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物技术创新范文

生物技术创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技术创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物技术创新

第1篇:生物技术创新范文

生命科学的许多学科内容存在交叉,导致了不同课程的实验内容也存在不同程度重复,就有可能造成学生在不同课程的实验课做相同的实验。因此,在制定教学大纲之前,需要注意不同课程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避免相同的实验在不同课程之间重复做的现象。例如,DNA提取实验,在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课程的实验中都有可能开设,如果在制定教学大纲之前,相关学科的教师之间没有交流和沟通的话,就可能在这三门课程的实验中都开设DNA提取实验。这样,不但不利于学生学习获得掌握更多实验技能的机会,而且会造成实验时间、资源和经费的浪费。在实验设置上,要适当增加一些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使得一个实验中可以用到多门课程中的实验技术,这样就可以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得以提高。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除了上课规定的实验内容外,还可以让学生多参加一些科研活动,如大学生创新课题、教师的科学研究等,学生可以向指导教师请教,由指导教师给予进一步的指导。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就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牢固地掌握相关实验技能,提高其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改革实践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方法通常是教师把实验原理和方法一讲,然后学生依据实验步骤操作。因为许多实验仪器、用品、药品学生都是首次接触,对其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以及实验中会出现的问题等会注意不到。最终,就会导致实验结果不理想,甚至实验失败。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使得多媒体教学成为本科理论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但在实验教学中应用还较少。生物技术专业的许多实验,如,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课程的实验,都是在分子水平进行的,实验中的一些现象学生很难用肉眼观察到,造成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困难和实验操作的困难。如果利用多媒体来对相关实验内容和操作进行演示,上述困难就能迎刃而解。如,分子生物学实验中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在原理部分,教师虽然讲到通过溶解琼脂糖再降温使得琼脂糖凝固,就能形成具有一定网孔的凝胶,不同分子量的DNA通过凝胶后就可以按照分子量的不同而分离。但是学生在理解的时候还是有一定的困难,通过多媒体动画,学生就可以直观地看到凝胶形成的过程以及不同分子量的DNA在凝胶中泳动的情况,进而牢固掌握实验原理。另外在加样的技术环节,教师虽然可以亲身示范,但是由于每堂课的学生较多和时间限制,教师不可能对学生进行一一的示范,这样学生在加样时就很难掌握正确的加样方法。而通过多媒体录像,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加样过程,以及各种错误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而在实验操作中就能够进行正确的操作,避免错误的操作,达到实验成功的目的。

3积极筹建实习实践基地

生物技术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所学知识必须同生产实践联系起来,这一点需通过实习、社会实践等环节才能实现。因此,我校生物技术专业在多门课程中设立了实习环节。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联系学校和社会的桥梁,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纽带,也是大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的一个关键所在。目前,我校生物技术专业已在关山建立了植物学实习基地,另外,我省有一些大型的生物公司,如,洛阳市的华美生物工程公司、新乡市的华兰生物工程公司等,这些为我校生物技术的诗句基地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4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

参与科学研究,是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又一有效途径。我校从学生二年级开始,就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课外创新项目”申报课题。学生根据自己的所学专业和兴趣先提出自己的方向,然后找相关研究方向的教师进行指导,对课题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最后形成切实可行的研究路线。申报成功后,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关研究,指导教师对学生试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我系也积极组织和鼓励学生申报创新课题,通过创新课题的参与,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另外,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科学研究,通过公布教师的研究课题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老师的研究方向,根据自己的兴趣报名参加教师的研究课题,教师再通过对学生的考察和了解进行双向选择,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范围,使得他们的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另一途径是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学生走向社会前的能力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通过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和试验数据,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加强他们的创新意识。

第2篇:生物技术创新范文

2.湖南工业大学 包装与材料工程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7)

摘要:本文以科研实践模式为核心,树立正确的专业认识和增强专业归属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科研创新能力等方面,探讨了生物技术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对高等院校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技术;本科生;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0-0097-02

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养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出台,将生物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从国家发展战略上把生物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必须依靠生物学领域的重大突破和大量的具有创新能力的生物类专业人才[1,2]。因此,在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下,如何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生物专业应用型人才,具备适应生物产业作为经济新增长点,是我们从事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工作者急需探讨的问题。笔者以湖南工业大学生物技术系为依托,从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教学模式的改进、学生参与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积极性等方面为突破口,全面提高生物技术本科生创新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树立正确的专业认识和增强专业归属感

生物技术不仅包括生命科学的所有次级学科,同时又结合了化学、数学、微电子技术、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等尖端基础学科,具有典型的多学科交叉特性,因此,生物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涉及面广。但由于总学时的限制,专业课所占的比重相对较低,尤其是当前现代生物科学的日新月异发展下,生命科学的研究与发展关系到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学生要解决诸如人类社会面临的人口健康、粮食能源、资源环境等领域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缺乏相应的知识基础和视野,难以在实际工作中运用专业知识解决专业问题,导致目前生物类本科毕业生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的比例较低[2]。同时,由于网络上对生物技术专业的负面的宣传和介绍,一些家长和学生认为生物技术类专业就业率较低,导致部分学生不愿意学生物技术专业;尤其是我校的生物技术专业学生觉大部分是调剂生,而且我校生物技术专业之前是挂靠在包装与材料工程学院,对选择生物技术专业存在一定的抵触,他们在入学后,思想观念如不能得到及时转变,将会对专业前途感到迷茫,学习积极性不高。

为改变生物技术专业面临的这一现状,首先从入学教育上抓起,要依托湖南工业大学生物技术系、绿色包装与生物纳米技术应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和生物医学工程硕士点的学科和师资力量,以各位教授和博士研究方向,结合生物技术专业实际的特点,着重介绍生物技术专业的运用范围和在实际中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了解生物技术专业,认识到生物技术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低年级开设一些体现生物技术前沿讲座,向学生传达最新的生物技术专业研究成果和应用推广情况,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归属感[2,3]。

二、改进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科研创新能力

作为教学的对象接受知识的主体,生物类课程的许多知识都以描述性的语言为主,大多数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老师讲,学生做笔记,很难实现老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4]。而在现代生物科学的日新月异发展下,为了具体落实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方式要有所改进。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启发式、辩论式和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手段,将教学内容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相出来,带动课堂的学习气氛,使学生由“被动”转化为“主动”、由“依赖”转化为“自觉能动”学习[4,5]。

在教学内容上我们也做出了对应的改进,改变过去以分割知识点和单元模式为主要授课内容,采取了注重新和精的原则,通过适当地整合知识点使之成为一个案例,表达一定的技术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可以借鉴、移植,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5,6]。同时要及时将本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新技术、前沿发展动态引入到课堂教学中,结合生物技术专业学科交叉的特点,将不同的学科之间知识联系,培养学生科研意识。

三、建立科研实践模式,提高W生科研创新能力

生物技术专业是一个实验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整个学生培养体系中实验教学占有很大的比重,注重实验项目与实验技术的综合与创新[7,8]。在现代生物科学的高速发展下,生物技术专业其实验教学改革目的和基本思想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采用实验项目与理论教学及教师科研项目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开放性实验管理,增设综合性实验,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8]。

目前,在一般的教学研究型地方院校,教师科研能力不强,部分学生对科研缺乏直观的认识。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研意识,湖南工业大学在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情况下,生物技术专业以湖南省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绿色包装与生物纳米技术应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中心为平台,以教师高水平科研课题为依托,给学生个性发展空间,全面推动大学生自主创新研究。

我们以《基因工程》实验课程为例,通过验证性实验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结合曾晓希教授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土壤重金属生态毒性修复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研究》,设计一个“重金属污染土壤中抗镉微生物基因的筛选鉴定”实验,时间为两周,整个实验分为以下四个部分:抗镉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微生物抗镉基因提取与鉴定、抗镉基因DNA与载体的重组与筛选、抗镉基因在质粒的表达,实验将《基因工程》课程讲述的内容与用到的各种分子生物学技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有参与科研概念和过程。同时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独立完成本组实验,锻炼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科研协作能力。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同学们非常活跃,提取许多疑问和想法,努力将实验设计做的符合课题的要求,并且每一个实验都是一脉相承的,前一个实验没有做好都会影响后续的实验,这对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都有很好的锻炼。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有利于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全面提高[1,8,9]。

在生物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新进展、新技术、新成果层出不穷,新的研究热点和学科不断涌现[9]。在生物技术专业学生教学中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社会适应能力,全面提高生物技术本科生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谢旭辉,胡忠.21世纪生物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高教论坛,2006,(1):46-49.

[2]严明理,刘丽莉.生物类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方式探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6(7):147-148.

[3]刘超,洪法水.生物科学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2(2):206-208.

[4]蒋永荣,方成,夏金虹.基于学科交叉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探索[J].高教论坛,2015,(7):45-48.

[5]姜勇.科研实践模式提升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1):168-169.

[6]王雪琴,谭晓蓉,张璐,等.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42):213-214.

[7]朱杰,张艺馨,蒋尔鹏,等.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7):604-606.

第3篇:生物技术创新范文

电磁波俗称无线电波,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个概念.电磁波不仅能传输信号,也能传输电能.美国一家公司Power Cast开发了这项技术,可为各种电子产品充电或供电,包括耗电量相对较低的电子产品,诸如手机、MP3随身听、温度传感器、助听器,甚至汽车零部件和医疗仪器.整个系统基本上包含了两个部件,称为Power Caster的发射器模块和称为Power harvester的接收器模块.前者可插入在插座上,后者则嵌入在电子产品上.发送器发射安全的低频电磁波,接收器接收发射频率的电磁波,据称约有70%的电磁信号能量可转换为直流电能.

日本东京大学的教授们设计了一种塑料薄膜电源,很有创意,用途也十分广泛.例如,可将它铺在地板或桌子上,或嵌入墙壁,为圣诞树上发光二极管、装饰灯供电,为鱼缸水中灯泡或小型电机供电.薄膜电源由四层塑料薄膜组成,最低一层是电导可控的有机晶体管,上面是感测兼容电子设备接近的铜线圈,再上面是接通或关闭电源的MEMS开关,最上面一层是传送电能的铜线圈.制作工艺采用了丝网印刷和类似于喷墨打印的新工艺.它的工作过程是这样的:当物体处于薄膜2.5cm范围内时,最靠近的MEMS开关接通电源,电感线圈就利用感应原理向设备供电.据称,该项技术的效率是很高的,电源传输效率可达81.4%.

一家名为Splashpower的英国公司就了这样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无线充电器,外形就像一个鼠标垫,只需要把要充电的设备放在上面就可以开始充电,而且可以同时对多个设备充电.另外一家名为WildCharge的公司也开发出了类似的产品.

关于无线充电的技术已经有过多年的讨论和研究,苹果、摩托罗拉等公司也都拥有各自的与之相近的技术专利,但是都没有完全达到非常理想的无线充电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马林・索尔贾希克却提出一种新理论,只要让电磁能发射器同接收设备在相同频率上产生共振,它们之间就可以进行能量互换.“这就像剧院的歌星可以将玻璃杯震碎一样,”索尔贾希克说,“条件是歌星和玻璃杯二者的声波要形成共振.”

在这一理论基础上,索尔贾希克领导的6人小组进行了实验.他们利用两个铜丝线圈充当共振器.一个线圈与电源相连,作为发射器;另一个与台灯相连,充当接收器(见图).结果,他们成功地把一盏距发射器2.13m开外的60W电灯点亮.最重要的是,试验显示“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对人类无害.因为电磁场只对能与之产生共振的物品有影响,而诸如人类、桌子、毛毯等物品对电磁场几乎都没有反应.

“只要笔记本电脑所在屋子装备有无线电能传输器,人们就可以不再需要将电脑与插座相连来充电,因为它会自动充电.”研究小组成员之一彼得・费希尔教授说:“现代人生活在充斥着电线、插座的世界,而电能的无线传输技术将有可能让人类部分摆脱电线、电池带来的烦恼.因此,这是一项很有发展前途的新技术”.

下一步,研究小组要进行的则是设法增大发射器功率,以及接受器的接收效率.到那时,手机、笔记本电脑就可以在配置有发射器的屋子里自动充电,甚至不需要电池,也不需要通过插座与电源相连就可以直接使用.

尽管“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出现让人看到了摆脱电线、充电烦恼的希望,但是,研究小组承认,“无线电能传输”技术还需改进,才能走进百姓家中.

第4篇:生物技术创新范文

提高学生对免疫学课程的兴趣和认知程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以下两个途径培养学生的兴趣.1)通过增加案例提高学生兴趣通过涉及社会生活的免疫学知识案例,使学生认识到免疫学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不断战胜疾病的过程,认识到学习这门课的重要性.比如,通过“皇家病”、肿瘤等案例,学生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深入的思考,这些案例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免疫学的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免疫学的积极性.2)通过提出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提出大量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堂内容,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有必要.例如,通过介绍浙江婴儿小睿睿接种预防结核病的卡介苗失败并导致死亡的案例,提出以下问题:卡介苗是预防儿童栗粒性肺结核和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疫苗[2],为什么小睿睿接种后会出现异常?这里面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引发学生积极探究的目的.

2紧密联系实际调整教学内容

教师选择教学内容时必须考虑人才培养目标、授课对象等因素,并以此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新乡学院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学习免疫学的目的是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为将来的生产实践服务,因此,虽然《动物免疫学》教材是“面向二十一世纪教材”,内容充实丰富,但是对照新乡学院生物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仍需稍作调整,才能满足生物技术专业的教学需要.目前,笔者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调整了部分教学内容,删除了与生物技术专业缺乏联系的免疫遗传和临床免疫学的部分内容(包括免疫球蛋白的基因及其多样性的遗传机制、T细胞受体的基因控制、移植免疫、感染免疫等),增加了免疫学技术在现代生物学应用方面的内容,重点是免疫学相关技术的知识,如标记酶技术、金标试纸条技术、血清学技术等及这些技术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另外,我系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地方性人才.例如,我校与本地的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建立生产实习基地的协议,为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课堂教学还增加了该公司的生物制品的生产工艺及其理论,以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

3增加知识交叉拓展知识结构

免疫学的发展过程就是探究动物机体免疫系统与自身、非自身抗原作斗争,清除抗原和维持自身稳定的过程[3],因此,学习免疫学课程就必须增加病原学等学科的知识背景.在病原学知识方面,我们增加了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病原方面的知识,例如,增加了乙型肝炎病毒、流感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艾滋病病毒、结核杆菌、幽门螺杆菌、布氏杆菌等病原的特点、疫苗制备及机体对病原的免疫识别、清除过程等方面的内容.增加其他学科知识的目的在于促进知识的交叉融合,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并使学生对免疫学知识了解得更加清晰.例如,增加艾滋病病毒方面的内容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该病原,而且可以使学生了解到该病原的免疫学方面的知识,拓宽知识面.

4开展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机体免疫系统发挥作用的机制是非常复杂的,学生很难理解简单的文字描述,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形象[4].因此,在讲解抽象的教学内容时,通过集视频、动画、声音、图片、文字于一体的免疫学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能将抽象难懂、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易懂,使学生易于接受.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采用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创新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参与

传统的教育模式强调的是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这种教育模式容易导致思维空间狭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差[5],而采用参与式、探究式和启发式等教学模式就可以克服这些缺点.参与式教学强调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有利于调动学生在课堂上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探究式教学打破了原有的教学内容次序,使教学更富逻辑性;启发式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探究激情,引导学生探究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使教学任务由单纯讲授知识本身转向启发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和科学思维方法[6].笔者在教学中大量地运用这些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效果.下面通过教学案例来说明启发式教学的实施过程.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提出生活或生产实际中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回答这些问题,在课堂内开展针对性讨论,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和掌握教学内容,而且有利于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在讲授细胞毒型(Ⅱ型)变态反应时,提出以下问题:电视剧《蓝色生死恋》中恩熙得了白血病,在进行骨髓移植时,为什么要进行血型的配型?为什么给不同血型的患者输全血后会发生输血反应?为什么相同血型的患者输全血后也会发生输血反应?针对上述问题,学生各抒己见,并进行了讨论.通过这些教学模式的实践,学生不仅理解和掌握了所学知识,而且提高了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6结束语

第5篇:生物技术创新范文

关键词:生物流化床;工艺流程;充氧方式;革新

生物流化床应用广泛,可用于厌氧脱出废水中的氨氮,也可好氧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包括生活污水,制药废水,印染废水,水厂、肉厂、粮食加工厂废水等。基本上具有可生化性的废水都适合。

1 生物流化床不同工艺流程的研究

依据流化床中附着生长不同类型的微生物,生物流化床可分为好气床、兼气床和厌气床三类。主要工艺流程有以下几类:

1.1 以氧气为氧源的生物流化床

以氧气为氧源的生物流化床有机负荷可以提高到27kg/m3,但是由于反应器需要大量的纯氧且回流比较大,因而在纯氧制造和回流电力部分会消耗很多能源。如果要使用空气作为氧气流化床的氧源,为使流化床的进水能够获得足够的溶解氧,就需要加大回流比。根据研究显示,对BOD5为214mg/L的生活污水,若采用空气充氧来保持系统对BOD5的去除率维持在85%以上,其循环比需提高至34:1,而纯氧气生物流化床的循环比则只需要3:1即可达到此效果。所以,虽然以空气为氧源的二相流化床在充氧时可避免生产纯氧的难题,但在其后面运行时需要在循环泵上消耗大量的电力资源进行回流。近年,国外氧气流化床处理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已经在实际中应用,在美国纽约州已建造了一套氧气流化床的二级处理设备,其设计规模为37850m3/d。

1.2 以空气为氧源的三相流化床

三相流化床的供氧方式是通过反应器底部或器壁输入空气,在流化床内部形成气液固三相。相对比两相流化床,三相流化床的操作条件更加剧烈,其充氧情况与活性污泥法比较相当,这样可以强化空气在反应器内的转移,增强微生物反应速率。可在三相流化床反应器内部,气液不能得到很好的分离,气泡容易在床体内部聚集无法散开而形成巨大的鼓泡,这些情况的出现会导致部分区域的氧吸收效果变差,而且气泡在反应器内的搅动也会使得载体随之流失,微生物的附着载体减少,从而降低出水水质,还容易使水质变得浑浊不清。目前三相流化床的研究在国内还比较少,基本上都是小试或者中试阶段,只在日本有一座较大规模的处理设备。

1.3 兼气生物流化床

兼气流化床,以兼性微生物为主,通常是在缺氧或者低氧环境条件下进行生物氧化来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质。由于在兼气流化床中供气的限制,兼性微生物的大量生长而产生了特殊了酶系统,这使得兼气床既能在有氧条件下与好养细菌进行好氧呼吸,当废水中不具有溶解氧时,也可利用水中溶解的化学物质中所含有的氧进行好养呼吸或者直接进行厌氧呼吸。当废水中没有溶解氧,兼性细菌利用废水中存在的NO3-N为氧源时,称为缺氧流化床。目前兼气流化床在废水处理上主要用于污水的反硝化脱氮上,而在废水的二级处理上的应用几乎未有报道提及。

1.4 厌氧生物流化床

厌氧流化床可处理高浓度的有机废水,当废水进入流化床后,废水中的有机物经过厌氧细菌的第一步厌氧呼吸进行发酵产氢产酸,最后使有机物转化为CH4和CO2。经反应器处理后的污水通过气液分离,对沼气回收利用。厌氧流化床目前尚未用于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中,仅仅处于初步研究探索阶段,还未形成可以实际使用的操作流程。根据现有资料表明,利用厌氧生物流化床对化学工业、食品工业、乳制品工业以及污泥热处理液废水均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此外,每kgCOD可在微生物的氧化作用下产生约0.4m3的沼气,其中甲烷含量在70-80%。当前的厌氧流化床不仅能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在COD

对于以上几个类型的流化床,当前已经有一些研究在尝试将他们进行前后相连对污水进行分步处理来达到标准的水质。英国水研究中心便提出可以将氧气流化床与缺氧流化床进行串联组成一个新流程,通过在氧气流化床前面添加一个厌气流化床工艺,将污水进行完全的生物氧化,硝化并部分脱氮处理。两种工艺的串联不仅可以使出水水质更加稳定良好,还能保证在水质有较大波动时能够有高效的处理效率。

2 生物流化床反应器的革新

随着废水处理技术的进步和创新,低耗、高效和处理难降解废水是流化床生物反应器的发展方向之一,目前开发的新型生物流化床主要有以下几类。

2.1 环流生物半流化床

北京化工研究院研发了一种置换和全混型叠加的环流生物半流化床,如图1。

该生物流化床反应器实现了固定床和流化床的串联运行操作,因此它不但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而且还解决了全混型流化床反应器对于一些难降解的污染物去除效率低的问题。实验采用淀粉废水,水力停留时间小于4h,COD负荷为4.2kg/(m3・d),最小的气水比为37:1。

2.2 自充氧内循环三相复合生物流化床

华北工学院在复合流化床反应器的基础上研究制造了如图2所示的自充氧内循环三相复合生物流化床。

三相复合生物流化床反应器的下部为一个三相流化床,上部配有活动的过滤安全网和载体,流化床上部出水通过自动充氧系统,采用流动的空气对出水进行充氧后便可进入浸没式的接触氧化床,通过进一步反应之后排除水体。反应器具有良好的自充氧性能,并且还具有高效率的处理效果和良好出水水质的优点,应用前景很好。

第6篇:生物技术创新范文

关键词:生物技术专业;创新能力;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374(2017)01-0060-03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生物技术被公认为21世纪科技发展的关键技术和新型产业,目前很多国家已经将生物技术作为科研开发的重点。《国家中长期生物技术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中指出,发展生物技术迫切需要培育创新型生物技术人才,迫切需要进行生物技术人才队伍建设。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6号)指出,随着生物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有大量具备扎实专业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技能的创新型生物技术人才[1]。目前我国生物技术人才缺口很大,且行业原始性创新成果和产品的创新创业人才相对较少。用人单位选择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的时候,更倾向于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并具备优秀创新能力的毕业生。

近年来,各高校在不断整合校内外的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明确教育方向,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发展,目前已取得诸多成就。各类双创大赛、各类针对教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项目、各校创新创业课程的开设等层出不穷。但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还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相对滞后[2],创新教育的内容与专业理论及实践教学脱节,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主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欠缺[3],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比较单一。

广西医科大学生物技术专业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开设,并于2012年9月正式招生。专业定位于生物医药、实验医学、卫生与药品检验,主要为广西及周边地区的医药生物技术行业提供人才支持。为达到既定的目标定位,使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有较强的竞争力,要求我们要更加重视本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本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过程中,要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根据生物技术专业的具体情况,结合就业单位类型及实习意见反馈,改革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手段和考核方式,丰富课程,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将创新思想融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1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1.1课题体系建设与改革

专业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培养具备优秀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需对原有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应当组织专业教师到相关生物行业、企业进行调研,充分吸取行业企业对该专业办学的建议,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在此基础上,根据生物技术产业发展趋势,优化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改革要以就业作为基本出发点,以创新能力培养作为突破点,注重生物技术与医学之间的联系,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广西医科大学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通识课程中设置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专业课阶段的课程体系改革首先增加了实践教学的比例,减少了《蛋白质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等几门在行业企业中理论知识需求较少课程的理论学时。同时,根据学生能力发展及就业需求,新增《生物技术专业英语》《实验动物学》《现代仪器分析》等专业课程。另外,对学生的选修课程进修调整,将学校着重建设的一批特色创新创业课程作为学生必选科目。

1.2课程内容改革

在课程体系的建设及改革过程中,充分收集与就业相关的生物行业企业的意见,有针对性的对课程大纲及内容进行修订,理论课中协调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避免重复讲授;增加了实践课的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学时,适当减少了验证性实验的学时。课程内容的设置还对学生的就业情况有所考虑,例如根据就业统计,学生在医学检验机构就业人数相对较多,为满足就业岗位对专业技能的需求,在实验课程中新增了“病理检验”“分子诊断”“微生物检验”等综合性实验内容。通过这些课程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他们参与科学实验的兴趣及创新创业精神,为后期实践能力的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3加强教学内容信息化建设

自生物技术专业设立以来,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目的,将教学内容信息化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已经建立了成系统的分子医学虚拟仿真教学平台,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另外,利用信息化与数字化技术,正在逐步建立移动学习和形成性考核体系为基础的新型生物技术专业教学模式与信息化课程体系。

2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2.1教学方法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压抑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激情[4]。教师应该把创新能力培养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授课过程要引导学生勤思考、善分析,利用案例导入、启发引导、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的“得学”转变为主动的“想学”,在具备综合能力及创新能力后“会学”。

在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性学习。具体措施:采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教学时,针对授课内容适时的引入一些问题,使学生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将最新的生物前沿知識引入课程并通过实例来对学生进行引导[5],以增加学生的专业兴趣;鼓励学生针对授课内容提出问题,并引导其利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自主解决问题。

2.2考核方式改革

传统的纸笔测验在评价内容上重理论轻技能,而生物技术是一个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要求很高的行业。因此,在生物技术专业学生成绩的评定上教师根据各门课程的不同特点采取了多种多样的考察方式。主要措施:从重视评价的甄别功能向重视评价的激励功能转变。例如在生物技术综合实验的教学中,任课教师同时进行了实验操作技能的竞赛,在完成实验的同时,还评出了操作技能的奖项并颁发奖品,这些措施促使学生实验中端正态度、积极参与、努力表现,使学生实验风貌有了极大转变;从单一性评价向综合性评价转变。在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等课程的教学中,学生成绩组成增加了学生自学笔记、综述写作,翻转课堂等内容,使学生成绩可以更好地反应其综合能力。

3强化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3.1开设综合创新实验

广西医科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开设了《生物技术综合性实验》,该课程不设置理论学时,分两学期上完,每学期安排不间断4周进行。主要针对学生进行综合实验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资料搜集整理,创新思维、团队合作能力及实践操作技能。综合实验开设原则是选择与医学相关度较大、就业应用性强的且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实验模块,使学生在实习前得到强化训练,缩短学生在实习单位的适应期,更快的投入岗位工作。

3.2鼓励学生加入科研团队

专业教师还把学生纳入自己的科研小组,根据自己的科学研究项目合理设置适合本专业学生的课题,供生物技术学生选择。这些课题都源自各位专业教师的国家级或省级研究项目,学生通过参与这些课题的研究可以接触到前沿的研究内容,对学生开拓视野,拓展知识具有重要作用。

3.3加强实习阶段管理

毕业前的专业实习是培养优秀生物技术专业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目前广西医科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已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华大基因公司、广州达安基因公司、广州华银医学检验中心、广西食品药品检验所、广西检验检疫中心签订了实习协议,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作为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单位具有很好的带教条件,做到每位学生至少有一名指导教师,使学生在选题、查阅文献、撰写综述、开题报告以及论文写作等方面得到比较系统的训练。

4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针对教学团队缺少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素质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缺少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创新团队,尤其缺乏与相关诊断技术公司、基因公司、生物制药公司密切联系的人才团队等问题,目前本专业已经与部分校外实习基地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采取引进和自主培养相结合的模式,进一步优化教师团队结构,进一步密切和行业关系,为学生个性化与特色化发展与培养提供优良的教师资源,建立双师型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从而建立起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联合协同育人的新模式。此外,广西医科大学还在区级强基计划中预留专门的师资培养经费,鼓励专业教师进行短期的学习和行业学术交流,以改善近几年师资外出培训较少,特别是主干课程教师的专业课程教学进修较少的状况,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的创新创业教学能力。

5注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呈显早期接触科研特色开放实验室,积极支持品学兼优且具有较强科研潜质的在校学生开展创新性、探索性实验项目,培养学生思考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自主选题,搜集資料,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可行性分析,进行实验操作并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撰写科研文章。在此过程中专业教师为学生进行一定的技能培训和指导,包括:如何查阅参考文献、学术讨论交流技巧、实验所需基础技能培训等,帮助学生尽快完成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的转变。通过这个过程,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科研思维,提高实践技能,启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专业开设以来学生获得的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共有17项,目前在校的78名同学中,已有56人次获得资助。

生物技术作为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和活力的学科之一,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大背景下,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学校应该承担起社会服务的功能,充分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育理念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深入解决创新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正视不足,认真反思,及时整改,努力形成有利于多样化创新人才成长的培养体系,通过教育创新来促进创新教育[6]。

作者:付晶晶等

     2.2考核方式改革 

传统的纸笔测验在评价内容上重理论轻技能,而生物技术是一个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要求很高的行业。因此,在生物技术专业学生成绩的评定上教师根据各门课程的不同特点采取了多种多样的考察方式。主要措施:从重视评价的甄别功能向重视评价的激励功能转变。例如在生物技术综合实验的教学中,任课教师同时进行了实验操作技能的竞赛,在完成实验的同时,还评出了操作技能的奖项并颁发奖品,这些措施促使学生实验中端正态度、积极参与、努力表现,使学生实验风貌有了极大转变;从单一性评价向综合性评价转变。在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等课程的教学中,学生成绩组成增加了学生自学笔记、综述写作,翻转课堂等内容,使学生成绩可以更好地反应其综合能力。 

3强化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3.1开设综合创新实验 

广西医科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开设了《生物技术综合性实验》,该课程不设置理论学时,分两学期上完,每学期安排不间断4周进行。主要针对学生进行综合实验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资料搜集整理,创新思维、团队合作能力及实践操作技能。综合实验开设原则是选择与医学相关度较大、就业应用性强的且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实验模块,使学生在实习前得到强化训练,缩短学生在实习单位的适应期,更快的投入岗位工作。 

3.2鼓励学生加入科研团队 

专业教师还把学生纳入自己的科研小组,根据自己的科学研究项目合理设置适合本专业学生的课题,供生物技术学生选择。这些课题都源自各位专业教师的国家级或省级研究项目,学生通过参与这些课题的研究可以接触到前沿的研究内容,对学生开拓视野,拓展知识具有重要作用。 

3.3加强实习阶段管理 

毕业前的专业实习是培养优秀生物技术专业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目前广西医科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已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华大基因公司、广州达安基因公司、广州华银医学检验中心、广西食品药品检验所、广西检验检疫中心签订了实习协议,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作为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单位具有很好的带教条件,做到每位学生至少有一名指导教师,使学生在选题、查阅文献、撰写综述、开题报告以及论文写作等方面得到比较系统的训练。 

4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针对教学团队缺少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素质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缺少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创新团队,尤其缺乏与相关诊断技术公司、基因公司、生物制药公司密切联系的人才团队等问题,目前本专业已经与部分校外实习基地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采取引进和自主培养相结合的模式,进一步优化教师团队结构,进一步密切和行业关系,为学生个性化与特色化发展与培养提供优良的教师资源,建立双师型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从而建立起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联合协同育人的新模式。此外,广西医科大学还在区级强基计划中预留专门的师资培养经费,鼓励专业教师进行短期的学习和行业学术交流,以改善近几年师资外出培训较少,特别是主干课程教师的专业课程教学进修较少的状况,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的创新创业教学能力。 

5注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呈显早期接触科研特色开放实验室,积极支持品学兼优且具有较强科研潜质的在校学生开展创新性、探索性实验项目,培养学生思考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自主选题,搜集資料,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可行性分析,进行实验操作并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撰写科研文章。在此过程中专业教师为学生进行一定的技能培训和指导,包括:如何查阅参考文献、学术讨论交流技巧、实验所需基础技能培训等,帮助学生尽快完成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的转变。通过这个过程,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科研思维,提高实践技能,启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专业开设以来学生获得的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共有17项,目前在校的78名同学中,已有56人次获得资助。 

生物技术作为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和活力的学科之一,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大背景下,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学校应该承担起社会服务的功能,充分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育理念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深入解决创新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正视不足,认真反思,及时整改,努力形成有利于多样化创新人才成长的培养体系,通过教育创新来促进创新教育[6]。 

    作者:付晶晶等

参考文献: 

[1]白玲,黄健,郑楚,等.构建医药生物技术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6):645-647. 

[2]康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探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4,(24):93-93. 

[3]张赢盈,李乐,张福利.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问题及解决途径探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理论版,2016,(6):60-64. 

[4]欧阳永长,李慧,赵青.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4,(z1):761,766. 

第7篇:生物技术创新范文

1 名词解释 

职工创新:由公司员工结合本职工作提出并实施,以面向生产现场、强调技术应用、解决实际问题、适合推广应用为导向,以员工自主创新为原则,以提高公司经营效益、安全水平、工作效率、员工劳动技能或操作水平为目标,通过发明创造、技术革新或技术改进、技术创新与开发、发现并杜绝安全隐患、职工技术创新成果推广应用等途径确定的技术创新。 

工作室:是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工作室的建立旨在组建由劳动模范(技术能手)领衔、职工积极参与的工作团队,凝聚广大员工的智慧和力量,解决生产现场问题,培养一批创新人才,产生一批创新成果[1]。 

2 具体做法 

2.1 完善工作室的制度建设,提升制度的执行力 

我们首先考虑职工创新工作室应该如何做好制度建设,做到所制定的制度能够很好地运用于工作室的管理工作,积极有效地推动工作室日常管理以及项目工作。也就是如何规范和提升工作室管理制度的执行力? 

制度需要科学合理。制度不在于多,在于科学、规范,在于能够被更好地遵守执行。我们制定的制度需要有明确的标准,必须具备实用性,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最终,我们形成了以明确工作室各成员的职责与任务为主,突出工作室的日常管理,包括终端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日常工作活动档案管理、费用管理、项目成果管理等较为全面的管理制度,并通过一段时间的制度执行和反馈,工作室的作为一个鼓励创新、 落实创新的工作新平台逐渐得到大家的认可。 

2.2 打造团队精神,建立明确的目标 

一个高效的团队需要有一个奋斗目标,工作室各成员在团队建立初期就达成共识,在工作中必须坚持求真实干、力创效益。团队成员共有32人,其中高级工程师9位、技术专家一位,各成员专业侧重点各有不同,相互学习,形成优势互补,从而提高工作室的工作效率。 

2.3 重视人才培养,积极努力做好技能培训工作 

在职工创新活动开展初期,大部分员工认识不深,部门专人参加省公司组织的培训班,然后进行内部培训,让内部员工由不知—初知—深知,由班组员工结合本职工作提出并实施,以面向生产现场、强调技术应用、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以员工自愿参与为原则,以提高公司经营效益、安全水平、工作效率、员工劳动技能或操作水平为目标,通过发明创造、技术革新或技术改进、技术创新与开发、发现并杜绝安全隐患等途径确定的技术创新项目,并通过积极开展“师带徒”活动, 让有经验的员工把积累下来的经验传授给新员工,工作实践中让新员工尽快地熟悉业务,尽可能地少走弯路,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2.4 解读职工创新管理细则 

职工创新活动开展初期,大部分员工认识不深,部门专人参加省公司组织的培训班,然后进行内部培训,让内部员工由不知-初知-深知。 

2.5 制定职工创新项目全过程指导书 

项目从申报-下达-实施-验收等过程,基层员工了解不深,通常对项目如何申报,要注意些什么,经费怎么填等非常苦恼,目前网省公司的相关制度非常多,如何规范高效的申报项目,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项目实施过程如何提供比较好的服务,咨询工作等,让员工不为招标、合同等工作烦恼。为此,部门制定了《工作室职工创新项目全过程管理指导书》,对职工创新项目从项目申报、项目课题、费用、形式审核、项目提交、项目启动、项目具体计划、项目实施、项目验收及总结,创新成果奖励评分细则等各个具体环节进行详细指导,让项目申报流程更加清晰,有效提高各成员申报项目的效率,让所有员工对项目从申报到验收都不用很费心,尽量多的时间用去研发。 

2.6 建立常态化的工作机制 

制定年初工作计划及每月的会议制度,每月中旬举行职工创新工作例会,会议主要是各项目负责人汇报当前项目工作进度、各成员听取汇报情况并进行意见交流等。我们不仅在合作交流中理清了思路,攻克了项目的技术难题,并且在工技术经验分享中活跃了思维,产生了很多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力地推动了职创新工作。同时开展“师带徒”活动,许多有经验的员工十分乐意把积累下来的经验传授给新员工,让新员工尽快地熟悉业务,尽可能地少走弯路,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2.7 项目储备 

积极开展项目储备工作,在日常的工作中积累经验,产生思路,提前酝酿项目,项目比较成熟的时候再进行申报。 

2.8 成果提炼包装 

注重成果提炼,让项目能够尽量散发光彩,领导多方指导,提高PPT质量及员工演讲水平,让员工在项目完成后能够尽量得到更多的荣誉[2]。 

3 工作成效 

工作室成立以来,在工作室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不少重要的工作。2014年,完成重点项目《网络机房巡视管理的研究》,完善局域网机房巡视表单,机柜标识规范、对日后的做好局域网机房管理和排除故障等工作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参考,并通过巡视管理作业指导书对巡视流程进行规范,有效减少巡视工作的耗时,提高了工作效率。工作室成员还通过《汕头供电局移动无线行业卡管理》,清理SIM卡数据,规范管理流程。落实管理责任,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消除由于局内部管理漏洞导致的信息安全隐患等问题。

   2015年,工作室各成员齐心协力,攻克了项目的技术难题,并且在经验分享中活跃了思维,产生了很多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力地推动了职工技术创新工作。2015年成功申报6个项目,其中《降低IDC机房的PUE值》,通过各项主要采集数据,包括IDC机房所有配电柜、UPS主機、列头柜的主路和支路电流计量准确。通过空调系统调整前调整后耗能对比;对照明系统、虚拟化系统等实施降能耗的手段,检测能耗情况等手段,对各种资源,包括IT设备使用率、用电量、状态等物理参数进行分析,淘汰、更换、合并及优化设备,从而达到减低机房耗电量,实现降低IDC机房的PUE值,为企业减少了不少开支。《Excel文档合并工具开发》这一项目,工作室成员通过自主开发软件,实现了Excel多文件合并功能,并通过需求调研设计出适用于其他业务部门业务的功能,提高了项目成果的推广价值。《配网生产台账数据检测及辅助修正工具的开发》,配合6+1配网设备台账数据清理需要,完成了网生产台账数据检测及辅助修正工具的开发。《计算机终端关机节能策略改进办法》,通过对汕头供电局各部门计算机开机率、开机时间、自动关机率、主动关机率、节约能源、各品牌型号计算机耗电量进行分析,优化了计算机终端策略,为企业节省费用及节能减排做出贡献。 

2016年《设备标签框应用3D打印技术改良研究 》根据实际运维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如机房巡检过程中对于标签标示应用所遇到的问题,结合新技术3D智能打印,探索解决原有机房标签框易损、易折、易脱落及不适用的情况。通过3D建模,逐步采集机房设备机柜及设备外观的特征特点,结合可操作性及实用性的特点,设计可应用于机房网络机柜及服务器外设的滑动标签框及卡扣式标签框。通过不断探索和实例应用,逐步改良打印模型,最终成品将机柜散热、风向流动及单边滑动固定等因素考虑在内,实用度及可用性较高。《生产子系统实用化整改辅助工具》生产系统上的工作票、操作票等是否及时归档会影响归档及时率分数考核,由于每张工作票、操作票的起止时间不一、种类较多,可能导致相关人员忘记未能及时将其归档。为解决该问题,项目结合相关技术,从数据抓取、数据处理、数据三方面创造性地开展整改工作,采用JAVA编程抓取数据、C#编程处理数据并通过网站以图表形式结果,成功开发并应用生产系统实用化整改辅助工具。 

2014年至2016年,已完成职工创新项目10个。项目中1个在省公司的职工创新成果评比中获成果奖,4个项目获得职工创新奖二等奖,5个项目获得职工创新奖三等奖,项目成员15篇、获得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5项。创新工作室逐步成为一个带有感召力、富有创造力、具有凝聚力的有效工作新平台。 

4 结束语 

工作室全体成员秉承“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的工作理念,坚持团结协作、集思广益、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并努力结合其他专业知识,尝试不同领域的研究与应用,不断努力创造新成果,不断开创劳模创新工作室新局面,为企业带来理想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第8篇:生物技术创新范文

关键词:钢结构;无损检测技术;超声探伤

1 引言

在现代建筑体系中,钢结构作为重要的承重支撑结构体系,以其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中,尤其是大体量建筑,这对于钢结构的质量要求也十分严格,一旦质量出现问题,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对钢结构的质量进行检验是十分必要的。超声探伤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技术,以其操作方便、检验准确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钢结构无损检测过程中,下面笔者将针对相关问题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2 钢结构的缺陷

尽管钢结构有着许多其他材料不可替代的优点,但是也存在着诸多的缺陷,严重影响着结构的质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钢结构设计缺陷

针对当前我国钢结构设计现状,由于从事相关设计的专业人员相对较少,且经验比较少,在实际设计过程中会过分的依赖数据计算,能够参考的设计经验比较少,人工干预的能力相对不足。而且目前存在过分追求低造价的情况,导致了钢结构的可靠性相对较低,这主要是人为因素导致的。

2.2 钢结构材质缺陷

钢材的分类有多种,因为其各种元素所占的比例不同而使得钢材的性能质量不同,在冶炼之前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选择。在冶炼和轧制过程中由于工艺设备等方面的原因也会对钢材的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各种形式的裂痕,在选择材料的时候需要严格进行严格的监督审核。

2.3 钢结构连接缺陷

建筑物的钢结构体系是由各种形式的钢产品的组合体,主要是以焊接的方式来进行连接的。焊接能够有效地节省材料,极大地节约连接空间,有效地保证结构的刚性连接,但受到焊接环境和焊接工艺水平的影响,会对钢结构内部的完好性造成损坏,产生气孔、夹渣、裂缝等等,这会对结构的稳定性产生严重影响。

3 超声探伤技术的简介和原理

超声探伤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利用超声波来对钢结构进行探伤检测,是无损检测的重要方法,具备很广泛的适用范围。超声探伤设备构造简单,使用条件不是特别苛刻,安全性能好,由于超声波穿透能力强,所以检测结果相对比较准确和可靠,具备很广阔的发展前景。整套超声探伤设备主要包括超声探伤仪、耦合剂、探头、标准试块等部分。根据设备运行产生的波形式的不同,可以将机械波分为纵波、横波、板波和表面波等,其中横波和纵波为常用波形。

超声探伤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为了检测钢结构中是否存在气泡、缩孔、夹渣、焊接裂缝、不同部件的熔合连接状况,同时还能够测定铸件的厚度。其主要原理如下:超声波的频率都在20000MHz以上,具备很强的穿透能力,设备产生超声波,通过探头发射出来,声波就会在被检验部件中以一定的速率传播,当遇到诸如气孔、夹渣等异面介质的时候,超声波就会有一部分被反射回来,通过接收器的处理,能够在示波屏幕上呈现出缺陷的回波,进而通过相关计算获得缺陷的深度及大小。

4 仪器波形表现的不同情况及对应的钢结构缺陷

在实际探伤过程中,根据设备所显示的波形状况,能够对钢结构缺陷的形式进行较为准确的了解和判断,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对缺陷进行适当的处理,保证钢结构的安全和稳固,相关分析如下:

4.1 气孔问题

如果设备显示回波高度较低且比较稳定,从不同的方向进行探测,反射波的高度大致相同,且移动探头波形就会消失,证明钢结构内部存在气孔,且为单个气孔。如果波形呈现簇状,且将探头定于某点进行转动时,波形会出现此起彼落的情况,说明内部存在密集气孔。气孔是在进行焊接时,由于高温熔池吸收的气体过多,在冷却之前没有完全溢出而产生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了减少气孔的出现,需要对焊条进行适当的烘焙,并选择适当的电流进行焊接,降低焊接速度。

4.2 焊接裂缝问题

如果设备显示波幅很宽,且高度相对较高,且波峰数量较多,移动探头会频繁出现反射波,将探头进行原位置转动波峰出现上线错开的情况,说明结构存在焊接裂缝。焊接裂缝的出现是由母材及焊缝热影响区域散热不均匀而引起的。在实际焊接操作过程中,为避免出现焊接裂缝,需要选择恰当的焊接工艺参数和操作程序,禁止采用过大电流焊接,同时要在焊缝接头处搭接10—15mm,并注意在焊接过程中保证焊件的固定。

4.3 未熔合问题

如果在平移探头时设备显示的波形比较稳定,在进行两侧探测时反射波的幅度不同,说明各个金属层之间没有完全融合在一起。为了解决此问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对焊接面进行必要的加工和处理,清楚存在的杂质,保证焊接面的整洁。

4.4 未焊透问题

如果在进行探伤过程中,平移探头所显示的波形较稳定,对焊缝两侧进行探伤能够得到大致相同的反射波幅度,说明结构存在未焊透的状况,这是因为不同部件的接触部位的金属没有完全熔透。在实际焊接过程中,需要掌握好焊接温度,适当延长焊接时间,使接触面充分熔透。

5 结束语

对钢结构进行超声无损探伤,能够及时地发现钢结构体系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而能够采取适当的措施排除问题,保证钢结构体系的稳定性,这对于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安全迅速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目前来看,超声探伤技术正朝着检测设备自动化,数据处理智能化、信息融合化的方向发展,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张劲松,贾强,赵峰.无损检测技术工程应用.特种混凝土新技术研究进展及工程应用——“第二届全国特种混凝土技术及工程应用”学术交流会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质量专 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2011.

第9篇:生物技术创新范文

深圳市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最早的经济特区,大胆开拓,勇子创新,创造了无数的经济建设奇迹。深圳市的城市燃气行业、从无到有、经历了从小规模到覆盖全市范围的巨大变化,由深圳市在国内首创的“小区气化”供气模式已在珠江三角洲地区“遍地升花”,并且为全国许多城市所采用。

今天、开始了深圳燃气行业的二次创业一一实现大然气转换工程。深圳燃气行业从此将边入一个更南层次和更快发展的黄金时代。

回顾深圳燃气行业十几年的发展历程、我们深深感到:深圳燃气行业的成功来源于技术创新。

1深圳燃气行业发展过程及经验

1.1深圳燃气发展的历程

深圳燃气行业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液化气小区气化站分区建设阶段、液化气小区气化站联网阶段、天然气转换阶段。在建设过程中,按照“全面规划,分区建设,逐步联网,逐步实现石油气供应管道化”的发展战略、具体分三阶段实现。

第一阶段,实现生活小区管道化。

第二阶段,使小区与小区之间逐步联成网络,小区之间能互相配气、供气,并实现环状供气。

第三阶段,把所有小区实行并网,将全市燃气管网系统逐步建设起来。

1.2小区气化供气模式的特点

小区气化供气模式不但较好地解决了深圳经济特区这个新兴城市的城市燃气供应问题、而且在经济比较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和部分沿海大、中城市中推广使用。这种模式特别适合对技术、资金要求较高的城市或城市新区的城市管道燃气建设的需求,它具有以下特点:

(1)技术领先、符合城市燃气供气和安全的要求。液化石油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城市燃气气源,以前都是只用于瓶装或瓶组形式供应。但将液化石油气进行管道供气并作为一个城市的系统来考虑,则是一种新思维、“一种创新,国内外以前都没有先例。

(2)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3)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4)气源稳定、符合环保要求。

2深圳燃气行业发展经验的剖析

2.1技术创新使深圳燃气行业发展步入广阔天地。

深圳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试验田”。深圳燃气行业从诞生之日起、就比内地同行面临更严峻的生存压力。按照深圳市政府的规定:燃气企业经营不给予补贴。逼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九从建设第一个罗湖气化站开始,深圳燃气企业逐步建设起整个深圳市的燃气供应系统,为广大居民和工业企业提供稳定、安全的热源供应,深圳市燃气企业也在城市燃气系统的建设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壮大。探索深圳市燃气行业的发展经验,我觉得最有价值的是技术创新。

2.2小区气化模式是技术创新的成果

技术创新理论中有一项分支是技术创新模式选择。其中有一种做法是技术引进和二次创新。即一个国家或一个企业在其经济或事业发展的初期,以技术引进作为主要的创新手段,然后通过不断的学习积累和提高,依照本国或本企业的特点,大胆进行二次创新,从而不断缩小与世界先进技术水平和竞争对手的差距。

深圳燃气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燃气行业二次创新的成功案例。

深圳燃气技术人员最初从香港地区考察学习回来、模仿香港做法建设了第一个供气站、随着项目的不断进展、问题出来了。按照香港的有关条例和做法、液化气管道不得穿越道路,经过深圳决策者和技术人员仔细分析和计算、认为香港做法过于保守。液化气管道过路没有任何技术障碍和危险。由于突破了这一限制、深圳燃气的发展进入了’个更广阔的大地、二次创新的成果不断涌现,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突破供气半径的技术限制,实现小区气化站联网

小区气化站联网后。产生了许多技术优势:燃气管网能合理调配气量.提高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利于管网采用全面电脑化管理;选择最佳操作条件,降低运行费用以及供气站逐渐集中在城市边沿地带等等。

(2)为天然气发展预留空间

当深圳市确定远期采用管道天然气的发展战略后.深圳市液化气管理公司将新建管道开始改为按天然气技术参数而定、并且供气站的设点也考虑将来天然气的技术要求、做好技术准备。这一按照深圳实践情况而进行的技术变革为深圳市现在的大然气转换带来厂巨大的技术和经济优势。

(3)提供新型的供气服务

根据液化石油气的特点、开展了液化气集中制冷供应冷气的服务。同时、建设了液化气汽车加气站、将燃油车改装成汽油、液化气两用车。

从以上的二次创新成果分析可以看出,深圳燃气行业的技术创新过程具有一定的特点:首先是针对性,所有的设备选择、工艺改造都是针对深圳地区的建设规律及特点,同时兼顾本企业的发展战略,而不盲从于国外的成熟经验;其次是突破性,工艺流程改造不仅仅停留在小修小补的层次上、而是在不断变化的基础上形成了突破性的成果、构筑了一个崭新的城市供气模式;第三是超前性,不论是小区联网,还是天然气转换工程的难备,都在实际操作前进行了前瞻性的技术储备,并且决策正确;第四是经济性,所有的技术创新都是针对提高经济效益的原则来展开的。一方面不断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快速回收投资,另一方面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服务,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企业将在市场中面临越来越严峻的竞争和考验、加快技术创新步伐。足企业在日益复杂环境中的必然选择。

2.3天然气转换呼唤新一轮的技术创新

2000年1月15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广东液化天然 气工程立项进行试点、该工程总投资308亿元、分两 期建设、其中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及输送干线建在深圳、 深圳可望于2005年成为广东和全国第一批使用液化天 然气的城市。天然气是一种清洁、价廉和储量丰富的 理想城市能源。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分别利用10—20年 的时间实现了本国的天然气转换计划。随着广东省液 化天然气工程的正式建设、深圳市燃气行业自此进入 大然气转换阶段,开始了深圳燃气的“第二次腾飞”。

由于液化天然气项目中的部分技术对我国技术人 员来i兑足第一次面对、国内没有先例可以照搬。因此深 圳燃气建设者们应该总结过去的经验,继续发扬技术 创新精神、依靠引进和二次创新的创新模式、实现深圳 燃气行业的“第二次飞跃”。一方面要按照整个项目的 计划、充分利用国外技术和资金优势、加快项目的建设 速度。另一方面还要针对深圳地区的特殊情况,积极开 展自我创新工作。比如将管道内液化气整体置换成天 然气足一个新课题、如何实现天然气在汽车、空调、制 冷等领域的应用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技术创新, 不断积累技术的优势。可以预见、天然气转换工程的成 功实现将提高深圳燃气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

2.4技术创新扩散

技术创新扩散内容可以包括创新观点的扩散,研 究与开发扩散以及创新实施技术扩散三个方面,对象 可以足本国不同地区的企业以及国外的企业等。企业 可以通过扩散保持技术领先地位,扩大创新技术应用 范围,赢得技术垄断优势所带来的超额利润。另外,企 业家在技术创新扩散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新的技术 观念的实际推广将会在市场上产生多少市场机会,以 及是否能抓住这些机会、都离不开企业家的勇气、自 信心、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小区气化模式的创始人——赖元楷先生在深圳的 建设实践过程中,清楚地认识到这种模式对于城市新 建燃气系统的技术领先性,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的技 术创新扩散行动。

1992年9月在广东省石油学会技术年会上,他宣 读了《全面规划、分区建设、逐步联网、逐步实现石 油气供应管道化》的论文,受到与会者的好评。之后 广东省石油学会专文向全省推荐此模式。

1993年3月、深圳液化气管理公司与广东省煤气 协会在深圳联合举办“城市小区石油气管道供气学习班”.受到各地煤气公司人员欢迎。之后,公司成立了技术服务部的机构。专门负责技术推广和设计、设备供应等服务。小区气化建设经验和操作管理办法很快传播到各地市,使广东各地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小区气化供气建设迅速发展起来。1992一1994年深圳液化气管理公司受佛山市建委的委托。负责承建了佛山市区的城市燃气系统建设工程。之后又为国内其他的—些城市、如宁波、温州、沈阳等提供设计和技术服务、给自身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赖元楷先生在十九、二十届和二十一届国际煤气联合大会上宣读有关技术论文。获得国际间向行的认可。与会者认为小区气化模式值得在发展中国家推广和借鉴。由此在国际燃气技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通过有效的技术创新扩散策略。一方面带动了国内同行的技术进步、减少了他们的开发时间和费用。避免了国家在落后制气技术上的重复投资、并且随着闰内采用该技术的城市数目的增加、小区气化模式逐渐成为国家规范和标准、深圳燃气集团从而确立了在此项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另一方面。通过提供设计、施工、设备供应及操作管理培训等有偿技术服务、深圳燃气集团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收益。

3深圳燃气行业发展经验的意义

深圳燃气行业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和成果足以证明。走技术创新的道路是明智的选择。面对二十—世纪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技术发展一千里日的形势、深圳燃气行业应该总结自身技术创新的经验、继续发扬技术创新的优势、争取获得更快、更大的发展。必须牢固树立“以市场为根本、以科技为依托”的技术创新观念建立“国际化、超前性、整体性”的技术创新战略、具备有效运用全球优势资源的技术创新策略;加强企业白主创新能力,建立企业技术中心拥有一个充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站站稳脚根、树立优势。不断发展。

3.1树立“以市场为根本,以科技为依托”的技术创新观念,努力开拓市场,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目

中国进入WTO后、将开放—部分过去国家垄断的行业、 比如金融、电讯、公用事业等。这些行业随之将面临和国际大企业公升、公平竞争的新形势,优制的产品和服务是企业的生命线,因此、深圳燃气企业在目前日益激烈的国内巾场环境小,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加快新产品的更新速度、拓展产品组合的广度、延长产品线、提高产品组合的关联度.方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2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企业技术中心

企业足技术创新的主体。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的新思维。通过不断的机制创新使企业真正成为一个竞争、开放的系统、把优秀的人才吸引到企业中去、成为技术创新的骨干力量;同时构建企业家队伍与企业、市场良性互动的格局。另外、要尽快建立企业技术中心,从根本上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形成具有超前开发研究、工艺改进等多层次企业技术开发体系。带动行业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