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竞争力调研范文

企业竞争力调研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竞争力调研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竞争力调研

第1篇:企业竞争力调研范文

【关键词】钢铁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策略

随着我国钢铁产品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以及国际钢铁市场竞争压力提升,如何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保证我国钢铁企业保持高速发展趋势成为了企业管理者的重要研究内容。在这一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为目标,积极地开展了企业内部技术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的调研工作,利用调研数据结合钢铁市场发展趋势开展了企业发展研究。这一研究的开展,对于当前钢铁企业竞争力提升与发展速度的保持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影响钢铁企业竞争力因素分析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提升企业竞争力对于钢铁企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实际调研中研究者发现,当前影响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包括了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是企业管理层面。我国的钢铁企业长期处于国家计划经济体制下,对于市场竞争机制并不适应。随着钢铁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发展,企业利用管理手段促进企业适应市场机制,对于提高钢铁企业竞争力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第二是技术层面。在钢铁产品生产过程中,技术附加值的提高也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手段。第三是质量层面。在钢铁市场中,高质量的产品具有极大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质量理念,利用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竞争力是当前企业最长采用的管理手段。第四是销售层面。利用新型的销售宣传与先进的经销策略,对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有着良好推动作用。

二、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措施研究

在钢铁企业发展中,利用实践措施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是当前钢铁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就当前市场发展而言,市场竞争力提升措施包括了以下几点。

1.在企业管理中建立市场化管理理念

企业市场化管理模式的确立是提高企业管理能力,促进其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手段。在企业市场化管理模式的建立中,企业需要做好以下三点工作:一是转变经营管理理念。在市场华管理模式中,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事业体制管理模式,建立起以市场需求与市场规律为核心的市场管理理念。如在经营管理中创立市场调查部门,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企业生产可以很好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二是建立市场淘汰机制。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建立全面的市场淘汰机制将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产品进行内部淘汰,是产品竞争力提升的有效手段。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与产品销售业绩,进行综合分析逐步淘汰旧产品。三是脱离地方经济GDP体系。在地方经济发展中过度追求GDP提升,进而插手企业管理是造成钢铁企业市场竞争力降低的主要原因。在企业管理中改变这种行政化管理模式,将市场机制定位为企业发展的唯一理念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2.做好企业技术研发工作

高技术附加值产品的生产,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钢铁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提高企业研发投资力度,确实提高企业技术水平,是企业竞争力提高的主要工作模式。在技术研发过程中,其主要工作包括了以下过程。第一步做好技术调研工作。在企业钢铁技术研发中,管理者首先需要做好新技术研发调研工作,将新型钢铁生产技术与企业自身特点进行结合,提出新技术研发计划。第二步根据研发计划做好新技术的研究执行工作。如在旧产品升级研发中,需要结合旧产品优势与新的技术要求开展研发工作,保证技术研发成本的降低同时提高产品实用性。第三步是建立技术研发链,即在新技术研发后不断开展创新技术研究,提高产品的技术品质。在这一系列技术研究过程中,技术人员必须注意两个问题。一方面技术研发必须与市场需求结合开展,不能独立于市场需求之外;另一方面技术研发必须具有发展性眼光,保证新技术在一定时间段内具有市场竞争优势。

3.做好企业质量控制工作

在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过程中,企业做好质量控制工作对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在实际的质量控制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做好以下工作。首先在企业内建立全员质量理念。钢铁企业作为特殊产品的生产企业,其质量控制过程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建立全员的质量控制理念。质量控制工作需要企业全员参与,所以在企业内建立全员的质量控制理念极为重要。这种理念的建立可以保证企业在原材料采购、储存、生产以及质量检验等各个阶段,保证质量控制的顺利完成。二是采用新的国际质量保证。企业质量保障过程中,企业不仅需要执行我国的相关质量标准,同时为了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在技术领域需要采用国际市场通用质量标准,提高钢铁产品质量。三是在提高企业服务质量。钢铁企业服务质量也是其全面质量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的服务质量控制中,企业需要建立起高效的服务队伍为客户提供相关的服务工作,并利用绩效考核模式做好服务监督管理。

4.提高企业销售竞争力

企业销售过程是展现其竞争力的重要环节,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需要通过宣传、客户服务等多种形式提高竞争力。在实际的销售过程中除了提高服务质量外,还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建立差别理念。在钢铁企业销售过程中,差别理念的建立对于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差别理念的建立主要是指在销售服务中,针对客户需求与质量要求,开展针对性的服务管理工作。如针对客户要求提供钢铁产品的定制服务、特殊钢铁产品的研发等都属于差别内容。二是建立新的销售宣传平台。如在产品销售中建立网络、手机媒体等新的宣传平台,对于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结束语

提高企业竞争力是保证我国钢铁企业,以及行业整体发展的重要措施。在这一发展要求下,企业管理者需要结合市场实践情况以及企业自身特点,利用转变管理模式、新技术研发、建立全面的质量控制体系以及服务水平的提升等多种模式,为企业竞争力提升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第2篇:企业竞争力调研范文

0 引言

能源是支持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2010年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大国,并且中国企业已经在2009年超过美国企业成为世界企业消费能源第一大国。“十二五”期间,在经受了2008年和2011年的“电荒”、“煤荒”袭扰后,中国已经将加强能源供应保障能力的建设放在能源工作的首位,其能源产业结构中煤炭已经成为与石油、天然气并存的三大经济能源,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比较突出,70%以上的发电装机是靠煤,83%的电量是来自于煤发电,以煤为主的资源赋存现状,确立了中国目前依旧以火电为主的能源结构现状。

在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大环境和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核能、水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生物能)快速发展,但从2001~2009年的数据统计显示,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从68.3%增长到70.4%;低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仍然很低。在中短期内,新能源消费代替煤炭能源消费的作用有限。

煤炭产业作为新疆经济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其产业链的波动将会影响新疆整体经济的发展。新疆现已列为全国第十四个大型煤炭基地,成为继山西、内蒙之后又一个国家重点的煤炭开发区域。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新疆要以准东、吐哈、伊犁、库拜四大煤田为重点,结合煤电煤化工产业发展,稳步建设大型煤炭基地,提升新疆的煤炭战略地位。

然而,新疆煤炭企业的发展也衍生一系列相关问题,如煤炭产业链较短、深加工程度低,煤化工业支撑不力,环境污染、能耗较高、资源浪费等生态问题突出。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新型能源产业的崛起,对传统煤炭产业将会带来一定的冲击,与煤炭产业相关的企业的竞争环境、竞争条件和竞争规则也将发生巨大变化。因此,本文将从企业竞争力理论出发,借助灰关联模型,为新疆煤炭企业竞争力提供评价指标集及指标权重集,以期为提高本区域煤炭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为实现新疆煤炭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新途径,从而促进新疆煤炭产业链的快速发展。

1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企业竞争力是企业外部资源与内部资源实力、能力、素质综合作用,最终在市场竞争上所体现的力量(Barney1991)[1]。企业竞争力指标研究大多从不同行业、不同层面分析企业竞争力指标。既要重视企业生存能力,更要关注发展能力,涉及企业资源、技术、管理、经济、环境及责任。金碚教授(2003)[2]认为,企业竞争力要素包括关系指标、资源指标、能力指标、知识学识等。在具体指标构建过程中,涵盖测评指标和分析指标,前者是显示性评价指标(竞争结果或竞争力表现),后者是竞争力的原因或者决定因素。凡是不能直接量化的,可以用一些间接计量指标来反映。

竞争力测评模型中对于评价指标排序的确定可以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孔令丞、谢家平,2002[3]),这一方法解决了现有评价指标排序方法中存在的如打分评价法的主观性太强、主成份分析法要求大样本及样本必须服从某种特定的典型概率分布等弊端(孔令丞、谢家平,2003[4]),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新疆煤炭企业竞争力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目前国内外对企业竞争力的研究已经较为丰富,但专门针对煤炭企业竞争力及可持续发展研究仍在探索之中,与实际区域应用之间还有差距:首先,关于东部煤炭大省的具体案例分析和理论综述论文多,专门研究新疆地区煤炭企业文献少;其次,由于煤炭企业持续竞争力研究刚起步,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尚需实践验证。因此,将企业竞争力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引入到研究新疆煤炭企业竞争力的问题中,不仅可以拓展企业竞争力的理论应用领域;而且还可以梳理新煤企业的发展瓶颈问题;完善新煤企业持续竞争力评价模型;实证分析构建新煤企业与地方经济的协调发展机制,具有借鉴价值。

2 评价新疆煤炭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设置

2.1 新疆煤炭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日前,中国科技部“十五”、“十一五”863计划先进能源技术领域专家组在“世界洁净煤论坛”上预测:2020年我国将建成全球最大的煤炭清洁转化产业链。对于我国洁净煤的发展方向,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炯天表示,需要从3个层面实现煤炭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的开采层面、煤炭的加工和运输层面、煤炭的转化和利用层面。煤炭企业竞争力是一个多层次、多指标的体系,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需要遵循科学的原则,同时还要使得评价指标与评价对象紧密相结合,这样构建的煤炭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具有可行性原则,同时又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本文所建立的煤炭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的目的是能够综合评价新疆煤炭企业竞争力的状况,通过全面的指标建立可以使新疆煤炭企业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不仅可以了解自身若干年的发展状况,同时还可以反映出自身与同行企业之间的差距。

2.2 新疆煤炭企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 目前新疆煤炭企业主要有四个特点:

①政府在鼓励各种类型的煤炭企业的同时,无法克制资产专用性和人员安置困难等问题,因此难以有效控制退出实现减少煤炭企业数量的目标。②供需不平衡,企业间无序竞争严重,导致煤炭资源浪费和整体产业效益低下。③大多数煤炭企业的生产力水平不高,资源回采率低,资金、人才、技术装备水平差,科技创新意识不强,对人力资源重视度不够。④发展机制不活,技术创新体系不健全,多数煤炭企业限于自身规模,过度追求短期利益,导致企业没有形成完整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链,缺乏自身的积累使得新疆煤炭企业无法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综上所述,笔者实地调研总结出新疆煤炭企业的竞争力,着重强调的应是将有限的煤炭资源在持续、稳定的生产能力基础之上,通过科技创新、引进人才、提高信息化水平、提高产品性能、降低产品成本、提供更好的产品服务能力。因此,从新疆煤炭企业竞争力的来源和影响竞争力的综合因素分析,本文将新疆煤炭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生产经营能力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竞争力两个一级指标,这两个一级指标又继续划分为多个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构建了25个竞争力评价指标Ui,这样构建起来的新疆煤炭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全面性。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

2.3 评价指标权重赋值

2.3.1 大类指标权重赋值 经过对专家访谈意见的汇总整理,借助层次分析的“1-9标度”法,得到大类指标的判断矩阵,大类指标VI和VII的权重值向量为:

α=(0.4545,0.5455)T,λmax=1.3361

C.I=0,C.R.=C.I./R.I.=0

2.3.2 明细指标权重赋值 要确定明细指标的权重,先计算各大类指标下明细指标的相对权重。同理,以生产经营能力VI为准则,建立判断矩阵,可得其下属二级分类指标Vi(i=1,2,3)的权重值向量:

α11=(0.2785,0.3313,0.3902)T

C.R.=C.I./R.I.=0.002331/0.58=0.00402

α2=(0.2987,0.1578,0.1041,0.1616,0.2777)T,C.R.=C.I./R.I.=0.00882/1.12=0.0078

再次,利用Vi指标为准则,建立判断矩阵,可得其下属三级指标Ui(i=1,…,25)的权重值向量,一致性检验均通过。

3 新疆煤炭企业竞争力评价的灰关联模型

新疆煤炭企业的竞争力和煤炭产业存在着复杂的关联关系,而煤炭企业的数量和有详细数据的年限均较少,属于小样本,因此反映的信息具有不确切、不全面的特点。灰关联分析法主要针对的是研究对象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按照研究对象发展趋势来做分析,对样本量和样本分布规律均不做过多要求,不会出现因数据量较少而使得关联度量化结果与定性分析存在不一致的状况。因此可以用灰色理论中的灰色多指标方法引入到煤炭企业竞争力的评价中来,为竞争力的评价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3.1 确定评估指标序列 设定第K年的评估指标数据为xi(k),则有灰关联序列集X={xi(k),xi(k),…,xi(k)}。其中,定义X0={x0(k),x0(k),…,x0(k)}为参考序列;Xi={xi(k),xi(k),…,xi(k)}为比较序列。

由于评估指标的不同性质,对于指标值越大越好的指标取maxXi=max(xi(k)),对于指标值越小越好的指标则取maxXi=min(xi(k))。

3.2 无量纲化评估指标值 因为评估指标Ui的原始数据量纲不同,为使其具有可比较性,需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以消除量纲影响。对于时间序列数据一般采用初始值法对序列集X无量纲化,即xi(k)′=■

3.3 评估指标值极性转化 由于不同评估指标的无量纲化值序列的极性是不一致的,因此,需对指标xi(k)的无量纲化值序列xi(k)′进行极性变换,以统一极性,得到无量纲、无极性的序列x■■(k)。

①极大值极性。对极大值极性序列,进行无极性变换的关系式为x′i(k)=■。②极小值极性。对极小值极性序列,进行无极性变换的关系式为x′i(k)=■。

3.4 指标值的差异化处理 令Δi(k)=x■■(k)-x■■(k)为xi(k)对x0(k)的偏差,则矩阵中的最大差与最小差记作:

Δmax=■maxkΔi(k),Δmin=■mixkΔi(k)

3.5 计算灰色关联系数值 经过差异化处理后得出灰关联系数为:rx■(k),x■(k)=■

其中分辨系数ρ的取值区间为(0,1),一般情况下取ρ=0.5。

3.6 确定灰关联度和综合评价 参考序列与比较序列的关联度为:rx■,x■=■α■・rx■(k),x■(k)

其中α为权重向量,则灰关联度向量为

(r(x0,x1),r(x0,x2),…,r(x0,xm))。

将灰关联度向量由大到小排序后,可以得出评估序列的关联度排序,关联度大的指标,说明该指标与竞争力评价依存度大,反之亦然。

4 新疆煤炭企业竞争力评价的灰关联分析

4.1 评估指标序列 根据表1总结出的评价指标集,本文采用新疆区内工业产业生产总值来度量各个指标对竞争力影响的关联度,分析2007-2011年期内新疆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各评价指标的历史数据[5],见表2。

4.2 评价指标分析

4.2.1 评价结果 通过对2007-2011年的历史数据分析并运用上述计算方法得出各评估指标对工业总产值的关联度,其中,生产经营能力指标中评价煤炭生产技术的指标――精煤回收率与工业总产值的依存度最大,为0.0486;其次是总资产业贡献率和产品销售率与工业总产值的依存度,分别为0.0478和0.0461,说明在企业的生产运营能力指标中,企业的经营能力指标和生产技术指标与工业总产值的依存度较大,而评价企业生产规模的指标――原煤产量与工业总产值的依存度最小,只有0.0208。

其次,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中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成本费用利润率和产值利润率与工业总产值的依存度最大,分别为0.0478和0.0475,其次是信息技术和技术开发能力的评价指标,说明在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中,企业的盈利能力指标和技术开发能力指标与工业总产值的依存度较大,而评价信息技术的指标――网上煤炭交易额与工业总产值的依存度最小,只有0.0285。

4.2.2 对策建议 从评价指标与工业总产值关联度的分析可以看出,无论从企业技术能力还是盈利能力的指标评价来看,技术进步都是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单纯依靠开采的简单生产行为,不仅会使得已经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而且也会大大降低煤炭转化效率。从长远发展看,大型的煤炭企业集团应该加大技术开发投入力度,重点研发能够支撑煤炭产业多元化发展的关键技术,促进新疆煤炭资源从以煤炭初级产品输出为主向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的商务模式进行转变。同时煤炭企业应加大新型煤加工设备的购置,实现煤矿装备现代化、系统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水平,推动构建新型煤炭企业,使之具有煤电和煤化工规模化生产的竞争优势,推动新疆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5 结论

本文从企业竞争力的基础理论出发,分析新疆煤炭企业竞争力的特征和内涵,结合煤炭产业的自身特点,从企业竞争力的视角出发,按照生产经营和可持续发展两个维度,八个评价指标构建了新疆煤炭企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企业寻找自己的优势资源提供方法和途径,使得煤炭企业在做好煤炭产业的同时,寻找发展以煤为主线的多元产业链,增加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另外,新疆的大型煤炭企业应当打破地域和行业的界限,与电力、冶金、化工、建材、交通运输等大型企业集团联合,取长补短,加快推进煤炭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继续加强煤炭深加工的能力,增加煤炭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价值,带领新疆全区煤炭工业的整体效益提升。

参考文献:

[1]Barney. Firm resource &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Journal of Management,1991(17): 34-48.

[2]金碚.竞争力经济学[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5.

[3]孔令丞,谢家平.运用灰色评估原理综合测评企业创新能力[J].经济管理,2002(2): 53-59.

第3篇:企业竞争力调研范文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引言

1990年美国战略管理学家普拉哈拉德和英国的哈默尔在《哈佛商业评论》中明确使用“核心竞争力”一词,标志着核心竞争力的产生及其理论的正式提出。这一理论的提出,解释了成功企业长期竞争优势存在的原因,引发了一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革命。现在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大量都是定性研究,如何更好的借助数学模型来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就变的很有必要。本文希望借用层次分析法对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定量研究,以期能对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认识和研究提供一点帮助。

二、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层次分析法又称多层次权重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专家T.L.Saaty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该方法是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法,能有效地分析目标准则体系层次间的非序列关系,有效地综合测度决策者的判断和比较。

(一)建立层次分析模型

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将影响因素分为不同层次,如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并将问题逐级分解下去,明确每级因素所包含的影响因素。

(二)构造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表示某一层次中包含的所有因素及因素间互相影响的重要性。如 设A因素包含A1、A2、A3,bij表示相对于因素A来说,因素Ai对Aj的相对重要性,就可以构造因素A的判断矩阵如下(如表1):

本文判断矩阵的标度是用T.L.Saaty提出的1-9标度,这一标度是通过大量的实验得出的。标度含义:1表示同等重要,即两元素对某属性同样重要;3表示稍微重要,即两元素对某属性,i比j稍微重要;5表示明显重要,即两元素对某属性,i比j明显重要;7表示强烈重要,即两元素对某属性,i比j强烈重要;9表示绝对重要,即两元素对某属性,i比j绝对重要;2468表示介于相邻重要程度,即表示相邻两标度之间折中的重要性;上列标度倒数表示反比较,即元素i对j的标度为bij,反之为1/bij。

(三)计算各指标的相对权重

判断矩阵B=(bij)m×n的处理步骤:

1、计算矩阵每一行元素的乘积

2、求Mi的N次方根aij

3、对向量a=(al,a2,...an)T进行归一化处理,令Wi=ai/ ai(i=1,2,3…m)。得到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向量W=(w1,w2,w3,...wm)T,该特征向量就是对于某层次因素所包含的因素对该因素的相对权重。

4、进行一致性检验。

三、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1、指标的目的性。评价指标要有明确的研究目的,研究企业竞争力的目的在于了解企业的经营能力、综合营销能力、资产利用能力、企业技术能力和人力资本能力,来衡量企业竞争力的状况,找出企业竞争力弱的原因,指出改善企业竞争力的方法,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

2、指标的完整性。企业竞争力指标要充分考虑外部和内部条件,能全面反映企业的竞争能力,进而达到对整体竞争力的认识。同时,要考虑指标之间时间、空间的相互衔接,所涉及的经济内容、空间范围、时间范围、计算口径、计算方法应可比,指标前后时间不宜变化太大,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3、指标的重要性。不同指标对于某项具体的经济活动所起的作用和影响有较大的差别,选取指标时应考虑对竞争力影响的重要性。

4、指标的代表性。指标间不是独立,而是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利用指标间的这种关系,选择具有较强代表性,能综合反映企业竞争力的指标,可以减少工作量,降低误差并提高效率。

5、指标的科学性。指标设计必须从企业的内外部条件出发,科学系统地反映企业竞争能力的数量特征和关系,表明企业运行的特点,经营活动的过程和市场行为的运行规律。所以指标必须符合经济理论、企业管理理论和统计理论,要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相吻合。

6、定性与定量结合。企业竞争力水平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综合评价企业竞争力时应考虑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定性和定量指标。对定性指标要明确含义,按照某种标准对其赋值,使其能够准确地反映指标的性质。定性和定量指标都必须有明确的概念和确切的计算方法。在进行竞争力评价时,要选取有代表性、可操作性强的要素作为评价指标。

(二)衡量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指标

1、企业规模大可以获得规模经济,并增强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企业资产总额等于企业的所有固定资产总额和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之和。销售收入是指企业一年的未上税的收入总额。利润总额等于销售收入与企业的成本支出之差。

2、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指企业能否和其他对手竞争,进行产品研发改造和制度创新。其中开发新业务所占的比重等于开发新业务的数量与企业现有业务总数量之商。新业务收入比重等于新业务的销售收入与总的企业业务收入之商。制度创新是指企业能否在适应市场需要的时候,对自己企业的制度如工作制度,员工激励制度等进行必要的改变。

3、管理组织能力。战略管理是指企业战略发展方向的规划能力。协调管理是指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如何协同一致有效率的运作。组织变革能力是指企业对自身组织结构和流程过程进行重组的能力。信息管理能力对一个企业尤为重要,如市场调研信息等。

4、人力资本。人力资源是衡量一个企业的经营现状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其中,员工平均受教育水平可以通过统计该企业各层次人的学历所占整个企业的比例来衡量。人力资本投入率等于企业在人力上花的金额与企业的收入之商。人均利税率等于企业的上税总额与企业总的人数之商。

5、市场营销能力。市场营销能力是衡量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能否得到社会认可并转化为企业收入的重要指标。产品市场占有率反映企业的主导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上的占有深度。

6、盈利能力。销售利润率是利润总额与产品销售净额(销售收入)之商,其反映的是企业全部产品的综合盈利能力。总资产报酬率是利润总额和利息支出的和与平均资产总额之商,是反映企业运用自己实际占有和支配的资产所能获利的程度,用来衡量企业所有经济资源运用效率的高低。资本收益率是净利润与实收资本之商,反映以企业实收资本为基础的盈利程度。净资产收益率是净利润与净资产之商,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是衡量股份制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

7、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指企业从产生到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所形成自己独有的一种精神价值观。可以从企业品牌价值、企业精神、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道德和风气四个方面来定性衡量。

四、层次分析法分析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构造判断矩阵

通过10位专家对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准则层打分构造的判断矩阵如表2。

第一步,计算上面矩阵的每一行的所有元素之积:

M1=0.000296

M2=3/10

M3=7.5

M4=1/2

M5=5/3

M6=10

M7=810

第二步,对上面的数分别开七次方根得到:

a1=0.313

a2=0.841

a3=1.33

a4=0.905

a5=1.07

a6=1.389

a7=2.603

第三步,对向量a=(a1,a2,...an)T进行归一化处理,令Wi=ai/ ai(i=1,2,3…m)得到:

W=(0.04,0.10,0.16,0.11,0.08,0.13,0.15,0.21)r

(二)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权重表

依照上面的方法构造指标体系权重表:

标层: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A

准则层:企业规模B1、创新能力B2、管理组织能力B3、人力资源B4、市场营销能力B5、企业盈利能力B6、企业文化B7。

指标层:企业的资产总额B11、销售收入B12、利润总额B13、净资产B14、产品创新B21、制度创新B22、开发新业务所占的比重B23、新业务收入比重B24、战略管理B31、协调管理B32、信息管理B33、组织变革能力B34、员工平均受教育水平B41、人力资本投入率B42、人均利税率B43、员工激励制度B44、市场占有率B51、服务收入增长率B52、客户满意度B53、销售利润率B61、总资产报酬率B62、资本收益率B63、净资产收益率B64、企业品牌价值B71、企业精神B72、企业核心价值观B73、企业道德和风气B74。

五、结论

科学合理的确定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权重。目前,许多企业在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上,一般都是利用主观经验法、等级序列法或对同一层次上的考核指标赋予相同的权重,这都无可避免地带有很随意的主观性,尽管操作起来相对比较简单,但是可能直接导致评估结果的不科学,评估的信度和效度都会大大降低,也达不到绩效评估的目的。而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它通过建立指标判断矩阵计算相对权重,并进行矩阵的一致性检验,只要大部分的对比结果是正确的,就能保证评估结果的准确性。通过层次分析法的运用,将人为的定性描述和科学的定量计算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有效地弱化了主观性的影响,提高了指标权重的信度和效度。

本文结合旅游产业的特点构建了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对如何识别和认识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构成提供了一些帮助。

通过研究,我们可以看出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是企业文化、管理组织能力、盈利能力三方面,所以旅游企业应该注重从这三方面来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本文提供了如何把层次分析法应用到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中来的方法,用了目前最流行,科学的评价方法对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了研究。但是,本文的研究深度还很有限,需要专家学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许松柏.层次分析法原理[M].天津大学出版社,1989.

2、赵国浩.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与实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胡大立.企业竞争力决定因素及其形成机理分析[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4、纪竹荪.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J].统计与决策,2003(8).

5、杨杰.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河北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学报,2003(3).

第4篇:企业竞争力调研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 品牌建设 企业文化 必要性 发展策略

房地产作为国家经济的支柱行业,既是人们生活所需,也是一种投资手段。除了建设环境、位置、房价等因素外,品牌文化也是房地产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房地产品牌建设中要注重品牌文化与消费群体、消费市场、社会环境的融合,充分发挥品牌效应,促进企业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一、房地产品牌建设的必要性

(一)满足消费者需求

房子作为消费者一生重要的投资之一,价格昂贵、交易时间长、增值空间大等因素造成了消费者的不安心理。房地产品牌是对房地产产品的一种承诺,是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再通过消费者口碑推荐和示范性购买,扩大消费群体,保证产品销售质量 。

(二)提高企业竞争力

品牌建设是提高房地产企业竞争力度的手段之一,房地产行业的集约化加快了房地产产品的同质化。城市化、交通条件、市容建设等因素减弱了地理位置对房地产产品的制约性,仅依靠产品特色、卖点、价格难以打动消费者,而品牌建设突出了企业特色,区分产品差异,满足不同客户的住房要求,进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三)拓展产品销售范围

房地产品牌建设可以有效提高产品吸引力、增加产品知名度、扩展产品销售范围。现阶段商品周期不断缩短,新产品相继涌入市场,如何在短时间内占有市场,加强品牌建设必不可少。成功的品牌有效扩展和延伸产品业务范围,扩大企业销售规模和销售业绩,抢先占取房地产市场,提高企业经济收益。

二、房地产企业文化、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文化建设形式化。一些企业把文化建设与环境建设、企业形象相混淆,对管理机制、价值观念、经营理念不予重视,没有真正实现企业发展目标和员工价值。企业文化建设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但很多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取决于领导决策,没有考虑员工建议,导致员工不愿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影响企业文化建设进程。

第二,企业文化定位不准确。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贯彻和执行中央、政府政策精神,不能反映企业价值观念、经营理念,号召力、约束力不强,不能有效发挥企业文化建设价值。

第三,房地产企业文化缺乏策略性。企业文化建设基础薄弱,没有充分的市场调研,不重视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认为企业文化就是销售产品,一味追求经济效益,仅靠标语、口号约束员工行为。企业文化建设个体特色不明显,拿来主义明显,企业领导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有限,导致企业品牌特征不突出。

(二)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房价不断上涨并没有带动房地产品牌效应的发挥。从整个房地产行业来看,有很多中小型房地产企业,这些企业在发展中忽视了品牌建设。一些房地产企业只重视品牌建设,忽视了品牌后期维护,不能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售后服务,造成企业品牌形象受损。目前房地产行业竞争主要集中于产品供应环节上,竞争力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品牌效应,进而造成房地产行业品牌建设意识淡薄。

品牌建设需要有准确的市场地位,与消费者所需、品牌竞争不同,更加注重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同和信任。在房地产品牌建设中,房地产商通过品牌来提高企业销售额,但企业对品牌建设还不够清楚,导致品牌宣传的笼统性。

部分房地产品牌建设缺乏建设性,忽视品牌评估的重要性。地方性企业在开拓异地市场时忽视了本地房产的开发,使企业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失去优势。一些房地产企业将企业品牌和项目品牌混为一谈,依靠项目品牌提高企业品牌知名度,导致项目知名度不高,产品销售困难。小型房地产企业,试图借助项目品牌冲出房地产市场,结果却适得其反。

三、房地产品牌建设过程中的企业文化展现

(一)明确企业品牌,树立企业文化

房地产品牌建设,首先要思考:树立什么样的企业品牌、怎样树立企业品牌、怎样突出品牌特征等,进而保证企业品牌的有效性和统一性。就目前房地产行业品牌建设来说,品牌标志定位不准、形式简单,没有起到宣传、推销产品的效果。有些企业分不清企业品牌和项目品牌的区别,影响企业品牌形象,削减了品牌影响力。因此企业发展中要加强文化建设,完善企业规章制度、经营理念、价值观念,树立企业形象,进而规范企业品牌,丰富品牌内涵,充分发挥品牌效应,提高企业竞争了和经济效益。

(二)提升品牌价值,规范企业文化

房地产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仅依靠广告、产品难以塑造品牌形象,如何保证企业品牌效应的有效性和持续性,增强企业行业认可度和市场知名度,提升企业品牌内在价值,是品牌建设的关键。企业品牌是企业文化的一个分支,品牌建设与文化建设相辅相成。房地产品牌是消费者对住房产品的评价,包括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因此在品牌建设中要树立服务意识,贯穿房地产销售过程中,根据消费者所需,提高不同形式的产品服务。在工作中逐渐树立品牌形象,规范企业文化。

(三)革新品牌理念,充实企业文化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更注重精神享受。因此房地产企业必须认清形势、与时俱进,在品牌建设中加强市场调研,了解不同生活水平消费者的住房需求。不断革新品牌理念,准确定位产品市场,考虑到消费群体的多样性、差异性,强调品牌设计新意、体现企业文化内涵,追求品牌个性化特征,突出企业品牌效应,积极营造利于企业、员工的文化氛围,丰富房地产企业文化。

(四)打造企业品牌,丰富企业文化

品牌建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目的。因此房地产企业在打造企业品牌时,要根据消费者水平准确定位品牌,品牌不可过高也不可过低,既要讲究地段、价格、质量,也要重视设计、装饰、绿化。房地产企业在进行产品开发前,应对当地居民生活水平、购买能力进行调研,确认开发规模、销售价格、消费群体,保证产品的销售范围。在销售过程中注重品牌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实现企业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伍冠玲.努力建设我国房地产企业文化[J].上海房地,2009(9)

[2]王为峰,尹得刚.强化品牌塑造提升房地产企业竞争力[J].商情,2008(11)

第5篇:企业竞争力调研范文

关键词:商业 董事会治理 竞争力

董事会制度是随着现代公司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是市场内生的针对公司组织方式的解决途径。Fama(1980)指出,虽然公司控制市场是对经理败德行为最有力的约束,但董事会是监督经理成本最低的资源。与此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我国商业已步入了买方市场和微利时代,在激烈商业竞争中,董事会治理如何影响商业企业竞争力,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以2007年至2009年93家商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董事会治理与商业上市公司竞争力之间的关系。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在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所产生的众多影响中,对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设置的状况格外关注,因为通常反映了公司董事会独立性和执行层创新自由的空间。基于委托理论的“两职分离”假说认为,两职合一增加了经理机会主义行为,从而导致公司绩效的下降,难以维护股东及其他相关主体的利益(Fama和Jensen,1983)。两职合一还通常与低效率的治理机制连结在一起,如敌意接管(Hostile Takeovers,Morck,Shleifer和Vishny,1989)与采取毒丸计划(Poison Pill,Mallette和Fowler,1992)。因此,为了防止人的“败德行为”和“逆向选择”,必须强化董事会的监控职能,将总经理和董事长的职务进行分离;基于现代管家理论的“两职合一”假说则认为,理论对总经理偷懒的人性和内在机会主义的假定是不合适的(Donaldson,1990),总经理的行为动机不仅有经济方面的,还需要通过完成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以获得同行或上司的认可。总经理对自身尊严、信仰和内在工作满足的追求会促使他们努力经营公司,成为公司资产的好“管家”,两职合一将促进经理人员的有效行动,有利于企业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提高企业的创新自由(Boyd,1995),而对于一个市场化的企业来说,创新对于其生存与发展日益重要(Fujita,1997;Nakahara,1997),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在国内对治理问题的众多规范论述中,董事长与总经理的两职兼任往往被认为是阻碍公司绩效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证监会也把总经理与董事长由不同人员任职作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重要措施,那么,两职设置对商业上市公司竞争力的影响是否正如学者们与监管层所呼吁的那样呢?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两职合一不利于商业上市公司竞争力的提升;两职分离有利于商业上市公司竞争力的提升

独立董事被认为更可能接受提高公司绩效的挑战(Hemalin和Weisbach ,1988)、更可能采取决策替换具有较差绩效的CEO(Weisbach,1988),独立董事比例大的董事会在决策竞价收购(Byrd和Hickman,1992)、经理层融资收购(Lee 等,1992)和采纳“毒丸计划”(Brickley等,1994)等重大事件中,通常会使企业获得数额巨大的非正常收益。来自国内的研究也支持了这一制度的建立。由于中国目前对公司的市场监控机制还不十分完善,所以在公司治理机制方面通过提高非执行董事的比例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吴淑琨、刘忠明、范建强,2001),他们是企业的智囊团与咨询专家,通过他们可以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外部监督,使上市公司的运作更加规范,决策更加民主化(吴健雄等,2002)。独立董事的存在还在一定的范围内减少了企业的盈余管理度(张逸杰等,2005),有助于公司价值的提升(白重恩等,2005)。然而,各国资本市场的董事会并没有向更独立的方向单一式发展,这暗示引入独立董事是有成本的。如果公司管理人员本身处于全员合作的状态之下,董事会则退居于辅助决策的角色,并致力于保证公司行权的连续性和战略的顺利实施(Donaldson and Davis,1994),此时,新的独立监督方的进入会产生额外的董事行为差异,从而在需要迅速决策时,使协调的时间更长,此时独立董事的绩效后果就可能是负面的。从监督职能上讲,独立董事被认为与企业无直接的利害关系,能从中立的立场发挥监督作用,但正因为如此,他们没有足够的利润动机去进行监督;独立董事还往往缺乏履行其监督职能所必需的时间。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商业上市公司竞争力和独立董事比例呈倒U型的曲线关系

通常认为,规模相对较小的董事会可能更容易应对飞速变化的竞争环境,因而,相对于规模大的董事会而言,规模小的董事会更有效率。较早提出这种观点的是Lipton和Lorsh(1992),他们认为,规模过大的董事会容易产生派系,且要花费很多时间去整合与解决众人的意见,难以产生集思广义的功效,会产生沟通困难与团体决策无效率的成本,使很多好的策略与思路因理解的偏颇而遭流产。随后Jensen(l993)也指出,随着董事会内人数的增加,“尊敬”和“礼貌”及不让CEO难堪的风气会占上风,坦率和追求真理的好作风会遭丢弃,董事会将出现机能障碍,即在众多董事会成员面前坦率地批评总经理的错误做法或直率评价其工作业绩会招致其极大的怨恨和报复,因而使得董事们在评价、监督总经理时变得迟疑或犹豫。因而他认为董事会人数若超过7到8人,董事会将不可能很好地发挥作用,而易于受到CEO的操纵。Yermack(1996)则开创了实证研究分析董事会规模的先河,他对福布斯杂志1984年至1991年间公布的美国500家最大公众公司的数据进行了研究,发现小规模董事会的公司,其财务状况比规模大的公司要好,同时,其所采取的薪酬和辞退政策对CEO的激励也更有效。来自国外企业的实践证据也表明,削减董事会的规模已经成为机构投资者、持有异议的董事和敌意接管者寻求改进陷入困境公司的首选措施。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3:商业上市公司竞争力和董事会规模负相关

董事会会议既是董事会执行决策监督功能的主要方式,也是董事会成员之间进行沟通的有效途径,还是各相关者利益发生冲突与妥协的主要场所。年度内董事会会议的召开次数可以反映董事会的工作强度以及董事对公司事务的参与程度。但是,以Jensen(1993)为代表的学者们却认为,董事会会议往往只不过是走走形式,并不一定对公司有好处,因为董事们并没有用这有限的会议时间在他们中间,或与管理层进行有价值的交换意见。Jensen(1993)还指出,董事们在董事会会议上往往相对不活跃,而在出现问题时,他们通常维持更高的活动水平,召开更多的董事会进行讨论。也就是说,董事会会议被当作是发现和消除隐患的“灭火器”,哪时起火,董事会就在哪时开会,讨论扑救方案,而不是提高治理的前瞻性措施。Vafeas(1999)调查了1990年至1994年福布斯杂志上最大的307家企业后发现:董事会会议次数与企业价值逆向(负)相关,会议越频繁的公司,市场估价也越低。Vafeas因此指出,董事会会议不是一种主动行为,而是一种被动行为,高频率的董事会会议可能是对公司业绩下滑的一种反应。在我国公司正常的经营过程中,董事会召开的次数往往较少,董事会只在规则的运营中履行他们的职责;但是,当公司经营出现问题、竞争力下降时,董事会的活动往往会忽然频繁,以对公司生产经营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4:商业上市公司竞争力和董事会会议频率负相关

根据经典的委托-理论,经济组织效率的高低,关键在于能否设计一套激励机制,以诱导人透露其私人信息,选择更高的努力水平,使公司资源分配符合帕累托最优或次优。当公司高管与股东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时候,股东必然要通过与高管签定报酬-绩效契约,来减少高管由于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所导致的成本,以实现自己的财富最大化。在现实中也确实如此。在这个报酬-绩效契约下,公司高管的报酬将根据公司的经营绩效来决定,对于自利的公司高管来说,他势必寻求通过提高公司竞争力来提高自己的报酬。但是,如果薪酬激励过低,势必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5:商业上市公司竞争力和董事会薪酬呈U型的曲线关系

(二)变量选取根据以上分析,本文设置了如下变量来实证研究董事会治理和商业上市公司竞争力的关系:

(1)被解释变量:竞争力得分Competitiveness。企业竞争力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为了客观评价企业的竞争力状况,笔者提出了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竞争力评价体系,从规模、增长、效率方面,选取九项指标评价企业竞争力。指标及权重见表(1)。

(2)解释变量。解释变量有五个。董事长和总经理的两职设置虚拟变量Duality、独立董事比例变量Ratio、董事会规模变量Scale、董事会会议频率变量Frequency和董事会薪酬Pay。

(3)控制变量。本文引入了两个控制变量:反映公司规模的变量总资产(Size)和反映公司财务杠杆的变量资产负债率(Debt)。对于公司规模,一些研究揭示规模代表获取资源和实现投资机会的能力,也反映了过去绩效的累积,因而和公司本期绩效、成长性正相关(吴淑琨,2002;张宗益和宋增基,2002),有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对于资产负债率,现有证据大多表明,债务融资具有负治理效应,高资产负债率同低绩效挂钩(于东智,2001;杜莹和刘立国,2002),从而会对企业竞争力产生不利影响。变量定义见表(2)。

(三)模型建立根据以上的分析,建立了如下的多元回归模型,考察商业上市公司竞争力和董事长治理的关系。因为五个自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的问题,可以将所有的自变量放在一个模型中进行回归:

Competitiveness=c+b1Duality+b2Ratio+b3Ratio2+b4Scale+b5Frequ-

ency+b6Pay+b7Pay2+b8Size+b9Debt+ε

模型中,c为截距,bi(i=1,2,…,9)分别为各自变量的回归系数,ε为随机扰动项。

(四)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本文选取的样本来自沪深两市发行A股的批零贸易业上市公司,具体筛选标准如下:第一,本文研究的区间为2007年至2009年,为了对这一期间内上市公司的竞争力进行持续的比较评价,且由于指标体系中“近三年销售收入增长率”指标涉及前三年的数据,所以研究样本定为2004年至2009年六年期间持续上市的公司。在本文用到的主要数据库色诺芬(CCER)中,这样的公司共计95家。第二,当净资产、净利润两项指标同时为负数时,净资产利润率指标就不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竞争力状况,所以本文将出现这类情况的公司数据剔除。剔除后,样本公司共余93家。除员工人数数据来源于国泰安研究服务中心(CSMAR)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研究数据库外,其余数据皆来源于中国经济研究服务中心色诺芬数据库(CCER)。

二、实证检验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3)是描述性统计结果。商业上市公司2007年至2009年度竞争力得分均值0.0010,标准差0.5176,说明行业内竞争力水平参差不齐,存在一定差距。两职设置方面,两职分离的公司居多,占到了总样本的91.40%;独立董事制度已经基本建立,独立董事比例已略高于证监会规定的三分之一标准;董事会规模均值为9人,最大和最小值之间存在差距;董事会年会议频率为9.1147次,符合公司法对股份有限公司的基本要求;董事会薪酬呈现了比较大的差异,最高15.46,最低为0,标准差达到2.0237。

(二)回归分析 运用Eviews5.0分析软件,将样本数据代入模型。由于数据运算过程中出现了异方差,用截面加权的广义最小二乘法(GLS)进行处理,得到了表(4)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模型中作为检验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关系的F检验值是213.7533,相应的显著性水平是0.0000,说明商业上市公司竞争力和董事会治理之间存在着可信度很高的函数关系;D-W值是1.8040,说明模型不存在自相关,模型结果是可靠的。

第一,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设置方面,变量Duality没有通过检验,假设1不成立,现阶段两职设置对商业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并不确定。根据资源依赖理论,董事会的领导权结构要根据企业具体面对的环境而定,高效的董事会在决定领导权结构时应考虑两职设置的利益是否超出其带来的潜在成本。在不同的环境下,两职状态带给公司的并不一定是正向影响或负向影响,而必须充分考虑到其它公司治理机制、企业自身的特点以及环境等等因素,因时因势而定。

第二,独立董事比例方面,变量Ratio和Ratio2以1%的显著性水平通过了检验,但是Ratio2的回归系数为正,说明独立董事比例与商业上市公司竞争力呈U型而非倒U型关系,假设2不成立。独立董事比例与商业上市公司竞争力呈U型关系,说明存在一个最优比例,使商业企业竞争力在此时达到最优。从模型结果来看,这个比例是41.58%,低于该比例时两者负相关,高于该比例时正相关。从2007年至2009年的情况来看,我国商业企业独董比例平均值是35.61%,超过41.58%的样本37个,仅占模型总数的13.26%。说明现阶段独立董事制度带给商业企业的,并没有管理层预期的那么理想。正如谢德仁(2005)所说,独立董事本身首先是问题的一部分,在其与股东之间的问题未得到较好解决之前,独立董事自然无助于改进公司治理,反而可能带来负效应。此外,现阶段独立董事比例和商业企业竞争力负相关,应该还与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不完善性有很大的关系。我国独立董事制度起步较晚,2001年才开始在上市公司中强行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在独立性、胜任能力等方面还存在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

第三,董事会规模方面,回归系数为负,董事会规模和商业上市公司竞争力负相关。但变量Scale并没有通过检验,假设3不成立。一般来说,人数较多的董事会将导致创新与效率的缺乏,以及董事会产生机能障碍,从而不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高,而规模相对较小的董事会更容易应对飞速变化的竞争环境,因而更具效率。但一定规模的董事会也是资源,有助于公司正确决策的形成,董事会规模较大也有其优势。所以,董事会规模对商业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并不确定。

第四,董事会会议频率方面,变量Frequency以1%的显著性水平通过了检验,且回归系数为负,假设4得到了验证,商业上市公司竞争力和董事会会议频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董事会的最终决策往往是通过董事会会议做出的,而一份全面的议程对董事会会议尤为重要,它为召开具有建设性的会议提供了一个框架(Salmno,1993)。但是,在我国,这份重要的议程往往是公司经营管理人员决定的,再加上董事会常设机构(如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等等)的设置并不普遍,因此,董事会会议一般都只是对经营者提出的方案予以确认,有关董事会职权的行使,实际上往往只是形式上的,有些条款的职权甚至连形式上的走过场都没有,董事会成为一团和气的俱乐部,甚至有的沦为被管理层利用的工具。然而,当公司经营出现问题时,董事会的召开又势在必行,以对公司生产经营中的重大问题行使表决权,这就使得过高的董事会会议频率成为了企业竞争力下降的表现之一。

第五,董事会薪酬方面,变量Pay和Pay2均以1%的高显著性水平通过检验,且回归系数正如预期,说明商业上市公司竞争力和董事会薪酬之间,存在着显著的U型关系,假设5成立。薪酬制度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取决于其将高层管理者目标同股东利益相联系的程度。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当董事会薪酬超过一定数额时,就能够促进商业上市公司竞争力的提高。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高管人员对自身经济地位的满意程度也在不断上升。根据中国企业家队伍成长与发展十五年调查综合报告,1993年对经济地位表示满意的企业经营者仅占24.4%,而到2007年已有近一半(47.6%)的企业经营者对经济地位表示满意,商业企业的薪酬激励机制已经走过U型曲线的拐点,正在发挥积极作用。高管人员对自身地位的满意,有利于更加专注地投入企业经营管理,从而有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三、结论和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现阶段两职设置、董事会规模等对商业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并不确定,商业企业必须充分考虑到其它公司治理机制、企业自身的特点以及环境等等因素,因时因势而定;由于独立董事制度的不完善,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尚未体现。今后,应努力逐步改进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以充分发挥其对商业上市公司竞争力的积极作用;董事会会议是董事们履行其职责的主要方式,然而,这个职责履行的效率并不高。而当公司经营出现问题时,董事会会议又不得不召开,这就使得过高的董事会会议频率成为了企业竞争力下降的表现之一;当薪酬激励超过一定水平时,商业上市公司竞争力和董事会薪酬之间,确实存在显著的正向联系,商业企业应当充分发挥薪酬激励的正面影响,以努力提高其竞争力。

*本文系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校基金“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竞争力研究”(项目编号:A20XQD21016)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王艳红、方淑芬:《商业企业集聚体声誉对消费者购买行为影响的研究》,《管理世界》2007年第7期。

[2]于东智:《董事会、公司治理与绩效――对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3]吴淑琨、刘忠明、范建强:《非执行董事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第9期。

[4]吴建雄等:《独立董事怎么样了——上市公司推行独立董事制度现状调研分析》,《证券时报》2007年第1月10日。

[5]张逸杰等:《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和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管理评论》2006年第3期。

[6]白重恩等:《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2005年第2期。

[7]王跃堂、赵子夜、魏晓雁:《董事会的独立性是否影响公司绩效· 》,《经济研究》2006年第5期。

[8]谢作渺、薛冬雪、董菁:《股权激励理论研究综述》,《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第3期。

[9]卞琳琳:《公司治理与竞争力的关系――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博士论文》2009年。

[10]吴淑琨:《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U型关系研究——1997—2000年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第1期。

[11]张宗益、宋增基:《上市公司经理持股与公司绩效实证研究》,《重庆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

[12]于东智:《董事会行为、治理效率和公司绩效——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管理世界》2001年第2期。

[13]杜莹、刘立国:《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效率: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管理世界》2002年第11期。

[14]谢德仁:《独立董事:问题之一部分》,《会计研究》2005年第2期。

[15]Fama E.F.. Agency Problems and the Theory of the Firm.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0.

[16]Fama and Jensen. 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83.

[17]Morck R., A. Shleifer andR. Vishny.Altemative Mechanisms for Corporate Control.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9.

[18]Mallette P. and K.L. Fowler. Effects of Board Composition and Stock Ownership on the Adoption of Poison Pills.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92.

[19]Donaldson L. and J.H. Davis. Stewardship Theory or Agency Theory. CEO Governance and Shareholder Returns.Australian Journal of Management, 1991.

[20]Boyd Brian K..CEO Duality and Firm Performance. A Contingency Model.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5.

[21]Fujita S.. A Strategy for Corporate Innovation. Tokyo: Asian Productivity Organization, 1997.

[22]Nakahara, T.. Innovation in a Borderless World Economy, Research-Technology Management:1997.

[23]Hemalin B.and Weisbach. The Effects of Board Composition and Direct Incentive on Firm Performance. Financial Management, 1991.

[24]Brickley J., J. Coles and R. Terry. Outside Directors and The Adoption of Poison Pill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94.

[25]Donaldson L. and Davis J. H.. Boards and Company Performance—Research Challenges the Conventional Wisdom. Corporate Governance: An International Review,1994.

[26]Lipton M. and Lorsch J.. A Modest Proposal for Improved Corporate Governance. Business Lawyer, 1992.

[27]Jensen M.C.. The Modern Industrial Revolution, Exit and the Failure of Internal Control Systems. Journal of Finance,1993.

第6篇:企业竞争力调研范文

4.1.1关于层次分析法(AHP)

目前,对企业竞争力评价的方法至少在20种以上[43]比较有代表性的方法有因素分析法、对比差距法、内涵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多层次评价法、综合指数评价法等。在本文中,笔者将使用的是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简称AHP。其主要原因为:层次分析法的发展始于上世纪70年代初,从1977年萨迪在第一届国际数学建会议上发表“无结构决策问题的建模—层次分析法”时起开始受到注意,逐步在计划制定、资源分配、方案排序、政策分析、冲突求解及决策预报等领得到广泛应用。它将判断和价值结合为一个逻辑整体,依赖想象、经验和知识构造问题所处的递阶层次,并根据逻辑、直觉和经验给出判断。它允许使用者使用时修订,扩展一个问题层次中的元素或改变原来的判断,考查结果的敏感程度决定做何种改变[44]。层次分析法决策工具的优点在于:适用性、简洁性、实用性、系统性。通过决策者的选择与判断,它能充分反映决策者对决策问题的认识,方便决策者与决策分析者的沟通,促成集体参与决策,增加决策的有效性。通过把复杂问题分解两两比较重要性,最后综合判断这种方法,具有鲜明的化整为零的简洁性效果。层次分析法对定量定性分析均适合,如对资源分配、方案评比、预测、系统分析、规划等问题均适用。通常的决策方式大概有三种:因果推断、概率推断、系统推断,层次分析法正好反映对复杂问题的系统解决方式。当然,层次分析法也有相应的局限性,如只能选优,不能生成方案、只是粗略的排序、主观性较大等。但是无论如何层次分析法不失为一种简单有效的多目标决策方法。因此,可以说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可用于处理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技术等方面决策问题的分析方法,主要是利用不确定的和多标准的特征来解决决策问题。其决策的基本过程是:从系统论思想出发,将评价对象视为一个系统,并按系统的层次性把它划分为递阶层次结构,在同一层次中,对两两元素之间进行重要程度比较。再由1?9标度法确定判断矩阵,对每个判断矩阵A,按特征方程Awwmac=λ,求出归一化的单排序权重向量w[45]。计算所有单排序权重向量后,各层元素的组合向量可按如下递推公式得()()()(1)2()1()[,,,]?=???k=kknkkkwwwwPwk式中,kTnkkkkw[w,w(1),,w(1)]2(1)1(1)(1)?????=???是以合成出的第k?1层上(k?1)n个元素相对于23总目标的组合权重向量。矩阵[,,,()](1)()2()1()knkkkkPPPP?=???,其第j列kTnjkjkjkjP[P,P(),,P()]2()1()1=???为第k层kn个元素关于k?1层第j个元素的排序权重向量,其中不受j支配的元素的权重为零。

4.1.2层次分析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步骤

(1)建立指标体系层次结构首先要把评价体系中的各个指标按其属性分为若干组。每一组作为一个层次,再将同一层次的指标作为准则对下一层次的指标起支配的作用,这种由上而下的支配关系构造了一个递阶层结构。如同表X所示得出的模型A,即为目标层。其下又有两级指标层次,分别为准则层B和子准则层C,共包括了定量的经济性指标和定性的评议型指标共计19项。

(2)构造判断矩阵根据区域中小房地产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递阶层次结构,以上一层的某一要素作为判断准则,对下一层要素进行两两比较,从而来确定矩阵元素值。如相对于总目标,准则层因素之间两两比较,得其相对重要程度判断矩阵。表4-1元素两两比对时的重要性等级及其赋值序号含义ija赋值1i和j两种元素同样重要12i元素比j元素比较重要33i元素比j元素明显重要54i元素比j元素强烈重要75i元素比j元素极其重要96i元素比j元素比较不重要137i元素比j元素明显不重要158i元素比j元素强烈不重要179i元素比j元素极其不重要19(3)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由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元素对于该准则的相对权重,并计算其一致性。(4)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计算各层元素对系统目标的合成权重,进行排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递阶层次结构合成排序的具体过程为:假设上一层次A包含n个元素:1A,2A,…,nA,其层次总排序(对于第二层而言,它的层次总排序权值,就是单一准则—总目标下的层次单排序)权值分别为1a,2a,…,na;下一层次B包含m个元素:1B,2B,…,mB,它们对于元素jA的层次排序权值分别为:jB1,jB2,…jB,(当kB与jA无联系时,kjB=0)。(5)计算企业竞争力评价值,此值是将所有经过标准化处理的各指标值与其权重24值相乘后加和得到的[46]。4.2中小房地产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选定的原则根据企业竞争力的含义,企业竞争力体现在消费者价值(市场占有和消费者满意)和企业自身利益(盈利和发展)两个方面,它的实质是一个企业同其他企业相比较的生产率。而对于不同区域的中小房地产企业而言,其竞争力是宏观层次的区域比较优势和微观层次的企业竞争优势综合作用的结果[47]。因此,对区域中小房地产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的构建既要考虑到地区中小房地产企业对地区经济的贡献力量,从而反映其区位比较优势,同时也要能够反映该地区中小房地产企业整体经营运作的效果和未来的发展潜力。此外,在指标选择上,为便于实际可行,尽可能地用比较综合性的测评指标,特别是具有显示性的能够量化的指标,最终,地区中小房地产企业竞争力将以综合指数的形式体现。建立一套科学的竞争力评价体系,是开展中小房地产企业个体竞争力评价的前提。选择何种指标、多少个指标构成评价体系、不仅要考虑数据来源的可能性和可靠性,还要有理论根据。从理论上看,中小房地产企业竞争力的测度指标体系固然要求越全面越好,但由于受到定量研究方法以及指标数据本身的限制,特别是实证研究中,往往只能有针对性地筛选那些具有代表性的指标体系和指标项。本文认为,在指标选择适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4.2.1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即指标尽量能够科学地、全面地反映中小房地产企业竞争力的内涵。不同的指标反映不同的侧面和不同的内容特征;不同的指标对企业竞争力影响的程度不同。要根据对竞争力贡献的程度,恰当地选取指标个数,严格地区分指标在体系中的位置,要准确地测度出企业竞争力的实际情况,要有利于比较国内各个地区中小房地产企业竞争力的情况。

4.2.2目的性原则

科学地构建中小房地产企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目的在于能够衡量出中小房地产企业竞争力的实际状况,找出影响中小房地产企业竞争力不足的关键因素,指出竞争力改进的方向和手段,为政府制定宏观政策提供帮助。

4.2.3独立性原则

各评价指标之间应尽量避免显见的包容关系,隐含的相关关系在处理方法上尽量将之弱化、消除;根据各指标量间相互独立的要求确立指标。指标变量间的独立性是统计研究的基本要求,如果指标间重复信息过多,就不便于发挥指标的最大作用,也会给竞25争力评价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影响到评价的效果。因此,应尽量避免指标信息的重复。

4.2.4可对比性原则

竞争力指标应能够在企业间和地区之间具有普遍的适用性。所涉及的时间范围、计算口径不宜变化悬殊,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4.2.5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对定性的指标在明确其含义的基础上,要按照某种标准对其进行量化。使其不仅能恰当地反映指标的性质而且能够进行精确的比较。对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要采用科学的计算方法。

4.2.6可操作性原则

根据指标所反映信息量的大小确立指标,数据必须能够搜集到并便于计算。要在众多的经济指标中选择少数几个有代表性,蕴含信息量多,能够较全面地刻画出竞争力变化特征的综合性指标。

4.2.7真实性原则

根据财会制度改革的要求确立指标。财会制度全面改革以后,引起了企业经济指标的一系列的变化。确立评价指标应与财会制度的要求相统一,指标须从财务报表中来,以确保数据来源的可靠性。根据上述思路,按照企业内在的发展规律,将竞争力划分为企业的生存能力、成长能力和发展能力。

4.3中小房地产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上述思路和原则,结合中小房地产企业的现状及房地产行业的竞争要素,本文将指标体系分为两大类:统计性指(经济表现)和评议性指标(企业管理)。其中包括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14项。这其中经济表现类指标是指在年度报表或公布的业绩中可以直接得到的指标数据,或是通过计算可以得到的数据,也称为“硬指标”[47]。主要包括规模影响力、财务和效益指标、资产及技术创新状况、增长率和效率指标等。企业管理类指标是指一些不易量化、需要通过调查、判断或专家评议得到的指标。包括市场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等一系列营销状况,以及创新程度、内部管理、经营环境、社会责任、环境创新和发展前景等状况,也称为“软指标”。这些指标虽不易量化,但对每个指标按其特点和内涵,采取递进式或独立式计分,也可以采取同行对比计分,尽量给以硬化和量化。26表4-2中小房地产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指标体系A指标类型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含义指标计算方法总资产贡献率11B反映企业全部资产的获利能力,是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资产利税率12B反应每单位资产所提供的利润税金额,是分析资金投入效果的主要分析指标利税总额(/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流动资产平均余额)×100%区域生存能力指标1B资产负债率13B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指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市场占有率21B反映该企业项目在市场上的占有程度产品销售量/地区内行业销售总量流动比率22B反映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企业成长能力指标2B净资产收益率23B反映企业在最近一段时间的收益变化情况利润总额/平均净资产总额净资产增长率31B反映企业在最近一段时间的发展情况3?1×100%三年前净资产总额当年净资产总额销售扩张率32B反映企业本年度比上年度销售总额变动的百分比本年度销售额/上年度销售额×100%统计性指标(经济表现)企业发展能力指标3B融资成本33B反映企业融资能力的高低各种融资渠道的加权成本人力资源管理41B反映企业人力资源的控制和调配能力定性指标(由专家评估)内部管理能力指标4B企业创新管理42B反映企业在行业内部的可发展前景定性指标(由专家评估)经营环境51B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评估(主要包括政策环境、生态环境)定性指标(由专家评估)社会责任感52B包括企业文化等定性指标(由专家评估)(议性指标评企业管理)外部适应能力指标5B消费者满意度53B企业本身及产品的被肯定程度定性指标(由专家评估)及问卷调查27

4.3.1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处理的理论说明

(1)在设计指标时,在遵循前面所论述的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尽量选取了多个能够量化的指标来全面反映企业竞争力状况。如对企业管理水平、产品市场控制能力、企业收益力、技术实力等分别通过3、4个因素来对其现实状况进行评价;(2)在准则层的选择上,采取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原则,避免使用单一的显示性指标,对相关的分析性指标也同样重视。再次同时采用静态财务指标和动态财务指标,以便在评价企业现实状况的基础上,预测企业未来可能的发展情况[48];(3)为遵循企业评价的目的性原则,突出了相对性指标,较少采用绝对性指标,如主要采用各种相对比率还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也不是很全面,如企业创新能力等重要指标由于数据无法取得而在本指标体系中未反映出来。本指标体系主要是想对中小房地产企业进行评价,所以对不同行业的不同企业进行评价,还需要对指标进行调整补充,这样才能获得符合本行业、本企业实际的全面评价。

4.3.2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处理的方法

指标数值一般来说分成三类:第一类指标本身属于统计内容,直接提取相关统计数据即可;第二类指标本身没有统计,但是相关数据有统计,提取相关数据,通过计算获得需要指标值;第三类没有相关数据支持,这大多是定性指标,通过专家评估、问卷调查等得出指标值。由于各指标的类型不同,得出的指标值必须进行处理,使其具备可比性[49]。主要使用的指标处理方法有:(1)定量指标的定值转换在企业市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中,由于评价指标的类型不同,其属性值量化的方法也不同。评价指标的类型一般可分为下列几种:越小越好型、越大越好型、适中型和区间型。(2)定性数据的处理根据国内外企业竞争力评价的经验,定性数据的获取往往采用专家评估和问卷调查相结合,两者都是经过指标体系打分获得数据[50]。设有n专家同时参与对企业评价的打分,即有专家集:(exp,exp,...,exp)12nEXP=同时,由于存在专家影响力和知识水平的不同,权重也不同。设n个专家的权重分配为:(exp,exp,...,exp)12nAEXP=aaa其中:iexp为其中一个专家,iaexp为该专家的权重,i=1,2,...,n。为追求精准性,这里采用由五个评语所组成的评语集,其表述形式为:28(,,...,)()125V=vvv=非常弱,弱,一般,强,非常强为了避免主观判断所引起的失误,统一评判标准、方便专家打分,增加定性指标的准确性,可采用隶属度赋值方法,将定性指标分成5个档次(很差,差一般,好,很好)分别地应1?5分。1?5表示不同的等级,等级之间只是对指标看法的程度不同。由于在赋值判断过程中已内含标准,可直接计算评价值,对所有定性指标分值汇总,用加权平均的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计算。最后根据得出的平均分值确定该企业定性指标档次[51]。在这里将5个评语置于一个连续的语言值标尺上,并且将每个评语在标尺上的长度都设定为单位1,如图4-3所示:012345

4.3.3指标体系的评价模式

在参考一些学者的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AHP的有关方法计算得出各对应指标的权重值见表(4-4)。总体来说,本指标体系的各权重值基本体现了企业竞争力各相关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表4-4指标体系评价模式及其权重赋值一级权数二级权数体系的五个方面权值各方面的分指标权值总资产贡献率11B0.320资产利税率12区域生存能力B0.5571B0.159资产负债率13B0.123市场占有率21B0.333流动比率22企业成长能力B0.3072B0.381净资产收益率23B0.360净资产增长率31B0.519销售扩张率32企业发展能力B0.2843B0.227融资成本33B0.197人力资源管理41B0.667内部管理能力4B0.135企业创新管理42B0.333经营环境51B0.231社会责任52外部适应能力B0.1175B0.098消费者满意度53B0.651非常弱弱一般强非常强29

4.4中小房地产企业的现状分析

4.4.1中小房地产企业总量多,占有市场份额大

目前,从总体上看,我国的大型房地产企业对于中小房地产企业来说,还没有形成压倒性的垄断优势。这导致企业的产出、成本及品质还尚未因为企业的大小而有所不同,即并非企业的规模越大、成本越低、品质越好,这使得企业对品牌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还未达到影响消费者决策的程度,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的重视,远比不上对产品的质量、功能和价格的关注。同时,房地产业作为一个地域性强、产品独立性高的行业,大型企业的扩张也受到远远重于其他行业的客观限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其垄断市场的难度。以房地产开发企业心为例,据统计,2006年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共有5万家左右,中小房地产企业占中国房地产企业总数的90%多[52],其中,具有一级资质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比例只有1.2%,一、二级资质企业总数不足10%,大多数为三、四级或刚刚成立的暂定级企业。由此也给中小房地产企业提供了生存空间。这意味着只要中小房地产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贴近市场需求、对产品的建造有认真负责的态度,产品的质量达到国家标准,那么就能在房地产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据2007年的统计资料,我国中小房地产企业数量占房地产企业总数的90%以上。若采用商品房销售额和销售面积反映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则房地产行业离散度较大。房地产百强企业在全国市场占有率不足10%,作为行业龙头企业的万科集团和陆家嘴集团在全国销售额和销售面积的市场占有率还不到1%。相反,中小房地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却超过了70%。从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结构状况来看,2006年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质结构见下表(表4-5),其中一级企业和二级企业所占的比重仅为12.37%,四级以下的企业所占比重达23.16%,三、四级企业所占比重64.47%,即房地产开发三、四级资质企业占总数一半以上,可见房地产企业资质水平总体偏低,中小房地产企业占有市场份额大。从开发资金来源主体来看,2007年全国完成的房地产开发投资中,有58.27%是二三级,及其以下无等级企业完成的。表4-5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结构表(2006)资质级别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暂定兼营所占比例2.09%10.28%39.52%24.95%13.15%10.01%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房地产统计年鉴(2007)》整理

4.4.2中小房地产企业技术性不高,家族化现象明显不具有很高的技术性,员工整体学历水平不高;缺乏经营管理的核心技术人才。中30小企业能否有效利用外部技术,妥善解决内部管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人力资源状况。在对陕西的数家中小房地产企业调查中发现,普遍存在着管理水平低下、内部运作较混乱的情况。具体表现在:领导者的个人决策往往没有远见、缺乏灵活性;缺少管理技巧和适当的管理培训;缺少科学的成本控制和财务分析体系等。某些中小房地产企业管理者自身存在很大的缺陷,崇尚“家族式”管理。据调查,约有80%的民营房地产企业实行“家族式”管理[53]。如下图4-6和4-7。图4-6中小房地产企业员工学历水平图4-7大型房地产企业员工学历水平

4.4.3中小房地产企业活动范围主要在区域市场和住宅产品

从目前我国中小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情况而言,虽然可以借着经济高速发展的东风一展宏图,但是总体而言却是机遇大于挑战。虽然中小房地产企业占有的市场份额很大,但是对于地产价值高的土地却基本上被大公司抢占。目前用于商业建设的土地基本上是中小房地产企业员工学历水平0.00%20.00%40.00%60.00%80.00%大专及以下硕士及以上本科大型房地产企业员工学历水平0.00%20.00%40.00%60.00%大专及以下硕士及以上本科31通过挂牌拍卖的形式进行,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土地,中小房地产企业会由于资金等原因而竞争不过实力雄厚的大企业,而地产价值不高的地点,投资风险却比较大,一旦失败对中小企业而言就是一个致命的打击。随着市场的进一步细化,大型房地产企业集中资金投向商业地产项目、别墅及高档住宅项目,获得高额的回报。中小房地产则热衷于把资金集中投向普通住宅项目,单个开发项目一般在20万平方米以内,因为普通住宅项目专业水平相对较低,投资额也相对较低,且风险较小。因此,在新开工的住宅项目中,中小房地产占有了超过70%的市场份额,可以推知中小房地产热衷于把资金集中投向普通住宅项目[54]。此外,我国城市发展极不平衡,大型房地产企业可能凭借其实力垄断大城市、发达城市的市场供给,但不可能垄断中小城市、欠发达城市,甚至县、镇等区域的市场供给。从房地产行业的特点来看,大城市、发达城市的购买力比较强,看似可发展的空间很大,而小、欠发达城市等地区虽然竞争比较小,但仔细考虑其区域内由于购买力不强,所以这些地区的房地产行业也并不会众多的中小房地产企业带来转机。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而市场需求是多层次的,大型房地产企业可能占据某个或某几个的需求层次,但不可能完全控制所有的需求层次,中小企业完全可以凭借定位不同而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但是盲目跟风的现象在房地产行业中一直都表现的十分明显,哪个层次利润大我就做哪个层次,但是往往到最后由于资金或管理等问题而使项目搁置,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同时,由于目前房地产行业的风险极高,银行信贷也会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慎之又慎。

4.4.4中小房地产企业更容易满足我国市场多样化的需求

对房地产企业来说,提供差异化的房地产产品来满足市场上不同水平的购房需求是大势所趋,而在这一点上,中小房地产企业更容易做到。因为自身资金实力小,产品规模势必不会很大,因此在产品上可以实现小规模、个性化、差异化特点,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况且,在寻求个性化、创新式发展的轨道上,大的房地产企业因为经营模式转轨所遇到的问题比中小房地产企业遇到的问题要大得多,从而使中小房地产企业的个性化发展成为房地产行业突破传统发展模式实现升级的主要带动力。

4.4.5中小房地产企业能够拾遗补缺,填补大企业

在区域市场上的剩余空间一方面表现在具体的物业类型上,大型房地产企业凭借其自身优势把目标锁定在高级写字楼、商业用房、别墅及高档住宅区等高利润市场,将中小企业排挤到回报相对低的中低档住宅市场。另一方面表现在区域上,大型房地产企业的开发范围主要集中在直辖市、省会城市等发达城市,几乎不涉足中小城市、县、镇。中小房地产企业的存在填补了这一空白,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区域消费者的需求,形成了完整的房地产市场梯32度消费层次体系。

4.4.6中小房地产企业能够发挥“市场规模”优势根据经验的“二八原理”,从市场占有率角度看,目前即使像万科这样的大开发商,市场占有率也不过1.24%,按照目前的形势发展,即使将来还有一批大发展商培育起来,这些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总和也不过20%。而另外80%的市场份额是由中小型企业所占有,所以中小型企业大可不必担心。

4.4.7中小房地产企业是市场自由竞争的有利推动者中小企业的存在促进了各种形式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能克服垄断造成的一些弊端。虽然在地区房地产市场上,大型房地产企业是价格的主导者,但众多中小企业竞争者的存在,使得大型房地产企业不得不考虑由于定价过高而可能引起的顾客分流问题,从而间接地抑制了房价的过快增长。

4.5实证研究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目前我国中小房地产企业虽然数量较多,但是就大多数企业来说,企业与企业之间实力差距相对并不大,因而对所有的中小房地产企业进行研究是没有必要的,也是不现实的,加上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数据很难取得,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具有科学性的选取了陕西省汉中市三家中小房地产企业作为实证研究对象进行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目前我国部分中小房地产企业的实际状况,并且具有参考作用。

4.5.1企业背景

介绍公司一成立于1998年,注册资金2000万元,开发资质二级,具有ISO9001、ISO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房地产企业。公司党政工团机构健全,内设五个部门。公司员工总数100余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0余人,具有较强的技术力量和开发建设管理经验。公司二组建于1995年,注册资金2100万元。内部设置六部三室三个分公司,是集开发修建、销售、物业管理为一体的具有独立法人经营资格的二级资质房地产开发企业。公司三成立于1997年,注册资金2400万元,属国家二级资质房地产开发企业。公司现有员工65人,其中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40人。公司下设工程部、销售部、企划部等七个部门,公司信誉良好。

4.5.2企业竞争力评价

按4.1、4.2章节介绍的理论和竞争力评价体系分析,经过数据资料收集、计算、整理,得到这三个企业竞争力指标数据表如下:33表4-8三企业竞争力指标数据表企业名称指标公司一公司二公司三总资产贡献率(%)10.5111.6310.02资产利税率(%)5.303.707.60区域生存能力资产负债率(%)64.7051.3856.80市场占有率(%)0.740.200.03流动比率(倍)2.411.293.05企业成长能力净资产收益率(%)14.1612.8414.01净资产增长率(%)107.45104.10106.32企业发展能力销售扩张率(%)融资成本(万元)107.5011.71100.209.69103.7010.34内部管人力资源管理0.730.600.67理能力企业创新管理0.510.290.31经营环境0.830.650.49社会责任感0.800.800.80外部适应能力消费者满意度0.930.870.84通过评价计算获得这三家房地产企业竞争力评价综合值及准则层评价值排名如下(表4-9、4-10):表4-9三企业竞争力评价准则层评价值准则层区域生存能力企业成长能力企业发展能力内部管理能力外部适应能力公司一公司一公司一公司三公司一名次排序公司三公司三公司三公司一公司二公司二公司二公司二公司二公司三表4-10三企业竞争力评价值企业名称企业竞争力评价值竞争力排名公司一0.85921公司二0.76543公司三0.79362344.5.3结论从表4-9、4-10中可以看到,在准则层的评价值中,公司一的区域生存能力、企业成长能力、企业发展能力、外部适应能力全部位居第一,这几项指标对房地产公司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是实力强弱及发展潜力的重要衡量指标。公司一最大优势在于其营销能力,从表4-9准则层评价值排名也可以看出,其市场占有率及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均排在第一位,其中有些具体指标(见表4-8),相应的公司一融资成本较高,这方面还需要加强改善。另外两家企业的某些个别指标的竞争力可能比公司一强,但是由于各指标发展不均衡,最终导致企业整体竞争力仍然相对较低。从表4-8可以看出,这三家房地产公司之间的差距主要在企业成长和企业发展能力方面,具体指标体现的竞争关键要因是:产品与市场的控制和把握,营销能力的提高增大市场占有率,融资渠道的多样化。

第7篇:企业竞争力调研范文

竞争情报实际上是关于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竞争策略的信息研究,它即是对竞争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过程,也是指由此而形成的情报或策略。以下即阐述开展竞争情报工作的具体流程和实施步骤。

具体流程

实施步骤

一、企业自身调研

企业开展竞争情报的首要工作,是设立一个专门的情报部门,情报部门的工作职责主要是通过企业所有部门的配合,统计和整理该企业具有竞争力的数据和信息,将这些信息或数据进行有效的汇总,以方便企业各个部门进行有效运用。同时,做好反情报工作,捍卫企业自身信息安全。此可谓“知己”。

二、竞争对手调研

在了解自身的基础上,同时了解企业竞争对手的动态信息。竞争情报帮助企业了解供应、客户、现有竞争者、新进入者、替代者的异动,及竞争者绩效指标、能力指标的异动,同时竞争情报帮助企业了解和跟踪与产业的基本特性相关的情报,例如产业的集中度、进入壁垒、国际化程度、管理程度、技术变化速度、品牌忠诚度、业态变化等。此可谓“知彼”。

企业的情报部门在调查竞争对手时,可采用的公开方法包括:利用各种合法手段搜索、收集各种资料,也可以留意各类出版物、权威机构的可靠信息、上市场竞争对手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等信息、参加展览(销)会,交流会,会、参加相关的论坛或讲座、通过人脉资源获得半公开的信息等。但还有些比较隐蔽性的信息或数据还是需要知道的,这时如果企业的情报部门有足够的底蕴也可以自己通过一些方法去做,但更多的企业做法是委托第三方调研信息公司提供相关所需的信息。如果企业对竞争对手的情况要求具时效性的话,第三方公司可以为企业提供每日或每周的竞争对手、相关行业信息快报,以满足该企业对实时信息的需求。与此同时,再根据该企业所需了解的一个或多个竞争对手信息,提供竞争对手调研报告和通过几个竞争对手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的行业报告。

三、企业整体竞争环境调研

企业整体竞争环境包括宏观环境和市场环境。

企业的宏观环境,包含政法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的异动等,它们是企业竞争战略的长期影响要素和前提条件。此可谓“知天”。

竞争情报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使企业免受突如其来的袭击。竞争情报有助于发现市场上的威胁和机会,给自己更多的反应时间,从而获得竞争优势。竞争情报就是企业的智囊,起到市场的导向作用,商品营销的警示作用,及做出战略决策的参谋作用。此可谓“知地”。

四、使用的分析方法

无论调研工作是该企业的情报部门还是委托第三方公司进行实施的,其分析的方法都是大同小异的。其中对竞争对手(企业竞争力)的常用分析方法包括了SWOT法、财务分析法、核心竞争力分析法(包括竞争对手价值链(即各项流程)、技术、人力、资源配置、市场情况、知识产权等进行分析)、客户满意度分析法。通过前面分析方法得出企业或竞争对手的各项指标后,再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对比,或是在选出标杆企业后,将本企业与标杆企业进行定标比超分析。

五、制定竞争策略

企业可以根据情报部门或第三方公司提供的数据、报告进行再次分析后,分发到相关的部门,使之能有效地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产品的价格定位与营销策略、流程及管理方法改进等。如果调研的是第三方公司,就应该提供相关的研究报告后,结合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策略建议以供企业参考。

第8篇:企业竞争力调研范文

透析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

概念核心竞争力也称核心能力,Hamel和Prahalad在他们的《企业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the Corporation.1990)一文中提出:“核心竞争力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的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在企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形成的与企业组织结构和外部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竞争合力,它不是简单的某个分散的技能或知识,而是企业在其生产经营的价值链中形成的一种适应于市场变化且不易被对手模仿的能力。

本质 新兴的知识管理理论证明,以集体属性存在的知识体系构成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则要通过企业所拥有的技能或所从事的业务得以体现。企业核心竞争力也具有非物质实体性,它是企业的一种功能属性。它不可能脱离企业而存在,也不可能脱离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存在。

属性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完备结合状态,它是由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能力有机结合而成的,它们之间是一种矢量叠加关系而非标量叠加关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大小取决于对这些不同方向的力的协调结果。因此,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应是一个系统工程。

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只是一种机构力,还是一种构建力、生长力。这种构建力主要表现在,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分力之间以及构成核心竞争力的力与他们的载体之间存在着支持与构建的关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这一特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研究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之间的相互支持与构建关系;二、技术性能力、管理性能力与治理性能力之间的相互支持与构建的关系;三、企业一般能力、行业一般能力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相互支持与构建关系。

来源 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以下八个方面:一、企业的人力资本,企业管理者应该进行怎样的机制设计将人力资本与企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二、核心技术,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更必要的是拥有持久保持和获得核心技术的能力。三、企业声誉,在产品市场声誉是卖者对买者作出的不卖假冒伪劣产品的承诺,在资本市场声誉是企业家、经营者对投资者(股东、债权人)作出的不滥用资金的承诺。维持声誉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一种制度。四、营销技术,营销技术即企业通过高效的产品、价格、促销和营销渠道整合向顾客提供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商品和劳务。它取决于企业人力资本和经验的积累、技术手段和营销信息系统的应用。在网络经济条件下,积极发展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网络营销技术和实现营销技术的标准化有利于企业在更大的范围拓展销售空间。先进的营销技术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在消费者的时代,营销技术甚至是比制造技术更重要的竞争力因素。五、营销网络,从企业竞争力的角度分析,企业一旦在消费者中形成了营销网络,将会对后来者形成市场壁垒,从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获得超额利润。后来者只有花费大量的投入与先入企业进行广告和销售网的争夺战,才有可能在市场上获得一席之地。六、管理能力,管理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包括企业获得信息能力、推理能力、决策能力和迅速执行决策的能力,也可以理解为狭义的“企业核心能力”。管理能力至少在高管理层次上并不局限于某种产品,因此管理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企业更有效率地利用其资产,扩大经营范围,提高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七、研究开发能力,原创性研究开发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开发能力可由企业研究人员的数量和素质、研发投入经费总额及研发经费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例等指标来表示。八、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实际上是企业经营理念及其具体体现的集合。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整合更大范围资源、迅速提高市场份额的重要利器。

成型途径 要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其成型途径大致有四:一是集中公司资源从事某一领域的专业化经营;二是技术创新,现代企业制度体现的是企业资源配置的高效性,而这种高效率能否充分发挥,主要靠核心技术和技术创新。三是在竞争对手和市场空缺中寻找机会,建立自己的比较优势,并构建支撑这种优势的潜在核心能力;四是孕育企业良好一体化机制。企业能否培育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首先要看企业在生产、经营与管理等方面是否有良好的基础。

世界大企业的成长过程表明,核心竞争力是引导企业成功的关键要素。放眼《财富》500强,几乎无一不在技术诀窍、创新能力、管理模式、市场网络、品牌形象、顾客服务等方面具有独特专长。这些公司成功的过程,也就是其核心竞争力培育和发展的过程。

贷款发放重点要参考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报告

在对借款主体的具体调研过程中,对其进行定量的业绩预测是很困难的,但公司的核心能力具有稳定性,相对而言则比较好把握。如果说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在短期内主要体现为产品价格和性能的竞争,那么从长期看则是核心竞争力的较量。而中长期贷款的特点是时间长、数额大,客观上要求企业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要有足够的还本付息的能力。目前的企业资信评价主要是对企业近期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报告超过一年的,须重新进行评价,应该说企业资信评价是发放短期贷款的重要参考依据,而要把它作为发放长期贷款的参考依据,就有些勉为其难了。因此,在借款人评价的内容中,应加强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

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估分析的程序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估分析可以按下列程序进行:第一,要看企业是否有明确的主营领域,是否有稳定的市场前景,与同行相比处于什么地位。第二,要对企业在该领域中的主要产品进行分析。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过硬的核心产品,则很难说明企业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第三,要分析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的独特性和持久性在很大程度上由它赖以存在的基础所决定。一般说来,那些具有高技术难度、内化于整个组织体系、建立在系统学习之上的专长,比建立于一般技术难度、或个人技术专长之上的专长,更具有独特性。第四,要分析企业的成长能力。为了使企业具有长久的竞争优势,必须不断保护和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包括对现有核心竞争力的关注和新竞争能力的培育。

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估分析的指标体系和模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估指标体系可归纳为三个层面,即市场层面、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

市场层面的评估指标主要包括核心业务和核心产品。说明核心业务的指标有:企业是否有明确的主营业务:该主营业务是否为企业带来主要的收益贡献;该主营业务是否有稳定的市场前景和企业在主营业务中是否有稳固的市场地位。

说明核心产品的指标有:企业是否有明确的主要产品;该主要产品是否有很强的市场占有率;该主要产品品牌忠诚度指数;该主要产品是否有很好的市场前景;该主要产品是否最大限度地延伸到多个市场领域等。

技术层面的指标主要是核心技术能力即优势技术与专长。其指标有:企业是否有明确的优势技术与专长:优势技术与专长是否有较大的难度和先进性:优势技术与专长是否有较强的独特性;企业是否经常吸收技术和信息以巩固和发展其专长;该专长是否得到充分发挥;该专长是否能为企业带来明显的竞争优势;企业是否能够利用机遇和新技术不断地推出新产品等。

第9篇:企业竞争力调研范文

近年来,中国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正在发生急剧变化。由于对外开放的程度越来越高,吸引外资越来越多,而且。现今进人中国的外资已不再是8O年代那种以港澳台和海外华人为主的中小资本,而是各个行业中在当今世界居领先地位的跨国公司。竞争的领域不断扩大,竞争程度愈来愈激烈。所以,国内企业必须在经营观念、经营战略、营销技术等方面进行重大的转变。 一、市场部产生的背景及意义

大凡一些企业都设有销售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的日趋激烈,竞争对手日益强大,竞争手段层出不穷,销售部已经成为一个仅能使企业维持的部门,无法承担企业发展的重任,于是市场部应运而生。在国外大企业中,市场部早已是举足轻重的部门,而在中国,目前也有许多大企业已经逐步建立起来。比如广东顺德的科龙、华宝、万家乐等大型公司,市场部已经良好地运作了好几年。事实证明,市场部的设立,早已不仅仅是一个机构设置的问题,而已成为企业生存发展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其意义不可低估。

目前,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失利或者竞争力不强的主要原因是经营观念不适应市场竞争环境变化,对市场调研重视不够,对市场选择不当,成长战略选择不当,缺乏战略规划等等。而这些方面的严重不足,通过市场部的有效运作,可以大大地予以化解。

1.市场部的有效运作,可以促进经营观念的转变,较好适应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提高企业竞争力。

我国企业目前的经营导向仍停留在市场需求导向阶段。企业的销售部门,注重于行业的需求前景和产品的推销,对市场的动态性与方向性研究、对竞争对手的研究往往不太重视。当对某一新的市场需求产生时,很多企业眼前一片光明,以为这一行业的未来便是自己企业的未来,于是一哄而上,恶性竞争。销售部门为了推销已生产的产品,广告轰炸、优惠、折扣甚至不正当手段也用上,加剧了相应行业的激烈竞争,绝大部分企业损失惨重。这是因为传统的销售部只重视市场需求所致。而市场部的工作始终是以市场竞争状况为导向,不但看到竞争,更看到争夺市场的竞争对手,对强大的对手,不采取正面攻击的办该,而是通过市场调研、策略整合,寻找竞争不太激烈的领域,寻找某些存在资源配置空白的领域,以发挥自己的优势。

2.市场部的有效运作,可以更好地搞好市场调研工作。

传统的销售部门,虽然也重视流通,但常将流通理解为产品生产出来以后的市场宣传、推销。对市场调研的作用认识不够,很多企业自己使用一些极不规范的方法,作一些简单的市场推断,而且只会对市场需求的总量和市场成长性方面作一些简略预测。对自己企业在特定市场需求中不能争取的集体份额几乎不予测算,这是极其不智的。当市场部有效工作时,市场部将市场调研作为经营战略的核心内容。既重视需求预测,又重视竞争力的调查,企业随时可以根据竞争对手实力,调整投资方案。市场部更重视投产前的市场调研(销售部往往重视投产后的推销),但投产后也会随时监测竞争环境的变化。

3.市场部的建立,有助于企业的创新。

在企业经营中,很多情况下决定其产品的市场竞争主要表现在新市场的开拓上,即从时间上来看,竞争表现在产品投入市场的早期。也就是说创新就是市场,而创新的周期一定要比产品的生命周期与市场的发展周期要短。创新是要具挑战性的,也是具有风险的。建立市场部,主要是为了把“眼睛盯在明天的潜在的市场”上。系统地进行市场分析和预测,可以将创新的风险降至最低点。

4.市场部的有效运作,有利于企业提高经营组合运用的能力。

企业经营组合是将各种可利用的经营手段相互配合起来运用,以达到企业经营总目标。这些经营手段包括产品策略、技术策略、定价策略、销售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等等。在传统的销售部体制下,由于销售人员围绕销售开展工作,很难全面地进行经营组合,也缺乏相应的职权,只有建立市场部,才有可能设立专门人员,进行统一策划,实现从生产到最终顾客的产销高度一体化,提高企业对市场竞争的反应能力。

二、市场部的工作模式

要使市场部能够切实有效地运作,应建立一个理想的工作模式。这个工作模式应能保证市场部职能的完整实现。从广东顺德市一些大企业的实践来看。这个工作模式可归纳为 A、 B、 C、 D四部分:

A部分:它是销售部门与市场两大系统的融合部分。

市场部应在促进两大系统购信息交流的基础上,进行营销战略的谋划。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各分区域市场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地区营销方案。

2.针对市场竞争进行一系列工作,收集情报,研究动向,提出对策。

3.对市场的销售活动和售后服务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和改进方案。

4.落实各项促销宣传活动。

B部分:它是企业技术部门与外部市场环境的两大系统的融合部分。市场部的主要工作是两大系统的信息交流、反馈和技术革新战术的策划。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提出新产品今后发展的设想和现有产品的改进方案。

2.对新产品如何进入和适应市场,明确策略并提出改进意见。

3.收集市场情报,对竞争产品进行研究。

4.提出产品广告宣传的主题思想。

C部分:此部分是企业内部技术与销售部门两大关键系统的协作与融合部分。融合与协作的好坏与否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命运。市场部工作的目的是使营销系统技术专业化,使技术系统反应快速化。具体工作应包括:

l.将市场中最新的技术与产品动态准确及时地反馈给技术部门。

2.把本企业产品在安装、运行和维护中遇到的问题与现状及时地反映到技术部门,协助售后服务部门与技术部门共同制定对策。

3.协助技术部门,加强对销售部门与售后服务部人员的技术培训与指导。(必要时请企业外技术权威授课,其中包括对技术人员的培训。)

D部分:(A十B十C)14 D。也就是说必须在 A、 B、C三者工作的基础上,才能导出D, D应该包括总体的市场预测和战略整合(规划)。

一个企业要想抓住市场机遇。避开风险,不断创新,真正走上科学的发展之路,就必须重视市场调研,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市场营销战略与战术的谋划,在谋划的基础上再进行整个企业发展战略的整合(或规划)。这种从“市场调研14战术策划14战略整台”的逆向思维路线,对现代企业所面对的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来说应该是最有效的,也是最可行的。

总之,市场部工作的模式应是“A十B十C十D”。

三、市场部的工作内容

市场部的职能与销售部职能应有明显的区别,市场部负责开拓的是明天的市场和潜在的市场,销售部负责管理的应是今天的市场和潜在的市场;市场部宣传的是企业形象和企业创新精神,为把新产品推向市场做好舆论宣传,销售部重点从事的是产品推销;市场部侧重揭示的是顾客的需求和利益,销售部门侧重维护企业的利益。因此,市场部作为决策层直接领导下的智囊机构,基本职能应有以下三项:

(一)市场调研

收集和了解各类市场信息和有关情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分析。其中包括国内外市场的需求状况,用户的满意度,国内外竞争对手情况,国内市场政策环境,宏观经济发展趋势等。

(二)营销策划(或市场策划)

在市场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本企业的自身优劣势,在充分分析研究区域市场竞争战略态势的基础上,针对情报收集、营销渠道、产品改进与定价、促销和售后服务等几个方面,向决策者提出一系列具有创意并可实施的营销方案或建议,以提高企业的营销力度,并跟踪整个方案实施的过程及评价其效果。

(三)广告宣传与公关促销

首先,应将企业的形象广告与产品广告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企业有特色的外部风采与企业员工乐于奉献精益求精的企业精神紧密地结台起来。加强广告的高文化含量的震撼力。研究同行业相关厂家和同类竞争厂家的广告投入的媒体与频率,分析和评价各类广告的实际效果和影响力,在此基础上,根据企业新产品推出的节奏和国内各区域市场竞争的战略态势,策划一系列富有企业特色的广告创意。在加大新产品的推广力度的同时,争取在广大用户的心中牢固地树立起本企业形象。

广东顺德是我国著名的家用电器的生产基地,在这个人口刚刚超过100万的县级市里,据初步统计,1997年工业产值超亿的工业企业就有近百家。国内著名的品牌就有十几个,除了容声、华宝、万家乐、美的、康宝、格兰仕、万和、神州、舰华等家用电器企业外,还有广东北电、华润、特变、震德、金德等工业产品的名牌企业。在上述众多企业的市场部里,细分为信息料、策划科、广告料和公关形象科。这一系列职能部门的有效运作大大提高了其产品的市场适应力和影响力。

四、市场部的运行,实质重于形式

市场部的有效运作,不能仅仅是搭一个架子,更重要的是实质上的重视,只有牢牢地树立市场观念,重视市场调研与市场策划,才能科学地进行决策,才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