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研平台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科研平台建设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研平台建设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科研平台建设的重要性

第1篇:科研平台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学科建设 地方高校 应用型大学

从我国高校排名中可看出,地方性高校一般都处于排名的中后方。虽然这类高校排名靠后,但其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却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地方高校不同于排名处于前列的一流大学,他们更注重应用型研究与服务地方经济,更侧重于基础研究的深化和转化,这也是其特点所在。然而,由于大部分地方性高校建学时间不长,没有学术成果积淀,在声誉、财力及环境建设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要使其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提高办学质量。促进人才培养,突显自身的建设特色,而这特色又在各地方院校的学科中得以体现,因此,夯实学科建设基础,狠抓学科建设,对实现地方高校跨越式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不仅具有较高的技术应用能力,同时还具有自我发展基础的应用型人才,才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应用水平。

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是以培养本科生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原为北京化工学院第一分院,并入北京联合大学后,学院积极贯彻学校关于“发展应用性教育,培养应用性人才,建设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宗旨,落实“面向大众,服务首都;应用为本,争创一流”的办学定位。学院建设初期,由于对学科建设认识不足。缺乏经验,对学科建设的内涵以及与其有关方面的关系也不是很清晰,因此,并未将学科建设这项系统工程放到核心地位,而是先开始着手进行“化学工程”硕士点的申报工作。由于科研水平力量薄弱,不具有特色优势的研究方向,在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以及职称结构上也未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这样就很难显出自己的优势和竞争地位。我们充分认识到只有将学科建设工作纳入学校整体规划建设中,立足学校实际和发展的新要求来实施和推进学科建设,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提高办学水平,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实现我院的全面发展。因此,我院从自身实际出发,在学科布局与定位方面、在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方面、在如何提升科研水平方面进行了探索。经过近些年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和发展,形成了我院办学特色,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了服务。

一、我院在学科建设过程中进行的探索

1.学科结构布局和方向定位

综合考虑我院历史背景和当前社会实际需求,在学科结构布局上,确定了一级学科分别是化学工程与技术、药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以形成我院的学科特色,并把化学工程与技术确定为我院建设的优势和特色学科,而其建设工作的重心则放在生物化工这个二级学科方向上,以实现在该学科领域能够站在学科前沿的目标,并力争同时带动其他学科或学科群也能达到一流,为建立一流的应用性大学打好基础:二级学科药剂学确定为重点扶植和发展的学科,各学科之间相互独立、相互交叉和融合,以便形成我院的学科特色。

2.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进行学科建设及与其相关的方方面面工作中,归根结底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里主要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实现教师自身的全面发展-即以教师为主导,建一支走在学术前沿、视野开阔、服务行业的高素质团队;一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倡导和培养学生的研究性、自主性、应用性和个性特色的发展,塑造学生优良的品质。而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建立在实现教师全面发展基础之上的。因此,在教师人才梯队建设中。我院始终都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这也是进行学科建设中自始至终都遵循的主线。对于地方性高校,我院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开展人才梯队建设工作。一是注重对现有教师学术能力、教学水平的培养,通过加强与外单位合作、开展学术交流活动、选派教职工出国培训等手段来加强教师的内涵素质建设;通过激励制度、聘任制度、考核制度等手段调动教师参与学科建设各方面工作的积极性,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实现教师的全面发展;其次是在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基础上,注重对于学院急需学科人才的引进工作,通过引进具有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与学科方向内其他教师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便共同建设学科,以此形成我院的优势学科,特色学科。

3.重视科研项目是搞好学科建设的主要途径

进行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提升教师所在学科的科研水平,而教师科研水平的高低、研究内容是否具有创新性、方案是否具有可行性等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教师能否获得高级别的项目,能否争取到科研经费。然而。由于地方高校成立时间不长,在学术水平上与一流综合大学相比处于劣势,在争取重大课题上也是比较困难,通常存在一种“两头少”的局面,一是承担的国家级、省部级等高级别项目较少,另一是科研成果积累较少的青年教师承担的项目较少。我院在并大后初期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教学阶段建设中,教师梯队包括学历、职称、学科方向都参差不齐,科研工作基本上都是各自为战,低水平、重复性的研究工作多,国家级、省部级的项目几乎没有,学科建设处于低水平层面。为此,我院在提升科研水平、争取项目经费、促进学科建设方面给予了高度重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在经费、待遇和生活条件上给教职工以充分保障,以便有利于教师集中精力进行科研工作;其次在特色学科、优势学科经费资助上给予政策倾斜,优先扶持校院级重点建设学科,通过重点建设学科带动一般学科或相关学科群;再者,通过设立校级、院级项目对我院有一定基础和发展潜力的教师进行重点培养,提升科研水平,积累科研成果,为申报国家级、省部级或局委办级等纵向课题做好积累准备;此外,我院每年定期召开学科建设工作会,举办学科建设成果展览,表彰在学科建设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同时,进一步加强我院与外界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在借鉴兄弟院校学科建设的成功经验方面也做了一定的工作,以此,充分调动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工作,争取更多的项目经费,发挥学科建设的龙头作用,为学院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地方高校学科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明晰学科建设理念,强化学科建设的重要性认识

建设初期,对学科建设思想意识不太明晰,对其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也不够。近几年来,随着北京联合大学和我院科研工作、学科建设工作及申硕工作的整体推动,我院管理部门和教学部门已将学科建设工作纳入到学院建设的重要核心地位上。学科建设是一项综合的、长期的和系统的建设工作,在实施过程中要使广大教师都能够积极参与学科建设工作中,要行之有效的实现以学科建设为主线,进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实现为地方经济服务等功能,就必须立足于我院现状,明晰学科建设思路,树立学科建设的思想意识,加强对学科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大力加强学科建设的宣传工作,在全院相关管理部门、教学部门

及组织中树立主导意识、全局意识及特色意识,使全院干部和职工明晰建设思路;其次,健全管理制度,制定政策导向,充分发挥学院管理阶层在学科建设上领导和监督作用,各职能部门都要以学科建设工作为核心和重点,做一流的服务工作,提升教师参与学科建设工作的积极性,以加强对学科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此外,还要加大学科建设经费投入,为学科建设工作提供有力的经济保证。

2.会聚队伍、凝练方向

我院在学科建设中学术研究队伍合力不够、研究方向不集中。虽然生物化工校级重点建设学科有比较强的研究队伍,在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上已形成合理的梯队。但在研究方向上比较散乱,没有形成有效的团队协作机制,这样很难获得重大课题并实现创新。在学科队伍的建设方面主要抓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学科带头人。其次,是各学科方向负责人,再次,是科研骨干。带头人是整个学科的灵魂,要凭借自身的科学和人文素养带领一批人为实现本学科的目标而工作,因而除了自身科研工作外,还要起到对外交流,对内管理的作用,以使整个团队形成合力;方向负责人则要把握好支撑学科建设的各自研究方向,确定本方向的具体研究内容,制定长短期的研究目标,积极促进研究成果的形成。最终汇集成本学科的科研特色;科研骨干是参加学科建设的基础力量。他们每个人的智慧都可能给学科建设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因而带头人和方向负责人既要关心整个学科的发展也要关心这些骨干的个人发展,即要引导他们围绕本学科方向开展研究工作,也要积极创造条件提高他们个人水平。在凝练方向方面,必须明确方向才能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研究方向的确定要依据学科的总体目标,结合已有的研究基础和科研条件以及科研队伍。方向的凝练不是一挥而就的。是逐步遴选和提炼出来的,这里凝结着每个科研工作者的劳动成果和智慧结晶;同时,研究方向既要有一定的前瞻性,也要有可实施性,突出特色为方向的精髓所在。一旦方向确定,就要围绕方向,发挥科研骨干的特长。用研究成果巩固方向的权威性、稳定性。

3.学科平台建设工作需进行整体有效合理的规划,以避免配套设施存在不平衡性和相对滞后性

学科平台的搭建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物质平台建设,包括科研基地建设、环境条件建设、设备平台建设、实验室建设和图书资料配套等;另一方面,是指学科机构平台、项目研发平台及实验平台等的建设,在某一学科领域建立专门的科研机构,可对该学科各个方面起到有效的支持作用。同时为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应用价值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我院在物质平台建设过程中,物质设备方面部门或个人占有较多。利用率较低,设备投入不平衡,存在重复性购置,而缺少大型的、特殊领域且处于前沿的高水平设施,造成低水平资源的浪费和高水平设施紧缺的不平衡局面,为此,我院采取了统筹规划管理模式;在科研机构建设方面我院设置了制药工程研究所、生物工程研究所和测控技术研究所,其中制药工程研究所被评为校级研究所。这些研究所的主要职能是规划研究领域和主攻方向;承担科研工作;检查指导科研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整合科技人力资源;承担相关学术活动等组织工作,为学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教育和研究支撑。

第2篇:科研平台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实践平台 创新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不断进步,科技创新日益成为国家经济建设的关键因素,这对培养科技人才的大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出高素质、有创新能力的技术人才日益成为大学的重大任务和使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前提,而目前高校的实践教学大部分都是以班为单位,以实验课的形式进行的,所进行的实验大部分又都为验证性实验,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加深理解所学的理论内容、增强动手能力有一定的帮助,但对新科学技术的掌握,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存在缺陷。为了满足社会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为了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本文对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建设的重要性和实践平台建设措施进行了研究。

1.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对大学生科技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逐步提高,大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必须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创造性地学习,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够运用新的思维方法,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建立自己的科技创新能力体系。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是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高低。因此,逐步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的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1.1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建设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科技创新是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总称,是指创造和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的过程。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家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科技创新是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在经济全球一体化时代,一个国家具有超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就能在世界经济竞争中处于高端位置,就能激活和创造国家经济的新产业,就能促进社会的发展。总之,科技创新能力是当今社会活力的标志,是国家发展的关节点。

1.2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建设是大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人才的竞争,大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所培养的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国家人才水平的高低。作为探究高深学问场所的大学,其本质就是创新。传统教学是以课本为基础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要求,但对满足当前社会要求学生有科技创新能力这一点上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探讨。为了满足社会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为了能够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为了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创新能力,大学应该建设满足这些要求的科技创新平台。

此外,一所高校的水平,不在于环境多么优美,而在于培养学生的质量,在于教师和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水平。学校的科研水平和科研成果也是衡量一个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2.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建设措施

如何建设一个好的科技创新平台,如何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一些建设措施必不可少。通过参加多年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我们认为建设一个良好的科技创新平台有以下几方面措施。

2.1成立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团队

学生由于接触专业的时间不长,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这就要求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引领学生,科技创新团队里面的老师应当具有科研经历,能够把握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具有责任心和创新能力及意识,能够理论联系实践,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较宽知识面,具有团队精神。能够帮助和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因材施教。高校里面的每个专业都会有科研项目的老师,每个老师可以组织几位对科技创新感兴趣的年轻老师组成团队,这样每个团队就可以带一批学生,每个团队里面的学生都可以在业余时间帮助老师完成科研任务,学生在助研的过程中无形提高了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团队负责人每个星期或每个月定期跟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学生们近期学习了什么,什么方面还有问题,哪些方面还需要提高,应该往哪个方向发展,等等。

2.2建立科技创新实验场所

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纸上谈兵,学生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就必须实际动手做出科技作品,这就要求学校提供实验场所。目前,高校实验室都是学生在上课时开放,学生上完实验课就关闭,造成了实验室资源的严重浪费,可以将实验室设置成开放性质,那样如果学生有什么新想法、新思路就可以在实验室里面完成。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单独建立创新实验室,创新实验室里面配备电脑、操作台、测试仪器、焊接仪器等。创新实验室要以学生创新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为重点,着重树立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通过创新实验室这个平台能够创作出优秀的科技作品,为他们将来能够成为优秀的科技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3与平常学习相结合

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光靠设计作品,要与平时所学的理论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将科技作品制作、科技创新所需要的基本理论等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各个方面在上课时传授给学生。在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中加入科技创新内容,使得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在平常教学的方方面面。

2.4多参加竞赛

学校要鼓励学生参加国家和省里的各种科技创新大赛,学生通过多参加竞赛才能提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科研活动的能力;学生通过参加科技竞赛能够提高团队合作能力。不仅如此,有些学生还可以通过参加竞赛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2.5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基金支持

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奖惩制度是学生科技创新持续发展的保障,要以公正、公平、公开为原则,以高效率的科技创新和高质量的科技成果为基准。通过完善的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学生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奖惩合理,对认真研究、积极参与、科技创新能力强的同学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抄袭他人作品,有违科技创新精神的人给予批评教育或处罚。

在有完善制度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保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顺利开展,学校应给予适当的基金支持。

科技创新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为培养科技人才的大学应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这就要求学校在培养期间,努力培养出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需要对科技创新平台进行建设。本文通过描述成立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团队、建立科技创新实验场所、与平常学习相结合、多参加竞赛,要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基金支持等几方面措施提出了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思路。这对每所高校培养优秀的科技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杨鲁宁等.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建设[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8(3):117-120.

[2]毕开凤.论当代大学生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的激发与培养[J].杭州商学院学报,2004(1):36-65.

[3]王正勇,孙建林,张生果.电子创新实验室的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4):105.

第3篇:科研平台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1.1有利于形成优势和特色推动医院科研发展

医院重视和加强重点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注重建设优质、有突出优势的学科,可以以重点学科为依托,发挥学科优势,带动医院多学科共同发展和建设,使医院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1.2促进高层次学科人才的培养

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可以增强学科带头人的责任感,调动科室人员的积极性,在培养人才方面,发挥学科带头人的聪明才智和引领作用。

2学科建设的方向

2.1提高医学技术水平、推动医学科技进步

重点学科建设与促进科技进步密切结合,通过加强学科建设,不断增强科技水平。注重科技前沿,不断加强重大、重点攻关科技项目的能力,突破医学防治疾病的重点、难点,对关键技术加以攻关,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2.2造就高层次人才创建一支尖端水准的医学科技队伍

加强学科建设,力求让医院的学科专业在国内外的医学研究中心和人才培养中心,拥有一定的学术地位,锤炼出一批具有国内外知名的学科带头人,创办多学科、构造健康的学术梯队,逐渐形成人员队伍合理、精干、高效的卫生科技队伍。

2.2.1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及时补充医院各学科需要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培养和建设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加快医院重点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关键因素。

2.2.2搭建人才培养平台

医院有计划、有目标地选派业务骨干进修学习,使之成为医院发展的主力军。我院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无创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脑卒中筛查与防治、人工股骨头置换、阴式子宫切除术等新技术在医院的开展,充分证明了培养人才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高了我院的整体医疗水平。

2.3优化实验技术装备,完善科研支柱体系

科研支柱体系离不开先进的实验场所和先进的实验装备,对准国际前沿优势学科,创建以分子生物学、组织工程学和干细胞研究等为基础的高科技平台,加快医院高新技术的发展。加强科研设备,如荧光定量PCR仪、流式细胞仪等设备的配置。积极吸引人才,为学科发展出谋划策。科研平台的建设,保证了科研课题开展的可行性,促进了重点学科的健康发展。

3重点学科建设注重专人培养

3.1做好重点专科建设,实施专科人才培养

加快重点专科建设进程,增进医院优势,提升医院竞争力。制定每位医生的轮转计划,强调急诊轮转。要求主治医师以上要有科研方向。组织科室内副教授和主治医师编写书籍。科主任和副主任参加指导,解决科研中遇到的问题。组织英语听说训练,观看专业原版光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2注重横向与纵向合作交流

第4篇:科研平台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地方高校 创新平台 平台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4-0045-03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平台是地方高校培育人才和聚集人才的重要载体,是为推动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科技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科技创新平台主要包含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大学科技园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重点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力度、科学凝练研究方向和加强校企合作力度。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目的是希望借助科技创新平台将学科建设、人才建设与科技发展统一起来,实现人才和资源的充分共享,继而形成一种新的、交叉的、重要的科研组织运行模式。[1]据有关资料统计,地方高校数量占全国高校数量的95%以上,已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力军。地方高校创新平台是区域创新体系乃至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但相比985高校,地方高校科研创新能力及科研基础能力较为薄弱。如何建设及提升地方高校的科技创新平台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建设科技创新平台的重要性

科技创新平台依托优势特色学科进行探索性和创新性研究,是实现人才和仪器设备共享的一种新的运行模式。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重在资源设置的合理化和利用效益最大化。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途径是确定自身的优势特色,寻求全方位合作,加大人才及经费的投入,寻求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争取与企业联合建立研究中心,并且加强高校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为提高高校自主创新能力,使其更好地解决重大的科学问题,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发展, 2004年7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由科技部等四部委联合制定的《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的发表,标志着我国科技基础平台建设工作全面启动。[3]科技创新平台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基本保障,是科技创新成果产生和转化的基础和载体,也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摇篮。所以,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是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和重要内容,具有技术研发和转移、资源共享、共建企业等作用,是培养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工具,是科技创新体系的主要支柱,更是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经济增长的引擎和加速器。

组建科技创新平台可以融合更多学科优势,实现系统集成,提高担当承建重大科研的能力,获得原创的重大科研成果,满足学科发展的需要。所以要把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重点放在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上,这样才能实现我国的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真正掌握发展的主动性。

二、地方高校创新平台的发展现状

科技创新平台作为地方高校创新体系的重要部分,是支撑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基础,是获得原始创新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基本手段。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就是通过对现有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文社科基地等进行多元化建设,实现资源共享,改善科学研究现状,增强科技的发展能力,加强优势特色学科的建设,加强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为地方高校科学技术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4]组建高校科技创新平台有益于学科间的交叉贯通、高层次多方面复合人才的培养、高水平创新团队的组建和“产学研用”科技攻关能力的提升。

目前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尚处于探索和起步发展阶段,一些长期困扰平台建设的因素仍然没有得到解决。[5]许多地方高校的科技平台建设还未引起国家或地方性政府的重视,地方高校拥有的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的数量太少,而且省部级以上的科技创新平台所属学科太过于单一,缺乏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交叉,缺乏原创性成果及前沿性的研究;承担国家级重点及重大项目的竞争力严重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科技研发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影响地方高校科研平台建设的主要原因是:各级政府部门重视程度不够,其主要表现在经费和人力投入严重不足等,从而导致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进展缓慢,建设水平低;人才引进培育力度不够,缺乏科技领军人才;缺乏激励政策,留不住人才;团队协作精神不够,没有大师级人物做台柱,科研团队如一盘散沙;资源整合力度不够,资源共享机制不够完善,因此很难形成资源优化配置。

三、提高地方高校创新平台建设的对策及措施

如何建设好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平台,使之有序健康运行,是我们当前必须重点思考的问题。各地方高校在建设科技创新平台的过程中,要根据国家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优势特色学科的作用,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路,按照“整合、共享、完善、提高”的要求,坚持“优化配置、开放共享”的原则积极探索各类平台建设,同时还必须结合地方高校自身特点,争取各地方政府部门的重视与经费投入,建立起符合各地方高校学科发展实际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科技创新平台[6],将提高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研究竞争力为目的,来建设好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平台。

(一)重视团队建设,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提升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平台整体实力

人才队伍建设是建设好科技创新平台的关键点,也是地方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基础。只有重视人才队伍建设,重视大师级人才的引进,在人才引进的过程中采取“开绿灯、花重金、区别化”的方针,通过设立科技创新平台人才引进专项资金、设立特殊岗位津贴和实施拔尖人才津贴等措施,积极引进高层次、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团队,才能增强学科的发展实力。同时要发挥团队的优势,利用团队的优势来弥补缺乏大师级学者的不足。利用科技创新这个平台,培养地方高校自己的大师级人才,人才的培养要重点培养年轻人。充分利用创新平台的优势,加大担子重量,在实践中创造人才,“赛场选马”,我国航天的成功经验就是很好的证明。[7]

因此,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平台要想具有真正的竞争实力,首要任务是加大人才引进及人才队伍的培养力度;其次是建立以高层次人才为核心,组建多学科集成的创新团队,形成大师加团队的新格局,使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具备与其他高校竞争的真正实力。

(二)加大科技创新平台专项经费的投入

加大科技创新平台专项经费投入力度是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重要方面。科技创新平台专项经费投入的加大对于科研工作人员和设备仪器的功效是显著的。衡量科技创新平台工作能力大小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经费投入量的大小,科研经费的多寡决定着科研成果的大小。但地方高校的科研经费往往投入不足,特别是科技创新平台专项经费的投入,这也是制约地方高校科技发展的原因之一。所以,要促进地方高校的科技发展和科研平台的建设,就必须要争取更多的政府以外的企事业单位的项目经费投入。例如,要加强与企业之间的横向科研任务的合作,首先应该积极加大对平台建设的投入力度,通过自身前期投入,开展科学研究的前阶段研究,努力在前期取得较好的成果,为争取政府更多经费投入创造条件。在取得政府经费投入后,也要注意分阶段、重点突出地朝重点研究领域方面进行投入和扶持。地方高校在争取政府以外的科研经费投入能力较薄弱的情况下,一方面要争取学校支持,加大对科技创新平台的经费投入力度,为争取承担应用部门的委托研究课题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必须依靠政策、管理办法和管理制度来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

在争取政府的经费投入方面,地方高校一方面需要省部级相关部门的支持来进行科研平台建设;另一方面,要争取各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进入省级各类人才培养计划。在此之外,地方高校也要加强与地方政府的联系,争取地方政府的更多经费支持。

(三)整合资源,发挥地方高校自身特色学科优势,凝聚特色,建设特色型科技创新平台

地方高校除了要紧跟国家科研热点和科研重点领域外,更要注重突出和发展自身的优势特色。优势特色是地方高校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学术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形成特色,发挥特色,创造特色是实现地方高校科研发展的重点标志之一。第一,地方高校应树立自身的学科品牌专业,注重加强内涵建设,服务于地方经济和增强地方社会发展,比如加强地方资源的合理利用及跟地方企业事业单位的科研合作等,通过对资源的优势利用给地方高校的科研发展带来长足的好处。其次,地方高校要坚持开展校企、校行、校市之间的合作,在给地方经济带来广阔发展的基础上,整合有关的资源,结合相关的优势学科,创建有独特优势的科研创新平台。在该平台建设的基础上,科技创新团队就能够更好地找准研究方向,更容易取得优良成果和获得较快的科研增长速度,积累达到一定的实力后,就可以朝更具有挑战的领域出发,进一步增强实力,从而努力成为国内外的科研水平一流的团队。

(四)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增强地方高校的社会认同

产学研结合是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生命力所在,坚持产学研结合是发展科学研究的根本途径。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高校是人才、知识和技术的摇篮和重要力量,同时地方高校的责任和功能之一也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所以地方高校更应该团结学校内部资源和外部地方、企业的相关资源,努力建设完整成熟的高新技术科技平台和对内外可以共享资源的科技平台;充分发挥科技平台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关联度高的优势,找准合作的重点,积极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和合作力度,努力推进“产学研用”的结合,从而提高科技创新平台的研究水平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能力。

四、结论

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使命下,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理应坚持“突出原始创新,鼓励自由探索,注重基础应用,强化平台建设,培养顶尖人才”的思路,发挥团队作用,聚集和吸纳创新人才,面向地方经济社会重大发展战略的需求,构筑知识创新体系,促进原始创新能力提升,加强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提高地方高校综合竞争力。

[ 注 释 ]

[1] 苏跃增,徐剑波.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几个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6(12):39-41.

[2] 覃永毅.基于创新平台建设的地方高校创新能力转移[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7):190-192.

[3] 戴晓琳,刘成敏,陈子敏.西部高校科技创新平台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实践――以宁夏大学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0(2):91-92.

[4] 闫健,栾忠权.地方高校科技创新与发展的策略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1):70-72.

[5] 骆丹,华小梅,宋浩.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几点思考[J].高等教育管理,2007(9):20-22.

第5篇:科研平台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科技情报工作;重要性;特点

中图分类号:G3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4-0203-01

科技情报工作就是情报工作人员为了某个科研课题或科研发展方向供应有关科技信息的工作。它需要正确,有针对性,可以为决策者做出决策起到辅助作用。是现在科研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项前期准备工作。面对信息时代情报量大的特征,建议情报工作也完成规范化查询,固定模式,一搜而就,让劳动强度大大缩短,提升信息运用率。

1、 科技情报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社会各行业、各部门对情报信息的需求更加迫切,科技情报被认为是经济建设、科研、设计、生产、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中的重点程序。特别是这些年来信息信息科技馆的出现与计算机网络在情报搜集、加工、保存和提供科技信息服务方面展示出的光辉前景,让科技情报工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价值与地位大大的提升了。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科技情报工作将变成社会发展推动力之一。信息与信息工作对于经济以至整个社会发展变得愈来愈关键。科技知识的创新、传播、转化、运用空前快捷与广泛。要在汹涌而来的信息浪潮中及时正确地查到所需要的信息,不能避免地要对信息实施加工、管理与开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信息服务的时效性、正确性、效益性已变成当前信息业发展的一个热点。人们对专业的信息机构与信息工作人员的要求会更高,希望获得他们的帮助与支持。所以,知识和信息社会的到来,不是需要不需要科技情报机构的问题,而是科技情报机构怎样迎接知识信息时代的到来,探索更好的管理与开发信息资源的办法和技术,勇敢地迎接信息浪潮的挑战的问题。

2、 新时期社会对科技情报信息的需求特点

2.1 科技情报信息需求呈现综合化、多样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呈现多样化与综合化。以前人们获得科技情报信息大都经过报纸、杂志、各种书籍、文献资料库等,关键是得到知识与工作经验,而目前时代对工作内容的需要更全面、更普遍,这就让人们需要掌握更加全面、多样、普遍的科技知识信息,让工作的需要更好地满足,所以,目前科技情报信息的需求一定要综合化与多样化,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现实需求。

2.2 科技情报信息需求呈现高效化、时效化

网络时代背景下的科技情报信息需求呈现高效化与时效化,现代社会用户对信息的时效性、实用性与可接受性需求更高,不再满足于检索出来的文献线索与很多的原始文献,而是希望获得通过分析加工后的深层次的综合信息,甚至是包含知识内容的增值信息产品。

2.3 科技情报信息需求呈现网络化、数字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依赖愈来愈高,致力于从这些电子产品中得到更多、更时效的信息,以满足知识密集型行业与社会职业活动的需求,丰富本身的知识储备与拓宽本身的知识面,让用户的发展需求更好地满足,提高用户的工作能力,对市场的改变有个全面的把握,及时应对各类突发与意外事件。

3、 加强现代网络和信息技术在科技情报工程中的运用

在现在信息时代,网络的产生,让们在获得信息的更方便,这给科技情报信息工作带来了相对大的改变,传统的科技信息机构面对这严峻的光点。在这种形势下,人们获取信息的需求形式出现了相对大的变化,因此需要对科技情报信息工作的网络环境建设予以充分的注重,从而让供需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短,更好的促进现代先进技术在科技情报工作中的运用,保证有效的促进科学情报工作的成功展开。

在现在新时期,让科技情报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加快是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科技情报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保证。所以各地科技情报信息机构需要充足的抓住这一良好机遇,把和上级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对接工作做好,从而让科技资源更好的引进,从而加快推动地方科技信息资源的整合,让科技信息服务功能获得更好的发挥出来,为地方领导决策和经济建设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奠定优良的基础。

科技信息情报机构想要一直保持依靠的位置,则需要充足的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来加快对陈旧的科技情报信息研究与服务方式的转变,加快促进科技情报信息工作的资源数字化、传输网络化、管理自动化与服务知识化,让其可以和时展的步伐保持相同,做到与时俱进。

在现在信息网络技术迅速发展中,愈来愈庞大的信息数量,信息资源让社会化的步伐加快了,人们对信息资源的获得渠道也在持续的拓宽,更加便捷的获得方式。优秀、高效的技术体系已完全替代了传统的资源查找与提示服务活动,经过知识型服务有效的处理了用户的个性化与高端化需求。在这种新形势下,对科技情报信息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服务理念的转变需要其加快,从而全面的提高信息服务的水平,方便更好的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4、 加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区域创新提供可靠保障

这个世界经济发展最关键的基础设施是互联网,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差不多影响了全球的全部范围。随着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和物质世界正在加速融合,在这种融合中差不多任何系统都能经过数字来量化与互联,经过分析,人们能够作出更加智慧的判断与处理。

增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设完整构造、内容充实的信息服务平台。①网站建设。建设科技体系门户网站,有关信息,搭建起各机构互相沟通的桥梁;②建设科技计划工程网上申报系统。建设以全程动态交互为特色的在线申报体系,完成科技项目的网上申报与网上审批,提升申报、审批效率,科技计划管理系统进一步完善;③辅助办公系统。运用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与自动化工具,完成办公的自动化与业务流转的网络化,真正做到科技情报信息机构人员上班的同时,也是为客户服务的开始。④加快成果转化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中国每年都有很多的科研成果产生,然而,因为种种因素,很多并没有在生产上获得运用,不但造成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并且挫伤了科研人员的踊跃性。科技信息服务机构就是要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推动成果转化的成功率。为科研机构与企业搭建对接的桥梁,为双方供应全面、客观、正确的信息。

5、 结语

总之,科技情报管理体制改革要进一步深入,走出传统的管理服务形式,依据各地实际,调整业务构造,开展创新服务。新时期科技情报信息部门要转变观念,重新定位科技情报信息服务方向,改善科技情报信息服务机制、服务内容、服务形式和服务对象,探索新时期科技情报信息服务工作的新办法,促进科技情报工作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科研平台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教学科研能力;大学教师;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0-0035-02

目前我国高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青年教师无瑕顾及教学,导致教学能力较差,教师队伍教学科研能力整体不高,因此如何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是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教学与科研并重导向型办学体制代表了高校改革发展的一种趋势[1]。决定高校教育质量及学科发展与创新的关键是拥有一支综合素质高的教师队伍。青年教师如何更新观念,如何使自己迅速成为教学研究中间力量,如何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实用性创新人才,迅速全面提高自己的教学科研能力,这是值得思考。科研一方面对提高教师全方位素质和教学研究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对教学质量的提供也有重要的作用[2]。因此,青年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的提升,对保障国家整个科技事业创新以及高等学校教学研究、科学研究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3]。

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探究借助团队平台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有效策略,适应时代教育教学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育质量。

1.充分利用老教授人才资源,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建立教学科研帮带制度。要为每一位青年教师配备一名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科研能力突出的学者,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指导青年教师如何搞好教学科研,如何申报项目,如何获取第一手教学科研信息等,无论是从教学科研论文的选题和撰写、课题的申报,还是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都需要对青年教师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以老带新是一种见效快、易操作的师资和科研培训方式。老教授在教学科研中发挥指路作用,促使他们快速成长;青年教师思考问题的新思路,也会带给老教师一定启发,这种交互影响,必将带动团队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2.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学队伍即是科研队伍,注重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多出高层次精品。为了缓解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难以并重这一矛盾,要有意识地树立一种团队攻关意识,尽快培养和组建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教学科研研究团队,为教师提供一个交流经验、反思教学和探讨问题的平台、营造相互取长补短科研氛围,将教学和科研相结合,教学团队也是科研团队,使教学和科研并进,教师能够把科研思路转换为现实,并将研究成果在课堂教学中有所体现,增加专业知识的先进性、新颖性、应用性,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和补充。团队中的每一位教师都从自我做起、相互协作,教学科研相结合既能保证教师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又促进教师积极投身科研工作,使得教师的综合素质逐步得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迅速提升。

3.合理安排教学任务,从教学中寻找研究课题,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从课堂教学中寻求教学科研课题,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这样既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还有利于优化和提高教学团队的素质,为将来申请高层次教学科研项目奠定基础。在结合教学寻求科研课题的主导思想下,团队围绕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和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积极思考、认真考证并申请立项,研究课题都来源于教学,所以完成起来目的性强,教师将教学中经验性的东西进一步梳理和深入研究,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和改进,最终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回馈给学生。

4.抓住学科建设,引导教师在学科建设中提升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学科是大学的基本元素,教学和科学研究又是整个学科建设的两大支柱,必须协调发展。以建设学科为中心,在教师中明确“教为基础,研为发展”的思想。从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角度认清学科建设的必要性。只有教师教学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两大支柱的真正提高,学科才算得到真正发展。因此,发展学科建设在引导教师在教学、科研成长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青年教师要抓住学科建设机遇,充分利用自身的特长,强化自身综合素质建设,以实现教学、科研水平的真正提升。

5.青年教师要注重自身教学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高校既是培养高素质满足社会需求人才的基地,也是知识创新、思维创新、创新能力培养的场所。这就要求青年教师不仅要有创新视野,还要能够及时捕捉最新的知识信息,并善于把他们融进自身的教学科研中,能够获得具有创新理念较高水平的教学科研成果。学校要为青年教师营造一个有利于教学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的良好环境,帮助青年教师建立创新意识,在创新中谋求自身发展,提升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的创新能力。为此,必须号召青年教师创造性的进行学习,做研究型教师,成为善于学习、善于研究的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潜质从事教学研究、科学研究的创新人才,真正实现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也就是最终实现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符合社会需要创新人才的培养。因为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能力的学生,首先要有具备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师。

6.完善奖励机制,加大经费投入,激发青年教师研究热情。工作的环境与事业的成功是留住人心的关键。青年教师希望学校能够提供给他们展示风采、表现才能的机会和平台,希望他们的工作表现、工作成绩、个人价值得到肯定和尊重,希望学校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合理的激励机制是激发青年教师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热情与兴趣的重要前提。通过举办青年教师理论教学大奖赛、实验教学大奖赛、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大奖赛、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大奖赛等,建立一个公平科学的奖励机制,直接与薪酬、晋职、晋级、教学、科研资源分配上密切相关,达到肯定先进、否定后进、促进中间,最终实现调动全体教师教学研究、科学研究积极性的目的。

7.坚持正确价值观导向,倡导把优异教学科研成果作为人生价值的体现,增强工作责任。大部分青年教师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易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积极向上,价值观多元化,只有很少部分青年教师对本质工作责任感淡薄,思想消极、没有信念,个人利益至上,需要加强对他们的正确引导,传递正能量。帮助他们理解、认识教师职业的真正内涵,教师的行为规范,懂得教师的人生真正价值所在,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明白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对社会的价值,把完美工作当作实现自身价值的有效途径。坚持正确价值观导向,倡导把优异教学科研成果作为人生价值的体现,弘扬正气、不图回报、大功无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8.青年教师应自觉的不断完善和提升教学研究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青年教师应该树立参与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活动的意识和觉悟,强化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的信心和勇气,敢于面对一切挑战,通过认真、细心、坚持不懈的教学科研活动不断完善和提升教学研究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增强从事教学研究、科学研究的自觉性。通过自身挖潜,明确主攻方向,找到一条既适合自身发展又有益于社会需求的教学研究、科学研究道路。此外,青年教师应加强学习、交流,开阔眼界,增强捕捉信息完善学科结构的能力、勤于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勇于攻关解决学术难题的能力、开拓创新探寻全新解决方案的能力、成果转化为有价值的教学经验、教学资源的能力,即通过交流学习不断完善和提升教学研究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9.对教学研究及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性要有足够的认识。教学研究和科研研究对教师所从事的教学工作,毋庸置疑在明晰教学思路、科学设计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明确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拓宽专业知识、深化知识内涵、实现教学反思、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整体教学科研学术水平等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同时,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工作在引领学科发展、充实学科内容、完善学科结构、健全学科体系、促进学科建设、培育应用人才、增强创新竞争能力、完善自身知识更新能力等方面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教师只有对教学研究及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性有了足够的认识,才能更加自觉地去思考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并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之法,教师自身的素养和能力自然得以大幅度提升。

综上所述,只有对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工作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强化对有潜质青年教师的教育培养力度,不断创出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和氛围,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及时把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更新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习惯性反思自己的教学科研,不再简单的为教书而教书,为科研而科研,而是应该将二者合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教学研究是科学研究的基础,科学研究是教学研究的保障”,教学研究、科学研究水平共同提高,最终才能实现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的良性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更好地促进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提升,进而带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高效率地实现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韦朝毅.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教师教育论坛,2013,(26).

第7篇:科研平台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一、数字校园下的高校财务信息化

数字校园环境下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基本架构在校园管理信息技术平台的支撑下,高校财务管理的功能和内涵将产生较大的扩展,除了会计核算管理系统需要随着校园信息化的要求不断完善外,更需要顺应校园数字化的要求,按照数字校园建设总体规划和信息标准化的要求规划财务综合管理功能,布局财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与中心数据库及相关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共享与数据交换内容,构建可实施跨部门、具有综合管理功能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二、数字校园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影响

1、有效解决信息孤岛现象,充分共享财务信息。以往由于高校规模庞大,机构设置复杂,统计数据来源渠道多,各部门使用的软件没有统一的编码,不能有效地对接,导致了各种各样的“信息孤岛”存在。财务部门的数据考虑到安全性和机密性,不能随意共享交换。而数字化校园不仅规范了数据来源的统一接口,而且安全的身份认证系统又为财务数据安全和机密提供了有力保障,使财务信息的相互共享交换成为可能,同时保证了财务信息的统一性、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加快了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升了高校财务服务水平。

2、在数字化校园环境下,财务管理部门可以建立自己的财务信息化平台。通过财务信息化平台,财务部门可以一些规章制度、服务流程,广大教职工可以在平台上查询工资、科研经费、部门经费等,学生可以查询缴费和欠费情况,对规范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3、数字化校园可以实现学校财务工作的办公电子化,从而实现各类财务信息的一体化管理。如校园一卡通管理、工资管理、公积金管理、各类财务收费管理、部门经费管理、科研经费管理等,大大提高了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同时也有利于财务部门对各部门经费的统筹管理,改善学校资金的管理能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当前财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领导者观念落后,对财务信息化不重视。高校财务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主要障碍是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而影响管理的关键因素是高校领导观念比较落后,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许多校领导思想中普遍存在“重核算,轻管理”的观念,凭借个人长期总结的经验分配有限的资金,不重视对财务数据的分析,影响财务信息化的发展。一方面高校管理者对财务信息化不够了解,害怕财务信息系统一旦实施不成功对个人产生不好的影响;另一方面高校管理者没有意识到财务信息化是数字化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财务信息化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对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起不到多大的作用。这些陈旧、错误的观念制约了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进程。

2、财务信息化系统的网络安全风险。财务信息的保密性特征与财务信息公开性特征相矛盾。一方面财务信息属于高校的机密;另一方面财务信息又依赖网络传递,高校在利用网络共享实施财务管理的同时,将自己也暴露于风险之中。信息安全风险包含财务信息泄密和被恶意篡改,甚至被删除,造成整个网络系统瘫痪,无法运行、数据丢失等,给学校造成较大损失。

3、财务信息化专业人才短缺。财务信息化成败,人才是一个关键因素。我国高校财务信息化人才的缺乏主要是懂计算机的人,财务管理知识比较缺乏;有财务管理经验的人,计算机技术又不够强。加上许多高校往往将财务信息化简单地看成是一个计算机工程,更多地引进了计算机人才,造成了工作人员技术知识脱节,从根本上限制了财务信息化的前进速度。要想进行深层次的财务信息化,就要引进既懂计算机又懂会计的复合型人才。

4、财务信息化缺乏整体规划,财务信息系统存在“信息孤岛”。目前,各高校不同程度地进行了财务信息化建设,初步形成财务信息化运作模式。大部分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仍然停留在财务部门内部账务处理、财务日常业务管理上的财务信息化,做的较好的也只是停留在网上可以查询工资、科研经费等。在学校部门间信息化交流不畅通,存在诸多阻碍,没有形成一个跨内部财务处、教务处、学生处等部门的信息平台,与外部银行、财政等部门的连接更是不可能的。可见,各部门各自为政,不能有效地资源共享,就整个财务信息系统来说,存在严重的“信息孤岛”现象。

四、完善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高校领导要更新观念,充分认识财务信息化的重要性。高校财务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高校的组织体制、规章制度、业务流程、人员素质等诸多因素。校领导是否有超前的观念,重视与否,是高校财务信息化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因此,校领导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财务信息化的重要性,协调校内各个部门,统筹安排,分工明确,积极为学校财务信息化道路扫清一切障碍,保障财务信息化顺利进行。

2、建立并完善财务信息化制度体系。财务信息系统在投入使用后,原有的工作流程和内部控制制度可能不相适应,要完善原有的工作流程和内部控制制度。通过规范相关财务工作的业务流程和内控管理,在财务部门内部保证财务信息系统的各项安全措施有效执行。包括岗位分工、人员权限、计算机管理员、档案管理等,都应该制定明确的制度,责任明确,出现问题有据可查。我们制定和完善了规章制度后,还要认真贯彻执行,严格落实,才能对由财务信息化带来的财务风险进行规避。

3、提高财务工作者综合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财务部门要定期对财务工作者进行培训,不仅是会计业务方面的,还对计算机网络知识进行普及,做到人人懂会计,人人懂计算机的复合型财务工作者。要想进行深层次的财务信息化,就需要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对高校财务人员的技术培训,要人人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学校提供财务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性,尽快了解并掌握在信息化背景下财务工作的基本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更好地推动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

4、做好财务信息平台的管理和维护工作。财务部门要安排专人负责财务信息平台的管理和维护工作,财务信息平台要定期进行病毒查杀,备份重要数据,以免数据丢失,及时更新财务信息,让信息使用者可以得到最新的财务数据,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撑。

基金项目:本文系唐山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唐山市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研究”(课题编号:12140209b)阶段性研究成果

主要参考文献:

[1]毛良玉.高校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体系结构浅析[J].科技信息,2010.3.

第8篇:科研平台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论文关键词:地方高校;创新团队;团队建设

地方高校是由地方政府结合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建立的。而科研创新团队是指以共同的科研目标为基础,通过某种方式结合在一起从事科学研究的群体,是培养人才、凝聚强大科研队伍、催生重大创新成果的有效科研模式。明确地方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定位和发展战略,发挥地方高校科研创新在当地的技术、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确保地方高校科研创新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是地方高校办学必须重视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建设科研创新团队要立足现实,扬长避短

地方高校的办学目的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应用性的科技成果。因此,地方高校科研创新的定位就应该考虑自身的客观实际情况,立足现实,扬长避短,把自身的发展与地方经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立足于地方经济主导产业的研究与创新,从地方主导产业的研究中培育特色科研方向。只有如此,地方高校才能从服务地方中获取生存和发展的必需资源。

回顾以往地方高校建设科研创新团队的历程和实践,我们可以看到,地方高校一般科研方向比较分散,各个学科的科研发展存在严重的不平衡,学科间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水平差异很大。科研团队以及学科带头人的优势和潜力无从整合,普遍存在研究课题,研究方向多而不精;研究团队,研究规模大而不新的问题。以至于脱离高校科研实际,偏离地方经济建设中心的标新立异,重复建设等现象多有发生。特别是在一些不完善的科研评价导向上,地方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往往只是片面追求学科发展前沿,却忽视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追求论文和著作的发表,却忽视成果产业化和社会经济效益;重视纵向项目,忽视横向项目,忘记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长此以往,必然使地方高校科研创新的发展失去方向,久而久之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针对以上问题,近年来,地方高校在培育优势科研团队和优势研究方向的问题上注重从现有科研创新优势出发,加强科研力量的整合,最终形成具有一定研究特色并能在某一领域产生影响的优势学科和研究方向。例如,常熟理工学院就是从自身实际出发,紧密围绕苏州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和主导产业结构需要,利用学院现有的科研力量和学科基础特别是根据常熟地区逐渐形成的中国较大服装市场集散地的经济环境和经济条件,在轻纺和高新材料方面加大科研创新的基础研究和学科建设,成立了省级纺织机械研究中心和省级新型功能材料重点建设实验室,经过不断实践和理论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突出成果。其中多项科研成果达到省和国家先进水平,为苏州区域经济和常熟主导产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笔者认为地方高校整合科研创新团队,要从学校科研基础实际出发,立足于地方经济建设主题,真正做到既不盲目攀比,又不好高骛远,实现科研创新团队的健康发展。以常熟理工学院为例,要充分研究江苏、苏州乃至常熟区域经济的特色特点,根据学院现有条件和科研能力,尽快形成自己的优势学科,以优势学科研究为核心,集研究、中试和产业化于一体,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开发和产业化模式,最终形成具有常熟理工学院特色的科研创新团队。

二、建设科研创新团队要以地方经济发展特色为中心

地方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应紧密结合地方重大需求,团队建设首先要确立为地方服务的宗旨,从中求发展。事实上,地方是国家和社会组成的一个区域,蕴藏着大量的理论和技术问题。同时,地方高校也主要承担着为地方社会经济创新发展服务的重任,更多的体现在适用性人才培养,技术发明,地区发展服务,以及研发新产品、新技术、专利等方面,成为地方科技发展,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平台。

首先,抓住地方龙头产业,并使之成为科研发展的主攻方向。所谓地方龙头产业,是指一个地方起到带动一个产业链的产业,是带动其他与这个产业有联系的产业,起到一个引导发展作用的产业。一句话,是一个地方经济的主导产业,起到影响全局作用的产业。就常熟理工学院而言要建设一流的创新科研团队,就必须从学院所处地区的地方经济特色出发,认真研究这些地方经济的特色,产业结构的特点,优先发展的思路,未来发展的趋势,结合自身的优势选准科研创新发展的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其次瞄准经济热点,解决企业燃眉之急。地方高校创新团队的活力不仅来源于自身的不断发展,而且必须通过服务社会不断增强生命力。地方高校的科研定位,要充分考虑以解决地方经济建设急需的应用技术研究为主。因为地方高校只有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布局来制定科研发展方向,才能使自身融入其中,从而加强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特别是针对地方经济热点,企业技术难点培育科研发展方向。也只有这样才能从服务地方中获取生存和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建设科研创新团队要着眼地方经济未来,提高科研创新水平

虽然地方高校由于办学体制和投资渠道所限,不可能像重点大学那样有充分投资和人才资源,也不具备进行前沿性基础理论研究的条件。但是这不等于地方高校科研创新研究起点低,相反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科研创新就必须有高起点。在服务现实的同时,体现出科研创新的先导性。以常熟理工学院为例,要服务本地区经济发展,就要不断努力搭建学科梯队,选取科研主攻方向,在基础研究和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等方面做文章,不断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新模式和新机制,建立学校和社会的良性互动,使之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智库,走出一条有地域特色的科研新路。

从区域经济发展趋势中开发科研创新的新思路。常熟理工学院是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的省属本科院校。学院在坚持服务地方,与区域经济紧密互动的办学理念之下,不断进行创新科研课题研究。已经创办的江苏首家IBM—ETP实训中心,江苏首家光伏科技学院,体现了立足区域经济发展,为地方科技发展服务的思想。要实现常熟理工学院提出的在2020年前后学院综合实力位居国内同类高校前列的目标,还必须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中不断提出新目标、新高度。常熟理工学院所在的长三角区域,其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令世界瞩目,与此同时,高速发展的经济,客观上必然提出与日俱增的科技创新题材和课题。所有这一切为学院科研发展提供了需要和可能,这是我们提高科研创新水平的有一个有利条件。  四、建设科研创新团队要从人才引进培养入手,注重自我完善和提高

从根本上说,创新科技团队的发展水平有赖于自身的完善和发展,发展的根本是人的问题。地方高校实施人才战略,就是要形成自己充满活力的科研团队和拥有自己的科研带头人。在实施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中,科研团队是一个跨学科跨专业科研人员的集合,因此科研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是人才战略的首要问题。高水平的科研带头人,可以带出高水平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和团队,可以催生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企业和全新的产业。一个优秀学术带头人应该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提供这个学科领域最新的思想和最有意义的前沿研究;二是可以带领一个团结的坚韧不拔的攻关团队。这样才能把团队每个成员的力量发掘和集中起来,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作为团队成员,则应该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和某一方面的专深知识,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善于沟通合作的素养和团结协作精神,经得起失败和成果分享的考验。团队成员之间应该建立协调、互动、共进的关系。

在人才管理问题上要做到以人为本,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完善合理的智力结构。要特别注意改善科研人员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增强创新科研团队的成就感和责任感,做到人尽其才,优化配置。在人才培养方面一般从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两方面入手,管理机制方面,地方高校应建立健全一整套科研管理制度,如科研任务的下达和执行,制定不同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学科研人员科研工作任务,科研任务的检查,科研成果的鉴定和登记,科研创收的分成和使用,科研经费的管理,科研成果奖励等要有章可循。同时要提高对保护知识产权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在成果鉴定,学术交流,合作研究等过程严格把关,避免技术泄密及减少技术争端。激励机制方面,应着重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着重于科研带头人的鼓励和优先发展;着重于科研成果转化和实际效果应用;着重于创新性工作和对学院发展贡献水平。只有发挥激励机制的政策导向性,才能最大程度调动科研创新团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保证科研目标的实现。

五、建设科研创新团队要积极打造完善的科研创新平台

创新团队主要是由学校科研人员、科研方向、科研设备等组成的以校内力量为主的科研性质的单位,而团队的建设则必须要以相应的科研平台作为基础。这个平台通常是由学校和社会单位组织和参加的、以项目为主线的、具有产学研功能性质的一种灵活性、多学科综合性的组织,具有交流与产业化发展等功能。这样的平台运作,能有效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产学研的互动,由于有政府和企业的参加,其项目课题也往往是地方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给地方高校提供直接为地方创新发展服务的途径。科研平台和创新团队紧密结合,平台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没有先进的科研平台和相应的研究条件,就很难吸引和稳定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也就很难实现创新平台建设与创新团队建设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这就要求学校加大投入力度,抓住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机遇,以更大的魄力,采用超常规方式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实现学校创新团队、创新平台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基于这一认识,常熟理工学院一直把创新平台建设作为团队工作的重点。目前已经建立了9个科研创新平台,其中纺织机械工程研究中心为江苏省工程中心,新型功能材料重点建设实验室为江苏省重点实验室。纺织机械工程研究中心于2006年10月由江苏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批准立项,由常熟理工学院与依托单位常熟纺织机械厂有限公司共同组建,设址于常熟理工学院。“中心”拥有工业加固便携式工作站、软磁直流测量装置、阻抗分析仪、逻辑分析仪等专用精密测试设备和各种通用测试、开发仪器。依托单位拥有三座标测量机、柔性加工单元、五面体加工中心、双端面磨床等大型精密测量、加工设备。“中心”已承担多项省级科研课题并具有较强的高性能纺织机械研发能力,已完成多个高水平科研项目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第9篇:科研平台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一、开展思想教育活动,在鼓舞职工士气上下工夫

建设“人本之家”必须从关心科研人员思想入手,针对科研人员的所思、所想和所需,适时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活动,努力把科研人员的思想统一起来,力量凝聚起来,作用发挥出来。

1、认真开展爱岗敬业教育。受基础、规划研究成果隐性化、生产研究成果显性化的影响,科研人员大多热衷于一线生产研究,而不愿意从事基础规划研究。针对这个问题,一方面我们积极向院里反映大家的想法,请领导在不同场合强调基础研究、规划研究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对两个室工作的认可度,并在奖金分配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另一方面我们配合党支部积极开展了“基础规划研究的价值在哪里”大讨论活动,邀请专家阐述基础、规划研究在油田建设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引导大家充分认识基础、规划研究对生产研究所起的重要技术支撑作用,看清自身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促进了“全心投入、快乐工作”的研究院工作理念的形成。

2、认真开展形势任务教育。面对建设大油田增储十亿吨艰巨而繁重的科研生产任务,大家对能否完成工作任务存有疑虑。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认为:认清形势、坚定信念、解放思想是克服困难、摆脱困境的唯一出路。为此,我们开展了以“目标、责任”为主要内容的形势任务教育。活动中,我们引导大家充分认识大油田建设所面临的形势和自身所承担的责任,把不利因素和有利条件向职工交底,教育职工既要正视困难,把困难当作挑战,同时又要看到潜力、看到希望。通过主题教育活动使全体职工认清了形势、摆正了心态、坚定了完成任务的信念与决心,增强了做好工作的使命感、光荣感和紧迫感。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开展了“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扎实推进创新实践”主题教育活动,引导科室结合工作实际,分别确定各自的创新重点、创新目标、创新途径和创新举措,鼓励大家积极实践、大胆创新。系列主题教育活动,锤炼了职工攻坚克难、敢拼能赢的顽强意志,培养了甘愿吃苦、不怕辛劳、讲求奉献的高贵品质,切实调动了科研人员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科研任务的圆满完成。

3、认真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思想认识是激发科研人员创造活力的“总阀门”,也是解决科研生产难题的关键。为此,我们努力增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着力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定期召开民情信息恳谈会,深入了解职工的愿望和需求,认真倾听每位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分析把握职工的思想动态。例如,通过恳谈会我们了解到,随着大油田建设进程的加快,科研生产任务的几何增长,职工经常加班加点,难免产生思想波动和不满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积极配合党支部找职工谈心,教育职工提高对建设大油田重要意义的认识,提高承受能力,做好自我心里调整。与此同时,我们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想方设法为职工排忧解难。如职工反应改善食堂就餐、班车运行、办公环境等问题,我们及时向院领导汇报,争得有关部门的理解支持,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对于住房、工资、孩子就业等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我们也及时给予解释和回复,得到了职工的普遍理解和认可。

二、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在激发职工创造活力上下工夫

建设“人本之家”必须着力调动职工积极性,激发职工创造性,组织引导职工在推动企业发展中实现自身价值。为此,我们积极开展群众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努力搭建竞赛争先、合建创新和岗位成才平台,为服务科研生产增添了强劲动力。

1、积极搭建竞赛争先平台。为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攻坚作用,我们在全体职工中深入开展了“深化基础研究,加强技术创新”、“储量与评价一体化,确保储量任务完成”特色竞赛活动。过程中,我们加强与行政联合,不做表面文章,把竞赛指标具体量化,并鼓励项目组围绕科研生产的重点、难点开展“短平快”小指标竞赛。同时,强化过程控制,定期检查考核,对成果及时进行奖励。竞赛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了科研生产,同时也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如沉积研究方面,提出了“沟槽供源、坡折控砂、源型富砂”的沉积理论创新认识,明确了歧口凹陷古近系发育构造坡折带、挠曲坡折带、沉积坡折带、古地貌坡折带及侵蚀坡折带5种类型;规划研究完成了歧口凹陷近三年来勘探成效和认识总结,全面展开大港油田“十二五”油气勘探发展规划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为勘探部署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积极搭建合建创新平台。合理化建议是革新挖潜、增储增效的有效形式,也是职工参与管理,推进基础规划研究工作进程的重要途径。为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聪明才智和专业特长,我们相继开展了“我为增储10亿吨献计策”和“创新创效、增储增产”合理化建议活动。在开展合建工作中,我们坚持做好思想发动工作,积极营造了人人有责、全员献策的氛围。注重与技术攻关竞赛结合,与科技周、质量月专项活动结合,与科研工作目标结合,提高了合建活动的针对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还不断加大奖励力度,除了对被采纳的建议进行重点奖励以外,对那些未被采纳的建议也给予积极鼓励,保护了全员提合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据统计,仅2010年就组织大家提合建105条,采纳率52%,创效280余万元,为加快推进基础、规划研究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3、积极搭建岗位成才平台。为帮助青年尽快成才,我们积极创造有利于他们快速成长的外部环境。一是搭建学习实践平台。我们工会和团支部联合组织开展了“导师带徒”活动,对近三年新入职的职工,都安排技术专家进行“传、帮、带”,签订师徒合同,明确师徒的责任与义务,坚持季度考核、半年交流、年终总结等活动,先后成功选树4对优秀师徒典型,有效提高了师徒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二是搭建技术交流平台。我们采取请进来、走出去、读书体会分享、技术讲座与交流等多种形式,积极拓宽职工的学习途径,为职工提高业务水平创造机会,促进了青年职工知识结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加快了青年人岗位成长的进程。两年来,我们配合行政组织开展了地震沉积学、勘探成效分析方法、烃源岩评价方法等专题讲座就达20余次,参加人员300多人次。三是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在为青年职工积极创造良好的学习实践条件的同时,我们还把对青年职工的情商培养作为促进他们岗位成才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拓展训练、深度会谈、快乐20分钟等活动,强化职工的沟通协调能力,形成相互信任、快乐、包容、反思的良好人文环境,着力培养青年职工的团队精神。这些活动的开展,使他们明显地感觉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被明显拉近了,大家在一起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共同进步的愿望比以前更加强烈了。

三、开展暖心工程,在为职工办实事上下工夫

建设“人本之家”必须真心服务职工,真情关爱职工。为此,我们全力打造暖心工程,积极为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进一步凝聚了人心,稳定了队伍,激发了干劲。

1、加大暖心制度建设力度。首先建立了困难职工帮扶制度,完善了困难职工档案,对帮扶对象、家庭情况、困难原因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严格落实帮扶责任,室里每名科职干部至少与一名困难职工结成帮扶对子,并坚持每季度与困难职工沟通交流或进行家庭走访,帮助解决生活上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基础研究室一名青年职工因孩子心脏病手术支付近23000元医药费,爱人为家属,无收入来源,造成家庭生活经济负担沉重。对此,我们工会积极为他申请困难救助,缓解其经济上的压力。其次,我们还建立了职工动态管理制度,编制了职工健康档案、学习档案、生日档案和职工家庭档案,在职工家中有困难的时候,送上一份温暖;在职工过生日的时候,送上一份温馨;在职工生病住院的时候,送上一份关爱。两年来先后为45名职工建立了家庭档案,看望慰问生病职工及家属28人次,为职工过生日90人次,慰问困难职工25人次,使职工真切地感受到家的关爱与温暖。

2、加大健康活动推动力度。为强健职工体魄、陶冶职工情操、鼓舞职工士气,我们积极争取上级组织的支持,为室里配备了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哑铃、跳绳、扑克等健身娱乐用品,为职工开展文体活动提供便利、创造条件。为保证大家锻炼时间,我们还把每周三、双周五下午四点以后作为文体活动时间。今年以来,我们按照因地制宜、见缝插针的方式先后组织开展了羽毛球、集体跳绳、多人踢毽子、托球跑、迎新春联欢会等多项活动。在此基础上,我们积极组织职工参加健康查体,并定期开展健康知识讲座、颈腰椎按摩治疗等有益于职工身心健康的活动。另外,为了使科研人员有一个舒适的人文环境,我们配合院工会和行政有关部门为职工提供了下午茶和健康工作餐,不仅使科研人员得到了有效的休息,同时也增强了同事间的沟通与交流,释放了紧张的工作压力,保证了科研人员以充沛的精力投入科研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