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研立项的意义范文

科研立项的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研立项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科研立项的意义

第1篇:科研立项的意义范文

在教育科研项目资助中,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一个敏感问题。教育理论与实践之所以存在相互脱离的现象,教育科研项目资助者有不可推御的责任。近年来,我国教育科研项目资助被功利主义所笼罩,急功近利地要求教育科研直接解决教育实践问题,轻视乃至排斥有实际效用的教育理论研究,导致立项的所谓“实践研究”多而肤浅,理论研究由于缺乏政策和经费的支持而难以深入开展,出现了“教育科研成果丰硕,而能有力解释或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成果匮乏”的现象。其实,教育理论是一门建立在教育实践基础上的应用理论,在终极意义上,教育理论具有实践依赖性。教育存在决定教育意识,教育实践决定教育理论。教育理论来自于教育实践,又作为一种独立的革新力量作用于教育实践,而且是教育实践的合理内核。同时,教育实践是智力性实践,本身就涉及理论、包含理论,人们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时必然要依据一定的教育理论,也就是说,在教育实践背后都存在着某种或某些教育理论的支持,教育理论与实践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为一体的。

理论有两种基本指向,一是解释或预测,二是规定或建议。与这两种指向相对应,可以将理论分成解释理论和应用理论。解释理论告诉人们世界是什么,应用理论则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也就是说,应用理论是关于如何改进的建议或规定,其主要功能是指导实践。教育科研项目资助者应该正确认识教育理论的作用及其与实践的关系,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考虑对能够解释或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有效性项目给予资助,提高项目资助的有效性。2008年8月4日《光明日报》发表的《如何提高科研相关性》一文,介绍了英国苏塞克斯大学两位博士Paul Nightingale和Alister Scott对科研资助者提出的十大建议。这些建议对提高教育科研项目资助的有效性,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有很多启发。笔者据此也对我国的教育科研资助提出十点建议。

一、对于难以解释或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科研项目不要资助

目前,部分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科研价值观都存在误区。比如,教育理论工作者过于强调学科中心主义的所谓学术研究,忽视教育实践,走所谓“纯学术路径”;而教育实践工作者则过于强调教育科研成果应该是具体的针对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案或建议,忽视学术理性,走所谓“纯实践路径”。事实上,正如英国教育哲学家迪尔登所指出的,“理论与实践中任何一方都不能绝对地优先于另一方”,“理论与实践是以一种相互促进的方式而共同存在的”。从根本上讲,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并非单向的关系,而是双向互动的。教育理论不仅来源于实践,汲取了实践的营养,而且在其发展过程中需要由实践来检验。因此,教育科研项目资助者关注的焦点与其停留在教育实践对理论的批评上,不如落实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双重互动上。就是说,不要资助难以解释或不能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科研项目。

二、教育科研项目资助要摒弃所谓的“学术影响”偏向

教育科研资助者要明白,教育科研成果的有效性与“学术影响”不完全是一回事。这里的有效性主要指对教育实践问题的解释或解决的有效性,“学术影响”则是看论文的发表、转载等要素,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评价语境。近年来,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控制方式和资源分配方式更多地采用绩效评价,都使用绩效指标,而任何指标都有“一刀切”的倾向,于是就会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比如,评价教育科研成果时若更多地注重和引用指标,就会导致教育理论工作者只关注论文的发表、转载和引用率,而对于科研成果是否有助于解释或解决实践问题就不那么重视了。我们应该强调,教育理论要在关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以追求教育真知的姿态超越实践、引导实践。因此,教育科研项目资助要摒弃所谓的“学术影响”偏向,把评价科研项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到教育实践上来。

三、要鼓励和保护那些力图解决综合性教育问题的跨学科研究项目

教育是一项复杂的人类活动,涉及教育学内部许多分支学科和教育学以外的许多问题,需要进行跨学科研究。然而,教育科研项目申请者多是教育学内部分支学科的研究者,对项目的评审也一直采用同行评议的办法进行。许多重大的综合性教育问题都需要跨学科的解决方案,而同行评议者都是学科专家,遵循的标准都是“学科内部”标准,很难对综合性跨学科教育科研项目、成果作出科学合理的判断,导致跨学科教育科研项目的立项、成果的发表一直都困难重重。因此,教育科研项目资助者要深刻认识这一问题,提倡不同学科研究者共同合作申报并研究综合性教育问题。如果传统的项目资助评审机构无法完成跨学科评估的任务,则可以成立专门的评审机构来支持有效性明确的跨学科研究。

四、跨学科教育科研项目不能等同于有效性项目

正如前文所说,教育问题需要进行跨学科综合性研究,教育科研项目资助者要对那些力图解决综合性教育问题的跨学科研究项目实施鼓励和保护政策。但是,由于教育研究者多为学科专家,他们为了获得教育科研项目立项,可能会设计出一个糊弄人的跨学科研究框架,其实质性内容还是分学科,甚至就是一个学科的研究。其实,跨学科研究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跨学科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更为科学全面地揭示教育规律,解释或解决教育实践问题,从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上推动教育不断发展。因此,教育科研项目资助者不能简单地将跨学科性等同于有效性,而要关注项目本身的有效性。

五、教育科研项目资助者应该打破教育单位垄断教育科研经费的局面

教育是社会大系统中的子系统,教育与社会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然而,我国各级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都只在教育系统内组织申报,只有教育单位才有资格获得经费资助,这一限制性条款违反了平等竞争的精神,也不符合教育专业技能在社会中广泛分布的现实格局。其实,在当今社会,教育专业技能分布广泛,很多社会组织、企业、慈善机构也在从事教育科研工作。因此,教育科研申报要对社会开放,改变“由教育单位研究教育、就教育论教育”的现状,使研究工作从教育中跳出来,站在社会系统的高度,着眼于教育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全方位、多角度地研究教育问题。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打破教育单位垄断教育科研项目的局面。

六、教育科研项目资助要强化对教育实践的有效性

英国著名分析哲学家赖尔在《心的概念》中指出,从历史的观点看,实践先于理论。即便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也有一些没有理论体系指导的实践。因此教育科研要转变研究方式,改变时下“尚书斋式”的研究方式,实施“田野作业”,提倡以解释或解决教育实践问题为宗旨,“到现场”去感受、体验、体会教育生活。教育理论的价值在于促进教育实践工作者对教育问题自觉理性地进行反思,唤起他们内心的价值认同和精神再生,引起他们对教育生活意义的深层次思考。所以,教育科研项目资助者应该在项目评审指标中设置并强化项目有效性的标准,在同行评议的专家中除学科专家外增加教育实践专家,在项目评审要求中除教育学术性标准外还应更多地考虑教育实践价值标准。

七、教育科研项目申请书应有对教育实践有效性的评估

教育实践是活生生存在着的,它的生机活力和多样形态的存在方式使它与抽象的教育理论形成鲜明的对比。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歌德说:“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教育理论的抽象和一般意义不应成为其远离教育实践的借口,而只有在分析多种多样的教育实践问题的过程中,教育理论才能“活化”,才能实现有效性。因此,为确保教育科研项目是针对教育实践的,项目申请书就应要求申请人标明对于探究教育实践涉及的各个方面及其特定的研究需求的清晰、准确的看法。在同行评议中也要强调有效性准则,要求评审专家明确解释他们是如何作出项目有效性判断的,凡不能提供项目有效性解释的评审专家,其评审意见均不得采用。

八、要对综合性跨学科教育科研项目进行长期资助

教育科研项目资助者应该清醒地看到,从教育实践出发,切合教育实践的跨学科研究既费钱又耗时,需要有一种制度构架对此类教育科研项目进行长期的支持和有力的投入,还需要稳定的配套政策,否则就可能出现“蜻蜓点水式”的、未得出对教育实践有效的所谓“跨学科研究”成果。因此,要鼓励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合作开展研究,鼓励进行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区合作研究,鼓励提出新问题、发现新材料、运用新方法、形成新认识、创造新成果。

九、教育科研项目资助要对成果转化问题进行考量

毋庸讳言,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需要有一定的张力,理论归根结底来自于实践,又要回到实践中并指导实践。教育理论工作者只有脚踩理论和实践这两只“船”,才能使研究成果在实践中不再是“灰色”,不再是实践的“应声虫”,从而有更旺盛的生命力。然而,这样的研究成果实在是太少了。事实上,立项的很多项目从本质上就缺乏转化为实践的可能性和可行性,立项时,同行评议仅采用了“学科内部”标准,或者研究人员根本没有注意教育实践需求,或者缺乏与实践方面打交道的积极性。因此,教育科研项目资助者在立项时就要考虑成果能否转化的问题。

十、教育科研资助政策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精神

教育科研需要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组成研究共同体,为研究者提供新的信息和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中,教育实践问题能得到解释、解决,理论问题能得到生成、提升。因此,教育科研资助政策制定者要本着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制定并实施科研资助政策。对于既得利益者举起“学术质量”或“实际效用”来妨碍研究共同体的生成与发展的想法和做法,不能退让也不要害怕,因为教育科研成果的质量最终是要体现在解释、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有效性上的。在同行评议中,牵涉不同的价值观念时也需要通过有效性来整合分歧意见并作出决策。

第2篇:科研立项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 定向医学生 心理学课程 心理素质

近年来,由于部分医生的心理素质和沟通技巧不高,导致很多患者与主治医生缺乏沟通与了解,从而使医患之间缺乏信任,不仅影响病情疗效,甚至引发医患矛盾。作为未来临床医生的潜在资源,定向医学生毕业后工作对象是患者,在专业技能上要求较高,学习压力大,受医患关系紧张等影响大及专业特殊性,使其具有区别于一般大学生群体的不同特征。尤其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务工作职能己从单纯疾病治疗转变为身心整体诊疗,因此对定向医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进一步提高[1]。定向医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人生观、价值观正是在这个时候形成的,因此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可以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人格,促进家庭和社会和谐发展[2]。由于定向医学生来源背景、入学目的、社会因素等各方面情况不同,因此少部分定向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偏低,心理疏导、咨询技能、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较弱,在人际交往特别医患沟通中缺乏技巧,导致他们在各种行为上怠慢消极,进而产生诸多问题,提高学校和医院的管理难度。因此,提高定向医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咨询技能势在必行。目前,关于定向医学生心理素质的研究较少,而在心理学课程对定向医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更是鲜有文献报道。为此本文对心理学课程对定向医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进行探讨,为医学院校采取针对性措施和方法提高定向医学生的综合心理品质提供理论依据。可为有关研究和教育管理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借鉴和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笔者于2015年7~12月选取某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大三定向医学生共100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43名,女生57名;独生子女20名,非独生子女80名;平均年龄(21.13±1.96)岁。

1.2研究工具。(1)以《大学生心理素质》[3]为基础自编大学生心理素质问卷。问卷包括39个题目,分为突发应对、关系形成、换位思考、情绪意志、生活适应、耐受挫折、丧亲调整、考核应对、课堂应对及遗失应对共10个因子。采用5点法计分。有6题为反向计分。经测试后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41。调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和普适度,适合作为定向医学生心理素质的测量工具。(2)心理学课程收获自评问卷。问卷包括1题目。采用5点法计分,最低1分,最高5分。

1.3研究方法。在心理学课程结束时,对选取的100名大三定向医学生发放问卷,并让他们当场作答。发出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0份。

1.4统计方法。数据使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组间均数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均数之间的比较用方差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

2.结果

2.1定向医学生心理素质及课程收获情况。定向医学生心理素质得分为133.03±12.01。80%的调查对象高于中间值117分。突发应对、关系形成、换位思考、情绪意志、生活适应、耐受挫折、丧亲调整、考核应对、课堂应对及遗失应对得分依次为24.02±2.89、15.04±1.85、15.11±1.23、19.01±1.04、14.13±1.21、19.98±4.18、6.87±1.14、10.01±1.23、5.12±1.87、5.88±1.11。除课堂应对和遗失应对之外,其他因子均分均高于相应的中间值。其中,课堂应对高于中间值6分的占17.72%,遗失应对高于中间值6分的占31.87%。心理学课程收获得分为4.42±1.14,高于中间值3分的占84.25%。

2.2定向医学生心理素质及课程收获性别差异。通过t检验发现,定向医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学课程收获均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在心理素质突发应对和课堂应对两个因子上,男生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得分(见表1)。

2.3定向医学生心理素质及各因子和心理学课程收获相关性。通过Pearson分析发现,心理素质和课程收获呈显著正相关。除丧亲应对因子和遗失应对因子外,心理学课程收获和心理素质其他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见表2)。

2.4心理学课程收获对心理素质的回归。第一步,以性别、是否独生子女为自变量,以心理素质为因变量,采用强迫法进行回归分析。分析时,将人口学变量转化为虚拟变量:男生以女生为参照组,独生子女以非独生子女为参照组。结果显示,男生和独生子女均未进入回归方程。第二步,以课程收获为自变量,以人口学变量为控制变量,以心理素质为因变量,采用强迫法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人口学变量的影响后,心理学课程收获进入回归方程,能显著预测定向医学生的心理素质。其标准回归方程为Y=0.309X(见表3)。

3.讨论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心理素质是个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关于心理素质的定义很多。如樊富珉等[4]认为,心理素质是以先天禀赋为基础,在后天社会环境的教育和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向群英等[5]认为,心理素质指以人的自我意识发展为核心,由积极的、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价值观导向的,包括认知能力、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的复杂整体。笔者认为,定向医学生的心理素质,指临床医学专业定向医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及校内外社会实践活动尤其医学实践活动中,当自身或自身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发生变化时,大学生个体表现出的习惯化的、稳定的应对心理与行为的素质。

心理素质是多因素构成的综合体。关于心理素质的结构,有二因素说[6]、三因素说[7]、四因素说[8]等。本文研究的心理素质由突发应对、关系形式、换位思考等10个因子构成。研究发现,八成以上的定向医学生心理素质得分高于中间分。说明定向医学生的心理素质总体是比较高的。但是,仍有近两成的学生心理素质偏低,尤其在课堂应对、遗失应对及丧亲应对等因子上,定向医学生得分普遍较低。他们进入大学学习的第三年,回答问题的主动性较差,对待一些丧失问题仍有较大的情绪波动,难以在一段时间内调控好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从性别差异来看,也许是受到两年多医学专业学习的影响,定向医学生心理素质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但是,在心理素质突发应对和课堂应对两个因子上,性别差异显著。这可能是因为和男生相比,女生较为感性,遇到一些事情容易感情用事。因此,必须努力调整定向医学生的应对方式,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

影响定向医学生心理素质的因素有很多。本研究发现,重视心理学课程,提升课程质量,有助于增强定向医学生的心理素质。心理学课程是定向医学生的必修课程。该课程主要包括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心理学基础、心理评估和心理应激、病人心理和医患关系等内容。医学院校必须充分重视心理学课程的重要性,充分考虑定向医学生的心理需求和专业需要,整合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方法,完善课程结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何振,孟润堂,任妮丽,等.基层医务人员幸福感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海南医学,2012,23(5):137-139.

[2]卢少楠.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经营管理者,2014(22):279.

[3]刘亚菲.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结构与测评[D].天津:天津大学,2009.

[4]樊富珉,王建中.北京大学生心理素质及心理健康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4):26-32.

[5]向群英,唐雪梅.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与训练[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6]孟莉,徐建平,孙发利.当代师范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模型[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0(6):114-117.

[7]张焰.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理论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4):43-45.

第3篇:科研立项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医学图像;多媒体;Photoshop;MatLab

《医学图像处理》是以《数字图像处理》为基础,结合医学院校的特点和教学要求,以医学图像为处理方向,开展的一门课程。作为一门医科院校的工科课程,《医学图像处理》课程的对象是医学院校的工科学生,是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科学等专业的必修课程。该门课程教授的是指将医学图像信号转换成的数字信号用计算机技术对其进行处理的算法和过程,要求学生既掌握基础的医学常识又有教深的计算机编程的经验。由于专业与课程的特殊性,导致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些许问题和困难:如学生没有较强的基础理论知识,听课过程中遇到困难,容易失去学习兴趣,不能掌握专业知识,或者只懂理论而不知道如何在计算机上编程实现应用。经过多轮的教学和不断的探索,将已有的一些经验做一个小结,以期对提升教学效果有所帮助。

1 多媒体动画教案的优势和应用

《医学数字图像处理》课程需要重点讲解的内容包括:图像运算、图像灰度变换、直方图处理、图像的空域增强及频域增强、图像分割、图像配准、图像复原、图像压缩编码、形态学处理等内容。图像处理课程涉及面广、跨度大、内容多,且具有较强的工程性,在教学上存在一定难度。多媒体动画教案的应用能将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及复杂的变化过程,通过动态模拟和局部放大的手段,动态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将抽象的算法转换为浅显生动的形象[1]。

例如进行图像增强时常采用均值滤波和中值滤波算法,仅用数学公式教导的办法,因其较抽象导致效率低且效果不好,将算法步骤先用动画直观展现出来,再结合数学公式解释阐明,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保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例如频域滤波法中的高通滤波算法可增强图像的高频分量而滤除图像的低频分量从而达到突出图像边缘的目的。这一算法是基于傅里叶变换及信号处理等抽象理论发展出来的,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课堂上,首先给学生展示一张脑部CT图片及其对应的频域图,对应高通滤波算法逐渐改变滤波范围使原来的图像相应发生改变,让学生对脑部CT图片在计算机上进行逐步动态锐化,锐化后脑膜轮廓清晰可辨,达到了增强图像边缘的目的。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直观地看到图像在处理前后的明显变化,便于学生接受,增强了学生对重要概念的理解,提高了教学质量和课教学效率。多媒体的动态教学需要贯穿这个课程始终,例如讲解图像灰度变换时可以开窗算法为例,辅以显影效果不甚理想的医学图片如细胞显微图等讲解利用代数运算对图像进行处理的方法,并将处理后得到的增强图片与原图像加以比对,让学生真切地看到图像处理的作用,了解其价值和意义。此类例子还有很多,通过具体的医学图像实例进行直观生动的课堂演示,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成为教学中的主体。

多媒体动画教案在教学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因此制作合适的教案是能否成功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经过多轮的摸索总结,我们发现教学案例的选择要结合实际,除了让学生掌握理论外,还要让他们知道学到的知识可以用到什么方面、怎么用。

2 实验教学工具与内容的选择

目前,医学图像处理教学选用比较多的软件有PhotoShop、Matlab和VC等。在实际教学中需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医学图像处理教学软件,比如我们学院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编程基础较弱,在学习医学图像处理时选择的是PhotoShop和Matlab,通过PhotoShop软件向学生展示各种医学图像处理算法的实现效果[2],而使用Matlab编程工具实现各种图像处理算法,另外调用Matlab图像处理工具箱中的系统函数可以实现医学图像的增强、分割等基本图像处理功能,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医学图像处理编程方法。而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由于他们系统地学过计算机课程,因此在医学图像处理实验教学时就采用VC编程实现各种图像算法。首先提供给学生一个用VC编写好的图像处理平台代码,然后交给学生如何在该平台上增删改他们所需要的图像处理算法。尽管直接使用VC++编写医学图像程序通常代码都比较长,学生比较难掌握,但是采用VC编程相对MatLab编程而言更容易实现可视化界面,编写出的程序可以模仿PhotoShop软件的部分功能,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还可以使学生了解医学图像处理的每一个细节,彻底领悟医学图像处理各种实现算法的精髓,从而加深对抽象的医学图像处理理论的理解。

在实验内容的选择上多选用验证性算法,以期让学生通过实验巩固和加深对医学图像分析的各种常用算法的理解与掌握在我们的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对实验的重视程度和实验积极性,将实验考核成绩引入总成绩,占到总成绩的10%-20%。

3 小结

本文对医学图像处理课程的特点,课堂教学方法及实验教学工具和内容的选择进行了探讨。由于医学图像处理课程难度大,理论性和实践性均很强,教师在教学时需根据医学院校学生理工基础弱,编程能力差的特点选择合适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第4篇:科研立项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现状;科研事业发展;科研经费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8-0053-02

随着国家对科研工作的大力支持、医院对科技创新工作的日益重视,科研经费的规模也日益庞大起来。随之,医院不断加强了对科研经费的管理,使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越来越显得重要。只有建立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制定科学有效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才能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才能促进医院科研工作的发展。

1 目前医院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现状

科研管理制度不完善,相关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导致科研项目的管理、科研经费的使用,都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的现象。

1.1 科研项目的资料不共享,管理混乱

(1)目前,北京地区医院及研究所的科研课题项目名义上由其科研部门管理,但是实际上课题的申报工作却由不同部门去做,如:“优秀人才”类课题由党委办公室申报,“首发基金”由人事部门申报,“科研类”课题由科研处申报。在课题项目申报成功后各部门也未能到科研管理部门留档,只有资金到位后才通知科研部门,造成课题项目的预算书、任务书等资料不全面,科研课题项目管理无法展开。

(2)科研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的立项、申报、结题验收、向上级单位汇报等工作,忽视了对项目经费的使用范围、使用情况、使用进度的管理。财务部门负责项目经费的会计核算,监督课题经费支出的合法性,掌握课题经费的使用进度。但因不能掌握课题经费的具体预算分配方案,而不能有效的控制课题经费的开支范围、经费支出的合理性。缺乏对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管理指标、结题时间的综合管理和有效监督。

1.2 科研经费的管理不规范,管理办法不明确

(1)医院科研项目负责人在课题项目进行中,只注重课题任务的完成程度,而忽视了课题经费的使用情况。对课题经费的开支范围不是很清楚,导致在课题结题审计时才发现经费使用率低或经费使用不当。如:在项目任务书申报时并无测试费预算,却发生了付基因芯片测试费的情况。又如:劳务费使用不合规,存在课题组人员领取劳务费的现象。这与《北京市科技项目经费使用办法》中“第九条 项目(课题)经费支出范围(九)劳务费的规定不相符。

(2)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审核控制不严格,经费用途是否与科研课题有关,是否符合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科研处与财务处均缺乏有效监督与控制,导致有的课题项目负责人负责多个课题,为了结题或者课题检查,多个课题经费集中在某一个课题突击支出,致使科研经费支出无序随意。而在医院医疗成本支出中又包含课题研究中使用的水、电、仪器设备等科研成本,无法按实际理清,从而增大医院公用成本支出。

(3)医院现阶段课题结题后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是课题负责人在课题结题后继续使用剩余经费,报销与该课题无关费用。第二种是该课题经费长年挂账,我院在课题清查中发现有13个科研项目三年以上未有收支,余额累计几十万余元,未及时进行清理。造成课题结题,科研经费结题不结账的现象。

2 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是科研事业发展重中之重的工作 现在,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已经引起许多北京负有科研任务的医院及相关研究所的关注。为了促进医院的经济发展,保证医院科研事业的展开,提高医院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就必须要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制定明确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2.1 完善医院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制定明确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医院要把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好,就要按照国家有关科研管理规定,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建立一个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制定一个合理有效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课题经费根据经费来源分为国家级、省级、局级、所级、横向合作课题,这些课题经费虽有各自的经费管理办法,但我们应根据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来定制出适应于本单位课题经费管理办法和内控制度,明确科研项目经费的分配方法、经费的开支范围、经费的使用情况以及结题经费的使用情况。同时,还应明确医院科研、财务、审计等相关部门及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

2.2 建立科研管理信息平台,实现科研管理的有效共享

现在,我们进入了一个现代化信息管理的时代,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医院应根据科研管理工作的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信息沟通平台,实现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平台的建立有利于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各部门之间及时沟通与反馈信息,实现科研管理的有效共享。有利于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和使用进度的掌握,有利于财务部门及时掌握课题经费的预算方案,使科研经费由事后控制转化为事中控制。有利于课题负责人随时查看课题经费的使用情况和结余情况,有效地实现了医院科研管理信息的传递与沟通,提高工作效率。

2.3 强化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提高预算执行控制力

加强项目课题预算管理工作,使项目预算经费科学化,合理化。在科研项目立项时医院领导负责指导、科研部门负责审核项目、财务部门负责课题预算编制,这样可以使科研课题经费预算更具有可行性、操作性。在课题实施中财务科定时告知科研处与课题负责人课题经费预算支出进度,科研处与课题组及时与财务处进行经费问题沟通,实现科研经费的动态管理,在项目课题结束时按照项目课题经费管理规定进行结算。提高科研人员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预算意识,按预算批复支出科研经费,提高预算控制力。

2.4 加强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工作,提高项目经费使用效率 2012年实施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的中强化科教经费管理,专门设置“科教项目收入”、“科教项目支出”以及“待冲科教基金”科目,明确规定科研项目经费纳入收支管理,使科研经费管理更加规范化。财务部门严格按照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规定,认真稽核实施过程中课题经费的支出,根据课题开支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核算。划分项目之间的费用,相互之间不得挪用,对超范围、超预算支出及时与课题负责人、科研处及时沟通调整,做到专款专用,单独核算,共同督促项目经费使用。

2.5 加强科研经费监督和控制,保障科研经费的资金安全 在课题管理中完善内控审计制度,审计处应对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进行不定期审计或专项审计。使科研课题经费使用和签订合同与协议全部在监控中,及时发现科研经费使用中的问题,及时纠正违纪违规问题。财务验收是进行课题验收的前提,财务审计是财务验收的重要依据,增强审计制约性和控制力,从而保证课题经费健康运行。

2.6 制定课题结题管理方案,避免出现结题不结账、长期挂账现象 针对医院科研项目在结题后,结余经费的使用不规范以及长期挂账的问题,科研管理部门应该制定一个方案来进行处理。有结题审计报告的,要严格按照审计报告中规定的结余经费使用范围和使用额度来使用结余经费。再有就是规定一个结余经费使用期限,如在规定期限内还未使用完,科研部门将按照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规定进行收回处理。

2.7 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

医院的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不是由财务部门来单独完成的,它需要各部门的配合。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科研管理部门需要为财务部门提供课题名称、课题编号、课题负责人、课题经费预算、课题经费来源及金额等相关资料,协助财务部门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物资部门、药房根据科研管理部门提供的课题编号设立课题库,以便财务部门在做出入库时能清晰地与医院大账分别进行核算。课题负责人需要在按合同约定如期完成科研项目的同时,严格按照有关财经法规的要求,合理使用科研经费。设立专人负责课题经费的报账工作,建立经费使用登记本,随时与财务部门进行核对,确保课题经费不会超支。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课题负责人以及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

医院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只有建立科学、有效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不断加强科研经费管理,不断摸索新的管理方法,才能使医院科研经费的使用更合理化、才能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才能使医院的科研事业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科研立项的意义范文

P键词 审计学课程 研讨式教学 案例库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7.02.050

Abstract Auditing course is the core curriculum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in practice teaching is a recognized course to teach, the teacher tries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are difficult to achieve the desired teaching effect.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of "audit” of accounting majors in two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iscusses the advantages of teaching case oriented teaching in practice, and how to optimize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form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 auditing course; research teaching; case library

根据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审计学”是一门核心专业课程,也是审计学专业和注册会计师(方向)最重要的专业课,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审计基本理论、方法和操作技能,在了解业务循环审计的基础上,能够应用各种基本的审计方法进行规范监督、鉴证和评价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 审计学课程教学现状

“审计学”课程与会计学专业课程的共同点是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所以很多高校在理论课程结束后都设置了实践教学环节。例如本校作为二本院校,以会计实验教学为主打特色,设置了审计、电算会计、财务管理等实验室。而根据连续对学生成绩跟踪调查显示,“审计实验”课程的成绩与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是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只有在学生具有扎实理论知识的背景下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审计学”课程理论知识的铺垫显得非常重要;而这门课是公认的“难教、难学、难懂、难考”,学生普遍反映理论枯燥、晦涩等,因而陷入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老师上这门课的积极性不高的恶性循环。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需要对“审计学”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一些学者对此都有很好的论述,在此笔者就不再泼墨多言。

近几年本院大力提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推进研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教学方法与模式的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根据笔者教学经验结合审计这门课程的特点,归纳为以案例为导向的研讨式教学,分享以下几点。

2 以案例为导向的研讨式教学优势

以案例为导向的研讨式教学方法,案例的数量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如果还是由老师跟随教学进度讲解20多个甚至更多的案例,学生还是一个被动学习的过程,这么多的案例听过就更没什么印象了。而如果由老师选择指定案例,由学生搜集资料做成PPT讲解,以及和其他同学讨论,所得到的效果要好得多。因为在庞杂的案例中学生无所适从,不知道什么样的案例合适,而老师的经验丰富,根据教学要求与课堂进度选取10个左右的经典案例,则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此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效果比较明显,具有如下优势:

(1)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活跃教学气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与思考的兴趣,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加以综合应用,各抒己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挥,培养创新型的人才。

(2)可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知识、思想与才华的场所。在分析与讨论中,学生可以自由发言,自由辩论。对学生来说,这不仅锻炼了其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对如何有效地组织、归纳自己的观点、论据和结论,做到言简意骇,这确实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和锻炼。

(3)促进了教学互动,强化了教师与学生沟通,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案例分析与讨论将基本的理论与方法融会贯通到案例中去,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开阔了思路,提高了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常常也使教师在共同讨论中获益匪浅。

3 优化教学内容,形成自己的特色

虽然高校设置的会计学专业都有“审计学”课程,但是不同的学校,学生的水平不同,教学方法不能一概而论,要有自己的特色。例如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晓慧提出了“行动学习”在审计教学中的应用,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陈汉文教授借鉴哈佛的案例教学法,编写自己的案例库进行课堂教学,反响不错。这些学生能跟随老师的引导自主地学习案例、讨论问题。而在二本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相对那些一本大学的学生有明显的差距,所以要推行案例为导向的研讨式教学,老师扮演的角色要更重要些。大致框架如下:

首先组建学习小组,教师提前布置具体的案例和分析重点,提供分析的理论和方法,课后由小组制作PPT(规定不超过20页不少于5页);

接着组织该小组的学生进行课堂案例讲解、讨论(时间不超过20分钟、老师负责课堂的有序组织、调动学生激情、控制讨论方向等);

最后教师点评总结,注意在学生讲解案例过程中板书记录要点。

3.1 组建学习小组

研讨式教学一个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小组合作研讨”。小组合作与简单的分组具有本质的不同,每个人都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因此,小组在构成上应力求使小组成员在学业成绩、性别、性格、爱好等方面有差异性,由学习委员在自由组合的基础上划分小组,一般以寝室为单位4~6人一组,更方便大家一起制作案例PPT和讨论。

本院的另一个教学特点是小班授课,避免专业课程合班,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所以每班人数不超过50人,分组不超过10组,根据教学进度安排,能保证每个学习小组每个学生有上台发言与讨论的机会。

3.2 设计合适的案例

以案例为导向的研讨式教学方法关键是案例设计是否合适,如果案例和讨论的问题设计不当,则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设计案例要注意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以课堂教学任务为基础,保证有一定的难度、深度,既能促进学生获取知识,又能发展自主能力。由老师来设计案例并提前一周布置给学习小组比较合适。例如:

审计导论篇:指定案例为“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由学习小组选择之一,重点介绍其业务内容、特点等,可适当搜集本土事务所排名;

审计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篇:通过比较“洪良国际”与“绿大地”2个审计失败案例,比较其造假上市过程、处罚结果等,抛出启示与评价,设计课堂抢答与辩论环节,对审计人员是否遵循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进行判断、选择等;

内部审计篇:指定“通用电气”内部审计案例,具体了解世界500强的大企业的审计成功之道,讨论对中国企业的借鉴作用;

内部控制篇:“苹果”公司的内部控制案例已经成为教科书般的经典,而年轻的学生一代几乎都是“果粉”,选择这个案例再合适不过,最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课堂讨论气氛也异常热烈;再抛出一个国内的案例比较“老巨人”与“新巨人”本土气息更强些。为了让内部控制理论更贴近生活实践,还可以让学生际调查学校中加盟的中西快餐业,如果汁饮品店、咖啡吧、快餐等具体企业的内部控制,运用课本知识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并将此内容交被调查单位,由其评判学生建议的可行性;

业务循环篇:销售与收款循环章节,会计造假与审计失败的案例太多,可由学习小组自行选择1~2个标志性案例讲解;在生产与存货循环章节以农业养殖为代表的案例,通过比较“蓝田股份”和“2014獐子岛事件”了解此类上市公司存货审计特点;在筹资与投资循环章节,可选取国外“雷曼兄弟破产案”与国内的“外高桥民事赔偿案”共同凸显出会计师的审计责任;

终结审计篇:可以从“科龙电器”首份保留意见、“渝钛白”首份否定意见、“西安达尔曼”首只终止上市股票等案例中选择讨论;课后布置讨论议题:2015年5月“珠海博元投资”出具的“A股首份奇葩年报”等。

简而言之,审计老师不要一味地照搬案例教材,要搜集整理自己的案例库,紧跟经济时代的变化,形成自己的特色。

3.3 做好课堂点评与课后评价

案例讲述完后,先请其他同学进行点评,指出其优点或缺点,便于后面的学习小组进行改进;老师也要及时肯定学生的闪光点和提出的新观点,这会激励他们在以后的案例讲解中更加努力地准备和更加积极地参与。接着进入“研讨”环节,由于教师已经在学习小组案例讲解过程中板书了要点,可以进一步分析案例,抛出重点和难点,引起学生的重视,指出讨论可以进一步挖掘的方向,促使他们考虑更深层次的问题,拓宽他们的思路,引导他们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

关于“审计学”课程的考核,期末闭卷考试很有必要,促使学生重视这门课程,该识记的理论知识还是要掌握,只是不仅仅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适宜采用综合性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案例讲解与讨论等作为主要的平时成绩,加大比重占40%~60%,对其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团队精神、创造能力等均给予评价,以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3.4 结合习题的训练

通过案例的学习与讨论,对抽象的理论有了直观的了解后,老师需要进一步讲解知识点,但是未必能加深学生的印象,最后结合课堂内外的习题训练显得很有必要,所以,根据《审计学》教材,老师一定要编写配套的习题,让学生通过做题来加深印象,因为只有自己理解的知识才能掌握得更牢固。

总之,通过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依据人类认知规律,根据“审计学”课程特点,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在课堂推广以案例为导向的研讨式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极大地提高了会计学专业学生课堂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 孙伟龙.审计学课程研究性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2(5):89-93.

[2] 周福源.审计学学科教育模式探索[J].财会月刊,2011(36):101-102.

第6篇:科研立项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 医工理交叉基金 医工理结合 临床需求 产业化 科研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Explore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for the Medical-engineering Cross Projects in University

ZHOU Jing, LV Fenglin, WU Xueping

(Office of scientific R&D,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0)

Abstract In this paper, focused on the macro strategy of creating world-class university, a strong impetus for the combination of med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improve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investigate the establishment and management model of medical-engineering cross fund. Based on the great requirement,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for the combination of medical and engineering, this paper states the achievements and problems.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supplies the proper proposes which can be wished to push on th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for the combination of medical and engineering efficiently.

Key words medical-engineering cross fund; medical-engineering combination; clinical needs;industrializ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0 引言

科技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变革,学科间的相互交叉与渗透成为了科技发展的新方向和新生力量,如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将生物医学与工程学的科学研究、应用需求紧密结合,促其二者相辅相成、相互推动。随着现代医学向着综合化、社会化和技术化的研究趋势发展,一方面,医学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成为必然,出现了医学与理学、工学、文学的结合;另一方面,临床器械、医疗设备的发展显示出了对理工学科的迫切需求。美国的生物医学工程得到了快速成长和发展,扩展生物医学研究的基础,发展各学科间交叉的方法,建立与物理学家、数学家和生物医学工程师的通力合作,从基础研究到转化研究;从临床治疗到卫生保健;从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到生物材料的研发;从生物信息学的进步到医疗器械的开发;从生物电磁学到器官水平上的成像;从基因图谱到康复医学等等,无不彰显医学与理工学科相互交叉、融合、渗透的必要性。与此同时,在医学与理工学科交叉融合的进程中,也面临着种种挑战与创新,毕竟医学与理工学科大相径庭,其显著的差别在于四个不同的层次上:学科内容的不同、方法论的不同、认识论的不同和科研价值观的不同,致使医学与理工学科的合作也需要克服重重障碍。因此,医学与理工学科的交叉融合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目前国内的医学发展中,自行生产的医疗器械远不能满足临床需求的矛盾已日益凸显,加强、加深医学与理工学科的合作已成为当务之急。高校作为国家科技研究与发展的中坚力量,尤其是综合型高校,同时具备医学和理工学科的双方面优势,积极组织开展医工、医理的合作研究更是重要之举。在学校大力推进医工理结合的科研进程中,如何管理,如何充分调动起医工理结合研究的积极性,如何有效推动医工理的科研发展,如何将医工理的交叉融合落到实处,成为了学校在管理医工理科研项目过程中至关重要且需要不断思考和完善的问题。既要认识到医学与理工学科间的迥异差别,又要清楚医学研究与理工科前沿技术的相互需求,在管理医工理交叉科研项目中,既要借鉴其它类科研项目成功有序的管理经验,又要形成适宜其发展的独特的管理模式。真正做到医学与理工学科间的强强联合,共同攻关;交叉融合,优势互补;相互推动,共创佳绩。

1 医工理交叉基金的管理模式

1.1 研讨科研需求 制定项目指南

针对促进学校医工理学科的融合,提高学校医工理交叉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培养一批在医工交叉学科的优秀科研人才,为进一步培育和孵化具有竞争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和国际竞争力的前沿科研项目奠定基础。学校以医工理交叉基金的启动为主线,通过科研项目带动,有效组织和整合医工理学科资源。例如,首先邀请各学科领域的专家和领军人才探讨科研需求和未来发展方向,制定项目指南,确定项目的主要资助方向;其次,专家与科研管理人员一起探讨项目的申报要求和申请条件,针对主要资助方向,形成引导类的重大、重点项目和自由选题类的面上项目等,再依据项目要求,制定不同需要的申请条件,旨在涵盖重点研究方向,涉及不同年龄层次的科研人员,体现医工、医理、医管等学科的交叉,从人员合作、科研合作等各方面促进医工理的交叉融合与发展,形成系统、规范的项目申报指南。

1.2 自找合作伙伴 专家评审遴选

在项目的申报过程中,鼓励各附属医院、医学院、各理工科院系的教师、医生、科研人员,根据自己的科研专长、研究兴趣、参照项目指南,自己寻找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通过沟通交流,相互了解、学习,形成科研思路与临床试验相结合的合作团队,共同撰写项目申报书。例如医疗器械的开发,临床医生可以与机械动力方向的教授进行合作;超声图像的改进可以与电子、软件方面的专家合作等等。然后,科研管理部门会根据申报书的研究方向进行汇总、分类后组织医工理学科领域的专家进行项目的评审与遴选,由合作的双方共同进行答辩。专家小组依据科研需求优先、双方优势联合、具备科研潜力、结合临床实际、具有产业化前景的原则遴选和审批。

1.3 实地考察调研 进行项目的全过程管理 探索质量管理体系

学校特设立医工理交叉项目旨在促进强强学科的优势联合并顺应科技发展的需要,因此对医工理项目的管理需要效率与质量兼顾,需要对执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有效的监督、管理和引导。学校设立医工推进办,协同科研管理部门定期对各附属医院进行实地考察,听取医工结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求和想法,既能走近科研人员,又能近距离了解到他们在彼此合作中以及在学科交叉间出现的各类问题。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设计表格,进行中期检查,对完成进迟缓的项目进行督促;在项目完成后,统计进行结题验收,组织专家对各项目的完成情况予以打分评价,采取对完成优秀的项目进行适当的鼓励支持,对未达标的项目进行警告和督促。并在此基础上发现具有研究潜力的种子项目,进行孵化、培育。

2 医工理交叉项目管理中的问题探讨

2.1 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1)医工理的实质性融合不到位。由于医学和理工学科存在着根本上的差别,学科方向迥然不同,双方不熟悉更不了解对方的知识和技术。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了解对方的知识背景和研究需求,会造成合作主动性的缺乏,存在沟通上的障碍,甚至容易出现双方研究结果的相互脱节,导致医学与理工学科难于实现真正的融合,仍然不能够很好的解决临床需求。

(2)需强化对成果的临床应用性、产业化前景的关注。医工理结合的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是运用理工科的技术手段解决临床需求,因为需要在结合的同时强化成果的产业化发展,否则,目标仍未能实现。在实际的合作中,由于缺乏合作基础,学科之间的共识不足,理工科对医学的临床问题认识也不全面,研究的成果不能很好的对接临床需求,因此,也会造成难以产业化的症结。

(3)医工理交叉过程中对交叉人才培养的推动力不够。医工理结合过程中,培养交叉型人才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使之具备多学科知识背景,能够更好的利用理工科知识解决医学问题,完善临床需求。目前,理工科学院与医学院及各附属医院,对此方面的关注程度有待提升,尚未制定相关的政策,使之成为培养交叉型人才的有力推手。

2.2 对策及推进办法

(1)建立互动平台,科研信息共享。加强学科间的沟通与交流,例如定期开展双方的学术交流沙龙,设立专门的网页进行信息共享,并且教务处和研究生院相互配合,推动在医院开设理工类课程,在理工科院系适当开设临床医学课程等。既促进对双方研究领域的认识,加深对各方研究中的空白和需求的理解,又有利于扩大开展合作研究。

(2)整合优势资源,发掘科研潜力。充分发挥理工科院系的传统优势和医科的临床优势,提倡“理工科的研究提品样品,医院提供临场试验”的研发合作,加大力度推进医疗设备、器械、材料、医用软件(如三维导航软件)等方面的合作研究,研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产品。同时学校成立MED-X研究院,作为凝聚医工结合力量的桥梁和纽带,牵头推动形成医工理合作的大团队,培育具有科研潜力、具备产业化前景的大项目。

(3)完善管理体制,强化人才培养。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形成高效的管理模式,有的放矢、目标明确,以医工理的实质性融合为目标,以科研项目的合作为切入点,聚焦相互的合作、发展与推动,从交叉型人才培养、加强互动为抓手,逐步扩大融合、整合优势资源,鼓励广泛参与,形成大跨度、大团队式的交叉研究,真正通过理工学科的知识体系和技术研发实现医学临床需求的解决。如医学院实施“4+4”模式的研究生招生,即招收具有理工科背景的本科生进行医学博士的培养,着力培养医工知识相互融合的交叉型人才。

3 医工理交叉科研管理的发展与展望

医学与工程的结合推动了学科的进步与医疗器械事业的发展。由于医疗检测设备、医疗器械的迅速革新及临床医学、再生医学、转化医学的快速发展,医学迫切需要相关的理学、工学学科的技术支撑,实现医工理学科的融合是未来临床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推动医工结合的科研发展中,更要完善从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到过程监督的管理流程,形成规范的管理机制、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模式,为实现医学与理工学科结合的观念创新、医工合作科研的体制创新和医工科研管理的过程创新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万振,刘铮强,吴太虎.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在临床中的创新应用[J].学科与人才,2008.29(5):110-111.

[2] 龙云玲,刘艳,张文超.医学院校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平台的建设模式[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7):37-38.

第7篇:科研立项的意义范文

人力资源开发,特别是科技研发,一直以来,是我市转型发展的弱项。实事上,我市在人才开发、引进、引智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谋划了很多很好的工作思路。制定了柔性引进人才制度机制,启动实施了新一轮科技成果转化三个行动,设立人才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专项资金,推进创新要素聚集。大豆科研中心、水稻研发中心等一批科研中心、创新联盟相续建成。但仍然存在科技创新能力弱、人才流失、人才匮乏的短板。对此建议:

一是加大政策引导支持力度。扩大人才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专项资金财政投放额度,对重点科技研发项目进行倾斜扶持,加大奖励与补贴力度。对柔性引进人才制度机制、程序等全流程、全维度进行路演,找差距、找短板、找问题、找梗阻;对工作流程再细化、再优化、再精简;对一些确实需要的审批,进行再放责、再放权。

二是建立完善研发项目库。以项目方式推进招商引资、产业项目工作,我市有成熟的工作经验。建议借鉴招商引资、产业项目库(册)的方式,推进科技研发项目库建设。瞄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需求、立足我市资源现状、依托全国省重点大学、科研院所、实验室科技研发方向及储备,发挥企业主体参与作用,分级分类建立研发项目库,以我市自然资源优势开发利用为战略重点、以企业产业项目开发为方向,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实验室为柔性依靠,征集、筛选重点扶持科技研发项目。以研发项目为媒介,吸引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实验室的科学技术等创新要素向我市聚集;以研发项目为阶梯,吸引大企业、创投风投等金融资金资本要素向我市汇集;以研发项目为载体,吸引各方面科技人才、管理人才等人力资源要素向我市流动,为柔性引进人才制度机制落实,开发新的路径和渠道。

三是全面支持建立研发中心及孵化器。区分研发项目类别,只要符合我市产业发展规划、有市场需求、有企业需要的,都要建立完善各类研发中心及孵化器。打造产业技术研发创新联盟等七个抓手上开创发展新路径和搭建研发平台,让柔性引进人才制度机制有承接的平台。对优秀人才、重点研发人员给平台、给研发课题项目、给政策资金、环境服务支持,以研发项目、研发中心,打破企业研发投入不足、人才瓶颈等制约。

第8篇:科研立项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 科研项目经费 内控管理

农业事业单位作为我国农业事业的先驱力量,对农业生产直接或者间接地提前、产中以及产后服务,对农业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下,科技的进步跨度大,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科学技术,而科研项目经费则是科研活动的重要支撑,对经费进行规范化的内控管理,不但能够保证科研活动的有序开展,而且还可以杜绝经济腐败与犯罪的发生。所以,分析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所存在的问题,提高科研项目经费的应用效率,完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体系,以及探索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有效措施,已经成为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管理者面临的新挑战与新课题。

一、农业事业单位的科研活动特征

农业科研和科技成果的研究及应用的过程,容易受到自然环境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因为农业生产上农作物生长周期相对较长,以及农作物气候环境与条件依赖性比较强,因此,风险较多。而农业科研活动的风险性,会对科技创新的速度、发展方向以及创新结果造成严重影响,而这就会使其充满不确定性。例如,前几年我国大量引种的失误,是由引种材料的适应性引发的。另外,农业环境条件和生产需求的变化,增加了对未来市场需求进行预测的难度,而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成果,必须要市场接受,才能够完成转化以及成功应用。同样,农业科研的这种不确定性,也会反过来增加了农业科技投资的风险性。

二、农业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项目经费使用规范性差

农业事业单位对科研经费的需求日益增大,而现行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制度已经无法满足监管要求,科研经费上的不规范行为的发生,说明我国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方面,所实行的现有制度规范操作不细。这种情况下,使得违规成本比较低,监管制度落后。我国目前采用的经费项目管理模式多为课题制管理模式,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与管理,是由课题负责人或者单位负责人所决定的。这种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课题相对于科研单位的独立性起了促进作用;但另一方面,也使得课题负责人的权力因为集中而过大,无法对经费的使用与管理进行有效约束。另外,在对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中,实际操作要远远高于实际需要的费用,浪费以及挪用科研项目经费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我国现行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所执行的文件,一般多为指导性意见,并没有对违法乱纪行为进行明确的定义与衡量尺度等强制性的执行标准。

1.科研项目成本的列支不合理

科研项目经费的成本管理比较薄弱,对科研项目的各项成本要素的有效支出无法做出准确核算,对于一些直接费用上,含糊不清现象多有存在。另外,科研项目在实验用房、科研设备等方面,存在诸如交叉使用以及界限模糊问题等现象。而在科研过程中,科研人员把与实际科研情况不符的票据列到科研项目的费用之中,缺乏合理性,明显造成了科研经费的无端流失,使得经费运行成本增加。

2.项目经费的使用存在浪费现象

科研项目所需要的仪器设备是可以通过不同项目组共用来实现对资源的高效利用。但为完成项目预算指标,有些课题组重复购置仪器设备,使得仪器设备被闲置,而实验材料也大量囤积,这都会造成科研资源和科研经费的浪费。

(二)科研人员缺乏成本效益意识,单位成本核算不完善

我国农业事业单位的科研从选题、定题、研究直到课题结束,多数单位没有对项目成本进行核算,而多是将传统的经济技术指标的完成以及研究内容作为标准,而对经费使用的有效性缺乏分析计算。而科研人员的成本效益意识极为淡漠,进行设备的大量重复购置,增加了科研成本,使得其市场竞争力低下。

(三)经费使用未遵循预算规范,支出比较混乱

有些科研项目将国家大型科研项目的子题科研经费,列为横向课题经费的管理与使用,没有进行细化的预算,而因为经费的充沛,在支出上较随意,造成了支出名目繁多,支出混乱。

(四)预算的约束力不够

因为预算是由课题负责人与课题组成员共同完成编制的,而他们不熟悉对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预算的编制以及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等,编制预算比较随意,并且和实际执行有很多差异,造成实际支出和预算严重不符。其次,一些科研人员因为对预算法律意识的缺乏,以及不熟悉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和财务规章,使得他们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进行随意支出,不按照批复的预算进行执行,从而让预算丧失严肃性和约束力。同时,财务部门的监督力度与内部控制上也缺乏完善。

(五)横向课题经费使用缺乏规范

科技体制改革得到了不断的深入,市场经济也活跃,而横向科研课题经费在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科研经费中的比重不断增大。目前,国家对横向课题经费的管理上,没有出台具体有效的管理办法。多数事业单位,在对横向科研经费的使用与管理上比较滞后,只是将其作为科研创收管理。而科研单位对横向科研经费的数量与金额比较重视,但在科研成果的成本核算上则不够重视,对经费支出缺乏科学有效地管理控制,造成经费的开支范围扩大。而大多农业事业单位,在对不同性质和来源的科研经费的使用标准上,没有把握准确,对横向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比较松散。

三、对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强化责任问责制,经费管理严格化

要对责任追究进行强化,使得违法成本增大,并加强科研人员的法制意识与责任意识,加大追责与处罚力度。再者,要对信息平台的建设加强,使用计算机处理技术,将结题方式由原来由课题主持人提出申请向单位科研管理部门、项目管理部门、与财务管理部门进行共同管理转变,进而对科研课题结题而不结账的问题进行解决,让横向课题经费的管理得到再次加强,进行经费的合理使用,并减少漏洞的存在。另外,通过对横向科研经费严格管理,对其收支行为进行规范,并制定出有效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制度,让科研人员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以及自觉遵守财经规章制度,最后将科研成本核算办法进行积极探索。还有,应该将农业事业单位的特点加以考虑,将合理、有效的科研项目成本核算制度引入,对农业科研项目的成本进行核算,最终发挥科研资金使用效益的高效。

(二)发挥预算作用,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

应该做到对预算科学性的提高以及预算严肃性的维护,使得部门间的协调得到加强,并完成科学高效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建立。其次,应该进行健全农业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建立对科研项目经费开支机制进行定期检查与临时抽查。同时,各个部门应该联动监管,规范经费的流程;要对财务人员与科研人员的沟通进行强化,而财务人员更加应该注重学习,要与科研人员积极接触,对业务进行熟悉,并参与到经费预算以及使用的全过程管理中,从而促进项目经费规章制度的履行,增强科研工作者的学术责任感,使经费使用效率进一步提高。

四、结束语

科研项目经费内控管理的严格性是保证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科研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对于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农业事业单位必须加强对科研项目经费的内控管理,以提高科研项目的效率与效益。

参考文献:

[1]黄英.加强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的思考[J].湖南农业科学,2006(5).

[2]陈锐.浅析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J].现代商业,2010(36).

[3]张晓彤.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管理学家,2014(11).

[4]冯旭.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科研经费核算的若干问题浅析[J].福建稻麦科技,2007(4).

第9篇:科研立项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废旧橡胶 拌和工艺 正交试验设计 稳定度 流值

中图分类号: F76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众所周知,被称为“黑色污染”的废旧轮胎, 其堆放或掩埋已造成巨大的环境污染和经济浪费。随着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 我国承受来自废旧轮胎带来的环保压力和资源缺乏将越来越大。另外,废旧橡胶在缓慢分解的过程中不断释放有害气体污染空气,破坏植物生长,影响人类健康。因此,对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工艺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废旧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1.1 原材料与技术性能

试验粗集料采用石灰岩,矿粉为优质石灰石磨制而成。石料的物理力学指标,其中各项指标均按《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E42-2005》规定的方法进行的检测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中的高等级道路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橡胶颗粒由废旧轮胎胎侧在常温下粉碎而成。试验选用4目橡胶,表观密度为1.29g/cm3。沥青采用石油沥青。

1.2 矿质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混合料的空间组成(如石料、砂形成的骨架)和级配的类型是最重要的。集料填充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结合料含量和最终混合料的体积指标,这些因素反过来决定了混合料抵抗环境对其带来的变形和破坏的能力。根据各种材料的筛分结果,通过规划求解得到接近连续密级配AC-20级配中值的级配组成。

2 废旧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的室内拌和试验研究

2.1 试验设计方法

由于橡胶具有与石料不同的特性,使得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其材料的投放顺序、石料的加热温度、拌和时间(加入沥青的拌和时间和加入橡胶的拌和时间)、拌和温度的不同组合进行试验。为了减少试验次数,但能较好的找到最优的搭配以及影响混合料拌和的因素,本文应用正交试验设计,即使用正交表L32(49)来安排试验条件和分析试验结果。

试验中,凡是对试验指标(衡量试验效果的特征量)可能产生影响的原因都称为因素。因素在试验中所处的各种状态或所取的不同值,称为该因素的水平,简称为水平或位级。本次试验的指标有稳定度和流值。本试验选取对混合料的拌和成型起决定作用的九个因素,其分别为材料的投放顺序、加入沥青拌和时间、加入橡胶拌和时间、拌和温度、石料加热温度、成型温度、击实次数、橡胶含量、油石比,考虑到试验的时间和有效性,试验各因素的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四个水平。

材料的投放顺序:(1) 石料 — 沥青 — 橡胶 — 矿粉

(2) 石料 — 橡胶(冷) — 沥青 — 矿粉

(3) 石料 — 橡胶(热) — 沥青 — 矿粉

(4) 橡胶 — 石料 — 沥青 — 矿粉

石料的加热温度:170℃;180℃;190℃;200℃

加入沥青的拌和时间:45S;60S;75S;90S

加入橡胶的拌和时间:20S;30S;40S;50S

拌和温度:150℃;160℃;170℃;180℃

由此确定出加入橡胶的沥青混合料的材料投放最佳顺序、沥青拌和的最佳时间、橡胶拌和的最佳时间、拌和的适宜温度、石料加热的最佳温度。然后按各因素的最佳水平组合,对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进行拌和,制成标准试件,对其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等进行检测,以分析加入橡胶的沥青混合料拌和成型后,其路用性能与普通的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有何不同。

2.2 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

马歇尔试验方法是由美国密西西比州公路局布鲁斯·马歇尔(Brue Marshell)提出的,迄今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马歇尔试验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被世界上许多国家所采用,也是目前我国评价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主要试验之一。马歇尔试验用于测定沥青混合料试件的破坏荷载和抗变形能力。将沥青混合料制备成规定尺寸的圆柱状试件,实验时将试件横向置于两个半圆形压模中,使试件受到一定的侧限。在规定温度和加荷速度下,对试件施加压力,记录试件所受压力与变形曲线。主要力学指标为马歇尔稳定度和流值,稳定度是指试件受压至破坏时承受的最大荷载,以kN计,流值是达到最大破坏荷载时试件的垂直变形,以0.1mm计。

正交试验共包含32组试验,按其各种因素进行拌和、制成标准马歇尔试件。拌和采用干拌法中的外掺法,即橡胶颗粒作为一种单独的集料加入。因为橡胶具有高弹性,在试件的成型分别做了一次成型和二次成型。一次成型中,试验四、五、六、七、十、十二、十三、三十、三十二由于加入橡胶量较大和油石比较小,橡胶与沥青没达到较高的粘结作用,均不成型。因此,本文仅对二次成型进行分析。

2.3试验结果分析

对于正交试验结果的分析,有直观分析法、方差分析法和极差分析法。直观分析的基本思想是:计算各因素每个水平的指标(稳定度、流值)之和与其平均值。分析各因素对试验指标影响程度的大小时,可从各个因素的极差来看。极差指的是一个因素的各水平均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如果一个因素的极差越大,则这个因素对试验指标的影响也越大。利用直观分析法的优点是结论直观明显,在计算量较小的情况下就能区分因素的主次以及获得最佳或满意的水平组合。方差分析是将因素水平不同与试验误差两者对指标的影响区分开来考虑问题的一种数学方法。如果因素水平的变化所引起的试验结果的变动范围,落在误差所引起试验结果的变动范围之内,或相差不大,就可以判断这个因素水平的变化并不引起试验结果的显著变化。本文主要使用直观分析对废旧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的拌和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3结论与结束语

3.1结论

通过改进的9因素4水平正交马歇尔试验,系统的研究了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拌和工艺,得到如下结论:

(1)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废旧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的材料投放顺序、拌和时间(加入沥青拌和时间、加入橡胶拌和时间)、拌和温度、石料加热温度等因素进行了组合试验,以稳定度为控制指标进行了对比,得各因素对稳定度影响的主次为:石料加热温度>材料投放顺序>加入沥青拌和时间>拌和温度>加橡胶拌和时间。

(2)对各试验指标影响最主要的两个因素是材料的投放顺序和石料加热温度。

(3)各因素最佳水平组合为:材料投放顺序为石料 — 橡胶(冷) — 沥青 — 矿粉,加入沥青拌时间为75S,加入橡胶拌和时间为30S,拌和温度为170℃,石料加热温度为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