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风险等级评价方法范文

风险等级评价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风险等级评价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风险等级评价方法

第1篇:风险等级评价方法范文

关键词:基层人民银行;内部控制;审计模式;评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08)01-0057-03

近几年,人民银行总行和天津分行分别制定了《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内部控制指引》、《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内部控制指引》、《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内部控制评价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内部控制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将内部控制定性为: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通过制定和执行一系列具体的制度、程序和方法,对相关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应对的机制和动态过程。指引的出台,标志着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内部控制理论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为构建分支机构内部控制框架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标准,保障本单位依法、正确、有效履行职责。

一、基层人民银行现行内部控制审计模式

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目前推行的内部控制审计模式是依照《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内部控制指引》制定的全面型内控审计模式。

(一)审计模式主要内容

审计内容分为内部控制组织、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措施和内部控制监督五个部分,将上述五个部分归纳为两大类,即宏观类和微观类,宏观主要体现管理、环境、监督等职能。具体由内部控制组织、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监督四个部分组成。微观主要体现业务操作职能。包括:重大事项决策、风险点控制、领导层履行检查职责、授权、不相容职务分离、重要事项报告、应急方案制定等。内容基本涵盖了基层人民银行所有业务领域。

(二)审计方法

审计方法采取现场审计的方式。主要有:一是进点会谈。二是问卷调查。三是被审计单位汇报。四是依据现场审计表逐一进行审计,对内部控制的充分性、合规性和有效性做出“是”与“否”两种判断。五是检查有效项数与检查总项数之比得出被审计单位控制有效率。六是依据内审工作程序形成审计结论、处理决定、整改意见及审计报告等。

(三)审计评价

根据综合考评的分值对审计单位进行评价。具体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A级(85分以上)表示被评价机构内部控制健全,能够较好执行内部控制措施。B级(70分以上)表示被评价机构内部控制基本健全,某些控制措施存在缺欠。C级(60分以上)表示被评价机构内部控制薄弱,存在一定风险隐患。D级(59分以下)表示被评价机构内部控制缺失,存在较大风险隐患。

二、现行内部控制审计模式及评价方法存在的缺陷

(一)现行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指标不完整

现行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未涵盖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内部控制的信息及其沟通、内部控制监督四方面内容。在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上述四方面无具体的评价标准和依据,审计人员难以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例如,在对中支内部控制环境的评价中,涉及职工教育、培训内容时,对应的形式多样,有的采取集体学习,有的分层次进行。学习内容、次数不同,学习效果不尽相同。评价时,既无量的评价指标,也无质的评价指标,无法对学习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二)评价结果缺乏一致性

内部控制活动的优劣应与其它四项内容有着内在的必然的正向联系。即内部控制活动有效,则内部控制环境优良,风险识别及分析科学,信息沟通渠道顺畅,内部控制监控有效。然而,目前的评价体系无法体现五项内容的一致性。例如,在锡盟辖区的内部控制审计中发现,个别支行的内控得分高于辖区平均分,内控有效率却低于平均有效率。内部控制评价得分与内部控制有效率不一致。

(三)评价指标未划分风险级次

人民银行总行《指引》要求“分支机构进行风险分析时应充分考虑外部和内部因素,可采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进行风险分析,将风险区分为高、中、低等不同的风险等级”。但现行审计模式未将风险划分不同的风险等级进行评价,而是以指标控制有效项数与指标总项数之比的有效控制率为评价标准,不能明确反映存在问题风险程度。即使是风险程度不同,只要是控制有效项数相同,有效率就相同。

(四)缺乏对行政管理职能的审计、评价

现行审计模式侧重对业务管理内容的审计,对行政管理内容缺少足够的关注。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不应只停留在查错纠弊的业务审计上,还应对领导层的行政管理职能进行审计。

(五)评价指标的分析方法单一

现行审计评价指标分析只有定性分析,缺乏必要的定量分析。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是”、“否”的简单方法对风险控制进行定性,不能充分说明风险控制的程度。例如,评价审批业务中,审计期内,有些审批符合制度要求,有些审批不符合要求。这样,在一个审计周期内,无唯一的评判结果,不能客观进行评价。

三、建议实行“风险型”审计模式评价机构风险状况

(一)风险型审计模式目标

一是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二是堵塞漏洞、消除隐患,及时防止并发现、纠正错误,保护人民银行资金、财产、人员的安全;三是规范人民银行内部各部门、各岗位行为,使各项工作及内部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

(二)风险型审计模式坚持的原则

一是权威性原则。内部控制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上级行规章制度,以此约束单位所有人员,任何人不得拥有超越内部控制的特权。二是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须涵盖单位内部各项工作及相关岗位,并针对人、财、物管理中的关键控制点,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三是制约性原则。内部控制须保证人民银行内部各部门、各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明确、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四是效益性原则。内部控制须遵循成本效益、效率优先的原则,围绕提高工作效率和确保内控目标实现,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五是适用性原则。内部控制须符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并随着业务的变化、人员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

(三)内控审计评价内容

1.领导班子审计评价。重点审计评价:认真履行领导班子职责情况,传导货币政策,落实宏观调控措施情况,重大事项决策方面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情况,选拔任用干部情况,领导班子团结情况,金融风险处置情况,案件防范责任制落实情况,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洁自律情况,依法行政情况。

2.办公室审计评价。重点审计评价: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和机关管理事项,要害岗位人员考核事项,密级文件管理事项,档案管理事项,计算机安全管理事项,行政许可实施事项 ,印章管理事项,财产管理事项。

3.国库会计评价内容。重点审计评价:执行国库会计制度情况,国库重大事项审批情况,国库业务核算情况,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系统运行及管理情况,组织指导人民币反洗钱工作情况,支付结算管理情况, 印章和重要空白凭证管理情况,账户管理情况, 财务管理情况。

4.货币金银审计评价。重点审计评价:岗位设置是否符合监督制约原则,查库制度执行情况,《发行库管理子系统》运行情况,发行基金调拨情况,库务管理情况,现金管理情况,反假人民币管理情况,人民币流通管理情况。

5.安全保卫审计评价。重点审计评价:保卫工作制度建设及落实情况,持枪人员管理情况,保卫应急预案演练情况,守库值勤情况,管库人员监督制约情况,电视监控报警系统运行情况,枪弹管理情况,消防安全管理情况,技防设施管理情况。

6.金融管理评价。重点审计评价:货币政策传导情况, 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预警情况,农村信用社专项票据发行、兑付审查、考核情况,再贷款管理情况,风险处置情况。

7.调查统计审计评价。重点审计评价:金融统计监测管理信息系统运行情况,金融统计监督检查情况,金融统计资料管理情况,征信管理情况。

8.纪检、内审、事后监督评价。重点审计评价:党风廉政建设情况,执法监察情况,纠风和行业作风建设情况,案件防范和检查情况,工作管理情况,履行职责审计情况,离任审计情况,内控审计情况,审计操作程序执行情况,审计结论定性情况,审计责任落实情况。

9.人事工作评价。重点审计评价:人事档案管理情况,养老统筹管理情况,干部任免、后备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情况。

10.宣传群工评价。重点审计评价:党费管理情况,工会经费管理情况,评优评先情况。

(四)风险控制点分类

风险型审计模式首先要对各个部门、每项业务、每个控制环节的风险进行分析,内部控制的风险点就是内控审计的重点,因此分析风险级次、采取相应措施才能有效控制风险,针对现行模式高风险问题失控与低风险问题失控在有效率上无法准确反映风险程度的情况下,按基层人民银行业务内容可能发生风险的程度,将控制内容划分为一类风险控制点、二类风险控制点和三类风险控制点。一类风险点包括领导班子、办公室、国库会计、货币金银、保卫、金融管理六大类,二类风险点包括调查统计、人事、纪检内审事后监督三大类。三类风险点包括党宣群工一大类。

(五)评价风险等级

采取计算分值的定量分析方法确定内部控制风险等级。根据对各类风险控制点的现场审计结果及风险状况,对被审计机构做出风险等级划分,分为低等级风险、中等级风险和高等级风险三个等级风险。

将一类风险控制点每大类总分确定为100分,共六大类,总分为600分;二类风险控制点每大类确定为50分,共三大类,总分为150分;第三类风险控制点每大类为50分,共一大类,总分为50分。

扣分标准:用每大类风险控制点总分除以每大类控制点得分计算,如某项控制无效将扣除本项得分。如国库会计股共有81个风险点,国库会计属一类控制点,用100分除以81,得出每项检查内容分值为1.23,如果一个风险点控制无效则扣除1.23分。

对检查发现的问题,以控制点为单位按扣分标准扣分。对部门评价,按其扣分比例确定其内控状况等级,对被审计机构总体评价,按得分情况确定其内控状况等级。

1.部门风险等级。将部门内控状况按扣分比例划分为低等级风险、中等级风险和高等级风险三个等级风险。扣分比例在5%(含5%)以下为低等级风险;扣分比例为25%以下(含25%)为中等级风险;扣分比例在25%以上风险级次为高级风险。

2.机构风险等级。将支行总体内控状况等级按得分情况划分为低等级风险、中等级风险和高等级风险三个等级风险。所有的控制点总分为800分(一类控制点总分600分,二类控制点总分150分,三类控制点50分)。得分在760分以上(含760分)为低等级风险;得分在680分以上(含680分)为中等级风险;得分在680分以下为高等级风险。

(六)划分责任类别,实行责任追究

风险型审计模式采取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监督部门根据检查或掌握的情况,按内部控制点与被监督部门关联人的责任进行定性归类,根据该控制点的等级和责任性质分为领导责任、部门责任、岗位责任和集体责任。

假定总分值为100分。

领导责任(10%):主管行长对所负责的部门工作承担领导责任。

部门责任(20%):部门责任人对所负责的部门工作承担领导责任。

岗位责任:岗位责任区分直接责任、间接责任。直接责任是指内部控制点经办人员应主要承担的责任,直接责任人员承担该内部控制点责任的40%;间接责任是指该内部控制点复核人员、事后监督人员应承担的责任,间接责任人员按责任人数共同分担余下的30%责任。

第2篇:风险等级评价方法范文

在拟建高速公路桥梁的初步设计阶段,从桥梁工程的安全风险源评价、多阶段风险评价、关键风险评价指标和风险指标对策措施等多方面着手,结合项目建设条件、工程设计方案、功能要求等方面,开展高速公路桥梁工程安全风险评估研究。选取云南省某高速公路桥梁为项目依托,针对其建设条件风险、施工阶段风险和运营阶段风险共三方面展开讨论,对其进行风险分析、选定风险源、得到评估指标,确定风险等级。结果表明:拟建高速公路桥梁建设和施工条件复杂,运营管理条件相对简单。其中,建设条件风险源众多,风险等级相对较高。针对三方面可能发生的安全风险,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保障措施,减轻风险损失,提高工程的安全性。

关键词:

高速公路;桥梁工程;风险评价

本文从桥梁工程的安全风险源评价、多阶段风险评价、关键风险评价指标和风险指标对策措施等多方面着手,在拟建高速公路桥梁的初步设计阶段,开展高速公路桥梁工程安全风险评估研究。同时,选取云南省某高速公路桥梁为项目依托,针对其建设条件风险、施工阶段风险和运营阶段风险共3方面展开讨论,得到评估指标,确定风险等级。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为相关科研工作人员提供技术支撑。

1安全风险源分析

在拟建高速公路桥梁的初步设计阶段,全面掌握工程的建设条件、施工条件等,利用安全评价方法,确定可能引发或导致桥梁安全风险事故的不利因素,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危害公共安全或社会生活的不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1.1风险源识别

通过对前人工作的总结和后期资料的收集、分析、归纳,将高速公路桥梁工程风险源阶段确定为四个方面,分别是建设条件风险源、施工条件风险源、结构条件风险源和运营阶段风险源。全面准确的掌握其各自风险源的构成、分布、等级、可能造成的影响等相关信息,提高应对突发风险事故的处治能力,有效避免或减少重大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同时,在各阶段风险源确定的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影响因素,对于那些发生可能性极小的或者是即使发生对安全风险评估也影响不大的因素,应及时排除。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绝对不能忽略或遗漏一些重要因素,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决策的可能性。即,通过风险源识别,用定性的方法拟定风险源的权重,有选择的制定风险应对策略,消除安全隐患。

1.2建设条件风险源

建设条件风险因素有很多,其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在综合考虑多方面影响因素、造成的风险程度等方面后,将其风险源确定为地震、不良地质和洪水3个方面。地震风险源主要包括地震地质灾害发生对桩基、桥墩的影响,还包括主梁碰撞受损、支座失效、附属设施破坏、落凉等风险;不良地质风险源主要包括由危岩落石导致的桥梁结构及车辆损伤等和由滑坡、不稳定斜坡导致的桥梁结构受损、人员上网等;洪水风险源主要是指由冲刷导致的有效桩长减短和漂浮物撞击导致的桥墩损伤。

1.3施工阶段风险源

桥梁的施工完成需要众多的工作技术人员,通过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其从图纸转化为实物的过程中是复杂的,这期间会受到社会环境、组织结构、材料质量、施工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为此,综合考虑多方面影响因素,将施工阶段风险源确定为T梁预制阶段风险、T梁吊装阶段风险和桥墩及基础施工风险3个方面。T梁预制阶段风险可能发生的风险事故包括混凝土级配不合理、材料本身存在缺陷、支座钢板预埋件位置错误、预应力孔道曲线位置错误、锚下加强钢筋数量不够、位置不对、超张拉、振捣不密实造成锚下混凝土开裂等多个方面;T梁吊装阶段风险可能发生的风险事故包括吊装过程中发生机械故障、吊装过程中梁体不平衡、发生倾斜、磕碰、现浇湿接缝及横隔板钢筋连接不准确、混凝土浇筑缺陷等;桥墩及基础施工风险可能发生的风险事故包括工期安排不合理,导致汛期未完工、水中架设桥墩支架基础不稳定等。

1.4结构设计风险源

结构设计风险源方面,我国开展桥梁施工设计已经有半个世纪之久,其相关的技术规程、流程规范已经较为成熟,如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设计安全风险评估指南、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等等。为此,针对结构、施工工艺相对简单,长度相对较短的高速公路桥梁,在本文不会做过多的文章,主要从其他3个方面展开讨论

1.5运营管理风险源

桥梁在运营管理期的风险是多样化的,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长期的,同时也具有较大的偶然性,各种不利因素均可能对桥梁未来运营造成影响。总结查阅相关资料,通过统计筛选分析后,将运营管理风险源确定为混凝土开裂、钢筋衎蚀失效3个方面。混凝土开裂的主要风险在于它的不可避免性,由外荷载直接应力引起的裂缝和次应力引起的裂缝和由变形引起的裂缝等;造成钢筋锈蚀失效的主要原因是氯离子的腐蚀作用,既包括特殊工艺下的预应力钢筋,也涵盖普通包裹的、在外的钢筋材料;高速公路上重载货车超载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长时间的超负荷载重可能导致梁体开裂、支座破坏、路面受损等风险。

2风险评价指标

风险评价的基本过程可以概括为3个方面:风险识别,即通过风险识别确定多方面风险源;风险估计,即通过风险评价指标的确定,完成对风险大小的评价;风险控制,即通过前述一系列的评价总结,提出风险控制对策,做好应急预警预案工作。因此,针对风险评价指标方面,参照《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设计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里面的风险发生概率等级判断标准、人员伤亡等级判断标准、经济损失等级判断标准、环境影响等级判断标准,如表1~表4所示。

3风险指标对策措施

所谓风险,往往是由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发生风险事故所造成的损失二者共同决定的。也就是说,概率过低或损失过小都不会造成很大的风险。因此,根据根据不同的风险概率等级和风险损失等级,建立风险等级评价矩阵,如表5所示。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采用不同的风险控制对策,制定相应的处置措施,结合上述风险矩阵,得到风险等级划分和控制对策表,如图1所示。如图1所示,如图1所示,将安全风险等级分成了可以接受、有条件接受和不可接受3个档次。其中风险水平有条件接受又分为了2档,工程有进一步实施预防措施以提升安全性的必要和必须实施削减风险的应对措施,并需要准备应急计划。

4工程应用

选取云南省某高速公路桥梁为项目依托,针对其建设条件风险、施工阶段风险和运营阶段风险共3方面展开讨论,对其进行风险分析、选定风险源、得到评估指标,确定风险等级。

4.1工程概况

依托桥梁工程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设计道路等级为高速公路,双向4车道通车,设计时速100km/h,桥面宽度23.5,单幅桥面宽度16.75m,设计基本风俗25m/s,震基本烈度8度,地震动峰值水平加速度为0.2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s。

4.2风险源分析

通过对基础资料的整理、设计资料的分析归纳得出,选定地质风险、水文风险和地震风险作为建设条件的风险源;选取吊装阶段风险和桥墩及基础施工风险作为施工阶段风险源;选取混凝土破坏和超载作为运营阶段风险源。确定包括滑坡、不稳定斜坡、崩塌、洪水、地震、桥墩震害、支座失效等多风险因素的当前状态,风险发生概率级别,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环境影响损失级别,利用表5统计得到风险级别。

4.3风险等级及对策措施

通过风险源分析得到,桥梁工程的滑坡崩塌风险级别为III级,建议召开专家方案论证会,进一步讨论实施方案的可行性;洪水冲刷风险等级为II级,建议针对桥墩附近加设保障措施,并定期检测巡查;因震害引起的桥梁支座失效风险等级为III级,建议通过进一步计算适当增加支座厚度,增大抗剪切变形能力;超载风险等级为II级,建议加大检查力度,通过设计指标提高抗超载能力。

5结论

第3篇:风险等级评价方法范文

1.1农业机械及农机安全

农业机械是指在作物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过程中,以及农、畜产品初加工和处理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机械。农业机械包括农用动力机械、农田建设机械、土壤耕作机械、种植和施肥机械、植物保护机械、农田排灌机械、作物收获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畜牧业机械和农业运输机械等。农机安全是指从人的需要出发,在操作者使用机械的全过程中,达到使人的身心免受外界因素危害的存在状态和保障条件。简单来讲,就是农机设备本身应当符合安全要求,并且设备操作者在操作时应该符合安全要求。

1.2农机风险评价

农机风险评价是以实现人—机系统安全为目的,根据安全系统工程原理,采用科学的方法和程序识别、评估与农机有关的风险,分析农机事故的发生原因,并据此制定相关措施降低风险的过程。该过程一般从对农业机械限制的确定开始,继而通过危险辨识确定出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然后对风险进行评估和评定,据此采取相应措施消除或减小风险。农机风险评价的整体流程如图1所示。

2农业机械风险分析

2.1机械限制的确定

机械限制分为预定使用和可预见误用两种类型,应该考虑农业机械寿命周期的所有阶段,包括:①使用限制,主要指农业机械的适用范围以及农机操作者的限制方面(性别、年龄、用手习惯等);②空间限制,主要考虑农业机械的运动范围、安装和使用的空间要求、机械所需动力源要求等;③时间限制,具体指农业机械及其组件的“寿命”、规定保养的时间间隔等;④其他限制,如环境条件(作业时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气候潮湿或干燥,对粉尘和湿气的耐受力)、农机的室内管理和作业对象的特性[4]。

2.2农业机械危险识别

2.2.1农业机械危险分类

一般而言,农业机械危险主要分为3大类[5]:①机械危险,也就是作业过程中,农机设备直接造成人身伤亡事故的灾害性因素。机械危险的主要形式有挤压、剪切、拉入、缠绕、转动、蓄能和切割等。②非机械危险,主要是指在机械设备生产过程以及作业环境中能导致伤亡(非机械性损伤)事故或诱发职业病的因素。非机械危险的主要形式有电气危险(如农用电机绕组绝缘不良使外壳带电)、高热危险(如高热的机体,炽热的排气管)、噪声危险(如柴油机发动噪声)和振动危险(如手把、座椅振动)。③其他危险,这类危险主要由于操作者及其他客观条件(如路面状况、气候、危险材料和物质等)引起的,如农机道路交通事故、倾翻、绊倒和跌落等。不同机械可能产生不同形式的危险,危险识别的目的是在机械限制范围内确定并形成危险、危险环境和危险事件的清单。

2.2.2危险识别方法

危险识别主要有两种方法: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6](如图2所示)。自上而下的方法以潜在伤害(如切断、刺伤)为出发点确定危险原因,即引发危险事件的操作、危险环境等。自下而上的方法则是以所有可能的危险为起点,在确定的危险环境下,考虑所有可能出错的途径(如人为差错、部件失效)和导致伤害的方式。两种方法相比较后者考虑较为全面,但过程复杂,所需时间较长。

2.3农业机械风险评估

机械伤害产生的前提是要有危险的存在,但有危险不一定都产生伤害。风险评估的目的是根据危险识别的结果对每种危险状态的风险要素进行评估,进而确定风险,并对其进行等级划分。根据风险的定义,一般把事故发生概率和事故后果严重程度作为基本的风险要素。

2.3.1事故发生概率的确定

根据相关资料,农机事故发生概率主要受以下3个因素的影响:操作人员在危险中的暴露程度、危险事件的发生状况、限制或者避免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据此可以根据下面的内容来确定事故发生概率这一风险要素的等级:1)操作人员暴露于危险区域的时间以及进入危险区域的人数和频率。等级划分一般为:罕见暴露、偶然暴露、每天工作时间暴露和连续暴露。2)危险事件发生频率,等级划分一般为:几乎不发生、不太可能发生、可能发生、非常可能发生和必然发生。3)限制或避免伤害发生的可能性,等级划分一般为:不可能和可能。

2.3.2事故后果严重程度的确定

该要素的等级可以通过受伤害人数和人体健康受伤害的严重程度来确定,可以把以往的历史数据作为基础资料,将事故后果严重程度等级划分如下:1)灾难性的:导致死亡或永久残废的伤害或疾病;2)严重的:导致人体严重虚弱的伤害或疾病;3)中等的:要求救护的显著伤害或疾病;4)轻微的:至多需要急救的轻伤或没有受伤。

2.4农业机械风险评估方法选择

风险评估方法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类。可应用于农业机械风险评估的方法主要有风险矩阵法、风险图法、评分法以及综合评估法等。这些方法不但可以对风险水平进行排序,还可以通过减少风险的多少去评估采取的措施,进而选择最佳解决办法。风险矩阵法[7]是其中应用较广的一种机械风险评估方法,它针对每一类危险要素,将决定危险的两个风险因素划分为相应等级,形成矩阵,从而根据交叉单元对风险大小进行定性评估。风险矩阵法主要包括4个步骤:选择风险矩阵、评价事故发生概率、评价事故后果严重程度和确定风险等级。其中,在风险矩阵的选择方面,对于同一个危险要素,不同的风险矩阵可以选择不同风险等级。等级范围通常选择3级到10级,最常用的等级是4级和5级。表1给出了风险等级为4级的风险矩阵列表。

3风险评定

在风险评估之后要进行风险评定,即根据选择的评价方法对评估出的全部风险要素的综合作用进行评定。评定完成之后会得到相应的风险列表排序,然后结合实际情况和具体机械,与可接受的风险等级进行比较,如果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则该风险评价过程结束;如果风险是不可接受的,则需要采取措施减小风险,然后再次按照图1的流程进行风险评价,直到所有风险都达到风险可接受的范围。

4基于WSR的农机风险减少策略

WSR是“物理(wuli)—事理(shili)—人理(ren-li)”方法论的简称[8],它是一种带有东方色彩的方法论,也是一种解决复杂问题的工具,由中国学者在1994年提出。其中,物理指物质运动机理、运动规律的总和;事理指做事的道理,也就是管理规律,决策方法等;人理指整个活动群体中的各种人际关系。根据WSR理论,在处理复杂问题时既要考虑对象“物”的方面,又要考虑这些“物”如何被更好地运用于“事”,同时还必须考虑人在认识问题、处理问题以及实施管理决策中的作用。把W,S,R放在一起,从而达到知物理,明事理,通人理,系统、完整地解决问题。作为一种方法论,WSR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4.1农业机械风险减小的“物理”基础

风险减少中的“物理”因素主要包括农业机械的设计原理、操作规程以及识别出的所有危险因素等各种客观存在。这些客观存在是对农机安全的正确认识,是符合农机安全规律的科学基础,也是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风险的前提。因此,在拟定安全措施前要根据原有物质基础对备选解决方案的可操作性进行把握。

4.2农业机械风险减小的“事理”准则

风险减小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而措施的拟定就是在“物理”的基础上进行“事理”分析的过程,也就是要根据风险评定结果,寻求降低风险的最佳解决方案,并力求以最小投入达到最优结果。风险减小中的“事理”主要体现在:①在明确“物理”因素的基础上,寻求更有效地降低风险的方法和途径。例如,农机上转动手柄的人性化设计、农业机械安全设计技术创新方向的判断等都是“事理”因素在技术层面上的体现。②根据风险评定结果,编制农机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是应急行动快速、高效实施的保证,可以严防事故进一步扩大,有助于将事故对人员、财产的损失降至最低程度。农机事故应急预案是从根本上降低损失、减小风险的措施,因此也属于“事理”的一种体现。③个人的行为方式和特点对风险减少措施制定和实施的影响。对于同一种危险因素,不同的人可能主张采取不同措施来降低风险。这是由不同个体知识储备、经验以及能力等方面的差异造成的,属于正常现象,也是“事理”因素发挥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在风险减小措施的制定过程中,“事理”因素居于首要地位,只有做到“明事理”才能快速找到减小风险的最优措施。

4.3农业机械风险减小的“人理”保障

风险减小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障人员安全,而这一过程也是通过人来实现的,因此人在整个风险减小措施制定的过程中居于主体地位,这是“人理”因素的体现。制定措施减小风险的过程也是一个决策过程,该过程中涉及到的人员比较复杂,设计者、监理方以及使用者三方人员代表不同的利益范畴,对风险的要求由于身份的不同而有所差别。同时,每个人的情绪、心理素质、价值取向、行为动机等都会存在差距,并且这种差距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因此在制定风险减小措施的过程中应该寻找那些能够制约或者推动个人行为的影响因素并加以重视,从而保证所选方案的顺利实施。此外,从宏观方面来看,农业机械化的法制建设也属于农机风险减少的“人理”范畴。健全的立法机制可以促使相关人员在农业机械的生产、使用、维修等过程中按规定办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风险。与国外相比[9],我国的农业机械化立法机制还不够健全,应当吸取经验,不断完善。简而言之,“人理”就是风险减小过程中所有涉及人员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过程,并且通过研究和理顺这种关系,促使有关人员在现有“物理”的基础上,按照可接受的“事理”将农业机械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之内。由此可见,“人理”在3者之中处于主体地位,是农业机械风险减少的保障。

5结语

第4篇:风险等级评价方法范文

1)风险预测风险预测和甄别需要找到引起风险和风险存在的主要因素,并且对由此而引发的后果进行恰当的判断和估计,这是进行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常常为人们所忽视,对风险的范围、程度和种类进行人为的扩大或者缩小,导致了在后期对风险分析和处置中出现错误,造成了风险管理的失真[1]。2)风险识别要识别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风险常常需要准确地对风险因素进行解读,通过构建风险层次图,利用反向思维的方法找到其中的不稳定因素,经过论证之后,再经过对建筑项目的评估不断积累经验,从而提高风险识别的准确率。在进行设备风险识别过程中要对所发现的风险因素进行正确的判断,确定其是否客观存在。风险预测是对施工过程中的不利因素进行判断,确定其发生的概率。但是仅仅确定其概率还是不够准确的,一般情况下还需要确定其概率分布密度,以进一步确定其发生的可能性。3)风险因素的定量分析在对风险识别和预测的基础上,还需要对风险因素进行定量分析,评估出各个风险的概率及其造成的损失,从而找到其中的主要风险,为防范和控制这些风险提供根据。可以将风险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以便从不同程度进行控制。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和一般的风险管理一样,常常要对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把施工过程中的分析进行量化。定量分析有决策树分析、概率分析、敏感性分析、模糊数学法等方法。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但是也有相应的缺点,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综合某几个方法使用,提高其预测的准确率。

2建筑施工中的安全评价

建筑施工安全评价的目标确定了建筑安全水平的指标,按照不同的安全层次可以分为高、中、低三个结构层次。其中最高层表示施工安全的总目标是唯一的,是为了确保施工全过程的安全;中间层是由影响施工安全水平的主要相关指标组成;最低层是由影响施工安全主要指标的分指标组成。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体系是一个自我完善体系,有着其独特的评价方法和原则[3]。根据确定好的安全评价指标,对每个施工安全评价进行打分,然后带入到相应的数学函数中,从而对这些指标进行数学量化。在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中常常采用AHP-Fuzzy的评价方法,它是通过层次分析的方法确定每个层次指标在建筑施工安全指标中的权重值,然后按照一定的数学方法得到一个综合性的指标,从而来评价施工安全的状况[2]。在层次分析中,利用AHP的思想将影响安全的因素按照重要性的要求从高到低排列成不同的层次,然后对每一层次中的要素进行数学量化,建立起因素的权数,为最终评价决策提供数学支持。其具体步骤为:在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体系中建立层次结构模型;然后对每个层次的要素按照上一级中的某个要素判断其相对重要性,通常用1~9个标准来确定,其标度和含义如表1所示[3]。然后利用互相比较的方法对相关因素进行评分,建立判断矩阵;利用方根法、特征值法求解判断矩阵就是把一个层次上的所有元素相对上一层的某个元素排列出一个优先顺序,也就是求解矩阵的特征向量。在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中各个指标的权重分配通常是根据经验确定各个指标的重要性,然后确定其权重值,这样在实际应用中难以做到客观准确,通过层次分析的方法将问题分解成不同的结构,通过对比的方法建立判断矩阵,再对矩阵进行求解从而确定某个指标的重要性。在计算完成后还应当计算其权重的偏差,其中的重要一步是进行一致性检验,使偏差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建筑安全评价的结果是根据相应的数学方法判断建筑施工安全水平和安全等级之间的关系,如果是“好”就表示建筑施工安全状况良好,不存在安全隐患;“合格”表示安全水平处于恰好符合安全要求;“差”表示安全隐患比较严重,必须立即停止施工,加强安全检查[4]。评价对象可以被划分为不同的单元,例如在评价某个煤矿建筑工程中瓦斯爆炸事故的危险性,可以以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作为评价单元。假设隧道中有两个工作面,可以划分为甲、乙两个评价单元,应当怎么确定这两个评价单元的安全风险呢?一种方法是利用甲、乙两个评价单元结果相加的方法;还有一种是对甲、乙分别进行风险等级划分,也就是先得到各自评价单元的风险等级,然后利用等级比较高的作为整个评价对象中的风险等级。其中第二种方法可以看做第一种方法的补充,克服了第一种方法上的局限性。又如在贵族清镇到黄果树的高速公路建设的过程中,利用了世界银行的贷款。由于此项工程巨大,其中的风险管理要求也比较严格,对于施工方来说施工风险也比较大。但是由于采取了相应的风险分析和风险控制,大大地降低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同时也减少了施工方的经济损失。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不能够采取科学合理的风险控制措施,将会给施工方带来各种难以估量的直接和间接损失。由此看来,在建筑施工建设过程中通过引入适当的风险控制和分析策略,能够有效地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

3结语

第5篇:风险等级评价方法范文

关键词:模糊评判法 煤矿风险等级 商业保险费率 浮动费率

0 引言

商业保险业与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相结合,保险机构主动介入工伤预防,是国外的一条成功经验。保险业发育比较成熟的两个代表性国家是德国和日本。在我国,商业保险的产品还没有真正进入煤炭领域,煤矿一旦发生事故基本是政府买单。我国虽然强制推行了工伤保险制度,但事故的赔付非常低,事故伤亡人员及其相关方得不到根本保障,煤炭生产企业仍旧存在非常高的风险。商业保险进入煤炭领域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商业保险进入煤炭领域,必须探讨一种有关煤矿安全生产的综合量化指标与费率浮动之间的科学系数关系,即建立煤炭领域商业保险费率制度,商业保险对安全生产的促进作用才能真正发挥出来。目前,我国有各类性质的煤矿一万多家,其自然条件、地质条件、开采技术条件、装备水平、灾害类型、管理水平等千差万别,其风险水平不一,风险的大小没有一个可靠的评估方法,灾害后果的严重程度无法准确预测。煤矿生产系统是一个由人-机-环境构成的复杂系统,影响煤矿工伤风险的因素错综复杂,各个因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是典型的灰色模糊系统,所以可以考虑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煤矿工伤风险综合评价。

1 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煤矿开采系统是由人员管理、机械设备和地质条件等组成的。影响矿井安全的因素众多,大部分评价指标具有不确定性、模糊性,难以进行准确的定量分析和评价。而且,煤矿开采涉及的因素较多,包括开采、通风、地质、机械、人员培训等,这些因素往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众所周知,要评价一件由单因素确定的事物是比较容易的,但如果涉及的因素多了,就会出现从这个因素出发对它做出一种判断,而从另一种因素出发又可以对它做出另一种判定的局面,这样就产生一个综合各方面因素做出一个更接近实际的综合评判的问题,这就是综合评判方法。模糊评价是利用模糊数学的基本理论来将模糊信息定量化,它合理地选择因素域值,再利用传统数学方法对多因素进行定量评价,从而科学地得出评价结论,该评价方法的优点在于不会忽略因素在程度上的差异[1]。进行模糊评价的过程是首先要建立影响评价因素集,并对各因素赋予相应的权数,然后由评价者建立评价集并对各因素进行评价,从而得出评价矩阵。最后由相应的权数与评价矩阵计算形成系统隶属度,按最大隶属度原则从评判级中确定系统的安全等级。模糊综合评判决策的具体方法与步骤如下:①建立综合评价的因素集。因素集是以影响评价对象各种因素为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用U来表示,即U={u1,u2,…un}为n种因素(或指标)。②确定因素权重。由于各种因素所处地位不同,作用也不一样,可用权重A={a1,a2,…an}来描述。③建立综合评价的评价集。评价集是评价者对评价对象可能做出的各种结果所组成的集合,用V表示,即V={v1,v2,…vm}为m种评判(或等级)。④建立模糊综合评判矩阵。用rij(0≤rij≤1)表示vj对因素ui所作的评判,得到模糊综合评判矩阵R=(rij)n×m。⑤建立综合评价模型。确定R、A之后,通过变换得到B=A°R=(b1,b2,…bm),它是V上的一个模糊子集。其中,“°”为综合评价合成算子。⑥确定系统总得分及评价安全状况。综合评价模型确定以后,可得出系统总得分。根据系统总得分,对照安全等级表就可以评价出安全状况。

2 煤矿安全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是风险评价的核心问题,不同的指标体系结构就会得出不同的评价结论。矿井安全风险评价中,并非评价指标越多越好,关键是评价指标在评价中所起作用的大小。结合影响煤矿安全的风险因素分析以及企业运行的实践,严格按照煤矿安全风险指标体系的设计步骤和流程,将该指标体系分为自然地质条件及环境指标体系、人员素质及人身伤害情况指标体系、安全综合管理指标体系和安全技术及措施指标体系四大体系。该指标体系能反映煤矿生产系统的所有主要影响因素,也能适应评价模型的需要,而且所有的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可量化。

煤矿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见图1。其中,各指标的权重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

3 煤矿安全风险等级及煤矿商业保险费率制度

对煤矿个体而言,安全事故具有偶发性,若仅根据过去一至三年的事故发生率或工伤保险赔付情况,难以准确测算未来事故发生率或工伤保险赔付情况,从而难以进一步确定合理的浮动费率。若综合考虑其它相对稳定的影响因素,如地质条件、机械化程度、管理水平等,对煤矿进行工伤风险综合评价,再根据综合评价的结果结合往年工伤保险赔付情况来确定各个煤矿浮动费率,将更全面。

3.1 煤矿安全风险等级的确定 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煤矿的安全风险进行综合评价,根据综合评价量化结果确定煤矿风险等级,得分越多,煤矿的风险越小,反之,风险越大。煤矿安全风险分级见表1。

3.2 煤矿商业保险费率制度 按照高风险高费率的原则,商业保险公司根据表1中煤矿安全风险等级的划分结果,一一对应地制定科学的费率标准,风险等级高的煤矿执行高费率标准,风险等级低的煤矿执行低费率标准,形成有别于其他行业的商业保险费率制度。同时,商业保险公司要建立一整套科学的煤矿安全绩效考核机制,确定上浮或下调费率的条件和调整幅度,与煤矿商业保险费率制度配套使用。商业保险公司在对煤矿出售保险产品前,首先对煤矿进行风险等级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结合煤矿安全生产绩效调查结果,综合确定煤矿首次执行的保险费率标准。对于浮动费率,借鉴国外商业保险费率浮动经验,根据煤矿企业安全风险评价等级进行划档,70分以上的降低费率,60-70之间的不变,60分以下的提高费率。发达国家保险费率浮动范围一般在10%至40%之间,根据我国目前安全生产状况还远远落后于这些国家的国情,为了促使企业更加注意安全、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可以将浮动范围扩大到50%。

4 实证分析

本文选取了长春羊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二井作为煤矿安全风险综合评价研究的实例。

4.1 煤矿概况 长春羊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二井,核定能力90万t/a。斜井开拓,两段主副井筒为矿井辅助提升,东侧的两段大倾角皮带井为矿井主提升。现生产水平标高为-220m~-140m,东西两翼各有一个炮采工作面,05年产量48.5万t。平均走向长415m,平均倾斜长70m。上部为采空区,其余均为实体煤。羊草矿为高瓦斯矿井,相对瓦斯量10.83m3/t。矿井涌水量15m3/h,雨季时矿井涌水量最大可达30m3/h。本采区无钻孔通过,与地面无水力联系,地表也无导水裂隙。

4.2 安全风险评价因素集确定 本文数据来自该矿的调查数据,是由专家组(共4人)进行调研,对各种因素进行独自评测,然后得出结果,安全技术及措施评判结果如表2。其他指标类似。

5 结论

①根据国外的经验,商业保险产品进入煤炭生产领域,保险公司参与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督与管理工作,有利于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商业保险的事故赔付可以保障相关人员的利益,降低企业的生产风险,减轻国家的经济和管理负担。②商业保险产品进入煤炭生产领域,必须建立科学的煤矿风险评估体系和煤矿安全绩效考核体系,以降低商业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③科学合理的煤矿商业保险费率制度和浮动费率机制,有利于催进煤矿法制化、标准化、机械化等建设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炎杰.我国实施煤矿业强制雇主责任保险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

[2]梁美健,杨光.保险业介入煤矿安全生产需解决的几个问题[J].煤矿安全,2006.

[3]徐然.商业保险在煤炭业中发展问题的探讨[J].金融与投资,2010,8.

[4]孟超.浅谈构建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思考[J].神华科技,2010,2.

[5]徐桂香.煤矿工伤保险的现状分析[J].产业经济,2010,7.

[6]蔡和平.中德工伤保险法律制度比较研究[D].北京大学,1996.

[7]刘仲力.发展我国工程保险的对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

[8]王文.工伤保险实行差别费率和费率浮动的设想[J].中国劳动,2003(2):15~16.

基金项目:

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资助项目(Funding Project of Competence Development Program for Beijing VET Teachers)。

作者简介:

第6篇:风险等级评价方法范文

【关键词】海洋石油平台;安全风险评估;模糊评价法

某近海石油的海上钻井平台是导管架钻井贮油的生产平台,它是由我国自主设计、生产和安装的。根据对海洋平台事故的调查,我们发现了造成平台失效的几类关键因素:(1)拖航、就位、验船及联检的原因;(2)钻井、完井施工的诱因存在;(3)生产井的转注水井作业的因素;(4)海上安装作业的并网过程中产生的失效原因;(5)自然环境的影响。本文把海上平台的施工的风险诱因归纳分为以上五类并选择了其中21个风险诱因展开分析。

1.确立定评价因素的集合

根据因素集合:

N={N1,N2,N3,N4,N5},完成对因素集合N的第二次划分,从而获得第二级因素集合:

N1={拖航风险,钻井船归位风险,联接风险,验船风险,核查风险}={N11,N12,N13,N14,N15}

N2={钻井风险,井口装配风险,射孔风险}={N21,N22,N23}

N3={洗井或者是压井风险,下套管及固井风险,开滑套和拆生产管柱的风险,采油树的风险,装注水管柱或者防喷器的风险}={N31,N32,N33,N34,N35}

N4={人为原因,技术原因,外部影响,系统和设备自身的限制}={N41,N42,N43,N44}

N5={海水冲击,海生物的腐蚀,风暴或者地震,船舶或者是海冰等的碰撞}={N51,N52,N53,N54}

评价指标系统的设立过程一般使用定性与定量巧妙结合的办法,将评价集合W划分成很小、较小、一般、较大及很大五个类型,而且设立对应的用于评价等级分行的向量D={D1,D2,D3,D4,D5}={120,100,80,60,40}。

2.单因素的模糊评价

(1)模糊综合评价过程使用Bi=Ai*Ri的计算模型,然后计算出相应的评价指标的Bi(即模糊评价向量):

①“拖航、就位、验船及联检风险”的B1(即一级模糊的评价向量)的计算过程为:

B1=A1*R1=(0.2394,0.2353,0.3279,0.1868,0.0109)

根据隶属度最大的规则可知,“拖航、就位、验船及联检风险作业”的风险系数等级是“一般”。

②“钻井、完井施工风险”的B2(也就是一级模糊的评价向量)的一般计算过程是:

B2=A2*R2=(0.2419,0.3288,0.2395,0.1878,0.0001)

同理依据隶属度最大的规则,“钻井、完井施工风险”的风险系数等级是“较小”。

③“生产井转注的水井施工风险”的B3(也可以叫做一级模糊的评价向量)的计算方法如下:

B3=A3*R3=(0.1548,0.3141,0.0989,0.2012,0.0316)

同样遵循隶属度最大的规则,“生产井转注的水井施工风险”的风险系数等级也是“较小”。

④“海上装配作业的风险”的B4也就是一级模糊的评价向量计算步骤如下:

B4=A4*R4=(0.1818,0.2825,0.2739,0.2047,0.0565)

依然根据隶属度最大的规则,“海上装配作业的风险”的风险系数等级是“较小”。

⑤“自然环境风险”的B5(即一级模糊的评价向量)的计算过程是:

B5=A5*R5=(0.2249,0.2648,0.3273,0.1757,0.0082)

同样根据隶属度最大的原则,将“自然环境风险”风险等级划分到“一般”一栏。

(2)此平台的安全风险系数的综合评价模糊层次的综合评判B按照下面的算法进行:

B=A*R=(0.1948,0.2820,0.3029,0.1936,0.0248)

同理依据隶属度最大的规则,此平台的风险系数划分到“一般”一栏。

3.全面的模糊评价

综合评价的量化计算:

W=B*CT=0.1950*100+0.2826*80+0.3034*60+0.1925*40+0.0250*20=68.512

由以上计算可知:此海洋平台的最终安全风险评分是68.512。造成整个平台的安全评分不高的因素有:本身风险系数比较低的钻井、完井施工因素、生产井转注水井施工的原因、海上装配作业的因素;本身风险系数一般的“拖航、就位、验船及联检”与“自然环境”的影响。

4.总结

由于就位风险是构成整个平台风险的最主要的一个风险因素,所以,平时的生产管理过程中应该注意提升平台方位的信息分布,提前计划传船舶的航行路线,防止碰撞。最好建立避免碰撞的系统,利用各种各样的防撞设备,能够避免海洋平台结构受到船舶撞击的直接作用,从而延缓撞击时间,削减撞击力,确保导管架结构可以安全使用。自然灾害可能会造成油气泄露。避免油气泄漏的办法通常有:不要堆积可燃物,操作室内设有良好的通风设施,尽量缩减热加工的区域,保证防爆设施的维修效率,阻止潜在泄漏源的出现,提升维修的工作质量,避免因油气泄漏造成的火灭爆炸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第7篇:风险等级评价方法范文

关键词:核心企业;供应链;改进AHP;模糊理论

Abstract: The core enterprise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e supply chain. If any part of the supply chain has a risk, it will make the core enterprise affected, even lead to supply chain disruptions and unhealthy functioning. Therefore, both risk early warning and assessment in the supply chain are very important, which is also to ensure the healthy operation of all parts of the supply chain.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domestic supply chain risk assessment researches, in this paper, 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model is established using the improved AHP and Fuzzy theory. Improved AHP makes up for the shortcomings of traditional AHP on the scale, also makes the right to get closer to the actual weight. Finally, a case study is given to illustrat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algorithm.

Key words: core enterprise; supply chain; improve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Fuzzy theory

引 言

供应链本身就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带来供应链风险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如何处理好供应链所面临的风险不仅能使供应链健康的运作,而且能使供应链中各合作商获得最大利益。供应链是由多个不同的独立企业相互合作而成,如果供应链的各合作企业中有任何一个存在着风险,那么就可能导致供应链的核心业务出现风险,甚至会导致供应链的中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竞争力也越来越大,而供应链也变得越来越复杂,核心企业在选择自己的合作商的时候也面临着很大的风险,所以关于供应链各合作商的风险预测和评估,在学术界也越来越热。文献[1]中,杨康等将节点度的指标引入风险评价中,并从复杂网络角度建立双层双维风险评估模型。文献[2]中,钟嘉鸣等综合了模糊理论和层次分析法的优点,并克服它们各自的不足,把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有机的结合起来,建立了教学质量综合评估模型。文献[3]中,赵刚等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和熵权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网络中的信息安全问题进行评价。文献[4]中,段秉乾等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复杂产品创新所面对的风险进行分析,提出了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风险综合评估模型。文献[5]中,方正等采用了聚类分析和层次分析方法对商场建筑进行火灾风险评估,计算风险的评估值,并确定风险的等级。文献[6]中,鲁f欣等把模糊判断应用到网络安全风险评估中,并利用模糊隶属度理论把定性指标定量化,提出了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本文首先从影响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各个环节出发,分析影响供应链的因素,包括采购风险、配送风险、制造风险、需求风险等,然后运用模糊理论构造模糊隶属度函数,接着用改进AHP建立判断矩阵,并采用方根方法进行权重的计算,如果权重值不合适要进行归一化处理,最后根据风险等级计算公式得到风险等级的值,查表即可以得到风险等级。

1 供应链中核心企业风险模型的构建

1.1 风险等级的确定

风险的定义是指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人们从事某种活动所受到的损失或危害。本文对供应链各合作企业间的风险评估采用双因素评价方法,评价风险的指标为风险等级。风险等级主要有风险的危害度、风险概率两个变量构成。

可以把风险等级表示为Z=FP,C,其中P表示风险发生的概率,C表示风险危害度。则风险等级可以计算如下[7]:

1.2 模型构建的具体步骤

Step1 建立风险因素集

Step3 改进层次分析法以及对指标权重的计算

(1)改进的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由美国运筹学家沙旦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是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但是传统的层次分析法存在不足,传统层次分析法采用了1~9标度,级别差别大,往往不能满足相对完善的指标赋权值。根据已有的文献[8],对标度进行了改进,在原来的基础上又重新加入三种标度类型,对于评价准则的指标是非数量性指标时,采用表2中所示的第二种和第四种,但是第二种标度的ε(偏离一致性指标)较小,得到的指标权重更精确。

(2)构造判断矩阵并计算权重

首先建立供应链中风险层次结构图,此层次结构可以分为三个级别,核心企业风险层、一级风险因素层、二级风险因素层(如图1所示)。

构造判断矩阵,聘请本行业的专家或者有多年工作经验的管理人员对各风险因素进行两两比较得到判断矩阵A,判断矩阵A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a>0,a=1,a=1/ai,j=1,2,…,n易知判断矩阵A是一个正交矩阵,而且左上和右下的数值互为倒数,对角线上面的元素均为1,做判断的时候只需要做nn-1/2次比较。如表3为一个4×4的判断矩阵:

其中:w为表示判断矩阵A在特征值λ下对应的特征向量。

接下来为了度量不同阶数判断矩阵是否具有满意的一致性,需引入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β。当阶数大于2时,如果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比率u满足u=ε/β

Step4 求评价向量B

一级评价向量B=w*R

二级评价向量B=w*R

依次类推还可以把因素集U分为更多级模型。

Step5 求风险等级

利用C=B*V公式求出风险危害度,利用Z=FP*C=1-1-P*1-C求出L险等级值,查表得到风险等级。

2 案例分析

某汽车公司所面临的供应链各合作伙伴合作风险因素集U=合同类型C,利益分配风险C,合作类型C,信誉风险C,风险等级评价表V=很低0.1,低0.3,一般0.5,高0.7,很高0.9。根据不同的标度值和评价标准,选择各个企业中有经验的管理人员或专家建立判断矩阵和模糊关系矩阵R:

第一步 求危害度C的模糊评估

专家对U中各风险因素的评语如表4所示:

表5、表6为各风险因素的判断矩阵:

由表5、表6可知各风险因素权重:

第二步 对供应链各合作企业利益分配风险发生的概率P的模糊评估

选择有多年工作经验的管理人员和专家共15人,根据评价标准对供应链各合作企业利益分配风险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如表7建立模糊评价矩阵R。

3 结论与展望

本文采用了模糊理论和改进AHP综合的评价方法,对影响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各个环节进行风险分析评估,改进AHP弥补了以往传统的标度的缺陷,它得到的判断更能接近实际。但是AHP算法本身就是一个主观评价方法,尽量要剔除一些不合适的评判结果,如何克服这一问题也是作者以后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杨康,张仲义. 考虑节点度的供应链网络风险模糊评估[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3,37(6):107-111.

[2] 钟嘉鸣,李订芳. 粗糙集与层次分析法集成的综合评价模型[J]. 武汉大学学报,2008,41(4):126-130.

[3] 赵刚,刘换. 基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及熵权理论的实用风险评估[J]. 清华大学学报,2012,52(10):1382-1387.

[4] 段秉乾,司春林.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产品创新风险评估模型[J]. 同济大学学报,2008,36(7):1002-1005.

[5] 方正,陈娟娟,谢涛,等. 基于聚类分析和AHP的商场类建筑火灾风险评估[J]. 东北大学学报,2015,36(3):442-447.

[6] 鲁颖欣,王健,齐宏卓. 模糊判断在网络安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研究[J].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14,19(1):36-39.

第8篇:风险等级评价方法范文

一、创建客户授信等级评判系统的经济意义

所谓客户授信等级,是指商业银行对客户依据其信用和贡献状况而作出的授信先后顺序及满足程度的差异。

客户授信等级与信用等级是一对既有联系又有显著区别的概念。从联系性看,两者都具有一定的对客户信用好差程度及类别的评价和辨识,体现商业银行在信贷上对客户实行竞争、维系、淘汰的价值取向,都是商业银行据以掌握和决策贷款行为的重要工具。从区别性看,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两者所涵盖的概念外延不同。客户信用等级只涵盖客户的信用好差情况信息;客户授信等级既涵盖客户的信用好差情况信息,也涵盖客户对商业银行收入和盈利贡献度状况信息。二是两者的评判所使用的依据不同。对客户信用等级的评判,注重安全性或风险性,依据客户的经营管理、财务运行状况等来进行评判;对客户授信等级的评判,除了考虑客户信用等级评判所依据的客户的经营管理、财务运行状况等因素外,还要重视客户对商业银行收入和盈利贡献度情况,从而实现盈利性与安全性的有机统一。三是两者所具有的功能和效用不同。在信贷客户选择上,若应用客户信用等级来选择,则同一信用等级的客户在次序上当毫无差别;如果应用客户授信等级来选择,那么,即使是信用等级相同,只要是客户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贡献度不同,就会生成不同的选择次序。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创建客户授信等级评判系统,并以此进行客户信贷授信决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经济意义。首先,创建客户授信等级系统,是完善信贷风险效益管理机制的质的飞跃。效益与风险是银行信贷活动这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既存在矛盾,由必须追求统一。银行信贷效益是信贷客户对银行所作出的效益贡献(优良客户对银行所作出的是正效益贡献,劣等客户对银行所作出的是负效益贡献)。近几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不断强化金融风险管理意识,信贷风险管理机制得到很大改善,风险管理技术也有长足的进步。但是,信贷效益管理意识却依然比较淡薄,信贷效益管理机制基本上没有建立,更谈不上建有形式科学合理、运转灵敏高效的信贷风险效益管理机制,在较大程度上制约着贷款质量的稳定改善和信贷效益的根本提高。因此,很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贷款风险与信贷效益有机一体化的管理系统,加快信贷风险效益管理机制的根本性完善,使信贷经营管理实现安全管理与效益管理的最佳统一。

其次,依据客户授信等级进行信贷授信,是整合贷款资源配置盈利性与安全性的现实出路。长期以来,我国银行在信贷经营管理过程中习惯于粗放经营,十分重视信贷数量的快速扩张,忽视信贷资产的风险控制,加上深受诸多银行不可直接控制的历史原因、制度变迁原因的影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五级分类不良贷款率至今还处于25%的高位,远远高于国际银行公认的正常水平。在金融市场加速开放的今天,高不良贷款率已经成为我国银行保持市场竞争力、开展国际化经营的重大障碍。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意识明显增强,大多数银行机构在信贷经营管理过程中已经比较重视信贷风险控制。但是,大部分银行机构还不能正确地处理好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关系,往往在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之间进行单向选择,有些支行片面追求信贷资产质量,机械地追求贷款零不良,以致信贷业务持续萎缩,经营效益居低不上,反过来又制约了信贷资产质量的提升,造成信贷资产质量、业务发展、经营效益之间的恶性循环;也有些支行为了完成眼前的存款和利润指标,提高工作业绩,依然我行我素,无视信贷资产风险,盲目发放贷款,导致不良贷款边清收边发生,边剥离边发生,边核销边产生,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思想上缺乏信贷风险与效益整合管理的理念,行动上缺乏信贷风险与效益整合管理的机制。客户授信等级所内涵的风险管理理念和资本增值理念,体现了控制风险与提升效益的内在统一。收益最大化是银行追求的终极目标,但这个收益是风险可承受的收益,而不是风险价值过大的收益,更不是无视风险的收益。安全是银行经营贷款业务的前提目标,但这个安全是有利于业务发展和扩大收益的安全,而不是不讲求效益的安全,更不是负效益的无风险或低风险。客户授信等级所反映的收益与风险间的辩证关系,统一了银行各层面管理人员、经营人员的识别风险和效益、计量风险和效益的标准与语言,从而可以对不同风险水平、不同收益水平的信贷业务进行比较,可以较好地调整银行信贷资产结构和发展方向。商业银行通过运用以客户信用等级为核心的信贷风险和效益管理技术,将在风险可承受下的信贷收益最大化理念渗透到银行每一位员工的思想和日常工作行为中,成为其上下统一的牢固认识、自觉动力和行为准则,加上合理有效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安排,保证业务发展、风险控制、效益提升的高度统一。

再次,应用客户授信等级系统,是实现发展、效益、安全“三赢”目标的客观需要。在商业银行经营活动中,效益是核心目标,发展是基础目标,安全是前提目标。效益是发展和安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离开了效益,再快的发展和最大的安全也毫无意义;发展是效益最大化的基础,没有发展,也就谈不上效益的最大化;安全是发展和效益的约束性条件,只有安全经营,才能确保发展的可持续运行和效益的可持续扩大。那么,如何实现发展、效益、安全“三赢”目标?从信贷资产经营方面看,首要的关键环节是构造一个集发展决策、效益决策和安全决策一体化的信贷资产资源配置决策的操作系统。而客户授信等级所内涵的风险管理理念和资本增值理念,顺应了信贷资产经营所追求的发展、效益、安全一体化的客观需要。通过应用客户授信等级系统,从客户的经营管理和财务运行状况等因素构成的贷款风险性、对商业银行盈利贡献度所体现的贷款效益性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据以进行信贷资产资源配置的客户优先序排列和选择,更有利于促进信贷资产经营中发展、效益、安全三相目标的协调统一。

二、客户授信等级评判系统的基本构想评判客户授信等级由两个方面因素决定,一是客户信用等级;二是客户对银行的贡献等级。(一)客户信用等级的综合评判近几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对于贷款风险防范和化解问题已经高度重视,不断改进客户信用等级评价的方式和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但是,从目前的客户信用等级评判体系看,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缺陷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客户财务风险这一核心因素在信用等级评判中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所占的指标权重太小。二是客户信用等级评判指标体系不够科学。过度偏重于传统偿债能力指标,过度偏轻于现金流量指标,把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作为基本指标,却把现金流量作为修正指标;基本评判指标偏少,而修正指标偏多。修正指标过多,往往会修之过正。尤其是在当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情况非常广泛和严重的条件下,修正指标越多,将造成评价结果失准可能性越大。三是客户信用等级评判指标的外延缺乏必要的限制,通常是照搬照套客户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上的数据。然而,若对指标的外延不加必要的限制,往往会导致评判结果失真。四是评价指标数据来源存在缺陷。目前各银行在使用财务指标时,其数据来源主要是客户提供的财务报表,由于社会上大量存在的财务报表“粉饰”现象,即使经社会中介机构审计过的报表,其可信度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信贷管理人员专业的局限性,一定程度上对报表的主观判断性较强,这些因素造成了考核指标合理性和权威性的降低。从商业银行角度讲,客户对贷款风险的影响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客户的财务风险;二是客户的经营风险;三是客户的道德风险。因此,用作商业银行贷款选择和决策的重要依据的客户信用等级,在评判上应当综合考虑客户守信程度、客户财务风险程度、客户经营风险程度三个层次因素,最大限度地揭示出信贷客户的财务风险程度、经营风险程度和道德风险程度,并综合反映出信贷客户的贷款安全性态类别。

1、客户守信程度层次因素。可以通过重合同守信用、依法纳税、及时还贷程度三个因素进行反映。一是对客户的重合同守信用情况进行调查与评价。向供货单位了解客户合同履行情况,拖欠货款金额、拖欠时间,有无债务纠纷。同时,走访当地工商部门,了解客户的合同履行情况,核查客户有无工商部门授予的近期“重合同守信用单位”。二是对客户的依法纳税情况进行调查与评价。向税务机关了解客户的纳税情况,有无欠税、欠税金额及拖欠时间,有无偷、逃或抗税的违法行为。三是调查统计客户在本行贷款额、本息归还情况,有无欠贷欠息情况,有无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客户守信程度的评分方法为:客户守信程度=[(重合同守信用程度×0.3+依法纳税程度×0.2+及时还贷程度×0.5)×及时还贷程度]×100%其中,重合同守信用程度=实际得分/标准分×100%依法纳税程度=实际得分/标准分×100%及时还贷程度=(1-贷款发生逾期或欠息的笔数/贷款发放总笔)×100%重合同守信用程度、依法纳税程度、及时还贷程度的值域均为大于等于0与小于等于1之间。显然,客户守信程度的值域也在大于等于0与小于等于1之间。为了便利地将客户守信程度应用于客户信用等级的综合评判,有必要根据客户守信程度数值,对客户守信程度的等级进行粗分处理。可以将客户守信程度划分为5级:守信好(客户守信程度数值达95%)、守信较好(客户守信程度数值80%~95%)、守信一般(客户守信程度数值60%~80%)、守信较差(客户守信程度数值40%~60%)、守信差(客户守信程度数值不到40%)。2、客户财务风险程度层次因素。从客户角度看,财务风险是指由于企业资金运动中不确定的因素给企业带来的风险,或者企业在理财事务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所带来的风险。从商业银行角度讲,考察、分析和评判客户财务风险,根本目的在于将其用作进行贷款选择和决策的重要依据,故客户财务风险的评判指标体系,应由现金流量债务比率、资本利润率、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周转率、资本负债比率等5项指标构成。(1)现金流量债务比率。它是指客户在评判日起的1年以内可以用来偿还债务的现金流量净额与到期债务本息总额的比例关系。其计算公式为:现金流量债务比率=现金流量净额/到期债务本息总额×100%。

(2)资本利润率。它是指客户在一定时期内(如1年)所实现的利润总额与资本总额之间的比例关系。其计算公式为:资本利润率=利润总额/资本总额×100%。

(3)流动比率。它是指客户短期资产净额与短期负债总额之间的比例关系。其中短期资产净额是指短期资产总额剔除不能使用的材料及在产品、滞销的产品、有问题的应收帐款等以后的余额。其计算公式为:流动比率=短期资产净额/短期负债总额×100%。(4)流动资产周转率。它是指客户在一定时期内(如1年)所实现的销售收入总额与流动资产总额之间的比例关系。其计算公式为: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总额/流动资产月均余额×100%。(5)资本负债比率。它是指客户所拥有的资本总额与负债总额之间的比例关系。其计算公式为:资本负债比率=资本总额/负债总额×100%。上述5项财务指标,是从5个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反映客户有关偿债能力方面的财务状况。如果要总括揭示和反映客户有关偿债能力方面的财务运行的综合性风险状况,则还应做两件事:一是合理设置各项指标的比较标准;二是将各项指标与比较标准进行对比,并将对比结果进行综合。在此基础上,运用综合指数构建客户财务风险评判模型,即:

p=1-yy=Σ(bixi/xij)上式中,p表示客户财务风险综合指数;5个变量(xi,i=1,…,5)分别表示选定的5个财务指标实际值(现金流量债务比率、资产利润率、流动比率、资产周转率、资本资产比率);xij表示第i个变量指标的标准值;5个系数(bi,j=1,…,5)分别表示现金流量债务比率、资产利润率、流动比率、资产周转率、资本资产比率的权重系数,且Σbi=1。为防止个别指标特好或特差,导致评判结果的不合理性,特别约定0≤xi/xij≤1.0。客户财务风险综合指数p的数值越大,表明客户财务风险也越大;客户财务风险综合指数p的数值越小,则客户财务风险也将越小。为了便利地将客户财务风险综合指数应用于客户信用等级的综合评判,有必要根据客户财务风险综合指数,对客户财务风险的等级进行粗分处理。可以将客户客户财务风险划分为7级:风险很大(客户财务风险综合指数达0.9)、风险大(客户财务风险综合指数0.75~0.9)、风险较大(客户财务风险综合指数0.6~0.75)、风险中等(客户财务风险综合指数0.4~0.6)、风险较小(客户财务风险综合指数0.25~0.4)、风险小(客户财务风险综合指数0.1~0.25)、风险很小(客户财务风险综合指数不到0.1)。3、客户发展层次因素。可以通过资本增长率、生产能力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盈利增长率四个方面因素来反映。(1)资本增长率。它是指客户评价期所拥有的资本数额比基期的增长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资本增长率=(评价期资本数额/基期资本数额-1)×100%。(2)生产能力增长率。它是指客户评价期所拥有的产品生产能力比基期的增长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生产能力增长率=(评价期生产能力/基期生产能力-1)×100%。生产能力具有设计生产能力与实际生产能力之分。单纯以设计生产能力或实际生产能力来评价客户的生产能力,都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性。采用设计生产能力和实际生产能力加权平均法,或许使评价更加合理。因此,上述生产能力增长率的计算公式又可以转形为:生产能力增长率=设计生产能力指标权重0.3×(评价期设计生产能力/基期设计生产能力-1)×100%+实际生产能力指标权重0.7×(评价期实际生产能力/实际生产能力-1)×100%。在实际操作中,生产能力通常以工业总产值表示(不变价)。(3)销售收入增长率。它是指客户评价期所实现的销售收入比基期的增长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销售收入增长率=(评价期销售收入/基期销售收入-1)×100%。(4)盈利增长率。它是指客户评价期所实现的盈利数额比基期的增长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盈利增长率=(评价期盈利增长率/基期盈利增长率-1)×100%。上述4项资本、生产、市场、盈利指标,从4个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反映客户有关发展能力方面的状态特征。如果要总括揭示和反映客户有关发展能力方面的运行状况,还需合理设置各项指标的比较标准,将各项指标与比较标准进行对比,并将结果进行综合。在此基础上,运用综合指数构建客户发展状态评判模型,即:

q=Σdtxt/xtr上式中,q表示客户发展状态综合指数;4个变量(xt,t=1,…,4)分别表示选定的4个发展状态指标实际值(资本增长率、生产能力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盈利增长率);xtr表示第t个变量指标的标准值;4个系数(dt,t=1,…,4)分别表示资本增长率、生产能力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盈利增长率的权重系数,且Σdt=1。为防止个别指标特好或特差,导致评判结果的不合理性,特别约定0≤xi/xij≤1.2。客户发展状态综合指数q的数值越大,表明客户发展状态相对越好,对银行信贷经营活动也越有利;客户发展状态综合指数p的数值越小,则客户发展状态相对越差,对银行信贷经营活动的益处也相对越小。

为了便利地将客户发展状态综合指数应用于客户信用等级的综合评判,有必要根据客户发展状态综合指数,对客户发展状态的等级进行粗分处理。可以将客户发展状态划分为5级:发展好(客户发展状态综合指数达1.15)、发展较好(客户发展状态综合指数0.80~1.15)、发展一般(客户发展状态综合指数0.50~0.80)、发展较差(客户发展状态综合指数0.20~0.50)、发展差(客户发展状态综合指数不到0.20)。

4、客户信用等级的综合评判方法建构客户信用等级的综合评判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对经过综合评价确定的客户守信等级、财务风险等级、发展状态等级分别确定系数;运用加权平均法对客户的信用等级进行定量综合评估;根据定量综合评估结果和有关评判标准,对客户信用状况作出等级判断。

(1)总行(或一级分行)制定客户守信、财务风险、发展状态各个等级的系数。例如,将客户守信、财务风险、发展状态各个等级的系数确定为:表1客户守信、财务风险、发展状态各个等级的系数确定表客户守信层次财务风险层次发展状态层次客户守信等级信用等级系数财务风险等级信用等级系数发展状态等级信用等级系数守信好1.00风险很大0.10发展好1.00守信较好0.80风险大0.20发展较好0.80守信一般0.60风险较大0.35发展一般0.60守信较差0.40风险中等0.60发展较差0.40守信差0.20风险较小0.70发展差0.20风险小0.85风险很小1.00(2)根据经过综合评价确定的客户守信等级、财务风险等级、发展状态等级及相应的系数,对客户的信用等级进行定量综合评估,我们以客户信用等级综合系数值定量反映客户信用程度。客户信用等级综合系数值的定量计算公式为:客户信用等级综合系数值=(0.3×客户守信层次的信用等级系数+0.5×财务风险层次的信用等级系数+0.2×发展状态层次的信用等级系数)×客户守信层次的信用等级系数

(3)据定量综合评估结果和有关评判标准,对客户信用状况作出等级判断。

客户信用等级类别评判标准表

客户信用等级类别客户信用等级综合系数值y客户信用等级类别客户信用等级综合系数值yAAAy≥0.95A0.65≤y<0.70AAA-0.90≤y<0.95A-0.60≤y<0.65AA+0.85≤y<0.90BBB0.50≤y<0.60AA0.80≤y<0.85BB0.45≤y<0.50AA-0.75≤y<0.80By<0.45A+0.70≤y<0.75(二)客户对银行贡献等级的综合评判信贷客户对商业银行的贡献等级,应当从信贷资源回报率、经营成果依存度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分析和评判。在现实经济金融生活中,经营成果依存度较大而单位资源回报率不高的信贷客户屡见不鲜,单位资源回报率较高而经营成果依存度不大的信贷客户也为数不少。然而,商业银行为了实现风险可承受条件下的盈利最大化,必须紧紧抓住经营成果依存度较大的客户,并努力提升单位资源回报率。因此,我们考察、分析和评判信贷客户的贡献度时,既要重视信贷客户为商业银行的盈利额(营业收入额)占该行盈利总额(营业收入总额)的比重大小,也要注重商业银行所取得的信贷客户营业收入(盈利)与投入该信贷客户的信贷资源、成本资源之间的比率大小。1、经营成果依存度的评判指标及计算方法

经营成果依存度,是指单个信贷客户为商业银行的盈利额(营业收入额)占该行盈利总额(营业收入总额)的比重。经营成果依存度的数值越大,表明该客户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果贡献越大,从而在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和效益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越重要。经营成果依存度可以通过盈利依存度、营业收入依存度2个指标来反映。

(1)收入依存度。它是指单个信贷客户为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额占该行营业收入总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某信贷客户收入依存度=该信贷客户提供的营业收入额/某商业银行营业收入总额×100%。其中,信贷客户提供营业收入额=贷款利息收入+存款收益+中间业务收入。收入依存度的经济意义为:数值越大,表明单一客户的收入贡献在全行收入中的份量越大;数值越小,表明单一客户的收入贡献在全行收入中的份量也越小。它是评判该客户是重大客户、一般客户的一项重要指标。

(2)盈利依存度。它是指单个信贷客户为商业银行的盈利额占该行盈利总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某信贷客户盈利依存度=该信贷客户提供的盈利额/某商业银行盈利总额×100%。其中,信贷客户提供的盈利额=贷款利息收入+存款收益+中间业务收入-存款利息支出-资金成本支出-分摊的经营管理费用支出-(贷款利息收入+中间业务收入)×营业税率及附加。盈利依存度的经济意义为:数值越大,表明单一客户的盈利贡献在全行盈利中的份量越大;数值越小,表明单一客户的盈利贡献在全行盈利中的份量也越小。它是评判该客户是重要客户、一般客户的首要指标之一。2、信贷资源回报率的评判指标及计算方法信贷资源回报率,是指商业银行投入客户的信贷资源与所取得的营业收入、盈利之间的比较关系。它是商业银行进行信贷资源空间配置优化选择和评价信贷资源配置效益的核心指标。信贷资源回报率可以通过贷款综合收益率、贷款盈利率2个指标来反映。

(1)贷款综合收益率。它是指单个信贷客户的营业收入额与贷款平均余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某信贷客户贷款综合收益率=该信贷客户提供的营业收入额/该信贷客户贷款平均余额×100%。贷款综合收益率的经济意义为:数值越大,表明单一客户的信贷资源在综合收入方面的回报率越高,商业银行的信贷资源配置效益也相对越好;反之,亦然。它是评判该客户信贷资源配置效益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2)贷款综合盈利率。它是指单个信贷客户的盈利额与贷款平均余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某信贷客户贷款综合盈利率=该信贷客户提供的盈利额/该信贷客户贷款平均余额×100%。贷款综合盈利率的经济意义为:数值越大,表明单一客户的信贷资源配置在盈利上的回报率越高,商业银行的信贷资源配置效益也越好;反之,亦然。它是评判客户信贷资源配置效益高低的一项核心指标。3、客户对银行贡献等级的综合评判方法

上述营业收入依存度、盈利依存度、贷款综合收益率、贷款综合盈利率4项指标,从4个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反映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度的状态特征。如果要总括揭示和反映客户有关对银行的贡献度的运行状况,还需合理设置各项指标的比较标准,将各项指标与比较标准进行对比,并将对比结果进行综合。在此基础上,运用综合指数构建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度状态评判模型,即:

R=Σ(hnxn/xnv)上式中,R表示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度状态综合指数;4个变量(xn,n=1,…,4)分别表示选定的4个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度状态指标实际值(营业收入依存度、盈利依存度、贷款综合收益率、贷款综合盈利率);xnv表示第n个变量指标的标准值;4个系数(Rn,n=1,…,4)分别表示营业收入依存度、盈利依存度、贷款综合收益率、贷款盈利率的权重系数,且ΣRn=1。为防止个别指标特好或特差,导致评判结果的不合理性,特别约定0≤xn/xnv≤2。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度状态综合指数R的数值越大,表明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度状态相对越好,对银行扩大信贷盈利总额越有利;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度状态综合指数R的数值越小,则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度状态相对越差,对银行扩大信贷盈利总额的作用相对越小。根据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度状态综合指数和有关评判标准,就客户对银行的贡献作出等级判断。

客户对银行的贡献等级类别评判标准表客户贡献等级类别客户贡献等级综合系数值y客户贡献等级类别客户贡献等级综合系数值yAAAy≥1.50A0.55≤y<0.60AAA-1.30≤y<1.50A-0.45≤y<0.55AA+1.00≤y<1.30BBB0.35≤y<0.45AA0.80≤y<1.00BB0.25≤y<0.35AA-0.65≤y<0.80By<0.25A+0.60≤y<0.65(三)客户授信等级的综合评判。建构客户授信等级的综合评判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对经过综合评价确定的客户信用等级、客户对银行的贡献等级分别确定系数;运用加权平均法对客户的授信等级进行定量综合评估;根据定量综合评估结果和有关评判标准,作出客户授信等级判断。

(1)总行(或一级分行)制定客户信用、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各个等级的系数。例如,将客户信用、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各个等级的系数确定为:客户信用、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各个等级的系数确定表客户信用等级客户对银行贡献等级客户信用等级信用等级系数客户对银行贡献等级贡献等级系数AAA1.00AAA1.20AA+0.90AAA-1.10AA0.85AA+1.00AA-0.80AA0.90A+0.75AA-0.80A0.70A+0.75A-0.60A0.70BBB0.50A-0.60BB0.10BBB0.50B0.00BB0.20B0.10(2)根据经过综合评价确定的客户信用等级、客户对银行的贡献等级以及相应的系数,对客户的授信等级进行定量综合评估,我们以客户授信等级综合系数值定量反映客户授信程度。客户授信等级综合系数值的定量计算公式为:客户授信等级综合系数值=客户信用等级权重0.4×客户信用等级系数+客户对银行的贡献等级权重0.6×客户对银行的贡献等级系数

(3)根据定量综合评估结果和有关评判标准,作出客户授信等级判断。例如,可以把客户授信等级划分成甲、乙、丙、丁四大类,甲、乙、丙三大类又可分为A、B、C、D、E级,总共划分为16个等级。

客户授信等级类别评判标准表客户授信等级类别客户授信等级综合系数值y客户授信等级类别客户授信等级综合系数值y客户授信等级类别客户授信等级综合系数值y甲Ay≥1.10乙C0.65≤y<0.70丙E0.30≤y<0.35甲B1.00≤y<1.10乙D0.60≤y<0.65丁y<0.30甲C0.90≤y<1.00乙E0.55≤y<0.60甲D0.85≤y<0.90丙A0.50≤y<0.55甲E0.80≤y<0.85丙B0.45≤y<0.50乙A0.75≤y<0.80丙C0.40≤y<0.45乙B0.70≤y<0.75丙D0.35≤y<0.40

第9篇:风险等级评价方法范文

关键词:金融机构 中小企业 融资风险 多层次灰色综合评价法(MGCE)

问题的提出

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已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驱动力。但与此同时,中小企业获得的金融资源却比较匮乏,融资难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原因很多,较主要原因就是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融资通常风险较大。对于金融机构而言,一方面要响应政府政策,从资金方面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为了保证自身资金的安全性,需要合理地减少和避免融资风险。因此,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进行科学而又合理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这有利于进行事前预防,形成对高风险信贷业务的科学而合理的放弃;有利于金融机构在具体的信贷业务过程中对风险点进行有效的控制。

中小企业融资风险评估的全面数据较难获得,且数据难于量化,而多层次灰色综合评价法广泛应用于机制较为复杂、层次较多、难于从定量角度上建立精确模型的系统研究工作,在数据不足和条件不太满足统计要求的情况下,该方法更显示其实用的价值,在国内外各行业、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可以借助灰色系统理论来构建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综合评价模型。

中小企业融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金融机构融资风险泛指其信贷资金安全系数的不确定性,它通常表现为债务人由于各种原因,不愿或无力依据合同条款的规定按期归还金融机构的贷款本息,由此造成金融机构贷款本息无法收回,并形成金融机构呆帐损失的可能性。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影响因素从其来源可以分为企业内部财务和非财务因素、行业风险因素和政策环境因素。

根据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影响因素,本文构建了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指标体系可分为四个层次,分别为:目标层、要素层、子要素层和参考层,在评价子要素层的指标时可根据参考层的相关指标进行评估。该评价指标体系一共包含3个一级指标和13个二级指标。

本文从企业财务风险、经营管理风险、行业及政策风险三个方面构建一级指标。其中,企业财务风险又分为企业偿债能力、现金流量、盈利能力、运营能力、信誉状况五个二级指标。企业的财务风险是构成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主要因素,这类指标多为定量指标。企业经营管理风险指标又分为管理者素质能力、企业战略能力、内部管理和控制、产品营销和开发四个二级指标,这类指标多属于定性指标。由于中小企业融资风险不仅仅和微观企业层面的指标有关,还和行业及环境层面的指标有关,因此本文把政策环境和行业状况作为评价的一个构成部分。行业及政策指标可分为政策支持指标、行业周期性指标、行业盈利性指标和行业风险性指标四个二级指标。

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多层次灰色评价模型

第一,评价指标集的确立。首先将融资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要素层Ui,其权重向量A(a1 ,a2 ,a3),第二层是子要素层Uij,其中U1j(j=1,2,3,4,5),U2j(j=1,2,3,4),U3j(j=1,2,3,4),权重向量分别为A1=(a11,a12,a13,a14,a15),A2=(a21,a22,a23,a24),A3=(a31,a32,a33,a34),参考层UC是第三层,该层指标作为对子要素指标评价的依据。

第二,评价指标Uij评价标准的确定。按照其优劣等级,评价指标划分为优、良、中、较差、很差5种标准,其得分值分别为5、4、3、2、1,介于两相邻等级之间的等级,相应的评分为分别为4.5、3.5、2.5、1.5分。

第三,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评分,确定样本企业的评价矩阵。组织p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对样本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按指标评分等级标准进行Uij评分,得到对该企业融资风险的评价样本矩阵:

其中,dkij表示第K个专家对uij指标的评价得分。

第四,评价灰类的确定。评价灰类的确定就是对灰类的等级数、灰数和白化权函数进行确定,根据上面的评价指标对应的评分等级,对中小企业融资风险评价采用5个灰类等级,分别对应优、良、中、较差、很差等5个分类标准,相应的灰数和白化权函数如下所示:

第1级灰度:优(e=1),灰数1∈[5,∞],对应的白化权函数为f1;第2级灰度:良(e=2),灰数2∈[0,4,8],对应的白化权为函数f2;第3级灰度:中(e=3),灰数3∈[0,3,6],对应的白化权函数f3;第4级灰度:差(e=4),灰数 4∈[0,2,4],对应的白化权函数f4;第5级灰度:很差(e=5),灰数5∈[0,1,2],对应的白化权函数f5。

其中

第五,计算灰类评价系数及评价矩阵。计算灰类评价系数xije(e=1,…,5),,对于指标Uij,属于评价灰类的总灰类评价系数为。

所有评价专家对指标Uij,主张第e个评价灰类的灰色评价权rij=xije/xij。评价指标Uij对各灰类的灰色评价权向量为rij=(rij1,rij2,rij3,rij4,rij5)。从而得到U1、U2、U3所属指标就各评价灰类的灰色评价矩阵为R1、R2、R3。

第六,对U和Ui做出综合评价。对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指标层Ui做综合评价,其综合评价结构结果为:

Bi=Ai·Ri=(bi1,bi2,bi3,bi4,bi5)

得到总灰度评价权矩阵为R,对目标层U(即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做综合评价,其结果为:

B=A·R=(b1,b2,b3,b4,b5)

然后对B进行单指化处理,将各灰类等级按灰水平的赋值,得到各评价灰类等级值化向量C=(d1,d2,d3,d4,d5)=(100,80,60,40,20)。然后根据U=B·CT公式计算对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综合评价值指U,根据U值的大小,对照灰类等级,对融资风险进行判断。

样本企业融资风险的综合评价

(一)对样本中小企业融资风险进行评分

组织5位专家(由来自金融机构和企业高层人员组成)对样本中小企业按融资风险评价标准进行打分,构造样本判断矩阵D。

(二)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Ui和Uij的权重向量,其中Ui、U1j、U2j、U3j的权重向量分别为:A=(0.58,0.31,0.11)、A1=(0.28,0.21,0.16,0.14,0.21)、A2=(0.38,0.24,0.21,0.17)、A3=(0.38, 0.32,0.17, 0.13),均满足一致性检验,可以接受。

(三)对融资风险进行综合评价

应用前文建立的评价模型和评估方法和上述数据,对该企业融资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就评价指标U11而言,第e个评价灰类的评价系数为x11e。

就评价指标U11而言,属于各个评价灰类的总灰类评价数为:。

评价者对于评价指标U11(即企业财务风险对该企业融资风险的影响力度)主张第e个评价权r11e:e=1,r111=x111/x11= 0.319;e=2,r112=x112/x11=0.387;e=3,r113=x113/x11=0.273;e=4,r114=x114/x11= 0.021;e=5,r115=x115/x11=0.000。

所以,企业财务风险对该企业融资风险的影响力度的评价指标U11对于各灰色的灰色评价权向量为:r11=(r111,r112,r113,r114,r115)=(0.319,0.387,0.273,0.021,0.000)。

同样,可计算其他评价指标的各个评价灰类及总灰类系数。得到评价指标Uij对各灰类的灰色评价权向量rij=(rij1,rij2,rij3,rij4,rij5)。从而得到U1(企业财务风险对该企业融资风险的影响力度),U2(企业经营管理风险对该企业融资风险的影响力度),U3(行业及政策风险对该企业融资风险的影响力度)所属指标对于各评价灰类的灰色评价矩阵R1、R2、R3。

接下来对U和Ui(i=1,2,3)做综合评价:

由B1、B2、B3得到金融机构对该企业融资风险的总灰色评价权矩阵:

然后,对U即金融机构对该企业融资风险作综合评价,其评价结果为:

B=A·R=(0.314,0.375,0.281,0.030,0.000)

根据U=B·CT计算对该企业融资风险的综合评价值

U=BCT=(0.314,0.375,0.281,0.030,0.000)×(100,80,60,40,20)T=79.46。

总体来说,金融机构对该企业贷款的风险较低,这主要反映在企业的现金流量、盈利能力和信誉状况等财务指标上;此外,在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方面,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和经验、企业战略能力也有较好的表现;从行业及政策指标来看,宽松良好的政策以及企业所属行业的稳定性和盈利性都增强了企业的发展空间。但应该注意的是,该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企业的运营能力,努力增加企业新产品的开发力度,提高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

参考文献:

1.陈蕾.投资不对称视角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分析[J].投资研究,2011(11)

2.何自力.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的效益与风险分析[J].金融论坛,2010(1)

3.孙建谊.多层次灰色评价法在房地产开发风险评价中的应用[J].工程与建设,2012(3)

4.殷孟波.解读中小企业贷款难理论谜团的新框架—租值耗散与交易费用视角[J].金融研究,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