,另外还推出了针对中文教师编写教材和日常备课的实际需要的工具软件。该软件除了帮助教师编写教材外,还能评估教材的难度和质量。这为实现汉语国际教育数字化教材建设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四)汉语教材和教辅材料的研究和出版
近几年出现的教材大多配有较为齐全的辅助材料,除了有主要课本之外,还有教师用书、练习册、家长用书等,另外课件、音频、视频等方面的配套资料也在增多,还有不少出版商提供了可供下载的网络拓展知识。
在教授汉语比较成熟的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本土化的教材也层出不穷,如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耶鲁大学出版社、Cheng & Tsui出版公司都出版了一些汉语教材,这些教材结合当地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本土化的知识,能使学生在学习时有亲切感。但是这些教材往往使用面比较窄,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
汉语国际教育学习网站的建立。美国教育部门主办的“阅读中文网”“学写汉字网”“中国语言文字网”“汉语国际教育辅助教学网”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书写汉字的能力。这些网站图文并茂,配有大量音频、视频、动画素材,生动灵活,深受学习者喜爱。我国汉办网站http://专门开设了在线孔子学院http://,该网站可使用10种语言,并按照使用者的不同开发了学汉语、教汉语和汉语考试板块,按照年龄开发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相应汉语课程,按照汉语水平设置了初级汉语、中级汉语和高级汉语的相应课程。汉语学习者既可以在这里在线互动学习汉语,也可以浏览中国文化(文化集锦)和查阅相关书籍(数字图书馆),还可以了解中国的新闻(新闻汉语)。在线孔子学院为汉语国际教育数字化教材建设做出了很好的尝试和示范。
工具类汉语学习网站。这类网站主要提供对汉语学习起支持作用的软件服务,如词典、拼音输入、翻译等。如“在线新华字典”。值得一提的是“线上中文工具”与全球最大搜索引擎google联网,不仅提供词典功能,更提供语言、文化常识,如中国人的姓氏、中国的数字文化等。
另外,教辅资料的研究和开发也为立体化数字教材提供了援助。文化类的如《中国的世界遗产》(英文、日文两个版本)、《中国文化欣赏》《中国国情课件》《中国文化课件》《博览中国》等,都是很好的现成视频资料;语言类工具书如《汉字演变五百例》《汉语近义词典》《对外汉语常用词对比例释》《HSK汉语8000词》等。
(五)阅读工具和阅读方式的改变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了改变,尤其是年轻人和发达地区的人们,而这些人恰好又是汉语国际推广的主要对象。美国学生拥有平板电脑的比例已经高达76%,拥有笔记本电脑的比例更是高达85%以上。[6]智能手机、iPad、Kindle阅读器、电纸书、iBook等数字终端产品的热销和普及,使得纸质出版物逐渐失去了市场主宰的地位。
网络覆盖的进一步扩大,使得这些功能强大、携带方便的数字产品深入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再加上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大部分人对携带、储存方便,互动性强,个性化程度高的产品的需求更为急迫。
(六)数字化教材突显的优势
数字化教材有别于传统教材,它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传统纸质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转化为适用于各类电子终端的互动性教材,其优势在信息化时代日益得到凸显。
从出版商的角度看,数字化教材比纸质教材更具经济性、便捷性和环保性。而且对于出版社,数字化的教材格式让教材定制、操作起来也非常方便。数字化也有利于教材的拓展,如进一步开发出医学汉语、科技汉语等专业汉语教材。目前专业汉语教学的困境是汉语教师不懂专业术语,专业教师不懂汉语教学,数字化教材的立体性和互动性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从使用者的角度看,有时候学生们需要的仅仅是一本书中的某几章,或者是几本书中的某几章来辅助学习,借助定制教材,读者可以不用为对自己无用的内容买单。[5]FCC的研究显示,如果使用数字课本取代传统的纸质课本,每年每名学生可以节约至多250美元成本。[5]
数字化课本还能带来更具针对性、趣味性的互动学习体验。美国教育部全国训练和仿真协会最近进行的研究显示,数字化学习环境能够将学生学习一个主题的时间减少80%。另外一项研究显示,93%的教师认为,电子白板是一种积极的学习工具,81%的教师对平板电脑也持这个态度。[6]
数字化教材的这些优势也进一步推动其实现全球化。
三、汉语国际教育数字化教材建设设想
教材数字化并非简单地将纸质教材转化为数字图书。数字化教材要十分注重内容和制作方法,因此,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专业和数字技术的双重知识和能力,在制作中要时刻体现并突出以下几点。
(一)针对性
数字化教材要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学习者的学习特点开发本地化教材,体现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因材施教,改变过去“以我为主”的教材编写观念,特别要注意学习者的年龄、文化、喜好,及中国文化与当地文化的结合。
从操作层面上来讲,可以首先建立一个庞大而细致的资料库。前文已述全球已经有大量的汉语教材在使用,我们可以挑选在全球有一定影响的教材,并对这些教材的适用范围进行合理标注,如学习者情况(母语、国家、民族、地区、年龄、使用效果等)、内容(语言内容、文化内容、使用要求等)、配套(练习册、教师用书、视频音频资料等),针对学习者的具体情况做出判断,主动为学习者配置适宜的学习资源和相应的交流渠道。
(二)立体化
数字化教材能够克服传统教材形式单一的缺陷,满足现代学习者多种学习方式的要求,促进优秀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建设中应该充分利用图书、多媒体和网络等不同介质的优势立体化开发教材,另外还要注意跟语言知识、文化知识、社会热点相结合,跟语料库相结合,跟教材使用地、使用人的个性相结合,还要体现出对学习者学习知识的拓展,在掌握了相应的语言文化知识后,给出相关的拓展知识导航供学习者选择。
(三)互动性
数字化教材的互动性不能单纯地体现在以往远程教育的可点读,有授课视频,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上,还要体现在教学相长上。通过对师生问题的积累,建立有利于学习的语料库(如文化冲突库、语言偏误库等),这些问题可供全体教学、研究者研究,实现研究成果共享,再反过来给学生提供更好的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服务,促成螺旋式上升的良性发展。
另外还可以通过对教学资源进行系统评估和整合,及时反馈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改进互动工具,甚至还可以建立一个更为庞大的社区体系,让世界的语言和文化在这里得到碰撞和融合。
四、结论
未来学习必然经历“无书包―无校园―无教师”的发展,教材的发展也必定要走一条“传统出版─局限于内容电子化的主流数字出版─为电子教材提供在线学习工具和在线教学服务的延伸数字出版─提供内容深度挖掘加工和高附加值的增值服务的深入数字出版”的道路。[7]汉语国际教育作为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一个学科,有能力、也必须走在数字出版的前沿。
注释:
①以上数据均不含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参考文献:
[1]周小兵.建设数字化国际教学资源库[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0,(1).
[2]陆俭明.再谈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学科建设问题[J].长江学术,2007,(2).
[3]吴志山.定制式数字化汉语教材辅助分析与重组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2009.
[4]竹子.美教育部拟5年普及数字化课本 苹果三星等参与[DB/OL].http:///20120331/n339524560.shtml,2012-03-31.
[5]刘霄.中国教材出版如何应对教育资源数字化?[N].中华读书报,2012-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