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三国演义好词好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弟子规》
【译文】
穿衣服注重的是整齐清洁,不在于衣服的昂贵华丽,而且要依照自己的身份穿着,也要符合家庭的经济状况。
【小故事】
别无长物
东晋时有个读书人,名叫王恭,生活很俭朴。
有一年,王恭随父从会稽来到都城建康,他的同族王忱来看望他。王忱觉得地上的竹席很好,因为会稽盛产竹席,他想王恭一定带了不少,就请王恭送他一张。王恭就把地上这张竹席给了王忱。竹席送人后,他就改用了草席。后来王忱知道了,来找王恭道歉。王恭笑笑说:“您不太了解我,我王恭平生没有什么多余的物品。”
【词句积累】
关键词:夏天
·好词魔力棒·
骄阳似火 烈日当空 夏山如碧 夏树苍翠
烈日炎炎 蝉声阵阵 柳浪闻莺 绿树成荫
枝繁叶茂 鸟语蝉鸣 万木葱茏 夏阳酷暑
·好句梦幻城·
夏天带着骄阳来了,地面被晒得滚烫,狗热得吐出舌头,鸡热得耷拉着耳朵,蝉热得在树上不停地叫着“知——了,知——了”。
雨点打在荷叶上,嗒嗒地响,像欢乐的鼓点。青蛙们在荷叶下好快活,和着欢快的节奏,跳起了欢乐的舞。
柳叶打着卷儿,小草低着头,大地冒着热气,湖水热得烫手,蜻蜓低低地飞在湖面上打转,这是它在向鱼儿报信:好消息———就要下雨了。
·牛刀小试·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夏天的好词好句?写在下面吧!
好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彩书签】
一句话趣评名著
《三国演义》写了一个大时代,《水浒》写了一帮大英雄,《红楼梦》写了一个大家族,《西游记》写了一群大妖怪。
《三国演义》是正史,《水浒》是野史,《红楼梦》是家史,《西游记》是妖史。
《三国演义》写官,《水浒》写盗,《红楼梦》写人,《西游记》写妖。
我特别喜欢看书,家里也收藏了不少好书,如:《名人传》、《昆虫记》、《鲁宾逊漂流记》、《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等许多好书。
我的书全都放在书房里,整整齐齐的放在桌子上。每一本书都很洁净,里面还有我用尺子画下来的好词、好句、好段。每天,只要一有时间,我就回去书房,看看我那些如珍宝的书。书给我带来知识,让我在知识的海洋里,自在遨游。我当然也要爱护我的这些宝贝啦!
我爱看书,有一次因为看书入了迷,被妈妈训了一顿。那天中午,我正在书房津津有味的看书,可时间飞逝,转眼间,就到了吃午饭的时间,可是我忘了时间,妈妈来叫我吃饭,我说:“等一下,马上就来了。”可又过了几十分钟,妈妈忍无可忍,就使出了绝招,“狮哄功”,这一叫,我只得乖乖的下楼吃饭了。一下楼,我就被妈妈狠训了一顿:“你呀!爱看书是好事,但也不能不吃饭呀。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爱好书,是没错,爱看书,更没错。就不要像我这样,万一,看书时间太长,十分容易近视的。让我们一起爱看书,爱好书。
好词
传奇、自信、证实、执着、激动、善良、寄语、展望、意境、浓厚、感动、赞叹、书香、羡慕、感怀、钦佩、联想、感慨、风趣、入迷、浓郁
感染力、人情味、包容心、暖人心、废寝忘食、感慨万分、感人肺腑、推波助澜、口有余香、汹涌澎湃、回味无穷、似懂非懂、感同身受、坚韧不拔
好句
1.读完《鲁滨孙漂流记》这部情节生动的小说,一个高大的形象立即展现在我眼前,他就是探险家、航海家鲁滨孙。
2.今天,当我阅读了高尔基的《童年》,我被童年高尔基那种读书时忘记一切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
3.我轻轻合上英国女作家J.K.罗琳的长篇小说《哈利。波特》,慢慢闭上眼睛,书中那些感人的情景一幕幕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4.读了《爱迪生》这本书以后,我懂得了:汗水是把愿望变为现实的条件,不付出辛劳的汗水,就不会有智慧和灵感,也不会成就真正的天才。
5.《三国演义》这本书让我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以为自己是最厉害的,永远都不能骄傲,否则就会让"关羽大意失荆州"的历史再次重演。
6.读完《秋天的怀念》,我知道了文中作者母亲的心胸像天空一样辽阔,像大海一样宽广。
7.我非常喜欢林清玄先生在《一生一会》里提到的一个关于相逢的说法,他说人们一生之中的每一次见面都是独特的,所以每次和朋友知己相逢聚会都要好好珍惜。
8.山纵然高,但不及父子情高;海固然深,但不如父子爱深。这感人肺腑的情感,是我从课文《小抄写员》中感受到的。
好段
1.读《昆虫记》有感
圣甲虫就是大家平时说的屎壳郎。许多人认为它们又脏又臭,瞧不起它们,但它们却是一种益虫,是人类的朋友。圣甲虫会把粪便搓成网球后带回窝里,当作粮食吃掉,它排出来的粪便对植物也有好处。因此,假如没有了圣甲虫,地球将被粪便所淹没,那该多么可怕呀!
2.读《匆匆》有感
读了朱自清写的《匆匆》后,我受益匪浅。我知道了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它不会为了谁而停下前进的脚步,也不会为了谁而让时光倒流。"嘀嗒嘀嗒"的声音是时间行走的声音,它经常回荡在我的耳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会写十个。
3.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了解诸葛亮。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阅读,读悟结合,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
3.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了解诸葛亮此人,并学习他遇事沉着冷静、足智多谋。
教学重难点:
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让学生了解诸葛亮此人,并学习他遇事沉着冷静、足智多谋。
教学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生奇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历史故事,你们看……(放录像)
“《三国演义》中《空城计》的片段。
师:大家猜一猜这是那个名著中的故事。
师:你们是不是很感兴趣?
请同学们快快打开书124页,齐读标题《空城计》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使学生兴趣浓厚,产生好奇,迫不急待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二、初读、识字、整体感知
1.师: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解决。(可以借助拼音朋友,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看谁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小组内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可以开火车,玩卡片游戏)并交流识字的方法,和渠道。
3.师采取小组比赛的形势进行检查。
4.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喜欢听。
5.检查朗读。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派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
6.以小组为单位,先组词,后写句,更换语境,巩固识字。(小组内学生进行比赛,看谁组的词多,看谁造的句多,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最后推选出每组的好词好句进行全班交流)。
为学生创设自由识字的空间,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他们自主识字,合作探究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小组形式认读课文,再以小组形式汇报,激发学生竞争意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在识字的基础上,为学生进行了知识的拓展,使学生的思维能力,组织语言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三、品读,体味,理解深思
1.师:生字宝宝我们都认识了,课文的内容我们也都了解了。下面,自己再仔细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你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可以写出来,小组内先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问老师。
2.小组交流,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点播拓展,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的内容及情感。同时,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充分投入到课文情境之中。
4.摘“智慧星”
师将难度较大的问题提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解答,那组回答正确就得到智慧星。
如:(1)计是什么意思?《空城计》又是什么意思?你还能说出什么计?
(2)“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为什么使用这个计策?你认为怎样?你有更好的计策吗?(将有关的句子带感情地反复读)。
(3)反复读课文的对话,从中体会每个人物的感情,体会他们各自的心理。
5.深悟领会,投入体味
师:现在我们进行一下分角色表演,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动作、情感表现你心目中的人物形象。(每小组推荐一名,可参考老师的提示)
板书:表情——
神态、动作——
情感——
(小组评完后,全班评选,加入学生评价)
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交给学生,从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会体味的更具体,理解的更深刻,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良好发展。
孩子的年龄小,知识还很贫乏,还需老师的点——拨——拓,这些问题的设计,一方面,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了课文内容,另一方面,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同时学生在朗读上,感情也会更充沛。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浓,充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同时也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记忆深刻,不知不觉中达到会复述。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
教师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加入自己的识字经验及想象来记字。
2.书写指导
先让学生自己观察结构,怎样写漂亮,再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汉字间架结构,把字写美观。
教给了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了自主识字的能力。
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在写中再去创造美。
五、拓展延伸
1.每人准备一个三国演义的小故事。
2.谈一谈你心目中的诸葛亮是怎样的形象?
一、转变教学理念,重视课外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1)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形成自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语文课堂上,因为课外阅读量的缺少,从根本原因上制约着学生的知识面,造成合作探究学习的局限。“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活水”就是课外阅读的积累。所以教师不能仅仅立足于课堂教学层面来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而要把眼界扩大,关注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将课内和课外有机统一起来,重视和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只有有了内在的东西,才能显现于外在,才能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才能在合作学习中碰出火花,提升自己。
(2)课外阅读大多数是在家里完成,这就需要家长的配合,家长和老师在思想认识上要达成一致。我就利用家长会、家访等时机,向家长介绍语文课外阅读的要求以及表扬班级里由于重视课外阅读而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想方设法改变家长的观念,通过家长把家庭转化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并教给家长督促帮助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从而督促学生的课外阅读。
二、竭力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经常保持阅读的激情。(1)鼓励先进,晕效效应,共同阅读。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要及时地鼓励,让他体验成功的喜悦。
(2)不失时机寻找和学生相同的认知感,引起共鸣从而激发阅读兴趣。中央10频道一道节日《百家讲坛》,有易中天的《品三国》,王立群的读《史记》,于丹的《论语心语》等,都很有吸引力,我就不失时机建议学生去看这档节目。结果很多同学喜欢上了《三国演义》、《史记》、《论语》并开始阅读。
(3)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来激发兴趣,介绍作品的梗概来激发阅读。陶先知先生说“熏染和督促两种力量比较起来,尤熏陶更为重要”。
三、授之以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实现有效的课外阅读。
(1)重视引导。对于学生喜欢看言情、武侠或侦探之类的作品,也要辨证地看。这些作品往往有语言形象,情节扣人心弦,人物刻画惟妙惟肖等。但是从学习文化知识、培养人的世界观角度来说这类作品不宜看得过多。应指导学生选择一些有新思想、新观念的好文章来看。
关键词: 语文教学 阅读方法 阅读策略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农村小学,学生的阅读情况比较糟糕,似乎和阅读越来越远,农村学生读的书越来越少,甚至有些学生放学回家根本就不读书,而且农村学生家长对让学生加强读书并不理解,学生体验不到读书的快乐。那么,如何教授学生合适的阅读方法呢?
一、营造适宜的阅读氛围
1.营造家庭阅读氛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里度过的,和父母接触的时间最长,所以笔者认为要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使孩子受到熏陶。“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笔者的孩子读二年级了,因为我们有睡前读书的习惯,起初,小孩做完作业后就是玩玩具和看电视,后来他也学着父母的样子读起儿童刊物。
2.营造班级阅读氛围。班级是孩子在学校生活的一个大家庭,笔者认为,教师要营造良好的班级阅读氛围。首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布置图书角,上面可以布置读书的名言。如“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张维屏”、“读书使人成为完善的人――培根”等。可以定期出关于读书的黑板报。《班级园地》上可以张贴学生的读书心得和在各级各类比赛中的获奖习作等。
3.营造校园阅读氛围。为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书源,让学生随时随地有书可读,学生只有在这浓浓的氛围里主动阅读,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还可以在学校植物园里树立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教室的外墙上布置读书的格言。当学生每天看着这些优美的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就一定会被浓厚的书香氛围所感染。
二、激发浓厚的阅读兴趣
1.开展多种活动。教师的示范带头能起到催化剂的作用,笔者认为教师应以饱含激情的语调为学生示范读,把学生吸引到课文中,让学生从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体会文章的内容和情感,以情感激发想象;在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应常常在学生面前范读、美读,让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感受课文的美,体验课文的内涵。
2.开展各类比赛。学生阅读书籍,既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更是为了得到其他学生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利用班队活动课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古诗文诵读赛”、“课本剧表演”等。教师根据各类比赛可以评选出成语大王、小诗人,时间为一个月。这样学生不仅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提高了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3.展示学生成果。学生读书的成就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教师要在班级园地上设立一个展示平台。展示学生的好词好句摘抄本、漂流日记、接力小作文和各级各类学生的获奖或发表作文,利用晨会班会请学生上讲台介绍自己的作品,让学生在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分享的乐趣,满足成就感,时间一长,学生阅读的成效性就会大大提高。
三、指导合适的阅读方法
1.互动阅读法。教师应该体会到,学生之间的互相夸赞和欣赏要比老师单方面表扬学生效果更好,所以这种互动阅读法是让学生相互交流读书体会、介绍自己的读书方法,这样学生之间能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不仅让好的阅读方法在班里宣传,而且巩固学生的阅读成果。
2.积累阅读法。笔者常常在思考为什么现在学生写的作文没有优美的语言、生命力。写是以读为前提的,而读是写的基础,所以积累语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首先,教师要给学生推荐文学精品,这样有利于学生积淀语言,还要让学生把读到的精彩词句摘抄下来。在这方面,笔者做了一些改变:每天布置一个积累作业,让学生在熟读某篇文章之后,摘抄八个词语和两句精彩句子。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1.读思结合。朱熹说:“读书有三到,口到、眼到、心到。”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深度不足,时间也不长。因此,在学生读课文之前,教师要巧妙地提出让学生感到好奇的问题,让学生用心想,带着目标和问题读书,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定期安排学生展示自己的课外阅读成果,使他们产生成就感的同时相互促进,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动力。
二、丰富书源,提供阅读古典文学作品的保障
著名学者朱永新曾说:“我希望学校的图书馆办到教室里、走廊上,学生随时可以找到想查的资料。”营造书香校园,让孩子灵动的心自由地翱翔于古诗文世界,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学习成为乐趣,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学习氛围,应该是我们的追求。作为教育者,我们要为学生走进古典文学作品世界提供必要的保障,让学生有书可读。
1.开放学校图书室。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岗纳赞曾提出著名的“图书馆学五定律”,其核心思想为“读者第一”。而调查中,我们痛心地看到:绝大部分农村小学图书室重藏轻用,被动服务,甚至无人服务;加上图书经费严重不足,使得学校图书室成了应付检查的摆设。因此,学校应设法增加经费投入,改善藏书质量和结构,安排专人负责,让小学生可以天天借到书,以满足他们旺盛的求知欲望。
2.建设班级图书角。由学生自带图书,并订阅包含古典文学作品的报、刊,班级进行集中管理、借阅。学生在课间就可以随时随意地看书。各班同时在班报开辟“读书角”“每周一诗”等栏目。学校还可以制定细则,评选“书香班级”,激励各班形成浓郁的读书氛围。3.鼓励家庭购书、藏书。学校针对每个年龄段学生的阅读要求,分别向家长发放《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推荐表》,争取家长配合,将读书活动向家庭延伸。学校定期组织家校共读交流活动,激发家长参与读书的热情,引导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好读书活动。
三、循序渐进,指导阅读古典文学作品的方法
1.制订计划。调查显示:小学生阅读古典文学作品,往往逮着一本是一本,具有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因而教师在教学计划中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步骤和措施来引导,对小学六年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做到长计划,短安排。
2.指导选择。调查中发现:小学生鉴别能力、免疫能力较差,不知如何选择读物。因此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各种节日及主题活动,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年龄特点及阅读水平的书:如古诗词,尽量选有注释和译文的;长篇古典名著,选青少年版或儿童版的;更要指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掌握方法。调查中,我们注意到,由于课外阅读方法指导的不到位,仅有20.3%的学生阅读古典名著“能认真抄录,偶尔写点感受与体会”,28.5%的学生“偶尔抄录自己感兴趣的句子、段落”,19.5%的学生“只是在书上写点字,划划线”,竟有31.7%的学生不做任何记录或圈点勾画。可见,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1)合理安排读书时间。学校可以统一制定读书计划,每天安排半小时,并长期坚持下去。
(2)指导学生读书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不懂就问,就查工具书,边读边想,适当圈划,及时记下自己的感受。
(3)掌握最基本的读书方法。
①浏览性阅读。主要针对《水浒》、《三国演义》等大部头的书,教材中节选了部分古典名著的章节,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原著时,不应提过高要注,只要学生作走马观花的浏览,了解故事的大意即可。
②品味型阅读。针对语言精美的古诗词,则要求学生细细品味、慢慢感悟,并通过背诵、摘抄来积淀语言,培养语感。
4.指导做读书笔记。
(1)指导记录的内容。可摘录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描写、生动的对话,可摘录名言、警句、英雄人物的豪言壮语,可摘录整篇文章,同时记下自己的感受、体会……
(2)指导记录的方法。
①批注笔记。
②提纲笔记。
③摘录笔记。摘录好词好句。
④心得笔记(读后感)。
⑤撰写古诗句研究报告(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就有此要求)。
(3)要根据年级的不同,逐步提高要求。例如低年级以积累词语为准,中年级已欣赏好句为主,高级年则要适当加入自己的感悟。
四、讲究策略,养成阅读古典文学作品的良好习惯
1.自我效能的策略:社会认知理论认为自我效能感能够影响学生的任务选择、努力程度及坚持性。这一策略主要是通过自我要求、自我激励,更能使习惯成为一种较为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做法一:帮助学生建立一本自我评价本,主要是对自己所用读书方法以及对阅读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自我评价。也可以在摘录本上进行自我评价。做法二:指导学生明确竞争对手,并制定简单可行的竞争计划及奋斗目标。做法三:要求学生每天围绕古典文学作品阅读情况给自己一句表扬或批评的话。
2.及时强化的策略:心理学家有一个重要的结论: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刺激和反应之间连接的形成,其中强化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做法一:竞赛。形式可以是:
①古诗文诵读比赛。
②古诗词接力赛。
③“古典文学作品阅读活动”专题作文比赛,作文形式有读后感、诗歌改为记叙文(包括“文包诗”的形式)、续写、读书生活日记、古诗句研究报告等。做法二:榜样,这是一种正强化。综合每一位同学在古典文学作品阅读活动中的表现,评选“读书大王”或“古典文学作品阅读积极分子”,并及时进行全校性的表扬。做法三:奖励,是对人成绩的肯定,更是一种有效的激励。其中,奖励应以精神奖励为主。通过以上两个策略的实施,可以实现内因与外因的互相促进,共同作用,促进学生养成阅读古典文学作品的良好习惯。
五、活动促进,展示阅读古典文学作品的成果
1.诗文表演。诗文表演形式多样,主要有三种:
①诗配乐朗诵,教师播放与古诗词有联系的音乐,让学生朗读;也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配乐。
②演唱古诗词,可以唱岳飞的《满江红》等已经有人谱曲的,也可以由教师配乐,指导学生演唱。
③古诗词名句应用表演。古诗词不是古董,她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许多名句盛传不衰,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民族的集体记忆。恰当运用古典名句,一定会为口语交际和文章增色。
2.诗文图展。利用学校橱窗展览师生的古诗词书画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书法的同时进行古诗词的诵读。诗配画活动可以由每个班级定期组织。
3.古典文学作品故事会。让学生把平时从中国古代神话、古代寓言、古典名著、古典通俗小说中读到的故事,以及与古诗词有关的故事在故事会上讲出来,评出若干名“故事大王”。
4.读书心得交流会。学生们交流读书方法、体会、感受,互相推荐介绍自己喜欢的古典文学作品。
六、改革评价,促使古典文学作品阅读活动良性循环
为了了解学生的古典文学作品阅读情况,促进学生认真而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必须重视阅读效果的检测评价。评价时必须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者紧密结合起来,给学生一个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
1.制作整理“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定期展示。小小的袋中有他们摘录的好词好句好篇章,有相关的录音带、照片,有自制的古典文学作品手抄报,有学生的古诗词书画作品和获得的奖状等。
美德少年竞选稿一姜xx,男,20xx年10月29日出生,就读于哈尔滨建文小学三年级二班。他是个聪明、好强、创新能力强、懂事,乐于助人和勤俭节约集于一身的男孩。
有一次,老师出了一到怪题。这道题只有了两个条件,一个是两数的和,一个是两书的差。大家觉得奇怪,谁也没做出这道题目。在大家犹豫不决的时候,姜秉权举起了手,老师很奇怪,想:题这么难,他怎么能这么快就做完呢?一定是错的。于是,老师叫起了他,叫他说一说思路。只见他一站起来,就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此题可以这么做过了一会儿,他说完了。老师惊奇地说:这道题姜秉权做对了。同学们立刻鼓起了热烈的掌声,他们简直太羡慕他了!
他这么聪明,却经常遭受挫折。在一个夏日,老师考了一张卷子,他得了99分。分数不错的,但是于润涵却打了100分,他被比了下去。那次下课他就没出去玩,在教室里狂看课本。他发誓:一定要超过别人!
他的创新能力很高,因为他的好奇心处于满格,不知道的东西一定要弄明白。有时他见收音机能发出声音,就拆开看了看。看完才知道,里面有很多电线、电池在发出声音。奇怪的是,他能把他拆开,又把它修好了!后来我发现兰花的根太发达,一浇水水就从底下流了出来。他就发明了一个灌溉系统,一下子就解决了这个难题。怎么样,他的创新能力发达吧!
他不仅这样,而且还有两个优点。那就是乐于助人和热爱团体。有一次,一个同学因为生病请了一次假。那天讲的内容十分重要,是期末考试的必考题。第二天,那个同学来了。他花费了所有休息时间,来教同学题目,数学教完了教语文,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教会了他。当他被记者采访时,他只说了一句:我不想看到咱班的平均分拉下去,我们得打胜那场‘阻击战’啊!全班同学被感动了,终于我们打胜了那场‘阻击战’,把成绩搞了上去。
他很爱读书。他遵守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看过的书都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字。他看了许多书,比如三国演义、史记、孙子兵法由于他看的书很多,诗句也知道了很多。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那可是脱口就来的。他写的作文还好几次被老师表扬说里面的好词好句多呢!
他最大的优点就是勤俭节约。在学校,老师掉了一个粉笔头,他都要捡起来放进粉笔盒里。在家里,他捡姐姐的剩,偶尔有人问他:你怎么穿这么破的衣服啊?他总是自豪地说:这多节约呀!有时他为了省水,还把淘米水用来洗碗,可节约了!
这就是一个勤俭节约的少先队员,今天他能竞选美德少年当之无愧!
美德少年竞选稿二我,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女孩,脸上总挂着热情洋溢的微笑,清澈的双眸透着智慧。一个阳光般的女孩。
我对待学习一丝不苟、脚踏实地。每一次的家庭作业我都能按老师的要求认认真真地完成;在课堂上总能听到我独特的见解。我在学习上也是大家公认的“领头羊”。
我练就了一手极为漂亮的好字。在班级里的黑板上,那里都留下了我的点点。为班里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我爱看课外书,知识面广。除了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以外,我每年都积极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只要有读书征文的活动,我都踊跃参加积极投稿,并且取得好成绩。什么事情都很认真,是一个活泼可爱、爱好广泛的好孩子。
“时间总是挤出来的,我要多学习多锻炼自己,为学校(班级)争光添彩。”老师总是这样说。校内外的学习、活动常常忙的我不亦乐乎,充满自信。在学校组织的朗读比赛中获得二等奖;在学校组织的英语朗诵比赛中荣获二等奖。此外,我还积极参加社区活动。
名著的阅读想要有收获,一定要讲究阅读方法,而学生因为受到主客观各方面原因的影响,很难把握正确的读书方法。这样一来,想从阅读方面获益就成了一个较大的难题,而教师的引导却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难题。那么,教师的“导”该从哪几个方面去着手呢?
一、激发阅读兴趣
阅读不能仅为考试而阅读,阅读的目的在于阅读本身,而阅读的动力则在于对阅读本身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刚开始读书时,无需分课内、课外,无需分大俗、大雅,而应尊重学生的阅读爱好。作为高中生,他们的好奇心理、探究心理又面临着一个大爆发的阶段,一些神话故事类的作品可能会引发他们极大的阅读兴趣。比如,希腊神话中神的出世、神的家庭、神的创造、神的战争,人类世界的起源,英雄传说等故事内容都可能引发他们强烈的阅读兴趣。当然,尊重学生的阅读爱好并不意味着让学生放任自流,我们老师可以帮忙学生做最基本的引导:只要思想内容健康,行文规范绝少错误,任何报刊书籍都可以去读。因为阅读达到了一定的量,就一定能摸索出一种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对于大部头的名著,其密密麻麻的字迹,厚重的分量往往会让学生望而生畏,老师可以尝试着给学生进行名著“导”读。名著因为种类繁多,数量巨大,而学生的阅读爱好也各自不同。比如,《三国演义》吸引的读者基本是男生,作品中一个个塑造得非常成功的英雄人物、英雄人物之间的心心相惜以及一场场描写得十分精彩的战役,这些都让男生恨不得化身于其中去驰骋、去厮杀,最终成就自己的理想;而《红楼梦》中宝黛的爱情故事以及作品中大量的好词好句吸引的则是感情相对细腻的女生,因此不可能一开始就布置学生必须读某某几本名著。针对这种情况,我尝试着让不同的学生选择各自喜欢的名著、各自喜欢的人物进行解读分析,然后在课堂上作精彩的讲解。例如,在组织学生读《红楼梦》之前,我先找了一个对《红楼梦》很感兴趣的学生,让他对其中最感兴趣的人物进行探究分析。他在自己的文章中对林黛玉如是评价:“黛玉是一个水边的女子,她有着如水般的灵动,如水般的圣洁,如水般细腻的情感,用水来形容黛玉,不为别的,只为她那不尽的泪水……”最后他在课堂上的精彩讲解更是博得了全班同学的掌声。通过这样的交流,学生对其他同学所读的名著就有了一定的了解,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于是就有了再继续从头细读的欲望,这样就达到了引导学生阅读的目的。
二、学会精读
因为课外阅读时间的限制,因为理解能力的局限,很多学生在读文学作品时往往是粗略地、走马观花地阅读,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不良习惯。这样就难以从阅读方面获益了。
要让学生学会精读。精读是其他所有阅读方法之基础,学会了精读,掌握阅读本领才会成为可能。当然,学生不可能一开始就能对所有的作品进行精读,那么学生在阅读课本中的名著节选等美文时,因为有老师的指导、有同学的交流,就一定要进行精读。比如,选入课本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老师除了引导学生具体分析人物形象之外,还应引导学生从文章的布局谋篇(处处埋下伏笔),甚至文章个性化的语言、艺术手法(大量的细节描写)等方面作精细的分析鉴赏。只有在课堂上进行反复的精读训练,学生才能够学会精读,才能够在没有老师的指导时去阅读鉴赏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的朵朵奇葩。
培根说:“在人类的一切消遣活动中,阅读无疑是最高尚的。”培养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一个人,尤其少年人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名著作为整本的书,有着一般文章所没有的深厚内涵和复杂结构,需要学生调动各种阅读技能和知识积累,对其进行整体的把握和思考,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因此,教师对名著的“导”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