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跨度结构建筑工程实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 TU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大跨度钢结构建筑在奥运会以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钢结构的形式和种类也在不断的增加,相关的技术应用也逐渐的成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建筑业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应用进一步推进了大跨度钢结构的发展,大跨度钢结构在我国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空间结构的应用进展
三十年来,我国空间结构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其应用范围有了很大的扩展,以下按十年一个发展周期,回顾一下我国空间结构的发展历程。
1、成长发展期
1982 -1992 年是我国空间结构的成长发展期。当时空间结构的应用还主要局限于体育场馆,以各省会城市的中型体育场馆建设为主。为迎接 1990 年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一届亚运会,北京新建了13个体育馆。这一时期,体育事业得到了高度重视,但限于经济实力,体育馆的跨度一般为 70 ~ 80 m,体育场开始采用挑蓬覆盖看台,悬挑跨度约为25 ~30 m。在这些中型体育场馆的建设中,焊接空心球节点的空间网格结构是主要的结构形式。结构虽大部分以平板网架为主,但也开始了结构形式的多样化,如北京体育学院体育馆、石景山体育馆采用了双层网壳,北京亚运会奥林匹克体育馆采用斜拉网壳,这些都开启了以后双层网壳结构和斜拉结构的研发及应用。
2、壮大发展期
从1992-2002 年,空间结构的应用范围有了更大的发展,在体育场馆的建设方面仍保持高速增长,其一显著特点是各类结构体系得到广泛应用。随着体育馆跨度的增加,双层网壳结构展示了很好的结构性和跨越能力,如 1995 年建成的天津新体育馆、1996 年建成的哈尔滨速滑馆、1997 年建成的长春体育馆。膜结构的研发及工程应用取得了重大进展,如1996 年建成的上海八万人体育场、2000 年建成的青岛颐中体育馆、秦皇岛体育场等,膜结构开始了在体育场馆的大面积应用。斜拉结构得到了业内的重视,开始有一定的应用。在继北京亚运会奥林匹克体育馆以后又一个成功的实例为 2000 年建成的浙江黄龙体育中心体育场,挑蓬悬挑为 50 m,斜拉索在调整结构内力和控制位移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3、成熟发展期
2002-2012 年是我国空间结构全面成熟期,其结构体系更趋多样化,应用范围更广。为迎接 2008 年北京奥运会、2009 年济南全运会、2010 年广州亚运会和深圳 2011 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大型体育赛事,各地建成了一批大型体育建筑,其中有代表性的包括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采用多面体组合的空间刚接网格结构,用气枕式乙烯和四氟乙烯共聚物、国家体育馆、济南奥体中心体育馆、深圳宝安体育场、深圳湾大运中心体育场等。
三、展 望
从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空间结构委员会成立至今的三十年来,我国的空间结构领域从技术研发、工程设计到制作安装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展望下一个十年,我们应对空间结构的发展有一个战略规划,为了满足我国大跨空间结构发展的迫切需要,快速使我国空间结构的技术和水平列于国际前列,以使我们尽快赶上世界上发达国家技术水平,这
要求我们加强研发和创新,提高基础理论水平,加速培养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开展新型结构材料和新型结构体系的研究,创造性地开展新型大跨度结构工程的实践。
1、加强创新理念
为使我国大跨度空间结构在下一个十年的技术水平有一个飞跃性突破,我们应进一步重视创新理念的培养,尤其是原创型创新。从我国空间结构的这三十年发展来看,技术创新是永无止境的,我们应按使用功能要求追求更大的跨度,探索更轻、更新颖的结构体系,确保结构的安全和耐久性要求,实现施工的简捷和更经济的造价。为了达到空间结构研发的原创型目的,要求我们加强基础性、公益性研发工作,注重创新型研究人才、创新型工程人才的培养,要求我们在新型材料研究方面有很好的突破,要求我们就新型结构体系方面开展更多的工程实践。
2、注重建筑与结构的高度融合
对于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创新,要求高素质的建筑师与创新型结构工程师在工作中的密切配合。对于结构工程师来说,不能要求建筑师局限于既有的结构体系,同时也不能以简单满足建筑师的“新、奇、特”要求而不考虑结构的合理性。对于建筑师来说,追求美和新颖的造型是建筑创作的动力源泉,但需要结构工程师的积极配合,要在建筑方案的创作中更多地融合结构理念,大跨度空间结构发展中必须要这么做,这是高素质建筑师与创新型结构工程师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
3、成为绿色建筑的典范
大跨度空间结构理应成为绿色建筑的典范,应首先在确保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将结构设计得结构效率更高、自重更轻,并积极采用高强材料,以节约材料和资源,即将单位面积屋面结构自重作为大跨度结构合理性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 其次在结构设计中,结构与建筑应密切配合,考虑屋面的保温隔热、自然采光与通风等要求,提高大跨度公共建筑的舒适性并减少
建筑能耗; 另外是要做好大跨度空间结构的结构性能监测和结构维护,以确保设计使用年限内的安全性并延长使用寿命; 最后是达到使用寿命而进行拆除时应对材料做好分类回收工作。
4、拓展空间结构的应用范围
大跨度空间结构已从以往的以体育场馆为主,扩大到应用于会展中心展览馆、航站楼和机库、火车站及单层工业厂房或构筑物顶盖等,带来了空间结构发展的空前繁荣。但我们也应看到,大中城市的大型体育场馆、会展中心建设已过去,铁路及火车站建设开始更多关注经济成本。因此,在今后一段时期,空间结构工程的应用总量将有所减小,对我们来说一个迫切任务是拓展空间结构新的应用范围。目前,城镇化进程是今后一段时期推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而对中小城镇的建设完善配套、对大中型城市的城市功能提升是城镇化工作中二个主要方面。从城镇完善配套来看,将有一大批中小型的城镇文化体育设施需要建设; 从提升城市使用功能考虑,结合轨道等公共交通投入将加大大中城市的城市综合体建设。这二个与城镇化进程相关的方面我们应密切关注,尤其是要探索与研究空间结构在城市综合体的应用。
5、研发和应用高强、高性能结构材料
对于大跨度结构技术发展的突破之一,是新型高强结构材料的研发,每一次高强结构材料的研发成功都会带来一次大跨度空间结构的飞跃发展。要实质性地推动结构膜材的国产化研究,尽快实现膜结构工程用材的国产化,以显著降低成本,扩大膜结构的工程应用面。加强高强度、高性能、高抗腐性索产品的研发工作,如涂铝锌高强度钢绞线、高密度聚乙烯护套高强钢绞线、Z 型自密封索等高性能产品,探索高强碳纤维的应用。
钢结构用材应普遍提高一个强度等级,即积极推广应用 Q345、Q390 钢材,逐步淘汰 Q235 钢材应用,通过提高钢材强度等级,以减少材料消耗,实现节能减排要求。JGJ 7—2010《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已对结构的挠度验算有所放松,即可以用结构起拱方式放松对挠度的限制,以便高强度等级钢材的应用。
四、结束语
在当前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大跨度钢结构显然已经成为建筑的主流,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大型钢结构是我国发展的需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大跨度钢结构施工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的对新工艺和新技术进行总结,推进钢结构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工程;预应力施工;经济效益
一、前言
因施工的方便,工艺的先进,技术的可靠使得预应力施工在高层建筑领域里一枝独秀,在我国应用广泛,在建筑工程效果显著。本文主要探讨在房屋建筑上预应力的应用情况。
二、工程实例概况及特点
在某个建筑公司承接的建筑工程中,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梁结构是房屋面的主要大跨度梁构成,而22m是预应力的最大跨度,截面最小也是600mm×1300mm。此工程共有15榀的预应力的跨度梁,其中有3榀预应力梁分布在三层上。应力钢筋统统采用Ⅱ级的松弛钢绞线,Ⅰ类的锚具,夹锚具用在张拉的两端,而固定的端口用的是挤压的锚具。
这个工程采用预应力技术在其中的一段,面积大,施工时间长,不仅如此,在施工时还要注意局部压力大造成张拉过度,使混凝土的张拉端口出现破损。这在局部应用预应力施工工程里常出现的问题。
三、预应力施工工艺的流程和要点
1.预应力筋下料
预应力筋应该按照工程所需切割,若有剩余,应将剩余的下料送回工地的施工现场,在这个工程完成之前,下料的长度要等于钢绞线的长度,还要控制规定范围内的张拉端与下料存在的误差。完成下料后,要检查成品钢绞线是否存在死弯、磨损,检查完毕后,要将钢绞线分类。
2.预应力曲线的布置
预应力筋要按照设计的曲线设计布置,通常几个重要的位点控制线要注意最高、最低、反弯点。放线图要详尽的标在非预应力筋的表面,控制点要间隔在1.0m-1.5m之间,并要安排专业人员对曲线定期、定点准时的进行复检,防止出现大的误差。
3.支架的固定及焊接及波纹管的设放
不同的支架固定着建筑与盈利筋曲线的不同控制点,在完成普通筋捆绑和定型后,要根据要求的设计波动纹管,捆筋在正确的曲线各个控制点上,支架的固定及焊接的间隔要在1000毫米以下,只有直径不小于10毫米的支架才能保证准确的变位。同时放线的人员和焊工的工作人员要同时施工,一起焊接来准确固定支架在要求的位置。
普通筋捆绑完,支架也准确固定以后,就要进行铺管前安装固定端的锚垫了,波纹管被一点一点的嵌入到张拉端,长400m,旋入150mm后要用胶带密封,封堵就要用棉丝了,这样的施工就能最大限度降低弯折现象的出现,可偏差的范围在水平的层面上也能保证在10mm以内。
4.固定和预应力钢筋的安放及穿束
准备工作完成了,完成了普通预应力梁的捆绑,结束了固定架的焊接,铺放好了波纹管,预应力筋也被安放进波纹管里。接下来就是穿束预应力钢筋了,通常的方法采用单根穿束,并且要靠人工来完成,将穿束的端口包裹上胶布等软的东西,避免损坏波纹管的内部结构,如果发现波纹管被磨损坏,要及时包扎上防水胶布来防止水流进。
由于固定架限制着预应力的放置方式,因此建筑材料的预应力应在水平位置保持水平,在固定架固定以后,要保证波纹管及端口位置的高处放置着泌水管道,并且圆孔要开凿在波纹管的上表面,海绵或塑料压板要覆盖在开口的地方,放置杂物进入,有时还要用铁丝固定。
5.锚垫板的组装和固定
锚垫板要从波纹管的端口套进去,焊接在柱筋上,保证其牢固性。构件的一半要伸进锚具的固定端里面,在构建的里面,还要将张拉端垫板固定,还应保证预应力的筋须垂直于垫板的固定端和张拉端,最后填装进塑料和泡沫。
6.混凝土的浇筑
预应力穿束结束后,要及时检查辅助材料,并对检查出来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检查主要包含数量、规格以及位置的正确与否。只有在结束所有的检查和修补才能进行下一步屏蔽验收的工作,在验收合格以后就能浇筑混凝土了。在浇筑过程中,要避免波纹管和浇筑的振动棒直接接触,还要注意用直径小的振动棒严密振捣工程的张拉端和重点梁柱点的关键部位,使其避免发生因为产生蜂窝的张拉事故。
7.预应力钢筋的张拉处理
在预应力钢筋的张拉前还要做一些准备工作。首先要清除普垫板管里的混凝土,清除干净后,接着将钢绞线上的泥浆和锈蚀清除,然后就是把工作锚板里用薄薄的一层黄油涂满并装上工作时的夹片,接下来就要安装千斤顶了,限位板装好,拉上张拉千斤顶,这项工程统一运用张拉一端的设计要求,为保证施工安全准确迅速地操作,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变动。但在张拉预应力钢筋时还有一些要格外注意的事项:(1)设备张拉时注意的问题。在张拉设备前启用前要统一进行一次准确的标定,然后依照公式计算张拉力需要的油表读数。(2)控制张拉力。(3)在张拉的程序上,要按照顺序顺次张拉,即从三层张拉到屋里,从一边结构张拉到另一边。(4)预应力筋伸长的程度。张拉过程中主要依靠应力控制,其次依靠伸长值控制,即双控管理。为了测准摩擦损失的系数,要在张拉前试验几次,在试验过程中,还应观察是否存在异常现象,若无异常,即可进行下个步骤。若出现诸如油压表的指针抖动强烈、滑丝出现滑动,就要停止张拉试验,只有排除问题后才能继续试验。(5)张拉现场的记录。要记录的数据除了伸长值、混凝土局部破损度及预应力筋断丝等情况外,还应记录断束等一系列数据,若发生严重问题要及时向上级反映。
8.预应力模板的拆除
要拆除预应力梁的模板,只有等到预应力筋张拉结束以后。
9.预应力孔道的灌浆及封锚
在预应力筋张拉试验结束后的24小时中及时灌浆,如果不能保证在这个时间段及时灌浆,就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保护钢绞线保持光滑,防止发生滑丝。由于灌浆在预应力施工作用很关键,因此要着重保证灌浆的质量,在灌浆之前要认真检查灌浆机,只有在确定灌浆机管道湿润、干净时,才可以压浆到预应力孔道里。在灌浆的时候要一次完成,不能中途停顿,因为停顿后会将空气带入到孔道中,使灌浆的结构不能达到预定的强度,会在某些自然灾害下发生重大事故,使人民的财产损失严重,要坚决避免。
灌浆完成后,等孔道里的注浆冷却并形成一定的强度后,就可以切除多余的预应力筋。注意,预应力筋在切割完成后其外露的长度要等于或大于30mm,最后用混凝土封闭其顶端,混凝土也要使用相同等级、相同强度。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的阻止杂质的侵入和水分的丧失。
四、总结
预应力在施工中解决了好多之前一直困扰建筑行业的难题,因其采用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减少了混凝土钢筋的数量和截面尺寸,有效的将结构的空间使用率提升起来,而且在大跨度混凝土梁承受抗裂和抗压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这项技术也是建筑部大力推广的一门新技术,估计在不久的将来,预应力施工的影响在建筑工程领域会越来越大,方法也会越来越多,成绩也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赵云杰.建筑工程预应力施工技术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4(25):11-12.
[2]唐金育.建筑工程预应力施工技术的探讨[J].科技风,2010,3(5):15-16.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加固;应用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结构的科学加固是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建筑结构加固工程因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具有不确定因素多、工作复杂繁琐、组织协调复杂等特点,导致房屋建筑结构加固具有一定的难度。为了提升建筑物的结构稳固性,减少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必须对房屋的建筑结构进行加固设计。
一、建筑工程加固技术应用的重要性
在建筑结构工程的发展进行分析,当工程建筑施工达到一定阶段之后,作为主要的建设方式,工程结构的维修得到有效运用。在我国的建筑工程结构中,由于历史及发展方式的特殊性,在多数方面要求对既有建筑物实施加固及维修改造。而鉴定作为建筑物加固及维修改造的前提得到使用,随后结合鉴定结果对有效的加固处理措施进行确定。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逐渐加快,造成设计、施工及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同时,受到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我国基本建设中建筑结构鉴定及加固改造作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得到应用。现阶段,我国发展生产中,生产力重心的提升已逐渐从新建工业企业向已有企业的技术改造转移,促使更大的投资效益得到获取。另外,我国也急需对民用建筑的改造进行加大。
二、建筑工程需要进行加固改造的原因
1、勘察造成的缺陷
结构中存在的缺陷主要在地质勘察过程中无法对地基土及地下水的真实状况进行反映的表现。例如: 较稀的勘察布点、钻孔深度不足等因素,导致建筑施工过程中以及竣工之后出现地基沉降的现象产生。
2、设计过程中产生的缺陷
设计人员在对建筑物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虽然对建筑结构安全及使用的各种各样的因素进行考虑,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实际上每个结构都有自身独特的特性存在,无法完全通过设计过程中运用的数学模型进行描述。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通常会和原有的设计构思出现不符。尽管建筑工程也有了较大程度的发展及进步,但结构仍有自身不足导致各类缺陷出现。另外,我国建筑物结构设计中存在较低的冗余度,导致使用的安全性造成影响。
3、施工过程中存在的缺陷
导致该类隐患产生的原因都许多,施工队伍存在较低素质是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关键,导致建筑物出现质量降低的现象出现。随着建筑队伍发展速度的逐渐加快,特别是对于农村建筑队伍,存在建筑队伍管理和技术都相对降低。在管理方面,出现违纪及混乱的现象,都会对建筑物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
4、不当的使用及恶劣的环境
建筑物存在的自身缺陷还表现在诸如高温、粉尘、重载、潮湿、腐蚀及疲劳等使用环境方面。另外,随着建筑物缺乏正确的检查、维修、管理、鉴定、加固及保护的意识,都会导致建筑物出现不当的管理及使用,造成建筑物的早衰得以产生。比如,在建筑物使用过程中,没有经过鉴定,而对荷载增加、设备增设及装修时荷载增加等现象出现。在对承重构件进行鉴定或加固时,未通过相关单位鉴定或加固即可进行操作,导致周围或上构件产生不足的承载力等。
三、建筑物结构加固技术的应用案例
1、碳纤维加固技术
碳纤维加固技术就是通过对结构胶和碳素纤维的利用,对房屋建筑的结构予以一定程度的加固,是一种非常经济实惠、独特性质且实用性非常强的房屋建筑加固技术。这种技术的原材料强度非常高、能够经受强大的腐蚀性、应用的时间非常长,并且非常的轻巧便捷。碳纤维加固技术中富含的特殊材料还具有很多明显的优点,如使用起来非常的方便快捷、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占地面积较小,材料的管理也非常简单,不需要采用独特的监控技术进行监管[1]。
2、直接加固技术
2.1 加大截面加固法。与置换混凝土加固方法相类似,通过加大截面积来进行加固应用已经十分的成熟,适应范围广且施工容易。但是与置换混凝土加固方法一样,需要较长时间的湿作业,从而对于建筑的使用造成影响。除此之外,经过这种加固方法之后,建筑物内部净空相对会缩小。该方法比较适合一般的混凝土构件的加固。
2.2 有粘结外包型钢加固法。这种方法具有加固效果好,承载力大,施工环节相对较少的优点,但是这种加固方法需要消耗大量的钢材,从而导致较高的造价和成本。因此不适合用在一般的加固场所,大多用于结构强度要求高且需要被加固的构件的面积不能扩大等场所。由于采用钢板,因此这种加固方法不适用在高温的场所的建筑结构的加固。
2.3 粘贴钢板加固法。采用粘贴钢板来对建筑的结构进行加固的过程当中,不需要进行湿作业,且施工的时间相对较短,因此对于建筑中用户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且这种加固方法对于建筑外观不会造成破坏同样也不会造成空间减少。
2.4 粘贴纤维增强塑料加固法。这种建筑结构的加固方法顾名思义和粘贴钢板加固法类似,只不过材料上有差异。此外由于所使用的加固材料是塑料,因此相对于钢板来说不怕潮湿和腐蚀,材料自身的重量较轻,且成本也要比钢板低很多。但是塑料材料也有明显的缺点,那就是不耐高温,且容易发生火灾。因此在使用这种加固方法的过程当中应该做好相应结构的耐火处理[2]。
3、预应力加固法
预应力加固法主要是通过在不稳固的建筑物外面增设预应力拉杆和撑杆,利用增加的预应力来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预应力加固法可以减少大跨度梁的负荷力度,使梁的受力程度均匀,这种方法适合于大跨度结构建筑物或者是需要较大承重力的大型结构建筑物。这种方法几乎不占用空间,通过外借物改变建筑物内部受力情况,使构件受力均匀。
五、工程实例
某中学原有三层框架结构教学楼,总建筑面积约3lOOm2,各层混凝土强度等级分别为:梁柱均采用C30,板采用C25,基础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基础埋深2.2m,该教学楼于2002年建成后投入使用,由于使用功能的需要,拟对原结构进行加固。
1、底层柱加固。采用增大截面法加固底层柱,将柱从原截面400mm×400mm,增大到500mmx500mm,其中纵向受力钢筋仍采用植筋技术,植入底层柱的基础上。其植筋下部锚入基础长度≥20d,外露长度≥40d和1000mm,并分两批焊接纵筋。同时,为了保证增加截面部分与原柱子间的共同工作,沿柱高度方向四面布置锚拉筋(直径10,间距600),在柱侧面的植入深度为15d。
2、对梁的加固采用了碳纤维加固技术。选用XEC系列碳纤维片材,其技术参数为:弹性模量E=2.35×105MPa,允许拉应变[ε]≤0.01。碳纤维达到其允许拉应变与混凝土压坏同时发生时的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ξb=0.198,极限拉应变ε≥0.015。XEC-300单层厚度t=O.167mm;抗拉强度2500Mpa-3550Mpa,弹性模量2.35×105-5.0×105MPa。
经加层和加固处理后,现已投入使用,经检测与观察,框架柱和无明显的变形和破坏的迹象,加固处理效果良好,能满足结构安全要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充分应用结构加固技术,能够保证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发挥房屋建筑的使用功能,适应不断增长的房屋建筑使用功能和施工质量要求,促进房屋建筑施工的发展,提高房屋建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谢晶.现代建筑结构加固施工技术探析[J].江西建材,2012(06):96-97.
关键词:钢筋工程; 工程;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F0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04-20 -02
一、钢筋的性能和规格等级
(一)钢筋在结构中的重要性
建筑结构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好坏,而建筑结构的质量好坏又决定于重要分部工程的质量好坏,在工程质量控制中重要的分部工程应当成为控制质量的重中之重。
(二)构建的含筋量及性能种类
钢筋作为建筑结构受力的主要部分之一,通常对于钢筋砼结构受力的一项指标中就有一条含筋量。某一构件含筋量少,自然其所承受的力也小;其含筋量大,那么就说明其为主要受力构件,也就是要控制的重点。钢筋是钢材的一种形式,钢锭经过压力加工及相应的工艺处理后,得到的钢材是建筑工程中使用最大的钢材品种之一,其材质包括碳素钢和普通低合金钢两大类。
热轧钢筋有Ⅰ、Ⅱ、Ⅲ、Ⅳ四个等级,Ⅰ级钢筋强度低,但塑性及焊接性好,便于冷加工,所以采用较多,预应力钢筋应优先选用Ⅳ及钢筋, 也可选用Ⅲ级或Ⅱ级钢筋。
冷加工钢筋是经过冷拉、冷拔、冷轧后提高钢筋强度,一般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钢绞线是在将碳素钢丝若干根经捻及热处理后制成,适用于曲线配筋的预应力砼结构和大跨度结构。
钢筋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可焊性,焊接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工艺手段之一,在对钢筋进行焊接时应视不同品种选择不同的焊条,在一些部位也选择用铁丝绑扎的方法接长钢筋。
二、工程质量控制流程
钢筋工程作为建筑结构中重要部分,质量控制应从全盘来考虑。钢筋工程质量控制流程为准备工作技术交底钢筋下料成型现场绑扎安装质量评定资料整理。
(一)钢筋施工的准备工作
1、学习图纸和技术资料。在这个过程中既是熟悉图纸的过程也是对技术文件范熟悉的过程,大可以看出钢筋配置的繁简标准和标志的方法,小可以看到钢筋的种类、长短和粗细,以便在加工时知道加工顺序和难易程度,这一步工作是以熟悉图纸为主。
2、学习操作规程的质量标准。严格的按操作规程施工,严格质量标准,把握好误差的范围,对于一个优秀的钢筋工来说这些都应该是记在心里的。
3、钢材合格证、检验报告。每次进货后,都认真地看清楚钢筋的合格证和相应的检验报告,在觉得不对时有必要对部分钢筋进行抽检;对于不合格的钢材退货处理。
4、检查脚手架和制定与审核钢筋配料表。检查好脚手架是前期准备的一项重要内容,防范于未然,按施工图纸详细作出钢筋配料表。这部分工作既繁琐又重要,往往结构出问题要从这里发生。配料一定要准。
(二)技术交底
1、书面交底。在图纸上指出钢筋的部位,标出钢筋的编号和种类。
2、操作人员参加。在书面交底后,具体就落实到每一根钢筋如何加工,加工的次序如何,如何堆放和整理好,规定和工期要求,交待复检的事宜。
(三)钢筋下料成型
具体的来讲, 就是每种加工好的钢筋都应挂牌管理,可以具体落实到结构的部位,如果这步工作没做好,那么整个后续工作无法开展,也可能造成钢筋就位混乱的现象,对工程质量影响极大,例如3m的钢筋用下料2.8m的绑上去,结果保护层少了,而原下好了3m的钢筋在2.8m的结构上又放不下去。 所以这一步工作在技术交底的时候应该有个统筹的计划安排。
(四)现场绑扎安装工作
1、筋、模板工序交接检查。
2、组织三工序管理。
3、质管员专业检查。
4、钢筋、混凝土工序交接检查。
5、浇灌混凝土、留人看钢筋。
6、办理隐蔽工程验收签证手续。
(五)质量评定
1、执行验评标准。按照国家有关的评审规范对钢筋工程进行质量验评,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对工程作出一个真实的验评,既不能以差充优也不能故意挑毛病,最终应以实际为准, 按照验评标准进行验评。
2、梁、板、柱、独立基础抽查。梁、板、柱、独立基础抽查10%,但不少于3件;带形基础、圈梁每30m(m2)~50m(m2)抽查1处,不少于3处。在抽查过程中,对于不合格的,要求返工、返修处理。对于很难确定结果的部位, 应该用仪器进行鉴定后再行处理。
3、清理现场,文明施工。清理现场,文明施工这也是必不可少的, 现在不少施工企业提出的创造花园式工地环境, 他们在施工现场的空地上植花、植草皮,人们眼中脏乱差的工地在他们的管理下变成了美丽的花园,这也是提高建筑企业水平的表现。
(六)资料整理
1、钢筋合格证。应该置于专门的资料盒或资料袋中,作为工程材料质量的证明资料,一定要保管好,不能遗失,以便于复查。
2、钢筋代用单。如果发生钢筋代用的情况,钢筋代用单就应该作为工程技术和经济资料分类保管,如果钢筋结构一旦出现问题,可以有资料可查,就能够看出是不是代用钢筋才出现的问题。
3、自检记录。施工人员应该保存好自检记录,记录应该载明记录的日期、记录时的情况描绘,让自己有据可依。
4、隐蔽验收记录。对已经办理好隐蔽验收记录的材料进行归类整理, 建立目录系统, 更便于查找。
5、质量评定记录。同样也应该进行归类整理。
6、施工记录。施工员和施工班长应该有施工记录, 并在施工后对施工记录进行必要的整理。
7、事故处理记录。对于有关钢筋的一些事故的发生和处理意见及处理结果都应一一记录, 特别是重要部位的钢筋更要详细地记录在案。
三、结合工程实例比较流程图的作用
(一)仁恒G53工程
1、特点:工程项目较大,具有独立的钢筋班组,分工明确,钢筋工程质量严格按控制流程图执行。
2、人员安排:兼职内业人员(制定与审核钢筋配料表)1人、钢筋班班长(负责钢筋班技术、管理、技术交底和复查工作)1人、钢筋工(钢筋加工、下料、绑扎、挂牌等工作)4人、兼职技术人员(钢筋隐蔽验收资料及资料整理工作)1人。
(二)工程竣工后结论
仁恒G53工程钢筋班组分工明细,责任到位,工作流程清晰,能够完成复杂的钢筋计算、施工、管理、验收的工作。
四、结语
严格地执行质量控制流程图中的每一项具体工作,细致的做好每一步工作,严格地派专人核查每一道工序,严格把好每道关,而且做到每道工序资料可查的话,这样不仅钢筋质量能有稳步提高, 整个工程质量也会有提高。
参考文献:
[1] 丛培经.建筑工程技术与计量[M].天津: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
[2] 江景波.建筑施工[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
[关键词]建筑材料课程 不足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TU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2-0215-01《建筑材料》课程是土建类房屋建筑工程专业一门实践性极强的技术基础课。建筑材料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建造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所有材料,包括使用的各种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的总称。从狭义来说,是指直接构成建筑物和构筑物实体的材料。一切建筑工程都是由各种各样的建筑材料组成。
《建筑材料》课程是通往专业课程的桥梁,也是决定学生专业面宽窄和工作适应性的关键因素。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为学习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和结构设计所涉及的专业课程提供建筑材料的知识,并为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能够合理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打下基础。现笔者根据对《建筑材料》课程的了解及教学经验,分析本课程内容的特点与不足,从学生、教师和教学过程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本课程教学的探讨。《建筑材料》课程内容的特点与不足:1.《建筑材料》课程理论内容的特点:(1)内容多。概念多、涉及的材料多、叙述性内容及经验性内容多,其综合性强,涉及知识面很广。其中包括几十类上百种的材料,如无机非金属材料里就包含了砖石材料、胶凝材料、混凝土、砂浆,等等。除此还有金属材料、有机材料以及复合材料等,内容极为繁杂。(2)内容散。本课程主要内容是各类材料和工程密切相关的一些实验资料和实践经验的总结,理论分析、计算部分较少,涉及的材料和内容多样,各类材料自成体系,几乎没有什么联系,知识点极为分散,缺乏系统性、连续性,看似简单易懂,内容却散而无味。2.《建筑材料》课程内容的不足之处正是由于其课程内容的特点决定的。内容多、内容散的特点学生学起来会很吃力,容易让学生感觉到这门课程“枯燥乏味”。所以想教好这门课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就学生而言,学生刚刚接触这门课程,应该让学生知道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学好这门学科是学好本专业的前提,让学生一开始就树立起重视这门学科的信念。例如:可以举出一些实际的事实案例让学生明白《建筑材料》课程在实践中的地位,让学生心理上做到学好这门课程的困难准备。
其次,从教师的角度来说,要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要分析每节课所讲的内容,怎样讲课才能做到:1.既让学生掌握了解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又能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动力和兴趣,例如:课前可以翻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如果仅仅是讲授书本的知识和理论框架,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也可以扩展一下教学思路,在不超出教学大纲的前题下。扩大一下教学范围,教授一些与建筑实践有关的实例。因此,课前的准备工作尤为重要,只有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才能将这门课程“有血有肉”的,生动地在课上展现出来。2.课堂上讲授的方法也是讲好《建筑材料》课程的关键,有了课前的精心准备,再加上课堂上生动、激情的讲解,会让学生对这门理论较强的学科不断产生兴趣,例如:课堂上不要一味地老师讲授,可以采取师生互动的方式,某些教学内容也可以采用试着让学生讲授,老师指出不足的方式。总之,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提高课堂上的听课效率。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掌握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做到教师当堂传授,学生当堂理解消化。3.课后布置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课后布置作业不应该仅仅要求学生死记硬背那些概念和纯理论性的东西,应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一个更大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例如:课后可以布置类似的问题,什么样的建筑需要什么样的建筑材料,现代高层建筑和大跨度结构需要高强轻质材料;化学工业厂房、港口工程、海洋工程等需要耐化学腐蚀材料;建筑物下部结构、地铁和隧道工程等需要高抗渗防水材料;建筑节能需要高效保温隔热材料;严寒地区的工程需要高抗冻性材料;核工业发展需要防核辐射材料;为将建筑物装修得更美观,则需要各种绚丽多彩的装饰材料,等等。这类的课后布置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也能让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充分掌握《建筑材料》课程的内容。
第三,从教学的过程来讲,也是学生学习好这门学科的重中之重,在这个过程中应该紧紧抓住所学的建筑材料方面的基础知识,在建筑实践的过程中具体应用,只有抓住了这个主题,才能让学生把在学校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
总之,要想把这门课教好,同时让学生学好,必须从学生、教师和教学过程三方面进行改革。其中调动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是学好这门课程的关键,教师的讲授是学好这门课程的原动力,而教学过程的丰富多彩,是学好这门课程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毕万利主编.建筑材料学习指导与练习.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1.
(一)学生选做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的积极性不够由于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课题开设时间较短,学生对此课题难易程度的认识有偏差,在毕业设计选题阶段,学生更易于选择常规的混凝土框架结构和框剪结构毕业设计课题。为提高学生选做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对多届毕业生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现总结出学生不愿选做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的主要原因如下:(1)与传统的混凝土框架结构和框剪结构相比,学生直观地认为大跨空间结构的建筑造型新颖、奇特,但其结构形式复杂、多样,简化力学分析模型困难,结构受力分析难度大,难以应用所学知识顺利完成此类型的毕业设计。(2)由于大跨空间结构的钢屋盖需应用有限元设计软件进行受力分析,此部分工作量难以在计算书和图纸中反映出来,学生担心最终计算书没有完全反映出自己的工作量,影响最终答辩成绩。(3)部分学生认为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的主要工作是应用有限元软件进行钢屋盖设计,而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基础理论知识没有得到有效训练。(4)学生认为大跨空间结构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较少,对以后工程实践帮助不大。
(二)题目设置不当,难度及工作量过大或过小为使毕业设计选题与目前建筑业的发展趋势结合,学院鼓励毕业设计题目直接来源于设计院的工程实际,拿来“真题真做”。但是大跨空间结构类型的工程实践一般为奥运场馆、大型会展中心、剧院、机场航站楼等大型复杂建筑工程,若直接“真题真做”,作为本科生的毕业设计题目其难度及工作量过大。因此,实际的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没有从设计院拿来就“真题真做”,而是选择性地删掉一些设计内容,在此过程中若控制不当,将导致此类毕业设计题目的难度及工作量过大或过小。目前,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内容多为大跨度钢屋盖的设计,结构形式为网架或网壳,主要设计内容包括建筑选型、结构选型、屋盖(网架或网壳)构件设计、焊接空心球节点或螺栓球节点设计、支座节点设计。这类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题目内容新、实践应用广、实用价值高,但是局限于结构设计、知识结构考察不够全面、系统综合性不强,且主要计算工作应用工程设计软件完成,工作量难以在计算书和图纸中反映出来。实际中,另一类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删掉的设计内容较少,接近于“真题真做”,但学生普遍反映此类毕业设计的难度和工作量过大。通过调查分析,得知:(1)由于大跨空间结构的建筑造型新颖、奇特,学生在建筑选型时耗费大量时间,且后期结构设计方案很难满足前期选择的建筑造型,因此,学生返工现象较为普遍,增大了毕业设计的工作量。(2)为满足大跨空间结构建筑要求,学生偏向选用玻璃幕墙体系作为维护结构,但是学生对玻璃幕墙及其支撑钢结构体系的设计较为陌生,此部分设计难度较大。(3)由于大跨空间结构的受力体系较为复杂,学生很难简化出合理的力学分析模型。(4)学生普遍认为钢柱脚的设计难度较大,尤其是对底板上加劲肋的计算方法理解困难。
(三)参考资料缺乏,学生自主查阅资料能力有限由于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题目是近几年新增的毕业设计题目,往届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相对较少。目前,学校图书馆及网络资源中关于框架结构和框剪结构毕业设计的相关资料较多,而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的参考资料匮乏。学院图书馆的规范及标准图更新速度太慢,尽管学院加大了对图书和资料的投入力度,但学生在毕业设计时总觉得可利用的设计规范及设计手册较少,尤其是最近两三年刚颁布的规范和规程。大跨空间结构设计不能局限于有限的教科书内容,需要学生自主查阅各种现行的建筑结构设计规范、设计手册、标准图集及其他工具书等。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遇到问题,学生首先想到询问指导教师某个系数的取值,而不是系统地查阅相关规范条例的具体内容,也不深究其使用条件、使用范围是否满足设计题目的要求。在标准构件的选型上更是不问出处,拿来就用。大跨空间钢结构的构造节点较多,其节点形式要和结构体系的计算模型相一致,学生在这方面的结合能力也较差。
(四)学生软件应用能力欠缺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学院提倡学生在手算基础上利用计算软件进行电算,鼓励学生利用C语言或FORTRAN语言对部分计算进行编程,在计算中采用表格Excel进行重复计算以简化计算过程。但从了解的情况看,学生平时虽有接触常用的办公软件MicrosoftOffice、绘图软件AutoCAD、工程设计软件3D3S等,但是没有经过实际锻炼,学生掌握得并不理想。很多学生把Office简单认为就是打字,而Word中的排版、长文档处理、公式符号输入等都不熟悉,对Office中其他几个软件的了解更少。工程设计软件采用的基本假定和计算方法与手算的基本假定和计算方法有所不同,但学生对此理解并不深刻。
(五)指导教师缺乏实际工程经验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以指导学生结构选型、屋盖(网架或网壳)构件设计、焊接空心球节点或螺栓球节点设计、支座节点设计等工作。由于大跨空间构的屋盖结构形态呈三维状态,在荷载作用下具有三维受力特性,且构件呈空间工作状态,在屋盖结构计算部分需应用工程设计软件(如3D3S软件)。因此,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还要求指导教师具有熟练应用工程设计软件的能力。但是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并扩大教师队伍,许多硕士、博士从学校毕业就直接进入了一线教学岗位,没有经过工程实践锻炼和系统的岗前培训,许多青年教师因缺少毕业设计的指导经验和工程实践经验,在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的题目设置、难度及工作量的控制方面都存在较大不足,直接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六)研究生复试、找工作等占用毕业设计时间毕业设计是大学生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受到研究生复试或找工作的影响较为严重。部分优秀学生虽然重视,但精力有限,尤其是达到研究生复试分数线的学生,整日忙于面试、调剂等事情。部分学习认真成绩良好的学生,到5月份才开始应付毕业设计,导致毕业设计毫无思路,且不熟悉办公软件、绘图软件、工程设计软件,严重影响毕业设计质量。毕业设计期间,有些学生为了参加求职面试、公务员考试等,频繁往返与学校、家和各用人单位。因此,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就不得不罗列的大量数据,绘制不算规范的设计图纸,计算书表达也不够完全和规范,毕业设计的质量无法保证。
二、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的改进措施
(一)大跨空间结构理论教学方面为提高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质量,学院现已开设《空间结构》等相关课程,但课时有限,因此要求指导教师应深入研究教学大纲,熟悉培养目标,精选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一边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同时还要安排学生参观典型的大跨空间结构,实地讲解钢屋架(网架或网壳)、钢柱、钢梁、钢支撑以及节点、柱脚、预埋件的连接构造形式,使学生对大跨空间结构的结构体系、构件类型、受力特征、截面形式、尺寸、材料等有进一步理解,对钢结构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大跨空间结构的教学质量。
(二)合理设置题目的难度及工作量为了保证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的质量,要求设置的题目应该是内容新颖、知识结构全面、工作任务圆满、系统综合性强、实践应用广、实用价值高。实践证明,所有学生从接触此类题目的任务书开始便目的明确、兴趣浓厚、主动积极,为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经过不懈探索,实践出适合土木工程专业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题目,此类毕业设计的结构体系如图1所示,结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大跨度钢屋盖的设计,结构形式为网架或网壳,主要设计内容包括网架或网壳结构选型、构件设计、焊接空心球节点或螺栓球节点设计、支座节点设计。此部分设计工作主要应用工程设计软件完成,并辅以相应的手算校核,包括钢构件强度及稳定验算、螺栓球节点和支座节点设计复核。(2)钢刚架的设计,此部分设计以手算为主,包括钢柱、钢梁、柱脚、梁柱节点设计。(3)混凝土框架设计。实际大跨空间结构下部多设置两、三层的框架结构作为办公区域,框架顶部设置钢柱支撑上部网架、网壳结构,既能满足建筑功能,又能节省建筑成本。此部分设计以手算为主,包括框架梁、框架柱、楼板、楼梯、基础、雨篷、预埋件设计。
(三)加强毕业设计资料库的建设高校普遍存在设计资料陈旧和数量不足的现象,尤其是大跨空间结构方面的设计资料更少。学校应增加投入力度,尽快更新规范和规程及标准图集。随着科技进步和网络普及,资料库的建设也应跟上时代的发展,可以尝试在校园内建立一个毕业设计网站,收录各种类型的毕业设计实例,建筑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结构计算手册和构造图集等。此毕业设计网站可实现网络资源共享,信息更新速度快,查阅方式比传统方式便捷。
(四)完善指导教师分组制度根据专业方向、新老教师搭配、自愿组合等原则,建立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小组,每组推荐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作为小组负责人。小组负责人组织本组成员对年轻教师进行岗位培训,拓宽年轻教师的思路,提高其指导水平,适时地邀请一些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专家举行讲座。定期考核年轻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建立长期有效的监督处理机制。
(五)强化过程管理,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的效果、质量与指导教师采取的管理、指导密切相关。指导教师应定期检查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度和质量,特别要做好开题报告、中期进度检查和答辩前的检查工作。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启发学生的思路,采取讨论式、探讨式的教学方法。当学生面对问题时,提倡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并鼓励学生在毕业设计中运用新技术、新材料,进行多种结构方案的比较,建立优化设计的概念,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能力,为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关键词:建筑结构施工混凝土结构建议
前言
建筑结构一般是指在建筑物中,由建筑材料做成用来承受各种荷载,起骨架支撑作用的空间受力体系。根据使用建筑材料的不同,建筑结构可以分为可分为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轻型钢结构、木结构和组合结构等。本文分析了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并对其施工质量控制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混凝土结构的施工
混凝土一般是指以砂、石作骨料,水泥作胶凝材料,与水(加或不加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成型、养护而得的水泥混凝土,具有抗压强度高和耐久性好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中。但是在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混凝土出现裂缝等质量问题。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主要是由于水泥的质量、骨料的选择和施工会的护理养护等原因造成的。因此在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对其施工质量的控制。
(1)要控制水泥和骨料的质量。应根据不同的建筑和建筑的不同部位,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和水泥标号。在水泥进场时要检查水泥的包装标志是否齐全,是否有受潮结块等质量问题,对符合要求的水泥,还要进行抽样检查,待检验项目全部合格后才能进行施工。施工用的骨料必须满足混凝土对骨料的各种质量要求,建筑用砂应控制其中泥和有机物的含量,在储存时选择高程合适、储量大、场地开阔、具有防洪功能的储料场。
(2)要设计合理的混凝土配比。如果混凝土中的水量小,则水泥浆的数量不能完全包裹骨料的表面,会使混凝土的保水性和粘聚性不够,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当用水量过多时,混凝土会出现流浆、离析和分层的现象,同样会降低混凝度的质量。还要控制水泥和骨料的配合比,控制骨料的含水率和含泥率。一般为了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其强度,有时会在混凝土中添加各种外加剂。混凝土的配合比一般是在实验室中完成的。
(3)运输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控制好混凝土从搅拌卸料到浇筑完毕的时间,如果需要运输,应采用罐装车运输,在运输的过程中应缓慢搅拌,防止混凝土凝固,保持混凝土的均匀性。在进行混凝土的施工时,当倾倒高度超过2米时,应使用溜槽或串筒。进行大体积的混凝土浇筑时,应分层进行浇筑和振荡。混凝土的振荡应按照施工技术采用振动棒进行。在进行墙、桩等竖向结构的浇筑时,底部应先预垫50-100mm的水泥泥浆,浇筑墙体洞口时,振动棒应距洞边300mm以上,并从两侧同时振捣,防止洞口变形。混凝土不能连续浇筑施工完毕时,应留置合适的施工缝。
二、砌体结构的施工
砌体结构是用砖砌体、石砌体和砌块砌体等建造而成的基础、墙身或其他的建筑结构。砌体结构的施工是一个复杂的施工过程,包括砂浆制备,材料运输,搭设脚手架,及砌体砌筑等施工过程,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如果质量控制不好,很容易造成砌体的质量问题,进而影响整个房屋的质量和使用功能。砌体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主要有游丁走缝,墙面灰缝不平直,外墙砖砌体渗漏,砌体留搓接搓错误,砌体裂缝等,这主要是由于材料选配不当、未按操作规程施工、构件受压破坏和霜冻等环境因素造成的。因此要注意控制砌体的施工质量。
(1)施工前的质量控制。要审查设计单位的资格,核查承包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审查分包单位的资格等,确定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具有合格的设计和施工资格。检查进场的主要施工设备是否合格。对进场的砖、石和砌块、砂浆等材料进行质量检查,使其各项性能符合国标的相关规定。
(2)砌筑施工时的质量控制。砌筑前应将墙的轴线、边线、门窗洞口位置线弹好,校正标高,并且在墙身转角和某些交接处立好皮数杆,以便控制墙体的尺寸。实心砖墙砌体宜采用一顺一丁,梅花丁或三顺一丁法,并遵守上下错缝、内外搭接、砂浆饱满的原则,操作时宜采用“一铲灰、一块砖、一揉挤”的“三一法”砌筑。砖柱、砖墙均不得采用先砌四周后填心的包心砌法。砌筑时严格按构造要求进行。墙体转角处严禁留直槎,墙体转角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不能同时砌筑时应砌成斜槎,斜槎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三分之二。
三、钢结构的施工
钢结构是以钢材制作为主的结构,由于具有强度高、重量轻、结构抗震性能好、材料塑性和韧性好、施工快、造型美观等优点,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总起来说,钢结构工程的施工技术还是比较复杂,质量标准要求严格,因此在施工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出现质量问题。
施工过程中常出现的质量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钢结构尤其是轻型钢结构的焊接过程中容易引起焊接变形。原因主要由轻型钢焊接拼接时,焊缝漏装引熄弧板,造成焊缝不饱满,边缘与母材不平;柱脚、牛腿的焊脚尺寸不符合图纸规定;焊接施工质量差,焊缝不直,出现咬边现象。
(2)切割的钢材边缘不齐,粗糙度超标。因此在切割时要在钢材上弹线,采用合适的切割速度,切割后对边缘就行打磨。
(3)螺栓的安装过程中经常出现螺栓未拧紧,露牙不足,出现漏拧,螺栓摩擦面的防护纸未撕掉,没有涂防腐漆等质量。这些主要是施工技术人员未按施工规范进行施工,疏忽大意造成的,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加以注意。
(4)钢结构的除锈和涂漆处理没有达到要求,出现油漆脱落,漆膜厚度不均匀,出现流挂现象。
(5)钢结构构件的搬运和堆放过程中无序放置,随意卸车,甚至让构件埋入泥堆水沟中,造成构件变形、碰伤和污染。
钢结构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主要是由于施工技术人员缺乏质量控制的观念,未完全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监理部门监督不到位等因素造成的,因此应针对上述相关因素进行质量控制:
(1)施工前的质量控制。要建立健全各项施工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完善管理体系,要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所规定的质量验收责任、程序和验收方法进行验收;通过典型案例宣传、实例剖析等方式加强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和宣传力度,增强其责任心;监理单位的项目监理机构应针对工程特点将易发生质量问题的环节为质量控制的重点,纳入监理规划或监理实施细则,并在施工中进行重点控制。
(2)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首先要加强原材料、构件的检查验收,严把材料、构件的质量关。进场的构件、材料,施工单位要及时报验,检查构件、材料合格证及各种复验报告。钢结构基础工程一般都采用混凝士独立柱基础,施工过程中因符合《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的要求。制作安装横板时,单个螺栓间间距及高低控制在允许的偏差范围内。柱、梁安装时,要检查柱底板下的垫铁是否垫实、垫平,柱是否垂直和有无位移,主次梁的垂直度和侧向弯曲矢高,还要检查钢结构主体结构的垂直度和整体平面弯曲等。普通螺栓连接时,每个螺栓一端不得垫2个以上垫片,螺栓拧紧后外露螺纹不得少于2个螺距,螺栓孔不得用气割扩孔;高强螺栓的摩擦面需进行喷砂处理,高强螺栓应自由穿入,不得敲打和扩孔。钢结构焊接时,要对焊条进行检查,焊缝表面不得有裂纹和焊瘤,焊缝不得出现咬边、气孔和夹渣等质量问题。涂刷之前应对钢结构进行处理,构件表面不得有焊渣、油污、水和毛刺等异物,涂刷遍数和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四、提高材料的利用率
结构设计的目的便是花尽可能少的钱,做最安全、适用的建筑,这就要求结构设计时对材料的选用要合理,利用要充分。要根据结构构件的不同受力特点、工作环境和材料的力学性能特点,选用合适的建筑材料。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以受压为主的柱子,就要充分发挥钢筋混凝土材料中混凝土抗压性能好的特点,尽可能采用高标号混凝土,不但可以减小构件截面,增加使用空间,还能减轻结构自重。梁板以受弯为主,可采用高强度钢筋,以减少钢筋用量,同时要注意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与混凝土强度的匹配,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材料的性能。
对于高层建筑的结构转换层和受力复杂的结点部位以及大跨度结构,可采用型钢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或钢结构等,以达到适用、安全、经济的目的。实际工程中,因材料选择不当造成浪费的情况很多。比如,经常出现的钢筋混凝土现浇板中混凝土标号过高的现象,不仅高标号的混凝土不能充分发挥其强度作用,而且为抵抗高强混凝土较大的收缩变形和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板中钢筋的配筋量也随之增加,从而导致工程造价的提高。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发展方向现状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建筑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建成了一大批设计新颖,技术难度高的建筑物,取得了一些列显著的成绩,充分显示的我国建筑技术的进步与实力。超高层建筑结构与新型钢结构建筑的发展就是很好的例子。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将有利于我国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一、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1 桩基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混凝土灌注桩技术发展比较快,适用于任何土层、承载力大、对周围环境影响小等是其主要的特点,目前已施工的混凝土灌注桩桩径达3 米、孔深可以到104 米。在灌注桩施工中,国内还对后压浆技术进行了研究应用,采用后压浆技术后,可减少桩体积40%,有效的降低了生产成本。
(1)沉管灌注桩技术
在对沉管灌注桩进行振动、锤击基础上,对一些新工艺的沉管桩、沉管扩底桩、直径500 毫米以上的大直径沉管桩等等新桩型进行了研究。逐步扩大了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应用范围,对由于起吊不当、偏打、打桩应力过高、挤土、超静水压力等原因而产生的施工裂缝方面,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解决措施。
(2)挖孔桩技术
挖孔桩施工技术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可以挖的直径达到3.4 米,超大直径挖孔桩扩大头直径能够达到6 米。在一些复杂的地质条件下,还出现了施工深度能够达到60 米的超深人工挖孔桩。
(3)大直径钢管桩技术
在建筑物密集地区高层建筑中应用此技术比较多,有利于防止挤土桩沉桩时对周围环境
产生重要的影响,目前这一技术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4)CFG 桩复合地基技术
CFG 桩复合地基是一种采用长螺旋钻成孔管内泵压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桩间土和褥垫层组成的一种新型的复合地基形式,适用于饱和及非饱和的粉土、粘性土、砂土以及淤泥质土等多种地质条件。在相同的条件下,CFG 桩复合地基的综合造价,仅为灌注桩的一半以上。
(5)桩检测施工技术
成孔后检测和成桩后检测是桩检测施工技术的两项主要的内容。后者主要是进行动力方面的检测,目前,我国桩基动力检测的软硬件系统逐渐的与国际水平相靠拢。已编制了相关的桩基低应变动力检测规程以及高应变动力试桩规程等,对桩的检测和验收将会产生重要的指导作用。
2 深基坑支护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为了适应不同的坑深以及满足环境保护要求,深基坑支护技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土钉墙
费用低、施工方便是其主要的特点,比较适合深度不超过15m 的、对周围环境保护没有十分严格要求的工程。因此,土钉墙和复合土钉墙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在软土地区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运用。
(2)地下连续墙
比较适合基坑较深、环境保护要求严格的深基坑施工工程。近年来在一些大城市的建筑施工中,对此技术的使用比较的普遍。在施工过程中,要采取实施可拆式锚杆等特殊措施,与锚杆,降水,土方同步进行,以解决地下连续墙的锚固等问题。
预应力地下连续墙是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也得到了相关的研究与和应用。预应力地下连续墙
可以提高支护墙刚度的百分之三十以上,墙厚度可以减薄,同时内支撑的数量可以进行相应
的减少。由于曲线布筋在张拉后会产生相应的反拱作用,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支护墙
地的变形,支护墙裂缝少,从而提高了抗渗的性能。因此,在解决了设计以及施工工艺之后,
预应力地下连续墙会有不错的发展趋势。
(3)内支撑技术
目前,H 型钢、钢管、混凝土支撑等技术在我国都得到了一定的应用,按照基坑形状,有对撑、角撑、桁(框)架式、圆环式等布置方式,在施工中可以将多种方式混合使用。圆环式支撑具有受力合理的特点,能为挖土提高较大的发展空间。对于一些深、大基坑土方的开挖,目前多采用反铲挖土机下坑,以分层、分块、对称、限时的方式来进行,以减少时空效应对其的影响,防止支护墙发生变形。
(4)逆作法施工工艺
逆作法或者半逆作法具有有效地降低施工费用、加快整个工程地施工进度,还能较好地控制周围环境地变形的优势与特点,有多层地下室地深基坑工程中应用比较的广泛。也可以应用于施工地铁车站、高层建筑的多层地下室以及车站广场人防工程等等。将此施工工艺在软土地区应用,将可以有效解决中柱桩承载不足,防止中柱桩过多等问题。
二、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我国建筑结构工程中应用最多的技术混凝土材料,对其生产、施工以及性能改进等各个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充分。
1 预拌混凝土和混凝土泵送技术
(1)预拌混凝土技术
商品混凝土的应用数量和比例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混凝土工业生产发展的水平。随着预拌混凝土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混凝土泵送技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例如上海金茂大厦,泵送高度可以达到382.5 米,已经达到了世界的先进水平。
(2)混凝土外加剂技术
随着商品混凝土产量的增大,极大地推动了混凝土外加剂(特别是各种减水剂)的发展。自流平混凝土、水下混凝土施工技术、喷射混凝土、商品混凝土以及泵送混凝土等都是这种技术广泛应用的一种反映。
2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
目前我国一些大城市已经能够运用多种材料,像无机超细粉、粉煤灰等材料,超塑化剂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都目前为止,已经掌握了配置1 00 米多高强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并在国家大剧院工程中得到了应用。除此之外,一些特种的混凝土,例如纤维混凝土、水下
不分散混凝土也有着不错的发展前景。
3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
我国在高层建筑的桩基承台或者箱基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方面达到较高的水平。根据相关的了解,拟建的中央电视台主楼工程就是一个很好的应用实例,也充分说明了我国施工技术水平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通常情况下,可以采取以下来措施保证大体积。
混凝土施工的质量:
(1)对进行混凝土进行试配。
(2)按照混凝土用量,对商品混凝土供应站、现场泵车、备用电源、混凝土罐车等进行合理的组织安排,以保证现场混凝土供应的连续性。
(3)混凝土适宜采用斜面推进、大斜面分层下料,分层振筑的方法。
(4)现场测温设备应该采用“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微机自动测试仪”,不断适时的对混凝土
内外温差进行监控。
4 预应力混凝土技术
随着新Ⅲ级钢筋和低松弛高强度钢绞线的逐步推广,以及开发研究的新型预应力锚夹具的广泛应用,都为推广预应力混凝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目前应用比较普遍的是大跨度预应力框架和高层建筑大开间的无粘结预应力楼板等,后者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能减少板厚、减低高度、减轻建筑物自重等。
5 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模板脚手架体系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竖向模板经历了从小钢模一钢框竹胶合板到全钢组合大模板的发展过程,组合钢模板是目前市场的主流体系,木胶合板模板使用量也比较大。木胶合板模板和竹胶合板模板体系(欧美多采用铝木结合)在国内的使用比较的普遍。全钢大模板优点很多,具有拼缝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不容易漏浆;刚度比较大,构件不易变形、鼓肚;周转的次数也比较多;模板表面平整光洁,成型质量好等等都是其优点的主要表现。
除此之外,模板脚手架技术、清水饰面混凝土施工技术、钢结构安装技术、建筑防水技术、建筑装饰施工技术等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这里不再一一讨论。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建筑技术逐步迈向新的台阶,并逐渐与国际接轨,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前景是美好的,尽管如此,建筑行业还是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努力开拓技术新领域,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技术经验,不断实现我国建筑技术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闵旺荣.论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J].科技风,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