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行心得范文

农行心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行心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行心得

第1篇:农行心得范文

中国农业银行是四大国有银行之一,是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总行设在北京。在国内,中国农业银行网点遍布城乡,资金实力雄厚,服务功能齐全,不仅为广大客户所信赖,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银行之一。在海外,农业银行同样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良好的信誉,被《财富》评为世界500强企业之一。

二、实习过程

此次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在农业银行的实习,掌握银行业务的基本技能,熟悉银行日常业务的操作流程以及工作制度等。实习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一)了解实习单位基本情况和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等。

(二)学习银行的基本业务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银行的储蓄业务,如活期存款、整存整取、定活两便等;银行的对公业务,如受理现金支票,签发银行汇票等;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如贷记卡的开户、销户、现金存取等;联行业务;贷款业务等。

(三)了解银行会计核算方法,科目设置与账户设置,记账方法的确定等。区别与比较银行会计科目账户与企业的异同。

(四)总结实习经过,并填写实习鉴定表,写实习报告。

总的来说中国农业银行的规章制度还是比较全面的,它具体规定了职员的操作规范及行为守则。

其次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现代银行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已不仅仅局限于储蓄及放贷,与此同时,现代银行的服务涉及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交保险,充话费,交罚单,买基金,炒股票,外汇,理财……夸大一点就是“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银行办不到的”。

下面谈谈我在农行的工作经历,开始几天主要是跟在指导老师后面看,看指导老师具体怎么操作,大概看了3天,了解了银行柜面服务的全套流程,由于农行有规定:非工作人员不得操作,并且我非农行人员,是不可接触现金的。所以刚开始我的任务就是指导客户填单子等类似于大堂经理的工作。

然后,我开始学习储蓄业务。现在,农业银行储蓄业务实行的是柜员负责制,就是每个柜员都可以办理所有的储蓄业务,即开户、存取现金、挂失、解挂、大小钞兑换,、受理中间业务等。凭证不再像对公业务部门那样在会计之间传递,而是每个柜员单独进行帐务处理,记帐。但是每个柜员所制的单据都要交予相关行内负责人先审核,然后再传递到上级行“事后稽核”。而学习柜员间每天交接工作时的对账是必不可少的,对账时除了要核对现金账实是否相符外,还要查看重要空白凭证是否缺失,传票是否连续等等。而柜员间对账也是很有程序的,一般先清点现金,然后再是清点重要空白凭证如存折,银行卡,存单等。

第2篇:农行心得范文

我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传统的思想在农业生产中一直起到了很大的影响,比如因循守旧,过于注重经验等。很多农民都不愿采用新技术,怕带来风险。在这方面,一个原因是因为我国农民的整体文化水平以及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还有限,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另外,我们传统的科研机制不符合新时期农业推广与应用的需要。很多高校和科研机构在研制出新型农业生产技术和农机具后并没有进行宣传,也没有进行田间的实验、示范和培训,而是以论文和专利的形式结束了。全部当成了技术储备,很多技术和设备即使到了新一代的技术和设备应用了,依然没有被使用过。

加强培训,大力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接受新型农业生产技术和农机具需要的一方面是农民有接纳这种技术和器具的意识,而且还要有相应的文化素质。但是目前很多地区的农村,强壮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留守的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他们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差。因此,要想大规模的推广新型农业生产技术和农机具,离不开培训工作。具体来说,各地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发明白纸、做讲座、技术示范与指导、新项目的详细解读等工作来加强对农民培训、引导,让农民愿意接受新思想、新技术,并愿意配合新的推广项目;另一方面政府要通过一些有效措施加强对外出打工人员的吸引,通过小额贷款、定向资助补助等一系列措施把青壮年劳力留在当地进行农业生产,而且要让这些青壮年劳力从经济上获得真正的实惠[2]。

结合企业与研究机构开展宣传,提高农民对新技术、新产品的认可。由于过去受传统耕作习惯的影响,许多农民对新型农机具缺乏认识和了解。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农村大集发放宣传单等形式介绍新型农机具的好处,让广大农民提高认识,积极购置、使用新型农机具[3]。在这方面,科研院所、高校以及农业企业,要加大科研成果的转化,让科研成果切实成为推动农业生产力提高的动力。为此,各科研院所、高校以及农业企业要加强产、学、研的结合,做好产品和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工作。尤其要注意技术和设备的“傻瓜化”,让技术和设备使用起来简便易行,这对高农民对新技术、新产品的认可程度很重要。各高校也可以借助学生实习的机会,让学生走到各地方农业生产一线,对新技术和新型农机具的使用进行指导,一方面促进了新技术和新型农机具的普及;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自己的生产实践能力。

第3篇:农行心得范文

2011年上杭县已拥有49合收割机,作业面积3.16万亩;插秧机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推广手动插秧机。2007年引进乘座式井关插秧机和手扶步进式久保田机动插秧机。2008年拥有机动插秧机3台,机插面积510亩。2011年拥有插秧机183台,机插面积1.068万亩。整地起垄机、机动插秧机和收割机能在上杭县广泛推广和使用,其中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实施购机补贴是主要因素外,尊重农村发展的经济规律,适应农业发展的需求,农机具科技含量的大幅提高,以经济效益和农机使用者得实惠的经济杠杆规律,促进了农机具在农村广泛推广使用,得到了广大农民和农机手的认可和赞赏,则是推广使用的成功之例。综观县40余年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使用过程中的成败得失,认真分析过去所经历的农机化发展道路,对今后引进推广使用农机新机具、新技术,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观,推广农机市场化和产业化,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构造和谐社会,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农业机械化认识的偏差和不足

在中央保证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特别是保证粮食安全的战略决策下,各级政府已认识到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村广大基层干部逐渐认同。但对于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要素中影响现代农业进程的关键因素,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农业现代化和形成农业竞争力的核心能力,决定着农业现代化进程还未被认识或认识不足,导致农机化发展进程滞后于本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进程。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手段,农业产业化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粮食为基础,以经济作物为辅,农副产品加工增值为重点来提高农业产业化的水平。但目前上杭县还未形成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连起来,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化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农业机械化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还未真正体现。目前只是在摒弃传统的粗放式耕作向现代精耕细作迈出了一步,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中向前推进和跨越了。对于农机化是应用农业科技的主要载体,是先进现代农业技术的桥梁和纽带,在基层和广大农村还未上升到理论指导实践的行动中来。因而在推广和使用新农机具的过程中就事论事,缺乏长远的谋略和意识。

新式农机具推广使用的几点启示

新式农机具的先进性、适应性和经济效益是推广成功的关键。整地起垄机的推广从前期的政府补助购买到农户自发的乐于购买使用,就是因为起垄机适应了烟田种植又能给烟农减少耕种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而机手又能得到可观的经济利益回报,实现了烟农和机手的双赢。近几年推广使用机动插秧机和收割机,迎合了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在农村劳动力减少,老人、妇女、儿童留守农村,土地流转而形成的规模化种植的大环境下,机具的先进、可靠、适用,机手在作业后的经济利益回报,构成了新机具顺利推广使用的环境和因素。

政策性支持帮助是新式农机具推广的前期保证。中央和各级政府逐年加大了对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补贴。上杭县的购机补贴从2008年的180.06万元增加到2011年的690.3万元,每年以57%的速度递增,使县的农业机械装备水平驶入了快车道。新式农机具的推广使用,是农民从不了解到了解,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政府的补贴为农民提供了购机减少风险和资金损失的保障,给农民一个定心丸,在很大程度上为前期推广使用新机具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农机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提高新机具利用率的前提。农村土地流转步伐的加快,土地向种田大户、专业户集中是农村土地使用的又一次革命。耕作土地面积的扩大,为农业机械大展宏图拓展了空间。上杭县在农业机械进行跨区作业市场还不完善和成熟的情况下,科学合理地配置某一地区各类农业机械的数量,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和优势,提高农机具的使用率,使农机手有田作业,有利可图。避免“有机无作业”和“要作业无机”的负面现象。对此,农机部门应深入乡村,了解该地区的土地经营规模,和农技部门配合,摸清农作物种植面积、栽培时间、生产周期,同时考虑农机具的使用效率、天气变化、土地结构等因素来筹划该地区新农机具的数量,以保证农户不误农时,农机手有事可做又有经济效益回报。

服务到位是推广新式农机具的重要环节。农业机械是一种科技含量较高,价格也不低的生产工具。农业机械在使用过程中,外部条件相对于其它机械而言恶劣多变和复杂。如果因操作技术、维修保养、零配件供应等各个环节有疏漏未能及时跟进,势必挫伤农机手购机和使用的积极性,延误农事季节。因此,遵循引进、试验、推广三原则的前提下,办好新式农机具田头使用操作、维修保养培训班至关重要。通过现场实地教学、讲解,实际操作等手段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农机具供销商和生产厂家应提升售后服务水平,忠实履行产品“三包”的原则,及时解决机具使用中的质量和零配件供应等问题,为机手排忧解难。县、乡二级农机专业技术人员,应及时了解和收集机具在使用中的质量和结构缺陷、设计方面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生产厂家,使机具的先进性、适应性和经济性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提高。

第4篇:农行心得范文

关键词: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可持续性 参保能力 参保意识

2009年9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历史阶段。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在实现广大农村居民老有所养、促进家庭和谐、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农民作为参与新农保的主体之一,其参与新农保能否具有长期可持续性,决定了这项重大惠民政策能否真正地惠及广大农民。

一、农民参与新农保的现状分析

新农保实行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相结合的方式,强调了政府在新农保实施中的责任,有利于调动农民参保的积极性,增强农民对新农保实施的信心,参与新农保农民也在逐年增加。在现行制度框架下,2009年末全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2006—2008年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基本上维持在7%左右,处于一种停滞不前的状况,在2007年参保率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倒退。而2009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却从08年的7.76%上升到09年的10.14%,提升了将近3个百分点,新增参保人数从08年的819.1万人上升到了2016.6万人。这说明由于老农保的吸引力低,农民的参与热情不高。但是随着新农保政策的出台,农民的参与热情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农民参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从08年的511.9万人增加到1335.2万人,增长了1倍还多。

二、农民参与新农保的长期可持续性分析

(一)农民参保能力的长期可持续性分析

根据《指导意见》的规定, 目前个人缴费标准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个档次, 由农民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缴费,地方政府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设档次。农民自主选择缴费主要考虑的是自身的缴费能力,本文对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与新农保个人缴费数额做一下比较, 具体如表2所示。

从表2看,最低档个人缴费标准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全国平均为1.94%,比重最高的是甘肃为3.36%,可以说这个比重是很低的,农民是完全有能力负担的。最高档个人缴费标准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全国平均为9.7%,这个比重相对于农民较低的收入水平来说,负担会稍重一些,但也不会成为农民太大的负担,而中西部少数的几个省份农民负担会更重一些,如甘肃16.78%,贵州16.64%,14.16%。因此,从农民收入的角度看农民的参保能力,总的来说,绝大部分农民基本上是有能力参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但是,个别地区的个别农民在参保能力上还是有一定的困难。这些人能否长期持续地参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将影响到其他参保人的参保热情,进而将影响到整个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长期可持续性。

从表3可以看出,2000年以来农民家庭平均每人纯收入的增长率大体上是逐年上涨,因此,可以认为绝大部分农民具有长期持续参保的能力,即使是那些参保能力有困难的个别地区的个别农民也会随着人均纯收入的加快增长,而逐渐增强参保能力。

因此可以说,从收入的角度来看,农民基本上是有能力参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持续参与新农保基本上不会有困难。

(二)农民参保意识的长期可持续性分析

但是仍然不能认为农民一定会长期持续地缴费。阻碍农民缴费意愿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策的稳定性。新农保政策的执行是否连续稳定将直接影响到农村的缴费意愿。如果政策稳定,农民就有持续缴费的意愿。如果政策不稳定将打击农民的缴费信心。第二,新农保基金运行的质量。新农保基金的资金安全和保值增值能力将成为影响农民缴费意愿的又一个重要因素。新农保运行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农民对新农保制度的信任和信心指数等。第三,农民的思维习惯。农民传统的小农经济思想决定了农民更重视眼前利益,对长期性的养老保险的兴趣和热情不高,现阶段缴费选择缴费的农村人口,主要是受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生存环境的限制,农民更重视眼前利益,尤其是年轻人对长期性养老保险的兴趣和热情普遍很低,对新农保制度是否维持长期缴费意愿有很大不确定性,即使参保中途退保的可能性也很大。

三、增强农民参与新农保可持续性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农民的参保能力

尽管大部分农民有能力参与新农保,但是农民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率还是受经济条件制约的,如果农民的收入低、不稳定,必将制约农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积极性,进而降低农民个人缴费能力的资金筹集。只有增强农村经济实力,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新农保制度才能顺利发展。

(二)增强农民的参保意识

打破单一的宣传新式,拓宽人们了解新农保的渠道,通过灵活、多样、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新农保相关内容,让农民全面正确地认识新农保。通过加强宣传,使人们意识到参保的收益大于成本,改变农民只着眼于眼前利益的传统思维费式。完善新农保基金的运行方式,通过个人账户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的服务,增强农民对新农保制度的信任和信心指数等。因此,能否让农民正确认识新农保,能否通过新农保的健康有序运行让农民彻底放下后顾之忧,成为农民能否持续参与新农保的关键。

参考文献:

①邓大松,薛惠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推行中的难点分析——兼析个人、集体和政府的筹资能力[J].经济体制改革.2010(1)

②李冬妍.“新农保”制度:现状评析与政策建议[J]. 南京大学学报.2011(1)

③宋明岷.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筹资机制研究[J].农村经济.2011(2)

第5篇:农行心得范文

【关键词】新型农村 水利建设 策略

水利建设是农业农村发展的有力保障,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在航运、水电、农业灌溉、抗旱排涝、清洁能源的开发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实现这些水利功能就必须综合考虑生态资源状况、国家地理位置、区域差别状况、人文居住环境。新型农村背景下,综合运用水利功能,实现对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命财产的保护。提高建设水平,做好水利保障。

1 新型农村背景下农村水利建设的现状

1.1 国家对农村水利建设重视不够

虽然我国的水利建设事业取得了很大成就,大大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从近几年的洪涝灾害中反映出,农村水利建设还很脆弱,不能容纳和及时排除洪水,导致各地出现不同的水患事件,特别对于南方,水患更加严重。可以说已经到了无法控制的局面了。水利建设在水患面前显得束手无策,无法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首先思想上没有重视农村水利建设,例如水利建设中开挖的渠道,其宽度和深度是否满足排涝需求,重点地段设置的是明渠还是暗渠,水库建设的标准和水容量是否满足排涝需求,都没有进行详细的计算和测量,很多水利建设还是在沿用原来的建设标准进行。没能从生态环境改善,气候变化方面思考对水利的影响。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气候变得湿润多雨,一旦下雨就会阴雨不断,这样雨水量自然增加,江河湖泊自然上涨。其次,很多水利水库建设没有加固,无论从库容量还是水库设计,任然沿用旧水库标准,这样水库无法安全及时排除洪水。甚至有的小型水库被遗弃,老旧不堪。

1.2 水利系统不完善

国家重视了对水利水库的建设和研究,但是对水利管道建设研究,水渠设计优化没有认真进行思考。这在洪涝灾害中表现的非常突出,例如洪水淹没农田等,在洪水来临的时候仅仅靠地面水渠进行疏导河流,这样排洪的能力非常有限。地下排洪根本没有,对地下管道的铺设和排洪设计很脆弱。特别在农村水利管道的建设中,更是混乱不堪,该铺设暗渠的铺设了明渠,不但浪费了国家资源,而且也不安全,农村水渠发生儿童溺水死亡的事件屡见不鲜。其次,对水渠的维修、加固不到位,这样造成水渠容纳雨水量无法达到要求,只能冲出水渠堤坝,淹没农田。有的农村地段的水渠已经风华损坏掉了,但是没人去管没人过问。农村水利基础设施陈旧化程度高,丧失了水利疏导的作用,增加了水患危险。最后水利系统建设没有与生态系统建设结合,导致很多水渠,加速了风化现象。

1.3 水利建设督察不到位

水利建设督察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在建水利工程不论从质量上还是在水利功能上督察不到位,导致水利建设质量不过关,特别是在水利建设功能上,更是没能引起重视,看似水利基础设施完善,但仅仅是农田灌溉的作用,甚至有些地方连基本的农田灌溉的作用都没发挥好。在不用说水利发电、水利续航、排涝减灾保护农田等。二是有些水利大坝建设任然存在安全隐患,拦截水力能力不够,如对坝底没有进行防渗处理,导致坝底出现漏水现象。长期下去必然影响水坝安全。

2 新型农村背景下农村水利建设的策略

2.1 农田灌溉

新型农村背景下农村水利建设与传统的根本不同,再不是挖几条水渠或者修建几座水利大坝。而是要提高建设的科技水平。特别针对近年来高温天气的变化,我们要及时做好抗旱工作,为此做好以下方面:

(1)提高农田灌溉设计。首先要将农村农田全盘考虑,统一进行规划,要把水渠建设修到每一户农田到达的地方,也就是说水渠建成网络化,主管道与分管道相结合,把明渠全部修建成管道滴灌,提高灌溉的效率,节约水资源。这就要求重新开挖水渠,水渠尽量沿着各家各户的农田堤埂走,以节约土地资源。管道滴灌的好处在于能及时将水利大坝中的水完全引流,充分保障灌溉的水源。由于是地下流淌,所以减少了高温天气的蒸发,减少了人为因素对水渠的破坏,而且滴灌技术还能将水源引到农田地势较高的地方,所以保障了农田灌溉的全覆盖。对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有利支撑。其次农田灌溉水渠设计双渠道进行,暗渠用来农田灌溉,明渠用来防洪泄洪,若遇到发大水两水渠同时进行泄洪,这样就会减少或者避免洪水对农田的危害。明渠中的洪水是不能用来灌溉农田的,它有大量的酸碱性物质,会腐蚀农田的根、茎、叶。所以暗渠滴灌农田,提高了灌溉的效率,对农田增产增收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增加水利建设投入。不管是明渠还是暗渠管道,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才能完成,因此国家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是非常必要的,否则农业现代化实现是不可能的。在水利建设投入方面,以国家投入为主,引入农业发展合作社为辅,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为辅,本着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进行水利事业建设,广泛拓宽资金投入渠道。重点建设水里大坝,做好水源蓄水能力。其次做好,农田灌溉水渠的修建、维护,及时更换损坏的明渠暗渠管道,做好对水利大坝的检查维修,确保水利运行安全。

2.2 做好生态植被防护

生态植被本身就是一座容纳水源的地方,所以进行面山绿化,加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是很有必要的。为此做好以下方面:一是做好水利大坝附近的生态植被建设,以提高水坝的蓄水能力,生态植被具有良好的蓄水能力,能有效涵养水源,所以它的的建设情况影响着水坝的水存量。二是做好水渠沿线的生态植被,因为生态植被能防止水土流失,所以它能起到加固水渠的作用,从而避免水渠培土不受损害,增加水渠质量的稳定性,避免水渠。三是生态植被能减轻洪水对农田的损害,阻挡了洪水冲击的力度,所以不管是保护生态平衡还是保护水利建设,都必须加强生态植被的建设。积极进行农村面山绿化,植树造林,切实提高生态资源建设。

2.3 积极开发水利建设功能

从传统的农田水利灌溉走向水力发电、水坝养殖、农田水利观光旅游、生态植被保护等,才是新型农村背景下农村水利建设的重点和方向,同时也是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现代农业的有力渠道。现代农业的滴灌技术离不开的电力的支持,而农业用电完全可以修建小型水力发电站实现,所以大大节约了农业发展用电。其次水利发电也为国家发展,社会经济提升提供了能源支持。如三峡大坝水力发电,不但充分利用了水资源,而且对于保护下游的农田灌溉也是很有帮助的。同时有了电的支持,农田灌溉可以到达任何地方。水坝养殖,实现了内地偏远山区渔业的发展,只要能充分应用和妥善管理,其渔业发展也是完全可能的。这样就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最后农田水利观光旅游作为新兴的农村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前途,它可以培育出不同的观光产业来,如花卉产业、无公害蔬菜产业、特色农产品种植和采摘产业等,可以大大吸引游客进行农业观光旅游,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随着高温天气的持续变化,很多市民选择了乡村旅游和乡村观光,进行避暑休闲。为此水利建设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所以从农村水利建设发展来看,它与农业、农村、农民增收是紧密联系的,水利建设搞好了,其他产业也会得到很大提升,为此新形势下发展农村水利建设是很必要的。

2.4 加强水利工程质量控制

首先必须加强对材料选取的监督和控制,材料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它直接决定了水利工程建设的进程以及完工之后工程的质量问题,因此企业必须要认真选取材料。例如采购部门必须选择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和设计标准的材料,然后再由其他部门对材料进行检查,只有通过认可的材料才能被应用到工程建设中。监督部门还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监督,必须要严格按照设计标准进行施工,若发现违反标准行为,应给予他们严厉的惩罚,确保工程建设正常进行。

2.5 健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及法律

在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前,完善规划体系至关重要。在进行编制、规划时,须遵循统筹安排原则,将各个地区的农业发展需求纳入考虑范畴,并将工程、非工程措施有机结合,以实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多层次、多元化、协调发展。在县级农田水利规划基础上,将有关部门水利项目资金进行有效整合,提升资金使用的有效性。此外健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法律尤为必要。不论是国家还是省级政府,皆应制定、出台相关法律,以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制度化、规范化。

3 结语

综上所述,新型农村背景下农村水利建设在促进农业发展、确保农民日常生活用水、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为此通过采取科学规定各级政府享有的权力、调动农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健全相关法律等策略,以充分发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富丽.农田水利规划中的多功能设计实现方式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1).

第6篇:农行心得范文

一、新形势下世界农村科技文化对本国农业的大冲击

1.科技冲击

日新月异的科技文化水平,不仅为我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便利,对工业社会发展有了长足的助推,更是不断深刻的影响着农业农村科技文化的不断发展。新的农村农业运作方式已经开始覆盖越来越多的农业区域。我国作为自古以来的农业大国,对这样的新形势科技文化冲击有着无法回避的接触。新型的耕作方式及理念,创新的农业农村科技运用,以及现代化的智能管理,已经开始向传统的农村农业形势发起了强大的冲击,目前我国农民对于新的科技文化知识虽然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尚不足以形成有效的农业生产力,更无法创造出更加高效的经济产出模式。

新形势下的科技运用手段已经在发达国家开始进行尝试性的运用,作为当今世界一个举足轻重的农业大国,我们在不断的向工业大国迈进,但是作为工业大国的地基,农业科技发展有着极为关键的地位,科技的不断革新,也必须要与农业相结合。

2.文化冲击

全国范围内的农村农业文化正在逐渐的向着城镇化发展,新的农村文化正在悄然的发生着改变。虽然我国目前绝大部分地区还处在相对落后的阶段,但是新的农业农村文化形式已经开始了萌芽,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逐渐开始影响到农村文化发展的进程。在过去的几十年内,我国农业和城市经济都处在改革开放时期,现在以及将来也必将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处在改革阶段。

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不仅仅是针对城市文化,对农村的乡镇、村落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农村对于新形势下的科学技术冲击,带来的不仅仅是对农村新技术的了解和掌握,更是带着新兴科技文化的一种冲击,在了解科学技术的同时,也是对世界农业文化的一种触碰,科学文化冲击对农村目前阶段的文化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是农民在生产生活中对待新事物接纳的一种积淀,没有新的科技文化冲击,对农村农民掌握新的科学技术有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所以新的科学技术不仅仅有了技术创新、掌握、发展的一个冲击,更有对于时代科学技术文化的冲击,这样的冲击对农村的生产生活影响是相当巨大的,对农民的切身利益也是至关重要的。

接受来自科技水平提高,带给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这一文化冲击,是农村科学技术发展进程的一大考验,也是农村科学技术再教育的一个新课题。

3.政治冲击

农民科学技术教育在保障农民受教育机会的平等权利和全面开发人力资源这两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不能说有了农民的科学技术教育就有了教育公平,但是可以肯定,没有它是绝对不能有农民教育公平的。

农民科学技术教育通过传播现代文明信息和进步思想观念,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引导农民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引导农民群众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倡导和谐文明的精神风尚。

4.经济冲击

中国是一个国际公认的农业大国,但农业经济的发展在很多时候都无法跟上世界农业经济发展的步伐,在建国初期,我们仍旧处在满足对内农业农产品需求的阶段,目前虽有所改善,但对外农业经济的发展已经滞后于世界诸多农业大国,对新兴农业科技的需求,已经是迫在眉睫,对提高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也进入了一个阶段,对于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而言,要突破经济发展的瓶颈,使得全国范围内的农业农产品在满足对内需求的大前提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这对农业农产品的经济发展进程,有了一个全新的考验。目前,要在这一工作上取得较好的成效,首先就要不断的吸取国际上先进的农业农村科学技术,用好的方式和方法来进行农业的生产创造,这是一个必须面对和进行的过程。但是目前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模式已经不足以承载新的农业农村科学技术,必须要对农民进行新的科学技术传授,这样才能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上取得更加良好的效果。

5.生态建设冲击

合理的农业生产必然伴随着土壤、水利、气候及生态环境等自然条件的良性循环,农业具有保持和改善生态平衡、净化空气、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协调人与自然体系的功能,从而表现出良好的生态作用。农民科学技术教育的另一综合功能便是从环境保护、生态农业、科技农业等角度出发,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为了从市场角度推进可持续发展,建立推动环保农业的市场机制,一些国家建立了环境标签和审查制度,并为有利于环保的农产品加注特殊的“生态标志”。

发展新的科学技术可持续农业、建设生态环境友好的农村,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广大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的使命。农民是生态农业、高效农业的直接实践者。因此,农民科学技术教育对农村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农民接受更多先进的文化知识和生产技能,能够使农业在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上更快更好地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态素养,能够使他们自觉抵制那些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从而成为农村生态环境乃至整个社会生态环境的内在可持续的动力。

二、农村农民科学技术再教育的困难及解决办法

1.文化素养不高,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不够理想

现阶段对于农村的教育力度还远远不够,很多地区还存在文盲或半文盲(即只认识简单有限的汉字),这对于科学技术再教育无疑是一个难以突破的关卡。但是目前大学生进村和返村的现象已经开始了一定程度上的涌现,这对解决农村农民文化素养不高的问题有了希望。进村是指国家通过各种形式指派大学生前往农村辅助当地进行科学技术培养,从而达到促使当地农民文化进一步培养的功能。返村是指一部分大学生通过从农村考大学考进城市接受高等教育,毕业之后重新返回家乡,帮助家乡进行建设的大学生,这部分大学生对于家乡的建设热情更为高涨,充分利用这部分大学生在高等教育过程中掌握到的新兴科学技术对家乡进行“反哺”建设,这对于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当地政府能适当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2.着眼点偏差,工作不到位

思想政治教育没有把握住农村和农民的脉搏,而是搞形式主义的东西。教育内容与农村的现实情况和农民的现实思想不合拍,有的调子太高,把道理讲空了,讲偏了,不切实际;有的口气太大,理不在点子上,话不在心坎上,农民不入耳;有的上下一般粗,对干部和农民要求一个样,农民接受不了,所宣传的与农民所思、所盼、所求的相去甚远,因而收效甚微。

第7篇:农行心得范文

关键词:创新发展

1 农信社创新发展面临的形势

实体经济下行,整个银行业受挫。随着我国金融市场与国外金融市场一体化的接轨程度越来越高,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离不开全球金融市场或繁荣或萧条的大环境,在分享全球化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必将承受全球经济一体化产生的风险和成本。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扩散,公众信心受挫,主要市场信用萎缩,中国实体经济受到重创,比如部分企业关停并转,业绩下滑,还本付息的能力严重下降;大量农民工返乡,就业、农民收入及社会治安能否平稳过渡,这些都可能造成银行不良资产率升高,影响业绩。另外,部分国家由于金融形势恶化出现资金需求上升供给减少的情况,从而导致我国外资流入有可能减少,这对我国银行业也有负面影响,最近境外机构投资者对中资银行股权的抛售就是最好的佐证。

2 农信社业务经营受到一定影响

“三农”大环境不容乐观。受危机影响,沿海部分中小企业倒闭或裁员,出现压缩人力成本的迹象,成批量的农民工被迫返乡,而农村经济毕竟尚欠火候,就业容纳能力有限,将失去或减少务工性工资收入;传统的种养业规模化程度低,粮食等农副产品价格呈低迷徘徊趋势,化肥等农业生产成本又在增长,由此将进一步降低农业比较效益和农民务农收入;农业产业化链条脱节,产前、中、后的加工、服务、销售等渠道不畅通,粗放型农业仍占绝对主体地位;市场物价的上涨,农民的生活消费支出将增大,农民的增收空间将更加狭窄。在大环境下,以“三农”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农信社其业务经营及风险防控势必受到影响。

小额农贷的发展空间受限。长期以来,小额农贷以其操作简便、额度小、风险小而分散等特点,深受农户欢迎,成为农信社的“金字招牌”。但在连续增加支农投入高基数上,加之当前不景气的市场新形势,市场有效需求主体趋于饱和,其利率也远远高于行业内其他贷款,成本较高,此外民间借贷盛行等因素,导致深度推广较困难,继续加大“三农”投放难度加大,小额农贷的市场需求遭到“瓶颈”效应,形成挤压。

农村信贷市场供需不对称。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户信贷需求特征发生了较大变化,规模化种养、“公司+基地+农户”联合组织、专业合作社组建、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利用、链条化生产和消费类新兴产业的贷款需求逐步增长,小额农贷在量上不能满足其需求,农业专合组织、“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链等新兴组织的发展又不成气候,处于前期探索阶段,结构失衡、市场前景、经营效益等诸多问题目前尚不能定论,尚不成型,加之抵押物缺失、有效担保不足和需求大额化、风险不确定等,易形成贷款需求方的“贷款难”与农信社的“惜贷、惧贷”现象,造成借贷双方供需矛盾突出。

市场竞争热化升温。随着农村金融改革纵深化推进,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及其小额农贷产品的推出,农业银行重返基层农村市场及其“惠农卡”的面市,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的“雨后春笋”般兴起,农信社“一农支三农”的格局已被打破,农村金融市场竞争“白热化”。同时,受贷款资金使用限于市内的监管政策影响,农信社内部竞争相互渗透交织,客户资源尤其是优质客户已十分稀缺。市场份额的差异折射出“渠道”策略,同杯“分羹”的生存风暴愈演愈烈。

在目前我国经济下行趋势下,农信社与客户的议价能力明显降低。一是随着国家货币政策的调整,法定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双双”下调。二是资本市场不景气导致资金回流到银行存款,并且储蓄存款定期化特征显著。三是自去年9月以来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利率累计下降幅度高于同期存款利率0.27个百分点,而且自10月22日起住房按揭贷款利率可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下浮30%,这些调整将直接对银行利差产生不利影响。实体经济运行下行,“惜贷”、“惧贷”现象难免出现,信贷规模究竟有多大呈现出不确定性。整个银行业,又尤其是“以贷为本”、中间业务乏力、盈利途径单一的农信社,将面临净息差收窄和资产质量恶化的双重压力,盈利能力将直面拷问。

3 农信社创新发展应采取的对策

转贴于

3.1 坚定信心是前提。在面对重重压力和困难的同时,我们首先要坚定信心,在劣势中发挥优势,抢抓机遇。主观方面,农信社因农而生,根植于农,网点多,辐射广,地域和人缘优势无可比拟;专项央行票据资金的兑付,大量的不良贷款和挂帐亏损得到置换,历史包袱得以减轻;农信银、大小额支付系统、银行卡、ATM等现代化科技的支付体系及设备的建立健全,市场竞争力大大提升;县域性法人机制灵活运转,有一支熟悉农村金融业务的信合队伍,信贷审批程序快捷、简便等,让农信社优势尤在。客观方面,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平衡较快发展的深层因素和基本条件没有变,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银监会从“十个方面”调整“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监管政策,国家对“三农”发展前所未有的重视,大量农民工返乡创业等,这些在时间、空间、政策、市场上,都将给农信社带来大有可为的新天地。

第8篇:农行心得范文

第一个跨越:

由专业合作社迈向合作社“航母”

望奎县东郊镇是传统的马铃薯产区,2009年就成立了顺达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但多年马铃薯重茬种植,使土壤板结,病虫害增多,产量不断下降,全镇10万亩耕地一多半种马铃薯,倒茬成为最大瓶颈。

2013年,顺达合作社把眼光瞄向了相邻乡镇。先后在通江镇和火箭镇流转土地种植马铃薯成功。当年底,由东郊镇顺达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和火箭镇的庚国玉米种植合作社、祥和玉米专业合作社以及禾丰农业合作社自发组成龙薯联社。

龙薯联社经营规模扩大,自己拥有三个不同的种薯基地,按纬度从高至低分别是大兴安岭加格达奇的微型薯繁育原种基地,齐齐哈尔的种薯繁育基地,杜尔柏特蒙古族自治县的原种一号基地。

这个联社逐步由最初的“换地”种植,发展到一体化经营,共享大机械规模化作业,共享大型仓储和晾晒烘干设备,很快探索出了“马铃薯-玉米-辣椒-玉米-马铃薯”的轮作优质种植模式,闯市场、抗风险的能力也迅速得到提高。

今年初,常庚国请来了东北农大的专家、县农业局的干部、农机局的技术人员,一起分析市场形势,种啥的难题迎刃而解。他们决定削减当家品种玉米的种植面积,由上年的2.1万亩减到1.2万亩,腾出耕地种植市场潜力巨大的经济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的幅度接近一半。

在望奎县县长赵铁雨看来,合作社联合起来力量大了,龙薯联社自发调整种植结构,既给农民指出了方向,又替政府分了忧。

第二个跨越:

“北薯南种”结出供给侧新果

3月,北国黑龙江还未开犁,但在数千公里之外的广东省湛江,龙薯联社却迎来了跨省种植马铃薯的“丰收季”,相当于北方马铃薯的双倍市场价,龙薯联社实现了大规模“北薯南种”新跨越。

2014年冬天,东郊镇党委书记李亚文和顺达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原理事长张桂云联手南下,在广东湛江遂溪县试种了500亩北方马铃薯,没想到亩产高达5000斤,每斤卖到1.3元,分别高出黑龙江省春种秋收马铃薯近一倍。

2015年秋,龙薯联社在广东遂溪县又流转到4800亩地,他们把大型农机具和喷灌设施一同运到了广东,成功进行了返季马铃薯的大面积规模化种植。

“看到土豆长得这么好,我都乐得睡不着觉。”李亚文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这4800亩马铃薯全部与商家签了订单,每斤收购价1.25元。”

李亚文算了一笔账,种一季马铃薯每亩纯收益超过2000元,下一季的青储玉米平均亩纯收益800元。

广东省遂溪县草谭镇钗仔村农民麦珍,一边给土豆打包装一边告诉笔者,她全家4口人4亩地,原来种桉树也没挣到钱,后来干脆就“撂荒”了。现在承包给黑龙江人多收入2600元,打工一天还能挣80元。

望奎县县委书记单伟红认为,“北薯南种”是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产物,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出的新果实。

第三个跨越:

新型经营主体创“精准扶贫”奇迹

望奎县火箭镇的贫困户董亮没想到,去广东省湛江种马铃薯不到半年,居然实现了长期难以实现的脱贫致富梦!

早春3月,董亮在广东遂溪县草谭镇东港村种的170亩马铃薯大丰收。大型农业机械已把垄破开,白花花的马铃薯散落在地里,雇用的农民工给马铃薯一个个套上软袋,来自浙江的收购商早已把挂车开到地头。

董亮掰着手指头给笔者算起了账。自己前期一分钱也没投入,扣掉龙薯联社替他投入的成本,每亩挣2000多元,170亩地就是30多万元的收入。

“不到半年,这回脱胎换骨了。”过了几十年苦日子的董亮说。

东港村头有一片简易民房,来自黑龙江望奎县的贫困户王久艳就住在这里。她做过肺部手术,床头放着各种药。爱人于景龙也因严重的胃病上过手术台。她这因病致贫的一家,也是作为望奎县“精准扶贫”的对象来这里种马铃薯的。

“5个多月我们能挣10万元回去,改变了我们一家的命运。”王久艳从没这么精神焕发过。

火箭镇农民李建福因为没啥挣钱门路,每年冬天一到他就开始猫冬,打麻将。但今年冬天他却没闲着,一直在南方管护他的马铃薯田。腊月二十六他才回东北过年,正月初五就急着出来了,因为南方有他惦记的马铃薯。

“至少收入10万元吧,这半年顶我以前5年的收入。”李建福挺了挺腰板对笔者说。

龙薯联社这次带来了27户贫困农户,不到半年全都脱贫致富,创造了精准扶贫的新模式。

第9篇:农行心得范文

【关键词】新型墙材;质量问题;村镇建设

引言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集中居住的蓬勃发展,使村镇建设工程市场发展迅速,建设规模日益扩大。在新农村建筑中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替代传统墙体材料,是保护耕地和环境、节约能源、改善农民居住质量的客观要求。目前,村镇建设多数仍延用传统的墙体材料(实心粘土砖),由于实心砖的导热系数大,热工性能差,既不保温又不隔热,冬冷夏热的弊端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因此,应抓住新农村建设的机遇,大力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行建筑节能,在新农村村镇建设中应优先选用各种新型墙材。以下笔者通过分析轻质砌块的特征及质量通病进行分析。

一、新型轻质砌块的特征

1 彰显新农村村镇建设的时代特征

村镇建设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任何村镇建设从选址定点、外观造型到集合尺寸、空间围合,以及所使用的墙体材料,无一不镌刻着时代的烙印,但由于受当时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制约,作为民居所使用的墙体材料,尽管尺寸不一大小不等,但都是以实心粘土砖为主的建筑材料。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村镇建设的主要建筑材料,必须完整准确地反映和记录时代的信息。因此,新型墙材彰显了新农村民居建设的时代特征。

2 体现新农村民居建设绿色节能建筑新理念

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绿色节能建筑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我国提出的要求。就目前我国住宅建筑市场来说,数量最大的住宅仍集中在农村,千百年来用实心粘土砖建造的风格各异、千姿白态的民居,从未形成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环保的概念,在造成物质资源、能量资源浪费的同时,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使农村居住聚集地的环境日益恶化,影响了我国实现现代化的进程。建造“绿色建筑”与建筑材料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墙体保温隔热是建筑绿色节能建筑的第一要素,新型墙体材料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大力提倡使用节能保温性能好的新型墙材,迅速改变农村民居节能建筑滞后的局面,最终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的高度统一。

3 提升新农村村镇建设的品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在不断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同时,渴望改善自身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欲望随之越发强烈,人们对居住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必须从崭新的视角重新市视村镇建设,用新型墙材倾力打造房屋实用美观、设施配套完备、环境整洁优美的社会I义新农村,提升新农村村镇建设的品位,使农民在新农村村镇建设中,得到科学技术与社会进步带来的更多的实惠。

二、施工质量通病问题分析

1 材质问题

村镇建设采用的非承重轻质砌块主要的轻骨料为膨胀珍珠岩或煤渣等材料,由于轻质砌块容重轻,用作非承重墙体时较实心砖有较大优越性。但在施工中不能片面地追求容重的轻量,否则其材料性能则又会较实心砖差,如强度较低,吸水率较大,干缩率大,且混凝土干缩时间较长,砌块出厂后还在不断收缩。

2 设计构造问题

设计图在非承重轻质砌块墙体在设计方面的主要问题是没有较全面的针对性预防措施和技术交底措施,会存在以下问题:

①、门窗洞及预留洞边等部位是应力集中区,无采取有效的拉结加强措施时,会由于撞击振动容易开裂,

②、后砌填充围护结构当墙体的尺寸与砌块规格不配时,难以用砌块完全填满,造成砌体与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梁板柱连接部位孔隙过大容易开裂,

③、墙面开洞、安装管线等会引起墙体变形开裂。

④、墙厚过小及砌筑砂浆强度过低,会使墙体刚度不足也容易开裂,

⑤、厨卫等易与水接触墙面未考虑防排水及泛水和滴水等构造措施使墙体渗漏。

3 砌筑施工问题

在各种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现很多农村施工队伍在轻质砖砌块的砌筑过程中仍按老的施工经验进行施工;没有制定有关技术规程进行知识更新和实施,这是造成砌筑施工中质量通病的一个主要的因素。轻质砖砌块有如下特点:

①砌块与实心砖不同,随意砍凿砌筑,用不同材料混淆,使用龄期不足的砌块等,墙体容易开裂,

②砌块与混凝土柱连接处及施工留洞后填塞部位无加拉结钢筋,

③砌块砌筑时含水量过大或雨期施工淋湿砌块,墙体亦会因收缩开裂,

④砌块无错缝搭砌,灰缝砂浆不饱满,一次性砌筑高度过大等均容易引起墙体开裂。

⑤墙体孔洞预留及开槽等处理不当,削弱了墙体强度,填补不好时亦会引起局部开裂。

4 墙面抹灰问题

砌块墙体在抹灰装饰分项工程和外墙装饰分项工程的施工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①、当砌块墙面基层处理不当,饰面砖粘贴方法不当时抹灰饰面层易起鼓开裂甚至脱落而造成渗漏。

②、厨卫间墙体在抹灰层处理不当也易造成渗漏的因素。

③、开洞槽埋管线后,填塞及抹灰面层处理不当往往引起局部开裂;

④、在抹灰装饰阶段,外墙面的处理不当更易造成墙面的开裂和渗漏;

三、防治措施

(1)为了避免墙体出现沿砌块本身或沿灰缝走向开裂、发霉等现象,在采购轻质砖时,主要是坚持三个原则:一是要求材料员选择较有信誉的大型厂家,二是要求采购员提前向厂家定货以保证轻质砖的生产龄期,三是要求厂家严格按设计要求生产、严格质量认证、严禁粗制滥造、质量低劣的砌块进入施工现场。

(2)由于设计考虑不周而致,若施工队伍在施工时仍按粘结砖的施工经验和方法处理上述问题时必然会造成墙体开裂渗漏等通病现象。至于在防治措施方面,应以建筑设计为龙头,设计者应按有关标准和规定对容易裂漏部位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对砌体与混凝土梁柱的连接均有专门拉结加固措施及防水、隔热、隔声等措施,对外墙建议用加挂防裂钢网,增设防水层等以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要求。

(3)按以往常规实心砖的施工经验和方法砌筑砌块,容易造成墙体开裂。因此对各种材质的轻质砌块必须制定专项的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并层层落实,不断更新现场管理人员和生产工人对新材料的应用知识和操作技能,精心施工才能避免墙体的施工质量通病。

按有关标准和规定,上述因素造成的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重点在砌块的砌筑及洞口处理。严格按不同砌块控制上墙时含水率,强调锚固钢筋要展平砌人水平灰缝,对不同材料控制不同的日砌高度,对洞边空心砌块填实及加设边框等处理以确保墙体整体性。

(4)墙面抹灰方面

1)砌块墙面在抹灰前应采用界面剂或1:1:1水泥基聚合物砂浆刷涂喷浆对轻质砖砌块墙面基层进行处理,同时,还应在混凝土梁柱面与砖墙交界处内外墙两侧加钉300mm宽、网眼10-12 mm的钢丝网一道,沿缝居中,用@150 mm射钉射紧,完成上述基层后再进行抹灰工序;

2)应按设计进行防水措施的处理,厨卫墙体的抹灰施工时1.8m以下内抹灰加入适量防水粉;

3)在抹灰施工前应在不同材料的接合部、新旧砌体连接处及开槽位置、抹灰层钉上钢丝网或加防裂网布可减小抹灰层的开裂;

4)在抹灰装饰阶段施工中,笔者认为应采取如下措施进行防治:A、外墙内侧的配电箱、线盒安装时必须检查到位,凡墙体伤裂形成盲缝的,必须将伤裂的砖体拆除清洗干净,另外砌筑密实。对已安装的线盒、箱体、单向管路的空隙孔洞,必须用1:2水泥砂浆填塞捣实。严禁用碎砖、余渣填塞,大于200×200mm的孔洞要求用细石混凝土填堵,检查使用小棒敲击发出哑声,则撬开返工,另补密实。B、外墙面的爬架孔洞、临时用脚手架穿墙孔洞,在挂网、抹灰之前,用大于孔洞1-2mm的冲击钻对准孔洞钻拉,清除孔洞内塑料管及杂物,再于孔洞外侧凿出大于孔洞直径1倍以上,深度20mm的喇叭口,水冲冼干净后以1:2防水砂浆加入膨胀剂填塞全孔洞至浆溢出抹平,迎水面做成凸圆形,涂抹防水涂膜后再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