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经营策略分析范文

企业经营策略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经营策略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经营策略分析

第1篇:企业经营策略分析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市场;企业;周期波动;资本;土地

1 房地产市场的周期波动特点

任何行业都存在周期波动现象,房地产也不例外。房地产存在供过于求、供求平衡和供不应求三种状态,这三种状态同时也构成了房地产的整个波动周期。当房地产市场产生供过于求时,就会使房屋空置率高,房价变低;当房地产市场出现一片繁荣景象时,说明房屋供不应求,这时房价会迅速增长,房屋空置率也会下降;只有在供求平衡时,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才是最稳定、最健康的。从供不应求至供过于求形成了房地产的一个周期,这个周期是长期的并具有循环的特性。也就是说,这个周期发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短期只会表现一种状态。

复苏、扩张、收缩、衰退四个周期过程是房地产业和其他产业都存在的。就房地产业而言,可细分为复苏与扩张、繁荣、危机与衰退以及萧条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形成了扩张与收缩的房地产周期。在扩张阶段,由于社会经济活动的扩张导致对空间的需求增加,房地产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从而刺激房地产企业项目开发活动频繁。房地产项目开发活动的频繁出现,会创造许多新的就业机会和增大对相关产业需求,刺激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收缩阶段,房地产市场就会出现不景气、衰退的局面,这个时候房地产市场与社会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恶化,房价下降、房屋空置率居高不下,最终出现经济下滑,导致社会对空间需求下降的恶性循环。良性循环与恶性循环互替,房价起始原点上扬,经历了扩张和收缩两个过程,最后落回价格原点,构成了一个循环周期,这样不断循环往复下去,就形成了房地产的周期波动。

2 房地产企业应对市场周期波动的经营措施

(1)业务组合策略。随着房地产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多元化业务组合成为房地产企业有效规避单一业务经营风险的发展趋向和最佳选择。所谓业务组合是指企业在经营一种特长主业之外,同时再经营一种或几种辅助产业,以实现经营利润的最大化。而此业务组合策略的多元化,既可以利用资本运作得以实现,又可以通过产品组合经营得以实现。房地产企业的业务组合设计应以价值为导向,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业务组合选择方法非常灵活。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应遵守以下规则:①不偏离主营业务原则。从业务组合的定义可以看出,多元化业务组合是以主营业务为中心的,辅助业务只起辅助作用,任何产品的开发、生产和经营都不能凌驾在主营产品之上。不务正业,会导致整个经营失败。当然主营业务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推陈出新也是非常好的想法,但不可操之过急,一定做好充分准备稳定过渡。②辅助主营业务原则。所谓业务辅助就是所经营的其他业务必须是为主营业务的推广与销售而设的。如果所经营的其他业务超出了这个范畴或者与主营业务没有任何依附关系,就不能称之为业务组合,而是多产品的经营。③易于经营原则。在业务经营上,辅助业务难度应次于主营业务,即辅助业务的生产、销售和推广必须保证易于经营,不得过分将时间和精力用在辅助业务上,减少对主营业务的关心。

作为主营业务的经营助手,在遵守以上原则的前提下,可从降低成本、占领市场、提高主营业务形象等角度出发,不断开发新的辅助业务。譬如,香港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自成立30多年来先后受到亚洲金融风暴、“非典”等影响,这些外部因素使得香港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异常的暴涨和暴跌,极大的波动风险依然没有撼动“恒基地产”的稳健发展局面,其重要策略之一是走了多元业务组合的道路。在受到了亚洲金融风暴、“非典”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后,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处于收缩和衰退阶段,这个时候“恒基地产”收购油麻地小轮、中华煤气、美丽华酒店等企业并实现整个企业内部重组,利用自身的业务组合优势,有效地抵御了周期波动风险,使公司的地产主业顺利渡过难关。“恒基地产”的成功影射了一个道理,采取多元化业务组合的策略是企业有效规避风险的一项重要举措。

(2)资本动作策略。①从“恒基地产”的经营策略可以看出,并购与重组可有效稳定现金流。“恒基地产”在遇到市场出现异常的暴涨和暴跌情况下,通过并购与重组实现多元化经营,减少了对主营业务的过度依赖,有效规避了周期波动风险。而且多元化经营可以保持组织资本和声誉资本以及在财务和税收方面的优势。②业务组合经营有利于企业产生成本优势。在房地产的扩张阶段,可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在房地产衰退或萧条阶段,并购和重组产生的规模经济效应能有效地保持企业现金流稳定,降低周期波动带来的企业风险。③财务协同效应在防止房地产周期波动风险上的应用。财务协同效应就是在可融资环境下,利用企业间的合并,实现优势互补,扬长避短。有的企业有大量内部现金流但缺乏投资机会;有的企业内部现金流不足但有较大的投资机会。在经营不利的情况下,就可考虑企业之间融资,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企业的优势。此外,当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的现金流量没有明显的高度相关时,风险分散化的目的就会达到。

(3)土地储备策略。房地产企业不论处于任何市场周期中都应当有良好的土地储备结构,它可以有效遏制房地产周期波动带来的风险,从而稳定现有市场和获得未来的长足发展。目前,在房地产竞争如此激烈的条件下,如何进行土地储备是房地产企业值得关注的问题。笔者总结了三个思考点如下:

①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管理体制,能够对企业科学的制订短期、中期和长期的战略计划。就土地储备而言,战略目标的规划应坚持“适度提前”的基本原则。特别是在房地产市场处于低迷阶段更应该注重增加土地储备,以便满足市场恢复高涨时的大量土地需求。②应深入研究城市发展规划和不同地段的开发价值,从多种渠道获得土地资源,保持良好的储备结构。这就要求房地产企业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与发达的信息平台,能够第一时间获得土地信息并合理分析土地潜质,积极参与招标、拍卖工作,争取获得成本低、潜质好的土地。③区位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土地储备策略。选地的时候要特别注重重点区域,重点区域存在重要的商机,但并不是每个企业都有机会竞争到重点区域的土地。因此,在实际操作当中,还应注意一些不被人们重视,却存在巨大潜质的土地,如政府规划方向、工业园区外搬等。

3 结 论

房地产市场发展总的趋势会逐步向上,表现为有“起”有“伏”的周期性波动发展。房地产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认识和把握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周期性波动规律,并及时地作出相应的判断和果断地调整企业战略,这样才能使企业跟上发展的脚步。

参考文献

[1]刘洪玉.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第2篇:企业经营策略分析范文

关键词:大型建筑企业 资本经营策略 研究分析

一、前言

企业经营主要有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这两个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的快速发展,企业的资本经营越来越受到更多企业的重视,大多数企业都逐步踏上从生产经营转向资本经营的战略之路,但是,由于企业对于资本经营的理论研究与实际时间相对贫乏,在实际操作中规程不完善,就使得企业在资本经营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南京润盛建设集团的基本概况着手,分析其资本经营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找出在资本经营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让企业的发展更为顺畅。

二、集团概况

南京润盛建设集团是股份制民营企业,当前具有国家级公用工程与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一级、桥梁工程专业承包一级、水利水电及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与公路路基工程专业承包二级、环保与钢结构、机电安装等多项工程施工资质,集团总注册的资本为1.2亿元,现有员工数3600余人,其中,各种专业技术与经济管理人才共561人,这些人才当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近百人,一级项目经理十三人,一级建造师二十九人,二级项目经理二十九人,二级建造师四十六人,是IS09002国际质量体系所认证的AAA级资信企业。

南京润盛建设集团的主要经营业务有道路、桥梁、机场跑道、园林绿化、给水排水管道、给水与污水泵站、房屋构建物建筑施工、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工程等建设。具有基础市政设施施工能力,特别擅长道路与桥梁的施工。南京润盛建设集团强调诚信经营,并努力的加强自身的建设,不断追求完美,具有完善科学的经营管理机制与质量管理体系,备受好评。

南京润盛建设集团从创建以来就先后承建各类桥梁建设300余座,各类道路建设近万公里,房屋建筑面积建设几十万平方,同时还参与市政各时期的公用设施的建设。集团始终坚持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创精品工程、树企业形象”作为宗旨,用质量谋生存,以实力求发展,集团承建的工程获得国家的多次奖励,在多个城市都具有相当大的市场占有率。

三、资本经营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一)企业进行资本经营,推动了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提高了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企业的资本经营给企业提供的低成本扩张的有效发展途径,对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起推动的作用,从而形成了合理规范的产权制度,并建立起以财务管理作为中心的管理体系,进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带动企业快速打开经营市场,扩大企业经营事业,以此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二)企业进行资本经营,是经济体制改革中必然的结果,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内在要求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企业数量不断的增加,生产的规模也不断的扩大,企业与企业间的联系协作不断加强,企业进行资本经营,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经营自,成为独立的生产者与经营者,促进企业的合理优化配置,是经济体制改革中必然的结果,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内在要求。

四、企业的资本经营存在的问题

(一)对企业资本经营过度重视,忽视资本经营与生产经营本质上的联系

有一部分企业对企业资本经营过度重视,忽视资本经营与生产经营本质上的联系,实际上,资本经营的出发点与归宿都是生产经营,同时生产经营也是资本经营存在于发挥其效能的基础,通常情况下,生产经营才是主业,资本经营只是作为为生产经营服务的一种手段,但是当前许多企业却把资本经营当做是增强主要的经营手段,把它放置在生产经营之上。

(二)对多元化经营盲目追求,夸大了资本经营作用,风险意识淡薄

企业在资本经营过程中充满了风险与不确定性,一有经营不善的现象就很有可能让企业背上沉重的负担,严重的会导致企业减少盈利、负债累累,甚至是破产倒闭,当前国内外都有不少因为债务而进行资本重组。

(三)片面的追求资产经营规模,忽略资产质量和机会成本之间的联系

固然资产经营作为实现一种有效的低成本扩张手段,如果只是把它理解为单纯的叠加数量,片面的追求资产规模扩张,就不能有效的实现企业整体效益提高的目标[3]。当前我国资产重组的主要手段是承债式兼并模式,也就是企业承揽所兼并企业的所有或者大量的债务,同时把它的资产并入到企业自身当中,在表面上看来是资产并购的时候没有现金支付,并且可以用所兼并企业的盈利弥补亏损,从而实现低成本规模的扩张,但是,在这当中所存在的潜在风险,例如所兼并企业派发的管理人员与引进的技术及注入的资金等都需要许多支出,而资产并购的业务机会成本也是企业的潜在投资损失。

(四)没有摆正资产经营心态,把生产经营看做是一种避债的途径

一部分企业片面性地把资本经营理解成为在股票上市与产权炒作中,例如投机炒作并转卖股票等,这就是企业没有摆正资产经营心态,用投机的心态来做资产,只追求企业的短期金融效益,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会进一步加大企业的资本市场与产权市场的风险。还有一部分企业利用银行的一些政策漏洞,把生产经营看做是一种避债的途径,在兼并的过程中逃避贷款的利息,出现避债与废债的行为,这样的行为也是会产生严重的后果的,严重的甚至要负法律责任。

五、大型建筑企业资本经营策略分析

(一)把握资本经营内涵,科学处理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的关系

资本经营的目的的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促进资本的增值,其特征是价值形态经营,通过优化生产要素配置与资产结构动态调整等手段与方式,对企业的所有资产进行综合的运营的经营活动。企业的资本经营尽管能够相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而存在,但是其最终都必须以生产经营作为基础,并为生产经营服务,而一个企业是否可以顺利的进行资本经营,取决于生产经营的优劣,离开生产经营,所有的资本经营就没有了实际意义。因此,把握资本经营内涵,科学处理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的关系,才能使企业达到其预期目标,并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二)充分了解多元化的资本经营作用,注意防范与控制风险

资本经营虽然有生产经营代替不了的作用与功能,但这也不是万能的,企业的资产重组、兼并、并购等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其不确定性也非常大,因此,企业要充分了解多元化的资本经营作用,注意防范与控制风险。

(三)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合理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经营模式

资本经营包括实业资本、金融资本、产权资本等经营形式,这些形式各具特色,因此,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经营模式。其中,实业资本是企业最基本的资本经营运作方式,同时也是其他资本经营的基础,只有进行实业资本经营,使企业形成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其正常的经营活动才能有一定物质基础,产品服务才可以实现。

(四)规范企业的资本经营策略,加大对企业的资本经营引导力度

企业要改变以职工人数与资产数量来确定企业的规模,以资本数量与质量来代替,在政策上限制低成本的扩张,规范企业的资本经营策略,加大对企业的资本营运引导力度,确保把国家政策、法规、方针有效把握,在市场导向中与政务的导向并重,从而减少政策上的风险。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资本经营是在完善的市场经济和企业发展转型中的必然产物,在正确的政府干预与宏观的政策指导下,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来选择科学有效的合理资本经营方式,加强对风险的放空,在实际的实践当中完善自身的内部管理,抓住发展的机会,优化资源配置,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长久稳定的发展,为企业带来更高更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谭国良,郦晓明,章永红.论我国大型建筑企业资本经营与运作[J].现代经济信息.2010,03(09):125-556

[2]金善君.论我国大型建筑企业资本经营与运作[J].现代商业.2011,04(23):155-563

[3]底敏,刘江娜.浅谈企业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4(01):158-968

第3篇:企业经营策略分析范文

摘 要 自加入WTO以来,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市场经济日渐开放,市场竞争也日渐激烈,不同行业、领域企业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近年来,我国现代化企业逐渐朝着“规模化、多样化”方向发展,为了更好地面对竞争日渐激烈的市场环境,企业必须以综合效益为中心,通过不同途径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因此,本文作者客观阐述了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重要性,探讨了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提升的策略。

关键词 企业 经营管理能力 提升 策略 分析

企业经营管理是指在日常运营中,为了确保经营目标顺利实现,企业优化调整各类业务的一系列管理与运营活动,比如,生产、营业、财务。在经营管理中,企业必须根据自身运营情况,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采用适宜的运作模式,优化完善经营方式、管理机制等,多角度、多层次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不断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

一、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重要性

(一)增强核心竞争力

在新时代下,我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日渐完善,对不同行业、领域企业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注重自身经营管理能力的提升,这也是其得以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在日常运营中,企业必须立足于自身基础,运用发展的眼光,统筹规划,更好地适应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优化完善“公平、有效”的管理机制,逐渐提高自身的经营效率,为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做好铺垫。同时,当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已演变成核心竞争力的竞争,可以避免企业价值被模仿、复制,而这关乎企业竞争的成败,经营管理能力是其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组成要素,也就是说,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有利于增强其核心竞争力。

(二)降低运营成本,改善组织弹性

站在客观的角度来说,企业经营能力的提升可以降低运营成本,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在日常运营中,随着各项成本不断增加,企业获取的经济利润必定会减少,有效控制各项成本至关重要,可以改善其盈利情况。企业必须多角度提升经营管理能力,提高经营管理效率的基础上,不断降低经营成本,顺利实现成本控制目标。同时,在生存发展道路上,良好的组织是企业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市场环境的关键所在。一旦内部组织框架不科学、不合理,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将不断下降,无法根据社会市场环境变化调整相关的策略,阻碍自身的长远发展。也就是说在运营过程中,企业必须注重自身经营管理能力的提升,改善组织弹性,更好地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

二、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提升的策略

(一)更新经营管理理念

在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中,管理理念的创新直观重要,是有效引导具体管理行动的关键性内容。企业领导者必须与时俱进,更新经营管理理念,营造良好的内部管理环境,要多角度、多层次适时引入最新管理理念、管理观点,比如,危机管理意识、战略意识,要以社会市场为导向,不断探索新的经济管理理念。企业要借助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确保一系列生产与经营活动顺利开展,确保制定的经济管理方针以及目标顺利实现,拥有科学的管理与全局观念,促使自身发展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企业领导者必须运用发展的眼光,科学管控企业内外环境,为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埋下伏笔。

(二)健全经营管理制度

在运营管理中,企业必须综合分析主客观影响因素,优化完善已有的经营管理制度,构建“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制度,有效管理、约束、限制乃至引导与疏导内部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确保工作人员的行为在管理制度规定的范围之内,避免出现“一岗多人、一人多岗”现象,有效防止“权、责、利”混淆,确保一系列经济活动顺利开展,借助合理化的经营管理制度,逐渐提高自身的整体执行能力。在此过程中,企业必须有效解决已有组织模式问题,要站在全局的角度,优化完善经营管理制度,促使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有效融合,处于统一的网络结构体系中,要随时关注市场动态变化,适时调整经营管理制度中的相关内容,使其更加合理化,更具实践操作性、管理效力。企业还要以经营管理制度为中基点,制定合理化的奖罚制度,全面推行经营管理制度,促使内部全体员工积极、主动参与到经营管理中,认同企业文化,创造更多的价值。

(三)优化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完善经营管理组织架构

在新形势下,企业必须注重经营管理模式的优化创新,加强信息化管理,更好地适应市场动态变化。一直以来,我国都特别重视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应用,但这不等同于机械、复制的管理模式,企业必须根据市场客观需求,借助最新经营管理理念,优化创新已有的经营管理模式,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效益,要注重信息化建设,随时掌握产品各方面最新信息,比如,生产、制造,降低运营过程中的风险系数,避免内部资金链断裂,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此外,企业要优化完善经营管理组织架构,使其具有“扁平化、无边界、虚拟化”的特点,促使各职能部门处于统一的网络体系中,避免出现孤岛现象,有效压缩行政管理层级,实现各部门资源共享,顺利开展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不断提高经营管理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社会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经营管理是企业生存赢利的重要保障,关乎企业市场经营成果。在运营管理过程中,企业必须根据自身各方面情况,更新经营管理理念,优化完善经营管理制度,注重经营管理模式创新等,逐渐提高自身经营管理能力,确保各项生产与经经营管理活动顺利开展。以此,有效控制运营成本,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走上健康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成燕云,杨高鹏.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自我提升的策略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3.10.

第4篇:企业经营策略分析范文

1.企业面对的竞争对手也不仅仅是国内同行,而是具有丰富营销经验的跨国公司,许多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早已把全球市场置于自己的营销范围内,以一种全球营销观念来指导公司的营销活动。我国企业应该树立全球营销观,将视野由全国扩大到全球范围内,这样,企业才能实现真正的“全球营销战略”。

2.由规模营销观念转向个性化营销观念。过去的规模营销方式即厂家以单一的产品或服务来满足众多消费者的需求,但目前这种无差异营销方式已不能满足消费者与日俱增的多目标、多层次需求的愿望,取而代之的是个性化营销,即市场细分达到最小限度――“一对一营销”,针对每个消费者与众不同的个性化需求来实现高度的顾客满意。企业要赢得市场,就必须根据个别消费者的具体需求,设计和生产个别种类、型号、规格和性能的产品以满足个别消费者,才能拥有市场,谁能首先尽快采取“一对一”个性化营销策略,谁就能捷足先登世界市场。

3.从交易营销观念转向客户关系营销观念。传统经济的营销注重的是有利可图的直接交易,着眼于经营业绩与股东利益的高低;而新经济的营销则更强调重视客户的终身价值以及股东利益,强调通过较高的顾客满意度与客户保持率来维护与客户的长期紧密关系。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不仅要改善服务环境和服务态度,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完善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向顾客提供“超值服务”,从而提高企业信誉,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4.从单向营销观念转向互动式营销观念。传统的市场营销是单向的,厂家通过媒体、广告、展览、产品目录等方式向消费者传递信息,消费者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网络化的实现,提供了营销者和消费者互动交流的机会。企业和营销者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互动性这一特点,推动互动市场营销,从而使营销者从产品构思、设计开始,直至生产、服务的全过程都体现以消费者为中心,使消费者也投入这一过程,这样,不仅符合消费者的需要,而且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5.树立高度重视科技、信息和智力的知识营销观念。随着物质生活的丰裕,消费者日益注重商品与服务中蕴涵的文化因素,同时要求商家与顾客间在技术结构、知识结构、习惯结构上建立稳固的高层次战略性的营销关系,从而使顾客成为产品的忠实消费者。

二、实现企业营销策略的创新

1.实施品牌营销策略。知识经济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价格战和广告战不是企业占领市场的最佳途径,最有效的做法就是打造自身的品牌,通过强势品牌取胜。首先,要设计好品牌名称。品牌名称设计得好,容易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就容易打开市场销路,增强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其次,要保证品牌质量。质量是品牌的生命,是品牌创立与发展的根本保证。如果没有严格的质量管理作后盾,今天的名牌产品明天可能沦落为一般产品,甚至从市场上消失。因此,高品质是强势品牌的基础,也是品牌组合营销策略的第一要素。国际上的著名公司无一不是以其过硬的高质量称雄国际市场的。企业必须注重核心技术的创新,只有掌握了先进的产品与管理技术,才能使产品质量维持在高水平上,才能够保证企业战胜竞争对手,使产品品牌最终成为强势品牌。

2.实施服务营销策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购买商品,不只是追求一种实物性的满足,更是追求这些实物所包含的精神或文化。第一,要站在顾客的立场去研究和设计产品,在技术创新阶段就尽可能融入顾客的因素,事先把顾客不满意的产品剔除,与其“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 第二, 不断完善产品服务体系,最大限度使顾客感到安全、放心和方便;第三,要十分重视顾客的意见,让用户参与决策;第四,把自己的顾客作为资源管理起来;第五,强化管理,提高内部服务质量。②树立超值服务理念,实施服务营销战略。超值服务就是用爱心、诚心和耐心向消费者提供超越其心理期待的、超越常规的全方位的服务。超值服务是贯穿科研、生产、销售全过程的,也就是说要“以顾客为导向”,向用户提供最满意的产品、最满意的服务。超值服务是由售前、售中和售后超值服务三个子系统构成的服务体系。售前超值服务就是要按严格的要求和规范做好售前培训、售前调研、售前准备和售前接触四大环节的工作。

第5篇:企业经营策略分析范文

股权投资,包括对金融企业的投资、产业投资和风险投资

证券投资,包括债券、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券

资产委托管理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7月份全国金融统计数据显示,全国企业存款已达4024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1.6%。而同时期我国GDP的增长为8.2%。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随着经济的增长,企业的现金资产不断上升,且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率。同时表明,大部分企业将现金资产都存入了银行,反映出投资渠道的单一。企业存款中,又有相当大部分(约60%以上)是属于企业集团的闲置资金,这部分资金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进入生产领域,而是在银行获取较低的收益,无论从资源配置还是企业资产保值增殖的角度,都是低效率和不利的。因此,对于企业集团来说,通过各种手段进行资产经营,是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企业集团进行资产经营的必要性

1、进行资产经营是企业集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企业集团在多年的经营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现金资产,这部分资产能否合理运用,实现保值增值,是关系到企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现金资产是企业的活血,是保障企业发展后劲的重要物质基础。如果仅以银行存款的形式存在,由于我国的利率尚未市场化,银行利率难于根据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的迅速变化作出及时调整,因此仍然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同时,银行存款的收益率较低,不能满足企业集团资产保值增值的需要,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资产结构多元化是企业抵御风险的客观要求。

目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时期,许多行业已进入成熟期(例如能源、电力和钢铁)甚至衰退期(例如煤炭行业),表现为技术落后、市场趋于饱和,追加投入的边际收益不断下降,因此处于这些行业的企业都面临着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先前的积累如何进一步保值增值的问题,二是所处的行业本身生命周期所带来的潜在风险。因此,资产结构多元化,进行资产的有效组合,是企业集团实现存量资产保值增值、抵御市场风险和实现部分甚至全面转型进入新兴行业的必要手段。

3、产融结合合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必然会有一个融合的过程,这是社会资源达到最有效配置的客观要求。这种融合,宏观上有利于优化国家金融政策的调控效果,微观层面有利于产业资本的快速流动,提高资本配置的效率。因此产业资本进入金融业,资本的相互转化和融合,是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发展的交叉点,从这个角度来说,企业集团的一部分资产进入金融业,成为金融资本的一部分,具有必要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这种趋势也为企业集团资产经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渠道。

二、企业集团资产经营的原则和宗旨。

企业集团的现金资产具有数量巨大、对安全性要求高的特点,因此资产经营策略必然的原则之一是安全性,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之上,获取稳定的收益,而不追求过高的超额收益,因为那样必然是以牺牲安全性为代价的。同时,投资立足于长线,对流动性要求不高。综合起来,企业集团资产经营的原则是:长线投资、确保安全、稳健为本、力争收益,从而达到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的目的。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对企业集团的资产经营策略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三、企业集团资产经营的手段分析及策略建议

企业集团资产经营手段,实际上就是企业集团合理运用闲置资金进行各种投资的方式和渠道。下面分为股权投资,证券投资和间接投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股权投资

1、金融企业的股权投资。

金融行业在我国属于朝阳行业,具有发展前景好,收益较高的特点。从我国目前的现状考虑,对于商业银行的股权投资比较困难,而且收益较低,以深圳发展银行为例,2000年中期的净资产收益率仅6%,即使按照80%的分红率计算,按每股净资产进行股权投资的收益率也只有4.8%。因此,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股权投资是切实可行的手段。

投资参股证券公司。近两年来,许多大企业集团抓住国内券商增资扩股的契机,纷纷投资参股成为券商的大股东。例如深圳机场参股国信证券(20%股权),投资额为54480万元,七个月即获得了5293万元的收益(数据来自深圳机场1999年年报),年回报率约为16.7%;青百控股青海证券,初期投资额为5016.6万元,1999年实现利润1100万元,收益率为22%;申能股份1999年8月投资12142.84万元入股海通证券,年终获得1820.53万元的股利,年收益率为36%。

参股证券公司的优点是:(1)证券业是新兴行业,成长性好,收益较高。(2)不直接面对证券市场,由于中间有券商作为隔离带,风险大部分被券商所分担,主要风险是证券公司的经营风险。

参股证券公司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证券公司的选择问题。由于主要的投资风险是券商经营风险,因此券商的素质成为选择的重要依据。选择标准包括管理水平高低,财务状况优劣、风险控制体系完善与否等方面,尤其风险控制体系的完善与否,直接决定了股权投资受证券市场风险影响的程度。一般来说,风险控制体系完善的证券公司,将致力于使证券市场对公司股东投资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其二,控制权的问题。由于投资额度较大,因此必须对投资的情况进行一定的监督,有必要获得一定得公司控制权,对公司的经营管理有一定的参与。参股的股权比例应该以大于20%为宜,因为根据有关规定,这是股东拥有公司财务审计权的最低股份比例。深圳机场就是按照这个标准对国信证券投资的,占有20%的股份。

保险公司。保险业也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行业,但是目前的状况并不乐观,主要是因为投资工具较少,国家对保险公司的投资管制较多,造成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较大。

由于目前存款利息和国债利率较低,而保险公司向客户承诺的利率相对较高,仅靠利差收入来维持,收益十分有限,造成保险公司经营面临相当大的困难。长远来看,国家将逐渐放松管制,保险公司资金的投资渠道将越来越宽,尤其是可投资于股票市场的资产比例逐渐提高,使保险公司在未来的发展前景看好。但是目前介入的力度不宜过大。

基金管理公司。发起设立基金管理公司也是一种可行的投资手段。尽管1997年颁布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只有非银行金融机构才能发起设立基金管理公司,但目前在实际操作中已经放宽了条件,国有企业也可以作为基金管理公司的发起人。

按照目前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收益状况,一个管理20亿基金的基金管理公司,注册资本在5000——8000万元之间,按照管理费收入(无风险收益)计算,每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也将超过10%,如果旗下基金的收益较高,还将获得丰厚的佣金收入,同时随着基金规模的扩大,可预期的管理费收入还将增加。因此,以发起基金管理公司的方式投资,可以在保证基本收益率的基础上获得较高的收益。

不足之处在于容量较小,即发起基金管理公司所需资金量较小,很难满足企业集团投资需求,目前资本规模最大的博时基金管理公司的注册资本才1.5亿元人民币。因此,对于企业集团的现金资产来说,这种方式在投资组合中只能占很小的比例,其风险/收益特性对于整体来说影响不显著。从发展的眼光来看,随着开放式基金的推出和扩张,对基金管理公司的资本规模和抗风险能力将提出更高的要求,进而扩大对初期股权投资的需求,因此,发起基金管理公司仍不失为一种具有投资潜力的的方式。

2、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投资。主要是指投资于公路桥梁建设等公用事业项目。这种行业属于通常所说的“防守型行业”,具有明显的优点,即收益稳定,受宏观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小。缺点是建设期和投资回收期较长,意味着收益实现的时间较长和资产流动性较差。如果需要资产变现,则会遇到相当大的困难,尽管企业集团资产经营对资产流动性要求不高,但由于市场变化速度太快,难免会遇到根据经济形势和市场状况改变投资方向,调整投资组合的情况出现,因此为保证这种灵活性,就需要一定的流动性。

以投资于公路为例,上市公司湖南高速(0900),主要的收入来自于高速公路收费,1999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为10.59%,当年湖南省以及全国的经济形势并不乐观,车流量较往年没有明显增长,但湖南高速仍然取得了较高的收益。重庆路桥(600106)也是从事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公司,收入来自路桥收费,1999年的净资产收益率达11.93%。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要注意的问题。

其一、地域的选择。进行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应当选择目前不太发达但是具有经济增长潜力的地区,同时国家政策的扶持也是相当重要的。选择不太发达的地区是因为地价等成本较低,初期投入相对发达地区少,意味着未来潜在收益率提高。

其二、项目的选择。尽管公用事业整体上具有收益稳定的特点,但稳定也有高低之分。通常建设期长的项目收益较高,因为项目建设周期长的项目风险相对较大,因而收益中必然有一部分是风险补偿。因此,在项目的选择中,有必要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寻找平衡点,必须进行严格的项目论证。

其三、控制投资数量。由于公用事业投资所需资金量巨大,投入产出周期长,时流动性较差,因此这种投资在整个资产经营策略中的比例不宜过高。如果企业集团的现金资产数量较小,则应投资于流动性更强的项目。

3、风险投资。风险投资在国外已经是非常成熟的行业,投资方向主要是处于初创期或进入成长期的新兴企业,具有风险大、潜在收益高的特点。国内的风险投资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市场,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随着国内二板市场的推出,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将逐渐完善,而且,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为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因此从外部条件,投资客体的角度来看,目前在国内进行风险投资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同时,企业集团资金数量大,能够满足风险投资进行项目群投资组合操作的资金需求。

企业集团从事风险投资可以采取两种方式,直接进行投资和通过发起风险投资公司(或基金)进行风险投资。由于在风险投资的实际操作中,投资项目的发掘,培养和风险/收益评估要求很高的专业水平;在新兴公司的成长过程中需要在很大程度上介入其经营管理,对风险管理和控制的要求高;风险投资的退出过程中需要专业化的操作,因此,我们认为,企业集团进行风险投资,以上述的第二种方式为宜。同时考虑到风险投资的高风险特性和前述资产经营的原则,风险投资在整个的投资额中应占较小比例,不宜超过5%。

(二)证券投资

证券投资的最突出特点是流动性强,适合于投资组合的调整,目前主要的投资品种有国债、股票、基金券。

1、国债。风险小,收益稳定,最近发行的三年期国债,票面利率为3.14%。由于其风险/收益特性十分明显,在此不作详细分析。

2、股票。目前国家对于国有企业股票投资管制已经放松,国有企业既可以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一级市场的配售,也可以参与二级市场的股票投资。从目前的状况看,在一级市场对业务相关性较强的新上市公司进行战略投资,优先认购是风险较低而收益较高的方式。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例,每年通过这种方式投资的收益率均在10%以上,占其总体收益的比例达25%——50%。因此企业集团采取这种投资方式比较理想。另外,企业集团也可以在二级市场进行投资,企业集团直接投资于二级市场的优点是可以自主进行风险控制,决定投资策略和投资品种,决策比较迅速,但缺点是企业集团内部缺乏股票二级市场操作的经验和人才,专业化程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风险,因此比较合适的方式是委托机构进行资产管理,在下面将有分析。

3、证券投资基金。对基金券的投资从目前看也是比较理想的投资方式,从我国证券市场新基金两年来的实践看,大部分都给基金持有人带来了良好的收益。

(三)资产委托管理。

这种方式优点是委托机构进行操作,不需要进行额外的人力物力投入,而且专业化程度高,可以获得相对稳定的收益,并有效地管理风险。委托金融机构进行资产管理,并不仅仅限于股票二级市场的投资,还可以其他方式——例如风险投资等的操作来实现收益。采取这种方式应该注意的主要问题是受托人即机构的选择。选择的标准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其一,以往证券业务自营的业绩。这一点反映了机构操作大资金的能力和盈利水平,是决定投资收益率的重要因素。

其二,操作风格。不同的机构具有不同的风险偏好,反映在操作风格上就表现为积极型和稳健型。企业集团处于本金安全性的考虑,应该选择风格稳健的机构。

其三,风险管理水平。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高低和风险控制机制是否完善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本金的安全性。

第6篇:企业经营策略分析范文

【关键词】市场 营销环境 企业应对策略

对于市场营销环境,美国著名的市场学家菲利普-科特勒曾经揭示过,市场的营销环境是指能够对企业的市场营销的管理能力产生影响力的,使企业能够和好好发展,同时维持与企业的目标顾客之间的交易及关系的外在的每一个参与者和影响力。而且,这个时候的全球化进程依然在不断加快,世界上每个国家的企业发展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国家也不例外。

一、企业在宏观的环境变化中应该采取的策略

(一)何为宏观环境因素

就企业市场的营销而言,市场整体上的改变就是宏观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消费群体的变化、法律法规的出台与政策的制定。只有把握住了市场的宏观变化,根据它的形势,跟随者这个时代的发展浪头,使企业得以健康的成长,真正掌握市场的宏观变化,改变企业的发展倾向才能使企业更进一步。

(二)促进企业的多元发展

因为市场宏观发展的不可抗性,以及各种因素的不可知性,很难在宏观的环境变化后及时的积极的进行企业的转型,所以企业的多元发展可以有效地预防宏观的环境变化,并且为企业注入积极向上的活力。在具体实施中可以考虑一号产品营销受阻时进行二号产品的捆绑销售,或者将一号产品投放到其他地区进行销售。以防止在市场环境对企业单一产品限制过大时对企业产生过大的经济压力,甚至有破产的情况出现。

(三)树立品牌形象、完善企业文化

对外在产品销售的过程中,逐步的在消费群体中建立积极向上的正面的品牌形象,只有在消费者与政府的眼中建立的正面的品牌形象,产品的销售才可能得到进一步的促进作用,形成良性循环,以便在市场恶劣或者企业转型时度过企业的发展期。而对于内部来说,企业应该倡导创建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企业文化,进行企业内部的思想交流,瓦解员工之间的戒备心理,集体意识正是在隐私的公开过程中形成的,良好的企业文化不仅有助于平时的生产销售,更是我们度过低谷的筹码。

(四)加强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先在我们是生活在21世纪,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不断地通过开发新的技术、创造新的产物的方式方法,才能适应现在高速更迭的市场与消费者,才能使得企业迎来新的发展。同样的,如果企业一直都是原来的人才的资源状况,那么很难有新的发展形式,这对于企业的长远的发展肯定是没有好处的。而科技的竞争终归是人才的竞争,而相对于从猎头公司中高价进抑或是从其他公司租赁某些技术人员,都不如进行人才的大规模培养。每个季度都要将人才的培养列入日程,无论是外出学习还是出国深造,能够引进开发新的技术才是企业发展最强有力的声音。

但是相对于人才的引进工作,人才的培养这个过程还是具有很长的周期,无法及时解决某些突发事件或者突然面临的企业转型,所以具由一定数量的人才储备并且适当的引入新技术人才,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使企业进入到平稳的上升期。

二、企业在微观的环境变化中应该采取的策略

(一)何为微观环境因素

所谓微观环境因素,无非是市场的突然变化,小范围的产品供需以及可能会出现的商机。我们将这个商机统一称作机遇,既然是机遇,就有了很强的偶然性,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准备好抓住机遇,这个机遇可能来自企业内部,也可能来自企业外部,在拥有抓住机遇的能力之前,我们首先要拥有发现机遇的眼睛。

(二)开发性策略

在产品的营销过程中,消费者可能会产生对产品的厌烦或者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期望,这时候我们就要进行及时的消费者反馈。这就是企业微观环境的改变,我们需要小范围的战略与生产上的调整,迅速的组织起科研小组,依据市场提出的需要来对我们的产品进行改变和进化,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所难免,但是只有迅速的做出响应才能给公司带来更大的利益。

(三)适应性策略

每个不同的消费者之间的购买力都是不同的,所以产品的价格肯定也是存在不同的层次,有了这种差异,针对消费者不同的购买力,我们需要对产品进行不同价格的分档;将同样的产品在不同的地区根据不同的购买力俗⒉煌的售价,已达到产生最大效益的目的。当然在两个地区很容易产生产品流通的时候就不能采取地区价格差异化的方式,以免产生较大的销售差异和企业形象的冲击。

(四)新媒体的营销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的发展,网络文化与新媒体不可避免的成为了现代企业产品宣传的重要途径之一。低投入高回报的宣传特性使得互联网宣传成为各大企业宣传新产品的主要方式,对于新的消费群体而言,老一套的‘口号式’的宣传已经不能适应他们的需求,拥有更多内涵、值得回味的文案才能满足新一代消费者的需求。我们的产品才能拥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大的消费者群体基础。。

(五)转移性策略

第7篇:企业经营策略分析范文

一、进口国实施环境规制措施是一种必然选择

中国出口企业受环境技术性措施限制的国家主要集中于欧盟、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国。从各类产品直接损失金额来看,2006年我国出口到欧盟的产品遭受的直接损失总额达101.5亿美元左右,占直接损失总额的35.2%。美国和日本给中国出口造成的直接损失分别为67.2亿美元和29.6亿美元,分别占直接损失总额的23.3%和10.3%[1]。

美国目前有55种认证体系,约2300个技术标准、法规和条令,其技术性法规或标准大都以保护环境、保障人类动植物健康安全及维护国家安全为出发点,而且多属强制性法规或标准之列。美国针对每一种产品,包括其生产与进口行为,基本上都订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或标准,并以标准、监测、标识及认证等手段,为进口产品设置繁杂的检验手续,设立了代号为UL的“保险商实验室”,外国商品必须通过UL认证后才能顺利地进入美国市场,事实上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商品很难达到UL标准水平。2003至2007年,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下令回收的中国制品增加了一倍,2007年回收的产品中,约60%为中国生产,而2000年中国产品只占36%[2]

欧盟不仅设有统一的环境技术标准、法规,而且各国也有自己的严格标准,在有关汽车、电机、机械和制药产业尤为明显。进入欧盟市场一般要达到三个条件之一:符合欧洲标准,取得欧洲标准委员会CEN认证标准;与人身安全有关的产品要取得欧洲安全认证标志(CE);进入欧盟市场的产品厂商,要取得ISO9000合格证书。欧盟对食品、纺织品以及电气制品等产品的市场准入,环境标准也比较高,启动ISO14000的环境管理系统,要求进入欧盟国家的产品从生产前到制造、销售、使用以及最后的处理阶段都要达到规定的环境技术标准。2009年4月,欧盟通过了一项旨在控制木制品销售的法案。这一法案将对中国大量木材出口企业造成严重影响。

日本的市场准入条件非常高,外国产品进入日本市场,不仅要求符合国际标准而且要根据日本技术法规制定的各种复杂、苛刻的检验与检疫要求对进口商品进行严格检验和管制。中国输入日本的主要是农产品居多,而日本的动植物检疫标准和规定非常严格和复杂,而且有些标准经常变动,使我国出口企业深受影响。2006年5月开始,对进口农产品实施《食品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涉及全部农产品、全部农兽药和饲料添加剂,涵盖了肉类、水产品、蔬菜、水果等几乎所有日本从我国直接进口的农产品,全面提高我输日农产品技术门槛。

二、环境技术壁垒对中国出口产品规模的影响分析

2006年中国出口贸易因技术性限制措施造成的直接损失为359.20亿美元,占同期出口额的3.71%;31.4%的出口企业受到国外技术措施影响,2007年和2008年我国每年都有近80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到了环境标准的限制,影响较大的行业是机电、农食产品、化矿、塑料皮革和纺织鞋帽,分别占直接损失总额的24.20%、23.77%、23.76%、9.30%和7.72% 。2008年我国有36.1%的出口企业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不同程度的影响,全年出口贸易直接损失505.42亿美元[3],影响我国工业品出口的环境技术性贸易措施类型集中在技术标准要求、有毒有害物质限量要求、保护臭氧层的受控物质、包装及材料的可回收性和环保要求、纺织品染料指标等几个方面;影响农产品和食品出口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类型集中在对农兽药残留要求、重金属等有害物质限量要求、细菌等卫生指标要求、食品标签要求和食品接触材料的要求等层面。

(一)机电产品

自1995年以来,机电产品出口已经取代纺织品出口,成为我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美国家。但是随着机电产品出口的增长,面临的发达国家的环境技术标准和措施也越来越多,这些环保法规往往是最严格最完善的,许多条款涉及机电产品的性能、排污量限制、兼容性、可回收率、节能性以及防电磁污染等,这些环境技术规制对我国的机电产品出口产生很多影响,出口增长速度从2000年以来呈现缓慢增长的态势,2007年为27.6%,2008年为17.4%。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约有90亿美元的出口机电产品受到《臭氧层保护国际公约》及其国别相关标准的限制而被禁止销售,约80亿美元的出口产品受到国外环境标志制度的影响,240亿美元的出口产品达不到发达国家的环保包装要求而间接受到影响。欧盟《关于报废电子电器设备指令》(WEEE指令) 规定自2005年8月3日起,欧盟市场上的电子电气产品生产商必须自行承担报废产品回收、处理及再循环的费用;另一项《关于在电子电器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ROHS指令)要求在2006年7月1日以后,对进入欧盟市场的电气和电子产品、设备中汞、镉、铅、六价铬等6种有害物质的最大限量做了规定,从原材料投入就将产品对环境的破坏程度降低到最小。这一指令是针对电子电气产品迄今为止最严厉的环保法规,涵盖了各种电子电气产品及相关原材料。欧盟这两项指令包含的机电产品涉及冰箱、洗衣机、微波炉、吸尘器、熨斗、钟表、电脑、复印机、打印机和电视机十类产品,至少影响到我国560多亿美元的机电产品出口,占出口欧盟机电产品总值的70%以上。于2008年8月11日生效的《关于制定用能产品环保设计要求框架的指令》(EuP指令)要求对用能产品加施CE标志,虽然是框架性指令,但其管辖内容和覆盖产品范围广,将会对中国今后用能产品的出口造成重大影响。

(二)纺织产品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纺织品和服装不符合国外环境技术要求的覆盖面约在15%,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因技术性贸易壁垒造成的损失已从20 世纪中后期的每年4至5亿美元上升到21世纪初的每年10亿美元左右。其中,受欧盟和美国影响最大,受影响合同金额分别为23和5亿美元,对欧盟出口在行业受影响总额中约占了79%[4]。

当前国际纺织服装行业环境技术标准和措施的发展已经呈现新的趋势,第一,受限的内容涉及面广,涉及到了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合格评定各个方面。从1996年下半年起,德国正式颁布法令,全面禁止使用芳香胺类偶氮染料染色的纺织品和服装进口,凡违反规定的进口产品将被销毁,接着荷兰、瑞典、法国和丹麦等国也相继颁布了类似的法律。欧盟也于2002年9月11日通过了第2002/61号指令,禁止在有机会与人体皮肤或口腔接触的纺织品和皮革制品中使用偶氮类染料,随后日本、美国等国家也采取了类似措施,这使我国普遍使用偶氮染料的纺织品出口受到极大打击。其次,环境标准日益严厉。欧盟于2002年5月12日通过了“生态纺织品标签”指令(2002/371/EC),正式开始对纺织品和服装加附生态标签,其中使用的纺织品标准对服装和纺织品中某些物质的含量要求高达PPb级 ,如对苯乙烯的要求是不超过5PPb,乙烯环乙烷不超过2PPb。2006年10月欧盟议会正式通过决议,规定欧盟市场上制成品中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PFOS) 含量不能超过质量的0.005%,使我国众多行业出口受到巨大影响,而纺织服装业首当其冲,势必大量增加生产成本。第三,认证制度越来越严格。美国和欧盟规定,只有获得ISO9000认证的服装企业所生产的服装产品才能参加其展销会;欧盟要求纤维、服装贴上生态标签方可进入欧盟市场,而且检验手段和要求日益提高。

由于中国出口的纺织品和服装产品遭遇国外环境标准的限制,与中国出口贸易连续多年迅速增长的势态相反,在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额增长率比较中,纺织品和服装产品的出口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

(三)农产品和食品

在农产品和食品方面,欧盟、美国、加拿大、日本以及韩国等国近年纷纷在对农产品和食品加工的规定、农药与有毒物质残留量以及动植物病虫害等方面实行严格的卫生检疫标准和措施,我国许多农产品和食品因此被拒绝进入相关国家市场,造成巨大损失。

有关数据表明我国90%的农业及食品出口企业受环境措施的影响,造成每年损失约90亿美元,出口受阻的产品涵盖了蔬菜、水果、茶叶、蜂蜜、冻虾、禽肉、水产品等多种,由于环境措施和壁垒给国际贸易造成的障碍已经由20%上升到目前的80%左右。2005 年中国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拒绝进口的产品有1914 批次, 居第二位。综合分析,我国农产品和食品出口受到的环境技术标准和措施的影响主要来自严格的卫生检疫制度、生产和加工技术标准、农药及有毒物质残留量以及包装和标签要求。

三、我国出口企业应对国际环境规制措施的策略分析

我国近年来的出口形势和质检局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报告表明,环境技术措施被认为是继汇率之后企业在出口中遇到的主要障碍,必须受到企业的高度关注,做好应对措施。

(一)在产品生命周期中实施环境技术创新

根据波特假设,由于环境法规和标准的提高而增加的成本,必须要由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来弥补和抵消,否则企业优势将难以为继,在竞争中被淘汰。环境技术创新将环境技术与创新理论整合,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环境工艺创新、环境产品创新、环境意识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总称,是从研发到建立高效节能的生产经营系统再到技术创新扩散的动态过程,包涵了清洁能源技术、减量化投入、清洁生产技术和工艺、绿色产出技术、末端污染治理技术、废弃物循环利用等方面。

出口企业在产品生命周期中,在生产和创新的每个阶段强调环境责任,使产品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在这个过程中,构建环境技术创新生态链条,即减量化投入――绿色制造――环境友好型产品――绿色营销――循环利用,强调企业环境意识和环境责任,在产品设计中注重原材料的减量投入和再生性,在制造、物流和消费阶段建立环境管理系统,在产品末端处理中以无害化处理和再利用为原则。

如果出口企业坚持实施环境技术创新,不仅能够得到创新补偿,而且有助于国内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优化出口结构,同时通过技术外溢效应,可提升行业的技术水平,同时,还可带来社会效益,由于资源投入的减量化和废弃物再利用率的提高,降低了整个社会的环境污染和破坏程度,提高了本国的环境标准,从而缩小与发达国家环境技术标准的差距,提升了本国的环境标准和应对环境规制的能力。

(二)环境成本内在化于出口产品价格之中

环境成本应该包含在产品开采、生产、运输、消费和使用、回收处理、循环利用等过程中为弥补资源损耗、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需的所有费用之和。环境成本内在化是指明确产权以使有效市场的出现和包含环境成本的价格占主导地位,也就是对环境外部成本进行估价并将它们内化到生产和消费商品与服务的成本中,从而体现资源的稀缺性,消除其外部性。在出口贸易中,通过定量分析在国内用于生产产品的资源、能源以及环境损害费用,将环境成本计入生产价格,把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损耗、可再生可更新资源的消费、污染治理成本和环境的修复补偿费用列入核算体系,将出口国的环境输出和进口国的环境输入结合起来,从而清楚监控和核算出出口国消耗的环境资源。这样,一方面出口产品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免于被诉生态倾销的风险,更重要的是,我国对外贸易能走出出口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困境,实现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三)积极推行环境标准制度,开放环境标志产品

第8篇:企业经营策略分析范文

(一)预算机制不健全

电力企业项目工程预算调整机制不健全,受经济形势的影响,材料价格及人工费用波动较大,施工自然环境变化、突发事故等各种外界不可抗或不可预料客观因素,使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实际发生与预算下达金额、内容不符,需要进行预算调整。但调整限制大,时间长,实际执行中人为调整内容,造成核算和管理上的不规范。

(二)运营项目投资预算管理不科学

很多电力企业都没有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发起的新运营项目进行评估考核,很多电力企业在进行运营项目投资时都选择时下热门的投资运营项目,没有建立具体的投资运营项目选择标准,也没有利用运营项目的内部控制对运营项目的风险、资金投入等过程进行监督,很多电力企业建立的运营项目的内部控制制度都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三)监督机制欠缺

第一,电力工程企业预算管理较为松散,没有建立完善的数据库对运营项目涉及的原材料、人工费、固定资产折旧以及其他费用进行详细的记录,导致运营项目施工过程中造成原材料和其他费用的浪费,且无法找到解决的办法;第二,电力工程由于资金所有权和支配权的分离,在运营项目管理过程中没有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会使得运营项目施工过程中相关费用使用不够透明,无法对施工现场涉及的费用使用情况进行及时的监督控制,可能导致财政资金使用的低效;第三,政府投资基本建设与电力工程涉及的固定资产管理不善,固定资产登记不详或者是加速折旧的年限过短,导致固定资产使用的低效,造成资金的严重浪费,不利于全面预算管理的完善。

二、全面预算管理在电力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的相关策略

(一)全面预算管理运营到项目实际运营过程中

电力工程建设运营项目全面?A算管理要注重以下几点:电力工程建设运营项目是否按照经批准的设计图纸进行建设,并符合验收标准;竣工结算的依据是否符合合同条款有关规定;电力工程预(结)算书的内容是否真实、准确、合法;按电力工程量计算规则和经审定的施工图计算的电力工程量是否准确,预算套用的定额是否与电力工程应执行的定额标准相符,预算单价的换算是否准确,有无套错定额情况;施工电力企业取费标准是否与其资质等级或合同规定相符,电力工程类别是否符合取费系数的规定,取费系数及计算是否符合规定; 设备、材料用量是否与定额含量或设计含量一致;设备、材料是否按国家定价或市场价计价;设计变更单、材料代用单、现场签证单、工序验收单及补充预算书等是否真实、有效。

(二)健全全面预算管理机制

电力企业必须要求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运营项目的考察评估,在此基础上对运营项目投资的资金来源和周转情况结合电力企业自身进行分析,防止电力企业在运营项目投资的过程中出现资金流断裂的情况,从而对整个电力企业的发展造成阻碍作用。

电力企业应当加强运营项目全面预算管理人员全面预算管理能力的培养,使其在运营项目实施的每一个步骤注入全面预算管理的思想,为后面的全面预算管理提供较大的便利,进而使得全面预算管理更加完善;最后,加强对运营项目全面预算管理人才的经济责任全面预算管理,委派会计师事务所和国家全面预算管理部门联合对运营项目负责人和财务人员进行不定期的酒经济责任全面预算管理,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贪污行为,防止国家资源的浪费,也为电力企业运营项目全面预算管理提供良好的环境。

(三)构建固定资产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首先强化对固定资产的全面预算管理,因为政府投资的基建运营项目涉及大量的固定资产且建设周期较长,应当规范运营项目固定资产的全面预算管理办法和折旧方式,注重固定资产的维护和保养,增加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避免财政资金的浪费,简化固定资产的结算方式,不断完善全面预算管理;此外,应当加强运营项目全面预算管理人员全面预算管理能力的培养,使其在运营项目实施的每一个步骤注入全面预算管理的思想,为后面的全面预算管理提供较大的便利,进而使得全面预算管理更加完善;然后,加强对运营项目全面预算管理人才的经济责任全面预算管理,委派会计师事务所和国家全面预算管理部门联合对运营项目负责人和财务人员不定期地进行经济责任全面预算管理,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贪污行为,防止国家资源的浪费,也为全面预算管理提供良好的环境。

最后,强化对固定资产的全面预算管理,因为政府投资的基建运营项目涉及大量的固定资产且建设周期较长,应当规范运营项目固定资产的全面预算管理办法和折旧方式,注重固定资产的维护和保养,增加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避免财政资金的浪费,简化固定资产的结算方式,不断完善其全面预算管理。

三、结语

第9篇:企业经营策略分析范文

关键词:企业经营;策略创新

1、 经营理念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是经营策略创新的关键

树立科学经营的思想,使企业以策略创新为切入点,把握好经营策略的方向,确立自身核心竞争力,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达到经营策略的目标。

1.1企业经营策略创新可以使企业更好地体现先进生产力,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企业可以分析自身的内外环境和能力,建立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减少经营的层次,增加经营幅度,使得信息传达和反馈更为迅速。抓住影响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以作出有效的决策。高效的组织结构对企业的经营策略创新具有促进作用,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企业的组织机构是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要有一个健全的经营体系,来确保企业的长久发展。在企业经营策略中我们有必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树立科学经营的思想,更新经营理念,增强集约化经营意识。经营策略创新能为推进企业创新提供良好的基础,建立起针对市场的团体构架,形成高效运作的机制。

1.2策略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重要课题

创新既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企业提升自我的动力。创新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通过有效的经营,使人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不断创新运作方式,保持竞争优势。创新要贯穿整个企业的发展过程,是企业经营策略的重中之重。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企业在经营手段上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减少经营层次,提高经营策略效率; 要求经营人员转变思维方式,提高学习能力,重新审视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企业必须确立核心竞争力,以实现持续发展。通过销售或生产技术等多种措施,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为企业赢得市场。企业经营策略是否有效,关系企业的未来发展,也影响着企业处理各个环节的问题。 企业要持续发展,必须运用新的理论不断进行创新,促进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突破原有的思维方式,使经营更为多元化。企业要及时改进和创新经营策略,从策略的高度去推动企业的经营。

1.3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对企业的竞争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企业经营策略关系到资源的组合,只有对经营策略进行创新,使之能适应市场变化基本框架,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高效运作,为经营策略提供坚实的基础。企业要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就应该建立完善的经营策略体系,加强经营策略创新,提高生产效率。企业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优势,才能够站稳脚跟。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经营,不仅需要谋略和胆识,还需要企业经济信息系统的辅助。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经营策略面临的环境也发生变化。

2、统一的经营策略创新目标体系可以使企业的经营风险得以规避

企业对外要进行全面及时的信息收集,进行经营策略体系的审核,确定工作程序,确保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经营策略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企业的决策要结合经济行为制定科学的策略,形成切实可行的经营策略体系,通过执行过程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2.1正确认识经营创新与经营规范的关系,推进企业经营策略制度创新,使企业组织结构趋于合理,促进企业全面创新。

对人员进行经验和技能的培训、教育,能使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得到整合和提升,人才的成长跟上企业的发展,员工感到公正,企业出现凝聚力。企业经营以能否创造经济绩效为基础,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降低企业经营的风险,提升整体发展策略水平。企业文化是成功的企业必然要追求的内容。企业经营策略要以新的视角和思维,形成新的观点来指导企业。经营创新是全方位的创新活动。企业文化体现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念。卓越、高效成为了现代企业追求的核心,企业经营策略应有效实施与保持。

2.2企业各业务部门之间加强联系和配合,各项工作才能有章可循

市场经济对企业经营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经济全球化,企业经营者应当从策略的高度决策。企业经营策略应当提高对创新的认识,经营策略创新是企业经营的核心内容。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保障,只有具有创新理念,才能促进创新,使企业自上而下形成创新氛围。企业经营策略体系是否科学、顺畅决定了其是否能够良好地运作。企业经营策略执行监督乏力,与企业发展不对称,将造成资源的浪费。经营策略创新为推进企业经营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是解决企业发展问题,建立面向市场的组织框架,形成产品活力,建立经营决策机制的需要。通过经营策略创新使企业建立面向市场的组织框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企业对人力和物质资源进行有效的经营。

3、通过经营策略创新,实现经营的人性化,可以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尊重员工,重视知识,可以为企业的经营策略创新营造人文环境,为员工的发展提供更为开放的空间,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观念陈旧是经营策略创新的最大障碍。

3.1企业只有不断创新竞争方式,才能培育、形成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

经营策略创新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合理的优化,达到最大的资金使用效率。构建创新环境,完善企业创新机制,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规划、控制与协调,拓宽经营的工作领域,实现经营策略创新。企业要充分汲取先进的经营经验,建立健全促进企业发展的经营系统。企业经营策略创新要依靠技术创新,这是企业强化自身发展的必经之路。要充分发挥员工的创新能力,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通过关心和激励,不断发挥员工的创造力,激发员工工作的主动性。观念创新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十分关键。创新能够指导企业发挥员工的独创性,当企业面临技术和市场变化时做出相应的调整,是深化企业改革的内在需要,也是科技进步的客观需求,可以使企业获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3.2只有通过人本经营,形成企业认同感和归属感,才能为企业的经营策略提供保障

一方面经营策略创新要使企业成为高效运行的经济团体; 另一方面,要在企业内部建立起激励体系。企业经营创新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尊重和理解员工,给他们以人文关怀,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在经营上要了解员工的需求,建立责、权、利为一体的经营策略机制,使员工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企业要完善自身结构,使员工形成合力来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保障制度,解除人才的后顾之忧,使企业的长期发展获得不断的动力源泉。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企业经营策略创新的重要性,我们一定要从企业的经营创新领域加强建设,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建立知识和技术资源共享机制,是企业提高经营策略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企业经营策略创新必须转变现有的观念,从策略的高度去推动企业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注重企业内部控制,增强市场的竞争能力。通过有效的经营,明确发展方向,不断拓宽企业的利润空间。

4.1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企业应按照专业化的方向,使企业精干起来,准确把握企业经营的发展趋势,更为有效地提高竞争力

完善的企业经营策略有利于企业及时地发现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明确责任,防止职责不明造成经营效率低下,影响企业正常运营。把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经营的目标。企业要依据自身的特点制定适用于企业发展经营方案,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使企业富有活力,创新组织机制,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经营策略创新是企业实现经济全球化的基本保证,是企业高速发展的首要条件之一。

4.2企业实现工作中建立的经营策略体系,可保证企业利润的实现

企业要高度重视员工知识素质的提高,引导员工共同分享知识,把信息与认识能力结合起来,培育强烈而持久的创新价值观,形成强大的创新动力,在经济发展的新环境下增加企业效益。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先进经营理念引入到经营流程之中,促进经营现代化,能有效降低成本和加快技术革新,增强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