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专题的制作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要: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要办出特色,专业课程体系是重要的载体。本文结合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特色,阐述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和构建策略。
关键词:高职;工作过程;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要形成特色鲜明的高职办学模式,课程体系是重要的载体。办学特色正是通过课程体系的实施来实现的。抓好课程体系建设,对高职特色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结合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特色,谈谈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和构建策略。
所谓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生产复杂产品、完成重大项目都可能需要多个工作过程,从而构成了该产品、该项目的工作过程系统。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是根据产品、项目的工作过程系统确定学习领域后,以学生为中心而设计的课程体系。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定位
通过校企合作,深化“工学交替、岗证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依据“建网”、“管网”及“用网”的实际工作过程,培养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以及具有计算机网络软件、硬件组网与调试、网络系统安装与维护、网页设计与网络编程能力,面向计算机网络企业和领域里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人才,能在中小型企事业单位第一线从事网络规划、组建、应用、管理与维护等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按照职业能力所包括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我们可以把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细分为如表1所示几个能力模块。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重在专业动手能力的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依据“建网”、“管网”及“用网”的培养目标,将其分为培养网络工程、网络开发、网络艺术设计三个专业方向的人才。其中网络工程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组建、管理与维护;网络开发主要包括网络程序设计与数据库开发;网络艺术设计主要包括网页设计、广告装饰设计制作等。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计算机
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学生“建网”、“管网”、“用网”的职业能力,让学生获得在“建网”、“管网”、“用网”工作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与整体化的实际工作过程相联系,即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必须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组建、开发及艺术设计三个方向的工作过程相联系。首先,通过调研确定网络工程、网络开发、网络艺术设计三个方向的岗位群;其次,进行相应模块的行动领域(行动领域是按典型工作过程能力要求进行归纳总结的结果,体现的是现实的工作岗位能力目标,是完成目前工作岗位的要求)分析,即具体工作过程的分析;再次,根据行动领域确定相应模块的学习领域(学习领域即专业课程体系,是基于岗位工作过程分析,最终由行动领域转化而来,它的教学目标要求既源于岗位工作能力要求,同时又高于之);最后,创建具体的学习情境——教学项目。在构建课程体系时,注重工学交替、“双证”课程的融合。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劳动力资源的市场配置机制逐步建立,行业产品换代频繁,导致行业对人才的知识结构、岗位能力的需求处于动态变化之中。高职院校应根据行业制定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等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建立一套能够根据行业需求来进行动态调整的课程体系,进一步实现产学“零距离”的教学模式。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应建立一个动态机制,能够根据行业调研信息和企业专家的反馈意见,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以适应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策略
行业人才需求分析高职教育是面向地方行业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因此,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要走社会调研、构建岗位群、构建专业模块及课程设置“四步曲”。即通过社会行业需求调查研究,构建岗位群,设置相应的专业模块,并经过几年的调整,逐步使专业课程体系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通过调查研究,收集分析社会实际需求、行业实际需求及学生实际需求信息,构建出社会需求岗位群,对专业作模块化分解,对课程作进一步的整合,从而满足行业的实际需求,同时,根据行业制定的培养目标和行业岗位工作流程确定课程内容和专业课程体系。以我院为例,在构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时,我院注重用人单位反馈信息的收集和对行业、企业的实地考察调研,通过信息收集分析,不断对原有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更新,以满足社会实际需求,使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始终保持其前瞻性和先进性。
依托行业工作过程,构建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校企共建是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前提条件。要保证课程内容体现职业性,必须有行业、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共同参与课程建设的全过程。尤其是在岗位工作过程(任务)调研与典型工作过程(任务)归纳、行动领域确定、课程内容设置等方面,必须要征求行业、企业专家意见并进行论证,才能确保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的特点是:每个模块相对独立,每学完一个模块可以获得一项技能、知识或能力;模块的内容依据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实际情形确定,每门学科根据所属模块专业方向,围绕工作过程组织课程内容,强调技能训练或能力培养,传授工作过程知识;模块之间可以灵活组合,以专业任选课的形式构成扩展能力模块,使学生知识结构更加完善;每个模块可以包括若干个子模块,它们也有明确的行为目标和具体要求。以我院为例,我院在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下,根据“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依托煤炭行业、IT行业,深度融合煤矿安全、煤矿产量监控网络技术知识,调整课程设置,制定优质核心课程标准,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交替模块化课程体系。同时,确定“网络工程与管理”的核心能力为课程主线,按照“建网”、“管网”、“用网”三个专业方向(三个模块)的实际工作过程分别与行业建立“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如表2所示)。
突出实践,强化岗位工作能力和工作过程本专业以“岗位职业素质+岗位工作过程”为人才培养主线,注重“工学交替”的科学实施,紧紧围绕专业人才应该具备的岗位能力和实践能力,建立相对独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与理论教学密切配合、校内外紧密结合、具有计算机高职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基于工作过程的岗位实践能力目标主要指培养“建网”、“管网”、“用网”三个模块的实践能力。本专业依据工学交替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以实际工作过程制定的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职业能力为主线,形成课程标准,重组课程内容,联合开发《网络交换设备安装与调试》、《煤矿安全网络监控系统安装与调试》等7门核心课程(见表2)。
工学交替、岗证结合、注重“双证”课程开发“工学交替”指工作和学习交替进行。这里的“工”和“读”的指向均是学生。“岗证结合”指行业工作岗位与学生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即通过校企合作,实施工学交替,学生在顶岗实习中接受企业选拔、考核,在岗位上考取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课程,是指将职业资格证书内容与相关专业课相融通的课程。对于“双证”课程,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从宏观上看,它是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形成和职业资格证书获得为目标而组织的专业课程的统称;从微观上看,则是某专业课程体系中与国家职业标准所规定的一个或者几个相关职业(岗位)的能力直接对应、紧密联系的一门或一组课程。“双证”课程由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协作开发。“双证”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是,将职业标准融入职业教育课程,即以职业资格标准要求的岗位工作能力为主线展开设计与开发,按照工作过程或结构的要求来形成课程建设的思路与结构,使课程能够提供给学生实际工作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及态度。所以,在“双证”课程开发中,应遵循“以工作过程(任务)引领专业知识、以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规范课程内容”的基本原则(如图2所示)。
以我院为例,2007年,在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分析、行业调研及企业专家建议的基础上,本专业与更多的业内著名企业深度合作,引入行业内国际权威职业资格认证,全程按照行业的人才需求标准,实施“工学交替”、“岗证结合”的新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把职业教育过程分为在校学习和到企业工作两部分,两者交替进行。第一学年,学生在校内学习基础理论;第二、三学年,学生以工学交替形式学习专业课程。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可以在真实企业环境中提升岗位技能。另外,引入了行业内国际权威职业资格认证,实施“岗证结合”教学模式,实现职业资格证书与就业岗位的完全统一。该专业网络工程、网络艺术设计、网络开发三个课程模块分别与联想(阳光雨露)信息服务公司合作,引入CompTIA A+系列资格认证;与重庆龙形广告等公司合作,引入CEAC系列资格认证;与重庆港澳软件等公司合作,引入SCJP系统资格认证等,实现了职业资格证书、学历证书及岗位工作过程知识结构三者的统一(如图3所示)。
总之,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主要是通过校企合作、依据工学交替和岗证结合的教学模式、注重“双证”课程的开发来实现的。在构建课程体系时,要正确处理好工、学、岗、证四者之间的关系,使它们和谐地融入课程体系中。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J].职教通讯,2006,(1).
[2]赵倬.浅谈模块化在计算机多媒体专业高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6,(4).
关键词: 新闻网站;体育频道;受众;陕西省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2-0307-021 以规范的报道程序做好新闻制作和
保证足够量的更新是新闻网站生存、发展,乃至盈利的不二法门。网络新闻的处理大致可分为粘贴新闻、编辑新闻、组织新闻、解读新闻四个层面。[1]陕西省网络新闻的第一要务是先保“量”,再求“质”。因此,在新闻发稿上,两家陕西省级新闻网站体育频道都可以试着按照先编辑后发稿的思路,让自己网站了的每一条单独新闻都为一个整体编辑思路服务。其好处主要有两点:一是避免了盲目发稿,减少了编辑的无用功。二是为制作专题,设置议题做好前期准备。对新闻进行二次整合并解读新闻是较高层次的新闻编辑,也是最能吸引网民关注的编辑方式,在有限的人力范围内,更多的把新闻做精是体育频道寻找对策的第一步。网络新闻专题是指网络新闻媒体在特定的新闻或者信息主题下,建立综合性的相对独立的网络新闻报道形式,与日常程序化的一般性网络新闻报道相呼应,也是网络新闻表现形式中的一种主要形式。[2]网络新闻的专题化趋势在新闻网站建设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体育专题是网民最容易接受,也是最能体现专题特点的一类专题。陈彤认为体育专题的制作、运用是新浪网成长并发展壮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育专题具有较强的预见性。世界杯、奥运会的举办时间都是提前知晓的。以奥运圣火传递报道为例,虽然整个奥运圣火传递历经多个城市,甚至在国外还遭到了份子的破坏,但西部网和华商网的圣火传递专题在做好做足报道的同时都把重点落在了本地,重点报道了陕西延安、杨凌、西安、咸阳四地市的传递情况,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让专题饱满。西部网在奥运圣火传递到西安的当天,页面浏览陡增。在奥运圣火开始传递之后,网站流量一直在一个相对高位波动。找好切入点做好突发专题。
除了常规的新闻专题外,体育频道还要做好日常的突发新闻专题。立足创新,寻找有话题性议题,做好专题的策划。首先,要做到敏锐及时,选题是关键,追求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时效性,来更好地发挥网站的资源优势。第二,突出主题,拓展信息深广度,做到纲举目张的同时,追求信息的广度和深度。第三,强化互动,扩大受众参与度,提升专题影响力。第四,彰显个性,打造专题特色,使其魅力独具。作为地方新闻网站的体育频道,新闻专题在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功能优势基础上,还要积极探索地域性规律,在专题亲近性、对象性、鲜活性、特色性上下功夫,增强新闻专题的可读性、针对性和感染力。足球和篮球都是广大体育爱好者最容易接受的体育项目,在这方面体育频道可以做的更具亲近性。例如浐灞队在为新赛季选择外援的问题一直是网民关注的焦点。如果就这个引援问题制作一个专题,加进网民的讨论,应该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受众的对象性方面,地方新闻网站的专业频道要考虑如何将广网转变为窄网,把“大”的新闻事件做“小”,使之更有针对性。例如湖南红网的专题报道《“湘O”车从此告别特权》应时推出新闻专题,就一个地域性很强的问题放大,找准自己的目标受众,是频道专题制作的一个思路。[3]内容的鲜活性方面必须具有强烈的时效特征,制作播发要力求迅速、鲜活。专题的特色性方面要花大量的功夫在新闻专题的编排和报道侧重点上,贴近本域网民兴趣点,努力使新闻专题与众不同。
2 从受众出发做新闻
网络新闻专题是利用网络的巨大容量、可以利用的丰富资源,以“集装箱”的方式,对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某一主题或某一事件进行快速、立体扫描与透视的一种新的新闻表现样式。经过近年来的新闻实践,我国的网络新闻专题在选题、报道角度、报道方式等方面呈现出了鲜明的特点。
一. 网络新闻专题的选题特点
在网络媒体的新闻传播活动中,要制作出一个成功的网络新闻专题,选题至关重要。一般有以下几个类别:
1. 重大突发事件专题报道,即难以准确预测而突然爆发的对国家和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比如,《5•12》汶川大地震,一经证实,我国各大网站都立刻组织了深度报道,并随时更新新闻信息,使受众能够及时、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震区事态发展的最新状况,凸显了网络新闻专题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上的优势。
2. 对于一些可预见性的重要活动的专题报道。比如,对我国每年的“两会”专题报道、国庆专题报道、“春运”专题报道等等。这些可预见性的专题活动,都是受众比较关心的事件,现在也逐渐成为网络新闻专题的上佳选题。
3. 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专题报道,即那些引起群众普遍关注,广泛议论甚至引起社会动荡,等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经过较长时间积累而成的,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政治背景下,比方说住房问题、医疗问题、就业问题等等。
二. 对网络新闻专题发展的思考
我国网络新闻专题伴随着网络新闻传播的发展而显现出了多个特点,但是如何利用好网络传播的优势,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这需要我们进行一定层面上的探讨。
1. 充分利用网络传播新技术进行创新。网络新技术是影响网络专题发展的重大因素。网络新技术作为网络专题的表现手段,能更好的反映专题的内容。在网络新闻专题中对于网络传播技术的更新和利用,不仅仅是网络新闻传播的内在要求,同时还是受众的迫切需求。
相比传统媒体中纸质媒体只有版面有限的文字和图片、广播电视媒体只有时间段有限的声音和视频,网络媒体体现出极大的优势。它除了有无限的网络传播空间之外,还有着丰富的传播方式。除了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之外,它还有着flash、模拟动画等等。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创新,还有更多的传播方式会运用到网络新闻专题的传播当中。
2. 统筹联动,加强品牌战略实施。自从网络媒体出现以来,它与传统媒体的竞争就没有停止过。在我国,目前商业网站还没有对新闻事件的直接采访权,这就造成了其信息来源方面的缺失。而在网络运用越来越普遍的今天,传统媒体也需要通过网络来进行传播。在这样的情况下,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都意识到只有加强合作才能使彼此更加强大,即:联合互动、统筹运作、内容共享、错位竞争。
这样有利于在重大活动、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中,不同媒体之间的特色相互交叉融合,产生多家媒体力量叠加的“1+12”的传媒效应。通过内容交换,取长补短,既可降低成本,又可提高整体竞争力。由于统筹联动能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竞争成本、形成舆论强势,因此,它能使媒体在竞争中占据相对优势,使自身的影响力波及到合作媒体覆盖的范围之上。
3. 网络新闻专题要注重策划。网络新闻专题并不是单纯的将新闻报道在网络媒介上进行“堆砌”,而是对新闻的一种深度挖掘,兼具新闻性、解释性、调查性、分析性等特点。因此,在制作网络新闻专题时,要着重增强策划意识,提升新闻专题的竞争力。网络新闻专题的策划要求能够对各种新闻资源进行整合,以便更好地配置与运用网络新闻资源,办出网站特色,提供更能满足受众需求的新闻产品,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首先,要注重网络新闻专题选题的策划。网络媒体在应对重大事件和突发性事件上有着先天优势,因此,对于专题选题的策划,应根据新闻事件性质的不同来灵活应对。一方面,对应急性的新闻事实,尤其是对于突发事件或其它媒体报道后形成热点的事件等,需要网络媒体迅速做出反应。另一方面,对于人民群众长久关注的热点、政府的工作重点、现实生活中的难点等问题也需要大力的关注。
其次,要注重网络新闻专题内容的策划。数字时代,新闻依然是“内容为王”。然而,在今天获得独家报道越来越困难,网络新闻专题要想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就需要在内容上进行精心的策划,深度开发新闻信息资源。
应该说本次评奖比较好地坚持了“质量第一,宁缺勿滥”的原则。复评原定评出44个奖,后来根据参评作品数量和质量的情况,调整到了34个。定评则在复评推荐的21件作品中,淘汰了9件,评出了12件作品获得中国新闻奖。值得注意的是,在网络新闻媒体发展迅速的情况下,今年参评的网络新闻作品数反倒出现了下降,从2006年的82件下降到了今年的72件,其中的原因值得评奖组织者深入分析。
网络专题:选题是关键
网络新闻专题是最能体现网络新闻特点的评奖奖项,同时,也是评奖大户,占获奖作品总数的2/3。从参评作品来看,今年的整体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有些作品更是让人有惊艳之感。
与2006年一样,今年的获奖专题在选题上具有相当的一致性,基本都是以重大事件、典型人物和重大主题为报道对象。这从获奖专题的题名可以明显看出来,8件公示的获奖专题如下,一等奖:“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型主题宣传报道专题(中国广播网);二等奖:36小时全程见证青藏铁路通车(新华网)、纪念胜利70周年(人民网)、呵护“中国清水”(大江网);三等奖:主席考察报社(中国军网)、擎起广厦千万间――辽宁棚户区改造纪实(东北新闻网)、文明办网 文明上网――网络大兴文明之风(千龙网)、中国最美女记者曹爱文(大河网)。
当然,这并不是说选题的重大意义就等于专题的水平。选题的重大只是获奖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在参评作品中,同主题的作品不少,青藏铁路通车、纪念胜利70周年等重大主题都有撞车的现象,最后能获奖的是那些制作水平高、特色鲜明的专题。
专题制作水平提高
今年的获奖专题在制作水平上出现了较大的提升,中央新闻网站尤其突出。这说明网络新闻从业者对于网络的理解和把握更加到位了。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互动性增强,对网络的媒介特性和表现力的挖掘更加深入。中国广播网获得一等奖的《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型主题宣传报道专题,采用“记者直击、专家解读、编记博客、网络视频、专题社区论坛、听众网友手机短信”的方式,将博客、短信、访谈、论坛等多种互动方式整合起来,别开生面。人民网的“纪念胜利70周年”专题通过flas、地图、幻灯片等多种方式,把游戏、竞猜等互动形式纳入专题,互动手段的运用达到了新的高度,整个专题的设计也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是近年来少见的内容和形式完美融合的例子。
专题面貌呈多元化趋势。从内容规模来看,既有“大而全”的专题,也有“小而美”的专题。小而美的专题中最突出的是中国军网的“主席考察报社”专题,仅用了5篇稿子,多幅图片,整个专题才7000余字,呈现一种简洁大气之美。
从选题来源来看,既有重大事件的直播式报道,又有独辟蹊径的独家策划。前者如新华网的“36小时全程见证青藏铁路通车”专题,大气磅礴,实时直播,动态更新,充分展示新华网在国内重大事件报道中的超强实力。后者如大河网的“中国最美女记者曹爱文”专题,选题线索从论坛中来,从一个论坛帖子出发,把一个网络话题打造成一个弘扬新闻职业道德和人性之美的平台,极富网络特色,获得了诸多评委好评。还有大江网的专题――呵护“中国清水”,围绕鄱阳湖保护的主题,综合运用多种网络传播手段,在内容组织和视觉传达上也颇具匠心。
从主题类型来看,有民生新闻的专题,如东北新闻网的“擎起广厦千万间――辽宁棚户区改造纪实”专题,全面真实深入,具有很强的冲击力和感染力;而千龙网的“文明办网 文明上网――网络大兴文明之风”专题,则属于精神文明建设宣传,编辑敏锐地抓住了当前网络文化建设的关键,自主策划,多方组织材料,引领了文明办网的潮流。
对评奖奖项的讨论
2006年,第16届中国新闻奖把网络新闻纳入评奖范围,这获得广泛的好评。这表明网络媒体在新闻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获得了肯定,同时这也体现出了相关管理部门与时俱进的开放精神,其积极意义值得大书特书。但这两届评下来,我们也发现,刚出生的网络新闻评奖也面临着不小的难题,最突出的就是评奖奖项。
中国新闻奖目前共设26个评选项目,其中网络作品设评论、专题2项;综合评选的项目有新闻栏目和新闻论文2项,网络作品也可以参加。从网络新闻作品的现有奖项来看,明显包容性不足,独立性不强。
包容性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网络新闻现有的评论、专题和专栏3个评奖奖项对网络新闻作品的多样性明显包容不够,远不能涵盖现有网络新闻领域的作品类型和不断涌现的创新。二是对评奖客体的包容性不够。对于参评网络新闻作品的资格,中国新闻奖规定为“经国务院新闻办批准的由新闻单位设立、具有登载新闻业务资质的新闻网站刊播登载的新闻作品”。这实际上把经国务院新闻办批准可以登载新闻的商业网站排除在外了。把它们纳入到中国新闻奖的评选范围,对树立中国新闻奖网络新闻奖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是有利的。
独立性不强是针对现有3类评奖奖项来说的。这3类评奖奖项从操作上来讲,更多地考虑了与中国新闻奖传统奖项的对接。这导致了现有的奖项设置独立性不强,不能有效的针对网络媒体的特色。
网络是一个具有超越意义的媒体,它既能包容和吸纳传统媒体的形态,又创造出自己独有的新的媒体形态。因此,网络新闻的一些作品可以直接纳入传统奖项的评选,就像现在的新闻专栏就是各种媒体综合评选一样。典型的如评论,实际上现在评选的网络评论和报纸评论没有本质上的不同,形式和标准差别都不大,最根本的差别是看在网上还是在报纸上首发。评论也可以像专栏一样各种媒体综合评选。
网络专题是现有网络新闻评选奖项中比较有网络特色的一类新闻作品。但网络专题到底是什么?根据中国记协的界定,网络新闻专题是指用多媒体手段和多种体裁从不同角度报道同一新闻事件或同一主题的作品,页面不少于两层。从各地区、各单位选送的作品来看,对专题的认知还存在相当大的模糊之处。有的参评专题作品是某个活动或者某个会议的官方网站,有的专题新闻性并不强,有的是一个论坛的版面,对于它们是否合乎专题的定义,似乎尚存争议。
1 网络教育资源的含义和基本形式
一般来讲,处于网络环境下,服务于教育教学相关的资源都可称为网络教育资源。严格意义上来讲,网络教育资源包括环境资源、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三部分。其中,信息资源是处于核心地位,主要是从互联网上获得的。信息资源指在网络中蕴藏着的各种形式的、能够为教育过程所用的知识、资料、情报、消息等的集合[1]。
广义上的网络教育资源是以信息网络为载体,能够增进知识、影响思想观念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狭义的网络教育资源是以信息网络为平台,经过加工与整理的系统化的,以一定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教学任务为核心,能够直接有效地增进知识与技能,易于受教育者接受,并影响受教育者思想观念的内容。它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在内容上是经过教育者加工整理的,在组织形式上是系统化的,在表现形式上是易于学习与接受的[2]。
本文中所谈网络环境下的教育资源立足的是网络教育资源中的信息资源。网络教育资源基本形式有文本、图形图像、课件、音视频、动画、教育网站、专题学习网站、科研机构的Web站点、电子期刊、在线数据库等。
2 网络环境下生物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互联网可以被认为是现今世界上最庞大的信息资源库,其信息资源的数量浩如烟海,信息资源的种类繁多、层出不穷。与生物学学科有关的网络教育资源也有很多,但人们却并不懂得对生物教育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因此,如何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对生物网络教育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并服务于生物学学习、教学和科研,这是一个值得探讨和深思的问题。
网络生物教育资源的常见基本形式:与生物学相关的文本资源、图片图像资源、课件、音视频、动画、生物教育网站、生物学习主题网站、在线数据库等。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网络生物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利用搜索引擎检索和利用生物网络文本素材资源、PPT和数据库 为了有效查询和利用网络上巨量的但分散的资源,人们开发了搜索引擎,这种检索工具使人们能从众多的生物学网站中快速找到所需的生物信息[3]。常见的搜索引擎有百度、雅虎、谷歌或谷歌学术、必应搜索、搜狗搜索。这些都是互联网专用的浏览搜索器,而对于数据库教育资源信息的搜索则需要使用与数据库配套的数据库检索系统。
1)使用百度、谷歌搜索引擎,查询和检索生物相关的文本素材资源和课件PPT。使用搜索引擎工具,检索出与生物需要相关的文本资源和课件PPT资源,可以在输入关键词后注明所需要文件格式,如“filetype:doc/ppt”(搜索结果是以相应的文件形式保存的资源。冒号一定是英文输入状态下的冒号“:”)。例如:使用百度检索高中生物必修1中的“从生物圈到细胞”的课件PPT,可以在搜索引擎工具搜索栏中输入“从生物圈到细胞filetype:ppt”,之后就可以浏览到大量与生物相关的课件,从中寻找出需要的课件资源并下载。下载下来的生物课件资源,予以选取、整理、加工转为我用。这种途径获取生物网络教育资源很大方面的价值在于提供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供中学生物学教师进行多媒体课件教学。
2)利用国内在线数据库和国外知名生物数据库,查询和检索文献和资源信息。在国内使用较多的在线数据库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检索系统(简称中国知网)、万方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系列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免费资源)等。对于前三个中文数据库而言,它们有使用版权的限制,需要购买使用版权才能使用,一般高校和一些科研机构利用这三种中文数据库较多。如进入中国知网数据库之后,根据想要检索的文献,在“输入检索条件”中输入关键词进行检索,还可以对所检索的文献“来源类别”进行限制(全部期刊、SCI来源期刊、EI来源期刊、核心期刊、CSSCI)。除此之外,还有高级检索和专业检索的功能。
而对于一些国外知名生物信息网站,包含的数据库则是完全免费的,如美国的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http://ncbi.nlm.nih.gov/)所包含的数据库,通过互联网免费共享于全球的。NCBI中通过使用Entrez数据库检索系统,将NCBI主持的数据库如核酸数据库GenBank、EMBL、DDDJ以及蛋白质数据库Swiss-Prot、PIR、PFR、PDB相互链接在一起,有利于生物学学习者和研究者进行查询使用。
与生物学学习、教学相关的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素材资源获取和制作 对于图形图像素材资源获取来说,如现在想获得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图1)的教学图片,这里介绍两种方法途径。
1)从Internet上下载图片素材,在网上浏览到需要的细胞有丝分裂的图片时,鼠标右击所需的图片,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图片另存为……”命令,然后选择图片要保存的路径,输入文件名即可。
2)如果在网上浏览到需要的细胞有丝分裂的图片时,该图片无法下载,这时候按下键盘上的“Print Screen”键进行全屏截图,或同时按下“Alt+Print Screen”键进行当前窗口截屏,然后在电脑上找到所截图存放的图片。另外,可以使用一些软件如QQ截图、抓图软件等进行捕捉,常见的抓图软件有红蜻蜓抓图精灵、Supercapture(超级屏捕)、PicaLoader、ultrasnap等。
像红蜻蜓抓图精灵,它一款完全免费的专业级屏幕捕捉软件,它有多种捕捉方式,分别是整个屏幕、活动窗口、选定区域、固定区域、选定控件、选定菜单、选定网页。另外,它具有多种输出方式,分别是文件、剪贴板、画图、打印机,其界面如图2所示。如果希望对已获取的图形图像素材资源进行编辑和处理(即制作)并使之更美观,常见的软件有光影魔术手、fireworks、Adobe Photoshop(简称“PS”)等,其中Photoshop较为专业和著名。
对于音视频素材资源获取和制作而言,一般视频、动画在生物学学习和教学中较为常用,而音频素材资源不做过多介绍,仅介绍几种音频素材资源软件,如Windows系统自带的“录音机”,以及Cool Edit、GoldWave、Sound Forge等。实际上,视频编辑制作软件一般都能编辑处理音频素材资源。以下将着重介绍与生物学学习、教学相关的视频、动画素材资源。
例如,想获取和制作单克隆抗体制备(图3)的教学视频或教学动画。对于单克隆抗体教学视频想要自己完整地制作,一方面由于实验条件限制,另一方面碍于视频专业制作技术的原因,为此最好通过搜索引擎从互联网上下载相关的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教学视频,并通过使用相应的视频编辑制作软件(如绘声绘影、Premiere Pro、PowerDirector等)对下载到的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教学视频予以编辑处理,转为我用。
而单克隆抗体教学动画需要使用动画制作软件,动画制作软件有二维动画制作软件和三维动画软件之分。常见的二维动画制作软件有Flash、Animator等,三维动画制作软件有3D Max、Maya等。关于生物三维动画制作,制作技术过于专业和复杂,对一般人而言学习起来很困难。对于生物二维动画制作而言,Flash动画制作软件相对容易许多(图4所示是Flash工作界面)。要制作单克隆抗体的教学二维动画,将与单克隆抗体相关的素材导入到舞台中,再进行相关制作编辑。具体制作过程可以参照相应制作教程。制作单克隆抗体的教学动画就可以作为生物学学习或教学的素材资源。
生物专题学习网站的开发和利用 专题学习网站是根据教育学、心理学、学习理论等围绕某一个主题为学习者开发设计的资源型学习网站。生物专题学习网站就是围绕某一生物主题或知识点提供给学习者各种网络教育资源和信息的专题网站。
在生物专题学习网站的开发方面,应将所需要具体呈现的生物专题的知识内容和学习网站设计开发技术相结合。具体地来说,第一步需要设计开发专题学习网站,第二步需要进行生物专题资源库的建设。当然这两步可以同时进行。完成之前两步之后,再将生物专题学习电子资源库中的资源投放到搭建完成的学习网站平台上。学。HTML文档制作不是很复杂,但功能强大,支持不同数据格式的文件镶入。具体制作过程可以参照相应制作教程。
在生物专题学习网站的利用方面,同样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自己开发生物专题学习网站并提供自己和他人学习利用;另一种是通过互联网直接利用他人所做生物专题学习网站,通过利用该学习网站进行生物专题性网络学习,同时还可以下载到相关学习资源。生物专题学习网站由于制作者的不同,导致专题学习网站所呈现的知识内容体系和知识层次深度是不一样的。如图5所示为陕西省商洛中学所制作生殖专题学习网站(http://sz.slzx.cn/ct/szweb/index.asp),主要覆盖高中生物知识体系,重点立足于动物和人类生殖,供广大中学生和生物教师学习研讨。该生殖专题学习网站投放的学习资源的数量和种类有很多,有课件资源、图片资源、教学设计、资料文档????????、考试题库和视频资源。而图6所示为广东海洋大学所制作的海洋生物专题学习网站(http://nec.gdou.edu.cn/ntc/151/ocean151/index.asp),该专题学习网站主题是海洋生物科学领域,从海洋生物系统分类和海洋生态系统呈现海洋生物学这个学科的海洋生物知识,知识体系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
3 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开始成为改变传统的学习和教学方式以及实现教育改革的必要途径。将信息技术作为强有力的支撑工具与生物学科紧密结合,大力进行生物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建设,有利于生物信息资源网络化传播和高效利用。笔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生物网络教育资源将会以更加优质、专业和实用特点呈现在生物学习者、教学者和研究者的眼前。
参考文献
[1]胡小强.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2]陈斌.网络教育资源开发思想[J].辽宁师专学报,
关键词:广播电视 制播系统 安全播出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a)-0039-01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以及广电技术与IT技术的不断融合,各地电视台的采、编、播设备逐步实现了数字化、网络化。按照国家广电总局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明确要求加快广播电视中心数字化、网络化进程的精神,广东省龙门县广播电视台(下称龙门台)结合自身实际,于2010年初建成了一套投入低、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双网架构电视数字制播一体化系统,实现了新闻、专题等节目制作和播出的资源共享,全面提高了制播能力,有效地确保了安全播出。
1 系统功能要求
龙门台的数字制播一体化系统要求完成新闻、专题、广告及影视剧的采、编、上载和7个频道的插播或自动播出等功能。
安全性和稳定性:系统承担着龙门台电视节目的播出任务,因此,必须把安全性和稳定性放在首位,确保系统无单一崩溃点,软硬件需要长期稳定可靠地运行,且具有完善的硬件热备份、自动数据热备份和信号源热备份。
先进性:系统采用先进的开放式和标准化体系结构,在性能和功能上尽可能有一定的超前性,预留功能升级和扩展空间。
兼容性:输出数字和模拟信号,确保有线电视数字整体转换前后播出节目不受影响。
2 网络结构与功能
根据龙门台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将系统网络划分为非编制作网(含新闻专题制作网、广告制作网、影视剧上载编辑网)、自动播出网和中间件网络三部分。
3 非编制作网
非线性编辑制作网负责龙门台各类节目的采集、编辑和上载到主素材和数据服务器。系统配有10套有卡非编和2套无卡非编,通过交换机与服务器等组成非线性编辑网。
记者采访回来的新闻(或专题)素材内容较多,需要在有卡非线性编辑站采集后,进行素材的粗编,筛选出可用的拍摄片段,再交由专业编辑人员进行素材的细编和后期制作。制作好的节目经过编辑人员、值班领导审核后,统一由制作部汇编人员上载到主备素材服务器中,成为可用于播出的素材,并建立相应的素材数据档案。另一非编制作网用于广告类节目的制作,并负责影视剧的采集和编辑。系统主要完成影视剧、外购节目等的上载,节目上载好后,由迁移服务器根据离线节目单和在线节目单的情况,按预设好的策略迁入主备素材服务器。
3.1 中间件网络系统
中间件网络系统由中间件服务器、中间件工作站和交换机等组成,连接制作网络和播出网络,实现各种资源的共享。平时,非编制作网络和播出网络是相互独立的子系统,分别完成节目的制作和播出,互相分离,互不干扰。当非编制作网的节目需要播出时,才通过中间件网络传输到素材和数据服务器待播。
3.2 自动播出系统
播出网络负责连接所有的播出工作站、主备素材和数据服务器以及素材和数据迁移服务器,完成节目的播出。龙门台购置了8套播出工作站,全部可单机独立播出,组成7+1播出系统。分别完成6套节目的手动截播广告和1套龙门台节目的全自动播出。6套广告截播频道由于播出时间没有规律,只能依靠值班员手动播出。龙门台节目则采取全自动播出,并配备广播级的信号切换器。系统可轻松完成自动转播中央、省、市台的功能,还可输出信号到其他频道进行信号切换,实现单播出机在多频道间自由切播等功能。
3.3 网络安全保障
计算机网络系统总的来说是比较脆弱的,其性能将直接影响到制作网和播出网的安全,因此,需要通过硬件安全措施、软件安全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全面提高制播网络的安全等级。
4 网络系统安全
由于制作系统和播出系统是通过网络连在一起的,而它们对安全性的要求有所不同,非编制作网需要用到比较多的外部资源,感染病毒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一旦播出系统感染病毒,就会影响到安全播出,因此,需要尽可能地把它们隔离开来,并安装防火墙。为保证播出网络的安全,在制作系统和播出系统之间架设了中间件服务器系统,利用中间件系统隔离网络之间的直接访问,通过中间件系统以IP数据包的方式完成网络之间的各种数据交换。
中间件网络只允许通过中间件软件进行资源交互,不允许相互间在操作系统层面上的相互访问,这样可以隔离大部分病毒的入侵和传播。另外,还在中间件服务器和中间件工作站上分别安装了防火墙软件,进一步提升了网络的安全性。
根据网络数据的种类不同及系统本身的网络特点和需求,将系统的网络结构设计为多交换机、多网段工作的机制,素材、数据交换和传输拥有独立的千兆交换机网段,有效地保证了系统网络的带宽,实现了节目(素材)的高带宽、低延时和稳定传输。
5 播出系统设备安全
为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对播出系统的主要设备进行了较好的备份:素材和数据服务器、交换机、播出服务器等配置了一主一备,播出工作站则采用N+1配置,当7台播出机的其中一台出现故障,备用播出机会自动从断点处继续播出,同时将自身播出信号自动切换到出问题的频道输出通道上,实现安全、智能和准确的定位播出,从而大大提高播出系统的安全性。为了进一步确保播出网络的安全,在中间件服务器上还安装了Symantec防火墙服务器软件。
播出系统设置了完善的报警机制,对主备播出中素材和数据服务器、主备播出工作站等重要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出现异常时马上报警。同时,当文件存储异常、节目切换异常时也实时报警,为安全播出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6 素材安全
素材和数据服务器是数字播出系统的核心设备,其性能指标直接决定系统的性能,影响到系统整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为此,系统配置了一主一备服务器。
素材和数据服务器安装了自动素材库管理系统,根据素材的存储目录结构自动建立数据资料,包括素材名称、类别、长度、简码等,并提供数据完整性自动检查功能,系统会自动修复数据以保证素材和数据一一对应,避免了在硬盘出现损坏时,素材和数据没有一一对应,以至出现错播、空播等问题,大大地提高了安全性。
7 人员与制度安全
系统的安全最终需要落实到人,龙门台首先在提高人员素质方面着手,系统投入使用前,邀请厂家对采编播人员进行实地培训。同时分期分批选送采编播人员到市台跟班学习,全方位提高采编播人员素质。
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安全播出的重要保障,龙门台建立了各机房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通过采取双岗双责和设岗定责明确岗位任务,层层抓落实,以制度管人,确保系统安全有序运行。
8 结语
龙门台双网架构的电视数字制播一体化系统在设计上始终把安全播出放在首位,同时较好地兼顾了方便易用性。系统投入使用两年多,设备运行情况良好,性能稳定,制作和播出图像质量优良,能够很好地满足本台电视节目制作和播出的需求。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全媒体人才;技能结构;综合素质;互动;互联网思维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5-0132-02
在全媒体时代,内容的表现方式多样化,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准确、及时、有效地将信息告知大众。在全媒体时代,多种因素决定了受众到达率,比如内容,技术、竞争者、用户等。所以,全媒体时代不同于传统媒体时代,“内容为王”的观点已经过时,“动动笔杆子就能办好新闻”也只是一厢情愿了。如何在纷繁复杂、良莠不齐的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呈现给受众?如何在信息泛滥的时代,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如何始终走在受众前面,引领受众的习惯?这是全媒体人应该思索的问题,也是能否办好媒体的关键所在。
所以,在全媒体时代,全媒体人不仅仅要有过硬的文字功底,也要能满足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比如,对于视频、图片的处理编辑能力,利用技术手段等让同质化的内容被关注的能力,引领受众、引领时代走向的能力等等。在大致分析了多媒体时代媒体运作方式,了解了一些出色媒体的发展轨迹后,笔者发现全媒体人才需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素质。
1 多媒体信息加工编辑的能力和了解受众的能力
打开任何一家新闻网站,在首页上都会看到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甚至是FLASH制作的动画。而且,图片、视频所占比例逐年增加。所以,作为一个多媒体人,不仅要把好文字关,还应该学会处理图片、音频、视频,一些编辑软件,比如Photoshop、premier、audio都是必须要熟练掌握的。
另外,在全媒体时代,新闻内容很多来自于用户的免费提供,信息繁杂,良莠不齐,但其中有有趣、有用、有价值的信息,全媒体人就需要将有用的信息甄别出来,并重点推介。就像在一群石头中寻找宝石,这个过程需要全媒体人的眼光,究竟何种信息是受众需要并且感兴趣的,哪些是能够获取公众注意,获得很高的点击率的,哪些是确实有用,需要引导受众去接受的。这需要编辑对受众有着足够的了解,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兴趣,跳出自己的感觉去筛选信息。
2 组织互动、引导互动的能力
在全媒体时代,各个媒体的信息大致相同,即便有独家新闻,也会很快被别家媒体转载。所以,如何让受众在信息重合的多家媒体中关注一家,而且持续关注呢。这就用到了互联网思维,也就是组织互动,引导互动,让受众参与进来,参与一个话题讨论,或者参与一个新闻的采访与制作,都是吸引人气的好方法。
但是,什么样的话题是受众愿意参与讨论的呢?这就需要全媒体人了解受众的处境、心态和想法,能引发受众共鸣的话题就是好话题。在大数据时代,可以观测到受众上网检索的关键词,经常观看的信息,关注的话题等等,通过对这些结果的分析研究,就可以大致了解现在大多数受众的兴趣及需求,对症下药。自然,国家政策法规,如房价政策,交通政策等,可以作为话题,社会突发事件,社会热点事件都可以作为话题。话题的来源可以多样,但从哪个角度切入,就要考虑受众体|
验了。
而怎样才能让互动不跑偏,合理,绿色规范呢?现在比较流行的互动方式是跟帖和投票,投票比较容易掌控,不容易出现偏激,触犯法律政治的语言,也不会起冲突。但是跟帖就很难控制,所以编辑对于跟帖要24小时监控,对于类似“水军”的跟帖,要严厉抵制,对于偏激言论,要适时引导,创造一个健康的环境,才能良性循环,为以后的互动打好基础。
3 搜索引擎优化的能力
根据Alexa对新华网做了内容传播效果分析,其中,35%的数据链接来自于百度,也就是说,是百度搜索将流量引入了新华网。据此来看,新华网的点击率很大程度归功于百度,这说明了百度搜索引擎对于媒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百度搜索引擎是对同一信息的排序。就像搜索一个关键词,百度上会出现几十页甚至上百页的信息。但是,一般来说,第一条信息的点击率>第二条信息的点击率>第三条信息的点击率,第二页的信息基本就无人问津了。所以,在百度搜索引擎上,排名愈是靠前,就愈有被点击到的可能性。怎样才能在搜索引擎上排名靠前呢?一是,加入百度推广,通过花钱,让排名靠前。二是,网站的内容,关键字的密度,网页的打开速度,外部链接等很多方面影响排序。这就需要编辑对SEO深入了解,然后逐步去优化网页,从技术手段上去让排名靠前。
同样的内容,同样的信息,点击率却相差很大,从这点来看,就说明现在不是“内容为王”“动动笔杆子就能办好新闻”了。内容以外的因素,也关系着一条新闻的命运。搜索引擎优化,就是一个因素,它能够让新闻点击率提高,这是技术手段的问题,需要全媒体人去摸索和研究,然后熟练的掌握。所以说,SEO,搜索引擎优化能力,也是全媒体人不可缺少的素质。
4 网络专题制作能力
网络专题制作的能力代表了一个网站的水平。在这个拼速度的时代,专题制作不再是慢条斯理,有充分的时间去酝酿的,而是在尽可能快的时间内做出尽可能全面、准确的专题。比如,在512大地震时,新浪网在十分钟之内做出一个专题,而网易晚了几分钟,就在流量上差了许多。
网络专题中,不仅有最新的新闻,也有背景介绍,以及几乎所有相关事情的介绍,包括文字的、图片的、视频的。在十分钟的时间内,怎么可能会搜寻到如此庞杂的信息,这些庞杂的信息是怎样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迅速分类的?这都需要我们去思索。
一名学生曾问新浪网副总裁陈彤:在512地震中,你们是怎样在十分钟之内做出一个专题的?陈彤当时说:因为我们在冒着生命危险制作专题。确实,在感受到震感后,编辑人员都没有撤退,而是抓紧时间制作专题。但是,不免感到陈彤的回答有些牵强,即便是冒着生命危险,那些详尽的背景资料都是如何在短时间内找到的呢?可以猜测,他们已经提前做好了各种题材的专题框架,而且背景资料都已经准备好,就差事件发生了。猜测是否准确不得而知,但不容置疑的是,在网络编辑的头脑中都有一个制作各类专题的框架,比如灾难类的,突发类的等等。熟知各类题材的专题制作,头脑中有清晰的框架,是全媒体人不可缺少的素质。
5 新产品研发能力
麦克卢汉说过“媒介即讯息”,这在某种程度上肯定了媒介平台的重要性。比如,QQ的出现,让受众获取新闻信息从报纸、主流网站、门户网站到了社交空间,它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以前是通过自己获取,现在是通过社交分享来获得信息。博客的出现,让新闻内容从单一的媒体提供到受众上传,这不仅减少了媒体的工作量,而且让内容更加丰富、有趣。比如,在奥运会上刘翔退赛后,新浪博客上一些名人,如韩寒、董路、黄健翔等人都发出了评论,这是名人自己的,而不需要媒体死乞白赖的采访。其中,董路认为刘翔应该走完110米,而黄健翔支持刘翔退赛。这两篇评论引起了当时网民争论的,引发了极高的点击率。如今,微信又出现了,在微信上有了许多自媒体人,他们通过微信公共账号来分享观点,进而收费维持生活,这也是一种媒体人存在的方式。
由此可以看来,一种好的新产品,会引发媒体的变化,或是信息获取方式的改变,或是传播方式的改变,或是媒体人存在方式的改变。对于全媒体人而言,将眼光停留于新产品研发上,引领受众的习惯,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素质。
全媒体时代对全媒体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不仅有扎实的文字功底,还要会剪辑视频,美化图片,快速制作新闻专题。不仅要能够组织互动、引导互动,还要能通过技术手段让新闻内容在搜索引擎上排名靠前。最重要的是,还要有开发新产品的能力。这是从全方面来要求全媒体人,全媒体人要具备文字素养、技术素养和创新素养,还要有互联网思维。这些能力就是全媒体人在全媒体时代立足的根本。
参考文献
[1]王虎.媒介融合背景下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2(10).
[2]柳军.全媒体时代的传媒人才培养[J].新闻战线,2012(10).
[3]周德国.着眼“全媒体”时代需要培养“全能型”新闻人才[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1(4).
[4]吴桂霞.我国网络新闻编辑的职业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1.
《网页设计与制作》是我院计算机各专业及电子商务类专业的必修课程,自开设以来深受学生的喜爱。因本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资源较多,学生很难在课程中完全掌握所学知识,为更好地补充和辅助学生进行课外学习,更加开放的网络教学成为本课程的有益补充和良好的学习途径。
二、课程分析与设计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是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的一门技能课程,结合职位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我们收集了网页设计、平面设计、动画设计、动态网页开发等课程的相关知识,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知识结构、信息资源的选取、教学策略的使用进行了精心的策划和设计。我们将学生熟练的网页设计与开发的操作技能作为培养重点,在课程教学设计中,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采取“小组协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完成整个课程的教学,并注重对小组的考核评价。
(一)学习需求分析
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强,但对于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往往有强烈的学习愿望,针对学生的特点,并根据《网页设计与制作》这门课程的性质特征,在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实施项目教学,让学生的学习和工作的内容紧密相联,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达到“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
(二)学习内容分析
我们分析了多门与网页设计与制作相关的教材,从课程的实际应用与培养需求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安排。从本课程的教学实际出发设定的学习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艺术素养,较强的网页鉴赏能力,熟悉网页设计创意的原理和方法,熟悉HTML、CSS、JavaScript和网页制作工具,熟悉网页的制作和流程。能够根据客户需求进行网页设计与制作以及进行网站的维护和管理工作等。考虑到学生的层次不同,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学习适合自己的模块,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通过我们的网络平台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知识的拓展。
(三)知识结构体系
网页设计与制作融合了平面设计、网页制作、动态程序、数据库等知识,作为一门综合性强的课程.。把核心知识以最快、最有效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而又要能使学生容易掌握,所以本课程以“表格式”布局作为教学的主线,把Photoshop平面设计、Flas设计融入其中,同时适当引入“div+css”网页布局的内容。而在动态网页设计中,简单介绍Asp+Aceess动态网页设计知识。据此,在学习内容的组织上,以“用表格进行页面布局”和“网页与数据库”这两个知识点为主线,将其它知识串联起来,可帮助学生迅速建立起知识的体系结构。
三、信息资源的选择
在《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络课程的设计中,以课内项目、课外项目和教学专题的形式进行信息资源的规划与整合,选择合适的形式来展现信息资源是非常重要的。如在网页的中文排版教学模块中,网页文字材料应以文本为主,而涉及的图片只需提供原始图片即可,增强学生对资源的应用与处理。而在“实验演示”、“动态网页的原理”模块中,以动画的形式形象地展示出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而在课外拓展模块中,信息资源应以视频的形式展现,使学生方便参照与模仿。信息资源总体结构见图1。
四、教学策略的设计
(一)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教学”就是将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和讨论,明确该任务所涉及的课程知识,并找出其中的新知识,然后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继而完成相应任务。《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在教学中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具体做法是:教师先给学生呈现一个具体的网页效果,接着与学生共同分析该网页需要如何去处理,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完成网页,形成“阶梯式螺旋化”教学模式。这样做的好处是:通过一个任务的完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而且将新知识点融入任务中进行学习,所学知识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与目的性,学生的学习就会认为学的有价值,且通过一项任务的完成,学生同时可以体会到一种成就感。
(二)开放式自主学习模式
本课程建立的网络教学平台中包含本课程的教学资源、教学课件、课程教案、教学指导等模块。通过网络提供10大类、45000多个文件的立体化教学资源,所有的教学资源可在网上浏览和下载,任何学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能借助网络学习。同时开发了在线答疑系统,提供了QQ和TQ两种访问途径,在线访问和离线留言两种方式。在“学习资源区”针对不同层次的学习者设计了丰富的学习资源。通过电子教案,学习者可以了解教师课堂上讲授的知识要点,并可下载素材进行相应的训练;如果在学习中遇到了困难,一般通过“学习资源区”中的“你问我答”即可解决,确需教师帮助的,也可在网络的“教师答疑”中给教师留言。专题学习板块基本上覆盖了较高层次学习者所要了解的知识。
(三)课外小组协作学习模式
在课外作业环境,采用基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协作学习模式。一方面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创建学习主题和要求,另一方面学生可自由创建学习主题和内容,挖掘优秀学生的潜能。由学生自行组成小组并进行分工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可通过小组讨论、师生网络交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学习内容,完成后相互进行评价和交流。因此在设计网络课程时要注重协同工作环境的设计,充分发挥网络的功能。五、学习评价系统的设计为更好地评价学生在网络教学中的学习效果,学习评价系统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在本网络课程中,根据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特点,进行不同程度的强化练习评价,并及时给出反馈意见。在学生完成对应的学习内容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评价。同时完成专题学习后,挑选出优秀的作品进行课外开放式评价,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以此达到学生的再学习的主动性。
1.各级政府拍摄的专题宣传片;
2.名胜古迹、旅游景点(景区)宣传片;
3.反映特色民俗、文化的专题片;
4.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专题片或科普影视片;
5.央视、河北电视台在当地采集、制作的相关专题片(如走遍中国、魅力河北等)
6.河北省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宣传片(非广告类)
7.在科研、教育、带动产业发展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专题片;
8.反映“三年大变样”节能减排、重大民生等主题的宣传片。
各地如成片资源不足,可安排进行专题拍摄。
二、资源标准
1.确保视频资源的网络传播权,报送的视频资源和有关文字说明,视为授权“中国河北网络电视”其栏目中使用,省政府网站管理中心可对其进行编辑加工。
2.提供制作完成的VCD/DVD光碟1套。
3.用于保存的视频文件采用mpegⅡ格式。分辨率不低于720宽)576高)帧数为25帧/秒。声音设定为双声道,44.1kHz128Kbps
4.用于网上浏览、线收视的视频文件采用wmv格式,分辨率达到352宽)288高)音频设定为双声道,44.1kHz位速率为4864Kbps视频平均位速率为340360Kbps帧数为25帧/秒。
5.视频画面稳定,无跳动、闪烁和变色;画面清晰,层次分明,色彩自然,无跳帧、漏帧现象(满足清晰流媒体视频需要即可)
6.声音不失真,无明显过大、过小或时大时小现象;无明显背景噪声;解说声、背景音乐和现场声无明显比例失调;声音和画面同步。
三、征集要求
1.各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此次视频资源征集工作,积极收集相关片源,认真审核把关,按要求于9月30日前将相关资料传至省人民政府网站管理中心。同时要将此项工作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可随时上报符合要求的视频资源。
2.此项工作纳入“中国”门户网站内容保障重点考核范围。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省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意见》政办〔〕11号)文件精神,每年对各设区市政府、省政府各部门视频资源上报和采用情况、网上公开信息、内容维护工作等一起进行考核,并通报考核结果。
3.第一阶段征集工作完成后,征集的视频资源经审核,中国网络电视”风采”栏目内,并择优向中国政府网选送。对视频资源的征集、采用和国办采用情况进行考核,每征集一条加1分,每采用一条加2分,中国政府网采用一条加10分(实际得分按一定比例折算后计入考核总分)
四、提交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