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装配式灌浆施工工艺流程范文

装配式灌浆施工工艺流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装配式灌浆施工工艺流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装配式灌浆施工工艺流程

第1篇:装配式灌浆施工工艺流程范文

关键词:整体装配式框架结构;产业化住宅;工艺

1概论

1.1工艺原理

⑴整体装配式框架结构产业化住宅是按标准化设计,根据结构、建筑特点将柱、梁、板、楼梯、阳台、外墙等构件拆分,在工厂进行标准化预制生产,现场采用塔吊等大型设备安装,形成房屋建筑。

⑵现场施工除基础和构件节点等部位采用混凝土现浇外,主要为机械化安装,安装顺序为:柱梁板楼梯、阳台外墙体。施工速度快,效率高,现场工人数量大大减少。

⑶钢筋连接及锚固全部采用机械连接和锚固形式。外装饰材料已整体预制在柱、墙体、阳台等构件上,接缝采用嵌缝材料和防水材料嵌填。

⑷构件的加工计划、运输计划和每辆车构件的装车顺序紧密的与现场施工计划和吊装计划相结合,确保每个构件严格按实际吊装时间进场,保证了安装的连续性。

1.2适用范围

适用产业化住宅整体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

1.3工艺特点

具有标准化施工,计划和程序管理严密;机械化程度高;质量可靠;安全;环保等特点。

1.4关键技术:

⑴以每层每跨为单元合理拆分构件,便于构件加工和吊装;

⑵优化管理,将生产、运输和吊装紧密衔接;对构件进行分区、编号,优化安装流程;

⑶构件吊装控制方法和结构构件定位调节方法;

⑷合理运用连接形式,有效解决钢筋锚固对构件吊装的影响。

1.5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该工艺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可确保工程质量,安装时间显著缩短,较之传统施工方法节约人工50%;节约常规周转材料约80%;内外装饰工期短,竣工时间可缩短约20%;基本避免现场湿作业,减少建筑垃圾约70%,节约施工用水约50%,大量减少了噪音污染,在节能环保方面优势明显。

2工艺流程操作要点

2.1操作要点

1现浇基础

产业化住宅工程一般采用与普通框架结构类似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保证预制构件接合部位的插筋、埋件等准确定位。

2吊装准备

(1)吊装前根据构件不同形式和大小安装好吊具。

(2)构件必须根据吊装顺序进行装车。

(3)吊装前应将控制线投放在构件上。

(4)吊装前构件支撑体系必须完成。

3柱构件吊装

(1)吊装流程为:测量放线构件进场检查构件编号吊具安装翻身直立起吊钢筋对位就位安装临时斜撑调整灌浆

(2)测量要点:按定位轴线控制构件平面位置,并在柱下设置调整钢板控制构件垂直度。

(3)吊装柱钥匙钢筋预留孔应与底层柱钥匙钢筋相对应。

(4)柱水平位置通过微调螺栓进行调整。

(5)柱垂直度通过临时斜撑进行调整和临时固定,待柱底钢筋孔灌浆达到强度后拆除。

4梁、板、楼梯等构件吊装

(1)吊装流程为:测量放线支撑架搭设构件进场检查构件编号吊具安装起吊调平相关构件钢筋对位调整完成。

(2)测量放线时首先复核相关钢筋位置,然后进行标高和控制线投测。

(3)构件进场后复核构件数量、尺寸、外观质量等,在构件上标明吊装区域和吊装顺序编号,方便确认。

(4)构件吊离地面或车辆20―30cm时,复核构件水平度,方便钢筋对位和构件落位就位。

(5)突窗、阳台、楼梯、部分梁等异型构件吊装时,采用葫芦进行调整使构件处于正确就位姿态。

(6)构件吊至安装位置上方30―50cm时,辨识钢筋位置关系、边线和控制线位置,缓慢下落精确调整就位。

(7)梁柱核心区的箍筋应根据梁钢筋配置情况按顺序安放。

5墙体构件吊装

(1)吊装流程为:测量放线构件进场检查构件编号吊具安装安装调节埋件翻身起吊调平钢筋对位落位标高和墙底位置调整墙立面垂直度调整嵌缝。

(2)在已完构件上投测出预装墙构件控制线。

(3)构件进场后复核数量、尺寸、外观质量等,在构件上标明吊装区域和吊装顺序编号,方便确认。

(4)吊装前安装完成调节墙体标高和水平位置的工具式埋件。

(5)构件吊离地面或车辆20―30cm时,复核和调整墙体顶部水平度,方便就位。

(6)构件吊至安装位置上方30―50cm时,辨识钢筋位置关系、边线和控制线位置,缓慢下落精确调整就位。

(7)墙体就位后通过调节工具式埋件,完成墙体标高、轴线及垂直度的精确调节。

6节点、叠合梁板面层现浇

(1)一个标准层安装完成后,仔细检查节点部位钢筋的连接质量和锚固质量,完成节点部位的封模,并绑扎板面钢筋。

(2)进行构件之间节点部位和楼板、阳台等结构面层的混凝土浇筑。

(3)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后,按照前述操作程序进行上层结构安装,依次逐层施工,直至完成整个单体建筑框架结构的施工。

3 质量控制

3.1采用的规范标准

《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等相关钢筋混凝土结构现行规范。

3.2构件吊装质量的控制

(1)主要控制重点在施工测量的精度上。为达到构件整体拼装的严密性,避免因累计误差超过允许偏差值而使后续构件无法正常吊装就位等问题的出现,吊装前须对所有吊装控制线进行认真的复检。

(2)梁、板底支撑标高调整必须高出梁底结构标高2mm,使支撑充分受力,避免预制梁底开裂。

(3)板吊装顺序尽量依次铺开,不宜间隔吊装。每块板吊装就位后偏差不得大于2mm,累计误差不得大于5mm。

(4)大面墙体分块安装和嵌缝,吊装前对外墙分格线进行统筹安排,防止预制构件误差累积。

(5)墙体吊装时应事先将对应的结构标高线标于构件内侧,有利于吊装标高控制,误差不得大于2mm;预制墙吊装就位后标高允许偏差不大于4mm、全层不得大于8mm,定位不大于3mm。

(6)其它小型构件的吊装标高控制不得大于5mm,定位控制不大于8mm。

3.3现浇部分质量控制

重点在于楼层标高的控制、柱核心区钢筋定位控制、梁柱节点控制、叠合层内后置埋件精度控制、连续梁在中间支座处底部钢筋连接质量控制等。

认真调节相关构件的位置关系,确保现浇节点的平整、光洁。

标高控制在建筑物周边设置控制点,以便于相互检测。单层标高允许误差不大于3mm,全层标高允许误差不大于15mm。

4安全措施

1、吊装期间,对吊装点采用警示带进行隔离,设置临时围栏、警示标志,并派专人进行监护,确保吊装期间吊装点下方行人安全。

2、每次吊装前对所有吊具进行质量检查和数量核对,检查钢梁、葫芦、钢丝绳等起重用品的性能是否完好。

3、梁板吊装前在梁、板上提前将安全立杆和安全维护绳安装到位,为吊装时工人佩戴安全带提供连接点。

4、构件吊装前在构件上安装两条溜绳,便于构件在空中时地面(楼层)吊装人员控制落点,减少失误。

5、特种施工人员持证上岗。构件起重作业时,必须由起重工进行操作,吊装工进行安装。

6、由于装配整体式结构工程的构件不是整体预制,在吊装就位后不能承受自身荷载,因此梁底支撑不得大于2m,每根支撑之间高差不得大于1.5mm、标高不得大于3mm。

5 环保措施

因现场构件运输采用大型车辆,应对场内道路和堆放场地进行硬化,避免道路起尘。

在现场出口入设洗车槽,对进出车辆进行冲洗。

第2篇:装配式灌浆施工工艺流程范文

关键词 高架桥墩身加固 工艺

工程概况

该高速公路高架桥,桥梁左、右半桥上部构造分别采用8×40m、8×40+9×30m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T梁,先简支、后连续刚构;下部结构采用U型桥台、明挖扩大基础;桥墩采用矩形薄壁墩、柱式墩,基础均为挖孔桩基础。其中4#墩墩高49m,在桥梁施工过程中4号墩墩身上部24-49m范围受到撞击出现裂缝。

2裂缝状况

2.1 墩身整体裂缝状况

根据检测分析结果,4号墩身裂缝均为竖向裂缝,共有裂缝6条,前进方向的正前面共有裂缝4条,最长的为14.1m,裂缝宽度最宽为0.2mm,墩身内壁有3条裂缝,也是竖向裂缝,其中正面裂缝最大宽度为6.0mm,局部有混凝土破损现象;倒角处竖向裂缝宽度为0.4mm。

裂缝检测结果见表1。

根据《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正前面的1~4号、6号裂缝宽度均在规范允许的范围之内;左侧5号、墩内壁正前方正面裂缝,最大宽度为6.0mm,裂缝宽度超过规范规定的限值。裂缝状况见图1。

3墩身加固设计

3.1 混凝土缺陷修补

对于墩身结构存在的混凝土剥落、掉块、缺损、凹陷等缺陷,首先将缺陷部位表层的松散混凝土全部凿除,露出新鲜混凝土,然后利用人工除锈的方法对缺陷部位的外露钢筋除锈,并将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净,最后利用环氧混凝土(或环氧砂浆)对缺陷部位进行修补。

3.2 裂缝压浆及封闭

3.2.1 当裂缝宽度

3.2.2 当裂缝宽度≥0.15时,对此类裂缝应首先骑缝开设V槽,然后将V槽封闭并进行灌浆处理。

3.3 植筋、浇注墩内混凝土;

按照设计图中所示位置进行植筋(如图2所示),并浇注混凝土,混凝土浇筑从墩底向上依次浇筑,浇筑到横隔板时,应对已浇筑的混凝土进行养生,待养生达到设计强度后,再继续浇筑横隔板以上部分的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应采取

相应的冷却措施来降低水化热,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进行,浇筑层高度应根据降低水化热、混凝土供应能力、一次浇筑方量、混凝土初凝时间、结构特点等综合考虑决定。

3.4 粘贴碳纤维布

采用横向粘贴碳纤维布对墩身来进行加固补强,碳纤维布分两层进行粘贴。

4 墩身加固施工工艺和技术要点

4.1 混凝土缺陷修补

将墩身有裂缝范围内墩壁表面松散混凝土全部凿除,如有混凝土缺损、凹陷情况时,将缺陷部位混凝土表面凿毛,并将处理后的浮渣等清理干净,将建筑用原子灰、补土剂树脂、补土剂硬化剂按比例配制后,对缺陷部位混凝土进行嵌补、找平。同时为保证碳纤维布的粘贴质量,将墩身四面棱角用砂轮机打磨成圆角。

4.2 裂缝的灌胶与封闭处理

4.2.1 裂缝灌胶

针对≥0.15cm的裂缝采取灌注环氧树脂加固方法,就是将环氧树脂浆液注入结构物内部缝隙中去,以达到封闭裂缝,恢复并提高结构强度、耐久性和抗渗性的目的,使混凝土构件恢复整体性。

(1)施工工艺

基底清扫―标注注胶底座的位置―配置灌缝用环氧树脂―封闭裂缝―粘接注胶底座―注入灌缝材料―养护―结构表面处理。

(2)工艺要点

1)沿裂缝将混凝土用尖凿凿成“V”形槽,槽深30~50mm,宽50~100mm。

2)粘贴灌浆嘴及裂缝表面封闭

① 粘贴灌浆嘴,灌浆嘴的间距根据缝长及缝宽确定,宽缝宜稀,窄缝宜密一般在350mm~400mm之间(如图3所示)。每条裂缝上至少应有一个进浆嘴和一个出浆嘴。

② 清缝及裂缝表面处理:将所有裂缝两边30mm~40mm范围内的灰尘用毛刷或压缩空气清除干净,凿去浮浆,然后清除裂缝周围的油污。

③ 裂缝表面封闭:为使混凝土缝隙完全充满浆液,并保证压力,同时又保证浆液不外渗,必须对已处理过的裂缝表面用结构胶底胶沿裂缝走向从上至下均匀涂刷两遍,形成宽60mm~80mm的封闭带。裂缝封闭见图3。

3)灌注胶液操作方法

① 灌注裂缝采用空气泵压注法,压浆罐与灌浆嘴用聚氯乙稀高压透明管相连接,连接要求严密不漏气。在灌浆过程中注意控制压力逐渐升高,防止骤然加压裂缝扩大,压力宜控制在0.2~0.4MPa。

② 灌浆次序为:由低端逐渐压向高端,从一端开始压浆后,待另一端的灌浆嘴在排出裂缝内的气体后流出的浆液浓度与压入浆液浓度相同时,可关闭出浆嘴阀门,并保持压力1~3分钟。

③ 对于已灌完的裂缝,待浆液聚合固化后将灌浆嘴拆除,并将灌浆嘴处用胶泥抹平。

4.2.2 裂缝封闭处理(缝宽

(1)工艺流程

混凝土表面处理―洁净表面―环氧树脂胶泥封闭裂缝―在胶泥上涂刷一层环氧树脂胶液―检查质量

(2)工艺要点

1)用钢丝刷将裂缝周围的油污认真清除干净。

2)用吸尘器或酒精等将裂缝处的灰尘洗净、清除。

3)使用丙酮等有机溶剂对准备封闭裂缝处进行清洁处理,并使混凝土表面充分干燥。

4)配制环氧树脂胶泥。

5)将环氧树脂胶泥按规定比例称量准确后放置调和板上,调和均匀。一次调和量以可使用时间内用完为准。

6)将拌和好的环氧树脂胶泥均匀的涂刮在构件表面裂缝处,使其将裂缝完全封闭。

7)环氧树脂胶泥封闭裂缝完毕,待其固化后,在胶泥表面涂刷一层环氧树脂胶,以起到防护作用。

8)封缝环氧树脂胶泥固化后,要进行表面清理,使表面平顺。

4.2.3 质量控制及其它

(1)当日温变化较大时,在使用环氧树脂材料时,必须密切注意温度变化,及时调整固化剂以防止温度变化时对环氧树脂材料的施工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2)现场施工部分材料,有异味,易挥发、易燃。所以施工现场必须通风顺畅,同时施工时严禁吸烟。

(3)操作人员须戴口罩和橡胶手套及防护眼镜,粘接性材料粘贴到皮肤时,可用热肥皂水、医药酒精,多次清洗。

(4)施工过程中,不允许将用过的器具以及残留的液体等随便抛弃,而应装入废弃物收集桶中,集中处理,以防污染环境或发生事故。

4.3 混凝土植筋工艺及要求

4.3.1 工艺流程

钻孔―清孔―吹孔―注胶―养护

4.3.2 工艺要点

(1)用钢筋探测仪检查植筋部位的混凝土钢筋位置,以确定钻孔位置。

(2)按规定的钻孔直径垂直于植筋结构平面钻孔,标尺设定为成孔深度,若遇到钢筋时,必须晴空。

(3)清扫并用气筒吹出孔内灰渣,直至孔内清洁干燥为止。

(4)注胶前,须详细阅读植筋胶使用说明书,掌握其正确的使用方法,查看胶的有效期,过期的坚决不使用。当环境条件(温度、湿度)等不满足时,应停止使用工。

(5)将注胶混合管插入孔底,从孔底向外注入粘结剂,注满孔洞的2/3,包装纸今后爆满。

(6)将准备好的钢筋旋转着缓慢插入孔底,按照固化时间表规定时间进行安装,使得毛估计均匀地附着在钢筋的表面及缝隙中,待其固化后再进行焊接,绑扎钢筋及其他各项工作。

(7)由下向上植筋施工时,应先将内装结构胶的胶袋或玻璃管埋入植筋孔中,再利用电钻将钢筋植入,通过钢筋的挤压将胶袋或玻璃管破碎,并使流出的植筋胶将孔洞填满,并对钢筋紧密包裹。

4.4 碳纤维布施工

4.4.1施工工艺

构件表面处理贴片前基层处理涂底层涂料用环氧腻子对构件表面残缺修补粘纤维片养护涂装。

4.4.2 工艺要求

碳纤维工艺的关键在于碳纤维粘贴的紧密、牢固,保证与原结构形成整体,能够共同工作。

(1)贴片前应对混凝土构件表面进行必要的处理,仔细清除破损、劣化部分,修补裂缝、露筋除锈、削平凸出部位和棱角等,使碳纤维片粘贴后能与构件牢固紧密结合。

(2)在处理好的混凝土表面涂刷能渗透到混凝土内的底层涂料,然后填平表面凹陷部位,达到表面平整,使碳纤维片与构件粘贴紧密并避免粘贴后起鼓。

(3)严格掌握贴片的位置和长度,注意进行脱泡和浸渗操作。

(4)掌握好每道工序施工的时间间隔,防止碳纤维片起鼓、脱离、错位。

4.4.3 施工质量要求

(1)结构物表面处理

将混凝土构件表面的残缺、破损部分清除干净达到结构密实部位,使其表面平整;检查外露钢筋是否锈蚀,如有锈蚀,进行必要处理。

(2)对经过剔凿、清除和露筋的构件残缺部分,进行修补、复原;混凝土表面浆棱、模板段差必须打磨平顺,清洗打磨过的构件表面,并使其充分干燥。

(3)涂底层涂料

涂料应涂刷均匀,不得漏涂,严禁使用不适合气温条件,超过可使用时间或添加溶剂稀释的涂料。

气温低于5度,相对湿度RH>85%,混凝土表面含水率在8%以上,有结露可能时,如无有效措施,不得施工。涂刷底胶见图4。

图4 涂刷底胶

(4)构件表面残缺修补

构件表面小孔、内角必须用环氧树脂腻子修补平整。腻子涂刮后,表面仍存在的凹凸糙纹,应再用砂纸打磨平整。

(5)贴碳纤维片

1)贴碳纤维片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① 碳纤维片已按规定裁切;

② 气温、空气湿度、构件表面含水率符合规定;

③ 底涂和环氧腻子达到触干燥(树脂表面达到固化硬结);

④ 环氧树脂的类型和施工时的气温适合,主剂和固化剂按规定的比例称量准确,装入容器用搅拌器拌和均匀,一次调和量应在可使用时间内用完。

2)碳纤维片粘贴的质量标准:

① 下涂和上涂渗浸入纤维束良好;

② 碳纤维片粘贴密实;

③ 对于直径在10mm以上30mm以下的空鼓,每平方米少于10个可认为合格;若每平方米在10个以上,则认为不合格,需进行修补;对于直径30mm以上的空鼓,只要出现,即认为不合格,需进行修补。

④ 顺纤维方向搭接长度不小于10cm,各层之间的搭接部位不得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必须错开至少50cm。

⑤ 碳纤维片材规格、贴片位置、长度、密度、纤维方向、层数符合设计规定;

⑥ 养护严格遵守自然养护的时间要求;

⑦ 涂装符合合同规定或业主要求及相关的施工验收规定。

5 墩身加固所用材料

5.1 钢筋、混凝土

墩身加固采用C40自密实混凝土,其质量应符合公路桥涵设计规范,锚固植筋必须符合GB1499-1998国家标准规定。

5.2 碳纤维布

结构补强用碳纤维布及其配套胶剂应采用优良产品。其规格及性能符合设计规定。

5.3 种植锚筋所用胶剂

种植锚筋所用植筋胶材料在使用之前,应做工艺试验、材料检测、抗拔力测试、疲劳性能测试等,其焊接性能、抗震性能、防火性能、抗疲劳性能、抗腐蚀性能等都应满足设计标准。

6 加固处理效果

6.1 加固处理用各种材料和施工中所要求的各种技术及试验指标满足设计要求;

6.2 在施工后,对施工的工程实体进行的测试和检测结果表明,满足设计标准;

第3篇:装配式灌浆施工工艺流程范文

关键词:桥梁;病害;维修;加固

中图分类号:K92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桥梁概况

杨林塘大桥于2005年11月建成通车,双向6车道,桥梁宽度35米,桥梁长度765.82米,跨径布置为左幅:(30.05+3×30.1+30.2)+5×30.2+(48.5+85+59)+4×30.2+5×30.2m;右幅:(30.05+3×30.1+30.2)+5×30.2+(59+85+48.5)+4×30.2+5×30.2m。主桥为变截面悬臂浇筑连续箱梁,引桥为装配式部分预应力连续箱梁结构,下部结构为桩柱式桥墩,钻孔灌注桩基础。设计荷载:汽车-超20级,挂车-120。

杨林塘主桥梁底按二次抛物线变化,单幅桥箱梁为单箱双室截面。箱梁采用三向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主桥主墩基础采用桩径的钻孔灌注桩,主墩每半幅主桥的中墩桥墩柱处设置两个30000kN盆式橡胶支座。大桥建成后,由于主桥箱梁出现大量裂缝,已对部分裂缝进行封缝处理,并对顶板采取了粘贴碳纤维布的方式加固。

运营情况及主要病害

该桥位于沪宜高速(S48)太仓境内,是连接太仓港的重要通道,因设计、施工的原因及超限车辆的作用,在2010年桥梁定期检查中,发现该桥开始出现各种病害,已影响结构安全及高速公路的营运安全,经进一步详细调查,在主跨变截面连续箱梁底板、顶板及腹板发现大量水平裂缝;部分裂缝已在大桥建成后虽已修补处理过,但裂缝又有继续发展趋势,且箱梁内部有新裂缝产生。齿板检查发现混凝土网裂、封锚端混凝土横向开裂等病害。

2.1引桥湿接缝混凝土破损、露筋。

共计152道湿接缝,每道湿接缝4~6条横向裂缝,如图1所示。

图1 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箱梁湿接缝横向裂缝

引桥184道横隔板,每道1~2条竖向裂缝,部分已做封涂处理,如图2所示。

图2 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箱梁横隔板竖向裂缝

2.2 变截面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裂缝

变截面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存在大量纵向裂缝,裂缝宽度0.05~0.1mm。顶板均有通长纵向裂缝;多数腹板存在纵向裂缝,部分腹板纵向裂缝严重;底板个别部位存在纵向裂缝,如图3所示。

部分裂缝已进行封涂处理,顶板裂缝封涂后已进行碳纤维布加固处理,碳纤维布间距50cm,宽10cm。现场检查表明,混凝土有新的裂缝产生,且已修复的裂缝有继续发展的趋势,如图4所示。

图3箱梁腹板裂缝

图4 箱梁内部裂缝

2.3 齿板混凝土网裂

因齿板设计位于腹板中部,且防裂钢筋网设置数量不足,造成部分齿板混凝网裂。齿板周围混凝土、封锚端混凝土也有新的横向裂缝产生,如图5、图6所示。

图5 齿板混凝土网裂

图6 齿板周围混凝土裂缝

维修加固主要措施

依据原桥竣工图设计文件,结合现场检测成果,参考相关规范,重新对桥梁进行验算,计算得到以下结论:

1) 正截面承载力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桥梁的变形验算结果满足规范要求,抗裂计算满足规范要求。

3) 在最不利荷载组合下,斜截面的抗剪满足规范要求。

根据以上验算结果,采取以下加固措施:

3.1 变截面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

3.1.1顶板加固处理

顶板存在通长裂缝,且裂缝数量有增加趋势,裂缝分布宽度大于原粘贴碳纤维布的宽度。裂缝产生的原因是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足或顶板在超载车辆作用下抗弯承载力不足等因素产生的。

处理方式首先新产生的裂缝封涂处理,然后在原有碳纤维布加固的基础上,间隔布置新的碳纤维布进行加固,碳纤维布宽度15cm,间距与原碳纤维布间距相同(50 cm),长3.7m。如图7所示。

图7 顶板裂缝加固

3.1.2 腹板加固处理

腹板裂缝绝大多数为水平裂缝,裂缝的是由于钢筋保护层不足、温度作用混凝土收缩等产生的,腹板裂缝为非结构性裂缝。裂缝的开展对混凝土及内部钢筋产生不利影响,且腹板有新的裂缝产生,已修复的裂缝也有继续发展的趋势,可能造成结构的承载力降低,故对裂缝开裂严重的部位应进行加固处理。

加固方式首先全部裂缝进行封涂或注胶处理。对开裂严重部位,采用粘贴钢板加固处理。如图8所示。

图8 腹板粘帖钢板加固

箱梁内齿板由于该部位应力集中,且部分齿板已出现开裂现象,采用粘贴碳纤维布进行加固。如图9所示。

图9 齿板粘帖碳纤维加固设计

3.1.3 对于底板与横梁裂缝

所有裂缝均进行封涂或注胶处理。对大于0.15mm的裂缝进行注胶处理,对小于0.15mm的裂缝进行封涂,对网裂部位进行混凝土防腐涂层处理。

3.2 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箱梁

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箱梁152道湿接缝及184道横隔板,对未封涂的裂缝采用裂缝注胶或封涂的方式处理。损露筋采用防锈阻锈、环氧混凝土修补方式处理。

维修加固施工工艺

3.3.1 裂缝处理工艺

根据本桥裂缝宽度分为两种:裂缝宽度小于0.15mm的裂缝采用封缝方法处理;裂缝宽度大于0.15mm的裂缝采用灌缝方法进行处理。

(1)裂缝封闭

封缝方法主要是利用环氧树脂进行封闭。具体方法为:先查找裂缝,然后用钢丝刷进行清理,清理过后,用环氧树脂进行封闭。封缝时封缝胶不能涂的太薄或太窄,一般涂抹宽度以2-3cm,厚度2mm为宜。

(2)裂缝灌注工艺流程为:

裂缝的测量与记录裂缝表面处理标注灌浇底座的位置埋设灌浆嘴封闭裂缝密封检查配置灌浆用材料灌浆养护表面清理

3.3.2 碳纤维复合增强材料加固工艺

本工程采用进口的TU300碳纤维布(300g/m2,厚0.167mm)及其配套进口胶。构件基面的混凝土要打磨平整,尤其是表面的凸起部位要磨平,特别是对齿板进行碳纤维布粘贴时,转角粘贴处要进行倒角处理并打磨成圆弧状(R≥20mm)。如图10所示。

图10 齿板粘帖碳纤维完成加固

3.3.3 植筋、粘贴钢板加固

本工程植筋采用采用φ12化学锚栓,因腹板内钢筋、钢绞线布置较多,先使用钢筋探测仪定位,调整孔位后再进行钻孔。钢板的粘结面必须经过除锈和粗糙处理,再根据现场实际锚栓安装位置调整锚栓孔后安装钢板。如图11所示。

图11腹板植筋、粘贴钢板维修加固

结语

杨林塘大桥因设计、施工时的缺陷,并在后期营运中进一步扩大,本文通过对大桥进行详细病害检测,在进行结构安全验算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维修加固措施,为此类桥梁病害维修和加固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第4篇:装配式灌浆施工工艺流程范文

一、课程基本情况

开课单位:经济管理学院

课程编号:120105H04TJZ

适用专业:工程造价

二、考试方式及时间

答题方式:闭卷考试

考核方式:上机考试

考试形式:阶段性测试+期末考试

成绩构成:

第一次阶段测试

第二次阶段测试

期末考试

25%

    15%

60%

考核说明:本门课程为考试课,考试成绩由三部分构成,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全部为基本概念,通过此次阶段性测试,全面梳理建筑与装饰工程使用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让学生提前对本学期本门课程进行全面预习,在了解本门课程宏观情况的同时,为后续课堂教学做铺垫。第二次阶段性测试主要考核简单应用能力,题库范围为本课程在第二次阶段测试之前的所学内容,在夯实基础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简单应用。期末考试突出综合实际应用能力,主要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建筑与装饰工程使用知识对工程问题进行综合应用及分析的能力。题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判断、综合应用题。

总成绩=第一阶段测试成绩(100分)×25%+第二阶段测试成绩(100分)×15%+期末考试成绩(100分)×60%=总成绩

三、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刘向宇,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08(教材)

2.参考资料:

《建筑与装饰工程施工工艺》,张豫等,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01

《建筑施工技术》吴洁等,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09

《建筑施工技术》张厚先等,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11

《建筑施工技术》,魏翟霖等,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01

四、考试内容

第一章  土石方工程

1. 土方工程的内容及施工特点

1.1土方工程的工程内容

(1)平整场地:指工程破土开工前对施工现场厚度300mm 以内地面的挖填和找平。

(2)挖基槽:指挖土宽度在3m 以内且长度大于宽度3倍时设计室外地坪以下的挖土。

(3)挖基坑:指挖土底面积在20m2 以内且长度小于或等于宽度3倍时设计室外地坪以下挖土。

(4)挖土方:凡不满足上述平整场地、基槽、基坑条件的土方开挖,均为挖土方。

(5)回填土:分夯填和松填。基础回填土和室内回填土通常都采用夯填。                

1.2土方工程的施工特点

(1)土方量大,劳动繁重,工期长。

(2)施工条件复杂。

2. 土的工程分类

在土方工程施工中,按土的开挖难易程度将土分为8类。

3. 土的工程性质

土的可松性含义:土的可松性是指在自然状态下的土经过开挖,体积会因土体松散而增大,以后虽经回填夯压仍不能恢复原状的性质。

表示:最初可松性系数,最终可松性系数。

土的可松性在土石方工程量计算中的应用。

例:回填一个体积为500m3的土坑,回填土的可松性系数Ks=1.2,Ks′=1.03,计算取土挖方的体积,如果运土车容量为4m3一车,需运多少车次?

4. 场地平整

4.1场地平整的程序

场地平整的一般施工工艺程序:现场勘查清除地面障碍物标定整平范围设置水准基点设置方格网,测量标高计算土石方挖填工程量平整土石方场地碾压验收。

4.2场地平整的一般要求

(1)平整场地应做好地面排水。平整场地的表面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应向排水沟方向做成不小于0.2%的坡度。

(2)平整后的场地表面应进行检查,检查点为每100~400m 取1点,但不少于10点;长度、宽度和边坡均为每20m 取1点,每边不少于1点。

(3)场地平整应经常测量和校核其平面位置、水平标高和边坡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3场地平整的土石方工程量计算

(1)方格网法:

基本思路:划分方格网测定角点标高——计算设计标高(原则:挖填平衡)——计算施工高度——计算零点绘制零线——计算挖填方量

①初步确定场地设计标高原则:场地内挖、填方量平衡。 

公式:

泄水坡度调整各角点设计标高:

单向排水时:

双向排水时:

②计算施工高度:

施工高度 = 设计标高-自然地面标高  

hn+号表示填方;-号表示挖方

③计算零点、绘制零线

“零点”即不挖也不填的点,将相邻两“零点”连接起来,即为“零线”,它是填方区的分界线

零点位置计算公式:

④挖填方工程量计算:三角棱柱体法和四角棱柱体法。

(2)断面法:适用于地形起伏变化较大的地区,或地形狭长、挖填深度较大又不规则的地区,计算方法较为简单方便,但精度较低

5. 土方调配

要求:总运输量最小;土方施工成本最低。

5.1 划分土方调配区

5.2计算土方的平均运距

5.3进行土方调配

5.4绘制土方调配图

6. 土方开挖

6.1土方开挖的原则:

在无内支撑的基坑中,土方开挖中应遵循“土方分层开挖、垫层随挖随浇”的原则;在有支撑的基坑中,应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垫层也应随挖随浇

6.2建筑物的定位放线

矩形建筑物宜用直角坐标法定位;任意形状建筑物宜用极坐标法定位;当量距有困难时,宜选用角度交会法定位。

6.3基坑(槽)土方量计算

(1)边坡系数:m = B/H

边坡坡度:1: m = B/H

(2)基坑土方量:

(3)基槽土方量:

例: 开挖一段长50m的排水管,施工要求管沟底宽1.0m,边坡坡度1:m=1:0.33,管沟最小深度为2.0m,沟底纵向坡度为i=8‰,求管沟开挖土方量.

解:(1)计算面积A1

该端管沟上口宽:B1=1+2*2*0.33=2.32( m )

该端管沟面积:A1= 2*(1+2.32)/2 =3.32( m²)

(2)计算面积A2

该端管沟深为: H2=2+8‰*50=2.4(m)

该端管沟上口宽: B2=1+2*2.4*0.33=2.58(m)

该端管沟面积为: A2= 2.4*(1+2.58)/2=4.3(m²)

(3)计算土方量:

V=L/2(A1 + A2)= 50*1/2*(3.32+4.3)=190.5(m³)

7. 土方工程的机械化施工

7.1推土机施工

分类:按铲刀的操纵机构不同,推土机可分为索式和液压式两种。

特点:推土机能单独完成挖土、运土和卸土工作,具有操纵灵活、运转方便、所需工作面较小、行驶速度较快等特点。

适用:推土机主要适用于一至三类土的浅挖短运,推土机推运土方的运距一般不超过100m,运距过长,土将从铲刀两侧流失过多,影响其工作效率,经济运距一般为30~60m。

7.2铲运机

分类:铲运机按行走机构的不同可分为自行式铲运机和拖拉式铲运机两种。

特点:铲运机是一种能综合完成挖、装、运、填的机械,对行驶道路要求较低,操纵灵活,效率较高。

适用:铲运机是一种能综合完成挖、装、运、填的机械,对行驶道路要求较低,操纵灵活,效率较高。

开行路线:

①环形路线。地形起伏不大,施工地段较短时,多采用环形路线。

②“8”字形路线。施工地段加长或地形起伏较大时,多采用“8”字形开行路线,

7.3单斗挖土机

分类:按行走装置的不同,分为履带式和轮胎式两类;

按传动方式分为索具式和液压式两种;

根据工作装置分为正铲、反铲、拉铲和抓铲四种。

7.3.1正铲挖土机施工

特点:“前进向上,强制切土”

适用:开挖停机面以上的一至三类土,它与运土汽车配合能完成整个挖运任务,可用于开挖大型干燥基坑以及土丘等。

7.3.2反铲挖土机施工

特点:“后退向下,强制切土”

适用:挖停机面以下的一至三类土的基坑、基槽或管沟,不需设置进出口通道,可挖水下淤泥质土

7.3.3拉铲挖土机施工

特点:“后退向下,自重切土”

适用:挖停机面以下的Ⅰ~Ⅲ级土, 较深基坑。

7.3.4抓铲挖土机的施工

特点:“直上直下,自重切土”

适用:只能开挖Ⅰ~ Ⅱ级土,宜窄而深。

7.4开挖机械工程量

7.4.1挖土机数量的确定

Q—土方量(m3);

P—挖土机生产率( m 3 / 台班);

T—工期(工作日);

C—每天工作班数;

K—时间利用系数(0.8~0.9)。

t —挖掘机每次作业循环延续时间(s);

 q —挖掘机斗容量 (m 3);

K S —土的最初可松性系数;

K C —土斗的充盈系数,可取 0.8~1.1 ;

K B —工作时间利用系数,一般为 0.6~0.8

7.4.2运土车辆配套计算

汽车的载重量以每斗土重的 3~5 倍为宜。

       

l-运土距离(m)

VC-重车与空车的平均速度(m/min),一般取20~30km/h;

t 2—卸土时间,一般为1min;

t 3—操纵时间(包括停放待装、等车、让车等),一般取2~3min;

t 1 —运输车辆装满一车土的时间(s);

T 1—运输车辆每一工作循环延续时间(s)

8. 土方边坡

土壁的稳定,主要是由土体内摩擦阻力和粘结力来保持平衡,一旦土体失去平衡,土体就会塌方。

8.1造成土壁塌方的原因

(1)边坡过陡,使土体的稳定性不足导致塌方;

(2)雨水、地下水渗入土中泡软土体,从而增加土的自重同时降低土的抗剪强度,这是造成塌方的常见原因;

(3)大量堆土或停放机具、材料,或由于行车等动荷载,使土体中的剪应力超过土体的抗剪强度

(4)土壁支撑强度破坏失效或刚度不足导致塌方。

8.2放足边坡

坡度系数等于放坡宽度B与放坡高度H之比。

坡度系数由土质、开挖深度、开挖方法、施工工期、地下水水位、坡顶荷载及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

8.3边坡保护

(1)薄膜覆盖或砂浆覆盖法

(2)挂网或挂网抹面法

(3)喷射混凝土或混凝土护面法

(4)土袋或砌石压坡法

9. 基坑支护

含义:基坑支护指为保护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

9.1基坑支护的目的、作用及组成

(1)基坑支护的目的:①确保基坑开挖和基础结构施工安全、顺利;②确保基坑临近建筑物或地下管道正常使用;③防止地面出现塌陷、坑底管涌发生。

(2)基坑支护的作用:挡土、截水和保证基坑侧壁的稳定

(3)基坑支护应满足基本技术要求:

①安全可靠性;②经济合理性;③施工便利性和保证工期。

(4)支护结构组成:围护结构和支撑结构

。维护结构:

①重力坝式:用深层搅拌旋喷工艺,作挡土隔水。

②各种板桩:木板桩、钢筋砼板桩、钢板桩,挡土,有一定的隔水作用        

③钢筋砼地下连续墙:有现场成槽浇注或成槽插入预制墙,挡土和隔水

支撑结构:

①钢支撑:

②钢筋砼支撑:适应不规则基坑,使挖土有较大空间

③双向双股复加预应力钢管支撑:双股井字形接头解决传统钢支撑空间小的缺点

④土锚杆(土钉)拉锚:挡土结构处侧向向基坑外土体深部打入锚杆,可施加预应力

9.2支护结构

9.2.1深层搅拌水泥土桩墙

含义:深层搅拌水泥土桩墙是采用水泥作为固化剂,通过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在地基深处就地将软土和水泥强制搅拌形成水泥土,利用水泥和软土之间所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硬化成整体性的并有一定强度的挡土、防渗墙。

特点:具有挡土、挡水的双重功能,不需要人工降水,不需要支撑和拉锚,便于机械化挖土。

适用:适用于开挖4-8米深的基坑,比较经济。

施工工艺:“一次喷浆、二次搅拌”(水泥掺量较小,土质较松时 )或“二次喷浆、三次搅拌” 。

9.3钢板桩

分类:槽钢钢板桩和热轧锁口钢板桩

优点:材料质量可靠,在软土地区打设方便,施工速度快而且简便;有一定的挡水能力(小趾口者挡水能力更好);可多次重复使用;一般费用较低。

缺点:一般的钢板桩刚度不够大,用于较深的基坑时支撑(或拉锚)工作量大,否则变形较大;在透水性较好的土层中不能完全挡水;拔除时易带土,如处理不当会引起土层移动,可能危害周围的环境。

施工要点:

(1)钢板桩打设:单独打入法和屏风式打入法

(2)钢板桩拔除:静力拔桩、振动拔桩(常用)和冲击拔桩

9.4钻孔灌筑桩

优点:无噪声、无振动、无挤土,刚度大,抗弯能力强,变形较小。

适用:用于坑深7~15m的基坑工程,在土质较好地区已有8~9m悬臂桩,在软土地区多加设内支撑(或拉锚)

9.5地下连续墙

含义:地下连续墙是于基坑开挖之前,用特殊挖槽设备、在泥浆护壁之下开挖深槽,然后下钢筋笼、浇筑混凝土形成的地下土中的混凝土墙。

优点:施工时对周围环境影响小,能紧邻建(构)筑物等进行施工;刚度大、整体性好,变形小,能用于深基坑;处理好接头能较好地抗渗止水;如用逆作法施工,可实现两墙合一,能降低成本。

适用:多用于-12m以下的深基坑。

9.6加筋水泥土桩法(SMW工法)

加筋水泥土桩法是在水泥土搅拌桩内插入H型钢,使之成为同时具有受力和抗渗两种功能的支护结构围护墙。

9.7土钉墙

土钉墙是一种边坡稳定式的支护,其作用与被动起挡土作用的上述围护墙不同,它是起主动嵌固作用,增加边坡的稳定性,使基坑开挖后坡面保持稳定。

施工要点:

(1)基坑开挖:分层分段开挖

(2)喷射第一道面层

(3)设置土钉:①钻孔、②插入土钉钢筋、③注浆、④喷第二道面层、⑤排水设施的设置

10. 明排水法

含义:基坑的两侧或四周设置排水明沟,隔段设置集水井,使基坑渗出的地下水通过排水明沟汇集于集水井内,然后用水泵将其排出基坑外

构造要点:

(1)排水沟宽0.2~0. 3m;深0.3~0.6m;沟底设纵坡0.2%~0.5%。比挖土面低0.4~0.5m。

(2)集水井:每隔20~40m设置一个;直径或宽度,一般为0.7~0.8m;坑底应低于排水沟底面0.5 m以上 ,井壁可用竹、木等简易加固。并铺设20cm碎石滤水层。

11. 井点降水

含义:井点降水就是在基坑开挖前,预先在基坑四周埋设一定数量的滤水管(井)。在基坑开挖前和开挖过程中,利用真空原理,不断抽出地下水,使地下水位降低到坑底以下。

11.1轻型井点

11.1.1轻型井点设备

轻型井点设备由管路系统和抽水设备组成

管路系统包括:滤管、井点管、弯联管及总管等。

井点管:φ38~55,长5~7m(常用6m)钢管(镀锌钢管);

滤管:φ38~55,长1~1.5m,开孔φ12~19, 包滤网;

总管:内φ75~100无缝钢管,每节4m,每隔0.8有一短接口;

连接管:使用透明塑料管、橡胶软管,宜有阀门;

抽水设备:真空泵设备:真空泵、离心泵、水气分离箱

            射流泵设备:射流器、离心泵、循环水箱

11.1.2轻型井点的布置

(1)平面布置:

①单排井点:当基坑或沟槽宽度小于6m,且降水深度不超过6m时;布置在地下水上游一侧,两端伸出基坑≥B

②双排井点:如宽度大于6m或土质不良,则用双排线状井点

③环形井点:基坑面积较大时。井点管距离基坑壁≥1m。

(2)高程布置

在考虑到抽水设备的水头损失以后,井点降水深度一般不超过6m。井点管的埋设深度H(不包括滤管)按下式计算:

H1——井点管埋设面至基坑底的距离,m;

h——基坑中心处坑底面(单排井点时,为远离井点一侧坑底边缘)至降低后地下水位的距离,一般为0.5~1.0m;

i——地下水降落坡度;环状井点为1/10,单排线状井点为1/4

L——井点管至基坑中心的水平距离(单排井点中为井点管至基坑另一侧的水平距离),m。

如H值小于降水深度6m时,可用一级井点;H值稍大于6m且地下水位离地面较深时,可采用降低井点埋设面的方法;当一级井点达不到降水深度要求时,则采用二级井点或喷射井点

11.2轻型井点的计算

11.2.1井的类型:无压完整井、无压非完整井、承压完整井、承压非完整井

11.2.2涌水量计算--无压完整井

式中:Q-群井涌水量

H-含水层厚度(m)

K-渗透系数(m/d)

S-水位降低值(m)

R-抽水影响半径(m)

x0-环形井点的假想半径(m)

F-环形井点所包围的面积(m2)

11.2.3确定井管的数量与间距:

d-滤管直径(m)

l -滤管长度(m)

K-渗透系数(m/d)

n-井点管的最少根数

 L-总管长度

 D-井点间距

11.3轻型井点施工

轻型井点施工工艺:

放线定位铺设总管冲孔安装井点管填砂砾滤料、上部填粘土密封用弯联管将井点管与总管接通安装抽水设备开动设备试抽水测量观测井中地下水位变化。

12. 流砂防治

流砂现象:当基坑开挖到地下水位以下时,有时坑底土会进入流动状态,随地下水涌入基坑.

12.1流砂防治措施

原则:治砂必治水

途径:一是减小或平衡动水压力;二是截住地下水流;三是改变动水压力的方向。

措施:(1)在枯水期施工。

(2)打板桩法。

(3)水下挖土法。

(4)井点降低地下水位。

(5)地下连续墙法。

13. 土料选择

(1)碎石类土、砂土和爆破石渣可用于表层下的填料

(2)含水量符合压实要求的黏性土,可作为各层填料。

(3)淤泥和淤泥质土一般不能用作填料

(4)碎块草皮和有机质含量大于5%的土,只能用在无压实要求的填方。

(5)中、弱两类盐渍土可以使用,但填料中不得含有盐晶、盐块或含盐植物的根茎。

(6)不得使用冻土、膨胀性土作为填料。

(7)土料含水量一般以手握成团,落地开花为宜。

14. 基底处理

(1)清除基底上垃圾、草皮、树根,排除坑穴中积水、淤泥和杂物

(2)当填方基底为耕植土或松土时,应将基底充分夯实和碾压密实。

(3)当填方位于水田、沟渠、池塘或含水量很大的松散土地段,应排水疏干或做换填处理。

(4)当填土场地地面陡于1/5时,应将斜坡挖成阶梯形,阶高0.2~0.3m,阶宽大于1m,然后分层填土。

15. 填筑方法

(1)回填土时从场地最低部分开始,由一端向另一端自下而上分层铺填。每层虚铺厚度,用人工木夯夯实时不大于20cm;用打夯机械夯实时不大于25cm。

(2)深浅坑(槽)相连时,应先填深坑(槽),相平后与浅坑全面分层填夯。

(3)人工夯填土一夯压半夯,按次序进行。

(4)较大面积用打夯机夯实。两机平行时其间距不得小于3m,在同一夯打路线上,前后间距不得小于10m。

(5)推土机填土时填土应由下而上分层铺填,每层虚铺厚度不宜大于30cm。

16. 土方压实

压实方法:

碾压法--大面积回填工程。滚轮压力。压路机、平碾、羊足碾

夯实法--小面积回填工程。冲击力。蛙式夯、柴油夯、人工夯

振动压实法-- 非粘性土压实。颗粒失重、排列填充。振动夯、平板振捣器

17. 影响压实质量的因素

    压实功、土的含水量、压实厚度

第二章  地基与基础工程

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稳定性;承载力;变形。

天然地基不满足要求时:地基处理

原理:将土质由松变实,将土的含水量由高变低。

方法:换填法、重锤夯实法、强夯法、振冲法、深层搅拌水泥土法、化学加固法等

1. 地基局部处理

1.1松土坑的处理

(1)松土坑在基槽中范围较小时

将坑中松软土挖除,使坑底及四壁均见天然土为止,回填与天然土压缩性相近的材料。

(2)松土坑超过基槽边沿时:

因条件限制,槽壁挖不到天然土层时,则应将该范围内的基槽适当加宽.

(3)松土坑范围较大,且长度超过5m时:

如坑底土质与一般槽底土质相同,可将此部分基础加深,做1∶2踏步与两端相接,每步高不大于50cm,长度不小于100cm。

(4)松土坑较深,且大于槽宽或1.5m时。

按要求处理挖到老土,槽底处理完毕后,还应适当考虑加强上部结构的强度

1.2岩石地基处理

(1)用基岩做部分杯形柱基或杯形基础

(2)用基岩做现浇柱基础

(3)用基岩锚固大地脚螺栓锚盘

2.地基处理方法

2.1换填法

当地基持力层松散软弱,不能满足上部荷载对地基的要求时,一般采用换填法来处理软弱地基(适用浅层(3M内)软弱土的处理)。

砂和砂石地基(垫层) 施工要点:

(1)材料:①级配良好的中砂、粗砂;细沙或粉砂应掺入粒径20-50mm的卵石(或碎石);②工业废粒料;③自然级配的砂石混合物;

(2)施工工艺:

①清理——将浮土、淤泥、杂物清除干净;

②挤出软弱土——抛石碾压,挤淤处理;

③铺设——分层铺设,分层夯实 ;

④加强降水——保持边坡稳定;

⑤立即进入下道工序——禁止车、人在砂层上行走

热处理含义:热处理是将钢材在固态范围内按一定的温度条件,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处理,以改变其组织,得到所需要的性能的一种工艺。

2.2强夯法

强夯地基是利用夯锤(锤重不小于8t)自由下落(落距不小于6m)时的冲击能来夯实浅层填土地基,使表面形成一层较为均匀的硬层来承受上部荷载。

适用:加固软弱土、碎石土、砂土、粘性土、湿陷性黄土、高填土、及杂填土。

优点:适用土质范围广,加固效果好,工效高,施工速度快,节约原材料,节省投资

2.3振冲法

振动挤密法:对准—下沉—减小冲水,继续下沉—提升,30-50cm留振30-60s—关机,移位—表层处理

振动置换法:振冲置换法施工是指碎石桩施工,其施工操作步骤可分为成孔、清孔、填料、振密。

软土地基中施工,则要采用“先护壁、后制桩”

2.4其他常见地基处理方法

其他较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可归纳为“压”“挤”“拌”三个字

压:

(1)砂井堆载预压法

(2)装袋砂井堆载预压法

挤(挤密地基):

水泥粉煤灰碎石挤密桩法

拌(搅拌法加固地基):

以水泥土或水玻璃、丙烯酸等作为固化剂通过搅拌机械将固化剂与软土充分搅拌在一起。

3.刚性基础

常用的砖、灰土、混凝土、三合土、毛石等,属于刚性材料,抗压强度较高,但抗拉及抗剪强度偏低,由刚性材料制作的基础称为刚性基础。

4. 柔性基础

柔性基础是指用抗拉、抗压、抗弯、抗剪均较好的钢筋混凝土材料做基础(不受刚性角的限制)。

素混凝土垫层:

目的:是保证基础钢筋和地基之间有足够的距离,以免钢筋锈蚀,而且还可以作为绑扎钢筋的工作面。

垫层采用不低于C10的素混凝土,厚度不小于100mm。垫层两边应伸出底板各50mm。

4.1扩展基础

扩展基础是指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和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与无筋扩展基础相比,其基础高度较小,适宜在“宽基浅埋”条件下使用。

4.2柱下条形基础

柱下条形基础是指布置成单向或双向的钢筋混凝土条状基础,它由肋梁及横向外伸的翼板组成,断面呈倒T形。

4.3筏形基础

当柱下交叉条形基础底面积占建筑物平面面积的比例较大,或者建筑物在使用上有要求时,可以在建筑物的柱、墙下方做成一块满堂的基础,即筏形(片筏)基础。

4.4箱形基础

箱形基础是由钢筋混凝土的底板、顶板、外墙及纵横内隔墙组成的整体空间结构。

桩基础含义:桩基础是通过承台把若干根桩的顶部联结成整体,共同承受动静荷载的一种深基础。

桩基础分类:

(1)按受力情况分类:

摩擦型桩:桩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侧阻力承受;

端承型桩:桩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

(2)按施工方法分类:预制桩和灌注桩

(3)按排土分类:

挤土桩:打入、静压、振动、预钻孔、沉管、拧入等

非挤土桩:钻孔、挖孔

(4)按材料分类:木、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钢管桩

5. 预制桩基础

预制桩主要有混凝土方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钢管和型钢钢桩

优点:(常规挤土)承载力大,施工速度快,质量好,工艺简   单,不受地下水影响。

缺点:耗钢量大,端承型桩有接桩和截桩,硬土沉桩困难。

分类:按截面形式分为实心桩和空心桩(管桩)

5.1预制桩的制作、运输和堆放

5.1.1制作

(1)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

(2)间隔、重叠法生产,但是不宜超过四层;下层强度达到30%,开始上层

(3)主筋宜采用搭接焊,主筋的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

(4)桩尖一般采用粗钢筋或钢板制作,并与钢骨架焊接在一起;

(5)浇筑时从桩顶连续浇筑到桩尖,不能中断,注意振捣密实;

5.1.2预制桩的起吊,运输和堆放

起吊:预制桩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0%;吊点应符合设计要求,吊索与桩间应加衬垫

运输:预制桩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100%

堆放:(1)堆放场地应平整、坚实;

     (2)垫木与吊点的位置应相同,

     (3)各垫木应上下对齐;

     (4)堆放层数应小于4层;

5.2打桩前的准备

清除障碍:

平整场地:

打试验桩:了解桩的沉入时间、最终贯入度、持力层的强度、桩的承载力等;

抄平放线:

定桩位:

确定打桩顺序:影响打桩工程的速度和桩基质量(挤土效应)

5.3打桩的顺序

(1)对于密集群桩(桩距小于或等于4倍桩直径):自中间向两个方向或向四周对称施打

(2)由毗邻建筑物处向另一方向施打(桩距大于4倍桩直径)。

(3)避免自外向内,或从周边向中间进行

(4)对基础标高不一的桩,宜先深后浅;对不同规格的桩,宜先大后小,先长后短。

5.4打(沉)桩的方法

主要方法:锤击沉桩、静力压桩、振动沉桩等

5.4.1锤击沉桩

(1)控制垂直度: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0.5%

(2)桩头保护:桩锤和桩帽之间加弹性衬垫。    

(3)打桩——开始宜低锤轻打,随沉桩加深,慢慢高锤重打;桩锤经常回弹,更换重锤;原则:重锤低击。

5.4.2接桩

方法:焊接、螺栓(法兰)连接、硫磺胶泥锚接

露出地面0.5~1.0m时接桩。

一般焊接层数不少于2层,焊缝应饱满连续,焊缝自然冷却时间:8~10min。

5.4.3打(沉)桩的质量控制

摩擦桩以控制桩端设计标高为主,贯入度可作参考;端承桩以贯入度控制为主,桩端标高可作参考。

6. 混凝土灌注桩基础

混凝土灌注桩按成孔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干作业成孔灌注桩、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套管成孔灌注桩和人工挖孔灌注桩四种。

6.1干作业成孔灌注桩

干作业成孔灌注桩是先用钻机在桩位处进行钻孔,然后将钢筋骨架放入桩孔内,再浇筑混凝土而成的桩。

适用范围:地下水位以上的粘性土、砂土及人工填土。

6.1.1螺旋钻成孔灌注桩

工艺流程:钻孔检查成孔质量孔底清理盖好孔口盖板移桩机至下一桩位移走盖口板复测桩孔深度及垂直度安防钢筋笼放混凝土串筒浇筑混凝土插桩顶钢筋

施工要求:

(1)钻孔灌注桩混凝土强度等级≥C15,水下灌注时≥C20;

(2)灌注桩混凝土应分层浇筑和振捣,每层高度不得大于1.5m;

(3)钻孔桩一定要处理孔底虚土,虚土厚度不超过100mm。

6.1.2螺旋钻孔压浆成桩法

工艺流程:钻机就位钻进至设计深度 第一次注浆提钻放钢筋笼和注浆管填放碎(卵)石二次补浆

优点:

(1)振动小,噪音低;

(2)能在流砂、易塌孔和地下水的地质条件下成桩;

(3)对周围土体有渗透加固作用,解决断桩、缩颈、桩底虚土等,提高承载力;有局部膨胀扩径现象

(4)无需泥浆护壁;

(5)施工速度快,工期短;

(6)单桩承载力高。

6.2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

概念: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是通过桩机在泥浆护壁条件下慢速钻进,并利用泥浆泵使泥浆进行正循环或反循环的方式对孔底排渣,成孔后利用水下法灌注混凝土而成的桩。

适用: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各种土层。

6.2.1埋设护筒

作用:定位导向,保护孔口,维持水头

埋置深度:一般要大于不稳定地层的深度(在粘性土中不宜小于lm;砂土中不宜小于1.5m);上口高出地面30~40cm或高出地下水位1.5m以上,使保持孔内泥浆面高出地下水位1.0m以上。

6.2.2成孔

6.2.3泥浆护壁

作用:护壁、排渣、冷却、

排渣方式:正循环和反循环

泥浆制备:原土造浆和制备泥浆

6.2.4清孔(两次清孔)

时间:第一次清孔在提钻前,第二次清孔在放钢筋笼,下导管以后。

沉渣厚度:端承桩≤50mm,摩擦桩≤150mm.

6.2.5水下灌注混凝土——导管法

施工要求:

(1)保证混凝土均匀性和坍落度(160 ~220mm)

(2)第二次清孔完毕,立即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间隔不大于30分钟

(3)混凝土应连续关注

(4)导管埋深控制在2-6米

(5)灌注比设计标高高出0.5-1米

(6)核对混凝土的灌入量,实际灌注量不应小于计算体积.

6.3套管成孔灌注桩

套管成孔灌注桩是指用锤击或振动的方法,将带有预制混凝土桩尖或钢活瓣桩尖的钢套管沉入土中,到达规定的深度后,立即在管内浇筑混凝土或管内放入钢筋笼后,再浇筑混凝土,随后拔出钢套管,并利用拔管时的冲击或振动,使混凝土捣实而形成的桩,故又称沉管或打拔管灌注桩。

施工工艺:桩机就位安装桩尖 吊放桩管、扣上桩帽 振动或锤击沉管 放入钢筋笼振动或锤击沉管 放入钢筋笼 浇筑混凝土 拔管成桩

打(沉)方法:桩振动沉管施工法一般有单打法、反插法、复打法等,应根据土质情况和荷载要求分别选用。单打法适用于含水量较小的土层,且宜采用预制桩尖;反插法及复打法适用于软弱饱和土层。

6.4人工挖孔灌注桩

适用范围:适用于桩直径0.8m以上,无地下水或地下水较少的粘土、粉质粘土、含少量的砂、砂卵石、姜结石的粘土层采用,特别适于黄土层使用.适用大直径灌注桩施工。

构造要求 :

(1)桩径d:一般为 0.8 ~ 2.0 m,最大可达 3.5m

(2)桩长H:一般在 20m左右,最深可达 40m

(3)扩底d 1 :扩底直径 d 1 = 1.3~3.0d,最大可达4.5d

第三章  砌体工程

砌筑工程概念:是指用砂浆对普通粘土砖、石块和各种砌块组砌起来的施工过程。

1. 砌筑材料

砌筑材料主要包括块体和砂浆两大部分。

1.1砖

包括:

(1)烧结普通砖:外形尺寸为240㎜×115㎜×53㎜。使用前1~2d浇水(含水率10~15%)

(2)烧结多孔砖:孔洞率不小于28% ,孔的尺寸小而数量多

(3)蒸压类砖:包括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

1.2砂浆

分类:水泥砂浆、混合砂浆与非水泥砂浆;现场拌制砂浆与干拌砂浆

砂浆的技术性能:

原材料:(1)水泥:强度不宜过高

(2)石灰:生石灰块熟化≮7天,磨细生石灰粉熟化≮2天,石灰:生石灰块熟化≮7天,磨细生石灰粉熟化≮2天,

(3)砂:砖砌体、砌块用的砂浆宜用中砂,砌筑毛石用粗砂;

(4)水:

(5)外加剂:

砂浆配制及使用:

砂浆应随拌随用,3h内使用完毕;最高气温超过30℃时,应在2h内使用完毕

1.3砌块

优点:自重轻、机械化和工业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生产工艺和施工方法简单且可大量利用工业废料。

(1)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包括普通和轻集料两种。主规格尺寸为390mm×190mm×190mm。砌筑前不宜浇水,炎热干燥时,提前喷水湿润。

(2)粉煤灰砌块:以粉煤灰、石灰、石膏和炉渣等集料加水搅拌,振动成型,蒸汽养护而制成的密实砌块。主规格尺寸为880mm×380mm×240mm,

2.砌筑施工工艺

2.1砖砌体施工

砖砌体的组砌形式:一顺一丁法(又叫满丁满条法);梅花丁法;全顺砌法;全丁砌法

砖砌体的砌筑方法: “三一”砌砖法、挤浆法、刮浆法和满刀灰法

砖砌体施工工艺:

(1)工艺流程:抄平、放线排砖撂底立皮数杆盘角、挂线砌砖刮缝、清理

①抄平、放线:厚度:≯20mm,用1:3水泥砂浆;厚度:>20mm,用C15细石混凝土找平

②砖撂底(摆砖样):目的:对水平灰缝进行调整,减少砍砖。

③立皮数杆:立于墙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可每隔10至15m再立一根。

④角、挂线:盘角的质量直接影响墙体施工质量。“三皮一吊五皮一靠”。370墙双面挂线, 240厚混水墙时宜采用外手挂线

⑤砌砖:“上跟线,下靠楞,左右相邻要对平”

⑥刮缝、清理:

砌砖墙时与构造柱连接处砌成马牙搓,每一处沿高度方向的尺寸不宜超过30cm(即5皮砖)。

2.2小型空心砌块砌体施工

施工准备:普通混凝土小砌块不宜浇水;当天气干燥炎热时,可在小砌块上喷水将其稍加润湿;轻集料混凝土小砌块可洒水,但不宜过多。

砂浆制备:

砌块砌体施工:主要工序是:铺灰、砌块吊装就位、校正、灌缝和镶砖。

从转角或定位处开始,内外墙同时砌筑,纵横墙交错连接。墙体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外墙转角处及抗震设防地区,墙体临时间断处不应留直槎。

下列部位不得设置脚手眼:

(1)过梁上部,与过梁成60°的三角形及过梁跨度1/2范围内;

(2)宽度不大于800mm 的窗间墙;

(3)梁和梁垫下及其左右各500mm 的范围内;

(4)门窗洞口两侧200mm 内,和墙体交接处400mm 的范围内;

(5)设计规定不允许设脚手眼的部位。

2.3石砌体施工

2.3.1毛石砌块

砌筑毛石基础的第一皮石块应坐浆,并将石块的大面向下。

2.3.2料石砌块

(1)料石基础砌体的第一皮应用丁砌层坐浆砌筑,料石砌体亦应上下错缝搭砌;

(2)料石砌体转角处及交接处也应同时砌筑,必须留设临时间断时,应砌成踏步槎。

2.4配筋砌体施工

2.4.1门窗洞口的砌筑

先立门框,砌砖时要离开门框边3mm 左右,门框与砖墙用燕尾木砖(或大小头木砖)拉结。

2.4.2构造柱

砌块砌体施工的主要工序是:修整底层伸出的构造柱搭接筋安装构造柱钢筋骨架修整砌砖墙构造柱浇筑

2.5填充墙砌体施工

2.5.1.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填充墙施工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时,墙底部应砌200mm 厚烧结普通砖、多孔砖或混凝土空心砌块,或浇筑200mm 厚混凝土坎台,混凝土强度等级宜为C20。

墙体洞口上部应放置2φ6的拉结筋,伸过洞口两边长度每边不小于500mm。

2.5.2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填充墙施工

砌筑时填充墙必须遵循“反砌”原则。

芯柱:留设位置宜在填充墙的转角处、十字交接处、T形交接处或大开间中纵横向填充墙墙中间等部位。芯柱布置应体现对称均匀的原则。

芯柱所用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

第四章  混凝土工程

1. 混凝土结构的优点

(1)强度较高,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的强度都能充分利用;

(2)可模性好,适用面广;

(3)耐久性和耐火性较好,维护费用低;

(4)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好,延性好,适用于抗震抗爆结构,同时防振性和防辐射性能较好,适用于防护结构;

(5)易于就地取材。

2.混凝土结构的缺点:

自重大、抗裂性较差、施工复杂、工期较长。

3.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分类:

(1)现浇整体式:现浇混凝土结构的简称;是在现场支模并整体浇筑而成的混凝土结构

(2)预制装配式:系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简称,是以预制构件为主要受力构件经装配、连接而成的混凝土结构。

4. 模板的基本要求与分类

4.1模板系统的作用、组成和基本要求:

作用:使混凝土按设计的形状、尺寸、位置成型的模型板。

组成:模板、支架和紧固件

模板的基本要求:

(1)要保证结构和构件的形状、尺寸、位置的准确;

(2)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3)板面平整,接缝严密;

(4)构造简单,装拆方便,能多次周转使用;

(5)选材合理,用料经济。

4.2模板的分类

按材料分为:

木模板、钢木模板、胶合板模板、钢模板、塑料模板、玻璃钢模板、铝合金模板等。

按结构的类型分为:

基础模板、柱模板、墙模板、梁模板、楼板模板、楼梯模板等。

按施工方法分类:

有现场装拆式模板、固定式模板和移动式模板。

5. 模板的构造与安装

5.1胶合板模板

包括:木胶合板和竹胶合板。

优点:平整光滑,容易脱模;耐磨性强;防水性好;模板强度和刚度较好,使用寿命较长,周转次数可达20~30次以上;材质轻,适宜加工大面积模板,板缝少,能满足清水混凝土施工的要求。

5.2组合钢模板

组成:钢模板和配件。

优点:拼成不同尺寸、不同形状的模板,轻便、灵活,装拆方便。

5.2.1钢模板

模板有平模和角模

平模的长度有1500、1200、900、750、600、450(mm)六种规格,宽度有300、250、200、150、100(mm)五种规格。

角模又分为阴角模、阳角模及连接角模

5.2.2钢模板连接配件

包括:U 形卡、L形插销、钩头螺栓、对拉螺栓、紧固螺栓和扣件等。

U 形卡:用于钢模板与钢模板间的拼接

L形插销:用于两个钢模板端肋相互连接,可增加模板接头处的刚度和保证板面平整,

钩头螺栓:用于连接钢楞与钢模板。

对拉螺栓:用于连接竖向构件(墙、柱、墩等)的两对侧模板

5.2.3组合钢模板支承件

5.3基础模板

基础阶梯的高度如不符合钢模板宽度的模数时可加镶木板

5.4柱模板

柱模板特点:断面尺寸不大但比较高。

5.5墙模板安装

5.6梁模板安装

对跨度不小于4m 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

5.7楼面模板

5.8其他模板

(1)大模板:特点是板面尺寸大,机械化程度高,劳动消耗量低,施工进度加快,但其通用性不如组合钢模强。

(2)滑升模板:广泛用于贮仓、水塔、烟囱、桥墩、竖井壁、框架柱等竖向结构的施工

(3)台模:适用于大柱网、大空间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施工,尤其适用于无柱帽的无梁楼盖结构,即大柱网板柱结构的楼盖施工。

(4)爬升模板:特别适用于在较狭小的场地上建造多层或高层建筑。

6. 模板拆除

拆除模板应注意的问题:

(1)模板拆除一般是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非承重部位,后拆承重部位,并做到不损伤构件或模板。

(2)柱模板梁侧模板板底模班梁模板

(3)柱模板拆除顺序为:拆除拉杆或斜撑自上而下拆除柱箍拆除部分竖肋拆除模板,

(4)梁、板模板拆除顺序为:拆除支架部分水平拉杆和剪刀撑拆除侧模板下调楼板支柱使托架下降分段分片拆除楼板模板木龙骨及支柱拆除梁底模板及支撑系统;

(5)多层楼板支柱的拆除,应按下列要求进行:上层楼板正在浇筑混凝土时,下层楼板的模板支柱不得拆除,再下一层楼板模板的支柱,仅可拆除一部分;跨度大于等于4m以上的梁下均应保留支柱,其间距不大于3m。

7. 钢筋的下料加工

钢筋的加工包括冷加工、除锈、调直、弯曲成型等

钢筋冷加工—常温下强力拉伸,直径变小,强度提高。

钢筋的调直:机械调直(钢筋调直机调直、卷扬机调直)

            人工调直(绞盘调直、铁柱调直、蛇形管调直)

钢筋弯曲成型:钢筋弯曲方法 (手工弯曲、机械弯曲)

8.钢筋配料与代换

8.1钢筋下料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是钢筋配料的关键

相关概念:

(1)外包尺寸——施工图上标志的钢筋外轮廓尺寸.图示尺寸

(2)下料尺寸——钢筋的轴线长度. 指钢筋切断时的直线长度

(3)量度差值——由于弯曲引起外包尺寸和轴线之间的差值.没有弯曲就没有量度差值.

(4)弯钩增加值——外包尺寸所未包括的钢筋弯钩长度.

下料尺寸计算:

下料尺寸=Σ外包尺寸-Σ量度差值+Σ弯钩增加值

(1)半圆弯钩增加长度:6.25d

(2)90度弯钩量度差值计算:2d

(3)45度弯钩量度差值计算:0.5d

(4)弯起钢筋增加值

引入概念:

(1)保护层——从混凝土表面到最外层钢筋 (包括箍筋、构造筋、分布筋等) 公称直径外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

(2)锚固:为了使钢筋不被拔出就必须有一定的埋入长度使得钢筋能通过粘结应力把拉拔传递给砼,此埋入长度即为锚固。

(3)搭接:钢筋的搭接长度一般是指钢筋绑扎连接的搭接长度,也有是不严格的指钢筋焊接的焊缝长度。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思路:

钢筋下料长度=图示构件长度(高度)-保护层厚度+搭接增加长度(按规范)+弯钩增加长度(6.25d)+弯起增加长度(45o0.41H; 60o0.57H)+锚固增加长度(按规范)-弯曲调整值(45°:0.5d;90°:2d)

例:计算下图各钢筋的下料长度(单位㎜,取整数)。(箍筋弯钩135o,按非抗震考虑)支座砖墙厚度240㎜。

解:①号筋:6000+240-2×25+2×6.25×22=6465㎜

②号筋:6000+240-2×25+2×6.25×18=6415㎜

③号筋:6000+240-2×25+2×6.25×20+2×0.41×(500-2×25-2×6)-4×0.5×20=6759㎜

④号筋:(200-2×25+500-2×25)×2+50=1250㎜

箍筋个数(6000+240-50)/200+1=32个

8.2钢筋代换

施工中缺乏设计图中所要求的钢筋,在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并办理设计变更文件后,可按下述原则进行代换:

(1)当构件按强度控制时,可按强度相等的原则代换,称“等强代换”。       As2·fy2>As1·fy1

(2)当构件按最小配筋率配筋时,可按钢筋面积相等的原则进行代换,称为“等面积代换”。即:AS2≥AS1

例:某墙体设计配筋为φ14@200,施工现场无此钢筋,拟用φ12的钢筋代换,试计算代换后的钢筋数量(每米根数)。

解:因钢筋的级别相同,所以可按面积相等的原则进行找换。

代换前墙体每米设计配筋的根数:n1=1000/200 +1=6(根)

故取n2=8,即代换后每米8根φ12的钢筋。

9. 钢筋连接

钢筋的连接方式有绑扎、焊接和机械连接三种。

9.1钢筋焊接

钢筋的焊接质量与钢材的可焊性、焊接工艺有关环境温度低于-20 ℃时不得进行焊接。

优点:节约钢材,提高质量,加快工程进度。

常用的焊接方法:钢筋对焊、钢筋点焊、钢筋电弧焊、电渣压力焊、、钢筋气压焊等

9.1.1钢筋对焊(闪光对焊)

优点:生产效率高、操作方便、节约钢材、焊接质量高、接头受力性能好

9.1.2钢筋电弧焊接

包括帮条焊、搭接焊、坡口焊和熔槽帮条焊等接头型式。

适用范围广:钢筋的接长、钢筋骨架的焊接、钢筋与钢板的焊接、装配式结构接头的焊接及其他各种钢结构的焊接

9.1.3电渣压力焊

优点:操作方便、效率高、成本低、工作条件好

适用:适用于高层建筑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筋的竖向或斜向连接。但不得在竖向焊接之后再横置于梁、板等构件中作水平钢筋之用。

9.1.4钢筋点焊

适用:钢筋骨架或钢筋网中交叉钢筋的焊接

9.1.5钢筋气压焊

优点:设备投资少、施工安全、节约钢材和电能

适用:不仅适用于竖向钢筋的连接,也适用于各种方向布置的钢筋连接

9.2机械连接

含义:钢筋机械连接是指通过连接件的机械咬合作用或钢筋端面的承压作用,将一根钢筋中的力传递至另一根钢筋的连接方法。

优点:施工简便、工艺性能良好、接头质量可靠、不受钢筋焊接性能的制约、可全天候施工、节约钢材和能源等。

类型:挤压套筒接头、锥螺纹套筒接头等。

9.2.1钢筋套筒挤压连接

含义:通过挤压力使连接用钢套筒塑性变形与带肋钢筋紧密咬合形成的连接接头。

适用范围: 直径为16~40mm的HRB335、HRB400级带肋的钢筋。

9.2.2钢筋锥螺纹套筒连接

含义:通过钢筋端头特制的锥形螺纹和锥螺纹套管咬合形成的接头。

9.3绑扎连接

材料:采用20 、22 铁丝(火烧丝)或镀锌铁丝(铅丝),工地称其为“ 绑线”

钢筋绑扎必须满足施工规范规定的最小搭接长度的要求,且应将接头位置设在受力较小处

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0mm。

纵向受压钢筋搭接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00mm。

9.4钢筋连接综述

(1)一般小直径钢筋(一般小于18)采用绑扎连接较为经济

(2)一般柱钢筋可采用电渣压力焊,在现场施工不方便进行机械连接的地方采用搭接焊

(3)一般大直径(大于22)钢筋均采用直螺纹机械连接。

10. 钢筋绑扎与安装

10.1各种构件钢筋绑扎要点 :

(1)基础底板、楼板钢筋网绑扎:

①外围两行全部绑扎;中间部分间隔交错绑扎。

②双向主筋:全部绑扎

③双排钢筋网,设置撑脚;间隔1m  

(2)柱钢筋绑扎:箍筋的接头交错布置于角筋并绑扎;平直部分与纵向钢筋交叉点可间隔扎牢

(3)墙钢筋绑扎:撑铁:6-10mm,长度:两层网片的净距,间距约为1m,相互错开排列。

(4)梁钢筋绑扎: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居中,主梁的钢筋在下

10.2焊接钢筋骨架和焊接网安装

焊接钢筋骨架和焊接网的搭接接头,不宜位于构件的最大弯矩处。

11. 混凝土配料

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试配强度理论配合比施工配合比

混凝土施工配料:

12. 混凝土拌制、运输

12.1混凝土搅拌时间: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

12.2投料顺序:

一次投料法:石子水泥砂( 同时加水 )

二次投料法:水泥+砂+水搅拌成为水泥砂浆后,再加石子

12.3混凝土运输基本要求:

(1)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应保持其均匀性,避免产生分层离析现象

(2)运至浇筑地点时,应符合浇筑时所规定的坍落度

(3)运输工作应保证混凝土浇筑工作连续进行

(4)运送混凝土的容器应严密,不漏浆;内壁应平整光洁,不吸水

12.4混凝土运输方式分为:地面水平运输、垂直运输和楼地面水平运输。

当运距过远时,可装入干料,在到达浇筑现场前15-20min放入搅拌水,边走边进行搅拌。

13. 混凝土的浇筑与振捣

混凝土浇筑的一般要求:

(1)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应超过2.0m。浇筑时不得发生离析现象;

(2)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先在底部填以50~100mm 厚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接浆)

(3)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混凝土浇筑层的厚度符合规定。

(4)在每一施工层中,应先浇灌柱或墙。柱子浇筑完后,应停歇1~2h。

(5)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

混凝土的振捣要求:

(1)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应使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

(2)插入式振动器捣实普通混凝土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

(3)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应不小于50mm

(4)振动器插点要均匀排列,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

14. 施工缝的留置及处理

施工缝含义:砼浇筑因技术或组织上的原因不能连续进行,且浇筑的中断时间有可能超过砼的初凝时间。新旧砼的交接缝处称为施工缝。

预留位置:施工缝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1)柱:基础顶面、梁下、吊车梁牛腿下或吊车梁上、柱帽下;(水平缝)

(2)梁:梁板宜同时浇筑,梁高>1m时水平缝可留在板或梁托(翼缘)下20~30mm处;

(3)板:平行于板短边的任何位置留垂直缝;

(4)主次梁:次梁中间1/3跨度范围内留垂直缝

(5)墙:在门洞口过梁中间1/3跨度范围内,或在纵横墙交接处留垂直缝

(6)楼梯:楼梯间有剪墙时,应该留在楼梯跨中三分之一的跨度范围内;

   后浇带含义:为适应环境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结构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影响,在梁、板(包括基础底板)、墙等结构中预留的具有一定宽度且经过一定时间后再浇筑的混凝土带。

对受重力作用的重型设备基础不允许留施工缝时,可在主基础与辅助设备基础、沟道、锟道之间,受力较小部位留设后浇缝。

15. 混凝土养护

(1)混凝土养护在混凝土浇筑结束12h 以内开始

(2)标准养护:

(3)自然养护:普通不少于7d,掺有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少于14d。

预应力混凝土含义:就是在结构承受外荷载以前,预先用某种方法,在受拉区结构内部造成一种预压应力状态,这部分压应力在使用时能抵消一部分或全部荷载所产生的拉应力,使构件不出现裂缝,或推迟出现裂缝的时间,限制裂缝发展,以提高结构及构件的刚度。

预应力混凝土优点:具有抗裂性好、刚度大、材料省、自重轻、结构寿命长。

16. 先张法施工    

含义:是在浇筑混凝土前张拉预应力筋,并将张拉的预应力筋临时固定在台座或钢模上,然后再浇筑混凝土的施工方法。

借助于混凝土与预应力筋的黏结,使混凝土产生预压应力

适用于生产小型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16.1先张法施工设备

16.1.1台座

墩式台座和槽式台座

16.1.2夹具

张拉夹具和锚固夹具

16.1.3张拉设备

油压千斤顶、电动卷扬机、电动螺杆张拉机

16.2先张法施工工艺及施工要点

流程:台座准备 刷隔离剂 放预应力筋 张拉 侧模安装 浇筑混凝土(制作试块) 养护 (试块试压)放张 脱模 出槽 堆放

16.3预应力筋张拉

预应力筋的张拉工作是预应力施工中的关键工序

16.3.1预应力张拉:

0103%σcon锚固

0105%σcon(持荷2min)σcon

超张拉目的:减少预应力筋的松弛应力损失。

16.3.2张拉伸长值校核

16.4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得小于C30

混凝土的浇筑应一次完成,不允许留设施工缝。

混凝土可采用自然养护或湿热养护,湿热养护:二次升温法。

16.5预应力筋的放张

放张要求: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其强度不应低于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75%。

放张顺序:对轴心受预压构件,所有预应力筋应同时放张;对偏心受预压构件(如梁等)先同时放张预压力较小区域;不能按规定放张时,应分阶段、对称、相互交错的放张。

放张方法:砂轮锯或切断机、千斤顶放张、砂箱放张、楔块放张、预热熔割、钢丝钳或氧炔焰切割。

17. 后张法

含义:后张法是指先制作混凝土构件(或块体),并在预应力筋的位置预留出相应的孔道,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规定数值后,穿预应力筋(束),用张拉机进行张拉,并用锚具将预应力筋(束)锚固在构件的两端,张拉力即由锚具传给混凝土构件,而使之产生预压应力,张拉完毕后在孔道内灌浆

17.1后张法施工设备

17.1.1锚具

(1)单根钢筋锚具:螺栓端杆锚具、帮条锚具、镦头锚具

(2)钢丝束锚具:锥形螺杆锚具、钢丝束镦头锚具

17.1.2张拉设备

拉杆式千斤顶、穿心式千斤顶、锥锚式千斤顶

17.2预应力筋的制作

单根粗预应力钢筋的制作:

钢筋束的制作:

钢丝束的制作:等长下料,下料长度的相对误差要控制在L/5000以内,并且不大于5mm。

17.3后张法施工工艺

17.3.1预留孔道

预留孔道方法:(1)钢管抽芯法:(2)胶管抽芯法:(3)预埋管法:

17.3.2预应力筋张拉

张拉时,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混凝土强度≥75%fcuk

张拉方法:与先张法一样采用超张拉

           0105%σcon(持荷2min)σcon

           0103%σcon

(1)一端张拉:适用于直线预应力筋(抽芯成孔 l ≤24m;埋管成孔 l ≤30m。)

(2)两端张拉:适用于曲线和折线预应力筋,直线预应力筋(抽芯成孔 l >24m;埋管成孔 l >30m。)

张拉顺序:多根预应力筋—分批、分阶段对称张拉;先上后下逐层进行;为了减少上、下层之间因摩擦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可逐层加大张拉力.

17.3.3孔道灌浆

(1)张拉后应尽早孔道灌浆

目的:防止预应力筋锈蚀,增加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

(2)灌浆顺序应先下后上,压力灌浆

(3)二次灌浆法,提高密实度

(4)灌浆后 孔道内水泥浆及砂浆强度达到15 Mpa时,方可起吊运输或安装。

18. 无粘结预应力筋

含义:混凝土在长期外力因素作用下,抵抗外部或内部不利影响的能力。

18.1混凝土的抗渗性

含义:无粘结预应力技术是在预应力筋表面涂防腐油脂并包覆塑料套管后,如同普通钢筋一样铺设在模板内,然后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规定强度后进行张拉锚固。

特点:无需留设孔道和孔道灌浆,施工简便,易弯成所需的曲线形状。

适用:特别适用于大跨度的单、双向连续多跨曲线配筋梁板结构和屋盖。

工艺流程:

将无粘结预应力筋准确定位,并与普通钢筋一起绑扎形成钢筋骨架,然后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预期强度后(一般不低于混凝土设计强度的75%)进行张拉(一端锚固一端张拉或两端同时张拉)。张拉完成后,在张拉端用锚具将预应力筋锚住,形成无粘结预应力结构。

预应力张拉:

(1)张拉程序:一般采用0 l03%σcon进行锚固。

(2)张拉方法:两端同时张拉。

(3)张拉顺序:先铺设的先张拉,后铺设的后张拉。

(4)影响摩阻损失值的主要因素:介质、包裹物和预应力束的截面形式

(5)施工措施:为降低摩阻损失值,宜采用多次重复张拉工艺。

锚头端部处理:

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系在孔道中注入油脂并加以封闭,。第二种方法系在两端留设的孔道内注入环氧树脂水泥砂浆

19. 混凝土冬施方法

    蓄热法、外加剂法、暖棚法、蒸汽养护法

第五章  结构吊装工程

含义:结构安装工程是用各种类型的起重机械将预制的结构构件(或组合单元)安装到设计位置(轴线和标高)的施工过程。

1. 起重机械

1.1起重机械

1.1.1履带式起重机

特点: 操作灵活、使用方便、可以负荷行驶。

1.1.2汽车式起重机

优点:行驶速度高,可以快速转移,对路面的破坏性很小.

缺点:起重时必须架设支腿,因而不能负荷行驶.

适用范围: 流动性大,常变换地点的作业。构件的装卸工作

1.1.3轮胎式起重机

特点:行驶时不会损伤路面;行驶速度较快;稳定性较好;起重量较大。为了增加起重机的起重量,吊重时也需支腿落地

适用范围:适用于一般工业厂房结构吊装。

1.1.4格构(桅杆)式起重机

适用:特殊工程、缺乏起重机械或安装工程量集中及施工场地狭窄的情况.

它是一种自行设计、自行组装的起重机械

独脚拔杆的竖立方法:滑行法、旋转法、起扳法

1.2索具设备

包括:卷扬机、钢丝绳和滑轮组

2. 单层厂房结构安装

2.1吊装前的准备工作

(1)构件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时方可运输(屋架和薄壁构件应达到100% );

(2)基础的准备:杯口弹线、杯底抄平

(3)构件的弹线与编号:编号—根据设计图纸进行编号,并标在构件明显位置处。

3. 构件吊装工艺

3.1柱的吊装

工艺流程: 绑扎 吊升 就位 临时固定 校正 最后固定

3.1.1柱的绑扎

绑扎方法:斜吊绑扎法和直吊绑扎法

柱子长度在12m以内时,采用一点绑扎法,柱子长度大于12m时,应采用两点绑扎,必要时进行吊装验算。

3.1.2柱的起吊

柱的起吊方法主要有旋转法和滑行法

(1)旋转法——绑扎点、柱脚和杯口中心同在起重机停机点的同一起重半径R上,柱脚靠近基础

(2)滑行法——绑扎点、杯口中心在起重机停机点的同一起重半径R上,绑扎点靠近基础.

3.1.3柱的对位、临时固定

3.1.4柱的校正、最后固定

柱的校正包括平面位置、标高和垂直度三个方面。柱的校正主要是垂直度校正。

最后固定: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分两次进行。第二次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达75%后,方能吊装上部构件。

3.2吊车梁的吊装

 绑扎、吊装:两点绑扎,对称起吊。

3.3 屋架的吊装

3.3.1屋架的绑扎

绑扎点的位置——在上弦节点处,左右对称,合力作用点应高于重心;

夹角要求——绑扎吊索与构件水平面夹角扶直时不宜小于60°,吊升时不宜小于45°;

3.3.2屋架的扶直与就位

正向扶直:操作简单,宜优先采用

反向扶直:

3.3.3屋架的吊升、对位与临时固定

吊升——对位——临时固定

临时固定——第一榀用四根缆风绳从两边拉牢,第二榀及以后各榀屋架用屋架矫正器临时固定在前一榀屋架上。

3.3.4屋架的校正和最后固定

校正的内容——主要是检查并校正垂直度。垂直面偏差不得大于h/250

3.4天窗架和屋面板的吊装

安装顺序应自檐口两边左右对称地逐块铺向屋脊,

4. 结构吊装方案

单层厂房结构安装工程施工方案内容包括:结构吊装方法、起重机的选择、起重机的开行路线及构件的平面布置。

4.1结构吊装方法

单层厂房结构吊装方法:分件吊装法和综合吊装法

(1)分件吊装法:起重机在厂房内每开行一次仅吊装一种或两种构件。

优点:索具不需经常更换;吊装速度快;校正有充分时间;平面布置比较容易。

缺点:不能为后续工程及早提供工作面,起重机开行路线较长。

(2)综合吊装法:起重机在每一停机位置,吊装尽可能多的构件。

优点:起重机开行路线短,停机点位置少,可为后续工作创造工作面,以加快工程进度。

缺点:同时吊装各种类型构件,不能充分发挥起重机的效能;构件供应紧张,平面布置复杂,校正困难。

4.2起重机的选择

4.2.1起重机类型的选择:

4.2.2起重机型号的选择:

原则:所选定的起重机的三个工作参数起重量Q、起重高度H、起重半径R要满足构件吊装的要求。

4.2.3起重机数量的选择

4.3起重机开行路线、停机位置

起重机开行路线及停机位置与结构吊装方法、构件吊装工艺、构件尺寸及重量、构件的供应方式等因素有关。

第六章  钢结构工程

钢结构是由钢板、热轧型钢和冷加工成型的薄壁型钢等钢材制造成钢构件经拼装而成结构形式。

优点:强度高、材质均匀、自重轻,抗震能力好,制作简便、施工周期短等优点

缺点:耐腐蚀性和耐火性较差。

1. 钢构件制作工艺

1.1放样、号料

放样:以1∶1的比例在样板台上弹出大样

号料工作内容:检查核对材料;在材料上划出切割、铣、刨、弯曲、钻孔等加工位置,打冲孔,标注出零件的编号等

1.2切割下料

机械切割:用于钢板厚度在12~16mm 以下的直线性切割

气割:主要用于带曲线的零件或厚板的切割

等离子切割:熔点较高的不锈钢材料及有色金属

1.3弯曲、折边与制孔

1.4钢构件的矫正、组装和连接

1.4.1矫正

矫正:矫直、矫平、矫形。

矫正方法:

(1)手工矫正:小规格的型钢

(2)机械矫正:矫正机矫正

(3)火焰矫正:受热冷却,冷缩应力矫正

(4)混合矫正:局部或整体变形矫正

1.4.2组装

钢构件的组装方法:常用地样组装法和胎模组装法

钢构件的拼装方法:平装法、立拼法和利用模具拼装法

长18m以内的钢柱、跨度6m以内的天窗架及跨度21m以内的钢屋架宜采用平装法拼装。

1.4.3连接

方法:通常有焊接、铆接和螺栓连接三种

焊接和高强度螺栓并用的连接,当设计无特殊要求时,应按先栓后焊的顺序施工

高强度螺栓有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和扭剪型高强度螺栓。

(1)高强度六角头螺栓:一个连接副为一个螺栓、一个螺母和两个垫圈

(2)扭剪型高强度螺栓:钢结构用的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副包括一个螺栓、一个螺母和一个垫圈。

螺栓紧固:必须分两次进行,第一次为初拧,第二次紧固为终拧

紧固顺序:螺栓群中间顺序向外侧进行紧固

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拧紧时,只准在螺母上施加扭矩。

对于大型节点应分为初拧、复拧、终拧

2. 钢结构的安装

2.1单层钢结构安装

2.1.1钢柱的吊装

(1)宜选用旋转法。

(2)钢柱的对位:地脚螺栓对孔

(3)临时固定:拧上四角的地脚螺栓

(4)钢柱的校正:垂直度

(5)最后固定:分两次灌注细石混凝土

2.1.2吊车梁的安装

吊车梁吊装须在柱子最后固定、柱间支撑安装后进行。

2.2钢网架结构安装

特点:

空间刚度大,整体性强,稳定性好;具有多向受力,  抗震性能好;同时兼有自重轻,节约钢材,制作安装方便等特点。

2.2.1钢网架拼装

大面积拼装一般采取从中间向两边或向四周顺序拼装,杆件有一端是自由端,能及时调整拼装尺寸,以减小焊接应力与变形。

2.2.2钢网架吊装

钢网架的吊装方式:根据吊装设备的数量可简单划分为单机吊装、双机抬吊和多机抬吊等

2.2.3钢网架安装

安装方法:(1)网架分条或分块安装;(2)网架高空散装;(3)网架高空滑移安装;(4)网架顶升安装;

第七章  外墙保温工程

外墙保温是由聚合物砂浆、玻璃纤维网格布、阻燃型模塑聚苯乙烯泡沫板(EPS)、挤塑聚苯乙烯板(XPS)或聚氨酯(PU)等材料复合而成,现场粘结施工。

缺点:防火性较差。

1. 外墙内保温施工

含义:是在墙体结构内侧覆盖一层保温材料,并通过胶黏结固定在墙体结构上。

1.1饰面石膏聚苯板外墙内保温施工

施工工艺:(1)弹线;(2)冲筋;

(3)聚苯胶粘贴踢脚板:粘贴踢脚板必须上平和垂直。

(4)安装聚苯板:碰头缝必须满刮胶粘剂,聚苯板粘贴2h内不得碰动。

(5)抹饰面石膏并内贴玻纤布:

(6)抹门窗护角:交接处,先加铺一层玻纤布条

1.2增强石膏聚苯复合板外墙内保温施工

增强石膏聚苯复合保温板未经防水处理,不应用于潮湿环境。

2. 外墙外保温施工

外墙外保温系统是由保温层、保护层、固定材料构成,并适用于安装在外墙外表面的非承重保温结构的总称。

2.1EPS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施工

保温施工工艺:

(1)EPS板用胶粘剂应固定在基层上,薄抹面层中应满铺玻纤网。

(2)建筑物高度在20m 以上时,在受负风压作用较大的部位宜使用锚栓辅助固定

(3)必要时应设置抗裂分隔缝

(4)黏结强度不应低于0.3MPa

(5)胶粘剂面积不得小于EPS板面积的40%。

(6)EPS板应按顺砌方式粘贴,竖缝应逐行错缝。

(7)门窗洞口四角处,EPS板接缝应离开角部至少200mm

(8)薄抹面层施工时,玻纤网不得直接铺在保温层表面,不得干搭接,不得外露。

2.2胶粉EPS颗粒保温浆料外墙外保温系统施工

施工工艺:

(1)胶粉EPS颗粒保温浆料保温层设计厚度不宜超过100mm

(2)胶粉EPS颗粒保温浆料宜分遍抹灰,每遍间隔时间应在24h以上,每遍厚度不宜超过20mm。

2.3 EPS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施工

施工工艺:

(1)无网现浇系统EPS板两面必须预喷刷界面砂浆

(2)EPS板宽度宜为1.2m,高度宜为建筑物层高。

(3)水平抗裂分隔缝宜按楼层设置,垂直抗裂分隔缝宜按墙面面积设置,在板式建筑中不宜大于30m2

(4)采用钢制大模板施工。

第八章  防水工程

屋面防水工程按其构造分为柔性防水屋面、刚性防水屋面、上人屋面、架空隔热屋面、蓄水屋面、种植屋面和金属板材屋面等。

根据建筑物的性质、重要程度、使用功能要求及防水耐用年限等划分防水等级:Ⅰ、Ⅱ、Ⅲ、Ⅳ级。

按防水层材料划分:卷材防水屋面、涂膜防水屋面和刚性防水屋面。

1. 卷材防水屋面

含义:卷材防水屋面属柔性防水屋面。是用胶粘剂将防水卷材逐层粘贴在结构基层的表面而成的。

优点:质量轻,防水性能较好,防水层具有良好的柔韧性,能适应一定程度的结构振动和胀缩变形

缺点:造价高,卷材易老化、易起鼓、耐久性差、施工工序多、工效低,维修工作量大,产生渗漏水时修补、找漏较困难。

卷材防水屋面一般由结构层、隔气层、保温层、找平层、防水层和保护层组成。

1.1防水材料

(1)卷材:沥青卷材、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合成高分子卷材

(2)基层处理剂

(3)胶粘剂

卷材的贮运、保管:分别堆放;阴凉通风;直立堆放;避免与有害物质接触

1.2卷材屋面的施工

.卷材防水的一般规定:

(1)卷材的铺贴方向:小于3%时,平行于屋脊铺贴; 3%~16%,平行或垂直;大于16%或屋面受振动时,沥青防水卷材应垂直于屋脊铺贴。上下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

(2)卷材的铺贴方法:冷粘法、热熔法、自粘法、热风焊接法

冷粘法又包括:满粘法、空铺法、条粘法、点粘法

①屋面面积小、屋面结构变形不大且基层较干燥的情况适用满粘法。

②卷材防水层上有重物覆盖或基层变形较大时 ,优先采用下列3种:空铺法、条粘法、点粘法

③距屋面周边800mm内以及叠层铺贴的各层卷材之间应满粘。立面或大坡面铺贴防水卷材时,应采用满粘法。

(3)卷材铺贴的施工顺序:

①先做好节点,由屋面最低处向上进行。

②宜顺天沟、檐沟方向,减少卷材的搭接。

③多跨和有高低跨的屋面时,应按先高后低、先远后近

(4)搭接方法和宽度要求:

①相邻两幅卷材的接头错开300mm 以上

②上、下层两幅卷材的搭接缝错开1/3幅宽。

③平行于屋脊的搭接缝,顺水流方向搭接;垂直于屋脊的搭接缝,应顺年最大频率风向搭接。

④天沟与屋面的连接处采用交叉接法搭接,搭接缝应错开,接缝宜留在屋面或天沟侧面,不宜留在沟底。

1.2.1沥青防水卷材施工工艺

流程:基层清理喷、涂基层处理剂(冷底子油)节点附加层处理定位、弹线、试铺铺贴卷材收头处理、节点密封保护层施工。

(1)基层处理:清理、清扫,进行修补;检查基层干燥度

(2)基层处理剂(喷涂冷底子油):第二遍应在第一遍冷底子油干燥后再涂刷。

(3)油毡的铺粘:玛蹄脂应涂刮均匀,不得过厚或堆积。

(4)保护层:

①绿豆砂保护层:

②云母或蛭石保护层:

③水泥砂浆保护层:抹平压光,分格面积宜为为1m2

④块体材料保护层:分格面积100m2 ,宽度不宜小于20mm.

⑤细石混凝土保护层:留设分格缝,分格面积不大于36m2。

⑥浅色反射涂料保护层:

常用的保护层做法是:块料面层保护层、水泥砂浆保护层、细石混凝土保护层。这三种保护层与防水层之间应设置隔离层       

1.2.2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施工工艺

方法:冷粘法铺贴卷材、热熔法铺贴卷材和自粘法铺贴卷材

(1)冷粘法铺贴卷材:

①涂刷应均匀,不露底、不堆积;

②应控制胶粘剂涂刷与卷材铺贴的间隔时间;

③搭接部位的接缝应满涂胶粘剂

④搭接缝口应用材性相容的密封材料封严。

(2)热熔法铺贴卷材:

①加热应均匀。厚度小于3mm 的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严禁采用热熔法施工。

②热熔后应立即滚铺卷材

③搭接缝部位宜以溢出热熔的改性沥青为度

(3)自粘法铺贴卷材:

①基层处理剂,干燥后及时铺贴卷材;

②立面、大坡面及搭接部位宜采用热风机加热,加热后随即粘贴牢固。

1.2.3合成防水卷材施工工艺

方法:冷粘法和热焊法

2. 涂膜防水屋面

概念:在屋面基层上涂刷防水涂料,经固化后形成一层有一定厚度和弹性的整体涂膜从而达到防水目的的一种防水屋面形式。

特点:防水性能好,固化后无接缝;施工操作简便,可适应各种复杂的防水基面;与基面黏结强度高;温度适应性强;施工速度快,易于修补。

2.1新防水材料

(1)防水涂料:沥青基防水涂料、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

(2)胎体增强材料

2.2涂膜防水屋面的施工

工艺过程:

基层表面清理喷涂基层处理剂(底涂料)节点附加增强处理涂布防水涂料(共3遍)+铺贴胎体增强材料(第2遍时)收头密封处理

(1)涂刷基层处理剂

(2)节点附加增强处理

(3)涂布防水涂料、铺贴胎体增强材料

防水涂料涂布:分层分遍涂布,后一遍应在前一遍干后再涂;每遍涂布方向应相互垂直。

铺设胎体增强材料:

①方向:小于15%,平行屋脊;大于15%;垂直于屋脊。

②搭接:长边:不应小于50mm,短边:不应小于70mm。

③铺设时间:涂布第二遍涂料的同时或在第三遍涂料涂布前

(4)保护层施工

①水泥砂浆、细石混凝土或块材保护层时,应在防水涂膜与保护层之间设置隔离层,以防止因保护层的伸缩变形,将涂膜防水层破坏而造成渗漏。

②当用绿豆砂、云母、蛭石时,应在最后一遍涂料涂刷后随即撒上。

③浅色涂料作保护层时,应在涂膜固化后进行。

3. 刚性防水屋面

概念:刚性防水屋面用细石混凝土、块体材料或补偿收缩混凝土等材料作屋面防水层,依靠混凝土密实并采取一定的构造措施,以达到防水的目的。

优点:价格低廉、耐久性好、维修方便。

缺点:对地基不均匀沉降、温度变化、结构振动等因素敏感,容易产生变形开裂,易碳化和风化,极易发生渗漏水现象。

适用:I~Ⅲ级的屋面防水;不适用:设有松散材料保温层以及受较大振动或冲击的和坡度大于15%的建筑屋面。

3.1材料要求

宜采用普通硅酸水泥或硅酸盐水泥,不得使用火山灰质水泥抹面砂浆的基本要求:

3.2刚性防水屋面的施工

3.2.1基层要求:宜为整体现浇的钢筋混凝土

3.2.2隔离层施工

隔离层概念:在结构层与防水层之间宜增加一层低强度等级砂浆、卷材、塑料薄膜等材料,起隔离作用。

3.2.3细石混凝土防水层施工

(1)细石混凝土防水层的分格缝,纵横不宜大于6m

(2)细石混凝土防水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并应配置双向钢筋网片,位置以居中偏上,保护层不应小于10mm;

(3)浇筑细石混凝土防水层宜按“先远后近、先高后低”的原则。

4. 细部构造防水处理

4.1水落口防水构造

水落口周围直径500mm范围内坡度不应小于5%,并应用防水涂料涂封

4.2天沟、檐沟防水构造

天沟、檐沟卷材收头应固定密封

4.3伸出屋面管道防水构造

找平层应做成圆锥台,管道与找平层间应留凹槽,并嵌填密封材料

4.4变形缝防水构造

缝内宜填充泡沫塑料,上部填放衬垫材料,并用卷材封盖,顶部应加扣混凝土盖板或金属盖板

4.5泛水防水构造

泛水是指屋面与立墙的转角部位。铺贴泛水处的卷材应采用满粘法

设计与施工应遵循“防、排、截、堵相结合,刚柔相济,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

地下工程的防水等级分为四级。

地下工程迎水面主体结构应采用防水混凝土

5. 防水混凝土

含义:防水混凝土,又称抗渗混凝土,是以改进混凝土配合比、掺加外加剂或采用特种水泥等手段提高混凝土密实性、憎水性和抗渗性,使其满足抗渗等级大于或等于P6(抗渗压力为0.6MPa)要求的不透水性混凝土。

(1)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的选择:最低定为P6,一般多采用P8。

(2)防水混凝土的配筋及其保护层:处在迎水面应不小于35mm;当直接处于侵蚀性介质中时,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

(3)防水混凝土的搅拌:防水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一般不少于2min。

(4)防水混凝土施工缝的处理: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宜少留施工缝。顶板、底板不宜留施工缝,顶拱、底拱不宜留纵向施工缝;垂直施工缝宜与变形缝相结合

(5)施工缝防水的构造形式:埋设止水条、外贴止水带、中埋止水带

(6)防水混凝土的养护:①养护期不少于14d;②防水混凝土不宜采用电热法养护;③蒸汽养护时,最高温度不超过50℃。

6. 卷材防水层施工

6.1施工要求

(1)在平面与立面的转角处,卷材的接缝应留在平面上距立面不小于600mm 处。

(2)在所有转角处均应铺贴附加层。

(3)方法:外防外贴法和外防内贴法

外防外贴法施工:外防外贴法是先在垫层上铺贴底层卷材,四周留出接头,待底板混凝土和立面混凝土浇筑完毕,将立面卷材防水层直接铺设在防水结构的外墙外表面。

贴卷材应先铺平面、后铺立面,交接处应交叉搭接。

外防内贴法施工:外防内贴法是在底板垫层上先将永久性保护墙全部砌完,再将卷材(防水层)铺贴在永久性保护墙和底板垫层上,待防水层全部做完,最后浇筑围护结构混凝土。

先铺立面,后铺平面。施工环境条件受到限制时选用。

7. 水泥砂浆防水施工

(1)材料要求:普通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或特种水泥,不低于32.5。砂宜采用中砂.

(2)施工工艺要点:每层宜连续施工,养护温度不宜低于5℃,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

8. 涂膜防水层施工

适用:适用于受侵蚀性介质作用或受振动作用的地下工程

种类:有机防水涂料和无机防水涂料

施工做法:外防外涂、外防内涂

9. 细部构造防水处理

9.1变形缝防水处理

变形缝应满足密封防水、适应变形、施工方便、检修容易

用于伸缩的变形缝宜少设,可采用后浇带、加强带、诱导缝等替代措施。

变形缝处结构厚度≮300mm,变形缝宽度宜为20~30mm。

9.2后浇带防水处理

当地下工程不允许留设变形缝,而实际长度超过了伸缩缝的最大间距时,可设置的一种刚性接缝,即后浇带。

后浇带混凝土应一次浇筑,不得留设施工缝;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d

防水做法:柔性涂膜防水层、刚性防水砂浆防水层,或两者复合的防水层。

10. 厨房、卫生间的地面防水构造与施工要求

10.1厨房、卫生间的地面防水构造

结构层:宜采用整体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找坡层:找坡层厚度小于30mm时,可用水泥混合砂浆

找平层:要求采用1∶2.5~1∶3水泥砂浆

防水层:墙面防水层一般不低于1.8m 高

面层:

10.2厨房、卫生间地面防水层施工

10.2.1聚氨酯防水涂膜施工:

工艺流程:清理基层涂布底胶 配置聚氨酯涂膜防水涂料 涂膜防水层施工 作好保护层

涂膜防水层施工:一般2-4遍,每遍之间相互垂直,每遍需固化5h以上

防水质量检查:采用蓄水方法检查,蓄水深度最浅处不得小于10mm,蓄水时间不得少于24h;

10.2.2氯丁胶乳沥青防水涂料施工

防水层可采用一布四涂、二布六涂或只涂三遍防水涂料三种做法。

第九章  建筑装饰工程

1. 抹灰工程

定义:抹灰工程是将各种砂浆、装饰性石屑浆、石子浆涂抹在建筑物的墙面、顶棚、地面等表面上,除保护建筑物外,还可以作为饰面层起到装饰作用。

1.1抹灰工程的分类和组成

1.1.1抹灰的组成

底层(砂浆应与基层相适应,5~7mm;与基层粘结作用);

中层(5~12mm;找平作用);

面层(厚2~5mm;装饰作用)

1.1.2抹灰层的厚度(分层进行)

水泥砂浆:5-7MM;混合砂浆:7-9MM;平均总厚度:≯35MM(采取加强措施)

1.1.3抹灰工程的分类

按使用要求和装饰效果的不同:一般抹灰、装饰抹灰、特种砂浆抹灰

1.2一般抹灰工程施工工艺

1.2.1一般抹灰的材料

(1)石灰膏:熟化≮15d;

(2)砂:含泥量≯2%。

1.2.2施工准备

基层处理:基层表面清理,洒水湿润;检查基层表面平整度;不同基层材料(如砖石与混凝土)相接处应铺钉金属网,金属网与各结构的搭接宽度从相接处起每边不少于100mm。

1.2.3抹灰施工工艺及操作要点

内墙抹灰

(1)贴灰饼: 1∶3水泥砂浆,50mm×50mm,厚度为抹灰层厚度(普通抹灰18mm;中级抹灰20mm;高级抹灰25mm。)。作用:控制抹灰层的平整度、垂直度和厚度。

(2)墙面冲筋:筋宽50mm 左右

(3)护角:用1∶2水泥护角,其护角不低于2m,每侧宽度不小于50mm

(4)抹底灰(中灰):冲完筋2h左右

(5)修抹预留孔洞、电气箱、槽盒:

(6)抹罩面灰:罩面灰应两遍成活,厚度约2mm,抹灰要按先上后下顺序进行。

要点:各层砂浆的强度:底层>中层>面层,并不得将水泥砂浆抹在石灰砂浆或混合砂浆上。

外墙抹灰

(1)先弹分格线,粘分格条:避免罩面砂浆收缩后产生裂缝,防止面层砂浆大面积膨胀而空鼓脱落

(2)外墙抹灰应进行养护:水泥砂浆罩面成活24h后,要浇水养护3d

(3)防止空鼓开裂的措施:一是在基层上涂刷一层“界面处理剂”,封闭基层;二是在砂浆中掺入胶结材料,以改善砂浆的黏结性能;三是涂刷“防裂剂”

装饰抹灰施工

(1)水刷石抹灰施工:从下边抹起,同一平面的面层要求一次完成,抹阳角时,先抹的一侧将石粒浆抹过转角,抹另一侧时,用八字靠尺将角靠直找齐。养护时间不少于7d。

(2)斩假石装饰抹灰施工:斩剁时必须保持墙面湿润;斩剁的顺序应由上到下,由左到右进行

(3)干粘石装饰抹灰施工:建筑物底层或墙裙以下不宜采用干粘石

(4)假面转是用彩色砂浆抹成相当于外墙面砖分块形式与质感的装饰抹灰面。

2. 吊顶工程施工

吊项的类型:开敞式吊顶、隐蔽式吊顶、活动式吊顶、金属装饰板吊顶

吊顶的构造组成:有支撑、基层、面层。

2.1暗龙骨吊顶安装

2.1.1木龙骨吊顶安装

对于叠级吊顶,一般是从最高平面(相对地面)开始吊装

2.1.2轻钢龙骨吊顶安装

(1)吊杆轻型用φ6,重型用φ8

(2)轻钢龙骨顶棚骨架施工,先高后低。主龙骨间距一般为1000mm

(3)每个房间的中间部位,用吊杆螺栓进行上下调节,预先给予一定的起拱量。

(4)以一个房间为单位进行调平

2.2明龙骨吊顶安装

龙骨安装:跨度大于15m 以上的吊顶,应在主龙骨上,每隔15m 加一道大龙骨,并垂直主龙骨焊接牢固。

2. 轻质隔墙工程施工

轻质隔墙是分隔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非承重构件,分为板材隔墙、骨架隔墙、活动隔墙和玻璃隔墙。

2.1. 加气混凝土条板隔墙施工

加气混凝土条板隔墙一般采用垂直安装,板与板之间用黏结砂浆黏结,沿板缝上下各1/3处按30°角斜钉入金属片

2.2玻璃隔墙工程施工

空心玻璃砖隔墙安装:室内空心玻璃砖隔墙的高度和长度均超过1.5m 时,应在垂直方向上每两层空心玻璃砖水平布2根Φ6的钢筋

3. 饰面板(砖)工程施工

3.1大规格块材的安装

安装方法:传统的湿作业法、改进的湿作业法、干挂法、胶粘结法

安装工艺:

(1)钻孔、剔槽:位置,深度

(2)穿铜丝或镀锌铅丝

(3)绑扎钢筋网

(4)弹线:找出垂直(考虑板材厚度,灌注砂浆的空隙和钢筋网所占尺寸)

(5)安装大理石或预制水磨石、磨光花岗石:安装顺序:自下向上进行,柱面按顺时针方向安装。

(6)灌浆:1:2.5的水泥砂浆,分三次灌浆

3.2饰面砖粘贴(内墙釉面砖粘贴)

(1)画出皮数杆

(2)应按上下水管部位分中,往两边排砖

(3)一般由下往上逐层镶贴

(4)水泥砂浆作黏结层,中间鼓四角低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