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调查研究的常用方法范文

调查研究的常用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调查研究的常用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调查研究的常用方法

第1篇:调查研究的常用方法范文

关键词:教育评价 资料收集 评价资料处理 教育研究 收集方法

教育评价是评定教育价值的过程,评价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就包含在整个过程之中,教育评价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评价的准备阶段。评价的实施阶段、评价信息的处理阶段、评价结果反馈阶段。下面对四个阶段作简要介绍。

一、评价准备阶段

教育评价的准备阶段主要做好三件事:

一是成立评价组织,确定参加评价的组成人员。

二是是确立该方面的评价标准。

三是制定评价方案,确定评价方法。

二、评价实施阶段

一是要收集到足够的信息数量。

二是要全面收集信息。

三是收集的信息要有代表性。

三、收集评价信息的常见方法:

(一)观察法

(二)文献法

(三)调查法

(四)统计法

(五)行为研究法

(六)历史研究法

(七)比较法

(八)分析法

(九)实验法

(十)个案研究法

四、评价信息处理阶段

评价信息处理阶段要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对评价信息汇总,形成综合评价结论。

用数学方法综合成评价结果。定量处理评价信息的技术主要有:

(一)信息测量技术。

(二)信息统计技术。

(三)模糊数学技术。

二是对评价结果进行解释与分析。

对评价结果的解释通常可以有定量解释,即用分数、等级来解释;定性解释,即用描述性语言进行解释;定性定量结合的解释。

五、评价结果反馈阶段

教育评价结果的反馈是指评价者将收集来的评价信息,经过整理分析判斯而形成的结论,返回到评价对象手里。评价结果反馈是评价部门有效调控评价对象的重要手段,它影响和激励着教育的发展。对于评价对象来说,可以通过评价反馈发现存在的问题,调整工作目标,修正工作计划,改进工作方法。

进行反馈时,可以直接反馈给教育评价对象,这是主要的反馈。一般来说。评价组织在评价结束后还要将评价结论反馈给教育主管部门,以便作为决策依据。有些项目的评价还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以一定的方式公布。

反馈可以采取口头传达和书面送达两种方式。由于口头传达缺乏严肃性和正规性,所以,一般都采取书面送达评价报告的方式进行反馈。

教育科学研究的研究对象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现象。对于教育现象的深入研究,是促进教育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最有效的途径。它们充分的揭示了教育科学研究对教育发展历史有着深刻的意义与价值,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育科学研究是对教育科学的各个学科进行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过程,是一项探索、揭示教育运动、教育现象本质与规律的活动。依据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教育科学研究的类型可以分成两种:一是以教育科学研究中的各门学科为基本研究范围,就是所谓的基础研究;二是以教育实践中所遇到的现实存在的问题为最基本研究对象,就是所谓的应用研究。

一、教育科学研究常用的几种研究方法

(一)实验研究法

实验研究法的一些特点:(1)控制情景。(2)排除无关的因素。(4)反复实验的结果,总体上是一致的。(3)实验的结果可以有精确的数据记载,其所表示的准确性,其结果都是一致的。

(二)经验总结法

依据教育科学研究的实验法,对实验程序的要求步骤如下:(1)确定教学科学实验研究课题与研究对象。(2)广泛搜集查阅资料、制定实验计划。(3)全面收集实验有关依据材料材料。(4)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概括事实材料。(5)撰写经验总结报告。

(三)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法是教育科研人员为了深入了解教育现状,也是为了更准确的确定和解释社会的或心理的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采取的系统的教育科学调查研究方法的汇总。这种科研方法是通过对原始材料或者是对原始现象的观察,研究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材料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概括的研究,从而进一步促成对教育科学的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方法应用于教育领域中很广泛,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常用的调查研究法有:问卷法、访谈法和调查法。(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康万栋.素质教育研究述评[J].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教育学.1992,(12).

[2]朱怡青.创新教育:21世纪的呼唤[J]二.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99,(8).

[3]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启中平的“教育研究必须坚持人文主义的方法论”一文(《教育研究》2003年第3期14一17页),作者理解“科学的方式”为“统计与测量、实验与试验等科学方法”,而“人文的方式”等同于“体验、感觉、直觉与思辨等方式”。

第2篇:调查研究的常用方法范文

关键词:社会调查;领导干部信息化能力;关键步骤

一、引言

当今社会,科技迅速发展,社会调查作为一种研究工具,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它不仅应用于经济管理、数学、教育、生物、医学、心理学,而且还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满意度调查、薪酬调查等方面。另外,它也越来越受社会工作者的青睐,成为他们了解社会、研究社会现象、研究对策的最好工具。做好社会调查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界政府部门的重视,因为社会调查结果越来越成为政务部门工作实现科学化管理的基础。正像同志所说“不做调查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实事求是”、“深入实地”的调查研究才是正确之路。

社会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的基本途径;它是制定、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依据;它是密切党和政府与社会公众联系的桥梁。

社会调查研究的学科性质可以用四句话表述:社会调查研究是一门方法性学科;社会调查研究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社会调查研究是一门应用性学科;社会调查研究是一门带有认从论的学科,它包含管理学基本原理和统计学,基础学科是统计学,所以涉及很多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尤其是对社会调查数据统计分析过程中,必须应用的统计学知识和方法。之所以说社会调查包含管理学的基本原理,是因为在社会调查的组织实施过程中贯彻着管理学的思想,如社会调查目标确定、调查计划制定、实施调查的组织监督与实施、调查工作的控制与调整、调查工作总结等,这一系列动作,不仅构成了社会调查的完整过程,而且还体现了管理学在社会调查工作中的重要性,所以做好社会调查的管理工作是实现社会调查目标的重要保障。

二、社会调查的关键步骤

作为一种系统的、科学的认识活动,社会调查有着一种比较固定的程序,这种固定程序具有内在的逻辑结构,大体上可以分为五个步骤:选题、准备、调查、分析和总结。

关键步骤一:选题。选一个合适的调查问题在初学者看来并不困难,但在实际操作上却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从程序上看,选择调查问题是一项社会调查活动的起点,是整个调查工作的第一步,调查问题一旦确定,整个调查活动的目标和方向也就随之确定,调查问题选择得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整个调查工作的成败,决定着调查成果的优劣。因此,应当对选题阶段的工作给与高度的重视。选题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大量现象、问题和焦点中,恰当地选出一个有价值的、创新的、可行的调查问题。二是将比较含糊、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调查问题具体化和精确化,明确调查问题的范围,澄清调查工作的思路。

关键步骤二:准备。如果选择调查问题的意义在于确定调查的目标,那么准备阶段的全部工作就可以理解成为实现调查的目标而进行的道路选择和工具准备。所谓道路选择是指为达到调查的目标而进行的调查设计工作。它包括从思路、策略到方式、方法和具体技术的各个方面。就像实施一项工程之前必须进行工程设计一样,要保证一项社会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调查目标的完满实现,也必须进行周密的调查设计。这里所说的工具准备,主要是指调查所用的测量工具或信息收集工具――问卷的准备,当然,同时还包括调查信息的来源――调查对象的选取工作。

关键步骤三:调查。调查阶段也被称为收集资料阶段或调查方案的实施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具体贯彻调查设计中确定的思路和策略,按照调查设计中所确定的方式、方法和基础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在这个阶段,调查证往往要深入实地,接触被调查者,调查工作中所投入的人力也最多,遇到的实际问题也最多。因此,需要很好地组织和管理。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社会现象的复杂性,或者由于现实条件的变化,我们事先所考虑的调查设计往往会在某些方面与现实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或偏差,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和弥补,发挥研究者的灵活性和主动性。

关键步骤四:分析。分析阶段也被称为研究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实地调查所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系统的审核、整理、统计、分析。就像从地里打下的粮食,要经过很多道加工工序,才能成为香甜可口的食品一样,从实地调查中所得到的众多信息和第一手资料也要经过调查研究者的多种“加工”和“处理”,才能最终变成调查研究的结论。这里既有对原始资料的整理、转换和录入计算机等工作,也有利用各种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的工作。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种加工、处理得方式及手段主要是定量的统计分析,这是由现代社会调查的特定方式、方法,以及所收集的资料的性质所决定的。

不同类型的社会调查研究,使用不同的方法,描述性研究侧重于单、双变量的描述统计和推论统计,解释性研究和预测性研究主要依赖于双变量和多变量的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以及事件分析等多种量化分析方法,而探索性研究则往往倾向于定性分析方法。

关键步骤五:总结。总结阶段的任务主要是撰写调查报告,评估调查质量、应用调查成果。调查报告是一种以文字和图表将整个工作所得到的结果系统、集中、规范地反映出来的形式。它是社会调查成果的体现。撰写调查报告也可以说是对整个社会调查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从调查的目的、方式、到资料的收集分析方法,以及调查得出的结论、调查成果的质量,都要在调查报告中进行总结和反映。同时,还要将社会调查的成果以不同的形式应用到实践中去,真正发挥社会调查在认识社会现象、探索社会规律中的巨大作用。

在本阶段,需要注意的是在修改调查报告时要考虑以下问题:调查报告的主题是否符合时代的要求;调查报告的整体机构是否完整,各部分的安排是否符合一定的逻辑顺序;检查观点是否明确,表达是否准确;检查引用的材料是否恰当,是否有说服力;通读全篇报告,检查语言是否流畅,图表的制作是否清晰美观。

三、实例说明社会调查的关键步骤

为了更好地说明以上关键步骤的具体内容,下面举一个实际的社会调查准备阶段产生的社会调查规划的例子作为参考:

第一步:选题。根据要研究的问题,进行社会调查的需要分析,本例是党校中对干部信息化能力的调查,希望根据本次调查获得三方面信息:一要了解领导干部对信息化知识和技能的需求;二要了解领导干部现有的信息化能力和水平;三要了解他们对已开的信息化课程的满意度及意见。学校根据调查结果,作出相应的课程更新与调整,更切实地满足领导干部信息化能力提高的需求。确定了调查目的后,确定调查题目为“领导干部信息化技能水平及需求调查”。

第二步:准备。根据调查目的和题目,进行调查前的准备,首先,确定调查对象,确定调查时间,调查实施部门和具体人员职责,确定调查方式;其次,确定调查工具,即调查问卷;再次,进行相应的调查前培训。

调查方式可以有多种,包括访谈、座谈、电话访谈、问卷调查等,本例因为调查的人员比较多,希望了解的信息比较普及,所以选用调查问卷调查的方式。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制定需要非常科学的方法,问题不能太多,最多让填写答案的人在半个小时内完成。问卷涉及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并要覆盖要调查的内容。语言要简洁易懂,尽量减少专业用语,如果有专业用语,需要加以说明。

调查前的培训工作,是针对实施调查的工作人员进行的,主要是要讲解如何进行调查前的指导语的陈述,如何辅助调查,还要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如何处理的培训,这个培训关系到是否能获得全面而真实的调查数据。

第三步:调查。实施调查期间,需要认真执行计划中的步骤,调查员要组织好被调查的学员,宣读调查问卷填写规则,并负责说明解释。最后,收回整理调查问卷并统计回收率。

第四步:分析。统计分析可以通过专门的软件进行,当前,用于社会科学调查比较好的统计软件有SPSS(Statistical Packageforthe Social Sciences,即“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是世界上最早采用图形菜单驱动界面的统计软件,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操作界面极为友好,输出结果美观漂亮。SPSS采用类似EXCEL表格的方式输入与管理数据,数据接口较为通用,能方便的从其他数据库中读入数据。其统计过程包括了常用的、较为成熟的统计过程,完全可以满足非统计专业人士的工作需要。

第五步:总结。调查报告是整个社会调查工作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描述了整个调查工作,也体现了调查结果。通过调查结果,提出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一些结果的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下面是该实例准备阶段的规划文档。

对党校学员的信息化能力调查规划:

第一,调查目的:领导干部信息化水平是否达到一定标准,让学员了解自己的信息化水平,和应达到的标准之间的差距。另外,通过对学员信息化水平的调查,给党校计算机课程设置和课程的侧重点提供依据。

第二,调查标题:领导干部信息化技能水平及需求调查。

第三,调查范围:在党校学习的全体学员。

第四,调查时间:入校初期(培训前)和毕业前期(培训后)。

第五,调查内容:(详细内容请参见“信息化能力调查问卷”)(略)。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的应用能力;局域网组件、维护、管理的能力;现代网络媒体的使用(物联网、微博);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网上购物、预订机票和酒店);数字图书馆的使用和信息检索能力;办公安全管理能力;工作计划进度管理软件Project的使用能力;社会调查与统计软件的使用SPSS;常用软件的使用能力(如杀毒软件、压缩软件winRAR、备份软件gost、PDF阅读器、聊天软件QQ或MSN、图片处理软件、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多媒体播放器);常用办公设备的使用(打印机、扫描仪、刻录机、数码相机、移动存储设备);综合应用能力。

第六,调查形式:调查问卷(或电话访谈)。

第七,调查统计、分析内容:根据培训前调查确定哪些知识需要确定为信息化能力培训课程的重点内容;分析培训后调查问卷结果,与培训前的调查问卷比较,得到培训效果评估结果;分析哪些培训内容完成较好,哪些培训需要加强,哪些内容需要调整。

第八,调查数据分析软件:SPSS。

第九,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的读者是校级领导、教务处、计算机教研室教师。

第十,组织调查部门及人员:计算机教研室教师及教务处教学管理人员。

从这个例子看出,要想实现高效的社会调查,必须从两方面入手,既要抓好组织实施社会调查的管理工作,又要运用好统计方法和统计软件,具体内容要经过深思熟虑,问题设计要有能体现显示情况,并能反映正确的信息。规划必须周密,尽力将社会调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都在规划中设计出来。只有将五个关键步骤的工作都认真执行了,才能够得到预期的结果。

四、总结

社会调查是一个实践过程,每一步骤都至关重要,关系到整个调查结果的科学性、具体表现在:数据来源的代表性、数据信息的准确性、数据处理结果对问题或情况的说明性、解释性,最终关系到根据调查结果作出的决策的正确性。

参考文献:

第3篇:调查研究的常用方法范文

【关键词】避孕药具;女性月经;影响;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190-01

避孕药具的使用在避孕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避孕药具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可能会给女性的身体带来各种影响,因此正确的使用各种避孕药具对女性十分重要,尤其是对女性月经的影响,本文旨在讨论常用避孕药具对我国女性月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本城市中50000名的女性进行研究,年龄在18-48岁之间,避孕周期的使用在20-40周之间,采用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和问卷调查的研究方式,对女性使用避孕药具的情况进行研究。调查对象为各种避孕药具包括长效18甲、一号避孕针、长效针、口服避孕药0号、口服避孕药2号、短效18甲丸、探亲避孕药53号、妈富隆、避孕环、外用避孕药、天津探亲丸、的使用者。从痛经、月经中期异常和持续时间的异常情况方面进行分析

1.2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把不同年龄和使用不同避孕药具的女性进行分类,将她们在月经周期的反映情况真实的展现出来。

2 结果

3 讨论

在我国各种常用避孕药具中,的使用最为常见。其结果显示为:(1)痛经率:使用作为避孕措施的痛经率远低于各种使用其它的避孕措施;(2)月经周期的缩短发生率:使用者月经周期缩短率略高于使用外用避孕药的月经周期缩短率,使用甲地孕酮注射针的月经周期缩短率最少;(3)月经周期延长率:使用1号避孕针作为避孕措施的避孕者的月经周期延长率最高,使用口服避孕药片的避孕者的月经周期延长率约低于使用其它避孕措施的避孕者。(4)月经持续时间异常率:与使用作为避孕措施的避孕者相比,使用1号避孕针和长效18甲、长效针的避孕者的月经持续时间的异常率远高于使用的避孕者,使用的避孕者在所有其它避孕措施的使用者中经期的持续时间异常率最低。而针对口服避孕药对女性的影响来说,服用口服避孕要0号的避孕者痛经的发生率较高,且经期持续时间异常率也较高。而在对我们常用的避孕药妈富隆的调查中,它的痛经指数为6.75%,月经的异常情况为8.25%,经期持续时间异常率为8.38%,属于较为正常的情况。综上所述,使用各种避孕药具对女性月经周期都存在着一定的影响,且差异较大,尤其是避孕针的避孕措施容易对女性经期造成不利影响,而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使用作为为避孕措施对女性的月经周期、痛经率以及经期的持续时间上都有一定的优势,所以在各种避孕措施中,对女性来讲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综上,在实际的情况中,对于各种避孕药具的选择,女性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特点选择有利的避孕药具,并且需要全面的了解各种避孕知识和避孕药具的特点,不能盲目的进行选择,而是要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特点的避孕措施,从而进行健康和正确的避孕,保护女性自己的身体。

参考文献:

[1] 琚文胜.医院信息化面临人力资源不足[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09,7(2):1.

[2] 俞建明.福建省卫生信息化建设发展需求与战略研究[J].福建电脑,2009(09):2-3.

第4篇:调查研究的常用方法范文

关键词:道路设计 土方填挖 纵坡确定方法

引言

由于我国地域宽广、幅员辽阔,因此在公路的建设中通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地形地貌,而由于有些地形地貌对道路建设能够产生极大的影响,从而限制了该区域的道路建设。而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建筑行业的发展,在当前的建筑领域中,各种施工技术手段和施工材料以及施工设备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且还涌现出了大批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材料以及施工设备。随着这些技术和材料以及设备在现代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使得现代的建筑工程质量和性能大幅度提高,从而为促进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现代的道路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物质基础。在当前的道路建设中,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在道路设计中也出现了各种先进的技术方法和设计理论,其中土方填挖相等的纵坡确定方法就是当前道路设计中一种常用且非常有效的方法,随着该方法在当前道路设计中的应用,使得现代道路的质量和性能都有了大幅度提升,从而为满足人们对道路的需求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道路设计中土方填挖相等的纵坡确定方法更加科学有效加大对道路设计中土方填挖相等的纵坡确定方法的分析研究力度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美国纵坡设计方法出发,对美国和日本以及我国的纵坡设计方法进行了逐一分析,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使同行相互探讨共同提高,进而为我国今后的道路设计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一、美国纵坡设计方法

1.1 汽车的爬坡行驶特点

美国在1950年前后对国内已成公路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根据这些调查研究成果,他们对汽车的爬坡特性有了比较实际的了解,并得出了以下几点规律性的认识:

⑴小客车在4%~5%的上坡段行驶,车速不比在平路上低多少。但是,在较陡的上坡路段,小客车的爬坡速度就会降低,纵坡越大,车速降低越多;

⑵影响车速变化的因素比较多,但主要因素是纵坡的大小、纵坡长度及汽车的功率质量比;

⑶载重汽车在爬坡路段行驶,车速与小车差不多,但在爬大坡时,车速降低则比较显著。载重车在爬长大坡的时候,先是逐渐减速,但是减到最后就会达到一个稳定、恒速的行驶状态;此后,车速就基本上不再降低了。目前,很多国家设计公路纵坡的思路和方法主要就是以这个规律作为依据的。

1.2 汽车在上坡道行驶时车速与距离的关系

美国曾对W/H为200磅/马力(约8.13kw/t)的汽车在上、下坡路段行驶时车速降低或提高的情况做过不少现场调查研究工作,其中有一项很重要的研究成果就是载重汽车的爬坡特性图。

该爬坡性能曲线阐明了载重汽车的爬坡特性,说明当载重汽车爬坡时,在坡度、坡长与行驶距离三者之间的量变关系。此图不仅在设计越岭线纵坡时要用,在确定最大纵坡及进行爬坡车道设计时都要用到。

1.3 爬坡车道

载重车在爬大坡时,由于其单位质量功率低,行驶速度势必会降低,并影响到后面小车及大马力车辆的运行,因而需增设一条爬坡车道,使快慢车分道行驶,以充分发挥不同车辆的爬坡能力。美国对允许的行驶速度降低值的标准是10mi/h(约15km/h)。载重汽车在上坡路段驶过一段路程后,车速比入坡初始速度降低10mi/h时,就要考虑设置爬坡车道。

二、日本纵坡设计方法

2.1设计特点

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在山区修建了不少高速公路,也积累了不少经验。这些山区筑路经验都很值得我们借鉴。

日本鉴于其地形等的特殊性,在纵坡设计时采用了绝对最大纵坡度,该值比标准最大纵坡还可以再增加1%~3%,并对其规定了一个限制长度。

2.2日本的汽车爬坡性能曲线图

日本在1980~1981年间曾对纵坡问题在已成公路上做过不少调查研究,也绘制了纵坡、坡长与车速的关系图,日本的爬坡性能曲线的绘制是根据单位重量马力数为10ps/ton(约7.355kw/t)的载重汽车的爬坡性能确定,长上坡路段通行能力的计算是参照美国的《道路通行能力手册》进行的。

三、我国现行的纵坡设计方法

上述美、日的纵坡设计方法与我国通用的纵坡设计方法大体相同,但是也有不完全相同的地方。由于我国交通组成和特性与美、日差别较大,直接沿用他们的经验,将会对我国公路设计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3.1 关于纵坡及坡长限制

国内试验结果表明:车辆在纵坡上加速行驶时,其行车速度随坡长的增加是逐渐递增的。而且,当递增到一定程度后速度呈稳定状态。纵坡越大稳定速度就越小,达到稳定速度的坡长也就越短;纵坡越小,稳定速度越大,达到稳定速度的坡长就越长。车辆在减速上坡时也是减速到一个稳定、恒速的行驶状态,此后车速就基本上不再降低了。

3.2关于爬坡车道

在我国高等级公路设计中,爬坡车道的设计采用较少,现行的《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给出了爬坡车道的设置条件,这个设置条件基本上是沿用日本的研究成果,但比日本的设置条件要严得多,在我国经济实力比较弱的情况下,投资有些超前。我国目前也没有与规范相配套的爬坡车道设计理论与设计操作方法,各公路设计单位在进行爬坡车道设计时,不得不应用日本和美国的设计方法,造成设计结果与我国实际情况出现偏差,另外在山区高速公路陡坡路段的通行能力研究,目前基本是空白。随着山区高速公路的发展,这一问题日渐突出。因此爬坡车道的设置研究也是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第5篇:调查研究的常用方法范文

【关键词】边疆高校新生 计算机基础能力 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1-0011-03

教育部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几点意见》中明确了计算机基础教学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高校应继续给予高度重视。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软硬件的更新速度明显加快,信息呈爆炸式增长,社会对大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和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适应这一变化、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成为大学生学习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目前,各高校都开设了相应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并把它列为一门公共必修课,一般安排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开始学习。边疆高校新生情况复杂,地域、经济、家庭背景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新生的计算机基础差异比较大。针对这种情况,如何有效地开展教学,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对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进行调查研究,有利于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进而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水平。

一 调查研究的对象、方法及内容

1.调查研究的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查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通过发放问卷和实际访谈,对云南省某高校2015年入学的11个系部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每个系部发放问卷20份,共计220份问卷,其中收回问卷210份,有效问卷203份,有效率达96.7%。收回问卷后,运用Excel软件对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处理。

2.调查研究内容的选择

调查问卷内容的设计针对性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对计算机的学习情况;二是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及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三是网络应用情况;四是计算机的学习倾向。每个方面设置3~5个问题,以便全面了解学生的计算机水平。

二 调查研究的结果及分析

通过对有效问卷的回收、统计,以及对部分学生的面对面访谈,对某边疆高校新生的计算机基础能力情况分析如下。

1.对计算机的学习情况分析

本次调查男女生比例分别为51.2%、48.8%,基本均衡。性别对大学生计算机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在访谈和实际观察中发现,男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比较浓,愿意进行大量的操作技能练习,善于思考和发现,相比之下,女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带有一定的畏难情绪,不敢尝试。因此,在教学中鼓励女生大胆动手实践,给予其更多的操作技能指导是十分有必要的。调查研究对象中,有82.5%的学生来自农村,12.5%的学生来自城镇,仅有5%的学生来自城市。然而,随着计算机教育的普及,生源地对计算机的学习影响不大,地域差异并没有使学生在计算机能力上表现出明显的差距。计算机的学习离不开硬件的支持,调查研究显示,目前仅有10%的学生拥有个人计算机,22.5%的学生打算以后再买,边疆地区学生学习条件相对差一些,硬件设施不足,学生缺少操作练习的机会,这必定会影响学习的效果。

2.计算机基础知识及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分析

计算机基础知识方面:调查结果显示,92.5%的学生在初中之前就开始接触计算机,没有人上大学以后才使用计算机,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基础知识很薄弱,知识掌握得不牢固。调查也显示,52.2%的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知识并不了解,30%的学生对Windows的常用软件(如画图、记事本等)不熟悉,熟悉的学生仅占5%。访谈中也发现,一些基本的知识大部分学生都已经忘记了,这跟他们学习计算机的时间也有一定的关系,学生表示之前主要是为了考试才学,考试结束基本就不学了,没有接受长期的、系统的、连续的计算机技能训练。90%的学生主要是通过课堂学习计算机知识,然而课堂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无法满足对学生计算机学习的需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查缺补漏,在教授新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帮助学生复习巩固之前的知识,让学生能够再次习得知识。同时,增加学生上机操作的机会,过少的操作不利于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不能仅仅依靠课堂去学习,而要学会利用网络、书籍等工具,在课外不断地实践才能掌握计算机知识与技能。

计算机应用方面:根据“平时主要用计算机来做什么”的调查显示,70%的学生用来聊天交友,45%的学生用来网上购物,42.5%的学生用来游戏娱乐,仅有30%的学生用来学习和检索信息。另外,在“是否能够将所学计算机知识学以致用”的调查上,87.5%的学生偶尔应用,仅有10%的学生经常应用,还有2.5%的学生的答案是从不。这些表明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普遍不高。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男生的应用水平高于女生,动手能力要强一些。在教学中,可以分层次设置任务,关注个别差异较大的学生,让学生能够学到自己所需的知识。同时,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掌握知识,做到会学、会用、会操作。

计算机操作能力方面:目前,这所边疆高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7操作系统以及Office2010办公软件的应用。因此,调查问卷主要针对这三方面进行设计。目前学生已经掌握的计算机知识或使用技能见表1。为了更加了解学生对软件的熟练程度,另外设置了细节题,调查结果如表2~4所示。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学校开设的大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掌握程度并不尽如人意,学生基本上可以应用Windows 7操作系统、熟悉常用软件的使用、会一点Office的基本技能,但对办公软件、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操作却并不熟练,特别是一些计算机知识和较高级的软件应用几乎不会。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重新设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新知识建立联系,在教学中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并获得更多参与上机实践的机会。

3.网络应用情况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新生的网络应用情况并不理想。55%的学生表示有自己的电子邮箱但不经常使用,5%的学生能够熟练收发电子邮件,但有40%的学生表示从来没有应用过电子邮箱。访谈中也发现,学生的信息搜索能力普遍不高,不知道如何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寻找到自己所需的知识。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越来越重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提升信息素养是一个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

4.计算机学习兴趣及倾向分析

在“是否对计算机感兴趣”的调查中,97.5%以上的学生表示感兴趣,想通过此课程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这说明学生本身对计算机还是充满兴趣的,态度是比较积极端正的,至少主观意愿是好的。85%的学生认为计算机应用能力很重要,没有学生认为计算机应用不重要。访谈中也发现,学生对大学计算机的学习持乐观态度,认为通过学习对计算机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凭借自身努力可以解决操作中的大多数问题。在学习倾向方面,针对新生对计算机的需求也进行了调查,发现学生对计算机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办公软件的应用、动画视频的制作、编程语言以及信息检索等方面。目前该校开设的课程内容是无法满足学生不同需求的,因此,教师在进行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需要进行适当的扩充,开设一定的选修课程,引导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渠道自主学习,提升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三 结束语

通过本次调查研究发现,边疆高校新生的计算机能力普遍不强,虽然学生有了之前的学习基础,但知识的掌握并不牢固,操作技能水平较低。如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新生大一学习的计算机课程是进一步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通道,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应用技能,确实有效地解决实际应用中的问题是我们的目的,这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只有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普运伟、耿植林、陈榕等.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分析及课程改革思路[J].计算机教育,2013(11)

第6篇:调查研究的常用方法范文

一、教育观察研究的常用方法和实施步骤

教育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辅助器材,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研究对象进行直接感知、考察并收集资料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教育观察研究既可以单独设计运用,也可以配合其他方法运用,是教育调查研究、教育行动研究、教育实验研究、教育个案研究等的基础研究方法。

1.教育观察的常用方法

常用的教育观察方法有实况详录法、日记描述法、轶事记录法、事件取样法、时间取样法、行为检核法等多种,这里仅就实况详录、日记描述、轶事记录三种方法作一简要说明。

实况详录法也称连续记录法,是指在某段时间内持续而详细地把观察对象在自然状态下的行为表现记录下来的一种观察方法。运用这一方法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确定观察空间和时间。学生活动的空间很多,时间不一,观察研究要根据具体目的确定相应的空间和时间。比如,要观察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分布情况,就可选择学生在教室里的上课时段;要了解学生间的交往情况,则可选择课外活动时间。二是借助一些观察设备。传统的纸笔记录也会用到,但它速度慢且容易出现疏漏,而现代摄录设备则为实况详录提供了极为便捷的手段,一个随身携带的智能手机即可把研究对象在某段时间内的行为表现真实地记录下来。三是记录要客观全面。观察时要尽可能多角度拍摄、全程记录,使获得的资料原始、真实、全面。

日记描述法简称日记法,是以日记的方式记录观察对象行为表现的一种观察方法。这种方法又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综合性日记描述,即把观察对象的各方面表现如实记录下来,为全面研究观察对象做准备;另一种是主题日记描述,即只记录观察对象某一方面的情况,为专项研究观察对象所用。日记描述法比较适用于长期跟踪观察研究和个案研究,有利于研究少年儿童发展的顺序性和连续性,以及特殊儿童少年个体或群体在某个方面的行为表现。比如,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作业完成情况的观察记录等。

轶事记录法又称记事法,是将研究者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事件完整地记录下来的观察方法。与日记描述法不同,轶事记录法不是持续记录某一特定个体或群体行为表现的全过程,而是着重记录有研究价值的事件或信息。这种记录方法不仅要求记录研究对象在某一事件中的行为表现,还要记录事件发生的背景及与之相关的其他情况。轶事记录法观察记录的内容可以是典型事件,也可以是研究对象某一方面的日常行为事件。需要注意的是,无论记录什么事件,都应是研究者亲自观察到的,不能是道听途说或者从其他资料中转抄的。

2.教育观察的实施步骤

教育观察的实施过程一般有“计划与准备”“实施与记录” “整理与分析”三个阶段。

作为一种科学观察,用于课题研究的教育观察与日常观察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实施观察行动之前所做的尽可能详细、合理的观察设计。这种设计包括准备相关资料、制订观察计划、确定观察对象和观察重点、选择观察设备与手段、编制观察表与记录表等。比如开展“学业优秀学生与一般学生的课堂行为比较研究”,就要在正式实施观察之前,查阅相关资料,弄清学生常见的课堂行为类型,区分哪些是“学习行为”,哪些是“非学习行为”;制订包括观察的班级、科目、节次及观察者人选、分工安排在内的观察计划;确定要观察的优秀学生和一般学生的具体人选及要观察的课堂环节重点;编制《学生课堂行为记录表》;准备好摄录器材,甚至事先安排好摄录位置和角度等。

实施观察是教育观察研究的核心阶段,这一阶段的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按计划进行观察,围绕观察目的,把注意力集中于观察项目上,如果发现观察计划有不妥之处,应根据实际情况随时予以调整,以保证观察任务顺利完成。二是选择适当的观察位置,既保证观察项目全部处于观察者的观察范围之内,又要避免观察对象受到影响。三是辨别有关因素与无关因素,不被无关因素干扰,保证观察效果。四是善于利用观察设备,发挥现代摄录器材的作用。五是对于复杂的观察任务可分组进行观察,但一定要有统一的要求。六是对同一观察对象,在一定条件下要反复观察,以保证观察的信度。教育观察的途径一般有访谈、听课、实地参观、参与相关教育活动等。观察记录要做到准确、全面、有序。

观察结束后,要及时整理观察资料。对笔录资料应分门别类地归档存放,对录音、录像和照片要及时导入或复制到电脑中并分类逐项编号,登记保存,必要时做好备份,以免造成资料混乱或丢失。对观察资料进一步的整理和分析,则要求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以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对相关文字、图表和音像、图片进行认真审阅,并做出定性描述或定量统计,或对相关教育现象给予科学解释,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

二、教育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和一般程序

教育调查研究,是围绕一定的教育问题,运用问卷、访谈、测量等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收集有关事实材料,从而进行科学分析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种教育实践研究方法,其研究对象往往是人们迫切需要了解的某种教育现象或需要解决的教育热点问题,常常用于对某种教育教学“现状”的评价或解析。

1.教育调查的基本原则

教育调查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样本典型,客观真实,排除干扰,动态分析。

“样本典型”要求调查对象一定要有代表性。调查对象是按照某种方法抽取的部分研究对象,研究者从这些调查对象那里获得的结果,将用来推断所有研究对象的情况。如果调查对象缺乏代表性,所推断的结论就难以成立,课题研究也将失去其应有的科学性。

“客观真实”要求研究者必须尊重客观事实,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客观事实中寻找事物的内部联系。调查中要如实记录,不能带着某种主观倾向收集材料,也不能对调查对象抱有任何成见。调查结束后,可采用内容抽样方式对调查所得的材料进行核实,鉴别其反映情况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排除干扰”要求研究者对调查对象不能作任何形式的干扰。如果事先对调查对象进行暗示、引导或作某种人为安排,就会使调查结果缺乏真实性。因此,在任何情况下,教育研究者都不应该使调查对象的正常生活和行为状态发生倾向性变动,不应该对调查对象施加任何心理干扰,否则会影响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和教育研究的科学性。

“动态发展”要求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在发展中进行。因为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和发展的,教育对象更是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所以在开展教育调查过程中,不仅要了解研究对象过去的情况,也要调查他们当前的特点,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例如研究小学四年级学困生现状时,就有必要了解他们在三年级时的学习状况,并联系他们的学习潜能和以后的学习内容,对其未来的学业水平变化进行分析,这样才能正确揭示研究对象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2.教育调查的一般程序

在确定调研课题的情况下,教育调查一般包括选取调查对象、拟订调查计划、编制调查工具、实施调查、收集整理调查资料、分析调查结果等几个环节。

选取调查对象时,要重点考虑课题的特点、课题研究的目的、研究对象的总体情况等因素,不同的调查课题和研究目的,要用不同的方法去选取调查对象。

调查计划是指调查工作的程序安排。拟订调查计划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确定所采用的调查方法(问卷、座谈、访谈),二是确定调查项目(具体了解哪方面的情况),三是确定调查进程(相关工作的时间安排)。

编制调查工具,包括设计制作调查问卷、调查表格、调查记录表,编制测验题目、访谈提纲等。在编制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技术要求,以保证调查工具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实施调查是教育调查的关键环节,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做好组织协调。这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根据研究课题的要求,选择和分配合适的调查人员。二是确定调查组负责人及成员分工,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等。三是做好外部组织协调工作,如争取被调查学校领导及教师的支持、合作等。

收集资料要力求全面、系统,注意资料的典型性、客观性和真实性。整理资料的方法可根据资料的性质而定,对叙述性资料,要用明白流畅的文字加以整理;对于数据性材料,则要用统计法、列表法和图示法等加以整理。

分析调查结果,是指依据相关理论或政策要求等,对整理后的调查材料进行详细认真、深刻系统的分析研究,然后得出有关结论,或提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相关对策。

三、调查问卷的结构与设计

问卷调查是教育调查的基本方法,也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调查方法。问卷调查使用的基本工具就是书面的调查问卷。

1.调查问卷的结构

调查问卷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前言、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主体、结语五个部分。

调查问卷的标题一般包括调查对象、调查内容等,如“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

前言是写在问卷开头的一段话,是调查者向被调查者说明调查目的与要求的一封简单的信函,内容一般包括调查目的与意义、关于匿名的保证、对被调查者回答问题的要求、调查者个人身份或组织名称。

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是为调查后对资料的分类统计和分析服务的,一般包括被调查者的年龄、性别、民族等分类研究必需的相关信息。如非特殊需要,不应要求被调查者提供姓名信息,以免其产生顾虑,难以表达真实想法。

问卷的主体是调查者想要了解的项目问题列表,包括从研究课题与理论假设中引申出来的问题、回答方式以及对回答的指导语等。指导语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关于答案标记的说明。一般要求回答者在选项前括号内填写序号或做标记。二是关于选择答案数目的说明。这种指导语一般写在问题的后面,如“选择一项” “有几项选几项”等。三是关于填写开放性答案的说明。例如,若选择“其他”选项,请在后面的“_____”中作简要说明。四是关于答案适用调查对象的说明。问卷中的有些问题可能只适用于某一类调查对象,对此应说明由特定调查对象填写。

结语一般采用三种表达方式:一是用一般短语对被调查者的合作再次表示感谢,以及关于不要漏填与进行复核的请求,目的在于显示调查者首尾一贯的礼貌,督促调查对象消除无回答问题、出差错等现象。二是提出1~2个关于对本次调查形式与内容的感受等方面的问题,征询被调查者的意见。三是提出本次调查的一个重要问题,以开放的形式在问卷结尾处征求意见或建议。

2.调查问卷的设计

设计调查问卷关键是要注意问题的合理性、科学性和艺术性。

调查问卷所提问题具有合理性的标准有三个:一是全部问题都是特定研究课题及其理论假设所必须了解的,可有可无的问题不应列入问卷中。二是尽量做到所列问题对于全部被调查者普遍适用,对于只适用于部分被调查者的问题,编入问卷时必须进行合理化处理。三是提问的形式适合被调查者,问题简洁明了,容量不宜过大,不能让被调查者有复杂和麻烦的感觉。

问题的科学性也有三个标准:一是单一,即一个问题中只包括一个调查指标,只询问一件事情。如果一个问题中包括两个调查指标,同时询问两件事,则该问题实际上是两个问题。实质上的两个问题在形式上表现为一个问题,即是双重问题,问卷中不能有双重问题。二是中性,即问题不带倾向性。带倾向性的问题,对被调查者具有某种诱导作用,容易诱使被调查者顺着提问者的观点及其倾向回答问题,这在调查问卷中是应当避免的。三是明确,即提出的问题必须具备明确的含义。

第7篇:调查研究的常用方法范文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流行病学调查;成人;安吉县

幽门螺杆菌(Hp)最初是从胃病患者的胃黏膜上分离出来,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易感染的致病菌之一[1]。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MALT淋巴瘤、胃癌等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WHO已明确将Hp列入Ⅰ类致癌因子的行列[2]。因此,对Hp的感染率、传播途径及易感因素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近年来安吉县Hp感染情况开展了一次流行病学调查,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安吉县部分机关、社区、企事业单位、学校、自然村等随机抽取共960名自然人群,其中男490名,女470名;年龄18~80岁,平均(44.6±11.0)岁。排除流动人口、合并恶性肿瘤、免疫缺陷、血液病及近期内服用抗生素者。1.2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和生活习惯(饮酒、吸烟、饮食习惯、饲养宠物等),比较不同人群Hp感染率。1.3检测方法Hp检测采用粪便抗原法(HpSA),按说明书步骤操作,仅质控区显色为阴性,质控区、检测区均显色为阳性,质控区不显色为无效样本,剔除结果。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处理数据,应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Hp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2结果有效结果

943份(98.2%),其中Hp阳性501份。2.1Hp感染人口学因素分析(表1)不同性别、年龄患者Hp感染率接近;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水平与Hp感染负相关;不同职业中,农民和医护人员Hp感染率较高。2.2Hp感染生活习惯因素分析(表2)生活习惯中,饮酒、吸烟、食生冷果蔬不削皮、喜饮生水、经常在外就餐等因素与Hp感染正相关,常用洗洁精与Hp感染负相关,饲养宠物与Hp感染无显著相关性。2.3Hp感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3)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常用洗洁精与Hp感染呈负相关,饮酒、经常在外就餐、食生冷果蔬不削皮、喜饮生水与Hp感染率呈正相关。

3讨论

Hp在全世界的感染率已达50%以上,并且在发展中国家的感染率比发达国家的感染率要高出很多[3]。有资料[4]显示,在我国一般人群中的Hp感染率处于30%~80%之间,其在不同地区及不同层次的人群中存在较大差异。本次对安吉县943名成人自然人群的调查研究中得出,Hp的总感染率为53.1%(501/943),与全国平均水平接近[4]。本文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常用洗洁精与Hp感染呈负相关;饮酒、经常在外就餐、食生冷果蔬不削皮、喜饮生水与Hp感染率呈正相关。具体原因分析如下:①文化程度。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比文化程度较高的人群Hp感染率要高,这可能是由于文化程度高的人知识面更宽阔,对Hp的认识与了解更为深刻,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意对Hp感染的预防与治疗。②家庭收入:高收入群体的居住条件、卫生条件普遍更好,用于健康方面的支出较多,所以Hp感染率低,感染后也能及时治疗。③常用洗洁精与Hp感染呈负相关,经常在外就餐与Hp感染率呈正相关,这可能均与Hp经食物或餐具传播有关。有调查显示,共用碗筷、茶杯等可能是导致Hp易感的因素之一[5],常在外面餐馆或者单位食堂就餐者,以及家庭成员较多者,如餐具清洁不彻底,可能会经口感染Hp,而经常使用洗洁精,可以杀灭餐具上的细菌,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Hp感染率。④食生冷果蔬不削皮、喜饮生水者较易感染Hp,这可能因为环境中Hp分布较广泛[6],使用果蔬削去外皮,或将生水煮开都可以降低经口感染Hp的概率。⑤研究表明,大量饮酒会损伤胃黏膜,导致机体免疫屏障受损,Hp更容易在消化道定植[7]。目前,Hp的传播途径尚不明确,但其可能的传播途径主要分为四大类,包括人-人传播、水源传播、动物源性传播和医源性传播[8]。本次调查中也发现,常与人共用餐具、饮用生水均造成Hp感染率升高,而职业中,农民和医护人员Hp感染率较高,农民可能因农村卫生条件差,自来水未完全普及,加上收入和受教育水平均较城市居民低,更容易成为Hp感染对象。医护人员因为长期接触Hp感染者,特别是从事消化道内镜检查、胃肠道手术的医护人员,可能通过接触患者血液和消化道分泌液感染[9]。本次调查结果提示,在进行Hp感染的防治工作时应重点针对自然人群进行Hp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使其养成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还要定期体检,对Hp感染者需早诊断、早治疗;对农村地区要加强环境治理,保证饮用水洁净;对餐饮业和公共食堂从业人员要进行严格体检,并加强餐具消毒质量抽检,减少公共餐具途径的传播;医护人员也应加强防护,进行治疗时戴好口罩和手套,医疗器械要认真消毒和灭菌。另外,本文未讨论少年儿童感染率,主要是因为儿童免疫力较低,生活习惯主要受家长影响,而职业、收入等数据也不好统计。Hp检测方法除了本文采用的粪便抗原法,还有血清抗体、13C或14C-呼气试验等,也可能会影响调查结果,需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胡伏莲.幽门螺杆菌研究聚焦和进展[J].胃肠病学,2015,20(12):705.

[2]刘莹,李平,唐艳萍.HP感染与胃肠外疾病的关系[J].实用临床医学,2013,14(8):132.

[3]陈意振,姚麒,刘颖.幽门螺杆菌感染流行病学的多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3):543.

[4]张万岱,胡伏莲,萧树东,等.中国自然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0,15(5):265.

[5]万毅,徐勇勇,薛富波,等.性别间和家庭聚集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的Meta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1):54.

[6]林阜远,周雪芬,刘冈,等.HP感染率与不同环境因素相关性的调查研究[J].医药前沿,2012,2(7):44.

[7]沈伟忠,朱瑞龙,朱秋英.吸烟、饮酒对胃部疾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影响[J].中华医药杂志,2011,20(1):84.

[8]陈旻湖,彭铁立.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6,18(2):68.

第8篇:调查研究的常用方法范文

(一)单项选择题

题目1

查找文献要尽可能主要采用(

)。

选择一项:

A.

检索工具查找法

B.

参考文献查找法

C.

综合查找法

D.

计算机查找法

题目2

现代社会最常用的抽样调查使用的主要调查方法就是(

)。

选择一项:

A.

观察法

B.

问卷法

C.

访谈法

D.

文献法

题目3

在设计问卷时,敏感性强、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应该安排在问卷的(

)。

选择一项:

A.

任意位置

B.

后面

C.

前面

D.

中间

题目4

最理想和最便捷的访谈记录方式是(

)。

选择一项:

A.

事后记录

B.

机器记录

C.

手工记录

D.

当场记录

题目5

确定观察现场必须要考虑一些条件,其中最为关键、也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条件是(

)。

选择一项:

A.

具备必要的人、财、物等条件

B.

能够隐蔽进入现场

C.

当地部门和观察对象不反对

D.

符合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的要求

题目6

经典实验设计指的是(

)。

选择一项:

A.

单组前后测实验设计

B.

两组无前测实验设计

C.

多组前后测实验设计

D.

两组前后测实验设计

(二)多项选择题

题目7

按照资料来源的不同,文献可分为(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手工文献

B.

官方文献

C.

个人文献

D.

社会组织文献

E.

印刷文献

F.

大众传播媒介文献

题目8

问卷法的实施步骤包括(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分发问卷

B.

确定内容

C.

回收问卷

D.

选择调查对象

E.

设计问卷

F.

分析问卷

题目9

还未回答

个别访谈法的优点主要有(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环境可以控制,资料的质量可以保证。

B.

节省人力、物力、财力

C.

对访谈者没有特别要求

D.

访谈范围不受限制

E.

访谈者与被访者互动,收集资料更为深入。

F.

灵活性大,适用性强

题目10

观察法的局限性主要是(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获得合作有一定难度

B.

资料整理和分析难度大

C.

可靠性较低

D.

难以进行定量分析

E.

易受观察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第9篇:调查研究的常用方法范文

护理研究被认为是护理学发展的基础[1],同时,护理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护理水平,关系到其学科的发展[2]。但由于知识结构的限制,二级医院开展护理科研的能力远远低于三级医院,资料的分析和处理能力的欠缺在较大程度上限制了二级医院护士的科研开展[3,4]。而且在医学科研论文中错误的统计分析普遍存在,统计软件的学习和正确使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护士的科研能力,提高的数量和质量。本文主要了解二级医院临床护士对医学统计软件了本文由收集整理解情况和学习需求,旨在为提高二级医院护士的统计分析水平、降低论文中统计分析的错误率提供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吉林省某市两家二级医院全体护士,纳入标准:获得护士资格证和执业证的在职、在岗的本院临床一线护士。排除标准:未取得护士资格证和执业证;非本院护士;由于请假、进修等原因暂时不在职、不在岗的护士;行政部门和医技科室等非病房护士。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7份,回收122份,回收率96.1%,有效问卷116份,有效率95.1%。

1.2调查工具

本研究调查工具为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主要内容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为调查对象目前统计学分析软件的掌握情况、认知情况和学习需求情况。

1.3统计学方法

通过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去除不合格问卷,双录入后对数据进行核对,按照原始数据修改。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主要统计分析方法为一般统计描述和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1~46岁,平均(33.8±20.5)岁。21~30岁60例,占51.7%;31~40岁46例,占39.7%;41岁以上10例,占8.6%;学历以中专为主76例,占65.5%,本科学历8例,占6.9%,大专32例,占27.6%;职称以护士为主,有64例,占55.2%,护师41例,占35.3%,主管护士及以上11例,占9.5%。

2.2论文写作中统计软件应用情况

在116例护士中,发表过论文的6例,占5.2%,尝试写过论文的31例,占26.7%;在写过的论文中,以护理综述类居多,占86.5%,调查研究较少,为13.5%;在有关调查研究论文中,一般采用的分析工具为excel软件,占94.6%。

2.3护士对统计分析软件的了解和掌握情况

本研究主要针对excel和spss护士常用的两个统计分析工具进行调查。非常了解excel在论文统计分析中的正确应用仅8例,一般的有63例,了解较少的45例。对excel在论文中统计分析中应用的掌握程度与是否尝试写过论文及是否发表过论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54,p = 0.000)。听说过spss统计分析软件的11例,使用过的5例,能正确进行简单的统计描述分析的4例,但能正确进行t检验、f检验、非参数检验等统计分析的仅2例。

2.4 护士对统计软件在统计分析中的地位的认识

84(72.4%)例护士认为统计分析软件在统计分析中重要,23(19.8%)例护士认为一般,9(7.8%)例护士认为不重要。不同年龄(χ2=12.426,p = 0.031)、不同学历(χ2=6.521,p = 0.000)及不同职称(χ2=7.365,p = 0.000)的护士对统计软件在统计分析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5统计分析软件的学习需求情况

2.5.1学习统计软件类型 在调查的所有护士中,87.9%的护士认为学习统计分析软件是有必要的。78例认为学会excel在统计分析中的应用即可,占67.2%;38例认为还需要学习spss软件,占32.8%。

2.5.2学习途径 59例希望通过学习班中老师面对面讲解,32例希望通过网络课程进行学习,25例则希望通过杂志或书本自学,分别占50.9%、27.6%和21.6%。

2.5.3学习方式 102例希望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实际操作练习,占87.9%;通过计算机进行操作演示的71例,占61.2%;同时希望补充理论知识讲解62例,占53.4%;统计分析作业指导的选择人次数为53次,占45.7%。

2.5.4学习内容 选择学习分析方法如χ2检验、t检验、f检验、秩和检验等的95例,占81.9%;如何用统计软件绘制正确图表的56例,占48.3%;学习统计方法适用条件和原理的仅12例,占10.3%;学习统计分析结果的解释的10例,占8.6%;同时学习统计学基本概念和理论者13例,占11.2%。

3讨论

3.1护士职业成熟度较低、护理科研参与率较低

从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来看,护士的高职称较少,学历较低,反映了护士的职业成熟度较低,这也是我国护理领域普遍存在的问题。职业成熟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士参与科研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护理管理人员应充分发挥管理职能作用,采取相应的措施,鼓励护士不断学习,提供培训、进修和继续教育的机会,提高护士的职业成熟度,同时,引导护士参与科研,并给予一定的激励,提高护士科研的参与率及科研能力[5,6]。

3.2护士对统计分析软件的应用能力较差

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护士常用的统计软件为excel,但掌握excel软件在论文统计分析中的正确应用的较少,同时,对统计分析中常用的spss软件了解的人也较少,可能与护士的知识结构简单、科研水平较低、很少参与科研等有关。

3.3加强护士对科研统计分析软件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