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环境设计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居住空间设计;环境艺术;创新
居住空间设计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对于功能、审美、心理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性的考虑。环境艺术是居住空间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室内设计行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居住空间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需要具备良好的艺术创造能力与审美能力,将环境艺术进行良好的创新,从而更好的营造出具有整体性与艺术性的室内环境。居住空间设计必须重视对环境艺术的设计,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将室内环境融入理想的精神世界,从而提升居住空间环境设计的整体水平。
1 居住空间的功能
居住空间通常包涵客厅、起居室、卧室、娱乐室或者休闲房等室内空间,通过对整体空间的塑造,可以让居住者更好的获得文化与精神上的体验,满足居住者的精神需求,并且更好的凸显空间形象的差异性。室内空间的设计效果,直接影响了居住者的自身情绪,并且会让人产生特定的感受。
室内空间的美感主要分为意境美感与形式美感两种。意境美感主要指室内空间的内涵,形式美感主要是针对于居住者的视觉感受。通过对于室内空间的合理设计以及对于室内的色彩、家具、绿化、配饰等合理的设计,可以创造良好的意境美感与形式美感,从而达到居住空间设计的最终目的。
时代在不停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到处可见的高楼,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以前的吃饱、穿暖逐渐演变成了选择好的居住环境、舒适的居住空间,因此,居住空间的设计面临着新的挑战。
2 住宅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理念
室内环境多种多样,主要分为住房的室内环境、办公的室内环境、商场的室内环境等。不论是哪一种室内环境的设计,都要遵循物质与精神相协调的原则。具体来说就是,进行室内环境的艺术设计时,首先要保证房间里的格局设计发挥到极致,取长补短,把各自的优势发挥出来;其次是居住环境的设计要符合居住者的精神需求,保证居住者从内心喜欢设计的环境。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住房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任何一个住户都希望自己选择的住房环境优美舒适,特别是生活节奏快的城市居住人员,他们的工作压力大,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更高。因此,现代人对住房室内环境的要求给设计师们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3 环境艺术的创新
3.1 回归自然的创新
人们本来源与自然,所以要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现代人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贴近于自然。在钢筋与混凝土构成的城市当中,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自然生态也越来越向往,回归自然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的一个重要的心理需求,也成为了居住空间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之一。随着现代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居住环境已经与田园生活渐行渐远,人与人之间的居住环境的隔阂不断增大,居住环境也十分拥挤。在居住空间设计中,要对于人类回归自然的情感进行重视,并且对自然元素进行组合与设计,通过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将居住空间设计充分地融入到大自然生态环境之中,从而体现出自然生态之美。
3.2 以人文本的创新
在进行居住空间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必须要对于人文因素进行重视,并且以人们对于生活追求来开展设计的创作。居住空间环境是属于个人的生活空间,只有将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地融入到居住空间设计之中,才可以更好的提高人与空间环境的协调,让居住者得到安全性、实用性和艺术性相融合的审美享受。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室内建筑不断的涌现,各种设计风格也使得居住者更加眼花缭乱,居住空间设计逐渐的偏离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将环境艺术与以人为本的理念相结合,将室内空间赋予深刻的人文内涵,从而更好地体现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可以更好地将僵硬的混凝土结构转变为亲切的生活空间,借助不同的手段体现出居住空间设计的人性化。
3.3 个性的创新
室内环境的设计在住房设计中占据主要位置,主要是室内环境的设计要尤其自身的特点,够个性。然而当代人之间的审美眼光大不相同,以往的设计方法远远不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在开展居住空间设计中,对于环境艺术的设计需要融入个性的思想,通过个性的创新,将现代建筑设计中的统一性进行必要的个性创新和改变。在进行环境艺术创新中,要通过利用各种不同的设计风格、建筑材料以及技术手段,让室内空间具备更好的个性化,并且切实地满足居住者的个体化需求。
3.4 实用性的创新
在进行居住空间设计中,需要重视居住空间设计的实用性,重视对于室内环境的保护。现代室内装修设计中,经常会由于不合格的装修材料所造成的室内污染,严重危害居住者的自身健康。在进行居住空间设计的过程中,在实现环境美学理念基础上,重视对于室内环境实用性的保证。要将环保理念与美观设计相结合,并且保证设计采用材料的环保性,通过对于居住空间设计的有效控制,达到提高室内环境的实用性。与此同时,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居住空间设计上对于环境艺术的实现,也要结合现代技术手段,通过对于室内环境中的声音、颜色、光线等不同因素的搭配,提高室内空间的实用性。
4 结 语
居住空间设计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也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创作过程。居住空间设计随着现代社会人们审美观念以及生活需求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在开展居住空间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对于环境艺术的创新,从而通过合理的设计工作,使居住者在室内环境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达到人与居住环境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李玫.现代室内设计中的新元素――谈漆艺与室内设计的进一步融合[J].室内设计,2007(04).
[2]丰明高.“人性化”室内空间设计[J].中外建筑,2008(12).
关键词:绿色技术;绿色环境;设计;应用
绿色技术是指能减少污染、降低消耗和改善生态的技术体系。绿色技术遵循3R的理念,即:Reduce(减少)、Reuse(回收)、Recycling(再生),它是构成绿色技术范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绿色技术、绿色设计的概念已深入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绿色技术在环境设计的很多方面已经取得了关键性的进步。绿色环境设计必须依赖绿色技术而生成,绿色技术策略应该切实实施相关的理念和技术,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环境保护的理念加上改造生态的知识与能力,以及相关的物质技术手段才形成完整的绿色技术效用。
1 绿色技术在绿色环境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1.1 节约资源与环境保护
与建筑业有关的环境污染对眼下的环境问题要负约50%的责任,其中有相当的比例是因为室内外装饰中材料的生产、施工与维护造成的。现有的环境设计行业的装修周期一般为10年,重新装修时,以前的装修一般都要拆除,包括各类地板、瓷砖、墙纸、板材等等,这些废旧材料往往没有任何利用,直接丢弃,产生大量的垃圾,对环境也造成污染和破坏。因此在环境设计中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显得尤为重要了。
现如今“绿色设计”、“绿色消费”等概念成为时代进步的追求。环境设计不能落后于时展的要求,而是应当大力提倡绿色设计与绿色环境消费,并在设计实践中努力实现绿色设计理念,同时引导大众树立正确的绿色环境消费观。绿色环境设计必须以系统论为指导思想,以创造人类合理健康的生存方式、生存环境为设计追求,反对以牺牲社会资源来追求环境艺术设计的所谓“纯艺术化”。
1.2 环境设计师的社会责任体现
设计师的任务就是解决设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设计来引导社会往正确的方向前进。设计师通过设计实践,会对社会的自然观和审美标准产生影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实现。另一方面,绿色设计本身就来源于设计师对现代技术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体现了设计师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回归。人是生活在自然中的,社会也是存在于自然中的社会。阿尔多・列奥波德在《大地伦理学》中指出:地球是有机的整体,人类是生物联合体中的平等成员,人类在自然中的作用不在于征服和统治,而在于用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去促进人和自然的和睦相处,共同进化。在绿色环境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们应把环境保护观念放在优先的位置,处理好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1.3 绿色环境设计的内涵及社会价值
美国著名景观设计师约翰・西蒙兹指出,环境设计师的终生目标和工作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他们的生活:同生活的地球和谐相处。环境设计专业的研究内容是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生物与非生物、生物之间和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最终改善人类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其次,环境价值的体现就是一种环境设计价值的社会体现。绿色环境设计贯穿着设计对象的全过程,将方案的前期概念、方案确定、施工、建成后的使用直到停止使用后的回收过程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装修和装饰,这种包括了设计层和评价层的反复过程,它涉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内含有设计的社会价值。
2 绿色技术在绿色环境设计中的有效应用
2.1 设计师具有主体概念的积极作用
设计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设计出具有自然感的空间,往往是通过改造建筑使得内外空间相互融合,使得更多的空气、阳光和水分可以与内部空间保持畅通的同时,也使得外界的景色展现在我们的视野之内。很多的住宅和餐饮建筑都在追求一种自然风,希望以一种自然复古,顺应自然的氛围来赢得客户的青睐,这事实上给大众灌输了绿色生活的理念。在内部环境设计方面,广泛使用的室内造园方法,也就是在室内多摆设绿化植物,使得室内的绿色感增强。关于室内设计的颜色搭配和材料选择,设计师尽可能地让使用者感受自然的趣味,体会自然的味道,设计师关注的就是颜色与材料的组合,从而使绿色技术和绿色环境设计理念完美结合。
2.2 提高环境的健康性与和谐性
在绿色设计理念的实践过程当中,一是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艺术性融合,降低污染;二是注重处理人工因素之间的关系,使环境采光、温度、空气等系统可以高效运作。从内部环境空间来说,降低甲醛等空气污染,设计师在环境设计的阶段,就会对施工材料进行全方位的考虑、筛选。另外,还会考虑到环境中的放射污染,氡是现代室内环境的主要放射污染物,主要来自于石材。所以,在环境设计的过程当中,常常在人们不常接触的区域范围内设置石材元素,并尽可能的使用天然无放射石材。除此之外,设计师还对采光、空气以及温度等空间系统的设计元素进行仔细的考究,使室内能够尽可能地接受自然光照射,使空气的流通能够自然、顺畅,并使温度可以始终保持在一个令人舒适的区间内。这样可减少能源消耗,并与自然环境能够融为一体,使人工因素与自然生态环境形成一种和谐的关系。
2.3 尽可能利用绿色材料
当前,有许多的材料都以“绿色”为卖点,这为绿色设计理念的实践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绿色材料的主要优点在于可以节省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并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绿色材料在功能上也更为杰出,并能够在回收处理的问题上体现出传统材料无法达到的环保属性,最大限度满足了绿色设计理念的核心需求。通过对绿色材料的应用,有关人的健康的很多问题能得到解决,也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因此在设计中会尽可能的选用绿色材料,这是绿色环境设计实践应用的一个有效途径。
2.4 提高能源和资源的利用率
绿色环境设计活动已经在考虑能源的利用率:尽可能以最低的能源消耗,满足人对环境的功能需求。要降低能源消耗,主要可以从温度控制、光线采集、水资源利用以及隔音等方面来实现。例如,门窗对室内温度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作用,所以在设计中会考虑到门窗的材质和空间位置因素,尽可能使环境空间在不消耗能源的情况下,保持最适宜的温度。再如,现在的环境设计师们都很注重节约水资源的设计,常常采用废水回收处理以及雨水收集,用以浇灌绿色植物等等。
3 绿色技术在绿色环境设计中应用的发展方向
3.1 绿色技术要始终围绕环保与健康的环境概念
绿色材料的应用是绿色技术的基础,绿色材料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无毒无害无污染;其二是“低碳”,要尽量用大自然中的原始材料,减少地球的排污和排热,尽量使用可降解材料,比如可再生的藤竹木、可分解的玻璃、可循环使用的钢材等等。绿色技术应当在人的需求满足和自然环境保护的平衡思维下,以保护环境、友好自然的方式给人们(下转第页)(上接第页)的生活带来健康、方便、舒适的绿色空间环境。
3.2 智力资源应成为绿色环境设计发展的重要资源
人类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认识到智力的重要性,它是一切资源中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智力资本的发展不仅推动物力资本的不断创新,而且使劳动者本身的素质提高,使社会财富增加。设计是具有创新性的智力资源,环境设计尤其如此,一个好的绿色环境设计可以节约资源、节省空间,带给人们健康的生活。故在设计专业教育中,给未来的设计师灌输绿色环境设计概念也将是长期的重要任务和更重要的发展资源。
3.3 绿色技术在环境设计中的运用应符合知识经济的发展方向
知识经济崇尚知识、脑力,重复劳动不再占据主要地位,知识经济为环境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与土壤。绿色环境设计通过提高产品的科技、艺术含量,提高产品的审美附加值,从而往往能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顺应知识经济的发展方向是绿色环境设计发展的必由之路。设计师应自觉、主动把握经济社会的特点,在设计思想、设计观念、设计方法、设计手段等方面做出回应和体现,顺应知识经济的发展方向。
3.4 绿色技术必须与先进的信息技术相结合
绿色技术的发展不是孤立、片面的,它必须不断吸取其他学科的最新成果,从而更好地实现为社会服务的宗旨。在当今,环境设计中智能化设计体系广泛运用,如智能化的节能减排系统在环境设计中正逐渐被大量运用,如何让环境设计空间更符合当代及未来人群的需要,绿色技术与先进的信息技术的结合是密不可分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环境设计也会随之进入智能化绿色设计的新阶段。
4 结语
绿色环境设计是今后设计界的主流设计方向,而绿色技术在绿色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就显得尤其重要。绿色环境设计充分体现了低碳、节能、减排的生态设计观,同时,绿色思维、绿色理念、绿色生活方式对绿环境艺术设计也至关重要。绿色技术在绿色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带给人类文明长远的利益。注重绿色技术、注重绿色环境设计,为营造“绿色、和谐、低碳”的环境空间而努力必将是环境设计从业者的责任和设计事务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大卫・伯格曼(美).可持续设计要点指南[M].徐馨莲,陈然,译.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2] 黎德化.生态设计学[M].徐馨莲,陈然,译.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 Jean Carroon .可持续设计要点指南[M].陈彦玉,等,译.
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陈华钢(1968―),男,广东广州人,硕士,教授,广东白云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主要从事绿色建筑环境设计研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参数化设计在国外建筑和环境设计领域已经被探索多年,但对于国内相关的艺术与设计院校而言相对陌生,对其概念的解读似乎也存在误区。环境设计中的参数化设计主要运用了计算机技术,参数定义了事物之间的关系,通过在变量与输出之间建立关系,形成衍生关系。参数化设计从制定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出发,这种关系既可以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也可以是复杂的非线性的逻辑关系。参数化设计的本质就是对系统中各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设计,也就是制定系统运行的规则,即参数化模型的规则。通过量化事物间的参数化设计逻辑,建立起复杂且可控的参数化模型,形态的形成、发展、变化都可以通过参数的变化实现,从而获得自由、动态、复杂、多解的形态,为设计带来无限的可能性。
二、参数化课程教育的发展与需要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参数化设计作为一种前卫的设计思潮和技术出现,在非线性的建筑与环境设计之中得到应用。进入21世纪后,参数化设计明显影响了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景观和室内设计等领域,在一些先锋建筑事务所的作品中得到体现,如扎哈•哈迪德事务所,其建筑风格也被称为“参数化主义”。这一概念也在高等院校的建筑与环境设计教学研究中得到运用。最早开设参数化设计课程的是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在1994年该校的建筑研究院就成立了“无纸设计工作室”(PaperlessStudio),该工作室将各种计算机图形技术纳入工作室的设计课程,对数字建筑设计方法进行了广泛探索。之后,英国的建筑联盟学院(AA建筑学院)成立了设计研究实验室,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成立了计算小组(ComputationGroup),哈佛设计研究院、墨尔本理工学院等都开设了相关科技课程和研究机构,由于对参数化设计课程的重视,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参数化设计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院校中得到了普及。在国内的设计院校中,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近年来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采取联合教学的方式,在双方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一系列参数化设计作品,使国内艺术设计院校的师生对参数化设计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积累了经验,为进一步开展相关设计教学奠定了基础。非线性建筑思想和参数化设计技术的结合,产生了非线性参数化建筑设计思潮。这一思潮强调对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强调自下而上地生成设计过程,无论是对室内设计还是对风景园林设计专业,都有积极的借鉴意义。随着建筑与环境设计风格的不断演化,室内风格也不断与之协调统一。参数化设计的特殊之处就在于设计师将自身的设计意图通过这种关联系统直观地呈现在建筑表面,甚至是一种由外而内的设计,逐步演变到室内空间设计风格。环境设计的另一个方向,风景园林学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学科,其范围比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学更大,所面对的系统更复杂,影响因素更多,非线性参数化设计方法的引入,将为风景园林学提供一种分析、思考、处理问题的新方式。由此可见,参数化设计成为环境设计的一种趋势或流派,在其为环境设计造型提供方法的同时,必须对其本质进行学习和研究。在设计学院的本科设计课程中设置参数化设计教学,可以打破传统设计教学的壁垒,通过参数化设计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当代设计前沿的发展动态,理解参数化设计的概念及含义,把握参数化设计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具备设计和建造非线性建筑的能力,将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与国际设计教育接轨。
三、参数化设计课程的内容设置
为了让参数化设计教学覆盖环境设计专业中的各个研究方向,可以分别从参数化建筑设计、参数化景观设计、参数化空间设计三个方面进行课程内容的设置。
1.课程的理论讲授阶段
首先进行第一阶段的理论讲授型教学,这一阶段为课程的基础阶段,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讲授参数化设计概念,让学生了解数字化与参数化、线性与非线性、算法与脚本、参数化设计的其他理论等。第二,将参数化设计兴起的主要动因,归纳为建筑自我驱动,数字引擎推动,新材料、新结构激发几个方面,包括参数化设计方法、涌现理论、数字生成、数字图解、数字建造。第三,参数化设计的具体技术讲解,数字软件和数控设备的掌握,主要有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CAID)软件、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CAAD)软件、视觉影像(CG)软件、数字计算软件、程序语言软件,数控设备包括数控机床、3D打印机、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分析掌握。参数化设计的基础内容让环境设计专业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参数化设计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并将这些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自己所研究和探索的设计方向中,达到学以致用,开拓设计思路,为之后设计课题的制作提供保障的目的。
2.课程的设计研究阶段
通过基础课程的讲授,达到思想上的共识和明确。接下来,根据环境设计方向,学生自由组合,成立参数化建筑设计、参数化空间设计、参数化景观设计三个工作室,进入设计阶段即课程的中期阶段。该阶段的内容包含:第一,场地分析。三个方向的学生分别从建筑、景观、室内的角度根据自己的场地或空间进行分析,包括从场地的地形、地貌、构筑物、植被、人流、路线或室内空间中的交通流线、光线、管线、通风等因素着手,将每个因素图示化,利用计算机软件转化为可识别的逻辑图形。第二,设计观念的建立。分别从场地或空间分析、设计课题的性质、设计主题三个方面提取概念。第三,形态生成。各组的学生通过场地空间分析、概念确立和图形转化,将结果导入选定和学会的计算机软件里,通过不同指令、算法以及图形,从单体到群体的衍生,进行形态的生成。
3.课程的模型制作阶段
前面通过计算机软件完成的形态生成只是第一步,搭建和制作实体模型对于整个参数化设计课程来说是一个关键问题。这个阶段需要各组成员对模型材料、结构配置和细部构造进行全面考虑,通过对计算机所生成的立体形态进行分解,转换成所要切割加工的图形,利用数控设备(CNC)将选定的材料按尺寸制成各个部位的构件,并进行编号,最后进行构件的实体组装,得到一个按实际尺度比例和真实材料建构的设计实体。
四、结语
关键词:建筑;环境设计;设计思路
1引言
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更加重视生活质量,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环境设计不仅仅是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更重要的是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建筑环境设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涉及到暖通、建筑、电气等多个专业,由于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规模也在日益增大,导致建筑环境设计项目更加复杂。
2建筑环境设计的新观念
2.1模糊概念
模糊概念和精准概念是属于对立的关系,模糊概念中没有清晰的界限。模糊概念是艺术品质中的一个重要特性,通过艺术形式给人们展现模糊性,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让建筑环境设计更具内涵。在建筑环境设计中,利用模糊概念可以将建筑环境的复杂性,采用形式多样的朦胧美展现出来,从而更好的满足公众的环境需求,将空间的景观更好的表达出来[1]。
2.2生态理念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不断增强,生态理念在建筑环境设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建筑环境设计中,一味的选择个性化和豪华的设计风格,最终导致人与自然的相处不和谐。而将生态理念运用到建筑环境设计中,注重人与环境的协调统一,在环境设计中通过对空间环境的合理配置,有效减少了能源的消耗,在环境设计中也突出了生态价值观和生态美学观,让人们在利用环境的同时也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让人们可以更好的尊重环境和自然,在打造优美建筑环境的同时可以确保生态平衡。
3建筑环境设计中的空间利用
3.1空间组合
建筑环境设计中的空间组合包括对比设计、流动处理、序列组合和过度引导等多种形式。空间对比设计是运用明暗对比、高矮对比、大小对比、形状对比、虚实对比等各种组合形式来增强环境设计的表达效果。例如在环境设计中,可以通过做到虚实比例的恰当,尤其应该留意环境设计的虚处,让人们看到建筑的同时可以产生无限的联想,从而产生意境,达到环境设计之外的虚境。流动处理就是利用空间的起承转合来增加建筑环境的流动感,例如在建筑物的外部环境中,在入口处留下空白的空间,充分利用封闭的空间和开敞的空间的对比以及光影的变化来营造出流动变换的艺术效果。序列组合是按照特定的内容组合合成序列,例如动物园按照动物的品种来安排设计。过渡引导是一种处理空间的重要方法,例如柱廊、檐廊等的运用。
3.2空间分隔
空间分隔就是将建筑中的大空间分成多个小空间,空间分隔又包括实隔、虚隔以及渗透等手段,例如在公园里,通常通过植物、景观、建筑、山石等将整个大空间分为若干个小空间。例如图1,在居民建筑的室内环境设计中,就是根据不同的功能将整个大空间分隔成很多个小空间。虚隔主要是将交通隔开,而并不隔断人们的视线,让人们可以隔圆相望。实隔是从视线上和交通上同时隔断,例如密林、天井的设计等。渗透是在不同的空间之间通过艺术手法处理透和围的关系,例如室内室外空间的相互渗透等,不仅丰富了建筑环境设计的层次感,还增加了趣味性[2]。
3.3空间改造
在建筑环境设计中,色彩对室内空间具有改造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空间规划的功能和空间调整的功能。在室内设计过程中,色彩的搭配可以根据室内空间的功能不同来进行规划,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情感倾向,在进行室内空间改造的时候可以充分发挥色彩的情感倾向,从而更好的实现室内不同区域的功能。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时间和人力,同时还更加经济方便,最后需要对不同的功能区域进行调色,使不同功能的色彩与整体空间的色彩进行有效的结合。家庭住宅中的卧室,私密性比较高,如果选择鲜亮的色彩,会使人的精神处于亢奋阶段,不利于人们的休息,所以应该选择淡雅的色彩。针对办公区域,需要保持人们的头脑清醒,同时集中人们的注意力,所以可以选定纯度较低的活跃色彩,绿色和蓝色就是很好的选择,可以保持人们大脑的活跃。对于餐厅来说,可以选择橘黄色等暖系色彩。
4建筑环境设计中的色彩效果
4.1色彩烘托
在环境设计中,色彩发挥最大的作用便是烘托作用,尤其是在建筑外部环境的设计中,色彩不仅会影响建筑环境的整体效果,也会影响建筑的整体造型。合理的搭配色彩可以将色彩和室内的空间协调,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变空间的设计面积,从而影响人们的视觉感,改变人们视觉中的空间大小。色彩不仅可以装饰建筑物本身,也可以装饰用户的心情。色彩对人们的心理会造成较大的影响这是众所周知的,在进行室内设计的时候,设计者就可以充分利用色彩调节人们心理的原理来进行设计,通过色彩的搭配来调节不同性格的人的心理,从而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3]。使用黄彩的搭配,可以营造一个温暖活波的居住气氛,让人觉得心情明朗,给人带来华贵的感觉。红色系列给人温暖、大方的感觉,紫色给人高贵、烂漫的感觉,给人一种神秘感,绿色系列给人自然、清晰的感觉,可以使人心情愉悦。
4.2色彩调和
在建筑环境设计中,还应该注重色彩的整体调和性。背景色是室内设计需要考虑的最主要问题,一般背景色的选定应该考虑到室内设计的整体风格。室内设计的背景色包括了天棚、地面和墙体的颜色,所以背景色的设计在选用了这三者的颜色之后,还应该考虑这三者颜色的协调与否,注重的是整体协调,而不应该过于重视某一个方面的背景设定。地面合适的色系不一定适合天棚或者墙体,所以在室内设计过程中也不应该过于使用某一种色系。家具色彩同样是室内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家具色彩的确定和背景色的确定是一样的,应该服从整体,家具色彩的搭配应该和室内设计的背景色相协调。在确定了整体装修的背景色之后,接下来需要考虑的就是装修色彩,室内设计的装修色彩主要包括门窗颜色、通风孔、壁柜和墙裙等地方的颜色使用,装修的色彩应该是和家具色彩以及背景色彩相协调的,在选定装修色彩的时候一般不建议根据自身的喜好在确定,而是更应该注重其与整体的协调。
4.3色量运用
色量是指建筑设计中运用色彩的面积和用色的纯度。色彩具有调节光线的作用,而不同的色彩调节光线的力度也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不同的色彩的反射率是不一样的,其中白色的反射率最高,在70%-90%之间,其次就是灰色系的反射率,最后是黑色,黑色的反射率在10%以下。在进行建筑室内设计的时候可以根据楼房和房型的不同用途来进行色彩的合理搭配,使用不同的色量达到不同的效果。对于建筑的外部环境来说,色量的运用以简单为主,彩度以淡雅为主,明度以明亮为主[4]。
5建筑环境设计的艺术风格
5.1情感表达
建筑环境的艺术设计还应该关注用户的情感需求,情感元素是艺术的生命,但是情感艺术是无法精确的表达出来的,所以需要借助艺术形式将情感更好的表现出来。不同的室内空间由于色彩搭配的不一样、空间造型的不一样以及功能的不同都会给人不同的情感感受和心理体验。空间的整体感应该和进入这个空间环境的人们心理定势产生积极的情感融合,只有这样人们在进入这个空间环境之后才能产生愉悦的情感。如果环境的设计和人们的心理定势相违背,那么人们就会产生消极的情感反应,甚至会感到压抑和讨厌。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的所有元素在进入人们的感觉系统之后,构成了人的感官体验,人们对室内环境的认知是由听觉、视觉、嗅觉等共同完成的,通过动态的组织空间设计元素让人们在生活的过程中得到满足,让人们感受到更好的艺术魅力。
5.2审美取向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个性化,个人的丰富性慢慢就转化为物的丰富性,人们在追求新奇、个性化的东西,最终都会转化为物的形态,也就是说物是人们需求的载体。设计师往往和用户有着不同的意识形态和审美价值,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应该对用户的审美价值取向提出更高的重视。由于人们的主体审美价值取向不尽相同,用户的差异化、个性化越来越明显,设计者在进行室内设计的时候已经不能将其看成为自己个人的表演舞台,室内环境设计已经不能是设计师的自我表达[5]。用户的审美价值取向受到文化、生活经历、年龄、性别和职业等的影响,所以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只有这样环境设计出来的最终效果才能与用户的审美取向相和谐,从而被用户接受和感悟。
5.3地域风格和传统元素
地域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和艺术风情,在建筑环境设计中,巧妙的运用地域文化,不仅可以突出设计师建筑环境设计中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个性,同时还更统一获得当地人民的喜爱,也可以让外地的人们感受到当地的独特文化。通过开敞通透的布局,可以让建筑形式更加轻巧优雅,表现出一种和谐统一、自然的意境。在建筑风格中,还可以注重中西文化的结合。如图2,就是兼备中国传统元素的现代建筑设计图。文化具有非常强的传承性,在建筑环境设计中充分利用传统元素,可以让人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精华。在利用传统元素的时候,并不是简单的对传统元素进行复制和模仿,而是通过对传统元素的转化和重构,对其进行重新诠释,用现代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表现手法对传统元素进行重新的演绎和创新[6]。
6结语
建筑环境设计中的环境是指室内空间环境、物理环境、视觉环境和建筑物周围环境等,从自然方面看,应该是客观环境和建筑内外环境的有机融合,具有非常明显的社会属性。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通过对建筑物形状、色彩和风格对建筑环境进行设计,为了设计出更符合人们审美的建筑环境,设计师需要不断升华自身的设计理念,提高建筑环境的设计水平,为人们打造一个舒适、优美的环境空间。
参考文献:
[1]徐伟.环境艺术中的模糊性思维探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5):124-125.
[2]李抒音.环境艺术设计中空间艺术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3,21(8):9-11.
[3]金娟.建筑环境中的色彩艺术设计研究[J].文艺生活,2012,32(8):215-216.
[4]于洋,刘剑虹.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人文关怀与人文精神的表达与呈现[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4,34(05):93-95.
[5]周成广.域网建筑协同设计平台安全性与适用性研究[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0,36(2):16.
论文摘要:通过阐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理论,分析了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学习方式与创新素质的关系,并构建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的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型。
2006年,我国政府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为国家提供创新型人才成为我国高校的重要使命和责任。本文通过阐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理论,分析了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学习方式与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关系,并构建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的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型,探索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可行之路。
一、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国教学设计领域发生的一次重大转型,较突出的代表人物有皮亚杰、布鲁纳、维果茨基等人,其研究主要表现出以下特征:(1)强调学习者的中心地位;(2)重视真实境脉;(3)注重“协作学习”;(4)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支持“学”;(5)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注重知识的建构性、境脉性、复杂性和社会性,并强调为建构性、真实性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撑。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主要包括问题设计、相关案例、认知工具、协作工具、信息资源和境脉支持六个设计要素,并以“问题解决”作为主线贯穿设计的始终。通过问题的解决,一方面可以培养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概念转换和知识建构建立心智模型,从而进一步促进概念转化、解决问题和知识结构的更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在宏观层面上存在课程、教学与评价的相互协调关系,并互为增效。解决问题围绕课程的内容进行,教学内容又与学习的课程相关,而评价则是针对教学者所教的内容展开,亦以促进解决问题能力的生成与心智模型的建构为基点,通过给学习者以建议、提示,促进学习者进行反思,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框架如图1所示。
二、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创新素质、学习方式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
当前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主要是从创新素质的创新人格(非智力因素)和创新思维(智力因素)两方面进行的。创新人格是创新能力的动力源泉,是能使人长久保持创新欲望的个性品质;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对没有现成思路可以套用的结构不良问题进行的思维活动。另外,合理的知识结构也是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不可缺少的信息源。根据认知灵活性理论,知识可分为良构领域知识和劣构领域知识。良构领域知识是指有关某一主题的事实、概念、规则和原理。劣构领域知识则是将良构领域知识应用于具体问题情景中时产生的复杂的、不规则的知识。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认为,影响学习者问题解决能力之一的就是领域知识和结构性知识,它不仅关注知识的学习,更关注如何帮助学习者生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在某种程度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是参照解决结构不良问题的心理机制设计的。这就要求高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鼓励大学生充分发挥互动性和自主性,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以良构领域知识为基础,通过多个概念原理以及大量的经验背景的共同作用,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交流能力,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进行概念转换和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进而促进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提高。
基于不同的学习动机,学习者会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主要包括表层式、深层式和成就式三种。表层式是学习者基于外在动机,采用机械的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的被动学习;深层方式,是学习者基于内在动机,为满足兴趣和有意义学习方式进行的主动学习;成就式是学习者基于成就动机,利用各种学习技能,为取得好成绩而学习。成就式方式与浅层式或深层式方式相结合,可形成“表层——成就式学习方式”或“深层——成就式学习方式”。不同国家针对不同教育层次的学生所做的许多研究表明,学习结果与学习方式是相关的。表层方式对于记忆无关联的细节是奏效的,但通常只能获得低分,常常会导致学生对学习结果的担心、焦虑。深层方式则会使学生认为学习任务是有趣的,通常能获得高分,而且有助于学生获得结构合理的学习结果。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研究中,Biggs&Mooer、Dart和Tnag等国外学者经过实证研究,均得出结论:强调互动性与自主性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与深层学习方式正相关,而与表层学习方式负相关。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很容易导致大学生进行表层方式的学习,其获得的知识材料是零散的、孤立的、肤浅的,会造成新旧知识结构的脱节。而如果能够鼓励大学生进行深层次学习,则有助于他们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促进大学生创新人格的形成,并激发其创新思维。大学生创新素质、学习方式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的关系如图2所示。
三、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的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型
在综合分析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学习方式和大学生创新素质关系的基础上,我们尝试建立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的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综合设计模型。如图3所示。
1.设置多维目标
多维目标设置包括重塑教学活动的主体观、改革教学课程、构建合理知识结构、培养社会实践能力、建立健全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价等六维目标,具体如下:(1)教学活动应当以学为主,着眼于帮助大学生自主构建与创新;(2)课程改革应当以学生为本,注重开放的、创新的过程及教学互动;(3)合理的知识结构应当强调知识的多样性、动态性与开放性,加强学科间渗透;(4)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应当使问题的境脉更接近于真实情形,帮助大学生发展创新思维;(5)教学管理应当建立能够鼓励大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与创新的弹性管理制度;(6)教学评价应当构建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的、动态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突出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特点。
2.教学情境设计
情境设计是通过激活相关知识、技能和经验,引导学生识别或生成需要解决的问题。情景设计具有如下特点:(1)学生能够充分了解所要解决的问题,启发学习的自主性;(2)情景任务本身具有的挑战性,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3)情景设计本身具有复杂性,更容易培养学生解决的问题能力;(4)情景设计的多样性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并在完成任务中把自己的知识表达出来。
3.建立协作式学习支持系统
协作式学习支持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组建学习小组。学习小组成员是对同一个主题感兴趣的相关专家、教师、大学生或其他人员等,彼此分享知识、共同讨论;(2)鼓励跟进式的问题解决。教师需要时常鼓励大学生进行跟进式的问题解决,在已有观点的基础上质疑、拓展、寻找新的信息,并将问题发展成更详细的子问题;(3)鼓励大学生建构自己的观点。学习者的思维发展是建立在彼此观点支撑的基础上的,鼓励大学生建构自己的观点,能够将问题解决推向深入,获得对知识的深度理解。
本文介绍了简约主义和现代简约设计风格特征的概念,勾勒出简约主义设
计在空间环境中应用的发展。以人为本,建立简约和自然的设计理念,遵循绿色
生态设计的原则,简约的空间环境设计等方面总结了空间设计精神内涵。
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
简约主义空间环境可持续发展应用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我国的空间环境设计有了夸世纪的空
间式飞跃,从简单到更人性化的空间划分设计。在社会财富和国民文化水平的提高的物质基
础的同时,生活环境的设计已经远远超越功能上的需求,而是越来越多的重视健康并且时尚
的感觉以及文化内涵的体现。简约主义风格的设计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它以最简洁的形式
来满足人们对空间环境那种本能的感性需求和与时俱进的理性需求.同时,这种风格也符合
国际设计风格的时尚.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发展以及人类生活节奏的日趋高速化,简约的设
计概念将被日益广泛并且长久地应用于未来人们的日常生活。
1111
简约主义的概念及风格特点
现代简约主义发端于20世纪初的西方现代主义,经过对80年代中期对于复古风潮的批
判,并且结合了极简美学逐步成熟的一种思潮,于90年代开始广泛的对设计领域产生影响,其
核心思想是现代主义建筑大师MiesVanderRohe的名言“Lessismore”其特点是简约而
不简单.因为虽然简约主义风格主张对的色彩、照明、材料的外在化进行颠覆性的简化,但实
际恰恰是对诸要素的内涵高度概念化把握.简约主义风格大致可从如下几点进行说明.
一是因地制宜。所谓因地制宜,即在景观设计中,优先考虑的是当地的立地条件,而不是
教科书上的条条框框或者政府的条文规定.只有这样,木、草、花才能与土地形成最经济、最
环保的结合,从而最大程度达到美化功能。第二是人性化设计的功能。即去掉那些纯装饰性、
没有太大实用价值而又高成本的设计元素。第三是材料多样化。不硬性使用规定的材料、材
质(尤其是人工合成部环保的产品),可以就地取材。传统的木质经过精心的设计可以胜任
各种基础材质。新型环保材料,如碳纤维、高密度玻璃液可以适当应用,成为点缀环境设计
的精致小品。
2222
简约主义的发展
简约这一设计理念几乎完全游离于中国传统设计理念,无论是紫禁城雄伟的宫殿,还是
江南园林令人叹为观止的巧夺天工的装饰,那些雕梁画栋、为追求繁琐而无一不用其极的精
雕细琢似乎一直是经久不衰的旋律。而这些传世巨作的巨大代价就是无尽的财富的浪费。
随时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国内涌现出大量装修穷奢极欲的商场、酒店、度假别墅,一
时间奢华之风日盛。人住在这种金碧辉煌的空间内,心灵反而得不到丝毫的放松,灵魂得不
到丝毫慰藉。因此,得到一个温馨而又简约的家越来越成为现代国人内心最真挚的呼声。
3333
简约主义在城市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城市美学的核心问题在于把城市空间设计的诸多要素统一的基础上,达到美化城市
的目标。建筑的本质还是为人而设计的生活空间,而是是赋予了时代气息的艺术化特点的空
间,即实用与美观的统一,具体的讲,建筑设计的诸要素,如尺度、体量、色彩、风格等方
面应和谐的统一。
4444
简约主义在当代环境设计中的新理念
4.14.14.14.1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空间环境设计的宗旨。其出发的在于人本身,而不是环境设计这一外在形式
以及过程。人的生活,工作和心理等因素应该成为环境设计是否能否最终实现提高生活质量、
最大限度体现人生意义的关键考虑。因此环境设计过程中,在必备的配置建筑物合理性、色
调的整体效果以及道路、照明等生活、生产等城市基础条件完善的基础上,还应该着重考虑
空间关系、空间尺寸、空间比例等要素,以求最大程度符合人的活动规律。
当今,人类社会正处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人际关系日益冷淡,人比以往任何一个时
代更加需要一个功能健全、舒适、独立的、个性的环境。这对于环境设计者提出了额外的要
求,即他们的设计作品要更符合审美标准,更富于文化底蕴,更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因
为只有在这种的生活环境中,现代人才能身体放松,灵魂安慰
4.24.24.24.2
树立简洁、自然的设计观
在当今这个人与空间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的信息化时代,渴望回归自然成为当代人共同的呼
声。设计者应该抓住时代的脉搏,通过简洁、自然化的设计使得人与自然之间的日益失衡状
态回归到和谐的统一。绿色生态所畅想的适度消费观念为此设置了奋斗目标以及检验标准。
简洁主义设计者们要在保证环境功能完善的基础上,更多的考虑简洁,一切设计因素都要剔
除掉过度的装饰。简洁的自然风成为当今设计的焦点,他集中体现了适度消费理念、节约型
的生活方式,同时,又体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其次,在追求自然态的审美,人与自
然和谐共处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并使用绿色的人工合成材料以及科学的手段,合理的采用可
再生资源,尽可能的降低生产消耗,这也是回归自然的内在要求。
5555
结语
综上所述,简约主义设计不仅是时展的理性产物,也是当代人寻找属于自己的一块
净土,获得精神慰藉的人本主义诉求。感性与理性都使得这个时代不再钟情于奢华的金碧辉
煌的宫殿,潺潺的溪流旁边一所简洁的木屋才是众望所归的家园。真正的财富应该是用尽可
关键词: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多媒体技术;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因具有直观、形象、信息量大等特点,深受教师和学生的青睐。相对于传统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多媒体技术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被广泛地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并成为推进和改善教学的重要手段。
一、环境设计专业
1.环境设计专业的概念
环境是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环境艺术是20世纪新兴的艺术类型。狭义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从属于设计学,主要包括室内装饰、装修设计、建筑装饰和装潢设计等。广义的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几乎涵盖了与环境有关的所有内容,涉及美化、装饰的所有设计领域。
2.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
环境设计专业在我国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8年,国家教委设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简称环艺专业)。改革开放后,环艺专业迅速发展,2012年被正式确认为艺术学门类下一门独立的专业。随之各类院校广泛开设该专业,并根据开设专业性质的不同而确定不同的培养重点。综合类院校以建筑类课程为主体,进行艺术素养的基本训练;艺术类院校重点培养艺术表现技能,辅助增加景观和建筑等课程。
3.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环境设计专业培养的是具有一定艺术修养、良好文化素养和娴熟专业技能,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掌握必备的环境设计专业相关课程知识,创新和实践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专业设计人才。
二、多媒体技术
1.多媒体技术的概念
媒体是信息的载体,多媒体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目的,将多个单媒体组合使用。多媒体技术是一种信息处理技术,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文字、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进行采集、获取、压缩、编辑、存储等综合的数字化处理,形成交互性的一体化技术。
2.多媒体技术的特征
多媒体技术具有集成性、控制性、交互性、非线性、实时性、信息使用的方便性、信息结构的动态性等基本特征。因多媒体技术具有人机交互、即时反馈的显著特点,在教学效果上往往优于其他教学方法。
三、多媒体技术在环境设计专业中的应用
1.多媒体技术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广泛地应用于教学领域,环境设计专业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图像、动画、视频等方式,能将晦涩难懂的教学内容清晰地演示给学生,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1)PPT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现代的课堂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采用多媒体技术授课,但在长期的实践中,在某些课程或者在一门课程的不同内容中,现代PPT教学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黑板教学。教师应以PPT多媒体教学为基础,弥补传统黑板教学的不足,增加课堂教学内容,加快授课进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进度。在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中,如商业空间设计、展示空间设计、居住空间设计等课程中,需要大量的图片和视频辅助学习,通过PPT可以将这些教学元素充分融入课程,将典型的案例效果图插入PPT,通过实际案例的演示和教师的针对性讲述,可以使学生直接理解如何设计,能够分析什么样的设计才是好的设计。
(2)Flas在教学中的应用
1999年6月,美国MACROMEDIA公司推出一款优秀的网页动画设计软件,即Flash。利用Flash软件这种交互式动画设计工具可将音效、声音和动画等内容融合在一起,制作出动态网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Flash软件提供的多种教学工具,制作动态效果。如建筑设计制图课程,这门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的基础课,旨在掌握规范的制图标准和如何绘制平面图、立面图、轴测图、剖面图等。通过利用Flash软件制作动态效果,将绘图步骤通过动态效果演示给学生看,可以节省教师课堂绘制的时间,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同时各种动态演示效果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视频在教学中的应用
现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各类网络教学视频、纪录片、教学片等较多,教师可大量学习和搜集有用的相关视频,根据课程需求,在适当的理论讲述后播放视频文件。如,对于施工工艺这类枯燥、难懂的课程,教师通过图片展示施工的每个环节,展现施工图绘制的过程,不如通过现场施工的视频,再配上语音的讲述更有效果。学生如同身临其境,直接感受实际的操作流程和制作工艺。如,一些史论性课程理论性过强,知识不易于记忆,教师通过播放相关历史视频,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取得触类旁通的效果。通过PPT、Flas、视频等多媒体技术,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晦涩难懂的知识,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扎实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授课效率,活跃课堂气氛。这种动态的全新的信息内容及传递方式,可以给学生带来丰富多变的认知形式,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师生的互动交流。
2.多媒体技术在环境设计专业实践表现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凭借其快速、准确、操作简便等优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技能。环境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设计师准确表达设计思想和意图,将设计直观地展现给客户是最终目标,因此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一些能够表现二维、三维的常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如AutoCAD、PhotoShop、3dsMax等。
(1)AutoCAD软件
1982年Autodesk公司开发了AutoCAD(AutoComputerAidedDesign)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主要用于绘制二维平面图和三维设计图等。对于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需要掌握AutoCAD的基本绘图命令、编辑命令和修改命令,绘制简单的室内家具和简单的小品;掌握绘图标准,准确、精细地绘制平面图、立面和剖面图;通过掌握的施工工艺内容,绘制天花图、地面铺装图、节点大样图与施工图等。
(2)Photoshop软件
AdobePhotoshop由AdobeSystems开发,简称“PS”。该软件主要用于处理以像素构成的数字图像,能够准确、快速、便捷地进行图片的编辑和修改,是一款专业用途广泛、易于学习和掌握的设计软件。Photoshop软件在环境设计专业中,主要用于后期平面效果图和局部效果图的绘制,学生需要掌握平面效果图绘制的审美效果和色彩搭配,掌握局部效果图表现的透视效果。
(3)3dsMax软件
3dsMax软件对于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必须掌握的专业软件,主要培养学生的三维空间设计和效果图的表现能力。通过掌握3dsMax软件的基础操作,能够真实地表现室内设计的空间效果和场景透视效果。其种类丰富的材质和多角度的灯光效果,能对实际工程案例进行虚拟设计,提高设计师的工作效率,与客户实时互动交流,避免设计缺陷。
参考文献:
[1]潘鲁生.设计艺术教育笔谈.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2]牛琳.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以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为例.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6).
【关键词】室内环境设计 绿色生态 以人为本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室内环境设计在我国的发展空间形式,开始由传统的重视效能转变为简洁明了的个性追求,以满足需求者使用为基础,人们对空间环境带来的心理与生理感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当代室内环境设计的主流趋势便是关爱生活、关注健康、彰显个性、重视情感。
在中国早期的建筑设计中,就体现了室内设计的内涵,有的人甚至将室内环境设计视作建筑设计中的一门科学,同时早期从事室内设计的人员都是建筑师。直到上世纪60年代,室内设计才真正脱离建筑设计,形成了单独的学科,与园林绿化设计等要素共同构成了环境艺术设计的两大分类。自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后,室内环境设计在我国才真正开始起步发展。
但是,从我国室内环境发展的现状来看,国内一些设计者对于室内环境设计存在诸多错误思想。从国内诸多室内环境设计作品中不难发现,一味地追求奢侈华丽、抄袭、模仿等问题比比皆是,严重阻碍了我国室内环境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当前室内环境设计存在的问题
1.缺乏合理的空间布局,使用面积任意改变
空间是室内环境设计的灵魂,对于设计师来说,如何才能实现合理的设计与组合空间元素,进而满足需求者对室内环境的基本需求,是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通常来讲,室内环境设计的空间布局必须考虑到两个方面,一是实用性,二是可利用性,在满足上述空间布局要求的同时实现技术、功能以及形式的协调性,进而赋予空间丰富的文化内涵,满足需求者对空间的追求。但是在当前绝大多数设计过程中,很多设计者都对客厅的设计下足功夫而忽略了卧室的设计安排,没有考虑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的时间是生活在卧室中,卧室空间环境设计的不合理,很容易让人感觉不适应,同时也可能降低室内的空气质量。而有的设计者为达到华丽、采光等各种目的,鼓吹主人对建筑进行改动,便于其做一系列的造型装潢,以达到美轮美奂的空间环境。殊不知这些做法在表面上好像是达到了“双赢”的局面,但事实上,业主长期生活在这种空间环境中就会发现通风卫生要求不达标、视线受到严重干扰、室内环境不能产生适当的条件气温、隔音效果差等问题。
2.室内装饰不合理,过度追求豪华装饰
室内环境设计不仅对建筑工程装饰整体性提出了要求,同时还要求室内各部分装饰必须保持高度的协调性,现代人文与传统文化的辩证统一能够在高质量的装饰效果中体现,以“以人为本”为装饰定性要求,而不是以奢华作为装饰的目标。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当代人对完美的室内环境追求可谓是乐此不疲。设计者为满足业主的需求,在对室内环境设计中,过度地堆积了一些无用材料,让建筑“穿金戴银”,尽量让室内环境呈现富丽堂皇,彰显主人富贵气息的豪华氛围,最终导致室内环境设计与其存在的效用价值偏离。
3.缺乏良好的生态环保意识
现阶段,由于人们环保意识不强,因此在一些住宅室内环境设计中没有过多地对环境保护因素进行考虑。一些设计者对颜色鲜艳的材料直接使用,完全没有考虑到鲜艳材料中的有毒化学物质可能对人体造成何种伤害,当业主入住后,经常出现耳鸣、眼花等情况,甚至产生疾病。
二、我国室内环境设计问题与对策
1.重视室内环境设计的功能多样性
之所以对室内环境进行设计,其目的在于将建筑内部的空间合理应用与开发,帮助人们能够在舒适、美观大方的环境中生活、工作。设计者在对室内环境进行设计时,除了对空间的使用功能加以考虑之外,同时还需要结合用户的生理与心理要求来实现最佳设计。因此在对室内环境进行设计时,不仅要对家具摆设合理设计,同时还要注意室内色彩的搭配以实现最佳的视觉效果,在结合用户生活习惯后,对空间比例等关系要素妥善处理,使室内环境整体布局在满足需求者要求的同时实现科学化、合理化、舒适化的生活居住空间环境。
2.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室内环境设计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其以满足人们生理、心理、生活等各方面需求为目标,以提升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为基础,进而帮助用户感受人生的真谛。以人为本这一核心设计思想要求设计者必须将室内环境设计的主体转移到需求者身上。当代室内环境设计已不再是仅追求使用功能,而逐渐延伸到文化、审美功能的需求。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正在不断疏远,舒适、安全方便的生活空间已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人们更希望回到一个能够带来温暖亲情的家。这就赋予了设计师承担人类心灵与精神安抚的任务。因此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必须把握好人的尺度,实现人与建筑空间的和谐相处。
3.建立简洁、自然的室内环境设计观
自然简洁已成为当代室内环境设计的主流趋势。随着环保观念的不断宣扬以及绿色生态的健康设想,社会已呈现出回归自然环境的社会风气。此外,理性消费、绿色消费以及绿色生活方式逐渐成为简洁设计的主流思想。基于简洁设计理念下,其要求在对室内环境进行设计时,除了考虑到功能搭配的合理性,同时还要将设计思想的精髓与文化理想形构图,进而实现个性化的自然、简洁设计。所以,怎样利用最少的材料、最环保的材料来呈现自然、简洁的装饰效果,已成为所有设计师需要不断解决的问题。
4.坚持绿色生态设计原则进行设计
随着环保观念的大力宣扬,人们对绿色环保概念的认识逐渐加深,绿色消费已成为全球人们的共识。绿色生态设计可以帮助人们营造良好的、高质量的室内环境。室内拥有良好的调节气候能力,不仅可以保证室内的空气质量,同时还能促进室外资源的再生,实现人、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设计学角度来讲,绿色生态设计主要是指以建筑与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因地制宜,合理、科学地对室内环境进行设计,在装饰材料的选择方面,要尽量靠近自然,避免有毒的化学材料使用。这样不仅做到了绿色、理性消费,同时还能够节省业主不必要的开支。
参考文献:
[1]陈世坤.新时期下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思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5).
关键词:居住环境;发展现状;改进措施
我国现代居住环境的发展与人居环境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面对与我国如今处于发展中的并且人口众多的现状,要实现社会和谐,那么安居乐业就是其重要保证。面对不断提升的人民生活水平和以人为本的居住环境设计理念,在满足人的基础需求,如生存居住,工作,休闲等的条件基础上,现代居住环境也改变着人的生活行为习惯以及活动行为习惯。那么我国现代居住环境设计就逐渐演变成为了人类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品质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一、我国现代居住环境设计的发展现状
1、施工代替设计风气见长
在发展中,对于自主发展的设计公司和部分设计单位事务所来讲,能够以设计见长的品牌设计装饰工程公司的短缺,以及在实地实践中对其设计的依赖性和创新的缺乏,使以施工顶替设计的行为难以根除。施工应当作为设计的承载体,落实设计师的设计意图,并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对设计进行修改,而不应该成为机械化的重复。施工代替设计风气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懈怠行为,是对业主的懈怠也是设计师和设计公司对自己工作和责任的懈怠,但是由于这样的做法可以节约人力成本和脑力脑洞,近年来,这样的风气逐渐滋生蔓延。
2、出现企业集团化的发展势头
企业两极化的格局不断明显,并且在发展中越加注重集团品牌概念。市场中一部分在实力上占据优势的企业则通过多品牌推进和主动吸取社会多方加盟的方式来完成对自身向大型的装饰设计工程公司的转型。除此之外,对于其他的在设计,施工,资金方面占据较大优势地位的大型企业来讲,其则会选择多方面的发展途径,如兴办家具,材料等综合工厂以及向海外拓展市场与盟友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企业单位能够达到提升品牌效应与发展的新型目标,从而完成所期望的经济效益目标。
3、设计师素质上升
对于基层力量而言,作为基本单位的设计师的人均素质水平在不断攀升,与此同时,内部之间的竞争关系也在不断形成一种明朗化的格局。在实际事业单位中,企业会从人力财力和客户要求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完成对研究院,设计单位以及设计网的建立和完善,与此同时,也在以设计师水平程度为标准的职业规划上逐次划分出总监,首席设计师,高级设计师,设计师和助理设计师等不同的职业梯度,相对应的,在劳动报酬上也拉开了较大的档次,具体来讲,顶层的职业设计师一般会在薪酬方面高出基层设计师的几十倍。所以,由此观之,酬劳也可以从一个侧面的来体现出其所在的装饰企业的品牌含金量以及设计师的技术创新水平。设计师人均素质的提升实际上也是装修水平不断提升的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所以,我们认为,设计师的素质的提升过程实际上也就是装修水平进一步提高的过程,所以,在这个角度上来讲,一定要不断地提高设计师的设计水平与设计水准,这是一种设计的总的素质的体现。
4、装修设计考虑因素不够全面
在总体的设计风格趋势上来看,在从理念装修转变为装饰的节点——2005年之前,室内空间的墙面,地面,天花的处理以及在装修过程中门窗与室内风格的协调这些方面占据了设计师的脑海。而对于装修中的其他部分,如室内的采光,家具的材料选择以及室内物品的陈设方式与装饰细节的协调等方面则不能给予相应重视。装修设计考虑因素不够全面往往是多种因素促成的,总的说来,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因素:第一、装修设计者的个人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也就是说,很多情况下,装修设计者个人也不能很好地掌握装修的风格,很多情况下,这就是因为装修者个人的原因造成的。第二、素材不够丰富。也就是说,用来装修的素材或者基本材料不够,这也是客观上造成装修设计因素考虑不全面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5、同质化趋向越发明显
对于部分企业以及设计师来讲,他们将我国民众不具有较高的审美水平作为借口从而不遗余力地推行和推广所谓的主流设计风格和流行生活方式。除此之外,还有部分企业去选择以整体出售与推销的手段完成产品销售,使得风格相同的整体装修充斥市场。这样的整体推行方式,实际上是缺乏创意元素的理念的行为大行其道,也就是说,这样以风格化来诱导消费者走向雷同装修的所谓品质装修,不仅没有像宣传所讲保证了装修质量,却使市场走向了不断平庸化,磨灭了创新意识。同质化趋向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设计者本人的一贯的一种固定化的思维方式,很多设计者在这方面是因为缺乏足够的理论关注度或者在实践中,很多设计者都不注意提升内在的精神文化素质而导致设计者的目光短浅,而这也实际上导致了设计者的设计理念的落后,设计理念的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实际上就是设立者能力不能体现,所以任何时候设计者一定要有一定程度的创新意识,在创新意识之下,才能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6、环保理念的体现成为市场的主张
在装修过程中,装修材料和装修行为对环境的污染一直是备受关注又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为减少环境污染现象,部分企业与监管部门,如环境监测机构等部门和科研机构携手并进,组成了新型的监管和监测机构,来从另一个侧面保证环境保护。这样的新型渠道,可以完成对设计师的监督,也可以完成个人业主在具体施工及实地装修过程中,对一些较为环保,对环境零负担的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的选择和使用的监督。所以,企业对环保建材的利用也体现了企业的整体水平,由此可以预见,这样的水平的提升可以进一步的拉动整个行业的整体水平。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人们越来越多地注重居住环境的环保程度如何,环保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逐渐深入人心,人们越来越多地注重环保理念,环保理念,已经从一种理念逐渐上升为一种环保行动,这是人们的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们不断追求更高的生活理念的必然要求。一个商品在市场上有没有竞争力,有多大竞争力,往往和商品的很多环保因素息息相关,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认为,室内装修的环保程度实际上也是市场竞争的主要的或者潜在的一种因素。
二、面对我国现代居住环境设计所提出的改进措施
1、契合整体设计环境
对于现代居住环境设计而言,与整体环境的相互融合显得尤为必要。两者应体现一定的整体性。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无可否认的是,人无法脱离地球和环境而独立存在,而作为一个整体,人类生活环境就是由地球上的部分组成,这种相互交融联系互制的整体关系,使得污染具有延展性。当一个地区的环境遭到破坏和污染,那么无可避免的,在程度上或多或少的,都将会影响到周围的区域环境。作为整体来讲,建筑环境一方面包括了建筑内部环境,另一方面又包括了外部环境,即外部空间及场所环境,这两方面相辅相成,相互沟通与影响。回到设计的本源来讲,设计的原则与奥义就是完成一种环境与建筑的融合与呼应,完成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契合,使人类的生活更加自然的加入到原有的自然环境中。所以,现代建筑设计务必将环境创造作为整体目标,在这种整体目标的引导下,在实际的实践生活中,对设计师的要求就是,能够将自然环境中具有特征性或普遍性的因素,如阳光,空气,水土壤,气候,能量等在设计和选择上进行考量。除此之外,在组织各个细节方面,如建筑外形和空间结构构造方面,也完成一种合理的考量和组织,以及对其顺序的理性划分。通过这样的方式,设计师将完成建筑与场所的融合,也同时顾及到了场所的健康与自然环境的保护。作为室内设计师来讲,其应以使用目的为主要原则,以功能实用为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完成对建筑室内空间的重新组合和其进一步调整和合理划分,并在设计上体现设计的科学合理性。具体表现例为,对节能新材料的利用,对新兴能源的使用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建筑设计将减少在环境能源方面的过度消耗和环境方面的污染,从而完成预定原则和目标。而对于景观设计师来讲,其主要职责是对建筑与环境进行总体设计,通过科学选择绿色植物的配放,从而完成改变室内气场的目标。例如,绿植对氧气质量的改变,对污染的消除以及对室内环境的美化。除此之外,设计师通过园林植物在室内的设计也进一步完成了对外部空间的改造和美化。例如,通过对植物的设计和其与山石的搭配,来完成对室内景观和地形塑造等的逐步改善和保护。综上,景观设计师应完成使建筑与空间的协调和发展的目标,从而完成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融合。所以,生态建筑必不可免的成为了21世纪建筑设计的发展目标,这种生态的,绿色的,低碳的,可持续的人类居住环境是全体人类在建筑设计方面共同努力的方向。
2、体现创新精神
在对建筑的居住环境设计中,建筑使用者不同的需求是从古至今设计中最难把握的因素之一,但其必要性又使得这种因素占据一种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因居住者的差异,其所在建筑应具有独创性。而这种独创性,应来自于设计师对使用者的品味以及心理感受,生活习惯的了解和把握,更来自于对使用者自身意愿的采纳与尊重。在此基础上,设计师应对获得的信息进行整合,并且根据实际经验和观察思考做出相应决策。设计师所遵循的创造性原则,实质上来讲,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多元化,这种多元化体现在设计产品的鲜明主题观念,也体现在设计师与自身设计概念的创新与符合。而这种创新与符合则体现在,一是对概念本身的体现,二是对体现方式的改造。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以理论知识,经验,信息和物质来源为基础,以对设计行为的反思和对创造力的控制为桥梁,来完成对设计作品的创新。如在实际设计中根据情况对设计元素的不同利用方式,对陈旧的形式和风格的打破,以及对自身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利用,以巧妙的设计方法完成设计形式上的变化与统一,从而完成赋予设计个性与文化内涵的目标。总体而言,创新是设计的奥义。作为设计师来讲,其自身的知识的多元化,设计经验的积累,生活经验的积累,以及对各方面素材的利用,几者相互协调才能完成优秀作品的产生。所以,优秀作品体现了设计师的能力,修养、水平、艺术特色等众多方面。由此观之,现代设计应具有时代性,可持续性等众多特点,而居住环境设计师也应在此大环境下,完成设计理念的更新和新材料的使用,从而更好的彰显设计主题。
3、注重地域性文化和历史文化的传承
就不同的地域而言,设计师还应注重地方特色和历史传承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从而完成对精神文化的传承。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管是精神还是物质方面都体现着历史的遗留性和传承性。建筑设计自古作为一种文化,其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庞杂,如人类的主观因素和人为情感意识等。而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就是一种设计的不断发展与沉淀。由此观之,设计产生的初衷是为人类服务,所以反应人文情怀和人本主义精神就成为了设计的必要原则,而对当代人的意识需求的体现则成为了判断优劣的标准之一。所以优秀的现代室内设计不单单是一个简单的造物过程,它更多的体现在对生活方式的改良和生存环境的优化,完成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也同时尊重文化的地方性,完成历史的连续性。设计作为一种传承的文化,在人为的主观因素和人文情感意志的影响下完成了一种更新和传承。在人类的文明文化传承过程中,设计的过程和沉淀随处可见,故设计不能脱离人类文化而存在,其因为人民服务而生生不息。它体现着基层人民的意愿和意识需求,反映了一种传承的人文情怀和人本主义精神。所以说,现在的室内设计并不仅局限于一个简单的造物过程,而更多的反映在对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的优化与改良,在此基础上将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所以,在设计中尊重地方文化的理念并不仅仅是对传统形式和原有思维的照搬照抄,更多的是一种对原有地方文化的探求和创新。在这种探求和创新中,寻找地方文化中适应时代要求的部分,将其保留和传承,并且以新的形式和形象体现,从而完成一种地方性与现代性的交流融合。
三、结束语
我国现代居住环境设计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得以不断进步。但同时,我国的现代居住环境设计仍旧存在较大问题。因此,我们所要首先考虑的是对设计观念的转变,在改变了居住环境设计的整体理念后,我们才能够不断接受时展所带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张文英.栖居诗意的创造与体验——我国城市居住社区环境设计的发展与展望[J].广东园林,2007,01:32-39.
[2]熊德生.创造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现代居住小区室内外环境设计浅议[J].室内设计,1997,03:17-20+27+29.
[3]王芳.论新农村建设农户居住空间景观设计的新颖性[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02:138-141.
[4]杨倩,徐飞鹏.里院建筑对青岛现代居住设计的启示[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6,03:47-53.
[5]业祖润.现代住区环境设计与传统聚落文化——传统聚落环境精神文化形态探析[J].建筑学报,2001,04:44-47.
[6]关耀东.浅析当代住宅建筑规划设计发展趋势[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1:113.
[7]丁铮.论现代居住建筑环境设计的审美特征与社会性[J].美术观察,2014,02: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