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银行业现状与前景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所谓低碳经济指的是以“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著称的经济发展模式。人类社会在经历了早期的农业文明以及现代的工业文明之后,开始逐步重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转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广的经济发展模式,开始探寻一条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而低碳经济在上述“三低”的基础之上,还有这“高效率、高附加值以及高效能”的“三高特点”,因此,其经济发展模式与人类社会现在所亟需的经济发展需求相符,为人类在经济大力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提供了可能。具体而言,低碳经济相较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而言,通过减少碳排放,以有效减少人类社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与损害,以使经济社会步入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我国金融业尚未能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持
虽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化升级,经济结构的大幅度调整,低碳经济在我国的发展以及推广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支持,但是,从实践情况来看,我国金融业尚未推出相应的金融产品或者为低碳经济体推出适应其发展的金融服务,导致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缺乏适宜的金融生态环境,进而其发展陷入了瓶颈之中。具体而言,我国金融业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限制和阻碍了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1.由于低碳金融是新型概念
其进入到我国的历史也较短,因而我国金融机构对低碳金融的理论认识还不足,也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提供专业支持,金融业特别是商业银行在对待低碳金融项目的审批、运作、风险管理等方面缺乏成熟的经验,这导致银行业对待低碳金融项目的热情不足,进而低碳金融项目很难从我国的商业银行获得贷款支持,严重制约了低碳金融项目的发展。
2.低碳金融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不成正比。
我国金融业的存在与发展都是以经济利润作为目标。但是,受到专业人才资源的缺乏、技术水平的有限以及其他客观条件的影响,我国向低碳企业转型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重重阻碍,转型成本高,而金融业特别是我国商业银行,由于尚未形成一套健全的体制对低碳企业的低碳金融项目的风险以及还款能力进行评估,不敢对低碳企业的金融项目发放贷款,这对于本就资金短缺的低碳金融项目而言更加是雪上加霜。从实践来看,我国低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确能够享受一些地方政府乃至中央政府的政策支持,在发展过程中也能够逐步树立起绿色企业形象。尽管如此,商业银行对发放贷款的严苛性、安全性以及收益性,低碳企业想要企业自身的低碳金融项目获得贷款支持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是低碳金融相较于传统金融而言,其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同样重视环境保护,因而其发展过程中对环境保护的成本投入远远高于传统的金融业,这与目前我国的金融业的实际发展理念还不相符。因而,我国低碳金融在享有较高的社会民声的同时,也承担着巨大的经济压力。
3.法律法规不完善。
目前而言,国际上关于节能减排最权威的国际公约便是于1997年于日本京都通过的《京都议定书》,后于2011年在南非规定了《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限。虽然,相较于上个世纪而言,各国政府都已经重视并积极投身实践来进行节能减排,但是,立法上却并未取得什么实质性进展,特备是发展中国家,由于减排任务轻,政府对于企业的减排监管过于宽松,也未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碳排放行为,这导致部分企业仍然至人类生存环境于不顾,大肆排放污染物。
三、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银行业的前景分析
1.碳交易市场出现的历史原因。
随着《京都议定书》的实施,各国在碳排放上都承担起了应承担的责任。然而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特别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为了减少本国的碳排放,在能源开发与利用上不惜花费大成本,但目前而言其效果还并不十分显著。因此,其减排成本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而反观发展中国家,其能源利用率低下,减排压力小,减排成本低廉。上述现象直接导致同一减排单位的国别差价,进而,各国政府、企业为了平衡低碳减排目标,开始以金钱换取低碳排放指标,低碳交易市场应运而生。
2.我国银行业在低碳经济大背景下的发展前景。
虽然自出现后,低碳交易市场曾受到过一定的打击,市场也曾一度陷入低迷状态,碳排放价格也曾经大幅度下跌。但是,上述现象都有一定的历史原因。例如,碳交易市场初期缺乏健全的制度管理、美国出于自身利益等因素的考虑未加入《京都议定书》,这些原因都是导致国际上碳交易市场中碳排放价格大幅波动的重大原因。然而,在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国家的经济都开始出现了复苏现象。金融业相关学者认为,自2011年后,碳交易市场已经显露生机,这也为各国碳产品的创新以及碳交易市场的繁荣提供了一个有利时机。与此同时,各国政府也开始逐渐意识到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性,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中央政府,都给予了我国的碳交易市场的发展以极大的政策扶持,我们也可以从互联网、报纸以及电视等传媒媒介上了解到我国政府在低碳金融发展过程中给予的政策扶持措施。自我国上一届领导班子以来,我国政府就已经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为我国重要的战略任务之一。作为一个拥有13多亿人口的经济大国,我国拥有着令人瞩目的碳交易市场发展潜力,而我国各大商业银行的参与,将会给碳交易市场带来巨大的金融支持,注入新的活力。虽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之下还未发挥应有的作用,低碳企业想要从银行获得贷款支持也困难重重,但是应当看到,无论是我国的低碳交易市场还是低碳金融产品的创新都为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契机,而如何把握当下的发展契机,才是我国银行业应当予以关注的问题。
四、结语
关键词:民间金融;发展;文献综述
一、引言
在中国,民间金融理论研究比其实践的产生要晚得多,原因是在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计划金融时期,民间金融没有生存的制度环境和经济基础;在经济转轨时期,民间金融只能在正规金融发展的夹缝里生存。当国有金融不能对非公有制经济提供资金支持时,民间金融才真正显示出它的市场特征和比较优势。于是研究民间金融问题的文献才逐渐多起来。近年来学术界对“民间金融该不该存在”、“该如何发展民间金融”的问题作了大量而深刻的讨论。尽管部分民间金融在目前已经自发或被迫地表现出融入正规金融的态势,并不意味着民间金融已经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空间。
二、民间金融的未来
在预见未来中国金融业的激励传导机制可以得到有效强化的前提下,关注民间金融发展的学者们对它的走势作出了自己的设想。
(一)保持原有的互,升级发展形态
在以混合所有制和市场经济为主体的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体都不是纯粹的市场经济或者自然经济,而是二者的混合体。这就决定了我国民间金融中的带有明显互助合作性质的那部分会被继续保留下来,并以更加高级的形态发展下去。姜旭朝教授(1996)通过对民间金融的系统性研究认为:未来中国的金融格局是国有金融为主,民间金融为辅,民间金融仍应该处于查缺补漏的地位。林毅夫(2003)基于对我国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的考察,指出我国金融结构改革的方向应是建立以中小金融机构为主体的金融体系,大力培育为广大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民间金融。程昆等(2005)在研究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生成逻辑及其发展趋势时提出:在主流市场经济形态的背后长期会存在较为落后的自然经济形态,正规金融较难到达这些地区,因此传统、互的农村非正规金融会长期存在。此外,程蕾(2004)在中国民间金融走势分析中提到:民间金融产生发展的原因不尽相同,缘于地下经济发展起来的民间金融,只要地下经济存在,民间金融必将存在;缘于金融浅化的民间金融,只要金融制度没有大的变革,民间金融同样有其生长、发展的空间。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体制的内在要求,还是市场经济的外在需求,民间金融尤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在现代化进程中,不论商品经济如何发展,主流的现代金融形式不可能覆盖全社会,而且银行金融又往往不尽完善,传统的互民间金融仍然将继续存在,重要的是如何实现其发展形式的优化。
发展形式:
(1)设立小额贷款公司
中国的小额贷款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小额贷款公司的设立,可以合理地将一些民间资金集中了起来,规范民间借贷市场。田婕等(2011)在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一文中提出:小额贷款公司是未来民间金融发展的一条可行之道,作为商业性的民间金融机构,小额贷款组织应该主要是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遇到的贷款难的问题,其贷款对象应该以“三农”为主,以及为“三农”服务的其它经济实体。
(2)适度发展典当行
由于正规金融的融资信用要求较高,近年来古老的典当行业已以崭新的面貌和方便、灵活、快捷的服务在金融市场环境下赢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陶小平等(2011)提出:在国家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农村农户和民营中小企业正规金融贷款满足率下降的前提下,典当行已然成为部分农户和民营中小企业短期应急性快速融资的“银行”。我国农村低收入人群多,中收入人群和高收入人群较少,典当作为一种特殊的融资方式,具有方式灵活、对典当物提供者信用要求很低、配套服务周全等明显优势,对农户和民营中小企业的资金融通起到了补充作用。
(3)发展成农村社会性投融资机构
社会性投融资机构是指在严密的财产契约关系约束下,通过对居民融资形成一定规模的资金积聚,从而进行各类专业性投资活动的金融企业。田婕等(2011)在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一文中提出:可成立服务于三农的民营投资公司、投资基金和其他各类投资机构,其功能是将民间资本引向实体产业。通过民间资本在社会性投融资中比重的增加,使分散的、小额的民间投资资金规模化,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既规范了民间金融,也为投融资体制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融入正规的金融体系,改变发展方式
从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来看,非正规金融的发展趋势往往正是融入正规金融系统(姜旭朝等,2004)。Kohn(1999)在研究英国工业革命前的金融制度时发现,正规金融都是从非正规金融的行列中逐渐演化形成的,因而非正规民间金融作为一种诱致性的制度安排,如果没有行政干预,它的发展方向将是由小到大,由非正式到正式的。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等(2001)根据对我国股票市场发展史的研究,强调非正规金融对我国金融制度变迁具有导向作用,提出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路径――从非正规金融到正规金融“两阶段”的理论观点。熊继洲(2003)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台湾金融制度变迁的历史研究后,发现民营银行最基本的经营领域正是原来地下金融的服务领域,合会组织变革为民营银行是台湾银行制度变迁的关键内容。
民间金融的演变过程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从短期金融组织转变成为永久性金融机构;从只存不贷转变为存贷结合;从定期运营转变为每日运营。所有这些特点代表了民间金融的发展方向――逐渐演变成正规金融机构(李晶,2009)。从短期来看,民间金融机构通过自身积累或兼并不断壮大,分散、零星的资金将变的更集中,使未来民间资金流更加巨额化。规范化后民间融资渠道拓宽,民间金融市场的利率将逐步走低。从长远看,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金融主体多元化将是大势所趋,民间金融机构与正规金融机构通过资本纽带,最终将融合成一体(姜旭朝,1996)。
此外,非正规金融的内在缺陷(如其相对落后的风险管理机制和相对较小的借贷额度)致使其难以胜任市场进一步深入发展的需要,无法在经济中永久立足,随着经济的发展必然会逐渐融入正规金融体系。同时,随着金融监管机构对于民营资本参与金融领域的鼓励,更多民间资本投入到民营银行的组建中,也推动了民间金融同正规金融的接轨(王曙光,2007)。
我们可以看到:学术界对民间金融发展趋势的研究,更多的认为民间金融很可能会演变为正规民间金融机构如风险投资基金、信托公司、或者入股农村信用社或地方商业银行,甚至成立新的民间资本控股的股份制民营银行。
发展形式:
(1)民营银行
由于现有民间金融组织与民营银行在资本性质方面的相似性,依据市场化原则对民间金融组织进行改造、使其演化为民营银行,具有可能性与现实性。同时,民间金融总体规模的不断加大和民间资本强烈的逐利性,成为创建民营银行的内在动因。市场经济要求金融机构按市场规则运行,民间金融组织逐步演化为民营银行顺理成章。因而,民营银行的组建要求将会使一部分民间金融发展较为规范的民间金融组织率先融入正规金融体系(王曙光,2007)。
(2)社区银行(村镇银行)
社区银行的概念来自于美国等西方金融发达国家,其资产规模较小,是主要为经营区域内中小企业和居民家庭服务的地方性小型商业银行。田婕等(2011)在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中提出:要借鉴美国社区银行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发展社区银行,社区银行可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设立、运作并为农户和民营中小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个性化金融服务,这为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提供了一个比较现实的通道。
(3)发展为合作金融机构
合作金融是指由个人集资联合成立,以相互合作为主要宗旨的金融机构的金融活动,由此建立的金融机构称为合作金融机构。合作金融作为我国农村金融的基本组织形式,已在理论界达成共识,可以借鉴国际经验来发展和完善农村合作金融事业,通过对农村信用社的改进来形成合作金融机构。厉以宁(2002)针对我国农村面临的金融困境,提出应对有条件的农村信用社进行股份制改造,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史晋川等(2003)在考察了温州、台州的民间金融形式后提出,对商业化倾向明显、经济基础较好的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应进行股份制改造,使其真正成为产权明晰、严格按市场规范运作并摒弃行政干预的民间金融机构。可以看到全国首批组建和农村商业银行已经在苏南地区成立,而且今后农信社改革的试点范围还将扩大。
(三)演化成非法的地下金融
对于部分规模小、管理不善的民间金融将会演化为或已经是非法的地下金融,如非法的标会、应会、老鼠会以及以诈骗为目的的各种集资性的合会等,这类非法的地下金融将会在经济发展较快而政府金融监管缺乏效率的地区存在,为某些利益主体的非法活动提供融资。严格的讲,这种形式的民间金融,已经脱离了原来意义上的民间金融,而实属非法范畴。对于这些非法的地下金融,政府应该严厉打击并坚决取缔(程昆,2005)。
三、结论
从各种文献研究总结学者们对民间金融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三种:一是继续保持其原有的互助合作性质;二是将演变成正规金融;三是演化成非法的地下金融。目前,我国的金融发展程度同发达国家和地区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要使民间金融在较短时间内完全融入正规金融体系是不现实的。民间金融是我国金融制度变迁的必然结果,弥补了正规金融的不足,虽然政府曾多次强行禁止,民间金融也一度从地上转入地下,但其并未从此消失。正规金融和民间金融之间存在合作和竞争关系,因此在一段时期内,我国的民间金融还将同正规金融并存,并为民间经济主体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
中国民间金融的未来如何,应该从整体经济和整体金融的发展来考虑,不应把现有民间金融的所有形式都强制性地迅速转化为现代金融体系的一部分,而应着重考虑建立真正的民营金融体系。(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诸葛隽. 民间金融、渐进转轨中的金融支持与区域资本市场. 上海经济研究[J],2006(3) .
[2]林毅夫,李永军. 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 经济研究,2001 (1) .
[3]李迟. 浙江温州民间金融现状、问题与研究对策[J].西南交通大学,2011(3) .
[4]王曙光,邓一婷民间金融扩张的内在机理、演进路径与未来趋势研究[J]金融研究2007(6).
[5]姜旭朝,丁昌株.民间金融理论分析: 范畴、比较与制度变迁[J],金融研究,2004(8).
[6]蔡四平.规范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J]. 湖南商学院财政金融学院,2011,02.
[7]林毅夫,孙希芳. 信息、非正规金融与中小企业[J]. 经济研究,2005( 07) .
[8]柳松,程昆.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生成逻辑及其发展趋势研究[J].广西金融研究,2005(8)
关键词:金融租赁;非银行金融租赁;竞争与战略
一、我国非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发展的市场环境
一融资租赁市场空间和潜力巨大
某种意义上来讲,融资租赁在我国仍属于新生事物,尚处于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这一点,从与GDP占比指标和租赁市场渗透率指标均偏低的情况可以看出。同时,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也为租赁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对非银行金融租赁公司来讲,有着巨大的现实和潜在的市场开拓前景。
与GDP占比指标偏低。该指标具体指的是我国的租赁市场业务额和GDP总值的比率。据资料显示,在租赁业与GDP占比指标上,我国和世界租赁市场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在2005年,美、日、德三国租赁业与GDP占比平均值为.65%。相比之下,在2008年,我国租赁业务为550亿元,与GDP占比指标仅为0.5%,与发达国家相比有着大致三倍多的差距。2009年,我国GDP值为335353亿元,按照增长8%来推算我国200年GDP值,200年的我国GDP可以达到3628亿元。按照美、日、德三国与GDP占比指标为.65%的值来计算,我国租赁市场将有5976的市场份额,与2008年市场相比,理论上有着4426亿元的空间差距,这表明有着4426亿元的市场容量需要开发。
市场渗透率指标偏低。租赁实现的设备投资占设备总投资的比例为租赁市场渗透率。2008年,我国的租赁市场渗透率仅为2.25%,这一数值在德国为9.8%、快速发展中国家巴西为.4%,转轨经济的俄罗斯为4.4%。2008年的租赁市场交易额仅为550亿元,按照0%的市场渗透率来测算,租赁市场交易额将为689亿元。
我国当前经济健康发展促进租赁市场扩容。在国家总体经济战略上,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重大经济布局,将对国内经济形成拉动,需要大量电力、运输的设备投资。在具体生活用品市场上,电脑租赁、汽车租赁等租赁需求不断扩大,租赁市场已从传统的设备市场向生活用品市场延伸。另外,在新经济条件下,众多中小企业,在贷款上相对困难,对通过融资租赁进行生产经营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意愿,极具市场开发潜力。
二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是金融租赁市场的主导
我国的融资租赁市场的形成是改革开放之后的事。98年4月成立的中国东方租赁有限公司是我国第一家租赁公司。三十多年来,经过不断发展,截止2009年9月,我国已具有各类融资租赁公司50余家,这其中,银监会审批的金融租赁公司有2家,商务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审批的内资试点融资租赁公司有37家,商务部审批的外资融资租赁公司0多家。另外,还有不少机器设备制造企业兼营融资租赁业务。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融资租赁服务体系己经形成,融资租赁业务涉及工程机械、医疗设备、民航海运等众多领域,融资租赁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领域中的一只重要力量。其中银行系则是其中的主导力量,给非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
据统计显示,2009年底,国内2家受银监会监管的大型金融租赁公司,其租赁资产余额达到507.3亿元,全年营业收入为77.79亿元,利润总额为22.36亿元,比2008年分别增长了20%、80%和6%,发展迅猛。从目前形势来看,这2家金融租赁公司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的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占了6家,占据了半壁江山。从注册资金上来看,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分别列第、3、4、7、8名,是国内金融租赁市场的主导力量,华融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名列第0名。
工商银行等自己旗下的金融租赁公司,在租赁市场上主要投向飞机、船舶、机器、设备等领域,在整个金融租赁行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有着强大的资金为后盾,对于资金相对单薄的非银行金融租赁公司来讲,有着巨大的竞争优势。因此,如何应对来自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的竞争,巩固并发展市场是非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应思考的重大战略问题。
二、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发展优劣势分析
一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优势分析
在资金资产资源方面。开展融资租赁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来讲,融资租赁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的产业。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由于其银行的核心业务,在注册启动资金上较为充足,工商银行等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的注册资金都在20亿元或以上,实力雄厚,这是一般租赁公司难以比拟的。同时,在资金获取上,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往往凭借着大资金的优势,以低回报率的方式占领市场,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另外,银行的金融租赁公司在运作上可以依托银行行业的无形资产和品牌资产,良好的品牌优势更是为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提供了较好的竞争优势。
在客户网络资源方面。由于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所在的商业银行在经营信贷等业务中建立起广泛的客户网络资源,为其获取了非银行金融租赁公司难以获得的客户资源优势和风险控制优势。在客户获取上,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凭借其多年信贷经营形成的客户网络和分支机构网络,可以直接获得金融租赁方面的客户信息和资源,在金融租赁运作上,较为容易从业务联系密切的大型设备提供商处获得优质量、低成本的租赁设备。在风险控制上,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由于掌握了许多相关客户的信用资质,可以较好地控制金融租赁风险。相比之下,非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则难以获得这样的市场机会和风险控制优势。
在人才队伍资源方面。作为边缘性、多学科性较强的金融租赁业,其业务有着较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需要大量专业人才。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所在的银行在长期经营中积累了大量专业人才。其在市场营销策划、风险控制管理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人才支撑优势,为金融租赁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人才储备,是非银行金融租赁公司难以相比的。
二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劣势分析
从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业务运作来看,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目前银行系租赁公司数目较为有限,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在运作上几乎不约而同地把船舶、航空等大型设备定位为目标市场,眼光局限于单一的大型租赁设备市场,有着市场定位单一的局限性,同时由于这些市场耗费资金量大,在一定程度上使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面临着注册资本金偏低的问题,其相对于非银行金融租赁公司的资金优势受到了牵制,削弱了其市场竞争力。
从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融资渠道上来看,其渠道比较狭窄。受国内目前监管政策制约,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不能从其出资银行取得贷款,资金基本为固有的注册本金,融资渠道受限,极为不灵活。同时按照《同业拆借管理办法》规定,金融租赁公司进行同业拆借前的最近两年必须连续盈利润,对新成立的银行系租赁公司的同业拆借行为进行了限制。加之,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喜好于船舶等大型租赁设备市场的业务运作特点,其资金优势大大打了折扣。
另外,由于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出身于银行业,因此其在金融租赁市场的运作上专业性不高,对租赁标的物熟悉程度不够,对租赁标的物处理经验不足,其维修处理能力也较弱。
三、非银行金融租赁公司的竞争和战略思考
一非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应将差异化和一体化战略有机结合
华融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20多年来,经过不断努力开拓。目前在战略布局上,华融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已全面涉足企业技术改造、工程机械、环保能源、公共交通、医疗保健、印刷出版、船舶运输等领域,为3900多家企业提供融资租赁服务,累计租赁投资额达790亿元。200年2月公司完成新一轮增资,注册资本由4.74亿元增加至20亿元,公司运作本金得到较大充实。针对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市场定位于大型设备租赁的局限性,华融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应该对现有战略进行优化,将差异化和一体化竞争战略结合起来。在差异化战略上,就是要“放大。目前,国内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市场开发主要精力放在了航空、电力等大型设备行业,这种战略定位很难取得实质意义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容易导致恶性竞争。这对我们非银行金融租赁公司是个重要的战略契机,华融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应尽量回避船舶、飞机等耗费资金量大的大型设备租赁市场,避免也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进行正面交锋,杜绝拼“体力。在一体化战略上,一方面,就是重点开拓大中小企业租赁市场,尤其是收益高、成长空间大的大中小企业客户市场应积极开拓,进行“深耕战略,将公司的核心市场定位在大中小企业设备租赁,从一体化角度挖掘市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发挥企业自身的在租赁市场的专业性优势,使资金得到效率最大化运用,不断提高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壮大实力。进而在与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进行竞争时赢得优势。另一方面,不断创新公司业务,并应尝试性地介入担保和证券市场,择机登陆A股市场,实施整个金融市场领域的一体化发展战略,做大做强,获取更大的竞争空间。
二非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应不断创新各项工作
拓展新租赁业务和市场。一方面,华融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在继续做好直接租赁、回租租赁和杠杆租赁的基础上,应积极创新,对转租赁、风险租赁、委托租赁、项目融资租赁,开展与租赁业相关的延伸业务,积极在设备制造业、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运输业、电信等方面积极开拓业务。另一方面,进行产品创新。创新是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获胜法宝。在实际发展中,华融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可以根据承租企业不同需要制定个性化的租赁方案,进行服务和产品创新,提高金融租赁服务的宽度和深度,通过多样化的租赁方式为承租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以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权。
充分发挥企业战略联盟作用。在市场的开拓中,尤其是船舶等造价较高的大型设备租赁,对租赁公司资金要求较高,仅凭一家之力有时很难满足客户企业对大型项目的融资需求。因此,在实际发展中,非银行金融租赁公司要更多地与行业内的金融租赁进行战略合作,通过合作的方式,协同解决大项目融资需求,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加强租赁经营管理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金融租赁是资本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复合型的租赁经营管理复合型人才对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在非银行金融租赁公司的发展中,要加大对懂得经济、金融、法律、贸易、管理、税收、会计、租赁管理等知识的专业复合型人才进行引进,提高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
另外,要加强风险控制。通过建立风险控制机制,全面了解承租方的财务和信用情况,建立完善科学的风险控制机制,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 郑祖军,张玲. 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发展前景分析及对策探究[J]. 武汉金融,,200,06) :7-8
[2] 马黎 银行系金融租赁再扬风帆 [J]中国金融家, 200,4) :96-97
[3] 王恋,张瑞兵. 融资租赁业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分析[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02):09-09
[4] 潘天珏,罗文婷 商业银行金融租赁业务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J]. 湖南农机,200,03) :0-02
[5] 费伦苏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租赁业务:现状与未来[J] 银行家, 2009,03):60-6
关键词:财富管理 理财规划 市场策略 银行业务
一、银行财富管理发展现状
(一)银行财富管理的概念和定位
银行财富管理一般是指银行利用所掌握的零售客户信息与金融产品,通过分析客户自身的财务状况,了解和挖掘客户需求,制定客户理财方案,为优质客户提供现金、证券、保险、信贷、投资管理以及税务、财务计划、退休、遗产信托等一揽子金融服务,进而帮助客户实现理财目标的一系列过程。一般服务对象为流动性金融资产高于100万元人民币。
(二)银行财富管理的特征
1 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个人理财。高端客户在消费习性和投资理念上有明显的特色。据一项调查表明,高端客户个人理财业务的首要目标在于实现财富的保值,其次避免过度纳税,以下依次为实现财富增值、为后代积累遗产、保障公司的生存等。客户往往需要一套完整科学的理财规划,而不是分散化的产品配置。
2 强调品牌效应。在银行产品同质化现象十分明显的今天。留住客户的关键是要让其在享受银行优越服务的同时,不断深化对品牌的感受。近年来,打品牌也是各家银行祭出的杀手锏。同业中一些知名的品牌包括招行推出的“金葵花”、工行的理财金账户、民生银行的“非凡理财”赢得了较高的市场认知度。在财富管理领域,品牌战略更是市场对商业银行的要求和期待,这是财富管理业务长期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3 依托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统。做好财富管理工作需要有良好信息系统做为支撑,如能对优质客户进行有效的细分,可以检验客户的贡献度,评价客户经理的服务以及成本,了解产品的需求和效益,从而最后制定更优良的客户管理的方案。提供财富管理业务的银行,通常需要花费大量的数据、信息资源进行系统的升级改造,建立自动化的财富管理系统及成本低廉的电子渠道、网络渠道,可以为客户提供实时化的便利服务。当客户资产发生变化,如汇率、利率、股价、基金净值波动较大时,财富管理系统可实时通知客户,提供个人理财建议,等等。
4 财富管理不同于私人银行。一般而言,银行个人业务分为三个阶段,即个人理财业务、财富管理、私人银行业务,我国的银行大多处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私人银行与财富管理有五大区别:准入标准不一样,私人银行远高于财富管理,以中行为例,私人银行的准入标准是100万美元,而财富管理一般只有100万元人民币;负责理财业务的人员不一样,从事财富管理工作的人员是理财经理,而从事私人银行业务的是私人银行家;产品服务不一样。私人银行对一个人定制产品,而财富管理是对一类人即一个细分群定制产品;服务渠道不一样,私人银行比财富管理更私密珍贵,为客户单独配置会谈房间,隐私特点更加明显;提供的服务不一样,私人银行所提供的是“1+1”的服务,即私人银行+投资顾问组合式服务,而财富管理则是由理财经理提供一对一服务。
二、我国财富管理发展的前景分析
近期,万事达卡国际组织的《万事达卡中国富裕阶层指数》报告称:2009年,中国内地家庭年收入2.5万美元以上的富裕阶层有近500万户,39%集中分布在上海、北京、广州三大城市中;到2015年,内地富裕阶层数量预计将增到860万户,京、沪、穗三地所占比例将上升到47%,中国财富管理业务机遇与前景十分诱人。
(一)政策环境的变化为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创新拓展了广阔的空间
我国银监会颁布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给国内银行财富管理市场吹进了一股春风。该《办法》允许商业银行在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按照符合客户利益和风险承受能力的原则,尽责地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同时,鼓励商业银行推出结构性衍生产品、人民币外币相结合的理财产品,一则摆脱传统理财产品的局限,二则提高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和吸引力,三则提高商业银行产品创新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因此,那些具有较强衍生产品设计能力的银行,今后将会脱颖而出成为财富管理的市场领先者。
(二)客户金融资产多元化为财富管理提供了新的市场需求
新兴的中国富豪阶层关注堆积的财富,希望得到保值升值和家族传承,他们的资产组合包括存款、股票、基金、保险、黄金等人民币理财产品,并随着股指期货的推出,将更多地投向金融衍生产品市场。
(三)银行的经营资源和IT优势已日益成为推动财富管理发展的重要条件
经营资源对银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仅包括人、财、物等有形资源,更重要的包括商誉等无形资源。强大的财富管理系统要能捕捉广泛的客户信息;要能进行客户行为和偏好的分析;要能识别潜在优质客户,并能将其放入差异化的客户支持群中。另外,支持优质客户的平台必须能够提供客户与银行在各个产品和渠道建立联系的全景图。
(四)国际经验表明我国大力发展高端客户财富管理已势在必行
研读汇丰、花旗等外资银行2009年最新的财务报表可以发现,财富管理在其业务分类中占据重要地位。汇丰控股2009年半年报显示,除税前利润排名前3位的业务分别是个人理财(占33%),企业银行、投资银行及资本市场(占29%)和工商业务(占24%)。汇丰控股在半年报别指出,从各客户群表现来说,亚洲尤其是中国的个人理财业务取得“十分强劲的业绩”,除税前利润比去年同期上升38%。
三、推进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的市场策略
面对残酷激烈的市场竞争,不进则退。我国银行要大力发展财富管理业务,就一定要形成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在客--户、产品、服务、人才、管理等五大因素上狠下功夫,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优质、忠诚的客户群对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银行的竞争就是对拥有一定金融资产的优质客户的竞争,因为他们才是银行开展财富管理业务的根本。如何吸引并留住高端客户呢?
首先,挖掘并争夺潜在新客户。面临激烈的竞争有效抢夺客户是成功的第一步,这是发展财富管理的出发点。及时、经常地深入市场一线,分析客户状况,主动深入高档社区、高档商务区开发客户资源;可以加强与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进行业务合作,最大限度地实现优势互补,从机构、人员配置、培训、资金和技术投入方面进行必要的支持和配合,以形成发展合力,共同促进客户开发和业务发展。
其次,挽留已有的老客户,并不断提高其对银行的忠诚度,此乃实现财富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挖掘一个有效新客户的成本是挽留一个合格老客户的5倍,因此,“强势开
源”不如“有效节流”。注重从已有的大批存量客户中提取有效高端客户,采用纵向结合、财富推导的方式,即可从公司金融业务的企业管理层中识别,从工资数据导出中识别,从住房信贷中拥有多处房产的客户中识别。当然识别出了高质量客户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忠诚度不高始终困扰银行业务的发展,“追逐利益最大化”使得优质客户不断游走在各大银行之间。
面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是提高市场反应速度,加快推出优质理财产品,缩短与它行同类产品推出的时间间隔,力求能够“领先”市场推出。
二是实施客户的精细化细分工作,目前,许多银行在对客户的细分中主要以客户资产总额和对银行的利润贡献度来考虑,容易造成对客户自身金融需求的忽视。对此,需要引进目标客户动态档案跟踪管理制度,加强对客户生命周期、风险偏好等细分变量的关注度,对稳定固有客户群、提高综合回报率有着不可小觑的积极作用。
三是通过客户经理贴心周到的服务留住客户。这是银行致力于发展客户关系的最高境界。客户经理是传播银行服务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客户信赖银行,首先从信赖为其服务的客户经理开始。
(二)优质、差异化、与叶俱进产品是财富管理的基石
国内银行不缺渠道、不缺客户资源,缺的是有竞争力的产品。能否抓住有利时机,集中力量打造出符合客户需求且技术含量较高的理财产品,是财富管理市场出奇制胜的关键。银行理财产品中以固定收益类的产品居多,业绩参照标准多为当时的银行同期定期存款利率,而当前央行频频使用加息、提高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这对固定收益理财产品而言无疑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即便固定收益产品,在设计上也应该遵循灵活多变的原则,比如加入一些收益率定期可调整条款、产品可质押担保等,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该类产品的吸引力。
银行要重视产品推出上的时间衔接问题,避免出现较长一段时间上的产品真空期。因为,如果在某一时期没有较强市场吸引力相关产品推出就可能造成客户的流失。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客户需求,加快产品设计和审批,掌握好时机,在市场需求至高点前抢先推出产品。
银行要加强与证券、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之间的跨行业合作,利用与其他金融产品进行再组合的方式,实现产品流动性和收益性的合理配置,增强产品的灵活性和吸引力。西方发达国家的银行业多采用混业经营的方式,而我国依然采用“分业经营、专业管理”的模式,但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的活跃将逐步引导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全面合作时代的到来,对市场政策的敏感洞察力、高层的支持力度都将导致深层次合作模式的进一步展开。
(三)私密、个性化、贴心的服务是捆绑客户的利器
据波士顿咨询的统计数据,在中国不到0.5%的家庭拥有全国个人财富的60%以上。富裕阶层多呈现如下的理财倾向:持有现金水平很高,具有高度投机性,倾向于直接参与投资决定过程,很多客户坚信自己比理财机构的经理更有能力得到高回报。这也对银行的财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私密性强、个性化的服务显得至关重要。
首先,私密的个性化高端服务。财富管理不同于一般的个人理财,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服务对象的高端化。他们更强调安全性及私密性。硬件方面,财富管理中心要能够为客户提供私密的会谈空间;软件方面,中心需要配备一套完善的综合数据管理系统并进行定期跟踪。客户经理要对每位客户建立个人档案,记录客户的生命周期、风险偏好、性格特征、已购买理财产品、对未来投资收益的期望等个人信息,并不断对数据进行补充和完善,从而定期向客户提出准确的理财投资意见,做到个性化服务。
其次,必不可少的全程贴心服务。贴心服务是有效开展财富管理业务、确保客户经理所提意见能够被客户接受的重要环节。加大服务的广度和深度要求银行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提供包括教育、避税、保险、退休、财富转移、遗产规划等一系列全程服务。贴心服务讲究的是“人文关怀”,不仅要关注客户的理财需求,更要注重客户的心理诉求,针对客户的特点配备不同的客户经理提供服务将促进有效交流,提高服务的接受度和响应性。
(四)财富管理是专业、综合化、高水准人才的大比拼
上海国际金融学院院长陆教授指出:“中国财富管理在中国经济增长的同时已融入全球市场并日益成为焦点,最大的挑战在于缺乏领军人物和大批训练有素、通晓国际市场的财富管理专才”。
财富管理服务的对象是高端客户,服务的内容涉及到股票、基金、保险、外汇、黄金、期货、避税、资产规划等多个领域,这就决定了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需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不仅要训练有素、通晓国际金融市场动向,更要具备高超的人际沟通技巧、组织协调能力。然而,由于长期以来我国银行实行分业经营,因此,同时具备以上综合素质的人才并不多见。面对高速发展的金融业务我国银行必须加紧培养力度,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首先,银行可以通过继续教育、在职培训等途径进行人才自我培养。其次,利用与其他金融机构形成战略联盟进行专业化人才培训,采用“培训外包”的方式来拓展财富管理人才的视野、培养并提高其综合素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可通过外部聘任的途径在短时期内建设一支财富管理服务的特种部队,但这只是一时的缓兵之计,只有加大力度,加快培养一支具有国际视野和高综合素质的客户经理队伍,才能适应我国财富管理发展的需要。
(五)高效、务实的管理制度为财富管理保驾护航
首先,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可脱离依附支行的模式,单独成立财富中心,采用单列管理方式进行考核将有效提升其市场响应速度。
关键词:后ECFA时代;两岸融资合作;货币清算体系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20009102
2010年6月29日,大陆海基会与台湾海基会在重庆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ECFA)。2010年9月12日,ECFA在两岸双方完成相关准备工作并经两会互函确认后正式生效,进入实施程序。ECFA的签订,开启了两岸经济合作的新时代,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两岸经贸合作向着正常化、机制化、制度化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推动两岸经济关系进入新阶段。ECFA的签订,对于逐步消除两岸贸易壁垒、合理资源配置、拓展合作领域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使大陆与台湾之间形成投资双向化、形态多元化的全新发展格局。
1 后ECFA时代两岸融资合作现状
ECFA的实施,为两岸金融合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性保障,为今后的经贸合作搭建了新的制度化平台,为开创两岸经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新格局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两岸金融业更大力度、更宽领域、更多方式的合作提供了历史机遇。在ECFA《补充协议四》中,有多项优惠措施均涉及两岸金融市场,随着金融交流与合作的不断壮大,两岸融资合作也不断深入。2009年6月,以台湾方面逐步开放大陆企业向台湾投资为标志,两岸投资合作从“单向”转向“双向”。迄今,已有十几家企业在台设立公司,迈出了大陆企业赴台投资的第一步。
2 后ECFA时代两岸融资合作存在的障碍
2.1 融资相关政策限制过多
在2008年之前,台湾方面就已经对内地开放了部分保险、证券和银行业市场,但是由于政治和政策等方面的原因,两岸在融资方面的合作十分有限。从台湾方面分析,台湾当局对台湾金融业投资内地限制十分严格并且存在融资歧视,而且很少制定针对内地金融业的开放措施。从大陆方面分析,大陆政府的资本管制一直比较严格,针对台湾的金融投资也同样是遵照《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境内证券投资管理办法》,而由于台湾金融行业融资能力所限,很难满足进入大陆金融市场的相关条件。此外,由于制度不同,台湾金融业实施的金融监管与大陆相差较大,这也同样导致了融资面临重重困难。
2.2 银行放贷标准差别巨大
由于经济衰退引发的台商融资困难,台商目前很难获得大陆的融资支持。虽然说通过银行融资取得资金来源是主要手段,但是台商直接向大陆当地银行贷款存在较大障碍。由于两岸银行在放贷标准与观念方面存在较大差别,在贷款方面又时常发生征信不足、信用及担保品不足的情况,融资的执行困难重重。特别是台湾银行通常接受企业的应收账款、订单契约或现金流等贷款方式,大陆银行无法接受。而大陆银行需要的土地、厂房或机器设备等动产或不动产的贷款抵押品,台商提供又有很大困难,双方贷款方面的标准差距导致融资合作停滞不前。
2.3 缺乏完备货币清算体系
随着两岸经贸往来的不断拓展,货币兑换也日益频繁。但是目前全球汇率波动剧烈,美元持续贬值,人民币不断升值,由于两岸的贸易需要通过美元或者港币进行结算,汇率变动会引发汇兑风险不断加大,加之两次货币兑换产生的手续费支出,大陆与台湾的交易者在进行贸易时付出的兑换成本会很高。因此,建立完备的两岸货币清算体系呼声越来越高,如果能够形成完备的货币清算体系,两岸的交易者在进行贸易时可以直接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这不仅能够尽量减少由于货币兑换带来的兑换成本,也能够为交易者提供更大范围的交易便利。虽然,目前建立货币清算体系受到政治、政策等方面的诸多制约,但是从目前的两岸金融合作的长远规划来看,货币清算体系的建立迫在眉睫。
3 后ECFA时代两岸融资合作的应对策略
在两岸关系稳定发展、国际经济仍不明朗、欧债风暴方兴未艾、人民币国际化速度加快的大环境下,利用ECFA的良好契机,加大两岸融资合作的力度,对于促进双方长远投资,共同开拓国际市场有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3.1 加强政府政策协调力度
(1)放宽融资合作限制。
台湾方面要科学评估大陆企业对台湾经济可能带来的正面影响,进一步开放大陆投资领域,推动双向投资健康有序发展,使大陆投资成为拉动台湾经济和就业成长的新动力。推动两岸资本以台商向大陆投资为主转变为双向有序的共同投资模式发展。内地商业银行要与台湾商业银行密切合作,增加互设分支机构或代表处的数量,通过合作实现融资便利。台湾商业银行可以向内地商业银行推荐在内地投资的台湾企业或其客户,再由内地商业银行向台企提供融资支持,在满足融资条件的基础上尽量扩大对台资企业的融资范围,使台资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以便更好地推动企业发展。
(2)寻求金融监管合作。
两岸金融监管当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沟通渠道,开创两岸金融监管的新模式。在监管主体方面要是两岸监管当局都拥有自己的监管自,在自我监管的基础上实现监管手段的进一步细化,形成共同监管的全新模式。两岸监管机构要通过协商制定针对性的监管细则,对金融机构的融资活动进行持续性监测。由于在ECFA框架下会出现越来越多的跨区域金融机构,这不仅使监管的范围不断扩大,同时也大大增加了金融监管的难度。因此,对于跨区域金融机构要加大监管力度,密切关注其动向,特别要关注金融机构借融资渠道出现的资金异动,防范可能出现的地下钱庄、外汇黑市等违法犯罪行为,营造良好的金融监管运行体系。
(3)建立争端解决机制。
随着两岸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入,大陆与台湾之间在经济合作方面特别是融资合作方面极有可能发生争端。因此,需要提前设计出行之有效的争端解决机制,将争端的发生降到最低。第一,两岸要设立专门的争端解决机制工作机构,密切关注两岸企业融资活动的相关信息,关注可能发生的争端,一旦发现可能出现的争端要及时根据情况予以调解。第二,要建立正规的争端解决机制,制定科学的调解程序,如果当事人发生争端,要参照既定程序进行协调解决,力争通过协商和调解解决争端,尽量避免产生严重后果。第三,要设立有效的保障机制,建立仲裁裁决的监督执行机构,一旦当事人争端不能得到顺利解决,就要由该机构进行跟踪执行,启动相应的保障程序,保证争端的解决能够顺利完成。
3.2 合理调整银行融资理念
(1)选择重点行业扶持。
ECFA签订后,两岸的合作越来越密切,由于经济发展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银行业在两岸合作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就目前的融资状况而言,需要银行业对两岸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通过对大陆和台湾企业发展模式以及两岸经济发展需求状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较高技术含量的制造业是目前两岸投资合作的重点领域。在电子、通讯设备、化工、机械等行业,需要由银行以资金支持作为动力,为其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服务业也逐步成为两岸融资合作的新重点,ECFA在两岸服务业领域的深入发展将会带来更大商机,而诸如低成本全球融资、国际市场营销、相关会计与法律的咨询服务都是两岸合作的重要方向。因此,两岸的银行业应当以此为契机,有效扶植相关的重点行业,使两岸融资合作变得更加顺利,共同提升国际竞争力。
(2)实现银行优势互补。
两岸的银行机构处于不同的经济体制之下,其经营环境、经营理念和经营能力有很大差别。但是,ECFA的签订,为两岸银行机构的有效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大陆融资市场范围广大,贷款需求旺盛,而在大陆的台资企业也相对较多,比较容易开展融资以获得资金支持。台湾的银行机构在融资方面的经验要领先于大陆,大陆的银行机构要积极向台湾的银行机构学习,学习他们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法人治理结构、科学的监管体制为我所用。
(3)搭建信息共享平台。
由于一定历史原因的存在,两岸银行与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一直制约着后ECFA时代两岸融资合作。因此,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征信、担保、抵押和资产评估方面的信息共享显得十分重要。两地银行通过签订综合授信额度协议,构建两岸银行在信贷方面的合作平台,多渠道、多方式地积极解决台资企业资金的需求。目前,大陆的征信制度发展势头相对较好,相关的制度日趋完善,业务范围也不断扩充。台湾方面虽然征信制度建立时间相对较早,但是由于从客户的保密角度考虑,并未将资料提供给海外分行使用,这对于融资合作会产生很大的制约。因此,我们在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时,可以考虑先将敏感数据进行过滤,之后对数据的使用者进行严格的监管和限制,防止不安全数据使用或者泄漏情况的发生。由此,可以保证台商能够顺利的获得融资支持,也使双方的银行业都能够获得益处。
3.3 建立完备货币清算体系
进入ECFA时代,两岸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也越来越频繁,不管是金融绩效还是竞争力都会获得大幅度的提升。在两岸建立货币清算机制的过程中,台湾银行期望能够担任重要角色,成为台湾的两岸货币清算银行。目前大陆已批准10家台资银行在大陆设立分行,包括在上海开设分行的第一商业银行、国泰世华银行、土地银行等,另有开在苏州的合作金库银行、彰化银行,南京的永丰银行,东莞的玉山银行等。中国银行也已经与29家台湾同业建立了行关系,为1000多家大陆台资企业提供全面金融服务,3年来为台资企业提供贷款累计超过1600亿元人民币。
因此,大陆应当在货币清算体系的建立方面与台湾展开深入的合作,在台商相对密集的地区(如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开展货币兑换与结算试点,在结算的领域中可以先从非贸易领域开始,逐步扩大到贸易领域及资本领域,力争早日实现公开办理新台币的兑换业务,公开挂牌并将兑换新台币业务扩展到中国银行以外的其他国有商业银行。合理制定新台币汇率并允许按国际金融市场行情在一定范围内浮动,允许新台币作为计价与结算货币,为台商提供更好的金融支持服务。两岸通过建立货币双向兑换与清算机制,实现两岸商业银行间人民币与新台币的直接汇兑结算,逐渐建立两岸资金清算中心。这样不仅减少汇兑成本,也能保持货币供应量的稳定。
参考文献
[1]王桂荣,韩群群.台湾签订ECFA的推动因素及对台湾经济的影响[J].对外经贸实务,2011,6(027):9092.
[2]王静.后ECFA时代海峡两岸经济效益分析[J].对外经贸,2011,12(210):8587.
[3]陈丰.后ECFA时代两岸金融合作展望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5):1420.
[4]于绯.两岸ECFA:动力机制、特点和效应分析[J].未来与发展,2011,(10):6469.
[5]曹耘心.ECFA后大陆企业对台直接投资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当代经济,2011,(4):7476.
[6]伍庆,欧江波.ECFA背景下推进粤台金融合作研究[J].南方金融,2010,(8):4446.
[7]盛九元.ECFA签署后台湾参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前景分析[J].台湾研究,2011,(4):4247.
[8]吴孟道,林建甫.两岸签订ECFA与金融MOU对台商融资的影响[J].综合竞争力,2010,(1):8992.
关键词:金融改革;两岸金融;金融合作;福建地区
基金项目:本文为林俊国主持的福建省软科学项目(2013R0071)的研究成果之一
伴随着两岸经贸的高速增长,两岸之间的金融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2009年,标志着两岸金融交流合作正常化进程启动的《两岸金融合作协议》以及《两岸金融监督管理合作谅解备忘录》得以签订。而随后2010年6月签署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则开启了两岸金融合作的新进程。在两岸交流合作中,福建作为对台的前沿地区,一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桥梁作用。为进一步加快两岸之间的合作,国务院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这其中允许海西地区对台实行先试先行的政策。
但是,与两岸投资、贸易迅速发展呈明显对比的是,两岸金融交流合作进程艰难缓慢,金融往来明显不对称。如何加快发展两岸之间的经贸合作,尤其是金融合作,对于促进两岸经贸关系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台湾经济的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
一、我国金融改革回顾
我国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回顾三十五年的改革历程。在这条渐进式的改革之路中,不仅保证了转轨时期经济的平稳发展,同时也完成了自身的改革目标。一方面,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下一步进行金融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同时,金融改革的进行也为经济的发展不断提供新动力。近几年,我国在金改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主要表现在:
1.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
从2002年开始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调整,现在来看这一过程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基本平稳地完成了汇率的过渡。现已形成参照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体系。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上,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为代表的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已初步建立,市场化的定价机制作用得到进一步增强。
2.金融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不断加强
针对不同情形下的经济运行,综合运用多种宏观调控工具,货币政策适度、及时、灵活的予以调控。以“一行三会”为核心的多层次金融监管体系日趋成熟,监管效率得到进一步强化。
3.金融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
金融业履行对外开放承诺,积极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同时对外资金融机构实行国民待遇。此外,中资金融机构通过并购、设立海外分支等方式逐步进军境外金融市场。与之相对应的,合格境外、境内机构投资者制度继续稳步实施,人民币可兑换资本项目、双边本币互换项目继续推进,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也开始试点实施。
二、两岸金融合作现状分析
随着十年来两岸关系的不断进步,两岸间的经贸往来日益密切。现在台湾已是内地第九大出口市场、第七大贸易伙伴和第五大进口来源地。但相比之下,目前两岸间的金融业合作却严重滞后,发展形成了“小金融、大经贸”的不平衡格局。
(1)银行业合作。近年来大量台企赴内地进行投资,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建设银行已在台北设立分行,另有招商银行在台北设立办事处,以服务两岸的金融和贸易活动。同时,岛内银行业也积极在内地设立分支机构,截至2013年5月底,共有11家台湾银行分行,其中已开业10家、在建1家,代表处7家。
(2)证券业合作。台湾当局自海基会和海协会恢复商谈并达成两项重要的经济协议之后,开始逐步放开内地的合格机构投资者,允许投资台股、债券、基金等。内地方面同时也给予了积极回应,开通了“台股直通车”、“陆股直通车”,允许台资企业在内地A股上市等。
(3)保险业合作。随着2002年台湾“两岸保险业务往来许可证”的公布以及内地保险业的逐步对外开放,两岸保险业间的合作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因内地保险业对外资的市场准入条件较高,在地区、数量、业务和股权方面还存在限制因素,目前符合条件的仅有台湾的新光人寿、国泰人寿和台湾人寿等三家保险公司。
三、两岸金融合作深化存在的问题
目前两岸金融合作既有政策性的障碍,也与长期以来两岸间缺乏金融合作的实践经验等客观因素有关。
1.主要障碍来自于台湾方面政策
虽然内地始终坚持“不主张以政治分歧去影响、干扰两岸的经济合作”,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政治上两岸之间存在严重的分歧。台湾当局经常将两岸间的经济问题政治化,认为两岸间CEPA模式的经贸合作制度会“威胁”台湾经济,两岸间的直航会“危及”台湾安全,对于经贸的争端要求提高到“国际层次”进行交谈。台湾当局目前的政策制度依旧无法做到互惠对等,两岸间的金融交流更多的形式是间接单向,无疑在很大程度上给两岸经贸关系的合作带来负面影响。
2.内地金融法规不完善
目前在两岸间的金融合作方面并没有专项立法,对人民币与新台币之间的汇率兑换也没有详细的规定。这使得两岸间的金融合作无法可依,相关合作进程也无法有序进行。此外,两岸间的货币兑换由于立法上的缺失,通汇方面仍要借用美元进行清算,两次的兑换费用高、占用时间也较长,这就使得资金往来更多的是在地下钱庄进行,大大降低了两岸间经济贸易的效率。
3.两岸金融监管合作体制不统一
内地建立的金融管理体制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即“一行三会”的体系,而台湾现有的金融体系则是由中央银行和财政部共同管理。因此,两岸间还存在着金融合作监管方面的差异,并且目前也还没有建立起正式的沟通渠道,给两岸的金融合作带来一定的影响。
四、关于福建闽南地区推进两岸金融合作的建议
1.闽南地区应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
闽南地区不仅在产业结构上与台湾相似,更重要的是与台湾之间有着语言习俗和地缘邻近的因素。目前内地的投资环境已得到显著改善,作为对台前沿的闽南地区具有先行试点的优势,因此必须着力改善相关投资环境,用贸易投资的发展来带动闽台金融合作,进而扩展到全国范围。例如,福建地区要在建立健全相关金融监管体制、治理金融机构、市场建设等方面加快创新步伐,逐步建立起与台湾地区相匹配的低成本、高效率金融体系,真正在两岸金融合作中先试先行、有所作为。
2.建立两岸金融合作实验区,扩大合作双向开放
内地与台湾之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在两岸间的交流合作过程中,对台政策不宜一下子在全国展开,要有一个先试先行的阶段。综合比较起来,地点的选择,最适合不过福建地区。福建与台湾一衣带水,两地间有着亲密的血缘关系,闽台经贸关系是两岸经贸关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闽台金融合作意义重大。因此,福建作为内地对台的前沿窗口,要充分利用已有的政治面、经贸的平台。
例如,在实验区内,允许外资金融机构和独资或合资设立分支机构或办事处,扩大开展相关金融业务;在实验区内,确定人民币与新台币之间的汇率,并逐步开展直接兑换,同时加强实验区的相关金融监管和法规建设。
2009年5月,内地在《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中已明确提出关于构建两岸金融合作试验区的设想。在两岸金融法规体制障碍短期无法全面解决的情况下,尝试建立能够在区内先行实施相关开放政策的金融合作实验区,是一种模式上的前瞻性创新。这也有利于探寻关于两岸金融合作长久机制的建立。
总之,两岸金融业的深度合作是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两岸应在“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协议”基础之上,共同努力,消除一切障碍。台湾当局更应顺从民意,切实改变目前两岸金融合作“头重脚轻”的状况,从而实现两岸金融合作向更深层、更宽泛领域的双向对称发展。
参考文献:
[1]Cal Clark.The China-Taiwan Relationship:Growing Cross-Strait Economic Intergration,Fall 2002:753-766.
[2]Dar-Yeh Hwang.Jung-Chu Lin.Ching-Chung Lin.A Study on Designing a Financial Supervisory Institution in Taiwan.Review of Quantitative Finance andAccounting,2003:81-106
[3]Gregory Chow .An-loh Lin. Accounting for Economic Growth i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A Comparative Analysis,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30(2002):507-530
[4]翁东玲.闽台金融合作历史、现状与展望[J].福建金融,2007(10)
[5]朱孟楠.陈文奇.江宇.关于福建省率先建立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实验区的设想[J].福建金融,2004(8)
[6]衣长军.台商大陆融资与海峡两岸金融合作设想[J].国际金融与投资,2007(3)
[7]乔桂明.王劭佑.海峡两岸金融合作现状分析及提升策略[J].学术交流,2012(5):77-80
[8]王鹏.海峡两岸金融业合作的路径选择与前景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8-16
[9]朱磊.两岸金融监管比较研究册.台湾研究,2000(1):27-33
[10]黄梅波.黄颖.关于建立两岸金融合作机制的构想.东南学术,2005(5):111-115
[11]中国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统计局,商务部,福建省对外经贸厅等网站资料.台湾金管会,银行局,保险局,台湾中央银行等网站资料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地缘优势;不良贷款;创新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TG3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1-0283-02
一、 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研究背景
近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增长,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巨头,银行也越来越多,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经历了非常多的曲折与艰辛。我国的农村信用社经历了一个曲折多变的发展过程。1951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召开第一次全国农村金融工作会议,决定大力发展农村信用社,由村民自愿入股组建。到1957年底,全国共有农村信用社88368个。这一时期的农村信用社,资本金由农民入股,干部由社员选举,基本保持了合作制的性质。1959年直至“”结束,由于受“左”倾路线的影响,农村信用社先后下放给、生产大队管理,后来又交给贫下中农管理,成为基层社队的金融工具。后,农村信用社逐渐走上由农业银行进行管理的“官办”轨道,成为农业银行的“基层机构”。
1996年以后,农村信用社脱离农业银行管理,中国人民银行直接负责对其进行监管。此次体制改革后,国有商业银行为降低成本纷纷退出农村,农业银行也逐步取消县以下网点。农村信用社一方面成为农村金融惟一的支柱,另一方面又面临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的尴尬局面。在过去的多年时间里,农村信用社一直贯彻着为农村,农民,农业服务的宗旨,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但是,由于产权制度、监管体制、内控制度等环节存在着诸多问题,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也受到了很大限制,从而严重束缚了其服务“三农”的实践。农村信用社改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迈出步伐的。多年来,农村信用社在全国各地都发展的很好,在各地农村都设立了网点,为当地的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二、 我国农村信用社的主要优势分析
1.农村信用社的地缘人缘比较优势
首先,农村信用社带有鲜明的机构地方性、分布社区性色彩,与所在地域的联系比其他金融机构更多、更广。农村信用社的主要资金来源于周边社区,凭借着对当地市场的了解,将主要信贷对象仍然锁定在社区内的中小企业和个人,能有效遏制资金大规模外流,因此在经营区域内比大银行更能获得当地居民的支持。其次,农村信用社扎根农村,网点及电子化网络遍布城乡,与广大农产、中小企业接触频繁,长期以来培植了一大批客户,与农村、农户的情感联系比较紧密。农村信用社本身主要由民营中小企业控股,主要为当地中小企业服务,是民营中小企业在初创的种子阶段的重要资金支持者,因此与民营中小企业具有天然的合作关系,在增资扩股和组织存款资金方面,也更容易得到当地民营中小企业的支持。最后,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者一般都是当地人士,能主动与当地客户接近,因此在与当地客户建立和保持业务合作关系方面往往拥有更大的优势。所有这些因根植于当地经营而特有的人缘地缘优势,是农村信用社经营发展的最大无形资产。
2.农村信用社的内部治理比较优势
和大型银行相比,农村信用社以区县或乡镇为单位法人,管理层次较少,委托链条较短,不容易出现恶性问题,从而有条件构建起既能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又能有效制衡、各负其责的内部治理结构,使其在经营区域内拥有更高的风险管理能力。银行要识别、规避和控制贷款风险,必须对企业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和前景有准确的判断,特别是对中小企业产品进入成熟期后能否通过产品升级实现新一波成长要有精确的分析预测,否则就会形成严重的信贷风险。农村信用社基于决策快捷、传递迅速的机制,兼具对中小企业掌握软信息优势,使其具有较强的风险识别能力,在对社区内中小企业贷款中获得比大银行更大的安全盈利空间。
3.农村信用社在信息获取方面的效率优势
大银行规模庞大,链条较长,且各银行都有一套严格的信贷审批程序,手续较为繁琐,因而灵活性较差,不适应中小企业经营快速多变的特点;相反,农村信用社由于管理层次少、经营方式灵活,同时基于农村信用社的地缘优势,平时对已知和潜在的客户都积累了大量的信用信息知识,在需要发生信贷业务关系时,无需再耗费过多的时间去搜集和处理借款人的信用信息,就能对客户需求具有快速的决策能力和灵活的处置能力,从而及时满足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在与其他商业银行争夺市场时取得先人一步的优势。农村信用社小范围的信息资源和自我雇佣,使其在减少摩擦和监督成本的同时,天然地具有小规模、小范围经营信贷的优势。
三、 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分析
1.人力资源丰富,人才资源匮乏
人员结构性矛盾影响监管效能提高。目前基层监管机构存在“第一学历高的人少,进修学历众多;高级技术人员少,初中级技术人员多;年龄逐年增大的多,新鲜血液补充少”的“三多三少”现象。近几年来,基层监管机构新进员工仅占职工总数的0.1%,人力资源及后备力量严重不足,同时,随着员工年龄的增长,一些员工的学习热情有所下降,个人结构老化,跟不上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发展的速度,限制了个人监管能力的发挥。大多数农信社的网点都有4人以上,各营业网点一线人员年龄结构相对偏大,对新鲜事物的适应能力明显滞后,真正精业务、懂技术、高素质、富有开拓精神的人才屈指可数。
2.金融产品创新能力弱,业务品种单一
农村信用社由于受地域、经济、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业务经营创新性不够,服务手段落后,信用工具落后,金融业务单一,品种较少,产品创新与客户需求有差距,无法满足不同阶层的客户需求。如结算渠道单一,未开办股票、外汇、基金等理财产品,未开办外币存贷业务,中间业务也仅限于代收代付。比起其他的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在资金实力、人才资源及经营管理上存在着很大差距,其创新能力、硬件配置、结算手段和科技运用等也明显处于劣势。
3.客户拓展与维护意识不强,缺乏激励机制
农信社目前缺少维系客户成文的管理办法。农信社宣传方式单调,力度不足,客户对农信社推出的新金融产品认知程度不高,这也成为了农信社新业务推广的一大弱势。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对调研地的农民、信用社工作人员、企业等进行了调查,获得的资料。目前农信社对新产品的宣传方式仅限于客户前来办理业务时作推广,宣传方式单调,力度不足,没有渗透到社会各阶层。在拓展客户方面仍然以“坐门等客”为主。从业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缺乏业务创新意识、营销技巧。虽然行长、主任每天奔走于各客户之间,也很重视客户的拓展,但在思想上仍没有清晰的客户拓展与维护概念,缺少系统性、综合性的营销措施。同时,当前微少营销的激励机制,没有明确提出客户拓展与维护的考核奖惩,不能充分调动各支行、分理处客户经理的积极性。
4.人缘优势突出,优质客户资源不足
长期以来扎根农村,农信社与地方建立了深厚的人缘亲和力,培育起一支以广大农民、个体工商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的客户群。但面对弱质产业的农业、弱势群体的农民,农信社现有客户群中,优质客户比重极低。也由于放宽农村金融市场准入条件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作为后起之秀,必然采取“非常”手段,吸纳部分本地优秀人才、挖掘农信社的部分黄金客户。即使有贷款业务的客户大多数基本账户也不在农信社,大部分存款及结算业务仍在其他银行办理。也是因为,银监部门对农信社单户授信监管比例的规定,严重束缚了对大客户业务的开展。在实践中,常常出现农信社一手扶植起来的企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因无法得到进一步的资金支持而无奈流向国有银行的令人痛心的现象。
5.历史包袱重,涉政不良贷款比较多
作为贷款人的农村信用社自身贷款管理方面的制度不健全,形成的大量的不良贷款形成。贷款风险识别和筛选机制不健全,对新的、资本不充足的、而且尚未开发的业务融资、贷款不是基于借款人的财务状况或贷款抵押品,而是基于对借款人成功完成某项业务的预测;贷款管理机制设置不合理,在贷前信用分析阶段,获得的贷款信息不完全,贷款项目评估质量不高。借款企业经营机制不健全,经营管理不善,缺乏市场观念、竞争意识、健全机制和发展能力,形成高负债、低效益、软约束、超分配的局面,致使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倒闭。给信用社贷款造成损失,形成不良贷款。行政干预因素,主要表现为地方政府压,地方财政挤,迫使农村信用社发放大量指使性贷款、救济贷款,贷款行为行政化,信贷资金财政化,直接削弱了贷款产生经济效益的基础。
四、我国农村信用社创新及未来发展趋势
1.加强改革宣传力度,提高全民认识
农村信用社要将政府对农信社改革的指导思想、方法、步骤、内容等实质性政策,广泛深入的宣传给广大群众,尤其是自己内部职工,使他们对信用社改革做到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使他们知道这次改革是政府下了很大力度,不是延续过去的老路,是从根本意义上的创新改革。农信社的改革之路将会越做越宽。
2.产权改革是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重要环节
要改革产权制度,使农村信用社产权明晰,必须做到:(1)理顺股权结构。并按照法人运作的标准重新明确并落实出资者的权利和义务。(2)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农村信用社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确保出资者的所有权得到明确,股东权利得到全面保证,防止经营者滥用权力,并使所有者和经营者的责、权、利相一致,通过改革,使农村信用社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
3.加大清收不良贷款,排除风险隐患
信贷资产是农村信用社资金运作的最主要来源,只有把好信贷这一关,农村信用社才能更好的发展下去。信用社现在已认识到这一点,逐步加大贷款质量的提高,加大审贷力度,根据当地经济实际情况,结合农村经济环境,利用国家加快扶持农业的政策,充分利用信用社信贷业务的特点,进一步优化资产组合,开展贷款营销策略,加强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完善风险控制机制以降低信用社金融风险。
4.加大创新力度,实现农信社多元化发展
传统的业务操作系统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的金融市场,农村信用社只有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金融环境创造出适合自己发展的,能充分发挥自己优势的金融产品,农信社将来的发展前景才会广大。同时就是加大中间业务的开展,我们要积极调动农信社员工普遍的金融创新意识。积极开办保险、证券、买卖债券、汇票贴现、个人理财、外汇、担保业务等中间业务。农村信用社只有在不断发展传统业务的同时,积极培养员工创新意识,针对客户和市场需求,大力推进拓展中间业务,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质量,才能优化经营结构,提高信用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5.积极实施人才战略和科技兴社战略
由于诸多因素造成农村信用社的职工素质和电子化程度都较低,这是影响农信社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农信社应以人为本,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和人才工程,加强信用社员工的现代金融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将各种优秀人才吸收到农信社队伍中来,提高农信社职工的整体素质,增强农村信用社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农信社基础电子设备建设,结算和联行业务的电子化进程,增强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 孙双伦.关于农村信用社体制的探讨[J].经济要参.2010年(23).
[2] 郑锋.农村合作银行银行的转型升级之路[J].中国农村金融.2010年(12)
[3] 林力、李慧慧.流程改革--风险管理的突破口[J].中国农村金融.2010年(11).
[4] 张国.基层监管部门如何优化配置人力资源.中国信合.2010年(7).
【关键词】 银行保险; 范围经济; 二次成本函数
一、引言
中国银行保险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已经走过了10多个年头,它的发展历程也是大起大落。从1993年12月25日国务院颁布《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了对银行业、证券业、信托业和保险业实行分业管理,各大银行对保险公司的投资都在逐步退出。自2000年平安人寿推出银行保险产品以来,拉开了中国银行保险业务高速发展的序幕,2009年11月,银监会关于《商业银行投资保险公司股权试点管理办法》的出台,进一步加快了我国商业银行进军保险业务的进程,截至2010年底,全国通过银行渠道实现的保费收入为3 505.79亿元,占同期全国机构总保费收入的71.29%。
银行保险的飞速发展自然引起了理论界的关注,但毕竟银行保险发展历史不长,国内理论界学者更多的只是通过对西方银行保险发展历史的梳理,总结出银行保险的基本阶段、银行保险发展的基本组织形态、银行保险产品的基本要求等。本文将结合范围经济的涵义选取多家保险公司包括银行保险在内的各项指标数据,选择合适的成本函数模型后再利用EViews软件中的模型来估计函数具体形式,通过具体数据代入成本函数具体形式中对范围经济程度进行计算来取得结论,其中包括了样本保险公司总体范围经济程度的计算,还有各保险公司银行保险业务特定产出范围经济的计算。
二、文献回顾
国外对保险业有关范围经济的研究不是很多,Kellner和Mathewson(1983)应用Cobb-Douglas成本函数研究加拿大保险业的范围经济发现部分加拿大寿险企业存在范围经济。Yuengert (1993)、Grace 和Timme(1992)利用广义超越对数成本函数(Generalized Translog cost function,GTCF)研究了美国1987年寿险公司范围经济的情况,但没有找到存在范围经济的证据。Meador,Ryan和Schellhorn(1998)使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Translog cost function,TCF)研究了美国1990—1995年寿险公司的范围经济情况,研究发现,美国1990—1995年分散化提供多种产品的寿险公司要比那些采取集中化战略的寿险公司效率要高。
袁成(2009)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银行保险带来的范围经济,并在剖析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着力进行银行保险的产品创新、销售渠道创新以及合作模式深化的对策建议。同样,刘颖、周延(2009)也从经济学理论的制度变迁、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以及由此带来的协同效益角度来分析银行保险发展的动因。黄薇(2007)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基于广义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对中国保险业范围经济做过实证研究的人,但是结果只显示了寿险业总体呈现较为明显的范围经济现象而财险业整体范围经济并不明显。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还未有学者在文献中对个别保险机构银行保险业务的特定产出范围经济进行探索和研究。
三、数据选择与实证分析
(一)样本指标数据的选择
银行保险业务分为财险与寿险,而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是寿险公司中的银行保险业务。本文选取了5家中国保险公司在2006—2008年的数据①,其中包括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合众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民生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②,具体基础数据如 表1(数据来源于《中国保险年鉴》(2007—2009年)),本文的所有计算过程基于使用EViews5.0软件。
本文衡量保险公司银行保险业务特定产出范围经济效益,将保险公司总成本TC定义为:TC=(赔付支出-摊回赔付支出)+(提取保险责任准备金-摊回保险责任准备金)+保单红利支出+手续费及佣金支出+(业务管理费-摊回分保费用)
具体公式为:
TC=?琢0+■?琢iYi+■■■?琢ijYiYj+?茁1P+■?茁2P2+■?酌iYiP+?着
(1)
因为在第三产业中,服务是一种无形的商品,银行保险是金融自由化下的一种综合化的金融服务,所以本文视银行保险业务为一种产出,银行保险业务的保费收入就是产出值,所以公式(1)中Y1、Y2分别指保险公司通过银行渠道销售银行保险业务的产出(即银行保险业务保费收入)、个人直销渠道的个险业务产出。P代表投入价格,具体值为保险公司业务及管理费用/总保费收入,表示劳动力与固定资产支出的平均价格,因为大多数保险公司在财务报表中会把固定资产折旧、职工工资和福利支出归入业务及管理费用,所以选用业务及管理费用可以反映出人力资本投入量和固定资产成本支出。?琢0是常数项,?琢i,?茁i,?酌i均为变量的系数。
(二)面板数据模型估计
面板数据模型选用的是混合估计模型(Pooled Regression Model)。从时间上看,如果不同个体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从截面上看,如果不同截面之间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那么就可以直接把面板数据混合在一起用一般最小二乘法(OLS)估计参数了。通过建立面板数据(panel data)工作文件,将2006—2008年三年的5家保险公司的4个变量数据命名并输入,在EViews中将Y1Y2、Y21、Y22、P2、Y1P、Y2P分别定义为Y12、Y11、Y22、P11、Q11、Q21。本文所使用的某一公司各变量如表2。
使用5家保险公司的上述数据,利用混合估计模型估计二次多产出成本函数,估计出来的结果如表3。
所以相应成本函数具体表达式应为:
TC=-91 243.16+5.662637Y1-7.570408Y2-7.01*10-7Y21
-1.76*10-6Y22+2.75*10-6Y1Y2+3 509 974P-11 099 725P2
-32.53666Y1P+54.91633Y2P
其中,R2=0.999,SSEr=1.06*1010,调整R2=0.999,F值=2079.164,说明模型拟合的效果非常好。成本函数中的交叉乘积项能够表示两种产出之间的成本互补性,也就是说如果交叉乘积项为负值,说明两种产出的联合生产具有成本互补性,原因在于不同产出间共同的要素投入与资源共享,否则是互为成本替代,由估计结果可以看出5家保险公司总体通过银行保险渠道销售的银行保险业务产出与个人渠道销售的个险业务产出乘积项为正值,说明本文研究的5家保险公司银行保险业务与个险业务之间没有呈现成本互补性。
(三)范围经济系数衡量
现以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为例,当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产出为均值时,即Y1=1 001 033万,Y2=284 833万,P=0.126667时得出:
TC{Y1,0}=1 015 723.91,TC{0,Y2}=-142 502.61,TC{Y1,Y2}=1 482 056.33,由于本文只选择了2个产出变量,所以
GSOE=PSSOCE(1)=PSSOEC(2)
=■=-0.4108
可见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在产出均值处的GSOE、PSSOEC都小于0,可以得出在均值处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存在范围不经济,以及太平人寿的银行保险业务产出存在范围不经济,银行保险业务与其他个险业务之间不存在成本互补效益。
同样的方法,根据另外4家保险公司的均值和成本函数可以得出全部的范围经济系数值如表4。
由表4可以看出太平人寿、泰康人寿、新华人寿3家保险公司的银行保险业务特定产出范围经济值等于总体范围经济值GSOE均小于0,说明这3家公司不存在范围经济且各自的银行保险业务产出也不存在范围经济,银保业务与其他个险业务之间不存在成本互补效益。相反的,合众人寿和民生人寿的GSOE均大于0,代表这两家保险公司存在总体范围经济且银保业务产出存在特定产出范围经济,这两家公司的银保业务与其他个险业务之间存在着成本互补效益。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求出其他产出水平上的范围经济状况,如表5和图1。
由表5和图1可以得出:(1)合众人寿在均值产出的60%~120%的PSSOEC值均大于0,说明在这个区间上该公司存在着范围经济,银行保险业务产出与个险业务产出之间存在着成本互补;民生人寿的范围经济区间为90%~120%;新华人寿只在产出为均值的80%时才存在着范围经济;而太平人寿和泰康人寿在均值的60%~140%范围中均不存在范围经济。(2)合众人寿银行保险业务产出均值约为195 511万元,而当产出为156 408万元时的范围经济系数比均值处大,说明在现基础条件下产出达到156 408万元时合众人寿还继续扩大银保业务产出的话会造成范围经济效益的降低;同样的,民生人寿在现基础条件下当银保业务产出为173 010(即均值的90%)时范围经济效益最大。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文在众多成本函数中根据各自优缺点、运算操作优劣势的综合情况,选择运用二次成本函数方法,对中国5家保险公司2006—2008年总体范围经济和银行保险业务的范围经济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选取了5家保险公司样本3年的4项指标数据,结果表明5家保险公司整体的银行保险业务不存在特定产出范围经济,但是本文也指出了太平人寿、泰康人寿、新华人寿3家保险公司的银行保险业务特定产出范围经济值等于总体范围经济值GSOE均小于0,说明这3家公司不存在范围经济且各自的银行保险业务产出也不存在范围经济,银保业务与其他个险业务之间不存在成本互补效益;合众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民生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GSOE均大于0,代表这两家保险公司存在总体范围经济且银保业务产出存在特定产出范围经济,银保业务与其他个险业务之间存在着成本互补效益,并且还指出了各自的范围经济效益的产出区间。
(二)建议
今后若有对银行保险范围经济有兴趣的学者,首先,本文建议在数据上要搜集尽量多的保险机构的各项指标数据,以免在模型估计的时候由于数据的限制而导致过大的偏差。其次,在EViews估计模型的选择上,本文建议通过F检验和Hausman检验来判定选择个体固定效益模型、混合估计模型和时间固定效益模型,选择合适的模型能够使成本函数的参数更加精确;再者,本文也建议以后在此类实证研究之前先对银行保险进行系统性基础论述,解释银行保险的基础性问题而不是跟其他文献一样只对银行保险的趋势、模式、组织形态等抽象概念做文章。最后,建议研究此类课题的学者要时刻关注银行保险的最新动态,在银监会了《商业银行投资保险公司股权试点管理办法》之后,各大银行纷纷参股保险公司,例如交通银行入股中保康联人寿,建设银行参股幸福人寿等等,银行与保险的合作也从最原始的销售协议模式逐渐过渡到战略联盟模式,所以今后对于中国保险行业各保险机构范围经济程度的研究可以在以上几个方面做改进和完善,对此类课题的研究还具有很大的探讨空间。
中国从引入并经营银行保险业务到现在已有十余载,黄薇(2007)在中国保险业范围经济内涵的理论基础上,首次运用广义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构建保险业范围经济的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保险机构范围经济的情况。本文虽不确定是否是首次运用二次成本函数对中国部分保险机构的银行保险业务进行范围经济的实证研究,但对于在银行保险业务实证文献稀缺的中国而言至少是有重大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刘颖,周延.银行保险发展的经济学动因及模式选择[J].金融纵横,2009(8).
[2] 袁成.银行保险的经济学解释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9(19).
[3] 黄薇.中国保险业范围经济的实证研究——基于广义超越对数成本函数的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11).
1,中国网络运营商持续亏损,寻求突围
1997年以来,中国已经建成基本覆盖全国大中城市的八横八纵光缆网络,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武汉等大城市均推出互联网上网服务热潮,网络网站广告铺天盖地,声势逼人,用户队伍不断壮大。
据权威机构统计,中国已经建立的网站有2000多个,各种以在线、热线为名的地方性网站不胜枚举。在全国范围内比较著名,颇受网友欢迎的网络信息服务商ISP网站和著名网络信息服务商ICP网站,有瀛海威IHW、深圳热线SZONLINE、搜狐SOHOO,中国互联网CHINANET,北京中网NETCHINA,首都在线263NET、上海在线SHANGHAIONLINE,新浪网SINA、深圳之窗SZPTT,网易NEASE、讯业中国在线COL,上海之窗SHANGHAIWINDOW,武汉热线WUHANONLINE,中国比特CHINABYTE,和讯时代HOMEWAY、成都热线等论文。
在中国四大互联网络主干网中,发展最快的当数中国公众网Chinanet,但截至1998年底,用户总数不足80万,加上本地化ISP服务的公众网,用户总数不到120万,占中国全部注册网络用户210万的一半,仍不及美国在线AOL用户数目的零头。
投资和建设分散带来的规模过小,是国内站点的信息服务商面临的共同困境,各网站的收入来源,主要靠出售入网帐号,网址登录费,注册费和收取信息服务费,各种专用软件费等。
作为新兴行业的网络信息服务,处于资金投入期和市场开拓初始起步期,是获得利润十分困难的主要原因,例如,目前,国内提供互联网电子邮件免费服务的网站超过20家,接近饱和,最早提供免费邮件服务的广州视窗163电子邮局,注册用户为33万;第二家提供服务的首都在线263邮局,用户数为26万;而国内免费邮件用户总数为80余万,相当于美国中等规模服务商的水平,而美国专门提供免费邮件服务的Hotmail近期公布,用户总数达到了3000万;刚刚被AQL兼并的Mirabilis公司仅凭单一的“网上寻呼”ICQ产品服务,就赢得了全球超过2100万的用户,每天任一时刻,同时在ICQ服务器上聊天,交谈的用户就达40万人次,同样,国内最热门的网站一天访问量也不过3─4万人次,而YAHOO的日访问量高达1.15亿人次。
可以说,1995年是中国网络营运商的萌芽期,1996、1997年是大投入、大广告的高速拓展期,进入1998年则是网络营运商重新寻找定位,充实提高,加快商业服务模式的转型期。根据国外互联网发展的经验,网上用户数达到1000万时,互联网产业即可盈亏平衡。有迹象表明我国互联网用户在2000年中期就可超出这个数量。
2,入门网站概念基本成型
当网络门户概念在各媒体上被炒热后,以信息内容提供为主的ICP都涌向了网络门户。1998年9月搜狐推出2.0版,明确定位要做中国第一网站;网易全面改版,朝着中文网络门户方向迈出第一步;10月四通利方论坛改为四通在线,宣布推出网络门户站点,随后更是推出大手笔,与美国华渊合并,推出新浪SINA网站;11月Chinabyte对“搜索客”进行全面改造,开始建“门”工程;广州视窗宣布以国内最大,拥有33万用户的163免费电子邮件为龙头,向网络门户进军,入门网站概念基本成型。
不论是ISP还是ICP,均看好网上广告市场,如果国内上网人数达到500万,日浏览次数就能达到2000万,每日的页面浏览率就可能超过100万,广告费将十分惊人。
网络服务商在网上的投资一般要五年左右才能收回,即在1995年建立的信息网络,到2000年前后应该进入盈利时期,至少将扭转目前的惨淡经营市场格局,与1997年相比,1998年中国网络的发展形势又是一重大地。网络世界飞速发展,人们观念飞跃,电脑普及,网络服务面临数不清的商业机遇。
3,海外网络网站加入中国市场竞争
互联网上没有国界,市场和技术竞争从一开始就是全球性竞争,目前,中国网络站点还能借助语言,文化和政策构筑起来的屏障得到保护,国外网络网站公司还不能直接进入国内市场,参与国内市场和技术竞争,但是,间接竞争和技术,资本输入不可避免,直接竞争也只是时间问题,跨国性网站信息服务的中国化步伐,在中国加入WTO越来越快的步伐和背景下,将比我们想象的要快得多。
中国网络消费市场出现的巨大空白和潜力,引得世界著名互联网巨头频频到访,在中国网络信息业的一次交流活动中,AOL总裁作了意旨明确的发言,题目是《建立一个全球化媒体》;YAHOO总裁则在题为《中国互联网市场的发展》的发言中,也明确表达了进军中国网络信息服务市场的志向;而在上海召开的英特尔“下世纪商用计算”研讨会上,英特尔决定加大在中国的投资,为中国发展网络化电子商务服务,开发和提供更为成熟的客户机,服务器和网络解决方案,包括能大量持续计算所需要的CPU的快速反馈技术产品。为此,英特尔决定大幅度增加在中国的科研开发和拓展市场的投资,计划至2000年达到5000万美元。
更多的海外网络企业和信息产业资本,将以风险资本的形式进入中国。目前,中国著名的网络网站,尤其是民营网络网站,几乎都能看到来自海外主要是美国的高科技风险资本的影子。巨灵信息就与美国IDG合作进行风险投资;搜狐SOHOO在先行吸引了美国风险投资人的首期资金投入,完成公司启动创业后,又吸引了英特尔的二次后续风险投资,形成企业发展的持续资金推动;四通利方则是中国首个吸引了650万美元的网络网站公司,1998年底,又通过实施与美国新浪网的合并,吸引二次风险投资的同时,还引进一批美国经营网络网站多年,经验丰富的人才加盟,如前网景公司总裁沙志伟、华渊总裁姜丰年等。
4,兼并收购利剑出鞘
中国网络网站公司正处于投入和初创时期,基本上仍然沿袭着传统投资和企业发展的自我发展和自我积累的工业经济模式,大多数企业缺乏对自身进行风险投资和风险资本股权结构整合的意识和渠道,网络企业和行业发展尚未进入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高风险,高发展和高收益的新时代轨道,但是,来自大洋彼岸美国如火如荼,激烈展开的兼并重组高速整合行业资源发展的现实,启迪了先知先觉的中国网络网站公司,中国高科技网络企业的兼并重组正在悄悄地启动,利剑出鞘。
四通利方以2000万美元收购美国“华渊”,跨国建成最大华人网站,是1999年初中国高科技网络行业最大的新闻。
作为中国引入国际风险投资的标志性企业,四通利方果敢行动,出手2000万美元,成功兼并美国最大的华人网站华渊生活资讯网SinaNET,并将在互联网上建立全新的华人网站新浪网SINA.为了顺利完成兼并,四通利方未雨绸谬,先对内部业务进行调整和重组,1997年底利方在线与利方软件产品服务网站脱钩。1998年10月四通利方网站改版,扬起中文网络门户大旗,定位为以论坛,聊天室等虚拟社区为基础构筑的网上门户站点,到1998年底,平均日页面访问量超过112万次,注册网络用户近13万人。
华渊网总部设在美国硅谷,网络用户为美国和世界各地的华人,1998年明确网站门户的定位,就是要做最大的中文门户站点。1998年11月在台湾设立专对台湾地区新闻和文化生活的新浪网台湾站,到1998年底,华渊网的日页面访问量已突破100万次,注册网络用户19万人。
四通利方对华渊的兼并行动十分迅速,从开始谈判到完成兼并重组历时仅一个月。兼并重组将整合成立更强有力的实体,总价值超过5000万美元,重新布置企业资源,使双方的目标得以实现和拓展,两家公司的现有网站将陆续进行改版,分别在美国、中国及台湾地区运行,构成三个网站,一个集团模式的跨国网络集团,兼并重组给企业的市场高速拓展展现出广阔的空间。
中国信息产业部已经允许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吉通公司等三家公司经营IP电话业务。它们目前在北京、上海等12个主要城市之间开通了这项业务,并打算在今年内把它扩展到90个城市。中国的长途电话费较之发达国家高出不少,因此比一般长途电话的费用便宜将近60%的IP电话自然大受欢迎。据中国信息产业部预计,到2002年,IP电话将带来1000亿的年销售额。
中国银行则在前年6月推出了“网上银行业务”,客户可以上网查询帐户余额、转帐或结清购买商品的货款。中国建设银行也于去年初开始了同类服务。由于在中国不是所有银行分行都实行了联机操作,客户需要到指定的分行才能确认存款余额,因此许多有关人士认为,人们对网上业务的需求很大。
因特网网络公司,如新浪网和搜狐,已经证明它们广受人们欢迎,并且开始显示出一些广告商们喜爱的“粘性”———用户在网上停留时间很长,更重要的是,中国的供应商们为了扩大它们的网络客户开始对商务网络分司趋之若鹜,如亚洲资源。
在中国,真正的机会将是公司之间的电子商务。这种情况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公司之间的贸易是网上消费者交易的好几倍。在中国就更是如此了,因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发动机之一。
技术将为电子商务今天在中国面临的许多困难提供答案。当第三代移动电话推出之时,阻碍发展网上购物的速度慢、不可靠的网络连接有可能成为过去的事情。比如香港的太平洋联合公司正计划到今年年底利用卫星通过电视机来进入因特网。
二、中国互联网商业模式前景分析
互联网是没有国界的,互联网所创造的商机也是没有国界的。然而,互联网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又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技术和经济发展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也可能是由于文化和制度等方面的差异而造成的。我们认为,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机会主要在应用软件、内容提供和电子商务等方面。以下是我们的详细分析:
1,工具和平台
大部分网络设备的核心技术基本被国外企业所垄断,中国企业在这方面难有大的作为。有线网络建设是少数几个中国企业可以一展身手的领域之一。有线电视网络建设的路由器,网关等技术要求相对较低,另外更重要的是中国企业可以投资参与光纤线路的铺设和网上增殖业务的开拓。
系统软件的市场也基本被国外企业所垄断,中国企业的市场主要在应用软件和平台服务方面。由于应用软件总是针对某种具体的应用而设计的,因此,应用软件总是具有极强的"个性".在大多数情况下,应用软件的开发并不是开发商独立完成的,而是开发商和用户合作的成果。本地的开发商由于在对当地经济、法律制度以及文化习俗方面的深入了解而在与国外开发商竞争时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我们确信,应用软件将是中国软件开发商施展身手的大舞台。
2,接入
由于中国电信在接入服务方面基本处于垄断地拉,接入服务提供商发展空间非常有限。一个可能的例外是中国联通。中国联通由于拥有CDMA的垄断经营权而在未来的无线接入方面占据明显的优势。预计中国联通CDMA移动通信网将于今年6、7月份建成,未来几年内,CDMA将有取代GSM网成为移动通信骨干网的趋势。ISP近几年一直比较艰难,目前发展较好的公司均有电信背景,也是由于中国电信特殊的资源优势,Chinanet(163)和Cninfo(169)占领90%以上的市场,其它如瀛海威和东方网景份额只在2%左右。虽然中国联通接收了新组建的中国铁路通讯集团、原广电部组建中国有线电视网络集团来开展高速宽带数据网,对中国电信构成了竞争。但国内固定经营费用高昂、设备投入巨大,因此国家级电信公司占绝对优势地位的状况将继续维持。而其它ISP公司均需通过多种业务经营的ISP方式生存,如介入ICP服务。因此,中国电信将是影响中国ISP服务的最终因素,而随着电信部门对设备和线路的投入,影响互联网传输速度的限制因素将会从线路问题转向各站点的WEB服务器性能。
3,内容提供
内容提供是一类地域性特别强的网络业务。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在宗教、文化、制度、习俗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其网络用户对网络信息的需求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ICP网站应对其目标群体有明确的定位,并根据目标群体对信息需求的特点来建设自己的网站。在其中有一类比较特殊的服务——平台服务,指提供虚拟主机、主机托管、网站制作和维护互联网站点的服务。由于目前互联网对单位用户的用途基本是收发信息,大多数企业还不具备建设和维护网站的资金和技术实力,所以利用专业的平台服务商的设备与技术成为目前许多企业的选择,这也为一些ISP和搜索引擎服务商开辟了一条技术路线,形成了综合服务平台或网络门户发展的直接动力。如163以及深圳视聆通都提供了这项服务。现在以中国"万网()计划"出名的北京创联通信网络有限责任公司已接受了6000家客户委托提供国际、国内域名注册、维护、DNS和管理服务。其它如东方网景、迈至科、信诺立等公司也为上千企业提供同类服务。
ICP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收集、加工和服务。根据这种理解,搜索引擎也就成为ICP服务商业务的一个重要方面。自从YAHOO成功以后,搜索引擎的价值已被市场认同,所以也成为国内互联网企业仿效的目标。目前情况下,这些搜索引擎都依靠广告收入和其它信息附加服务收费来支持发展,如其它的ICP服务。从搜索引擎的链接来看,国内极为著名的网站搜狐()只有16.2万个链接,而英文YAHOO有175万个链接,天网虽有135万个主页,但大部分也为英文。这种状况说明国内中文信息量还比较少,需要继续得到发展,不过从另一方面讲,中文信息还具备增长空间。
国内比较著名的ICP有中国教育信息网、中国经济信息网等,尤其是其中由政府各部委主办的专业信息网,由于政府上网工程的启动,会促使其ICP业务完全独立出来,并走向大规模的集中经营。据近期由中国互联中心提供的报告看,国内ICP由于历史较短,上网信息没有经过教育与科研等公用信息的积累,直接就进入了以商业信息服务为主的时期,所以形成了原创信息较少,质量欠佳的结果。由于ICP公司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网上广告,而ICP能吸引多少厂商在它的网页做广告经及广告的价格高低主要取决于用户的吸引力。目前,中国各网站的网络广告年收入总和为1600万人民币,这种经费仅可以维持一个200人左右的ICP生存一年。所以国内ICP企业现阶段还只是处于投入阶段,对于有着生存压力的ICP公司来讲,发行股票上市就成为一条重要的出路。
我们认为,在中国,下面几类的ICP将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财经资讯:中国股民已达4000多万,并且还在不断增长之中,面中国的证券市场在未来几年也将大的发展,财经资讯,尤其是证券信息的需求量将持续增长。振华科技控股的全景网络就是一个很好的模式。
教育信息: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大部分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都很重视,花再多的钱也不在乎。对这一类的网站而言,信息的质量至关重要,而收费则不会太难。
网上娱乐:娱乐是每一个人都需要的,网上娱乐的便捷性和低消费将吸引越来越多的网络用户。中国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这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其市场前景极其广阔。同时,由于语言和文化方面的差异,网上娱乐又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这使得国内网站在同国外网站的竞争中处于极为有利的地位。
4,电子商务
进入1999年,我国的电子商务网站也大量出现,有些网站也初步取得了成功。据8848网站()提供的数字,自3月18日开业以来,网上首季在线销售额为220万,第二季度为970万,目前的日销售额已经稳定地突破了2万元,用户遍及全国各地及美国、新加坡、德国等到国家,这种网上零售业的电子商务形式显示出国内电子商务的发展潜力很大。特别是信息产业有关部门已经充分认识到电子商务作为下个世纪主要贸易手段的重要性,政府也加大了对此支持力度,因此估计电子商务成为未来的市场主要热点。
我们在上文中已指出,从电子商务的参与对象看,B2B模式代表着电子商务的未来。我们的这一判断具有普遍的适用性。企业与顾客(个人)之间存在的诸多差异是我们作出这种判断的主要理由。在中国,企业与顾客之间的这种差异更加明显。尽管中国互联网发展速度很快,但整体水平仍处于导入期,互联网在个人用户中的渗透率仍然很低,B2C模式的开展没有足够的用户基础。配送体系和信用制度的落后也使B2C模式的开展难以进行。企业之间单笔交易额大而交易笔数少的交易特点则使B2B模式的配送和支付/结算都比B2C模式容易进行。
从产品线的角度分析,我们认为,在现阶段的中国,水平型网站和专门网站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我们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表明,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人们对购物的需求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情况下,人们关心的是产品质量和购物便捷性,而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人们更关心的是产品价格和实用性。
在当前,国内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大部分消费者购买力较低的情况下,水平型网站由于产品线较宽,顾客的选择余地较大,容易买到自己所能接受的价格水平的商品,因而能吸引较多的顾客,在同其他网站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在经历二十年高速增长之后,贫富差距和地区差异已日趋扩大,部分消费者已具有较高的消费能力,开始追求消费档次和产品质量,专门网站由于在产品质量方面具有优势而较易受到这部分消费者的欢迎。
与水平型网站和专门网站相比,垂直型网站的优势——产品的配套性和购物的便捷性则显得并不重要,因而在竞争在处于不利地位。而公司网站则无论在产品宽度还深度方面都不占有优势,前景黯淡。
另外从传统经济的现实基础来看,已经在传统行业积累了一定资源优势的企业最容易实现由传统经济向互联网经济的转移。这种发展主要是通过贸易转移实现的,即传统贸易向互联网贸易的转移。这类企业有:
批发市场型,如广西糖业、农产品以及轻纺城等;
拥有广泛分布的营销网点的商业企业,如连邦软件、华联商厦等;
国际贸易企业,如五矿发展、兰生股份等。
表3-2:中文电子商务网站概况
网站分类数量百分比支付方式配送方式
网上专卖29246.6%现金方式、电汇或邮汇、信用卡邮寄\送货上门
网上交易6813.5%现金方式电汇或邮汇、信用卡
网上商城11523.9%现金\电汇或邮汇\信用卡\邮寄\送货上门消费(会员)卡,
网上预定27.75.5%现金\电汇或邮汇\信用卡定点取\送货(票)上门
网上教育334.1%会员制\入网费\教育卡
网上医院183.3%电汇或邮汇\信用卡,邮寄\送货(药)上门
网上银行91.6%证书,理财,实时网上支付
网上政务91.6%会员制
合计571100%
资料来源:中国电子商务网
注:表中统计数据不含尚未开始提供服务的电子商务网站,统计截止日期:12/31/99.
表3-3:筹建中的电子商务网站
类别数量百分比
旅游152.96%
物质能源(含交易中心)10119.93%
零售(企业)7915.58%
金融投资6011.83%
计算机软硬件及网络设备17634.71%
电信(邮电)448.68%
网络公司(ICP)326.31%
合计507100%
三,互联网产业发展的障碍
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必要的产业基础和配套体系,包括网络规模、网上支付与结算体系、网络安全、配送体系等,这些方面,中国还较为薄弱。除此而外,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还会受到消费习惯等等的限制。以上因素都是客观存在的,在进入网络产业或投资于网络公司时,应当对这些制约条件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1,网络规模
尽管中国的网络规模的扩展相当迅速,但目前的网络规模和发展网络业务的各种条件来看,中国目前的互联网产业基础仍较薄弱。主要表现在:网络规模小,人均收入水平低。最新统计表明中国的上网人数为890万,上网计算机350万台,大体相当于美国1995年的水平。中国目前的上网人数只占总人口的0.74%,大大低于其他发达国家。另外,中国的人均收入低,目前的GDP总量相当于美国的1/8,人均GDP相当于美国的1/30.Internet应用的社会基础不足,主要还仅限于专业人群使用,其中就包括不少消费能力有限的学生群体,并没有扩展到更为普遍的大众应用层面。加之目前中国老百姓传统的购物心理,网上零售大规模展开为时尚早,这种现实决定了不少从事网上零售业务的公司可能最终被淘汰或兼并。
表1-5各国上网用户数与总人口的比例(1998年)
美国加拿大北欧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日本法国中国*
37%36%33%31%15%10%10%8%0.74%
注*:中国的数字是1999年的。
资料来源:美国国家商务部报告:《新兴的数字经济》、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电子支付与清算体系
目前我国的电子支付体系依然很不发达,是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之一。主要表现在,其一,电子商务需要快捷的电子化支付手段,否则电子商务就没有效率优势,但中国目前电子支付手段的普及程度依然很低,拥有信用卡等电子支付手段的人在总人口中只占相当低的比例;其二,即使有了信用卡,在许多情况下运用电子支付依然不方便,这是商业银行内部电子网络不连通不兼容造成的。中国的四大商业银行的计算机网是由各地区机构分别建立,设备和操作系统都不统一,这给银行系统内的联网带来极大困难。
3,网络安全
2000年2月7日起,美国主要网站Yahoo!、Amazon、Ebay等相继遭到黑客的攻击,导致这些网站出现不同程度的瘫痪。该事件又一次提醒人们有关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中国的网络安全目前还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据业内人士称,90%的网站都有安全隐患,这是发展电子商务的一个重大障碍。
网络安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保证网站不被入侵,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冲击以及病毒的传染,保证系统不被破坏,数据不被窃取,主要的防范手段是各种防火墙技术;二是要保证交易的安全,保证交易者的交易信息不被他人窃取,窃取了也无法破译,主要的防范手段是数字加密以及由认证中心(CA-CertificateAuthorities)提供数字认证。由第三方提供的数字认证是电子商务中保证支付安全的核心措施。我国的金融认证服务市场已经启动,由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科技司牵头,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等11家商业银行已开始共同建设金融认证中心。这将会有力地促进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4,配送体系
中国的物流仍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在个人速递业务方面,虽然现在已有大量企业从事该业务,但具有全国规模的,目前还只有中国邮政的EMS,由于缺少竞争,效率得不到改善。中国还没有向美国的UPS、FeDex这样大规模高效的速递网络,致使目前介入电子商务的中国企业无可依托,不得不投巨资建设自己的配送网络,无法获得互联网应带来的成本节约的好处。这必然会削弱了这些电子商务企业的竞争力。
相比而言,美国等发达国家在电子商务等方面明显比中国高一个阶段。美国的电子商务已经有了实质性的启动,企业对企业(B-B)电子商务实际上已出现爆炸式的增长。据ForresterResearch调查,98年美国企业在网上购买其他企业产品的花费达到431亿美元。99年,这一数字将剧增至1093亿美元。消费者在网上的开支同样增长极快。据统计,99年消费者在线购物将达120亿美元,98年为71亿美元。旅游、个人电脑和书籍构成了网上消费的三大板块,每一板块今年的消费总量均在10亿美元以上。另外,尽管网络公司亏损在美国仍是常事,但一些顶尖站点如AOL、Ebay、Yahoo!、CMGI等都出现了赢利。
中国网络产业的发展确实面临着一定的困难,进入该产业和投资网络公司时必须要正视这一现实。但是,网络已经显示出了巨大的价值,中国的网络无疑在飞速发展,网络企业和网络应用在经过初期的探索后,已经在转向更现实的商业模式,所有这些都使我们坚信,网络在中国正在发展成为一股洪流,在这股势不可挡的洪流面前,任何障碍都将会被冲破。
5,国家政策
目前对于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国家还没有具体的政策出台,电子商务公司也都没有认证,许多关键环节还处于模糊状态。但陆续出台的部分法规对网络经营公司的未来发展还是有较大影响。如最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作出明确规定,暂时不允许任何生产或经营单位在国际互联网上进行药品交易,为此,目前上市公司中开展网上药品销售的上海医药等就面临新的问题。又如,中国证监会也在近期制定了《网上证券委托管理暂行办法》,明确目前尚未给予非券商背景的的证券网站以经纪资格,由此,类似天歌科技的“天族金网”和和国嘉实业的“国嘉财经”及四川湖山和宁波华通等券商接入服务,其发展空间就受到一定限制。
四,中国企业应选择的商业模式
中国互联网产业正处于导入期意味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还不十分普遍,市场相对狭小,投资的风险较大,所以介入应慎重。但另一方面,中国的互联网又在飞速发展,各行各业运用互联网也是大势所趋,起步晚了,将会丧失"先行者优势".我们认为,能否找到既适合当前中国的具体情况,又具有相当强的可扩展性(Scalability)的商业模式,是在互联网的竞争中获得成功的关键。
结合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趋势和中国的现实,我们认为,企业在进入这一产业以及选择商业模式时,应当充分考虑以下4项基本原则:
1,由低向高,由简到繁。
高端的、复杂的或是网络发达国家正流行的商业模式对中国企业来说未必就是适宜的模式。一般来说,零售业务(B-C)要比企业之间的交易(B-B)复杂,所要求的经营环境和条件也更高;超市型的B-C比专卖店型的要复杂;综合性的ICP、门户要比专业性的复杂。而从市场需求来说,B-B将来的市场空间将大大超过B-C,网络的信息优势更容易聚集细分市场以及专业的需求。目前大多数国内企业处于这一阶段。
2,B-B优于B-C
B-B是将来电子商务的主体,其规模将远远高于B-C.据ForresterResearch预测,企业对企业(B-B)之间的电子商务贸易额将从1998年的430亿美元发展到2003的1万亿美元;消费者电子商务(B-C)支出将从1998年的500亿美元发展到2003的1300亿美元。在中国,企业的网络条件好于个人,企业间的支付、结算体系已基本建立,配送的问题也不大,因此目前发展B-B的条件远好于B-C.B-B电子商务最适于供货链长、产品种类广的产业。
3,无形产品和服务优于有形产品
电子商务最适合销售不需配送或配送相对容易的商品,因此,无形产品和服务最适合网上进行,主要指软件、信息产品、金融服务、旅游、医疗保健等,在美国的传统产业中,金融服务、旅游等产业是受互联网冲击最大的。其次是一些规格一致、体积较小的商品,主要是书籍、音像制品等。再次是服装、食品、杂货等。企业从事网上零售业务(B-C),选择适合的商品是必要的。Amazon的创始者Bezos在开始做电子商务之前,曾比较了20多种商品,最后只选择了最适合的两种:书和音像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