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会计基本职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管理会计;财务会计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管理会计是20世纪50年代随着西方经济高速发展以及管理科学的广泛运用而从传统的会计中分离出来的,并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因而它在某些方面与财务会计有一些相通之处,但与财务会计相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管理会计是为内部管理者服务的
财务会计是根据会计法以及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对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并定期编制财务报告,及时、准确地向企业外部关系人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管理会计则是运用数量统计的方法,应内部管理者的要求,对取得的财务会计资料、内部统计资料等进行一系列的加工,帮助他们对未来的经济活动做出正确的决策。由此可见,两者的服务对象是不相同的,财务会计是为企业外部关系人服务的,而管理会计是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服务的。
2.管理会计的灵活性很强
财务会计必须按照复式记账的方法,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对企业的每笔经济业务进行原始凭证审核、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薄的会计程序,定期地编制财务报告。也就是说财务会计的核算方法、核算依据以及提供会计资料的样式和时间等都是固定的,不能因为内部管理者的要求而发生改变。但管理会计在对未来的经济活动进行预测、规划时,可以使用多种计量单位,如实物、金额、比率、图示等;可以使用多种分析的方法,如盈亏平衡分析、概率分析、边际分析等;并且它所提供的会计资料的样式可以多种多样,这完全取决于管理者的需要。
3.管理会计的实用性和指导性很强
一般来说,财务会计是对过去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的记录和总结,反映的是企业过去的生产经营状况,不能解决未来可能出现的状况。而管理会计它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都是企业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如预算的编制、决策的制定,为企业管理者防范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或提供解决未来可能出现问题的方案。可见,由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着眼点不同,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更具指导性和实用性,对于企业内部管理者来说,他们会更加青睐管理会计提供的会计资料。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二者都具有控制与考核的职能
财务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与监督,财务会计的监督其实质就是对企业实践经营活动过程中的成本进行考核、检查,主要是考核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与所制定的目标、成本预算是否相符,如果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就要找出原因,并想出有效的办法进行解决。而管理会计主要是实现对企业经济活动预算的控制、企业成本费用控制以及对企业人员进行考核评价。在这一点上,其与财务会计的监督职能本质上是一致的。
2.二者的基本信息来源一致
管理会计之所以能为企业内部管理者谋划企业未来提供有效帮助,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它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取得很多相关资料,但其中最重要的资料还是会计核算资料,也就是财务会计通过固定的方法和程序记录的账簿和编制的报表。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虽是会计信息系统的两个分支,但它们最基本的信息来源不可能也脱离不了那些直接反映生产经营活动的原始资料,也就是说它们的基本信息来源是一致的。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互融合的可行性
尽管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不管从理论角度还是从实践角度看,两者的相互整合将是会计工作发展的新趋势。
会计在本质上是一种管理活动,其基本职能是核算与监督。在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中,财务会计比较注重对企业实际运行情况的整体记录与总结;而管理会计的主要目标是预测、决策、控制、分析等,他们在管理的过程中虽充当不同的角色,但相互依存、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会计是由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耦合而成的开放系统。财务会计在确认、记录、计量、报告以及分类过程中,管理会计的调节控制职能自始至终都在发挥着自身的作用,因此,这两者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传统财务会计的主要职能是向外界真实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而新型管理会计是对传统财务会计的进一步扩展,其更加注重企业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这两者之间的服务始终是围绕着维护各利益相关者的权力与利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从实际角度而言,这两者之间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正是由于二者的有机结合,才促进了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不断完善。
三、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工作中的融合性运用
【关键词】 决策有用观; 受托责任观; 会计基本目标
会计学术理论界普遍认为,会计目标是会计系统应当达到的境地。在实践工作中,会计目标是指导会计工作,评价会计准则的指南针;在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中,会计目标既是会计准则概念框架的起点,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目标有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之分, 在这里我们所称的会计目标即指会计的基本目标。20世纪70年代以来,关于会计基本目标西方形成了两大流派:决策有用学派和受托责任学派。二者对会计目标的争论对后来的会计理论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对会计目标的研究也涉及受托责任与决策有用两个方面。笔者认为无论是决策有用观还是受托责任观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适合作为会计的基本目标。
一、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的简述
受托责任观是以“委托”理论为基础,将会计目标定位于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受托人相关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履行、完成情况等信息,在会计实践中更具有操作性。它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著名会计学家井尻雄士、恩里斯特・帕罗科等。继受托责任观之后,帕特・N.安东尼、亨德里克森等提出了又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决策有用观。该观点认为,会计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会计信息使用者,会计的目标就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他们进行决策的信息,因此必须关注财务报表的有用性。
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两者都以会计信息论为基础,产生于两权分离的经济环境。受托责任观的产生较早,这时的资本市场尚未发展成熟,受托关系明确,资源提供者和管理者一般可以直接接触,双方都关注受托资源的保值增值情况。伴随着资本市场的发达,决策有用观则在资源优化配置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环境下产生,这使得资本市场成为资源提供者和管理者的中间媒介。两者的产生虽然体现了会计目标受环境的变化而发展,但若作为基本目标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笔者将从以下两方面阐述,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不适合作为会计的基本目标。
二、财务报告目标不等同于会计目标
受托责任观的代表人物美国著名会计学家理查德・M.西尔特和井尻雄士在1973年出版的《财务报表目标论文集》中发表了论文《提出财务报表目标的理论框架》。他们认为财务报表目标可分为基本目标、总目标、操作性目标、指令性目标等四个层次。基本目标是确保经管责任,是财务报表的最终目标。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于2001年4月采纳的《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在“财务报表目的”的第14段也指出:“财务报表还反映管理层对交托给它的资源的经管成果或受托责任”。
代表决策有用观的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1970年发表的第4号报告认为:“财务会计和财务报表的基本目标,是向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提供有助于他们进行经济决策的数量化的财务信息。”1973年10月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组成的“财务报表目标研究小组”提出题为“财务报表的目标”的研究报告。列举财务报表的12项目标,其中有一项基本目标:提供据以进行经济决策的信息,其他11项则是从不同角度把基本目标具体化。1978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表的《企业编制财务报告的目标》提出“编制财务报告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提供对于企业和经济决策有用的信息。”“编制财务报告应为现在和潜在的投资者、信贷者以及其他用户,提供有用的信息,以便作出合理的投资、信贷和类似的决策。
综上,可以看出,无论受托责任观还是决策有用观都是从财务报告(报表)的基本目标的角度提出的,所强调的都是财务报告应达到的目的。虽然两者所侧重的信息和报告使用者等有所不同,经济环境有所不同,但都在特定的环境下对财务报告的编制具有指导性的作用。而笔者认为财务报告的目标并不能等同于会计的基本目标,财务报告是财务会计对外传输信息的工具和手段,是会计的一部分而并不是全部内容,将财务报告的基本目标与会计的基本目标混同是不合理的。财务报告的基本目标可以作为会计的具体目标之一。
三、对社会环境决定会计基本目标的质疑
许多学者认为会计目标是由环境决定的。“从理论上讲,不论是一般会计目标还是具体会计目标,也不论是宽泛性描述的会计目标还是严密性描述的会计目标,都受会计环境的影响,其定位都是由会计环境决定的”(梁爽,2005)。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都是以一定的环境为前提,对两权分离情况下会计具体目标的阐述。受托责任观所依托的两权分离,其拥有财产所有权的所有者与拥有财产经营权的经营者是确定的。受托责任关系十分明显,客观上要求会计系统反映受托经管责任。决策有用观同样依托于两权分离,并且是在证券市场日益扩大化和规范化的历史经济背景下形成的。在资本市场中,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需要有大量可靠而相关的财务信息,因此财务报告目标以提供信息服务于决策为目标取向。相对于这一特定的环境,它们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合理性。
不可否认,环境对会计系统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但环境是处于系统之外的,按辩证法,事物的运动发展是由内部矛盾决定。系统论也指出“系统环境是与系统发生联系和相互作用而不包含在系统内的诸事物组成的整体。”可见,会计目标是由环境决定的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葛家澍、余绪缨教授指出:“职能是体现会计本质的功能,而目标则是……会计职能的具体化。”系统论指出:“系统功能表达系统结构的目的性。”在会计系统中,基本目标受一定的环境影响,但却是由基本职能决定。会计职能与会计目标同属会计理论体系范畴,两者应当协调一致,前后一贯。从会计基本目标是职能的具体化来看,公认的会计的两大基本职能为控制和反映,而无论在决策有用观或受托责任观中都能强调向使用者提供经济信息,体现出了反映职能而忽略了控制职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李孝林教授也曾提出,对应会计有两种基本职能,提供真实信息和强化经济管理才是由会计本质和基本职能决定的会计基本目标。这种提法既体现反映职能,也体现了控制职能,实现了会计基本职能与基本目标的对应,实现了前后一贯、协调一致,同时也符合系统科学“系统同时具有许多目标或特定功能”的观点。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财务报告目标不等同于会计基本目标或包含于会计基本目标,会计目标是会计职能的具体化,会计系统具有的两大基本职能具体化为会计目标的两种基本观点。因此,以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作为会计的基本目标不太合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著名会计学家亨德里克森1982年在《会计理论》一书中提出:“任何研究领域的起点都是提出研究的界限和确定它的目标。”会计的基本目标作为会计准则概念框架的起点,对于指导会计工作,建立和完善会计准则概念框架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会计基本目标的定位还应考虑建立会计系统的客观需要,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结合基本职能,综合考虑才能确立合适的会计基本目标。
【参考文献】
[1] 孔庆林,李孝林,蔚世雄.会计目标两论关系探索[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8(9):61-65.
[2] 李端生.会计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93-115.
[3] 吴联生.会计目标:信息需求论[J].财会通讯,2001(8):3-6.
[4] 梁爽.会计目标与会计环境逻辑关系剖析[J]. 会计研究,2005(11):55-60.
(一)对会计要素的挑战
财务会计的两个要素是财务状况与财务经营。知识经济环境下,这两个要素面临着新的要求。知识经济发展的核心是创新,占据重要地位的是无形的或隐含的资产。在新的时代,人才和知识成为新的生产力,也是新的生产要素,其背负的使命不言而喻。在这样的前提下,会计权益理论不得不随之更新,以匹配新经济时代背景下的财务需求。人力资本、知识资本逐渐成为企业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要素必须匹配新的资本组成形式才能有助于企业的发展,因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对会计职能的挑战
会计核算和监督是会计的主要职能。知识环境背景下,经济以新的发展模式和速度在不断变化,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会计职能的变化。而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财务会计人员能够借助办公自动化和网络完成会计信息的统计以及核算。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会计的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时间减少,数据准确性提高,对其事业单位来说大有裨益。但不得不看到的是这也会对传统的会计基本职能带来了冲击和巨大的挑战。以知识经济为背景的市场环境对财务会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那些能够充分学习和使用网络,能够充分利用网络特性提高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准确性和效率,充分结合自身专业技能与会计基本职能的人,才能够胜任会计工作,应对面向专业职能的挑战。
(三)对会计组织的挑战
会计组织的主要功能是处理财务会计信息。目前的会计系统工作模式是预先根据会计准则设定会计核算的方法和流程,通过在线系统自动采集会计凭证和其他财务信息,按照预设的流程进行相应的处理,在处理完毕后产生电子记账凭证。网络在财务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应用使会计信息具有了实时性,借助网络能够实时获取企业外部交易信息和财务信息的变动情况,处理过程更加便捷,更迅速。这给传统会计组织带来巨大的挑战。
(四)对会计流程面临的挑战
会计电算化技术和财务软件的应用,推动了财务会计的工作流程不断完善,进一步加速了企业财务会计的发展进程。财务软件相对传统财务会计的工作来说,速度更快,准确性更高,具有高效、高质的特点。另外,数据处理并审核无误后,财务软件能即时生成相应的报表、表格,借阅人力、物力、时间。可以说,这在某种程度上倒逼财务会计人员提高处理会计信息和数据的效率与准确性,促使他们不断完善财务处理的流程。
二、对策与建议
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人们重新审视财务会计工作,剔除落后、不足之处,取长补短,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推动财务会计工作与时俱进。
(一)要更新观念
观念的落后是导致当前财务会计工作落后的主要原因,特别是涉及到资金和现金,更加无法打消人们的怀疑态度。因此,要想改革、改进财务会计工作,就必须更新观念,这是财务会计人员接纳新事物、不断尝试新功能、新工具的前提。只有当财务会计人员理解了知识经济对财务会计的要求,才能够真正从根源上开始有所变化。
(二)要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财务会计人员的主要工作并不仅仅是外界理解的记账、数钱,而是承担着分类、计量、核算、监督和报告经济运行情况的责任,会计工作是对经济运行情况的最直接反映。这就要求会计信息的处理系统应当对经济主体的运行过程全面掌握,才能够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准确。因此,会计人员也要对经济主体涉及到的步骤、方法乃至生产工艺和流程各项信息全面掌握。这就要求财务会计人员应当具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才能够了解并分析各个模块的会计信息背后的意义,否则无法胜任经济时代的财务会计工作。
(三)创新财务会计模式
财务会计的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的规划与设计。因此,首先要完善人力资源与财务会计的接轨,完成人力资源体系视角下的成本计量和价值核算。其次,财务会计的确认主体受到相关金融体制和制度的束缚与指导。新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金融工具被应用在财务会计工作中,影响因素也越来越多,应用的过程逐步转向程序化和制度化,因此其中往往会不断变化的经济风险。最后,新经济时代背景下的企业财务会计核算要重视人力资本和隐形资本的重要意义。以上这些需求都要求财务会计的模式因时而变,因需而变,从而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用。
(四)完善财务报告方法和原则
近年来,会计工作在企业单位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管理者应当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分析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异同点,将二者进行有效的融合,使二者的作用可以最大化发挥出来。管理者应当对市场进行有效的分析,并借鉴国内外发展经验,对会计工作进行有效的创新,使其能够符合市场发展的趋势,并有效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对此展开探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的差异性
财务会计工作即为对外报告会计,其工作内容可以反映出企业单位的实际经营情况,会计信息需要具有较强的可考证性以及真实性,所有的财务报告以及评价信息等均需要严格按照企业的各项规定以及会计准则,整理完毕后需交给企业管理层,以供其进行参考。财务会计工作需要受到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原则的规范与约束。
管理会计是对内报告会计,由管理控制系统以及成本会计两部分组成。这一会计工作涉及的学科知识较多、较杂,如计算机学、运筹学与统计学等。管理会计的工作目的在于为企业的管理、经营、生产活动提供资料信息,以便于展开评价、预测、决定以及考核,最终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益,使其企业各项重大决策能够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二者的最大区别在于信息质量特征、侧重点的不同,由于这些差异,两项工作对会计人员基本素质以及业务水平的要求也不一致。相比之下,财务会计工作的原则性更强,工作人员需要及时、准确的对企业信息做出真实反应,并全面记录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与企业的利益密切相关;而管理会计则需要分析、处理、归类企业的活动资料,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其工作重点在于对企业内部管理人员予以服务,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
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可行性
1.均为企业重要的管理活动
无论是财务会计还是管理会计都隶属于会计部,财务会计负责记录并规划企业的财务账目,而管理会计则负责收集、加工、调节、监管财务资料,虽然分工各不相同,但是二者都能够有效展开高质量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有效提升。另外,二者虽然工作重点不同,但是其目的都是对企业的财务进行有效的管理,使其财务管理信息能够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提供必要的依据。
2.均具有相同的终极目标
二者的终极目标都是提供企业管理水平、维护各主体权益,提升整体效益。具体来说,管理会计需要编制面向企业内部的经营活动信息,而财务会计需要为企业编制面向外部的财务报表,二者都能够对企业经济利益的提升提供必要依据。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迎来了知识经济时代,智力资本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然而智力资本并没有被纳入到会计报表中,为了获得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工资人员需要对财务会计以及管理会计信息进行整合,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能够获得必要的创新,保证经营者、债权人、所有者、法人等权利主体均可以获得相应的利益。
3.均具有相同的控制与考核职能
从以往的工作情况来看,管理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评价企业人员、控制成本费用、控制经济预算等;财务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检查、核对经营成本,分析预算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究其本质,二者的工作职能都是控制、计量、?_认资源要素的实际交易情况以及产权变动情况。
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必要性
1.适应外部形势的需要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会计行业改革的逐步展开,越来越多的技术手段与设备被应用到了会计工作中,因此其工作模式、工作方法等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下,市场环境更加复杂、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此时会计工作面临的要求与挑战也更多,为了适应外部形势、提高竞争力,企业应当积极将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进行融合,使二者能够相互促进,形成优势互补。
2.适应内部发展的需要
为了不断完善自身的生产、经营、管理行为,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企业需要对内部结构予以有效的调整,使各部门能够加强联系,协调展开工作。在以往的企业管理中,企业对职能划分予以了高度的重视,各部门的职能被细化,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职能之间呈现出了较强的交叉性,其界限越来越模糊,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就是如此,财务会计已经难以将企业竞争的实际情况完全呈现给管理者,需与管理会计进行密切的配合。
四、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有效途径
1.树立正确的会计观念
企业应当认识到会计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等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并意识到在新形势下,会计的管理功能愈加突出,管理者应当对其予以充分的重视,并对其予以完善,使其能够成为企业管理活动中的有效工具。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应当自觉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结合起来,在保证财务会计基本职能可以全面发挥出来的基础上,提升其管理水平,使会计工作的作用与价值可以全面发挥出来。
2.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
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础,因此为了提高二者的融合效果,管理人员应当对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传统的会计将记账等基础性活动作为自身工作的主要内容,这显然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企业需求。因而企业一方面应当加强对会计人员基础会计能力的关注与培养;另一方面应当加强对其管理参与能力的培养,使其兼具财务会计能力以及管理会计能力,从而为财务关机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提供充足的、高质量的人才资源。同时,企业应当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以参与会计工作,不合格者需接受进一步培训,或对其予以其他处理。
3.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
制度是各项工作有序展开的重要保证,因此为了推动二者的高度融合,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首先是企业会计制度,管理人员应当对工作内容予以细化,制定合理的会计工作标准、准则,保证各项工作都有制度可依,从而提高工作的规范性与有效性;其次,企业应当建立奖惩制度,对于能够推动二者融合,可以提出有效意见的员工,应予以必要的奖励,而不能提出合理意见或建议,在工作中消极懈怠的员工,则应予以适当的惩罚。严格的奖惩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与责任感,使其在工作中投入更多的努力。
4.坚持循序渐进的融合原则
为了使融合可以顺利展开,企业应当坚持循序渐进的融合原则,不能操之过急。首先企业应当对两种会计工作进行全面的分析,加深了解,明确二者的异同点,挖掘融合的入手点,然后逐步展开工作;其次,企业应当保证现有财?栈峒乒ぷ鞯挠行?性与科学性,然后在此基础上对企业会计体系予以完善与整合,保证二者融合后企业会计体系仍可以正常运作;最后,还应当不断完善管理会计体系,以缩减二者之间的差距,为融合的有效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
5.积极开展数据共享工作
高度的数据共享是融合的必要前提,为了保证共享的顺利展开,企业应当首先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设置统一数据管理平台,工作人员需对相关数据与信息进行筛选、分类、录入以及编码等处理,保证数据的真实有效,并对管理会计以及财务会计数据设置目录,以便于对信息进行搜索与查找。另外应当建立数据管理系统,使所有会计信息都可以被存储到电子数据库中,保证数据可以实时传输与共享。
一、会计监督是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必然要求
1.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监督是整顿会计工作秩序,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健全会计基础工作、建立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也起到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为了使经济活动能够正常、有序地进行,这些不同的利益集团只能依靠法律、法规和制度约束下的会计信息来协调关系,依靠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来表述经济活动,根据会计提供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来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我们之所以说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 ,因为它是通过价值形态对企业资金运动的一项综合性的管理,渗透和贯穿于企业一切经济活动之中。因此,加强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关键。
2.有效发挥会计监督职能可以维护企业财经纪律和生产经济秩序。会计监督是通过立法赋予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可以正当行使的职权,也是我国经济监督体系中最直接、最主要的监督手段。通过会计监督可以监管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问题,能够使企业员工自觉按照规定维护企业财务纪律,能够达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目的。如果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生产管理、经营管理和财务监管的漏洞,就非常容易出现管理漏洞,也会出现管理真空,从而使财务会计监督职能丧失。因此,会计监督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障财政经济法律、法规、规章贯彻执行中具有重要作用。充分维护企业财经纪律和生产经济秩序,必须在强化单位内部会计监督
3.有效发挥会计监督职能能够确保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协调、有序进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当前,在一些企业中,乱挤成本、乱收乱支、截留利润、偷税漏税、弄虚做假、营私舞弊、乱摊费用、损公肥私等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比较普遍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市场竞争激烈、企业规模的扩大以及国际金融局势的发展,对会计监管的内容、方法,质量都提出较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要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进行具体控制。不仅要控制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上,还要控制产品的设计试制阶段、销售阶段和售后服务阶段的成本。由此可见,企业要真正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扎扎实实做好会计工作,发挥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职能作用,从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加强和完善财务会计监督新思路
1.完善财务管理体制机制。讲求经济效益,是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要求。任何社会制度下的人们组织生产,管理生产都要讲经济效益。而会计正是为了满足这种客观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完善起来的。首先,从观念上改变,必须建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才能够指导行为,实现财务会计监督体制的长远发展。通过加强财务会计人员对监督体系的认识,使得形成会计监督意识,加快财务会计监督体制的落实。其次,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建立完善有效的内控机制,是防范财务风险,杜绝违法违纪现象的重要手段。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目的则在于帮助经营者实现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控制。内部控制在企业制度中担任着内部管理监控的重要角色,它为会计准则在企业的运行提供了良好的内部平台,有助于提高会计准则的实施效率和效果。
2.强化内部控制和监督。大部分多元化发展的企业虽然在内部建立了相应的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部门,但是由于企业本身发展制度的限制,企业内部有关财务会计工作的各个部门在平时的工作中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企业整体的财务会计工作效率较慢。企业要对审计部门的日常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审计部门工作的有效性,审计部门必须要在财务会计工作进行之前就对其进行严格地监督,不能在财务会计工做出现问题之后才对其进行管控。同时,要合理分析、评价经济效果,最重要的是要考察指标体系。以会计提供的真实有效的数据位基础进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还要结合企业的经营活动,从而能够真正做到合理分析。
3.提升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执行力和落实力。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企业要真正成为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主体和责权明确的法人实体,必须要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激励机制。作为企业会计人员应该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严格按照标准来要求自己。坚决做到财务核算有理有据,账真表实。通过真实的财务信息,达到促进财务核算的正常程序,从而使财务信息真正的服务于企业经营。严格抓好重要制度的落实,要把库款管理、业务授权、内外对账、操作卡管理、各类交接以及账户管理、大额现金支付等相关重要制度真正落实到实处。会计人员要履行好会计监督职责,就要认真掌握财经法律、法规、制度,以便准确地判断出各种经济活动是否合法、合理的界限,不断提高会计监督水平。
关键词:内部报告 管理会计理论 影响
内部报告,又称管理会计报告,它是相对于外部报告而言的。它是指企业为满足董事会、 管理者及员工的决策与控制需要所编制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管理状况的信息文件。内部报告的提出,对管理会计的本质、基本理论、框架和内容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内部报告理论的提出,可以更加明确管理会计的定义与本质,从而对管理会计基本理论、主要框架和具体内容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一、管理会计定义
尽管管理会计的概念提出已久,然而关于管理会计的定义,学术界至今仍无一致的意见。目前,管理会计的定义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是比较狭义的定义,认为管理会计是一个对财务信息进行确认、计量、汇总、分析、编制、解释和传递的过程,这些加工过的信息在管理中被用于内部的计划、评价和控制,并保证合理地、负责地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第二种是比较广义的定义,认为管理会计的定义是向管理当局提供用于企业内部计划、评价、控制以及确保企业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经济管理责任的施行所需财务信息的确认、计量、归集、分析、编报、解释和传递的过程。还有一种较为中义的定义,认为管理会计是一个为组织的员工和各级管理者提供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的过程。这个过程受组织内部所有人员对信息需求的驱动,并能引导他们做出各种经营和投资决策。这些定义尽管对管理会计的研究范畴仍有争议,然而对管理会计的本质看法是一致的,即管理会计的存在是为了提供信息。而目前管理会计在本质上更多的是基于会计的管理,这实质上是偷换了管理会计的概念。
二、内部报告对管理会计定义与本质上的影响
内部报告是建立在管理会计相关性的基础上的。所谓会计的相关性是指会计提供的信息能够满足决策者的决策需要,根据信息使用者的不同,会计相关性可以分为财务会计信息相关性和管理会计信息相关性。财务会计信息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而管理会计信息相关性则是站在内部工作人员需求的角度,侧重于内部决策的需求。企业作为价值创造实体,其经济活动是一个动态过程,企业管理的核心是管理决策和控制活动,价值管理需要持续、动态的管理和控制,需要通过种种财务的、非财务的信息来对其活动状态进行反映。内部报告作为一种重要的、正式的沟通媒介,通过在企业内部按照一定的方向传递,协调和沟通企业董事会、管理者和相关人员,满足企业决策与控制需要,从而使得企业内外部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且和外部环境中存在的机遇相结合,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信息报告。
由于基于会计的管理不能反映出管理会计的基本特征,管理会计的本质也必然要发生变化。关于管理会计是一种会计还是一种管理的问题,首先应从会计的本质谈起。如果将会计本质确定为是一种会计管理活动,那么现在的管理会计无论是基于管理的会计,还是基于会计的管理,都应理解为是会计。但是,如果将会计本质理解为一个会计信息系统,那么,只有基于管理的会计才能称为管理会计,基于会计的管理就不是管理会计。企业内部报告的形成,是建立在对复杂和全面的相关内部信息提炼加工的基础之上的,而这些相关内部信息的提供客观要求管理会计系统的建立。试想,如果管理会计的目标是利用相关信息进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制以及考核等活动,那么提供这些信息又会是谁的职能?因此,内部报告的提出和体系的建立更有助于明确管理会计的本质问题,即作为会计学重要分支的管理会计应是能为组织内部管理者提供所需要的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系统,它应是基于管理的会计。
三、内部报告对管理会计研究对象的影响
内部报告的提出,对管理会计的内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内部报告涉及内容的范畴看,除了提供财务信息与数量信息外,内部报告还提供一些非财务信息和非数量信息。它不仅注重历史信息,同时也关注现在和未来的信息。从理论上讲,只要与公司的经营管理决策相关的内容,都应纳入它的范畴,都是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内部报告应同时包含短期与长期,静态与动态,微观与宏观,具体与综合的各种与内部管理者决策相关的信息。内部利益相关者,无论是高级管理层,还是中层,甚至可能是员工,都可以从内部报告这一最集中的管理会计信息资源中获取有益于自身进行战略、管理和各种作业层面的决策。因此,内部报告对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它应能够更迅速地适应企业动态的经营管理环境的变化,从而极大地拓宽了管理会计的视野,大大促进了管理会计的价值思维及体系边界的扩展。管理会计边界由相对静止向逐渐变化的动态发展,对当前的管理会计有着本质的影响。因此,从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畴的角度讲,服务于内部报告的管理会计更应该是一个广义的概念。
四、内部报告对管理会计目标的影响
管理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它的目标就是向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然而,需要明确的是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是谁,即究竟要向何种使用者提供信息。内部报告作为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最系统和最全面地反映,它与管理会计在服务对象上具有一致性。而内部报告只服务于内部管理人员还是同时也向诸如股东、债权人等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服务?如果内部报告的服务对象涉及如股东、债权人等外部利益相关者,则会造成内部报告对外部报告在内容上的涵盖,从而模糊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界限。从这个角度讲,我们所说的会计本质上就是管理会计,这样造成管理会计的范畴过度宽泛。财务会计产生于现代公司制度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及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逐渐分离的背景下。由于股东不能了解公司的经营和财务状况,为了适应股东的信息需求,财务报告应运而生,从而促使了财务会计的产生与发展。管理会计所需要的资料,很大一部分来源于财务会计,并根据财务会计资料进行一定的加工整理。 尽管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并不是相互独立,没有联系的,但两者在会计主体、 服务对象、基本职能、核算依据、方法及程序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别。如果将两者强行融合在一起,反而不利于会计学科的发展。与传统的仅仅满足于内部管理者的决策需求不同,内部报告作为最系统、最全面的内部信息, 它应满足所有的内部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不仅包含董事会、经理层等高级管理者,还应包含企业中层乃至每一名员工。
五、内部报告对管理会计职能的影响
要界定会计的目标与职能,首先必须认识到会计的职能是由会计的本质所 规定的,而职能又是会计所能达到目标的前提,有了职能才能实现目标。一般认为,反映和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而反映 又是首要职能。那么反映又是如何实现的,对于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来说,通过输入经济交易和事项,最终形成一个综合性的信息载体一财务报告。然后, 通过向外部财务报告,实现财务会计向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提供 决策有用信息的目标。从这个角度讲,可以认为财务会计的直接职能就是编制财务报告。而内部报告作为根据企业内部经营管理需要编制的并为企业内部决策与控制提供信息保证的各种报表、附注及相关辅助资料的集中反映,它在管理会计中的地位应与财务报告在财务会计中的地位相似。因此,管理会计最直接的职能应是编制内部报告,而不是利用内部报告上的信息进行决策,如评价、考核等。
六、内部报告对管理会计框架和内容的影响
基于会计的管理,简称为会计管理,这一概念是我国著名会计学家杨纪琬和阎达五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并得到了很多学者的响应。在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没有财务管理的背景下,“会计管理”这个概念无论从理论或实践来看,都有更大的概括性, 应用“会计管理”概念要比套用西方“管理会计”的概念,于理于事更为有利。而在当前我国的经济环境下,过度考虑会计的监督职能,而对会计的核算职能没有给予过多的重视,在很大程度上会使得管理会计侵犯财务管理的职能。内部报告理论的提出,使得管理会计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即通过其直接职能一一编制内部报告,向内部人员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参考文献:
[1]潘飞,陈振婷.《管理会计》,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财务会计目标;财务会计职能;财务会计信息质量
一、财务会计目标的内涵
对于财务会计目标的内涵,在会计理论界并没有形成一个权威的观点 ,其研究目前仍然处于各抒己见、尚无定论的局面, 归纳起来主要有两大流派,即“受托责任派”和“决策有用派”。受托责任派认为:会计的目标就是以适当的方式有效反映受托人的受托责任及其履行情况。受托责任学派更强调信息的可靠性,它在重视资产负债表的基础上格外重视损益表。决策有用学派认为:会计的目标就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信息。决策有用学派更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即要求信息具有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更关注与企业未来现金流量有关的信息。笔者认为,决策有用和受托责任是互有关联的会计目标,受托责任是实质,决策有用是形式。受托责任是会计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因,提供反映受托责任的信息是会计的根本目标。我国会计目标的现实选择应定位于决策有用。
二、财务会计目标是会计职能与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辩证统一
无论是受托责任观还是决策有用观,其对财务会计目标的要求,主要都是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来考虑的。笔者认为,对财务会计目标的认识,除了要考虑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主观愿望,也要考虑会计信息系统的客观能力。
第一,会计信息使用者是多元的,有些是现有的,有些是潜在的。不同的使用者对会计信息有不同的需要,即使是同一个使用者,在不同时期出于对不同利益的追求,对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也有不同要求。而财务会计作为加工、生产会计信息的系统,其所提供的“产品”只有一种,即会计信息。由于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所生产的“产品”无可替代,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财务会计必须是在考虑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提供质量高、成本低的会计信息。
第二, 财务会计信息对使用者而言具有不对称的特点,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由于理解程度和驾驭能力不同,对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也会有不同的评价,失去或部分失去财务会计信息原本就有的有用性。
第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会计信息使用者对有用性的要求也会不断变化和发展。而财务会计作为人为的信息系统,有其运行的固有规律及相对固定的要素、结构与功能。在考虑财务会计目标的时候,要力求实现财务会计信息系统职能与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有机结合。
三、财务会计目标的实现范围取决于会计的客观职能
财务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在考虑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情况下,只能从力所能及的范围来探讨会计信息的有用性。财务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具有反映、控制、评价、预测、决策等5项职能。反映职能,是指财务会计通过其一系列程序和方法,把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的数据记录下来,经过必要的计算、分析、综合,加工成为全面、系统的财务信息。这些财务信息主要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化和经营成果。控制职能,则表现为会计信息系统对经济活动的控制,其目的在于引导经济活动按照预定的计划和要求进行,以实现既定目标。会计信息系统的控制职能主要体现于财务会计监督方面,会计监督通常是通过会计确认来实现的。国家财经政策、法规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计划或预算等,是实施会计监督的依据。财务会计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有关数据进行会计确认并加工处理,提供反映计划或预算实际执行情况的财务信息。会计信息系统的评价、预测、决策等职能,是在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基础上,通过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分析、比较以及综合运用来实现。笔者认为,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职能就是反映和控制。
四、财务会计目标的实现程度取决于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具备程度
关键词:内部审计;财务会计;主要作用
在现代化的企业会计工作中,最关键的内容就是要提高会计监督的科学性以及时效性。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就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既要彼此独立,又要相互制约,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为实施有效的会计监督创建良好的内部环境。与此同时,财务会计和内部审计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两个非常重要的职能部门,能够对企业的各个部门进行科学的监督和管理,对于规范企业管理,促进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从这二者的联系出发,对它们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详细讨论。
一、内部审计和财务会计的联系
(一)二者的主要区别
我们对内部审计以及财务会计的基本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后发现,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工作内容、对象、基本任务和原则等四个方面,具体差异如下:①二者的定义和主要的工作内容存在区别。②二者工作的主要对内部审计主要是对企业的各种经济活动进行的监督和指导;而财务会计的主要内容则是对企业经营活动成果的反映和展示,涉及的内容有很多,例如各种费用和开支,和最后获取的效益。象不同。企业的经营活动、财政收入和支出、经济效益等都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对象;财务会计则是从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出发,将产品的价值运动状况作为主要对象。③二者的基本任务具有一定差异。内部审计负责对企业所有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与此不同的是,开展财务会计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强化企业的经济管理,反应企业的经营成果,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④二者的工作原则不同。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性、独立性、客观性以及权威性等原则的要求;财务会计开展工作的原则则为统一性、真实性、政策性和社会性等。
(二)二者之间的相关性
虽然内部审计和财务会计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但是经过分析它们二者的基本特点,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也非常密切,具有很多共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①二者有相同的基本职能。这一点主要是从二者的监督角度出发的。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侧重于企业开展经济活动之前的宣传预防和事后监督;财务会计的监督则贯穿于企业经济活动的始终。这两种监督对于企业的经济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而且通过相互配合,相辅相成,能够共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②二者的根本目的存在一致性。虽然从上文的分析可知,内部审计和财务会计的基本任务存在一定的差别,但是由此也可以看出,二者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保障企业发展的合法性和规范性,避免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都是为了不断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都希望能通过加强企业控制和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③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财务会计需要搜集企业相关的财务资料,并对其进行核算,而这一部分财务资料是内部审计中,有效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都开始信息化建设,财务会计方式的改变也带动了内部审计模式的转变,现代化特征更为显著。同时,现代化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也带动了财务会计工作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其规范性。另外,在内部审计监督的基础上,财务会计会不断完善,财务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准确度也会有所提高,推动企业财务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内部审计和财务会计的主要作用
(一)有助于深入企业内部,预防会计
目前,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主要来自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他们通过各个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和交流,能够全面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所以对隐藏在企业内部的管理薄弱、会计舞弊等现象的监督具有显著的优势,主要表现为:①在内部审计的监督下,可以及时发现企业在内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纠正,这样能够反映出更加真实的会计信息,确保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②内部审计的职能比较全面,对于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风险可以进行有效识别,有助于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为会计信息的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二)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因为内部审计同时具备了评论的作用,可以显著增强企业的现代价值,促进经营管理的改善,增加企业相关信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能够为企业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和科学的参考,同时也能为企业的经营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服务,降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风险的概率,确保企业财务报告数据的准确性,促进财务信息质量的提升。
(三)有助于增强企业之间的经济交流
目前,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主要目标就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股东利益和产值的最大化,所以企业首先要制定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利益集团的主要成员,企业管理者和全体员工等人,需要增加企业自身的投入,既要能够共同分享企业获取的利益,也要共同承担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财务会计工作通过对经济活动中进行交易的内容进行管理和控制,对企业之间的经济联系进行管理,所以,通过财务会计工作的审计和管理,将企业的经济联系和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作者:毛晶 单位: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建华区齐齐哈尔建华医院财务科
参考文献:
通过对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的基本特点的分析后可以看出,二者之间的联系也是非常密切的。首先,二者都具有监督的基本职能。之所以说二者都具有监督职能,主要是由于财务会计主要体现的是对现代企业经济活动的始终监督,而内部审计主要体现的是对现代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的事前预防的宣导和事后监督。不论是事前监督还是事后监督都是十分必要的,这两种监督相辅相成、各司其职、密切联系、相得益彰、相互配合,共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和积极地推进作用。其次,二者都具有共同的目的。通过前面对二者目标的叙述可以看出,财务会计与内部审计工作在某一方面有着一致性。它们都能够有效的对企业自身由于各种问题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的发展予以预防,并能够对企业的相关制度进行不断完善,在通过对企业的管理与控制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第三,二者在诸多方面存在着相似之处。从二者的发展轨迹来看,内部审计工作其实就是财务会计工作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产物,可见,审计工作主要是以财务会计工作作为发展的基础,并对财务会计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财务会计工作在面对企业的各项运营资金、费用支出等方面的价值运动时,虽然也具备监督与审核的职能,但是由于受到各种主观与客观条件的限制,其监督与审核职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而这种局限性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抑制,那么很容易为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职务之便趁虚而入,谋取私利。因此,内部审计监督与审计职能的发挥将对企业自身的经营活动和财务会计工作的顺利实施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第四,二者是相互推动的关系。财务会计工作能够有效的对企业的相关财务资料进行搜集与汇算,而企业的内部审计与监督中的有效资料中就包含了这些财务资料。目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我国很多企业事业单位基本都实现了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在财务会计方式改变的同时也带动了企业内部审计的转变,使其逐渐向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反之,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施会进一步推动了企业财务工作的顺利进行与发展,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规范性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另外,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下,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变得更加完善,同时促使财务数据信息变得更加真实、更加准确,在内部审计的严厉监督下,能够及时发现存在于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中的虚假信息,使其无处遁身。能够有效的推动企业财务工作的正常实施和健康发展。
二、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分析
1.更加深入企业内部防止会计舞弊事件的发生
现代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主要都来源于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在通过对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与接触过程中,对企业的自身经营状况比较了解。可见,对于深藏于企业内部的会计舞弊问题、管理薄弱的问题等的检查有着较强的优势。而对于企业而言,内部审计在通过自己的监督工作中,能够及时发现存在于企业内部的问题并及时予以纠正,能够更加真实、快捷的披露企业的会计信息,为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提供有力保障。另外,由于内部审计具有全面性职能,能够帮助企业有效的识别经营中存在的风险,降低风险发生的几率,全面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2.内部审计评价职能的发挥能够改善企业的经营
管理内部审计还具备了评价的作用与功能,能够增加现代企业的价值,并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有效提高企业的相关数据与信息的可靠性,为企业领导层提供更为专业的服务;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更为准确的数据信息,努力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最终保证企业财务报告内容的准确性、保证企业财务信息质量的提高。
三、内部审计与财务会计对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1.财务会计是现代企业之间经济联系的桥梁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与网络技术的普及,现代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单纯的向企业的经济活动提供各种信息,从而实现企业管理的目标。因此,为了实现企业目标的最大化,必须具备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目前,给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主要就是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利益的最大化、股东利润的最大化。因此,这就要求现代企业必须合理的制定财务管理目标。作为企业的所有者、债权人、员工等必须积极参与企业的建设与发展,在分享企业利益的同时积极承担企业的经营风险。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通过对经济活动中的各项交易内容的管理与控制,对企业之间的经济联系的有效管理与控制使企业之间的经济活动紧紧联系在一起,较为全面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2.内部审计将大大提高企业的治理结构
企业的治理实际上是对企业内部的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一种联系进行了规定。因此,内部审计对于现代企业而言,能够帮助企业更好的进行各项经营活动,并监督企业的经济行为,促进企业的经营活动向着更加规范、更加合理、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