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肝病预防与治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肝硬化;消化道出血;乳果糖;肝性脑病;预防
肝性脑病是由严重肝病引起的, 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症, 消化道出血是诱发该病的因素之一, 毒素会增加血、脑脊液屏障的通透性并提高神经毒质的毒性效应, 从而诱发脑病,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血氨增高是肝硬化患者并发肝性脑病的关键因素, 所以预防血氨增高是预防肝性脑病的有效措施之一[1]。对此, 本院特选取部分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乳果糖, 取得良好的预防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98例肝硬化致消化道出血患者, 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9例。男52例, 女46例, 年龄31~78岁, 平均年龄(40.5±9.0)岁。出血病因:13例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 42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15例急性胃黏膜病变, 20例消化性溃疡出血, 8例不明原因上消化道出血。多数患者有单纯黑便、单纯呕血及呕血合并黑便等临床表现。排除标准:严重心脑肾、糖尿病、妊娠、心理精神系统疾病及近期服用镇静剂患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观察组 给予观察组患者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乳果糖。患者入院后首先给予消化道止血、护肝、抑酸、维持水钠电解质平衡、限制蛋白质摄入及抗感染等常规处理措施。待患者无活动性出血后在此用药基础上给予乳果糖(丹东康复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0890057)10~20 ml口服, 3次/d。
1. 2. 2 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患者基础治疗, 方法与观察组相同。
1. 3 检测方法 治疗1周后, 观察患者肝功能、血氨含量、临床症状等变化。其中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肝功能(白蛋白、胆红素等)及血氨[1]。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实施χ2检验。P
2 结果
2. 1 肝性脑病发生率 经治疗, 观察组2例发生肝性脑病, 其中1例肝性脑病, 1例亚临床型肝性脑病, 占4.08%, 对照组10例发生肝性脑病, 其中4例肝性脑病, 6例亚临床型肝性脑病, 占20.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52, P
2. 2 血氨含量、NCT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NCT(59.6±22.5)s, 治疗后(43.8±9.1)s, 对照组治疗前(59.3±20.1)s, 治疗后(58.2±10.4)s, 观察组治疗前血氨含量(56.4±18.6)μmol/L, 治疗后(37.2±10.6)μmol/L, 对照组治疗前(55.8±16.5)μmol/L, 治疗后(51.2±18.5)μmol/L, 两组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观察组NCT、血氨含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肝硬化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 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病理组织学上有广泛的残存肝细胞结节性再生、肝细胞坏死、结缔组织增生与纤维隔组成, 肝脏因肝小叶结构破坏而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成肝硬化。多数肝硬化晚期患者会出现消化道出血症状, 该症状极有可能诱发肝性脑病。主要由于大量蛋白质会随着消化道出血而进入消化道, 之后蛋白质会在肠道内通过细菌分解而生成大量的氨, 部分肝硬化功能较差患者的合成尿素在此过程中不断下降, 尤其还存有门静脉-体循环分流, 导致血液中进入大量的游离氨, 逐渐循环至大脑, 使脑部物质代谢受到影响, 最终诱发肝性脑病。因此, 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症状时, 应及时对肠道氨的吸收进行抑制或降低血氨, 预防肝性脑病的重要环节在于促进血氨代谢, 减少腐败菌的生长和改变消化道出血, 肝硬化患者肠道环境不仅是减少氨及毒素产生的措施之一, 同时也是减少肝性脑病发生的必要手段[2]。
乳果糖在结肠被粪肠球菌、乳酸杆菌等细菌分解为乙酸和乳酸, 降低肠道pH, 是一种合成的不吸收酸性双糖, 主要起到抑制肠道内蛋白质分解和肠道内产尿素酶的细菌生长作用。该药的渗透性腹泻作用会缩短粪便在肠道内的时间, 从而控制氨和其他有毒物质的吸收、生成。相关药理学实验研究也充分证明, 乳果糖可为肠道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提供丰富的营养基, 抑制蛋白质在肠道内分解, 减少氨生成。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采用乳果糖做辅助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肝性脑病发生率低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在肝硬化致消化道出血中加用乳果糖能起到预防肝性脑病发生的作用, 改善肝功能, 降低病死率,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蔡以友. 乳果糖预防上消化道出血后诱发肝性脑病的临床观察. 西部医学, 2011, 23(6):1062-1063.
[关键词] 肝性脑病;乳果糖;益生菌制剂
[中图分类号] R747.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8(a)-075-02
Observation on the efficacy of Lactulose and Probiotics in preventing hepatic encephalopathy
YANG Lili, ZOU Bing, WANG Junping, DU Yiping, HE Min, GUAN Xingqiu
Digestive Department of the Shenzhen Hospital of Peking University,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51803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of Lactulose and Probiotics in preventing hepatic encephalopathy (HE) after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Methods: 68 cases of cirrhosis complicated with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rapy group (34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34 cases).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comprehensive therapy while those in the therapy group received combined Lactulose and Probiotics. The efficacy after 2 weeks was observ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hepatic encepha1opathy was 17.7% in the therapy group and 55.9% in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P
[Key words] Hepatic encepha1opathy; Lactulose; Probiotics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是由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异常及昏迷[1]。其发生严重影响肝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是该类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目前对肝性脑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仍停留在某几种假说的水平。但血氨增高仍是肝硬化患者并发肝性脑病发病机制的关键因素[2]。消化道出血后,肠内蛋白经细菌分解后产氨增多,因此预防血氨增高是预防HE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笔者分析乳果糖加用肠道益生菌制剂口服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防HE的临床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入本院的符合肝硬化诊断标准[3]的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8例。其中,男44例,女24例,平均年龄(41.13±12.8)岁;出血病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42例,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10例,消化性溃疡出血6例,急性胃黏膜病变8例,不明原因上消化道出血2例;临床表现单纯呕血17例,单纯黑便25例,呕血合并黑便2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因、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全部病例均排除糖尿病、妊娠、合并严重心脑肾及心理精神系统疾病等、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近期服用镇静剂及酒精中毒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抑酸、止血、抗感染、护肝降酶、限制蛋白摄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补充支链氨基酸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乳果糖10~20 ml口服,3次/d,益生菌制剂(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胶囊,商品名:培菲康,上海信谊药业有限公司提供,210 mg/粒) 口服,2粒/次,3次/d,调整乳果糖药量使患者每日大便次数达3~5次。连续使用2周后观察疗效。
1.3 观察指标与方法
①数字连接试验(number connection test,NCT)在一页纸上随机散在分布1~25个数字,记录被试者用连线顺序连接数字所用的时间,包括纠正错误所用的时间;②数字符号试验(digit symbol test,DST )统计被试者90 s内写出的与数字相应的符号数;③两组分别于治疗前1 d和疗程结束后1 d检查NCT、DS及检测血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血氨(NH3)水平;并记录2周内两组患者发生HE的例数。HE的诊断标准依据文献[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比较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HE的患病情况
对照组中发生HE 19例,总发生率为55.9%(19/34),其中前驱期5例,昏迷前期6例,昏睡期5例,昏迷期3例。治疗组中发生HE 6例,总发生率为17.7%(6/34) ,明显低于对照组(P
2.2 治疗前后血清TBIL、ALT、AST变化治
治疗结束后,两组ALT、AST 、TBIL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B、ALT、AST的变化比较(x±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NH3、NCT、DS变化
治疗结束后,治疗组含量NH3显著下降,NCT 时间显著缩短,DST 评分显著增加(P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H3、NCT、DS的变化比较(x±s)
注: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HE是各种重型肝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和致死原因。发病机制主要与血氨升高、支链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比例失调以及假性神经递质等因素有关[5],其中氨中毒学说被国内外学者广泛接受[6]。因此,去除诱因,减少肠道氨的生成和吸收,加速氨的转化,促进氨的排泄,是临床防治HE的主要措施。 肝硬化合并HE常有明显诱因存在,而上消化道出血是最常见的诱因,占44.6%[7]。失血可致肾前性氮质血症,使血氨增高;肠道积血经细菌和消化酶作用后,肠内产氨增多;另外,失血可致肝脏缺血及缺氧,肝损害进一步加重,易出现感染等并发症;而脑细胞缺氧降低了脑对氨毒的耐受性,因此上消化道出血易诱发HE[8]。而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后预防HE显得尤为重要。
乳果糖是一种合成的不吸收酸性双糖,在小肠不会被分解和吸收,在结肠被乳酸杆菌、粪肠球菌等细菌分解为乳酸、乙酸,使肠道的pH值降低,抑制肠道内产尿素酶的细菌生长,减少蛋白质的分解;乳果糖的渗透性腹泻作用使粪便在肠腔内停留时间缩短,不利于氨和其他有毒物质的生成和吸收,因而可用于预防及治疗各期肝性脑病[9-10]。培菲康是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肠球菌的三联活菌制剂,进入人体肠道后通过磷壁酸与肠黏膜上皮细胞紧密结合形成天然的肠道生物屏障,抑制致病菌生长繁殖,同时其代谢能降低肠内pH,并促进胺和NH3 转化为NH4+以及促进肠蠕动来加快肠道内毒素及血氨的排泄,从而降低血氨[11]。卜淑蕊等[12]通过动物研究发现培菲康能明显降低肝硬化大鼠的血氨和内毒素水平,从而减少导致肝性脑病发生的物质基础。
本研究结果发现乳果糖联合培菲康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能明显的降低血氨水平,缩短NCT时间,增加DST评分,明显降低HE发生率,减轻肝昏迷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表明其能有效地预防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后HE的发生。两组治疗后肝功能明显改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对于慢性重症肝病患者,在护肝、降酶等综合治疗同时,加用乳果糖联合益生菌制剂口服,能有效预防HE发生, 并且能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对改善预后非常有意义,乳果糖、益生菌制剂价格低廉,无明显不良反应,且临床依从性好,长期应用安全性较高;并为益生菌制剂治疗慢性肝病、肝硬化及预防肝性脑病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但需进一步扩大标本量观察远期疗效。
[参考文献]
[1]邓长生.消化疾病急症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50.
[2]Prasad S, Dhiman RK, Duseja A, et al.Lactulose improves cognitive function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cirrhotic patients with minimal encephalopathy [J]. Hepatogy,2007,45(3):549-59.
[3]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4-329.
[4]梁扩寰.肝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668.
[5]Juan C, Guillen Q, Juan M, et al. Diagnostic methods in hepatic encephalopathy [J]. Clin Chim Acta,2006,365(1/2):1-8.
[6]Roger F,Butterworth RF. Pathophysiology of hepatic encephalopathy:a new look at ammonia [J]. Metab Brain Dis,2002,17(4):221-227.
[7]王宇,朴云峰,许贤姬.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74例回顾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5,21(3):166-167.
[8]贾勇慧,刘宇红,王雅滨.肝硬化并肝性脑病诱因及预后分析[J].航空航天医药,2004,15(4):210-211.
[9]崔芳芹,胡明迹,陈前芬.乳果糖在治疗亚临床型肝性脑病中的作用研究[J].淮海医药,2009,27(3):209-210.
[10]王晓燕,乔进朋,鲁力锋.乳果糖和食醋预防肝性脑病的疗效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10,27(5):785-786.
[11]陈由达,张爱军.口服培菲康对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血浆内毒素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2010,48(33):56-57.
[12]卜淑蕊,戴咏梅,赵严,等.培菲康对肝硬化血浆内毒影响的研究册[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5,17(2):116-117.
[关键词]甘草;艾滋病;预防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以T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为主的一种混合免疫缺陷病。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4淋巴细胞作为攻击目标,大量吞噬、破坏T4淋巴细胞,从而使整个人体免疫系统遭到破坏,最终人体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而导致死亡。科学家把这种病毒叫做“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它可以侵袭人的免疫系统,降低并最终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随着人体免疫力的降低,人会越来越频繁地感染上各种致病微生物,而且感染的程度也会变得越来越来重,最终会因各种复合感染而导致死亡。虽然全世界目前还没有一种药物能够治愈艾滋病,但最近研究发现中药甘草对预防和治疗艾滋病有一定的疗效。
1 艾滋病的特征
当艾滋病毒瓦解了人体内的免疫系统之后,人就会感染各种各样的疾病。因为艾滋病病毒只从一个活细胞传到另一个活细胞,只能在人体外存活几秒钟时间,因此人不容易得艾滋病,但只有人类才会感染上艾滋病病毒。因而,给专家的利用动物进行病理学研究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2 甘草对艾滋病的预防及治疗作用
2.1 甘草的产地
甘草,又名甜菜、蜜草、美草,是一种豆科植物,生长在向阳乾燥的草原上的钙质土地以及河岸沙质地土壤中。主要产地分布在中国的东北、西北、华北一带,西伯利亚和乌拉尔地区也有生产。中国内蒙古伊克昭盟杭锦旗所产的甘草品质最佳。中国古今医学家在几千年的临床实践中一向善於用甘草。
2.2甘草的性能及功效
中医理论认为甘草性甘、平,入肝、脾、肺经,它能调和诸药,主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五痨七伤,能润肺解毒,和中缓急。
甘草的作用十分广泛,主要有抗炎、抗变态反应、抗惊厥、抗肿瘤、镇痛、利尿等作用。据化验分析,中国产的18种甘草,其中含有甘草甜素的占3.63%至13.06%。此外,还含有水溶物、还原糖、淀粉、胶质等成份。在这些成份当中,对艾滋病的有效成份是甘草甜素。
2.3 甘草甜素的提炼
现在日本正从阿富汗、伊朗等地大量进口甘草原料,用来提炼甘草甜素。据试管实验,在感染艾滋病毒的细胞中,每毫升0.25毫克甘草甜素,细胞仍能成活生存;而不加甘草甜素的带病毒细胞几乎全部死掉。甘草甜素提取容易,工艺简便,药价便宜。
3 甘草甜素的临床实验效果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热毒宁;疱疹
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71型可柯莎奇A16型感染而引发的传染性疾病。多发于学龄儿童,尤其是三岁以下的儿童发病率较高,其特征是传染性强,易引起流行。临床上该病常常以发热和口腔、手、足、臀部出现疱疹为主要表现,严重者甚至导致心肌炎、呼吸道感染、肺水肿、脑干脑炎、无菌性脑膜炎或是脊髓灰质炎样麻痹等并发症,对小儿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1]。对于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目前临床尚未有特效治疗药物的出现,所以要求医药学家们广泛探索治疗与防治的有效措施,降低小儿手足口病的病死率。本院用热毒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时,收获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期间我儿科收治9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所有入选作为研究对象的小儿患者均符合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标准[2]。SIRS标准[3]为本次研究的留观标准:体温大于38.5℃;患儿心率呼吸均加快,超过正常儿童的2S;伴有全身性的感染症状(咳嗽、呕吐、头痛、乏力、进食困难以及精神萎靡等);经血常规检验后心肌酶均升高;血WBC大于12.0X109/L或者小于4.0X109/L,CRP大于8mg/L。男性患儿47例,女性患儿43例,年龄范围为0.8~6.0岁,将以上9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患儿在年龄、性别、入院前的发热时间以及病情的研制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影响本次试验的分组及组间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5%葡萄糖注射液+利巴韦林10~15mg/(kg・日),连续治疗5天。治疗组:热毒宁注射液0.5~1ml/(kg・日),连续治疗5天。其他都是相同的治疗措施(抗生素+对症处理)。分别在治疗的前后5天测定患儿的血常规、心肌酶以及快速CRP,在确诊为小儿手足口病时测定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观察患儿咽峡部红肿、体温及全身感染病毒的相关症状,总病程,WBC、CRP、心肌酶的复原情况。
1.3疗效判定标准
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4个标准。痊愈:体温在72小时内都正常,一般症状好转,5天内患儿口腔疱疹、手足臀部的疱疹均消失;显效:体温在5天内都正常,一般症状好转,患儿口腔疱疹、手足臀部的疱疹基本消失;有效:体温在5天内都正常,一般症状好转,患儿口腔疱疹、手足臀部的疱疹未消失;无效:在5天仍然处于高烧状态,一般症状无好转,患儿口腔疱疹、手足臀部的疱疹未见明显减少甚至增多。总有效率的计算公式为: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
1.4数据处理分析
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8.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临床症状、体征消退时间比较
经过不同的治疗方式,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消退时间均存在明显差异,结果见表1。
表1显示,利用热毒宁治疗的治疗组治疗后发热消退、疱疹消退、咽峡红肿消退时间及总病程都明显缩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有效率比较
经过不同治疗以后,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见表2。
表2两组患儿疗效比较[例(%)]
表2显示,在经过不同的治疗方式治疗后,治疗组的总体有效率为84.3,对照组的总体有效率为66.5,经统计分析,两组总体有效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目前对于小儿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染源为患者以及隐形的感染者,许多病毒会存在疱疹液中,当疱疹破裂流出疱疹液时,将会溢出病毒。在病情流行间歇以及流行期中,带病毒患者以及轻型散发病例数为主要传染源[4]。
主要防治原则为隔离传染源,加强小孩出现频率较高的场所(如幼儿园的检查力度),如若发现疑似病例,应立即隔离治疗,患儿康复2周内禁止进行复课,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幼儿班级的消毒工作,“84”消毒液配置比例500mg/L,对地面、墙面及家具、课桌椅等进行喷洒,30min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患儿餐具及毛巾等可用消毒液浸泡或煮沸30min。衣物及被褥应在阳光下曝晒。房间通风,保持空气流通,保护好易感染人群[5]。
热毒宁注射液属于中药第6类新药,具有疏风解表和清热解毒的功效。本研究在利用其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时发现,疗效确切,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一般抗病毒药物,且副作用甚微。有研究表明热毒宁可以迅速达到抗炎提高免疫力的功能,提高机体抗病毒能力。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利用热毒宁可以有效预防与治疗干预小儿手足口病,有效控制其流行性,而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朱庆峰.手足口病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1):15-16.
[2]陈彭亮.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与治疗分析[J].医学信息,2011,5(5):1999-2000.
[3]贝政平,李毅,王莹等.儿科疾病诊断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501-502.
目的:观察甘利欣与复方青黛丸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银屑病200例随机分为甘利欣组(120例)和复方青黛丸组(80例)两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甘利欣有效率为82.50% 复方青黛丸有效率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甘利欣治疗银屑病疗效优于复方青黛丸。
【关键词】 甘利欣 复方青黛丸 治疗银屑病
甘利欣是从中药甘草中提取的有药效的单体,经生物药剂学及药理学实验证明具有抗炎、抗过敏及免疫调节作用。我们于2003年1月~2005年1月,先后用甘利欣胶囊(连云港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和复方青黛丸(陕西天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20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入选300例均为门诊自愿患者,取得完整病例200例,随机分为两组,甘利欣组120例,复方青黛丸组(以下简称青黛丸组)80例。入选标准:年龄18岁~55岁,符合寻常性银屑病进行期诊断标准;2 W内未使用任何药物,肝肾功能正常。排除标准:妊娠及哺乳期妇女;体弱、慢性腹泻、消化不良者;对复方青黛丸或甘利欣胶囊不能耐受者。甘利欣组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18岁~55岁,平均38.2岁;病程1月~10年,平均13.2月;青黛丸组男51例,女29例,年龄18岁~52岁,平均39岁;病程1月~9年,平均12.3月。以上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具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甘利欣组口服甘利欣胶囊,每次150 mg,3次/d;青黛丸组口服复方青黛丸,每次6 g,3次/d。两组药物均4 W为1疗程,连续服用2疗程后评定疗效。用药后每周检查1次皮肤情况。辅助用药;外用氢尿霜,个别瘙痒严重的病人加用抗组胺药。
1.3 疗效标准
基本痊愈为皮损全部消退或仅留少数点滴状损害;显效为皮损消退60%以上;有效为皮损消退30%以上;无效为皮损消退30%以下或无改善者。以基本痊愈率与显效之和作为总有效率。
转贴于 2 结果
甘利欣胶囊与复方青黛丸治疗银屑病的疗效,见表1。甘利欣组基本痊愈率为30.83%,总有效率为82.50%。青黛丸组基本痊愈率为25.0%,总有效率为70.0%。两组基本痊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80,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30,P<0.05)。甘利欣组疗效优于青黛丸组。在治愈时间上,甘利欣组的平均治愈时间为18.1 d,青黛丸组的平均治愈时间为23.6 d,平均缩短5.5 d。用药前后血、尿常规及肝功能未见明显变化。表1 两组患者治疗结果比较 不良反应:甘利欣组有1例病人在服药中出现短暂头晕和食欲减退。青黛丸组有1例病人在服药中出现轻度腹泻、腹痛症状。
3 讨论
银屑病为常见难治性炎症性皮肤病,目前银屑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了,其涉及的因素十分广泛,炎症反应是本病的重要环节,包括花生四烯酸级反应、氧自由基及炎症介质的释放和免疫等多方面的异常[1]。甘利欣主要成分为甘草酸二铵,是中药甘草中的有效成分,生物学及药理学实验证明,这种单体对巨噬细胞引起的超氧基因的释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抑制花生四烯酸的级联反应,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化学介质及稳定细胞膜的作用,也有免疫调节和协同皮质激素的作用[2]。因此在理论上甘利欣对炎症性皮肤病的治疗具有一定价值。近年来国内学者将甘草甜素和甘利欣经静脉给药用于治疗银屑病取得较好疗效[3]。用甘利欣胶囊与复方青黛丸对照治疗200例进行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其总有效率分别为82.50%和70.0%,前者疗效明显优于后者,在治愈时间上前者也较后者缩短5.5 d。两组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我们认为甘利欣胶囊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疗效可靠,服用方便,具有一定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承煌.银屑病的临床和研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43~139.
重症皮肤病发病急、病情重、进展快,若治疗不及时可危及生命。治疗方法以糖皮质类固醇激素为主,剂量大,疗程长,减量困难,容易反跳。为了减少该药的用量,缩短疗程,笔者利用复方甘草酸苷的免疫调节作用[1]与糖皮质类固醇激素联合治疗部分重症皮肤病,取得预期疗效。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统计病例共69例。治疗组35例,其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18~72岁,平均(43.17±19.15)岁;病程1~15 d,平均(4.66±4.04)d。对照组34例,其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18~71岁,平均(44.03±18.37)岁;病程1~15 d,平均(4.65±3.90)d。2组年龄、病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疾病分类:天疱疮(寻常型及红斑型)7例(治疗组4例、对照组3例),大疱性类天疱疮11例(治疗组6例、对照组5例),红皮病17例(治疗组9例、对照组8例),重症多型红斑(水疱及大疱型)9例(治疗组4例、对照组5例),泛发性掌跖脓疱病13例(治疗组6例、对照组7例),重症药疹12例(2组各6例)。
1.2 纳入标准
①未经任何治疗的上述各类重症皮肤病初诊患者;②上述疾病在2月内未使用过任何免疫抑制剂及免疫调节剂(环磷酰胺、氨甲喋呤、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干扰素、卡介菌多糖核酸、胸腺肽等)的复发患者。
1.3 剔除标准
①2月内使用过上述免疫抑制剂及免疫调节剂者;②合并严重内脏损害者;③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恶性肿瘤、消化性溃疡、甲状腺疾病、活动性肺结核、低血钾症、骨折后恢复期及骨质疏松等疾病者;④心功能不全者;⑤精神病与癫痫病患者;⑥患者依从性差,不按要求治疗或治疗过程中自行增加其它药物者。
1.4 治疗方法
2组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和局部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应用中药与类固醇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类固醇治疗。
1.4.1 基础治疗
①严密观察病情,详细询问病史,祛除致病诱因;密切注意体温、脉搏、血压、心肺功能情况,定期进行水电解质、血浆蛋白、肝肾功能、血糖及血、尿、便常规的实验室检查,对患者全身情况作正确的估计。②支持疗法,给以高蛋白饮食,及时补充水分、能量和钾、钙等电解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每日补液量原则上量出为入。③抗感染,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相应的抗生素,力争短期内控制感染,避免类固醇长期应用时继发二重感染。④补充足量的各种维生素。⑤酌情给以抗组胺药物。
1.4.2 局部治疗
①水疱、脓疱处理:对未继发细菌感染的小水疱实施暴露疗法,使其自然吸收,脱落;对未继发感染的大水疱,局部常规消毒后用一次性注射器逐个反复抽吸疱液,促进结痂;对继发细菌感染的脓疱局部严格消毒后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抽吸脓液,以防细菌毒素吸收造成毒血症。②糜烂面处理:无感染的糜烂面用1%利凡诺溶液湿敷;糜烂面继发细菌感染时进行严格消毒,彻底清创,然后局部外用1%利凡诺溶液湿敷,每日3次,每次30 min,30 min后撤掉敷料,待创面略干燥时于局部涂擦莫匹罗星软膏,每日2次,涂药之后给以暴露疗法,保持皮损干燥,促进愈合。③红皮病处理:外用氢化可的松软膏或液体石蜡,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
1.4.3 中药疗法
应用复方甘草酸苷(商品名美能,日本米诺发源制药株式会社生产)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复方甘草酸苷直接静脉注射,或加5%~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投药量:重症多型红斑与重症药疹40 mL/d,15 d后减为20 mL/d,只用1个疗程;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红皮病和泛发性掌跖脓疱病连续应用3个疗程,第1个疗程40 mL/d,第2、3个疗程均20 mL/d,直至类固醇减到维持量时停药。
转贴于
1.4.4 激素疗法
治疗原则:早期即给予足以控制病情的最大剂量,皮损控制后逐渐减量,减量速度先快后慢,减药剂量先多后少,恢复期继用最小维持量。①治疗组强的松用量:天疱疮40~60 mg/d;大疱性类天疱疮与红皮病30~40 mg/d;泛发性掌跖脓疱病20~30 mg/d,皮损控制后继续用药2~3周,而后减量,开始每7 d减1次,每次减少20%~50%,2次后每14 d减1次,每次减少10%~15%,此后每14 d依次递减,直至维持量;重症多型红斑与重症药疹用量:20~30 mg/d,皮损控制1周后减量,每5 d减1次,每次减少20%~50%,2次后每7 d减1次,每次减少10%~20%,直至痊愈。②对照组强的松用量:天疱疮60~80 mg/d;大疱性类天疱疮与红皮病40~60 mg/d;泛发性掌跖脓疱病20~30 mg/d,减量方法同A组,每次减少10%~15%,2次后每次减量5%~7.5%;重症多型红斑与重症药疹用量:20~40 mg/d,皮损控制1周后每5 d减量15%~20%,2次后每10 d减少7.5%~10%。
1.5 观察指标
于治疗1、2、3个月时分别统计各治疗期用药量;3个月时统计用药累积量、病情控制时间(即开始治疗至无新皮损出现的时间)及治疗时间(即从治疗量到维持量的时间)。
1.6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糖皮质类固醇激素总剂量
在部分重症皮肤病治疗中复方甘草酸苷与类固醇联合应用后,可使后者用药量减少,第1月用药量和用药总量与单纯应用类固醇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见表1。表1 2组重症皮肤病患者应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剂量统计(略)
2.2 单病种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用药量
在单病种重症皮肤病中,复方甘草酸苷与类固醇联合应用可不同程度地减少类固醇的用量,统计学差异各不相同:①各治疗期天疱疮2组比较,t=1.94、1.95、2.31,总剂量2组比较,t=2.32;②大疱性类天疱疮2组比较,t=1.94、1.95、2.27,总剂量2组比较,t=2.17;③红皮病2组比较,t=3.60、4.04、5.91,总剂量2组比较,t=4.34;④掌跖脓疱病2组比较, t=3.17、5.60、5.28,总剂量2组比较,t=4.82;⑤重症多型红斑2组比较,t=3.16;⑥重症药疹2组比较,t=4.80,P
2.3 2组疾病控制时间与治疗时间比较
(见表3)表3 2组患者疾病控制时间与治疗时间统计(略)
2.4 不良反应
(见表4)表4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略)]
3 讨论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成分为0.2%甘草甜素、0.1%半胱氨酸、2%甘氨酸,其化学结构类似于糖皮质类固醇激素, 具有抗炎、抗变态反应及免疫调节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湿疹、皮炎、中毒疹[2]和斑秃[3]等疾病,国内有人用于治疗银屑病和玫瑰糠疹[4],均取得满意疗效。鉴于该药具有类固醇样作用[5],而无类固醇样不良反应[1],我们将其应用于部分重症皮肤病的治疗,旨在减少类固醇的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复方甘草酸苷与类固醇联合治疗组类固醇总剂量和第1月用药量均少于单纯应用类固醇组,2组相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
由于所观察的样本例数太少,对于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应用中加用复方甘草酸苷的剂量标准问题,尚未得出结果,有待今后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 Baltina LA.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glycyrrhizic acid as a route to new bioactive compounds for medicine[J].Curr Med Chem, 2003,10(2):155.
[2] ダリチ ロン臨床研究班.中毒疹、藥疹に对するゲリチルリチン(ダリチロン注1号)注射単独法の二重盲検法による検討[J].西日皮膚,1983,45:646.
[3] 中山秀夫.円形脱毛症とその治療[J].日本毛髪美容学会雑誌, 1998, 11:30-36.
[摘要] 目的 探究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并发低血糖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该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7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全部患者按数字随机分法,分成各为36例的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全面护理干预和常规干预,并对比两组的血糖控制效果。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血糖水平均较护理前获得改善,但是研究组的改善效果更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全面护理干预;老年;糖尿病;低血糖;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9(b)-0164-02
糖尿病是需要长期接受治疗的慢性疾病,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心悸出汗、乏力头晕,或者意识不清等,且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还可能会引发多项并发症,比如心脑血管疾病等。因为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不佳,还可能会危害到患者的脑功能和神经系统,严重时还会导致患者出现死亡[1-2]。基于此,为对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情况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该文主要通过全面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该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7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全部患者按数字随机分法,分成各为36例的研究组和对照组,全部患者均符合该院糖尿病诊断标准,年龄均超过60岁,且与家属共同了解该次研究,并同意参与;无严重精神障碍情况。其中研究组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62~81岁,平均(74.08±2.08)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1例,中学15例,大专及以上10例。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63~80岁,平均(73.17±2.27)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0例,中学17例,大专及以上9例。两组患者在临床资料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为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即定期查看病房环境与卫生,鼓励患者保持适量运动等,而研究组则实行全面护理干预,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2.1 心理护理 由于糖尿病疾病的特殊性,患者需要长时间接受治疗,如通过药物调节血糖水平,或必须接受医院的系统化治疗,不仅要承担医院的治疗费用,而且还要承受心里的治疗压力,导致患者常常出现负面情绪,无法正确对待日常治疗过程。所以,护理人员有必要主动加强与患者的日常交谈,通过言语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后,给予适当的支持与鼓励;通过专业的服务增强患者的信任感后,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让患者感受到治疗的积极意义,进而逐渐转变治疗心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提供的治疗与护理操作。
1.2.2 饮食护理 与患者沟通,了解其日常饮食习惯,再为患者制定出针对性的饮食计划表,促进患者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行为;饮食计划表中应明确患者每一天需要摄入的食物类型、总量、水分还有营养成分等,具体表现为糖类应适量减少,脂肪适量,蛋白质应足量,且以上三项均保持合理的搭配,才能提升患者体内营养的均衡性;饮食和降糖药的服用,应具备一定规律性才能保证降糖药充分发挥其药效,如果无法正常进食的情况下,应该合理调整药物剂量;嘱咐患者禁烟酒,控制热量的摄入,尤其是肥胖患者,以达到增强患者体质的作用。
1.2.3 用药护理 由于部分患者需要按时服用降糖药物以外,还会因为存在合并症状,而需要服用其他药物,为了保证患者能够合理用药,要求护理人员展开有效的饮食指导,遵医嘱服用药物,如降糖药的服用,只能在科学监测的前提下适当调整剂量;而每一种药物的作用、服用剂量以及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也需要告知患者,让患者学会自觉、正确地用药;若患者需要长时间注射胰岛素,则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正确的保存方式和注射方式。只有科学用药,才能进一步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所以护理人员还需要定期观察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应。
1.2.4 监测护理 加强监测护理是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情况、血糖控制效果还有服药后反应的有效途径,所以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特征制定出合理的监测计划,如果患者为初期使用降糖药,或者调整了降糖药物的使用剂量,则有必要增加监测频率,才能及时了解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如果发展异常才能提供更为准确的、高效的解决办法;定期监测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如果患者存在明显的异常情况,以尽快告知医生后,协助处理;若患者调整用药剂量或者增强其他护理项目,护理人员需要耐心向患者解释,并指导患者养成自我管理的习惯,减少因血糖过低而引发昏迷的情况。
1.2.5 健康知识教育 护理人员应定期为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健康知识教育讲座,告知患者以及家属关于糖尿病引发、预防和治疗的原因,以及具体的处理办法,进一步提升家属以及其家属的疾病认知;指导患者正确测量血糖水平的办法,让患者学会通过观察和测量,正确掌握自身身体的变化规律;让患者结合自身喜好,选择运动强度适中的运动形式,如慢跑还有打太极等,运动时间控制在1 h以内。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空腹血糖水平,还有餐后2 h的血糖水平进行监测,并最好相应的记录和对比分析。
1.4 疗效评定标准
通过护理后,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表现为:①显效:尿糖水平和血糖水平均获得控制,且其他生化指标均达到正常水平;②有效:尿糖水平和血糖水平均获得良好的控制,且其他生化指标均接近正常水平;③无效:尿糖水平、血糖水平还有各项生化指标均较护理前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方法
采用统计学SPSS13.0软件对数据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用P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血糖变化情况
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餐前血糖水平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其中研究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对比两组的血糖控制效果
研究组的血糖控制总有效率为91.67%,与对照组的72.22%相比效果更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导致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的因素比较多,所以需要在临床治疗上,通过护理人员为患者开展全面护理干预,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习惯还有治疗过程等内容,为患者制定出有效的血糖控制措施,以起到预防和改善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目的[3-5]。此次护理干预中,主要通过心理护理干预,缓解患者的治疗负面情绪,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通过饮食护理,帮助患者制定出营养均衡的饮食计划,以增强患者的体质;通过用药护理,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协调好其他合并疾病的药物治疗;通过监测护理,及时了解患者的血糖监测效果,以尽快帮助其调节;通过健康知识教育,提升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并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6-8]。以上护理干预措施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结合统计数据可知,研究组经过护理后,空腹和餐后2 h血糖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陈彩虹,吴冰虹.个性化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与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9):202-203.
[2] 刘莉.全程护理干预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黑龙江医药,2016,29(2):362-363.
[3] 姜丽燕,曲艳艳,刘晖.个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2):236-237.
[4] 蓝岚.社区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6,36(2):297-306.
[5] 王云燕,金艳.社区开展用药指导对糖尿病患者用药安全及效果的影响分析[J].海峡药学,2016,28(5):150-151.
[6] 杨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肺部感染伴高脂血症患者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2016,9(5C):134-135.
[7] 谢利力,魏巍,宋颖,等.延续性护理在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10):1393-1395.
关键词:门冬氨酸-鸟氨酸;病毒性肝炎;脂肪肝;临床疗效;安全性
病毒性肝炎已成为现在世界上传染性较强的疾病之一[1]。近几年,病毒性肝炎后脂肪肝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发症的发生会对肝功能造成进一步的损伤,甚至加重患者的病况,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门冬氨酸-鸟氨酸是现在临床用于治疗病毒性肝炎后脂肪肝的新型药物,为了分其临床作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2例病毒性肝炎后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男23例,女23例,年龄22~64岁,平均年龄(38.67±15.64)岁,病程为6~21年,平均病程(10.54±5.14)年;对照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21~66岁,平均年龄(39.58±13.15)岁,病程为6~23年,平均病程(10.52±5.13)年。在年龄、性别、病程上等基础资料,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给予充足的能量、维生素、促肝细胞生长素等药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实验组同时使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将7.5g门冬氨酸-鸟氨酸(国家准字:H20090120,生产企业:武汉启瑞药业有限公司)与250ml生理盐水混合静脉注射,1次/d。
1.3疗效评定标准[2] 完全缓解:临床检验指标处于正常值之内;部分缓解:临床检验指标处于正常值周围;稳定:临床检测指标高于正常值;进展:疾病存在甚至严重,临床检验指标远远高于正常值。有效率为完全缓解与部分缓解的总和。临床控制率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稳定的总和。
1.4观察指标 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转氨酶水平和血脂水平。转氨酶水平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和天冬氨酸转移酶(AST)水平来表示;血脂水平用总胆固醇(TC)水平、甘油三酯(TG)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LDL-C)。
1.5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
2 结果
2.1比对两组患者的转氨酶水平和血脂水平 实验组患者的转氨酶ALT、AST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的血脂水平与对照组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2.2 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作用效果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2.3 比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实验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头晕有1例,心悸有1例,呕吐有2例,浮肿有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0%;对照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头晕有4例,心悸有2例,呕吐有3例,浮肿有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74%;,两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χ2=7.3583,P=0.0362),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脂肪肝和病毒性肝炎都是现在人类所面临的重大疾病,脂肪肝在临床上不是单独的疾病而是一种临床现象,都是病理改变造成的,会直接对肝功能造成严重影响;肝脏是脂质代谢中必不可少的作用组织,病毒性肝炎的发生会间接引发脂肪肝的并发,两种疾病之间是有一定相关联系[3,4]。临床上要根据病毒性脂肪肝患者的病况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才能起到明显的作用效果,门冬氨酸-鸟氨酸是现在治疗该病的首选药物。研究证实,实验组患者的转氨酶ALT、AST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的,且实验组患者的血脂水平与对照组存在显著的差异;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疾病控制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少,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综上,在临床上治疗病毒性肝炎后脂肪肝时,采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肝功能恶化程度,降低药物副作用程度,改善患者的病情,为患者机体恢复创造优越条件。
参考文献:
[1]王振华,周春艳,周文亮.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病毒性肝炎后脂肪肝临床效果观察[J].国际病毒学杂志,2015,22(z1):209,211.
[2]陈小松.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脂肪肝的临床诊治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24(11):2574-2575.
[3]田丽艳,陆伦根,唐承薇,等.门冬氨酸-鸟氨酸颗粒剂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多剂量平行对照临床研究[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3,21(7):528-532.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中西医结合疗法 健脾活血方/治疗应用 拉米夫定/治疗应用 生活质量
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是指个体在躯体、心理、社会功能诸方面的主观感觉和满意程度,与发病率、死亡率相比,更侧重生命活动的具体内涵。测定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助于全面评价其生命活动及医疗效果。在新千年的肝脏病学领域内,QOL被认为是肝脏疾病研究的重要内容,又是评价药物疗效的重要指标[1]。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是疾病负担较重的一种疾病,在各型病毒性肝炎中对人类健康危害最为严重。随着人们对QOL的逐步重视,目前已逐渐将QOL作为CHB患者结局评价的一个指标。目前已有CHB患者QOL干预方面的相关报道[2-3],但多为单纯西医或中医治疗方案的干预研究,有关中西医结合治疗对QOL干预研究的报道较少。因此,本研究对CHB患者的QOL状况进行了调查,并观察在传统西药拉米夫定抗病毒基础上结合口服健脾活血方药治疗对CHB患者的抗病毒效应及QOL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样本来源 按就诊的顺序随机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门诊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期间接诊的CHB患者86例,男75例,女11例;已婚52例,未婚31例,离异3例;文化程度:大学以上7例,大学(含大专)50例,中学(含中专)27例,小 学2例;平均年龄为(31.25±10.11)岁。发出调查表86份,回收合格答卷86份。正常组为同期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体验的健康人35例。其中男31例,女4例;已婚21例,未婚12例,离异2例;文化程度:大学以上2例,大学23例,中学10例,小学0例;平均年龄为(30.25±12.16)岁。方差齐性检验结果显示,2组间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按2000年传染病与寄生虫学会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4]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同时符合以下条件:(1)年龄在16~70岁;(2)1周内未服用抗精神病药物;(3)小学以上学历;(4)既往无精神病史,现无合并其他心身疾病史;(5)愿意参加该心理测验;(6)CHB患者中不包括重症肝炎、肝硬化患者;(7)符合《2000年拉米夫定临床应用指导意见》治疗标准者[5]。
1.3 排除和剔除标准
(1)有其他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或有免疫性疾病、遗传性肝病、骨髓抑制、肾功能异常、严重器质性疾病、精神病、嗜酒、吸毒的患者;(2)半年内用过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剂、细胞毒药物或类固醇激素的患者;(3)妊娠;(4)对核苷类药物过敏者;(5)依从性不好,失访或放弃治疗者。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CHB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拉米夫定+中药治疗)52例,对照组(拉米夫定治疗)34例。
2.2 给药方法
对照组:口服拉米夫定片剂,100mg/片,每日1片。试验组:在按对照组方法服用拉米夫定的基础上,口服我院名老中医邓铁涛教授的经验方健脾活血方[太子参30g,白术15g,云苓15g,川萆薢10g,炒鳖甲30g,土鳖虫(研末冲服)3g,丹参18g,楮实子12g,菟丝子12g]治疗,每日1剂,水煎服。两组均以2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期间不服用保肝及其他抗病毒肝炎治疗药物,因特殊原因需服用其他药物时给予记录。
2.3 研究工具
包括肝炎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hort form 36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SF-36)中文版。其中一般资料调查表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婚姻、文化程度、职业、经济水平、医疗保健种类、患病时间等。健康状况问卷是由美国医学结局研究组(medical outcomes study,MOS)开发的一个QOL普适性量表,具有简明适用的特点,在MOS系列量表中使用频率最高,被广泛用来测量、评价不同人群、不同状况和临床个体患者的QOL。SF-36量表包括8个方面的内容:生理机能(physical functioning,PF)、生理职能(role physical,RP)、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MH)、情感职能(role emotional,RE)、社会功能(social functioning,SF)、精力(vitality,VT)、躯体疼痛(body pain,BP)、一般健康状况(general health,GH)。通过上述多个维度的综合分析来帮助判断患者的QOL。本研究所使用的是中山医科大学方积乾教授主持研发的SF-36中文版[6],该量表具有比较理想的心理学测量特性。量表采用评分法进行评分,然后经标准化处理。每项目最低分0分,最高分100分。得分越低表明QOL越差,反之越高。
2.4 研究程序
采用一问一答的调查方式,应用标准化的量表评定法,由调查人员进行量表的填写。全部调查对象均填写健康状况调查问卷,治疗对象填写CHB患者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调查表。每名治疗对象于服药前及服药24周、48周后分别接受评定1次,同时观察患者HBV DNA转阴、HBeAg、HBeAb血清学转换的情况。
2.5 质量控制
调查人员必须是具有5年以上临床经验的内科医师,调查前进行调查方法程序等的培训,调查过程中互相监督和复查验收,资料收集完成后由项目主持者逐份核查。
2.6 实验室指标检测
①肝功能:采用OlympusAU 4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②HBVM: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均采用ELISA法;HBV DNA采用PCR法,试剂由中山医科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2.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建立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CHB患者与正常组QOL比较
表1结果显示,CHB患者除PF外多个维度得分均显著性低于正常组(P<0.05或P<0.01)。
3.2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24周、48周后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变化比较
表2结果显示,治疗24周、48周后,试验组的HBeAg阴转率、HBeAb阳转率、HBV DNA阴转率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
3.3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QOL变化比较
表3结果显示,治疗48周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均可不同程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但试验组在除RE、MH以外的多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CHB患者与正常组QOL比较
Table 1 Comparison of QOL in CHB patients and healthy volunteers (±s)s/分
组别(groups)NPFRPBPREGHVTSFMHQOL总分CHB组(CHB)8677.8±23.433.8±39.4②68.6±29.6①27.3±11.0②55.2±18.9②54.7±25.1②53.7±23.0②60.3±20.3②56.1±19.2②正常组(normal)3586.1±10.284.7±10.182.6±17.9〖〗83.3±33.175.2±16.473.6±15.585.5±12.970.0±16.7〖〗75.2±16.4
统计方法:成组资料t检验;①:P<0.05,②:P<0.01,与正常组比较(vs the normal group)
表2 两组治疗24周、48周后患者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变化比较表3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QOL变化比较统计方法:方差分析;①:P<0.05,②:P<0.01,与治疗前比较(vs preT in the same group);③:P<0.05,与对照组比较(vs the control group)
4 讨论
将与健康相关QOL的评估作为一项重要的医学观察指标,已日益成为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和其他临床研究的新标准[7]。以往对药物的研究开发和利用主要关注的是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改变,对生存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已认识到医学的目的不应只是延长生命,传统评估医学资源投入效益与临床疗效的生物医学指标如生存率等已显得过于局限[8]。近年来,中国肝病专家强烈呼吁国内学者应重视治疗结局的研究,在临床医疗服务中应重视生存质量的评价。由此可见,药物对生存质量的影响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研究显示,CHB患者除PF维度外,其他维度得分均显著性低于正常组(P<0.05或P<0.01),提示CHB患者QOL的多维度功能受损。试验组HBeAg阴转率、HBeAb阳转率、HVB DNA阴转率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但试验组在除RE、MH以外的多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可提高CHB患者的抗病毒效应,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也较单纯应用拉米夫定治疗有优势。
多年来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一直缺乏特效药物。拉米夫定系新一代核苷类药物,具有强有力的抑制HBV逆转录酶的作用,是目前公认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较为安全有效的药物[9]。尽管拉米夫定对乙型肝炎病毒有一定的作用,但疗效仅为70%,且其疗程较长、易发生病毒变异,对患者的心理有较大影响[10]。本研究发现,采用健脾活血中药处方可协同拉米夫定发挥抗病毒效应,提高了抗病毒疗效,从而较大程度地提高了CHB患者的生存质量,但健脾活血中药协同拉米夫定发挥抗病毒效应的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剑鸿,邓启文.住院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8(4):218.
[2]易露茜,杨旭,王小万.拉米夫定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31(3):396.
[3]刘卫东,刘军忠,辛丽虹,等.慢性肝炎患者临床综合治疗对生存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2):1574.
[4]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S].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1):56.
[5]拉米夫定临床应用专家指导小组.2000年拉米夫定临床应用指导意见[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249.
[6]行为医学量表手册[S].中国行为医学科学杂志编辑委员会,2001:19-24.
[7]朱元珏.评估生命质量逐渐成为临床试验的新标准[J].中华内科杂志,2003,42: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