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交互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护理 自学考 网络教学
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对人类生产力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推动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护理教学已不能独立于信息革命之外,护理网络教学将是一项新的革命和挑战,具有极其广阔前景。但迄今为止,在医学领域中护理网络教学的步伐显得十分缓慢。护理事业的发展需要大量高学历、高素质、高层次的人才,而人才的匮乏,谈何发展。因此,推进护理网络教学,是护理事业发展的新试点。
1 普通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学习年龄 参加自学考的护士年龄大多集中在20-45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护士,年轻的忙于适应新的工作岗位、翻班、社交、恋爱;年长的承担家庭、事业双重压力,即使放弃休息娱乐,也只能抽出甚少的时间与精力来参加学习,随着年龄增长记忆力逐渐减退,考试变得越来越艰难,有的甚至在复习后阶段放弃考试的机会。从开学到学期结束,参加学习与完成学业人数差距悬殊。
1.2 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自学者学习的效果。参加过辅导班的同学都觉得老师的教学水平差异很大。高水准的老师教学思路清晰,对教授的内容能融会贯通,注重教育学的互动,对于有一定临床经验的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接受医护领域中的新概念、新知识,学生不仅获得知识的更新,还学会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有的老师缺乏上述的优势,照本宣读,课后同学们感觉还不如在家自己看书。
1.3 办学单位 要考虑师资力量的均衡,要考虑教学经费,要考虑上课安排不影响教师与学生的工作时间,要考虑教学场地、教具、设备,要考虑上课环境的安全便利等等,为此办学单位每个学期都要花费大量人力和物力进行上述工作。
1.4 辅导地点 自学辅导点少又分散。由于城市建设,许多同学搬迁到很远,其中包括近郊的求学者,她们比一般同学花费更多时间在路上,路途的疲劳降低了听课的效率,一些同学为赶头班或末班车,经常迟到、早退,影响了听课的质量。
1.5 考试时间 目前参加自学大专、本科生占医院护理人员的半数以上。由于考试时间过于集中,每逢4月和10月考试高峰期,是护士长排班最头痛的日子。为了保证病房工作的正常运转,防止医疗差错,大家轮流休息,小的科室无法安排,只能翻中夜班后参加第二天的考试,自学考的道路变得越来越艰难。
2 网络教学的意义
网络教学利用互联网技术,跨越时空限制,最大程度地整合教学资源,将一流师资和一流教学设备,通过网络与大批需要得到新信息、新知识的护理工作者结合起来。具有投资少、效益大、覆盖面广、受益人多以及互动性更强等特点,且教学水平适合各层次需求,实现了非实施交互式学习[1],满足了各层次护理人员渴望学习深造的愿望,同时使办学单位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消耗。
3 网络教学的功能
3.1 开展远程教学 网络为自学者提供一个24小时开放式课堂,克服了时空限制,即上即学;克服了师资力量的不均衡,汇集优秀教师于一体。通过网上、网下相结合的形式。网上,即教师运用文字、图表、录音、影像等多媒体技术进行形象生动的教学,安排试题,进行网上互动式讨论;网下,即举办每月一次辅导班,对疑点、难点进一步解答,在掌握学习进度同时,对学生的自学方法、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给予面对面指导。
3.2 相关学科教学 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医疗制度的改革、疾病谱的改变以及社会老龄化,护理模式的转变,使护士从纯粹为个人服务发展到人群,由一般治疗护理和恢复健康提高到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2]。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护士不仅具有丰富的临床医疗护理知识与经验,还需掌握多方面社会知识。网上登载社会学、老年学、人文科学、人际关系学、经济学、美学、医疗护理相关法规等知识,有助于护理人员的全面发展,促使临床护理向专科护理、社区护理延伸。
3.3 护理人才交流 自学者面临新形势下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把握这一时机,将自己推向市场?网上人才交流为优秀者提供了展示个人才能的机遇与平台。其最大的优势:平等、快捷、省时、费用低廉、信息量大、互动性强等[1]。个人可通过网上查阅各医院招聘信息,录入个人资料并在线应聘;医院在网上可以查询个人资料,招聘信息,刊登面试通知。随着网上虚拟人才交流洽谈的规范,为各层次人才的交流开辟更广阔的天地。
3.4引荐参考数目 可由教学老师配合教材推荐,或通过优秀学生推荐高质量的辅导书目或软件,起到抛砖引玉、填补校外自学不足的目的,通过网络广覆盖面,使更多的同学得到这些制胜法宝。
3.5 参阅考试例题 网上浏览历年试卷或有代表性的模拟试题集,能把握复习的范围和难度,所提供的仿真考试环境,使自学者检验知识掌握的程度,为考试作好准备。另外,在网上进行部分考试项目,以缓解考试过于集中的问题。
3.6 交流自学心得 自学道路有成功,也有失败,其因素诸多很难说全。通过稿约不同层次的自学者,谈谈各自的艰辛历程,介绍成功的学习方法与技巧,说说遇到的种种困难及如何克服的,让更多迷茫的学生走出误区,共同寻找学习的新方法,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3.7 获得自学信息 任何关于自学考试的信息都能在网上查询,包括招生政策、规定、各科考纲、课程安排、考试安排及注意事项、最新通告、网上报名、网上查分。自学者随时接受这些信息,避免了类似错过开学或报名考试的情况,及时调整好前进的方向。
论文摘要 通过试卷调查和分析网络环境下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发现学生存在对英语不感兴趣、听说能力差、很少利用网络资源来学习英语等诸多问题。针对所出现的问题,本文尝试在大学英语中英语教学中采用异步交互教学模式,即网络和课堂异步交互式教学模式来探索大学英语的教学方法。
与传统的学习环境相比,网络学习环境具有虚拟性、开放性、支持协作性和信息资源丰富性等多种特性。在网络环境下,诸多网络交互工具为英语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新的交流手段和技术支持。但是,长期以来,大学英语大多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现代教学手段辅助的课堂教学等模式,这些教学方式大多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格局,没有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没有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实现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因此,大学英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新教学模式的产生势在必行。
1 网络环境下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调查和分析
为了准确了解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英语学习的现状,笔者对我校09级八个班级共计269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这八个班级涉及了我校一本和二本不同专业,力求涵盖不同基础的学生,以达到调查结果的广泛性和代表性。调查试卷力求选题确切、简洁、针对性强,基本采用选择题形式。问卷调查共发放试卷269份,收回有效试卷260份。经过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得出了各个数据。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发现学生英语学习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1)在学生当中还没有普遍形成喜欢英语、学习英语的良好风气,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英语在自己人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很多学生学不好英语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这方面的能力,而是他们对英语根本就不感兴趣。
(2)有49.3%的学生认为“听说能力差”是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同时40.2%的学生认为时英语课堂的学习不能满足自己的英语学习需要。
(3)有高达64.2%的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方式是平时跟着老师学,通过网络学习英语和报辅导班的学生极少。
(4)学生的电脑操作水平相当不错,上网方便,有47.6%的学生每天上网查找信息。但是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学习英语的频率却极低,只有不到28%的学生每周累计利用网络资源学习英语两个小时以上,高达11.9%的学生从来不利用网络学习英语。
(5)高达72.2%的学生很少从网上下载英语学习资源,这说明大部分学生没有充分的利用网络上丰富的英语资源来帮助自己来学习英语。
(6)有37.4%和29.3%的学生希望通过网络学习提高“听力”和“口语表达”方面的能力,写作、阅读理解和不同文化间的理解能力是相对较高层次的能力,学生对这三方面的能力提高也有所需求。
此外,学生还希望在网络学习英语方面得到老师的指导和帮助,32.8%的学生选择希望老师“提供一些比较好的英语学习网站”,26.6%的学生选择则希望老师“从网上下载一些有助于同学们学习的资源 ”。同时,希望建立英语网络平台,如QQ群,通过它实现相互沟通交流和进行在线学习和测评。
通过调查和分析网络环境下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针对所发现的问题,结合以往的教学实践,笔者尝试异步交互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包括网络和课堂异步交互式教学模式,并进行了实践探索。
2 异步交互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异步教学是湖北大学著名心理学家黎世法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创立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研究,现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异步教育学派。异步教学的教育本质观具体反映在黎世法的主要著作中,如《异步教学论》(湖北教育出版社89年6月版)、《学生学习的科学方法》(学苑出版社92年9月版)、《异步课堂教学的理论与方法》(学苑出版社92年9月版)和《异步教育学》(当代中国出版社94年12月版)等(赵复查,2001)。异步教学明确指出了教育的本质,即“教育是引导人参与社会实践的复杂性活动”(赵复查,2001)。它的“引导”本质观,为学生实现创造性学习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提供了多途径突破的思路。
另一方面,当代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个体与信息与环境的交互(Heinich et al, 2002:6)。交互式教学法又称为互动教学法或互动合作学习法,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其特点是以师生、生生互动为桥梁,使现代课堂教学的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几大要素之间形成立体的信息交流和传递网络,让学生主动在情景和对话中进行积极的知识构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和主动性、创造性,激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交互的内容必须要与学生已知的背景知识相关联,从而产生必要的联想作用,使新旧知识能够结合起来,形成互为关联的知识、能力、网络结构,强化学生的长时间记忆和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体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Harmer, 2000)。因此,本文所提到的网络和课堂异步交互式教学模式就是指通过引导学生利用业余时间通过网络异步学习,课前进行必要的准备和练习之后,在课堂上进行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交互的语言实践活动。
3 网络和课堂异步交互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R.Oxford(1997)认为成功的学习者都需要有充分的高质量的语言输入,实践与体验的机会,高质量的语言输出实践,及时高质量的对语言输出的反馈信息,以及形式多样而且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这种网络和课堂异步交互教学模式就是为了使每个学生都成为成功的学习者。为了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同时便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在学期开始,每个大班70多名学生就被分为以4至5人为一组的小组,每次教学活动均以小组为单位,并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教师还成立了QQ群,利用这个平台,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进一步地交流和讨论,同时还可以向学生介绍英语学习方法、介绍相关网络资源、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回答疑难问题等。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异步交互式教学模式,笔者对大学英语精读课的教学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下面具体探讨该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
3.1 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网络异步学习
异步教学的实质是学生学习的个体化和教师指导的异步化,异步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本质区别在于,“异步教学的实质是实现学生学习的个体化,是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教师指导的异步化,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作用”(黎世法,1994)。如果运用这一教育观念指导教学,教师就必须在引导上下功夫,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引导法则。因此,教师在讲课之前,必须要对所授的知识内容了如指掌,提前向学生布置任务,利用网络的帮助,来进行课前的异步准备。例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册第六单元精读课文题目为How to Prepare for Earthquakes。网络上可以找到许多地震的实例,进一步可以引申到地震的预测方法,如何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以及其它各种自然灾难,最后甚至可以引入到环境保护的主题。所以,在学习课文之前,教师要把所有要准备的问题都事先列举出来,每个小组可选择感兴趣的题目,然后利用网络的帮助,自己准备五至十分钟左右的相应内容。内容形式不限,可以利用对话、展示、讲解、小品、辩论等不同形式。利用这种引导,学生们可以在业余时间里阅读大量的英语文章,同时通过他们自己对所找内容的编辑和理解,来加深对所选材料的记忆。
3.2 师生共同评估下的课堂交互学习
交互式教学模式的中心就是“交流”。没有课堂交流,课堂教学就没有实施条件。因此,有效的课堂交流是达到教学目的的前提。在这种教学模式里,学生是课堂的中心,课堂用以展示学生们课下的准备,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动。由于学生已有充分的课前准备,课堂上学生气氛活跃,踊跃发言,少见以往无人应答的尴尬气氛,同时,大大减少了学生说英语时的焦虑情绪,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参与热情。每个小组进行展示时,要求事先把题目和难词写到黑板上或用电脑来展示,以帮助其他同学的理解。展示过程中要求尽量脱稿,每个成员都要参与。学生要注重语言的流利性,同时要尽量和同学们保持交流,引发其他同学的参与热情。在展示完毕之后,还要回答同学和教师的提问。之后教师和其他小组对整个小组的表现及每个成员的表现要进行评估,记作平时分数。这种课堂交互学习使得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都进行了互动,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逐步感受到了自己的进步,自信心大增,进而希望在更多的实践活动中展示自己的进步和能力。这就使学生形成了高度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3.3 教师概括总结后的拓展学习
在小组展示之后,及时、清楚、具体地进行总结和反馈是强化学生记忆的好方法。教师可以在网上或课堂上组织小结,不仅要对整个活动加以评价,还要对相关的英语知识进行概括和总结。此时,通过阅读前的活动,学生对整篇文章的内容和相关词汇已经大致了解,对于课文的学习会比较轻松,因为学生已经把整个课文的学习贯穿到了他们的活动之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阅读、提问、复述等方式指导学生分析篇章结构,有针对性地讲解重点、难点;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语言知识点,通过QQ群向学生补充更多的文化知识、背景资料、学习策略等,并对课文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以拓展学生对某一主题的理解。同时教师可以采用周记、阶段性测试来督促学生的课下学习。另外,教师通过网上QQ群还可以向学生介绍更多的英语学习网站,及时了解并解答学生在线英语学习所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
4 结语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的网络异步学习实现了语言输入,课堂上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实现了语言输出,教师的反馈和总结使学生了解了自己的优缺点,提高了学习的动力。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英语学习,能最大限度地进行口语、听力等多方面的训练,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内在动机,使得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趣味性、实用性和挑战性。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人的姿态,处于积极的思维探索中,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成绩。
基金项目: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校级教改项目“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异步交互学习模式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B10-54
参考文献
[1]赵复查.论异步教学的教育本质观[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2]Heinich R, M Molenda, J D Russell & S E Smaldino. Instructional Media and Technologies for Learning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Harmer J. 2000. How to Teach English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一、网络交易中消费者权益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网络交易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
1、对消费者知情权的侵害
消费者只能通过描述、图片等广告或宣传订立合同,既没有直接感官认识,更没有机会验货,这种在信息资源占有上的劣势,使得消费者很容易受到误导甚至受到欺诈。
2、对消费者安全权的侵害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消费者所享有的最基本的权利之一就是保障安全权。计算机病毒破坏、网络黑客侵袭以及内部人员作案使一些网络交易数据被泄露、窃听、伪造、篡改等问题时有发生,甚至导致系统瘫痪。这些都可能对消费者权益造成损害。
3、对消费者公平交易权的侵害
格式合同。消费者在网络交易中经常遇到的电子合同是格式合同,主要包括点击合同和拆封授权合同。消费者一般只能接受或者拒绝,根本没有选择的机会。
售后问题。由于网络购买的特殊性,消费者不能在交易前通过亲身感受、触摸商品来鉴定商品的质量,其质量保障便主要依赖于消费者收货时验证和网上经营者的退换货保证。但是在实际交易中,退换货不利于消费者的情形屡见不鲜。
4、对消费者求偿权的侵害
在网络交易中,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后,因为难以找到侵权方、侵权证据难以掌握以及侵权责任难以认定而很难获得赔偿。
(二)网络交易中的欺诈及虚假广告问题
网络消费欺诈是指经营者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网络上实施的利用虚假的商品和服务信息或者其他不正当的手段骗取消费者财物的行为。通常的网络欺诈行为表现为:网络交易商家以提供网络商业机会为幌子,诱使用户缴纳各种费用,或者通过网站上的平面媒体广告向消费者推销商品,消费者一旦交完货款后,发现得到的商品有质量问题或者与商家广告介绍的不相符合,有的甚至得不到商品,而商家也杳无音信。
网络虚假广告是指经营者为达到引诱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的目的而的关于商品或服务的不真实的信息内容,如夸大产品性能和功效、虚假价格、虚假服务承诺等。
二、关于制定和发展我国网络交易中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的建议
(一)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完善立法,加强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建议完善消费者权利和经营者义务两个方面:网络交易的消费者权利包括知情权、安全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等。通过法律规定网络经营者的义务主要包括:
1、在线信息披露义务
在网络环境下,经营者具有强大的优势,交易信息不对称使消费者经常陷入不知情状态,处于交易劣势。经合组织1999年12月《oecd关于电子商务中消费者保护指南》中明确指出网络经营者应当披露的信息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经营者身份信息、商品或服务信息、交易信息,这可以成为我国立法借鉴的原则。
2、不得滥用格式条款的免责义务
网络格式合同在网络消费交易中是必要的,其效力是可以根据《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来确认的,只要其符合法律的规定,没有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格式合同就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目前,网络经营者利用格式合同减轻或免除责任的现象十分普遍,从法律上应当对免责条款进行限定,对维护交易公平和发展网络交易具有重大意义。
3、切实履行合同义务
网络消费交易中,经营者延迟履行合同、瑕疵履行合同、不履行售后服务义务的事情时常发生。除了法律有条件的规定最长履行期限和“犹豫期”外,还应当规定经营者的承诺义务、保证售后服务义务、赔偿义务。
(二)建立网络交易争端解决机制和纠纷司法救济规则
1、设立小额诉讼程序
网络交易中,大多数是小额交易,在合同履行出现问题后,面对诉讼成本、诉讼困难等问题,消费者往往选择放弃救济。因此,有效的小额诉讼程序的设立对于方便消费者小额纠纷,特别是保护网络消费者利益有着重要意义。
2、建立在线投诉中心
中国工商总局和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可以共同建立一个权威的在线投诉中心,接受来自全国各地的网络消费投诉。在该中心投诉的资料由中心转发到被投诉的网络经营者所在地的工商局或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由当地的工商局或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对投诉资料进行核查并进行处理。也可以考虑在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下设立部门,该部门在收到中心转发的投诉资料并核查后,代表消费者与经营者协商解决。这使消费者在寻求救济时不需要考虑地域限制和救济成本的问题。
(三)其他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方式
1、加强网上交易的行政管理
加大对网上经营者主体资格的审查力度,明确网络消费法律关系的主体范围以及各种主体的权利义务,尤其是准确界定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概念及其权利义务。由各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联合介入,实现分区管理,从而防止网络经营者跨区登记,逃避监管。
2、建立行业自律和消费者自律组织
行业自律要求提供网上交易服务的商家和从事网上交易的经营者,特别是同行业的经营者,采取切实可行的行为,制定业内一些交易规则,从消费者的利益出发,设计交易规则;消费者自律组织在我国即消费者保护协会,它既可以接受消费者的投诉,也可以代表消费者与商家谈判或者交涉,参与制定某些格式条款,维护合同内容的公平合理。在网络环境下,消费者保护协会当然可以继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建立高素质的执法队伍,加大网络交易中侵权行为的执法力度
关键词:互联网 网络热词 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c)-0225-02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变化,加之多媒体和手机的普及应用,我国在使用互联网的客户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得到增长,互联网不仅仅是为大家提供及时方便的信息,而是影响所有人们生活的改变,特别是对其语言方面的影响更为突出。
1 网络上热词的共同特点
因为网络具有容纳所有海量信息的特点,所有的互联网用户都可以通过使用互联网这一平台开展创作,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显现了大家的创作热情,出现了一大批形式多样、脍炙人口、风趣幽默体现百姓生活的网络词汇。网络热词是时代的背景下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和一种反映,经常会反映出社会上存在的特殊热点文化,因此它会表达出的意思是拥有奇特的特殊性。例如,“微信(wechat)、二孩 (secondchild)”,以及“小鲜肉(little fresh meat)” 等这些词汇都是反映了现在日常社会和生活的焦点词语。同时,当代互联网也为大家搭建了一个具有充足想象力的发挥空间,这样就会使得网络上的一部分新鲜词汇通常是富有幽默感又能够贴近真实生活的感受。拿“剁手党(Hands-chopping people”这个词汇作为一个例子,“剁手”一词是起源于金庸的武侠小说 《射雕英雄传》 中的洪七公,七公有一次是因为贪吃而误了一件大事,所以一狠心剁掉了自己手上的一根指头,但是,假如遇到好吃的食物还是不能控制自己。但是现在是特指网络购物狂人,当“双11”到来的时候,他们就会不停地点击鼠标,加入到购物车中疯狂的购物,一直到付款已经成功才会说自己要“剁手”。再比如说“吓死宝宝了( scared to death) ”这个词,“吓死宝宝了”这个词汇中的“宝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吓到小 baby,而是吓死我的意思,就是为了自称自己是宝宝而起到卖萌,也是说明自己十分可爱的意思! 同时,互联网的独特之处又说明了网络新词汇简要特征。例如:“BS”(big smile),意为“大笑”;THX 的代表的是thanks(谢谢)。GF,是girl friend的缩写,意为“女朋友”。
2 网络上词汇的词语构成方法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产生和发展,广大网民通过使用网络开展沟通,特别是使用网络购物 (online shopping),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模式,进而使得网络热词的组成表现出以下几个办法:(1)全新创作法,就是指通过创造出一个全新的词汇,来在网络上流行开来,通过使用这种办法创造出来的词汇十分众多。这些词汇像: “光棍节 (singles’day)、秒杀( speed skill)、闪婚(flash marriage)”等等。(2) 老词赋意法,是指通过使用借代、词性互换等一些修辞方法的运用,使原来的词赋予了全新的意义,这样就会使旧词得到了一个全新的意义,这些类型的词汇都来源于人们的现实生活,如“打酱油 (none of my business)”,这个词语原本的意思是自己带瓶子到商店去买酱油,然而现在在网上的共同中,打油则赋予了一个新意,指与自己没有关系的意义,也就是说告诉别人,我只是一个路人,与我没有任何关系。(3) 谐音法,就是指在网络的沟通交流中,通过使用汉语的近音词和同音词,对以上词的发音再次进行整合联想,通过整合后的词语会出现幽默诙谐的这些特点。例如, “内牛满面”是“泪流满面”的谐音,它的意思是指很难受、很难过的意思。由于本来是一些网友受到方言的错误影响,在打拼音时,把 “n”与 “l” 打错了,导致了打出的词语是“内牛满面”,起初没有什么感觉,但是到后来才发现这样打错字挺好玩的,于是一些网友们将错就错,很快喜欢上了“内牛满面”这个词。同时还有:“洗具(喜剧,comedy) 、围脖(微博,micro blog)、驴友(旅友,tourpal)”等网络热词,这些词都是对汉语发音的改变,从而使得这些本来平淡的无聊辞藻显现出了另一番滋味来。
3 网络上的热词翻译特征
网络上热词的大量出现和使用,并且在网络上的广泛使用,极大的推动了汉语内涵的丰富使用,也给大家带来了新鲜的感觉,大量网友也认为这些搞怪的翻译给大家带来的乐趣。随着越来越多的词语火到不得了,那么大家朋友圈中的网络热词是怎么译来的呢? 通过梳理,一般有主要两种技巧翻译而来。
3.1 直译法
世界著名的翻译家给出过这样的概念,翻译不但要符合原著的真实意思,还必须要准确把握和表达原文的真实风格和本意; 翻译者必须尽最大努力满足这个要求。直译这种方法是最有助于保持原著的形式和本身内容,是翻译工作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例如,“愤青”就可直译为“angry youth”,“愤青”在汉语中就是指对社会有不满情绪,强烈的想改变现在状况的青年,用直译的方法把“愤青”翻译为“angry youth”最合适的。
3.2 意译法
语言的翻译其主要目的就是用一种语言精确表示另外一种语言的意思和表达。尤其当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时候,就会很可能出现语义缺失的情况,有时在翻译时就应该需要一定的语言环境,如果直译不能满足原语的意思表达时,译者就可以采用意译的办法来开展创造性的翻译,来把真实的意义表达出来,与原意的表达几乎相同。在许多的网络热词上,都是来自于网友的自己产生,能够凸显出当前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况,具有显著的民族特点,在翻译具有这些特点的热词时,不能分离开我国的语言环境,必须要考虑到目前的国家的语言特征和背景要求,从而使别的语言国家的读者能够真正了解这些网络上的热词的真正含义。例如,网络上有一个热词“傻白甜”,假如直译为 “foolish white sweet”,那你就错了。因为在我国傻白甜都是指在大陆电影或电视剧中说明没有心机,懵懂可爱的女主角,所以应该把傻白甜翻译应为 “blonde”,因为“blonde” 是指面貌美丽,但内心纯洁的女人。再比如“不差钱”这个新词,它是小品 《不差钱》里的一个比较经典台词,假如按照表面的翻译,可以直译为 “Not lake money”,但是感觉很不符合语境,不能体现出这个台词的幽默效果,应该译为 “Money is not a problem”。
4 结语
网络的流行热词是由网民自己创造的并且在网络中广泛传播。网络的热词多数具有诙谐幽默、讽刺调侃、俏皮易懂等特点。这些热词富有生活上是意义和哲学上思维,它可以深刻的表达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啡ぁT谒孀呕チ网技术的持续深入,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网络热词快速走进人们的生活,影响着大家的语言交流,我们在翻译网络热词时,必须充分掌握国家的文化背景同时运用合适的翻译手段,在最大限度上保持语言地方本意。相关的翻译理论基础是为网络热词的翻译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和学术指导,该文通过采用直译法、意译法等方法希望对网络热词翻译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 杨阳.网络热词“给力”及其英译研究基于对应语料库[J].赤峰学院学报,2015(5):170-177.
关键词:网络交易;安全;民商法;保护;相关性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不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也使网络交易的安全系数大大降低,因此,人们通过网络购物、参加各种活动,都存在很大危险性。所以,民商法的不断完善,需要加强网络交易安全的保护,才能进一步提高网络交易的可靠性。
1 网络交易的主要形式
通常情况下,网络交易双方是看不到对方的,不需要两个人直接接触,整个过程都是通过网络平台来完成,而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第三方平台的认证,也可以将其称作是交易中介,因而网络交易具有的真实性、公平性等都是依靠这个认证来保障的。例如:我们比较常见、常用的淘宝网,在这个网络平台上可以买到各种各样的物品,其中,卖家在开设淘宝店铺时,需要交一定押金、相关身份信息,买家在交易相关商品时,也需要填写自己的一些信息,以便获得淘宝这个平台对卖家、买家的认证。与此同时,买家选到自己想要的物品以后,需要与买家进行及时的沟通,以确认物品是否还在售,或者是尺寸、用途等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而买家也要确认买家的相关信息,并核实买家的身份,以便买家及时付款,从而在买家付款以后卖家能及时发货。通常卖家是以快递的方式向买家发货,在买家确认收到物品以后,这次网络交易才真正结束。所以,根据这个网络交易过程可以发现,其存在的安全风险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账户方面;第二,支付方面,需要买家加强重视,才能避免自己的资金出现各种问题。当前,淘宝网上进行的各种交易,有着双重保护方式,一方面是登陆时需要输入相关密码,另一方面是支付款项时需要相关密码,因而,在很多人看来,淘宝网上的交易有着较大安全系数。由此可见,在信息技术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各种新型网络交易平台的推出,如QQ支付钱包、微信支付、蚂蚁花呗等,给网络交易完全提出了更高要求,是当前网络交易相关研究和管理必须重视的内容之一。
2 网络交易安全的基本情况
对当前信息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网络交易方式的出现,是社会不断发展的重要需求,也是一种必然趋势,其带来的便利性是有目共睹的,如手机的广泛应用,可以通过下载APP的方式直接进行订餐、买衣服、定制家居、预约看病、预购车票与飞机等,因此,网络交易与人们的生活已经紧密联系在一起,并成为一个不可代替的一部分。通过网络交易的方式,人们可以节约很多时间,并且,各种物品可以在两三天的时间内送货到家,因而,其交易量非常高,是整个交易市场中占据的比例较大。根据我国相关数据显示,淘宝网推出的各种购物活动,如“双十一”大减价,在限时抢购的限制下,其最终的交易额可能超过五百亿。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素质不高、想要不劳而获的不法人士,可能会将网络交易看作一个可以快速获取暴利的渠道,进而出现如下网络交易安全问题:第一,客户信息被盗取;第二,通过钓鱼网站窃取他人银行卡信息;第三,付款之后不及时发货,货款无法退回;第四,利用优惠活动,诱骗客户大量购买,等等。
对上述情况进行研究发现,之所以存在这种网络交易安全问题,其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国网络交易推出的时间还不够长,互联网方面的安全技术水平还不够高,而相关原因还有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消费者的知情权存在很大限制。当前,互联网有着一个极的特点是:开放性很强,不会受到空间、时间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并且,国内还可以通过一些软件购买国外的产品,而线下的客户也可以将相关资料传送网上,因而,网络交易双方有着很大的选择空间。但是,从客观角度进行分析可知,网络交易双方在进行交流时,各种信息、图片、描述等都可能存在不真实的情况,即消费者的知情权受到一定限制。所以,在网络交易上,其安全性、可靠性的当前相关部门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其次,网络交易存在很多不一样的方式。由于网络交易有着如下两种特征:第一,虚拟性;第二,开放性,因此,买家和卖家在完成如下几个操作时:第一,商品信息上传;第二,客户浏览各种网页;第三,客户付款、买家收款,等等,则会出现很多安全漏洞,从而导致不法分子利用这些漏洞窃取信息、盗取钱财等。当前,最普遍的几种现象是:第一,不法分子冒充网络平台的客服来与消费者进行交流,通过告知买家商品还为发货的方式,让买家重新下单购买,而此时不法分子发过来的链接,被相关人士称作是钓鱼网站,如果买家点击这个链接,则买家的各种账户信息会被盗取,从而使买家出现钱财被盗窃的现象。第二,在你购买物品以后,不法分子通过诈骗电话的方式进行信息窃取,如对方可以说你的名字,并用很亲切的语气与你交谈,让你确认物品是否是你购买,并说出你的收货地址,进而获取你的信任,如果在接电话的时候不提高警惕,则很可能上当受骗,等等。
3 民商法保护在网络交易安全上的具体体现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信息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使得相关部门对网络交易安全问题有了更高的重视,并采取相关措施加强安全防范。其中,2014年实施的相关保护法,在一定程度促进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更加完善,而比较常见的内容有:第一,网络购物等新消费方式的有效规范;第二,经营者义务的进一步强化;第三,消费者公益诉讼制的建立,等等。在这以后,消费者通过网络平台购买各种商品,可以在七天之间内无理由进行退货,并且,经营者和相关客服人员必须完全保密客户的个人信息,严禁出售、泄漏和将客户的信息非法提供给他人。与此同时,如果商品本身存在缺陷问题,经营者仍然将其销售给消费者,并使消费者受到相关损害的情况,可以对其追究相关刑事责任。
由于网络交易衍生出来的各种犯罪现象,有着极大隐秘性,因此,对其进行追踪的难度比较大。所以,各种网络诈骗给网络交易安全带来严重威胁,需要充分发挥民商法的保护作用,加大惩罚力度,才能确保网络交易顺利完成。例如:信用等级的评价,可以充分体现交易双方各种信息的真实性,或者是通过实名制方式进行注册,如电话号码在购买时,必须使用身份证。由此可见,民商法保护在网络交易安全上发挥的作用非常重要,不但能减少各种违法犯罪事件,还能提高消费者在网络上完成各种交易的满意度,对于促进网络交易市场规范化、制度化发展有着极大意义。
4 结束语
总之,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不断加剧,网络交易已经遍及全世界,给网络交易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网络交易安全面临各种严峻挑战的新形势下,相关部门必须充分发挥民商法的保护作用,降低各种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率,才能在民商法体系有效完善的基础上,更好的推动社会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嫣.网络交易安全与民商法保护的相关性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3,28:106-107.
[2]孙锋.论电子商务发展的民商法保障[J].法制与社会,2015,05:5-6.
[3]张世伟.民商法对交易安全的保护探析[J].法制与经济,2015,19:119-120.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网络教学平台;实时交互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1-0071-03
医学影像学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常见的精品课程建设不一样,多数精品课程网站都是以静态网页为主,只能浏览观看;[1]或仅有少量的交互,并且这种交互方式以BBS、E-mail等手段为主,基本上可以说是一种延时的交互。医学教学网站不可能是静态,必须能够和用户交互,能够动态处理请求;[2]从教学的时效性角度来看,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可以分为远程实时(同步)授课系统与远程非实时(异步)辅助学习系统两类。[3]实时交互式授课系统是实现远程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它打破了地域的限制,构造一个基于IP网络、提供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丰富的教学资源、全数字化的双向网络传输、实时可视的交互式教与学的网络课堂。[4]而综合运用MS SQL数据库与动态网页技术和AJAX、Flash、JAVA、JavaScript等多项技术,可以建立一个实时交互和高度仿真的网络教学环境,其实用性和功能性会比精品课程更强,并且能够扩展更多现实课室中较难实现的功能。由于网络教学平台所具备的功能众多,笔者着重阐述如何实现网页信息的师生双方实时交互的原理和方法。
一、MS SQL数据库的建立
1.数据库建立的目的
MS SQL是指微软的SQL Server数据库服务器,它是一个数据库平台,提供数据库的从服务器到终端的完整的解决方案,其中数据库服务器部分是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用于建立、使用和维护数据库。[5]数据库建立的目的主要是储存课程信息、学生基本资料、网络课室的电子课件和网络中发生的教学行为记录表。
2.数据库中主要数据表的功能介绍
“course”表主要负责储存课程信息,如课程科目名称、课程内容名称、上课时间、授课对象以及授课教师等信息。“users”表主要记录网站用户信息,包括网站管理员、教师、学生、其他注册用户等基本信息资料以及网站内的权限级别。
“content”表主要储存电子课件的信息,课件内容的录入使用树形结构,即以“课程名称-章-节-小节-幕”的各级分支来进行添加。
“Action”表是实时交互实现的关键核心,该表记录了网络中每一位用户每一笔的教学行为,以及每一行为所产生的时间。
二、动态网页结合数据库技术在实时交互中的应用
动态网页结合数据库技术的基本原理
的源代码文件主要是由前台文件.aspx和后台文件.cs组成,前台文件主要负责用户网页界面的显示;后台文件主要负责分析处理数据库中的记录,后台文件可以控制、更改前台页面的显示内容和显示方式。[6]也就是说,用户所见网页的显示内容可以随数据库的动态变化而变化,因此实时交互的基础就是:各种参与网络教学的角色通过改变数据库的记录,从而改变了用户端网页的显示内容。
2.网络平台中动态网页的组成与功能介绍
因为动态网页数据储存使用数据库,往往动态网站网页文件数量远远小于静态网页的网站,笔者设计的网络教学平台的核心网页架构如下:
“首页”包含了用户登录控件,网页导航条与网站简介,并设置了教学大厅的入口。
“教学大厅”包含了摄像头与麦克风的调测控件,显示正在进行课程的信息和下一次课程的信息,并且按照正在进行课程显示相应授课对象的姓名清单列表,结合PBL的教学需要还可以将学生分组;教师和学生点击网页中的本人编号或学号,系统自动记录该课程开始接受登录时间第一次登录时间,作为考勤记录。
“网络课室显示界面”即用户所见的网络课室页面内容,包括了示教板使用者的视频图像、本地视频、网络课件内容,个人控制面板,其中网络课件内容采用电子示教板的形式,无论教师或学生,只要是当前示教板的使用者,就可以按照需要调用网络课件里任何资料,而当前示教板使用者自己所见的视图,就是网络课室中所有人所见的视图;也相当于实现了示教板使用者的屏幕广播,而笔者所设计的屏幕广播是基于数据库的动态网页显示,和常见的网络视频广播和屏幕截图是不同的,这种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网络带宽的占用,是一种最接近于实时的交互方式。
“网络课件编辑页”与“网络课室显示界面”的页面布局基本一致,但是页面中有相应的编辑按钮,由于网络课件编辑采用“所见即所得”的方式,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即使计算机能力较差的教师亦能够轻松录入。
“网络课室回放页”采用时间定点回放的方式,只要输入用户想回放的时间起止点,系统将自动回放该时段内在网络课室所有教学行为,包含了课堂录音、课件展示、师生互动等等,是一种与历史完全吻合的回放;这是基于数据库式的历史重现,而不是普通视频录像,是无失真、低数据流的时间定点回放。
“电子示教板管理页”的使用,主要是为了让老师与学生有序使用电子示教板,同一网络课室内的所有用户只能看示教板使用者展示的屏幕广播,根据课程的教学互动需要,开展网络授课时让老师作为示教板使用者,学生回答问题或向老师提问时让学生作为示教板使用者;老师可以通过电子示教板管理页点击示教板发言的排序表让学生切换为示教板的使用者。
“积分查看页”提供给师生们非常方便的积分查询方法,可以查询某一个时间的得分与扣分的情况,并且可以看到详细的理由。在积分的内容里包括各方面的评估内容,比如师生的课堂考勤、老师对学生课堂测验与提问的评分、学生对老师授课质量评估的积分等等。
3.页面动态更新的方法
上面已经阐述了,每位用户在网络上所发生的教学行为都会被数据库所记录,数据库内容的变更可以改变用户页面所显示的内容。但是如何让客户端知道服务器里面的数据库信息已经被变更了呢,也就是说如何触发客户端的动态更新?笔者使用了AJAX的方法,AJAX技术并不是一种孤立的技术,它是由多种技术综合而成的,这些技术包括:JavaScript、DOM、XML和XMLHttpRequest,这些技术按照一定的方式发挥各自的作用构成AJAX技术。D0M实现动态显示和交互,XML进行资料交换与处理,XMLHttpRequest进行异步数据读取,JavaScript用于绑定和处理所有数据。[7]加入AJAX和.NET的缓存技术,减少服务器对大量冗余信息的处理,大大减轻服务器的工作量,使服务器能够承受更多的用户,具有更高的实时性和执行效率。[8]在动态网页的设计中将触发器的Timer设置为1秒,用户端每隔1秒钟,向服务器发送更新请求,如果所要显示页面的内容有变化将会及时更新。并且,无刷新更新页面是AJAX 最大的特点,用户无需刷新页面便可向服务器传输和读写数据。[9]这种更新的形式是无闪烁的局部刷新,减少了用户实际和心理等待时间,增强了用户体验性;[10]用户只要打开网络课室的页面,里面的内容就会与示教板使用者所操控的页面一致并且自动变化,与示教板使用者始终保持同一视角。
三、实现网络平台中实时交互的整体设计框架
综合上面所阐述的各个实现环节,将设计思路归纳总结为如下流程图。?
参考文献:
[1]肖志鹏.高校精品课程与网络平台建设的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9):72.
[2]袁红.基于WEB的医学教学网站的功能与技术实现[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3(10):300-302.
[3]张剑平,章苏静.远程实时与非实时教学系统及其实现[J].中国远程教育,2002(7):52-53
[4]李季.远程实时交互式双向视频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电子技术,2005(6):58-60.
[5]百度百科[DB/OL].baike.省略/view/832445.htm.
[6]邵良杉.ASP.NET(C#)[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07.
[7]马绮丽.Ajax技术原理及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0(10):69.
[8]曹海.基于AJAX开发WEB在线交流平台[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0):36-38.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图书馆;交互式信息服务
1. 高校图书馆优化交互式信息服务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1 关于信息资源问题
目前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信息资源整合问题,一是信息资源整合的广度问题;二是信息资源整合的深度问题,同时也存在信息资源的共享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广泛深入地开展交互式信息服务带来障碍。高校图书馆欲优化交互式信息服务,不能不将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问题作为重要的问题加以解决。
1.2 关于技术平台问题
高校图书馆技术平台的交互性问题直接影响了用户对交互式信息服务的参与积极性和满意度。目前交互性较强的技术平台基本都是应用Web2.0技术较为深入的平台。邓胜利认为[1]互式信息服务平台要充分体现Web2.0的元素、定位和创意。在交互式平台的架构上要体现两大宗旨,即强大的后台系统和简单的前台页面,它们为用户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体现以用户为中心,技术平台服务用户的宗旨。目前,应用Web2.0技术优化交互式信息服务平台的交互性,提升用户体验,是高校图书馆优化交互式信息服务技术平台问题的通用手段,但是如何应用相关技术构建更为方便实用的技术平台仍然是需要认真讨论的问题。
1.3 关于用户问题
从根本上说,用户对高校图书馆交互式信息服务的认知度、参与度和满意度不够高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并没有切实本着“以用户为中心”理念开展交互式信息服务。解决用户问题首先应从根本上将“以用户为中心”理念贯彻到具体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够积极深入地了解用户需求,积极向用户推介交互式信息服务,创新性地推出用户激励机制,鼓励用户参与交互式信息服务,从而提高用户对高校图书馆交互式信息服务的满意度。
1.4 关于馆员问题
馆员是实现高校图书馆交互式信息服务的主体之一,主体对于交互式信息服务的认知和服务态度、服务心理、服务行为至关重要,这也直接影响到高校图书馆交互式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水平。高校图书馆应通过有效的管理机制激励馆员积极参与高校交互式信息服务,从而提升馆员服务质量达到较高的用户满意度,使高校图书馆交互式信息服务实现馆员和用户的良性互动。
2. 高校图书馆优化交互式信息服务的目标
2.1 高校图书馆优化交互式信息服务的总体目标
对于高校图书馆提供的任何服务,就用户而言,其目标都是要最大限度地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源,获得满意的用户体验;就图书馆而言,其目标则是尽最大可能地利用现有条件,将用户需要的信息及资源传递给用户,想方设法地满足用户需求,并使用户获得满意;就馆员而言,则有了使用何种手段和方法使图书馆的作用得到最大地发挥,使用户得到最高满意度的问题。可以说三者有着共同的终极目标,那就是“用户满意”。因此“用户满意”是高校图书馆优化交互式信息服务的基本目的和总体目标。
2.2 高校图书馆优化交互式信息服务的具体目标定位
(1)关于用户需求定位
首先,目前高校图书馆所提供的信息产品和服务普遍缺乏用户针对性和内容关联性,只能满足浅层次的一般用户的信息需求,而用户潜在深层次的信息内容需求很难满足。其次,高校图书馆用户更偏好于交互性、直观性、效率性更强的信息服务方式,基于图书馆网站的交互性较强的信息服务方式也更易得到用户的偏好。优化高校图书馆交互式信息服务过程中的用户获取信息的行为方式,应当定位于注重用户的信息行为方式的交互性、直观性和效率性特点,同时应积极尝试将新生的网络信息服务方式应用于高校图书馆交互式信息服务。
(2)关于信息资源的定位
高校图书馆优化交互式信息服务的目标定位就首先应当着眼于信息资源整合,各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利用各种智能化技术对不同类型、不同特点、不同系统以及不同地域的数字化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内容的集成。其次,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组织系统的公共用户界面应简单、友好,使用户能利用同一检索表达式或检索词对各种数字化资源进行同步检索,实现同一主题信息资源一步到位的检索与查询。其三,则应当根据用户特定的信息需求,定制具有个性化特点的用户界面,提供符合其特定需求的具有个性化特点的信息产品和服务。
(3)交互平台定位
用户满意是信息服务的最终目标,面向用户的交互式信息服务平台则是高校图书馆提供面向用户交互式信息服务的基础。面向用户的交互式服务平台一般应定位于以下功能:信息检索服务——包括对数字化馆藏资源的检索服务;参考咨询服务——包括实时参考咨询、E-mail咨询、常见问题问答、即时通信等;个性化推荐服务——指根据用户的兴趣偏好信息,及时、主动地向用户推荐信息资源;交流互动功能——指提供用户与用户、用户与馆员、馆员与馆员之间充分交流的途径,包括读者荐购、BBS、博客、Wiki等。
(4)关于馆员认知定位
目前高校图书馆馆员对交互式信息服务的认知度、参与积极性和服务质量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根本原因是馆员对交互式信息服务的认知定位问题,认知定位不准确必然导致参与积极性差和服务质量不高,也将无法达到用户满意,因此高校图书馆优化交互式信息服务必须明确馆员对交互式信息服务的认知定位。首先是馆员对交互式信息服务的理论认知定位;其次是馆员对交互式信息服务的实践认知定位;最后是图书馆员要清楚在交互式信息服务过程中自身的作用和地位。
3. 高校图书馆优化交互式信息服务的基本思路
高校图书馆的交互式信息服务是信息交流传播理论和“以用户为中心”的思想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具体应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优化交互式信息服务的基本思路应当是在“以用户为中心”思想的指导下,以“信息交流传播”理论为基础,以个性化服务为基本要求,正确定位用户需求、信息资源、交互平台和馆员认知,不断优化信息资源体系,优化信息服务技术平台,优化个性化服务机制,不断引入交流互动新技术,不断创新,使用户获得更满意的用户体验。
3.1 以“用户中心”思想为优化服务的指导思想
图书馆信息服务领域的发展,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资源为中心;第二阶段是以服务为中心;第三阶段是以用户为中心。程焕文教授认为“用户永远是正确的,用户决定图书馆的一切,最大限度地吸引用户,对用户永远不要说不,用户的一切过错都是有益的。”[2]这些观点都是图书馆界对“以用户为中心”理念的集中体现,这表明图书馆界对于“以用户为中心”理念重要性的充分认识。目前大多数图书馆都意识到必须本着“以用户为中心”的思想才能做好图书馆信息服务,尤其是高校图书馆辅助科研的使命决定了“以用户为中心”理念是其进一步优化信息服务的必由之路。
3.2 以“信息交流传播”理论为优化服务的基础理论
根据信息交流传播理论,在高校图书馆优化交互式信息服务过程中,首先能够使人们充分认识信息交流传播的基本规律,把握信息交流传播过程中交流传播主体的信息心理和信息行为,以求更为积极地开展交互式信息服务。其次能促使图书馆深入分析交互式信息服务的基本模式,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模式。其三,信息交流传播理论对交流传播过程中交流主体认识的思想,将使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始终关注交互式信息服务过程中主体的变化及其作用,并根据这些变化,调整和优化交互式信息服务。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与用户间的信息交流主体大体可分为信息资源、馆员、用户三部分。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用户和馆员之间有其固有的信息交流传播规律,在“信息交流传播”理论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将更加深刻地认识和把握这些规律,为高校图书馆优化交互式信息服务提供帮助。
3.3 以“个性化服务”理念为优化服务的基本要求
美国国家图书馆与信息技术联合会的专家认为,个性化服务是数字图书馆发展的第一要务;[3]个性化服务包括个性化和主动性两个方面;[4]个性化的本质是针对性,即对不同的用户需求采取不同的服务策略和方式,提供不同的信息内容;主动性的本质是主动服务,即系统自动按照用户的信息需求主动积极地提供相应的服务。
高校图书馆交互式信息服务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平台为手段,以信息资源为基础,其最终目标是提供用户满意的信息服务。要做到用户满意,个性化服务是其基本的要求,也是用户满意度提升的重要途径,还可以说,个性化服务是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交互式信息服务的重要特征。高校图书馆在优化交互式信息服务过程中,必须以“个性化服务”作为实现用户高满意度的基本要求和具体的实现方式。
3.4 以“信息交流互动”思想为优化服务的创新思维
目前高校图书馆交互式信息服务的用户参与度并不太理想,很多用户缺乏参与交互式信息服务的积极性,有些图书馆开设的交互式信息服务甚至存在无人问津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在高校图书馆交互式信息服务中,内容贡献者的数量很少,大多数用户成为旁观者而并不积极地投入到内容创造中去。
对网络信息服务而言,关注度就是生命力,在交互式信息服务环境下,如果希望用户更多地参与并创造内容,就要通过建立激励机制,更好地满足用户的心理需求和利益动机。高校图书馆优化交互式信息服务应当创新思维,借鉴知名商业网站的会员制、积分奖励制等方式提升用户参与度,从而盘活交互式信息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邓胜利.基于用户体验的交互式信息服务[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2]程焕文,潘燕桃.信息资源共享[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贺子岳.世纪之交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知识,2002(3):28-33.
2004年,承蒙《中国远程教育》杂志厚爱,以“教学交互”为专题刊登了本人的《远程教学中交互规律的研究现状述评》、《“教学交互”的本质及其相关概念的辨析》、《远程学习的教学交互模型和教学交互层次塔》、《远程教育中教学媒体的交互性研究》等文章。时至今日,我很欣喜地看到上述文章的下载率和引用率一直居于同类文章榜首,例如《远程学习的教学交互模型和教学交互层次塔》一文下载1,823次,被引用266次。
从2004年至今的十年里,国际上网络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都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提出对网络时代的学习形成了全新的认识,MOOCs的发展将我们带入了新的网络教育时代。这些发展的核心驱动即Web2.0技术和各种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为网络时代的教学交互的开展创造了非常便利的环境。为了对网络时代的教学交互特点和规律形成进一步的深刻认识,我们展开了联通主义学习的交互特点和交互规律的研究。
研究开展的第一步即对国际上2004年至今远程教育领域与交互相关的研究成果做系统的梳理,在梳理的过程中,我们选定了5篇最有价值、启发性最强的文章进行翻译并希望与大家分享。通过与作者沟通,最终获得4篇文章的翻译权。这四篇文章分别从交互研究的严谨性、基于设计建构主义视角的有意义交互、等效交互原理、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MOOCs)的交互分析四个不同的角度来深化对交互的认识。
《网络学习中的有意义交互:社会建构主义的视角》对交互的定义、有意义的定义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并结合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该理论视角下的有意义交互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重新定义。文中提出的交互研究中所要关注的四个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对每一种学习理论下的交互的本质及其学习过程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这篇文章的一个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可促使我们从不同的学习理论的视角深入分析什么是有意义的交互,以及如何建构出高效的有意义交互的环境。
《严谨的网络学习交互研究:对未来远程学习研究的启示》一文指出2007年以前国际上远程教育的交互研究缺乏严谨的方法,以及对交互的数量和质量之间的关系过于积极地假设等问题,这也是目前我国的交互研究中存在和需要反思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文中提出了包括交互的概念、教育与技术设计紧密结合以及评价的效度与信度三个方面的网络学习交互研究的设计与评价模型,在促使未来的网络学习的交互研究更加严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虽然这篇文章发表于6年前,对于规范我国交互相关研究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等效交互原理”是国际远程教育专家特里·安德森教授2003年提出的重要交互理论,他与日本学者宫添辉美于2010年合写的《等效交互原理》一文对该原理中的几个核心概念进行了审视,并从交互的价值和数量的角度对该原理进行了可视化的表征,且对国际上与等效交互原理直接相关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和述评,提出了进一步深入探究应该关注的关键问题。这篇文章的重要价值不仅仅在于文章内容本身以及该理论对交互设计的重要指导作用,而且在于对与这篇文章相关的研究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的启示作用,以及研究者不畏权威、通过实证来验证理论,并不断反思和发展理论的求真的精神和严谨务实的态度。
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MOOCs)是目前全世界高等教育领域都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它标志着一个以开放教育资源为核心的新的开放、非正式学习时代的到来。《开放教育资源、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和非正式学习时代的等效交互》一文首先解释了如何将等效交互的框架运用到分析网络和远程教育交互设计中,然后从交互设计的视角出发,运用等效交互的观点对MOOCs的三种变体(xMOOCs、sMOOCs 和 cMOOCs)进行了分类,由此来进一步明确主要的设计差异。该文章不仅能够帮我们深化对等效交互原理和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的认识,而且为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的交互设计提供了重要指导,也有助于深入反思非正式学习时代中正式教育的角色转变的问题。
【关键词】CSCL;网络;协作学习;交互;微交互言语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9―0105―03
一 问题的提出
笔者曾指出,“CSCL是在计算机的支持下,通过协作的方式,利用人际交互的协同效应和计算机信息传播与处理的优势来最大化共同体和个人学习绩效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1]在CSCL的诸多类型中,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远程协作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类型。CSCL关注通过人际交互协同效应的发挥来促进学习绩效的最大化,而协同的基础就是交互,没有参与者之间的交互,协同就不可能存在。交互是协同的前提,协同是由基于一定规则的交互行为来完成的。因此,交互行为分析是CSCL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Wagner[2]把交互行为对于教学成功的作用总结为促进知识精细化和记忆、支持学习者自我管理、增强动机、促进理解的协商、形成小组、支持发现、支持探索、为理解进行的阐述、产生中止作用、提高参与性、加深沟通和获得反馈等12个方面,由此可以看出交互行为对于成功的CSCL的重要性。
交互行为指人际之间或人机之间通过自然语言或人机交互界面,以相互的应答来达到交流沟通和相互影响的行为。CSCL中的交互行为研究,主要关注基于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的人―人交互。
CSCL中的人―人交互行为,是由一系列有意义的小的沟通行为之基本单元构成的。我们把这种能完成特定交流功能的有意义沟通行为的最小单元,称为微交互行为。微交互行为作为宏观交互行为的基本意义单元,便成为协作研究的前提内容之一。但我们的文献调研发现,对基于网络的远程协作学习中的微交互行为的研究,目前还非常缺乏,这是促使笔者对本研究进行初步探索的出发点。
CSCL的微交互行为,可能是基于视频通道的一个表示支持的微笑,也可能是基于音频通道的“然后呢?”的一句让对方继续的口头语。但由于网络带宽等的限制,目前基于互联网的远程协作学习中的微交互行为,则更多的依赖于文本的言语。结合网络的实际情况,本研究我们主要关注基于文本的微交互言语,特别是学习者之间在实时交流中的微交互言语。
二 微交互言语的一个功能性分类框架
在社会心理学、应用语言学和公共关系的研究中,曾对语言应答的类型和模式有一定总结。但一般都没有精细到对具有基本意义的每一条言语进行分类和专门研究。
应用语言学的会话,常常把交际沟通的语言应答按应答对(有应有答的一次完整过程)的整体进行划分,分为介绍、面试、抱怨、道别等等的情景会话类型。公共关系研究也常常把人际沟通类型分为讲演、劝服、面试、谈判等等的情景性类型。这些分类都是很概括性地按照应答对的整体性质进行划分,并不关心在每一应答对内部具体的每句话(微交互言语行为)。甘华鸣、李湘华等[3]提出了一个比上述分类稍微精细的分类,把一次会话中的语言分为叙述、说服、征询、参与和启发、提问、复述等模式或者类型。但仍然是没有深入到每一句微交互言语行为上,并且尚不很全面。
在基于言语的非面对面CSCL(基于网络的远程协作学习是其中最主要的类型之一)中,每一条言语都有特定的功能。在相关语言和人际交往研究对言语行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通过对CSCL课程实验中学生非面对面语言交互记录的分析,从功能的角度,把CSCL微交互言语行为分为了展示型言语、质询型言语、解释型言语、支持型言语、发展型言语等等功能类型,从而建立了一个对能完成特定交际功能的,有意义言语的最小单元进行划分的功能性分类框架。下面给出该框架中的各类言语及其含义:
(1)展示型言语:(陈述自己的观点,如“我认为教育技术是……”)
(2)质询型言语(通过问清一些细节,以把握对方的真正意图,或者征询对方意见,如“你这样说有什么根据吗?”)
(3)解释型言语(回答对方的质询,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如“我的意思是……”)
(4)支持型言语(用一定事实或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或同意对方的观点,如“是的”“对,我也这样想”“想起来了,我记得……也……”)
(5)发展型言语(对一个观点的进一步推导和发展)
(6)欣赏型言语(赞许和表扬对方的话,“哟,真是好主意!”)
(7)否定型言语(表示不同意或批评,如“你错了”“这样理解是不对的”)
(8)反驳型言语(直接或间接提出异议,如“你错了,其实……才比较合理,因为……”)
(9)建议型言语(提出改进观点、作品的建议,如“我想是不是可以表达为……”)
(10)致谢型言语
(11)致歉型言语
(12)评价型言语(做出总结和价值判断)
(13)维持型言语(表示自己在倾听,让对方继续讲,如“哦!”“是吗?”“这样啊!”或者相应的即时通讯工具的表情符号)
(14)组织型言语(用于组织协作学习活动的话)
三 微交互言语功能性分类框架的确定与发展
在确定了微交互言语的功能分类框架后,我们用两个阶段对此框架的合理性进行调查和访谈研究。
第一阶段,我们先后对两个很有意义的群体进行个别访谈和问卷调查研究。第一个群体是某高校长期应用计算机即时通讯工具进行学习沟通的研究群体――教育技术学专业不同研究方向的部分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以及教育技术学专业的部分教师。在结合此群体对这个分类的修改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又征询了第二个有意义的群体,应用CSCL方式进行课程试验的本科学生。这两个群体的访谈和调查结果支持上述的关于基于网络的非面对面微交互言语行为的功能性分类。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对于上述的分类框架,大家基本都认为是合理的,没有给出调整意见。我们在调研和访谈时曾给出了一个开放性问题,用于搜集大家对于功能性言语种类的补充。对此问题,大家提出了赞赏、主持、协调、情感、讽刺、联系、抒情、友好、批评、鼓励、重申、总结、自省、漠视(不置可否)、提问等类型,并且基本上对提出的每一种,都只是个别的意见,没有出现有较多响应(不超过3人)的补充类型。分析发现,补充的这些功能类型,实际上大多可以归入前述的14类之中。比如“赞赏”“鼓励”都可以归入“欣赏型”或“支持型”言语,“批评”“讽刺”可以归入“否定”和“反驳”型言语,“支持”和“协调”可以归入“组织型”言语,等等。“漠视”是一类14类中未列出的类型,但我们的前提是CSCL的协同学习,不允许学生漠视同伴的言语。本次研究同时获得了大量的关于每类微交互行为的具体应用策略与方法的资料以及丰富的、有意义的语料。这次研究基本确定了上述功能性分类框架的合理性。
第二阶段,为了排除特定研究群体的影响,验证功能性言语框架的一般性,我们又在另一所高校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和非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本科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这次调研通过网络方式(如:QQ、邮箱、论坛等方式)发放问卷,对专业组(教育技术系)、非专业组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
和第一阶段调查类似,这次调查结果对于上述的分类也给予了一致肯定。调查中所提出的需要补充的其它种类,大都是个别意见(不超过2人),并与第一阶段的调查一样,都能归并到上述分类已有的类型中。但我们注意了,有3个人建议我们增加“请求型言语”。
“请求”是14类中未列出的类型,也是唯一一个有3人响应的类型,我们认为可以作为14种类型的补充。“请求”有获得帮助的意义,有时其结果未必是语言反馈,可能是一个动作和为请求者做某件事。这样,两个阶段的调研基本能确定微交互言语的功能分类框架,并把类型发展为15种。本阶段研究还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非专业组的同学对于此调查很感兴趣,而且他们更喜欢使用表情符号来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态度和自己的想法。
四 微交互言语功能性分类研究的意义及应用
微交互言语的功能性分类研究,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是对交际言语分类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此外,此种分类可以使我们更精细的研究基于文本的远程学习协作的进程,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对计算机支持的学习之协作的进程,可以从学习者参与发言和回应等的数量的角度来进行量化分析。另一方面,数量的多少与学习质量并不存在线性相关性。因此还需要对交互过程做质性分析,分析交流文本的内容。但计算机本身并不理解文本的意义,人工智能的自然语言识别,在对文本意义的把握方面尚有较长的路要走,这就限制了其在CSCL微交互言语行为分析方面的应用。但对微交互言语的功能性分类,可以使得计算机从功能类型的角度识别学习者微交互言语的大致意图,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简化对其意义的理解。并且,该分类对交互行为的量化分析也有很大帮助――我们可以通过检测学生发言中各种类型言语的比率来实时判断学生的学习交互行为并给出指导建议。当然,也可以在学生学习结束后,借助学生应用各类言语比率的不同,对其学习交互行为进行更仔细的分析。另外,也许更为重要的是,把这种分类嵌入到CSCL系统中时,可以提醒和引导学习者随时注意自己的角色、行为和方法,也能够在元认知等的角度提高协作效果,是对CSCL中“协在何处”这一问题的一种支持。
下面通过一个CSCL专用工具的例子来介绍此微交互言语功能性分类框架的应用。在我们开发的一个基于角色讨论策略的远程CSCL系统中,针对不同的角色,学习者需要选择不同的微交互功能言语类型,这可以使学习者各方更加明确交流的意图。图1展示了其中一种角色的学习者所能使用的功能性言语类型(由于角色不同,学生的发言类型也不同)。
当学生按发言意图选择了特定微交互言语类型后,会有相应的示例句(来源于确定本文分类框架时所收集的语料),引导学生作出恰切而有效的发言。图2是当选择了“欣赏型”微交互言语时给出的一些示例语。
在应用此工具进行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时,计算机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各类微交互言语的使用,迅速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学生的交流。当然也可以在学习完成后,通过考察学生对各类言语及示例语的使用,较方便地分析学习之协作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任剑锋.远程CSCL交互行为促进策略的研究――CSCL研究的新课题[J].电化教育研究,2007,(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