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思维能力训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学前儿童;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学前儿童一般是指3-6岁的儿童,在学前教育工作者,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对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可以使其逻辑思维更加缜密。社会上对学前儿童是否应该接受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有着不同的看法,实际上学前儿童本身具有一定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只是初级的,为了对儿童的这种能力进行开发,教育工作者必须改进教学方法,要对学前儿童进行逻辑上的引导,使其多思考多动脑。
1 培养学前儿童逻辑思维能力的意义
逻辑思维是指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是建立在理由充足的基础上,学前儿童的认知还处于初级阶段,有的儿童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在对儿童的大脑进行开发时,可以使其思维能力更加强大。学前儿童在掌握逻辑运算能力后,对抽象概念有了一定认识,在进行逻辑运算的过程中,可以实现思想上的跳跃。学前儿童正处于感知能力、认知能力的发展阶段,是逻辑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学前教师一定提高教学水平,要培养学生逻辑思考的能力,这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对孩子今后的数字成绩也会有一定影响。学前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其语言表达会受到思维的影响,通过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使其语言表达更加流畅。当前社会,对学前儿童智力的开发比较重视,所以,幼儿园一定经常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使教师掌握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学前儿童的注意力容易不集中,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加强儿童的思维与思考能力。在学前教育阶段,对儿童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为儿童进入小学做好准备工作,很多孩子在小学数学中,表现出了突出的能力,可以找到数字之间的规律。在学前阶段对儿童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儿童具有缜密的思维能力,可以促进儿童心智的全面发展。
2 学前儿童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
学前儿童由于年龄的原因,在思维以及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时,要保证其动作与思维的协调性,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经验,介绍几种学前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方法:
2.1 由浅入深操作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学生对看到或听到的知识可能会忘记,但是在做题的过程中,会加深记忆与理解。所以,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时,可以通过多练习的方式实现,教师通过实物练习,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在教学的过程汇总,要注意知识由浅入深,一开始不能涉及过难的内容,这会打击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在培养学前儿童逻辑思维能力时,要助于对知识的概况,可以使儿童接触数字,寻找数字之间的关系以及规律。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儿童通过摆弄实物,可以避免出现思想开小差或者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2.2 游戏激发兴趣法
学前儿童逻辑思维的培养依托于具体的事物。学前儿童的思维是在生活中、在与身处的人群的相互交流作用中发展起来的。在早期的逻辑思维培养中,为学前儿童提供和创设数学学习的环境和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杜威在其教育生活论中提出,最好的学习就是从生活中学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应该利用学前儿童现实的生活背景作为其学习的主要内容,应把教育与学前儿童眼前的生活结合起来。学前儿童对外部世界的探索都是从自己生活的环境为出发点的,对知识的探索与学习需要自然的引入,学前儿童生活环境为背景,将生活情景作为活动情景更能让学前儿童有亲近感,更易吸引学前儿童的兴趣。例如在幼儿园环创方面:利用幼儿园一切可利用的空间资源融入数学元素,墙面的环创把数字与图形等融入进去。班级的区域角落就可以布置成超市、服装店、厨房、动物园等等生活情景。充分利用这些生活场景,老师在设计教学活动就具有更广泛的空间和多样的活动内容,在模拟生活场景中以游戏的活动方式引导学前儿童探索发现逻辑关系,逐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3 家庭参与互动法
幼儿园对学前儿童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能做到系统而有计划的进行,却也不能忽视家庭的作用,毕竟学前儿童在家庭呆的时间也有大半。前面我们提到坚持生活情景中培养学前儿童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但真正的生活情景更多的是在学前儿童的家庭中。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很有必要迁移到生活中去,所以家园联系更显必要,在家庭生活中开发和训练学前儿童逻辑思维的将更具实效。建议幼儿园定期向家长出示一份阶段性学习培养计划和目标,让家长随时掌握孩子学习的内容,了解学前儿童当前阶段思维发展特点,以便在实际生活中有目标地进行引导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在生活情景中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才能让学前儿童的学习更自然更具实际意义。
2.4 重视个体差异性的原则
学前儿童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出的差异性比其他领域更为明显。首先,这是由数学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其次,家庭教育因素也影响着学前儿童经验积累的差异性。第三,在数学领域,学前儿童个人天赋的差异。诸多原因导致:学前儿童即使在同一年龄段也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在设计逻辑思维训练教学活动时,老师必须根据学前儿童发展水平,从材料准备到操作要求都能有不同层次和不同难度的选择,真正做到让学前儿童自主选择,自由操作。
结束语
对学前儿童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儿童的综合素质,可以为儿童进入小学打好基础,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找规律的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首先培养儿童的兴趣,使其对逻辑思维知识更感兴趣。学前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一定差距,在培养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实际,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要实现学前儿童教育的综合性。在学前教育阶段对儿童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强,还可以使儿童的动作与思维更加协调,促进儿童心智体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丽敏.关于学前儿童民族舞蹈教育的价值探寻及规范路径[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4).
关键词:英语口译;短期记忆;训练
一般来说,口译主要是用一种语言把另外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以与原语发言人几乎同步的速度或连续的形式准确表达出来一种口头翻译方式。与笔译不同,口译的信息具有瞬时性,口译员在口译活动中不能反复理解原语句的信息,而是在一次性听取原语信息之后,执行对原语信息的意义理解、信息储存、语句组织与表达等一系列的加工任务。因此,在英语口译的过程中,短期记忆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短期记忆的概念及其在英语口译中的作用
按照心理学的分类,记忆主要可分为感觉记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三种。其中,短期记忆主要是记忆经验之后短时间的持留,或者是人在经验之后能够在短时间内辨识或回忆到的信息。在很多心理学家看来,短期记忆是信息进入长期记忆的一个容量有限的缓冲器或者加工器,也是唯一对信息进行有意识加工的活动。因此,短期记忆不仅包括对视觉及空间信息的存储,而且包括对相关数据进行加工及控制。与感觉记忆、长期记忆有着明显不同,短期记忆的信息贮存时间比较短,而且短期记忆的容量有限且数量相对恒定。
短期记忆在英语口译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方面,译员应当在头脑中有意识重现学习材料或者信息刺激,把注意力投射到学习材料上,并将其保持在短期记忆中。另一方面,译员在理解原语的基础上,对相关意义或者关键词语进行加工,以增加信息载荷,扩大短期记忆的容量。同时,译员在记忆过程中,可以根据把信息材料分为不同类别,然后根据需要提取所需要的话语信息及相关的知识,并有针对性对其进行加工并储存起来。
所以,短期记忆在英语口译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当高度重视加强译员短期记忆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二、提高英语口译质量的短期记忆训练
短期记忆是译员在口译过程中加强记忆和信息存储的基础。实践证明,短期记忆是可以通过有效训练的方式得以提高的。因此,为了充分发挥短期记忆在英语口译中的作用,译员要采取相应措施不断提高短期记忆的容量。主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训练:
(一)锻炼译员的逻辑思维
在英语口译过程中,提高译员的逻辑思维能力对提高英语口译质量有很大的好处。因此,必须加强对译员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在口译中,要注重对语句信息的逻辑进行分析,要准确掌握语句中的关键信息和辅助信息,找出语句资料的逻辑层次,明确信息之间的逻辑顺序。在训练过程中,首先要求译员在听的同时,对相关信息资料进行逻辑分析,不仅要概括原文的主要意思,而且应当围绕中心思想,讲述原语句阐述的内容以及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这种练习,引导译员在理解语句涵义的前提下,准确把握信息之间的逻辑顺序,以增加短期记忆的容量。在练习过程中,译员在掌握语句逻辑线索和关键词的基础上,增强对语句主要意义及相互联系的记忆。只有锻炼和培养译员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根据语句之间的逻辑线索及关键词语激活相关信息,实现对原有语句的真实准确的翻译。
(二)引导译员的跟读练习
为了提高英语口译的质量,应当加强和引导译员加强跟读与复述练习。在跟读练习中,用同种语言跟读预先准备好的讲话、新闻录音以及会议资料等,以引导译员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听力理解的能力。在跟读练习中,译员几乎在同时完成了听说、记忆以及重复等多种任务,这极大地提高译员的注意、协调等各种能力。在对译员进行跟读练习时,可以首先选择使用母语材料进行练习。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在跟读完一段讲话或者相关资料之后,应该要求译员概括出原语句的主要内容和信息。在此之后,跟读材料可以将母语资料换成外语资料或信息,同时对相关资料或信息进行概括或综述。加强对译员的跟读练习,可以有效培养译员边听边跟读的习惯,不断提高译员的短期记忆能力。
(三)提高译员的复述训练
为了提高英语口译的质量,应当注重加强译员复述能力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要选择那些极具条理性与逻辑性,同时又具备口语特征的叙述性语句,然后由教员以正常语速诵读文章或资料,要求学生在没有笔记的情况下,单凭个人记忆储存的相关信息,并且用译入语来复述文章或资料内容。在译员复述之后进行评讲,分析译员在复述训练中译入语的准确性,分析并判断译员在训练过程中是否遗漏重要信息,深入分析存在信息遗漏的根源,并有针对性提出解决办法。应该注意,译员的复述练习应当循序渐进的方式来进行。在训练初期,只要求译员复述原文的主要内容。随着练习的逐步深入,要求译员复述文章或者资料中的准确细节,尤其是付输出关键内容。在练习过程中,译员应当复述原语信息的全面性,然后再强调对原语信息传译的准确性。
(四)加强译员的笔记训练
在进行口译的过程中,经过训练之后的译员可以显著提高短期记忆的效果。但是,应该看到,译员的大脑承载是有限的,为提高口译的质量,还应当注重对译员的笔记能力进行训练。口译笔记是理解与记忆的继续,是对译员短期记忆的重要补充。在进行笔记训练的过程中,要反复强调笔记在口译过程中的提示和补充的作用,避免对原语句进行机械记录,为口译提供便利。同时,在引导译员掌握笔记技能的基础上,引导译员选择最适合的方法进行记录,而且在进行笔记训练的过程中,要求译员不要使用过多符号,而应当以简明的文字进行记录,以便在口译过程中及时进行记忆提取。
(五)有针对性开展数字及专有名词等的训练
对于英语口译来说,要提高口译的质量,应当注重对于数字以及专有名词等的联系。对于数字方面的口译练习来说,可以把7位以内的数字按照不同的组块写在黑板上,要求译员通过视觉感知并记忆相关数字,然后要求仅凭听觉把数字写下来。在刚开始训练时,译员可以使用母语。在经过一段时间训练之后,译员应当立即用译入语译出相关数字。而对于专有名词的训练,可以:把专有名词进行分类并列在表格中,要求译员对表格内的各类名词进行组块记忆。在这一训练中,由于不同表格时根据不同行业性质分类的,因此,这些语境条件有助于译员进行意义组块。这些训练对于提高译员的短期记忆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结论
口译对于译员的双语转换能力、记忆力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有着较高要求。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多重视提高译员的口译质量。而要提高译员的口译质量,就必须重视加强对译员短期记忆的训练。短期记忆是译员在听力理解及逻辑分析基础上的记忆,对于提高英语口译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通过锻炼译员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译员加强跟读练习以及有针对性开展笔记训练等,加强译员的短期记忆能力的练习,只有这样才能显著提高译员的英语口译水平。(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院校;科学思维训练;课程调研
1 《科学思维训练》课程简介
《科学思维训练》课程是高职院校新开设的一门课程,主要目标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多模块多角度的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面对问题会思考,面对任务有方法,面对工作能做好。为将来能够成为具有优秀的人格素质、职业素质并被企业所赏识的高素质人才奠定一个较好的基础。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科学思维常识、逻辑推理训练(思维逻辑、图形逻辑、数字逻辑)、数字应用能力训练(数据获取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创新思维训练、管理思维训练(目标管理、计划管理、时间管理、事件管理)、建模思想初步训练。
2 调研统计与分析
为了了解学生对《科学思维训练》课程的喜好程度与真实感受,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东区15级296名学生进行了调查。这296名被调查对象分布于三个不同的二级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102名)、软件与信息工程学院(84名)与经济管理学院(110名)。
下面分别从对所学内容的喜好程度、喜爱的“学习方式”、本门课程的真实感受三个方面对调研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喜欢的学习内容
将本门课程的内容分为逻辑推理、图形推理、数独游戏、数字推理、创新思维、管理思维、数据处理七个部分,让学生确定每个部分的喜好程度,设置了三个级别:非常喜欢、一般喜欢、不喜欢。
从调查结果(表1)看,三个学院的学生整体来说,学生更喜欢逻辑推理、图形推理、创新思维这三个部分,喜欢人数比例分别占96%、94%、95%,比较不喜欢数据处理部分,不喜欢人数占了总人数的17%。
而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内容的喜好程度也是不同的,比如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偏向文科,不喜欢有关数学的内容,数独游戏、数字推理与数据处理这三部分不喜欢的学生比例分别为16%、14%、20%。
软件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偏理科,除数据处理部分之外,最不喜欢管理思维部分,不喜欢的学生比例为12%。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的学生也不是很喜欢管理思维这部分。(数据见表2、表3、表4)
逻辑思维的学习和训练可以提高学生严谨的思维和严密的逻辑分析能力,其中图形推理训练可以提高敏锐的观察力。创新思维可以打破人们的常规思考方法,人一旦形成了思维定势,就会习惯地顺着定势思维思考问题,不愿也不会转个方向,换个角度想问题,影响对事物的分析、判断以及做事情的方法,创新思维的学习和训练正好可以改变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从而更好地去解决问题。
数独游戏与数字推理内容不是学生非常喜欢的部分,数独游戏虽然很好地把游戏与学习结合了起来,但仍然是与数字、数学相关,那些害怕数学的学生实在没法喜欢起来。
数据处理的学习和训练是要培养学生会收集、整理、分析数据,能从大量数据中抽取对研究问题有用的信息,并作出判断。这部分内容不受学生的喜欢,可以是其中涉及数学软件的使用,对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教师有必要对其内容进行修改。
2、喜爱的学习方式
本次调查还设计了学生喜爱的学习方式问题,让学生在讲授式、讲练式、互动式、学生独自练习式、学生一起讨论式中多项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从结果(表3)来看,学生普遍认为互动式与学生一起讨论式的学习方式比较好,各占47%和39%。
互动式的学习方式,让老师与同学之间在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彼此坦诚的基础上相互交流、沟通、探讨,当观点不同时,会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拓展创造性思维,并营造一种和谐氛围。
学习一起讨论式的学习方式,可以使每个学生都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并增进学生间的感情,制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3、学习的真实感受
在调研中,学生还写下了他们学习本门课程的真实感受。
有的学生写到“从不喜欢到喜欢,最后爱上这门课程。不喜欢是因为刚接触这门课时,感觉很难,并且觉得自己数学没有学好可以学不好这门课;学了一阵子之后,感觉思维训练一下子有意思起来,可以激发大脑,能使自己的大脑灵活起来;学到最后才发现思维训练的有趣与有用。”
还有学生写的感受是“课程不像之前学习的数学那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而更多的是想象、思维,并发现在数学的领域中,想象也是极其丰富的。其中创新思维和管理思维能够应用到专业课中,有创新的策划案才容易被采纳,展会的管理中也会用到管理思维。”
3 结论
《科学思维训练》课程的开设起了很大的反响,很受学生的喜欢,学生普遍认为该课程的学习,开拓了思维方式,提高了思维的敏捷度,创新了思维方法。以后的《科学思维训练》课程教学中,教师们要区分不同院系的学生,讲解不同的学习内容,而数据处理部分内容需要进行适当的修改,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王倩.科学思维能力训练[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
[2]刘清华.科学思维训练[M].中国质检出版社,2013,2.
[3]孙国红.浅谈问题讨论教学法在科学思维训练课程中的运用.《新课程(中旬)》,2012,7:68.
[4]刘清华.浅谈高职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卷宗,2015,10:207.
[关键词]分解整合;聚焦过渡;对比拓展;猜想推理;思维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1-0058-02
数学是一门关乎思维训练的学科,教学的核心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新和完善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更是在传授知识、历练技能的同时,有计划、有梯度地教会学生思考方法,让学生真正“会学”。
一、分解整合,历练学生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能力
分析是引导学生将知识或对象分解成为若干板块,然后对每个板块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从本质上把握学习对象的根本属性。综合则是将原本零散、碎片式的认知体验,借助知识内在的认知联系形成一个整体。综合性的策略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就是从条件入手,逐个确定能够借以解决的问题。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在这样的分析与综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历练。
如教学“认识5”时,教师将5根香蕉放在两个篮子里,给出四种分法:4和1的组合、3和2的组合、2和3的组合、1和4的组合。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将整体的数字分解成为不同的数字组合,不仅认识了数字“5”,更受到了分析法的浸润。教学至此,教师不应鸣金收兵,还可以用综合法逆向教学:1和4可以组合成5,2和3可以组合成5……在这样的基础上,分析和综合策略的运用仍旧可以在本案例的教学中继续运用:将对“5”的认知进行拓展延伸,认识到“5”也可以由5个1组成;反之,5个单独的1就可组成数字“5”从而真正把握数字所蕴涵的丰富价值。除此之外,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可以广泛深入地运用到整数的认识、四则混合运算以及复合式应用题的解答上,包括组合图形的计算等内容也是实践分析和综合思维方法的重要场合。
由此不难看出,分析、综合法的恰当运用,对建立问题与条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作用显著,更有利于学生在思维意识中梳理出清晰的知识脉络,从而深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知。
二、聚焦过渡,历练学生抽象与概括的思维能力
小学生正处于形象化认知向抽象化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数学教学对于学生思维的训练就应该聚焦在学生思维发展的过渡环节。教师可以紧扣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组织与安排教学活动,将原本抽象的知识逐步变得形象生动,借助思维认知的过渡来夯实学生的思维基础。
如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教师先故意制造“事端”:其他图形都有面积计算公式,圆柱体的侧面积应该用怎样的公式计算呢?很多学生将圆柱的模型颠来覆去地观察,仍是无从下手。此时,教师将一个圆柱模型沿着侧面直线剪开,很多学生恍然大悟,原来圆柱的侧面是一个长方形(也可能是平行四边形或正方形)。但在这里,教师并没有直接联系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来推导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而是引领学生深入^察剪开后得到的长方形与圆柱侧面之间的对应关系。很多学生在观察、回忆、类比中发现,圆柱底面的周长是长方形的一条边,而圆柱的高则是该边的邻边。有了这样的直观观察基础,再联系长方形面积公式,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也就顺势得出了。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的教学始终落实在学生思维从抽象向形象思维转化的点上,学生通过操作、观察以及提炼,不仅水到渠成地得出了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同时历练了实践操作意识,提升了操作能力,更夯实了由抽象转化为直观的思维方法。
三、对比拓展,历练学生求同与求异的思维能力
数学知识广博而深厚,在有所差异的同时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求同思维或者求异思维,对相同知识进行对比,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无疑是非常有益的。对相同的知识进行变式的对比,就是求同思维常用的历练方式。
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时,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本质属性之后,教师将几个平行四边形分别置放在不同的位置上,或高或低,或正或斜,学生在观察、对比之中认识到即便位置不同、正斜有异,这些图形仍具备平行四边形的本质特征,从而在求同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对平行四边形的认知。此外,对相关容易混淆的知识,可以采用求异思维的训练展开教学。如有这样一道题:甲乙两位师傅完成一批相同的零件,甲师傅每天完成45个,需要4天完成,乙师傅需要5天完成,乙师傅每天比甲师傅少完成多少个零件?按照正常思维,学生都会利用45×4得出总量后,再除以5,求出乙师傅每天完成的零件数,最后将两者相比求出答案。而一位学生则直接列出45÷5=9(个),在学生一片质疑的眼光中,该生解释:“假如甲师傅也做5天,则多完成了45个,与乙师傅完成的数量相等。所以,乙师傅少完成的总数÷天数=每天少完成的个数。所以,45÷5=9(个)是完全成立的。如此的思维训练,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的认知得到了拓展,锻炼了学生灵活思考问题的能力与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借助求同和求异思维的训练,能更好地完善、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发展多元化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在克服思维定式的基础上历练创造性思维。
四、猜想推理,历练学生归纳与演绎的思维能力
归纳推理是以典型的个体知识或者特殊知识向一般性规律类推、提炼的思维过程。小学阶段的很多运算法则和定律、性质和公式,其实都是借力于归纳推理的方式进行的。
如,教师出示一道题:12+21=33、34+43=77、28+82=110、46+64=110、38+83=121,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吗?学生在深入细致观察了每一道算式以及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后,逐步发现蕴藏在算式中的规律:这些算式中所有的加数都是两位数,而且这两个加数都是将个位上的数字与十位上的数字进行了互换。随后,教师又进行了深入点拨,将学生的观察与思维向纵深处引领:“再关注一下所有算式的结果,有的是两位数,有的是三位数,但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纷纷表示:“这些算式最终的结果都是11的倍数。”有了这样的观察与认知,教师就顺势引领学生进行大胆地猜测与归纳:将一个两位数的个位数和十位数互换位置之后再进行相加,其结果必然是11的倍数。随后,教师组织学生通过举例的方式进行例证,学生分别尝试了25和52、19和91以及69和96的组合,结果验证全部正确。这种建立在观察、发现、猜想、推理、验证等方法下的思维历练,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有据性意义重大。
演绎推理则完全相反,是从一般向特殊思维过渡的过程。
如,一年级学生算加减法,说到底就是将加、减之间的互逆关系作为大背景,从而顺利得出了减法算式的计算结果;再如“0不能作除数”的设定,就可以顺势推理出分数的分母和比的后项也同样不能为“0”这一结论。这些都是数学学习过程中,演绎推理运用的典型案例,数学教师要善于从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加以总结与提炼,从而为之后学生的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事实上,任何一个事物与其他事物相比,都存在共性和与众不同的个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密切关注事物的共性和个性,通过归纳和演绎思维促进学生思维认知能力的不断发展。
1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计算兴趣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贴近生活的情境,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渗透计算教学,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唤醒学生积极探究的意识。
1.1 利用教材,采用多种方式 .新教材的一大特色就是有很多主题图,主题图的内容往往是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教师要利用好主题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多种形式的训练,充分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由讨厌计算转变为喜爱计算,逐渐形成一种持久的计算兴趣。
1.2 编织儿歌,感受学习乐趣 .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编制几句儿歌,使学生觉得生动、有趣、易学、易记。 如:多位数除法的重点是掌握试离的方法,可以编制这样的法则儿歌,整数除法 高位起,除数几位看几位。这位不够看下位,除到哪位商哪位。余数要比除数小,不够商一零占位。再如:学习分数乘、涂法法则,就可编出这样四句歌诀“分数相乘很分明,分子分母各相乘,分数除法不一样,除数颠倒再相乘。”这样的儿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还能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表象抓实质。
1.3 生活实践,认识计算重要性 .教师通过结合实际呈现一些学生熟悉的问题让学生计算,即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加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直观感受,比如:低年级学习了乘法口诀以后,让学生实际计算:我们班有30人,平均分成6组,每组有多少人?学生在高年级学习了土地面积单位后,可让学生通过测量计算出自己教室的面积有多大;在学习了体积和容积的知识后,让学生亲自计算一下自己铅笔盒的体积有多大,让孩子去买东西是学习数学的捷径。把钱币交给孩子,让他计算“花了多少”,“还剩下多 少”。从实际应用出发进行学习,尽量要求孩子快速回答问题。用钱币训练会使孩子很快掌握计算本领。
2 讲清算理是关键
大纲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学 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为什么要这样算。如教学《用两位数乘》( “九义”六册),要使学生理解两点:①24×13通过直观图使学生看到,就是求13个24连加的和是多少,可以 先求出3盒的支数是多少即3个24是多少,再求10盒的支数是多少即10个24是多少,然后把两个积加起来,从而 让学生知道,计算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要分两步乘,第三步是相加,这样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通过例题教 学,使计算的每一步都成为有意义的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②计算过程中还要强调数的 位置原则,“用乘数个位上的数去算”就是求3个24得72,所以又要和乘数3对齐写在个位上。“用乘数十位上 的数去乘,就是求10个24个得240,(也可看成24个10)所以4要写在十位上”,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数位对齐的 道理。这样,通过反复训练,就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法则。
3 思维训练是核心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要教学生学会,并促进会学,就“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计算教学 同样要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重视并加强思维训练。
教学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在各年 级教学的始终。”如何加强思维训练呢?
3.1 提供思路,教给思维方法。 过去计算教学以“算”为主,学生没有“说”的机会。现在稍为重视“说”的训练,但缺乏说的指导。因此必须给学提供思路,教给思维方法。
3.2 加强直观,重视操作,演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思维是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表象,概念,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 来的,在操作时要让学生看懂,并把操作和语言表述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如第一册在20以内 的进位加法中配合直观操作,突出计算规律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凑十”过程,边动手,边思考,用操作帮助 思维,用思维指挥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3 重视估算,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在估算教学中,要认真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进行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如693扩大8倍大约得 多少(七册64页)?693×8应等于5544。要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检查积的最高位有没有错误,首先要引导学生认 真观察,准确判断,693接近700,用700×8等于5600,693小于700,积小于5600是正确的。从而培养学生的直 觉思维能力。
4 重视习惯培养,提高计算能力
4.1 认真审题习惯 .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可以分三步走:一要审清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二要审清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三要审清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能否简算,不能直接简算的可以通过分、合、转换等方法使运算简便,然后才动手解题。
4.2 规范书写习惯 .作业和练习的书写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要规范。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符合规范,清楚。数字间的间隔要适宜,草稿上排竖式也要条理清楚,数位要对齐。能口算的要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认真笔算,强化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列竖式计算时,数位要对齐,数字间要有适当的间隔,进位的确数字要写在适当的位置上,退位点不能少。
4.3 核对检验习惯 ,利用四则计算互逆关系进行检验,或利用不同计算方法去进行检验,通过估计数位多少估算结果的大致范围,看尾数,看小数位数等方法进行检验。为促使学生认真检验,在班中开展"一周无错题" 竞赛,一周中家庭作业或课堂作业都正确的学生可以得到一颗星,到期末比一比,谁得星星最多,这样激发了学生检验作业的积极性,提高作业的正确率。检验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严格的标准,做到每题必检查,每步必验算。一步一回头,及时检查验算,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的正确。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是一项细致的长期的教学工作,除了要做好上述几项工作,还要注意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课堂上,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口算、板演、或书面作业,要及时地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分析错误原因,找出错误规律教师要善于做计算教学的有心人,采取多种方法调动学生计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便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关键词】初中教学;数学思维;培养
数学学科在现代的各项应用中,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工具。它通过把现实事物、问题的数字符号化,通过在各种数字符号间建立数学关系,实现对事物、问题的发展运动规律揭示,像物理、化学学科中的各种数学公式就是如此。而数学思维就是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各种问题抽象成数学里各种数字符号,通过数字符号间建立数学关系,来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思维能力,是将数学知识学以致用的重要途径,也是将数学做为工具运用的重要能力。可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对于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大意义。
一、注重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数学思维的过程就是以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数学事实为基础,通过数学推理等形式来认识数学对象,掌握新的知识。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是获取新知识和数学推理的依据。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教师往往把主要精力花在解题能力的训练上,认为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教学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只要教师多讲例题、学生多做习题就能学好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教学非常重要,我们必须加以足够的重视,同时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知识内化,进行探究训练
知识内化即知识、技能和技巧的运用,对学生成就的分析,对知识检查和评定、对智力发展水平的了解。运用已有信息导析出新的信息,是创造性过程,要注意知识的抽象性。学习内化环节包括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思考练习、理解记忆或解题研究、探究训练。思考练习可灵活采用相互订正、小组订正、板书订正的方式,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理解记忆或解题研究,教师可以适当提出一些问题,进行强化。探究训练,教师可以采用点拨法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关键,让学生在课后去进行思考、讨论研究。理解记忆是对学习的内容用图、表、符号或韵律化语言进行缩略、整理,要求学生理解记忆。对解题的规律、方法进行研究探索,同中求异,一题多解。探索训练在于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该环节题目智力成分较多,解答较难,可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去研究,注意循序渐进,把握分层教学的原则。
三、展开想象,锻炼数学思维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想象不同于胡思乱想。数学想象一般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第一,因为想象往往是一种知识飞跃性的联结,因此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经验的支持。第二,是要有能迅速摆脱表象干扰的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第三,要有执着追求的情感。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另外,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想象的方法,像类比、归纳等。著名的哥得巴赫猜想就是通过归纳提出来的,而仿生学的诞生则是类比联想的典型实例。
四、增强自信,鼓励创新思维
学生有了自信心,就会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性高,具有自我牺牲精神,具有勇于克服困难的勇气,创新的意识不断涌现,创新的能力不断提高。在学习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时,教师提出:先画出一个圆,把直尺的一边看作一条直线,移动直尺,从交点的情况上看,你会发现有几种情况。学生人人都会动手,就让学习困难的学生演示过程,为他们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并给予适当的鼓励,让学生增添战胜困难的勇气。探索直线与圆的位置和直线到圆心的距离、园的半径之间有什么关系时,大部分学生通过画图、测量、比较等方法找到了答案,为基础中等的学生提供机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习在良好的氛围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五、强化训练,教会思维方法
关键词 低年级 口算能力 训练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3-0040-03
在参加工作的十年时间里,我一直担任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我在教学的实践中感到:对于小学低年级的计算教学来说,练习的重点应放在口算上。我曾发现了口算教学中的问题,并试图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口算教学的有效方法,也尝试和改进对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方式,最终在不断地摸索和实践中取得成效。
一、发现——要解决的问题
21世纪是信息、数字时代,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是现代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然而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口算能力现状不容乐观,部分学生口算速度、正确率均不能达到规定的要求。通过调查发现:孩子普遍认为口算类的题目太简单,不如思考应用题有意思,做对了,骄傲情绪明显,做错了也不当回事;有的孩子口算一两道题速度很快,当口算题目较多时,却磨磨蹭蹭,很长时间做不完,表现出厌倦疲乏的样子;有的孩子口算时马马虎虎,不是看错运算符号就是写错数,甚至会出现毫无道理的错误,不能算出正确的结果。
二、分析——问题的成因
出现以上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
1.教师在指导口算方法上统得过死,缺乏灵活性,导致学生机械记忆、思维僵化。
2.教师未能结合儿童年龄特点,从小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使得练习形式单一化,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3.学生心理方面的原因,即俗话说的“粗心大意”,这其中包括感知粗略,甚至感知错误、表象模糊、思维定势、注意的分配能力差、有意记忆力差、情绪脆弱等。
口算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不书面表达计算过程而通过思维直接算出结果的计算方式。口算不仅有实践意义,而且是数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事实表明,口算速度快的,笔算速度也快,正确率高,反之,口算速度慢的,笔算速度也慢,正确率低。“计算要过关,必须抓口算”,这是科学结论,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条规律。学生在进行口算时,需要集中注意力,记数目,选算法,在头脑中紧张的思维运算,因此口算能促进学生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在教学实践中探求口算训练方法
(一)学习口算方法,训练多向思维
在学习口算方法时,要重视学习过程,强化首次感知。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算理的探究,并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多让学生动手、动脑、动眼、动口,促进多感官协同参与学习。在学生掌握一般方法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最后通过比较,找出比较简便的口算方法。
例如,我在教学“9加几”一课时,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列出9+4,我先不忙着具体分析,而是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试图让学生思维得到解放,众说纷纭:
“我是通过摆小捧看出来的。”
“我是一个个数出来的。”
“把9放在心里,再往后数4个,10、11、12、13,结果得13。”
“因为10+4=14,所以9+4=13。”
“从4里面分1个给9,1和9加起来等于10,10再加4里面剩下的3就是13。”
……
分析学生的思路,主要有数数法、类推法、凑10法……这些思路是每个学生不同思维能力的表现,面对学生存在着的个性差异,他们对数学知识有着不同的理解,对数学方法有不同的喜好,课堂也因此五彩缤纷、富有个性了。
在学生出现了各种算法后,很多老师便会“言归正传,隆重推出凑十法”,再用小捧摆一摆来理解“凑十法”,最后让学生运用“凑十法”反复练习,又把全体学生的思维限制在“凑十法”这方法上。然而我却认为这样做客观上会造成学生独立撷取信息和亲历解决问题的机会减少,对保持学生的创新欲望和自信心也是不利的。学生在口述9+4时的思考过程,实际上就是把自己思维的全过程公布于众,一人讲大家听,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再让学生口述9+6、7+9等算式的思考过程,学生逐步体验了“凑十法”的优越性。最后让学生说出你还会算哪几道“9+几”的算式。本课教学任务让学生找出这些算式的共同点及算法的多样化,值得注意的是进行口述思维过程的训练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指定学生口述思考过程时要有针对性,最好先指定思维能力好些的或迫切要求发言的学生口述,要注意给口述思维过程能力差的学生较多的练习机会,千万不可有这方面的“空欠”,要组织多种形式的口述计算思维过程的练习形式。
(二)巩固口算方法,训练形式多样
口算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学生掌握口算方法之后,要进行适当地练习。练习重点是要求计算正确,不强求计算速度。练习时应注意:
1.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多安排些习题,使学生有充分的练习机会,逐步掌握计算方法。教材的练习一般具有典型性,是质量较高的口算材料,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巧填数、夺红旗、找朋友等,都应当充分运用。在同一时间内,全体学生当堂演练,讲究其速度及正确率,同时及时反馈,当堂校对,当堂评价。
2.让学生适当地说一说口算的过程,以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3.练习时要采取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尝试了下面几种形式:
(1)口算卡片进行口算。一般放在新课前,用于复习旧知识;或学生回家后自主练习。制作方法:用较硬的纸裁成长方形卡片,每张卡片上正反两面各写一道口算式题,还可根据需要出示答案提示,建议不同阶段的口算题用不同颜色纸制作。口算卡片制作简单,使用方便,可反复使用。
(2)口算牌进行口算。制作方法和口算卡片相同,不同处是背面写出口算结果(或是在电脑中用ppt制作)。使用时教师翻动口算牌,先出现题目,再出现得数,最后引导学生订正。这种方式适合进行刚刚学习的口算新课练习,也适用于口算有些困难的学生。
(3)口算板进行口算。教师可以利用较大的正方形的硬纸制作口算板,口算板上横10行,纵10列标出0~99这100个数字。教师任意指两个数,说出运算符号,让学生口算出得数。这种方式可以引导学生认真听、仔细看,排除其它数字的干扰,保证口算正确。
(4)口算表进行口算。数学书上常附有口算表,可以按照这种口算表的格式,制作成大表张贴在教室的墙上。这样可以组成各种类型、难度各异的口算题,便于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如:
(5)可以组织学生两人一组、四人一组互相算,利用学号口算,或者进行全班的口算接龙比赛。既可以提高兴趣,促进合作交流,又能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三)口算训练灵活,培养多种能力
学生掌握口算方法之后要适当进行形式灵活多样的口算练习。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与教学艺术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变换多种形式进行训练,使学生始终保持对口算的浓厚兴趣。可以采用以下的训练方法:
1.视算、听算、心算结合练
视算、听算、心算是口算练习中基本形式。视算是通过眼看题、用脑算说出结果,这样使口、手、脑得到协同训练;听算是通过耳听、脑记和计算,才能算出结果,这种方法难度较高,学生要记数字、记符号、想得数,这种方式是日常生活中非常有用的;心算是在眼、脑共用的基础上精力高度集中用心去思考,准确地说出得数。经常调换这三种口算能力,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学习心理素质始终保持在求知欲望的状态。
2.新旧知识对比练
低年级学生对新知识接受得快,但遗忘得也快。针对这一特点,我经常采用新旧口算题对比练习。如:进位和不进位的对比;减法和加法对比;乘法与加法对比;除法和乘法对比。这样训练使学生既掌握新知,又复习旧知,进一步明确加、减、乘、除之间的关系,使新旧知识互相沟通,形成完整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
3.各种机能针对练
笔头训练、竞赛训练、计时训练……,这些训练各有各的目的。找准时机采取不同形式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学生的多种器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使学生口算技能技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4.分散集中经常练
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是长期训练的结果,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先集中认识进位道理,然后分散练习9加几、8加几、7加几……最后再集中起来训练,找一找9加几,8加几……各有几道,并有规律地排列起来。
20以内退位减法学完之后,可将加减集中练习,要求学生能够根据一道加法算式,想出两道减法算式,能根据相关联的三个数很快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这样通过集中——分散——再集中的经常训练,使学生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
5.针对综合交叉练
针对性训练就是把有关知识进行归类,抓住各种类型口算知识的特点,进行分类训练,达到一定程度后再综合训练,这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大帮助。
6.多种形式变换练
例如:抢答口算、口算游戏、口算接龙练习、小组对抗赛、送信、找朋友等等。
(四)持之以恒训练,养成良好习惯
《新课程标准》对口算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在教学中要根据这些要求,紧紧依靠教材,落实对学生口算能力的训练,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常抓不懈。我们每节数学课都坚持抽出2分钟练习20道口算题,学生的口算能力不断提高。例如教学百以内加减法时,练习从“20以内进位加和退位减”开始,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再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每天的数学作业必有20道以上的口算,自己出题自己判,或家长出题家长判。这样日复一日,坚持不懈练习,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同时每个学期中,我还布置学生有40天左右口算强化练习时间,每天练习60~80口算题,并及时登记,强化练习阶段结束后进行总结评价。
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口算训练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必须认真对待,教育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良好习惯。良好的习惯能使学生在口算中保持相对稳定的心情,良好的心态。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口算正确率的保证。
1.口算教学中应从低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和“符号感”。引导学生在口算之前要看清数字、看清符号,观察题目的特点,认真审题。口算过程中要弄清数字与数位的关系、数和形的关系、数量与数量之间的关系,优化学生的计算方法。
2.选择合理的口算方法,认真口算;规范地书写数字、运算符号。口算时,配合教具、学具的使用,从直观教学入手,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教育学生养成自觉检查的习惯,发现错误及时纠正。采用口算与笔算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口算与笔算的联系与区别。
4.口算练习题的设计要有一定坡度,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口算教学中还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种看似简单但实际相当艰巨的工作。保持良好的习惯,不仅可以减少错误还可以培养认真负责的精神,对学生的一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关注每个学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口算教学中要关注每个学生。在一个班级体中学生的程度是有差异的,要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错误。要耐心对待每个学生出现的各种错误,及时纠正,具体指导,期待进步。认真分析不同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包括心理原因、知识原因,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逐步减少学生的错误,使学生的口算能力稳步提高。
四、实践效果
先用洗洁精和清水把案板洗净,然后在上面撒上适量的盐并且涂抹均匀。
用保鲜膜将案板密封。这样可提高除菌的效果。放置30分钟。
用洗碗海绵蘸一点儿水后,反复擦拭案板的表面,最后用清水冲净即可。
白醋来帮忙
将白醋和水以1∶2的比例调好装入喷壶中,
将白醋溶液喷在案板表面,喷完之后把案板放在通风处,自然风干即可。
淘米水或姜可快速去除案板的异味儿
用淘米水洗案板可以很好地去除上面的异味儿。每次切完鱼或虾后,可以用几片生姜来回擦拭案板,姜可以很好地去除鱼虾留在案板上的腥味儿。
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是家长最大的愿望,如果他在健康、快乐的前提下能既聪明又爱学习,就是家长更期望的了。其实,培养孩子的“乐知、乐学”精神,把握成长关键期最重要。本期“乐知舟教育”就与各位家长来分享一下孩子启蒙阶段的几个关键期。
3岁:注重左右脑开发训练、计数能力开始萌芽、注意力重点培养
俗话说,3岁定一生。孩子在3~6岁时大脑的发育比较迅速,因此,在这个阶段,注重孩子的左右脑开发训练,给予他各种丰富有趣的刺激,可以激发其脑细胞的成长,为孩子奠定一生的用脑基础!
同时,从两岁半开始,孩子就已进入计数能力的萌芽期,在这个阶段,要让他多接触数字,使他对数字敏感。当孩子3岁左右时,注意力也开始发展,将注意力及计数能力的培养进行有效的结合并达到高效训练结果的方法,莫过于学习珠心算了。
“乐知舟教育”的“乐知心算”课程正是在传承“经典文化”的前提下自主研发的一项特色教育课程,课程以具有科学结构的算盘为教具,通过个性化教学,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经过训练,使孩子在头脑中形成算盘的影像,通过拨弄头脑中的“算盘”来进行加、减、乘、除等计算,最终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及其他各项综合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岁:学习语言的关键期、识字量大量积累、不断激发创造力
人类大脑中掌管语言学习的区域叫“布罗卡斯区”,4~12岁是这个区域的敏感期,此时被存储的语言会被大脑认为是“母语”,也就是说在这个阶段孩子学到的语言就像我们的“母语”一样,可以很快掌握并灵活运用。因此,教育学家把4~12岁称为语言关键期,在这个年龄段里,学习语言的效果最佳,而且获得的语言习惯容易长期保持下去。
同样,3~6岁也是孩子识字的黄金期,是一个人一生中认字最快、记忆力最强的时期。 孩子早识字就能更早地把识字优势变成阅读优势,阅读是每个人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可以大大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提高。
另外,4岁的孩子正处于想象力丰富且迅速发展的时期,他更乐于用绘画的形式将丰富的创意、想象表达出来。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孩子的自由表现,就决定了他的创造性。
因此,“乐知舟教育”特别引进了“多乐宝创意绘画”课程,以独有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充分发掘每个孩子的想象空间,用颜料及丰富的表现形式引领孩子走进艺术世界,用完善成熟的教学体系进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引导、鼓励,保护孩子各不相同的色彩感觉与创意能力,让孩子不断获得表达的经验,同时更善于表达、敢于表达,开启每个孩子的想象与创造之门!
5岁: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数学思维能力开始形成
数学不是简单的加减法,而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学科。数学包括数、量、图形与空间、逻辑与关系、分类与排序、规律及数量守恒等诸多概念。
这个阶段要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需要尽量将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转化成生动形象、可操作的手工制作及游戏,让孩子在涂色、分类、连线、粘贴等各种操作活动中,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感知和接受数学概念。
有数学专家表示,从小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将影响到孩子未来学习物理、化学的能力,这就是思维能力的魅力所在。
6岁左右:掌握词语、综合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孩子多好玩。作为全球最大电子学习产品生产商,香港伟易达集团采用创新科技以及先进的国际教育理念,早在1980年就利用孩子爱玩的天性.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学习产品。伟易达把学习和游戏融入到产品中,在为孩子带来无穷乐趣的同时,也训练了孩子动脑、动手能力,挖掘了孩子潜在的想像力和思维能力。
在伟易达推出的系列益智电子学习产品中,有一款叫做“动物书苑”。“动物书苑”专门为4到6岁儿童精心设计,有多达10个游戏.内容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美术、音乐等,让爱不释手。按开机键,就出现非常亲切的“Hello”问
候语,接着猫博士、长鼻子大象消防员、猴子小画家、小花豹运动员、黄狗警长等五个动物分别用它们逼真的声音介绍自己。
“动物书苑”中的每一种游戏,都是由孩子最亲近的朋友――动物来主持,精美的动画配上动物的声音带领孩子仿佛进入了一个动物的世界。这样孩子的学习就变得生动起来,不再是枯燥无味。比如进入字母和数字模式后,一只奔跑的小花豹伴随动听的音乐出现在屏幕上,并亲切地对小朋友说“Hi.我是小花豹”,然后带领小朋友进入游戏。小朋友不仅可以学习中英文字母、数字以及单词等,还可以在屏幕上看到单词以及相对应的动画或图片,这样的设计大大提高了孩子学习的兴趣和记忆的效果。
除了在字母和数字方面不断提升孩子的学习技能之外,“动物书苑”在图形游戏方面的设计也非常具有创造性。比如在钓鱼游戏模式中,猫博士扛着鱼杆,背着鱼篓出场,并说“钓鱼去”,通过声音吸引孩子进入游戏。接着出现一只小船在水中的画面,船身有一个不大于20的数字,水中有鱼,鱼身有一个不大于19的数字,在鱼从屏幕右边向左边游动的过程中,当鱼在船正下方的时候,按Enter键,可以选择一条鱼,重复此步骤,选择几条鱼,使其身上数字相加之和正好等于船身数字。每钓一条鱼,船身数字减去所钓之数。游戏的难度不大,正好适合4到6岁这一年龄阶段。从一个“小猫钓鱼”的故事原理来提高孩子的记忆力、思考力以及综合思维能力,伟易达可谓是独具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