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国内经济市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金融危机;旅游;市场;影响;营销。
1有关旅游营销
旅游营销的定义有两种。定义一:指旅游产品或旅游服务的生产商在识别旅游者需求的基础上,通过确定其所能提供的目标市场并设计适当的旅游产品、服务和项目,以满足这些市场需求的过程。具体还可以分为景区旅游营销、酒店旅游营销、旅行社旅游营销等等。定义二:通过分析、计划、执行、反馈和控制这样一个过程来以旅游消费需求为导向,协调各种旅游经济活动,从而实现提供有效产品和服务,使游客满意,使企业获利的经济和社会目标。旅游市场营销研究的出发点是旅游市场需要,研究的目的是获取效益。可见,旅游市场营销是获得效益的重要环节,对发展旅游事业起到重大作用。
2金融危机下我国旅游市场影响
(1)对居民旅游需求产生影响。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带来的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将快速传导到居民消费行为,并率先波及到旅游需求。金融海啸对全球实体经济造成的冲击越来越大,中国境内旅游业也受到了重创。国航、南航和东航三大航空巨头大幅降低机票价格,全国各地旅游景点纷纷调降门票价格,各旅行社纷纷大幅下调旅游团费。但由于民众消费信心已经遭受重挫,宁愿持有现金,对旅游成本的大幅降低并不买账,旅游业陷入多年来少见的“寒冬”。预计2008年国内旅游人数、国内旅游收入分别增长6%和12%。从出境旅游需求看,高端公务类、休闲类产品需求可能下降,跨洲远程出游也不排除下降可能;但考虑到出国旅游仍处在快速成长期,消费较为活跃,金融危机的冲击可能相对有限。预计2008年出境旅游人数增长12%。
(2)对外部旅游需求产生影响。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导致居民可支配收入减少,入境旅游的外部需求明显减弱,拉动增长的需求端缺乏动力。主要表现为,客源输入进入下行状态,市场行情整体低靡;入境旅游者、入境过夜者、外汇收入全面回落,显示入境市场面临严峻考验。
(3)对市场供给及企业经营造成影响。全球范围内的财富缩水、资金趋紧、经济衰退,我国旅游业引进外资的外部环境有恶化倾向。外部需求减少,旅游企业经营国际业务困难加大。全国部分旅行社入境业务不振,市场预期悲观,更多转向本国居民需求,经营薄利多销的国内游和有较大利润空间的出境游。
(4)金融危机对旅游投资与就业的影响。金融危机损害了旅游经济的发展,而旅游经济发展遇阻又反过来影响旅游就业。由于旅游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因而由金融危机带来的行业影响也会更大。加之旅游从业人员的资产专用性特征较低、流动性强,旅游企业招收普通员工的转换成本低,从而企业在不景气的情况下更可能减员自保,导致旅游就业压力增大。新晨
3改革我国旅游市场营销策略
3.1建设寻得旅游营销渠道体系
营销管理学理论表明,营销渠道是促使产品或服务顺利地被使用或消费的一整套相互依存的组织。良好而畅通的营销渠道,有助于目的地营销组织更好地进行各种营销活动。全行业每年都组织和参加国内外例行展会、举办大型促销活动,邀请各大旅行商和媒体前来考察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所有这些渠道都面临进一步建设的任务。要在已有营销渠道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立体交叉和行之有效的旅游营销渠道体系。(1)提升已有渠道。例行展会、大型促销、旅行商及媒体考察采风等既有渠道,要进一步改进模式、强化专业、提升质量,把渠道优势用足用实。特别要加强业界联系,有效识别出与销售本地产品密切相关的利益攸关方,重点培育、扶持、协助,扩大共同利益,形成多赢机制。(2)培育网络渠道。网络渠道具有用户大众化、选择多样化、成本低廉化、操作简便化、时间全天化、空间虚拟化等诸多优势,各行各业趋之若鹜。要更加关注网络营销的作用,加快推进以提供公共信息和服务为主导功能的多语种旅游资讯网建设,探索旅游宣传“无纸化”、“电子化”创新,借助网络平台,改进旅游宣传推广工作。(3)创造性地利用好其他渠道。运用好整合营销传播理念,调动或借助一切有用力量或时机,既要借力发力,又要借势造市。例如,要更加主动地向国家年、交流年、高层出访、首脑会晤、国际会议等重大国际活动靠拢,巧妙介入、积极有为。要广泛利用使领馆、海外华人社团等海外资源,拉长、拉宽营销渠道。各地也应主动寻找机会,建立相应渠道。
3.2开展以国内旅游为主的发展策略
面对入境旅游下降,出境旅游吸引力增强的现实,我们应该看到,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导向,以及我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情况下,普通民众有提高生活质量的愿望,有进行国内旅游的庞大需求,有进行近程、中程旅游的能力。因此,应转变以往着力发展入境旅游,吸引大规模入境游客的策略,开展以国内旅游为主的发展策略。为此,应加强国内旅游产品策划、营销宣传、服务,刺激国内游客国内游,进而增加国内游数量,增加国内旅游消费。在刺激国内游策略中,应当降低景区门票价格,减除高门票价格对开展国游的阻碍。国内游应当着力发展自助游,自助游应当发展家庭游、自驾游。国内旅游还应当发展乡村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科技旅游、休闲旅游。
3.3旅游消费坚持走“低价路线”
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成为旅游市场关注的焦点。雪灾、地震、金融海啸等突发事件使我国入境旅游举步维艰。但是,美元、欧元在内的多种外币兑人民币的汇率节节走低,国际油价下降,包括欧美、澳大利亚、东南亚、日韩等在内的出境旅游线路价格普遍下跌,特别是欧洲游的下降幅度最大。与此同时,许多国内酒店客房、航空公司机票、景区门票的价格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也都大幅度下调,国内游总体价格与以往相比下降了。这种“低价旅游”将会直接刺激旅游需求的增长。
3.4大力发展网络营销
(1)凡利用互联网进行的营销工作,就可称其为互联网营销,营销中的诸多要素如:品牌、渠道、促销等要素都会在互联网营销中体现,而互联网营销更为营销各要素带来新的形式与内容。我国互联网用户数量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有利于旅游网络营销的发展。(2)互联网营销和传统营销需要紧密结合,扬长避短。互联网营销还存在着很多弊病,比如付款方式、邮件浏览率低等问题,所以说互联网营销和传统营销需要紧密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旅游市场营销,从而促进旅游市场的繁荣兴旺。
3.5协助政府,制定一系列旅游需求政策
2008年11月16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副教授戴斌表示: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旅游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首先应及时预警、跟踪监测经济形势走势;其次,国内旅游需求是整个国家经济运行的绝对主体和内容基础,要及时调整旅游经济运行的总体战略,在继续确保尽最大努力保证入境旅游不出现大的波动的前提下,把国内旅游放在一个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来;再次,要尽可能地通过投资的拉动来确保旅游经济运行的基本面和就业存量的减少;最后,中国政府和旅游业界在解决自身问题的同时,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为亚太地区乃至国际旅游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在这过程当中,为促进旅游需求的增长,还需要制定一系列旅游需求政策。
参考文献
[1]和军.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与对策[J].山东社会科学,2009,(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更多地参与到国际贸易大潮中,我国对外贸易的开展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与美国、日本、欧盟等传统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关系始终保持着稳步增长的态势,同时自身内部的贸易市场也在形成新的格局,这不仅充分表明了经济发展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我国内部市场经济的进步与完善。但受到对外贸易秩序混乱、特保措施以及技术贸易壁垒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内外贸易开展中的不均衡现象日渐突出,内外贸易发展障碍的凸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内部市场的需求结构,同时也造成了对外贸易产业结构以及供给结构的失衡,加之我国市场经济贸易管理制度尚未实现全面的完善,更使得我国内外贸易过程中的发展障碍得以进一步扩大,如何妥善处理内外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障碍成为今后我国贸易开展的重要课题。因此,针对我国内外贸易发展障碍进行及时的预见与分析,可以为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切实有效的参考,这也是我国内外贸易未来发展的有利导向。
2我国内外贸易市场经济发展障碍及问题探究
2.1投资消费失衡,增长动力结构畸形在我国的内部市场经济发展中,经济投资与消费结构失衡的状态长期存在。根据我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进行分析可知,2013年全国社会固定资产增长为19.3%,扣除其他因素影响后实际增长为10.7%,而这一数据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个百分点。通过对比投资、消费以及净出口三大市场需求对我国GDP增长的拉动作用不难发现,投资在市场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仍占有绝大多数比例,而市场消费与其相比,则略显乏力。我国市场经济中投资消费比例的失衡使得经济增长动力结构的发展呈现畸形,这不仅充分表明了我国内需市场的严重不足,而且也反映出了我国房地产投资行业、能源建设行业所制造的大量泡沫,使得物价升高,造成通货膨胀压力急剧增加。因此,为了调整内部市场经济结构,就要科学有效地协调经济增长和潜在增长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推动内部生产与发展动力消除投资与消费之间的失衡关系,进而促进我国内部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2.2资产市场流动性泛滥就近些年我国的出口贸易进行分析,出口贸易的开展形成了巨大的贸易顺差,这也使得我国的外汇储备累计到了三万亿美元。但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外贸企业及居民必须将其掌握的外汇结售给中央银行,这便使得中央银行在市场中投放的流动性大大增加,资产市场流动性也日渐泛滥。随着资产市场流动性的不断提升,人民币的预期进一步加剧,这便会直接吸引热钱流入市场。此外,由于金融市场的运营及其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也造成了市场流动性疏导能力的缺乏,大量市场流动性流入到股票投资和房地产投资领域中,不仅制造了大量泡沫,也使得经济输入发生剧烈膨胀。与资产市场流动性泛滥相比,我国的实体经济发展却呈现出了流动性短缺的问题。随着实体经济与银行体系脱媒现象的普及,银行在资产负债表外与民间所建立的资金链条不断增加,这便使得企业在信贷额度收紧的状况下,面临更大的资金链断裂风险。
2.3进出口结构失衡,贸易摩擦增多就2012年我国外汇管理局的数据统计显示,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和资本、金融项目呈现双顺差的状态,其经常项目顺差已达到2138亿美元,而资本和金融项目的顺差则达到了1270亿美元。由此可见,在多年来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中,双顺差状况已逐渐成为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常态。巨额的贸易顺差在带来巨大外汇储备的同时,也会直接造成中央银行流动性投放的激增,此外,贸易顺差过大也会造成其他国家向我国制造贸易摩擦,如反补贴、反倾销和特殊保障措施等,从而使我国在国际贸易的开展中受到不平等待遇。
2.4外贸结构失衡,储备面临风险在国际市场贸易的实际开展中,贸易分工主要表现为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两种类型,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的开展中,依靠跨国公司掌握了定价权,从而有效地实现了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的过渡,而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外贸经济的开展中始终处于货物贸易阶段,无法将贸易结构进行调整与升级。就拿今年以来我国国际贸易中的服务贸易发展进行分析,多年来我国的服务贸易始终处于逆差状态,并且呈现出了逐年增大的发展趋势。外贸结构的失衡,使得我国贸易条件出现恶化,加之我国服务贸易的综合竞争力较弱,更是使得恶化程度不断加深。就我国的外汇储备进行分析,截止2013年,3.8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分配中,美元资产占有约64.6%,但由于美国市场经济无法在短期内复苏,因此我国的外汇储备货币也面临着减值的风险。
3我国内外贸易市场经济未来发展对策分析
3.1限制投资扩张,积极扩大内需在我国今后的内部市场贸易发展中,为了有效规避发展障碍,就要针对投资扩张进行全面限制,并结合扩大内需工作的开展,以促进市场经济实现从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的转型。为了限制投资扩张,就要着重对工业部门投资进行控制,首先要严格限制高能耗、高污染的资源型企业建设项目的开展,防止投资扩张造成内部市场经济的畸形发展。与此同时,还要正确引导工业部门的投资发展方向,通过将投资引向服务领域和高新技术开发领域,拉动内部经济市场需求的提高,从而有效鼓励民间自主投资活动的开展。在对我国国内贸易进行内需扩张的过程中,要先对国民收入分配体制进行改革,通过提高劳动要素报酬率,促进生产要素价格体系的不断完善,从而推动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此外,为了进一步稳定居民消费的预期,还要对城乡社会保障体制进行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加之对服务贸易进口门槛的降低,从而为内需市场提供更多的服务产品,增加内需福利。
3.2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与发展就我国当前的贸易市场发展进行分析,我国金融体系仍保持着以银行业为主导的传统结构,这一结构的长期保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金融产品的不断丰富,也极易导致利率汇率形成机制扭曲,这都充分表明了银行业主导机制对我国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制约。在未来的内外贸易发展中,为了有效地解决金融产品贬值、市场落后及汇率扭曲等问题,要充分利用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并以发展良好的金融服务业为基础,对金融投资工具进行丰富,从而促进我国建立起更为完善、高效的金融体系。在这一体系建立与完善的基础上,国内金融市场也会出现更大的储备空间,这便会给外汇储备提供更为丰富的储备选择,金融市场的内部投放,也会使外汇储备中的货币错配风险得以有效控制。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内外贸易的现代化改革与发展,利率市场化工作的转变还要大力推动我国本土经济参与到国际经济发展中去,从而在“走出去”的同时,更多引进外资金融机构中的现金管理技术与理念,为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与结构的完善奠定重要的发展基础。
3.3加快外贸转型,促进服务贸易发展为了切实有效地调整我国外贸结构,就应在今后国际贸易的开展中不断加快外贸转型,在确保进出口贸易稳定增长的基础上,通过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及汇率政策等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转型。同时,为了进一步减少我国市场内部产业分工引起的贸易顺差,还要大力落实扩大进口政策,通过更具选择性地对进口贸易内容进行筛选,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方式的现代化转变。与此同时,在国际贸易的开展中,为了推动外贸转型,还要努力减少设备配件及其中间品进口,从而使国内市场成为进口配件的主要供给方,避免市场加工贸易出现附加值较低的问题。为了在今后的对外贸易中进一步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我国应首先建设国内服务贸易的发展体系,并以此为基础,提高我国服务业在国际贸易范围内的竞争力。在金融危机引发全球经济改革与调整的宏观背景下,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要抓住服务业跨国转移的大好机会,并通过不断扩大贸易规模,促进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的优化与完善。
3.4促进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的构建我国在内外贸易的实际开展中,长期存在着内外失衡的问题,货币错配与“斯蒂格利茨怪圈”所导致的经济困境,也使得我国内外贸易发展障碍不断加剧,所以,为了在今后的市场经济贸易发展中有效地消除障碍,就要在调整投资储蓄结构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国际收支结构的改革,通过改善我国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单一霸权现状,有效地促进内外贸易的稳健发展。为实现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的构建,就要首先对外币计价的外汇规模进行调整,通过适当地降低外汇规模,使更多的人民币得以流入国际市场。同时,我国还要借助国际货币体系调整的契机,使人民币逐渐掌控区域核心货币的地位,从而使得我国与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逆差进一步增加,推进人民币流入国际市场的同时,促进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的构建。在构建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的同时,我国的市场效率会随之提高,资本市场的流动性也会不断增加,这也使得我国的内外贸易开展能够有效地规避发展障碍,从而推动内外贸易的健康、长期发展。
4结语
目前,自主决策的国内旅游者已经成为我国旅游市场的主体,与国内旅游市场相匹配的经济型饭店开始受到业内人士和理论界的广泛关注。
经济型酒店其最大的特点是房价较星级酒店低廉,其服务模式为bb(住宿+早餐)。经济型连锁酒店始于美国,这类型的酒店也叫有限服务型酒店,其规模和硬件设施要高于汽车旅馆(Motel),属中档水平。经济型酒店规模不大,房价不高但却舒适、干净、实惠、便利。如今在欧美国家已是相当成熟的酒店形式。其便利性,经济性、简单化的服务风格带有明显的美国式生活的烙印。其知名品牌有:圣达特集团(Cendant)的天天(Days Inn)、豪生(HowardJohnson)、华美达(Ramada),法国雅高集团首家宜必思,巴斯集团(Bass)的假日(Holiday Inn)等等。
经济型酒店成长模式分析。
我国现有的经济型酒店大致可分为五类:一是新发展起来的专业化经济型酒店,如目前最具市场影响力的经济型酒店品牌如家快捷、锦江之星和中江之旅等。二是低星级饭店,这类饭店与第一类饭店在档次上并无太大差别,只是前一类饭店的装修和设施配备的自由度更大,而后一类则主要执行的是星级标准;三是大量未经改造的社会饭店;四是旅游景区、景点的乡土气息浓厚但具有一定规模档次的农家饭店;五是兴起于我国南方的青年旅馆。由此可见,我国的经济型饭店目前仍处于一种良莠不齐的粗放经营状态。
我国民族品牌经济型酒店的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在经济型酒店的成长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运用SWTO分析法来分析一下我国民族品牌经济型酒店的市场营销环境。
外部环境分析。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国内城乡居民收入增加,民众的休闲度假意识已逐步形成并日益增强,国内旅游需求日盛,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商务往来频繁,旅游者中自助旅游者的比例也不断上升,因而对经济型饭店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中国的大众旅游发展需要物有所值的住宿设施,同时日益繁重的商务旅游产生对经济型酒店的需求,中国入境旅游市场对经济型酒店的需求,国内旅游对经济型酒店的需求等等。2005年,国内旅游人次达到12.12亿,产生的住宿市场已经达到3亿/人天,目前三星级以下的酒店,包括社会旅馆和个体旅馆的数量约为8万家左右,客房数量为400万间左右,其中70%以上都是一些设施设备简陋,管理及服务部规范,没有卫生和质量保证的社会旅馆和个体旅馆。另外,25%是分散经营,难以形成品牌有适合规模效应的低星级酒店。
[关键词] 食道癌; 肠内营养; 疗效; 经济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 R73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2-016-01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and economy of the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to promote the rehabilitation for esophageal cancer patients right after surgery. Methods Retrospective survey primary esophageal cancer patients, we analyzed the efficacy and cost in fasting anti-infective of the 100 cases of enteral nutrition therapy and the 102 cases of parenteral nutrition therapy. Results Enteral nutrition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malnutrition. No obvious decline in body weight and the cost of days of hospitalization was better than parenteral nutrition(P<0.05).These two groups differ greatly in mortality(P>0.05).Conclusion Esophageal cancer patients who were accepted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is effective and economical.
[Key words] Esophageal cancer; Enteral nutrition; Efficacy; Economic comment
食道癌是常见的一种消化道肿瘤,全世界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食道癌。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各国差异很大。我国是世界上食道癌高发地区之一,每年平均死亡约15万人。男多于女,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1]。
食道癌病人进行吞咽困难甚至食道梗阻为主要临床表现。由于进食困难,入院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低蛋白血症等。如不予以纠正,对手术及术后康复不利,因此,加强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护理对手术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本文回顾了我科2005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食道癌病人202例,旨在评估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作为对照,比较其疗效以及治疗费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食道上段42例,占20.8%,食道中段94例,占46.5%,食道下段66例,占32.7%。男149例,占73.8%,女53例,占26.2%;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59岁。肠内营养100例,肠外营养102例,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病情上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
1.2.1 营养方法 肠内营养是十二指肠营养管经鼻、食道、胃置于空肠上段,术后24h经营养管持续滴入肠内营养液1000ml,滴速为40-50ml/h,术后第2、3d管饲量为1500-2000ml/d,滴速为100-120ml/h,术后4d开始按全量补充。8d后拔除营养管,完全经口进食。肠外营养:按Har-ris-Ben-公式计算基础能量消耗(BEE)热量比为50%碳水化合物,30%脂肪,20%蛋白质[2]。开始按全量1/2补给,以后逐渐增加到2/3,直至3/4,适当加入维生素、微量元素。
1.2.2 观察指标 对病人进行营养评估,术后体重上升或下降情况,住院天数、并发症、死亡率、住院费用。
1.2.3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2.2 两组费用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费用结果分析
3 讨论 1)食道癌病人因晚期进食困难,存在每日摄入量不足,加之疾病使分解代谢增加,机体免疫力低于,营养支持不仅是进行代谢支持,保护与支持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维护组织与细胞代谢,参与调控机体生理功能,促进病人康复[3]。营养治疗包括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既往认为,食道癌术后给予肠外营养的状况下,提供代谢所需的营养素、热卡、氮源、维持机体营养,使食道吻合口愈合。但研究发现PN时,由于长期禁食,肠粘膜缺乏食物刺激,缺少营养,黏膜萎缩[4],肠内分泌lgA明显减少,肠屏障功能受到损害,肠道通透性显著增加,肠道菌群易位增加,从而增加吻合口感染的机会[5]。PN还可以加重应激反应,引起胆汗淤积代谢功能紊乱,导致感染、血肿、血栓、气胸、导管堵塞、导管脱位等并发症。有文献报道,使用PN2w,可致并发症达39%,而且可导致肠内黏膜萎缩,肠粘膜细胞的高度、蛋白质及DNA含量减少[6],EN有助于维持肠粘膜屏障,减少细胞移位,减少肠源性感染的发生。而早期肠内营养可解决这些缺点。特别是早期经鼻-空肠营养,将鼻肠管置于空肠内上段30cm处,不加重食道的刺激症状,患者耐受良好,可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有利于食道吻合口的愈合,从而又减少病人的饥饿感。肠内营养补充的谷氨酰胺是小肠的主要氧化燃料,是维持肠道免疫功能的一种重要氨基酸,补充谷酰胺维持肠道黏膜正常代谢、结构、功能,改善肠道黏膜屏障,有利于减少细菌移位。2)经口进食的营养支持:注意循疗渐进的原则,术后第6d进流食,第8d进食半流质,15d后开始进食软食,注意饮食的质量,保证营养,应按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无刺激消化饮食,保证电解质,微量元素的摄入,以后开始进食馒头,预防吻合口狭窄,少量多餐,坐起进食,进食后1h内勿平卧,防止食道返流,引起误吸,致窒息发生。
本组病人经早期肠内营养与周围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均于术后8-10d出院,缩短了住院时间,并减少了并发症发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食道癌术后病人早期肠内营养对术后的成功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10.
[2] 吕云福.现代胰腺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473,476-477.
[3] 冯变喜.肝胆胰理论外科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47.
[4] Ammori BJ,Cairins A,Dixon MF,et al.Altered intestinal morphology and immunit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J].J Hepatobiliary Pancreat Surg,2002,9(4):490-496.
关键词:国有企业 内部控制 市场经济 战略创新
在目前情况下,我国的经济结构正处于转型的阶段,结构性的失衡是市场经济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所以,如果通过市场经济的眼光进行衡量,那么市场结构的下一步调整将会集中于体制的改革,而在这一层面的改革中,必然伴随着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创新[1]。在我国,国有企业的市场地位十分重要,而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当社会转型的步伐逐渐加快,越来越多的困难及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将逐渐的暴露出来,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与国有企业的业务量和市场布局有关,有的与对市场资源的占有模式有关[2]。但是,无论是其中的哪一种,都将使得国有企业在创新战略的实施过程中,面对大量的挑战,这些挑战有的来自于企业的内部,有的源于市场。更为重要的是,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性动力,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更是民族、国家、地区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灵魂所在。作为市场经济中的基本的和重要的构成单元,国有企业的重要市场地位使其要不断的进行观念、管理、技术等多个层面的创新,而在创新的过程中,良好的内部控制是获得创新成功的基础。因此,国有企业能否实现全面的创新已经成为决定其成败的关键所在,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和战略创新也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以此为基础,首先分析了国有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和途径,然后讨论了国有企业在创新层面上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多个不同的视角给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实现战略创新的途径。希望通过本文对相关问题的探讨,为实现国有企业的改革、改制等工作提供必要的借鉴信息。
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和意义
1.净化企业文化的需要
在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中,反腐倡廉工作历来是企业管理的关键领域。为此,需要在国有企业内部将经济发展和反腐倡廉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净化企业文化,使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能够在制度化、科学化、网络化的层面进行[3]。因为只有完善了企业的各种内部控制制度,企业的凝聚力才会得到增强。另外,还应该定期、不定期的对企业进行内部审计,对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审查,发现问题及时修正,确保制度的严密性和严肃性。同时,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被看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如果在运行中出现了偏差,这需要审计部门经常对其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国有企业各项内控制度能够有效的实施。
2.迎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对国有企业涞水,其管理效益的提升首先要牢固树立其效益的观念,企业管理的一切活动都应该建立在效益的基础之上,积极的探索能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其次,国有企业应该树立起市场观念,因为企业效益的提高需要以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为前提,倘若失去了市场,企业的效益也就无从谈起[4]。因此,企业的管理工作不但要有效益观念,还要有市场观念,只有迎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市场信息与要求开展各项活动,才能实现企业产品竞争能力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而这些工作的一个共同的前提便是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唯有如此,才能为企业的市场竞争提供必要的保障。
3.保值、增值国有资产的需要
国有资产是国家的主要财富表征。因此,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有企业应该注重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战略管理的创新,才能实现其战略发展的宏伟目标[5]。为此,首先要建立健全和完善企业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把工作的重点挡在对付现成本的控制方面。其次,要加大对企业管理者的考核力度,创新工作方法,提供工作实效。此外,更为重要的是,要对国有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指标进行重点考核,明确国有企业所有者的财产内容,避免考核工作的偏颇。
二、我国国有企业在实施创新战略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1.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不足
我国国有企业的竞争力一直表现的相对平稳,在市场中的地位不容忽视,但是产品创新能力不强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由于国有企业在跟随市场需求做出变化的过程中反映相对迟缓,产品的创新也相对较弱,这一状况产生的直接原因便是技术创新的严重不足,以及科技投入的滞后。
2.企业制度创新处于较低的水平
国有企业的制度创新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但是在产权制度方面,国有企业的表现并不理想,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在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公司化重组中,国有股一般处于控股的地位,产权的多元化趋势十分明显,但是在产权分散化的表现上却显得远远不够,这严重制约了国有企业的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对国有企业的管理者与技术骨干的创新激励制度并不完善,高管持股的局面并未全面推开;国有中小型企业在公司化改组过程中,员工持股数量占总股本的份额相对较少。
3.企业的管理创新显得滞后
对国有企业而言,组织结构的分工过细,管理层次相对较多,导致部门之间的沟通不够,存在严重的人浮于事的现象。甚至有些部门在企业文化、资本运营和人力资源信息管理方面并未进行有效的设置,即便存在也难以发挥良好的作用。而从管理手段与管理方法的使用角度讲,部分国有企业对计算机的利用程度不够,致使管理工作基础薄弱,这些都说明国有企业在管理创新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6]。
三、国有企业实现战略创新的途径和方法
1.通过参与市场竞争进行技术创新
为了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国有企业必须彻底提高对技术创新及其作用的认识,强化在技术研究和运用中的主体地位,极把握市场的需求趋势,不断增强企业创新活力,将技术创新要列入企业重要议事日程,建立科学的项目论证评估机制。同时,以市场需求带动技术创新,积极促进合理的人才流动,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加快企业科研成果产业化建设,增强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竞争力。
2.通过学习借鉴进行观念创新
随着一些全新领域的不断涌现,对国有企业来说,转变对知识的陈旧认识,确定知识是创造价值的主要的、直接的因素的创新观念,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国有企业应通过知识来找出如何把现有的知识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生产力,使企业拥有更大的竞争优势。而知识更新不仅包括创新知识,而且包括摒弃知识。因此,在国有企业内,新知识需要通过团队或群体共享知识与专长产生。
3.通过结合市场经济进行管理创新
国有企业实现管理创新需要具备以下条件:排除过去的思维模式,不断吸收新的观念和思想,尤其要不断扩展视野,树立创新意识,增强创新本领;国有企业的管理者们要营造出一种适合于创新的氛围,激活企业上下的创新意识。为全面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建立完善的终身教育和培训制度,树立终身的学习观念,为国有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提高和创造潜能的发挥提供动力机制。
四、结束语
对现代企业而言,其经营现状的好坏,与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否完善、严密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完善,就会使单位的生产经营、财务投资活动失去控制,要使单位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获得好转和处于良性状态,做到持续经营,不断发展,必须要从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着手,尤其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我国国有企业的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结构调整将成为这一时期的重点和主线,因此,积极的寻找能够进行战略创新的途径和方法,提升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显得重要而紧迫。
参考文献:
[1]苏忠义,张建康.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如何创新[J].山西建筑,2011(4):113-114.
[2]郑明科.创新—国企改革发展的动力[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8)178-179.
[3]王金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企发展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66-67.
[4]陈志军,孟执芳.试论国有企业创新[J].华东经济管理,2012(3):64-65.
一、经济法的国际化及实现途径
经济法的国际化是经济法本身所具有的国际主义倾向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具体体现。经济法的本质是以市场经济为调整对象,并以某种强制力为依据,对市场经济中的反市场行为进行规制。经济活动的扩张会导致市场的国际化和世界一体化,而世界性的市场所对应的克服反市场行为的强制性规则与各民族国家克服本国反市场行为的规则具有相似性。这样,产生于民族国家的经济法便会随着本国经济的发展而表现出扩张性特征,当本国经济法的扩张性与他国经济法的扩张性在扩大了的市场范围内产生冲突时,解决这种法律冲突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各国放弃坚持本国经济法规则,通过制定共同的经济法规则来替代民族国家意义上的经济法;另一种是处于共同市场的国家都选择适用一个国家的经济法规则来规制共同市场中与本国利益相关的市场行为。当国际市场所容纳的民族国家数量增大之后,不同国家规制本国市场的经济法规则更加无法适用于国际市场,双边规则也不能适用于多国参与的市场,此时,就需要多边的市场规制规则。各个民族国家在国际市场中的经济交往所遵守的经济法规则对本国经济的发展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中,对有些国家会产生正面影响,而对另一些国家则可能产生负面影响。民族国家参与国际市场的目标是通过货物、服务和资本在不同国家间的流动,在国际比较优势的作用下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即各国都试图在参与国际市场中尽可能地最大化本国利益。
在国际市场中,适用有利于哪些国家的法律制度,是各国十分关注的问题,各国都希望将本国规制市场经济的规则适用于国际市场,或者自己主导制定国际经济规则。这样,各国规制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度都表现出了一定的国际适用性,通过本国经济法的国际性来维护本国经济和其他经济利益。经济法的国际化主要表现为两种途径:一种是国内经济法的国际化;另一种是国际经济法的国内化。国内经济法的国际化是经济法的国际性最为明显的表现,即国际间各种经济组织规则的建立和发展是少数经济强国的国内法扩张的结果,这些国际经济组织规则的建立不仅是国家间经济交往与合作的产物,而且是各民族国家在追求本国利益的基础上,将本国法律扩大适用到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产物。在经济法的国际化过程中,经济上占据主导地位的国家的经济法往往具有更大的扩张性和国际适用性。例如,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之所以形成,是由于其存在着相应的基础,特别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国内经济法,是该规则的主要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尚需时日。在我国承诺的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义务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其他国家经济法规则的延伸和缩影,而我国并不存在相应的国内法基础,这就需要在国内经济法上作相应的补充与协调,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其规则。有人认为,拆除法制的障碍是启动国内经济法的国际化方式,因为市场的国际化使得各国政府调节市场的经济法开始发生各种冲突,这些冲突表现为外汇壁垒、关税壁垒、市场准入限制等法制壁垒,为了拆除这些国家之间的市场壁垒,国内经济法开始接受国际组织的国际调节,各国政府主动让渡自己的国家调节权,就会形成新的法律部门,即国际经济法。
国际经济法的国内化是本国经济法具有国际性的另一种途径,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不能再将国内经济关系与国际经济关系割裂开来,孤立地研究国内经济关系或国家间的经济关系是不科学的。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经济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同时它又进一步推动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其顺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要求各国实行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经济自由化,而经济自由化的极端后果是各国国内的经济关系与国际经济关系的相互融合或一体化。在经济全球化和法律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经济法和国内经济法之间的关系所面对的市场范围趋同,国际间的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与本国经济关系在逐步加强,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国内经济关系基本上与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致的。尽管国际经济法在各国的适用方式有所不同,但是,将国际经济法内化为国内经济法来执行是主要的方式之一,国际经济规则的国内适用是经济法国际化的主要途径,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国家只有接受国际经济法,才能将本国经济融入国际经济之中,所谓的“法律接轨”就是接受成文的国际经济规则和接受发达国家的经济规则。国际经济法的国内化具有双重属性,既有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也有阻碍本国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由中国境内的法偿货币转换成国际货币,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和储备货币。2009年7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的公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正式启动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开启。但是,与英镑、美元、日元和欧元相比,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话语权仍然较弱,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短期内人民币的国际化还存在种种制约因素。
一、国际化环境中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化的要素分析
一国货币走向国际化应具备以下条件: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及坚实的经济基础、稳定的政治环境、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成熟开放的资本市场和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
(一)经济持续平稳增长,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以58786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影响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各种因素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和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二是自主创新能力低,经济发展过度依赖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经济增长可持续性差;三是消费占比较低,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这些问题是制约人民币国际化的短期因素。
(二)和谐安定的政治环境
政治稳定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前提,也是一国货币国际化的重要保障,政治稳定的国家,其国家信用相对较高。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和政局的持续稳定,我国的国家信用不断提高。但是,目前我国在政府透明度、公共政策选择合理性等方面还存在不足,这成为国外居民持有人民币所担心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金融监管体系尚需完善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相继推出了一系列金融体制改革措施,国内金融市场逐步完善,对国有商业银行体制进行了改革,加强了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在直接融资领域,初步建立了多层次的证券市场,商品期货、融资融券业务和股指期货也相继推出,极大地丰富了证券市场的交易品种。但是,与人民币国际化所要求的成熟开放、流动性高的金融市场相比,国内金融市场在广度和深度上还存在很大差距。国内金融监管体系逐步完善。通过明确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原则,国内金融监管体系已由中国人民银行独自监管发展到包括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以及自律协会的多层次监管体系,在这一监管体系的有效运行下,我国银行业已基本满足《巴塞尔协议Ⅲ》的资本充足率要求。但是,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在系统性风险的甄别、综合性量化评估和“影子银行”的监管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控制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风险难度较大。
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收益及风险分析
人民币国际化将会在经济和政治方面给中国带来巨大影响,应该清醒认识到,人民币国际化是一把刃剑,在给我们带来收益的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挑战和风险。人民币国际化可以在以下方面给我国带来收益:第一,作为国际货币最直接的一项收益是“铸币税”收入。在信用货币制度下,国际货币发行国可以通过发行货币获得货币的实际成本与货币表面价值之差的收入。第二,优化国内资源配置,提高国内企业竞争力。如果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将极大地减轻国内企业进行境外投资和贸易的外汇风险,降低国内企业的换汇成本和融资成本,更方便的利用国外的资源和技术优势。第三,有利于应付国际贸易收支赤字。当我国对外贸易出现赤字时,在短期内可以对外支付人民币,从而避免因为削减对外赤字而调整政策,牺牲较好的国内经济态势。第四,确立国内金融强势地位,加强国内经济政策的独立性和灵活性。人民币国际化意味着国内金融领域实现最高程度的对外开放,大量的外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会涌入国内,国内金融业将出现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局面,这势必加快国内金融业的变革和发展。同时,人民币国际化还有助于提高中国人民银行的宏观调控能力,能够更加独立和灵活的调整货币供应量,从而摆脱其他国家的约束。人民币国际化在给我国带来诸多收益的同时,也会存在相应的成本。一是导致贸易逆差,不利于国内经济。当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后,我国必须通过保持国际收支逆差来提供足够的人民币,从而满足世界范围内对国际货币的需求。由于国内经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际收支顺差,因此,贸易逆差将会给国内经济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二是加大了调控宏观经济和维护金融稳定的难度。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必须实现资本自由流动,那么在“三元悖论”前提下,货币政策独立性必然无法实现。货币的自由兑换会加快投机资金的流动,加剧国内经济波动,从而影响国内金融的稳定。三是人民币贸易结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长期以来的人民币升值预期,这实质上是用高收益的人民币资产置换低收益的美元、欧元资产,对外贸易规模越大,国内的损失就越大。
一、中国金融开放现状[1]
金融开放主要有本国金融机构进入国际市场和国际金融机构进入本国市场两方面。如果从具体形式来划分,金融开放主要存在金融服务市场开放和资本账户开放两种形式。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加快,中国也逐渐进一步扩大金融开放程度,开始允许外资金融机构更进一步参与到中国金融市场。国内金融机构同时也积极向国际拓展,逐渐扩大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影响力。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与腾飞,中国在金融进一步开放的同时,也开始面临国际上要求人民币汇率自由化的压力。我国金融业开始逐步允许外国资本进入,并逐渐放松对国际资本的控制。中国经济在平稳着陆的同时,国家开始推动人民币提高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地位和影响,逐步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在这一过程中,既要保证国家金融安全不受威胁,又要保证金融开放进程中不错失经济发展机遇,是中国在金融开放面临的难题。
二、金融开放环境的下中国经济增长现状[2]
对外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取得了全方面发展。当前阶段我国经济逐渐形成了买方市场,经济发展更加注重发展质量的提高而不仅仅是数量增多。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中国经济发展主要受市场需求约束而不是资源和供给。中国也逐渐更深入的参与到金融全球化,国家之间经贸合作更加密切频繁,金融开放显现出全方位、多层次等特点。这些众多有利条件为我国经济能够继续稳定增长提供了机遇和保障。首先,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推动我国的进一步工业化,新兴高科技产业得到国家大力支持得以迅速发展,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共同促进了国内经济增长。其次,广阔的消费市场,目前我国的消费总额很大但人均消费较低,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丰富的低成本劳动力有助于我国经济增长。第三,储蓄率较高,根据新古典经济理论,高储蓄率可以有效推动经济增长。
虽然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得天独厚,但依然存在一些缺陷。第一,金融体制尚不够健全,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在金融管理经验上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不足,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完善我国金融体系。第二,人口老龄化问题和人口过多导致的就业压力阻碍了我国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升级,对国内经济持续增长造成了影响。第三,中国能源和资源的人均水平很低,经济发展开始逐渐受资源供给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第四,中国工业技术水平距离国际先进水平尚有一定差距,承受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
三、金融开放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式
虽然我国经济发展当前还存在很多问题,但随着我国金融开放进程的逐步推进和金融体系的日渐完善,我国的经济将迎来一个更好的发展环境。接下来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究金融开放环境下中国经济的发展。
(一)通过改变储蓄率来促进国内经济增长
随着我国金融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金融市场和体系都得到更进一步完善。金融开放可以通过影响储蓄率来对经济发展造成影响,但这种影响是两方面的,既能使储蓄率增长也能使其降低。因此在这一问题上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离开具体环境下结论。就当前而言,金融开放主要从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实际利率水平、金融货币化程度、资本市场的发育程度、金融发展和开放水平等五个方面影响储蓄率。金融开放可以给国内带来更多先进的金融工具,为国内创造一个更发达的金融市场,降低金融机构吸引储蓄的成本,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
(二)通过影响投资进而促进国内经济增长
投资可以显著促进国家经济增长,但我国目前投资热情尚受到严重压抑,当前主要存在四方面的因素对投资造成影响。一是投融资渠道不通畅导致企业缺少融资途径,直接融资存在法律风险,在当前的金融体制下无法实现,只能从银行间接融资,融资难度大;二是金融体系的发展相对滞后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当前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金融开放和体制改革来满足经济转型和发展需要;三是投资软环境尚需进一步改善,投资利率受经济体制的制约缺乏弹性,难以发挥对我国投资的作用。
关键词:汇率操纵;美国失业率;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8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2
近期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尤其是11年美国参议院所通过的汇率监督改革法案,更是以人民币币值低估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对外贸易优势,从而造成本国国内严重的失业率为由不断煽动国内民众情绪,以此推卸金融危机责任,转移国内矛盾和国民视线,同时施压人民币升值。本文写作出发点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并不是影响美国失业率的显著因素,通过定性定量分析做进一步论证。
一、定性分析美国失业率的影响因素
从美国政府和其经济学家的不断公开表态中,我们可以发现,其矛头一致指向的是中美之间高额的贸易逆差,他们认为,中国产品对美市场大量倾销式的进入,严重冲击了美国市场,使得不具成本优势的美国本土厂商,难以应对大量廉价优质的中国产品的直接竞争而倒闭,从而造成了美国近些年来高涨的失业率。而贸易失衡这一外部影响因素是否是构成失业率的核心因素?国内的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否被忽视?这其中是否暗含着深刻的政治动因?等等,这都是需要我们进一步分析的。
(一)对外贸易失衡并不一定招致国内高失业率
人们容易产生的误区就是,一国进口大于出口,意味着更多的进口商品进入了国内市场,更多的国外厂商将与国内厂商竞争,争夺国内市场,从而将导致国内工作岗位数目的减少,即高失业率的发生。当然,并不能否认这个观点的部分正确性,但考虑下面几种情况:
1.理想化情况:一国国内已经达到充分就业水平。一国是否达到充分就业水平受制于一国劳动供给的关系,在假定劳动供给量在一段时期内不变时,劳动需求水平主要受一国国内总需求的影响。在一国国内需求已经充分满足一国所需就业岗位时,需求的进一步扩张而导致的进口增加,外国厂商的进入,将不会导致国内就业市场的情况。
2.现实情况:一国国内还未达到充分就业水平。当一国国内需求尚未满足一国所需就业岗位,但国内需求的扩张并没有转化为进口,即并不由外部市场吸收,而是被国内市场完全吸收,则不会影响一国国内的就业市场。
综上分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对外贸易失衡对一国就业率产生影响只发生在:一国国内需求在国内劳动市场均衡前出现了国外供给的转移,即进口品需求的提升。同时,我们考虑中美进出口产品的构成和结构:
1.构成:中美进出口产品构成主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和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同样一价值单位的贸易量并不等价于同样一单位的劳动量,所以即便如今美国对中国出现巨大的贸易逆差,但可能美国对中国劳动量的出口要等于或远远大于中国对美劳动量的出口。
2.结构:中美的贸易结构为高度互补型,在很多领域并不同美国产品构成直接竞争。并且,在美对中进口商品中有大量进口品属于刚性进口,即即便不从中国进口,美国也需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口以满足国内生产生活需求。
(二)一国国内经济发展主要决定失业率
一国国内经济对一国就业市场起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国内经济的发展方向。国内经济发展方向的转变将会对一些行业产生冲击,这将直接导致某些工作岗位的减少甚至消失。但应当注意的是,新方向新领域的进展也可能造成长期内更多新岗位的创造。如美国等一些发达的工业国家在60年代来开始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虽然短期内造成了制造业从业岗位的大量绝对减少,但长期带来了更多更高收入水平的新领域工作。
2.国内经济的发展水平。一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将直接影响居民收入水平,刺激国内需求水平,决定企业是否扩大再生产,影响对劳动量需求,对就业市场产生作用。
美国的高失业率更多是由于其前些年一直大力发展虚拟经济和知识经济,对能带来大量稳定性就业的实体经济发展的忽视,使得大量资本流入虚拟经济市场,导致虚拟经济泡沫,严重扭曲了市场供给和需求,产生高失业率。
(三)升值背后强烈的政治动因
影响一国失业率的影响因素很多,那为何美在众多影响因素中大肆渲染人民币对美汇率的影响?笔者认为这其中有很强的政治动因:
1.美缓解国内利益集团压力的需要。美政界与商界财团利益联系紧密,很多政府核心领导层都出身于大集团总裁,导致众多政策和条约的背后实则是一些利益集团的施压和政府的妥协。在众多影响着政府决策的利益集团中,最主要的是美最先崛起制造业集团。中国对美出口产品大多集中于制造产业,受经济颓靡影响最严重的制造商,利用美国政府严重的财政赤字压力和总统大选压力作为筹码,对政府施压,要求美政府对人民币汇率经行施压,以单单保护本行业的生存和发展。
2.美转移国内不满情绪的需要。美近些年来一直并未真正摆脱经济低谷的阴影,贸易逆差的增加,国内总需求的不足,投资信心的缺失,持续走高的失业率等等,这些问题都引起了国内民众对政府的强烈不满,此时美政府和政客们需要找到来缓解和发泄日益严重高涨的国内不满情绪的突破口,并同时推卸自己国内经济发展的责任。此时在世界经济普遍颓靡中仍保持着高经济增长率的中国成为了美国政府责任的替罪羊,加之中美日益走高的贸易逆差,使得从理性经济人角度,作为微观主体只更关心自己工作,而非整个市场经济的美国民众对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愈渐强烈。
3.美推行单边主义的需要。美国是目前世界上不可置否的超级大国,其强大的综合国力令众多哪怕发达国家都望尘莫及,在02年的布什讲话中就曾提及,美国的目标就是在未来继续保持这一超群地位。但近些年来,中国持续的高经济增长速度和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让“中国”不断困扰着美国政客们,一向主张先发制人的美国显然将人民币对美汇率提升至一战略背景层面来对待。
二、计量检查美国失业率的影响因素
为了更为直观的检验我们的上述定性分析,我们通过定量检验来说明人民币汇率对美失业率的影响情况。笔者认为,一国失业率可以总结为主要受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第一,外部经济(国外);第二,内部经济(国内);第三,前一期失业率:由于失业率往往存在时滞效应,即前一年度的失业率往往对后一年的失业率存在影响。
本文选择美国作为观测对象,即考察美国国内失业率受其国内外经济和前一期失业率的影响情况。再通过建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对美国外部经济影响因素的关系,进而间接建立美国失业率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关系。
(一)衡量变量的选择
衡量变量的选择会影响函数关系的合理性和最终模拟的准确性,至关重要。经过分析,选择如下各因素影响的衡量变量。
1.外部经济:由于经济学中,任何一总量形式的变量均可以分解为一价格因素变量与数量因素变量的乘积,所以外部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第一,价格的体现——汇率。汇率方面,采用实际有效汇率指数R。首先,若在某段时期内A国的货币对B国货币的名义汇率出现上升,但A国的通胀率的增加幅度却远远高于B国,此时并不能根据名义汇率的上升而直接判定A国对B国的贸易出口量将减少。所以剔除了本国通胀率,能更为准确反应一国货币价格相对于外币价格变化情况的,实际有效汇率较名义汇率更为精确。再者,在开放式的经济背景下,一国不单单只与另一国,而是与众多其他国家发生贸易伙伴关系,进行商品贸易。所以,以一国所有对外贸易伙伴国的实际有效汇率与其贸易量占其总贸易量的比例系数乘积的加和,所得的实际有效汇率指数,能够更为准确的反应一国外部经济影响中“价格”这一因素的变化。
第二,数量的体现——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方面,一国的国际收支主要受“经常账户”与“资本和金融账户”的影响,其中资本和金融账户交易对象均为虚拟资产,虽然在金融资产为主导的今天,其账户的变动必然对一国经济产生巨大的,甚至难以估量的影响;但就失业率而言,由于其所涉及的从业人员不但数量少,而且往往为具备极高教育水平和极佳社会生存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所以其变动对我们所需考察的最终变量——失业率的影响可以说微乎其微,所以将其略去,不加以考虑,从而只考虑经常账户变动的影响。同理在经常账户中,剔除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单提取货物这一项目,得到与失业率联系最为紧密最为直接的贸易逆顺差规模。但其并不能直接作为衡量变量,如A国的经常项目顺差绝对规模在某段时期内有了大幅提升,但其经济规模在世界经济总规模的比重却不断下降,此时并不能直接判定A国的对外贸易规模有了显著提升。从而,为了更为准确的衡量贸易规模的变动,应将其逆顺差占GDP的比重,即贸易逆顺差相对规模作为最终衡量变量。
2.国内经济:用于衡量一国国内经济最直观最直接的总量是国内生产总值,在这里直接采用名义GDP增长率作为衡量变量,因为虽然名义GDP中包含了通货膨胀率的影响,但一国的通胀率会作用于物价从而影响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而影响一国的失业率。同时,由于国内生产总值对失业率的影响总是存在时滞效应,即第一年的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往往并不直接作用影响本年度的就业失业情况,而是决定着第二年的失业率,所以采用前一期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作为最终衡量变量。
我们假定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的影响相互独立,同时,在外部经济影响这部分中,虽然这提取选择的两个衡量变量存在着不可置否的相关性,但这里仍假定其两两独立,变量间不相互影响。
(二)函数关系式的建立
我们发现,在增加“实际有效汇率指数”这一变量时,“”由原来的72.46%下降至了71.09%,即模型一优于模型二,能更好的模拟造成美国失业率的成因。同时模型二中R系数并不显著不为零,从侧面说明了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并不是构成美国失业率的直接显著原因。
为了更加直接说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与美国的失业率的影响,下面我们直接将其与,做拟合回归,考虑模型三:,并将其与模型一做比较。
第一,模型中求得R系数为0.007906,是系数的二十分之一,即导致美国国内高失业率的决定性因素为美国国内经济的疲软,而外部经济对其影响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第二,模型中所用衡量变量为“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人名币兑美元汇率只是实际有效汇率指数的一个因子,之间的换算比例由中美双边贸易额占美国总贸易额的占比决定。虽然近些年来,中美间贸易规模迅速上升,但至2011年中美双边贸易额仍只占美国对外贸易额的8%,所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并不对美国失业率构成主要的直接影响;
通过上述计量论证分析,比较模型一、二、三,得出拟合美国失业率的最优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