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企业国内贸易融资范文

小企业国内贸易融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企业国内贸易融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企业国内贸易融资

第1篇:小企业国内贸易融资范文

【关键词】大宗贸易 国内贸易 贸易融资 企业间融资

由于国内贸易市场中企业的规模参差不齐,有些大型企业具有完整的企业资质,雄厚的经济基础,完整的资金链条,而有些中小企业并不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因此,这些企业对大量稳定的资金保证是渴望的,致使市场有贸易融资业务的产生。国内贸易融资,是指金融机构对国内经济活动主体之间因进行货物、劳务交易等贸易行为,与物流流转相匹配,根据交易各方在交易的不同阶段产生的融资需求而提供的融资业务。近年来银行的融资信贷业务发展较快,在业务产品体系设置、具体产品设计、应用推广和业务风险控制方面,均处于一种较完整和规范的状态。银行贸易融资产品能够适用于贸易市场中企业资质完善,规模较大的企业,该类型企业可以通过银行的贸易融资产品获得一部分资金支持供企业运转。由于银行的贸易融资产品的准入门槛较高,其给国内贸易融资市场带来了问题:第一,大型企业在获得银行融资之后,需要更多资金支持的时候,他们已无法借助银行融资产品再次获得资金,那么是否还有其他办法或者渠道使得他们能够获得融资;第二,贸易市场中的中小企业由于种种原因被挡在了银行门口外,无法通过银行融资产品获得融资时,他们该如何解决融资问题。此时我们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呢?根据上面的问题我们不难看出银行贸易融资产品已经不能满足贸易融资市场的所有需求,它只能解决贸易融资市场中的部分融资需求。因此,企业间以贸易为基础的融资方式旨在当银行融资产品不能满足贸易融资市场的融资需求时,分析提供另外一种贸易融资模式供企业应用,以此来解决贸易融资市场中的融资需求。随着国内贸易融资市场的发展,企业间以贸易为基础的融资方式在实际业务中应用而生,为贸易融资市场另辟蹊径,尤其是为贸易融资市场中的中小型企业打开了融资通道,使得他们通过该融资方式获得企业发展运营所需的资金,有助他们往更强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企业间贸易融资模式

企业间贸易融资是企业之间利用资源互换,形成以提供融资为实质,产品交易为背景的合作方式。该模式以银行融资规则和产品为参考依据,针对贸易和产品特点制定经营模式、风险控制办法、以及盈利模式。贸易链条中的购买方,即出资方,通过对贸易链条中的重要环节和节点进行风险分析,参考银行产品和规则设定反担保方式,以保证资本和利益按期回笼,同时满足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那么,产品贸易链条模式和风险分析是决定企业间融资能否建立和成功的基础。交易模式如图2-1企业间贸易融资模式图:

图2-1企业间贸易融资模式图

融资方上游采购环节的货物流转:签订大宗产品采购合同预订货物;按合同规定的交货时间验收货物;生产厂家开具采购货款的全额增值税发票。

融资方下游销售环节的货物流转:签订大宗产品销售合同预售货物;按合同规定的交货时间验收货物;收款前的货权控制;融资方开具销售货款的全额增值税发票。

融资方上游采购环节的资金流转:按生产厂家融资时间需求预

采购货款;收取生产厂家开具的收款收据。

融资方下游销售环节的资金流转:货权转移前预售货款。

(一)实例业务模式。

CM公司与GL公司签订《国内货物全年采购协议》,并与GL公司指定的下游客户DL公司签订《国内货物全年销售协议》,以规定双方在全年合作基本模式,规定产品的交货期为三个月,即全年中每三个月完成一组合同的交付结算工作,通过“季度买卖合同”以确定具体每季度购销货物的规格、价格、材质、交货期等细节。通过该模式CM公司按季度连续、均衡地自GL公司订购钢材,同时销售给DL公司。如图4-2业务模式流程图 所示:

图4-2 业务模式流程图

注:上游购销合同卖方GL公司;上游购销合同买方CM公司;下游购销合同卖方CM公司;下游购销合同买方DL公司。

(二)货权转移。

CM公司在上下游办理货权转移时,应尽量避免和减少持有货物的时间,尽可能将上下游办理货权转移地点和时间设计为统一时间,使得CM公司获得上游采购环节的货权时,同时转移给下游买方,以避免货物在转移过程中发生风险。

(三)CM公司风险控制办法。

CM公司在整个贸易链条中设置各种组合的有效担保方式作为出资的前提条件,以保证向GL公司提供的资金按时回笼,常用方式如下:在合同执行前,DL公司向CM公司支付季度采购款项10%,共计550万元预付款/履约保证金。由具备合同履约担保资质的优质担保公司作为第三方担保为GL公司提供预付资金5500万元的连带责任履约担保,一年期按批次循环担保。GL公司将账面净值2亿元的生产设备抵押给CM公司(第一债权人),并在注册所在地工商管理部门进行设备抵押工商登记手续。

二、企业间国内大宗贸易融资项目适用条件

(一)出资方对合作对象的审核。

融资企业需在银行开立基本结算账户;生产经营正常,购销渠道通畅,无不良财务记录,未发生重大贸易纠纷;在银行无不良贷款或欠息行为;以质押商品为主要原材料,主营货物或主要资产,对质押商品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在所处行业上下游订单执行能力强;所处行业内企业及经营者具有良好口碑;出资方根据以上条件衡量出资额度和合作模式。

(二)融资额度与担保方式的关系。

担保方式是出资方自我保护及风险转嫁的重要手段,担保方式的设计和有效落实至关重要,决定了出资方向融资方提供资金支持量,担保方式的有效执行应涵盖出资方提供的资金额度。

(三)生产厂家与下游买方的关系。

由企业间贸易融资模式图及分析看出,出资方的资金回笼即下游的销售货款是依靠下游购买方支付的货款实现的,因此,在融资期限到达时,即出资方回收融资款时,该贸易方式要求融资方将该笔融资款转给下游购买方,下游购买方以支付货款形式向出资方归还该笔融资款。这要求融资方与下游购买方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可以使得双方资金自由的安全的往来,以保证该贸易链条安全有效的进行。

(四)产品检验环节。

出资方在选择合作伙伴时,还应着重考量产品特性,整个贸易链条的设计应尽可能避免除资金往来之外的其他环境,尤其在产品检验环节,尽可能选择易于检验外形,产品特性稳定,运输方便快捷的货品进行交易。以避免在该贸易链条中发生其他风险。

(五)货权转移环节。

货权转移的时间节点应是融资方向出资方交货的时间节点,也应该是出资方向下游买家交货的时间节点,货权转移时出资方,融资方和下游买家应同时在场进行货物验收及交货,此环节的设置可以避免出资方产生不必要的成本及风险。

(六)融资方具备有效的担保物资。

担保物资应为大宗原材料、产成品和存货,或者为固定资产,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具有通用行,用途广泛,符合国家、行业标准,且不属于国家环保政策限制的物品;物理、化学性能稳定,不易变质,便于长期保管,规格标准化,便于计量;市场流动性强,有活跃的销售渠道,易于变现;权属清晰,借款人以合法方式取得商品的所有权和处置权,未将商品转让给任何第三人。

(七)资金使用成本。

出资方核算贸易过程中产生的资金成本,如库房租赁,第三方监管,第三方担保费用等,应将所有成本计入费用成本,以便核算融资金额与抵押物货值间的比例关系了,每个贸易融资模式都自由一套该比例的核算方法。

参考文献:

[1]蔡粤屏.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路径选择[J].企业经济,2007(8).

[2]巴曙松.金融创新: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J].金融博览,2009(7).

[3]刘嘉.商业银行的贸易融资业务[J].银行家,2008(1).

[4]陈雅玉.熟知银行产品[J].中国中小企业,2009(7).

[5]陈雅玉.熟知银行产品(续)[J].中国中小企业,2009(8).

[6]谷秀娟.金融风险管理-理论、技术与应用[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7]邹小燕,樊兵.结构贸易融资[M].中信出版社,1998.

[8]吕香茹.商业银行贸易融资[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9]交通银行信贷管理部.信贷业务手册[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10]吴征.中小企业有效融资方式选择-贸易融资[J].经济师,2009(12).

[11]蒋琳,戴鸿广.助力中小企业贸易融资,破解存在问题及其瓶颈[J].今日海南,2009(5).

第2篇:小企业国内贸易融资范文

本文从现代物流的信贷需求出发,简述了信贷物流的概况和市场发展情况,物流行业的信贷需求和目前发展状况,分析银行资产金融服务服务物流行业的意义及产品。

【关键词】

现代服务业;北京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商业银行;贸易融资;储商银

1 现代物流行业概况及市场发展情况

1.1 现代物流业概况

1.1.1概念

现代物流是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延伸和放大了传统物流的功能,使传统物流向生产、流通以及消费全过程延伸,不仅单纯的考虑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货物配送问题,而且还考虑从供应商到生产者对原材料的采购,以及生产者本身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运输、保管和信息等各个方面,使社会物流与企业物流有机地结合起来,即从采购物流到生产物流到销售物流直至消费终端。

1.1.2分类

现代化物流核心是在物流全过程中以最小的成本来满足顾客的全面的金融物流需求,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人才流的统一,按从事物流的主体进行划分,可分为四方物流等;从物流流转地域划分,可分为国内、国际、内地、沿海等;从物流活动的范围划分,可分为铁路、航空、水路运输物流等;

自身在物流方面的需求,由自己完成或运作的物流业务;第三方物流(Third

1.1.3发展趋势

近年来,人们对物流的认识从物流只是物资管理和物流管理而不是一个产业逐步转变到物流不仅是一个产业,而且是一个支柱产业,不仅是一个支柱产业,而是将成为继投入、生产和消费之后国民经济的第四大支柱产业群。

一是物流行业的法律法规将不断完善,市场专业化程度将不断提高,为物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是发展高端物流,提高行业附加值。物流行业将调整内部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关联度强、贡献度大、科技含量高的高端物流,重点发展航空快递运输、集装箱运输、多式联运、第三方物流、物流咨询和国际货代等业务。

三是以培育大型企业为重点,提高物流企业竞争力。促进现有运输、仓储、货代等行业进行服务延伸和功能整合,加快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变。

1.2 北京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

1.2.1发展现状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和超大型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土地资源稀缺、交通压力巨大。虽然北京物流业行业已拥有了多方式运输、多种类仓储等基础设施,并形成了以铁路、高速公路、航空、海路多种交通运输网络,但物流行业现阶段发展水平与北京市城市经济发展速度之间的矛盾仍然突出,社会化物流服务体系的建设速度与企业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为了从具体领域推进物流发展,北京市发改委着手研究制定六大专项规划,并于2010年8月份出台《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汪鸣在9月16日举行的2010全球运输与物流(北京)论坛上表示,作为《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细化政策的六大专项规划已全部起草完成。2010年底将有多行业“十二五”规划将出炉,涉及物流业的就有十几个,将带动物流业更快发展。

1.2.2振兴目标

北京物流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2010年是北京物流产业处在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关键一年;同样是北京物流企业极力加大开发市场的关键一年;也是北京物流产业步入“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北京物流产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权,必须要根据市场营销环境的现状、发展趋势和自身的主客观条件,科学而合理的制定发展策略和努力目标。

2 现代物流行业信贷需求及发展意义

2.1 现代物流行业信贷需求

现代物流行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融资问题一直是流企业发展的瓶颈,通过对行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现代物流行业主要存在以下信贷需求:

2.1.1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北京市物流业“十二五”规划,期间北京市将重点建设13个重大物流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160多亿元,其后续的资金需求至少达100亿元。

2.1.2企业物流中心项目

物流基地的规划逐步完成后,物流企业相继入驻,北京市各大物流基地入区企业的总投资额度将不低于300亿元。

2.1.3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融资需求

第三方物流企业是带动现代物流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衡量物流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融资需求较强烈,信贷资金可以支持其做强做大,该部分的融资需求大约有100亿元以上。

2.2 发展现代物流行业信贷业务的意义

2.2.1符合商业银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思路

现代物流行业属于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北京市物流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增强。随着物流基地的陆续开工建设,众多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的进入,对信贷资金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因此,重点支持物流行业的发展,符合总分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信贷发展思路。

2.2.2支持中小企业贸易融资业务发展

物流行业拥有大量成长中的中小企业,支持现代第三方物流企业,有利于拓展中小企业贸易融资等业务,为银行贸易融资客户的数量以及贷款规模贡献力量。

3 商业银行业现代物流行业信贷政策及发展情况

3.1 商业银行现代物流行业营销指导意见

2010年商业银行中提出确定现代物流行业为积极进入类行业,全行现代物流业贷款增量限额为100亿元。商业银行对现代物流业信贷投放的基本原则是:优选客户、适度进入、稳步拓展。商业银行应优选规划布局合理、交通便利、入驻优质企业较多的物流园区;货源稳定、信息管理系统先进的仓储及综合物流企业,稳步拓展优质现代物流业信贷市场。

3.1.1客户投向

(1)重点投向全国性和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中心城市,规划合理、交通便利、入驻优质企业较多的物流园区(基地)客户。

(2)重点投向可提供自有土地或库房等物流基础设施足值有效抵押的仓储型和综合型物流企业,尤其是依托港口、国际机场,或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的保税区、出口加工区、海关监管区等区域,有稳定货源和完善IT管理系统的现代物流企业。

(3)优选在石油、煤炭、矿产品、汽车、钢材等大宗商品,国家储备粮棉、食盐等战略物资领域有合格资质、历史客户资源积累、专业服务优势的物流企业。

(4)自有土地或库房等物流基础设施相对较少、以租赁设施为主的仓储型和综合型物流企业,仅可优选少量IT系统先进、客户付款保障度高或在某一细分市场有明显竞争优势的客户。

(5)限制并逐步退出仅提供运输、仓储、货代等单一物流服务,管理手段落后,财务状况较差的传统物流企业。

3.1.2业务投向

(1)物流项目贷款重点投向全国性和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规划内的物流园区(基地)项目,以及IT系统先进、管理规范、服务网络广、下游客户付款能力强的现代物流企业自建库房等物流基础设施项目。

(2)对纳入银行物流监管企业和商品名录的,可依托商品价值积极拓展商品融资业务。

3.2 商业银行特色产品“储商银”

“储商银”模式中的“储”是指物流公司,其主要负责对质押商品提供全程物流监管、对货物承担底价回购责任,并向借款人提供所需的货物;“商”是指贸易商,即借款人,作为商业银行融资主体需要配合商业银行完成融资手续并按期还款;“银”是指融资银行,为借款人提供资金专项用于其向上游采购所支付的货款。简而言之,银行是资金提供方,贸易商是资金使用方,物流公司是风险控制方和承担方。“储商银”模式项下的商品融资业务即借助物流公司的商品监管能力、货物处置能力、贸易辐射能力,实现商业银行安全、有效、批量化开发各地客户的未来货权项下商品融资业务。

4 现代物流行业对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意义

大力支持北京市现代物流行业的发展,对商业银行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4.1 现代物流行业有助于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产品结构调整

现代物流行业贯穿从采购物流到生产物流到销售物流直至消费终端的生产流通全过程。其信贷需求也涵盖了运输、配送、仓储、包装、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物流设备制造、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物流科技开发、物流教育、物流服务、物流管理等多个领域。若商业银行能够紧扣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通过分阶段实施,连续性、个性化的国内贸易融资产业组合提供对位的解决方案,可以进一步拓宽国内贸易融资产品的覆盖面,提高国内贸易融资余额占流动资金贷款余额的比例,推进贸易融资快速健康发展,逐步实现信贷业务产品结构的调整。

4.2 支持中小企业贸易融资业务发展

考虑到目前北京市物流企业以成长型的中小企业为主,且“轻资产、重服务”的特点,因此商业银行支持现代第三方物流企业,有利于拓展中小企业贸易融资等业务,为商业银行贸易融资客户的数量以及贷款规模贡献力量。

4.3 有利于拓展纵向链式营销

提高产品的应用效率,通过核心企业的信息平台、资金平台、风控平台的作用实现客户群的快速拓展。这种拓展集群化融资模式,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5 结束语

本论文通过分析现代物流行业发展情况,旨在明确各商业银行下一步营销工作思路和拓户渠道,希望能够推动商业银行现代物流行业信贷营销工作的持续开展,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转型提供一些帮助。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2009〕8号.检索来源:中经专网.

[2]闫俊宏.(2009).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机会.上海金融.

[3] SDB.(2011).重点行业整体金融解决方案.

第3篇:小企业国内贸易融资范文

关键词:国际贸易;融资策略;创新途径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11月11日

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国际贸易融资对于我国来说属于较新的业务,由于国际贸易融资开展实践较短,所以仍处于起步与探索阶段,因此在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开展中,我国与发达国家仍然具有较大差距,同时国际贸易融资环境也面临着诸多障碍,这使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比如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防控和管理方面欠缺有效手段、传统授信方法仍旧被许多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开展中被采用、对国际贸易融资的急迫性与重要性欠缺认识、技术手段有待得到更新,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而在对这些问题进行重视的基础上对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做出优化与创新,无论是对于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还是对于银行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以推动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创新为出发点,从融资风险策略、融资授信评审制度、服务理念与经营理念、从业人员素质等方面对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创新策略做出了研究与探讨。

一、对融资风险防范措施进行完善

从银行面对的风险来看,国内贸易融资与国际贸易融资具有很大差异,与国内贸易融资相比,银行同样要承担融资人不愿偿还与无理偿还贷款的情况,同时还需要承担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国际贸易融资有的融资风险。另外,国际结算与国际贸易融资具有很大的关联,在国际结算工作中存在的欺诈风险以及交单风险也会使国际贸易融资产生额外成本,因此对贸易风险防范措施做出完善是对国际贸易融资做出创新的重要前提与基础。在这一方面,对具备先进性的风险计量方法做出借鉴与应用是对国际融资风险进行有效防范的重要手段。如一些国际银行与J.P.摩根财团所使用的银行信贷风险组合模型,其中信用评级是这种模型的基础,在对融资方信用做出有效评级的前提下,融资方的违约概率可以被计算出来,从而为坏账产生几率的计算提供必要依据。虽然这种模型能够对风险价值数值做出计算,并对银行面临违约风险和信用评价变化中需要准备的资金量做出反应,但是由于传统贸易融资在市场中不能流通转让,因此这种模型也会导致一些问题的出现,然而需要认识到的是国际贸易融资也在经历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并且随着融资市场的不断完善,这些问题也将会得到良好的解决。

二、实施国际贸易融资授信评审制度

与一般的贷款业务相比,国际贸易融资具有自偿性的特征,同时也在融资期限和融资额度方面具有一定差异。外贸型企业也具有较高的负债率、较少的净资产以及较大的资金流量,所以建立在资产负债率与净资产基础上的传统授信方法显然难以适应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需求,这让一些具有较少净资产但是具有可靠的贸易关系和稳定现金流的外贸型企业难以获得融资业务准入资格。因此,为了让授信评审制度更好地适应外贸型企业特点,我国银行有必要对外贸融资授信评审制度作出探索与创新。当前,与实际需求相对贴合的办法为构建与实施专项的国际贸易融资评审制度,在此过程中,需要以风险权重的差异对不同贸易融资所面临的风险进行分级,级别包括低风险、较低风险、一般风险以及新产品业务等。同时,以不同的分级为依据来确定不同的审核办法,对于风险业务则可以直接进入操作,较低风险的业务则需要在评审管确认之后进入操作,一般风险业务需要国际部负责人获得融资评审委员后授权后进入操作。其中,融资评审委员会需要负责对融资新产品操作流程、风险控制以及法律文本的审核。当前,我国一些银行已经构建了贸易融资授信评审单位,并将审评流程进行分级,这种审批体制对于贸易融资审批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能够更有效地对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做出控制,从而在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方面发挥出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三、树立为中小国际贸易企业服务的经营理念

包括国有生产性企业和国有外贸公司在内的许多大型企业,可以凭借自身的财务实力、行业垄断等来获得银行给予的贷款,这种一般性流动资金贷款具有充足的额度,因此这些企业并没有强烈的国际贸易融资需求。相对于这些企业而言,中小国际贸易企业在信用方面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也正因为如此,中小国际贸易企业融资市场虽然具有很大规模,但是一直处于没有得到完全开发的状态。在中小国际贸易企业融资市场进行开发的过程中,有必要对企业融资资质做出适当的放宽,在此过程中,需要对中小国际贸易融资市场介入方式以及介入策略做出有效规划,这无论是对于中小国际企业融资的发展还是对于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方面的发展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这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树立为中小国际贸易企业服务的经营理念,并推动服务对象从国有进出口公司和大型企业向中小国际贸易企业转变,这种理念的创新能够丰富适应中小国际贸易企业特点的融资方式,并且可以有效地推动国际贸易融资的快速发展。

四、推动从业人员融资创新能力的提高

以金融创新中作用的差异可以将银行从业人员分为决策人员、开发人员与一般业务人员。其中,决策人员主要负责决定融资创新建议是否进行立项。这要求银行决策人员能够具备较高的科学分析能力以及战略眼光,从而对融资创新建议所具有的盈利可能以及市场前景做出准确判断。开发人员则负责为融资创新建议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持,从而将建议转化为融资市场产品,这要求银行开发人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金融知识,同时要实现金融知识与计算机知识的结合,从而确保金融创新产品的有效开发。一般业务人员作为直接接触融资客户的群体,需要在工作过程中发现现有服务与产品存在的缺陷,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完善策略。这要求银行一般业务人员能够对金融政策作出充分的了解,同时具备全面的金融知识、活跃的思维。需要认识到的是,银行需要重视对一般业务人员建议的收集,因为国际贸易融资的创新任务往往是由大部分业务人员所承担的。银行中与国际贸易融资相关的三类群体如果有任何一类人员存在力量薄弱的现象,都会对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创新的开展产生制约作用。但是从我国当前的银行从业人员来看,对传统市场以及传统业务的过分偏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决策人员欠缺长远的发展眼观以及敏锐的国际贸易融资市场洞察力。开发人员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欠缺了解。一般业务人员存在业务过于单一以及结构老化的问题,并且在日常工作中欠缺创新意识与主人翁意识。当前,体现出多样化与灵活性特征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对银行工作人员的从操作技能、理论素质、风险监控能力、政策掌握能力、国际贸易融资特点、国际贸易融资环境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银行工作人员只有在对这些内容作出认知与掌握的基础上,才能够降低国际贸易融资风险,推动国际贸易融资发展,因此重视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以及国际贸易融资创新能力的提升对于推动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创新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实施结构性商品贸易融资业务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当前我国已经成为了国际商品需求的重要主力之一,如我国当前是第一大铜、钢铁消费国,同时也是第二大原油消费国。在大宗商品的价格不断攀升的背景下,许多传统的贸易融资产品显然已经难以满足融资对象对信息流、物流以及资金流的需求。在此方面,我国可以利用结构性贸易融资业务的实施来对信息流、物流以及资金流做出整合与管理,从而使客户获得个性化的贸易融资解决方案。如以铜金属、铝金属、锌金属等基本金属贸易中的囤货融资为例,这些基本金属贸易需要面临频繁的价格变动以及较大的价格变动服务,因此也会带来较大的融资风险,而这些金融风险的避免应当依靠套期保值以及融资帮助。由于基本金属具有较高的标准化程度、较好的流动性以及活跃的现货贸易,因此国际中的许多银行都针对这种期货品种的商品实施了结构商品贸易融资。我国期货市场当前处于稳定发展的阶段,对期货市场做出积极的利用并开展结构商品贸易融资业务,对于我国银行信贷资产结构的改善以及利润增长点的拓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针对我国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防控和管理方面欠缺有效手段、传统授信方法仍旧被许多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开展中被采用、对国际贸易融资的急迫性与重要性欠缺认识、技术手段有待得到更新等问题,我国需要给予国际贸易融资充分的重视,并从融资风险策略、融资授信评审制度、服务理念与经营理念、从业人员素质、业务创新等方面做出改革与优化。

主要参考文献:

[1]李东卫.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研究[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

[2]徐晨星.国际贸易融资问题研究[J].国际商务财会,2010.3.

第4篇:小企业国内贸易融资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

一、引言

全国政协副主席白立忱于2008年8月2日在第二届APEC工商咨询理事会亚太中小企业峰会开幕式上说,由于受到企规模及市场影响力等因素制约,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许多共性的问题,其中,融资问题是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最大瓶颈。白立忱说,我国中小企业约占企业总数的99%,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8%,出口创汇占68%,上缴税收占48%,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国家是否富强,人民是否富裕,生活是否丰富多彩,经济是否有活力,都与这个国家中小企业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

中小企业是指注册资金500万元以内,总资产2000万元以下、年销售收入4000万元以下的企业。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国家取消对非公有制经济从事外贸经营的限制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获得外贸经营权。但由于中小企业起步晚,自有资金积累少,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我国中小企业虽然在经营方式和市场开拓方面比大企业灵活主动,在融资的难度上却要大大高于大企业。

随着各银行新融资产品的不断开发和工作力度的加大,贸易融资收入在银行总收入中的占比逐步提高。同时,面对今年信贷紧缩的新形势,各家商业都把发展的目标瞄准了中小企业信贷市场。这样,如何结合中小企业特点发展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具有重要研究和现实意义。

二、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难的主要原因

国际贸易融资是以国际结算为依托、在国际结算的相关环节上提供的资金融通,进出口商选择的结算方式直接决定了贸易融资的种类和操作流程,通过结算环节的融资,加速了企业的资金周转,解决了企业应收账款或对外付款所面临的资金困境。国际贸易融资是以国际贸易为基础的,它不仅涉及到国内、国外两个贸易市场、涉及不同的法律规则及多方面复杂的环节,而且融合了与进出口环节紧密关联的银行和商业双重信用。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中小企业的贸易融资面临了更多的风险因素,因而面对更多的困难。

1、中小企业的内部原因。在我国经营进出口的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但总体效益不佳。一些亏损企业管理混乱,资信欠佳,常因资金短缺而利用押汇、打包贷款等信用证融资手段套取银行资金。银行短期融资实际上往往被长期占用,严重影响银行经营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同时在贸易经营过程中存在投机性经营,例如在某一时期,某种商品的国内外差价较大时,国内贸易商争相进口此类商品。如新闻纸、纸浆、化纤、钢材、食糖、成品油等,而一旦这些商品的国内市场价格下滑,货款无法回收,就会给银行资金带来风险。

国际间的进出口贸易从谈判、签约到履约都是一种商业信用。为此,进出口企业双方的资信状况、经营能力、进出口货物的价格、质量、交货期限、市场行情和汇率变动情况以及企业生产能力等诸多因素均会影响到贸易是否顺利完成。在这期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经营失败,产生贸易纠纷和索赔,出现贸易风险。以机电设备进口项目为例,中小企业由于缺乏足够技术支持,一旦出现进口设备无法正常使用,或者不能满足最终用户的技术要求的情况,则会面临最终用户拒绝付款的问题,导致风险贷款。

从银行的角度来看,银行作为一个金融企业,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是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其中盈利性是根本目的,安全性是基本前提。因此,在经营活动中,商业银行必须保证资金的安全,即不能发生亏损和短缺,这样,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欲的积极性不高。

2、银行体系原因。进出口双方银行对促进贸易的完成起着关键作用,国外银行都是按商业化经营原则来经营的,如经营不善,随时有倒闭的可能。而中小企业在选择银行时,由于没有足够的能力对国外的行进行全面调查,缺乏和行长期合作的经验,同时对有些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金融惯例、外贸管理政策了解不够,在贸易结算时有可能遭到无理拒付等现象。国内银行普遍缺乏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适用金融产品、信贷评价体系和担保体系。我国金融政策和融资体系都是以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为主要对象设计实施的,银行的信贷评价体系中也缺乏适用于中小企业的评价模块,而是参照大企业标准,过多地考虑企业的财务指标,导致众多有融资需求的企业无法得到贷款。因此,要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必须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发展更加有效的融资模式。

3、外部政策原因。进出口商所在国家的政治、经济是否稳定,法律是否健全,贸易、外汇管制是否严格等因素对贸易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因为贸易融资涉及到不同国家间债权、债务的清偿与支付,当贸易对象国出现政局不稳、外汇管制、制裁等因素,都可能使贸易合同难以履行,从而使银行的贸易融资蒙受风险。所以,忽略国家及政治风险,仍有可能造成风险贷款。

三、中小企业贸易融资对策

1、借鉴发达国家国际贸易融资的经验。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融资方面起步早、发展快,有不少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1)支持本国产品出口。发达国家一般都坚持出口融资用于购买本国的机器设备和其他商品。

2)审贷分离。对出口信贷及担保项目严格审查,力求保证贷款的偿还。美国要求逐笔对贷款进行审查和决定,审查国外进口商的财产状况及资信情况。

3)融资资金多元化。以国家预算资金为主,多方筹集其他资金。西方国家出口融资的来源主要是依靠国家预算,此外,也有私人资金和地方资金。如意大利的出口信贷及担保,主要靠国家预算资金,资金不足时在国内外市场发行债券筹集资金。

2、提升中小企业的信用级别。在政策的实行上要有可预测性、稳定性和连贯性,其中可预测性是关键。对不讲信用的行为要严厉惩罚,让讲信用的人可以得到收益,这样讲信用才能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同时,中小企业要想获得银行支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自身,因此,企业要苦练“内功”,努力创造良好的经营业绩。

3、要增加资金供给方和借贷方之间的相互沟通。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贷款主要来源于银行,因此,要让银行更多地了解自己经营状况和未来的发展前景等,并按时付息还款,维持良好的信用记录。中小企业还应了解银行的贸易融资业务和银行审批贸易融资的条件、过程及审核的重点,不了解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情况,是很难有效利用银行贸易融资扩大中小企业的业务量的。相应地,银行也应根据目前外贸市场上出现的新趋势和新需求,开发与推出适合中小企业实际需求的贸易融资产品。

4、要改进我国贸易融资体制。银行要加快改革步伐,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大力发展多元化金融服务,尤其是要大力开展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金融服务,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要尽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自律监管以及信用体系的建设,为民营担保机构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引导民间资本进入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领域。要建立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并且应当逐步完善相关制度,以期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问题的解决。立法部门应该结合国际贸易实际工作和未来发展趋势,立足国情又与国际接轨,尽快建立健全贸易融资法律法规体系。银行和中小企业则应认真研究现有的法律法规,分析国际惯例和我国现行的法律环境之间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建立产品化的业务操作程序,以经过仔细研究的标准合同文本凭证格式等规避业务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

5、培养相关人才。首先银行、外贸企业要对业务人员进行国际贸易、国际金融、法律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其了解银行的贸易融资产品,理解各类产品的特点;其次业务人员要强化风险意识。在平时工作中,要注意总结经验教训,不断积累经验,尤其要精通国际贸易知识和运输保险业务,密切关注国际贸易市场动态,了解掌握商品的行情变化,培养对国际贸易市场洞察力,增强识别潜在风险的能力。

6、发展银行融资风险较低的福费廷业务。银行要能够适时向企业推介合适的业务品种,发挥理财顾问的作用。根据中小企业开展正常进出口业务的贸易融资需求要积极创新金融服务,对传统产品,要办出新意。如打包贷款业务,不只局限于信用证业务项下,要逐步拓展到托收和出口发票融资,进口业务方面可采用转开信用证、备用信用证等业务形式,满足中小企业的多方面融资需求,促进企业发展。此外,国内信用证、政府采购封闭授信、票据衍生业务等也是比较适合中小企业的国际融资方式。

参考文献:

1、高正平.中小企业融资实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2、EdwardGHinkelman.InternationalPayment[M].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0.

3、张耀麟.银行进出口贸易融资[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4、北京联合信息网中国信贷风险信息库.创新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刻不容缓.[OB/CE]./chanjing/b/20080107/11194373907.shtml.

第5篇:小企业国内贸易融资范文

关键词:新形势;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问题;对策

0前言

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的发展,加剧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和银行业的竞争,国际贸易融资因独特的优势而成为银行和企业重点发展的一项金融业务。但是银行和企业必须认真分析和研究其中存在的风险,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肆虐的环境下,更应树立起融资风险意识,努力探索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以有效规避风险,帮助我国银行和进出口企业获得资金支持,进而推动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发展,实现稳定外需的目标。

1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趋势

近几年来,随着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快了国际贸易供应链的形成和电子商务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步伐,促进了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使得国际贸易融资在方式上和市场组织形式上均发生了一系列的深刻的变化

1.1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供应链的各个环节

为了顺应国际贸易供应链的新的发展趋势,一些国际大银行已不再只是对客户在国际贸易中的某个环节或阶段进行局部的融资,而是更加关注客户在整个贸易周期的需求,从买卖双方签订合同开始,追踪整个供应链中货物及资金的走向。例如JP摩根于先后收购了一家物流公司和一家票据管理公司,不仅打破了厂商、物流公司、银行独自参与的局面,而且完善了公司在供应链上的金融服务,真正为进出口商提供了一站式的服务,有效地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成本。

1.2开展国内信用证业务。创新应收账款融资

国内贸易的特点和性质上与国际贸易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我们可将国际贸易融资的操作方式移植到国内贸易融资上,根据我国目前的信用环境和业务风险程度,开展国内信用证业务。另外,银行也可以通过创新应收账款融资来提高银行发展贸易融资业务的竞争力。因为随着信用证结算方式的减少,客户对托收、货到付款、赊销等应收账款的融资需求将不断增加,银行应抓住这一机遇,创新业务,增加服务渠道,为客户提供便利。银行可根据自己的条件大力开展保理、福费廷和出口商票等融资业务,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采用第三方买断、资产证券化、风险参与、再担保等方式来分担风险,提高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能力,进而促进贸易融资和银行汇票的发展。

1.3创新管理方式。实施贸易融资电子化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的普及,银行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参与国际电子结算支付系统。电子商务平台既能为买方提供了货到付款交易的自由,又可为卖方提供支付的保护,为银行、保险公司、运输公司提供业务资源,为客户获得业务资源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有效地降低了贸易的风险。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创新尝试。例如荷兰银行开发研究出MaxTrad技术,通过Max-Trad技术,可以为客户提供24小时的在线服务,为买卖双方自动处理贸易交易及管理应收、应付账款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因此,它被评为最佳网上贸易服务提供者。

2目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为我国银行业和企业的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加快了它的发展速度,但由于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方式和技术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制约了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

2.1融资模式落后,融资对象集中

目前,国内各银行办理的贸易融资业务仍是以传统方式为主,约占贸易融资总量的70%,比如出口打包贷款、进出口押汇等。而相对于保理、福费廷等较为复杂的业务则开展十分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就以福费廷为例,这是一项无追偿权的贸易融资方式,对于外贸企业来说,可确保应收账款的安全性,加速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提高企业对信用风险、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的防范与控制能力,但目前我国各银行对该项业务开发力度不够,很难满足企业需要。而且我国银行的融资对象主要集中在大型的外贸企业。这些企业资金雄厚,国际竞争能力强,业务发展稳定。而对于广大的中小型企业,则往往设定不利于中小企业申请国际贸易融资贷款的条件,从而缩小速效的范围,限制了融资和中小企业的发展。

2.2缺少有效的贸易融资风险防范措施。风险控制手段落后

虽然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较为复杂,但也是可以利用科学方法进行有效的预测和防范的。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和企业也都建立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操作规程和管理办法,但仍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片面追求业务规模,粗放经营,没有针对金融危机环境下的国际贸易融资的业务和风险进行周密、详尽的分析和研究,因而使得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隐患较大。

2.3缺乏精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

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直接影响着银行和企业的服务质量、融资产品的创新以及融资风险的管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对商业银行和企业内部员工的业务水平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目前而言,我国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单一,国际结算、信贷、法律等知识水平不高,因而急需一大批精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趋势。

2.4融资市场秩序混乱。竞争不规范

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虽然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但也加剧了市场的竞争,市场秩序不规范,各家银行为了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增加国际结算业务量,竞相降低对企业的融资贷款要求,以吸引更多的客户,放松了对贸易融资风险的控制,加剧了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

3防范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对策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为了促进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我国政府、银行、企业都必须探索出当前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措施,强化风险意识,尽快建立和完善风险防范体系,加大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融资风险的识别能力和防范能力。

3.1以政府为主导。加快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体系建设

金融危机使世界政治与经济环境更趋复杂,加大了国际信用风险,对我国的出口贸易,融资提出了严峻考验,所以我国必须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建设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体系,密切跟踪国际形势的发展,收集各种风险信息,建立国别风险信息库和行业风险机制,及时公布不良买家信息,让银行和企业能够采取措施防范收汇风险进一步扩大,为外贸的平衡增长提供保证。

3.2创新贸易融资方式。降低贸易融资风险

如今全球市场需求低迷,大多数企业的出口贸易不景气,贸易融资需求放缓,银行业务量下降。另外,伴随着银行竞争的加剧,我国当前贸易融资方式、业务量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都无法满足国际贸易的需要。因此,我国必须认真面对,重视融资风险,积极借鉴国际上的贸易融资方式,根据市场的需求,通过专业化的金融解决方案的设计,不断开发和拓展新业务,不断扩大保付、福费廷等新业务的覆盖面,以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帮助进出口企业度过金融危机,也拓展了自身业务量,促进了贸易融资向多样化方向发展,降低贸易融资风险,推动贸易融资业务快速发展。

3.3完善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操作。加强监管

国际贸易融资属高风险业务,因此,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操作实施全过程监管至关重要。银行必须做好融资前的贷前调查,全面调查、了解申请企业的资信状况、企业的经营能力、履约能力以及该单业务的盈利情况,也要严格审查开证申请人的品行、开证行的资信及信用证条款,做好贸易融资贷前的把关。做好贸易融资贷中的审核,把握好贷中的决策和管理,细化业务风险审核,严格关注资金使用去向,必要时可派人跟单操作。因为国际贸易是一种时效性极强的业务,只要有一点疏忽大意都可能导致交易的失败,所以要依据贷前的调查结果,加强监管,进行事后跟踪,以及时做出融资决策,降低风险。

3.4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完善信贷资产的法律保障机制

目前,我国在贸易融资的相关法律法规无法满足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的需求,因此,我国政府应加强对现有的相关立法的研究,结合当前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和未来发展的趋势,找出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地方和存在的漏洞,分析国际惯例与我国现行法律之间存在的问题,为科学立法提供依据,制订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通过有关途径尽快完善相关立法,加快与国际惯例和通行的做法接轨,从而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业务操作方案,依靠法律来为我们顺利开展贸易融资业务保驾护航,利用法律武器最大限度地保障银行和企业的利益,降低融资风险系数。

3.5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贸易融资业务管理人员素质

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开展的时间较短,相关人员的知识、管理水平和经验还不能满足这一业务发展的需求,目前急需一大批既懂国际惯例,又懂操作技术和精通信贷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银行和企业务必安排好人员培训计划,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道德修养,树立融资风险的意识和“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管理理念,提高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并且要明确权力与责任,贯彻落实到位,促使员工自觉地、积极地投入工作之中。另外,银行和企业也可通过引进精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从而全面提高贸易融资管理人员队伍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员工的识伪和防伪能力,增强融资的风险防范能力。

3.6建立电子商务平台。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许多高科技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之中,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生产方式,为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因此,我们在开展贸易融资业务时,建立并不断完善电子商务平台,这是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尝试为贸易商、销售商、物流公司等搭建一个共享的信息技术平台,为客户提供详尽、及时的收付款信息,方便客户的管理工作。许多银行通过大力开发和完善网上银行功能,增加渠道服务项目及开发银行与企业间的直联等方法与客户之间建立起信息共享平台,改进业务处理流程,通过单证集中处理实现标准化操作,从而提高单证业务处理的效率,让客户及时了解账户中的余额变动及重要讯息,帮助客户降低操作成本,及时规避融资风险。

4结束语

第6篇:小企业国内贸易融资范文

关键词:新形势;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问题;对策

0前言

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的发展,加剧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和银行业的竞争,国际贸易融资因独特的优势而成为银行和企业重点发展的一项金融业务。但是银行和企业必须认真分析和研究其中存在的风险,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肆虐的环境下,更应树立起融资风险意识,努力探索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以有效规避风险,帮助我国银行和进出口企业获得资金支持,进而推动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发展,实现稳定外需的目标。

1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趋势

近几年来,随着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快了国际贸易供应链的形成和电子商务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步伐,促进了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使得国际贸易融资在方式上和市场组织形式上均发生了一系列的深刻的变化

1.1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供应链的各个环节

为了顺应国际贸易供应链的新的发展趋势,一些国际大银行已不再只是对客户在国际贸易中的某个环节或阶段进行局部的融资,而是更加关注客户在整个贸易周期的需求,从买卖双方签订合同开始,追踪整个供应链中货物及资金的走向。例如JP摩根于先后收购了一家物流公司和一家票据管理公司,不仅打破了厂商、物流公司、银行独自参与的局面,而且完善了公司在供应链上的金融服务,真正为进出口商提供了一站式的服务,有效地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成本。

1.2开展国内信用证业务。创新应收账款融资

国内贸易的特点和性质上与国际贸易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我们可将国际贸易融资的操作方式移植到国内贸易融资上,根据我国目前的信用环境和业务风险程度,开展国内信用证业务。另外,银行也可以通过创新应收账款融资来提高银行发展贸易融资业务的竞争力。因为随着信用证结算方式的减少,客户对托收、货到付款、赊销等应收账款的融资需求将不断增加,银行应抓住这一机遇,创新业务,增加服务渠道,为客户提供便利。银行可根据自己的条件大力开展保理、福费廷和出口商票等融资业务,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采用第三方买断、资产证券化、风险参与、再担保等方式来分担风险,提高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能力,进而促进贸易融资和银行汇票的发展。

1.3创新管理方式。实施贸易融资电子化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的普及,银行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参与国际电子结算支付系统。电子商务平台既能为买方提供了货到付款交易的自由,又可为卖方提供支付的保护,为银行、保险公司、运输公司提供业务资源,为客户获得业务资源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有效地降低了贸易的风险。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创新尝试。例如荷兰银行开发研究出MaxTrad技术,通过Max-Trad技术,可以为客户提供24小时的在线服务,为买卖双方自动处理贸易交易及管理应收、应付账款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因此,它被评为最佳网上贸易服务提供者。

2目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为我国银行业和企业的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加快了它的发展速度,但由于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方式和技术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制约了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

2.1融资模式落后,融资对象集中

目前,国内各银行办理的贸易融资业务仍是以传统方式为主,约占贸易融资总量的70%,比如出口打包贷款、进出口押汇等。而相对于保理、福费廷等较为复杂的业务则开展十分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就以福费廷为例,这是一项无追偿权的贸易融资方式,对于外贸企业来说,可确保应收账款的安全性,加速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提高企业对信用风险、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的防范与控制能力,但目前我国各银行对该项业务开发力度不够,很难满足企业需要。而且我国银行的融资对象主要集中在大型的外贸企业。这些企业资金雄厚,国际竞争能力强,业务发展稳定。而对于广大的中小型企业,则往往设定不利于中小企业申请国际贸易融资贷款的条件,从而缩小速效的范围,限制了融资和中小企业的发展。

2.2缺少有效的贸易融资风险防范措施。风险控制手段落后

虽然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较为复杂,但也是可以利用科学方法进行有效的预测和防范的。我国各

大商业银行和企业也都建立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操作规程和管理办法,但仍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片面追求业务规模,粗放经营,没有针对金融危机环境下的国际贸易融资的业务和风险进行周密、详尽的分析和研究,因而使得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隐患较大。

2.3缺乏精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

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直接影响着银行和企业的服务质量、融资产品的创新以及融资风险的管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对商业银行和企业内部员工的业务水平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目前而言,我国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单一,国际结算、信贷、法律等知识水平不高,因而急需一大批精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趋势。

2.4融资市场秩序混乱。竞争不规范

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虽然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但也加剧了市场的竞争,市场秩序不规范,各家银行为了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增加国际结算业务量,竞相降低对企业的融资贷款要求,以吸引更多的客户,放松了对贸易融资风险的控制,加剧了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

3防范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对策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为了促进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我国政府、银行、企业都必须探索出当前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措施,强化风险意识,尽快建立和完善风险防范体系,加大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融资风险的识别能力和防范能力。

3.1以政府为主导。加快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体系建设

金融危机使世界政治与经济环境更趋复杂,加大了国际信用风险,对我国的出口贸易,融资提出了严峻考验,所以我国必须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建设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体系,密切跟踪国际形势的发展,收集各种风险信息,建立国别风险信息库和行业风险机制,及时公布不良买家信息,让银行和企业能够采取措施防范收汇风险进一步扩大,为外贸的平衡增长提供保证。

3.2创新贸易融资方式。降低贸易融资风险

如今全球市场需求低迷,大多数企业的出口贸易不景气,贸易融资需求放缓,银行业务量下降。另外,伴随着银行竞争的加剧,我国当前贸易融资方式、业务量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都无法满足国际贸易的需要。因此,我国必须认真面对,重视融资风险,积极借鉴国际上的贸易融资方式,根据市场的需求,通过专业化的金融解决方案的设计,不断开发和拓展新业务,不断扩大保付、福费廷等新业务的覆盖面,以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帮助进出口企业度过金融危机,也拓展了自身业务量,促进了贸易融资向多样化方向发展,降低贸易融资风险,推动贸易融资业务快速发展。

3.3完善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操作。加强监管

国际贸易融资属高风险业务,因此,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操作实施全过程监管至关重要。银行必须做好融资前的贷前调查,全面调查、了解申请企业的资信状况、企业的经营能力、履约能力以及该单业务的盈利情况,也要严格审查开证申请人的品行、开证行的资信及信用证条款,做好贸易融资贷前的把关。做好贸易融资贷中的审核,把握好贷中的决策和管理,细化业务风险审核,严格关注资金使用去向,必要时可派人跟单操作。因为国际贸易是一种时效性极强的业务,只要有一点疏忽大意都可能导致交易的失败,所以要依据贷前的调查结果,加强监管,进行事后跟踪,以及时做出融资决策,降低风险。

3.4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完善信贷资产的法律保障机制

目前,我国在贸易融资的相关法律法规无法满足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的需求,因此,我国政府应加强对现有的相关立法的研究,结合当前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和未来发展的趋势,找出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地方和存在的漏洞,分析国际惯例与我国现行法律之间存在的问题,为科学立法提供依据,制订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通过有关途径尽快完善相关立法,加快与国际惯例和通行的做法接轨,从而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业务操作方案,依靠法律来为我们顺利开展贸易融资业务保驾护航,利用法律武器最大限度地保障银行和企业的利益,降低融资风险系数。

3.5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贸易融资业务管理人员素质

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开展的时间较短,相关人员的知识、管理水平和经验还不能满足这一业务发展的需求,目前急需一大批既懂国际惯例,又懂操作技术和精通信贷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银行和企业务必安排好人员培训计划,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道德修养,树立融资风险的意识和“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管理理念,提高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并且要明确权力与责任,贯彻落实到位,促使员工自觉地、积极地投入工作之中。另外,银行和企业也可通过引进精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从而全面提高贸易融资管理人员队伍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员工的识伪和防伪能力,增强融资的风险防范能力。

3.6建立电子商务平台。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许多高科技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之中,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生产方式,为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因此,我们在开展贸易融资业务时,建立并不断完善电子商务平台,这是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尝试为贸易商、销售商、物流公司等搭建一个共享的信息技术平台,为客户提供详尽、及时的收付款信息,方便客户的管理工作。许多银行通过大力开发和完善网上银行功能,增加渠道服务项目及开发银行与企业间的直联等方法与客户之间建立起信息共享平台,改进业务处理流程,通过单证集中处理实现标准化操作,从而提高单证业务处理的效率,让客户及时了解账户中的余额变动及重要讯息,帮助客户降低操作成本,及时规避融资风险。

第7篇:小企业国内贸易融资范文

【关键词】国际贸易;融资创新;融资工具

1 国际贸易融资创新的趋势

国际贸易融资是指银行对进出口商提供的与进出口有关的一切融资活动。它以该项贸易活动的现金流量作为进口商或出口商履约的资金来源,以结算中的商业单据或金融单据等权利凭证作为进出口商履约的保证。目前,国际贸易融资创新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趋势。

1.1 融资方式的创新

(1)结构性贸易融资

结构性贸易融资并非具体确定的融资方式,而是一些根据国际贸易的特殊要求,创造性的设计和组合,运用传统融资方式和非传统融资方式的统称。它是用量体裁衣的方式,在综合考虑借款人的信誉、银行资金来源、可承担的融资成本及可承受的风险、政府法规方面的要求等的基础上,为进口商或出口商专门设计的一个融资方案。

(2)库存融资

近年来国际物流业界兴起的库存商品融资业务,成为不同行业之间业务整合、集成运行的典范,也成为物流运营中一个潜力巨大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它属于现代物流与金融创新的范畴,对于突破资金“瓶颈”、实现物流与资金流的整合,促进我国第三方物流和广大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意义。

1.2 银行技术创新带动贸易融资的创新

为客户提供详尽、及时的收付款信息、帮助客户减少后台操作的压力是银行贸易融资服务最重要的增值部分。许多银行通过大力开发网上银行,增加渠道服务项目及开发银企直联等方法与客户之间建立起信息共享平台,帮助客户降低操作成本。

1.3 出现犹如资本市场的二级市场

包买商买下出口商作为债权凭证的远期票据,也就是做了一笔中短期投资。因种种原因,包买商可能不愿将自己大量资金束缚在这种投资上,故就需要寻找机会将一些远期票据转售给其他包买商。这种包买商之间的交易行为形成了包买票据的二级市场。在二级市场上,初级包买商可以向二级包买商出售某笔商品交易的全套远期票据,也可以有选择地出售其中的一期或几期,因为每期票据都是一份独立的、完整的债权凭证。

1.4 多家银行进行风险参与

出于某种考虑,初级包买商邀请当地的一家或几家银行对自己打算叙做的或已叙做的包买业务提供风险担保,以清除业务风险,这种作法就是风险参与。风险参与银行提供的担保是独立于进口商银行担保之外的完整的法律文件,对由任何信用风险和国家风险造成的票款迟付或拒付负有不可撤消的和无条件的赔付责任,风险参与的实质作用相当于购买出口信用保险单,初级包买商因此而享有双重保障。

2 我国部分融资创新产品分析

2.1 “”融资直通车

这是招行内地分行与香港分行合作,通过担保方式,为客户提供多种形式担保服务,适于两地母子公司或关联公司从事商贸活动。有两种基本融资模式:“内保外贷”为香港分公司办理贷款融资:内地企业可通招商银行境内分行开出以香港分行为受益人的备用信用证或担保函,为境外分公司向香港分行取得贷款或其它融资;“外保内贷”为内地分公司办理贷款融资:香港企业通过香港分行向境内分行开出备用信用证或担保函,为内地附属公司向境内分行取得贷款或其它融资。

2.2 “”贸易融资直通车

为配合在两地拓展贸易业务,招行内地分行与香港分行合作,香港分行为客户提供各类型贸易融资服务,全力协助客户拓展商机。该项服务特别适用于已和招商银行内地分行建立授信关系的内地企业,并需要通过境外分公司或贸易伙伴来进行贸易业务,即彼此存在贸易交易下,香港分行可提供度身订造相关产品如代开信用证或集团授信分割等做法,尽量做到境内外额度互通安排,以满足境外分公司或贸易伙伴产生的贸易项下的融资需要。

2.3 出口全益达

“出口全益达”是中国银行2007上半年推出的一个功能强大、方便实用的贸易融资新产品组合。它将多项传统和新兴的贸易融资产品、特色服务以及外汇交易金融衍生产品加以融会贯通,并根据出口商的具体需求“量体裁衣”,在原有单一产品的操作服务基础上,进一步扩展贸易融资服务的内涵,根据出口企业的贸易背景、市场情况等,针对不同的结算方式、付款期限和贸易环节对相关产品和服务进行改造和组合运用,从而设计出一套完整方案来帮助企业获得最佳效益。

2.4 应收账款池融资

该业务是指企业将其向国外销售商品所形成的应收账款转让给银行,并且在转让的应收账款保持较为稳定的余额的情况下,银行综合审核后根据应收账款的余额给予企业一定比例的短期出口融资。

以上几种贸易融资新产品来与传统融资方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融资业务相比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下面将针对其中的问题进行详细阐述。

3 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3.1 银行对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缺少防范和管理措施

(1)风险防范管理体系不健全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管理需要建立完备的管理体系,而目前我国银行在外汇业务的处理程序方面较为落后,不同的分支行之间、不同的部门之间业务互相独立运行,缺少网络资源共享,缺乏统一的管理,缺乏规范的业务操作流程,没有各项业务比较明细的统计资料,以至无法达到共享资源、监控风险、相互制约的目的。

(2)缺乏有效的风险转嫁机制

国际上通行做法是,保理商在受理一笔保理业务后往往会支付一定保费向保险公司投保,一旦应收账款不能收回,保险公司会根据投保协议进行一定数额的赔付。我国银行开展国内保理业务通过授信方式控制风险,不能有效防止单笔保理业务带来的风险,在风险发生后更无法做到有效风险分散。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国内保理业务方面还缺乏成功的银保合作机制,难以实现风险转嫁,加之企业从成本分担考虑,不愿再负担保险费用,这也是当前保理业务不能形成规模效益,难以迅速发展的瓶颈之一。

3.2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仍采用传统授信方法

在开发创新性融资产品过程中,我国商业银行按照传统方法制定了严格的决策制度以尽可能规避由此产生的风险,但对创新业务风险的过多强调反而制约了新型融资业务的发展。例如,出口应收款融资是一种新兴的融资产品,由于缺乏有效的风险量化工具,绝大部分银行设置了较高的融资准入门槛,在对贸易真实性及贸易连续性进行调查后,还要求融资者提供足额、有效的抵押或担保作为还款的第二保证,等等。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在产品理念上和授信方法上都把国际贸易融资等同于短期流动资金贷款进行运作。融资业务上的保守作法主要根源在于银行缺乏有效方法,实现对国际贸易供应链中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充分控制,银行对融资业务的风险识别能力较弱。在无法充分把握第一还款来源前提下,往往把第二还款来源的充足程度作为重要考虑因素。此外,长期形成的存贷主流业务观念亦驱使银行业务人员习惯运用传统思维去经营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忽略了对贸易融资业务特点的分析及对贸易周期动态数据的跟踪。

3.3 国际贸易融资对象过于集中

在我国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政策性银行都倾向于将融资对象定位于国有大中型企业,而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弱、更需要银行融资支持的中小外贸企业往往处于弱势。这些企业为拿到订单,在支付方式、结算手段以及融资方式上不得不向贸易伙伴做出的必要让步或给予对方的优惠,常常会造成他们自身流动性方面的困难及财务成本的增加,银行的融资帮助无疑于雪中送炭,因此,中小民营企业对贸易融资的需求更为迫切,更需要银行在贸易、融资方面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4 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创新的对策建议

4.1 完善风险防范措施

国际贸易融资与国内贸易融资相比,银行不仅要承担借款人到期无力偿还或不愿偿还的信用风险,还要面对国家风险、汇率和利率风险等国际贸易所特有的风险。此外,由于国际贸易融资与国际结算的紧密联系,结算过程中的交单风险、欺诈风险等也同样是我们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对风险进行预测、防范、化解,是此项业务能否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我们可考虑运用国际上先进的风险计量方法,如美国摩根财团与其他几个国际银行共同推出的世界上第一个评估银行信贷风险的组合模型。该模型以信用评级为基础,计算某项或某组贷款违约的概率,然后计算上述贷款转变为坏账的概率。信贷风险组合模型覆盖了包括国际贸易融资的几乎所有的信贷产品。

4.2 建立贸易融资授信专项评审体制

为了更加适应我国快速发展的出口贸易融资需求,基于出口贸易具有占用风险资产少、实际风险低等特性,一些银行正在探索新的贸易融资评审体制。当前比较切合实际的做法就是建立贸易融资专项评审体制。具体是:第一步,将不同出口贸易融资根据不同风险权重分为低风险业务、较低风险业务、一般风险业务和新产品业务;第二步,低风险业务由业务操作部门直接进入操作阶段,较低风险业务由贸易融资评审官签字后进入操作阶段,对于一般风险业务由贸易融资评审委员会评审同意授权国际部负责人进入操作阶段;第三步,贸易融资委员会负责审核贸易融资新产品的风险控制、操作流程、法律文本,审核通过后确认风险归属进入操作流程。

4.3 拓宽融资对象,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创新

(1)担保方式创新

抵押物不足和难以获得信用担保是中小企业融资的固有特征,应以替代的方式解决担保问题。这样,既可以满足银行经营管理中风险控制的要求,又适应了中小企业的现实情况。

(2)动产融资工具创新

由于多数中小企业都没有足够的不动产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于是动产融资作为中小企业融资的新路径进入人们的视野。所谓动产融资就是指贷款人以各种动产为担保物从银行获得各种资金支持和行为。

(3)提供多样化的综合金融服务

银行应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多样化的综合金融服务。据调查,中小企业所需金融产品一般时间较短,基本建设贷款项目也较少,所以应结合其营业周期提供短期信贷产品,一旦企业经营资金周围过来,马上督促其还贷,这样资金不宜挪用,风险可控性强。银行符合此类特点并经常使用的产品有银行承兑汇票、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等。商业银行还应当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特点,根据不同中小企业特殊的现金流状况、支付频率,为其设计特殊的贷款及还款方式。国外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推出了形式多样的贷款方式,主要有:信用额度贷款、循环额度贷款和承诺贷款等。这都是我们值得借鉴的地方。

第8篇:小企业国内贸易融资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银行贷款

中小企业是指注册资金500万元以内,总资产2000万元以下、年销售收入4000万元以下的企业。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国家取消对非公有制经济从事外贸经营的限制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获得外贸经营权。但由于中小企业起步晚,自有资金积累少,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我国中小企业虽然在经营方式和市场开拓方面比大企业灵活主动,在融资的难度上却要大大高于大企业。

一、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国际贸易融资形式单一

我国在贸易融资方式种类上,同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是很大,但在实际应用上,依然是采用传统的融资方式为主,即以信用证结算与融资相结合的方式为主,品种少,且功能单一。另外我国全国性的金融机构数量少(早期仅限于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且发展较慢,只是在近几年才陆续涌现了一大批股份制银行;区域性的地方金融机构由于技术及规模等方面的限制,难以提供全面的国际贸易融资服务;各家外汇银行的贸易融资方式基本上也是很简单的形式:简单的贸易贷款、打包贷款、票据贴现等。以上融资方式很难满足那些积极参与国际化的中小企业的需要。

此外,亲友借贷、职工内部集资以及民间借贷等非正规融资渠道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其他的融资渠道中小企业较难介入。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较晚,现行的证券管理原则和标准对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渠道制定了严格的准人条件。由于交易是直接的,资金提供者必须对资金使用者的状况进行了解和判断。另一方面,我国《公司法》规定,股票上市公司股本总额不得少于人民币3000万元,而大量中小企业净资产规模低,信用等级低,不具有上市融资的资格。我国的大银行也难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二)国际贸易融资授信难、操作环节和审批程序繁多

由于中小企业市场风险大,企业倒闭率高,财务制度不健全,资信状况堪忧,缺乏足额的财产抵押,又无人担保,银行考虑到安全性因素等对中小企业惜贷、惧贷,对中小企业主要提供的是流动资金以及固定资产更新资金,而很少提供长期信贷,而且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审批程序繁杂,存在信用歧视。企业也深感办理抵押环节多、收费多,如在土地房产抵押评估和登记手续中,评估包括申请、实地勘测、限价估算等,登记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地籍测绘等,极为繁琐。

就中小企业自身来讲,一方面,固定资产较少,不足以抵押,贷款受到限制;另一方面,一些中小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屡有逃费、悬空银行债务现象发生,损害了自身的信用度,由于中小企业社会诚信系统没有建立,信用评价难以操作,银行很难筛选出守信企业。无疑会使银行“慎贷”和“惜贷”,使得中小企业贷款时,不仅受到贷款与否的置疑,而且,即使能够申请到贷款,贷款规模也同样会受到限制。社会信用总体状况较差,缺乏完备的信用管理体系。

近年来,由于多变的国际金融形势,以及部分信用证发生垫款等问题,使得部分银行业务人员认为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风险较大。甚至高于流动资金贷款。他们认为贸易融资涉及面广、业务规则又要遵守国际惯例。因此业务风险难以把握。出于风险考虑,银行往往对贸易融资贷款制订出许多限制条件。而且相对来说,银行普遍缺乏对各种融资形式的严格标准,业务操作流程不够规范,随意性较大,导致了中小企业申请贸易融资比普通流动资金贷款更难。同时,银行又缺乏企业信息明细资料。难以全面准确地了解分析企业实际情况。越来越多的审批环节,繁琐的经办手续和较长的平均操作时间,给企业实际办理业务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三)中小企业的内部原因

在我国经营进出口的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但总体效益不佳。一些亏损企业管理混乱,资信欠佳,常因资金短缺而利用押汇、打包贷款等信用证融资手段套取银行资金。银行短期融资实际上往往被长期占用,严重影响银行经营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同时在贸易经营过程中存在投机性经营,例如在某一时期,某种商品的国内外差价较大时,国内贸易商争相进口此类商品。如新闻纸、纸浆、化纤、钢材、食糖、成品油等。而一旦这些商品的国内市场价格下滑,贷款无法回收,就会给银行资金带来风险。

经营进出口业务的中小企业大多是由-内销企业转变而来,员工综合素质较低,企业缺乏熟悉国际业务、银行业务和外贸业务的人才。在银行产品不断更新、新的贸易融资品种层出不穷的情况下,大多数中小企业未能很好地结合本企业实际,选择适合本企业业务特点的融资产品,加上银行和企业之间缺乏沟通,企业对各类融资产品无法灵活运用。这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成本,而且丧失了业务先机,造成企业业务发展被动。

国际间的进出口贸易从谈判、签约到履约都是一种商业信用。为此。进出口企业双方的资信状况、经营能力、进出口货物的价格、质量、交货期限、市场行情和汇率变动情况以及企业生产能力等诸多因索均会影响到贸易是否顺利完成。在这期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经营失败,产生贸易纠纷和索赔,出现贸易风险。以机电设备进口项目为例,中小企业由于缺乏足够技术支持,一旦出现进口设备无法正常使用,或者不能满足最终用户的技术要求的情况,则会面临最终用户拒绝付款的问题,导致风险贷款。

(四)外部政策原因

进出口商所在国家的政治、经济是否稳定。法律是否健全,贸易、外汇管制是否严格等因素对贸易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因为贸易融资涉及到不同国家问债权、债务的清偿与支付,当贸易对象国出现政局不稳、外汇管制、制裁等因素,都可能使贸易合同难以履行。从而使银行的贸易融资蒙受风险。所以,忽略国家及政治风险,仍有可能造成风险贷款。

(五)法律不完善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涉及到国际金融票据、货权、货物的质押、抵押、担保、信托等行为,要求法律上对各种行为的权利与责任有具体的法律界定。但是我国的金融立法明显滞后于业务的发展,有些国际贸易融资常用的术语和做法在我国法律上还没有相应的规范。例如,进口押汇业务中常用的信托收据是否有效、远期信用证业务中银行已经承兑的汇票是否可以由法院止付等。在这样的法律环境中。中小企业进行国际贸易融资时的风险大大增加。

二、中小企业贸易融资的几点对策

(一)降低融资门槛、拓宽融资渠道

根据当前国际贸易中的现状,我国中小企业可以利用以下的途径进行拓宽融资渠道:第一,股票市场筹资。允许各类条件成熟的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到股票市场进行直接融资,或者与大型企业进行捆绑上市。第二,组建风险投资基金。第三,

鼓励企业集团和科研机构与中小企业链接。第四,鼓励利用个人资本创办中小企业。第五,发行企业债券。

(二)建立新的信用评估体系

针对大多数中小企业规模小、成立时间短、融资需求旺、频率高、额度小的特点,银行应制订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评估办法,使信用评级科学合理地反映中小企业的状况和偿债能力。在进行传统财务报表分析的同时,重点加强对外销渠道、经营者的素质、结算方式、贷款归还、产品的科技含量及市场潜力等内容的审查。从财务因素、非财务因素对中小企业进行综合信用等级评估,科学合理地反映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偿债能力。

这里要注意的是,在信用评估的实行上要有可预测性、稳定性和连贯性,其中可预测性是关键。对不讲信用的行为要严厉惩罚,让讲信用的人可以得到收益,这样讲信用才能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同时,中小企业要想获得银行支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自身,因此,企业要苦练“内功”,努力创造良好的经营业绩。

(三)建立中小企业贷款监管体系

为了了解掌握中小企业贷款的特点,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发展,应建立中小企业贷款监管体系,增设中小企业监管部门,实行不同于大企业金融业务的监管。根据中小企业特点,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信用评分系统,广泛搜集企业各类信息,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综合全面评估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同时应建立银企之间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金融机构信息共享,较好地解决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对企业实行较好的监控。

(四)探讨建立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

中小企业的先天不足。特别是其较高程度的不确定性,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以及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理念之间始终存在着矛盾,这一矛盾阻碍了银行贷款这种融资方式的有效利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政府能对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有限度的政策性支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而且这种方式效果明显。

可以考虑在以下方面采取合作措施:一是建立政策性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二是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建立政策性的中小企业投资公司,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政策性投资机构,应以财政出资为主。三是建立法制化与制度化财政弥补机制。向信用担保机构及再担保机构提供资金援助,担保机构或再担保机构先可用其预提的风险准备金进行自我补偿每年的担保或再担保损失,不足部分由财政弥补。

(五)借鉴发达国家国际贸易融资的经验

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融资方面起步早、发展快,有不少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第一,支持本国产品出口。发达国家一般都坚持出口融资用于购买本国的机器设备和其他商品。第二,审贷分离。对出口信贷及担保项目严格审查,力求保证贷款的偿还。美国要求逐笔对贷款进行审查和决定,审查国外进口商的财产状况及资信情况。第三,融资资金多元化。以国家预算资金为主,多方筹集其他资金。西方国家出口融资的来源主要是依靠国家预算,此外,也有私人资金和地方资金。如意大利的出口信贷及担保,主要靠国家预算资金,资金不足时在国内外市场发行债券筹集资金。

第9篇:小企业国内贸易融资范文

关键词:国际贸易融资;银行业;国际结算;人民币;商业性金融机构

中图分类号:F752;F832.4

一、贸易融资业务对中国金融机构的意义

对于中国金融业而言,贸易融资业务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一地位源于以下三个特点:

首先,中国对外经贸规模巨大,在全世界经济大国中贸易依存度最高,且多年来增长速度一直快于GDP增速,在可预见的未来也不会改变。因此,金融机构若不重视这个巨大的高增长市场,就无异于自外于高速增长的机会。2010年,不考虑方兴未艾的服务贸易,仅考虑货物贸易,中国进出口总额已达29727.61亿美元,按2010年12月平均汇率1美元兑6.6515元人民币计算,折合人民币197733.20亿元,当年中国GDP初步核算数为397983亿元(《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外贸依存度高达49.7%。而且,越是经济发达的省市,外贸依存度越高,这一点进一步提高了贸易融资业务对金融机构的重要性。如广东省2010年进出口总额8337.40亿美元(按进出口商品境内目的地/货源地统计),折合55456.19亿元,当年广东实现GDP45472.83亿元,外贸依存度高达122.0%。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在对外经贸发达的宁波市(按进出口商品境内目的地/货源地统计2010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986亿美元),宁波银行将贸易融资列为其公司银行业务的三大核心之一,与理财和网上银行业务并列。

其次,尽管存在一定的虚假交易(如后文将提及的“融资铜”交易),但贸易融资业务总体上都有真实交易支持,因此这部分业务资产质量较高。如招商银行2010年末贸易融资余额485.63亿元,其不良贷款率仅0.96%,在企业贷款各个类别中质量仅次于固定资产贷款(不良贷款率0.49%)。

第三,与近年来收益丰厚的房地产融资等项业务受资产市场行情波动影响较大不同,贸易融资业务总体上受资产市场波动影响较小,而且不是直接影响,这一特点进一步提高了贸易融资业务相对于其它业务的质量。

二、中国贸易融资体系的构成

中国现行贸易融资体系划分为商业性金融机构与政策性金融机构(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两个部分,前者在数量上构成了贸易融资业务的主体,但后者对前者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通过直接投入和降低特定业务的成本,政策性融资引导着商业性融资的方向和数量。特别是在大宗、长期和政治性商业性风险较高的领域,政策性融资实际上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在世界各国的贸易实践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由于中国已经跃居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第一贸易大国,且积极主动运用商业性及政策性金融工具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国无论是商业性金融机构还是政策性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市值、业务规模在全世界同行中均名列前茅,或独占鳌头。论商业性金融机构,中银集团2010年国际结算量超过1.97 万亿美元,列全球银行业首位;出口双保理业务量24.15 亿美元,也居全球第一(《中国银行2010年年报》)。论政策性金融机构,根据伯尔尼协会公布的2010年协会成员机构业务数据,中国信保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为1792亿美元,占协会总业务规模的13.3%,名列官方出口信用机构首位,承保金额增速继续领先。

三、中国贸易融资业务的初步估算

目前,中国金融统计和国际收支统计中没有建立独立的贸易融资统计项目,而由于保守商业机密等各种考虑,金融机构也很少公布详尽的贸易融资数据,因此,对中国贸易融资的总体规模目前还只能估算,暂时无法提供精确的统计数据。

估算中国贸易融资总体规模的主要依据是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机构外汇信贷收支表》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的《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两者各有其优劣。

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外汇信贷收支表》上,简便的估算办法是在资金运用方项目中剔除委托贷款项目,剩余部分即近似地视之为贸易融资业务。以此计算,2010年12月,中国金融机构外汇贸易融资业务规模存量为4505.45亿美元。但这一估算方法得出的结果是存量数据,而非全年业务流量数据,且存在两项误差:第一,外汇贷款未必都是属于贸易融资;第二,由于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业务迅速发展,与此相应的人民币贸易融资规模也突飞猛进,仅仅考虑外汇信贷业务,可能低估中国贸易融资业务规模。随着人民币计价结算业务的持续增长,此项低估误差只会越来越大。

在国家外汇管理局的《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上,虽然设置了“贸易信贷”统计项目,但根据其定义,这不属于我们所探讨的贸易融资范畴。国际基金组织1993年《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第二十章“其它投资”第414段对贸易信贷的定义如下:“贸易信贷包括由供应商和货物、服务交易卖方直接提供的信贷、在建(或即将动工的)工程的预付款以及与这类交易有关的款项(贸易融资不包括在内,他们列在贷款项下)。由于贸易贷款没有实际日期,贸易贷款可根据所有权变更日期记录的货物和服务交易的账目与国际收支记录的账目之差计算出来。虽然贸易信贷和预付款通常是短期的,但是他们还是细分为短期和长期两类。”在现行《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贸易信贷放在资本和金融项目中的“其它投资”项下。在资产项目中,贸易信贷的借方表示我国出口商对国外进口商提供的延期收款额,以及我国进口商支付的预付货款,贷方表示我国出口延期收款的收回;在负债项目中,贷方表示我国进口商接受国外出口商提供的延期付款贸易信贷,以及我国出口商的预收货款,借方表示归还延期付款。因此,《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上“贸易信贷”项目与我们所探讨的贸易融资不同,前者属于商业信用,后者属于金融信用,尽管预付货款者、赊销者的营运资金中可能有很高比例来自金融机构信贷。基于商业信用的贸易信贷种类主要有预付货款(payment in advance)、延期收款(赊销,open account)、延期付款,在国际贸易中通常采用汇付方式完成支付,基于金融信用的贸易融资种类主要有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保理、福费廷等。在贸易信贷交易中,资金支付、接受双方均为工商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仅发挥支付中介功能;而在贸易融资交易中,资金供给者为银行等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向卖方提供融资之后,取得对买方的代位求偿权。

在《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上,我们只能通过资本和金融项目中的“其它投资”项下的“贷款”项目推测贸易融资规模。根据定义,在资产项下,借方表示资产增加,贷方表示资产减少;“贷款”项目的借方表示我国金融机构以贷款和拆放等形式的对外资产增加,贷方表示减少。在负债项下,贷方表示负债增加,借方表示负债减少,“贷款”项目指我国机构借入的各类贷款,如外国政府贷款、国际组织贷款、国外银行贷款和卖方信贷,其中贷方表示新增额,借方表示还本金额。在《2010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上,资产项下,贷款贷方197亿美元,借方407亿美元,其中长期贷款贷方277亿美元,短期贷款贷方197亿美元,借方131亿美元。负债项下,贷款贷方5860亿美元,借方5069亿美元,其中长期贷款贷方264亿美元,借方163亿美元,短期贷款贷方5569亿美元,借方4906亿美元。

四、主要金融机构2010年贸易融资及其它国际业务规模与发展

(一)中国银行

作为老牌专业外汇银行,中国银行在国际结算与贸易融资等项业务方面占有近乎压倒性的优势。2010 年,中国银行集团国际结算量超过1.97 万亿美元,为全球银行业首位;中国内地外币贸易融资余额475.02 亿美元、外币保函余额562.21 亿美元,市场份额保持绝对领先;出口双保理业务量24.15 亿美元,也居全球第一。

在2009 年7 月启动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市场上,中国银行也利用自己的传统优势取得了高速增长。除现有的国际结算及贸易融资产品均适用于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外,中国银行还依托在中国商业银行中最为广泛的海外网络,在海外形成了涵盖存款、贷款、国际结算、清算、资金、信用卡、保险、基金等业务的全面的人民币产品体系。2010 年,中国银行境内试点行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超1600 亿元,业务发生额及年末余额均较上一年度翻番,中银香港办理跨境人民币清算及结算业务超3500 亿元。内地业务范围拓展至20 个试点省区的23 家一级分行,服务不同行业的客户超3000 家,业务规模、业务笔数、客户数量等均持续领先同业。在国际上,中国银行海内外机构已为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成功办理了跨境人民币业务,并发挥跨境人民币清算上海行模式、香港清算行模式并重的独特优势,初步建立起覆盖全球的人民币清算渠道。

在贸易融资产品创新方面,中国银行在2010年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其汇利达产品体系进一步丰富,供应链融资叙做范围不断拓宽,办理了全球首笔TSU( Trade Services Utility)平台下订单融资业务及BPO(Bank Payment Obligation)项下出口商业发票贴现业务,推出了银团保函、海事保函、EPA(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保函等多种创新业务。

在国际业务领域,中国银行还有一项突出优势是与境外金融机构客户合作最为广泛。中国银行在两岸银行之间率先签署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面业务合作协议;创新推出“中国柜台”服务模式,在中行未设立分支机构的海外地区设立“中国业务柜台”,为“走出去”中资企业、个人以及外国企业开展中国业务提供服务;推出中俄两国商业银行间首笔人民币信用证业务;积极拓展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清算业务,涵盖10 种货币,进一步巩固本行海外分行作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当地一级清算行的地位。

(二)中国工商银行

2010 年,中国工商银行境内分行贸易融资累计发放9747 亿元,比上年增长43.4%,其中国内贸易融资6244 亿元,增长66.8%,国际贸易融资3503亿元。2010年12月31日,在“流动资金贷款”项下,工行贸易融资余额4887.30亿元,占公司类贷款总额(47003.43亿元)的10.4%。全年工商银行境内分行累计办理国际结算7827 亿美元,增长43.4%。

为发展国际结算与贸易融资业务,中国工商银行在2010年加强了与外资行进口代付业务合作,试点办理内外联动项下出口融资和进口代收承兑融资业务。推广加工贸易保证金台账业务,带动出口订单融资、全球快汇和结售汇等业务发展。累计完成53 家境内外机构单证业务集中,新设合肥、成都单证分中心,提升单证和贸易融资业务集约化经营能力。为了加快发展跨境人民币业务,工商银行把在本行开立境内人民币清算账户的境外机构和行覆盖至31个国家和地区,初步形成全球人民币同业清算网络。

(三)中国建设银行

2010年全年完成国际结算量6670.26 亿美元,同比增长43.42%,增幅在四大行中排名第一;实现收入30.47 亿元,同比增长46.02%。贸易融资表内外余额合计2622.10 亿元,增长52.76%,国际业务发展状况良好。在贸易融资等国际业务产品创新方面,建行2010年成果甚丰,成功推出了大宗商品融资套期保值、银行保单项下融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应收账款池融资、外汇现金管理等一系列新产品。

(四)中国农业银行

境内分行全年累计发放国际贸易融资563.07 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08.1%,实现国际贸易融资手续费收入8.73 亿元;完成国际结算量4679.15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4.03%,实现国际结算业务收入9.01 亿元;边贸结算业务稳步发展,继续保持市场领先地位。与此同时,农行积极配合国家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大力支持企业对外投资、承包工程,境内分行全年对外提供担保61.76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77.1%。

为了发展贸易融资和国际结算业务,2010 年农行持续优化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流程,加强品牌建设,加大产品创新力度。2010 年,农行成立总行国际结算单证中心,推进单证业务的集中处理,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在试点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地区,推出“跨境融易通”和“跨境双币通”产品。

(五)交通银行

2010年交行贸易结算业务增长较快,支付结算与手续费收入人民币33.20亿元,同比增长39.26%。在交通银行持有的外币资产中,贷款和应收款2010年初为2320.79亿元,年末为2781.12亿元(其中包括现金及存放央行款项、存放同业款项、拆出资金、发放贷款和垫款、应收款项类投资)。

在业务规模扩大的同时,交行在2010年作出了不少贸易融资产品创新:加快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步伐,获批境外项目人民币融资试点,实现由贸易结算服务向境外融资服务的延伸;首家获得在上海地区开展新台币现钞与人民币双向兑换业务资格,成为境内经营外汇币种最多的两家银行之一;率先推出航运金融“租约融资”产品,办理业内首单人民币跨境融资、出口买方信贷、境外船舶融资“三合一”的创新融资业务;不断加强现金管理服务,成功实现及优化了二级分账户、联动账户、票据池等多样化功能,连续几年荣获《欧洲货币》和《亚洲货币》的“中国最佳现金管理银行”奖。

(六)招商银行

2010年,招商银行完成国际结算量2273亿美元,其中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超过282亿元,市场份额占比5.53%;结售汇交易量915亿美元,累计发放贸易融资167亿美元,其中叙做进口代付25亿美元(占贸易融资总额的15%),运用福费廷业务办理资产转让5亿美元,办理国际保理24亿美元,出口保理服务质量在国际保理商联合会(FCI)全球年会上蝉联全国第一,全球第五,排名较上年提升三位;国际双保理市场份额接近20%,比上年末大幅提高;实现国际业务非利息收入20亿元。在上述国际业务中,境内外、离在岸联动结算业务增长强劲,在总量中占比达到40%;出口买方信贷及境外银团贷款全年对外签约项目7个,签约金额合计近7亿美元,堪称招商银行国际业务重大突破。截至2010年末,招商银行国际结算、结售汇、外币存款市场份额保持稳定。

为支持国际业务发展,2010年在机构布局和产品创新方面着力甚多。收购的永隆银行与招商银行整合进展较大,实现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纽约分行美元清算与贸易结算业务初具规模,风险与合规管理水平持续提升;香港分行以跨境人民币业务为重点开展境内外联动产品创新;伦敦代表处积极做好调研与联络工作;台北代表处设立申请正式获批;招银金融租赁公司积极发展大型设备、飞机及供应商租赁业务,收益水平居国内同业前列;招银国际实现IPO业务零的突破。

(七)民生银行

2010年末,民生银行贸易融资业务人民币贷款余额76.61亿元,外币贷款余额18.99亿美元,新增贷款不良率为0%,实现中间业务收入16.91亿元。

在各类贸易融资业务中,民生银行保理、国内信用证、保函、银团贷款、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等特色业务发展迅速,以下业务较为突出:

保理业务保持同业领先地位,报告期内业务量615.57亿元,业务笔数57729笔。其中,国际双保理业务量9.23亿美元,位居国内同业第三;国际双保理业务笔数9857笔,位居国内同业第一。为此,民生银行获得国际保理商联合会(FCI)第42届年会最佳出口保理商服务质量进步奖第二名。

以“走出去”融资、船舶融资和长单融资为核心的结构性贸易融资业务发展势头良好。确定以3―10万吨散货船为主要支持船型的船舶融资经营方针,作为牵头行成功组织由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参加的银团贷款,开发推广船东融资新模式,筹建“中国民生银行船王俱乐部”;创新“走出去”融资商业模式,成功支持民营企业在发达国家投资光伏电站项目的建设期融资,创新成套设备出口和工程承包项下中期结构性买断业务。

在服务客户方面,民生银行基本建立以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龙头企业为战略客户、以中型民营企业为基础的稳定客户群,突出特点是服务民营企业和小型微型企业。民生银行在对公贷款资源有限的条件下继续集中向民营企业倾斜,2010年末有余额民企贷款客户8192户,一般贷款余额3886.35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长92.80%和34.58%。民生银行年度新增贷款66.17%以上投向了小微企业,“商贷通”贷款全年累计发生额近3000亿元,不良率为0.09%,很好的实现了“高增长、低风险、高效益”。

就总体而言,民生银行贸易金融经营思路是“走专业化道路、做特色贸易金融”,奉行“专业、专注、专业化经营”方针,已经建设形成覆盖国际结算、国际贸易融资和国内贸易融资等在内较为完整的产品体系,拥有遍布全球的行网络和通畅的清算渠道,能够为客户提供以应收账款、进口贸易链融资、保函、服务增值及结构性贸易融资为核心的贸易金融综合解决方案,满足客户内外贸一体化的多环节、全过程的贸易融资需求。

(八)中信银行

2010年,中信银行收付汇量达到1727.2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53%,比全国对外贸易增速高出0.8个百分点;贸易项下收付汇量突破1500亿美元,持续领跑中小股份制银行;非贸易项下收付汇量达到162.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80%,业务增速明显加快;发放贸易融资113.09亿美元,期末余额39.11亿美元;累计完成进口代付106.68亿美元。2010年,中信银行国际结算量市场份额为5.83%,比上年上升0.21个百分点,继续保持中小股份制银行领先地位;实现国际业务总收入21.8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50.24%。资金资本远期结售汇交易量实现跨越式增长,结售汇收入首次在中等股份制银行中排名第一。2010年末,中信银行开出信用证1165.29亿元,比上年末的525.85亿元增长122%。

2010年,中信银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高速增长,全年跨境人民币收付量达390.57亿人民币,市场占有率11.16%,位居国内所有商业银行第三位,作为一家中型商业银行,堪称佳绩。国内信用证成为中信银行新的业务增长点,开证额达534.81亿元人民币,为上年同期的4倍。

在发展各类贸易融资和国际业务的进程中,中信银行积极与BBVA和中信银行国际开展合作,充分利用了自身的海外平台渠道优势,收效显著。与此同时,在产品和服务方案创新方面着力颇多,推出了信保、保理、货权质押等产品。

(九)浦发银行

2010年,浦发银行国内、国际结算业务量增长迅速,其中对公国内结算收入实现9822万元,同比增幅46.98%;国际结算业务量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达1342亿美元,同比增幅超52%。

(十)光大银行

光大银行将塑造“阳光供应链”品牌作为业务重点和突破口,力图围绕供应链深化全方位金融服务方案,有效带动上、下游业务全面开展,在此基础上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促进贸易金融快速发展。2010年,光大银行的商品融资、国内信用证和保理等贸易金融主要业务均取得了良好经营业绩,其中商品融资同比增长126%,国内信用证同比增长71%,保理同比增长68%。

(十一)上海银行

2010年,上海银行加快了开发和推广贸易融资业务产品,贸易融资业务授信总额比2009年翻番,客户数比2009年增长60%。其中创新推出的汽车经销商融资产品年内累计授信超过7亿元。其表外项目中,开出信用证2010年余额67.3737亿元。

在贸易融资相关业务方面,上海银行的特色在于港台业务,2010年港台企业本外币贷款余额比上年末增长25%。上海银行力图依托沪港台“上海银行”战略合作平台,整合资源,积极推进三地企业客户共同营销和联动服务。持续提升台资企业金融服务,支持台资企业在大陆展业。2010年4月,上海银行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签署第三轮合作协议,启动上海地区“2年100亿”台资企业专项授信。6个月内已向上海台资企业累计发放贷款25亿元。持续推进深圳和天津地区“2年10亿”的专项授信。

(十二)兴业银行

2010年,兴业银行累计办理国际结算业务325.18 亿美元,累计办理结售汇业务234.03 亿美元。其贸易融资经营思路是扎实有效推动贸易融资业务快速发展,建立健全业务运营模式,加大产品研发力度,积极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做好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业务工作。

(十三)广发银行

立足于全国第一外贸大省广东省,广发银行着力塑造了供应链金融品牌“贸融通”,2010年末贸易融资余额2219亿元(含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国际结算量617.91亿美元。

(十四)宁波银行

宁波银行将贸易融资、理财、网上银行列为其公司银行业务三大核心,2010年末开出信用证38.0924亿元。

(十五)国家开发银行

截至2010年末,国开行外汇贷款余额1413亿美元,贷款项目遍及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继续保持对外投融资合作的主力银行地位。当年成功运作了中委大额融资等一批重大项目,支持中石油、中石化、国家电网,以及中信泰富、铜陵有色、金风科技、西电国际等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对非中小企业贷款覆盖非洲23个国家。

(十六)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

2010年中国信保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为1792亿美元,占伯尔尼协会总业务规模的13.3%,名列官方出口信用机构首位,承保金额增速也继续领先。

五、中国贸易融资主要业务类别及其创新需求

目前,中国金融机构能够提供的贸易融资主要业务类别包括信用证打包放款、出口押汇、卖方远期信用证融资、出口发票融资、开证授信额度、信托收据、进口押汇、买方远期信用证融资、国际保理、福费廷、融资租赁,其中以各类信贷工具为主,其它业务规模相对较小。如国家开发银行虽然除了银行业务之外还有其他类别业务,但融资租赁等可以划入贸易融资范畴的其它业务类别规模相对很小,对利润的贡献也很小。在国家开发银行合并财务报表中,2009年其融资租赁应收款仅182.51亿元,而客户贷款和垫款多达36901.59亿元;2008年国家开发银行利润总额279.38亿元,其中银行业务利润402.68亿元,租赁业务利润仅1.25亿元。

随着中国出口商品、服务结构不断丰富和提升,对汇率避险等各项需求不断提高,中国金融机构需要不断提供能满足企业汇率避险、开展新业务和长期业务的贸易融资新产品。在这方面,值得称许的是,中国金融机构在顺应服务贸易发展的趋势、开发相应贸易融资产品方面作出了较大努力。如中国进出口银行目前提供的出口信贷产品不仅包括传统的货物贸易融资工具,而且包括高新技术产品(含软件产品)出口卖方信贷、文化产品和服务(含动漫产品)出口信贷这样面向服务贸易的融资工具。但就总体而言,中国金融机构还需在丰富贸易融资业务方面继续付出较大努力。

六、中国贸易融资发展的政策环境

就总体而言,中国贸易融资业务发展面临的政策环境在国内以正面的激励政策为主。如商务部与中国信保联合下发的《关于发挥出口信用保险政策性优势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通知》要求重视出口信用保险风险防范和政策引导作用,称金融危机以来出口信用保险的风险防控作用充分体现,政策进一步增强。要求增强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引导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增创外贸竞争新优势,提高外贸质量和效益,推动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要求扩大中小企业承保规模,培育企业风险管理意识。而且要求出口信用保险重点支持机械电子、高新技术、纺织服装、轻工、医药、农产品六大行业出口,并对船舶、汽车、成套设备出口给予支持,扶持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贸易四大领域发展,并增强中国信保综合服务平台功能,积极打造出口风险综合防控平台,将国家风险评价、出口信用保险、买家资信调查、商账追收等纳入平台管理。要求中国信保加强与商业银行合作,不断丰富出口信用保险产品,将风险管理与信贷结算相结合,共同为企业量身定制保险与融资服务方案,改善贸易融资环境,缓解企业融资难题。等等。但在国际上,要注意防范政策性贸易融资工具被列为“补贴”项目而引发贸易争端。

就局部而言,中国贸易融资业务也面临一些违规业务和副作用带来的监管强化措施的干扰,其别突出的是变相资本流动风险下的监管问题。典型如“融资铜”问题。以融资为目的的进口铜交易近年来在我国部分企业中颇为流行,其基本业务模式是通过银行开出延期付款的美元信用证,进口铜到国内市场,在国内市场销售换取人民币现金。如果企业能开出6个月信用证,经过这样的操作,能取得大约5个月的资金运用时间,到期后还可通过同样的操作继续这一融资模式,借新债还旧债。2010年我国进口未锻造铜3381942吨,金额251.3646亿美元,平均单价7432.6美元/吨,假如进口1000吨铜,可取得743.26万美元资金,折合人民币约4944万元。由于通过这种方式融资的企业通常属于国家宏观调控限制行业,且这类企业通常冒险倾向较高,这种表面上的贸易融资、实际上的短期资本流动政策风险和商业性风险都不可忽视,也理所当然受到了外汇监管部门加强监管的狙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