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制度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工作质量情况
(一)举办医院资产清查培训班
为认真贯彻落实总部下发的《军队机关部队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推进我院资产管理工作,规范资产管理秩序,4月份财务科组织医院开展资产清查工作,由于医院资产管理人员少、任务重,管理难度大,很多资产管理人员都是兼职,既没有资产管理的专业背景,也缺少资产管理的实际经验,为确保此次资产清查工作的质量,4月30日财务科举办了医院资产产权登记培训班,通过办班,明确了资产清查的主要任务,解决了不会管、不善管的问题,为下一步开展全院资产清查、产权登记打下了基础。
(二)开展工程财务工作
工程是XX的扩建工程,为了做到XX工程经费供应及时、开支合理、管理严格、监督有力,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财务科指定专人负责管理核算工作,并根据最新颁布的XX号《XX会计核算办法》,拟定了专用的会计科目,制定了《XX财务管理规定》。除做好XX财务组建工作外,4月份以来,财务科还做了大量的财务保障工作,一是承办日常费用报销,计发了外聘人员的工资;二是收取了建立和土建单位的资料费、图纸费、资格预审保证金;三是参加了土建招标的经济类打分等。
(三)举办医院财务工作会议
为进一步加大医院财经管理力度,全面提高医院正规化建设和管理水平,根据院首长指示,6月中旬,财务科举办了医院财务工作会议,此次会议分析总结了近年来医院财经管理的主要工作情况,明确了下一步主要工作任务,通报了医院财经纪律检查工作情况,传达了院党委《关于加强财经管理的意见》,讲解、审议了《XX医院票据管理暂行办法》、《XX医院经费开支范围和审批权限暂行办法》、《XX医院实物资产管理暂行办法》、《XX医院基层单位财务管理暂行办法》。
(四)组织健康医学中心财务筹建工作
XX医学中心挂牌成立后,财务科组织人员成立了XX医学中心财务部,根据XX医学中心的管理特点,制定了《XX医学中心财务管理及成本核算办法》。由于财务工作及时到位,自X月XX日专家门诊开诊以来,截至5月底,累计收取门诊、查体、住院收入XX万元,并计发专家挂号提成XX万元,协作费等XX万元,同时按照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要求,及时整理了各项成本数据,为健康医学中心开展成本核算工作打下了基础。
二、质量建设活动开展情况
(一)学习规章制度,建立岗位规范
1、组织全科人员学习了《基层财务管理办法》,《实物资产管理办法》、《票据管理办法》、《XX经费审批权限》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等。
2、参照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完善了实物资产管理、事业经费、科研经费、预算外经费、会计、出纳、等岗位操作规程,建立了各岗位工作标准。
3、按根据财务科质量方针,建立了财务科工作和服务质量目标。
(二)检查服务质量,整顿作服务秩序
1、主动征求意见
为了有针对性地抓好财务科服务质量问题,财务科做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领导率队深入科室,主动征求服务意见,得到了基层领导的大力支持,比较客观地了解了财务科在对外服务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二是与财务人员逐个谈心,了解每个人对做好服务工作的认识和打算。
2、规范服务行为
加强了财务人员的劳动纪律和工作效率的检查力度,在处长办公室门口设置了长信箱,规范了财务人员的日常管理行为。强化财务科窗口集中服务的功能,在不违反财务规章制度的情况下,规范报账流程,减少办事手续,方便了基层,提高了效率。
3、优化服务环境
一是为了让办事人员在等待办理业务时有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财务科专门设置了休息坐椅和饮水机等服务设施;二是积极倡导文明礼貌服务用语,力争在财务科形成一个文明服务的良好氛围。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个别同志服务态度差、服务效率低,即便在新领导上任后,仍存在因服务不到位而导致的投诉问题,这说明部分同志一方面对质量建设工作重视不够,另一方面缺乏为基层排忧解难的服务理念,在对外服务上,只满足于完成任务,未能将方便基层、提高效率摆在服务工作的首位。
四、改进措施
1、结合服务对象的反馈意见和整改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坚持持续改进,边整边改,对服务过程中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认真查找原因,尽快落实解决,对服务态度差、问题较为突出的个人进行重点帮助教育,并限期整改。
关键词:所得税 税收抵免 操作方法
一、税收政策涉及的内容概述
《关于企业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125号,以下简称125号文件)的出台是对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相关条款的细化规定。总的来看,既维护了国家利益,又兼顾了企业的利益,对于纳税人境外所得的税收抵免工作具有较强的实际指导意义。概括起来,125号文件共有以下几项重点内容:
(一)对新税法有关规定的重申
125号文件中重申了新税法对境外所得税抵免制度的适用范围、所得来源地的确定、境外应纳税所得的计算、境外亏损不得抵减境内盈利、“分国不分项”原则,以及境外所得税抵免限额等方面的规定。
(二)详细规定各种境外所得的确认
1.对居民企业通过不具有独立纳税地位的境外分支机构取得的来源于境外的营业利润所得,和来源于境外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以及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和转让财产等收入,应当在扣除符合新税法规定的各项合理支出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计征中国企业所得税。
2.从新税法的角度来看,不具有独立纳税地位的境外分支机构被视同为居民企业的延伸,所以无论它是否将其境外所得分配或汇回中国境内,居民企业均须确认这部分境外所得。此外125号文件还对居民企业来源于境外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以及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和转让财产等收入分门别类的规定了确认收入的日期。
3.对居民企业境外所得的确认应当遵循“分国不分项”原则。
4.对于居民企业为取得境外所得而在境内、外发生的共同支出,同样应按照“分国不分项”原则,分国家(地区)按合理比例进行分摊。
5.在汇总计算境外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在境外同一国家(地区)设立不具有独立纳税地位的分支机构,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计算的亏损,不得抵减其境内或他国(地区)的应纳税所得额,但可以用同一国家(地区)其他项目或以后年度的所得按规定弥补。
6.125号文件明确了六种不属于可抵免的境外所得税税款的情况,排除了那些错缴、错征、不应征收等等的境外所得税税款,以避免居民企业在境外任意交税并得以回来中国获得抵免,使中国损失税收的情况。
(三)明确了境外所得应纳税额计算的过程
1.按照“分国不分项”原则和新税法关于所得来源地的规定,确认来源于某同一国家(地区)的境外所得。
2.确认可抵免境外所得税额,是指企业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依照中国境外税收法律以及相关规定应当缴纳并已实际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性质的税款。
3.企业应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和125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分国(地区)别计算境外税额的抵免限额。
4.企业抵免境外所得税额后实际应纳所得税额的确定。
(四)界定了可抵免境外所得税的范围
125号文件界定了可抵免境外所得税的范围,包括直接抵免和间接抵免的境外所得税。
(五)规定了简易征收办法
125号文件对企业从境外取得营业利润所得以及符合境外税额间接抵免条件的股息所得,提供了两项简易征收办法:新定律扣除法及免税法。
1.新定律抵免法
企业从境外取得营业利润所得以及符合境外税额间接抵免条件的股息所得,虽有所得来源国(地区)政府机关核发的具有纳税性质的凭证或证明,但因客观原因无法真实、准确地确认应当缴纳并已经实际缴纳的境外所得税税额的,除就该所得直接缴纳及间接负担的税额在所得来源国(地区)的实际有效税率低于我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四条第一款规定税率50%以上的外,可按境外应纳税所得额的12.5%作为抵免限额,企业按该国(地区)税务机关或政府机关核发具有纳税性质凭证或证明的金额,其不超过抵免限额的部分,准予抵免;超过的部分不得抵免。
在旧税法下的“定律抵扣”,经过企业申请,税务机关批准,企业可以不区分免税与非免税项目,统一按境外应纳税所得额的16.5%的比率进行抵扣,且具体操作中采用的是企业备案的方法。
2.免税法
企业从境外取得营业利润所得以及符合境外税额间接抵免条件的股息所得,凡就该所得缴纳及间接负担的税额在所得来源国(地区)的法定税率且其实际有效税率明显高于我国的,可直接以按本通知规定计算的境外应纳税所得额和我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的抵免限额作为可抵免的已在境外实际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税额。
3.上述两种简易征收办法的使用范围仅限于企业从境外取得营业利润所得以及符合境外税额间接抵免条件的股息所得,对于股息、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转让财产等投资性所得并不适用。
二、税收政策调整的对象
125号文件所对应的政策调整对象是指居民企业及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机构、场所依照企业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应在其应纳税额中抵免在境外缴纳的所得税额的情况。
三、涉及该政策的操作方法
1. 125号文件自2008年1月1日起执行。纳税人在2008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应按照文件规定进行境外所得的税收抵免。对于纳税人在2008年度、2009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境外所得的税收抵免实际操作与125号文件规定不一致的,纳税人应按照125号文件规定重新进行计算,并重新进行纳税申报。
2.125号文件规定了两种简易征收方法,并明确了需企业申请且经过主管税务机关核准后,方可采取简易办法对境外所得已纳税额计算抵免。但对企业选取简易征收方法的具体条件及有关的申请程序、时间限制、主管税务机关核准的具体操作方法等问题尚不明朗。此外125号文件对法定税率明显高于我国的境外所得来源国(地区)进行了明确,是否应就新定律抵免法中规定的“所得来源国(地区)的实际有效税率低于我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四条第一款规定税率50%以上”具体所涉及的国家(地区)进行明确。
四、应该注意的问题
1.“合理比例”的确定问题。
125号文件第三条第四款规定:“在计算境外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为取得境内、外所得而在境内、境外发生的共同支出,与取得境外应税所得有关的、合理的部分,应在境内、境外(分国(地区)别,下同)应税所得之间,按照合理比例进行分摊后扣除”,但125号文件中并没有对“合理比例”的确定及具体操作方法加以明确。
2.不具有独立纳税地位分支机构的确定问题。
125号文件中第三条第一款规定对于“不具有独立纳税地位的分支机构”该如何确定,是否按照国内税法的认定方法,即将居民企业在境外投资设立的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分支机构认定为不具有独立纳税地位的分支机构。
当前,人们在谈到企业管理水平低、经济效益差时,就经常归结为财务管理不善,财务管理薄弱或财务管理水平低。要问其原因,又总是强调财务人员素质低,财务制度不完善,财务方法缺乏创新等等。理论界一谈加强财务管理就过分强调财务制度、方法的创新,但忽视了对现有制度、方法的落实和利用。实务界一谈加强财务管理就是高价引进人才,而不注重现有人才的水平是否已经发挥出来。之所以存在这种现象,让财务管理承受如此之重负,第一点是因为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出了问题难辞其咎;第二点是不能从科学的现实发展角度观察、思考问题。所谓对财务管理科学的现实观察和思考,就是要在提高财务人员水平、完善财务制度体系、创新财务技术方法的同时,看现有财务人员的智慧发挥了多少,现有财务制度中合理的部分落实了多少,现有财务方法中有效的方面又使用了多少。
一、财务人员水平的发挥和提高
二十多年以来,随着不同层次会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不断培养和财务管理实践的广泛深入,财务管理人员的理财观念、理财知识、理财技术,得到了明显的加强和提高。多数人已基本具备了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素质和能力。当前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把现有财务人员的水平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如何做到边发挥边提高,服务于现实工作,学以致用,人尽其才。有效发挥和提高的关键是调动财务管理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其创造性地进行工作。
(一)形成机制,领导重视、支持财务工作
政策和机制是搞好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决定性因素,要积极培养和引进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适应性人才,坚持以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出发点,积极营造有利于财务管理人才健康成长和创新理财的政策环境、工作环境和人际环境。主要领导首先要转变观念,要给财务人员创造发挥作用的平台。不要认为财务人员仅仅是记账、算账、制表(其实这是会计工作),其更重要的是要提供机会让其参与企业重大决策的讨论。如:筹资、投资、营运、分配等方案的预测和决策。财务人员要适时做到:当企业发达,市场前景较好时,解决好资金的筹集与供应;当企业亏损,收不抵支时,解决好如何降低损耗,减少支出;当企业盈利,资产增值时,设计好合理的利润分配方案;当企业管理混乱,有章不循时,完善制度和规章并监督落实;当企业资金剩余,需要投资时,进行项目的选择,收益与风险的权衡。以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避免人才的浪费。
(二)财务人员积极、主动、灵活地进行工作
财务人员不仅要拥有广博的财务管理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进取心、责任感,发挥出自身潜能,承担起理财的主导作用,随时把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能够主动为相关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及时、可靠的财务信息;能够保证资金安全完整、高效运用,防止被滥用、挪用或贪污;能够及时发现资金缺口,做到合理筹集、调配资金,降低资金成本;能够维护良好的财务状况,及时发现不安全隐患;能够进行财务预测和财务决策,编制财务预算和计划;能够灵活处理各方面的财务关系,在遵章守法的前提下,维护企业利益,积极、主动、灵活地工作。也就是敬业精神,它是财务人员立足本岗、提高水平、发挥作用的内在推动力。
(三)加强对财务人员工作的考核、评价
根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建立财务人员工作责任制度,明确职务、职权和职责,细化和量化对财务人员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做到激励先进、鞭策落后。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否则就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激励机制的内容主要包括物质利益激励和精神激励。物质利益激励的主要手段有年薪制、股权激励制和以补充养老保险为主的辅助激励等。精神激励的主要手段有事业激励、权力和地位激励、声誉和情感激励等;约束机制也称反向激励,主要应包括扣减风险收入和风险押金、降级降薪和解雇威胁等。
(四)财务人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知识尽管不会因消费而折旧,但是随着财务管理科学的发展,管理活动的日益复杂,知识本身也会陈旧、老化。一些人离开学校以后,其系统地学习知识的欲望和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在工作中缺乏创新,仅凭在学校学到的一点知识疲于应付,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而要跟上千变万化的形势,就必须边干边学,形成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主动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意识,实现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
二、财务制度体系的建立和落实
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财务管理优化的重要保证。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可以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做到“有法可依”,而许多日常的管理工作只须依照一定的规章制度去做,就可以达到最佳效果,从而大大减轻管理者的工作负担,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如:以管理的业务为标准可以建立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体制制度、资本金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成本费用管理制度、收入利润管理制度、财务报告与评价制度等。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不仅要有科学的依据,而且要有科学的决策程序。首先要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界定,找出根源;其次要确定解决问题要达到的目标或效果;并提出措施,研究拟定备选方案;最后由决策者作出抉择,确定一个最为优化的财务制度以供实施。
现实中经常强调财务制度的建立,而财务制度体系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必须要结合现实的企业规模和经营管理水平不断调整。现在重要的不仅是建立,更重要的是落实。保证落实的关键是将制度付诸实践的严格执行和加强监督、检查。
(一)财务制度的执行要持之以恒
在财务制度的执行过程中,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不能时紧时松。
(二)财务制度的执行要落实到位
在财务制度的执行过程中,要不打折扣,对违反财务制度的现象,要及时查处,以避免更大的影响和损失。
(三)财务制度的执行要事前控制
在财务制度的执行过程中,要多在事前做工作,根据财务制度设计时的调研情况,整理出可能发生问题的环节,确定财务制度执行要监督检查的重点,尽量减少不利结果发生的可能。
财务制度的执行不仅要讲原则性,还要讲灵活性,也就是在原则允许的限度内采取灵活的做法,注重两者的统一。因为有原则性,才有财务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因为有灵活性,才能使财务制度不致教条和僵化。一方面,财务制度都是比较原则性的规定,在执行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另一方面,财务制度执行中不断涌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求财务制度执行适时地进行调整。
三、财务技术方法的创新和利用
关键字:医院;财务;制度;会计;工作;重点;研究
当前,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改革已经初见端倪,并随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医院的运行、管理会进一步变化,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新的医院财务制度管理规定出台后,对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又注入了新的内容,与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相比较发生的许多变化,所以,需要我们医院、需要我们工作人员以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新的管理方法去应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同时还要求我们要明确新时展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抓住新时展下财务管理工作的难点,总结出一条适合本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道路,使其跟上时展的步伐,来促进医院在新时展下又好又快的发展。今天本文就是通过对新时展下医院财务制度进行探讨,并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研究经验,分析了新时代医院财务制度下医院会计工作的重点。希望能够对广大同行业者带来帮助和提供借鉴,下面,我们就来通过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详细探讨下新医院财务制度下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重点。
新医院财务制度产生溉况
随着经济的发展,医院的经营环境、经营理念、管理模式较原来相比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就是要求财务管理和控制的整体性、精确性、科学性要进一步得到提高和深化,为了能让财务管理工作适应医疗体系改革的进行,要求我们高标准的进行医疗资源规划、有效的促进医院各项管理工作的协调、统一发展。其次,要求我们不断完善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体系,创新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方法。尤其是在2012年国家出台了新的医院财务制度后,将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体制、财务的管理和控制等问题都摆在了突出的位置,要求我们工作人员要明确新医院财务制度下会计工作的重点。
新医院财务制度下的会计工作重点
(一)严格搞好新、旧会计制度的有效衔接。在不违背新制度原则理念的基础上.对若干账目实际的运营状况进行妥善处置。相较于旧制度,新财务制度的会计科目变化不小。这也给会计核算工作增加了变数与不确定因素,从这个视角来看,搞好新、旧制度会计科目的有序衔接显得尤为关键。比方说,为精确反映医院从事的医疗研究任务等收支状况,新制度专门设定了科教项目的收入支出.并对该项目的结余进行单独核算:为积极响应医药分离变革的新趋势,新制度把医疗药物的收入纳入到医疗收支中统一予以核算;把药品及库存的物资纳入存货科目中;新增加医疗风险保障金和应付员工薪酬等项目。
(二)科学合理的编制报表,保证报表的真实性及完整性。新制度涉及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总表、账务状况变动表、财政补贴收支明细表等各项成本费用报表,其报表体系借鉴和贴近了企业会计报表。通过这一系列报表,准确、全面的展现了医院各方面的成本状况,借助这些成本费用报表,市民还可以对医院的收费制度进行监督和审查,有效遏制了乱收费现象的发生。医院财务报表的编制涉及方方面面,是医院财务制度的核心内容,科学的编制报表关乎医院各项事务的正常运转,因此会计人员要充分考虑新的制度变化,并将真实性及完整性作为编制报表的第一原则,合理的进行财务及成本报表的编制工作。与此同时,医院还应该引入财务评价机制,定期对医院的财务会计工作进行准确评价,对医院的财务运营状况进行明确考察,促使医院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
(三)强化内控和资金监管,做好成本及预算管理工作。新制度中明确要求由财务部践行财政监管职责,其中涉及预算监督、收支监督、负债监督等各项内容,并提出医院要不断完善内控机制,强化经济事务的财务管理和监控,规避各种潜在的财务风险。新制度还对医院的投资行为进行了严格监控,将其投资范围限制在医疗卫生领域,禁止医院涉足一切风险投资行为,为国有资产的保值升值树立安全屏障。在医院的成本管理方面,可以运用专业的成本软件,通过规范设定操作,集中输入相关成本数据,并逐级结账,做到医院各项成本的全程核算。在预算管理方面,为使预算的实行和考核取得实效,要将预算编制详细划分到临床机构及具体项目;医院所有的收支状况都应纳入预算管理内,在预算管理的实际执行中应该将每年年初的整体预算和之前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对预算报告做出有效调整和修改。
结语
综上所述,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对于医院在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下的生存、发展、壮大产生着重要、深远的意义。尤其是在医疗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医院必须根据制度、规定的变化对医院的各项工作进行变化与调整,尤其是关乎医院生存发展的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及时的转变财务管理理念、创新财务管理方法、模式,明确好会计工作人员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不断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管理水平,为医院的正常有序经营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徐俊英.浅论新医院财务制度下的医院预算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下,201 3(8).
[2]陈频.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的财务工作重点之探析[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1 2(10).
[3]杨肖湘.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 3(5).
影响资金运作效率的主要因素包括现金、应收账款、存货等敏感性资产和应付账款等敏感性负债的效率。两者的变动部分之差,除了通过留存收益内部融资外,其余的需要进行外部融资。换言之,影响外部融资金额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敏感性资产与敏感性负债的差额,另一个是留存收益。如果想缓解外部融资的困境,就必须从以上两个方面着手改革,降低外部融资需求量。留存收益的大小主要与利润分配方案有关,属于财务制度中收益分配管理的内容;敏感性资产与负债的差额主要与二者的增量大小有关,其中敏感性资产增幅下降的同时提高敏感性负债的增幅,就会相对节约资金,从而减少外部融资的需要。而敏感性资产总水平的下降正是与其周转速度直接相关,周转速度越快,所需绝对值就越小。以现金周转速度为例:现金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率从以上公式可以看出,若想加快现金周转率,可以通过加强对往来款项的管理,适当早收款、晚付款,或者加强存货占用资金的管理,缩短存货周转期,从而适当缩短现金循环和周转的时间,提高现金的使用效率,相对减少了现金需求总量。而健全的中小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正好能够满足资产的这种管理需求。因此,健全的中小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执行将会提高资金运作效率,相对减少资金需求总量。
企业除了内部融资外,就是向债权人借款和吸引投资者投资。债权人需要充分论证企业的偿债能力后才会决定是否借款;投资者需要充分论证企业的获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后才会决定是否投资。而这些信息主要来源于会计信息。因此,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债权人和投资者的决策。而健全的中小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充分可靠、相关、可比和及时。当企业在面临融资机遇时,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将成为制胜的法宝。如通过中小板块上市的中小企业往往能够在几个月内完成上市的全部工作,融通了大量资金。究其原因,完全得益于企业执行了健全的内部财务制度,使得上市必需的财务信息准备起来非常快捷、完整,保证上市审查的一次性成功。
中小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建立应遵循的原则
(一)合法合理性
中小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文件,其编制时不仅要遵循国家财务、会计法律规范,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企业内部控制准则》、《会计工作基本规范》等,同时还要符合所在行业的发展趋势、本企业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国家低碳环保等要求。中小企业通过执行合法合理的财务制度能够有助于企业实现相关利益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提升企业形象。
(二)实效性
实效性是指中小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必须符合效益性、明晰性和及时性。首先,在合法合理的基础上,中小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必须切合企业实际工作特点,所规范的业务操作不流于形式,但也不能过于繁琐,徒增管理成本,降低使用效益。其次,中小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表述必须清晰明了,便于所有使用者理解和操作。对于重要的事项需重点规范,而次要的事项可以合并规范,以便提高操作效率。再次,通过执行中小企业内部财务制度,会计信息能够及时取得,不仅满足企业内部财务分析、评价考核的需要,同时保证按照规定对外报送报表。
(三)系统性
中小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建立健全应该体现系统性原则,使企业财务管理不仅贯穿于整个的企业运营过程中,同时也满足内部审计制度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一是中小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必须体系完整。任何一个企业的资金运动都包括资金投入、运用(又称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和退出三个阶段。在资金运动的整个过程中中小企业将会涉及各种经济业务事项,处理各类财务关系人,这必然要求运用财务制度来规范财务活动,协调财务关系。因此,健全的企业财务制度应该包括资金筹措、流动资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成本费用管理、收益分配、财务信息管理等内容。二是中小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应该符合内控要求,有执行、有监督。执行是指财务制度设计的业务处理流程应该符合内控要求,如审批权限应该分配给不同的责任人行使,不能集中在一人手中,搞“一言堂”;实物收发和货款的结算环节要有送货人、验收人、仓管人员、会计人员共同协调完成;科学高效预决策业务程序要求各相关部门之间加强沟通,信息共享,协作共同完成。
财务制度必须执行才能发挥其效用,为确保其执行效果,必须加强监督和考核评价。因此,健全的财务制度还应该体现内部会计监督,引入“责任制”,适当建立责任中心,明确责权利,达到责任中心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并最终对责任中心进行绩效评价和奖惩,真正做到“有规可依、有规必依、违规必究”。
中小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有效执行的措施
(一)合理设置财务机构
财务机构的设置与财务管理模式有着密切关系。财务管理模式主要有集权式、分权式和集权分权结合式三种。中小企业采取哪种财务管理模式,需要考虑企业与所属单位之间的资本关系和业务关系的具体特征,以及集权分权的“成本”和“利益”。三种模式的比较如表1所示:从表1中可知,不同的财务管理模式下财务集权与分权的程度不同,对财务机构的设置也存在不同的要求。集权程度越高,越需要准确高效的信息传递系统,因此财务机构也应该采用纵向管理,保证信息的一条龙传递;而分权程度越高,财务机构的设置也应该随之实行扁平化管理,分设不同的业务口,服务于不同权限的业务部门,从而增加对市场的反映速度。中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考虑集权和分权的程度,从而在“利益”与“成本”之间寻找平衡点,建立既高效又经济的财务机构。当然,按照内控的要求,无论中小企业财务机构如何设置,都必须遵循“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和“财务回避”制度。
(二)提升人员素质
内部财务制度具有系统系,涉及中小企业的所有人员和全部要素。因此,要提高内部财务制度的执行力度,就必须提高所有执行人员的素质。首先,提高高层管理人员的素质,改变高层管理者“重利润,轻管理”以及过度集权的思想,强化高层管理人员“以财务管理为企业管理核心”的意识,强化“内部控制”理念和“绿色经营”观念,同时要掌握基本的财务管理知识,学会借助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考虑企业经济问题,避免出现对企业不利的“拍桌子”决策、“一言堂”等不利现象。其次,提高财务人员素质,优化财务人员专业知识结构和运用现代化工具的能力。中小企业可以借助业务培训、职称考试等手段,促使财务人员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保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先进性;实时掌握财经政策,了解企业理财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并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顺应环境的变化;借助国家“百万中小企业网培计划”的实施,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契机,培养财务人员充分利用现代化工具改进财务制度执行手段,降低管理成本;财务人员还必须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经常与其他部门沟通,熟悉各部门业务的基本程序,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管理。最后,提高其他职工的经济意识,倡导“开源节流”,每个职工从自身做起,在每一项工作中都运用“投入产出比”,从而保障财务制度的顺利执行。#p#分页标题#e#
关键词:高等学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2-0175-04
当前,中国高等学校面临着高等教育改革和公共财政改革的双重压力,社会越来越关注高等教育质量,关注教育经费是否得到有效使用。规范高校财务行为、理顺内部财务关系,做到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精细理财,发挥财务管理在学校可持续发展中的保障、引导和监管作用已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高校内部财务制度是规范学校财务行为、理顺财务关系,用好管好教育经费,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保障。所谓内部财务制度是指高等学校根据国家和政府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学校自身运营管理的特点和要求而制定的,是用来规范和优化学校财务行为、理顺财务关系的具体操作性、基础性规则、办法、流程等。其随着高等学校现代大学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办学自的逐步回归而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对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立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需求分析
高等学校所建设的内部财务制度应是适应学校自身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财务制度,是能满足规范内部财务行为、理顺内部财务关系、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需求。为此,高等学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应满足以下基本需求。
1.合法性需求。学校内部财务制度的建设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严格按照国家现行法律、法规、政策和办法制定内部财务制度,满足学校对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贯彻执行需求,不能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办法来建设内部财务制度。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中,在公共财政不断改革过程中,为了保障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目标,国家和地方先后实施并颁布实施了“部门预算、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收支分类改革“等财政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科研经费管理、教学经费管理、学科建设经费管理、学生资助经费管理等具体经费支出管理办法。全面、及时、准确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法规政策是高校贯彻依法理财的重要要求,也是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过程中必须满足的,学校所制定的内部财务制度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办法的规定。
2.适应性需求。高校内部财务制度是为学校财务管理服务的,不仅要适应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等外部社会、经济环境变化,更要能适应学校内部发展规模、内部组织结构状态、内部财务运行特点等内部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符合学校财务活动的实际情况,能解决学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财务管理问题。如,原来不常见的经济活动变得常见、原来不重要的经济行为变得重要,出现了原来没有出现过的的经济行为等。这时原有的财务制度可能就不适应新情况下的需求,需要进行相关问题的分析,发现不适应的地方,针对存在的不足及时修订和增补财务制度。
3.整体性需求。高等学校财务活动基本贯穿于学校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服务等整个教育活动的全过程,财务管理必须对教育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多方位管理,包括资金筹集、资金支出等整个流动过程。因此,高等学校内部财务制度必须覆盖这种全过程财务管理的需求,满足学校各项财务事项的决策、执行和监督管理需求,不留死角,严格按照财务制度、会计制度、操作规程由粗向细建设。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既要考虑学校财务管理要素——经费筹集、经费支出、成本与费用、收入与分配以及资产等管理内容,又要考虑财务管理主体—教学、科研、总务后勤、学生事务、行政管理等管理内容。使学校内部财务制度形成一个完整的互相补充、由粗向细、纵横交错的内部财务制度体系。
4.操作性需求。学校内部财务制度是为财务管理服务的,需要在日常财务活动中得到执行,要具有操作性。因此,高等学校在进行财务制度建设时,必须注意不同制度之间的勾稽关系,注意相同部分的标准和用语的一致;相同制度建设要保证基本概念明确、流程清晰,要保证其可操作性,便于财务人员贯彻执行,也便于经济业务经办人和责任人准确掌握制度规定,提高制度的执行率。为此,制度建设不易过于原则性和模糊性,应从管理制度、实施细则、实施流程、实施标准等多方面进行连贯规定,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和执行性。
二、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现状分析
高等学校财务管理职能涉及收入管理、支出管理、专用基金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成本费用管理等内容,涵盖教学经费、科研经费、行政经费、学科经费等各项功能性经费管理。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着制度建设不健全、不精细、不适应、不及时等问题,影响了高校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制约了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导致财务行为异化、经费浪费严重和腐败发生,降低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削弱了学校财务可持续发展能力。
1.内部财务制度建设不健全。目前,高等学校内外部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教育经费来源越来越多元,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差异很大,教育经费支出规模和结构都发生了根本变化,用好管好教育经费将越来越重要,任务也越来越艰巨。但高校传统的依附型财务管理理念造成学校不重视内部财务制度建设,而是过多依靠贯彻执行国家现有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高等学校许多具体的经济活动和财务行为得不到具体的内部财务制度的规范指导和约束控制。高等学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这种不健全性易造成学校内部财务管理漏洞,易产生腐败和浪费行为。如零星办公用品采购制度的缺失,导致假借购置办公用品转移资金和谋取小集体福利等;科研耗材出入库制度的缺失导致科研虚购耗材转移资金或通过购置耗材转移资金等。
2.内部财务制度建设不精细。高等学校作为准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受到政府的严格管控,高等学校的各项资金来源和各项支出等经济活动基本上都有相应的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指导和约束。但由于高校经费来源的多渠道,导致高校经费受不同部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约束,满足不同需求,实现不同目标,往往造成相互之间的不一致和脱节,以及过于原则性规定问题的存在,显得财务制度建设不够精细化,十分粗放。
3.内部财务制度建设不适应。高等学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适应性包括适应外部经济、教育发展环境和学校内部实际状况两方面。中国高校已建立起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集资金为辅的格局,高校不仅从政府获得稳定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支持,更要从教学市场、科研市场、社会服务市场等通过市场交换规则获得非财政性资金供应。因此,以资金活动为对象的财务管理活动必须从学校与政府之间扩展到与整个社会。为满足学校适应市场化的资金筹集和支出需求,必须对原先单纯满足政府财政性教育资金管理需求的内部财务制度进行改进,使学校内部财务制度适应市场化经济行为管理需求。但同时,高校内部财务制度毕竟是为学校内部财务管理服务的,相对而言,不同发展规模、不同地域、不同隶属关系、不同发展历史、不同专业构成、不同竞争实力、不同组织架构的高校之间在财务行为和财务关系上差异较大,其财务活动和财务管理方式、方法、程序等也可能不完全一样。所以,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不仅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更应充分考虑学校内部教育经济活动的特点和管理需求,增强其适应学校内部管理的需要。
4.内部财务制度建设不及时。近十多年是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和不断改革创新的时期,也是学校违法案件和资金严重浪费的高发期。一方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财经法规和政策,试图从政府角度加强对高校经费的宏观管理和微观指导,加强教育经费监管,督促高校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各高校也在不断强化内部财务管理,从财务制度、财务信息化和财务组织建设等方面加强教育经费内部管理。但在此过程中,高校普遍存在制度建设惰性,一方面表现为简单套用政府财经法规和政策,导致制度执行过于原则性;另一方面制度建设过于陈旧,没有及时进行修正。
三、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几个关系处理
学校办学过程中的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有明确的财务制度给予保障、监督和管理。针对当前高校内部财务建设的迫切需求和存在的不足,应理顺和把握制度建设过程中的组织协调、财权配置和管理要素三方面关系。
1.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过程中的组织协调关系。高校内部财务制度的建设必须有相关部门的参与,必须由相关部门和人员共同贯彻执行。没有业务部门的参与,单纯财务部门制定的内部财务制度将可能不符合学校实际,操作性上也将受到约束。所以,高校在内部财务制度建设过程中,财务部门必须首先与相关业务部门积极沟通、协调,充分了解业务活动的规律、业务活动过程,共同分析国家相关法规政策、具体业务活动过程的财务行为、易产生的问题及原因;其次应就形成的内部财务制度拟订稿与相关业务部门再沟通、征求意见并最终达成一致。但在此过程中,应保持财务的相对独立性、自主性和全局性,财务部门要敢于坚持原则,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的综合管理、全面监督职责。
2.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过程中的财权配置关系。财权配置是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核心,是学校内部经济责任制和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体现 [1]。高校内部财务制度的建设应合理划分财权,明确各部门以及各级领导的经济责任,构建清晰的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财权配置体系以理顺财务关系。首先,在内部财务制度建设中应清晰定义财务组织架构和职权,包括校长、主管财务副校长或总会计师、财务人员,明确不同层级的职权;其次,在职权明确的财务组织架构建立的基础上,着重对财权中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以及相关的建议参与权等财权架构进行规范,在具体财务制度建设过程中充分把握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的合理配置,包括业务流程中或不同责任部门间的配置。
3.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过程中的管理要素关系。高校财务管理要素可归纳为主体要素、客体要素、动力要素和控制要素四个要素 [2]。其中主体要素主要指财务活动中的全体管理人员,重点是财务管理人员;客体要素主要是指财务管理的对象,即学校资金及其运动;动力要素是指激励机制;控制要素主要是对主体要素、客体要素和动力要素进行约束、监督和指导,体现为学校财务管理体制。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过程中应正确把握和贯彻财务管理四要素构成体系,在制度建设中要明确管理的主体、管理的对象、管理的手段以及适用的激励约束机制。
四、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实践过程建议
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是一个理论与实践、政策与实践相互贯通的过程,制度建设者需要具备较强的理论功底、较深的政策把握能力、全面的学校管理需求洞察能力和未来管理发展的脉搏把握能力,在新的环境下重新审定财务制度,贯彻财务风险控制 [3]。
1.全面整理和分析国家相关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为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奠定合法性基础。关于高校财务管理方面,国家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如《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高等学校会计制度》、《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以及各项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国有资产管理办法、部门预算系列管理办法、内涵建设投入政策、学生收费管理办法、学生资助经费管理办法、“三重一大”管理办法等。这些规章制度分别涉及学校财权配置、财务事项具体处理程序、财务支出结构、支出控制方面等等。学校要全面收集和分析这些法律法规所管理的内容,可通过建立Excel表格形式,将不同制度办法的颁布实施时间、主要规范内容以及执行难点等进行归类整理。一方面方便学校财务人员和相关业务部门人员学习掌握、贯彻执行;同时也易于发现这些法律法规政策未明确的地方,发现学校在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办法方面不到位、不及时、不全面的地方。
2.全面整理和分析学校各项经济活动及管理需求,为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奠定适应性基础。财务制度是为财务管理服务的,是用来规范财务行为、理顺财务关系,为学校经费有效使用提供制度保障和指导约束的。全面分析学校各项财务活动的特点是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关键,各项财务活动也是财务制度建设的对象。高校财务活动按财务管理内容分为收入、支出、资产、负债、基金、成本费用、收入分配等;按照部门预算支出经济分类可分为人员经费支出和公用经费支出,其中公用经费支出又分为水电支出等;按照部门预算支出功能分类可分为教学经费支出、科研经费支出、行政经费支出、后勤经费支出等;按照经费支出的预算责任单位可分为行政部门、院系教学部门、科研院所、后勤保障部门等不同责任单位经费支出。所以,内部财务制度建设过程就是全面分析和把握学校各项经济活动的过程,这也是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必须依靠业务部门共同参与的原因所在。通过分析发现学校现行各项经济活动监管中存在的不足,特别是在规范性、科学性、精细化、有效性等方面的问题,保证学校所建设的内部财务制度适应学校财务管理需要。
3.全面整理和构建学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理论体系框架,为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奠定整体性基础。根据学校执行的国家相关法规政策和学校内部经济活动范围、内容,按照财务管理内容整理和构建学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体系整体架构。
第一部分:基本财务管理制度。包括高校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和高校事业财务管理制度以及高校控股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三个方面。
第二部分:基础财务管理制度。包括高校综合部门预算管理制度、高校内部综合执行预算和院系责任预算管理制度、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制度、高校经费支出审批制度、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制度、高校采购及招投标管理制度、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制度、财务信息披露与财务分析报告制度等方面。
第三部分:财务机构与财务人员管理制度。包括财经领导小组设置与职权制度、财务机构设置与职责管理制度、高校财会人员聘用管理制度、财会人员岗位职责与工作标准管理制度、高校财会岗位与人员考核管理制度等方面。
第四部分:高校资产管理、内部控制与会计核算制度。主要包括:(1)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包括货币资金管理制度、现金管理制度、银行结算管理制度、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制度、网银支付管理制度等方面。(2)债权债务管理制度。包括筹资管理制度、职工暂借款管理制度、往来款项管理制度等方面。(3)材料(存货)管理制度。包括工程(基建)材料管理制度、教材(图书)管理制度、药品管理制度、教学科研试剂耗材管理制度、办公用品管理制度等方面。(4)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管理制度。包括基建工程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大中修项目管理制度、零星小维修项目管理制度等方面。(5)对外投资及担保管理制度。包括对外担保管理制度、对外投资管理制度、控股企业投资管理制度、后勤实体管理制度等方面。(6)其他管理制度,包括外币业务(外汇)管理制度、无形资产管理制度等方面。
第五部分:负债管理、内部控制与会计核算制度。包括借入款项管理及会计核算制度、应付及预收款项管理及会计核算制度、应缴款项管理及会计核算制度以及代管款项管理及会计核算制度等。
第六部分:经费支出及成本费用管理、内部控制与会计核算制度。包括差旅费开支管理制度、实习经费开支管理制度、实验经费开支管理制度、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人员薪酬开支管理制度、业务招待费管理制度、水电费开支管理制度、学生资助经费开支管理制度等方面。该部分要严格按照经费支出经济分类和支出功能分类进行设计,其中经济分类财务制度设计是基础标准,如招待费的支出审批制度中的招待标准、审批内控、报销票据管理等;功能分类财务制度设计重在结构和程序上,如科研经费中的招待费支出审批重在招待费比例、招待费支出审批流程等方面。
第七部分:收入及结余、基金管理、内部控制与会计核算制度。包括学生缴费管理制度、学生奖贷勤助补管理制度、发票及票据管理制度、资产出租出借收益管理制度、对外投资收益管理制度、捐赠收入管理制度、服务性收入分配管理制度、事业结余管理制度等方面。
第八部分:财务决算、财务报告、财务分析管理制度。包括综合财务决算制度、项目经费决算编报制度、预算执行报告及分析制度、经费支出财务报告与分析制度、预算执行进度报告制度、水电费用分析报告制度等。该部分应按照重要性原则,分月度、季度、学期和年度展开分析报告,为学校决策管理提供依据。
第九部分:辅助财务管理制度。包括财会人员工程交接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方面。
4.全面整理和分析现有内部财务制度成果,寻找差距,发现漏洞,明确制度建设项目和进度,为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奠定及时性基础。学校财务部门应重视整理和审核学校现有财务规章制度,能及时根据学校内外部财务环境的改变,对照内部财务制度理论体系进框架,找出现有制度建设成果中存在的不健全、不适应、不精细、不及时问题,明确拟修订、拟废除、拟新增制度建设项目。为此,学校财务部门内部应重视财务制度建设分工,明确具体负责牵头人,支持内部制度建设工作,要将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会计核算工作的习惯做法、要求给予制度化、书面化和成果化。
5.财务牵头、分工协作实施制度建设,为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奠定组织保障基础。学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应形成以财务部门为牵头部门、相关部门参与实施的制度建设组织模式。首先,财务部门内部根据科室设置和岗位分工,明确相关制度建设负责人具体负责制度初步拟订工作;其次,财务部门内部集中讨论已完成的制度建设初稿,在听取制度建设具体负责人就本制度建设文稿解释汇报后,集中讨论确定正式拟订稿;第三,根据财务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全流程作业管理理念,根据不同财务制度所涉及的不同业务部门,财务部门分别与不同业务部门就财务制度正式拟订稿进行商讨会签,重点就制度执行和效果发挥进行商讨,确定需要修改和补充的地方;第四,财务主管校领导审签通过。
总之,中国高等学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存在严重的国家法规政策依附性,主要处于应付和应对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阶段,还没有真正从学校内部管理需要出发,系统地进行制度建设。为此,高校应全面把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的需求和现状,正确处理好制度建设中的组织协调、财权配置和财务要素三个关系,严格按照制度建设程序进行高校内部财务制度建设。
参考文献:
[1] 乔春华.财权配置是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核心——论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研究[J].会计之友,2011,(2):107-111.
[2] 张兵,厉留清.研究型大学财务运行机制的创新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09,(8):11-14.
[3] 蒋延富,曾烨.基于企业财务管理要素的高校财务制度改革趋势分析[J].财会通讯,2012,(1):70-72.
Theory and Practice Institutions of the Internal Financial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YE Qing-song,ZHAO Juan,QIN Xin
(Finance Department,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njing 210009,China)
关键词:集团型企业 资金管理 体系 财务管理
大部分的企业集团都有着内部管理混乱,财务情况复杂,旗下业务种类繁多,导致了很多的资金管理上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的产生原因就是集团公司下的诸多子公司。集团管理者对子公司的资金管理方法并不加以控制和管理,使得各子公司的资金管理无法落到实处,也增加了财务风险的产生几率。事实上,对于大规模的集团性企业来说,资金管理是关乎到企业安全的重大问题,不能不加以注意。
一、企业集团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管理模式不统一,协调难度大
我们知道,集团性企业通常都包含着诸多的子公司,形成了复杂的企业管理体系,这也是企业集团诸多管理问题的产生源头。而在资金管理的情况中,子公司各自都有着自身在业务活动中产生的一套资金管理体系。许多集团公司的子公司分布很广,相互之间距离很远,如果集团的管理者不注意对子公司财务管理方法的协调与管理,那么子公司自行制定资金管理方法可以说几乎是必然的情况。而子公司的财务账户分散,母公司方面又通常缺少对其的管理,就会导致资金管理混乱,资金利用效率低,甚至产生财务风险。
(二)资金管理中内部控制不严
可以注意到,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或者是对管理的认识不足,很多集团公司有着对子公司的管理不力的情况。在一些国有企业中这样的情况尤为严重,企业中的资金管理权责,监督,约束都不完善,导致资金被随意挪用甚至侵吞,导致了企业的经济损失。同时也要注意这样的情况:一些企业虽然母公司设计了一定的监督机制与管理制度,但是不贴近子公司的实际情况,或者是流于表面,实际上并不能发挥作用。以笔者在实际工作之中的经验来说,很多大型的投资或是业务支出情况,以工程建设为例,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具体开销和资金规划不清楚不管理,就会导致资金管理之中的问题。
二、加强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对策
(一)修正集团企业的资金管理体系
1、制定内部统一的财务制度
集团企业的财务制度不规范,财务能力不强,就会直接导致资金管理中的各项问题。因此,规范资金管理,其根本就是对集团企业的财务制度进行规范。这就需要企业的财务人员加强工作,在各子公司都制定出一套符合母公司要求的财务制度与管理方法。只有在财务制度得到了统一之后,母公司才能够对子公司进行有效的财务情况管理。也有一些子公司由于经营业务的区别或者距离远沟通不便等原因,实行规范的财务制度可能有所困难,母公司可以视情况允许其采用具有自身特色的财务管理方法,但是最终子公司需要依照母公司的规范来进行财务报表的提交。总而言之,假如集团公司内部的结构不够规范,财务制度不能得到普偏的通行,那么管理就失去了作用,这就需要企业的财务人员发挥能力,对企业的财务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
2、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
将资金进行集中管理的方式与方法有着很多种,包括设计内部的资金管理机构,建立内部银行等,但其本质都是对资金的集中统一管理。母公司设立的资金管理组织的职能是在母公司的管理之下对全体企业的资金来进行管理,从而使得母公司能够对全部子公司的资金运用和库存情况进行管理,从而帮助对子公司财务情况的监督和管理。而母公司的财务部门也就能够通过资金集中管理的组织来对各个子公司的资金使用进行协调和分配,从而帮助各个子公司正确的对资金进行利用和应用,让资金取得更大的作用。
对于那些已经设立了资金管理机构的集团企业来说,可以考虑利用网络的手段,实现资金的在线支付与转账,建立企业内部的网上资金结算平台,使资金的结算与划拨更加便利,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二)加强资金的内部控制
1、强化企业内部审计制度
内部审计是企业对自身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核算与管理的重要步骤之一,也是企业监督系统的重要部分,企业的监管单位对企业的控制都基于内部审计工作得到的审计结果。就审计部门的组织构成根本原则来说,内部审计部门应当是只对董事会负责的完全独立部门。要求监事会和管理者明确其作用,并对其得出的审计结论和建议加以重视。不断健全和完善审计部门工作的相关规章与制度,让审计部门的工作有所依据,提高审计工作的成果。 审计部门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工作意识与专业才能,加强对那些投资决策和资产使用的监督,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事先评测,事中控制,改变过去的对资金的使用仅仅是事后总结的管理模式。对于子公司的投资融资行为要尤为注意,因为这些关系到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与战略管理。最后,内部审计工作也需要突破过去的沉默工作方法,更主动的想管理人员提供相关的报告与对企业决策的意见与建议。
2、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做好内部控制工作,就需要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相关制度,同时也需要管理者用实际行动将这套体系加以推行。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上,一定要根据相应的财务工作法规与标准来进行制定,这个体系的内容包括对各项投资与重大开销情况的核准制度,对于资金问题的权责规定,对资金使用的收益与风险情况的评测和管理,财务的审计工作等等。对于网络上的资金管理,要注意对于账户和储蓄卡等的管理,避免出现资金失踪的情况,保证所有的资金都在控制之下。在资金管理乃至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财务人员的素质是极为重要的,而完善资金控制的过程,更需要财务人员付出更多的努力,因此就需要企业积极雇佣更优秀的财务人员,对财务人员加强能力和职业素质教育。
3、定期评估资金管理制度
财务制度从来不是永恒不变的,对于资金管理来说,更要随着企业经营方式与方法的变化来不断的取得进步,才能适合越来越多的新情况。因此,就需要企业的财务人员发挥作用,不断改进工作,让企业的财务体系和资金管理相关制度更加完善,更加适合企业的运行实际,
三、结束语
我国的经济正处在不断发展的情况中,这也要求企业不断地对自身管理能力做出提升,才能在时代的发展中更好的生存。对于集团型企业来讲,由于其自身的结构原因,在资金管理上就容易产生会造成企业工作困难的各类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提高企业的财务能力与水平,改进观念,对各个子公司加强控制,这样才能达到解决企业内部的资金管理问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郝鉴梁.浅谈企业集团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0
[2]杜小雨企业集团的资金集中管理研究――以中石油集团为例[D].西南财经大学,2014
一、电网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系统的现状
电网企业正处在优化改革的重要时期,集团的兴衰集中在电网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的优越性之上,但是目前电网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体系尚未处在一个十分优越的地位之上,下文将介绍本集团财务管理系统的现状。
1.电网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发展落后受到管理观念的影响
目前,国家正在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进行深化改革,全新的企业财务管理环境正在形成,但是在电网企业内部这一全新的财务管理体制却没有发挥出其绝对优势,主要是因为电网企业内的财务人员的的固定观念没有发生改变,对于新的财务管理体制的认识不足,尚未对时间价值、边际成本等问题形成足够的重视,因此电网企业的财务人员不能对企业内的资源进行最优的配置,例如:在筹资的时候不考虑资本成本,不权衡企业的资本结构,导致电网企业的财务管理措施难以实施,财务管理的内容也并不健全。
2.电网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系统的发展不能适应电网行业的快速发展
电力行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国家对于电力行业也足够重视,促使电网公司快速的发展,但是企业集团内部的财务管理系统的发展却没有适应电网公司的发展速度。目前,电网企业财务管理对于企业的整体战略发展不能做到统筹兼顾,不能有效的安排投资活动和融资活动,长久以来对于电网企业的整体利益的提升有很大的损害。主要表现在:电网企业由于财务管理观念与公司发展实际不符合,使得企业集团的华整体投资规模失控,投资结构欠佳,面临的风险增加,使得整个集团的缺少凝聚力,削弱了电网企业的整体优势和综合能力。
3.电网企业集团对于财务管理系统的监管力度不足
在电网企业内部,相继颁布了多项内部财务管理制度,逐步的规范了电网企业的财务管理行为,但是在实际的执行情况之中,本企业在执行财务管理措施的时候多是受到企业原先的管理习惯或者需求的影响,不能做到与有效的财务监督配合,致使财务管理制度不能在本企业中得到有效的实施。
二、构建电网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系统
电网企业正处在发展的最佳时期,财务管理在企业的发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优化电网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系统,笔者认为应当在电网企业内建立以下几种财务管理体系。
1.明确建立电网集团内部成员的财务管理关系
由于本集团的形成建立受到特定的市场环境影响,其管理特色带有一定的行政特色,因此为了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应当在集团内部明确资本纽带、理清产权关系,根据企业的原始资料和企业运行的实际情况对本企业的产权关系作出进一步的明确,在会计账面上能够清晰、准确的反应企业的股权投资状况。此外,在明确了财务关系的基础上,应当完善企业内部的审计控制,对企业内已有的财务管理制度的合理性进行审核,确保电网企业对于已有资源有效利用,并完美的完成了企业制定的目标。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时候,审计人员可以采取抽查或者是有针对性的对财务人员进行业务检查等等,确保母公司与子公司的运行处在同一个高效的系统之内。对财务管理制定的决策,采取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事前控制是有效的进行预算的控制,事中控制是对财务内部人员进行相应的管理,事后控制就是实现设计监督部门对财务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决策执行的过程中,采取上述的措施对其进行监督控制,充分考虑每个环节之间的衔接,不能一味的依赖某一个财务措施,否则会造成财务信息利用的不准确。
2.在企业内构建先进的财务信息系统
电网企业为了能够适应现阶段的社会形势,必需要引进使用的就是信息技术建立先进的财务信息系统。该财务信息系统必需能够有效的提供促进企业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财务信息,有效的财务信息不仅能够衡量电网企业的运行状况,还能够协调电网企业内部的各种矛盾。由于财务信息系统收集到的信息数量大、结构复杂,所以在使用财务信息的时候,应当有一个专业的团队能够对数据信息进行筛选核查,确保电网企业所使用的财务信息的实用性和经济性,并且提高了电网企业作出财务决策的效率和准确性。
3.在企业内部建立财务制度控制系统
财务制度控制系统是企业实现长远规划、完善财务管理以及财务运行机制的最强的保障,因此为了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企业应当建立一个强有力的财务制度控制体系,包括:预算管理制度、投资管理制度、筹资管理制度等等,建立财务制度控制体系,注意加强各个体系之间的联系,针对不同的财务管理活动,采取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办法,并详细的规范每一类财务管理活动的规范和管理程序。在此基础上,设置有效的财务制度评价和反馈系统,对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确保财务制度管理体系能够有效的运行,并针对有问题的财务管理环节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对财务管理活动进行修改完善,确保财务制度控制系统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高校财务制度 修订 关键点
一、新制度修订的背景和原因
1997年1月1日财教【97】第280号文,财政部和国家教委共同研究制定了《高等学校财务制度》,2012年12月24日财教【2012】第488号文,财政部会同教育部对《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进行了修订。
原制度于1997年实施后,对规范高校财务行为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2000年开始,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政府收支分类、非税收入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财政改革陆续实施和深入推进,对高校预算编制、执行及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新制度修订的关键点
(一)调整了《制度》的适用范围
明确新《制度》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不再作为适用主体。
(二)强化了财务管理体制,明确总会计师的职权职责
1、强调一级财务机构的统领作用
高校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规模较大的学校“可以”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
2、明确要求高校应当设立总会计师制度
高校应当设置总会计师岗位,总会计师为学校副校级行政领导成员,协助校(院)长管理学校财务工作,承担相应的领导和管理责任。
(三)完善了预算管理制度,重点提出财务决算的要求
提出了国家对高校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向补助、超支不补、结转和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
明确预算方案的议定和审批程序:强调由一级财务机构提出预算建议方案,并经学校领导班子集体审议通过,上报主管部门。经主管部门审核汇总报财政部门。
强调预算调整的具体要求:对财政批复的财政补助收入和财政专户核拨资金的预算不能随意调整;若国家政策变化或者上级下达的事业计划有较大调整,必须经过申报、审核、审批等程序才能调整预算;财政补助收入和财政专户核拨资金以外部分的预算需要调整的,由学校自行调整并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提出了高等学校决算的概念、年度决算的编制和审批程序,以及决算编制的要求。高等学校决算是指高校根据预算执行结果编制的年度报告。高校要保证决算数据的真实、准确和规范,年度决算由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报财政部门审批。
(四)调整了收入和支出的分类与口径,增加了收支管理的内容
1、收入管理
收入概念的口径扩大,涵盖了横向收入和纵向收入。
提出高校按照规定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资金,应当及时足额上缴,不得隐瞒、滞留、截留、挪用和坐支。
2、支出管理
强调应当将所有支出全部纳入学校预算管理,实行集中支付;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等有关规定;加强支出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的有效性。
(五)完善了结转和结余管理的规定
1、提出了资金和结余资金的概念
结转资金是指当年预算已执行但未完成,或者因故未执行,下一年度需要按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资金;结余资金是指当年预算工作目标已完成,或者因故终止,当年剩余的资金。
2、结转和结余按照拨款方式又分为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和非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
非财政拨款结转按照规定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非财政拨款结余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剩余部分作为事业基金用于弥补学校以后年度收支差额。
3、提出事业基金管理遵循收支平衡的原则
高校应当加强事业基金的管理,遵循收支平衡原则,统筹安排,合理使用,支出不得超出基金规模。
(六)强调专用基金的管理,继续设置学生奖助基金
提出专用基金管理应当遵循先提后用,收支平衡、专款专用的原则;取消了修购基金,职工福利基金保留。
(七)强化资产管理,提出了资产折旧和摊销的概念
资产管理是本次修订中尤为强调的一项内容,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投资收益及出租、出借收入,应纳入学校预算。
将在建工程纳入资产管理;固定资产标准提高;对学校有需要的提出了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但折旧不计入学校支出,仅作为内部管理的需要;无形资产采用年限平均法进行摊销,其摊销不计入高等学校支出;严格控制对外投资,按照国家规定可以对外投资的非货币性资产;不允许从事股票、期货、基金、企业债券等投资;出租出借固定资产提出了限定性要求,且必须经过审核、审批等程序;投资收益、出租出借资产取得的收入纳入学校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资产处置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且要上缴;提出建立资产共享、共用制度。
(八)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1、强调财务风险管控
要求高校规范和加强借入款项管理,严格执行审批程序,不得违反规定举借债务和提供担保。增加了“借入款项、应付及预收款项”的内容解释。提出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加强借入款项的管理, 对借入款项严格执行审批程序。提出高校不得举借债务和对外提供担保。
2、加强财务监督和信息批露
提出财务监督的六项主要内容。强调财务监督实行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形式,高校依法接受主管部门和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经济责任制度、财务信息批露制度等监督制度,依法公开财务信息。
(九)提出高校实行内部成本费用管理,引入修正的权责发生制
提出高校根据需要,实行内部成本费用管理。基于高校成本费用管理的要求,部分引入了权责发生制。主要体现在对效益与两个及以上会计年度相关的支出,以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形式分期计入费用。对高校提出了成本核算的要求。成本是对象化了的费用,高校根据实际需要,逐步细化成本核算,开展学校、院系和专业的教育总成本和生均成本等核算工作,科研成本核算细化到科研项目。建立成本费用与相关支出的核对机制,以及成本费用分析报告制度。
(十)财务报表相关修订
增加了“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和“固定资产投资决算报表”。取消了“专用基金变动情况表”。
三、如何贯彻和执行新制度
(一)从高校财务管理的角度
合理编制学校预算,控制和管理预算执行过程。将学校各项事业活动所发生的财务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的范围,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积极稳妥,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的原则编制学校预算。
建立健全学校财务制度,对学校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监督。高校应当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及时梳理、制定或修订校内各种财务规章制度,对学校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监督。
加强资产管理,对现有的固定资产开展清查核实工作,建立基础数据库,真实完整地反映资产使用状况,建立资产共享共用制度,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资产,防止资产流失。
建立和完善防范财务风险的机制,加强对学校强经济活动的财务控制和监督。
(二)从高校财务工作人员的角度
1、认真学习高校新财务制度
高校会计人员认真学习新制度,深刻领会本次财务制度修订的中心思想,在工作中力图很好的实施。
2、做好新旧制度的衔接工作
在对比新旧制度的基础上,找出其不同的关键点,做好新旧制度衔接工作的准备。
3、根据自身工作和岗位的特点,提出意见和建议
高校会计人员根据个人所承担和负责的财务工作,提出具有借鉴意义的建议和意见。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财教【2012】4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