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家庭环境的重要性范文

家庭环境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家庭环境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家庭环境的重要性

第1篇:家庭环境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铃木镇一思想;家庭教育;幼儿发展

一、铃木镇一的家庭教育主要观点

1.家庭环境在幼儿早期家庭教育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莫扎特教育风暴》一书中,铃木镇一强调了家庭教育对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每一个鲜活的事例,都让我感觉到家庭环境就像一粒萌发的种子,在幼儿的身体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铃木镇一说:“天才和遗传没有任何关系,人是在对生存环境的不断适应过程中不断积累,慢慢地得到能力的。”“莫扎特和贝多芬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千年仅见的音乐家,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生长的家庭有着浓厚的音乐氛围,父母从小的培养,使他们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假如他们不是处于最好的音乐环境之中,而且受到音乐才能出众的人的精心教育,假如没有这些后天因素,贝多芬和莫扎特也只能成为庸庸碌碌之辈。”这些观点,都表明铃木镇一强调环境在幼儿早期教育中的作用。

2.家庭环境对幼儿的个性发展有重要作用

铃木镇一强调,每个孩子刚出生时都和一张等待描绘的白纸一样,根本没有性格上的差别,不管是大方还是孤僻,婴儿都不会有任何表现。因此,孩子的性格是在他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在他们的生命力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慢慢生长出来的。也就是说,人的生命力在适应环境时表现出来的方式就是性格,而造成孩子不同性格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处于各种不同的成长环境。

现在,很多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里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更多人的爱。这些爱让这些“独生子女”认为自己是这个世界的中心,自己是家里的“小皇帝”或“小公主”,别人都要满足自己的愿望,否则都是自己的敌人。等他们长大了,他们会越来越发现,越来越多的人不会遂自己的心愿,自己没有能力接受这个“没有爱的世界”,他们开始逃避,开始反抗,渐渐地失去了斗志,就会选择一种极端的方法解决所有的问题。

让幼儿在爱和自由的环境中健康快乐、全面和谐地长大成人,是所有有责任心的父母必须尽到的责任;创造适合幼儿成长的良好的家庭环境,是所有合格的父母必须做到的。

二、铃木镇一家庭教育思想的启示以及对它的思考

1.启示

铃木镇一的家庭教育思想强调良好的家庭环境在幼儿一生发展中的作用,家庭环境是否适合幼儿的发展将决定幼儿将来的发展方向的好坏。所以,要做成功的合格的父母,一定要重视家庭环境对幼儿的重大影响,否则,孩子将会用一生的时间去弥补家庭环境给他带来的不良影响。良好的家庭环境应该是充满爱的,让幼儿能够充分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那份沉甸甸的爱。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应该让幼儿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尊重、信任和无条件的鼓励,用心去发现孩子的真正需要,用心去发现作为父母,培养一个孩子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我想,应该是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德行高尚的、优秀的、幸福的人。

2.思考

越来越多的父母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给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培训班,钢琴课刚结束,还有围棋课要上;舞蹈课刚结束,礼仪课又来了;今天有珠心算的课,明天还有演讲班要上……这个时候幼儿没有了自由,没有了幸福玩耍的时间,小小的身躯却要担负如此大的学习负担,这些小宝贝们到底是幸福的还是可怜的?与其说父母是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还不如说父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给自己的孩子报各种辅导班。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在上各种兴趣班,好像自己的孩子不上就觉得特别没有面子。

父母培养孩子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什么,不就是让他快乐健康地成长吗?问一下自己,你的孩子现在快乐吗?这些问题是值得每一个人深入思考的问题。

三、结束语

铃木镇一的家庭教育思想值得大家去思考,去进一步研究。关注孩子的需要,培养孩子的兴趣,为孩子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去培养孩子,每一个孩子都会成为优秀的人。

参考文献:

第2篇:家庭环境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家庭环境;自我效能感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4-0118-02

引言

自我效能感是由美国的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班杜拉[1],他将有机体对自己能否顺利完成某件事情的主观体验称为自我效能感。20世纪80年代以后,这个理论得到了丰富和进一步的发展,同时也得到了许多实证研究的支持[2]。在那以后许多的学者也开始重视对人们的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在大学生逐渐成为社会主人公的今天,学者们对大学生的关注度也日益上涨。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人们做了许多关于大学生的学习方面的自我效能感研究、自我效能感关于成就动机方面的研究、自我效能感与特质焦虑方面的研究等。纵观这些研究,人们都是在关注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对各个方面的影响,而没有进一步关注影响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因素,缺乏家庭环境与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本研究从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出发,着重探讨家庭环境对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从理论方面来说,拓宽了自我效能感的研究面,丰富了自我效能感的研究领域,增加了对大学生的又一方面的理论研究。从实践方面来说,家庭环境对自效能感的影响的研究,作为一种实践的理论支撑,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积极地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或氛围,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师范学院中的150名学生,有效回收问卷142份,其中男生46人,女生96人。

(二)研究工具

在这次的研究中采用了两个量表。其一是采用由沈其杰、赵靖平、费立鹏翻译,邹定辉、周远东、费立鹏修改的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II--CV)量表中的家庭目前实际情况部分,在该部分包括两个维度,亲密度和适应性[3]。根据这两个维度得出16中家庭类型。另一个是内在一致性系数为0.87,一星期间隔的重测信度为0.83,效度在0.60到0.77之间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在该量表当中包含了10道题,均用4分等级计分。运用SPSS11.5forwindows对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从而得出家庭环境情况对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有影响,家庭环境对自我效能感有很好的预测作用,其中家庭的适应性与自我效能感之间呈正相关。

二、结果

(一)男女生自我效能感与家庭环境的差异性检验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4]得男女生自我效能感差异不显著(t=-0.120p=0.905)。被试的家庭亲密度(t=3.704p=.000),适应性(t=2.410p=.017),得出男女在家庭环境方面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的结论。

(二)家庭情况

本研究被试的家庭亲密度为65.120,适应性为43.282。常模的家庭亲密度是64.9±8.4,适应性为49.9±6.6。说明本研究中的被试的家庭亲密度明显高于一般的群体,适应性和大众的适应性相差不大。

(三)家庭环境与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

采用线性回归对原始数据进行回归方程分析后,得出家庭亲密度对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预测能力(t=1.46p=0.083),家庭的适应性对自我效能感的预测力显著(t=2.389p=0.018)。

三、讨论

1.一个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完成某事的主观体验叫作自我效能感,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个体进行某个活动的动机[1],对于我们来说动机就是我们生活的动力,当我们缺失了动力的时候,我们就不能有效地完成任何事,由此我们可以看自我效能感对我们的重要性。本研究中男生的自我效能感高于女生,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这与李妲[5]等人的研究一致。但是许多的研究也得出男女生自我效能感之间的性别差异显著(P<0.05)[6],男生的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女生。在传统文化当中男生充当着主要的角色,在现实生活中男生的积极性高于女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使得男生的自我效能感高于女生[7]。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男女平等制度的实行,使得女生的地位逐渐上升,女生能在家庭环境中得到同男生一样的平等待遇,现今女强人的逐步出现,女生能在各个领域中立足,说明女生个体发展是比较好的,这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女生的自我效能感的整体水平,使得男女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差异减小,从而由以往的显著(P<0.05)变得不显著(P>0.05)。

2.亲密度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适应性是指家庭体系随家庭处境和家庭不同发展阶段出现的问题而相应改变的能力。本研究中男女生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都比常模高,存在着显著的差异(P<0.05)。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思想也在不断地提高、进步,不再像传统那样保守。子女在家庭生活中得到了更多来自父母的关心、照顾,当子女遇到困难的时候,父母积极地给他们提供帮助,给子女积极的鼓励和支持[8],从而使得家庭的亲密度和适应性提高。有研究指出女生家庭的矛盾显著高于男生[9],因为家长为女生的安全考虑得太多,从而限制女生的许多活动,对于男生就没有太多的顾虑,这也是造成男女家庭环境之间存在着差异的因素。

3.自我效能感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能否顺利完成某事的主观体验,它受个人以往的成败经验以及个人的归因方式的影响。本研究中被试的亲密度(t=1.746p=0.083)和适应性(t=2.389p=0.018)对自我效能感都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其中适应性的预测能力更显著(P<0.05)。相比而言亲密度的预测力为边缘显著(p=0.083)。班杜拉曾经提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五种,成败的经验、想象的经验、替代性的经验、言语劝说和情境条件。在王金良[10]的研究中的指出家庭环境的亲密度对自我评价、问题解决存在着相关。家庭的亲密度越大,家庭成员的自我评价和问题的解决能力越好,从而可以说明家庭亲密度越大,成员的自我效能感也越大。家庭环境与人格特质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9],一个人特质能够影响这个人的知识掌握情况,一个人的能力是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的。当一个人没有足够的知识的时候,他就没有能力去完成自己要做的事,这在一定的程度上面也限制了一个人的自我效能感。另外有研究发现,当家庭的矛盾越大时,家庭成员之间缺少关爱,缺少支持和帮助,情感难以表达,从而造成成员的自信度低[9]。一个人的自信程度能够决定他在做事时的心态,当我们自信度很低的时候,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从而降低了自我效能感。

四、结论

男女生的自我效能感差异不显著,在家庭环境方面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和适应性对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有预测的能力,其中适应性的预测能力很显著。

参考文献:

[1]彭冉玲.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340―341.

[2]张芸芸.家庭环境对初中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研究[J].牡丹教育学院学报,2009(6).

[3]汪向东,王希林,马宏.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4]张奇.spss for windows在心理学与教育学中的应用[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李妲,王亮,张素英,李全开.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自尊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2008,16(4).

[6]鲁琦.论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差异[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

[7]程慧君,邹敏.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特点及其培养[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8]翁洁,林晓静,黄文兰,李乐琴.不同家庭环境的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比较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6(7).

[9]肖三蓉,徐光兴.影响青少年人格特质的性别差异[J]心理学探索2009(2).

[10]王金良,张大均,王云霞.家庭环境与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相关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8(3).

收稿日期:2014-10-18

作者简介:易晓明(1976-),男,河南南阳人,讲师,硕士,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Influence of Family Environment on the Self-efficacy of College Students

YI Xiaoming,SHUI Xiaoyan,HUANG Qin

(Neijiang Normal University, Neijiang 641100,China)

第3篇:家庭环境的重要性范文

一、思想政治教育家庭环境的含义及特征

1、思想政治教育家庭环境的含义

家庭,是指具有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并且长期共同生活的小群体。它是社会的基本生活单位。关于环境,在《现代汉语字典》中,是这样定义的:周围的地方、情况、条件。那么何谓思想政治教育家庭环境呢?即是指家长的思想素质和行为规范对家庭成员尤其是对子女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的氛围。

2、思想政治教育家庭环境的特征

我们每个人的道德品质、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以及行为规范等都是在家庭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家庭环境对我们每个人的道德品质以及行为规范的影响是十分明显和突出的,这种明显和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长久性。一谈到家庭,每个人都会对它有种特别的感觉。这是因为,我们每个人在家庭中生活地最长久。作为人,我们从出生开始便在家庭当中生活了,并且我们生命中的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一个人的一生都伴随着家庭,人的一生都无一例外地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

(2)渗透性。班杜拉认为,在社会情境中,人们往往是通过直接地观察别人的行为而进行学习的。在家庭生活当中,方方面面的因素都会在无形当中对人们起着渗透作用。父母的一举一动、家庭的气氛以及家庭的生活习惯等,都会渗透到子女的思想意识中。这种影响不一定是自觉的,但却会像春雨润物般实实在在地作用于每一个家庭成员。

(3)情感性。在任何一个家庭当中,孩子都是父母心中最美丽的天使,父母对子女不求回报的关怀与爱,使得他们之间形成一种难以割舍的亲情关系。我们都知道情感是一种非智力因素,它是促使我们的认识转化为行为的催化剂。家庭环境所独具有的这种亲情关系对孩子的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的形成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家庭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思想政治教育家庭环境出现的一些问题,主要体现为:

1、从教育方法来看:教育方法不科学,难以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

(1)简单粗暴,过分严厉。在一些家庭当中,父母只信“打骂”,对孩子从来不讲道理,一旦发现孩子有问题,动辄打骂、训斥等,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严重的创伤。这种教育方法的结果要么是使孩子变得脾气暴躁、行为鲁莽,要么就是变得十分胆小,遇人遇事便退缩。

(2)盲目溺爱。与上一种教育方式相比,有些父母则是对其子女溺爱有加,总是会倾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地去满足子女;对孩子的一些不正当要求以及不好的言行举止也从不予以干预和引导,他们觉得满足了孩子的所有要求就是爱孩子的表现。这样的后果就是使得孩子养成一些坏毛病和不良习惯,使他们在长大成人之后很难一个人独自去面对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3)期望值过高。如今,有很多父母不顾孩子的年龄水平,智力情况,按照自己的期望模式给孩子设置了一些过高甚至难以达到的要求。然而,由于不同的孩子有着不同的潜力,他们自身的爱好以及他们潜在的能力都很有可能会与父母所期望的模式不相符合。这样就会造成孩子的发展与父母的期望产生一定的差距,甚至有的孩子的发展完全与父母的期望背道而驰。过高期望,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这样的教育方式,是不可能让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全发展的。

2、从教育内容来看:教育内容单一,“重智轻德”现象明显

在应试教育占主导的情况下,很多父母评判孩子好与坏的标准发生了严重的失衡。他们关注的只是孩子的学习成绩。于他们而言,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就是一个“好”孩子,而学习成绩差就是“坏”孩子。而往往忽视了对孩子内心世界的了解,忽视了对孩子道德素养、行为习惯的培养。由于这种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偏离,使很多父母都不同程度地陷入进“重智轻德”的误区。这样的后果十分严重,一些孩子学不会怎么去做人,为人处世,道德品质极差。

3、从家长自身来看:思想认识不够,自身素质不高

在家庭环境中,父母的“以身作则”对孩子自身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但是,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一边是教育批评,另一边却又是难以做出表率。此外,很多家长对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意识不够,总是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由学校来完成的,与自己关系不大,作为父母就是让孩子“有吃有穿”。这种家庭环境,对子女的成长是没有意义的。

三、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家庭环境的对策及建议

从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家庭环境与子女的成长密切相关,它对子女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在《颜氏家训?序改》里面的这样一段话:“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禁童子之暴虐,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之指挥。止凡人斗阋,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可见,教育家颜之推是主张建设家庭环境,赞同家庭环境在子女的道德素质、行为规范等的形成中有着重大作用的。针对在家庭环境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以下优化对策及建议:

1、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家庭环境

提到思想政治教育,人们都会认为是学校和社会的事,而家庭却常常被忽视掉。而在实际上,学校、社会、家庭在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是处于一个平等的位置的,并且只有这三者互相配合,才能够达到比较理想的,符合我们期望的教育效果。因此,无论是社会,学校还是家庭自身,都必须认识到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学校,社会与家庭之间应努力进行良性互动,使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出它更大的实际效用。

2、转变教育方式方法

父母要学会与自己的子女沟通,试图深入地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凡是人都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孩子也不例外,父母要做的不应该是一味地去指责他们,而是要给予他们积极改正错误的机会;父母也不要盲目地去溺爱孩子,要理性的去教化他们。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一些问题。

3、改变教育内容,给予孩子合理的期望

父母不能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要充分考虑到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给孩子提出一些合理的要求;对孩子的期望值也应该做到合理,盲目地为孩子提出高要求甚至是无法达到的要求,是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的。

第4篇:家庭环境的重要性范文

一、重视家长主动参与家庭环境建设

1.认识家庭环境建设的重要性。

自然环境是最直观、最生动的教育课堂,也是我园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发展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家庭教育是伴随着幼儿一生的。我们通过多种途径的家园联系活动,如:网站、家长学校、亲子活动、家长助教日、家访、电话、QQ群、便条等,帮助家长认识家庭科学环境建设的重要性,以平等合作的态度对待家长,同家长共同商量,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2.掌握家庭环境建设的方法。

家长仅仅重视良好的家庭环境建设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积极投入到活动中,营造对活动的坚持及对孩子的理解、支持、鼓励与配合等良好的教育氛围。因此,我们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家长开放半日活动时,指导家长直接观摩老师是怎样指导孩子的;利用家长学校活动示范讲解创设家庭空间的具体操作方法等,帮助家长掌握参与家庭环境建设的方法,使家长认识到自己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就算家务再多、工作再忙、农务再累,也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做孩子的支持者、合作者。

二、指导家长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活动

1.引导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玩中成长。

指导家长在孩子玩耍过程中,能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主动探索、发现各种问题,并且引导孩子积极思考、设法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快乐,从而调动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养成积极探索的习惯。

小帅的家长告诉老师,近阶段孩子特别爱画画,每天在家都要画画,有时画的是幼儿园里学过的,挺不错,有时是自己随意画的,有好有坏。家里到处都是孩子完成的和未完成的画纸。听了以后,我指导小帅的父亲,既然孩子有绘画的兴趣,家长就应该一同参与孩子感兴趣的活动,引导孩子绘画看到的、听到的、喜爱的、想画的内容。在绘画的过程中,家长指导孩子的绘画技能与技巧,提供更多的作画材料:油画棒、颜料、水彩等。保存作品,进行交流、欣赏。此后,老师和小朋友每天都会看到小帅的作品,由于是单页的,有时大小不一,因此不宜保存,易丢。我们联系了家长,指导家长和孩子共同商量解决的方法。

过了一星期,小帅带来了一本自己画的图书,并放进了幼儿园的图书馆里。在我们的建议下,父亲和他一起,把一星期的画都订在了一起。我在表扬的同时又提出新要求:用装订成图书的方法既收集了作品,又互相交流、游戏,做法非常好。图书应该有封面和封底;如何体现图书内容的连贯性;还可以设计怎样的图书呢?等等。

小帅又带来了一本图书,这一次又发生了变化,是折叠图书。原来看电视时,小帅对古代帝王的奏章产生了兴趣,父亲的解释使他又得到了启发,在家长提供材料(纸、透明胶、剪刀、水彩笔等)的基础上,小帅把每张画都用透明胶粘住,加上父亲合作的封面和封底,然后折叠起来,带入了园中。发明了我们所看到的折叠式图书,展示时,小帅兴奋地请大家帮忙,把图书拉成一长条,得意地向老师和小朋友讲述图画故事。

小帅小朋友的兴趣是在家长鼓励下激发出来的,他的进一步延续和创新和家长的引导和材料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小帅的家长能做到尊重孩子的想法和做法,与孩子一同克服困难,一同享受成功,使孩子在原有的水平上获得生动活泼的发展。家长反映比以前更多地了解到了孩子真实的心理活动与想法。

2.根据本园地势优点,指导家长带领孩子开展一系列活动。

结合我园四季动植物变化明显的自然环境特点,指导家长带领孩子开展一系列活动。在《我找到了春天》的野外活动中,看到油菜地里翩翩飞舞的蝴蝶,孩子们欢呼着,拿着老师准备的捕网,孩子们追逐着,蝴蝶很多,但孩子们就是捉不到。空中网蝶,要求很高,需速度轻、快,眼、手配合运动,许多孩子难以完成。只见雨轩在轻轻寻找,当蝴蝶栖息在花上时,雨轩用网轻轻一罩,便逮住蝴蝶。于是,请雨轩当老师,进行示范,孩子们用新方法捉到了许多蝴蝶。雨轩告诉我是妈妈教会她捉蝴蝶的。当我问她蝴蝶从哪里来的?它会干什么时,却看到雨轩一脸茫然。

我与雨轩妈妈进行了沟通,了解到捉蝴蝶的方法是与孩子一同在捕捉的过程中得出的,我肯定了家长的做法:能陪同孩子开展野外游戏,在游戏过程中能进行一些指导、总结。孩子喜欢蝴蝶但缺乏一定的认识,虽然蝴蝶捉来了但可以做什么呢?家长认识到对孩子的引导还远远不够,让家长明白:探索活动往往由问题引起,引导家长及时提问孩子:“蝴蝶从哪里来的?它会干什么?”激发孩子探索蝴蝶的秘密,了解蝴蝶的生长变化,认识蝴蝶,并为她们提供了蝴蝶的探究记录本,要求及时记录每次的观察探索情况。和家长进一步交流了蝴蝶标本的制作过程,为家长提供了缺少的制作材料(彩色泡沫板,大头针等)帮助家长学会标本的制作方法和指导孩子的操作方法。

第5篇:家庭环境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家庭教育;幼儿教育;孩子成长

家庭教育在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之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奠基石。家庭作为社会的组成单元,幼儿从出生到说话、走路,再到幼儿园、小学,这一路的成长都需要家庭教育的陪伴。但是,家庭教育如何“教”、如何“育”是一个深刻的问题,强调家庭教育一是要尊重孩子作为生命个体,应给予尊重和平等;二是要善于引导教育,培养孩子的身心健康、健全的人品。因此,本文在认识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从以下方面阐述了如何做好家庭教育,促使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健康成长

幼儿处于个性发展的特殊期,不同时期的幼儿成长,对于家庭环境的诉求存在差异,但总而言之,都强调良好家庭环境要素下,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认知能力、动手能力等。

案例:班级里有名男孩的父母离异,爸爸很少关心孩子,总是用暴力的行为解决事情,孩子很怕爸爸,跟着奶奶一起生活,但是孩子很聪明懂事,总是做一些小动作希望引起老师的关注。记得有一段时间,发现午睡时他不怎么睡觉。我们尝试过很多办法,给他讲道理,作用效果都不大,他还是不睡觉,还会在老师的眼皮子底下和同样没午睡的孩子讲悄悄话。有一次我故意离开午睡室,站在门口听里面的动静,果然我一离开午睡室,他就爬起来试图叫醒身边的小伙伴,我轻咳一声,听到我的声音又立马睡回被窝。起床后:“我问他为什么不睡?”他说:“睡着后会梦见可怕的东西。”听了他的话我不禁心疼这个孩子,这个年龄的孩子正是无忧无虑,享受童年快乐时光,为什么他会这样说呢?下午放学后和他奶奶交流,才发现是因为孩子妈妈不在,爸爸又经常打他造成的。

这是一个典型的家庭教育缺失的案例,家庭教育所承载的“正能量”、所营造的温馨是缺失的,甚至是不存在的,以至于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缺失了家庭给予的温馨、安全和关心。

二、家长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出榜样

爸爸妈妈是孩子感知世界的老师,以身作则的家长形象,势必是孩子成长、做人的首要条件。

1.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是孩子成长中的重要财富

对于父母而言,尊重和孝敬父母;帮助和宽容对待兄弟姐妹;夫妻之间相亲相爱、相互扶持与帮助,这些关系的维护与本质体现,都是孩子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财富。关系体系中各关系的有序维持,稳定、温馨的家庭幸福感,足以让孩子收获满满的成长幸福,并从中学习宽容、学会孝敬、学会尊重、学会信任、学会关心等,这些优良品性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成人。

2.融入“民主”,让孩子“自立”

小孩也是生命个体,在家庭教育中更多地融入“民主”,更有助于孩子“自立”。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在民主的家庭环境中孵化,并在尊重、平等的家庭氛围中让自己更加“自立”“自强”。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往往是强势的一方,对于孩子的不当看法,难以用民主的方式帮助孩子认识错误、矫正不当行为,以至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日益僵化。

三、做孩子心理健康的“贴身护士”,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

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仅仅要关心孩子的日常饮食、营养,还应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家庭教育是确保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港湾,父母要做孩子心理健康的“贴身护士”。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思想品行,保护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1.做孩子心理健康的“贴身护士”,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长是孩子身心加快发展的港湾,要了解孩子的心理,懂得如何在家庭教育中,给予孩子足够的心理空间、心理发展需求;孩子在家庭生活中也要有一定的认识,认识自己行为的好与坏,在做事情的过程中,遇难则退,遇事则烦躁等这样的心理发展状态,显然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善于引导,帮助孩子正确认识困难,能够在困难面前勇往直前、能够在不顺心面前平复自己,这样的身心状态,更有助于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

2.培养孩子坚信“我能行”,提高主观能动性

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代,温室中的花朵、花朵中的花蜜,父母往往是捧在手心,生怕孩子摔倒了。首先,“自信”应该作为一种态度,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父母要给予孩子肯定、欣赏,让孩子在任务和困难面前坚信“我能行”,我能在学习中、实践中收获成功和喜悦;其次,挫折与失败是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但选择如何面对,这又是孩子在成长中积蓄“正能量”的关键所在。

总而言之,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家庭教育中潜移默化的教育内涵,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无法提供的。因此,我们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家庭教育“正能量”的构建、注重家庭教育中民主的融入,促使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泽让卓玛.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影响[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4).

第6篇:家庭环境的重要性范文

看到这种情况,我深悔未能及时前来。我教这个学生将近两年了,早就发现他有诸如精神不集中,仪表邋遢,作业脏乱差等毛病,但是一直都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更没想过要到他的家里走访一下,在这样脏乱差的环境里,一个原本自制力就不强的孩子是不可能安心学习的。在和他母亲的谈话中,我又了解到他们是外来人口,在郑打工,平时很少管教孩子,孩子们经常玩到很晚才回家,作业就胡乱写一写,家长文化低,又没空检查,只好由着孩子乱划了。 一切已经很明朗:不良的家庭环境给孩子施加了负面影响,家庭教育的滞后使孩子的身心不能得到正常发展,形成了诸多坏习惯,学习自然就落后了。

我首先向家长做了自我批评,检讨以前对该生的关心不够,接着详细介绍了该生近期的表现,我肯定了他比一年级时有明显进步,例举了他爱劳动、尊敬老师等许多优点,指出他是有潜力的,如果努力,学习上会有大的飞跃。这番话让气氛轻松了许多,坐在一边的孩子脸上舒展了。接着我也指出了他学习中的不足,并指出造成这些问题的外部原因,是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我向家长详细阐述了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举了很多家庭教育成功的例子,使家长充分认识到了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我建议家长努力使家庭环境有所改变,至少要整洁,能有一张安静的书桌供孩子学习,尽量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家庭教育要重视并抓紧,坚持正面教育,减少负面干扰。尽量多过问孩子的学习,检查他的作业,至少要求他做到干净工整,按时完成。生活上要多关心孩子,营养要加强,仪表也要像样。然后我告诫学生:你是个好孩子,有很多优点,但是自制力不强,管不住自己,容易受外界影响,上课不专心、作业胡乱写、贪玩、学习肯定就落后。今年你只要努力管住自己,尤其在这最后的复习阶段抓紧些,是能取得进步的。老师和家长都相信你。孩子点头,家长也连连点头。家访以后,这个学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仪表整洁了,作业干净了,听课也认真了,尤其是对老师的感情更加亲近了,我也抓紧了对他的辅导,期末,他的学习成绩果然有了明显的提高。这证明:这次家访是基本成功的。 但是,我的心情却并未轻松。事实已经证明:通过家访,能够发现很多现象的根源,良好的家访能够解决很多问题,取得比较好的教育效果,有助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致性,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也能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工作。然而,在我以往的工作中,这一方面却被忽视了,日常工作忙是一个原因,但没有从思想深处真正重视起来才是根本原因,以至迁延时日,使问题没有及早解决。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教训。 从这次家访中,我得到几点启示: 1.必须从思想上重视家访这一工作形成。通过家访同家长交流情况和意见,统一认识,既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工作,又帮助家长改进家庭教育,从而能形成教育合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复杂的任务。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道德的基础上,而家庭教育是一门培养人的科学。”通过家访保持教育的一致性,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必须充分认识家访的重要意义。2.家访应及时进行。应在问题刚露头时抓住时机及时展开调查,以利于将其解决在萌芽状态,学生取得进步或情绪反常、生病时进行家访,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家访应有准备的进行。应当充分估计到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意想不到的情况,做好克服困难的准备。应针对学生的情况具体分析,想好要说什么,最好在心里有个提纲,打个腹稿,到时一五一十,侃侃而谈。言行从容不迫,有条有理,家长往往会听得比较认真。 4.家访不是“告状”。告状容易导致家长打骂惩罚孩子。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不满,多次告状还会使家长厌烦,产生逆反心理。愿听佳音厌闻恶讯是人之常情,家访时应当先讲孩子在校取得了哪些进步,然后再指出不足之处,提出教育建议,希望获得家长的配合,这样家访的气氛会比较融洽,家长比较容易接受,孩子也会消除恐惧心理,愿意改正缺点,增强进步的信心。

5.家访应注意所馈。这不仅指在家访过程当中要察颜观色,注意家长和学生的反应,斟酌谈话内容和措辞。在家访后更要留心观察学生变化,检验家访的效果。

第7篇:家庭环境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家庭环境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家庭生活的情绪气氛和教养方式决定了人类的儿女是否将从一个个体的婴儿发展到一个社会化的成人,或者是否他将保留一定程度的婴儿的不成熟性,这将阻止他与更大的社会结合。因此,适当的家庭教养方式和健康的家庭氛围为儿童社会性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和稳定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心理环境和教育环境,而心理环境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水平的决定因素。心理环境包括父母之间的关系、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即亲子关系),还包括祖父母和父母及孩子的关系。父母之间的关系是否正常直接影响亲子关系,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和行为的正常发展。我校从分析学生不良心理及其表现的成因入手,对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成因探索,然后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几方面的合力因素进行针对性教育,探求行之有效的矫治方式,以完善其人格,促使其心理健康发展。从而构建新的育人模式,以“爱心”为动力源,针对性地施以教育与矫治,以一系列的活动为载体,使学生通过主体参与,加深感受与体验,弥补心理发展的缺陷,减少因心理问题导致的违纪违法事件的发生,塑造健全的人格,使学生成长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健全人。

二、家庭气氛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是幼儿在人生旅途上的第一站,对人一生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家庭中,儿童遭遇到最初的经验,这将决定他是否有安全感、被爱等情感,或者是焦虑、憎恨等情感。

1.产生紧张的弥漫态度的情境会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

能产生紧张的弥漫态度的情境,例如:家庭成员不和睦、家庭经济管理混乱、家庭成员的不健康的爱好、经济或社会地位的实际丧失或有丧失的危险等。在气氛紧张、父母关系不和谐的家庭里,父亲和母亲都处于极大程度的情绪紧张状态,他们常常是烦恼不安、性情暴躁、言语粗鲁,对长辈缺少孝敬甚至虐待。对于还没有独立生活能力、完全依赖父母的儿童来讲,紧张的家庭人际关系破坏了应有的温馨的家庭气氛,使孩子长期处在负性情绪中,又缺少温暖和关爱,容易使孩子形成孤僻、自私、玩世不恭等不良品质,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2.欢乐和谐与健康的家庭生活有利于形成最佳的亲子关系,促进儿童心理健康

一个健康的家庭,父母双方应该彼此相爱,热爱孩子,关心孩子的兴趣、能力和志趣,愿意设法帮助孩子,使他了解父母。家庭成员之间能互相尊重爱护、以理相待,为人处世通情达理,使家庭气氛安定和睦、融洽温暖、愉快欢乐。父母要把孩子作为平等的人,尊重孩子的爱好,给他一定的自利,决定与选择事情。例:有一位母亲在买菜时买回了一条青虫,女儿要饲养,母亲没有阻止女儿的行为,而是配合女儿在饲养青虫的过程中,引导女儿观察、探索,逐渐使女儿知道了青虫的蜕变,明白了青虫的习性,最后消灭了青虫。

三、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教养态度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应该为幼儿营造爱的氛围,其核心是对幼儿人格的尊重与友爱。爱是儿童的基本心理需要,也是造就儿童健全人格的关键因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法是直接地影响孩子的行为和心理,父母的教养态度,大致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专横的遵循封建旧规的家庭。这类家庭常常强调辈份,强调绝对服从父母的意志,因此稍有不听从就以惩罚。在这类父母持过分严厉的教养态度下,因此稍有不听从就以惩罚。在这类父母的教养态度下,孩子自身缺少自,要看父母脸色做人,这就可能形成胆小、自卑的心理,缺乏自信和独立性,或者另一方面会形成暴戾、横蛮、撒谎、逆反心理强,并往往会在捉弄别人,寻找报复中得到心理上的补偿和平衡。

第二类是过分娇庞,有求必应,家长只想为儿童提供无所不到的帮助和保护。由于父母过分包办代替,使孩子养成极大的依赖性,就会形成自私、任性、放肆、易发脾气、好夸口的品性。

第三类是放任自流,不过问的教养态度。这种忽略型家庭中儿童就会因为得不到关心得不到父爱与母爱而产生孤独感,逐渐会形成富于攻击、冷酷、自我显示甚至放荡的不良品质,常常会有情绪不安,反复无常,容易触怒,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的心态。

第四类是以民主、平常的态度对待教育儿童,这类家庭中能忍耐、平等、随和谅解、互相爱护、关心,父母能多给子女鼓励和诱导,而对子女的缺点、错误能恰如其分地批评指正,提高子女的认识,改正缺点。这样就逐渐培养了孩子对别人坦诚友好、自尊、自立、大方、热情、能接受批评,经受压力,关心他人,有独立处事的能力。

四、家庭结构的变化是影响良好心理素质的严重障碍

近年来由于独生子女的普遍,社会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的急剧变化,家庭结构也随着发生变化,伴随而来的是家庭的解体与重构。家庭结构的变化,父母的离异,这些都给孩子心灵以极大的创伤,使孩子容易形成变态心理和怪癖性格,也严重障碍着孩子健康心理的发展。

综上可见,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儿童家庭教育成功的基本条件。家庭环境是儿童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成长的土壤。因此,当前开展素质教育,优化家庭教育最关键的问题是必须大力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提高家长的责任,认识培养儿童健康心理的重要性,并努力克服家庭结构变化等带来的障碍,为子女的成长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一、 要给孩子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

1.家庭民主化气氛对提高孩子自理能力的影响 许多家庭的父母对孩子事事操心,对孩子“管得太宽”,包得太多,往往以自己的意愿来安排孩子的一切,真可谓“可怜天下父母心”,但付出往往得不到回报。孩子,不是成人的附属品,她有自己的思想,愿望,行动,如果长期由着父母“包”下来,只会导致其自理能力差,缺乏独立精神,我们只有把孩子看成独立的个体,尊重其思想、行为,注意抓住一次次锻炼的机会,提高其自理能力,才会使其日益趋于独立。

2.家庭民主化气氛让孩子天然好奇心得到延续,影响其探究精神,孩子对事物充满好奇心。及时抓住孩子的兴奋之刻,让其好奇心得以延续,萌生出探究情绪,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探究精神。当孩子想知道而不停地问“为什么”“怎么样”时,很多父母漠视这种探究精神的火花。斥责孩子不多用点心思在功课上,父母这种急功近利的行为恰恰会扼杀孩子的好奇心,也熄灭了孩子心中探究精神的火花。家庭民主气氛浓,给孩子一片思索的天地。

3.家庭民主化气氛对孩子克服困难,增强信心的影响孩子因身体,心理未成熟,往往因能力上的不足,会遇到一些困难;不能完成一些事情或做得不好,这时,有些父母就开始斥责孩子。殊不知,孩子就在这一声声的斥责声中信心殆尽,开始怀疑自己。孩子需要有民主气氛的家庭环境。家长只有明达事理,尊重孩子的感受,才会让孩子树立起信心,去战胜困难。

二、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宽容和谐的育人环境

打骂实在是一种应该摒弃的方法,它只会损伤和侮辱孩子的心理。家庭的宽容气氛是孩子赖以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尤其是父母的正当教育和严以律己就显得更为重要。家中老人病了,父母应该和孩子一起安慰照料、送茶送饭,平时尊重孝顺老人,同孩子外出乘车,要扶老携幼、主动让座,做文明行为的榜样,这些所谓的小事都会在孩子心理上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把握一个爱的尺度为孩子创造爱的环境

年轻的父母往往对孩子“宠纵”得厉害,不懂什么是真正的爱,盲目地迁就孩子的各种要求,要什么给什么,说什么就依什么。导致孩子从不干家务事,什么也不会做,成了家庭中的“小皇帝”,平时娇娇滴滴,没有责任感,性格孤僻,不合群,这样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极不利的。家庭活动中,父母们当以积极的向上情感,以和颜悦色的表情对待孩子;通过与孩子的交谈沟通,激励孩子;在抓"大"放 "小"中,给孩子宽松的心理空间。

总之,家庭环境对儿童性格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应。家长应当根据时代和孩子年龄特点,创造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发展他们的智能。这样的家庭就会始终充满亲切、友爱、平等、欢乐的气氛,孩子就会在轻松、温暖的环境中受到影响和教育,从而健康而活泼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赵忠心.家庭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李丹主编.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87.

第8篇:家庭环境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家庭环境 中学生 运动习惯务川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5)01-0098-031 研究目的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提高,“终身锻炼”的口号提出,又加之体育分数加入中考成绩,家长从应试教育不让孩子参与体育运动,到素质教育重视和鼓励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为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提供了重要保障。但是就近些年来,有关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诸多调查数据表明我国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很糟糕。学生的成长和运动习惯的形成不但与学校教育和社会影响相关,而且与家庭环境也是密切相连的。本文试图通过调查分析家庭环境对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影响,并就此提出几点建议,希望为学生养成运动习惯有所帮助。2 研究方法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对体育运动影响的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归纳整理,为撰写论文奠定理论基础。2.2调查法针对家庭环境与学生体育运动的影响因素进行走访并制作调查问卷,问卷采用家长学生共答一张的形式(分为家长作答部分,学生作答部分),这样以确保了解家庭环境对学生体育运动习惯形成的对应影响。对务川县城关中学学生及家长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90份,有效问卷184份,有效率为97%。2.3数理统计法对收集调查到的数据运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3 结果与分析3.1体育运动习惯的概念所谓习惯,是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固定下来的并变成需要的行为方式。[1]体育运动习惯换句话说就是人们为了满足生理、心理或社会的需要,是在内在和外在动因的相互作用下重复发生的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躯体运动,是不断重复的身体运动行为和方式。体育运动习惯的养成是认识、练习、重复练习、较长时间坚持的过程,是个体的行为活动,其最终的产生和形成定受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3.2体育运动习惯形成的生理机制体育运动习惯的确立就其生理机制而言,是在长期的,系统的锻炼过程中,大脑皮层与小脑之间不断进行系统性环路联系,兴奋和抑制过程轮流交替,把各种运动刺激有规律地协调成为一个条件反射的锁链系统,形成感觉“记忆痕迹”构型或运动构型,最后达到生理层面的动力定型。[1]3.3体育运动习惯形成的心理机制

体育运动习惯的心理机制,是从运动的需要或欲望开始,是主体意识到、并产生心理不安于紧张,成为主体发动和维持活动的心理倾向――活动动机,主体做出满足运动需要和活动动机的活动,即目标活动,是主体体验到运动的兴趣,产生某种情绪体验。[3]这样的心理轨迹反复重复,反复强化的过程中,逐步得到实现。[3]由此可见,体育运动习惯的养成是人类从对体育活动的需求产生动机,从而促使锻炼行为的产生,并在此基础上持续和反复,最终养成了运动习惯。因此,体育运动习惯的形成,是生理与心理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决不是单一因素的影响。而生理心理机制的形成又与其外界环境的作用密切相关,受外界环境影响很大。3.4家庭环境对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影响3.4.1家长对体育的认识对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影响

通过调查和走访表明,家长觉得体育对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是否有用,对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养成影响是很大的。

家长认为体育孩子成长和学习很有用的,其孩子体育运动兴趣表现浓厚,体育态度也较积极和端正,运动动机明显,65%的学生都能保持每周3次(包括3次)以上的体育运动频率。通过对家长的进一步访谈得知,但凡认为体育运动对孩子成长和学习有重要作用的家长,他们平常都会鼓励孩子多参加体育运动,而且对孩子这方面的消费也表现出非常的支持,因此,孩子买体育用品时一般都能满足,而孩子花时问在体育运动方面时,也会得到认同。

而对体育运动对孩子成长和学习兴趣表现淡泊的家长,其孩子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也不明显,50%的学生认为体育运动可有可无,没有强烈的运动欲望和运动动机,也不爱主动参与运动,一般都是体育课上不得已而为之,或是陪同学玩耍,自己需求不明显。而认为体育运动对孩子成长和学习没有帮助的家长,其孩子对体育运动59%都表现的很淡泊,甚至有30%的孩子不喜欢体育运动。3.4.2家长对孩子参与体育运动的态度对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影响

凋查得知,大部分家长是赞同孩子参与体育运动的。而家长的赞同与否态度同样对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产生着很大的影响。家长表示很赞同的,学生70%体育兴趣比较浓厚,体育态度端正,动机也明显,锻炼时问较多。而家长比较赞同的,58%的学生对体育运动有兴趣,比较喜欢参与体育运动。而家长不赞同孩子参与体育运动的,36%的学生不喜欢体育运动,对体育运动表现淡泊。一般来说,在家长赞同的情况都会给予孩子相应的条件支持,其条件包括对子女体育运动物质上的支持和精神层面上的支持。物质上给予经济支援,为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奠定物质基础。精神上给激励,激励孩子内部心理对体育运动的需求,从而促进兴趣的产生,并激励孩子向目标发展。父母对孩子参与体育运动的态度,通过物质与精神的支持表现出来,一定程度上必然促使孩子对体育的需求南父母期望转化为内在需求,从而有利于体育习惯的养成。在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其对体育运动的目的、作用的认识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没有形成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在这个年龄段对体育活动所产生的兴趣都是短时间的,尤其是在活动中碰到较难完成的任务或不会的技术就可能产生放弃的念头,从而将刚建立起来的对体育运动的好奇与兴趣抹杀。因此,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对孩子参与体育运动的态度和惯之以恒的支持、激励对孩子体育学习兴趣、自信心的培养非常重要。通过不断参与体育活动,让学生感受运动带来的肉体和精神上的历练,不断提高身体和心理上的承受能力,磨练其意志,促进其身心发展。3.4.3家长进行体育运动的状态对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影响

家长的体育行为在不知不觉中就潜移默化的对孩子体育兴趣、体育行为产生影响。家长的体育行为让孩子认识到体育运动对人生活的重要性,促使孩子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和了解。而家长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自然也会时不时的、有意无意的带孩子参与到他们的体育活动中来,这些会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育习惯形成产习惯性的影响。

家长的体育习惯还给孩子创造了良好的体育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南凋查结果可见:家长的体育运动次数对学生体育运动的影响表现为:在运动兴趣方面,学生的运动兴趣随家长的体育运动参与频度有显著提升。随着家长每周参与体育运动的次数从0―3次(或以上)的增加,学生体育兴趣百分比也从18.2%提升到61.8%。 在运动动机方面,家长参与运动的次数越多,学生产生体育动机行为的比例也有明显的提高。在运动态度方面,学生的运动态度随家长参与体育运动次数的增加,学生的积极性有明显的提高,百分比从2.3%升高至41.7%。可见,家长每周参与体育运动的次数与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动机、态度、行为的关系都呈正相关。3.4.4家庭生活习惯对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影响 通过走访调查得知,家庭的生活习惯,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管理对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养成有很重要的影响。在家庭关系和睦、社交关系良好、生活方式较规律的家庭环境下,其子女相对的生活习惯规律也比较好;家庭的体育氛围对学生的体育运动有一定的影响,例如兄弟姐妹对体育运动的行为,体育频道、体育精彩赛事的观看等对激发学生体育兴趣,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都有很大帮助;另外家长的教育管理对学生课余时问的支配用于体育运动有一定的影响。调查发现,不少学生认为在休闲的时问用于玩游戏、看小说、上网更为舒服和享受,但家长的干涉对学生的这些行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家庭体育生活习惯好的,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参与度也较高,对学生课余选择体育运动有很大的导向作用。3.4.5运动环境等对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影响家庭体育活动大多数都是围绕地理环境和体育设施条件来进行的。因此,家庭选择什么样的运动项目作为平常健身之用,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家居周围的地理环境和体育设施条件来决定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家庭体育的具体项目,也影响家庭体育的开展,同时影响了学生课余体育的开展。 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教学内容、教师技术水平等也影响学生体育习惯的形成。通过调查了解,大部分学生不参与体育运动的因素都与体育设施不齐全,参与条件不方便,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不喜欢等因素有关。由此可见,地理环境、体育设施是否齐备是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重要物质前提,锻炼场所是否方便、内容是否满足学生兴趣爱好是影响坚持运动的重要原因。4 结论与建议

(1)体育运动习惯的养成是学生从体育活动的需求产生体育动机,从而促使锻炼行为的产生,在此基础上持续和反复便养成了运动习惯。其重要前提是学生有正确的体育运动态度和兴趣,而体育兴趣义是影响体育运动习惯及行为形成的重要原因。因此,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是学生养成体育习惯的首要条件。

(2)学生体育运动习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家长对体育运动的正确认识,对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态度,以及家庭体育生活等都对学生的体育习惯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家长一定要通过对体育的正确认识,引导、支持孩子的体育活动,培养孩子的体育兴趣,促使孩子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孩子的身心健身发展。(3)运动环境等对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根据地理环境和学校体育教学条件,开发新的体育运动项目,满足不同个体对体育运动内容的需求是吸引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必要前提,也是培养学生体育习惯养成的前提。参考文献:[1]李华禄,杨慧玲.家庭环境对中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影响[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0(5):130-133.[2]常生,吴键,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家庭因素调查与分析[J].体育学刊,2008(3):69-70.[3]陈丽珠,毕仲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3):380-381.

The Influence of Family Environment on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ports Exercise Habit

――ing Wuchuan County Chengguan Middle School as the

search Case

Luo Zhengqing

第9篇:家庭环境的重要性范文

青春期在心理学上又叫做“心理断乳期”,这一时期是心理问题的多发时期,中职学生在青春期所表现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厌学心理中职学生由于在初中没有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身自控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在学习上没有动力,甚至对所学科目丧失兴趣和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周而复始,会逐渐产生厌学的情绪甚至逃学的行为。

2.自卑心理中职学生因为学习成绩较差而未能顺利升学,本身会存在失落感和自卑感。再加上中职学校和初中的教育方式有区别,学生很难适应新的教学环境,无法融入课堂教学。久而久之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3.网络成瘾问题大多数中职学生在这一阶段都会有严重的厌学情绪,据调查发现,这些学生认为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成就感,也无处去宣泄自己的情绪,网络此时成为他们最好的伙伴和发泄情绪的最好工具,只有在虚拟的世界他们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感,对网络的极度依赖就容易形成网络成瘾的问题,这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业,更会引发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4.情感问题和性心理问题这一时期的学生具有明显的情绪两极性,容易产生过度兴奋和暴怒的情绪,主要表现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同时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对异性充满了好奇,性意识开始萌动,因此早恋是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在交往过程中,他们会有很多困惑,容易产生性心理问题。

二、中职学生青春期心理问题的教育管理对策

中职学生青春期的心理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作为一名教育研究者,如何妥善解决中职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当前研究的主要课题。笔者认为,对他们的心理教育仍然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形成内在一致性,三者的密切配合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通过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困惑,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1.营造健康的中职生家庭环境父母在中职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父母对子女的关注和关爱是孩子形成良好心理状态的基础,我们要充分重视家庭环境对中职生心理的影响。(1)家长应多了解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作为家长应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和学习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如上网或者阅读有关报刊等,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世界观和坚定的信念,正确引导孩子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以及调整自己的心态。(2)家长应重视家庭环境的优化,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也是孩子受教育的主要场所,父母言传身教深深影响着孩子。父母之间应该和睦相处,创建美满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孩子树立榜样,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健康品质。

2.强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1)全方位开展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各中职学校应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将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渗透在教学当中,通过教师的指导,能够使学生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同时学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在课堂教学之外也能让学生体会到心理教育的重要性。科技的不断进步也使得利用信息媒体进行教育成为可能,这是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2)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不断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学习,努力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教师的心理健康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能够起到榜样的作用,教师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可以养成热情、积极等良好的心理品质。教师也要时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做一个有心人,和学生真正成为朋友。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积极制定相应的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案,促进中职生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