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研课题的研究步骤范文

科研课题的研究步骤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研课题的研究步骤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科研课题的研究步骤

第1篇:科研课题的研究步骤范文

[关键词] 科研课题;选题原则;选题步骤;选题要求;资源查找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3-031-1

一、什么是研究课题

研究课题就是对问题作出科学的方法判断及回答。问题是构成课题的主要因素,提出问。题就是课题研究的开始。课题也来源于问题,课题中含有科研性的问题。究课题就是把某一领域内具有普遍性,规律性的特定问题,而且有明确集中的研究范围,目的和任务,能够普遍反映某种现象,并可以通过用科学的方法对其进最后行研究加以解决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什么是科研选题

总的来说,科研选题就是从战略上选择科研的主攻方向,确定研究课题的过程和方法。没有课题就没有探索的目标和方向。选题的过程也就是对探索者未知世界或已知世界重新诠释的方向,目标,模式的确定过程。它直接反应着科研工作者的学术研究水平及其精神境界。大到国家一级的科研规划,小到科研单位或研究者个人的科学研究活动。要想取得较大的成功,选题策略不可忽视。选题的当,方向对头,可以捷足先登,后来居上,突破一点,带动全盘;而选题策略失当,方向有误,得不偿失,甚至虚掷光阴,劳而无获。把握方略,是成功选择科研课题的根本要领。

三、选题原则

科研课题选题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一)需要性原则。此原则是指选题要面向实际,着眼于社会的需要,将求社会效益,这是选题的首要和基本原则,体现了科学研究的目的性,即目的原则。这里所谓需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根据社会实践的需要,尤其是工农业生产的需要,这是它的社会意义;二是根据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这是它的学术意义,或二者兼有。

(二)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是指在选题时要考虑现实可能性。可行性原则体现了科学研究的“条件原则”。一个课题的选择,必须从研究者的主、客观条件出发,选择有利于展开的题目。如果一个课题不具备必要的条件,无论社会如何需要,如何先进,如何科学,没有实现的可能,课题也是徒劳,选题等于零。

(三)合理性原则。合理性原则是指选题不但要考虑是否满足社会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具有实用价值;确实可行;而且还要看课题本身是否合理。所谓合理性原则,也称科学原则。比如教育科研课题题目的选择就必须遵循教育及与之相联系的各种事物的客观规律,必须充分认识研究的客观条件。应该通过对教育的历史,现状的分析,对他人的研究成果和各方面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经过严密的科学论证等形成课题,切记主观想象,盲目选题。

(四)创新型原则。创新性原则,即价值原则。就是指选题要有新颖性、先进性,有所发明、有所发现,其学术水平应有所提高,以推动某一学科向前发展。选题要有先于时代的导向,目光应落在改革和发展的前沿领域。对某一领域的老课,题,则应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以新的视野去研究。即使是选择一些验证性研究课题,也应力图有新的发现。只有富于创造精神的课题才有真正地生命力。

四、选题步骤

(一)确定研究范围。选题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研究范围,即确定研究什么。研究范围通常由研究者根据自己的兴趣来确定。不要以为范围越大越好,小范围的东西往往可以研究得更加深入及透彻。

(二)提出问题。确定研究范围只是确定了研究的方向。在此基础上,还要围绕确定的范围提出问题。问题提的越多,找到适合的选题的可能性就越大。而提出问题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了解该研究领域的动态,这就需要深入了解前人或他人研究的情况。可以通过查阅资料,现场调查和专家咨询等方法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有关的科研课题发展史实,课题研究水平与今后发展趋势,摸清进行研究的主客观条件。

(三)课题论证。论证应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1.问题是否适宜作研究课题?它要考虑4个特征:即是否属于某个领域的问题?是否此问题具有普遍意义?有没有明确的研究范围和任务?问题能否通过研究得到解决?2.问题是否适宜作研究课题?它需要考虑4个特征:即:问题是否有价值?问题是否有创新?问题是否有科学性?问题是否有可行性?如果上述两个问题都能得到肯定的回答,说明这个问题才是适合自己的好课题。

五、选题要求

1.明确所研究的主题和研究领域。

2.充分把握所研究主题的内涵。

3.要有创新意识与成分。

4.清楚掌握研究设计的逻辑。

爱因斯坦说:“对于科学研究来说,最重要的还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正确的提出问题。”正确选题,即一个好的科研题目要符合科学原理,符合研究者的自身条件(学术水平,地位;科研设备,经费队伍);在成果应用范围内要处于领先地位;要能解决生产,科研等领域的实际问题。

六、资源查找

资料查找主要有以下几种:1.工作经验总结;2.新理论、新发现带来不少科研课题;3.时代变革与历史传统式科研课题的永恒源泉;4.认清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社会服务和积极发展科学文化;5.考虑自己的专业特长与优势;6.结合自己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周林.教师研究简论[J].教育科学简论,2000,(3).

[2]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3]陈必发.成功选择科研课题“三性”[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3).

第2篇:科研课题的研究步骤范文

[关键词]医学科研档案管理

医学科研档案是指在医学科研中形成、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各种形式载体并经过立卷归档的文件材料,是医学科研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一项重要的信息资源,是医学科研单位的宝贵财富。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医学科研档案管理,对于充分发挥医学科研档案在医学科研创新中的作用,对提高医学科研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1医学科研档案的特殊性

医科院科研档案是在实施科研过程中的真实记录,它真实记录了一项研究课题从选题、设计、实施(实验)、鉴定、报奖到成果转化的全过程,而这个过程都要经历一个时间长(如我院的DNA检测、雷公藤等科研项目,历经多年研究)、内容多、范围广的过程;虽然一般的课题都是按专业来进行的,但由于大量的新科技不断应用于医科院科研领域,使得一项科研课题的完成可能是多学科的综合与多部门的协作,这就决定了科研具有连续性强、周期长、专业性强、综合性强、协助多的特点,这一特点必然使得其档案具有形成分散、周期长、成套性强、载体形式多样且数量大等特征。

2医学科研档案质量存在的问题

医学科研档案形成的分散性特征决定其收集困难,多数科研课题从立项到完成周期较长,文件材料在分期分阶段中零星产生。一些课题由若干人或两个以上单位组成课题组,他们可能来自不同的专业、不同的部门(单位),在各自的岗位分散从事着共同的任务,零星产生着文件材料。由于时间长、人员分散,加上有的科研人员在科研档案管理方法和意识上较为欠缺,没有保管科研材料的有效办法和良好习惯,易造成档案材料的遗失,从而导致档案材料收集的不齐全。在课题研究实验阶段,容易发生实验记录、实验报告、计算材料、关键核心文件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容易发生没有详细的科研背景交代材料和实验记录不完整、不系统,有的对实验目的、结果、步骤、方法等记述不清楚或残缺不全,有的没有按要求进行涂改、修正,随意性大,缺乏统一的记录和规格标准。

医学科研档案专业性强、综合性强的特点,决定了课题文件材料无法用一个简单的范围去框套,对归档范围的确定不尽明确详细、不便操作,从而影响科研档案的准确性、系统性。

部分科研人员过分强调保密的需要,不愿上交全部文件材料,从而使一些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文件材料无从收集;此外,科研项目鉴定、报奖材料与档案归档材料要求的不一致,即科研鉴定、报奖只需来源性材料、鉴定性材料,而一项课题从立项到结束这一过程所产生的凡属于科研档案归档范围的均要归档,也是造成核心部分技术资料缺乏的原因。

3提高医学科研档案管理质量的对策

3.1采取定期收集和随时收集相结合的方法强化管理

针对科研课题文件材料产生分散的特点,强化科研档案工作收集是有效的管理方法。如采取提前介入和全程跟踪等措施,在课题开始时即建立档案跟踪袋,规定统一的记录用纸等,要求课题组严格按照要求做好记录、收集、归档工作,并定期检查,全程跟踪;建立课题负责人立卷归档责任制、申报建档审批制及归档保证金制度,即明确课题负责人为立卷归档第一责任人,在科研课题完成鉴定之前,如果没有归档证明,则不予验收、不予鉴定。通过以上措施,让科研档案的收集归档成为科研活动的一部分,成为科研人员的自觉行动,从而从根本上确保科研档案材料的收集齐全。

很多科研课题由来自不同部门的人在各自的岗位来进行,如不及时将散存于个人手中的实验材料进行收集,很容易遭到自然或人为的毁坏,导致科研材料破损甚至丢失,不利于科研档案的收集。因此,课题开始时,档案管理部门应会同科研管理部门及课题负责人,根据该课题的研究特点,对其各个阶段所应形成的各类科技文件材料进行详细划分,明确收集的要求、时间、份数,并在课题组指定一名资料专管员,负责收集、整理科研各阶段所应形成的各类科技文件材料,在每一阶段完成时,将该阶段所产生的科技文档进行收集整理。

除了定期收集归档外,还可以采取随时收集的方法。如立项文件、学术论文、查新材料、验收鉴定等与科研项目有关的其他材料都可随时收集。

3.2 明确该课题的具体归档范围

针对科研课题文件产生的专业性特点,及科研课题文件产生的情况,全面确定归档范围。档案部门要根据国家档案局等部门关于科研档案归档范围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科研人员从事的专业和研究方向,广泛征询有关部门和人员的意见,区分专业制定归档范围,特别是要把不易归档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文件材料列入归档范围。在每个课题开题之前,会同有关人员明确该课题的具体归档范围。

科研课题文件材料归档缺少关键及核心技术材料,很大一部分属“人为”障碍因素,针对这一“人为”原因,要提高科研人员的档案意识,不断强化科研人员对科研材料的积累归档行为,让其明确科研材料归档是科研人员的职责和义务,建立健全对科研人员的监督约束机制。一是要建立科研考核机制,用目标责任书加以督促。要把科研课题文件材料的归档纳入科研人员年度考核,并签订责任状,年终由档案部门进行考核评分。二是把好课题研究参与人员的归档情况的审查。调动人员所经手的课题如果已结题,必须整理归档,如果课题尚未结束,本人必须做好材料移交工作。

3.3 实行科研工作和建档工作同步管理

一份高质量的科研档案不是单纯的材料堆积,而应能准确、系统、完整地反映出科学技术研究活动的相关过程和具体成果。在遵循医疗科技档案管理原则的基础上,应从立项指导、中期检查、参与验收、审核鉴定四个方面对科研活动进行全程跟踪管理。科研档案工作是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研活动的重要环节,必须纳入研究机构的科研计划、规划、管理制度和有关人员职责范围之中,与计划管理、成果管理等工作紧密结合,实行科研工作和建档工作同步管理。即下达计划任务与提出归档要求同步;检查计划进度与检查科研文件材料形成情况同步;验收、评审科技成果与验收、评审科研档案同步;申报科技成果与档案部门出具科研课题归档情况的证明材料同步。

参考文献:

第3篇:科研课题的研究步骤范文

【关键词】材料化学;实验教学;科研课题;教学改革

中国分类号:H191

在理工科专业中,材料化学专业属于应用型专业,其实验课教学极为重要。在目前的材料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实验内容单一、实验设备欠缺、实验人员固定,学生的实验兴趣与主动性不足等问题。[1]而在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达的今天,不仅要求材料化学专业的学生掌握化学理论知识、材料基础知识,更要求学生具备仪器操作能力、实验能力、创新能力,需要学生具备创作性地将材料基础知识、化学理论知识转化为科学技术的能力。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化学人才,与科研课题相结合的材料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成为主要途径,这种实验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激情、激发学生的科研潜能,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化学人才。

一、实验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在我国的一些高校中,与科研课题相结合的材料化学实验模式已逐步开展,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在高校中的开展需要高校科研项目、学生实验条件、教师科研水平等的支持。而在目前的高校科研中,一些教育型高校的科研质量、所获的科研经费、教师水科研水平、实验条件等还不能大规模的开展科研实验教学。[2]因此,高校应根据学生的基础、学校的具体实验条件,安排适当的课题、学时,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与科研课题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此外,教育部对教学型高校的科研申报应大力支持,帮助高校开展一些省市级科研项目,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使与科研相结合的材料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开展成为可能。

二、实验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选择合理的科研实验内容、模式

首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方法、特征,收集符合教学的相关资料,以此选择可供实验教学的科研课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应依据具有明确针对性、体现科学性、具有一定创新性、适当难易度的标准进行课题选择,并对所实验的课题内容进行确定,对实验指导进行撰写修订。其次,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院的要求,对实验模式进行确定,可先进行小规模、短学时的课程。对于课时的安排,应综合考虑实验难易度、经费等因素,合理调整科研项目内容,使实验符合课程需求,符合学生需求,可对一个科研项目进行分解,合理调整,取其中的一个内容进行实验,也可将几个基础性的材料化学实验整合为一节实验课等。这样既可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实验,也使学生接触到完整的材料化学知识、科研实验知识等。

(二)、教师的合理的指导

在与科研课题相结合的材料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的指导极为关键,它是实验得以开展的基础,是学生实验学习、进行的依据。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收集整理有用的实验材料、结果,为科研课题实验的开展提供依据。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认真观察实验,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指导,确保学生实验的可进行性,使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提高学生实验兴趣与热情。在实验完成后,教师应及时将实验结果、讨论写入实验报告,并安排学生课后完成实验报考,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报考进行检查、评价,给予合理意见,更正实验问题等,加强学生对实验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3]

(三)、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合作

在传统的材料化学教学中,"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降低,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在与科研相结合的材料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改变教学模式,以"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使课堂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热情,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同时,教师应围绕科研课题,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对学生进行分组,确保每小组独立完成任务,每小组的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分析信息,解决问题,不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为以后的科研实验打下基础。

(四)、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开展与科研课题相结合的材料化学实验教学,实验基地的建设尤为重要。高校充分利用多种渠道,加强与企业单位的合作联系,加强校外实验、实习基地的建设,以此增强学生的实验实习时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一些高校可在一些化学材料相关企业实习基地,满足学生的实习需求,此外,学生应选择合适的科研项目,鼓励支持学生在所实习的基地进行科研实验,教师并定期的到实习基地,结合实习基地的实验条件、具体情况,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确保科研课题的顺利完成。同时,教学可采用企业、学校双导师制联合的方式,学校、企业各派一名导师到实习基地指导。[4]由于学校、企业所排的导师的侧重点不同,对学生的指导也不同,可使学生的材料化学理论知识、实际实验能力都得到提高。

三、结束语

在高校的材料化学教学中,与科研课题相结合的材料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开展需要根据学校的实验条件、科研经费状况、师资水平等因素,合理科学地选择科研课题、实验内容、实验课时等,以此确保实验进行的可行性。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选择合适的科研实验内容、模式,给予学生适度的实验指导等,使学生准确掌握实验知识,提高实验能力。同时,高校应加强对实验基地的建设,提高学校的科研实力,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化学人才。

参考文献

[1]田俐,刘胜利,申少华,肖秋国,曾云龙,刘俊成.教学与科研互动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教学新模式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07:70-72

[2]田俐,申少华,刘清泉,张欣,张馨.材料化学实验与科研课题结合的教学模式[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06:131-133

第4篇:科研课题的研究步骤范文

    教育科研计划制定的必要性

    1.制定教育科研计划是保证课题研究顺利进行的必要措施

    制定出课题的研究计划,课题研究就有了明确、清晰、可行的思路。课题研究计划明确规定了研究范围和目标,具体规划出整个研究步骤,研究者就能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研究。如果没有研究计划,盲目地凭感觉去瞎碰,绝对不可能获得科学的研究成果,课题研究也不可能顺利进行。有的科研课题确定后便无声无息,或半途而废,就是因为没有明确的研究计划。

    2.制定教育科研计划是使研究课题具体化的中心环节

    研究课题必须具体化、可操作。如果对课题有不少想法,但是不知如何使课题具体化,使课题研究可操作。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是使课题具体化、操作化的中心环节和必要步骤。在研究计划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具体的研究方案,去实施具体研究。

    3.制定教育科研计划是课题研究成果质量的重要保证

    如果说,设计蓝图、制定工程计划决定着一项工程的质量,那么一份教育科研计划也直接关系到一项课题研究的质量、研究价值乃至成败。有人说,制定出具体、可行的课题研究计划,就等于完成了课题研究的一半。

   4.制定教育科研计划有利于检查和自我检查

    有了课题研究计划,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可以对照计划检查    自己的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是否按计划进行?是否按期取得阶段性成果?科研管理部门对课题研究进行检查督促也有了依据。

    5.制定教育科研计划有利于协作研究:是保证明确研究人员职责范围、内部协调、工作同步的必要条件。

    综上所述,在确定研究课题之后,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是非常必要的。制定好课题研究计划,可以使教育科研奠定在目标明确、任务明确的基础上,使课题研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科研计划的基本结构

    尽管教育科研的课题众多,所用的具体科研方法也有所不同,但是课题研究计划的基本结构大体是一致的。

    教育科研计划的基本结构是:

    1.课题的界定与表述;

    2.研究的目的、意义;

    3.研究内容的具体化表述;

    4.研究的方法、途径;

    5.研究对象和范围;

    6.进展的步骤(阶段任务、目标)、进度;

    7.成果的形式;

    8.课题组成员分工;

   9.经费预算。

第5篇:科研课题的研究步骤范文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创新能力

1 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如何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促进研究生的知识积累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协调发展,有效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

然而,当前的研究生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因此要对研究生教育的三个主要参与者――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管理部门存在着的一些问题和不足进行研究。

(1)导师方面:主持的纵向课题和横向课题较少,缺乏指导经验,给学生制定的科研选题太难或者太易。没有系统地将科研成果转换为知识点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

(2)研究生方面:面对导师指定的研究方向或科研课题无法下手,习惯被动地接受知识,对于综合性较强的科研选题,独立思考开展研究工作的能力较差。

(3)管理部门方面:未明确提出如何评价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指标,无法对导师及研究生进行科学的、量化的考核。缺乏同其他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最新的科研成果的交流,未建立有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科研平台。

2 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渐进式的。根据认知和实践的规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模仿经典、夯实基础;开展研究、发现问题;思维创新、解决问题。如图1所示。

因此,要根据研究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培养策略,逐步拓宽研究生的科研视野。这样才能有效地帮助研究生积累基础知识,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综合科研素质。

2.1 第一阶段:分解经典案例,解读经典论文。重复和再现主流技术

创新的起点在于模仿和学习,为了让研究生具备创新的基础,第一阶段需要指导他们掌握研究领域最主流最前沿的技术;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选题,经典的解决方案是什么,核心的关键技术是什么。

(1)对于偏重工学的计算机软硬件项目,研究生导师可以依据经验,将经典的项目案例分解为一系列子功能,进一步划分为一系列小的知识点。让研究生依次掌握这些已颗粒化的知识点,最后再整体理解完整项目(变得相对容易),进而能模仿实现该项目的各个细节。项目分解方法可采用项目管理的工作分解结构(WorkBreakdown Structure,WBS),如图2所示。

(2)对于偏重理学的科研论文,研究生导师先选取该领域最具代表性的经典论文,从选题、研究方法、结论等方面进行深入解读。每篇代表作涵盖若干知识点,研究生依次掌握这些颗粒化的知识点之后,就不会盲目查阅最新的参考文献,如图3所示。

2.2 第二阶段:关注研究热点,加强学术交流,明确研究领域和方向

在有良好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选择什么样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是每个研究生面对的难题之一。

(1)对于偏向工学的应用型研究生,需要指导他们在横向科研课题中注重发现和改进原系统的缺陷和不足,以及关注用户提出的新需求和未解决的问题,逐步明确研究问题和研究方向,准确提炼出核心的关键技术,再围绕这些关键技术问题进行科研选题,如图4所示。

(2)对于偏向理学的研究型研究生,在纵向科研课题的研究过程中,不能闭门造车,需要广泛阅读最新的学术论文,或参加国际会议进行学术交流。这些论文和会议经常会在交流完自己的研究成果后,指出尚未解决的问题(OpenOuestions)。围绕这些问题制定的研究方向,既是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同时也是其他研究者未解决的问题,具有较好的创新性。可以指导研究生了解学术前沿知识,明确创新内容,提炼出关键的科学问题,再围绕这些关键问题进行科研选题,如图5所示。

2.3 第三阶段:横向触类旁通。纵向融会贯通。创造性解决科研问题

当明确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后,如何创造性地解决科研问题,就是研究生科研工作的重点。根据使用的技术和求解问题的角度,可以把科研创新分为4类情况。

(1)利用新技术,解决新问题。当传统的方法不能很好地解决新问题时,研究生提出新的方法或利用新出现的技术来有效地解决该问题,将是一种较大的创新。

(2)利用新技术,解决老问题。当出现新的技术和方法时,研究生能将新方法应用于解决老问题,发现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求解传统问题的效率,这同样是一种创新。

(3)利用老技术,解决新问题。当出现新问题时,研究生能利用已掌握的成熟技术成功解决新出现的问题,这无疑也是一种创新。

(4)利用老技术,解决老问题。研究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解决传统的老问题,这是一种模仿和复制他人的工作。虽然不属于科研创新,但是这个步骤往往是科研水平提高的重要阶段。

因此,对于偏向工学的横向科研课题,我们需要培养研究生触类旁通的能力,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对于偏理学的纵向科研课题,我们需要培养研究生融会贯通的能力,研究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理论,探求新的工作原理和算法。

3 结语

第6篇:科研课题的研究步骤范文

我校现有4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800余人,教职工117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其中高中级教师75人,国家、自治区级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19人,有12名教师取得研究生学历。学校教育科研取得丰硕成果,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不断增强教科研意识,承担国家级、内蒙古级、呼和浩特市级教科研课题多项,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我校坚持“以德为首、依法治校、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以“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 让社会满意”为办学宗旨,以“优秀的教师队伍、严谨的科学管理、先进的教学设施、优异的教学质量”为办学目标,形成了“落实有力、效果明显”的工作作风。办学四十多年来为高等院校和呼和浩特市重点中学输送了大批优秀高、初中毕业生,受到社会和家长的广泛赞誉。 以质量立校,特色名校,在巩固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完美,做强初中,做大高中,已经成为全校教职工的共识。

我校是中国中学生体协排球分会副主席学校、档案工作目标管理一级先进单位;内蒙古关工委授予“模范基层关工委称号”;2008、2011年我校男排分获全国中学生联赛冠军;首批呼和浩特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学校;呼和浩特市总工会授予“爱心学校”称号;呼和浩特市体育局授予“呼和浩特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称号;呼和浩特市教育局信息技术四星级学校;2008年呼和浩特市“中国人寿姚明杯”中学生篮球赛女篮亚军;呼和浩特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先进集体;2008~2011年连续四年获回民区教育局综治先进集体称号;回民区工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呼和浩特市义务教育示范单位;回民区文明单位。学生曾荣获2009年全国初中化学竞赛全国一等奖、内蒙古一等奖、内蒙古三等奖,2009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全国一等奖,2011年内蒙古初中生物竞赛一等奖,2011年全国中小学英语能力竞赛内蒙古二等奖、三等奖,2011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全国二等奖、内蒙古一等奖。

我校始终坚持一手抓常规教学,一手抓教科研工作,充分发挥教科研的“助推器”作用,努力做好成果交流和推广工作,形成了教育教学和科研的合力,在课题研究、、成果获奖等方面都取得一定成绩。现将我们的一些做法与同行切磋。

一、提高思想认识,多方位渗透教科研先行的指导思想

学校领导班子在思想上达成共识,走教科研兴校、兴教之路。(一)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如开展业务学习,做好笔记。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方针政策,强化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思想觉悟,用理论来指导实践。(二)制定我校教科研五年规划、教科研工作职责和具体管理办法。(三)编制全校教科研规划、年度计划,撰写年度总结等。(四)加大在教科研工作方面的投资:成立教科研活动室,配置教科研活动设备,为教师提供专门的教科研活动场所。制作专题展板,为教科研活动营造良好氛围。保证教科研经费支出,为教科研工作发展提供保障。(五)邀请专家、名师讲座,指导教科研工作。

二、教科研工作的引领示范作用

我校是“十一五”课题申报立项15项,其中国家级课题1个、内蒙古级课题1个、呼和浩特市级课题13个,是回民区区属学校课题申报最多的学校;申报“十二五”课题10个,其中强化初中学生阅读 培养语文学习能力为国家级课题,有效教学为内蒙古级课题,另外还有呼和浩特市级课题8个。高中年级贯彻新课程要求,开设了对高中学生知识与能力提高面对面辅导等5个教科研微型课题。每年召开教科研先进表彰会及教科研讲座,表彰教科研先进个人。

从2008年至今,我校多名老师先后承担回民区教研室“十一五”教科研课题展示课活动。专家对国家级课题写作教学实验的鉴定意见是:“课题研究认真深入,不少做法值得推广。”经呼市教育局评审“十一五”课题科研成果,我校8位教师的科研成果获奖。例如:专家对课题中学语文作业实效性的研究的鉴定意见是:“课题研究丰富了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研究和应用达到了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同意结题。”对课题中学生文言文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的鉴定意见是:“该课题研究达到了呼和浩特市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的领先水平具有普遍的推广价值,同意结题。”经呼和浩特市教育局重新审核,命名我校为“十二五”教科研基地学校,2012年被呼和浩特市教育局评为“教科研先进集体”。我校也是内蒙古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单位会员、内蒙古教育学会和谐教育专业委员会单位会员。

回民区教研室领导指出:“呼铁二中在课题推广方面走在了回民区各校的前列,推动了回民区教科研工作的进程。教科研基地学校就应该有超前的思想和方法,带动周边学校做好教科研工作。”

三、管理规范,课题研究程序化

在我校教科研工作中,学校对课题的申报、立项、实施工作都做了明确的要求。(一)申报阶段:规定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和课题实施方案;各课题组要有全新的教育理论指导,不盲目实验,不一哄而起。(二)实施阶段:教科处每月召开一次课题教师例会,每半月进行一次课题过程材料检查。每学期开始布置工作,每学期期末开召总结会。课题负责人每月、每学期都对本课题总结、分析并加以反思。教科处在检查过程材料过程中和课题教师交流,并对他们指导数百次。给每位课题教师建立了课题过程材料袋,袋内统一印发了材料目录表,标明过程材料填写格式。明确了课题过程材料内容(包括课题内容、目标、学生掌握情况、教师反思、今后措施等)。(三)推广阶段:课题研究成果出来之后,成果的推广是一项重要工作。经过反复研究与实践,我校将课题研究成果分解步骤,形成模式。例如写作教学实验课题,我校将该课题研究成果分解:学生写作训练计划、训练实施情况记录、训练目标、训练内容、训练反思、学生写作训练实施情况、教师精选文章、片段赏析、学生优秀习作赏析共九个步骤,目前课题研究成果推广顺利。

在初一、初二年级、高一、高二年级我校正在推进分层教学法的研究,我们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学生成绩逐步提高的实效已经显现出来。

四、形成教育教学和科研的合力

其实教育教学与教科研的最佳结合是在工作中研究。我校将教科研与教师自身的岗位实践密切结合,引导教师发现课堂中的问题,将问题转化为课题,把课题转化为成果。发表的成果就是对自己从事或涉及的日常教学管理与科研管理工作、实践经验的梳理与总结。

我校为推进教科研课题开展,教导处加大对教学质量的指导、监控力度,进一步落实教学常规,隔周进行教研组、备课组集体研讨,强化学科教研的针对性,抓好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师基本功及读书活动,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增进师生互爱。有了师爱就有了教师的魅力,有了教师魅力就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的修养与成绩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导处定期召开教学分析会、学生家长会,有针对性地分析学情、教材、教法,使教学更具有实效性。为了促进课题成果的推广,我们积极地组织开展评议教学研讨活动,贯彻实施新课程理念,努力构建高效课堂。

五、对学校教科研工作的认识

第7篇:科研课题的研究步骤范文

围绕“保平安、重养成、抓质量、师生同成长”的总体工作思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办学宗旨。围绕全区“夯实发展基础、聚合资源优势、坚持精细管理、打造教育强区”的教育发展思路,坚持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立足点、以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为着眼点、以有效转变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为切入点、以研究创新,提高教学效率为生长点,全面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和指导。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造就和形成一支科研型、学者型的教师队伍。以求实的精神,务实的态度,扎实的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学校教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具体目标

1、抓好省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加强课题的研究工作和课题的管理工作。

2、构建学校以校为本教研制度体系,全面推进校本教研,形成我校校本教研特色。

3、强化教师科研意识,使教师的科研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4、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力争走在全区前列。

5、进一步实现教育科研的规范性管理,重视已有科研成果的巩固、推广和发展。

6、以重点课题的研究带动科研工作的开展,确保各项实验研究达到预期目标。

7、培养出一支政治方向明确、业务素质较高的专、兼、群相结合的教育科研队伍。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学习,参与研究,学以致用。

1、将教研、科研、教师教育三个方面整合起来,以省、市课题研究为切入点,以教研组活动为基础,以提高教师教育水平为目的,校本培训继续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原则进行。

2、强调以自学为主,立足于自省自察。本学期除了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学习外,积极提倡教师自学,做不同层次的读书交流,强调自学后的反思。

3、立足学以致用,让教育科研的意识在行动中得到体现。同时指导全校教师在实施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将成果运用于教学中,解决教学中实际的问题,并在实践中检验完善。

(二)加强立项课题的过程性管理、指导,确保实验达到预期目标。

1、召开各课题成员研究会,组织学习并修改方案,讨论阶段性研究计划,以及相关的子课题,要求计划有实效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充分发挥研究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2、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研究,切忌走过场。学校行政将加强指导和督促,听取意见,协助解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3、适时聘请专家、领导指导课题的实施与研究,使课题研究有序、正规进行。

(三)把教育科研工作与师训工作结合,强化参与科研的意识。

1、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使新课程的思想和理念深入人心,并自觉应用于教学实践活动中。

2、在各类课题实验过程中,采取集中自学、专题培训、经验交流等形式,强调教育科研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实践经验的总结和交流。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科研理论水平和操作水平。

(四)把教育科研工作与新课程改革紧密结合,认真实施课程改革计划,积极探索校本课程的开发。

1、严格执行新的课程标准,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2、进一步做好新课改思想指导下的课程评价工作,积极探索新课程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手段。

(五)抓好科研常规工作,重视已有课题成果的实验和研究。

1、重视常规科研工作的管理、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类工作。

2、重视已有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及时运用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之中。

(六)制定并认真落实课题研究的制度,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高效的进行。

1、加强对课题的指导,深入课堂、年级组和教研组,了解课题的进展情况,协调有关问题的解决。

2、召开课题学术研讨会,征求各方面的建议,集思广益。

3、组织实验课题汇报会,展示实验阶段性成果。

4、认真组织阶段性验收,并及时总结。

5、注重课题研究过程中各类资料的积累工作。

6、实行课题组长负责制。课题的实施由课题组长负责。课题组长要制定好课题实施计划,指导课题小组的成员展开研究工作,及时收集课题资料。有困难及时向学校科研室报告。

(七)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建立和完善学校教科研网络,推进课程改革。

“人才出课题,课题出人才”。本学期将在原有的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紧扣我校的课题的研究,让大部分教师参与科研,使教师明确教学科研对个人成材和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形成以校长室、教科室为主导,教研组为中介和桥梁,课题组为主体的三级教科研网络,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有目的、有计划的、有重点地开展教科研工作,把教科研工作落到实处。

(八)教育科研的常规工作:

1、搞好教育、教学、科研三位一体的研究。规范科研管理,建立章程制度。

2、加强学校科研骨干队伍的建设。使老师们掌握科研课题的选题、立项,具体实施的操作方法。

3、重视教师科研论文的撰写及评选工作。继续做好教师各类科研文章的阅读、指导、修改工作,加强向外推出的力度。举办教师论文和教案的评优工作。

4、重视教师教学反思和教育叙事的撰写及评选工作,促进学校校本教研深入开展,促进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剖析,培养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队伍。

四、逐月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定并通过学校教育科研计划。

2、制定并通过省课题的学期计划。

3、组织全校教师参加以“构建有效课堂”为主题的教学研讨活动。

4、做好省学会论文的征集工作

5、做好“成长记录袋”的建立工作。

十月份:

1、做好市论文的征集工作

2、组织全校教师参加以“构建充满生命力的有效课堂” 为主题的教研组研讨活动。

3、组织教师参加科研培训。

十一月份:

1、组织学校课题中期阶段成果汇报会。

2、针对“落实成长记录袋”中的问题进行总结。

3、结合“家长开放日”进行家长评价的落实。

十二月份:

1、复习研讨课展示.

2、开展优秀教案、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

3、教师教科研学习笔记和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的展示、交流。

一月份

第8篇:科研课题的研究步骤范文

关键词:毕业设计(论文);生物工程;科研课题;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8-0140-03

一、前言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校本科教学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1,2]。对学生而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阶段,可以培养和锻炼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科技文献查阅与科技论文撰写能力,以及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对学校而言,是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主要抓手,也是检验能否向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重要标准。

生物技术是解决21世纪人类面临的资源、能源、环境、人口与健康等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生物技术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点[3]。为了适应生物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我国教育部在1998年高等院校学科调整时增设了生物工程本科专业[3,4]。目前,高等学校的生物工程专业已成为最为重要的专业之一,它是培养掌握现代生物学和生物技术基本科学原理、基本技能、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本理论,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产业化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5,6]。生物工程专业是以工为主、以理为辅、工理管相结合的复合型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做好该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实践环节,对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高校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整体上出现了下滑的趋势,主要表现在:(1)师生比例偏低,指导老师无法利用有限的精力和时间高效指导毕业设计(论文);(2)选题盲目,课题研究内容陈旧,缺乏创新性,有的还脱离生产实际;(3)毕业论文的写作水平差,学生缺乏科技论文写作训练,论文写作格式与文献引用缺乏规范;(4)评价体系不完善。学生们在毕业设计(论文)阶段的表现是良莠不齐的,但最终毕业时获得的文凭却并无二致且本科毕业率几乎一直都是100%,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为了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如何改革并完善现有的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模式已成为高校教育者讨论的热点之一。

从2010年开始,我们进行了依托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课题教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探索和实践,让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实践环节参与到导师的在研课题中。本文以ε-聚赖氨酸高效生物合成和产业化实施项目为例,就相关的探索和实践进行了总结。

二、依托科研课题教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1.形成合理的科研团队。目前,高等院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方式多采用导师制。然而,导师制是一种精英教育的教学模式,其实质上是一位导师和一个学生之间面对面的、高度个人之间的接触和交流[7]。这种形式的制度是依靠学生对教师的低比率,它是一种高成本的制度。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来临,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生师比持续升高,办学资源日益紧张,高成本原始形态的导师制已难以为继,它对师生比例的要求无疑增加了导师的教学负担。通过依托科研课题教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学生在选题后就进入到导师的课题组中,与研究生统一学习和交流,建立一个由导师、研究生和本科生(1∶5∶3)构成的梯度研究团队。在这个团队中,导师对本科生、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和内容进行统一安排和规划,对项目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分解和归纳,形成一个个独立且相关联的子课题。然后,本科生自主选择一个具体子课题进行研究。团队中研究生协助导师对本科生进行实验技能、实验设备和方法等方面的培训和指导。这样,以科研课题为基础,通过科研团队各成员的分工和合作,一方面减轻导师的工作量,使导师能够高效利用有限的精力和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避免了以往导师对指导内容不明确,对“如何导”、“导什么”等缺乏清晰的认识等问题。另一方面,传统的一个导师和一个学生的面对面的交流,转变成本科生与具有一定科研基础的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进行高度个人的接触和交流,有效地缩短了本科生的适应期,极大地提高了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2.选择合适的论文题目。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显著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若选题过于陈旧或是假题目,研究内容与实际的研究和生产严重脱节,则论文的价值低或意义不大。学生仅为了学分和毕业而进行毕业设计(论文),会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也得不到锻炼和提高。通过依托科研课题教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让学生参与到导师的在研课题中,做到真题真做,使得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不仅能够提高其主观能动性,还能极大地激发其创造性。另一方面,由于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内容与导师的科学研究具有极高的关联度,导师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学术能力使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让他们参与到本专业某领域前沿的相关研究,实现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目的。比如,针对江苏省产学研前瞻性联合研究项目“新型生物食品防腐剂ε-聚赖氨酸高效提取关键技术与集成化研究”这一课题,要求学生尝试各种先进分离提取方法,发现和比较这些提取方法之间的优劣性和互补性,最终提出一种可行的分离提取工艺路线,并进行实验验证和评价。此外,由于生物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有两种形式,即试验性题目和设计性题目,为了能够兼顾学生的特长以及与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对学生进行分流,充分发挥其特长,激发学习兴趣,保持个性。尽可能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并巧妙地加以引导利用,帮助学生实现“参与―成功―参与”的良性循环,使学生持续保持自主参与学习的动机。在ε-聚赖氨酸分离提取新工艺开发的课题中,鼓励学生尝试自己感兴趣和认可的分离提取方法,在对该方法进行充分实验和评估后,将其整合到原有分离提取技术路线中,并考察该提取方法的加入对最终产品质量和收率的影响。如果试验结果是积极的,则尝试让学生对新技术路线进行工厂工程设计,为实现新工艺或新技术规模化和工业化提供一定参考和依据。

3.开设学术报告会议。科研成果汇报和科研论文的撰写是展示科研工作者成绩的有效途径。这一过程,并不是单纯的工作总结,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是提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然而,本科生在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之前,本科教学中没有开设关于科研成果汇报、论文写作等课程,学生缺乏一定的科研基础知识和实践机会。因此,学生在总结科研成果,撰写毕业论文的时候往往存在以下问题:(1)学术道德观念淡薄,论文有明显的拼凑,更有甚者直接从网上抄袭;(2)缺乏专业化和学术化语言描述实验方法和结果,措辞不严谨、论文层次不分明,图表说明不合理;(3)论文格式不规范,特别是论文的参考文献、中英文摘要、图表等。这些问题是导致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依托科研课题教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在教学实践中,导师要求本科生也参与到课题组的各种科研活动,包括读书报告会、月底课题组汇报、中期汇报和专题讨论等各种学术报告会议。在读书报告会中,要求学生阅读、分析和归纳1~2篇与课题研究相关且是近期发表的高影响因子的SCI论文,以PPT的形式解释论文的研究内容、创新点以及对自身课题的启发,并要求本科生、研究生和导师一起讨论分析。在课题月底工作汇报、学期汇报的会议上,要求学生以PPT形式对一个月或一学期的研究内容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导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分析,并依据实验结果安排下一步工作计划。此外,课题组不定期组织专题报告,由导师或高年级的博士研究生对某一专题进行学术报告,报告选题有“如何写好毕业论文”,“生物工程学科常用科研软件的使用”,“发表高水平SCI论文的心得体会”等等。通过这些学术报告会议,使得本科生在文献阅读能力,课题研究的总结、汇报和论文写作等多方面得到系统训练和提高。

4.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从选题、实施到论文定稿,历经约8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合理评价,建立奖惩制度,可以使学生产生公平感和信任感,对学生职业道德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估中分为指导教师评审、评阅老师评审和答辩评审三个环节。由于在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学生与导师(指导教师)有更多的接触和交流,导师对学生的态度、能力和创新性等方面有更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因此,指导教师评审成绩往往占总成绩的60%以上。课题组在严格执行校教务处规定的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和管理规范的基础上,利用模糊评价的方法[8],构建一套合理、科学和客观的指导教师评价体系,见表1,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创新性三个方面定量地分析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实践环节的表现,保证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的客观、公正。

三、结束语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校本科教学的最后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重要步骤,也是评价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笔者针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剖析了造成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断下滑原因的基础上,探索并实践了依托科研课题教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方法,通过形成科研团队、选择合适题目、开设学术报告和构建合理评价指标四个手段来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已毕业学生的就业单位均反馈学生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较高的职业道德能力和水平,得到了社会的初步认可。然而,在教学改革和探索的过程,发现仍有一些问题,如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的难度选择,毕业论文(设计)教学与学生考研和找工作的时间冲突等,这些问题尚需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曹士云.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与管理若干误区的审视与反思[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1).

[2]孙建云,夏凯,王庆亚.农业院校理科类本科生毕业论文环节的改革研究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0,(1).

[3]曹飞,范伟平,韦萍.强化工程实践的生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改革[J].化工高等教育,2007,(5).

[4]刘桂萍.依托化工学科优势构建具有特色的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化工高等教育,2008,(1).

[5]李常健,黄光文.新建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12).

[6]余旭亚,李涛,纳海莺.提高生物工程专业生产实习质量的实践和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06,(3).

第9篇:科研课题的研究步骤范文

   (一)课题的明确表述

    课题的名称必须明确表述所要研究的问题。目前教育科研中,在课题名称的表述方面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课题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明确;第二,课题名称外延太大,研究对象的表述含混不清;第三,课题名称表述中研究的范围不清楚。

有的学者建议,研究者在课题名称中尽可能表明三点: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如“初一代数自学辅导教学的实验研究”,研究的对象是初一学生,研究的问题是初一代数教学的自学辅导程序教学法,研究的方法是实验法。

    (二)阐述研究的目的、意义和背景

    1.研究目的、意义的论述

    首先要阐述课题研究的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的。因为任何课题研究不是凭空来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其次,要阐述此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即为什么要研究,研究的价值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

    2.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以及本课题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阐述这部分内容,要认真、仔细地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前人或他人对本课题或有关问题做过哪些研究及其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范围、方法、成果等。把已有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的研究起点,并从中发现以往研究的不足。确认自己的创意,从而确定自己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这样,既可以更加突出本课题研究的价值、意义,也可以使自己开阔眼界,受到启发,拓展思路。

   (三)研究范围和内容

    1.研究范围的限定

    任何科研课题,都应该有一定的研究范围。否则,课题研究就无法进行。

   (1)对研究对象的界定

    对研究对象进行界定,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对研究对象总体范围进行界定;其二是对一些研究对象的模糊概念进行界定。这既关系到研究对象如何选取,也关系到研究成果的适用范围。

    ①对研究对象总体的范围进行界定。如果研究对象的总体不同,那么同一个研究课题所得到的结论就很可能不同。例如研究青年教师的素质,以经济发达地区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总体和以欠发达地区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总体所得到的结论就可能会不一样。因此,对研究对象总体的范围进行界定就非常重要。

    ②对一些研究对象的模糊概念进行界定。有不少课题中研究对象的概念模糊,外延不确定,如“厌学生”、“差生”、“青年教师”、“品德不良学生”等等。这都没有一个统一和明确的定义。因此,必须给予界定,以确定研究对象总体的范围,正确选取研究对象的样本。一般来说,对这些模糊概念下定义,应尽可能使用有参考依据的、比较权威的、被大多数人所认可的说法。

   (2)对一些关键概念的界定

    对研究课题中的一些关键概念必须下比较明确的定义。这一方面可以使该课题研究在确定的范围内开展,使课题思路明确清晰,具有可操作性,使研究成为一个有确切涵义的问题,具有科学性;另一方面也便于别人按照研究者规定的范围来理解研究结果和评价该研究的合理性。因为在教育科学的研究和实践中,许多概念说法不一,观点各异,所以不下明确定义就无法显示研究目标。

    例如:“化学教学中课堂实验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这一课题研究,对“思维能力”要给以明确定义,对“课堂实验”也要有一个限定:是指教师演示实验还是指学生动手实验。对一些关键概念给以界定,也称为“给变量下抽象定义”,即对变量的内涵做出明确说明。在的实际研究中,通常用确定变量的结构指标的方式来给变量下抽象定义,即分析一个变量的内容性质、范围角度结构,也就是说从哪些方面或哪些角度对变量进行研究。如研究学生的学习态度,可从学生的学习价值观、对学习的情感、学习的行为意向入手。研究学生的生活态度,可从学生的生活目标、学习态度、劳动态度、消费态度、娱乐态度五个方面进行研究。

    要使课题研究具备可操作性,还要通过给变量下操作定义,确定其操作指标。如学生学习态度中的学习行为意向,其操作指标是:学生到校率、迟到和早退的次数与时数、上课时认真听讲的情况、完成作业的认真程度等。给关键概念下定义,包括对所有关键概念下定义。如“在培训工作中提高校长政治素质的研究”中,不仅要对“政治素质”这一概念下定义(即政治理论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工作作风素质),还要指出“政治素质提高”的研究范围,即只涉及培训工作中校长政治素质的提高。

    给变量下抽象定义,确定其结构指标,可以参照有关辞典、教育理论书籍、教育大纲、教材等对变量概念的科学定义,或参照国家教委及有关上级领导对教育问题的方针、政策、法规、守则、职责要求等。这就要求研究者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基础,在研究之前要进行学习,要查阅资料,要对所研究的问题有基本的了解。

    2.研究的内容

    研究范围限定以后,就要着手考虑具体的研究内容。研究课题要通过研究内容来体现。一项科研课题,如果提不出具体的研究内容,就无从研究。研究内容的多少与课题的大小有直接关系。如果研究课题很大,那么研究的内容必定很多;如果研究课题较小,那么研究的内容也就比较少。研究内容必须准确体现研究课题。目前,教育科研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一,只有课题而无具体研究内容;第二,研究内容与课题不吻合;第三,课题很大而研究内容却很少。

有了具体的研究内容,就可以依据研究内容设计更为具体的    研究方案。如“班主任德育素质对中学生思想品德影响的研究”这个课题,属因果研究的范畴,在考虑具体研究内容时至少要包括三个部分,即:第一,研究并提出“班主任德育素质”的基本内容;第二,对选为被试的班主任进行“德育素质评价”,分析当前班主任德育素质的基本情况;第三,研究、分析中学生思想品德状况与班主任的德育素质的关系。这样,才能得出研究成果。

    比较简单的研究课题也要考虑具体的研究内容。又如“职业高中招收自费生的可行性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内容是;第一,分析几年来自费生的报名情况,从招生角度研究招收自费生的可行性;第二,对几年来自费生与公费生的教育质量进行比较,从培养角度研究、招收自费生的可行性;第三,对几年来自费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进行分析,从分配角度研究招收自费生的可行性;第四,如有必要,对有关职业高中办学模式与收费政策进行可行性的相关研究。

  (四)研究方法

   任何科学研究除了要应用哲学方法和一般科学方法之外,都还要有具体的研究方法、技术手段。教育科研的每一项题目一定要有相对应的教育科研方法。例如,对青年教师的素质现状进行研究,必然离不开调查法;研究如何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一般总要用到经验总结法;探讨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是否优于原有的教学方法,则宜采用实验法。

    在教育科研中,仅用单一的方法进行研究不大容易得出科学研究结果。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点与局限性,采用单一的方法,往往只能获取部分信息,而遗漏许多其它有用信息,难以做出全面准确的结论。因此提倡使用综合的方法,或几种方法并用,或以一种方法为主,其它方法为辅。例如,我们进行教学实验研究时,当然主要采用实验法,但也要使用测量法对实验效果进行比较(如进行测验).也可以用调查法对实验效果进行比较(如了解学生的反映)。再如进行某项调查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以得到大量数据,但也要辅之以访谈调查,以使结论更加可靠,材料更加丰富。

    “研究方法”这部分,主要反映一项课题的研究要“做些什么”和“怎样做”。除了要叙述清楚使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之外,还要尽可能写得细致一些。如用调查法,可写明调查方式是问卷还是访谈。如果用问卷调查,最好能将设计好的问卷附上。如果是访谈调查,尽可能附上访谈提纲。若采用实验法,最好将实验方案附上。若采用经验总结法,可以把预计总结经验的内容项目、实践方案及用何方式积累材料、预计积累哪些资料写出。

    当前在教育科研方法中,存在着几个问题:第一,大多数使用的仅仅是工作经验总结;第二,对调查法的重视很不够;第三,在实验法的使用上有滥用的情况,不了解实验法的科学涵义和特殊要求,随便在研究中冠以“实验”二字;第四,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有的虽然用了定量分析,但由于对统计方法不熟悉、不了解,因此分析方法不当,所得结论不科学。这些问题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是必须解决的。

    (五)研究对象

    在研究计划中,还需要充分考虑课题对被试代表性和典型性提出的要求,选定具体研究的被试,以保证研究结果可以说明一个地区、某一类情景或某一类对象的一般规律性,以使研究的结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确定研究对象的方式方法有总体研究和抽样研究。如果是总体研究,对总体范围要有具体说明;如果是抽样研究,则要说明抽样方法和样本容量。这部分内容可写在研究计划中,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写在研究方案中。

    (六)研究程序

    设计研究程序,就是设计研究实施步骤、时间规划。研究的每一步骤、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每个阶段需要的工作时间,不仅要胸中有数,还要落实到书面计划中。这样,研究者可以严格按步骤和时间要求进行研究,自己督促自己,自我检查计划的完成情况,从而保证课题研究按时保质完成。课题研究的管理者也可依据此研究程序对课题研究进行检查、督促与管理。

   (七)成果形式

    在研究计划中,还要设计好研究成果的形式,即最后的研究结论、研究成果用什么形式来表现。研究报告和论文是教育科研成果最主要的两种表现形式,还可以将研究成果写成专著、教材、手册等。比较小的课题写成最终成果形式即可;比较大的课题,除了要有最终成果形式,还应该有阶段成果形式。最后将阶段成果综合并发展成最终成果。或者将比较大的课题分解为若干子课题,分别有各子课题的成果形式和总课题的成果形式。

    在研究计划中设计出成果形式,从研究者角度来说,可以明确将来用什么表现研究成果,从开始就可以着手向这方面努力,积累材料,构思框架,进行分工,以利于研究成果的顺利问世。从课题研究的管理者角度来说,可以据此进行检查验收。

    (八)研究组成员

    在研究计划中,将课题研究组负责人、成员名单及分工情况写出,目的是为了增强课题研究组成员的责任感,以利于计划的落实。

    (九)经费预算及设备条件的需要

    任何科研都需要一定的研究经费和研究用品,教育科研也不例外。例如,研究中查阅文献资料,不论研究资料是购买、租借还是复印,都需要一定的资料费。进行调查,就需要一定的调查费。印制问卷需要纸张和印刷费用,访谈调查有时还需要录音设备。进行实验要有实验设备和器材,要有实验费。最后的研究数据需要计算器和计算机进行统计处理,需要有计算器或统计上机费。有些较大的科研项目,还要开会研讨,这就需要会议费。进行经费预算,不能多多益善,胡写乱要。要认真计划,不仅要有具体数目,还要写清用途。从课题管理角度来说,对此要审批,还要监督使用情况,如果发现有使用不当的情况,或者科研任务因研究者主观原因未能完成,要有惩罚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