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保护古建筑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消息一出,争议四起,除了粉丝们不顾一切的支持外,更多冷静的网友希望成龙能够慎重考虑,这让我们看到了网友朴素的爱国情怀和文化意识。当四间古建筑来到国境线前,许多人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感和责任感,疾呼让中国的建筑瑰宝留在中国。不过,在关注这四间古建筑命运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对当下古建筑保护现状进行反思,让众多瑰宝不仅能够留下,而且绽放光彩。
倒卖和损毁,是许多古建筑面临的两大宿命。在以徽雕古建筑闻名的皖南地区,许多人靠贩运“三雕(木雕、砖雕、石雕)”发了财。黄山市休宁县一座具有代表意义的徽派民居—“荫余堂”,甚至被拆下成2700块木件、8500块砖瓦、500石件后,漂洋过海运至美国重建。一位从事徽学研究的权威人士估计,从建国初期至今,皖南古建筑材料的流失总量足可以再建一个“宏村”。
还有很多古建筑,没有倒在文物贩子手中,却因为年久失修和人为损坏而倒下。山东汉子唐大华先后六次走进山西,行程9000余公里,为腐朽将倾的早期木结构古建筑奔走呼吁。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统计,近30年来消失的4万多处不可移动的文物中,有一半以上毁于各类建设活动。
古建筑保护的尴尬,主要是三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违法成本过低。《文物保护法》对于擅自迁移、拆除不可移动文物的罚款上限是50万元,与巨大经济利益相比,区区几十万元的罚款可谓“罚酒三杯”,怎能扼住伸向古建筑的黑手?
其次,人力物力不足。目前,全国县级及县级以上政府设立专门文物行政部门的仅有1/4左右,文物行政管理人员平均每县不足3人。文物执法机构不健全的另一面,是地方政府对文物保护缺乏重视。以山西晋城市为例,过去六年财政收入增加了三四倍,却始终没有增加对文物保护的投入。
关键词:古建筑 施工图 测绘 异地保护
中图分类号:TU19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c)-0-03
1 研究背景
龙游是孔府南宗所在地衢州的一个属县。由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状况、社会结构诸多因素的特殊性,龙游县许多村落的形成有着鲜明显著的地域文化背景,县境内有众多的新石器时期、商周时期、春秋战国、秦汉及其后历代的古遗址,有保护完好、文物价值较高的明清古民居300多幢,享有“古建筑之乡”的美誉。馆藏一、二、三级文物达100多件,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7点,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93处,县级文保点110处。其中古建筑分布较分散,明清时期的古建筑较多,位于龙游县横山镇脉元村的“龚氏民居”建于清咸丰年间,建筑内外装饰有砖雕、石雕、木雕,三雕齐全,是龙游清代民居的典型代表;建于民国初期龙门桥村的“余氏民居”,木雕精细,牛腿、雀替、梁及楼栅外侧均雕刻有精美的戏曲人物图案,代表了民国初期雕刻艺术的较高水平;原位于龙游县模环乡上张村的“滋树堂”,则建于晚清道光年间,气势壮观的砖雕雕刻非常精细,制作技巧炉火纯青,堪称龙游古建筑砖雕艺术的杰作。由于年代久远,这些建筑到现在有些已经彻底毁坏,有些已严重破坏,有些正在损坏,加上有些不法分子盗卖文物,更加剧了古建筑的毁坏速度,为了使这些祖宗留下的中华瑰宝不再漫漫的消失,对古建筑进行保护刻不
容缓。
2 古建筑异地保护
为了避免分散式保护带来的资金等重重困难,选择在龙游鸡鸣山建立集中的古民居苑,将分散各地的古民居迁建到鸡鸣山,采取集中式保护管理,成为较好的文物保护和管理乎段,但是由于民居苑用地范围和资金有限,无法提供更多古建筑的迁建保护,因此希望通过配套工程,借鉴民居苑的做法与经验,迁建与其内现有建筑风格一致的古建筑,并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四条中“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进一步加强对龙游县内古建筑的集中式保护管理,以“保护性利用、合理性开发”为指导思想,并发挥古建筑旅游功能,吸收进一步保护所需的大量资金,从而解决了保护迫切性与资金短缺之间的矛盾,走向积极式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把散布在乡村的古建筑迁移异地集中保护,不失为一种科学的保护方法。由文物部门严格审批,控制性的集中“迁建”保护是可行的,当然,这并不是最佳选择。古建筑如果离开了原来的周边环境,它的存在价值和展示效果就会发生变化,任何一幢古建筑通常和周围环境是融为一体的,在异地搬迁过程中,建筑物多少会有些损伤。目前龙游县境内还有大量的有价值的明清古民居,由于各种原因,他们随时面临着被拆毁的境遇,无论以何种方式进行保护,我们都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为这些散落在民间、濒临灭绝的乡村古民居留下一些资料(图1)。
3 施工图测绘
现代建筑都是根据事先设计好的施工图进行施工建造的,但是,几乎没有一幢古建筑的施工图能够保存下来,因此,古建筑在异地搬迁重建之前必须要补测施工图,目前常用的补测方法有:传统的测量方法、近景摄影测量方法、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方法。
具体测绘要求是,在主体结构测量时,使用传统的测量方法,在对龙游古民居进行保护测量中,我们对高程测量采用四等水准测量标准,对距离和角度测量时采用等外级标准;在壁画、纹理和层面施工技术等方面的测绘时,使用近景摄影测量方法,测量古建筑的过程中,将精度控制在20 mm内;在砖雕、石雕、木雕等工艺品测绘时,使用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方法,将测量古建筑细部结构的三维数据精度控制在10 ram级。
在实际工程中,考虑到项目的主要目的和精度的要求,一般做到传统的古建筑测量方法和其他方法综合运用。在龙游古民居异地保护测量测量中,我们首先建立水准路线控制网,确定统一高程坐标体系,然后在建筑物四周和内部设立平面控制点建立平面控制网,再根据各个平面控制点测定建筑物的细部特征点的就根据上述方法进行施测的。
4 施工图拼图
经过水准测量、控制测量和建筑物内部的碎部测量,将测得数据归类,然后分类整理,根据测量误差理论计算,精度达到规定要求后,将符合要求的数据按高程和平面控制点再分类,计算出每个特征点的高程、特征点间的水平距离和水平角,粗略绘制出平面图和立面图,由于古建筑本身存在变形和测量时的误差,图纸必须经过拼图处理,比如开间和层高,其数值取分米整数,对难以取舍的测量数值,重返实地印证,得出建筑模数值,然后,得出古建筑的最后测量数值,根据这些数据就可以在电脑上绘制CAD图纸。整套图纸包括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现状图和俯视图,成为搬迁重建工作的施工图,整套图纸可以满足古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的基础施工、墙体施工、梁柱结构施工、屋面施工等,基本上可以恢复原建筑物的主体形态。下面是我们测绘后通过CAD完成的施工图,如
图3。
5 古建筑保护施工图测绘的思考
在施工图的测绘的过程中,存在着仪器误差、观测误差和外界因素引起的误差,为了还原古建筑的原始面貌,观测误差的大小非常关键,采用先进的测量仪器,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误差处理方法及熟练的观测人员,才能减小观测误差,尽可能实现古建筑的原样保护。本次施工图的测绘,采用了传统的测量方法,将古建筑的主体结构原貌测绘成施工图,但由于设备配置欠齐全,近景摄影测量方法、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方法还没有完全的综合运用,因此,有些施工工艺没有办法和施工图纸一起保存下来。
施工图的测绘为我们提供了古建筑保护的新思路,通过附合和闭合水准路线的高程控制测量、平面控制测量,测图和拼图和数据的误差处理,为我们对古建筑异地保护测量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古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就测量工作来说,应该采用先进的仪器设备,综合的测量方法,避免对古建筑的保护测量而使古建筑受到人为损坏。
(2)对异地保护的古建筑测绘,应当建立独立的直角坐标系和独立的相对高程系统,将古建筑的平面结构图、剖面结构图、立面结构图建立在统一的坐标体系中,这样有利于提高古建筑保护测绘的精度。
(3)为提高古建筑施工图和原建筑物的相似程度,在测绘的过程中,必须建立一套适合当地古建筑保护测绘精度的评价方法,确保测量精度从高级到低级的实际要求,以提高古建筑测绘施工图的最终精度。
(4)测绘的施工图纸,除平面的施工图纸外,还应该建立较为精确的三维的古建筑原貌立体图,以保留人文信息、建筑材料信息等方面的更多的古建筑信息。
总之,龙游丰塘村徐氏古民居和陈氏古民居测绘是我们对古民居搬迁异地保护工作的起步,随着人们对我国古建筑历史作用认识的提高,测绘工作在古建筑保护中的作用将不断提升,届时对测绘人员的要求也将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Gao D F,Zhao H T,Xue J Y.Aseismatic carpentry of ancient Chinese timber building.Proceedings of the Eigh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r Young Experts[C].2004.08 Xi'an,China.
[2] 马海志,郭志奇.古建筑测绘的原则与方法探讨[J].北京测绘,2007(2):51.
[3] UchidaA,et al..Dynamic characteristics in Japanese traditional timber buildings[C].Proc.,World Conf.on Timber Engrg.,Presses Polytechniques et Universitaires Romandes,Montreux,Switzerland:34-41,1998.
[4] 朱凌,周克勤,李小爽.基于现代测绘技术的古建筑测绘方法研究[J].山西建筑,2007,33(14):356.
[5] Zhao H T,Yao K,Xue J Y,Li J H,Wu Y Q.Study on the Seismic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Historic Timber Buildings.Proceedings of the Ni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r Young Experts[C].2006.08 Fuzhou&Xiamen,China.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古建筑保护;制度困境;出路
作为城市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城市古建筑经过了历史的洗涤,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晶,承载了万千城市的记忆与历史,也是后人研究历史的重要文化载体。基于此,加强对城市化进程中古建筑保护的制度困境与出路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一、加强对古建筑保护的意义
古建筑往往代表了一个城市的精神面貌,是城市文明的缩影。古时候人们通过建筑抵御外来文化的侵袭,从而激发人们的民族归属感、自豪感以及荣辱感。在建造古建筑过程中,蕴含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指挥与劳动,体现了我国人民的优良传统,为研究建筑史、人文历史等都提供重要的实物例证,对研究我国古代文明以及建筑布局风格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古建筑在当代也具有重要的旅游作用,能够围绕古建筑进行旅游开发,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古建筑的保护,通过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政策,加强对古建筑的制度保护,这也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求。
二、城市化进程中古建筑保护制度困境分析
(一)古建筑保护机制不完善
近年来,国家逐渐加大了对古建筑保护的重视,也相继出台了一些古建筑保护条例。然而,从整体情况来说,我国现有的古建筑保护机制还不够完善,存在多头管理、管理缺失等问题,对古建筑保护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一般来说,在文物保护单位的现场设立保护机构,对文物保护的作用最大,这种保护状态也是最为理想的保护状态。但是受到经费、人力资源等方面的限制,加上我国文物保护单位数量不断增多,在具体操作中受到严重的阻碍。我国现有的古建筑保护机制模式,存在多头保护与管理的情况,一个古建筑保护涉及到方方面面的行政单位管理,且各个保护单位或机构之间各自为政,不仅无法发挥作用叠加效果,甚至造成一定的保护缺失,给古建筑保护工作造成极大的影响。
(二)城市化建设规划的规范化不足
城市化建设是我国一项基本的国策,是推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对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由于相关规划工作不够规范,尤其是在对古建筑的保护问题上,还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规划办法。根据我国现有的文物保护条例、历史名称保护条例等,主要是有城市建设部门主管负责保护规划的制定、审批,造成管理与实施同类的现象,限制了相关管理规划的有效性发挥。相比于国外有关城市建设中古建筑保护规划问题,主要是成立有关的专业委员会,有文物保护工作中具有影响力的市民代表、文物保护机构等共同组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群众的利益,听取大众的建议。
三、城市化进程中对古建筑保护的制度措施
针对现阶段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对古建筑保护工作中的制度困境,笔者基于多年的工作经验,现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一)提升对城市建设中古建筑保护的重要认识
提升对古建筑保护的重视,是强化城市化建设中古建筑保护工作的基础条件。相关人员,包括城市建设者、规划者、文物保护工作者等,都需要从内心提升对古建筑保护的重视,将保护古建筑文物作为城市化建设中的一部分。同时,注重对古建筑蕴含的文化底蕴、内涵等价值的挖掘,突出文化特点与优势。例如,河南鹿邑、安徽涡阳、老子故居、开封清明上河园,都说明了古建筑在城市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二)强化宣传,提高民众的参与度
古建筑并非一个人的,而是社会的、民族的,对古建筑的保护工作同样离不开公众的参与。通过全民参与保护工作,不仅能够壮大古建筑保护力量,还能增强社会的你能干距离,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巨大的贡献。现阶段,我国对于古建筑的保护,主要是政府部门,尽管政府部门也对古建筑保护进行了一定的宣传,但由于力度小、渠道窄等,公众参与度较低。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以及新型媒体,加强对古建筑保护工作的宣传,通过纪录片、文化宣传片等,对古建筑保护的意义进行宣讲,提升民众对古建筑保护的热情,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对古建筑的保护中。
(三)做好古建筑的修复工作
在城市设计过程中,不仅不能对古建筑进行破坏,对于那些出现破损的古建筑,还应该加强对其的修复,做好相应的修缮工作。在古建筑保护,特别是修缮过程中,涉及到很多工作细节问题,需要建立有效的综合研究机构,为古建筑保护制定指导方案,包括考古研究、勘测等,对古建筑历史背景、制作材料、建造工艺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同时运用3D技术、红外线扫描技术等高新技术,避免在研究和修缮中破坏古建筑,提升保护的整体效果。总结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古建筑是我国历史的产物,是现阶段我国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瑰宝,是我国不可忽视的非文化遗产。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合理的规划,制定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政策,通过制度加以规范,提升对古建筑的保护力度,促进我国古建筑以及古建筑文明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梁骄阳,解玉良.城市古建筑保护法律问题研究———以北京旧城为样本[J].科学•经济•社会.2014,13(3):145-146.
传统村落,旧称古村落,是指民国以前建村,保留了较长的历史沿革,具有独特民俗民风,至今仍为人们服务的村落,是体现地域文化、建筑特色、民俗风情的活态载体,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自然生态景观资源。
我县历史悠久,有__氏、__氏、__氏、__氏、__氏、__氏、__氏、__氏等诸多世家大族,形成了以姓氏为主的村落,如__、__、__、__济、__、__村;因__江纵贯全境,货物运输中水陆码头众多,形成了以商铺、码头为特点的众多村落,如__、__、__、安__;因宣纸、茶叶、竹木等丰富物产,形成依景、依物的特色村落,如__、__、__等。
__县传统村落分布较广,历史文化资源极为丰富,目前,我县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个、中国传统村落4个、__省传统村落10个。全县有不可移动文物841处(全省第三),其中分布在村落中古建筑802处。全县现有国保单位5处,省保单位10处,县保单位37处。
近几年来,我县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组织调__摸底,建立村落档案。2012年以来,我县按照住建部等部委《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进行传统村落摸底调__,建立传统村落档案,及时录入全国传统村落信息系统平台。开展了国家、省级传统村落申报,编制了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__村和__村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已通过评审;__济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已编制完成并上报省厅待批,__村在《__省历史文化名村__村保护规划》基础上,着手编制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
二是建立保护机制,落实保护责任。成立了县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__县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暂行办法》、《__县古建筑流转保护利用暂行办法》和《__县文物保护以奖代补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设立__济景区管理处和__景区管理处,负责__济村、__村历史文化名村相关规划的编制、保护项目的实施和违法建设行为的监管工作。注重发挥村干部和民间文保协会的作用,让他们承担起传统村落保护排头兵的作用,广泛发动村民主动参与到传统村落保护中来。
三是整合各方资金,推进村落保护。自2012年以来,累计争取国家、省文物专项补助资金1.2亿元。以__村样板工程的实施为龙头,对__济古建筑群、__花戏楼、__、__氏宗祠、____故居等一批国保、省保和县保单位进行了保护维修。同时,整合了徽派建筑保护专项资金、国家古建筑消防专项资金、__济历史文化名村保护项目资金等,实施传统村落内的道路、供水、垃圾和污水治理等基础设施项目。通过推进矿山砂石整治、__违拆违、文明创建、三线四边整治、美好乡村建设等工作,使传统村落内外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四是合理利用资源,发展文旅产业。积极申报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其中:宣纸制作技艺成功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宣笔制作技艺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涌溪火青绿茶制作技艺、花砖制作技艺、后山剪刀制作技艺、宣纸制品加工制作技艺、榔桥木梳制作技艺入选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__济、__、__、__等充分利用传统村落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形成青山秀水与名胜古迹交相辉映、优美田园与民俗风情相映成趣的亮丽风景。全县依据传统村落、古建筑建成的景区已达6个,其中国家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3个。
但是,伴随着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加快推进,我县在保护利用传统村落方面还存在诸多困境:一是许多传统村落的原生个性正在逐渐失去,连片上规模的传统村落群和自然生态风貌依旧的传统村落越来越少;二是许多古建筑和设施都出现了物质性老化和功能性衰退,传统村落在保留传统与现实需求之间存在矛盾;三是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工作措施有待进一步落实;四是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研究滞后、专业人才匮乏,古建筑工匠奇缺。传统村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任重道远。
传统村落,既是我县深厚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见证,也是我县全域旅游发展的特殊资源,更是“青清净静”魅力__县的魅力所在。传统村落不可再生、不可复制,要加紧保护、科学利用。现结合外地做法和我县实际提出一些建议:
一是针对传统古村落内古民居产权人和村落居民,进行宣传引导,使他们认识古民居的特殊价值、增值空间、利好趋势,增强保护意识,变“要我保护”为“我要保护”。
二是收集全县传统村落的图片、文字、民间故事、传说等信息资料,挖掘与传统村落相关的史实和文献,编印宣传画册,出版书籍,公开发行。将传统村落在内的优秀文化遗产内容和保护知识纳入中小学生乡土教材,推进“非遗进校园”活动,激发青少年热爱传统文化的热情。
三是邀请专业制作公司将__、__、__、__等古村落拍成电视专题片,通过互联网广为宣传。吸引外界关注投资__县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一是积极探索以“委托管理”、“产权流转”、
“异地迁建”方式推进古建筑的保护利用。引进有实力的专业化公司与印象皖南公司合作,通过收购、租赁等方式参与保护,发挥其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保值增值、市场融资、业态打造的主导作用。
二是做好堵疏结合的文章。建议在__济、__等传统村落选址建新区,切实解决农民建房纲性需求,严格控制传统村落内新建住房;新区建房的体量、高度、风貌要与传统村落相协调。
三是实施以奖代补的政策。对村民私有产权的古建筑,进行保护维修后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调动房屋主人翻漏修缮古建筑的积极性。
四是做好村落系统的保护。加强传统村落生态系统修复,控制周边林木砍伐,美化农田生态景观,提倡种植乡土花木;对古道古桥、古树名木、村庄水系进行保护和提升;不轻易填塘、改河道、硬化里弄及粉刷墙体。在推进文明创建、三线四边”整治、美好乡村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等工作中,要注意维护古建筑和传统村落原貌。
五是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擅自拆毁、倒买倒卖古建筑、古树、古桥等传统村落资源的违法行为。
关键词:古建筑;修缮与保护;历史保留
引言:
时代在变迁,经济也在飞速发展,但是我们也不能忘记历史,应该尊重历史。对古建筑进行修缮与保护就是肯定和尊重的重要途径。古建筑见证和记录了最真实的历史,是我们还原历史的重要方式。对于因为年代久远而受到破坏的古建筑我们要积极修缮保护。下面从几个方面进行讨论分析。
1 保护历史古建筑的规模、布局及其背景环境
如果损坏了它,就等于损坏了古建筑的整体,如果去改变了它,就会改变了古建筑的背景环境,也就损坏了或改变了它的总体和整体,其历史文化价值也就无从谈起了。因为这种规模、布局及其背景环境,是历史古建筑的整体原貌,也是反映出了历史本来面目的客观情况。对古建筑的利用,要坚持“合理利用”,这里所说的“合理”,我认为就是在保持古建筑原状、原貌、安全、无碍的情况下利用,不可无节制的开发利用。因此建议:任何开发性的建设和旅游设施(包括吃、住、行、游、购、娱),与古建筑的范围间距,一定要设在1000m以外,或者更远些。如果将现代建筑设置在古建筑周围,使古建筑成了闹市之中的几间古旧房屋,那就大大损坏了历史的本来面目和古建筑的真实环境,破坏了古建筑的整体性和历史面貌。这是现代开发建设中应十分注意和禁忌的。
2 保护古建筑的原貌、原状、原件、原构和古香古色的历史风貌,是修缮古建筑应予遵循的一条原则
任何古建筑都是历史的产物,过去已经损毁了的建筑,要想恢复,必须有可靠的科学依据,经反复论证并经相应的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无据恢复、任意扩建、改建和增建,都是篡改历史,都是改变古建筑的原貌和原状,也都是喧宾夺主的做法。文物主管部门和文物行政执法者,要坚持原则,当仁不让。
任何一处古建筑,都是数以千计的构件组合而成的,修缮保护时,要尽量使用原有构件,腐朽者剔补、墩接,劈裂或折损者粘接、加固,千方百计地保护原有构件,任何一个构件都是古建筑的组成部分,更换构件本身就降低古建筑的原真性,不是迫不得已(即残损过甚无法加固或已缺失构件)不轻易更换构件,因为更换构件较多,必然大大降低古建筑的价值,如果更换构件半数以上或者更多,那就不成其为古建筑了,而成为复制品或仿制品了。这样的修缮等于破坏。这其中不仅仅是木构件,也包括砖、瓦、勾头、滴水、脊饰吻兽、木雕、石雕、琉璃、彩画、装修、壁画、塑像等各种艺术部件。因此,修缮古建筑,安全拆砌、认真检修、加固保护各种残损构件,就成了修缮保护古建筑时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一个科学技术问题了。而且必须有人传承和监督执行,才有实效。
3 古建筑中有价值的历史遗迹和历史信息应当保留
历史是在不断的变化中发展的,有关狂风、暴雨、大雪、地震等自然灾害和战争等人为因素的损伤破坏,所遗存的遗迹、遗痕和重修加固的历史信息,应当尽可能予以保留。这里所说的“有价值的历史遗迹和历史信息”,是指对古建筑安全保护有利和对历史事件的记印确凿,在不影响古建筑安全和造型艺术的情况下保留,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认真对待。历史上后人修缮更换过的构件,这是古建筑所经历的历史变革和历史信息,是反映古建筑的本来面目的证据,有些已成为有价值的古建筑,应视作原状保护。例如:五台佛光寺东大殿,唐代建筑屋顶上元代修葺瓦顶时,添配了两只仿唐式的鸱吻,金建文殊殿上,元代添配了脊刹,制作年代和匠师姓名皆存;大同下华严寺薄迦教藏殿,辽代建筑屋顶上保存两支近代鸱吻和垂兽;太原晋祠圣母殿,宋代建筑上明代更换了琉璃脊饰吻兽,年代匠师留题其上,完好无损;浑源永安寺传法正宗殿,元代建筑上清代更换了大部瓦件和脊饰吻兽,光泽如初。这些都已成为有价值的历史古建筑,切不可任意损毁,更不可以仿制品代替这些真品。
4 关于修缮保护古建筑使用新材料、新技术问题
在修缮保护古建筑时,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方法,大多是无可非议的,甚至建造起大型公棚,在工棚内施工修缮,也是完全应该的。但有的用机械镟制圆形构件(如柱子、椽子等),代替手工制作,改变了原有的工艺技法,是不可取的。还有的用电脑制作板门、枋材和各种平面型木构件,甚至有的用机制砖瓦、石料、栏板、望柱等,代替手工作品。这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观感效果和古建筑的历史原貌是有很大差距的。更重要者,在修缮古建筑时使用钢筋混凝土代替承重木构件或加固基础,这需要慎重考虑甚至坚决反对的。因为许多现代化材料耐久性很差,水泥100年老化,环氧树脂等高分子材料粘接木构件60年老化,用它们修缮保护古建筑,几十年乃至上百年后损坏的更惨更严重,而古建筑多要保持数百年乃至千年以上,它们相互间的耐久性极不协调。因此,许多新材料代替木构件、砖石构件或加固基础都是不可取的,它不仅改变了古建筑的质地和原状,而且给后人带来许多麻烦。有的同志用水泥加固原有的夯土或灰土基础,还有的同志用水泥灌注殿顶脊兽内空隙,这些都是不可取的。应该说,保护古建筑必须坚持科学态度,一劳永逸,短期行为对历史遗产是极为有害的。
5 关于油饰彩画问题
古建筑中凡是还保留油饰彩画遗迹的(如:五台佛光寺东大殿、太原晋祠圣母殿、朔州崇福寺弥陀殿、高平开化寺大雄宝殿、芮城永乐宫各殿等)那是古建筑的原有面貌,应该千方百计的予以保护和保留。大多数古建筑受历史消磨,油饰彩画多已不存或者大部损毁。若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历史较短,参照旧构件上隐约可见的油饰格调、彩画图案和色泽予以修复,必要时予以做旧是完全可以的。但如果是唐、五代、宋、辽、金、乃至元代建筑上,历史较长,油饰彩画多已剥蚀不存,或者外檐不存,仅存殿内油饰遗迹和彩画片断而已,这样的建筑除保存旧有遗痕外不必再恢复彩画,而应按旧木色涂生桐油防腐,刷土朱色做旧,以求古香古色的风韵,千万不可把早期建筑上涂上明亮的油漆和新颖的彩画。如果在元代以前古建筑上涂抹上新鲜的油漆和彩画,就如同在80岁的老人脸上把皱纹填平(或拉展)抹光,化妆成一个青少年人的脸型,再涂上粉白胭脂,这和他的高龄是极不相称的;也如同把商周青铜器上的绿绣用砂纸全部擦掉,使其明光锃亮,那样,还像是西周青铜器吗?可以肯定地说,把早期古建筑涂上新鲜的油漆和彩画,破坏了它古香古色的风貌,破坏了它八九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沧桑感,也就严重地破坏了它历史的本来面目,失去了它的原真性,即破坏了它的历史价值。
6 总结研究保护古建筑的历史经验和科学方法,加以科学的传承和发扬是大有好处的
历史上许多建造和修缮古建筑的材料、技术、经验、加固措施和工艺流程等,都是很有科学成就和实际效果的,且已经过历史检验是很耐久的。千万不可以认为:历史上的做法都是“落后的”、“过时的”、“无用的”,甚至是应该“抛弃的”东西。试举几例略加证实:敦煌莫高窟壁画千年有余,色彩仍旧;高平开化寺壁画九百年,繁峙岩山寺壁画八百五十年,芮城永乐宫等几处元代壁画,都已近七百年之久,迄今色泽入股,既不落色,也不变色,难道不值得研究探讨吗?还有五台佛光寺东大殿内的唐代燕尾彩画、高平开化寺大雄宝殿内宋代梁架彩画和眼壁彩画、芮城永乐宫各殿内的元代彩画等,何以能存在至今,难道不值得总结研究吗?犹如:许多唐宋(八百年或千年以上)古石碑,仅碑身下部一个小小榫卯,粘接后千年仍固,有些石碑长期在露天处存放,风吹雨淋,冬寒夏暑,依然坚固无恙,这难道不值得研究总结吗?还有许多板材、枋材、板门、隔扇、棂花、装板等,受风雨飘洒的部位略显缝隙,不受风雨侵袭和无潮气的部位依然严实坚固,其粘接力和耐久性难道不值得认识继承吗?还有古建筑木结构中的榫卯,从柱子、额枋、斗、梁架等各个部分,都是以榫卯相连接和拼合的,一些角梁、斜梁、趴梁、杠杆、斜昂、挑杆等方面的榫卯尤为重要,它是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榫卯不固或随意删去,都会造成古建筑的安全隐患,洪洞广胜上寺前殿1958年修缮时即是如此,部分榫卯损毁,过角梁下斜折损,前后檐斗外倾,迫不得已加支撑保护,1978年再修。至于古建筑中几处用灰土(即白石灰与黄土拌合的三七或二八灰土)已被今人传承使用,但其传承方法有误,操作工艺变异,致使灰土凝聚力和荷载功能大减,甚至失效,这是很值得重视的。
7 关于培养专业队伍问题
历史古建筑的材料选择、保护修缮技能、工艺流程、专用材料的加工炮制(如熬桐油、溶鱼鳔、烘干木材、烧造停泥砖瓦、补配琉璃缺件等),都需要专业组织机构和技工队伍。当前,不少古建筑的修缮队伍缺乏专业技能,甚至招收农建队承做,专业技能和操作方法都极不适应,材料加工和一些专业技术都已失传,某些建筑的时代特征和细部手法已被抹杀,一些石雕、木雕、砖雕等艺术部分粗制滥造,或者用机器加工雕饰砍磨,代替手工制品,有的用清漆代替桐油,有的用化学颜料代替石色,几个月或一两年后色调大变。所有这类情况,都严重损坏了古建筑的价值。但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并不在修善者本身,某些材料奇缺,修缮技能(特别是手工操作技术和雕刻技术)失传,没有专业队伍系统地认真研究操作应该是其主因。
8 结语
总的来说,在对古建筑进行保护的时候我们要综合统计古建筑的数量,结合实际情况来制定符合的方案,以专业的技术人员队伍和建筑保护技术来对古建筑修缮保护。我们要确保古建筑能够流传更加久远,不仅要对其进行保护,还要用对修缮方法,才能做好此项工作。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城市;古建筑;保护;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古建筑是我国的标志,是我国古代建筑话动的主要成果,是我国古代建筑技术、艺术的结晶,也是我国古代乃至近代政治、经济、社会话动的载体,是全方位反映我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特征的历史遗产,具有价值高、代表性强、分布广、时间横跨大,类型多样的特点,已成为自开展文物建筑保护工作以来我国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主要对象。古建筑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是特殊的不动产,是一座城市的记忆,是城市历史的见证,在现代化建设中,它具有保护和利用的双重价值。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城市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我国的很多古代建筑正在遭受着不同程度的损坏。
一、我国古建筑保护的意义
(一)、古建筑有其重要的文化研究价值
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像一部部石刻的史书,让我们重温着祖国的历史文化,激发起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同时它是可以供人观赏的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所以,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也是美术鉴赏的重要对象。而要鉴赏建筑艺术,除了需要理解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外,还要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此重要特点,然后再通过比较典型的实例,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
(二)、古建筑有其独特的精神内涵
我国的古代建筑有着很大的精神内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把建筑的市美价值与政治的伦理价值进行了统一。古建筑往往有助于统治者对人民的思想控制,有利于制定社会的政治制度,起到教化于民的作用。
其次是我国的古建筑都有其浓厚的文化色彩,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除了从历史遗留下来的古书去研究之外,还可以研究我们的古建筑,这些古代的建筑是前人智慧的结晶,同时也体现了当时人们的精神文化和生活文化。
(三)、古建筑是启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的实物
古建是古代人民辛勤劳动的成果,也是我们认识古人、了解古代文化的一种最直接的纽带。不仅能让更多的人去崇拜和瞻仰古人,去了解那个时代人民的生话背景,而且还能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话质量。
二、我国古建筑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
古建筑作为历史遗存,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保护好这笔宝贵遗产,弘扬民族文化,延续历史文脉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职责和义务。通常,我们在古建筑保存时会碰到各种破坏因素的干扰,这里有人为的破坏,当然也有自然界的风光雷电雨火虫害等也在不停侵蚀着古建筑。就目前古建筑保护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一)、石件、砖体风化
在古建筑群中,目前前砖、石风化现象较为普遍。其中砂岩、汉白玉的风化在国内更为普遍。近现代特别是当前,我国的有关专家学者虽很重视石件的保护与修缮,但因业内人士意见不同,所采取的措施也各不相同,力度也不同,所以长期以来石件保护研究上作仍然未得到理想的效果。
(二)、古建筑的大木结构很多都已经腐朽或是变形
大部分的古代建筑都是在露天的环境下,要经常的接受日晒雨淋的考验,时间长了之后,表面就会被腐蚀,随之会慢慢的渗透到内部,所谓朽木不可雕也就是这个道理。大部分的古代建筑都是用木头来搭建的框架,如果木头被腐蚀了,就会影响古建筑的整个结构。
(三)、我国公众缺乏对古建筑的保护意识
古建筑是我们国家历史文化的象征,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资源,我们应该去保护这此资源不受到损坏,这是我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但是,从当今社会的发展状况来看,我国公民的古建筑保护意识并没有那么强烈,很多人不但没有为保护我们的古建筑尽一份自己微薄的力量,反而去破坏古建筑。像我们的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的长城、故宫、辽宁丹东的大东山古建筑群,这些古建筑的表面大部分都残缺了,不完整了,尤其是长城的表面,很多游客在长城的表面留下了“某某到此一游”或者是“不到长城非好汉”等字样,这些字迹使我们的古长城体无完肤。由此可见,我国公民的古建筑保护意识还是很薄弱的,这对古建筑的保护很不利。
三、我国古建筑保护的对策
(一)、搞好城市规划
城市是建筑的天然发祥地。自古以来,我国的经典古建筑大都源自名城商道,因此要要保护好古建筑,我们首先的任务是搞好城市规划建设。在一个城市的城规中若没有一套完善的关于古建筑的保护方案,那么今后的建设定会对古建筑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当前,伴随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和现代化速度都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前进,各地的古建筑受破坏程度也触目惊心,各级政府虽抢救性地提出了一些挽救与保护古建筑的方案,但还是没能很好解决古建筑保护中的很多问题。这就出台了一个方案:城市百年大计,规划为本。在国外,还有些国家提出的“让出古城,另建新城”,建议保留原始建筑,建设和古建筑相协调的现代建筑等做法都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
(二)、提高科技含量
我们对古建筑的保护,实质上是为了恢复古建筑的原始外貌或性状,通过再现和还原,使后人真正领略前人的衣食住行和灿烂的民族文化。因此保护古建筑,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充分认识到其特殊性和唯一性。修缮前要多方收集史料,并多做科学合作研究,在充分掌握了古建筑的详细评估报告后,再制定与之配套的整修方法。在修复过程中,要及时发现问题,碰到传统技术解决不了的事情,我们虽可以利用现在科技手段,但不可盲目。因为相对于传统的技术而言,现代技术虽可以运用数字近景摄影测量、三维激光扫描测量、虚拟现实等技术来认知古建筑,呈现出很多优势,但我国古代建筑大师们纯手上杰作也不是现代技术就能轻易重现的。
(三)、增强我国个体公民的古建筑保护意识
古建筑是我国宝贵的历史资源,并且是不可再生的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想保护好这此宝贵的资源,使这此古建筑长久的存在,就要提高广大居民的保护意识,使人人都参与到保护古建筑这个大部队中来,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不事做起,提高居民的素质。不能盲目的去开发我们的旅游资源,很多地方政府迫于组织的压力,为了促进当地经济的增长,随便将当地的古建筑开放成为旅游景点,这样虽然有利于提高古建筑的知名度,但是不利于对古建筑的保护,使古建筑成了赚钱的上具,违背了当初的原则。因为古建筑的保护不是某些人或某些政府部门的工作,它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因为古建筑不是属于某一个人的,它是我们大家的共同财富,我们要养成自觉保护的意识,自觉的形成一种民间力量来保护我们的古建筑。
结束语:
古建筑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保护我们的古建筑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的责任和义务,需要我们给个人都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保护我们共同的财富。
参考文献:
[1]李航. 关于城市设计中古建筑保护的几点思考[J]. 城市建筑,2013,10:203+206.
[2]荣新春. 中国古建筑外部空间照明设计与应用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3.
防火玻璃的功能是为建筑内人员提供充足的安全逃生时间,同时能够保证救援通道畅通。防火玻璃能隔绝火焰、烟气、热和其他燃烧产物,这对于逃生通道的安全至关重要。防火玻璃在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安全的同时,比传统的隔墙更加美观,因为玻璃是透明的,阳光可以照射到建筑之中。将火势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能降低起火建筑及其相邻建筑的火灾损失,也减少了修复建筑的工作量。毋庸置疑,被火灾烧损建筑的重建和重新装修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如果火灾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建筑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会造成建筑局部或整体坍塌。而建筑坍塌将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2防火玻璃完整性和防火玻璃隔热性
最基本的一点同时也是经常被忽视的一点,就是防火玻璃应当作为一个防火系统来全面考虑。防火玻璃系统的耐火等级需要综合考虑系统各因素:包括防火玻璃、封堵材料、固定剂和框架的耐火等级,必须经过检测来确定。防火玻璃性能有两类:
(1)防火玻璃完整性。这由耐火时间来判定。被测试系统必须将火势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并且保证受火的背面没有火焰。玻璃的弯曲程度,按照时间/温度来衡量,所依据的标准是BS476第20~22条,或欧洲标准EN1363系列。根据这些测试结果,防火玻璃可按耐火时间划分为30,60,90,120和180min5个耐火极限等级。
(2)防火玻璃隔热性。当防火玻璃受明火作用时,其背火面平均温度不超过160℃,这是由防火玻璃的导热能力来确定。在楼梯间和走廊安装具有绝热能力的玻璃是大有裨益的。例如,楼梯间和走廊的温度不能过高,以便为楼内人员和消防员提供安全的通道。我们对于防火玻璃在火灾性的理解,以及防火玻璃技术上的进步,都给防火玻璃装配带来技术上的革新。与以往防火玻璃(如夹丝玻璃)不同的是,现代防火玻璃更加透光,更加美观。一些防火玻璃在火灾中能够保持透明,而一些防火玻璃则使用膨胀层制造不透明的防火隔热板。这类防火玻璃遇到火焰会产生泡沫层,使防火玻璃会变白。使用这种防火玻璃的好处是双重的:①消防员能够更加快速准确地判断起火的位置,这也表示防火玻璃背火面的空间能够用作疏散火灾中慌乱的人群。②由于着火后防火玻璃变得不透明,人们看不到火的真实情况,因此能够有效减少恐慌。这也是这类防火玻璃的潜在优势。
(3)瑞士教堂。2009年,作为二级古建筑的瑞士教堂,耗资200万英镑进行了翻修和现代化改造。翻修工作的一大重点在于保持该建筑的原始特征。这幢于1775年在伦敦考文特花园中心建成的优美建筑,证明了防火玻璃可以很好的融入一幢古建筑当中,提升了建筑的防火性能而又不会对建筑外观造成大的改变。翻修工程包括修复其外观、内部装修和安装新窗户。所有的玻璃都被换成了防火玻璃,从而大大提升了建筑的防火能力。防火玻璃系统能够在着火后30min内保持完整有效。防火玻璃系统也可安装在建筑中心———中央大厅。
3古建筑中的防火玻璃
尽管新建筑当中使用许多防火玻璃,但是人们逐渐认识到,在传统的古建筑当中也应该使用防火玻璃。这里也就给我们提出了一项挑战:古建筑按照最新的消防安全标准改造,而又不能影响其本质特征、美观和功能。防火玻璃的使用能够使古建筑的属性得以保存,同时又受益于现代防火技术。古建筑的各种特征能够得到保护的同时,其安全得到保障,并且能够在能源节约和碳排放方面得到改善。在改造古建筑时,承包商和施工方可能会遇到困难,因为一些人反对新材料的使用,他们认为新材料和建筑的时代特征和原始结构风格不相符。然而,使用新材料好处就在于当建筑发生火灾时,能够将火势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而不对建筑造成无法修复的损害。这可以防止市级和国家级的古建筑被大火毁坏,也使得建筑的拥有者有机会保护和恢复古建筑昔日的辉煌。现代建筑受益于增设的保护设备,例如水喷淋系统。在古建筑中安装这样的系统难度大,而且会对建筑造成破坏。透光的防火玻璃可作为分隔和门面板与建筑内部融合,为同时满足建筑特征的完整和消防安全要求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4一些建议
希望通过安装特定的防火玻璃来达到对建筑最大程度的保护和最好的防火效果,在这里可以采纳以下建议:
(1)顾问、建筑师、承包商和施工方必须共同努力,以保证玻璃的种类和耐火等级达到要求。有些玻璃系统只能保证完整性,而一些可以保证完整性和隔热性。
(2)在人员密集场的大型建筑,例如博物馆中安装防火玻璃时,应当遵循建筑防火设计规范和风险评估结果。
(3)切记,防火玻璃必须作为一个防火系统来全面考虑,在设计选用防火玻璃时,要注意玻璃板块尺寸与耐火性能等级的对应关系。当然,防火玻璃的制造商也参与选定和安装防火玻璃的过程中。在今天的市场中,偷工减料或不了解防火玻璃的使用范围,会给建筑带来风险,甚至导致致命的后果。
(4)贝德福德治安法庭大楼。贝德福德的治安法庭大楼是一幢二级古建筑,该建筑120万英镑的修复工程中其中一项就是安装防火玻璃。这幢哥特式建筑始建于18世纪,现在已经安装了防火玻璃门、屏风和窗户,提供了防火完整性和隔热性,也提升了建筑外观。作为一个公共建筑,治安法庭大楼每周客流量达到上千人,因此在该建筑中安装最高等级的消防设施是十分必要的。针对该建筑特点的防火玻璃系统,遇火能够变得不透明。这样的玻璃能够隔绝火焰、热量和热烟气长达180min,为逃生提供充足的疏散时间。
5产品革新
关键词:古建筑群;消防规划;特殊性
1引言
中华民族有着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是世界上惟一一个拥有5000年文明而不曾中断的国家。悠久的历史赋予了我们丰富的文化遗产,构成了独特而灿烂的文明景观。它不仅是国家和民族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迄今我国已有29处文物古迹、历史名城和自然景区被列人世界遗产名录,成为继意大利、西班牙之后的第三大遗产国。还有100多个项目被列入遗产预备清单中,居全世界首位,已经成为遗产大国。遗产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对待文物古建筑必须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文物法》规定:“文物保护单位应当制定专项的总体保护规划,文物保护工程应当依据批准的规划进行。”然而,目前的现实是,绝大多数的古建筑在消防方面均没有较完整的规划。以山西省为例,共有木制结构古建筑18118处,宋、元以前的地上木结构古建筑占全国的72.6%,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119处。这么多的古建筑,除平遥古城的消防规划正在编制中外,其余的还没有一个做出消防规划。
当前,尽快科学、合理地对古建筑做出消防安全保护规划,将古建筑的消防专业规划纳入总体保护规划,已显得刻不容缓。
2古建筑群消防规划的特殊性
众所周知,消防规划主要包括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通道、消防给水、消防通讯、消防装备等内容。笔者通过对古建筑消防工程项目的审核,认为古建筑群的消防规划,不应套用一般消防规划中的常规做法,而应根据古建筑群特有的消防安全现状,把握好其消防规划的特殊性。
2.1建设小型适用型消防站
2.1.1消防站建设的迫切性
《消防法》规定:“距离当地公安消防队较远的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群的管理单位,应当建立专职消防队,承担本单位的火灾扑救工作。”在山西,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在内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群,均未建立专职消防队。一旦发生火灾,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扑救。1998年以来,山西省发生古建筑火灾21起,大多由于距离消防队较远,没有得到及时扑救,造成了较大的损失。直接经济损失达553万元。珍贵文物的损失无法用数字估量。2003年3月,大同市广灵县文庙发生火灾。由于该县没有消防队,水源缺乏,导致文庙大殿付之一炬。有鉴于此,加快古建筑群消防站的规划和建设,非常重要和迫切。
2.1.2消防站的建设要因地制宜、多种形式、小型适用
古建筑群大多为毗连建造的木结构或砖木结构的三、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耐火性能极差,火灾荷载大,防火间距严重不足,一旦发生火灾,火势会迅速蔓延扩大。
针对古建筑火灾的蔓延特点和当前消防警力紧张的实际,笔者以为,古建筑的消防站规划和建设要考虑:(1)不应套用《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中规定的消防站的布局以接到报警后5min消防队到达责任区边缘和保护面积为4—7km2的要求。应在不破坏古建筑群整体格局的前提下,将到达的时间减到最小。如在应县木塔修缮工程方案中,将消防站站址选在距木塔约1500m处,设计为消防队接到警报后5min到达木塔,责任区最大面积为4km2。笔者认为,这样的方案就不合理。国家之所以在当前警力相当紧缺的情况下,拟批准应县建公安消防站,主要是出于保护应县木塔的需要。所以,该消防站应以保护应县木塔为主,可以兼顾县城的火灾扑救需要。(2)可以建公安、企业专职、兼职等多种形式的消防站,人员数量也要切合实际。(3)消防站的建筑面积也不一定要按照《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的规定,可因地制宜,不要建大而全的消防站,宜小型、适用。(4)消防站的建筑形式可不拘一格,不一定非是红色的大门和现代式样的建筑,可以设计为仿古建筑,与周围的古建筑群格调相协调。
2.2消防器材装备要立足古建筑火灾扑救的实际
2.2.1消防车辆配置应与消防通道相适应
古建筑群普遍存在消防通道不畅的问题。例如,平遥古城最窄的通道还不足1m。在消防车辆的配置上,除配置普通的消防车外,还要配置适合其街道通行的小型消防车。做规划时不能按照常规的思维,一定要让消防通道来满足消防车的通行要求,反而应该让消防车辆尽量适应古建筑群消防通道的需要。如,平遥古城和五台山风景区都购置了1辆小型水罐消防车,以适应当地实际。
对建于高山深谷之中,依山而建,道路崎岖坎坷,或建于城区,但设有门槛、台阶等而使消防车无法通行的古建筑群,其专、兼职消防队可以不配置消防车辆,应配置手抬机动泵、推车式灭火器等适用型的器材装备。
2.2.2消防器材的配置必须立足于减少火灾扑救时的水渍损失
古建筑群的消防水源严重缺乏,又有大量的壁画、彩绘、泥塑、文字资料等特别贵重的历史珍品。因此,扑救此类古建筑火灾时必须减少水渍损失,要研发和配置适合扑救古建筑火灾所需的水渍损失小、节水型的灭火装备和抢险救援器材,如高压脉冲水枪等,以达到既节约用水又减少损失的目的。
2.3消防供水要因地制宜
2.3.1建不同类型的消防水池和消防泵房
古建筑消防水源严重缺乏。山西省119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前一阶段的专项治理,目前也只有39处建有消防水源,仍无法满足火灾扑救的需要。部分有水源的古建筑群,如平遥古城,也存在消防管网覆盖区域小,供水管径小,供水压力、流量达不到灭火要求等问题。
制定消防规划时,在缺乏水源的地区,要结合古建筑群的地形特点,设不同类型的消防水池和消防泵房。在消防车能够到达的地方,应修建供消防车取水用的设施。灵石县王家大院、忻州的唐代建筑佛光寺结合古建筑依山而建的地形条件,在山坡的较高处修建了高位消防水池,建成常高压消防给水系统,满足了灭火需要。
2.3.2消防给水管网的布置要满足灭火救援的实际
在一时还不可能建大量消防站的情况下,大部分古建筑距离消防队较远,或因地形等条件的限制,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在短时间内无法到达。因此,在室外消火栓的规划建设上也不应按照120m的间距和150m的保护半径布置。古建筑必须立足于自防自救,其间距应能保证有两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古建筑内为宜。如:三多堂在每个院落安装3个室外消火栓,代替室内消火栓。无法设置消火栓系统的,采用手抬机动泵串联远距离供水灭火。应县木塔将室内消火栓移至室外设置,称之为室内消火栓外置,并设有明显标志。五台山在室外消火栓处设置启泵按钮,以便火灾时使用。
2.4古建筑的开发利用和消防安全布局应合理
古建筑之间以及部分古建筑与其他建筑之间,普遍存在防火间距严重不足问题,特别是坐落在城区的古建筑尤为突出。如,太原的崇善寺,地处成片民居包围之中,有的已只有一墙之隔,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将会形成火烧连营之势。
规划时要将古建筑群内的危险源逐步搬迁,影响古建筑消防安全的周边建筑,应下决心列入拆迁计划。如平遥古城内的工厂、学校等已列入规划予以分期迁出。大同市将与善化寺距离太近的民房拆除,使隐患得以消除。
古建筑群进行开发和利用也应有科学规划,应该建立在保护的基础上,在相应历史、文化背景下进行。庙宇或者类似历史建筑,利用时应该参照它在古代时的使用功能,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赞成的利用方式。不能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就会带来安全隐患。“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遇真宫被出租并用做一家能容纳700人的武术学校。2003年1月19日,遇真宫主殿因照明线路敷设不规范并疏于管理发生大火,最有价值的主殿三间共236m2建筑全部化为灰烬,周边文物也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2.5古建筑的消防技术保护应列入规划,但不应破坏其原貌
2.5.1维持原貌、确保重点
大部分古建筑既有极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又有相当大的火灾危险性。如何使它们免受火灾危害,也是消防规划的重要内容。所以,古建筑的消防技术保护措施必须列入消防规划,这是古建筑群的消防规划与一般的消防规划所不同的重要特点。应将古建筑按重要性分为不同类型的保护等级,有重点地分别采取不同的消防技术措施予以保护。
《文物法》规定:“文物保护工程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全面地保存、延续文物的真实历史信息和价值。”所以,古建筑的消防技术保护原则应是在不破坏古建筑原貌的基础上,确保消防安全。
2.5.2古建筑内不宜设固定消防给水设施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国家级保护单位的砖木结构和木结构建筑应设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但笔者认为这样的规定不切合实际,古建筑内不宜设固定消防给水设施。以山西应县木塔为例,该建筑始建于辽代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距今948年,高约67.3m,是现存塔身最高、年代最古老的木结构佛塔。其独特的价值就在于它是工艺精湛的全木结构的建筑,如按建规的要求设置喷淋和消火栓系统,就会破坏其原有的价值,失去了保护的意义和初衷。在不宜设室内消防给水系统的古建筑群,宜增加推车式灭火器的配置数量。
2.5.3古建筑应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避雷设施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保护古建筑的有效措施,但消防技术规范恰恰没有规定古建筑要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1998年4月4日凌晨,山西省临汾市尧庙广运殿发生特大火灾,火灾发生半小时后,值班室的人员还未发现,致使砖木结构的广运殿及殿内尧王等泥塑像9尊被烧毁,直接经济损失451.17万元。如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被及时发现,损失将会减到最小。
避雷设施也是预防古建筑火灾事故的有效手段,大多文物古建筑防雷设备不够完善,雷击事故时有发生。2004年4月26日,山西运城稷山大佛寺遭雷击发生火灾;2002年9月7日,应县木塔遭雷击,所幸未引发火灾事故。
2.5.4加强用火用电的规划
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主要建筑禁止设置电气线路。其它古建筑内不符合要求的电气线路,应严格按照电气安全技术规程要求做出改造规划。
加强古建筑周围居民的用火管理。确定为宗教活动的建筑,对点灯、烧纸、焚香的场所和方式均应做出规划,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2.6古建筑的消防管理措施要更加完善
目前,古建筑在消防安全管理上还存在产权不清,责任不明,安全保卫人员短缺,业务素质低,自防自救能力差,督促文物古建筑单位整改火灾隐患的手段单一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对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做出规划,予以完善,也是其不同于一般消防规划的重要特征。
2.6.1完善法规体系,明确消防安全责任
《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则》规定:“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由文物古建筑的管理和使用单位共同负责。”不仅如此,国家需要进一步完善古建筑消防管理的法规体系,明确各级政府、使用单位、管理单位、消防监督部门等各自的责任。
2.6.2古建筑的保护要立足自防自救
古建筑火灾蔓延迅速,其保护必须立足自防自救。要规划建立多种形式的消防组织,特别是义务消防组织。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灭火预案,且要切实加强演练。
古建筑大多被城镇或乡村所包围,应和周边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开展有针对性的消防联防机制。
2.6.3拓宽筹资渠道,加大消防投入
《文物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文物保护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国家用于文物保护的财政拨款随着财政收人增长而增加。国有博物馆、纪念馆、文物保护单位等的事业性收入,专门用于文物保护,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挪用。”
对古建筑消防保护的经费要列出规划,安全投资渠道要多元化。对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不一定非要当地政府投资,象山西这样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国家应予以资金上的倾斜和支持。同时,也可以允许民间资本参与古建筑消防保护,或从旅游收入中按比例提取资金等多渠道筹资,以保护全人类的共同遗产。
3结论“”版权所有
(1)必须将消防规划纳入古建筑群总体规划。古建筑的防火技术保护、开发利用、消防安全管理等也应作为规划的主要内容。
(2)古建筑群的消防规划编制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古建筑的特殊性和历史性,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
关键词: 古建筑 ;养护;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因历史原因刘家大院遭受多次破坏,历经多次修缮,目前还未完全结束,最近的两次修缮加上展馆布置投入超过1800万元,作为古建筑历史价值更是无法估量,但目前调查发现:刘家大院建筑正在遭受白蚁、野生植物的危害,且部分危害已较为严重。边修缮边受损,凸显了我国古建筑保护的困境,即对古建筑养护的不重视(重修缮不重养护),给国家和民族造成大量损失。
一:白蚁危害
经查明刘家大院发现白蚁活动七处,七处均对建筑木结构造成较为严重的破坏,并在其中三处通过引诱法,取得白蚁样本约1000只,分析品种为台湾乳白蚁。
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是土木两栖白蚁,既能栖居在地下也能在地上生活,其最大的特点是兵蚁额腺发达,头部前端有大形的囟,受掠扰时囟流出大量乳白色的酸性浆汁,可以用来穿过石灰泥质,或用来对抗来犯之敌,故有乳白蚁之称,有翅成虫为黄褐色,翅淡黄色;是我国破坏建筑最凶的一种白蚁。
根据刘家大院现场蚁害分布及蚁路综合分析,整个建筑内的白蚁数量或已达数百万之众,如果治理不及时其危害速度将会呈倍数递增。
目前刘家大院白蚁防治采用目前国内通行的:建设基础喷药预防、被动式杀灭的方法(即发现白蚁叫灭蚁公司上门灭杀),这种方法对于全新地基是有一定效果的,但对于在旧基础上进行局部修缮的古建筑,会埋下较为严重的蚁患,因为旧有基础在局部修缮时难以翻动全部地基,保留部分地基的同时也留存了蚁患,且被动式杀灭法要求建设或管理方需要非常专业的了解白蚁,能第一时间通过蛛丝马迹发现白蚁,然后对它下药进行灭杀,但建设或管理方往往没有发现白蚁的专业技能,只有等到白蚁危害爆发到非常严重的程度时才能发现,但白蚁对建筑的危害已经病入膏肓,即使杀灭,对建筑的破坏已经无法挽回。
二:植物危害
刘家大院的植物危害主要是野生在墙头的植物,查明危害点约九处以上,最大的危害点是花厅假山上野生的一棵大叶榕,树龄在十年以上,其根已伸入整个假山建筑里,靠近树头处新修的围墙被向外撑裂,长期不予治理假山有离散、坍塌的危险,围墙有向外倒塌的危险。其余危害点均在近年刚修缮的墙头上,有木本植物也有草本植物,生长龄两年以上,大部分根系已经使得墙头盖瓦、墙头砖不同程度的开裂、离散,使得雨水渗入墙体里,长期受雨水浸泡的墙体有软化坍塌的危险。
三:养护建议:
1:对于白蚁的危害,应采用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所有的榫卯接口处、木头入墙、落地处定期涂抹杀白蚁药水,建立科学的白蚁防治监控系统,对防治监控系统进行定期巡查并详细记录,一有白蚁入驻就将其诱杀,将白蚁的危害消除在萌牙状态。
2:对于植物危害,针对不同的植物采用相应的化学药物杀灭或控制植物生长,并定期喷洒药物,将植物杀灭在萌牙状态,以保证建筑的安全健康。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