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室管理能力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我校当前主要有MBA、MPA 两个专业的研究生在红庙校区培养。红庙校区地处中央商务区,经济繁荣,公司云集,给学生提供了更有利的参与社会实践的环境,而且整个中央商务区只有我们一所有资质招收MBA的高校,学生学习、就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有利于我们教育品牌的打造。
首经贸以“立足北京,服务首都”为办学宗旨,请问首经贸有哪些具有服务首都特色的研究项目?
在机构上,我校设有特大城市研究院、首都经济研究所等科研机构。此外,还与北京市相关部门和机构共同建设有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研究基地、北京市哲学社科CBD发展研究基地等,积极为北京市提供决策咨询、决策支持和公共政策研究,是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研究生可以和导师一起在这些机构和基地中开展科研工作。
首经贸近年来在专业硕士培养方面有哪些举措?
目前,我校有13个专业硕士点,在我校研究生教育总规模中,专硕研究生大概能占到40%。在专业硕士的培养上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导师主要负责研究生的理论学习,校外职业发展导师主要指导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发展。像MBA 的校外导师基本都是大企业的高管,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很大,而且有利于学生将来就业。
首经贸学术型硕士招生中,推免生多吗?
我们学校一直鼓励加大接收推免生的比例。获得推免资格是学生大学四年的综合能力的体现,学生整体素质比较好。对接收外校的推免生,我们没有设置限制,无论是“211”院校,还是非“211”院校,只要是获得推免资格的学生都可以申请。
哪些硕士专业报考竞争比较激烈?
当前比较热门的专业有金融、会计、劳动经济学、社会保障等专业,社会需求量大,就业比较好,报考比例在5∶1以上。我校劳动经济学是国家级重点学科,且有机会到日本进行交流学习,报考人数较多。
首经贸硕士研究生学费和奖学金情况如何?
我校还没有进行培养机制改革,当前80%左右的研究生都是公费生,而且除了部分专业学位(比如MBA)之外,学费都是5000元,应该是全国最低的。我们基本上是按学生入学初试和复试成绩的排名来确定公费名额。另外,还有学业奖学金,覆盖面可以达到研究生总数的30%。
有哪些科研项目是获得学校资助的?
我校非常注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针对研究生的科研项目有:科技创新项目,硕士博士都可以申请,一个项目资助3000~8000元;学术新人项目,这是针对有学术潜质的博士研究生,每人每年资助10万元,连续资助2年;产学研基地项目,主要支持学院或者导师与企业合作建立基地,进入基地的学生每月会有1500元资助;此外还有国内外联合培养研究生的资助。
研究生有哪些出国交流学习的机会?
我们每年有100万元的专项资金资助学生出国交流学习,每年受益的学生有30人左右,主要资助6个月以上的交流学习。去欧美的最多,一般每年资助20人以上,美国犹他大学、俄亥俄大学等是长期合作的学校。还有一个南京大学的项目,南京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每年在全国选拔50名研究生和美国的50名研究生一起进行培养,基本上是一个中国学生和一个美国学生住在一起,在南京大学学习一年,师资是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和南京大学的。这50名中国学生中,每年有10%左右来自首经贸,学费由学校承担一半,学分互认。
学生到欧美国家后以怎样的方式进行学习?
出国学习的项目有长期的,有短期的。长期的是6个月以上的,参加长期项目的学生在当地学校参加课程的学习,也会参与一些科研项目;短期的一般两三个月,短期项目的学生到那边基本上是进行课程的学习。
依据技能大师工作室制度及职责,为便于传授技艺、科技研发课题的管理,有效落实各项课题的推进,制定技能大师工作室课题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 指导原则。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以提高质量和效率为目标,制定技术攻关、革新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开展研究工作,有效解决现场实际问题。
第二章课题计划的申报
第二条 课题管理。归口技术部管理,由技术部负责对工作室上报的科研课题建议进行初步审定,填报实施工作办公室审核,经领导小组批准,下达年度技术攻关及技术科研课题计划。
第三条 课题范围。可以是技术改进、技术革新、科技研究、工艺流程改进及新设备作业标准、课件编制等课题,以解决生产质量问题,提高生产效率为目的。
第四条 申报流程。工作室所有成员均可根据自身专业特长、特点,结合安全生产需要,以解决安全生产实际问题为目的,认真思考,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按照附件“审批表”格式,报公司逐级审核批准后开展。
第三章课题计划的实施
第五条 课题计划及实施管理
1.年度课题计划由工作室负责人进行初审,从可研性、先进性、创新性等方面进行筛选,防止课题执行中断的情况发生。
2.根据公司的统筹安排,工作室每年11月30日前编制次年的课题审批表(见附件1),由工作室负责人初审通过后统一进行申报,课题申请表上交分厂领导。
3.由分厂领导组织分厂相关人员组成评估组,召集课题负责人对年度课题计划进行初步审核和评估。
4.课题报技术部审定后,提交实施工作办公室审核,并报请领导小组批准后实施。审批表一式四份,由分厂、工作室、实施工作办公室、课题负责人各存一份备案,课题进入实施阶段。
5.课题按照审批计划实施,无特殊原因严禁超出计划时间,课题负责人全面负责本课题的实施。
6.工作室负责人管理、控制课题实施。课题负责人及时向工作室负责人汇报课题进度,工作室负责人定期召开课题实施交流会,及时帮助课题组人员解决问题。课题执行过程中不再受理新课题的申报,遇特殊情况只进行局部调整。
7.课题实施完成,课题负责人向工作室负责人汇报成果情况,并申请验收。工作室负责人统筹安排对各项课题的成果验收、工作协调,向实施工作办公室提出申请。成果验收申请表见附件2。
8.实施工作办公室根据工作室负责人的验收申请,协调各方组成验收评委组,对课题项目进行全面验收。从目标完成、安全性、技术标准、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检查,由验收评委组给出最终结果:优质、合格、不合格。
第六条 其他支撑措施。经批准的课题,负责人必须加紧研究,积极开展,定期召开工作会,收集情况、交流经验,讨论下一阶段工作。
1.工作室以分厂的设备为主、其他在用设备设施为辅进行课题研究和技术攻关。
2.工作室实行弹性工作制,成员根据攻关活动需要,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情况下灵活开展工作。
第四章 附则
第十二条 费用管理。按《昆船二机公司技能大师工作室管理实施细则》执行。
第十三条 考核
1.工作室成员年度发生重大责任事故且属于主要责任人的将不再聘用。
2.课题未按计划推进,或工作滞后的;课题未完成,或验收结果不合格的,由领导小组进行处罚。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实施工作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1.技能大师工作室攻关课题实施审批表
2.年度技能大师工作室课题成果验收表
附件1
技能大师工作室攻关
课题实施审批表
课题名称:
课题负责人:
起止日期:
填 写 说 明
1、本表由课题负责人填写,公司相关部门审定。
2、本表一式4份,分厂1份、工作室1份、实施工作办公室1份、课题负责人1份。
3、本表用A4纸打印填报,表内填写内容使用五号宋体字。
4、课题组成员情况按在课题中贡献大小和责任轻重进行顺序排名。
年度技能大师工作室研发课题审批表
课题名称
课题组
成员情况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称
研究任务及分工
联系电话
起始时间
年 月 日
结束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性质
1-安全技术,2-技术攻关,3-技术改进, 4-节能环保
其他:
一、研究内容提要:
二、课题申请理由:
三、研究内容、方法、关键技术及实施可行性:
四、要达到的目标及主要技术指标:
五、实施计划安排:
工作室审批:
负责人:年 月 日
分厂审批:
(盖章)
负责人: 年 月 日
技术部审批:
(盖章)
负责人:
年 月 日
实施工作办公室审批:
负责人:
年 月 日
领导小组审批:
副组长: 年月日
组长: 年 月 日
制表人:课题负责人: 日期:
附件2
年度技能大师工作室课题成果验收表
课题名称
课题组
成员情况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称
研究任务及分工
联系电话
起始时间
年
月
日
结束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性质
1-安全技术,2-技术攻关,3-技术改进, 4-节能环保
其他:
实现目标及主要技术指标:
完成进度追踪记录:
成果情况及推广运用记录(有图文说明的可附件):
课题负责人申报意见:
年 月 日
工作室审核:
年 月 日
验收意见及评定结果:
年 月 日
验收组成员:
年 月 日
领导小组审批:
副组长: 年 月 日
[关键词] 创新 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学生学习需要创新,教师教学需要创新,创新可以说是教与学的灵魂。而历史学科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其他学科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中学历史大纲突出了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明确指出:“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本人将就在中学历史课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因为疑问能使学生产生认知冲动,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才可能实现创新。可以这样说,创新始于“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能体现创新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创设教学问题情景,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变化过程,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思维,激发求知欲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教师应热情地鼓励每位学生大胆质疑问题,给学生质疑的机会。教师还要认真对待学生的问题,对提出的“问题”,不论多么肤浅或异想天开都不能嘲笑。不能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去对待学生的问题,要创造民主气氛,杜绝从言语上或行动上挫伤学生的积极性,防止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火花。对于那些取于发表反驳教师意见的学生更要加以表扬。即使他的观点是错的,也要先肯定他的勇取,然后再和学生一起讨论来加以引导。切不能教师一个人说了算,强行要求学生对老师的观点深信不疑,按老师的思路思考问题。
同时教师还要做好示范促进学生质疑,并且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了解从哪些方面质疑。教师在适时解答学生疑问的同时,应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参考书,查阅工具书,或相互研讨自行解决问题,针对学生的创造性解答加以鼓励。这样学生才能学会质疑的方法,而不至于无疑可问。
二、创设“互动式”的课堂合作教学模式
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已不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必须打破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变学生单纯地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课堂教学模式。荷兰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教学就是让学生‘再发现’的过程”,因而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再发现、再创造,将“单边式”的课堂教学转向多边“互动式”的课堂合作教学模式。素质教育强调“交流与合作”,即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为适应这种学习方式,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可采用“质疑—讨论—解疑”的“互动式”的课堂合作教学模式。其方法是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分析教材,然后再通过分组交流、讨论,使疑难问题得到解决。质疑就是为了解疑,讨论就是论疑和解疑的过程,这个过程正是开启学生创新思维的最佳时机,教师要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采用“互动式”的课堂合作教学方式,要求教师以理解和宽容的心态面个性差异的每位学生,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给学生以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和自由,给学生以充分发展的机会和自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不失时机地肯定学生的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鼓励他们的每一个进步,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受到努力的价值,从而更有利于师生之间乃至生生之间的互动。 转贴于
三、运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
素质教育要求以改变学生单纯从教师或书本上获取信息为从各方面获取有效信息,变学生单纯在学校学习为向社会学习和终身学习,这才是新形势下的教育目标。利用这一教学模式可采用多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如“主题规定型”开放式教学,即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规定的内容,要求学生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并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体现出来,这是中学阶段常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为此,我们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创设一些情景。
四、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创新能力
某心理学专家在研究了多年高考情况后指出,学生在考试中的失误往往不是知识有缺陷,主要是学习方法上的失误。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应是认识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地能动地参与,凝聚于知识中的智力因素才能转化为个体的创新能力。从学法指导入手,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强调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精神,这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法指导,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掌握不同的学习方法。如目标学习法、选择学习法、实践学习法、整合学习的方法等等。
五、强化思维训练,培养创新品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多种思维的训练,就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有类比思维、联想思维、辐射思维、逆向思维、辩证思维等多种训练方法。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方法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挑起新争论,激活新思索;介绍新观点,拓展新思维等。
总之,中学阶段正是学生创新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求,对已有结论的质疑,都是他们未来科技创新的潜在源泉,“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唯一的目的而是手段,是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和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因此,历史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历史创新意识的启发者和培育者,从多方面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造更充足的条件。在历史课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思考过程,启发学生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创新、标新立异,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教学改革手册》……主编 冯克诚 西尔枭 中央编译出版社
《历史教学实施指南》……主编 杨 扬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客户的管理能力无非是通过客户对人、事、钱、物的管理控制来体现,具体到营销工作就是对销售人员、往来账目、产品及促销品、销售政策等销售资源的把握与管理。而客户的仓库管理往往涵盖了以上4个方面的全部,对仓库的管理现状可以直接体现客户的管理能力。
笔者最近走访的两个客户的仓库,就非常具有代表性。
一位优秀客户仓库的参观感受
最近我应邀到一位非常优秀的客户那里去做员工培训。培训前,我例行参观了客户的仓库。因为都是朋友,所以客户也就不避讳,让库管打开了他大大小小的仓库(此位客户经营规模比较大,500平方米以上的仓库3个,300平方米左右的仓库2个)。
参观完客户的仓库,我都已经可以清楚了解客户经营的所有品牌以及每个品牌的单品数量以及大致库存了,我回头把这个问题讲给我的同事,他们说“你真是个有心计的人”。其实,我个人不这样认为,我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够对客户的经营情况及库存状况一目了然,是因为客户的库存管理规范。
回顾我这位客户的仓库管理,它具有这样几个特点:1、仓库划分是按照产品的品牌进行区分的,仓库内的陈列区划也都是按照品牌与品项进行区划的(所以我能够一目了然的了解到客户的经营品牌及品项);2、仓库内的产品陈列是按照产品周转的速度由外向内进行依次陈列的,而且产品打垛也比较规范(所以我能够了解到客户经营品项的库存及销售快慢的大致状况);3、客户5个仓库中有一个小仓库是专门陈列调回的陈旧日期及仓库内的滞销产品的,而且即便是这些陈旧日期的产品,陈列也非常的有次序,打垛也非常的仔细(所以我能够轻易的了解客户的经营损耗状况以及各品牌的销售状况);4、客户的库管手中的账本是分品牌、品种进行记录的,而且产品的流向及数量清晰可查;5、客户库管能够给我准确的报出各个单品、不同批次产品的准确数量。
我惊讶于这位客户良好且整齐库存陈列,更惊讶与这位客户库管所报库存数据的精确度以及产品出入库账本的清晰程度。
一位市场整改过程中的客户仓库走访
前一段时间,我为一个连续2个月完不成销售任务的客户做销售整改。在给客户提交整改方案前,我一样例行参观走访的客户的仓库,本计划在走访市场后再向客户提交具体的整改方案,但是当我走访完客户的仓库后,我已经当即可以向客户提交一份完整的整改方案了。
客户的仓库现状:1、陈列凌乱,品牌、品种相互交错陈列,进入仓库无从下脚;2、家族式管理,商的爱人本身就是仓库的库管,没有完整的产品出入库记录帐;3、经销商不能够准确报出各个产品的具体库存数量;4、仓库管理没有执行“先进先出”的库存管理原则,造成大量产品因积压于仓库角落而过期;5、终端退货后随意的放置于仓库于新日期产品一起陈列,同时没有采取任何的陈货处理措施,造成产品损耗并影响有效产品库存数据的准确度;6、个别产品积压,但另外一些单品却出现严重断货。
我提交给客户的整改报告:1、设置专门的库管人员,对产品的出入库进行管理;2、对库存产品按照品牌、品种、生产日期进行独立陈列;3、建立库存明细账及库存预警机制(包括产品库存数量预警与产品临期预警);4、对退货产品进行集中陈列并实行每周清点上报制度,以确保对退还货的库存数据的了解与处理措施的及时性;5、引入品项管理,确保定货的均衡性以及产品库存的稳定与安全性。
透过仓库窥视客户的管理能力
经过对上面两个客户仓库的实际走访以及库存管理状况的分析与市场实际对比,我发现客户仓库管理规范的客户终端渠道网络健全、忠诚,人员稳定,终端拜访周期比较固定,市场遗留问题少,几乎没有坏账问题,市场基础整体打造坚实而牢靠;而客户库存管理不规范的客户其终端网络健全程度就比较差,终端客户的忠诚度也因为一些细小的市场问题得不到落实解决而受到损害,人员流动频繁,整体经营品牌市场影响力与所占市场份额都比较低,根本就没有市场基础可谈。这些亲身经历使我深刻的认识到:仓库管理是客户管理的一个缩影或者称之为重要环节,通过库存管理可以窥视客户的管理能力。
笔者根据多年的客户管理经验,认为“透过客户仓库窥视客户的管理能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实施:
1、 检查客户库存产品的陈列状况,窥视客户市场管理的规范性。“不扫一屋,何以扫天下”,客户如果连仓库都整理不好,又怎么能够实施好对业务以及终端形象的管理。
2、 检查客户库存产品的产品新鲜度以及同类产品的不同批次数量。通过客户产品的新鲜度可以了解客户对各个品牌乃至单品的销售状况,通过对笔筒批次产品不同数量的清点可以了解客户终端管理的规范状况(是否先进先出,对终端客户是否实施陈货调整等日常售后服务)。
3、 检查客户各个品牌及单品的库存状况。了解客户的多品牌、多品种库存状况可以了解客户是否具备安全库存管理,如果出现单品断货或单品牌库存积压状况,我们就可以断定这个客户一定难以运作好市场(没有合理的库存,更不可能保证销售的稳定)。
4、 检查本品牌的产品库存以及在客户库存中的份额以确定客户对本品牌的忠诚度。在一定程度上讲,客户的库存某个品牌产品的大小代表着对某个品牌忠诚度的大小(当然,恶性库存除外。一般来讲客户对本品牌库存数量的最低要求是各个单品应达到安全库存)。
5、 检查客户陈旧日期产品库存数量、陈列位置及阵列整齐度。通过这项检查可以了解客户的市场服务状况以及财务管理状况。对陈旧日期产品的调回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客户的终端服务的优劣,而对陈旧日期陈品的陈列位置及整齐度可以说明客户对产品损耗以及如何降低损耗的重视程度,从一个侧面体现客户的财务管理状况。
6、 通过客户对库存促销品的管理可以轻松的了解客户财务管理制度的严谨性。促销品是一个销售辅助品,也是公司一项巨大的销售开支,对促销品出入库管理状况直接体现客户的财务核算能力,从一个侧面了解客户财务管理制度的严谨性。
[关键词]技能 通用管理 认证 “双证书”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442.4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1-0006-04
一、项目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很快,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素质良好、技能合格的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兼具“高等性”与“职业性”,其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基层第一线与实际工作场所需要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技能人才。由于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有较高关联度,其关注度也随着经济发展逐步变热。
叶平浩在选取2002年至2011年CNKI中1582篇高等职业教育方面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后,认为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关注的问题集中在基础领域,如工学结合、课程模式、教育教学质量、就业、人才培养目标等。
在高等职业教育诸多问题中,其核心问题是质量。教育部2006年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深刻认识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还提出构建专业认证体系、推行“双证书”、加强课程建设与改革等具体意见。
关于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界定,目前尚无完全统一的看法。我们认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合格或者卓越,应服务于其目的,即能够实现高等教育包括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可视为合格或卓越。本项目正是在此背景之下提出,试图探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水平的某个具体途径。简言之,就是建设一门课――管理技能开发,引进一种认证考试――通用管理能力(GMP),再将两者进行衔接融合。当然,这种探索应看做是对教育部提出高等职业教育推行“双证书”的意见的一种响应,应能在局部改善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建设的基本思路
管理技能开发课程教学目的主要是通过三个模块――自我管理、个人与团队、团队管理向学生传授涉及开发自我意识、解决问题、了解和融入团队与组织、团队建设与领导各个方面的管理技能。通用管理能力认证考试是由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引进和推广的一种水平考试。管理技能开发课程与通用管理能力认证考试课证衔接的设想,是用较低的教学和学习成本使得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的同时顺利通过认证考试,从而实现高职高专教学“双证书”或者“多证书”的设想。
最简单的衔接办法是直接“拿来”,即将通用管理能力认证考试涉及的内容完全搬用,完全替代管理技能开发课程内容,然后教学也围绕考试进行。但这样做恐怕不能达到低成本的目的。原因是通用管理能力认证考试有自身的特点和要求,不同于一门课程的教学,而放弃一门已经有较多的经验价值的课程也是对原先的投入的放弃。值得探索的是,可否在管理技能开发课程的基础上,引进通用管理能力认证考试的核心知识点,然后通过管理技能开发课程改良和建设,使得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既能满足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取得学分的需要,又能实现考证的双重目的。
三、管理技能开发课程与通用管理能力认证考试叠合与差异分析
(一)教材的基本情况
天向互动教育中心翻译引进的《个人与团队(第二版)》,分为上下两册,两册分别以自我发展管理和团队管理为主题展开。自我发展管理主题主要讲述组织中的个人应具备哪些必备的基础管理技能,这种技能直接指向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团队管理主题主要讲述如何领导团队,并成为优秀的领导者。[1]自我发展管理主题又分为五个板块来阐述:自我规划、时间管理、沟通基础、工作沟通、融入组织。这五个板块实质上阐述了三个内容和一个衔接点,即自我规划、时间管理、沟通管理和从个人到团队的一个衔接点:融入组织。因为《个人与团队(第二版)》下册的内容开门见山地从四个方面来阐述团队的管理内容:团队建设、实现目标、团队激励、领导团队。从这个角度来说,在自我发展管理主题中加入一个衔接板块是必要的。徐世勇、刘旭刚编写的《管理技能开发》面向在校学生,目的是“期望在校学生掌握和了解管理技能的一些基本概念,特别是掌握一些基本的管理技能”。[2]实际上,这本书的编排也主要是从个人管理技能和团队管理技能这两个主题展开,了解自我、问题解决、压力管理、人际沟通与合作技能、冲突管理这些章节更多的是强调个人的管理技能,团队管理、授权则从团队管理技能的角度来展开。
(二)相同点的比较
1.两套教材编写的出发点相同。两套教材的编写者都意识到管理能力是当今社会人才的必备的一个能力, 和社会分工、高校专业分科之间并没有天然的沟壑。相反,当今社会需要具备管理能力的通用型人才。在这样一个认识的基础上,有了天向互动教育中心《个人与团队》教材的引入和认证体系的结合,也有了对徐世勇、刘旭刚编写的《管理技能开发》的编撰。
2.两套教材的主题相同。徐世勇、刘旭刚编写的《管理技能开发》和天向互动教育中心翻译引进的《个人与团队(第二版)》,教材编写的主题都是两个,即阐述个人管理技能和团队管理技能。尽管两套教材有不同的侧重点,但都始终围绕着这两个主题展开论述。
3.在一些具体的章节安排上相同。两套教材在一些具体章节的编排上是相同或相似的:《管理技能开发》中的了解自我、人际沟通与合作技能章节和《个人与团队(第二版)》上册中的自我规划和沟通管理内容上相重合;《管理技能开发》中的团队管理、授权章节和《个人与团队(第二版)》下册团队管理的部分内容相重合。
(三)不同点的比较
1.教材的侧重点不同。徐世勇、刘旭刚编写的《管理技能开发》侧重于实用性技能的开发;天向互动教育中心翻译引进的《个人与团队(第二版)》侧重于基础管理知识的阐述,并且和认证体系相结合。这种侧重点的不同,通过教材内容编排的不同体现出来:《管理技能开发》比《个人与团队(第二版)》多出三个板块的内容,即问题解决、压力管理、冲突管理。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恰恰是在个人管理技能方面非常实用的内容,也是要综合运用个人管理基本知识才能够完成的内容。而对于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个人与团队(第二版)》未予以提及,而是用更多的笔墨去细致地阐述了个人管理和团队管理中的基本理论。
2.知识点不同。从通用管理能力(个人与团队)一些常见的考点比对,《管理技能开发》与《个人与团队(第二版)》均有知识点重叠和差异,有些知识点表述略有出入,但实际上所指相同。我们归纳通用管理能力(个人与团队)常见的考点20个,分别是SWOT分析法、KOLB学习周期、SMART原则、时间管理矩阵、PEST分析法、组织竞争优势――顶点优势、迈克・波特五力分析模型、ANSOFF矩阵、BSC平衡计分卡、三环领导模型、六顶思考帽法、头脑风暴法、目标管理、WBS任务分解法、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期望理论、双因素理论、X理论Y理论、五种团队领导方式、团队能力和领导方式,这些考点全部落在《个人与团队(第二版)》,但落在《管理技能开发》上的也有7个,类似度达35%。当然,《管理技能开发》其他的知识点是这个教程的一些特色,在这些考点之外,也在所料之中。
3.成本不同。成本从两个角度来考虑,即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由于两套书的侧重点不同,其编排的篇幅不同,如此直接导致了选用相应教材的教学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的不同。徐世勇、刘旭刚编写的《管理技能开发》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定价32元,共八章,236页,预计30个课时能够完成教学任务。天向互动教育中心翻译引进的《个人与团队(第二版)》上下两册,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定价64 元,全书十个单元,共36章,500页,预计需要70课时。
综上所述,在对《管理技能开发》和《个人与团队(第二版)》进行对比之后,我们得出以下结论:《管理技能开发》具有更强的实用性,能够在实用技能的培养上起更多的作用;而《个人与团队(第二版)》则更强调知识的基础性和体系性。如何结合两者的优点,同时实现技能提升和获得证书是一个有意义的探索。
四、假设与实验及其结论
(一)假设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一直选用徐世勇、刘旭刚编写的《管理技能开发》,同类可选用的教材并不多见。从国外引进的教材以大卫・A.惠顿,金・S.卡梅伦《管理技能开发》最具权威性。引进教材内容丰富,极具国际化,但要经过消化吸收,进行本地化方能使用。另外引进教材大多篇幅过长,价格不菲,学生尚未使用已有畏惧,因此我们并未选用。
通用管理能力认证考试(个人与团队)目前以Karen Holems,Corinne Leech编著,天向互动教育中心翻译引进的《个人与团队(第二版)》为考试指定教材,教材篇幅适中。考点基本落在教材之内,未有逾越。
管理技能开发课程与通用管理能力考试知识点对比分析的基本假定是:
第一,上述教学和考试的知识点是封闭的,封闭的区间各自在《个人与团队(第二版)》教材之内。
第二,涉及的各种概念和原理在教学或考试中可能表达不尽相同,但在比对中视为同一术语、同一原理或同一知识点。此类差异性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第三,教学和考试涉及的案例教学或案例分析可能要动用更加全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可能在上述的区间之外,但此类延伸也将不在本文探讨的范围之内。
技能提升和获得证书是一个有意义的探索。
(二)实验设计
为了评估在管理技能开发课程的基础上,引进通用管理能力认证考试的核心知识点,然后通过管理技能开发课程教学实现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并掌握实用的管理技能与考证双重目的的可能性,设计实验如下:
1.实验分组
参照组甲:由A教师以公选课的方式开设《管理技能开发》课程,选用徐世勇、刘旭刚编写的《管理技能开发》的教材,32课时。甲实验组A教师仅以《管理技能开发》的教材为基础进行讲授。
实验组乙:由B教师以公选课的方式开设《管理技能开发》课程,选用徐世勇、刘旭刚编写的《管理技能开发》的教材,32课时。乙实验组B教师在《管理技能开发》的教材之外,以天向互动教育中心翻译引进的《个人与团队(第二版)》为依据,选取20个通用管理能力认证考试的核心知识点,进行讲授。
考虑到教师授课水平的不同,可能会影响实验的结果,因此,项目组在设计实验时,第二学期的实验设计做了改变,即其他指标不变,在第二学期中,参照组甲和实验组乙由同一教师讲授。
2.实验评估
两个实验组的学生,以参加“基础级个人与团队管理”的认证考试为课程考核的方式。在成绩公布后,分析两本组的考核情况,做出分析评估。
如果各项指标或者多项指标,实验组都优于参照组,则说明了在管理技能开发课程的基础上,引进通用管理能力认证考试的核心知识点,然后通过管理技能开发课程教学实现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并掌握实用的管理技能与考证双重目的的可行性;否则,说明其不可行。
(三)结论
实验进行了两个学期,获得了两组数据,相关情况如下:
第一学期数据:A教师讲授的参照组甲和B教师讲授的实验组乙各45人。
■
第二学期数据:参照组甲和实验组乙各60人,都由B教师讲授。
■
第一组的实验数据表明,在两位不同的教师讲授的情况下,实验组的各项指标或者多项指标都优于参照组,通过率两个组相差了一倍。考虑到师资因素设计的第二次实验数据表明,实验组的各项指标或者多项指标都优于参照组,并没有太大的改变,这说明在管理技能开发课程的基础上,引进通用管理能力认证考试的核心知识点,然后通过管理技能开发课程教学实现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并掌握实用的管理技能与考证双重目的的可行性。
五、经验与总结
(一)弱弱结合,任重道远
管理技能开发是我们新开设的一门课。开设的初衷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感到传统的课程如管理学或管理学原理在内容上侧重于知识和原理部分,但管理技能部分较为单薄。解决之道可以是继续开设管理学或管理学原理课程,但在教学内容上侧重选择技能部分传授,也可以对管理学或管理学原理进行改造,专设关于管理技能方面的课程,如管理技能开发课程。后者是我们参照国内部分高校和国外高校教学实践“拿来”的。这其中自然有很多东西需要探索和试验,准备不足,经验不够也是预料之中的。或许也可以这样认为,我们开设的这门课不太成熟,教学实践中问题较多。通用管理能力认证考试从2002年始引进、改装、出台,至今有十余载,但考试认证制度和过程也在完善之中,也略显幼稚,社会认可程度不高。所以课程管理技能开发与通用管理能力认证考试可能相互“提携”的机会比较小,更可能的是借鉴整合形成新的影响力,预期效果是弱弱整合形成强势。可见,任务的艰巨性和失败的几率是同时并存,要取得较好的效果需要持续投入和较强的模糊耐受性。
(二)外部影响因素较难排除
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有几个因素影响较大,较难排除。其一,教师不易证明通用管理能力认证考试的权威和有用性。通用管理能力认证考试本身社会认可程度尚待提升,其认证考试建设也在发展中,在课证联动衔接建设中,学生实用导向比较明显,比较关注证书的社会认可程度或关注其权威性(学生的逻辑是社会认可度高,权威性就高)。若证书能成为学生就业的一块敲门砖,帮助学生成功就业,学生就认为它“有用”。尽管这样判断比较急功近利,表面看还合乎常理,因此比较难以说服学生改变思维,说服他们考虑再多一点、再广一点、再远一点。其二,教师的流动性大,教学团队建设受较大影响,进而影响与教学团队相关的教学工作,如教学大纲设计的优化、教材建设、考试题库建设等。其三,通用管理能力认证考试变化发展影响课程教学设计稳定性。通用管理能力认证考试从引进、改造、推出和推广有一个完善的过程,同时也在变化之中。教学设计在以往的认证考试中寻找结合点和衔接吻合内容,这样的内容本身就在变化中,可能教学设计刚刚构建成型,认证考试已经有所调整。其四,认证考试组织过程较为冗长和不确定,从报名到考试到出成绩能按计划的时间表进行,但发证环节耗时较长,效率不高,使部分学生因此质疑考试的质量和权威。
(三)项目取考证之长补课程之短有小量成功
毋庸置疑,课程与考证衔接建设均有小量成功。首先,项目建设过程解决了课程教学目的性的问题,使学生在选课之初就明白他们是为考证准备的,与单纯选课要学分不一样。其二,解决了课程教学内容单薄、封闭、静止的问题。课程建设与通用管理能力认证考试相连接,考试中吸取当前管理学最新的知识和技能都能通过设计的连接办法进行传导,向管理技能开发课程输送最新信息。其三,解决了部分学生“双证书”需求问题。在项目实施的高校中,部分学生获得“双证书”的渠道有限,机会有限。在完成课程获得学分的同时还能获取一个认证考试证书,哪怕证书“含金量”还不是很高,总体来说无坏处,有利益,何乐而不为?其四,教师教学团队(或可称为虚拟团队)初步建立。通过项目建设,课程管理技能开发教学团队业已建立,并形成交流互动、优势互补的教学团队。尽管教师流动对教学团队有所冲击,但互联网等移动通讯技术使虚拟团队工作方式成为可能,因此团队工作并未受太大影响。其五,课程管理技能开发教材建设已有思路,即将通用管理能力认证考试部分考点在课程现有的内容上(教学以徐世勇、刘旭刚的《管理技能开发》为教材展开教学活动,并以此本教材的内容框定学习内容)体现出来,或将通用管理能力认证考试考点有机融入教材中。当然这部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其六,通过课程学习和参与认证考试,学生掌握了更多的能满足实践工作需要的管理技能,这些技能可能是学生未来职业生涯成功的基石。总之,项目建设强化了课程管理技能开发的建设,使之在教学内容、教学团队、教材建设方面有一定进步;项目建设还引进了通用管理能力认证考试,使部分学生持有或将持有“双证书”;项目为学生职业发展提供了更多工具,增加了就业竞争力。
(四)追求长效要持续投入
项目成果具有非人格性,一旦小有所成便物化依托单位的资本――人力资本。既然是人力资本就有继承性,并不一定说是谁的项目,并不一定因为是谁主持便改变其非人格的意义。项目建设的效果要保持或扩大效果,使课程管理技能开发成为项目依托单位一个优质课程,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建设,需要同行认可,继而接班和传承。一句话,要持续进行和追求长期效果,还需要持续投入。
六、结束语
一种新的探索,总是需要时间让社会认识到这种探索的价值。高等职业教育需要发挥其不同于一般本科院校的地方,要培养出能够快速职业化的毕业生,管理技能开发正是这样一种探索。这一课程有最实用和简洁的管理学的课程设计,不需要基础性的管理学知识,面向管理专业和非管理专业的学生,使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实用的知识。如果教学设计的合理性,能够像其他资格考试一样,最终能够通过证书的方式体现出来,这对高职高专毕业生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但正如上文所述,课程和考证两者在社会上的认可性都较弱,这需要长效的持续的投入。而作为课程的承担者,教师应当有坚定的信念,能够坚持开设课程,全心全意上好课程,指导学生参与考证。我们应逐步扩大师资队伍,形成相应的师资团队,将课程建设成精品课程,并逐步在全校范围内推广,最终将课程设立为基础必修课程。同时,在逐步的发展中不断总结经验,做好反馈调研,用调研数据支撑课程,进而向整个社会推广。
[ 参 考 文 献 ]
[1] KarennHolems,Corinne,Leech编著,天向互动教育中心译.个人与团队(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 徐世勇,刘旭刚.管理技能开发[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2010.
[3] 大卫・A.惠顿,金・S.卡梅伦.管理技能开发(第8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4] 叶平浩.国内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热点与前沿可视化分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2(9).
[5]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DB / OL]..
[6] 黄蓉生.关于高等教育质量基本问题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2(4).
在社会交往中,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有利于自己的发展,也有利于他人和社会。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使自己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就必须具备谦让、助人、合作、共享和奉献的美德。要做到这些,就需要有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和意志,做自己情绪的主人,使自己的情绪服从理智的管理。
七年级思品“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等教学内容的设计,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会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在组织学生学习这些内容时,可通过分组讨论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懂得:只有能够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因此,老师要有意识地逐步培养学生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
二、重视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新课程凸显学生主体作用,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师生互动,这对于促进学生自觉学习,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学会与他人交流和沟通是非常有帮助的。教师在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获取知识这一教学方式时,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与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要求教师课前备课必须作充分的知识准备,教学活动中更多地给学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情景与问题,给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和探讨问题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讨论问题后,要重视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关键,因此课堂教学中必须留给学生充足的讨论和表达观点的时间,切忌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否则课堂教学就无法收到实效。
七年级思品教材中有关“学会与他人交流和沟通”、“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教学内容的设计,就是为了逐步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三、重视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社会是复杂的,在思品课教学中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坚持正面导向的前提下,要针对社会时弊有意识地引入某些社会情景,使学生了解社会现象的复杂性,让学生在实际体验中掌握辨别是非的能力。
八年级思品“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了解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易沾染的一切不良行为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等教学内容的设计,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教学中,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同时列举某些典型的社会不良行为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影响和危害,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换位思考“假设事例中有不良行为的人就是我,那么我的人生,我的父母将会怎样”,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
这时的积极思考,既是学生反省自我的契机,也是培养学生辨别是非能力的时机,这一问题思考后学生是不便于说出口的,教师只要组织得好,也会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四、重视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
初中生属于未成年人,是弱势群体。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利益的同时,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使学生懂得:“优质的个人生活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而良好的社会环境需要大家都遵纪守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未成年人的生活为什么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等问题,并组织学生对“未成年人的生活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等进行社会调查,让学生经历自己教育自己的过程,逐步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提高遵纪守法的意识和培养自我保护的能力。
五、重视培养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
九年级思品“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教学内容,是为了让学生知道:中国人口多,资源有限,环境问题突出,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懂得:“保护自然是保护我们的未来,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资源是有限的,为了满足人类的长期性的各种需要,又能使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必须杜绝浪费,树立节约意识”。
在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分组调查本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收集一线资料,并布置每个活动小组向当地政府或环保部门写出保护环境的建议等综合实践,让学生在活动中有了真实的体验和感受,培养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
六、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的能力
[关键词]课堂观察 教学能力 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杨在宝(1979- ),女,云南施甸人,红河学院工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信息化教学设计。(云南 红河 661199)张杰(1969- ),男,四川巴县人,云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信息化教学设计。(云南 昆明 650500)王燕(1977- ),女,云南蒙自人,红河学院工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信息化教育、教学设计。(云南 红河 661199)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红河学院校级教学建设项目“《教师教学能力》微课程建设”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YJG1104)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5-0068-01
所谓课堂观察,就是观察者带着明确的观察目的,凭借感官及辅助工具,将研究的问题具体化为观察点,将课堂中的连续性教学事件拆解成微小单元,透过观察点对每一个单元定格、扫描,搜集、描述与记录相关的详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课堂观察的目的是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从课前准备、课中观察到课后交流的过程,能够较全面地学习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和教学援助等专业能力,是教师自我提高的有效途径。
一、课堂观察的内涵
课堂观察架起了课堂教学和教育研究的桥梁,让教师开展基于课堂的教学研究,以改善教学、提升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它既是一种教学活动,更是一种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课堂研究范式。课堂的观察者可以是教学管理者、教学督导、教师等,教学管理者和教学督导通过观察、研究,发现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发展策略,为教师提供学习和提高的机会。教师观察他人课堂后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在整个观察过程中观察者和被观察者进行平等对话、思想碰撞,探讨课堂学习的专业问题,从课堂观察中获得实践知识,互相汲取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技能,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一)课堂观察的特点
从定义看,课堂观察具有目的性、理论性、选择性等特点。一是目的性。不论观察者是什么身份,课堂观察总是指向一定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在课堂观察中,教师通常要根据自己的学习和研究目的来选择观察对象、内容和方法,在课前要作出系统的观察计划,这样才能够达到观察的目的。二是理论性。深层次的课堂观察需要运用理论作为分析框架,在理论和概念的引导下,以观察的课堂为背景,分析、讨论收集的资料,并反思、界定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寻求有效的教学和解释,因此,课堂观察有较强的理论性,是一种教育学层次的观察。三是选择性。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就意味着有选择。教师在进行课堂观察时,必须对要研究的问题,观察的对象、内容、方法、时间,分析资料的工具、方法等进行选择,不同的教学问题,观察的重点不同,选用的分析工具和方法也会不同,并非随意进入某一教室,满堂记即可。
(二)课堂观察的内容
LICC模式把课堂观察的内容划分成4个维度、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4个维度即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每个维度包含5个观察视角,每个视角的观察点不同。学生学习维度重点是观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学习的情况以及目标的达成情况,包括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5个观察视角;教师教学维度是实施教学的过程,包括把握教学环节、呈现教学内容、师生对话、指导学习、调控课堂等;课程性质维度主要观察被观察者的教学设计情况,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策略制定、教学评价等,教学策略包含教学资源、教学活动的设计;课堂文化则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去审视课堂,深度观察教学中人(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变化,包括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五个视角。
(三)课堂观察的过程
课堂观察的过程一般包括课前准备、课中观察、课后交流三个阶段。课前准备的目的是让观察者熟悉被观察者的课情(可以采用说课的形式),由此确定观察的目的、重点,制定观察量表,确定数据处理的工具、方法,避免课堂观察的随意性、盲目性,确保主题明朗、重点突出。课中观察是按照课前准备,选择恰当的观察位置和角度进行观察,记录、收集数据可以采用录音、录像、笔录等方法。课后交流是对课中观察的内容进行讨论、分析、总结、交流,包括自我反思、分析观察结果、思考和对话、对课堂提出修改建议等。值得注意的是,不管什么性质的课堂观察,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始终应是平等对话;观察者切忌以职位自居高位,或代表某一权威,影响交流的深度,失去课堂观察的意义。
二、通过课堂观察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途径
教学能力是教师进行高效教学的核心能力,设计、组织、预测、援助、评价构成教师的核心能力。从教学设计的角度看,“预测”发生在教学开始之前,对教和学的初始状态和期望状态进行预测和分析,决定教学设计的其他环节;“评价”则是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而预测和评价能力又从属于设计能力。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援助能力三个方面。LICC模式的四个观察维度从形式到内涵,全面展示了被观察者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援助能力,为观察者提供最真实的信息。因此,开展课堂观察活动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唤醒教师教学研究意识、创设平等的教研文化
目前,大部分高校开展的听评课呈现出形式化、任务化、客套化的特征,教师只是在完成任务,没有主动性,也不能体现其科学性,还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课堂观察。从“任务型”听评课向“课堂观察”转变,不仅仅是一种研究方法的转变,更是一种教学研究意识的觉醒与培育、一种教学生活态度的升华。部分观察者可能是学校的教学管理者、教学督导,他们肩负着学校教学管理和督导的重任,通过课堂观察,发现教学管理和教师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发展策略,消除自上而下的“评价性独白”的霸权地位,赋予普通教师教学话语权,促进课堂观察者和被观察者间通过平等对话达成共识与和解,实现对课堂教学问题的理解与重构,构筑平等的“研究性对话”教研文化。
(二)重新认识和学习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是面向教师的未来教学,以改进教学、发展教师的教学能力为目的的一种学术探讨活动,不是为了评价教学,获得某种奖励的居高临下的行政活动,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双方地位平等。重新认识课堂观察的目的和意义,意识到课堂观察对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作用,端正教师对日常听评课的态度。对课堂观察有了正确的认识之后,还需要教师学习一些常用的观察技术和方法,提高课堂观察的效度和信度,如确定观察内容、制作评价量表、学习观察中的录音录像技术及数据处理技术等。
(三)多种观察方式结合,加强反思
LICC模式中的每一视角都可以作为一个课堂观察的主题,针对某一个主题可以选择不同的授课教师、授课内容进行观察,同样也可以针对某一个教师开展不同主题的课堂观察。教师应该把团队观察与个人观察相结合,主题观察与跟踪观察相结合,课堂观察与自我观察相结合;捕捉课堂中有价值的关键细节,对关键细节进行分析、讨论;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组织和教学援助行为;思考课堂中各种学习场景,分析其中存在的教学问题和隐含的教学理念,感悟教学策略,建构置身于情境之中的再设计,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课堂观察既是一种课堂研究方法的改进,更是一种教研文化的重建,正确认识课堂观察,科学地开展课堂观察活动,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沈毅,崔允潡.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李国强.课堂观察: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J].教学与管理,2011(11).
[3]张爱军.课堂观察之于教师研究:价值、困境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0).
[4]郭永峰.论教师的课堂观察技能及其培养[J].教学与管理,2011(1).
(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江阴 214431)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的实践教学包括实验、教学实习、课程设计、大型作业、社会调查、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诸多环节,它是相对于理论教学的一种独立教学体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在教学计划制定,教材选用,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使用等各方面应该有所体现。基于此,必须从更新教育理念、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实习指导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深化实习课程体系改革着手,科学管理、规范管理教学实习,创新教学实习模式,全面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技能质量,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办出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关键词 :更新观念;基地建设;规范管理;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2-0226-01
一、更新观念摆正位置
“职业教育就是面向就业的产业,直接生产生产力的产业”,它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各类专门技能人才和为社会人员提供多种形式、多种层次职业培训的繁重任务。历年来我校98%以上的毕业生取得中级工以上的技能等级证书,学生上岗适应期短、操作能力强,一次性就业率高、稳定率高,社会赞誉度和家长满意度高,形成了毕业“出口”畅销,招生“进口”畅通,目前我校在校生近5 000人,每年招生1 200人左右,学校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
二、常抓不懈事故为零
随着学校实习条件的不断改善,会带来一些新的不安全因素,如不及时引起注意和加强管理,必将影响学校的发展。安全实习、文明实习已成为职业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一环,“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建立和健全安全规章制度,如安全教育制度、安全责任制度、安全检查制度、有关设备设施安全操作规程等,认真贯彻“五同时”,要计划、布置、检查、总结和评比安全工作。实习前,组织进行三级安全实习教育、安全技术教育,学校与实习处、实习指导教师、学生之间签订安全责任承诺书,做好事故苗子、事故隐患等前期处理工作;实习中,学生严格“三按”实习,教师加强巡视,注意设备设施运行安全和学生操作安全;实习后,及时总结,作好事故处理和“三不放过”管理工作。学校将安全规范上墙,警钟常鸣,并将安全工作的好坏直接纳入到实习指导教师的考核奖惩中去。至今,我校教学实习工作正常,历年来教学实习事故率为零。做到了领导放心、校长舒心、家长称心、学生安心。
三、规范管理提高质量
其一,确定教学实习目标目标具有导向作用、评价作用和激励作用,科学的确定中等职校教学实习目标能保证实习教学任务的完成、时间的落实、质量的提高。我校一直确定教学实习目标“五率”,即“全年安全责任事故为零、实习开出率100%、设备设施完好率98%以上,学生教学实习合格率98%以上、学生中级工以上技术等级人数达98%。”
其二,改革教学实习课程体系我校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实习课程目标,以经济、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应用CBE理论,采用DACUM表,从职业岗位分析入手,科学合理地设置教学实习课程,并依据科技发展趋势和江阴经济发展现状更新和优化教学实习课程设置,积极探索、实践和改革教学实习。
其三,制订教学实习实施计划省教育厅在有关文件中指出,“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教学比例一般为50%,生产实习一般安排半年至一年。对文化基础要求较高或对职业技能要求较强的专业,可根据需要对课时比例作适当的调整。”依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省厅文件精神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依据科学性、先进性、全面性原则,我们制订了专业(工种)技能教学计划-技能训练进程计划-课题训练计划-实习指导教师授课计划
其四,我们在实习中综合人、物、空间、时间、信息、环境等因素,加大理论与实践结合度,融工艺流程、技术标准、操作方法等于一体,实现了“六个一”:一是车间、教室合一,即课堂就是实训室,车间就是学场;二是学生、学徒合一,学生既是专业技能学习者,又是合格产品生产者;三是教师、师傅合一,实习教师既是理论传授者,又是实习指导者;四是理论、实践合一,开发理实一体化项目课程,以项目任务驱动学生完成专业学习;五是作业、产品合一,学生完成实习作业的同时,又在生产合格的产品;六是服务、创收合一,既为社会经济发展培育人才,又开展多种服务,在服务中获得直接地经济收益。新的教学实习模式极大地提高了教学实习效率和设备设施利用率,创立了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四、加大投入节支增效
职业学校学生实习设备投资大,消耗多,我市教育局和物价局核准职校学生实习可以收取实习材料费,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实习经费的不足。全校现有一个国家级实训基地,三个省级省级实训基地。我校仅用于机加工实习的通用设备就有100余台,各类数控设备60余台,这些设备设施为学校开展教学实习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开源节流、增值创收是衡量学校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学校利用设备设施、教师技术优势和所在区域地理位置优势积极开展对外培训服务,创造效益,服务社会,回报企业。
培养学生能力是现代教育的主要标志和根本任务。科学成为未来世纪的中心学科,更应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科学实验是科学教学的主要内容,是科学老师常用的教学手段 ,也是学生学好科学的有效方法。所以,以科学实验为突破口,探索一条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在我国,现行中学教材中的科学实验大多是照方抓药式的验证性实验,启发性、探索性不强,影响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些实验成功率又不高,更抑制了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
传统实验与设计实验
中学生所做过的绝大多数科学实验都是教材中预先设计好的实验。学生只是通过实际操作,观察一下实验现象,得出事先已确定的结论。这各实验,我们称之为传统实验。现行科学教材中安排的实验对学生形成、理解、巩固所学的科学知识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实验安排始终处于概念理论的领队地位,仅仅作为验证科学知识的手段,而缺乏对知识信息作纵向和横向的反馈,因此有可能阻碍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不利于能力的培养。
与传统实验相对应的是自己设计实验,这种实验只给出实验目的,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药品、确定实验步骤、分析实验结果。设计性实验是传统实验的延续和发展,是克服学生普遍存在的理论高分,实验低能的有效手段。实验设计是一个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过程,是寻方治病的过程。在实验设计过程中常常会有出人意料的实验现象和心理感觉,学生兴趣盎然。同时也会遇到挫折和失败,这也是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一种有效手段,这也是我们现代教育中所必须的。
实验设计的定义界定和作用
实验设计是根据实验课题所提出实验目的,让学生在已有的科学知识和实验技能技巧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实验方案来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验设计的课题一旦提出,学生作为认识主体必定要经历思考步骤(想法)和操作步骤(做法)两个科学认识过程。即首先需要分析课题所希望得到的科学事实是什么,再依次选取欲得到这些事实应采取的正确方法,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应控制的外界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评估等等,这一系列的思考步骤为认识主体指明和制定了正确的认识方向和道路,是主体顺利达到科学认识目的的主观手段和工具。而作为操作步骤则为主体提供具体的行为方法途径,是主体顺利达到科学目的的现实手段和工具。因此,实验设计这一方法的实施恰恰就是借助于问题情境下,思考步骤和操作步骤两方面的强化实践,使学生在科学知识的学习中有效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地落实中学科学教学大纲中所提出的“要重视能力培养和科学方法教育”的要求。
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目标
对实验原理、方法、装置的进一步完善,会提出改进意见;
对于给出的各种方案,能分析和优选出最佳实验方案; 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实验基本技能,根据确定的实验目的,自行设计科学实验方案,验证结论,得出规律,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实验设计推广存在的难题
1.由于仅限于现行科学教材实验进行探讨,缺乏对国内外各种有关资料的收集、验证和筛选工作,因此从培养学生素质的高度来看,尚缺乏整体研究。
2.升学率的牵制,大面积推广受阻。
3.课时安排,老师的能力及实验室的配置也存在矛盾。
尽管如此,鉴于实验设计这一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实际作用,它应该是科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方向之一。
实验设计试验的几点说明
1.在平行班中进行试验,结果是试验班与对照班相比,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意志品质等方面均强于对照班。中考中试验班的同学实验题失分率明显降低。
2.实验设计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最佳的学习心境,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尤其是设计“失败实验”,经过“失败—成功”的多次反复,对学生的震撼力深刻、持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得了科学知识,培养了能力,促进了身心发展,培养了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精神。同时使学生受到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对他们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打下一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