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民营企业与民营经济范文

民营企业与民营经济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民营企业与民营经济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民营企业与民营经济

第1篇:民营企业与民营经济范文

【论文摘要】民营企业起步晚、规模小、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公司治理不完善,其企业文化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不足。经济增加值”这一绩效评价方法可以在影响与改善民营企业文化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本文从分析研究民营企业文化特征入手,并根据经济增加值”的含义与作用,探索 ‘经 济增加值”对民营企业文化提升的有关设想。

一、“经济增加值”的含义与作用

1.“经济增加值”的含义。“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简称EVA)”在经济学中又定义为经济利润,是由美 国斯特恩·斯图尔特(Stern Stewart)管理咨询公司于 1989年首创的,指企业的税后净利润在扣减了为产生利润而投资的资本成本(机会成本)后所剩下的利润 (即经济增加值 )。其结果 (差额 )若是正数,说明企业创造了价值,创造了财富,数额越大,创造的价值(财富)越多;反之,则表示企业发生价值损失。若结果为零,说明企业的利润仅能满足债权人和投资者预期获得的收益。EVA基于这样一种思想,一个企业要赚取经济学上所说的“租金”,即投资的超额回报,收入不仅要能够充分地补偿所有的经营成本费用,而且要能够充分地补偿所有的资本成本。

EVA本身衡量的就是公司获取的利润究竟是高于还是低于投资者所期望的最低报酬。这种最低报酬指的就是 ‘资本成本”,这是企业为了使用投资者的资金而必须为投资者获取的最低量利益。超过这个最低量的所有收益称之为 ‘超额收益”。如果企业的资本收益超过了它的资本成本,flPEVA为正值,那么它就具有真实利润,企业的经营者就增加了企业的价值,同时也为股东创造 了真实的财富。反之,如果企业当年的EVA为负值,这说明公司发生经营亏损,企业的价值受到损害,同时股东的财富也受到侵蚀 。

2.“经济增加值”的作用。从上述含义中可以看出,经济增加值应用于企业日常管理时,除了可以科学合理地考核企业各责任单位的经营绩效外,还具有如下普遍的作用 :

(1)促使企业克服盲目投资,树立权益资本不是 ‘免费资本”的理念,节约使用权益资本,合理安排资本结构,从而有助于促进资本运作效率的提高。利润不是最为正确的业绩评价指标。盲目追求利润会诱导管理层为了取悦股东,不惜采取提高账面利润但却毁坏价值的行动。正确的目标是追求EVA的增加 ,因为EVA可以提供一种最可靠的尺度,来反映管理行为是否增加了股东财富,以及增加股东财富的数量。经营者会像企业的所有者一样思考,权益资本不再被考虑为 ‘免费资本”,他们不再追求企业的短期利润,而开始注重企业的长期目标与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相一致,注重资本的有效利用以及现金流量的增加,以此来改善企业的EVA业绩和企业文化质量。

(2)有助于提升与改善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经济增加值发展到今天不仅仅是一种绩效评价的指标,更是一种促进企业有效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与提升的手段。与传统的财务指标相比,它有两个优势,一是考虑了资金成本,把业绩与占用资源的成本联系起来,从产出与成本两个方面综合评价决策的效果,扩大了绩效评价的范围,使部门与整体的利益一致,激励管理人员为股东价值最大化不断努力;二是对跨期费用项目进行适当调整,使长期和短期利益更好地协调起来 ,克服决策中的短期效应,符合股东权益最大化的要求。因此,EVA被《财富》杂志称为 ‘当今最为炙手可热的财务理念”。

二、现阶段我国民营企业文化的特征

1.民营企业文化是老板意志文化。这种文化与民营企业经营者的经历有关,许多民营企业的经营者,具有独到的成功绝招,比如他们承受风险的能力特别强,或善于抓住市场的空隙,或技术创新能力强,或有很强的融资能力,或有很强的人际关系能力,或有国外淘金的原始资本积累,或善于带动一群人打天下等等。这些独到的能力,使他们形成了掘金后无往而不胜的自信,同时又容易有心浮气躁的心态。民营企业产权归老板自己所有,虽设有许多管理部门,聘请了优秀人才,但老板常常越俎代庖,往往养成基层喜欢越级报告、职能部门有事不敢决断、老板一人说了算的作风。在这种文化氛围中,老板意志就是企业的绝对意志,几乎没有人能对他的决定产生影响,从而产生了企业经营的“巨人症”、“霸王症”等,这种惟老板意志导致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难以提升,导致 (投资)决策与行为的不科学性,对经营者业绩的考核带有较大的随意性。以至于老板的意志一旦出现问题,企业随即失去前进的方向。

2.民营企业文化是奋勇拼搏文化。民营企业大多是草根出生,因此能吃苦耐劳、艰苦奋斗。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想尽千方百计,就是民营企业奋勇拼搏文化的体现。在浙江温州的民营企业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既能穿皮鞋,又能穿草鞋”。为了企业在夹缝中生存,他们不辞辛劳;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他们全力拚打。这种企业文化不仅从创业者身上得到充分体现,而且在其家族人员身上、在广大员工身上也在时时发光。

3.民营企业文化是抢抓机遇文化。许多民营企业老板,就是通过抓住机遇,骤然发家的。老板疯狂的工作,能很快聚合资源,使企业的目标变得简单而易于操作,员工形成吃苦耐劳、快干多干的作风,企业 的原始积累迅速形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确出现了许多发展的机会,谁抓住了谁就能取胜。这时,广大民营企业利用自己的体制与机制的优势,一次次抓住企业发展的大好时机,使企业站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前列。这种文化体现在企业发展中,往往就表现为一有‘好 ”项目就上,不管 自己是否具备投资发展的能力与实力 ,不管是否进行了严密科学的可行性论证(特别是财务可行性研究 )。

4.民营企业文化是重视感情文化。许多民营企业文化用亲情代替规则,其经营管理层由复杂的血缘关系构成,这就违背了管理大师杜拉克所言的,家庭企业要想生存和保持有效运作,在高层管理人员中,无论有多少家庭成员,也无论他们多么出色,也至少需要一位非家族成员。民营企业老板认为,血浓于水,亲戚是自己人靠得住,他们参与管理效率高,因而看重血缘的理念占上风。企业内注重乡亲、熟人、朋友,这样在经营管理上,虽然降低了成本,但难以令行禁止,使管理具有非理性和落后性,阻碍经营管理的问题长期存在。在有的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称谓往往用血缘称谓,人际关系看似亲密,实则使企业缺乏理性运行的真实基础,企业管理制度形同虚设。血缘、地缘反而使员工有劲使不出,是非难分,企业被拖人了低效率状态。同时,经营者也转移了在经营管理上苦练内功的大方向,自身造血功能弱化,一旦内外关系‘反目”,企业就立刻陷入困境。这种文化体现在日常管理中,就表现为以感情代替制度,以关系亲密与信任度代替指标考核,不能做到制度的有效执行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我国民营企业文化的这些特点,曾经在短时期内适应了市场环境,但却和变化越来越快的经济和市场环境拉开了差距。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民营企业作为中国市场的重要力量,更需要寻找有关途径尽快培育出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企业文化。

三、 “经济增加值”的应用对改善、提升民营企业文化的影响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著名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最新研究指出:“全球一场新的经济竞赛已经展开,未来会脱颖而出的赢家,将是能够抢先窥视并领悟新游戏规则的个人、企业或国家。”这对我们是一种提醒。民营企业要应用包括 ‘经济增加值”指标在内的一系列先进方法和原理,充分认识和发挥其作用,塑造出良好的企业文化。有效应用‘经济增加值”方法,可对民营企业文化的改善和提升产生如下影响:

1.有助于树立集约经营的意识,节约使用资本金。资本金是投资者进行投资活动,并依股份金额对企业实施控制的重要经济资源。以往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都将这些资本金无偿使用,头脑中根本没有资本成本的概念,因此,在有的民营企业中,出现了任意提高资本金数额的限度,或者一再追加股本金。大家知道,股本金也是资金,而资金这种资源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是有限、稀缺的。用于投资的股本金来源于自有资本,也要考虑资本 的机会成本 ,要 使用 “经济增 加值(EVA)”的理念与方法。经济增加值这一指标,是客观评价企业资本收益超过资本 (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 )成本后的差额大小的标准,在西方发达国家已得到广泛运用。我们也要树立起这种观念并使用这种方法,不能认为自有资本投资是无本买卖,不需要任何代价。

2.有助于激励经营者不懈追求扣除资本成本后的“增加值”,认真履行经管责任(accountability)。目前,企业的经营价值观念许多是在长期经营过程中自发地、无意识形成的,带有经验色彩,单调零碎。有的企业虽提出了文字性的经营理念、企业精神、经营价值观等,但往往带有雷同化、模仿性,缺乏独特个性和适应性,很难实行。

3.有助于树立股东利益最大化的意识,尽心尽职地完成受托责任。在股份化的公司制企业中,经营者作为人在日常经营活动中谋取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这是合乎公司的宗旨和道德规范的。在现今社会状态下,大多数商品已供大于求,获取一定量的利润,很不容易。除非自己企业的产品处于垄断期,那就可以取得丰厚的垄断利润。但由于是市场经济,这种好景不会很长,很快就会有很多竞争者蜂拥而上,从而使得利润率趋于平均,成为平均利润,这时,你想获得较多的利润,或者是增加销售量,或者是降低成本。在这个过程中,大家要心往一处想,利用 ‘经济增加值”考核评价经营绩效,从而使得股东利益和其他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都能最大化。

上述作用若能较好地得到发挥,必将在现有特征的基础上,大大促进民营企业进一步合理评价绩效、科学决策、奋勇拚搏、善抓机遇与和谐团结,使民营企业有一个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保证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①浙江非国有经济年鉴编辑部.浙江非国有经济年鉴,中华书局,2003年.

②刘伟萍.中国民营企业.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

第2篇:民营企业与民营经济范文

关键词:民营企业;环境;战略

一、关于环境的理论分析

早在将战略思想引入企业管理之初,巴纳德就指出“管理者必须审视环境,然后调整组织以保证与环境的平衡状态”,“成功取决于与员工和组织与之打交道的外部机构保持良好关系”。他提出组织所依赖的环境有:投资者、供应商、顾客和其他外部机构等。其后人们对企业战略环境的研究多少受到其思想启发。

安索夫认为:企业战略主要是关心企业外部胜于企业内部,特别是企业生产的产品构成和市场,决定企业干什么事业,以及是否要干。安索夫把战略管理过程看作开放的系统,要使系统得到最大成效,就必须保证外在及内在的配合。所谓外在配合,是环境的变化程度和组织战略动力之间的配合;内在配合,是战略动力和战略能力(如:组织文化、管理能力等)的配合。

安德鲁斯将影响企业战略的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提出了著名的SWOT分析框架,其中S、W是指企业所具有的强势和弱势,O、T是指企业环境中存在的机会和威胁。这一框架的基本出发点是能够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战略都应该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利用机会,避免威胁。其后的学者们分别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其中以强调“从内部寻求竞争优势”的资源(能力)学派的学者也提到:“环境的变化会减少企业资源和能力在当前使用中的价值”。

二、民营企业竞争环境分析

1. 宏观经济运行发生重大转变。

首先,我国国民经济的运行特点和增长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转变。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植根于计划经济体制的短缺经济特征基本消除,买方市场今后将成为我国经济运转的常态。同时,我国经济增长格局正在从传统的以消费品工业增长为基本动力源的发展格局,将转向以信息、电子、生物科技等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为基本动力源的发展格局。其次,我国国有经济发展战略调整和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势在必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收缩国有经济战线,从一些领域退出,并强化和完善在一些重点产业领域的地位,这就给民营企业提供了一个发展的空间。再次,我国对外开放的力度正在加大,世界经济一体化或经济全球化的速度正在加速进行,我国的经济、市场、企业都将置身于世界性竞争之中,民营企业竞争的平台将更为宽广。

2. 消费者心智模式的变迁。

首先,消费者日益成熟。伴随中国的市场经济逐步完善和健全,消费者也变得越来越理性和成熟,他们已经形成自己较为成型的消费价值观。全社会提供的消费品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消费者可选择的余地越来越大,消费品信息的全面性保证了消费者在交易中所处的信息对称的位置;此外,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中,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消费体验和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获取积累了大量经验性知识,他们更相信自己的体验而不再轻易的追随外界的传播;其次,消费者价值观的多元化。消费者的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不断地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他们已不再单单地寻求对商品基本功能的满足,而对多功能、丰富性、审美性等深层次的属性提出了要求。

3. 行业吸引力的变化。

一方面,不少原来有着较高投资回报率和高额利润的行业因为新进入的企业增多以及替代产品的不断涌现,竞争激烈程度持续升温,专利的有效保护和新技术的保持期衰减加速,加之行业内竞争企业的非正常盈利手段如近年来不少行业兴起的 “价格大战”等,迫使企业所处的行业快速成熟而转向衰退。另一方面,战略环境的变化又往往带来较强的行业吸引力。这种吸引力主要表现在新兴产业或新的消费需求为企业提供了潜在的商业机会。技术创新、相对成本的变化,新的消费需求的出现是形成新兴产业的主要原因。

4. 民营企业竞争工具的变迁。

民营企业间竞争的工具发生了深刻的革命,过去依赖土地、劳动、资本三元素的竞争模式逐渐让位于基于信息的竞争模式,以信息为工具的竞争模式渐渐成为主流。信息有来自宏观政策方面的,有来自竞争对手方面的,有来自消费行为方面的,有来自媒介方面的等等。当外部环境信息是指在企业外部、揭示企业的优势、强调企业的劣势、或者突出企业面临的潜在威胁的事件的信息时,它是战略性的。信息在战略选择中的战略地位促使民营企业由封闭式、静态的战略设计开始向更加开放式、动态的与环境互动的战略管理方式的转变。

四、民营企业战略选择

1. 建立民营企业战略柔性体系。

首先,实行持续创新和多点创新。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不少中国知名的民营企业由于未能及时实施创新而陷入困境甚至倒闭,或者由于成功地实施创新走出困境,或者主动进行创新而保持持续的成功。同时,战略上的创新应该是多点的,不应该只是局限于一个方面,因为单一方面的创新很容易被竞争者所模仿。这几年在网络产业流行的模式创新就恰恰验证了这一点,一些企业开发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尽管这种模式可能是能赢利的,但是单纯依赖于单一的模式创新,没有塑造其他难以模仿的因素,没办法构造行业的进入壁垒,必然会造成自身竞争能力的下降。

转贴于

其次,改造企业文化,促进组织学习。学习型的企业文化,可以从两个不同角度去理解。一方面,倡导学习的企业文化,必须是允许失败的文化;另一方面,学习型的企业文化必然是多元的,应该在强调主导价值观与行为准则的同时,允许异质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存在。否则,主要反映组织记忆的传统的一元价值观就会固守下去,最终会制约企业的战略调整。

再次,调整民营企业组织结构。在战略管理中,有效地实施战略还须有适宜的组织结构来匹配和支持。组织结构与战略的匹配程度如何,将最终影响企业的绩效。组织结构调整的原则是适应,选择职能型、事业部型、矩阵型、网络型等组织结构的哪一种是要根据企业战略、企业的发展阶段来选择。企业组织的转变调整不仅仅是结构形式这个“硬件”的调整,更为重要的是与之匹配的“软件”(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企业文化,价值观)和“人”(能力、知识、品格、个性)的变化。

2. 实行战略联盟。

由于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不同的民营企业存在着不同的能力或资源的优势或比较优势,它们从事不同活动的效率是不同的,同种活动在不同企业的效率,从而其成本是不一样的。一个民营企业,它可能在生产过程的某个阶段或在经营过程中的某个职能领域,与其他企业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但通常不可能在所有领域都强于自己的竞争对手。因此,民营企业可构造战略联盟,用外部资源支持企业内部战略。利用自己的优势环节或优势职能领域与同行商家结成战略联盟,实现优势互补。联盟的本质是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在合作中,联盟合作者可能会采取非合作行为,以提高母公司的利益,因此民营企业在实施战略联盟过程中应注意规避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道德风险、信用风险和产生的投机行为。选择合适的联盟方式和合作伙伴是联盟构建中最为困难而又最为重要的工作。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只有选择一个与自己相匹配和相容的联盟结构和联盟伙伴,才能有效弥补自身的战略缺口,有效地实行联盟管理,从而取得竞争优势和实现战略目标。

3. 更新和发展核心竞争能力。

21世纪民营企业要成功,不可能再凭胆子大,凭低成本仿制或偶然的机会,而是要靠核心能力的竞争,即必须全面提高知识和技能,才能获得参与全球竞争的资格。一个企业不可能在方方面面都比别人强,民营企业更是如此。C.K.普拉哈拉德和G.哈默在1990年的《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提出,识别核心竞争力的三个标准是:一个核心竞争力提供了一个进入广阔市场的途径;一个核心竞争力应该为最终产品的客户利益做出重要的贡献;一个核心竞争力是竞争者难以模仿的。按照这一标准,不管是研发、生产、还是营销,只要通过市场、客户、竞争者三个方面的检验,那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那种一谈核心竞争力就指在技术开发上超过竞争对手的做法是片面的,那种片面利用大规模的广告,强行推销产品的做法更谈不上是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对核心竞争力进行了形象的比喻,如果说多元化企业是一棵大树的话,树干和大树枝是核心产品,小树枝是经营单位,叶、花和果子是最终产品。提供营养、食物和稳定性的树根系统是核心竞争力。

4. 确立经营未来的战略时空观。

经营未来与经营当前有着很大的差别。经营当前注重于产品特色、市场份额、行销渠道、定价策略。而经营未来则在于产品概念的创新,以及对新兴产业正在形成的结构的影响力,是经营新兴产业的未来结构。未来的民营企业的竞争领域是无特定结构和竞争规则的领域。特别是随着技术革命的不断发生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新的商机领域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产业无法加以明确的定义和界定。例如数字产业发展到今天已经是多种产业的集合,未来的数字产业不可能按用途划分成软件与硬件、服务与产品、平行市场与垂直市场。经营未来是产业远见与智力领先的竞争。民营企业必须要对发展趋势及突变有比对手更为深入的了解,才能利用这些趋势和突变来改变产业界限并创造新的竞争空间。经营未来不是注意和模仿竞争对手的产品和程序,而是对明天的商机及如何利用这些商机形成自己独立的看法。一个民营企业不能只考虑在现有市场占有最合适的位置,必须能够正确预见未来市场之所在,不仅要在现有产业范围内竞争,还必须在塑造未来产业构架方面竞争。

参考文献

1.普拉哈拉德·哈默.竞争大未来.昆仑出版社,1998.

第3篇:民营企业与民营经济范文

关键词:民营企业经济;国民经济;融资

中图分类号: F832.7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08.022

若从农业国民经济发展的长远打算,应为农业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从而发挥农业民营企业经济在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农业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前进,提高了国民经济增长效率,但融资难这一问题依然是广大农业中小企业的发展桎梏,为农业民营企业融资拓宽融资渠道,需要政府、企业以及金融机构多方配合。

1 宜昌市农业民营企业经济现状分析

1.1 宜昌市农业市场经济发展现状

2016年,宜昌市围绕市五届人大七次会议审核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积极努力,全市的经济发展呈现“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势头,初步实现了“十三五”开篇好局势。由于经济运行的平稳,使得经济实力提升,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速、创新业态涌现、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工业发展也稳定增长、农业与农村经济平稳发展,投资平稳增长,环境优化,城市建设加快、就业形势良好,在此优良现状之下,新兴的农业中小企业所占体积量少,金融机构投融资环境仍在,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1.2 宜昌市农业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2016年上半年,宜昌民营经济完成投资1017.7亿元,实现地税税收88.07亿元,双双增长了11%。因湖北民营经济的“三峡带动化”,宜昌新兴涌现了许多农业中小企业,现如今农业中小企业融资难已成为企业难发展的通病,其中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以及地位,造成金融资源分配结构偏颇,这种融资体制对民营经济是不兼容且有抵制倾向,因此体制下的障碍问题将是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

目前,宜昌市民营经济在宜昌市制定10条具体措施,给民营企业广发“政策红包”,激发了企业的活力,并且推出了“政策红包”,为企业减少负累,仅用一年时间,就减免了民营企业的税额2.59亿元。但这些改革对于解决农业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远远不够。

2 宜昌市农业民营企业融资难成因分析

2.1 金融融资机构体制

国有企业融资都是依靠国有银行,在这种金融融资体制的影响下,加深了国有银行对国有企业的依赖,国有银行为了躲避风险、减少内部损失,故而不愿放贷给农业民营企业融资。

渠道不通畅、融资路途艰难是农业民营企业前进道路上的阻碍,加之农业民营企业多数为中小企业,管理人多数为农户,因而无固定资产抵押,担保系统缺失、抵押程序复杂、银行抵押要求高等因素,导致国有银行在信用未知情况下,为了减少坏账率,避免承担风险,更不愿借贷给农业中小企业,而偏向于借贷大企业。

2.2 农业民营企业信用问题

农业中小企业经营风险大,导致银行借贷风险高,农业中小企业在产业链中处于下层,由于其缺少自主创新、规模小、信用等级低等很难达到银行的融资条件,而信用恰恰是一种资源,是市场交易的基础,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关键,关于信用上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的不完善,很容易导致信息错乱,因而出现许多信用不良的农业中小企业影响大局。

2.3 农业民营企业管理问题

由于农业中小企业的规模不大,很容易出现财务管理制度缺失、财务假账等问题,银行为了降低信贷风险,所以要求抵押贷款,从而影响了农业中小企业的发展。其中,农业中小企业的人员管理系统普遍不够全面,也无长远规划打算。

3 宜昌市农业民营经济融资难的解决对策

3.1 农业民营企业的自我改善

农业中小企业对自身实力情况十分了解,从而使其初步的实现管理规模化、经营合理化、产品科学化、生产绿色化,增强自身的发展能力,重度培养企业信用,信用是一种无形但重要的企业资源。同时应该加强财务管理合法化、人员管理的规范化、产业的创新化、技术的专业化、信息的科技化等,从而改善经营管理,创新生产技术、提高农业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

3.2 金融机构以及政府支持

多数农业中小企业内部资金不足,又缺乏融资意识,所以需要得到金融机构的启蒙以及支持,银行也应适度放宽抵押方面的要求、增强担保方式的创新和灵活度,建立适合农业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评级制度。

政府应加强对农业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把相关政策细分化、行动化、简易化,且强力的执行下去,同时应该建立适合农业中小企业发展的服务体系,完善信用担保体系,社会服务体系。

4结语

农业中小企业的发展关系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改善农业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是增强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解决农业中小企业融资难,并且建立符合农业中小企业发展前景的一系列制度体系,是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必经之路。同时促进农业民营经济发展,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的保障,农业民营经济也应该完善自身、不断创新、开拓市场、打破常规的农业中小企业难发展的瓶颈,为国民经济的发展献上一份属于自身的荣誉。

第4篇:民营企业与民营经济范文

【关键词】民营企业;宏观经济调控;机遇

一、引言

民营企业是我国企业群结构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对我国的整体经济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只有注重民营企业的发展,才能有助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的顺利。在新一轮的经济改革的环境中,通过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实施,对民营企业就会产生一些影响,民营企业就要利用这次时机,发展自己的企业。通过从理论层面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加强研究,对实际发展就能起到促进作用。

二、宏观经济调控给民营企业带来的机遇以及挑战

1.宏观经济调控给民营企业带来的机遇分析

宏观经济的调控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的机遇,对民营企业的产业结构的调整有着促进作用,使得民营企业从低端向着高端化的方向迈进,在技术优势方面的发展就会愈来愈突出,在市场中的发展前景比较鲜明。再有就是对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力度有了加强,开始向着研发型的方向迈进。在宏观经济的调控下,对管理体制的改革也有着积极作用,对企业文化的建设发展也有着积极促进作用。这些发展的机遇民营企业要能牢牢的抓住,只有在这些机遇方面得到了重视,才能有利于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宏观经济调控给民营企业带来的挑战

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实施下,对民营企业就带来了诸多的发展困难,其中人民币的升值就会使得民营企业的利润遭遇下滑的情况。在国际外汇交易市场的影响下,各国间的利益博弈会引起争执压力等,这就会造成人民币的升值,这样就会使得出口型的民营企业出口乏力,在经济利益上也会出现下滑的问题,严重的就会造成民营企业的倒闭以及外迁等后果。

再者,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实施下,在劳动力方面的涨价以及新劳动法的实施,对民营企业的用人成本也提高了,并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在以往的依靠廉价劳动力进行出口的企业,在这一形势下就会出现亏损以及倒闭的现象。宏观经济的调控实施下,在原材料的涨价会造成生产成本的增加,这些对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除此之外,宏观经济调控下对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度也增加了,这对民营企业的发展也形成了很大的阻碍。

三、宏观经济调控下民营企业的应对策略探究

第一,为能使得民营企业得以进一步发展,就要能在宏观经济调控下,注重发展策略的科学实施。民营企业要能从分散竞争向着联合竞争的方向迈进,对企业的集合度要能进一步的创新发展,从而有效的实施生产的规模化,民营企业要在资本的集聚方面进行加快,在规模化的生产基础上能进行强化。民营企业要能从生产导向向着市场导向的目标转进,引领社会消费,在新的效益增长点的创造上能进行加强。

第二,民营企业要充分注重自身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在经济结构的调整方面要能加快步伐。民营企业的结构调整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所以企业要能从整体的发展上进行着眼,在宏观的经济发展的高度上进行发展,对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在民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方面进行加强。民营企业的经营结构调整过程中,要在核心竞争力上加以明确化,避免盲目的扩张以及多元化的发展倾向,要能紧密和民营企业的发展情况相结合。

第三,民营企业在宏观经济调控的环境中,充分注重企业改革的措施落实,和市场的发展进行结合,以及注重对企业的产权制度的完善,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经济的发展。还要能够在自身的创造能力上不断的加强,以及对自身的管理水平上进行加强,将科学管理的目标得以实现。在具体的措施实施上就要能在管理的体制上加以完善化,在管理中的专业化以及品牌化等目标加以实现。只有在这些基础层面得到了加强,才能有利于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第四,在宏观经济调控的环境下,民营企业就要能充分注重自身的发函思路的调整,民营企业要能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在宏观经济调控的环境中从新的角度思考,对发展成本进行有效降低,在产品的质量上能有效提高。还要能充分注重自身的建设工作,对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比较关键,加强自己优势的充分发挥,在产业的强势上得以发展,只有如此才能有利于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民营企业的发展中,在宏观经济调控的环境下要充分注重方法策略的科学实施,只有注重民营企业的发展策略科学实施,才能真正将企业核心竞争力得以提高。通过从理论层面对民营企业在宏观经济调控下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的分析,以及应对策略的分析,对实际的发展就能起到一定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申.新形势下中小企业经济管理的应对策略[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S2).

[2]冯砾莹.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及进一步深化发展[J].知识经济.2015(17).

[3]林颖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中小企业的应对之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5).

[4]郑捷,李源.新形势下中小企业经济管理的优化措施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3).

第5篇:民营企业与民营经济范文

[关键词] 管理创新; 校企联盟; 学习型组织

经济形势日日更新,上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下至一个企业一个人,都必须去适应生存的环境和形势,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时刻处于主动地位,在不断的创新中得以成长。当今的社会是知识经济与信息经济高度融合的时代,笔者认为企业的管理创新应该在不断的自我学习中发现不足,并且以高瞻远瞩的眼界为企业谋发展。

一、让企业家素质在学习中提升

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经营技能不断变革创新,企业家不是神仙,唯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固步自封只会退步,原本的智慧也会变得愚蠢。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劳动力、资金、技术、信息等各种资源,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必须不断学习,全方位提升企业家自身的素质,才能占领市场竞争的制高点。有计划地实施企业洗脑工程,进行经营理念意识的再造,才能带领企业进入信息经济时代,使企业家成为信息社会自觉的主人。很多企业家的成功事例表明,优秀的学习能力加上敏锐的观察能力以及出众的捕捉时机的能力,为他们带来了事业的成功。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提升企业家素质是企业走向成功的关键。企业家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优秀的企业家可以掌舵企业正确的发展方向,优秀的企业家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企业的生机和活力,而企业的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也要求有高素质的企业家。所以,如何学习就成为问题的关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彼得·圣吉于1990年出版了《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务实》一书,推介了一种最成功的企业组织模式——学习型组织——精简、扁平、网络化、有弹性,能够不断学习、不断自我创新未来的组织。它是一种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这种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具有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学习往往被认为只是学校的任务,其实人的一生无时无处不在学习。圣吉正是批判了这种学习与实践的分割,主张以生命一体的观点来了解万事万物运行的法则,以系统思考的思维模式来诠释学习型组织的最高境界。

目前,创建学习型组织已经在全国上下推行,但推行不能只停留在书面上,应该有切实可行的制度来促使企业真正认识到学习对于企业发展的作用,从而不断地从学习中受益,发展和壮大自己的企业。

1. 建立校企联盟,提高领导学习意识

现在很多高校都设有企业管理专业,但绝大多数是为了迎合招生和就业,从事企业管理教学的很多教师其实根本没有在企业实践过,所以,讲课大多是生搬硬套,照本宣科;同时,企业家绝大部分也没有系统学习过企业管理课程,凭的往往是自己对市场和企业的直觉。这两者一直以来都是割裂的,以至于我国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道路上成效不佳。本文认为建立校企联盟已经势在必行。让教师走进企业,让企业家走进课堂,高校和企业相得益彰,学习和实践真正融合。首先,让高校管理学教师走进企业。每个企业都必须配有高校教师管理顾问,薪酬可以自定,当然以不增加企业负担为宜,因为教师走进企业,受益的是双方,教师在企业既是顾问也是学生。同时,让企业家走进高校。企业的领导者应该分批去学校进修,一方面在课堂听授课,另一方面也可以开展课下讨论和讲座,将课堂的知识和实践的体会进行对比,使双方都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的真谛。这两个过程可以同时进行,正好可以弥补人员的空缺。建立校企联盟,应该作为一项制度,由相关部门督促其实施,原则上以校企自由结合为宜,相关部门可以给予适当干预。也许在刚开始的时候,双方会有些不适应,毕竟新的岗位新的环境,但如果可以坚持下去,我们相信,这样一种双赢的联盟一定会受到高校和企业的欢迎,并且对于我国企业的成长与发展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2. 培养企业的整体学习氛围

建立校企联盟,更多的是给企业的领导阶层提供了学习的机会,而企业的员工也不能放松学习。无论员工从事的是什么样的工作,不断地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都是必要的。绝大多数员工习惯于受雇的角色,被动地进行工作,只为每月生活所用的薪酬。管理大师德鲁克倡导让每个员工都能拥有主人翁的姿态,针对自己所做的工作,不断总结,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进步。而这就需要在企业中培养整体的学习氛围,让员工意识到,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胜任每天的工作,否则就会落后,甚至遭到淘汰。企业应该就此开展一定的活动,比如:不定期地开展技能大赛或知识竞赛,让大家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和与别人的差距;经常聚餐,在饭桌上讨论工作相互借鉴,这种做法并不是建议大家铺张浪费,因为有时候饭桌上的气氛比会议室更融洽,更有利于大家理解领导的意图;也可以组织大家外出等。总之,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增加企业的团体凝聚力,并在活动中逐步培养企业整体的学习氛围,让大家都认识到学习是个人进步、企业成长的源动力。

二、让企业在先进管理中成长

1. 企业由投机管理向战略管理转变

所谓企业的发展战略就是企业根据自身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和自身的优势,基于自身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在有效协调企业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基础上,从全方位的综合因素出发,对自身的经验运作所进行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德鲁克指出,企业的发展战略就是回答“企业是什么,企业的未来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目前,民营企业发展的主流还是机会导向,战略趋同化严重。但是,随着民营企业的成长壮大以及内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发展战略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战略制胜将成为民营企业未来分化的主要驱动力。

战略管理包括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战略的制定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在创业阶段,民营企业战略目标就是找准市场切入点,迅速向市场推出新产品,并依靠自己的产品积累到第一笔财富,为以后的发展创造条件。创业成功之后,企业战略重点则应主要放在巩固既有产品与服务市场、开拓新的产品与服务市场,以客户为导向,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企业经过了快速增长的发展阶段,企业新的发展目标就是追求企业的全面综合发展,并逐步向集团化方向发展。

民营企业虽然制定了战略方案,但还不足以保证战略的顺利实施,战略的成功实施还有赖于民营企业中组织结构、企业领导、企业文化和资源分配的调整,从而保证战略的有效实施。

2. 以人为本的思想主导企业管理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和信息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而知识的承载者正是企业中的人。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中,儒家思想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其“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在整个管理哲学中。“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应是以人本理论为基础的,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它追求的是管理活动的人性化。从管理的角度看,从儒家思想中汲取有益的思想,以此来丰富、补充和完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活动,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首先,在企业管理中实行“仁治”以安民。儒家认为,民为国之本。这种思想运用到企业中,就是先要做到“尊人”, 再要做到“安人”。其次,在企业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发展的环境。再次,企业要善于发现人才、利用人才、培养人才。儒家把用贤看成是兴亡成败的关键,现代的企业管理同样也是如此。一流人才经营一流的企业,二流人才只能经营出二流企业。

三、让技术创新成为企业成长的动力

要使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增长方式,即要从过去的增量型的增长方式转变为存量型的增长方式。所谓存量型的增长方式,就是通过不断的技术进步,挖掘企业内部资源,获得企业的成长,这就需要大力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实现企业的技术创新。

(1) 选择恰当的自主创新方式。自主创新方式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二次创新。原始创新需要的资金投入较多,一般的企业难以承受,特别是在企业的初创阶段,依靠原始创新发展企业产品,难度较大。这种方式比较适合于资金雄厚、规模较大的企业。集成创新指的是选择具有极强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重大战略产品,大力促进多种相关技术的综合集成。模仿再创新,即二次创新,二次创新的模式包括模仿创新,即“干中学”;创造性模仿,即对已有技术结构与引进技术结构的相互适应和融合;改进型创新,即在技术积累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主研发能力。

(2) 选择与企业核心能力相关的技术创新。企业应围绕自己的核心能力进行技术项目选择和创新,否则会收益甚微,并且会造成资源极大的浪费。技术创新本身的风险很大,企业有时候会采取权宜之计来降低这种风险。比如减少长期研发项目投资,在新产品迅速上市方面增加投入;会搁置长期项目,转向回报快的项目。虽然加快创新速度,取得快速的、有可衡量的结果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但是公司如果过于看重短期成效,就会限制自己在突破性创新方面的潜力,最后只能进行渐进式的技术项目选择。

(3) 发挥资金、技术、人员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经验表明,凡是技术水平在本行业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都非常重视技术创新,对技术创新进行资金投入的力度较大。对于经济实力不是特别雄厚的企业,在开始阶段,加大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往往会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因此,企业在增加对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时,一方面要充分考虑企业的资金承受能力,采取不断递增的办法;另一方面,还要能够使技术创新的成果,尽快转化为市场上需求的产品,从而尽快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的技术创新进入一个“投入—技术效果—经济效益—再投入”的良性循环过程。

主要参考文献

[1] [美]伊迪斯·彭罗斯. 企业成长理论[M]. 赵晓,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 李亚. 民营企业管理概论[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 [美]彼得·德鲁克. 管理的实践[M]. 齐若兰,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4] 关培兰. 组织行为学[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5] 赵曙明,成思危.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6] 王若冰. 河南民营企业现状及发展探讨[J]. 消费导刊,2006(11).

[7] 戴承欢. 试论儒家“以人为本”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5).

第6篇:民营企业与民营经济范文

关键词:和谐管理理论;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2)05-0094-06

Study on Professional Executive Compensation Management in Private Enterprises Based on Hexie Management Theory

LUO Xingpeng, ZHANG XiangQian

(Department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Huaqiao University, Quanzhou 362021)

Abstract: Based on the environment, organization, leadership, human nature (EOLH) analysis on current situation of professional executive compensation of private enterprises in China,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ossible Hexie theme of compensation management in compensation management problems of professional executive in private enterprises. Around the possible Hexie theme it applies the He principle, Xie principle and Hexie coupling mechanism to provide a solution to the current professional executive compensation of Chinese private enterprises management from compensation system and everyday management.Key words: Hexie management theory; private enterprises; professional executive; compensation management

1 引言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职业经理人作为一种特殊的稀缺性人力资源在组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民营企业中关键的少数制约着次要的多数,企业命脉也掌握在这些人手里。目前对职业经理人薪酬管理的系统化研究仍然较少,并且大多集中在程序性控制方面,有的甚至没有跳出程序性控制的研究框架,导致现有研究的系统性差异。相对而言,和谐管理理论开辟了一个新的、更为系统的对于组织管理的认识途径,并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超越单纯依靠理性设计理论的问题解决途径,从而更有利于解决现代管理在复杂性、应变性和整体性上所面临的三大挑战。本文试图基于和谐管理理论对职业经理人薪酬管理进行初步探讨,希望对民营企业实践者和研究者有所借鉴。

2 和谐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

1987 年, 西安交通大学席酉民教授的《和谐理论与战略》一书出版, 他根据对有关组织系统和谐运行机制的思考, 提出了和谐管理理论[1]。该理论基于目前管理理论应对不确定性的局限性,提出了和谐管理的基本思路为:“问题导向”基础上的“优化设计”与“人的能动作用”则的互动耦合机制。通过内外环境分析,了解组织的战略意图(Strategy intention),并经领导的选择性注意机制判定组织的和谐主题, 然后依据和谐主题找到合适的“和则”(He Principles)与“谐则”(Xie Principles)解决问题的方法组合,围绕和谐主题的和则与谐则的互动耦合(Hexie Coupling)形成和谐机制及相应的运行状态(HeXie,HX),使组织达到和谐管理的目标。其中和谐主题是组织在特定的发展时期和情境下, 为实现其远景和使命, 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或要完成的核心任务[2]。组织、环境和领导特征的分析将战略和主题连接起来, 是和谐管理研究的起点。和谐主题的辨识、围绕和谐主题的和则、谐则及其耦合是和谐管理研究的重点。在该研究框架内,要对和谐管理理论提出的主要一致性进行验证, 就要对和谐主题辨识、和则、谐则的理论和实证分析、耦合模型进行深入探讨, 从而将完整的和谐管理理论体系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基础之上[3]。

3 基于和谐管理理论的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管理机理

在和谐管理理论中,只要分辨出了“和谐主题”,就会经由“优化设计”和“不确定性消减”的对话,使问题的解决分流于不同的工具库,一是谐则,二是和则。谐则用于处理管理中的物要素以及人与物的互动关系中能够被优化和设计的基本规则,具体可理解为活动安排(规则) 与资源配置(资源) 的规范化与结构化过程。活动安排与资源配置构成了物要素管理的两个基本方面, 但是它们本身并不能自动地实现“物要素”的合理投入,而是人为设计与建构的结果, 这种设计与建构手段就是协调[4]。Malone[5]指出协调的目的在于对组织中的活动关系及资源配置关系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调整优化, 使之运作有序, 促进组织的顺畅运转。Crowston 等[6]则认为, 协调机制普遍存在于组织的任何环境之中, 而且通常体现为结构设计、制度安排、流程规划与资源配置方式的选用等多个方面。和则则是针对人的关系引起的不确定性提出的, 主张应通过利用人的不确定因素( 如情绪、兴趣、积极性等) 来消减组织目标达成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主要的手段有激励机制、文化熏陶、组织学习等[7]。

席酉民等[8]在《和谐管理理论的提出及其原理的新发展》一文中给出了和谐的定义、3个假定(assumption) 和2个基本假设(hypothesis)。按照这些假定和假设基于和谐管理理论的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管理:首先,应该分析民营企业的组织战略意图。不同的组织战略支持下的人力资源战略不同,从而薪酬管理理念和原则也随之不同;其次,要对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的薪酬现状进行EOL-H分析,并据此辨识我国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管理的可能和谐主题,同时对这些可能和谐主题进行重要性划分和优化排序;最后,要将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管理可能和谐主题与民营企业组织战略意图及职业经理人薪酬现状的EOL-H分析进行一致性匹配验证。如果一致,可以认定该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管理可能和谐主题是合理的;如果不一致,可进一步对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现状EOL-H分析中的任一分析环节进行匹配性验证,找出问题环节并加以修正,直到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管理的可能和谐主题与其战略意图及职业经理人薪酬现状的EOL-H分析匹配一致为止。和谐主题一旦被确定下来, 总能够找到相应的和则与谐则解决方法的组合。围绕和谐主题的和则与谐则的互动耦合, 可以形成和谐的组织运行机制, 从而保证组织健康运行和取得良好的绩效[9]。

薪酬管理包括薪酬体系设计和薪酬日常管理两个方面。其中薪酬体系设计是最基础的工作,一旦设计不合理将直接影响薪酬管理目标的实现;而薪酬日常管理则是重点工作,必须切实加强保证薪酬目标得以实现,进而保证组织战略的实现可能。薪酬体系设计主要包括薪酬水平设计、薪酬结构设计和薪酬构成设计。薪酬日常管理是由薪酬预算、薪酬支付、薪酬调整所组成的“薪酬成本管理循环”。同样在薪酬管理体系中,有的部分属于“和”活动(或以“和”为主),有的部分则属于“谐”的活动(或以“谐”为主)。针对“和”的活动要依据“不确定性消减”思路找出“和则”工具解决主观情感方面的问题,针对“谐”的活动要依据“优化设计”思路,选择合适的“谐则”优化工具并根据成本效益原则进行方案设计,从而通过“谐则”与“和则”工具的互动耦合更好地实现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管理可能和谐主题。基于和谐管理理论的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管理机理分析路径和框架如图1。

4 我国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的薪酬现状EOL-H分析

和谐管理理论主要从环境、组织、领导三大因素对管理问题进行EOL分析,而如果要分析职业经理人薪酬管理现状,笔者较认同张向前教授补充的知识型人才EOL-H分析,他认为“在知识型人才管理过程中,知识型人才既是管理的主体,也是管理的对象,是整个管理的核心,有必要将知识型人才人性因素纳入重要的考虑因素。为此,知识型人才和谐管理主题,必须由环境、组织、领导、人性四大影响因素产生,必须围绕组织知识型人才的管理环境、组织、领导与人性进行EOL-H 分析[10]”。基于和谐管理理论的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管理机理分析路径,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的薪酬现状EOL-H分析要与民营企业的组织战略意图为基础并保持二者的一致性匹配。不同民营企业的组织战略意图不同,其指导下的人力资源战略中的薪酬管理战略就不同,这给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现状的EOL-H分析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然而可以假设不同民营企业的组织战略意图存在某些共性,那么就为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现状的EOL-H分析与不同组织战略意图的一致性匹配提供了前提。不同民营企业的组织战略意图都有这样一个共性:追求投入-产出效应,即实现人力成本投入的最小化和效益产出的最大化。基于这一战略意图共性下面将分别从环境(E)、组织(O)、领导(L)和人性(H)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4.1 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管理现状的环境(E)分析

从外部环境分析,具体包括市场竞争因素和社会法律环境因素两方面。当前多数民营企业对市场竞争因素把握不足,主要依赖外部公开信息查询、外部数据购买等方式进行薪酬调查,难以适时对职业经理人薪酬进行预算、调整及设计,导致经理人薪酬与劳动力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另外由于我国国家政策法规限制,国内尚未形成一个成熟的职业经理人市场。民营企业在确定和支付职业经理人薪酬时采用所谓的“谈判制”和“密薪制”,这不可避免地违背了薪酬管理制度的公平性原则,打击了现有人员的积极性。

4.2 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管理现状的组织(O)分析

首先从民营企业的规模和发展阶段来分析,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大多数处于成长期,职业经理人薪酬管理体系还处于建立和完善阶段,综合采用市场、绩效、能力等多要素相结合的薪酬制度尚未成熟。其次从组织企业文化来分析,由于当前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所有者的领导风格不确定性显著,老板以领导命令代替规章制度的情况并不鲜见,导致职业经理人薪酬管理制度不完善,随意性大。最后从经理人才能来分析,人力资本工资理论认为工资差异是内在人力资本价值的外部表现,这说明职业经理人由于其工作性质和自身的人力资本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的薪酬制定与一般员工的不同。当前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在薪酬制定中忽视经理人才能这一要素,对职业经理人的经营能力未给予应有的回报。

4.3 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管理现状的领导(L)分析

现代民营企业的一大趋势表现为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委托—”关系。在当前我国民营企业中,所有权一般集中在民营企业家族所有者手中,经理人只是所有者的人。所有者期望经理人代表他们利益工作,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而经理人的主要目标是企业规模最大化,通过创造一个大的迅速增长的企业,经理人可以增加工作的安全性、权利、地位和工资等从而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另外由于有更多的股东承担大多数成本,经理人对工资和额外薪酬的要求更多,所有这一切进一步加剧了“冲突”的风险,造成当前民营企业组织领导方面的不和谐现象。

4.4 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管理现状的人性(H)分析

根据人性假设与和谐管理的关系,认为人性是善恶的综合体,善恶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影响人性善恶的主要因素包括:欲望、虚荣、比较情感等因素,提出和谐管理目标包含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11]。现代薪酬管理不仅关注物质激励,而且更多地考虑了精神激励的作用,民营企业经理人不能简单地视为自私自利的“经济人”,而应该将诸如“复杂人”、“社会人”等人性假设因素考虑在内[10]。[当前我国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是职业经理人的薪酬过分注重经济性激励因素,忽视非经济性激励因素,如自我价值实现、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社会公众形象等。

5 我国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管理可能和谐主题

知识型人才管理和谐主题,是组织在特定的时期内相对稳定的核心工作或任务,它是基于知识型人才环境、组织、领导、人性四个因素即EOL-H 作用下,在组织战略意图的指引下, 通过充分了解组织与知识型人才背景资料之后,可按照时间顺序或重要性排序[10]。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在职业经理人薪酬管理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问题,有的出现概率小危害小,有的出现概率大而危害大。辨识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管理可能和谐主题需要在当前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管理的问题集合中根据其出现概率和危害性,找到可能的问题元素作为可能和谐主题。这一辨识过程需要将职业经理人薪酬管理问题集合中的众多问题元素与民营企业战略意图共性和我国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现状的EOL-H分析进行一致性匹配。由于前述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现状的EOL-H分析是在民营企业战略意图共性的指导下进行的,那么在此辨识过程中就只需将各个问题元素和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管理现状的EOL-H分析进行一致性匹配,即可实现民营企业组织战略意图、职业经理人薪酬管理的EOL-H分析和职业经理人薪酬管理问题元素的一致性。此时那些具备一致性匹配的问题元素就成为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管理的可能和谐主题。进而在综合考虑民营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问题出现概率和危害性的基础上,[对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管理可能和谐主题进行重要性优化排序,明确当前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管理可能和谐主题的核心问题或任务。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管理可能和谐主题辨识过程如图2。

笔者根据上述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管理可能和谐主题的辨识过程,选择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管理问题集合中的各问题元素与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现状的EOL-H分析进行一致性匹配,认为可以将下述三个典型问题作为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管理可能和谐主题。

5.1 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管理可能和谐主题一:薪酬管理体系不健全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的调查报告[12]显示,2000 年, 国有企业经营者个人年收入在10~ 50 万元的比重为2.7%, 2002 年已经达到9.3%, 私营企业经营者年收入在10~50 万元比重从2000 年的14.6%上升到2002 年34.9%, 股份有限公司经营者年收入在10~50万元比重从2000 年的11.6%上升到2002 年的25.5%,而4~10 万元年收入比重各类型的企业均在下降,可见2000~2002年,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水平持续增长,但客观水平仍然不高,总体处于发展状态。大多数民营企业薪酬管理规范性严肃性不够,随意性大,薪酬制度不完善或根本得不到执行。加之职业经理人市场对经理人能力缺陷和道德缺陷难以准确评估,忽视对经理人的才能回报进一步影响了经理人薪酬体系的完善和提高。这些同前述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现状的EOL-H分析具有一致性。

5.2 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管理可能和谐主题二:薪酬激励不合理,存在走极端现象

当前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以业绩导向的企业文化占据主流,对职业经理人过分追求经济性激励因素,忽视了对经理人薪酬管理现状的人性(H)分析,出现走极端的现象,这一点与前述民营企业经理人薪酬管理现状的人性(H)分析匹配一致。同时这种不合理的激励制度进一步加大了“委托—”产生的风险,这又与前述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管理现状的领导(L)分析是一致的。此外,由于外部环境(E)和民营企业内部条件(O)的制约,目前的衡量指标主要表现为财务性的经营指标(如每股收益、资本利润率、资产增长率等),难以全面综合评价经理人的工作和反映企业整体业绩和成长,导致职业经理人的业绩与薪酬挂钩之间存在较大片面性和主观性。2004年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显示, 大多数企业职业经理人认为自己的责任与风险没有得到合理的报偿。

5.3 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管理可能和谐主题三:薪酬成本管理工作薄弱

薪酬成本管理是由薪酬预算、薪酬支付、薪酬调整构成的循环系统。当前很多民营企业尚未建立起规范的整体工资调整和个人工资调整体系。工资调整仅凭老板命令,企业规章制度形同虚设,随意性较大。这与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管理组织(O)分析匹配一致。同时与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管理环境(E)分析匹配一致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薪酬预算工作基础薄弱,不能针对企业外部环境变化以及行业薪酬变化情况对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策略进行及时调整;二是在薪酬支付上对职业经理人薪酬选择保密式发放方式,导致过程上的不公平,引起企业中其他员工对薪酬公平的普遍不满。

上述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管理的三个可能和谐主题都能分别与前述的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现状EOL-H分析中的环境(E)、组织(O)、领导(L)和人性(H)一个或多个分析匹配一致,进一步证明其作为可能和谐主题的合理性。按照重要性和危害性进行优化排序可认定可能和谐主题一是树根,在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管理中具有普遍性,出现概念大,危害性也大。可能和谐主题二和可能和谐主题三都是在可能和谐主题一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因此要把可能和谐主题一视为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管理可能和谐主题的核心问题和任务。相对于可能和谐主题二和三,可能和谐主题二能否得到解决将直接决定可能和谐主题三的解决,二者是树枝和树叶的关系。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管理可能和谐主题的重要性优化排序可参照图3。

6 基于和谐管理理论的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管理具体对策探索

要解决和实现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管理可能和谐的三个主题,特别是其中最重要的可能和谐主题的核心问题和任务(可能和谐主题一),需要将职业经理人薪酬管理中各组成模板进行“和”与“谐”的不同分类,具体分类可参照基于和谐管理理论的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管理机理分析(图1)。然后针对不同性质的活动分别采取“优化设计”和“不确定性消减”,利用“和则”与“谐则”及二者的互动耦合最终实现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管理可能和谐主题。

6.1 基于和谐管理理论的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体系设计方案

基于和谐管理的三大假设,假定一:环境(自然、社会、文化、政治、技术) 因素是一切管理理论的约束条件;假定二:人是管理要素中不确定性的终极源泉;假定三:基于非人管理要素的目标实现方式可被无限优化[13],围绕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的薪酬现状EOL-H分析可能和谐主题一和可能和谐主题二,综合运用和则、谐则及互动耦合机制对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体系进行设计。首先对薪酬构成(和则1)选择“和则工具”薪酬制定原则进行“不确定性消减”。笔者把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制定原则确定为两个,一是保证外部竞争性和内部公平性基础上兼顾以人为本的原则,二是权衡利益相关者条件下的股东财富最大化原则。在确定薪酬构成前建议采用EVA和平衡记分卡相结合的方法来构建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用偏相关性分析来进行指标的筛选

[14],据此来衡量职业经理人对民营企业的贡献价值,作为确定薪酬构成中固定部分和浮动部分比例的依据。然后对于薪酬水平(谐则1)选择 “谐则工具”薪酬调查方法进行“优化设计”。民营企业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在主要依靠企业或依靠外部咨询公司进行薪酬调查方面做出方案选择。再次对于薪酬结构(谐则2)选择“谐则工具”岗位评价方法进行“优化设计”。采用28因素岗位评价方法对职业经理人进行全面衡量。最后通过薪酬构成(和则1)与薪酬水平(谐则1)、薪酬结构(谐则2)之间的耦合互动,提出基于和谐管理理论的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体系模式,即“年薪+期股+弹利+精神薪酬”。基于和谐管理理论的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体系设计过程如图4所示。

年薪。 年薪包括三部分:①基本工资,可根据民营企业的资产规模、利润水平、职工平均工资倍数等确定。②加薪,即目标奖金,是在职业经理人完成其经济目标考核利润的基础上,对超额完成的目标与增值部分给予奖励。理论上高工资低目标奖金,代表低风险低激励性,实际应用时要根据不同职业经理人的个性特征和风险承受能力采用不同的方式[15]。 ③风险金,其实质是对职业经理人承担责任施加一定压力的激励机制,属于年薪中的扣减部分,可以约束经理人不合理的职位消费行为。可借鉴武汉模式,将该部分收入中的30%以现金兑付,其余部分(70%)转化为股票期权(对于有限责任公司则转化为股份期权)。每年留存10%的股票,在企业法定代表人调动、解聘、退休或任期结束时,按审计结果返还[16]。

期股。股票期权是现代民营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对职业经理人长期激励的方式,有利于激励经理人克服短期行为,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解决民营企业所有者和经理人之间的冲突问题。当然期股激励是一个复杂、多变量的机制,其运用要依据民营企业的具体条件和相应的社会环境进行。

弹利。弹利是在投入成本不变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的人设计不同的福利内容。不同的职业经理人对生活品质的关注不同,除了传统的福利项目,如交通通讯补贴、住房补贴、培训考察补贴等,还应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特殊福利,如允许经理人以技术参股形式入股,给予经理人优先认股权甚至给予一部分企业股份。

精神薪酬。精神薪酬主要是为了满足目前职业经理人的精神需要(提高地位、取得成就、受到保护和承认等)而进行的激励,其具体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例如设定具有挑战性的经营目标激发经理人努力实现目标而获得成就感;对经理人进行定期考核使其获得任职资格确定而带来的作为职业经理人的自豪感;通过建立良好企业文化,构建和谐奋进、锐意创新的企业氛围等。实际上传统国有企业有一套比较好的精神激励机制,比如定期评选先进、给予荣誉称号等,民营企业应该借鉴这方面的成功经验。

6.2 基于和谐管理理论的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日常管理方案

基于和谐管理理论的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体系模式提供了实现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管理可能和谐主题一和可能和谐主题二的具体对策,这就抓住了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管理可能和谐主题树形图中的“树根”和“树枝”,为解决“树叶”即可能和谐主题三提供了思路。基于和谐管理理论的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日常管理方案分析路径如图5所示。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日常管理由于面临环境不确定性和管理者有限理性,难以通过具体“谐则”工具进行“优化设计”,主要依靠制度、文化、领导等“和则”工具进行“不确定性消减”。首先对于薪酬支付(和则1)要针对不同职业经理人的年龄因素、经济状况和企业整体经营环境变化等“和则”工具进行支付时机的优化选择。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体系模式中期股和弹利的支付时机对企业人工成本及经理人激励力度都有重大影响。其次对于薪酬调整(和则2)要通过协调不同民营企业规章制度(特别是薪酬制度)、企业文化和所有者领导风格等和则工具,降低职业经理人薪酬调整的随意性和主观性。例如让职业经理人参与薪酬的日常管理,所有者和经理人可以针对薪酬支付、薪酬调整具体方式和内容更好地进行沟通,这样能使带有缺陷的薪酬系统变得更加有效。最后对于薪酬预算(谐则1)可选取“谐则”工具人工成本分析进行优化。对于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的人工成本分析建议采用投入产出指标核算,并根据成本效益原则把其薪酬成本控制在民营企业经济效益可承受范围之内。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日常管理只有围绕可能和谐主题三,使和则与谐则两种机制有机耦合,才能真正实现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成本管理的良性循环。

7 小结

本文基于和谐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框架,提出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管理机理分析路径,据此从薪酬体系设计和薪酬日常管理两方面对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管理的具体对策进行了探索。薪酬管理只是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管理的一个关键控制点,若要解决目前民营企业中存在的职业经理人管理难题,还需要基于和谐管理理论体系从人力资源管理整个系统上寻求解决方案。笔者将持续研究职业经理人问题,以期对民营企业有所借鉴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席酉民. 和谐理论与战略[M] . 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

[2]席酉民,尚玉钒,井辉等 .和谐管理理论及其应用思考[J]. 管理学报,2009(01):12-18.

[3]和谐管理研究课题组.和谐管理理论的研究框架及主要研究工作[J]. 管理学报,2005,2(2): 145-152.

[4][英]安东尼·吉登斯. 社会的构成[M]. 李康, 李猛译.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8.

[5]Malone, Thomas W. The Future of Work: How the New Order of Business Will Shape Your Organization, Your management Style and Your Life [M].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4.

[6]Crowston, Kevin G. Towards a Coordination Cookbook: Recipes for Multi2agent Action [D]. Dissertation, M IT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 Cambridge, MA. 1991.

[ 7]席酉民, 曾宪聚, 唐方成. 复杂问题求解: 和谐管理的大脑耦合模式[ J] . 管理科学学报, 2006, 9( 3) : 88-96.

[8]席酉民, 肖宏文, 王洪涛. 和谐管理理论的提出及其原理的新发展[J]. 管理学报, 2005,2(1) :23-32.

[9]和谐管理研究课题组.和谐管理理论的研究框架及主要研究工作[ J]. 管理学报,2005,2(2): 145-152.

[10]张向前. 基于和谐管理理论知识型人才管理机理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01):168-174.

[11]Schultx T W. Investing in People: The Economics of Population Quality [M].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1.

[12]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企业创新:现状、问题及对策, 2001 年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R].管理世界, 2001(04).

[13] 席酉民,韩巍,尚玉钒. 面向复杂性:和谐管理理论的概念、原则及框[J].管理科学学报,2003(08):1-8.

[14] 李涛. 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管理探究[J]. 中国电力教育2008年管理论丛与教育研究专刊,2008(1):93-94.

第7篇:民营企业与民营经济范文

近30多年来,我国中小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同时也积累了很多的财务问题亟待解决。从内部因素来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非常单一,外部融资仅仅依靠银行,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受限,抗风险能力差,加上信息不对称的影响,银行往往“惜贷”;而内部融资主要依赖企业主的私人关系,这种关系显然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缺乏财务管理意识,导致资金使用效率特别低,对现金流控制能力也非常差,投资风险巨大。从外部因素来看,中小企业面临着人民币升值、汇率调整、利润空间大幅缩水的情况,由于缺乏对利率和汇率的管理意识,导致企业面临着极大的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另一方面,原材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都在不断上升,企业的成本优势已经逐渐丧失,这些都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二、财务工程理论框架分析

财务工程是20世纪末兴起的一种结合工程技术和金融理论的创新性地解决财务问题的理论工具。美国金融学家约翰・芬尼迪 (JohnFIImerty, 1988)认为:财务工程是创造性地解决金融问题而进行的包括创新型金融工具与金融手段的设计、开发和应用。它具有目的性、创新性和系统性三大特点。财务工程的基本框架包括四大方面:资金筹集工程、资金运用工程、资金调控工程、资金效益工程。具体框架结构图见图1:

资金筹集工程坚持三大原则:低成本原则、合法原则、稳定原则,在这三大原则之下,实行内部筹资和外部筹资相结合。内部筹资主要强调合理资金预算,调整资本结构,外部筹资主要强调运用金融工具创新,注重筹资成本和风险的统一性。资金运用工程的核心是运用价值工程的手段,对财务资源进行有效配置。资金运用工程的最大目标就是实现最优投资组合。资金调控工程,是整个框架的核心所在。通过确定调控目标、建立调控体系、完善传导、反馈系统、纠正财务指标差异四大步骤,充分协调公司内部活动。资金效益工程,通过建立财务分析体系和利润预测系统,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实现企业财富最大化的目标。通过四大部分相互协调与配合,利用新型金融工具,将能够有效地实现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有效性。

三、基于财务工程视角的中小民营企业财务问题分析

(一)资金筹集分析 财务工程理论中的资金筹资同时注重外部融资方式和内部资金预算和资金控制。在企业外部融资上,由于中小企业单个规模较小,对抗市场变化的能力非常差,但是企业的发展对资金又有基本需求,以至于只能单纯依赖银行融资。而银行自身又因为对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评估较低,加上信息严重不对称,无法确切了解中小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以至于尽量避免给予过多贷款。而仅仅依靠部分国家政策,对部分表现优秀的企业给予较为宽松的信贷额度。这种情况使中小企业整体在对外融资上面临较大的困境。而从内部资金预算和资金控制来看,中小企业由于并不注重现金流预算与管理,这一块也面临着较大的空缺。由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水平和学习能力不足,使得中小企业无法有效地使用金融创新工具,对金融衍生产品的运用能力非常差,以至于无法有效地管理企业内部资金流动性。在无法有效地评估企业的资金需求,又不能控制内部资金流动性水平,还不能利用金融工具改进资金管理,这些都从内部严重限制了企业的融资能力。

(二)资金运用分析 从财务工程的分析框架来看,中小民营企业资金运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投资方向不当,风险控制能力较差。投资方向不当主要是由于中小企业在投资方向上常常直接选择扩大再生产。虽然企业规模的扩大的确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但是从财务的角度来说,扩大再生产将导致资金长期被占用,资金的回收期大大延长,从而可能面临极大的流动性风险。由于缺乏短期资金的支持,将不得不依赖外部融资,进而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一旦扩大再生产没有达到初期目标,将导致企业负债累累,债务负担沉重。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常常选择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项目,导致企业面临着极大的投资风险。而这种投资决策往往主要是少数内部控制者根据个人经验和意向所决定,缺乏有效的市场调研,使得投资决策往往缺乏科学依据。内部财务管理人员权力能力和权力都有限,无法有效控制这种高风险投资项目给企业带来的严重危害,使得整个企业的风险水平大大提升。

第8篇:民营企业与民营经济范文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对策

一、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

(一)内部融资方面

民营企业在创业阶段基本上是靠内部融资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这是因为在创业阶段企业的经营规模尚小,市场风险较大,外源融资不仅难度大且融资成本高,因此民营企业不得不把内部融资作为筹集发展资金的主要渠道。但在企业发展壮大后,想要继续发展,企业却普遍存在着自有资金不足的问题,使得内部融资难以进行,企业发展存在阻碍。

(二)外部负债方面

在外部负债方面,商业银行贷款占绝大比重,然而商业银行在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方面一直存在着种种限制。据统计,目前民营企业的贷款规模仅占银行信贷总额的8%左右,这与民营企业创造国内生产总值的1/3,国家财政收入的1/4的比例是极不相称的。

(三)发行股票、债券

民营企业进入股票市场一直受到所有制形式的限制。在深、沪两个交易所股票发行上市过程中,部分效益不佳的国有企业能得到包装上市的优先权,而资信程度较高,业绩显著的大型民营企业却难以获得上市融资的机会。与股票市场相类似,债券市场也基本上未向民营企业开放。

综上所述,我国民营企业内部融资贫乏,外部融资的道路梗塞,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迫在眉睫。

二、民营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融资难问题

中小民营企业的信用口碑不好,民营企业一般规模较小,资金匮乏,偿债能力弱,而且没有完整的、令人信服的信用记录,缺乏信用基础,目前最头疼的问题是民营企业的信用识别问题,虚假报表层出不穷,基于安全考虑,有钱也不敢乱贷;融资的渠道比较少,当前,除少量信贷资金外,民营企业很难通过债权和股权融资的渠道获取资金。

(二)融资盲目,与企业资金需求不吻合问题

1.融入的资金超出偿还能力。一些民营企业认为只要能融资,就多多益善,缺乏认真的“融资财务分析”。一旦出现国家对相关方面的宏观调控,企业项目还未形成产能与效益,资金链就断裂了,企业便全面陷入瘫痪,被迫还债,甚至破产被拍卖。

2.融资总额与项目所需资金不匹配。一是融资额大于投资所需资金总额,形成财务费用增大,资金流向他处,造成浪费;二是融资总额小于投资所需资金总额,使投资项目不能如期完成并形成产能与效益。

三、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融资难问题的解决对策

1.加强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建设,进而提高企业本身的信用水平

企业融资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公司内部的治理水平。广大民营企业应改变任人唯亲的用人机制,建立规范的企业制度。有了规范的企业制度,企业就能找到高水平的管理者,有了高水平的管理者,企业的资金融资渠道就容易畅通。并且,企业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就会及时改进落后的设备技术,重视财务管理,增强信用意识,建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只有当企业有了较高的盈利水平和较强的偿债能力,企业才能获得广泛的融资渠道。

2.完善以银行为主体的融资体系

(1)加快国有银行的信贷机制改革,建立与民营经济贷款配套的政策体系。主要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要改革银行的贷款审批程序和信息获取渠道,形成适合民营经济贷款要求的运作机制和政策方针,同时尝试着设立民营经济贷款的专门部门,专项负责解决民营经济的信贷问题;二是可以尝试在管好对大型企业贷款利率的同时,适当放开对民营经济的贷款利率,形成一种类似双轨价格的利率体系,这可能会对我们的利率自由化起到相当的推动作用。

(2)积极鼓励和引导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至少有下列优点:首先机制灵活,运作成本低,资金较少,能够与民营经济一起成长,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推进力量。其次非国有银行一般具有浓厚的“地方性”,对当地的客户情况较为了解,从而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再次非国有一方面使银行运作有效率,另一方面保证一切成本都体现在价格中,用不着担心“寻租”现象的产生。

(3)建立健全民营经济信贷担保体系。IFC(国际金融公司)的抽样调查表明许多企业认为抵押问题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他们从银行获取贷款。在中国,民营企业众多,融资困难。很大的情况下,除了地方政府应逐步扩大担保资金投入,中央政府也应提供一些担保资金。

3.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积极拓展直接融资渠道

所谓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是指国内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产权交易市场、风险投资市场以及各类资本产品投资市场,借助海外及香港地区二板市场、场外交易市场所组成的满足多样化的市场主体,适应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结构以及不同行业特点的开放的网络式的分层次的资本市场组合。

民营企业数量庞大,差异明显,其中既有通过运作到主板市场上市的规模相对较大的企业,也有相当部分是利用香港创业板市场或海外二板市场上市的公司,特别是新兴高技术企业更适宜采取这种方式融资。此外,还有更多的公司达不到主板及二板市场的上市标准,但他们也需要解决融资问题,则可以通过发展场外交易市场的方式使其达到融资目标。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建立可以满足不同条件民营企业融资的需求。

(二)加强融资财务分析和控制,防范融资风险的对策

1.加强企业综合财务状况的分析与经营的预测。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的盈利能力与偿债能力的分析。首先合理预测经营成果的规模,然后建立以偿债能力为底线的融资目标控制体系,真正做到“量出为入”。

2.加强企业现金流量预测分析和投资项目管理,确保融资总额与需要的资金总额相匹配,以及融资时间与项目时间相一致。

参考文献:

[1]王德森.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07,(2)

[2]毛英美.公司融资渠道浅析[J].财会研究,2009,(24)

[3]彭红丽.民营中小企业信用融资问题与对策[J].财会研究,2008,(15)

[4]杨菊萍.探析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J].思想战线,2010,(2)

[5]闫力.金融发展与民营企业融资体系建设[J].金融研究,2005,(2)

第9篇:民营企业与民营经济范文

关键词:民间借贷危机 国有经济 民营经济

我国经济健康发展需要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并驱齐驱,在主导性产业和关系国民经济命脉重要产业领域民营经济尚不具备替代国有企业主体地位的实力;在一般竞争性领域民营经济应加快推进转型升级更好地发挥主体地位;在基础性行业和国计民生行业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应发挥各自优势,有机互补,良性竞争。

2010年下半年,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爆发,以浙江信泰集团公司和温州立人集团案件为代表,本次危机表现出“层次高”、“情势急”、“涉及广”等特点。据不完全统计,危机涉及未偿民间贷款总量高达近万亿元,金融纠纷案件超过万起,近150名企业主因无法偿还银行信贷或民间借贷而“跑路”、“蒸发”,8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破产倒闭,温州民营经济步履维坚。与此同时,温州国有企业改革如火如荼。自2010年10月67户国有企业整合重组为十大国资集团公司开始,到目前已有16家国有企业集团挂牌成立,重组后的国资集团资产总额大幅上升,企业整体实力和融资能力明显提升。

于是,关于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关系的论题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一些学者认为,在宏观调控政策缺乏灵活性、针对性的前提下,一边是国有经济吃穿不愁,一边是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此次民间借贷危机的根本原因是“宏观调控”和“国进民退”。这些观点认为国有经济的改革发展是以牺牲民营经济为前提,从根本上将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放在了完成对立的两面,认为两者完全是“对立竞争”关系。笔者认为以上观点于理论、于实践都有失偏颇,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之间并非是“对立竞争”,更多的应该是“互补合作关系”。

1.民间借贷危机主因是其系统内部法律规则意识缺失,不能盲目归因于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的“对立竞争”

温州民间借贷危机原因错综复杂,笔者认为其关键原因在于民间金融体系本身缺乏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其次是资本盲目逐利和宏观调控银根紧缩等问题。

1.1民间金融风险防控体系缺失

民间金融是推动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在温州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功不可没,但这并不能掩盖民间金融体系的自身问题。信用和交易安全金融的核心要素,而信用和交易安全必须以相对健全的法律体系和风险防控体系为基础,纯粹建立在血缘、亲缘和地缘信用之上的金融体系风险不可避免。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抬会”为主要形式的民间融资在温州乐清等地盛行,规模已达数十亿之多,最终由于利率不断抬高导致泡沫产生,爆发于1986年的“倒会”危机与本次借贷危机一样,其根本原因就是这种游离于法律之外的、人格化的信用和交易体系。

1.2民间资本的逐利性使然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在国际市场不景气导致企业订单锐减,原材料、企业用工等成本急速上涨的双重压力下,民营传统制造行业企业利润极其微薄。在此背景下,传统的瓯越“义利”文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逐利性”形成“推力-拉力”效应,温州民间资本逐渐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不锈钢、泵阀、鞋革、医药、眼镜、太阳能、医疗器材、五金家电等多个行业出现“空心化”现象,游资象无头苍蝇疯狂沉迷于“快钱游戏”,从“炒棉花”、“炒房产”、“炒煤矿”、“炒有色金属”直到“炒钱”。按投资人风险喜好及产品类别分类,回报率在10-18%之间里就明显具有风险,回报率超过20%时就属于高风险投资。当民间借贷平均年利率从2003年的8-15%上涨到2011年的25-35%,民间资本的盲目逐利性使其脱离经济实体流入借贷领域。2011年央行温州支行调查显示,在第二季度,民间借贷首次超越房地产投资成为储户投资首选,到7月份在温州有89%的家庭、个人和59.67%的企业参与民间借贷。高回报与高风险并存,当金融泡沫最终破灭,不仅直接导致温州民资的直接损失,也导致温州实体经济空心化问题严重。

1.3宏观调控引起资金紧张,担保公司趁火打劫

在艰难维持的前提下,中小企业对宏观货币政策变化的敏感性增强。为了遏制宽松货币政策引发的流动性过剩,2010年上半年以来,央行连续多次上调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钟摆式”式的宏观调控让民营企业措手不及。与此同时,银行金融系统提高贷款门槛,并通过担保公司的介入变相提高贷款利率。据统计,截止2011年11月,温州涉及民间融资的各类融资机构多达1800多家,这些以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为代表的融资机构,凌驾于银行与民营企业之间,直接导致民营企业与银行金融无法实现通畅对接,“麦克米伦缺口”凸显①。为了应对资金紧缺,中小企业不得不向担保公司等融资机构进行资金求助,民间借贷利率顺势拉高,民营经济和民间金融陷入恶性循环。加上“调地产、控通胀”靠宏观政策导致房地产业资金冻结,资金无法及时回收,民间资本链条断裂。宏观调控成为引发民间借贷的最后一根稻草。

可以看出,民间借贷危机成因错综复杂,但主因在于其内容系统缺乏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由此而推论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之间是“对立竞争”关系的观点站不住脚。

2.宏观调控与国有经济改革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出发点不是“与民争利”

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2006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国有经济应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保持绝对控制力,对基础性和技术产业领域保持较强控制力。因此我国国有经济体制改革方向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需要以及发挥国有经济控制力的需要为依据的。

2.1宏观调整政策目的是用“有形之手”调节经济运行,不是“与民争利”

在国有经济是否“与民争利”的辩论中,“四万亿”救市计划成为讨论焦点。2008年11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规定了救市的十项措施,内容分别涉及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交通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税制改革以及金融改革。可以看出,四万亿资金投资有两个最主要的方向:一个是基础设施建设,一个是民生经济投资。

现代市场经济理论告诉我们市场是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的基础,政府不能弱化市场,更不能干扰和取代市场的作用,但市场也不是万能的,它存在着局限与缺限,即市场失灵。放任市场失灵和经济失衡,会引起国民经济的不稳定,影响其健康发展。因此当市场失灵,就需要通过政府“有形之手”来适度调控市场,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增长,这也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性质所决定的。尽管宏观调控也存在失灵的可能,也确实给我国经济后期发展带来一定后遗症,但这并不能否认宏观调控在我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过程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危机后美国等西方国家被迫采取“非自由”市场经济的国有化手段避免了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扩大化,也证明了这一点。因此从本质上讲,四万亿救市计划就是运用政府“有形之手”调控经济,应对危机,目的是保证我们经济可以稳定健康发展软着陆,不存在“与民争利”的问题。

2.2国有经济改革是其自身发展和转型的必然要求,方向是“有进有退,进退有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国有经济要发挥其主导和主体地位,必须增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适应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目前,讲我国国有经济发展仍存在许多不足:一是国有经济布局分散、结构不合理,二是国有经济管理不规范,存在权力缺乏约束、垄断企业收入过高等问题,三是国有经济监管体制不够完善等。以上问题的解决,需要不断深化国有经济改革,进一步完善国有经济的产业结构和管理体制,以促进国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温州国有企业的整合重组改革论证了这一点。2008年,温州全市国有企业617户,资产总额为715.91亿元,户均为1.16亿元,实现利润总额仅为8.03亿元,负债率平均为69.1%,而且管理体制混乱,除市本级的174户划归国资委监管,其余的400多户企业均没有统一的监管单位。为了改变国有企业低、小、散,企业布局不合理、企业资产良莠不齐、管理体制落后的局面,2010年10月温州市市委、市政府《温州市市级国有企业整合重组实施方案》通知,决定全面启动新一轮国企改革,实现资源重组和优化配置,明确提出要通过整合重组,加快国资从竞争性领域退出步伐,加速向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集中,同时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合理用于改制企业职工安置和困难企业帮扶,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2010年10月第一轮整合重组启动,将61家国有企业整合重组为10户国有集团公司。经过一年运作,改革呈现出三个明显特点:第一,行业结构向国计民生产业和基础性产业高度集中,主要涉及城市建设、交通运输、交通建设、机场、港口和铁路与轨道交通等行业。第二,企业实力明显增强, 截至2011年底企业平均资产达到7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资达118亿元,投资着重偏向惠及民生,包括城市交通、城市环境、保障性住房以及基础设施领域。第三,这10家国资企业所涉及到的竞争性行业,如工业、商贸业、服务业等,由于体制创新尚未理顺,盈利能力尚未显现。

国有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国有经济自身转型和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色的国有经济改革应该如何改、怎么改,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但是改革的根本方向不会变,那就是坚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

3.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近年来,我国国有经济的主导性地位和基础性作用日益突出,而民营经济比重持续上升,据统计2011年民营经济总量超过GDP 的50%以上,在民营经济发祥地温州的民营经济GDP总量已经超过80%。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都是我国国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推进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3.1对于关系国民经济命脉行业,民营经济尚不具备替代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的实力

在关于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关系的争论中,有部分观点认为应该提高民营经济整体地位,因为其比国有企业更具有活力和适应力。我们不能否认民营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尤其是扩大就业、创造税收等领域发挥的巨大作用,但目前阶段,民营企业担任国民经济主导地位的条件尚不成熟。据《2009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计算,在大中型工业企业中,国有及控股企业的整体实力与技术实力远远超过民营企业。例如,在专利申请数、发明专利数和拥有发明专利数的构成中,国有及控股企业分别占30.8%、35.6%、32.9%,私营企业占18.4%、9.5%、13.8%;在新产品项目数、开发经费、新产品产值、新产品销售收入及出口销售收入构成中,国有及控股企业分别占44.4%、41.2%、42.8%、43.4%、21.2%,私营企业占10.9%、10.3%、8.6%、8.4%、7.1%。因此说,《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2006)规定,主要包括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航运等七大行业,这一领域国有经济要发挥自身优势和整体实力,逐步发展成为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这是由目前我国经济的总体特点所决定的,也是为了保证国民经济安全稳定运行。

以温州模式为代表的中小型企业虽然为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在推动作用,但整体来说尚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往往难以摆脱以下特点:第一,数量大、比重大、规模小、寿命短。2007年“温州民营企业生命周期专项调研课题”研究认为温州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为10.99年,2011年上半年温州共有民营企业7.7万户,占企业总数90%以上,注册资本金2200多亿元,户均不到300万元。第二,技术装备率低、创新动力不足、竞争力不强。民建中央的《2011年千户民营企业跟踪调查报告》指出,民营企业认为当前企业经营发最主要的困难是“人工成本上升、能源原材料成本上长”,这反映出民营企业发展长期依赖于低价格的要素成本、追求低成本扩张,技术创新动力不足的的问题。第三,管理模式带有“家族”色彩,缺乏现代管理制度,人才流失严重。

综合来看,在目前阶段,尽管民营经济总量超过GDP的50%,但企业规模小、产业组织结构分散、国际竞争力低下的问题使其在关键领域还不具备与西方先进企业相抗衡的实力,无法替代以央企为代表的国有经济成为主导和引领国民经济的力量。

3.2对于基础性行业和国计民生行业,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并驾齐驱

一些学者认为,从2005年的“非公经济36条”到2010年的“新36条”都存在玻璃门现象,把民资不能通畅进入能源、金融、电信、铁路、市政、教育、卫生等领域的原因一味归结于央企垄断,这种观点很片面。某些行业中的某些企业由于在技术创造、资源占有或权力的分配等方面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优势,从而在生产、交换和价格的形成上具有一定程度的控制力,从而形成某种形式的垄断,这种情况无论在国有企业还是私有企业都可能存在。我国国有经济确实存在垄断或寡头垄断现象,但仅限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盐总公司、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这几家企业,其中电网在世界各国都属自然垄断,石油开采属于国家宏观战略不可能随意放开,而电信基础业务则是由于需要巨额基础投资。其余120多家央企及地方国有企业都不具有“市场禁入”、“主宰定价”等垄断性质。

民资进入基础性行业和国计民生行业有几个影响因素:第一,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大型国企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民资要打破这种利益格局存在一定困难,可先采取参股的方式进入其产业体系。第二,许多基础性行业,回报率低、周期长。例如2010年温州整合重组的十家国有集团公司有七家开展了基础性和国计民生产业,比例提升为70%,且主要以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建设和城市建设改造为主,属于投资大、周期长、回报率小的项目。温州有6000亿的民间资本,但这些国有项目资金短缺问题严重,融资来源仍主要是银行贷款,其融资项目并不十分受民资青睬,主要原因就是项目前期投入大,加上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的上升对利润空间的再压缩,民资进入意愿不强。

国家发改委明确表示,将于2012年上半年,出台“新36条”实施细则,破解民资“玻璃门”,鼓励民资进入能源、金融、电信、铁路、市政、教育、卫生等领域。温州正在积极申报全国金融改革示范区,着力整合规范民间资本,打造“民间资本集散中心”。对民间资本科学规范管理,将有助于减缓中小企业信贷压力,科学引导民资进入国有企业的重组改革,并进入预期有收益或者通过收费补偿可以获取收益的基础性公共项目领域,实现国资与民资的互利共赢。

3.3加快转型升级,提升民营实体经济在一般竞争性领域的比重和优势

国有经济要按规定逐步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这里所指的一般竞争性领域是相对于“特殊竞争性领域”而言的,主要指除涉及国家安全、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企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一些重要骨干企业之外的行业领域。

改革开放30年,以温州为代表的民营经济发挥着惊人的生命力和活力,在传统制造业、服务业等竞争性领域取得了飞速发展,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本次民间借贷危机暴露出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2011年8月,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的一份报告指出,温州民企 “产业空心化”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外迁。温州经济一直是“走出去”经济,目前温州在外商会达184个,企业5.4万家,工业企业约为2.8万家,涉及民资约为2400多亿。包括正泰、德力西等在内的本地龙头企业也已经扩大在外投资比重,且均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第二,资金未进入实体。温州人行调查表明,近年来银行对工业的信贷规模增长明显,但工业增长却没有显现大幅增长。据对“2010温州市百强企业”的抽样调查中,除2家房地产公司和6家建筑公司外,其他40多家制造业企业均涉足房地产开发。在借贷危机发生后,2011年第四季度温州民企类计向银行借贷近170亿,本地银行存款净流出约134亿,但企业整体用电量、产值、物流运输量等指标均没有明显增强,资本陷入借贷与偿贷的恶性循环。

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金融危机既会带来危险也会产生机遇。温州是改革开放的先沿地带,温州民企的生存现状也反映出目前乃至将来中国中小企业可能面临的困境。温州经验表明,长期依赖于低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环境成本等要素资源价格扭曲,产业结构低下、自主创新能力低下、核心竞争力低下的经营模式已经不适应新时期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需要。民营企业要加快转型升级,发展高新技术,开发和生产技术密集型产品,提升企业市场拓展能力和打造企业品牌;发挥龙头企业带头作用,发展产业集群优势,形成产业规模;发挥企业协作机制,在横向上实现管理、技术、品牌和营销优势互补,在纵向上形成产业纵深链,往产业链两端转移,最终实现由资源驱动转向投入、创新和品牌驱动,提升民企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既有赖于民营经济逐利的驱动机制,也有赖国有经济公共利益的实现机制。没有民营经济,市场就失去了活力和生命力,难以活跃和繁荣;没有国有经济,就可能无法实现资源公平合理配置,陷入过度自由市场经济,导致宏观经济不稳定。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合理分工,并驾齐驱,既可以通过功能分工相互制约,又可以通过良性竞争相互促进,两者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刘建华,付宇等:我国国有企业性质的重新审视——由“国进民退”或“民进国退”引发的思考,经济学家,2011年12月

[2]张晖明,曹媛媛:建设国资运营“有进有退”新机制,上海国资研究,2011(5)

[3]邵宁:国企民企共同支撑中国经济,现代国企研究,2010(5)

[4]张宇:当前关于国有经济的若干争议性问题,经济学动态,2010(6)

[5]张宇,张晨:“国有企业垄断论”的谬误,政治经济学评论,2010年(1)

[6]李荣融:宏大的工程 宝贵的经验——记国有企业改革发展30年,求是,2008(16)

[7]王元京: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互补关系研究,经济研究参考,2004(53)

[8]王汉珏:温州民间借贷危机产生原因及应对策略,当代社科视野,2011年(12)

[9]张大龙:我国民间借贷的现状、成因、影响及对策,法帮网

[10]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百度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