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科研训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G647 ?摇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134-02
一、引言
教育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旨在通过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该计划项目较原有大学生科研项目更强调过程管理,实施中期考核、经费浮动等管理方式:通过项目中期验收,给予科研成果突出的项目团队更多经费支持,同时减少或终止验收不合格项目的经费支持,此激励政策给大学生科研项目实施过程提出了更高要求,更需要各组织单位对本院获批项目进展情况有实质性掌握。本文拟对目前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对国家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及其对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作用的体现做出概述和论证,并对新形势下对项目管理提出的新要求进行探讨。
二、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现代社会对大学生培养的质量和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是当今社会发展现代化的客观需要,也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发展需求。作为教学活动的进一步深入,每年一度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提供大学生了解课本和课堂以外更多专业知识的机会,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组队或独立完成科研项目,提供学生增强专业素养和多方面能力的机会。通过完成项目的方式,使大学生对感兴趣的问题展开研究,可以有效地增强大学生对科研工作的兴趣和科研水平能力的提升,所以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管理,对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有促进作用。
三、管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举措
以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为例,本文将探索科学、有效地管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方式方法及其对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学院基层教学组织的严格评审
各教学单位对科研项目申报过程的评选是否公正以及能否严格把关,关系着大学生对科研工作严肃认真性质的认识,并对大学生建立崇尚科学、求真务实的研究态度有重要影响。在各学院教师认真评审的良好学术环境下,提交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书的各项目组会更加踏实、认真细致地进行前期资料整理及项目调查论证。
以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为例,每年申报国家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期间,历史学院都组织学院古代史教研室、近代史教研室和世界史教研室及考古教研室四个教研室负责人、院督导团教师和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师对学院本科生提交的项目申报书进行公开、细心、科学的审核和公平、客观的排序,为各项目提出修改和完善意见,并推荐申报国家级训练项目的项目组。逐年进行之下,这项制度逐渐完善、担任评审的教师公正认真,使得历史学院近五年来每年推荐参加学校组织的国家级项目答辩会的过关率都很高,获批项目数更是连年居武汉大学人文学部中最高。
公正合理的制度和严格执行的过程使得师生都受益颇深,严谨的学术风气培养了学生科学论证、言之有据、言之有理的良好学术习惯,有效地提高了学院本科生的科研水平,使得学院连续多年在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评奖中获奖率居全校前列,多年在湖北省大学生科研成果奖中获奖率居学校前茅,近五年来在两届全国史学新秀奖中,学院本科生分别获得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1名的好成绩,2012年学院本科生还在权威期刊《历史地理论丛》上发表文章,彰显了历史学院本科生优秀的科研水平和能力。
(二)宣传、组织申报和过程管理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科研项目参与意识不仅需要依靠学院教师的指导、院基层教学组织的认真评审,还需要教学管理人员对申报的良好组织和对获批项目的有序管理。本科教学院长和副书记及其领导下的教学秘书、学生辅导员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组织安排工作需认真、及时、有创意。在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每年一度的新生入校见面会上,教学秘书都会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进行重点宣传,使新生入校时即对参与科研和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有全面、耳目一新的了解,继而介绍培养个人科研能力对其自身专业素养和全方位能力锻炼的价值和意义。
学院还定期组织新老生交流见面会,为高、低年级学生之间沟通大学学习、科研、生活、就业、考研等信息搭建平台,使低年级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高年级学生的优秀学习经验。为保障高、低年级学生间的顺畅交流,历史学院还建设了一项特色制度——“学长制”:优秀学长不定期给予低年级学生有关大学学习和校园生活的指导,这样一来,在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中大获裨益的高年级学生会在交流中介绍并建议低年级学生进行申报。由于宣传和组织的到位,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学生历来对科研项目申报极为踊跃,2013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数更是较2012年申报数翻了一番,且历年申报项目中从来不乏优秀者。
除了申报组织外,对项目的过程管理也是提高项目完成质量的有力保障。作为本科教学秘书,需组织各项目组按时提交申报书、安排好项目评审会;在项目申报阶段保持与学校教务部门的联系,项目评审结果公布后,及时通知学生提交项目合同书;在项目进行中期,给予学生关于项目报告书写规范的指导,组织学生提交科研日志、中期报告和中期报告表,项目完成阶段组织各项目组提交项目完成报告表、项目完成报告和科研总结,并把关项目完成报告的格式;结项后期,安排学生经费报账。整个过程周期长、联系事务多,事务琐碎,如何做好该过程的管理工作是值得每一位教学秘书认真思考和总结的问题。
作为项目指导教师,不仅要了解项目进程、给予项目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式的指导,并严格把关每份报告的学术规范。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过程各个环节看似简单,但是只有本着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才能处理好所有细小的问题。
(三)创设院级、教研室级科研基金,营造良好科研氛围
学院为鼓励学生参与科研的方式各有不同,有的学院设立研究小组,有的学院组织以科研工作为主题的项目大赛。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建立了院级和教研室级科研项目,以支持和鼓励学生投入科研工作、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历史学院自2008年起设置历史学院本科生科研基金,并颁行《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本科生科研基金与本科生科研项目管理办法》,以此激发学院各专业本科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和努力创新的科研积极性,营造浓厚的大学生科研氛围,全面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推进学院本科生培养质量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值得一提的是,世界史研究所科研基金的评审采用的是校外专家盲评制度,将学生已经形成的科研成果匿名发给校外专家,综合校外专家评审结果,给予学生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的奖励。此举对学生科研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项目评审的公正度增加了砝码,该制度实行以来一直广受世界史学生欢迎,切实资助和鼓励一批向往从事历史学科研工作的学生,使他们在大学学习成长过程中更加确定自己努力的方向。在这样优秀的培养制度下,历史学院每年都走出了许多优秀的人才,他们中一半以上走向了海外著名大学和北大、清华等国内著名高校进行进一步的深造,为历史学科研究队伍输送了优秀的新鲜血液。可见,院级和所级科研项目的创设为本科生营造了良好的科研氛围,为提升大学生培养质量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四)奖励机制的创设
1.对学生的奖励。为鼓励学院本科生参与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院在每年一度的保送研究生和奖学金评定中给予主持和参加国家级、校级和院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并完成项目的成员各自相应的加分,以鼓励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热情。
2.对指导教师的奖励。教师对学生的指导直接影响着学生科研项目完成的水平,所以指导教师对项目指导所投放的精力多少、是否与项目成员间定期沟通等作法关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质量,所以学院很重视对项目指导教师的支持和鼓励。每年度本科教学劳酬分配中都对指导并完成结项的国家级、校级和院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教师给予分配倾斜。
奖励机制的创设无疑对教师和学生投入科研项目的激情起到促进作用,使得教师为指导学生科研学习付出大把精力后能得到更多来自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肯定,使得学生在收获科研水平进步的基础上,增强对从事科研工作的信心和兴趣。
(五)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与大学生科研间相互促进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先后建立了国家第二档案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和安徽铜绿山考古基地等实习基地作为学院学生集中实习的实践基地,每年大三年级学生都会在学院指定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奔赴各专业基地实习3~4星期,考古专业实习期为一个学期。
历史文献和档案、文物对历史专业的学生来说不陌生,通过接触第一手资料,紧密结合实习内容与平时专业训练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科研内容,使得学生增强了以后从事史学研究积累处理档案资料的经验,真正做到了实习与专业学习的紧密结合。
四、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科研水平,基层教学组织的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需要从宣传、评审到过程管理都采取认真、公正的态度,并不断挖掘新的思路来支撑和优化项目的实施,从而形成促进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多角度培养模式,最终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大学生科研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卫飞飞.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项目管理实践[D].西安:西安交通大学,2012.
【关键词】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实践;创新能力
培养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肩负的社会责任。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都明确提出,强调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
一、浙江大学光电系大学生科研训练实践的基本概况
浙江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实践活动由四个层次的科研训练项目组成,分别是校、院(系)两级“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简称SRTP)、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简称省创)、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简称国创),常统称为四级SRTP。校系两级SRTP主要面向二、三年级本科生,每个项目有小额经费资助,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实践或自主进行科研探索,覆盖面较广。期望通过国创项目的实施,带动广大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训练,改变目前高等教育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动手能力不强的现状,并以此推行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形成创新教育的氛围。而省创则以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大学生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项目为载体,引导大学生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活动,期望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和发现优秀的创新创业项目和人才。省创和国创项目主要针对本科三年级学生,要求学生具有校系级SRTP经历,同时资助经费额度也有较大幅度增加,要求学生对课题开展较为深入的研究,成果形式也更加多样丰富。
浙江大学光电系一贯高度重视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积极为学生构建科技实践创新平台,完善四级科研训练计划体系,确保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数量和质量的不断提升。近五年四级SRTP立项情况如表1所示。
然而随着科研训练计划规模的扩大和学生参与率的增长,尽管经费投入得到增加,但是管理难度也随之增加。因此,如何组织开展好大学生科研训练活动,使学生在该项活动中能够理论指导实践、学以致用,达到设立SRTP的目的,是教学管理者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二、影响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成效的因素分析
(一)大学生参与实践的自主性还有待提高
历届SRTP的实施过程来看,由于参与SRTP的主要是本科二年级学生,而他们此时尚未接触太多专业课程,较难自主提出课题,因此光电系的SRTP绝大多数来源于教师立项,即使立项负责人为学生的项目也通常是学生向老师“索要”而得到的项目,真正由学生自行立项的项目很少。学生虽然有激情和兴趣,但由于专业知识的限制,不知道从何下手确定课题。
(二)科研训练过程管理有待完善
大多数学生第一次参加科研活动都是追随大流或者根据兴趣,立项后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和不成熟,并且放弃项目或结题结果不合格的后果仅仅是拿不到第二课堂学分,没有其他任何约束。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半途而废或者敷衍了事的情况,SRTP总是会被其他感兴趣或他们认为重要的事情所替代。
(三)学校激励保障制度还有待完善
校院两级管理的职责不够明晰,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机制仍需完善。由于大多教师的教学科研任务繁重,因此会出现教师疏于指导的情况;进而造成在立项、中期检查和结题答辩等环节暴露较多不应该出现的问题,给评委老师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然而目前,对指导教师和参与学生均缺乏相应的考核评价和激励制度,使得部分指导教师缺乏积极性,也使得参与学生缺乏开展深入研究的外在保障。
三、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SRTP的若干建议
(一)加强学生与指导教师的联系,增强学术意识和科研素质
建议将学生的科研训练活动融入导师的课题组中,课题组有关的学术活动也应积极将学生容纳进来,使学生有更多时间与导师、研究生接触,充分感受研究团队的学术氛围,也能让学生及时得到科研上的指导,并且还能让学生对整个课题的背景、研究方向有一个整体上的了解,更能激发他们的科研热情和动力。同时,指导教师也应积极引导学生对项目结果进行成果转化,指导学生撰写学术论文或者专利申请,以此增强学生的科研素质。
(二)加强学校配套保障,健全科研训练管理机制
(1)组织管理制度。建立以校院(系)两级职能部门的组织管理体系,在学校统一的基本管理方法基础上,院系负责项目的条件保障和过程管理,进而完善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的立项评审、中期检查、结题验收、汇报交流、总结表彰、学分认定、成果汇总等一体的运行管理体系。
摘 要: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满足社会人才发展需要的重要措施。本文以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开展“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为例,论述了学院开展“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做法、特点。同时针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 实施 建议
关键词:研究型大学;工程素质养成;工程化训练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8-0194-02
一、前言
2003年底,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提出在我国建设研究型大学的建议和计划,并得到教育部的认可和支持,对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具有划时代的象征意义。研究型大学是以知识的传播、生产和应用为中心,以产生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培养高层次精英人才为目标,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科技进步、文化繁荣、国家安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大学[1,2]。目前,许多学校在发展规划时,都提出了建设研究型大学的定位。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转到了大众教育,教育事业得到了大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许多值得商榷的问题,例如,专业内容更新不及时、课时减少、实习和实践环节缺乏等,导致工科类学生缺乏基本的工程素质,目前工科学生存在的眼高手低的现状,达不到用人单位对工科学生的工程素质要求,导致一方面学生就业困难,而另一方面企业又难于招到合适的人才。因此有必要在工程素质养成和工程化训练方法方面进行改革。作者经过几年来的改革和实践,取得了积极效果。本文的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移植性,对其他学科专业的本科办学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二、工程素质的培养
工程素质是指从事工程实践的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一种能力,是面向工程实践活动时所具有的潜能和适应性。工程素质的特征是:第一,敏捷的思维、正确的判断和善于发现问题;第二,理论知识和实践的融会贯通;第三,把构思变为现实的技术能力;第四,具有综合运用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工程建设活动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并达到预期目的。工程素质实质上是一种以正确的思维为导向的实际操作,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创造性[3]。工程素质主要包含以下内容:一是广博的工程知识素质;二是良好的思维素质;三是工程实践操作能力;四是灵活运用人文知识的素质;五是扎实的方法论素质;六是工程创新素质[3-5]。工程素质的形成并非是知识的简单综合,而是一个复杂的渐进过程,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素质要素融合在工程实践活动中,使素质要素在工程实践活动中综合化、整体化和目标化。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体现在教育全过程中,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不同工程专业的工程素质,具有不同的要求和不同的工程环境,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环境和条件差异进行综合培养[6,7]。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中最为重要的是教师的工程素质的养成以及相应的培养计划的制定。
1.教师的工程素质培养。研究型大学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从事创造性工作的平台,只有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教师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目前各高校选择留校的青年教师基本上都要求有博士学位,他们的基础理论比较深厚,却也普遍存在实践能力薄弱的现状,因此加强青年教师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教师除了参加实验和实践环节的教学之外,还应该参加各种实习的指导,通过实习指导熟悉企业生产过程,了解生产技术,密切生产实际与专业教育的联系;重视应用型和工程型科研课题的研究,深入实际不断提高自身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
2.课程设置的规范性。课程内容应该及时更新,教学计划划分为通识基础课程、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等环节。加强文理学科相互渗透与结合,打破学科界限,引导学生跨学科选修课程;更新教育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加大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基础课教学,培养基础宽厚、能适应职业变化的人才;增加选修课程,扩大选修课比例,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三、工程化训练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由于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师资和实验设备不足,原来一个授课班30~60人,现在变成150~180人,甚至更多,教学效果难以保障。由于课时少,许多理论又讲不透彻,教材更新又不及时,不仅课堂也出现了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实验环节也难以落实到位。几年来我们针对这些制约学生动手的实际问题,结合单位实际,加强了工程化训练环节的落实,取得了一些积极的进展。
1.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之间的联系,运用网络、多媒体技术、教学课件等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使学生在课堂之外也能得到理论知识的学习,补充了课堂的理论知识。
2.建立口袋实验室,将单片机、DSP和ARM等实验板逐步小型化,学生放到口袋里,课余时间即可随时随地地用笔记本通过USB接口调试程序,加强学生的动手兴趣和培养动手能力,将理论和实验课时拓宽。
3.科技训练计划。每年暑期单独开设5周的小学期实践环节,设置工程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集中时间完成认识实习、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每个环节都要动手制作,训练内容由易到难;通过实际动手制作、调试、总结报告和答辩等环节,增强的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4.鼓励参加各种竞赛。为加强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竞赛,如电子设计大赛、智能车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等,让他们在做中学,学中做,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文化课的兴趣。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这些训练,加强了对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基本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这些团队的示范和引导,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与探索的兴趣和潜能,对倡导理论联系实际、求真务实的学风和团队协作的人文精神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研究型大学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有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还要具备很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型大学的工科学生尤其如此,动手能力的培养不仅不可偏废,还必须大大加强。在现有条件下,如何制定从教师到学生的一整套实践方案是个难题,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才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法。通过几年来的学生工程素质养成、工程化训练方法的改革,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各类赛事中屡获奖项;毕业学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5%以上,取得了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振国,王辉.如何建设研究型大学[EB/OL].http://.cn,2003.12.
[2]周哲玮.建设研究型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J].上海大学校报,2008,(537).
[3]朴雪涛,王怀宇著.大学制度创新与中国研究型大学建设[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
[4]张德安.行业特色高校建设研究型大学之概念认定及路径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2,(13).
[5]刘佳,柳小玲.研究型大学条件建设初探[J].中国林业教育,2006,(04).
[6]王革,周红蕾,牛宏泰.建设研究型大学的几点思考——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01).
摘 要 现如今,我国对高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是非常重视的,越来越多的高校逐渐把散打训练引进了课堂教育教学当中,使学生逐渐接受了课堂散打训练,并从中受益,文章就课堂散打训练队改善普通高校大学生的身体机能水平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课堂散打训练 高校大学生 身体水平
目前,我国的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身体素质、体质较差的现象,学生们的身体各项机能都得不到很好的锻炼,为此,课堂散打训练被越来越多的高校逐渐引进教育教学当中,这对大学生们的心肺功能、身体各项指标、肌肉的力量和身体的柔韧性都有很大的帮助,从一定意义上帮助学生提高了身体的整体素质。让学生们在学校里就能强身健体,不断的提高身体各项机能的水平,使全身协调能力也相应的提高。
一、散打的特点以及课堂散打训练的现状
(一)散打的特点[1]
散打也叫散手,在我国古代就很流行,它是带有一定中国特色的一种运动,它也是一种体育竞技项目,散打是以无氧供能为主,使有氧和无氧结合供能的一个项目,散打训练能够很好的增强心肌收缩力,使心率和心机耗氧量降低,使训练者的心脏有非常好的做工储备功能。散打的动作要领就是要快,反应速度、动作速度、节奏都要快,它能够锻炼训练者的反应速度和敏锐的观察力。
(二)高校课堂散打训练现状
课堂散打训练逐渐被高校引进教育教学,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喜爱上这项运动,课堂散打训练也越来越被学生们所接受。散打的对抗性是很强的,学生从散打训练当中可以培养机智、顽强、灵活、勇敢、果断的意志力,也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身体的各项机能水平,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从前,散打的训练是有针对性的,一般高校根本接触不到,只有在武打体校才能够接触到,但是现在课堂散打被引入到普通高校当中。我国近几年经常出现高校学生跑步猝死之类的事件,高校大学生身体机能水平越来越受到重视,正因如此,很多的高校开始把散打训练纳入教学大纲当中,以此来提高大学生身体机能的水平。
二、课堂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身体机能水平的提高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大多是成年人,身体当中的各项机能也已经发育成型,但是很多的大学生体质并不好,因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身体机能水平的锻炼是非常少的,大部分人都在课余时间泡吧或者上网,在寝室看电影,很少做运动,身体根本得不到锻炼。但是普通高校对课堂散打训练的引入[2],使得学生们能够通过散打训练来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学生的身体机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提升[3]:
(一)对高校大学生力量的提升
众所周知,在大学生没有进入大学学习之前的几年里都承受着相当大的学习压力,学生们运动的次数屈指可数,每天都在无止境的学习当中,学生本身的身体力量非常弱,更别说承受毕业之后的巨大就业压力了。然而,普通高校对课堂散打训练的引入,就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身体力量,因为散打这个项目是有一定对抗性的,高校学生在训练的过程当中能够增强身体的力量,学生身体的各个部位都能有效的得到锻炼。
(二)对高校大学生耐力的提升
我国高校大学普遍缺乏的就是耐力,但是散打,讲究的就是一个耐力,它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当代大学生普遍有着争强好胜的心理,所以要想从真正意义练好散打就要有长久的耐力,这就促进了大学生对自身耐力的一个养成,使学生们由内向外的真正强大起来,
(三)对高校大学生柔韧度的提升
散打训练在柔韧度的要求上是很高的,大部分的学生在进行散打训练的时候都要先进行压腿,这就是在训练大学生的柔韧度,训练的目标就是要达到横叉竖叉都灵活。学生们不可能一下子就练成,所以要循序渐进。学生们在这个过程当中,就很好的训练了自己的柔韧度,同时也训练了学生们的耐力,一举多得。
(四)对高校大学生反应速度的提升
散打是两个人共同进行的训练,在这个过程里就训练了大学生们的反应速度和灵敏度,学生们在训练当中要灵活运用自己的身体,用攻击和防守的方式来获取胜利,那么这个攻击和防守的过程里,就对学生的反应速度和灵敏度都有很大的锻炼,从一定意义上对学生的应变能力提供了帮助,在散打中获得胜利还能够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总而言之,课堂散打训练对普通高校大学生身体的各项机能提升都有很明显的效果。高校大学生经过课堂散打训练之后,有效的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和体能,身体的各项机能都得到了相应的锻炼和改善。
三、结语
散打这项体育运动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历史,对高校大学生强身健体有着很大的帮助,它能够锻炼大学生的体魄,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大学生的坚韧品格,对大学生全身的协调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高校大学生的强大由内而外的生成。社会的进步速度飞快,对新时代大学生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学历要求了,更多的是素质的培养和体能的锻炼,散打训练正合适社会对大学生的锻炼要求,因此课堂散打训练应该被广泛的进行推广和应用,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大学生的身体水平,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校人才。
参考文献:
[1] 夏洪涛.散打训练对改善普通高校大学生身体机能水平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
【摘要】 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科研训练有其必要性、重要性。新疆医科大学实施的“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取得了成效。针对该计划在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改进想法。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 科研思维能力培养
一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科研训练的必要性
根据国家教委高等医学教育的有关文件精神,其培养目标为: 1.有厚实的人文和科学素养; 2.有较强的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技能;3.有一定的医学科学研究的训练;4.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后劲,是未来的医学精英人才。实现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与国际医学教育接轨,适应未来国际医学科学技术的竞争, 培养具有高素质和发展潜力的医学人才,实行本、硕连读制的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是一条重要途径。为确保上述目标,对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医学科研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二 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科研分阶段训练及其重要性
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科研训练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一、二年级 : 基础学科阶段, 初步培养学生科研的基本素质,可以通过导师、名医、科研人员讲座等形式, 启发学生的科研兴趣, 培养其初步具备科研的条件、方法和态度; 第二阶段: 三至五年级:基础医学阶段, 进行系统科研训练, 培养学生科研能力, 如通过“课题设计—课题实施—撰写论文—理性认识”科研训练过程培养学生科研能力; 第三阶段: 临床学习阶段, 则在临床导师的指导下, 进行临床科研训练, 通过完成硕士研究论文和硕士论文答辩, 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在基础学科阶段, 学生的课程以理科类基础课程为主,还没有足够能力参与科研, 而基础医学阶段的科研训练则直接关系到学生进入临床阶段能否以较短的时间开展课题研究, 撰写学位论文, 乃至能否顺利完成本硕连读学业的大事。因此, 如何做好基础医学阶段的科研训练工作是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培养中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1]。
三 基础医学科研训练的方法—“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
1988年起国家教委批准招收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 新疆医科大学至今已招收10 届,实施的“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SRTP)已历经5期,它以学生完成课题,SRTP立项的方法, 经过系统的训练, 把学生从“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转变为自主个性发展的管理模式, 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 通过实验或调查研究等方法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以及突破常规进行创新研究, 摸索出科学研究的性质和律, 逐步形成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
四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实施
新疆医科大学SRTP 实施包括如下方面:
1.组织机构:成立了新疆医科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领导小组和新疆医科大学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专家委员会。由新疆医科大学教务处实验管理科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2.执行程序:由“申报、评审、立项、中期教学检查、结题验收”组成,各学院教师组织学生自行申报,教务处组织专家委员会进行评审,确定立项课题,立项负责人组织实施,教务处组织专家进行中期检查,通过中期检查的立项继续进行,最后,教务处组织结题验收。
3.项目来源:学院自行申报(由各学院教师结合自身情况组织学生进行)。
4.教务处管理部门相关规定:出台《新疆医科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管理办法》。
五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已见成效
新疆医科大学从2005年首期推出, 已立项5期, 全校共立项目326项, 9个学院的1289名学生次参加了训练。
通过SRTP训练计划,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增强了多方面的能力,如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学习能力、研究能力等,开阔了视野,完善了自己的知识结构, 意志力也得到了磨练。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与导师、博士生、硕士生接触,在这样充满学术氛围的研究集体中,大学生的个性品质得到了锻炼; 对科学研究的态度、对工作的认真踏实作风、对事业的敬业精神、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感等方面都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六 进一步做好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基础医学科研训练的想法
1. 改革教学模式, 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参与科研训练。
科研训练除了贯彻理论探索,还应有适宜的研究氛围和环境。医学高校应深化课程改革,为有效实施SRTP创建良好的内部环境。首先更新教学内容。改变教学内容陈旧,落后于当代科学文化发展的状况,鼓励教师将本学科的前沿和发展方向以及各种学派的观点传授给学生。其次在教学模式和教材的编排上,积极推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批判、探索和怀疑精神,避免造成学生对权威和书本的被动接受。 转贴于
2. 鼓励科研训练项目学科交叉。
SRTP项目大部分都是在本专业和本学科内部实施的, 学科之间的渗透性和交叉性较差。学生如果仅仅接触本专业的知识, 会不利于思维多向发散性的培养, 而且也很难提高对于目前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研究认识。立项打破专业的界线, 鼓励不同层次的结合、不同学科的交叉, 以培养具有高素质和发展潜力的医学人才[2]。
3. 加强组织, 营造校园科研氛围。
学校应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广泛宣传学生参与科研训练的重要性,积极设计和引导校园文化活动,如医学院可举办生命科学节、医学节等,邀请著名专家讲学,开展科普活动、医学知识竞赛等; 学校要为学生组织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创业计划及课件制作竞赛等,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调动参与科研的积极性; 还可以成立“大学生科技协会”等社团, 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术研讨、报告会、沙龙、竞赛等活动[3]。
4. 为大学生科研训练创造良好的场所。
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 实验室、实习基地、图书馆等,配置适当现代化、高科技的技术装备,建成大学生科研训练实践基地; 利用社会资源如通过产学研结合等手段, 利用企业、科研院所的装备条件来建设校外的科研训练实践基地; 也可以建立开放性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设备与实验材料, 不受人、财、物、空间、时间的限制, 使学生科研训练得以自由开展。
5. 让更多教师来参与大学生科研训练。
创造意识、科学鉴赏力、创造原则与方法、科学品质与研究风格等都是凝聚在人的思想与行为之中, 只能通过教师潜移默化的作用机制来体现。要充分认识教师在其中的重要性,实行导师制。新生入学后, 即为其指定一位导师, 导师协助学生安排学习计划, 指导学生的科学训练, 学生必须定期到导师那里去与导师讨论, 向导师作读书心得报告, 与导师交流等, 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学生的潜能, 达到预期的目的。
6. 实施激励机制, 鼓励大学生科研训练出成果。
为了调动大学生参加科研训练的积极性, 培养其科研能力, 鼓励其在训练中出成果, 学校可实施大学生科研奖励办法, 建立经常化、制度化的学生科研活动评奖评优制度, 对大学生科研训练进行津贴补助和学分奖励; 对正式和申请专利的给予经费补助; 对表现突出的学生颁发荣誉证书、奖金、纪念章, 甚至推荐免试研究生等。要推行大学生科研能力等级评定, 把学生的科研训练效果直接与综合素质测评、毕业分配挂钩。
七 展望未来
为了使七年制医学生的理论知识、科研能力、临床技能等整体素质得到优化培养,必须实施七年制医学生科研素养的培养。SRTP作为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有着普通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借鉴国外大学同类项目在几十年实施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对校内七年制医学生科研训练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从而完善其科研素质的培养。
参 考 文 献
[1] 刘宝存.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的基本类型与模式[J].教育发展研究,2004(11):95-98.
关键词:大学生 科研现状 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7(a)-0204-02
21世纪时生命科学的世纪,生命科学的发展前景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在中国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虽然我们仍然坚信,生命科学这个专业终究会发展起来;但目前可能由于我们国家的发展程度还不够,生物学的就业前景还不是很乐观。要想成为生物学领域中占据一席之位,必须具备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另外,本科生的就业压力已渐渐转移到了考研或继续深造。因此,了解该院学生的科研兴趣现状,可以为本科生的基础教学及提高考研竞争力等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长春理工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三年级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共127人。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
共发放调查问卷145份,回收123份,无效问卷3份,有效问卷120份,有效率97.6%。其中男生72人,女生48人。
1.2.2 文献资料调研
为了对该研究进行全面的分析,调研了与该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
1.2.3 统计方法
将回收的调查问卷利用数据统计软件SPSS 17.0进行数据的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期间科研训练的重要性分析
面对各行各业对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高要求高标准,许多高校已经把本科生科研练成绩纳入学生的综合评价体系中[1-2]。学院通过对学生的前期理论学习及对本科生的科研训练的强调,目前三年级的学生已普遍认识到本科期间科研训练的重要性(如表1);这种良好的科研氛围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而且对打算进入研究生教育阶段继续深造的学生也会产生良好的影响。
2.2 大学生科研现状调查与分析
由表2看出,男生与女生在参加各项科研活动方面比例差不多,无明显的区别;但是大部分的(64.7%)学生热衷于理论方面的学习,而真正能够动手去参加基础实验的学生占少数,尤其是完整的将一个小项目完整的做下来的学生可能更少。
大学生的学业相对来说较为轻松,有足够的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或寻找一些途径提高专业水平和技能。而在表2中,每周花在科研活动的时间小于4 h的学生占59.7%;比例次之的是,每周花在科研活动上的时间8~12 h;男生与女生在科研活动上投入的时间无明显的区别。
该院学生参加科研训练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可能是:(1)理论课程成绩占据主体地位,各项科研活动的成绩对自己的综合评价影响不大,导致学生在科研训练中投入的时间越来越少;(2)开展的各项科研活动并未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在参加科研活动的动机一项中,48.1%的学生表示迫于学院要求,只有24.5%的学生出于科研兴趣(数据未展示);(3)在课程理论的学习过程中,对本科生科研能力体系的培养不够。
2.3 参加大学生科研活动的收获情况
由表3可看出,对男生来说,参加科研活动的收获分别是:增强团队意识(29.5%)、了解做科学研究的方法(23.2%)、结识很多朋友(20.1%);对女生来说,参加科研活动的收获分别是:提高专业能力(32.8%)、增强团队意识(25.0%)、了解做科学研究的方法(20.3%)。该院女生的学习自主性较强,认真的参加科研活动,并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竞争力。
3 结语
该院的在校学生基本上都意识到科研训练的重要性,也能够投入一定的时间参加院里或校里组织的各类科研活动,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得到了提升。但学生参加实战性科研训练的积极性及实现科研训练的真正意义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需适当的采取相关的措施。如逐渐的增加科研训练成绩在本科生综合评价体系中的比例,使得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加各项科研活动;设立荣誉证书和奖金等方式对在各科研活动中取得显著成果的学生进行表彰,以激发学生参加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可以尝试设立真正的大学生科研基金,如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都已经实现并取得较好的效果,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选题,独立进行文献检索、开结题答辩、科研经费管理等。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 创新能力 实践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当下应用型高校已经把创新项目的实践工作提升到非常重要的高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题和研究,以本科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科研素养。本文将结合一个具体的家用报警器项目,探讨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经验。
1 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的提出
目前Arduino是比较成熟的单片机平台,接口众多,各种配件较为齐全,开发调试和部署都非常方便。已经出现非常多的使用arduino来作为智能家居开发基础设备的应用,家用报警器就是其中一个应用价值比较大的切入点。近年来Andoid智能手机平台也是比较成熟的智能终端开发开放平台,android手机上的应用开发数不胜数,已经成为现在社会信息技术的一大热点,越来越多的传统业务和传统应用开始迁移上手机平台,并且出现了很多突破性的技术应用 。
指导老师与学生多次讨论、查阅资料后,选择成本低廉、开放性好的arduino作为主力开发平台,加上外购若干传感器设备,再配合目前最为热门的智能手机应用开发,一个智能家用报警器的初步设计方案就成型了。
另外,arduino单片机模块连接WiFi模块,并可通过android智能手机客户端查看当前室内环境的相关数据。利用arduino单片机及android手机,以极低成本方式实现家居环境的实时监测和环境数据异常时的自动报警。
2 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的实施环节
项目实施过程中,团队需要合理安排计划进度、人力分配,各个成员的分工配合,不同技术方向上的知识准备和攻关。在本项目中,学生会用到很多专业知识,比如arduino原理、C语言、android系统平台、Java语言和数字式传感器的原理等,对于团队中一些还在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大学生来说,还是需要花很多精力去努力研究。
作为一个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除了设计上的创新考虑,在具体项目运作过程中,还有一定的项目管理要求。一个具体的实际动手团队项目,对每个学生而言也是很好的锻炼机会。不同起点的学生怎么分工、协作,怎么充分利用每个人的特长,如何分工研究项目的关键技术,这些都是非常有意义的操作问题。在整个项目过程中,做到了紧张有序,每个人都得到了充分锻炼。
此外,实施环节中还有一些容易被忽视的注意事项。比如,购买项目设备往往需要事先仔细确认各项技术参数是否准确,部分关键组件开发还需要有备份方案,有些开发上的技术风险需要尽可能有第二手准备,还必须要有一定的对项目整体预算的控制能力。这些方面都需要指导老师做一定的准备工作,引导学生一起顺利实施整个项目。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指导老师比较注重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领导能力和合作精神。
3 科研训练计划的思考
智能家用报警器项目涉及到arduino开发、android手机开发、各种数字传感器开发等知识和技能,利用arduino和android手机实现智能家用报警器,且成本极为低廉,是一次非常好的创新实践机会。指导老师把握住了整个项目的整体方向和技术路线,特别是技术风险,此外还有就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把控,因材施教,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由发挥。在指导教师和学生的配合和努力下,团队共同完成了报警器的制作,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整个项目从预研、立项、设计到实施,在学校里完成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这对于在校本科生来说,是个非常难得的实践机会;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研究实践使学生真实地体会了科学研究的苦辛与快乐,进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主动对问题的好奇、探究以及对未知的执着追求精神。对于教师来说,也可加强教师和本科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促进高校教师科研指导队伍的建设。在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的实践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对于低年级学生,有可能对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立项难度就显得有些大。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尚未接触足够多的专业技术课程,知识面和动手能力上略显不足。本项目中要进行android开发,需要学生已经具备面向对象编程、软件工程、java开发、手机开源操作系统的知识基础,以及针对arduino的开发,也需要单片机原理和C语言的基础知识,对于大部分新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创新团队组建时要考虑新生和老生搭配。
其次,对于部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相对而言,写作科技论文和项目研究报告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个优秀项目的结题并不能只考虑产品的物理实现,还要考虑如何完整地总结项目研究过程和演示项目成果。这次创新项目中普遍发现学生需要进一步提高科研论文撰写的能力以及演示项目成果的能力,后续也需要加强学生在这方面的锻炼。
4 结语
实践证明,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是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提高本科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形式和重要环节。通过参加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的机会,大学生能够尽早进行科学研究训练,做到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不仅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培养了本科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科研素养。
参考文献
[1] 李海霞,郭培红.大学生科学研究计划在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6).
[关键词]护理 大学生 科研活动效果
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这就要求高校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大力发展创新教学途径,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护理学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随着医学模式、健康观念及人口结构的转变,护理学知识结构也相应地由生物科学扩大到心理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现代社会要求护理专业人才既要具备熟练的护理专业实践技能,还要具备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综合素养及创新能力。
国内外研究表明,大学生科研活动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科研活动正在蓬勃发展,但是也面临着一大难题。这个难题是:如何科学地评价大学生科研活动效果?对大学生科研活动效果进行评价与分析,既能够为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也能够给大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引导大学生朝着培养目标健康发展,还有利于发现高校在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便进行相应的改革,促进大学生科研活动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基于上述认识,本文对我校护理专业大学生科研活动效果进行评价与分析,以提高我校大学生科研活动质量和效率。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2005级、2006级、2007级护理专业大学生,共120名,均参与了学校或学院立项的大学生科研项目研究工作。
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问卷调查表由13道题目组成,经过专家修改和认证,符合问卷信度和效度要求。对120名研究对象发放问卷调查表,由研究对象独立完成后以无记名方式返回问卷调查表。本研究共发放问卷调查表120份,回收有效问卷调查表116份,有效率96.7%。有效问卷调查表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1.科研活动对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影响。将科研活动对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影响分成3个等级:明显改善、有改善、无改善。计算各等级大学生人数占被调查大学生总人数(n=116)的百分比,即可反映科研活动对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影响效果,结果见表1。表1显示:参与科研活动后,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判断能力以及科研选题能力得到明显改善的大学生比例位居前三位,分别是81.9%、77.5%和73.3%;综述写作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没有得到改善的大学生比例较高,分别是8.6%和6.1%。
2.科研活动对大学生科研品质形成的影响。将科研活动对大学生科研品质形成的影响分成3个等级:明显改善、有改善、无改善。计算各等级大学生人数占被调查大学生总人数(n=116)的百分比,即可反映科研活动对大学生科研品质形成的影响效果,结果见表2。表2显示:参与科研活动后,毅力与勇气、严谨与恒心、科研兴趣与热情得到明显改善的大学生比例分别是86.2%、78.5%和86.2%。
3.科研活动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将科研活动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分成3个等级:明显改善、有改善、无改善。计算各等级大学生人数占被调查大学生总人数(n=116)的百分比,即可反映科研活动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效果,结果见表3。表3显示:参与科研活动后,口头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得到明显改善的大学生比例分别是65.5%、76.7%和78.4%;口头表达能力没有得到改善的大学生比例较高,为4.3%。
三、结语
大学生科研活动与大学教师或专职研究人员所从事的科研活动不同。大学生科研活动的目标是:在科研活动中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科研品质、社会交往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等综合素质。对大学生科研活动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是提高大学生科研活动质量和效率的关键环节。只有设计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才能真实地反映本校大学生科研活动水平和存在问题。在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时,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确定本校的科研活动目标,要注意纠正学生容易忽视的偏向性,适当增加某些指标和加大其权重,使得科研活动目标能够顺利实现。
本研究观察到,本校护理专业大学生科研活动在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促进科研品质形成以及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方面均发挥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科研活动在促进科研品质形成以及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两方面效果最明显。大学生科研活动在提高大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判断能力以及科研选题能力等科研能力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但是在提高综述写作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方面尚不十分理想,这也是大学生科研活动中的一个难点问题,是提高大学生科研活动质量的关键点,需要调动学校、学生和教师等多方面力量协同解决。
总之,提高大学生科研活动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对大学生科研活动效果开展阶段性评价与分析,能够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而调整和改进大学生科研活动方案,指导大学生科研活动下一阶段工作的开展,确保顺利达到大学生科研活动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建中,赵剑曦,黄长沧等.以科研训练为主线培养研究型人才.中国大学教学,2005,(5):30-32.
[2]李继平,刘素珍,李卉青.对21世纪护理本科人才培养的思考.现代护理,2004,(10):1-2.
[3]杨慧,俞安平,恢光平等.国内外本科生科研训练比较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5):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