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青少年独立思考范文

青少年独立思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青少年独立思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青少年独立思考

第1篇:青少年独立思考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素养;青少年

网络让生活更美好,网上冲浪成为许多人喜爱的工作和休闲方式。在政治领域,网络使老百姓对政府的监督有了新的手段,有了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政府管理方式、民主运作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在经济领域,网络使我们的产品和信息的交流变得没有了障碍,使交易变得更加轻松;在知识领域,人们可以用很低廉的成本获取更加丰富的知识。网络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快乐,比如,有的人玩游戏很方便,交友很方便,查资料很方便,网络确实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不可否认,在互联网时代,不掌握网络工具也能生活,但是,如果掌握了这个工具,将使你的生活更为便利、丰富,使你获得更多的能力。青少年应该充分重视并善于利用互联网资源,努力掌握使用网络的知识和技术,利用网络优化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娱乐。

网络不是纯净的空间,对于青少年来说,上网的好处显而易见。我们不能把网络当成灵丹妙药,也不必把网络当成洪水猛兽。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怎么培养青少年的网络素养,使其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呢?

对青少年来说,应重视对网络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虽然信息技术是副科,但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以后更好的生活、学习,应该掌握。

把互联网当“教师”。互联网可以无师自通,通过自我摸索学会使用。在网络这本“大百科全书”中,有大量网络应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内容,青少年可以上网查找学习资料,让网络当“教师”,教会自己应用网络。

第2篇:青少年独立思考范文

未来取向是指一个人对未来的思考和规划[1],它在发展个体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类思维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指向未来的事件[2],而关于未来的思考和规划,对于生理、心理和社会地位均处在巨大变化过程中的青少年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青少年思考未来,准备向成人过渡。这是一个集中建构新思想、新观念、责任、自我信念以及确立人生观价值观的时期。未来取向的积极发展有助于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形成[2],有助于其良好成长[3,4],并且能够保护个体免受环境危险因素的影响[5,6]。因此,未来取向的研究对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青少年关于未来的设想,是一个社会建构的过程[7,8]。青少年身心发展迅速,极易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影响,从而导致身心发展的失衡。因此,作为影响青少年发展的重要他人,父母和同伴是青少年获取信息、建议及支持的直接且重要的来源。马姆伯格(Malmberg)的研究发现,在个体确定未来计划的过程中,父母最常提供信息,其次是同伴,然后是学校或媒体[7]。本文拟从对青少年未来取向影响最大的家庭环境研究入手,并结合我国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家庭系统的特点,对相应的家庭教育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2.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影响

家庭是个体社会化的起点,个体以家庭为基地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融洽的父母关系,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和理解,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以及父母人生态度积极与否,都会对孩子的人生目标和身心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9]

2.1父母教养方式

父母教养方式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重要情感背景[10]。它直接作用于亲子互动过程,对青少年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如父母对子女有较高的接受性,让子女较多地参与家庭事务,赋予子女较多的心理自主,对子女进行严厉监督等,能够促进青少年对自身未来教育和职业发展的积极探索和投入以及对未来教育和职业发展的乐观期待[10]。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不仅能够促进青少年积极的即时行为,还能够促进其指向未来的行为和态度的积极发展[11]。诺米(Nurmi)等人研究发现,青少年感知到的民主的教养方式与未来取向呈正相关[12]。在对不同父母教养类型家庭的青少年未来取向发展的比较中发现,权威型父母教养家庭的青少年对未来教育和职业的探索、投入及态度均最为积极[10]。森格纳(Seginer)等人发现,接受—自主型的父母教养方式能够促进青少年对未来的积极探索和投入[13]。父母的开放性、对职业发展的支持度、权威型父母教养方式以及提倡个性的家庭,会直接促进青少年今后对未来的积极探索,并且通过促进青少年适应性人格的形成间接地促进青少年的积极探索[14]。

2.2亲子互动

亲子沟通是亲子互动的重要方式,也是青少年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研究者一致认为,亲子沟通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个核心且基础的方面[15,16]。父母教养方式和父母行为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通过亲子沟通而起作用的。亲子沟通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交换信息、观点、情感、态度和资料,以达到相互了解、信任与合作的过程。父母对青少年未来规划和态度的指导、帮助正是通过这个过程来实现的。研究者指出,除温暖和支持性的家庭互动过程外,如果父母愿意公开讨论,对新信息和子女的发展持开放的态度或鼓励青少年独立思考和行动,青少年会更积极地进行探索[15]。兰兹(Lanz)等人的研究发现,积极与母亲沟通的青少年有着更高的内部控制信念[8]。诺米(Nurmi)报告了亲子互动对青少年思考未来的影响方面的发展性变化[17]。他的研究表明,父母管教在孩子11岁时起着降低乐观水平的重要作用,而家庭讨论水平在15岁时起着提高乐观水平的重要作用。这说明当孩子们寻求自我独立的自时,青春期晚期积极的、相互的交流就变得更加重要。诺米在研究中也发现,积极的家庭氛围会提高11岁孩子的未来计划水平,而对于18岁孩子则会降低其水平[1]。总之,这些结果表明,随着青少年年龄的变化,家庭互动的不同方面在未来取向发展中的作用也不断变化。

2.3家庭支持

与儿童期的教养、保护、社会化功能相比,家庭在青少年期对青少年发展的支持和指导功能就变得尤为显著和重要[18]。父母支持是影响青少年在关注他们未来和对自身发展期望等方面表现出差异的重要因素。父母支持可以增长青少年在教育和职业领域的计划活动水平[19],还可以增加其对未来的乐观性和内控性[17]。知觉到父母爱自己、支持自己的孩子将形成对未来信任和积极的态度,他们更相信未来的成功是自己行为的结果,较之于感知到父母支持少的孩子更加倾向于投入到未来目标成功的活动中去[20]。麦凯布(McCabe)等人研究发现,青少年感知到的父母对自己未来的思考和计划的支持程度能预测其对未来思考的频率和详尽程度,也能预测青少年对未来的乐观性程度[21]。这些研究表明,当青少年感知到家庭是支持性的、可依赖的时,他们可以通过家庭关系网络获得更好的心理准备,从而成功地向成年期过渡。

3.对我国家庭教育的几点启示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这两者所无法取代的。针对我国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家庭系统的变化,笔者认为当前未来取向的研究成果至少对我国家庭教育有如下几点启示:

3.1通过营造优良的家庭氛围,培养青少年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家庭是青少年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家长要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形成团结、和睦、民主的家庭气氛,使子女受到感染和熏陶。

首先,为子女提供心理自主的机会能够促进青少年思考和规划未来的主动性,提高其规划和决策能力[22]。当前我国大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切忌对子女过度溺爱,万事包办,父母应采用积极的教养方式,给予每个家庭成员公平参与家庭事务的机会,使其获得应有的尊重,鼓励子女进行独立思考,学会自我反思,并且协助子女规划其未来发展。

其次,个体的气质、自我效能感、自我概念,控制信念等也会影响到个体未来取向的发展[23,24]。研究表明,自我概念不一致的个体比自我概念一致的个体报告了更多的焦虑,对未来更加悲观,在回答与未来有关的问题时他们感觉更孤单,并且他们对自己是谁感到更加困惑[25]。还有研究表明,高自尊的人较之于低自尊的人更加积极地思考他们的未来[26]。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应注重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引导。例如增强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在孩子成功时对其能力多加肯定,失败时帮助其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鼓励孩子相信自己。家长应该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力,一方面培养孩子能经得起成功和表扬,不骄傲不浮躁;另一方面要提高孩子的耐挫力,当遭受挫折和失败时,能迅速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心态。

再次,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利于父母与青少年交流,能够为其提供信任感和安全感。父母通过与子女交流自己的期望、道德观念、社会习俗标准等,来指导其兴趣、目标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和困惑,家长应经常与孩子进行沟通,沟通不是父母单方面传达自己的意见、想法,而是与孩子交换各自的意见和想法。家长与子女进行交流时,应本着尊重、真诚、同理心的态度,注重积极倾听、理解包容,在孩子遇到学习或生活上的烦恼和挫折时,及时给予孩子积极的心理支持;对孩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兴趣加以鼓励;对孩子正确的行为给予肯定,努力使自己成为孩子心灵的港湾、情感的归宿。

此外,家长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同时,也要随时关注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变化。处于青春期的不同阶段,孩子的身心特点及心理需求是不同的,家长应因势利导,根据孩子不同时期的特点来调整自己的教育策略和方式、方法。青少年时期是个体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树立人生观的最佳时期。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的理想,完善其人格,培养其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家庭的重要职责。营造温馨、和谐、民主的家庭气氛,与子女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为子女提供心理上的支持,培养子女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豁达乐观的个性、勇于面对困难的品质,使他们树立远大又切合自己实际的理想,能够对自己的未来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安排。

3.2树立正确的父母行为典范,对子女的行为进行正确引导

研究发现,家庭环境为青少年树立了一个生活中的榜样。拥有态度积极的父母及婚姻幸福家庭的个体,在婚姻未来取向和家庭未来取向方面更乐观[17,19]。身教重于言教,父母通过为子女树立角色榜样并提供教导,来影响青少年应对自身未来发展的态度及方式。家长是子女最直接、最经常的模仿对象,只有家长自身的素质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因此,家长应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品德修养,在日常生活中时常检点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不断克服并修正自身的不足之处。同时,应对子女的行为进行正确引导。首先,对子女的正确行为给予强化。对于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应不予理睬或直接拒绝;对于合理要求,除了必须立即给予满足的要求之外,应尽可能的延迟满足,以使他们明白,要实现自己的愿望必须为之付出努力,借以塑造子女的积极行为,同时也要对积极行为进行奖励,既可以是物质奖励,也可以是精神奖励。其次,对子女的错误行为进行正确教导。一旦孩子有了错误的言行,要及时对其进行教导。青少年正处于各方面发展的过渡时期,教导方式不当可能造成其逆反心理,进而引发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家长不要对孩子进行讽刺和奚落,不要侮辱孩子的人格,摧残其身心,要耐心地对孩子进行疏导,指出其错误言行的危害,使孩子感到羞愧,有所觉悟,进而产生改正错误的动力。倘若是由于家长观点有误而导致错误的判断,家长也要勇于承认错误,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第3篇:青少年独立思考范文

关键词:素质教育 青少年 德育课 教学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素质发展为核心的教育。青少年素质教育在整个的义务教育阶段具有特殊的地位,它是整个人生教育的基础阶段。青少年德育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社会生活、历史、地理、法律等与公民素质养成相关的各种知识。德育的宗旨是提高青少年的公民素养。总言之,就是使学生在德育担负着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任务,是完成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在德育教学中给青少年学生提出具体的行为要求,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一、素质教学下的德育存在的问题

自德育开设以来,部分学校未能彻底的执行素质教学,在素质教育上认识程度不高,一直把它作为“副科”来对待,老师上课只是应付考试,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本上划出考试重点,通过死记硬背记住知识点,使本来丰富多彩的课堂变得枯燥无味,使德育教学无法真正触及学生的真实内心,不能真正从青少年的心灵深处产生影响。德育内容涉及广泛,特别强调学生的实践和体验,真正有效的教学,是以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为基础的,必须能触及青少年的内心世界,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灵。

二、素质教学下的德育教学策略

(一)营造自主开放的教学环境

1.和谐的教学环境

教师要在课堂上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积极引导学生学会与人交往、合作,给学生自学、互学和师生共学提供多向选择形式,营造让学生独立思考、互相促进的交往氛围,促进个性充分发展,培养人与人合作的精神以及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充分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2.开放的资源环境

在教学中过程,鼓励学生在教材基础上大量阅读有关课外知识,让学生利用图书室的文献资料,在互联网的资源库内查询,以对教学内容有个全面的认识。在实施中发现,学生对这种知识拓展的方式非常乐于接受。

3.民主的思维环境

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发散、联想的思维空间。在教学实践中,允许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拓展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在课堂中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创设独立思考、主动求知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过程需注意的策略

德育是以小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培养青少年学生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内容涵盖了科学教育、品德教育、劳动教育和社会教育,涉及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直接反映了学生的现实生活。

1.重视学生思维发展

德育呈现出开放性、活动性特点,面向儿青少年的整个生活世界,从道理说明到对青少年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从校园生活到家庭及学生的其他活动空间,从学生的评议到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其目标直接指向的是:培养一个人的公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而是要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态度思考问题的取向,形成个人素质的基本要素。

在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随着年级的增高,年龄的增大,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不断拓展和提高,在问题情境的设置,实践活动的安排上,活动达到的要求及目的,都要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思维能力相结合,避免出现教学内容过于浅显,令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也要避免教学内容超过学生的思维能力,而让学生无所适从,陷入困窘境地。

2.教学贴近生活,让其体验生活真理

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即教育。”德育的教学要特别关注学生的生活,将学生的生活用作课程资源。课程标准提出教学建需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人生的美好生活,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让他们的心灵变得敏感、细腻起来。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尽力做到把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引用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生活的材料,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提高课堂效率。例如通过德育的教学让学生熟悉社会法则与道德,比如遵守社会公德,乘公共车时不拥挤,给老弱病残的人让座。

3. 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教学

学生品德的形成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和外界的相互作用实现的。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尤其要关注学困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大量的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课程教学过程,成为受教育的主体;同时让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丰富生活经验。

三、小结

校园是青少年学生形成个人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个人素质的第一战斗线,而德育教学优劣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以后的素质。所以要在青少年德育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显得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第4篇:青少年独立思考范文

一、家庭氛围对青少年成长发展的重要性

家庭氛围是家庭成员间互动形成的人际关系和心理氛围,以及家庭成员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是家庭中占优势的一般态度和感受。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家庭精神环境,与家庭物质环境相对应。家庭物质环境好,当然能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更优越的条件,但与家庭氛围相比,后者涵盖的范围和对青少年的影响要大得多。这种氛围直接影响着家庭中每个家庭成员的心理,尤其对青少年个性品格的形成有特别深刻的意义。根据前面所提到的家庭教养方式可知,不同的教养方式随之就会带来相应的家庭氛围。

民主型教养方式的家庭一般是民主,和谐的,快乐的;而对于专制型的教养方式,其家庭一般是烦闷的,消沉的。在民主型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青少年比来自其他家庭类型的青少年的行为更加积极,更具反应性。专制型家庭的青少年与民主型家庭中的孩子相比,前者能力较低,有更少的亲社会行为。心理学告诫人们要保持良好稳定的氛围,以增进自己的身心健康。其实,仅仅关注自己的情绪是很不够的。因为,每个人每天约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是在自己的家庭中度过。家庭氛围是一个整体,每个家庭成员都不能完全独立,都要受到家庭整体氛围的影响。而对家庭中未成年的青少年子女来说,家庭氛围的整体状况对他们今后的健康成长尤其重要。在快乐的家庭中生活的每一个人,几乎都是快乐的。尽管有时会发生意见,但在原则问题是团结一致的,因此,在占优势的合作、谅解的总体氛围中,不但使青少年学会了与人的沟通、交流与合作的方法,还使他们的思维意志、交流能力等得到和谐发展,而且还能从中获得安全感,形成乐于接受教育的自觉性。良好的家庭氛围能促使青少年体格健壮,活泼聪明,乐于助人,积极进取,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反之,在烦闷、消沉的家庭中生活的孩子则很难摆脱不快的阴影。

有调查显示,在父母感情不和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极大部分都有自信心不足、退缩、不合群,甚至神经质等心理不正常表现,有的还会产生攻击。小小年纪的他们因为父母的争吵而长期担惊受怕,没有安全感,缺少家庭的温暖,而造成性情孤僻,处事冷漠。不良的家庭氛围可能导致青少年行为放任,自私狭隘,心理脆弱,胸无大志,这些孩子长人进入社会后,往往碌碌无为,少数人则可能危害社会,走向违法犯罪道路。许多有主见、心智良好、比较成熟的青少年,他们的成长几乎都与平等的家庭氛围有关。在家里,他们具有独立的地位,能对各种家庭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而家长也非常注意营造平等的氛围,即使有些问题青少年还不足以正确判断,但父母还是让他们发表意见,让他产生表达的欲望。

二、青少年的家庭变化特点及针对性的家庭教育策略和方法

青少年大都处于中学和大学教育阶段,这是一个从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这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与依赖、自觉与幼稚错综矛盾的时期。任何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对于各方面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建立独立的人格,也就是具备脱离家长独自生活的能力。孩子在成长到青少年阶段时,会自发的努力尝试尽快的向成年人模式靠拢,比如不再向从前那样的依赖家长,并且想快速的脱离与家长之间的关联。这种超过精神年龄的要求和想法,通常会导致青少年出现叛逆、反抗、不满、焦虑、以及心神不定等情况,而且情绪起伏也会比较大。他们往往会挑战父母的权威。作为家长往往也经常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挫折。青少年期是亲子冲突的高发期,最后亲子之间的互动减少。

这些特点一方面是个体心理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又深深地影响着青少年的发展。针对以上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家长对青少年实施教育时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手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创造良好生活环境。家庭是子女生活的主要场所,家长要组织好生活,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子女受到感染和熏陶,形成团结和睦的家庭气氛,建立井井有条的生活秩序。同时处理好成员之间关系,养成平等交流的习惯。给予家庭每个成员公平参与的机会并获得应有的尊重,鼓励子女思考,分析家庭内的关系,学会自我反省,学会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表达心灵,容纳别人意见,协助家庭成员规划个人发展等。

2.树立正确的父母行为典范。父母是孩子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子女,成为子女效仿的榜样。所以,在纠正青少年不良的行为之前,父母首先要纠正自己,或者制定出纠正自己问题的准则。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时时刻刻、处处检点自己的言行,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进行自我重塑,不断克服并修正自身之不足。

3.提高青少年经受挫折的能力。人的一生不会事事如意,挫折和苦恼在所难,要使青少年将来在纷繁复杂的各种竞中能以强者的姿态去迎接生活、工作和习中各种挑战并能取胜,就得从小让他们在实践中进行磨练。父母对孩了的事不包办代替,要注意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小事做起,做力所能及的事。家长要有意识的在日常生活中让子女经受一定的生活上的饥饿、辛勤的劳动等方面的锻炼和磨练,指导孩子直面挫折,克服挫折的恐惧心理,教给他们战胜挫折的方法。放手让孩子到风浪中去搏击,在挫中不断前进和提高。

第5篇:青少年独立思考范文

[论文关键词]网络 青少年 影响

[论文摘要]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庞大的网民中,青少年占了很大的比例,网络进入学生的生活必然对其产生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引导青少年正确的运用网络、健康地成长是现今家庭、社会和学校共同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网络是人类高科技的结晶,他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便利。随着网络在生活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它对现有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到底怎样?我们如何采取措施克服其不利的影响呢?

一、网络对青少年的正面影响

(一)网络为青少年提供了求知和学习的广阔空间。在互联网上的虚拟学校中上课,目前已成为国外大、中学校的一种新颖的教育模式。青少年不仅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学校的情况,还可直接学习课程,和学校老师进行直接交流。这为青少年的求知和学习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和广阔的空间。

(二)网络为青少年获得各种信息提供了新的渠道。

获取信息是青少年上网的第一目的。当前青少年的关注点十分广泛,传统媒体已无法及时满足青少年兴趣点,网络满足了青少年对信息的需求。网络有助于青少年不断提高自身技能。在网络上,几乎可以找到涉及人类生活的所有方面的各类信息,对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的青少年来说,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学之不完的知识宝库。

(三)网络有助于拓宽青少年的思路和视野,加强青少年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强青少年的社会参与度,开发青少年内在的潜能。由于网络的包容性,使上网的青少年处于和现实生活完全不同的环境中,在思考的过程中,青少年不仅锻炼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对事物的分析力和判断力。

二、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互联网也是双刃剑,它对青少年的影响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逐渐接触和深入网络空间,负面影响日趋凸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素质的消极影响。网上信息泛滥可能造成青少年信仰的缺失或价值观的多元化,影响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互联网上信息接受和传播的隐蔽性,有可能引起青少年道德意识弱化、社会责任感下降;网络交流的隐藏性、无约束性,极容易使青少年做出一些违反常规的事情,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

(二)网络对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消极影响。长时间连续上网会造成情绪低落、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焦躁不安、血压升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睡眠障碍,有的甚至消极自杀;不良的上网环境也会损害青少年的身体健康。

(三)网络对青少年心理素质及社会适应能力的消极影响。长期上网会引发青少年人际情感淡漠,对现实社会产生不认可甚至逃避的心理;网络操纵时间失控,还会导致网络成瘾症,使青少年变得孤独、敏感、忧郁。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人们网上交际主要依靠于抽象的数字、符号,使青少年对社会适应行为和能力受到影响,甚至有些青少年还可能患上“网络社交障碍症”;从而减弱青少年的社会角色的获得能力,不利于青少年的社会化。

三、减少网络对青少年消极影响的几点建议

(一)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加强青少年全面素质教育及对网吧的监督和管理。帮助青少年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强化思想道德意识,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青少年对网络信息的选择性接收能力。青少年上网的主要地方是网吧,有的网吧为谋取更多的利益,允许青少年进入一些不健康网站,执法机关应加强对网吧的监督和管理,进行安全合格检查,净化网络环境。

(二)建设一批适合青少年的网站。 许多网站的信息良莠不齐。应建立一批适合青少年浏览的绿色网站。这样可以避免不良信息带来的思想污染,也可提高网络的利用效率。在网上开展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活动,吸引青少年的参与,达到一种潜移默化的引导教育作用。

(三)发挥青少年校外科技教育机构的阵地作用。充分发挥科技馆、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博物馆等公益性科普活动场所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和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使每个青少年都能得到全面和谐、生动活泼的发展。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满足广大青少年对科普知识的需求,从而使青少年减少去网吧的时间和机会。

除以上几点外,家长也应提高自身的网络知识与技能,做好引导与教育工作;社会应加强对网络危害性方面因素的宣传和加强网络道德的建设。互联网对青少年积极、消极的影响,二者都不可忽略。既不能因为它的积极因素而放任不管,也不能因为它的负面因素而因噎废食,尽可能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使青少年有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参考文献:

第6篇:青少年独立思考范文

敬爱的领导、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在这个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季节里,全国上下正在开展爱国主义荣辱观教育。这是爷爷提出来的。胡爷爷所讲的“八荣八耻”为我们当代小学生在新形势下辨明是非、区别善恶、分清美丑提出了新的标准。作为少先队员,我们从小就要树立正确的荣辱观,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哪些行为是光荣的,哪些行为是可耻的。

我们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要用“八荣八耻”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爱祖国、爱科学、爱集体、爱公物、爱亲人、爱同学、爱劳动,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多给红领巾增添光彩,立志做合格的小公民。

以热爱祖国为荣,我们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坚决抵制危害祖国的一切言行;以团结互助为荣,我们要关爱社会,关爱他人,互帮互助,让社会充满爱。以诚实守信为荣,做表里如一的青少年,我们要从小学会做人,礼貌待人,举止文明,谈吐文雅,远离粗俗.以崇尚科学为荣,做身心健康的少年儿童,我们要学科学,讲科学,爱科学,用科学,让知识武装我们的大脑,远离网吧,拒离,反对.以自理自立为荣,做自强上进的青少年,我们要学会生存,自强自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赖父母,学会独立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

同学们,行为成就美德,我们要牢记胡爷爷提出的"八荣八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小处着眼,明辩是非,分清善恶,识别美丑,规范自己的行为,以爷爷提出的"八荣八耻"为标准,在学校,在家庭,在社会,说文明话,行文明事,做文明人,在"知荣明耻,从我做起的活动中,更加全面的发展.

第7篇:青少年独立思考范文

从我们踏上挪威奥斯陆大地起,就开始了我们的学习历程:在我的女神Yang Sang所在的大学里上了三天的课。在这三天中,我们每天都浸泡在全英文的环境中。挪威的老师给我们讲解挪威的历史、教育、福利,让我们对各自的研究报告有了更深的认识。

每天晚上,我们都有讨论会。一起讨论各自的课题报告,列出框架,再对内容进行丰富。开始列框架的时候真的很痛苦,我们的大课题是:北欧社会模式。很大的题目,我们三个组员分别从不同的方向进行研究,我研究的是北欧的社会福利。对于我这个从来不了解这些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个大问题,所以,借助倒不过来时差的机会,晚上我便会思考课题报告。从网上查找资料,穿梭在各种网站中,但依旧没有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光框架我就列了4个,写满了8张纸。可是思路依旧闭塞,突然,我想到了一位在英国读书的老师,我联系到她。她给予了我许多帮助,不仅帮我查到了许多我查不到的资料,也给了我更宽广的视野与纬度。同时,我也开始广开言路,问了许多支持我梦想的叔叔阿姨,从中找出了我最终的报告体系。

在整整2天的时间里,我只睡了8小时不到。直到报告框架逐渐完成,我的心才慢慢落了下来。

经过了三天的“头脑风暴”,我们终于转战到了北极,到了longyearbyne!梦想实现了!

站在这片冰原的尽头,感受着眼前无数飘然而过的雪花,感受着被寒风卷起的地上的雪沫,感受着被墨色浸染的天穹笼罩着整个北极、整个世界……longyearbyne真是透心凉,心飞扬啊!满格电量的手机在那边被冻得已经开不开机了,根本无法正常工作!我只能在猎人小屋――basecamp的留言本上留下了我继续思考的痕迹……我们参观了北极的中学。与G10的学生做了交流,参加了他们的体育课,并且了解了国外中学生的生活学习方式……我们观察到,他们的上课方式以及作业形式是多样化的。上课的时候,他们一人一个正三角形的课桌,拼成一个六边形,围坐一圈,学校给每个年级的每位学生都配备了计算机。他们的作业形式非常灵活,并不是一道道的题,而是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自己思考。最后我们得出一个结论:研究式的学习。

报告终是需要数据支持的,因此我们在北极―见到人就开始做调查,开始问问题。这个过程并不一帆风顺,有的人不大会英语,有的人不太了解,有的人不理睬我们,等等。但也不乏好心人,导游、酒店的服务人员、那里的中学生、居住酒店的客人都为我们的报告出了一份力。我们通过自己的研究、调查、访问、分析,得出了最终答案。

回到北京,我举办了有关这次北极之旅的分享会,介绍了我的研究成果,我在旅行中的见闻趣事、个人感悟,也阐述了我对我未来的规划。

每一次旅行,都不仅仅是一次观光游玩,也让我新的梦想启航!北极,请你等待我。

附录

我们同时摘录几段文字作为一种对比和参照:

第8篇:青少年独立思考范文

1.对高尔夫运动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联系

高尔夫球运动起源于15世纪的苏格兰。当时的人们只是通过棍子击打石子,比赛击得远和准,然而这项被当地人玩耍娱乐的活动演变成了后来风靡世界的高尔夫球运动。与足球运动、羽毛球运动、排球运动等其他球类运动不同得是,高尔夫运动更加注重爱好者的专注力,培养为他人着想的习惯。高尔夫运动的运动形式是,击球者们需在一片草坪地上,用专门的高尔夫球杆击球,并将高尔夫球从起点击入到数百码外的小洞中。此外高尔夫运动礼仪也可谓是很讲究的,包括其守时,保持安静,保护球场,为他着想。随着中国走向富强的同时,我国对于青少年所重视不单单只是其学习方面的高就,而是更加倾向于当代青少年心理健康。当代青少年所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对于身边很多不良习惯和网络错误资讯导致其心理对整个人生产生误区,进而消极的人生思想对其自身的发展产生不好的一面。因此,通过开展高尔夫运动,能让青少年对户外体育运动更加感兴趣,有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良好发展。

2.高尔夫运动对青少年的影响

青少年能成为高尔夫运动的主要人群之一,不单单是依靠高尔夫运动独特的魅力,也因为其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有显著的影响。

2.1 高尔夫球运动帮助青少年锻炼身体

高尔夫运动作为一项户外体育运动,可以很好地锻炼参与者的身体素质,因此,它能充分让青少年们在运动中增强自己的身体本质,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打高尔夫球的运动量并不像打篮球、踢足球那样剧烈,相对而言是一项较为轻松户外运动,爱好者通过球杆把球击打出去,上杆、下杆、击球、收杆整个动作的连贯性对爱好者身体的协调能力、瞬间爆发力等条件也需要有较高的要求。完成一个标准的18洞需要走6、7km的路程,对爱好者而言,这项有氧运动的锻炼比任何的场所都要好。这也正是青少年在发育阶段所需要提高的能力,在锻炼自身身体的时候,也消除了其内在的心理阴,选择面向阳光,面向健康发展。

2.2 打高尔夫球能帮助青少年摒弃不良爱好

电子游戏的快速发展拉拢了不少当代青少年沉迷于虚拟的网络游戏中,许多青少年变得萎靡不振,身体素质变差,受网络不良风气影响增多,学习成绩退步等。高尔夫的英文名是“GOLF”,其4个字母的分别的意思是,green绿色,oxygen氧气,light阳光,friendship友谊。即充分表明了高尔夫运动独特的环境魅力与良好的起气氛十分有助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的发展,增加青少年对户外运动的热爱,带领青少年走向大自然,摒弃网络游戏的爱好。

2.3 打高尔夫球有助于培养青少年高尚情怀

高尔夫运动作为一门具有绅士风度的运动,对于高尔夫球手的内心素质修养有着一定的帮助。众所周知,现在的青少年比较容易烦躁,急躁,做事情静不下心来。一方面是因为这个时代的进步太猛烈了,一方面是因为自身容易被外界的很多复杂的感情,迷乱的事情而影响。而高尔夫运动不像其他运动那样需要参与者做很多剧烈的动作,十分有利于青少年心态的培养,助长青少年的运动情怀,帮助青少年在繁华的世界当中沉静下心来。

2.4 高尔夫球运动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独立性和思考能力

因为高尔夫球运动是一项个体运动,不像篮球、排球那样过多需要队友的配合与帮助。高球运动更多的时候是需要参与者一个人战斗,学会独当一面。在面对好似人生的十八洞时,学会在面对成功的欣喜与失败的烦恼的同时,不断地增强自身独立性的养成。让爱好者在准确的判断和谨慎的思考中学会独立成长。打高尔夫球的青少年们普遍都得到了这方面的锻炼,使得他们比一般其他孩子多了几分自信与成熟,独立思考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3.青少年打高尔夫从中收获的启示

3.1 从高尔夫礼仪看青少年自身修养

高尔夫运动不单单教会青少年击球技术,也教会了青少年为人处事为他人着想,爱护环境等优秀习惯。

在高尔夫礼仪当中,尤为被看重的就是守时,如果你和球友约好打高尔夫球,却迟到了,则会被列为最不受欢迎的球友。在正规比赛中,则有可能会直接被取消比赛资格。这点很好地锻炼了青少年守时这一观念,对青少年日后走入社会发展有着一定程度的帮助。此外学会为他人着想,在球友击球时,不该大声喧哗,甚至连电子设备的声音都需提前静音,以免干扰球友击球的状态与心情。爱护场地也是尚尔夫礼仪当中的一点,尚尔夫绿地大都种植的是果岭草,这种草极易破损,但是对高尔夫球的滚动却十分有帮助,所以,爱好者在果岭上绝对不能奔跑,走路也需要将脚完全抬起,这些都在考验青少年的自律能力,青少年们也将从高尔夫运动中收获到今后的为人处事的技巧。

3.2 从高尔夫精髓看青少年思想素质

与其他项目不同,高尔夫球运动大多是在没有裁判员监督的情况下进行,所以,这项运动需要每个参与者为球员着想,自觉遵守比赛规则,诚信比赛,在任何时候都能表现出礼貌和谦让。这便是高尔夫运动最为主要的精髓,对青少年今后的自控能力、诚信问题有着积极的影响。

3.3 从高尔夫技巧看青少年学习能力

高尔夫不仅仅可以从内在锻炼青少年的气质,也从技术这外在因素磨练着青少年的学习能力。因为高尔夫运动并非是一项轻易掌握的运动,如何在远距离将球击入小洞中,是一项如何让青少年用心、细心、专心地把高尔夫运动技巧掌握并实际运用。

4.青少年高尔夫的发展

高尔夫运动最初是出现在19世纪,由于的英美两国联合举办的高尔夫“沃克杯”,使得高尔夫呈现在世界人民的眼中,被大家所知晓。中国在高尔夫领域算是一个后起者。中国于20世纪的时候引入高尔夫运动。虽然作为一个高尔夫后起国家,我国在高尔夫的发展速度上一点也不怠慢。从20世纪80年代的寥寥无几的高尔夫运动选手到现在已经有几百万的高尔夫人口,从最初仅仅几家高尔夫球场到现在的约为600家高尔夫球场,从最初定位的贵族运动慢慢走向大众化。在赛事方面,著名的四大满贯:美国大师赛、美国公开赛、英国公开赛、PGA锦标赛;在青少年高尔夫赛事方面:美国高尔夫青少年巡回赛、亚太地区青少年高尔夫锦标赛等;在中国,青少年高尔夫赛事的推广也非常迅速,如,汇丰全国青少年高尔夫赛,观澜湖青少年系列赛,“张连伟杯”国际青少年高尔夫邀请赛、费度亚洲杯青少年锦标赛等。这些比赛的开展都明确表面高尔夫运动在世界、在中国的发展都是十分积极的;近10年,我国也走出了很多著名的青少年高尔夫选手:如,胡牧、封悦、关天朗等。在中国,高尔夫运动要走向大众,在青少年中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程度上锻炼了青少年的性情,礼仪,为人素质,运动精神,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也将越来越大。

5.结语

第9篇:青少年独立思考范文

关键词 青少年 挫折教育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Comprehensive Strategy Research on Juveniles' Frustration Education

XU Qiong

(Academy of Education,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Anhui 233000)

Abstract The paper elaborates the necessity of frustration education for juveniles, and introduce some strategies on frustration education in families, schools and society

Key words juveniles; frustration education; strategies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经济迅速的发展起来,人们的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使得我们的孩子过上了富足的物质生活,再加上一家一个孩子,父母、长辈都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从小到大,在生活上百般呵护,物质上应有尽有。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的他们,体验不到挫折的感受,缺乏生活的磨练,因此心理脆弱,一旦遇到了困难就灰心丧气,萎靡不振,抗挫折能力差,同时,受“万般皆下囚,唯有读书高”的传统思想响以及目前社会就业压力的影响,许多人把高考作为通往未来成功之路的“独木桥”,因此目前的青少年在学习方面的压力过大。过低的挫折承受力和过大的学习压力使得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以消极的方式来应对挫折,企图逃避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因此出现了网络成瘾和青少年犯罪等社会现象,即使正常的青少年,虽然没有心理疾病,也普遍表现为自信心不足,意志力缺乏,在社会迅速变革的今天,显得力不从心,无可适从,适应不了时代的要求,因此,对当前的青少年实施挫折教育势在必行。

首先,对青少年实施挫折教育应从家庭进行。家庭是塑造孩子性格的第一所而且也是最重要的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正是在家庭中,孩子受到最好的或者最坏的道德熏陶,无论长多大,走多远,孩子的思维和处世方式都有家庭深深的烙印。同样,家庭也是青少年产生挫折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作为父母,不但要爱孩子,而且要学会如何理智的去爱孩子,水过满则溢,爱过剩也会有害无益。现在的物质生活条件好了,大多数家庭都有能力给孩子提供一个舒适优越的生活环境,但是作为父母,不能一味地有意识地避免孩子遭受挫折,处处为他们铺平道路,营造一帆风顺的环境。古人曾说过 : 天将降大仍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因此, 让孩子去独立行走, 即使一次次跃倒, 甚至遍体鳞伤也不要心痛, 让孩子在生活中品尝挫折的苦涩,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积累生活经验, 即使受到打击和挫折, 父母也不必过多帮助,只需冷静地帮他们分析成败原因, 鼓励他们战胜困难, 培养他们的顽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精神。这样,将来他们的人生旅途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他们都能泰然处之,永远乐观。而且挫折教育也要从娃娃抓起,从孩子刚刚懂事时,就应该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让他们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要怕耽误他们学习,劳动是对身心最好的调节方式,而且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独立能力,意志力,锻炼孩子的体力,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因为孩子的做事能力提高了,意志坚强了,有了自信,在他人看似艰难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已经算不上是挫折了。

其次,对青少年实施挫折教育应从学校进行。学校是一个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和品德等方面教育和训练的场所,担负着为国家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使命,而且,青少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学校理应成为加强青少年挫折教育的主阵地。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渗透挫折教育,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教材内容,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正确认识挫折――困难,从中教育学生人生并非一帆风顺,要面临着无数的挫折,而挫折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正确对待,勇敢地面对,用自己的智慧战胜它,才能成为勇者。同时,发挥榜样的力量,进行挫折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具体榜样形象的感染下,青少年能够加深对挫折的认识,激起内在的上进热情,促成把挫折转化为自我锻炼成长的自觉行为。教育者要善于挖掘和发现同学身边那些自立、自强能和生活的磨难作斗争的人物作为教育的典型对象,其真实性、可见性使教育效果更为显著。除了身边的典型人物,教育者还可以选择一些中外著名人物战胜挫折的典型事例为榜样,如:爱迪生、牛顿、海伦・凯勒、张海迪等,让学生明白:任何一名有成就的人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是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才获得如此伟大的成就,让他们意识到:只有经历风雨,才能见彩虹。

最后,对青少年实施挫折教育还应从社会进行。社会教育也称校外教育,是指通过学校或家庭以外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对儿童、青少年实施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开展社会教育活动,可以使学校和家庭教育从“封闭式”走向“开放式”。加强青少年挫折教育,学校和家庭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社会教育也不可或缺,社会要多多关注青少年,创造一些有利的条件,为青少年提供尽可能多的挫折教育的机会:一方面,利用各种媒介创造挫折教育机会。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青少年成为网民的主要群体,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教育的优势来要积极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培养青少年的抗挫折能力,利用电视、书籍、报纸等各种媒介宣传一些励志故事;另一方面还可以多创办一些有关如何承受挫折、磨练意志的栏目心理健康的网站和心理咨询室,让学生在需要求助时随时可以得到心里疏导,接受挫折应对教育。

总之,加强青少年挫折教育的任务非常艰巨,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形成教育“合力”, 才能培养出敢于开拓、锐意进取、不怕困难和挫折的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刘芳.青少年挫折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5.

[2] 张光明.关于中学生挫折教育的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7.5.

[3] 董玉翠.挫折教育正当时[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08.11: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