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并购风险的概念范文

并购风险的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并购风险的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并购风险的概念

第1篇:并购风险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企业并购;民营企业;海外并购;财务风险

一、海外并购相关理论概述

1.海外并购的概念

海外并购涉及的双方为并购发出企业和目标企业(被并购企业)。并购发出企业出于战略布局、资源、技术等目的,在某种渠道和支付手段下,购买目标企业一定份额的股权甚至整个资产。并购渠道包括直接向目标国投资或并购目标国所在地子公司两种形式,支付手段包括现金支付、发行债券等多种形式。

2.海外并购现状

近几年,海外并购的发展势头很强劲,就数量来说民企毫不示弱。数据显示,民企在海外并购方面进行了更多的尝试,国企的交易数量大约为民企的一半且变动不大;2013年数量下降主要是由于上半年活动的疲软,下半年的强劲反弹创下了2010年以来的半年度之最。

3.民企海外并购的特点

(1)政治风险小。国企财力雄厚,紧盯行业巨头,目标国担心威胁国家经济安全,会以政治手段阻挠,即使成功也多是控股程度;民企政治色彩弱,选取目标较少涉及国家安全,规模有限,有利于避免目标国过度敏感,易实现全资并购。

(2)交易数量大,交易金额小。民企产权清晰,决策自由,适应市场,不论申请数量还是最终成交数量都较多;但是其自身实力有限,财务风险承受能力弱,多渠道融资受限。

(3)领域多元,地域扩展。民企的投资领域不断拓宽,不仅保持对资源、能源和工业三大领域的热情,高科技、电讯、娱乐等很行业也被纳入海外并购范畴。投资亚洲国家便于文化整合,而今美国、欧洲等技术品牌比较成熟的市场更受民营企业的青睐,且金融危机下的欧美市场对民企来说未必不是一个机遇。

二、海外并购的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企业在海外并购中必须面对的问题。狭义的财务风险主要指企业受不合理资本结构或融资的影响,偿债能力下降或丧失,阻碍企业正常运营的风险;广义来讲则是财务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使企业财务状况受损的可能性。本文采用广义财务风险的概念。

1.并购前――战略与估值

(1)战略风险。企业根据长远发展目标制定自身的长期战略规划,在经营过程中进行的海外并购活动只有符合企业整体战略,对企业战略的实现起到推动作用,相关的财务资源消耗才是合理的,也才能够在后期起到协同作用。不合理的战略规划会增大财务风险出现的可能性及风险的破坏力,危及企业财务状况。

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不超过5年,这表明民企,尤其是中小民企对战略规划的管理不到位。战略规划在许多民企内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企业缺乏合理完整的战略目标、发展方针、市场定位等;有些中小民企的战略规划更多是对大型成功企业的复制,没有针对自身所处的市场环境,也不适合自身的发展特点,且在制定后一成不变,以致于挑战大于机遇。

(2)估值风险。并购目标的价值评估结果直接影响后续的融资决策和初期的资金投入,一个合理的价格对并购方来说至关重要。

民企获取的信息资源非常有限,尤其是在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时,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市场环境更是增加了判断难度;而且目标企业有可能隐瞒信息、提供假信息或者通过媒体造势夸大品牌价值,如进行债务评估时,交割期产生的新债务需要评定,被并购方故意隐瞒的债务也很难发现。目前的经济状况并不稳定,海外企业的发展前景不明朗,任何来自通货膨胀、汇率等因素的财务风险都会使并购方承担损失。

2.并购中――融资与支付

(1)融资风险。海外并购融资数额大,获取时间有限,运作复杂,因此如何在有限时间内获得所需资金对海外并购来说至关重要。我国落后的资本市场、不完善的法律政策等对民企融资有很大限制,民企融资不到位无法完成收购,结构不合理在后续管理和偿债时会很被动。

资金来源按照融资方式可以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自有资金不足、高负债率是我国民企普遍存在的问题,内源融资金额十分有限;金融机构畏惧民企机制所带来的风险,在信贷方面严格限制。有些民企会甚至选择非法借贷,背负高额的利息,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

(2)支付风险。在支付方式的选择上,虽然存在现金、股权等方式,但民企海外并购多选择现金方式,这对并购方而言,不会导致股东结构的变化,不会稀释控制权和股东权益;但是现金支付需要强大的融资能力,巨额的现金流出对民企来说是很大的压力,易引发高财务风险,在购后整合中也很容易带来财务困难。

3.并购后――整合与运营

(1)整合风险。财务整合是指并购方对被并购方的财务制度体系、会计核算体系统一管理和监控,对被并购方实施有效控制,民营企业本身在财务管理和内控、绩效考核体系方面存在不足,又面临差异的会计制度,容易影响财务稳健性。整合是多方面的,广义来讲,文化、管理、人力、技术等在整合时也会引发财务问题,比如财务成本,会对财务产生间接但是不容忽视的影响,这也是整合风险所在。

第2篇:并购风险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海外并购;风险;并购策划;并购整合

1 引 言

海外并购风险表现为海外并购的不确定性,是指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实际得到的收益相对于预期的收益之间的差别。海外并购中蕴涵着各种风险,分类方法也多种多样。按照并购的实施过程予以分类,具体可分为并购策划阶段风险、实施阶段风险、整合阶段风险。

1.1 策划阶段的风险

包括决策失误的风险、法律风险和市场制度风险。并购主体是否能够选择合适的并购目标,对并购目标是否有足够的驾驭能力,都关系到海外并购能否取得成功。

1.2 实施阶段的风险

主要包括信息风险、定价风险、融资风险和反并购风险等。在并购交易执行的过程中,可能由于信息不完全、谈判策略失误等,对并购目标无法做出准确判断,对目标企业估价偏高,使企业蒙受损失。同时,在财务方面,并购企业存在资金成本过高或现金流量不足等财务上的风险;并购行为还可能遇到目标企业股东的反对、员工的抵触等反并购风险。

1.3 整合阶段的风险

在并购整合阶段,存在因产品链重叠导致效率降低的生产风险、管理人员流失造成的管理风险、资源整合风险、人才流失风险等。

风险控制,是对将要并购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之后,根据得到的结果采取全面的、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手段,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具体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因此本文将针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不同阶段,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2 并购策划和战略制定阶段的风险防范

该阶段中国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是自身定位不准确、缺乏明确的海外并购战略、缺乏核心竞争力、对国外公司和投资环境(尤其是政策法规)不了解、对目标企业估价不准等。要防范这一阶段的风险,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2.1 明确战略,科学决策,仔细筛选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资源特点,选择合适的并购目标,制定科学的并购策略。并购前,要根据并购成本和并购风险的大小制定目标企业的资产、经营规模和赢利水平的范围。在对并购的各种风险进行了识别和分析之后,便可根据得出的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风险控制。

2.2 深入了解政策法规

要及时掌握并购目标所在国的经济形势、政策措施、相关法律法规、并购国际惯例等情况,避免在未来的并购过程中发生问题。

2.3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

在并购过程中要建立完整的风险预警与控制体系,以及时防范风险,按时进行风险评价。要完善对人员、程序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的保障,使整个并购过程的风险降到最低。

3 并购谈判与执行阶段的风险防范

在该阶段,融资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包括利率与汇率波动)、谈判风险和反并购风险等构成了我国企业从事海外并购的第二轮风险。要顺利地通过这一阶段,国内企业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3.1 对目标企业价值的准确评估,避免定价风险

价值评估是并购的核心,价值评估的质量直接影响并购的成败。企业价值评估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并购方与目标企业间信息的不对称,因此在并购之前对目标方进行充分的调查和了解以掌握足够的信息是控制并购风险必不可少的措施。这些调查包括:财务调查、业务调查、法律调查等。

3.2 重点发挥投资银行的作用,降低谈判风险

投资银行、会计事务所在企业跨国并购过程中主要扮演收购经纪人和财务顾问的角色,为并购企业策划,参与并购合同的谈判,确立并购条件,协助并购方筹集资金。我国海外并购企业要充分重视投资银行等中介机构在并购风险防范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加强合作。

3.3 拓宽国际化融资渠道,减少融资风险

我国海外并购的投资母体,虽然在国内是巨型企业,然而在国际上却只是中小企业。除了资金不足外,国际汇率风险、税收风险等都是海外并购面临的融资风险。在进行海外并购的时候,要谨慎选择融资方式。在汇率风险方面,一是要选择适当的币种;二是要扩展资金来源,多元化筹资途径;三是在目标企业所在的东道国举债,借入该国货币;四是运用远期交易和金融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锁定汇率风险。在利率风险方面,可以在借贷合同中约定利率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定期进行调整;也可以利用金融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套期保值,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利率波动造成的损失。

第3篇:并购风险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文化风险 并购 文化审慎 管理策略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跨国经营和并购活动日益频繁,企业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外来竞争以及多元文化的冲突,所有的管理者都需要用全球化观念来考虑本企业的经营与管理,都要考虑文化差异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是否重视跨文化管理正在成为影响现代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如何正确认识和识别企业经营中的文化差异与风险并积极采取应对策略,以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是现代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文化因素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

关于文化的概念最早定义来自英国文化人类学家泰勒,他认为文化是指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人类作为社会成员所获得的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杂整体。在跨文化管理产生以前,关于文化及文化的差异性和相似性的研究仅限于文化人类学家。在企业界,尽管人们已经认识到文化环境与公司决策的相关性,但在国内经营环境中,很少有企业把它作为一个主要的因素加以考虑,管理学界也很少注重文化的研究。然而经济全球化趋势推动了企业界和管理学界对文化与经营管理关系及其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入。

(一)霍夫斯泰德的理论

20世纪80年代,随着霍夫斯泰德提出民族文化的四个维度以来,文化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霍夫斯泰德从文化比较的角度提出文化不是一种个体特征,而是具有相同的教育和生活经验的群体所共有的心理程序。不同的群体、区域和国家的这种程序互有差异,这是因为他们的“心理程序”是在多年的生活、工作和教育环境中形成的。群体本身无法感受到自身文化,文化需要比较才可以显示出各自的特色。霍夫斯泰德提出了描述和表征民族文化类型的四个维度,即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生活的数量与质量。他对40个国家的文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其成果有助于管理者认识民族文化的差异。

(二)特龙彭纳斯的理论

上世纪90年代特龙彭纳斯对工商管理活动中文化的多样性进行研究,提出关于民族文化分析的七个维度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普遍主义认为可以对“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对的”加以界定,并总是可以据此加以运用;特殊主义则与此相反,在特殊主义文化中更看重关系和环境的特定责任,不很看重抽象的社会符号。从这一维度来看文化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普遍主义主张普遍地按规则和程序去做以保证公平和一致性,特殊主义鼓励灵活性以适应特殊情况的要求。

个人主义与公有主义。个人主义鼓励个人的自由和责任;公有主义鼓励个人为群体的利益而工作。在个人主义文化中人们崇尚个人成就和独立承担责任,而在公有主义文化中决策经由代表传回组织后再决定,人们崇尚集体成就,集体承担责任。

情感内敛与情感外露。不同文化对表达情感的接受程度是不同的。在北美和西北欧,商业上的关系是典型的工具性关系,情感被认为是干扰。其前提假设是我们应该类似机器一样,以便使其运转更有效。但是在有些文化中,商业是个人的事情,人的全部的情感被认为是恰当的。

具体专一与广泛扩散。在专一型文化中管理是与报偿相关的目标和标准的实现,私人和公务上的日程是彼此分开的;在扩散型文化中管理是一个不断改善的过程,而且质量也借此得到改善,私人的和公务上的问题彼此渗透。

成就与归属。成就主导文化要求对人们依靠技能取得的成就给予回报;归属主导文化尊重人们基于以往经验的身份和地位。

对时间的态度。各个国家看待时间的方式也不同。在一些国家,人们过去取得的成绩并不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知道他们为将来制定了什么计划,而在另一些国家则与此相反。这些是对公司活动会产生很大影响的文化差异。在一些文化中时间被认为是以串联着不同事件的直线方式向前流逝的,其他的文化把时间看作是过去、现在和将来以环形方式在运动,这造成了在制定计划时实行的战略、投资、对国内培养人才及引进人才等方面的看法上有很大差异。

对环境的态度。对环境的态度方面也可以发现重要的文化差异。从其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来看,内控型文化主张将精力集中于我们擅长的事情上;外控型文化主张要适应顾客的要求。特龙彭纳斯在比较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了每一维度的两个对立面如何走向协调的方法,并将其归纳为具体的经营技巧和管理技巧。特龙彭纳斯的研究表明,文化对企业经营的影响是广泛、具体而深刻的,不仅影响到产品的销售,而且影响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决策方式、领导风格、管理技术应用、信息沟通等一系列活动。

文化风险的成因与根源

在探讨文化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时,人们多运用“文化冲突”这一概念,本文中笔者运用“文化风险”的概念旨在说明文化这一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给企业经营活动带来损失的可能。赫斯切认为文化风险产生于那些追求全球投资战略的公司。因不同的社会习惯而存在的产品市场差异,使人们难以预测哪种产品会在外国市场上受欢迎。他举例说在美国、加拿大和英国,早餐麦片极受欢迎,是最盈利的行业之一。但是,在法国、德国、意大利以及其他很多国家,早餐麦片就不怎么受欢迎,利润也不高。企业经营中的文化风险直接作用于产品和市场,从其成因来看,文化风险则存在并作用于企业经营的更深领域,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跨国经营活动引发的文化风险

跨国经营使企业面临东道国文化与母国文化的差异,这种文化的差异直接影响着管理的实践,构成经营中的文化风险。在一种特定文化环境中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应用到另一种文化环境中,也许会产生截然相反的结果。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公司、企业跨文化的经济活动日益频繁,大量跨国公司的出现使一个公司内部的跨文化经营管理活动大量增加。由于文化不同,跨国经营管理中产生了许多误会和不必要的摩擦,影响了公司工作的有效运行。如20世纪70年代肯德基首次进入香港市场的失败,迫使其重视和利用文化因素,注重将自身产品和服务与当地民族文化、地区文化结合。正如英国市场营销专家史狄尔先生所评价的:“当年家乡鸡进入香港市场,是采用与美国一样的方式。然而,当地的情况,要求它必须修改全球性的战略来适应当地的需求。产品的用途和对产品的接受程度,受到当地的风土人情影响,食物和饮品类产品的选择亦取决于这一点。当年的鸡类产品不能满足香港人的要求,宣传的概念亦不适当。”文化因素是各国企业特别是跨国经营企业走向经济全球化时面临的巨大挑战,企业必须具备识别和处理文化风险的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企业并购活动引发的文化风险

并购活动导致企业双方文化的直接碰撞与交流。近年来企业并购活动异常活跃。以我国企业为例,既有一国之内的企业并购,也有跨国并购,如海尔自1995年兼并青岛红星电器,到1998年底总共成功兼并了18家亏损企业;2004年年末,联想以17.5亿美元的价格并购了IBM公司的PC业务。根据联合国贸易发展委员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企业累计以并购形式发生的对外直接投资,从1988年到1996年年均仅有2.61亿美元,从1999年开始,并购额逐年增加,2003年达到16.47亿美元。企业并购能够更有效地配置社会经济资源,然而并购成功与否取决于多种因素。在并购活动中许多企业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金融财务和法律方面,很少关注组织文化可能带来的问题。而许多并购案例证明,文化整合恰恰是并购过程中最困难的任务。尤其对于跨国并购而言,面临组织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双重风险。因为一个组织的文化是其所有成员共同遵循的行为模式,是保证其成员的行为能够确定地指向组织目标的某种思想体系,如果一个组织之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织文化,对于任何一个成员来说,识别组织的目标都将是困难的,同样,在为达成组织目标而努力时,判断应当针对不同情景做出何种行为也会是困难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组织的价值观直至其行动惯例都会是模糊不清的。所以企业并购活动中,如何正确评估所面临的文化差异的基本特征及风险,探询科学有效的管理策略,是企业并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

(三)组织内部因素引发的文化风险

组织文化的变革、组织员工队伍的多元文化背景会导致个人层面的文化风险。越来越多的组织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招募员工,广泛开展跨国跨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往来,从而使组织内部的价值观念、经营思想、与决策方式不断面临冲击、更新与交替,进而在组织内部引发多种文化的碰撞与交流。即使没有并购和跨国经营,企业也会面临组织文化与地区文化、外来文化的交流问题以及组织文化的更新问题。所以,由于员工队伍多元化、组织文化变革等内部因素引发的文化风险虽然不如并购和跨国经营中的风险显著,但由于其具有潜伏性和持续性,也会给企业的经营活动造成十分重要的影响。

文化之所以会构成企业经营中的风险,其根源在于文化差异。特龙帕纳斯在分析文化的概念时认为,社会互动或有意义的交流,以人们相互交往前就存在处理信息的共同方式为前提,它们对于跨文化经营与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交流双方相互依赖,因为他们共同构成了一种相关联的意义体系:一个群体对一种情境共有的解释。在经营管理中进行有意义的互动要有一个绝对的前提,即存在共同的预想。当交流对象的预想一致时,双方对其意义便有了相同的理解。一种特定的组织文化或职能文化不过是群体若干年来在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时形成的自我组织的方式。文化通过人们期望的和归结于环境所共享的意义的不同而相互区别。文化一旦形成便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继承性。每个国家、地区、组织甚至每个人都是一个文化系统。所以当各种文化系统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相遇时,这种文化差异便潜在地构成了无法避免的文化风险。企业经营中的文化风险若不加以控制和规避,会酿成文化冲突并导致决策效率低下、组织涣散、沟通中断,使企业蒙受巨大损失,最终可能使企业走向衰败甚至灭亡。因此,企业必须积极面对文化风险,制定正确的风险管理策略。

企业文化风险的管理策略

(一)文化整合

文化整合不仅是影响企业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而且对促进企业文化的变革具有重要作用。所谓文化整合,就是指组织要适应外部环境、社会文化氛围、组织制度的变化,将构成组织文化的各异质文化要素统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对于企业具体的并购活动而言,通常采用的文化整合策略主要有:注入型,如海尔经常采取注入式的文化整合模式,在并购活动中第一步是“克隆” 海尔文化及其管理模式,使被兼并企业了解、适应,直至自觉按照海尔的组织文化和管理模式进行思考和行动,从而激活“休克鱼”,使其与海尔集团融为一体。融合型,并购双方认识到构成组织的两个或多个文化群体的异同点,但并不是忽视或压制这些文化差异,而是通过文化间的相互补充和协调,形成全新的统一的组织文化。促进型,当强文化与弱文化相遇时,在尊重文化差异的前提下,强文化吸收弱文化中合理的部分,并做出适应性调整,使原有的文化功能更加完善。隔离型,在跨国并购中,若双方文化背景和组织文化风格迥然不同,甚至相互排斥或对立,在文化整合的难度和代价较大的情况下,正确识别文化差异,彼此尊重对方的文化,保持双方文化的独立性。

(二)跨文化培训

进行跨文化培训是跨国经营企业在全球化背景下开展业务活动中规避文化风险的有效工具。为了加强员工对不同文化传统的反应与适应能力,促进不同背景的员工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必须进行跨文化培训。跨文化培训的内容应包括:对对方民族文化及原组织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文化的敏感性、适应性的培训;语言培训;跨文化沟通及冲突处理能力的培训;对对方先进的管理方法及经营理念的培训。通过跨文化培训不仅可以规避文化风险,而且可以提高决策效率、促进信息沟通、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三)文化审慎法(Cultural due Diligence)

文化审慎法主要用于对企业并购中的文化风险进行评估,它包含五个步骤:第一是收购前筛选,主要任务是组建文化审慎小组来收集目标企业文化物件、价值观和假定方面的信息;第二是宣布收购后的综合性文化测评,即在第一步基础上对双方企业的组织文化、经营方式等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第三是认知冲突、风险、机会和成本,根据第二步所收集的综合信息,测量两家企业的文化差异,确定这些差异带来的风险和成本;第四是设计并实施合并后的行动计划,主要任务是选择并实施文化整合的具体策略;最后是合并后对所发现事实的监控和证实,这个阶段文化审慎小组要继续关注并排解企业文化问题,监控整个并购过程的有效进行。

第4篇:并购风险的概念范文

对商业银行而言,在并购贷款业务中面临的主要风险有战略风险、法律与合规风险、整合风险、经营风险以及财务风险等,而商业银行并购贷款涉及跨境交易的,还会面临国别风险、汇率风险和资金过境风险等。

商业银行发放并购贷款中的

主要风险

战略风险战略失误是商业银行发放并购贷款中所面临的较大风险。科尔尼公司曾经做过一份全球并购调研报告,研究结果显示,导致并购失败的原因中,47%是由于战略失误,49%是控制整合流程失败;因为财务判断失误导致并购失败的案例并不多。

在并购中需要评估并购双方的产业相关度和战略相关性、并购后的预期战略成效及企业价值增长的动力来源、并购后新的管理团队实现新战略目标的可能性等等。这些战略方面的考虑必须立足于对产业的深刻理解,立足于对国内外市场的深入认识。而战略风险评估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工作,银行发放并购贷款面对的不可能仅仅是一两个特定行业和企业,而是若干个行业和大量企业,这导致银行面临很高的战略风险。

法律和合规风险在当前《公司法》与其他立法存在诸多漏洞或模糊地带的情况下,像海外并购中的法律风险一样,国内的区域差异对于跨地区企业并购的整合与贷款的退出也存在一些交易层面上的阻滞因素,相关法规的界定不够详尽,加上在征信、立法、司法等中介环境或基础设施、以及多渠道的并购融资措施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也会使商业银行对于并购活动的融资支持面临着法律和合规的风险。

整合风险即使是常年从事并购实务、对战略把握可能很娴熟的专家,对于整合风险的控制却也常感棘手。正如科尔尼的研究报告所言,“不能有效控制整合流程”占并购失败因素的比例高达49%。企业收购完成后的整合能否成功,也是银行发放并购贷款时要思考的一个风险点。整合得不成功,银行的资金回收就会面临风险。

并购整合是一个比并购战略更难把控的关键因素。商业银行要评估的整合风险,包括但不限于分析并购双方是否有能力通过以下方面实现整合协同效应:发展战略整合、组织整合、资产整合、业务整合和人力资源及文化整合。而在整合失败因素中,35%的并购失败来自文化整合失败。从已有的经验来看,地区文化差异,低端企业并购高端企业,本身就蕴藏着较大的整合风险。

经营风险以及财务风险这部分风险主要包括公司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经营风险是指由于并购之后公司经营的不确定性而使利润产生变化的可能性;而财务风险又分为广义和狭义的理解,狭义的财务风险是由于负债而使并购整合后公司承担的风险;而广义的财务风险则是泛指由于各种因素变化造成并购之后公司利润的不确定性。

商业银行如何在并购贷款业务中加强全面风险管理

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经济形势的恶化,已经使多家承诺提供并购贷款的国际银行牵涉到并购交易的诉讼之中。因此,对于中国的商业银行而言,如何控制并购贷款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关注并购的战略可行性,防范战略风险在并购贷款中,银行首先要高度关注并购的战略可行性,即并购方与目标企业之间是否具有较高的产业相关度或战略相关性,并购双方是否能够形成协同效应,并购方通过并购能否获得研发能力、关键技术与工艺、商标、特许权、供应及分销网络等战略性资源并以此提高其核心竞争能力。

就行业选择而言,可优先考虑支持钢铁、电力、基建、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并购。央行2008年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目前钢铁行业面临一定困境,但这也正是钢铁行业全面升级的重要契机。而面临全行业首年亏损的电力行业也在期待并购贷款的支持,其产业链上下游的并购更是大势所趋。符合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基建、交通运输等行业也可考虑。此外,在竞争已很充分的领域,如商业和地产等行业,民营企业的并购活动也有望活跃,银行也可适当考虑。不过,最近必须防备一些很难获得贷款的上市公司借机炒作并购概念,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

配备专业团队,控制法律风险与财务风险可以进行指标和数据控制不同,法律风险更加具有多样化和个性化,很难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

首先,银行在并购贷款中应改变仅作为资金提供方的被动角色,而应积极参与交易法律结构的设计和谈判,并根据交易结构提出并购贷款结构和担保法律结构的安排意见。

其次,法律尽职调查应当全面、深入和有效。通常,银行在并购贷款中应当调查的事项包括主体资格、资产与业务、交易结构、担保安排、批准与登记、劳动关系、关联交易、诉讼与合规、对外投资等。同时银行又应当注意在不同的并购交易结构下的尽职调查方向和重点会有所差异。

第三,设置完备的法律文件体系,并起草内容详尽和有效的法律文本。各家商业银行都会设计具有共性的文本,但针对个性的内容和安排,更大程度上需要依赖于具体从事并购贷款的地方分行自行设计并起草条款。

第四,建立完备有效的针对并购贷款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在建立风险控制制度方面,银行富有经验,但需要结合并购的特点,也应根据并购贷款的业务实践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

制定详尽计划,有效降低整合风险由于并购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并购后的整合,因此对于整合风险的防范,一方面就是事前制定详细的整合计划,设计整合进程。明确整合中应该做和不应该做的事情,并按照风险管理流程逐项甄别整合的风险因素,评估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预设风险管理措施和相应的责任人员。另一方面,银行应当优先选择有能力从事长远产业发展的企业与企业家,并与其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此外,银行在提供大量资金的同时,应当对信贷资产进行较强的控制,对企业的资产运作进行必要的监管,尤其要监督、指导企业的贷款运用,以最大限度地防范风险。

密切关注借款人的资金安全,防范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商业银行需要密切关注借款人的经营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在这方面,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对我国商业银行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第5篇:并购风险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企业并购;并购风险;风险防范

在企业并购活动中,企业无时无刻不在面临着诸多风险,积极地面对风险、准确地把握风险、严格地控制风险是企业并购战略实施成功的重要因素。

一、企业并购概述

企业并购是指企业间的兼并与收购,在企业的实际活动中,由于兼并和收购这两种活动的关系非常紧密,便统称为企业并购。企业实施并购活动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规模经济效益,可以促使企业规模迅速扩张,快速进入并占领新的市场领域,打破行业之间的壁垒,增强企业获取稀缺资源的能力,缩减交易费用,给企业带来行业竞争甚至垄断优势。我国企业并购活动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大多为境外公司并购国有企业;第二,证券市场成为企业实施并购活动的主要阵地;第三,跨所有制并购活动占比逐渐上升;第四,我国企业的并购范围逐渐拓展至境外。

二、企业并购风险分析

企业并购虽存在诸多优势,但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必须要洞察并购活动中潜在的诸多风险。企业并购风险是指,企业实施并购活动所产生的、对企业经营发展不利的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的总称。根据并购的流程分类,可以分为并购前的风险、并购中的风险和并购后的风险。

(一)企业并购前的风险

企业在并购活动之前往往要经历前期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的风险主要包括战略风险和信息风险。企业并购的战略风险主要体现在企业实施并购活动是否符合我国政策以及所在行业的发展规律,是否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对自身角色进行精准定位,以在对市场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现状进行相关战略的制定。企业并购的信息风险是指企业实施并购活动之前,未对目标公司进行深入调查和评测,并购企业对被并购企业的信息掌握得并不真实完备,从而产生与目标公司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信息风险容易造成并购企业的高额并购损失,且在并购之后,两企业之间的管理及机制运行有出现断裂的可能,以致于酝酿更大的危机。

(二)企业并购中的风险

在企业实施并购活动时,会产生两种风险,即资金财务风险、并购方式风险。资金财务风险即资金的筹措与支付风险,也成为融资风险,在企业进行并购活动时,毫无疑问需要支付大额度的资金以完成对目标企业的兼并和收购,但介于我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不断更新,以及一些筹资、融资方式的选择限制,企业筹集这笔巨大的资金以完成并购活动的困难程度也随之加大。并购方式风险表现为企业是否对目标企业的产权关系进行了清晰地界定,在收购资产还是收益的问题上是否进行深入探讨,以及是否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并购方式的选择,都将影响企业并购之后的运营及损益。

(三)企业并购后的风险

在企业并购活动完成后,企业仍面临一系列潜在的风险问题,有营运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和文化风险等,统称为企业并购的整合风险。营运风险主要表现在并购结束后,企业的运营机制发生紊乱,并购后的新企业绩效于预期相反,企业盈利能力不断下降,新企业未能实现协同发展的并购预期。并购后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未能如期偿还并购借贷资金,导致新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管理风险是指企业实施并购活动前未能掌握完整的被并购企业管理层信息这一遗留问题,导致双方管理者在管理、收益等方面的矛盾频发,进而影响企业运行。并购后的文化风险主要体现在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不同、员工素质的差异及企业文化的冲突等方面。

三、企业并购风险的防范对策

企业并购活动的时期不同,所面临的风险也各不相同。企业应仔细的甄别所处时期的风险,采取正确的决策并及时实施,有效地防范风险。针对企业并购风险发生的三个时期,对企业并购风险的防范也主要从以下三点入手:

(一)企业并购前的风险防范

在企业并购之前,应积极了解我国的与并购相关的政策,把握时代的趋势和脉搏,追随市场的走向,并在进行严密的市场调查之后,Y合企业自身情况进行市场定位,从而制定相关的并购战略,确定战略大方向的正确性和领导性,应对战略风险。在应对信息风险时,并购企业应通过多方面的渠道,积极全面地了解被并购企业的信息,通过对被并购企业资产负债表等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和评测,以及聘请资产评估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对被并购企业的资产进行评估和监测,全方位、深入了解被并购企业的资产状况、运营现状、硬件设备、股权分配等的状况,同时,还应对被并购企业的管理层、员工层、企业经营策略、企业文化等方面进行把控,为并购后新企业的管理和运行提供良好的资源和环境,尽量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企业损失。

(二)企业并购中的风险防范

在企业进行并购活动过程中,应积极防范资金财务风险及并购方式风险。对资金财务风险的防范其实就是企业的融资方式判断选择问题,企业应结合自身的资金财务状况及被并购企业的资金财务状况,对双方的资本结构进行全面地分析及合理评价,对各种资金筹措渠道进行整合,同时,对企业并购的融资环境进行评测,选择最适合企业资本结构、能够为企业并购提供充足资金、最能节约企业成本、风险最小的融资方式,积极防范资金财务风险的发生。与此同时,企业还应明确产权关系,及时办理相关产权手续,在防范资金财务风险的评测基础上,选择最适合企业的并购方式,有利于降低企业的成本,合理规避并购方式风险。在财产交接时,重视法律保护,维护企业自身的正当权益。

(三)企业并购后的风险防范

整合风险是企业并购活动实施后的主要风险,其包括营运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和文化风险等。

首先,针对营运风险和管理风险,企业应在企业并购前的风险防范基础上,合理协调与被并购企业营运层和管理层的矛盾和冲突,制定适合两企业发展需要的、均可接受的营运模式和管理机制,提升营运能力和管理水平,并健全新企业的风险监管机制,建立与营运和管理相关的评价机制和纠偏机制,总结企业并购活动中的经验和教训,同时,完善管理者的考评体系,对表现优秀者进行奖励,对工作懈怠者给予不同程度的惩罚,从而提升管理者的责任心和工作效率,改进企业的营运及管理。

其次,针对企业并购活动后的财务风险,企业应制定详细合理的资金流量计划表,先对企业并购中筹措的资金进行分还,确保企业资产负债常规化,同时,依据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对企业资金分年、季度等进行合理配置,既确保企业能获得较高的收益,又能满足企业未来的发展需要。企业还应建立一整套的资金流动性指标体系,建立资金的监管预警机制,对企业财务进行实时监管和把控,同时加强财务人员的技能素质培训,最大限度地规避财务风险的发生。

最后,文化整合风险是企业并购后极易忽视的重要问题。并购后的新企业如果没有被企业全体员工认可的企业价值观及企业文化,那么在员工的日常工作中会产生本可以规避的矛盾和摩擦,员工的工作效率就会大大降低。企业结合被并购企业的特点及员工特征,制定符合两企业发展战略的、均认可和接受的核心价值观,并在此基础上培育企业文化,并综合多种宣传方式和渠道,利用网络新媒体超强的传播能力、便捷性、影响力对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进行宣传,加强企业全体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认同。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制定统一的员工行为规范及考评机制,拨出资金对员工进行统一的文化素质培训,加强彼此沟通,营造团队和谐氛围,培养协作精神和公司凝聚力,培育公司人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企业并购不仅仅是一种企业扩张的方式,它所带来的优势也不是绝对的优势,正确认识企业并购是企业管理者的必备技能,也是国家宏观政策调整中应重点把控的部分。企I并购的风险隐藏在并购活动的各个角落,要想把企业做大做强,就必须要仔细勘探发现风险并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因此,在企业并购活动中,对并购风险的防范对企业并购的成功及企业自身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孙长峰.企业并购后财务整合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J].经济研究导刊,2016(7):84-85.

[2]朱雅文.企业并购风险及防范措施[J].商场现代化,2015(9):98-99.

第6篇:并购风险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并购;目标企业;财务风险

一、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概述

企业并购风险广义上是指由于企业并购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造成的未来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之间的偏差;但现实中我们主要研究的是狭义的并购风险,是指企业在实施并购行为时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一般来说,企业财务风险指源于负债和融资变化而给企业财务状况带来不确定性。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是各种并购风险在价值量上的综合反映,是一个由定价、融资和支付等财务决策行为引起的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或损失的不确定性,是并购价值预期与价值实现的严重负偏离而导致的企业财务困境和财务危机。

二、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分析

(一)并购前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风险分析

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是并购交易的精髓,每一次成功并购的关键就在于找到恰当的交易价格。目标企业的估价取决于优势企业对目标企业未来收益的大小和时间的预期,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可能因预测不当而不够准确,这就产生了并购的估价风险。

优势企业是善意收购还是恶意收购。如果优势企业是恶意的,优势企业将无法从目标企业获取其实际经营、财务状况等主要资料,给公司估价带来困难。

目标企业是上市企业还是非上市企业。如果目标企业是上市企业,由于它必须对外公布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报表等信息,因此,优势企业容易取得目标企业的资料进行分析:目标企业若是非上市企业,则优势企业必须通过目标企业的合作来获得相应的信息。

目标企业审计距离并购的时间长短。如果并购时间离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时间越远,优势企业从年审报告获取的信息越不能代表目标企业并购前的经营和财务状况,据此得到目标企业的估价就越不准确。

(二)并购交易执行阶段的财务风险分析

1.支付风险

支付风险主要是指与资金流动性和股权稀释有关的并购资金使用风险,它与融资风险、债务风险有密切关系。

(1)现金支付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最大,表现为:一是并购规模和并购成功与否受并购方现金流量和融资能力的约束。二是当并购与国际资本市场相联系时,现金支付使并购方必然面临汇率风险。三是目标企业股东不能分享合并后企业的发展机会和盈利,也不能享受延迟纳税的优惠。

(2)股票支付及其相关的财务风险。股票交换是以并购方股票替换目标企业的股票,即以股换股。这种支付方式减轻了现金压力和债务负担,对并购方不存在现金流转压力,并可能带来一定的税收好处,不会给企业带来资金的压力和破产的风险,但股票支付也会产生财务风险。

(3)混合支付及其相关的财务风险。混合支付风险是对于企业的资本结构确认往往并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资本结构偏离风险的发生是可能的,而且混合支付不能一次完成整个支付过程,多种支付方式的连续性很难保证,这样会延迟整个并购过程,给后期带来较大的整合风险。

2.融资风险

权益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进行融资,通过发行股票迅速筹集到大量资金,资本风险较小,但我国对股票融资要求较为严格,审批等所需时间较长,不利于抢占并购时机,将会稀释大股东的控制权。

债务融资是指企业通过举债来筹集并购所需资金,相对于权益融资具有资金成本低,不会稀释股权,手续简单的优势。但在我国,国有企业的平均负债率高达65%―70%,债务到期要还本付息,债务负担过重,将会导致资本结构恶化,企业容易陷入财务危机。此外,我国严格的金融政策使得并购资金的来源十分困难。

(三)并购后内部整合阶段的财务风险分析

1.偿债风险

偿债风险存在于企业债务收购中,特别是存在于杠杆并购中。杠杆并购中,并购企业不必拥有巨额资金,旨在通过举借债务解决收购中的资金问题,自有资金只占所需总金额的10%,贷款约占50%―70%,投资者发行高息风险债券约占收购金额的20%―40%。由于高息风险债券资金成本很高,而收购后目标企业未来资金流量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杠杆收购的偿债风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整合后的目标企业是否有稳定足额的现金净流量。

2.流动性资金

流动性资金是指企业并购后由于债务负担过重,缺乏短期融资,导致出现支付困难的可能性。在并购活动中占用企业大量的流动性资源,降低了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反应和调节能力,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3.运营风险

运营风险是指并购企业在整合期内由于相关的企业财务制度、财务运营、财务行为、财务协同等因素的影响,使并购企业实现的财务收益与预期的财务收益发生背离,因而有遭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性。企业并购完成后,如果不对目标企业进行有效整合,也很难使并购后的企业产生规模经济、财务协同等效应。

三、财务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分析

企业并购虽然面临着多种多样的风险,诸如市场风险、体制风险、法律风险、人事风险、反并购风险、经营风险、整合风险等。但无论是法律风险还是体制风险,无论是反收购风险还是经营风险,无一例外地会通过并购成本影响到并购的财务风险。从逻辑上说,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首先是一种风险,然后是一种由并购产生的风险,最后表现为财务风险。毫无疑问,风险来自于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但与过程的不确定性因素密切相关。风险是不能确定未来结果概率的不确定性,而不确定性则是可以确定未来不同结果的概率的事件,风险是一个比不确定性外延要小的概念。因此,本文认为产生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根本因素在于两个方面:过程的不确定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

1.过程的不确定性

企业并购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从宏观上看,有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经济周期性的波动、通货膨胀、利率汇率变动:从微观上看,有优势企业经营环境、筹资和资金状况的变化,也有目标企业反收购和收购价格的变化,还有收购后技术时效性、管理协调和文化整合的变化等。所有这些变化都会影响着企业并购的各种预期与结果发生偏离。

2.信息不对称性

在企业并购中,优势企业与目标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严重不对称的情况。首先优势企业往往无法获取目标企业全部客观真实的资料,尤其是有关财务报表(对于上市公司)以外的信息,这就使得优势企业在一开始就处于信息劣势。其次新企业还面临着一个新环境,新市场,新产品,这些不确定性也给新企业的生存带来巨大风险。

四、总结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是一种价值风险,是并购中各种风险的综合反映;财务风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存在于企业并购的计划决策、交易执行和运营整合阶段中。财务风险在企业并购中尤其值得关注,每一个阶段产生的不同风险,最终都通过财务的形式表现出来。企业在实施并购扩张的过程当中,要不断完善自身的风险控制体系,从领导层到员工都应具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做好每一个阶段的财务风险防范和控制,是风险降到最低而收益最大,真正发挥并购协同效应。

参考文献

[1]胥朝阳,周婉怡.企业并购风险分析的分段识别与系统控制[J].科技与对策,2008(6):

62-25.

第7篇:并购风险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1企业并购的概述

1.1企业并购的概念

企业并购包括兼并(Merger)和收购(Acquisition),是企业投资的重要方式、也是并购企业实现自身扩张和增长的一种方式。并购实质上是各权利主体依据企业产权做出的制度安排而进行的一种权利让渡行为,通常在一定的财产权利制度和企业制度条件下实施,表现为某一或某一部分权利主体通过出让其拥有的对企业的控制权而获得相应的受益,而另一部分权利主体则通过付出一定代价而获取这部分控制权。

因此,企业并购的过程实质上是企业权利主体不断变换的过程。

1-2企业并购的财务动因和目的

并购可以使企业规模和股东财富成倍增长,开辟了财富增长的新途径。所有的兼并和收购,最直接的动因和目的,无非是谋求竞争优势,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为了扩大资产,抢占市场份额;二是取得廉价原料和劳动力,进行低成本竞争;三是通过收购转产,跨入新的行业。

2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

美国经济学家施蒂格勒经考察后指出:没有一家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形式的兼并收购而成长起来的。并购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快的发展,但同时,它在为企业带来管理上的挑战和管理成本的提高。

2.1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界定

一般来说,企业的财务风险是指筹资决策带来的风险。筹资渠道的不同选择、筹资数额得多少必然会引起企业的资本结构发生变化,由此产生财务状况的不确定性。并购本身就是一项财务活动,由于企业并购的完整过程包括收购可行性分析、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支付方式的确定、并购自己的筹措、并购后的整合和债务的偿还等财务活动环节,每一环节都可能产生风险。因此,并购财务风险是企业由于并购而涉及的各项活动引起的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或财务成果损失的不确定性。本文指的是广义的财务风险。

2.2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成因

2.2.1从企业并购流程看财务风险来源

企业并购活动通常包括三个基本流程:计划决策、交易执行、运营整合。通过一个完善的并购流程设计和并购合同约束,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降低风险的作用。然而,从财务的角度看,无论多么完备的合同协议都不可能完全回避财务风险。因为,一切财务风险都与决策有关,一切财务风险首先起始于并购的计划决策阶段,然后生成于并购的交易执行阶段,最后延续并表现在并购的整合期。在计划决策阶段,如果并购战略制定脱离公司的实际财力,或者可行性研究对目标企业估计过于乐观,就会导致并购规模过大以至在并购实施阶段无力支撑。在交易执行阶段如果对目标企业定价过高,融资和支付设计不合理,必然导致收购方债务负担过重。过重的债务负担必然使得经营整合阶段资金流动发生困难,并最终引发财务风险。

2.2.2从四种交易方式看财务风险来源

企业并购类型最终表现为4种基本的交易方式:(1)现金购买资产;(2)现金购买股票;(3)股票交换资产;(4)股票交换股票。在这4种并购交易方式中,交易结构决定着融资、支付、税收等基本财务结构特征:交易结构决定着支付结构和资产结构;支付结构又决定着融资结构并进而决定着资本结构,资产结构又决定着税收结构;而资本结构和税收结构共同决定着并购后企业的盈利状况。企业的盈利状况自然影响着并购后企业的财务状况。

2.3对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来源的分类

根据财务决策类型可以将财务风险来源分为三大类:定价风险、融资风险和支付风险。这三种风险来源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和制约,共同决定着财务风险的大小。

2.3.1定价风险

定价风险主要是指目标企业的价值风险。并购双方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估算被并购企业的价值,而目标企业的估价又取决于并购企业对未来收益的大小和时间的预期,有可能因预测不当而不够准确,由此产生了并购企业的定价风险。定价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风险;二是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风险。影响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的因素有:

(1)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这种可选择性使财务报告或资产评估本身存在被人为操纵的风险。一旦不及时披露与重大事项相关的会计政策及其变更情况,势必造成并购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2)会计报表不能准确反映或有事项或期后事项。财务报表实际上只能反映企业在某个时点或某个时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报表数据基本上是以过去的交易及事项为基础,使得一些重要的或有事项(特别是或有损失)、期后事项往往被忽略或刻意隐瞒,将直接干扰对企业的价值与未来盈利能力的判断,影响并购价格的确定。

2.3.2融资风险

企业并购的融资风险主要指企业能否及时足额的筹集到并购资金以及筹集的资金对并购后企业的影响。融资风险最主要的表现是债务风险,它来源于两个方面:收购方的债务风险和目标企业的债务风险。并购资金通常是通过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两条渠道获得。

内部融资是指企业利用内部留存的自有资金来形成并购资金,筹资阻力小,且无需偿还,无筹资成本费用,可以降低财务风险。但是仅依赖内部融资,又会产生新的财务风险,如果大量采用内部融资,因占用企业的流动资金,降低了企业外部环境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就会危及企业的正常营运,增加财务风险。企业通过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筹集并购资金,也会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权益融资虽然通过发行股票可以迅速筹到大量资金,但是权益融资也有其局限性。股票融资不可避免的会改变企业股权结构,稀释大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甚至出现并购企业大股东丧失控股权的风险。

2.33支付风险

在确定了并购定价和并购方式后,选择何种支付方式也很重要。并购主要有四种方式:现金支付、股权支付、混合支付和杠杆收购。

现金收购是最简便的并购方式,但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现金支付工具的使用,是一项巨大的即时现金负担,公司所承受的现金压力比较大;其次,从被并购者的角度来看,会因无法推迟资本利得的确认和转移实现的资本增益,从而不能享受税收优惠,以及不能拥有新公司的股东权益等原因,而不欢迎现金方式,带来相关的风险。

换股并购虽然成本较低,但程序复杂,并改变了企业的股权结构,稀释大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可能摊薄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

3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防范

3.1并购前要进行谨慎的可行性分析

3.1.1明确自己的实力和立场

企业除了要重视对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还应当对自身实力,特别是资金实力,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减少不现实的盲目乐观和对自身实力的夸大。另外,领导者应该站在促进企业发展的立场,从理性角度进行决策。

3.1.2合理评估目标企业价值

并购双方信息不对称是产生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的根本原因,因此并购企业应尽量避免恶意收购,在并购前对目标公司进行详尽的审查和评价,对目标企业未来收益能力做出合理的预期。在此基础上作出的目标企业估价较接近目标企业的真实价值,有利于降低估值风险。

3.2不要过分倚重财务报表

并购中的财务陷阱源于在并购过程中对企业财务报表的过分倚重,要避免因财务报告带来的并购风险,通常比较有效的手段是:第一,聘请经验丰富、信誉好的中介机构对信息进行进一步的证实;第二,签订相关的法律协议,对并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未尽事宜明确其相关的法律责任;第三,充分利用公司内外部信息,包括对财务报告。

3.3实现并购支付的多样化

3.3.1采用多种融资手段

企业在制定融资决策时,应视野开阔,积极开拓不同的融资渠道。比如权益融资、债务融资、杠杆收购融资、卖方融资等,做到内外兼顾。

3-3.2采取混合支付

企业应立足于长远目标,结合自身的财务状况,在支付方式上采用现金、债务和股权等方式的不同组合。如果并购方预期并购后通过有效地整合可以获得较大的盈利空间,则可以采用以债务支付为主的?昆合支付方式,利用债务的税盾作用,还可以降低资本成本;如果并购方自有资金充足,资金流入量稳定,且发行股票代价较大,则可选择以下自有资金为主的混合支付方式。

3.4并购后整合是降低风险的有力保证

第8篇:并购风险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企业 并购重组 财务风险 控制

一、企业并购重组概述

(一)并购重组的概念

并购重组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和金融体系下企业的一种产权交易活动,是并购企业为实现自身扩张和增长而以现金、有价证券或其他形式取得被并购企业的全部或部分产权,从而实现对被并购企业控制权的一种产权交易活动。并购重组的核心就是并购企业通过产权交易获得被并购企业的控制权,以服务于自身战略目标的发展。

(二)企业并购重组的动因及财务影响

企业是一种资本组织,资本最大的特点就是逐利性。而并购重组作为一种投资活动,其本质动因就是资本的自我扩张和逐利,具体到个体企业,又可大体归结为三种动因需求:一是管理需求。不少企业开展并购重组的原因主要是为了实现企业规模或经营领域的扩张需求,通过并购重组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发挥协同效应,增强规模效益,获取战略发展机会。二是经济需求。一些企业企望上市,然而我国对上市企业有严格的准入要求。很过企业曲线救国,通过并购买入低价上市公司实现上市目标。还有一些企业并购亏损企业通过亏损递延实现避税要求。有的企业则通过购入流动性高但资产被低估的公司来增强企业的流动性。三是投资需求。企业并购本身是一种投资行为,这种投资行为所产生的收益吸引了不少资本的杀入。有些企业通过大举融资并购亏损或资产低估企业,然后通过重组、分拆、整顿,将部分资产或被整顿的目标公司销售出去获利。企业的并购重组行为会给企业自身带来一定的财务影响,主要表现在:税收发生变动,能够通过并购重组实现合理避税;财务结构发生变化,资本总量、债务规模、利润都会相应产生变动;股票价格发生变化,股价、每股净收益、市盈率等都会受到影响等;财务状况发生变化,生产经营成本、融资能力、流动性都会发生相应改变等。

二、企业并购重组过程中的财务风险

(一)并购重组前的财务风险

由于企业对于并购企业的具体财务状况和运营活动并不了解,“买的没有卖的精”,以及企业对自身财务信息的掌握也存在不全面、不准确等,加之外部市场环境存在一些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因素构成了企业实施并购重组行为前的财务风险,具体归纳为三点:一是目标企业估值风险。目标企业估值风险是指企业对在并购重组前对被并购企业所做的估值判断。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企业很难掌握被并购企业真实全面的财务信息。而财务审计报告由于会计师事务所的水平限制加之被并购企业的刻意隐瞒,很难反映被并购企业的真实信息,导致企业很难对被并购企业作出真实科学的估值判断,存在估值溢价风险。二是收益预判风险。收益预判风险是指企业缺乏对自身全面科学分析,导致并购重组后的收益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风险状态。收益预判风险水平取决于企业对自身状况的了解程度及管理者和财务人员的素质水平。三是外部环境风险。外部环境风险是指企业在并购重组过程中由于外部金融环境不确定而引发的风险,如汇率变动、经济危机、政策改变、通货膨胀等。

(二)并购重组中的财务风险

企业在并购重组中的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融资支付风险、债务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三点。融资支付风险即是指企业能够及时按要求筹集到并购重组所需资金,顺利完成企业并购重组活动。由于并购所需资金较大,企业能否在短时期内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及并购融资需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融资并购方案获取融资至关重要。债务风险存在于企业举债收购行为中,是指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通过举债融资完成并购重组行为,而给企业造成的偿债风险。企业通过自身现金很难满足并购资金需求,只有通过举债撬动财务杠杆实现并购行为。然而这会给企业造成债务压力,改变破坏企业的资本机构,导致企业负债过高而未能及时还本付息。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在并购重组过程中为满足并购资金需求而大量挤占企业自有流动资金,从而导致企业流动性不足的风险。企业流动性不足会给企业的生产运营及并购重组后的整合带来困难,同时因为一些短期融资到期或利息支出使得企业流动性进一步恶化而陷入困境。

(三)并购重组后的财务风险

并购重组行为完成后,企业与被并购企业进入整合阶段,这一时期由于企业与被并购企业之间存在文化、管理、组织等多方面的不同,会进入一个磨合阶段;同时,被并购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及财务表现也会在此时逐渐显现出来,这些构成了企业并购重组之后的财务风险,具体表现为两点:一是整合性风险。整合性风险是指企业与被并购企业之间由于财务组织、制度、管理、文化、人员等多方面的不同,而由于这些不同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和收益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如因此造成的管理融合成本加大、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二是清偿性风险。清偿性风险则是指企业在取得被并购企业的控制权后,需要对被并购企业的历史财务行为承担后果的风险,如被并购企业本身可能存在的债务、违法行为等,这些都可能会对企业造成一定的风险。

三、企业并购重组财务风险的控制策略

(一)事前控制

首先,对目标企业进行财务审查。企业在作出并购重组决策之前,必须对所并购公司的经营状况、财务表现、资本结构等有全面清晰的认识,这对于企业进行目标企业估值判断、选择并购融资方式、整合目标企业财务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目标企业的财务审查必须全面、细致、真实、可信。企业在对目标企业的财务审查过程中,必须全面搜集被并购企业的相关资料,如目标企业的背景信息、主要大股东信息、财务报表等,在财务审查过程中应明确财务审查目标和审点,对重点项目和关键项目(如资产项目、负债等)进行重点审查,确保审查质量。审查过程中应综合利用多种信息渠道,运用多种比较分析方法过滤被并购企业的财务信息,加强可行性分析,提高审查质量。其次,选择合适的价值评估方法进行估值。运用不同的价值评估方法来对同一目标企业进行价值评估,所得到的结果可能截然不同。企业应该依据并购目标选择不同的价值评估方法,提高并购行为的估值准确性和最大限度符合并购目标要求。企业价值评估方法主要有市盈率法、贴现现金流量法、同行业市值比较法等,如企业并购目标是要求目标企业在并购后能持续经营,则可采用贴现现金流量法等。

(二)事中控制

首先,合理确定融资结构。对于并购企业而言,如何合理利用不同的融资渠道,选择融资工具,确定融资结构是确保融资顺利、控制融资风险和债务风险的重要方式。企业在确定融资结构时,应将风险控制放在第一位,然后兼顾成本最小化,避免融资失败将企业拖入财务危机。确定融资结构应建立在对企业自身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同时依据并购目标对目标企业并购股权的融资规模进行预测和确定,然后综合分析各种融资工具的在时间、成本、风险等方面的优劣,根据需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融资组合。其次,企业应选择正确的支付方式,规避支付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应结合自身的情况,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和金融工具,采用现金、债券、股权等不同的支付方式,或者形成支付组合以满足并购重组支付需求。企业在融资困难或流动性吃紧的情况下,可以协议要求延迟支付或分期支付,或者改为弹性支付,依据目标企业被并购之后经营状况、盈利增长等指标的情况变化,确定支付的时间和金额。

(三)事后控制

首先,规范企业与被并购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委派财务负责人,实现集团财务控制,加强对目标企业的财务控制管理。企业应在内部完善财务管理体制和管理职能,加强财务管理控制,健全各项财务制度,并实现被并购企业与企业之间财务管理制度的有效对接。企业应加强对被并购企业的财务检查和风险监控,正确处理被并购企业的存量资产、债务、债权、人员安置等问题。其次,对涉及员工绩效考核、费用标准、薪资待遇等方面内容的财务整合,应在认真研究、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拟定合理的整合方案,并做好宣传说服工作,以争取广大员工的支持和配合。同时,应积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与被并购企业之间的凝聚力。

四、结束语

并购重组在满足企业实现财务扩张性需求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风险。企业应针对并购重组过程中可能引发的财务风险,科学研判,认真分析,在明确并购目标和自身经营状况的基础上,加强目标企业财务审查,合理选择估值方法,明确融资结构和支付方式,健全整合财务管理,加强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使企业通过并购重组走向更加强大兴盛之路。

参考文献:

第9篇:并购风险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企业;海外并购

一、全球企业并购市场规模趋势

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就一直处于缓慢复苏中,跨国公司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开始从各自战略目标出发积极进行并购,根据UNCTAD(联合国贸易发展组织)统计信息:2007年世界并购交易规模在3.6万亿美元,在2008年骤降至2.4万亿美元,2009年降至低谷1.7万亿美元,随着各国经济复苏,2015年达到顶峰至4.3万亿美元,2016年由于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和金融环境因素,全球并购交易规模降至3.1万亿美元水平,基本与金融危机开始前的年平均全球并购交易规模持平。

二、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趋势

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进入海外并购高速发展期,从表一可以看出,2007年中国海外并购交易规模为63亿美元,2008年同比上一年增加4.8倍,自2008年后,中国的海外并购规模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其中2012年实现海外并购交易434亿美元同比2011年增加160.7%,并且在2016年达到最高点2210亿美元。

三、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特征

(一)海外并购规模呈现不断扩大趋势。2016年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并购规模最大的国家,达到2210亿美元,占比2016年全球并购交易额的7.1%,其中比较知名的2016年中国化工拟以430亿美元并购瑞士农业化学公司先正达一案,开启了我国并购金额最大的一P交易,虽然收购结果扑朔迷离,但这无疑是我国企业在迈入全球采购浪潮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从能源领域并购为主转变为多元化格局。2000年以来,我国经济的发展一直受国内资源不足与环境污染制约,所以我国能源领域并购一直占很大的比例。新时期由于国内经济的转型、产能过剩等原因,中国能源型并购活动开始减少。相反中国的制造业、服务业、互联网等行业海外并购越发活跃,这也体现了我国企业对于国外先进的技术、管理体系引进吸收的迫切。

(三)海外并购地域分布的由分散到集中。经济危机爆发之前,我国海外并购遍布全球,地域分布较为分散,并且主要集中在亚、非、拉等发展中地区。这是进行资源导向性的对外直接投资表现。但是近年来,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地域特征发生明显的变化,对欧美发达国家的海外并购占据很大比例。

四、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原因

(一)企业内部因素。随着中国的产业的供给侧改革概念的提出,我国企业也在努力从供给端进行产业的优化升级,因此,从根本来说,企业有需求进行并购海外企业来进行品牌、技术、市场渠道等要素的整合,而海外并购是我国企业通过“弯道超车”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的最佳渠道。

(二)宽松货币政策。国家宽松货币政策下,企业可以借到低成本的贷款,实体投资意愿的回升,再加上受国内诸多行业产能过剩、资本市场不稳定因素影响,通过并购开辟海外市场成为一种有效缓解产能过剩与开辟新市场的渠道。

(三)优质资产配置抵御风险。考虑到近期我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贬值趋势,进而导致人民币的购买力下降,我国企业忧虑承压趋势还将持续,所以通过加强海外优质资产配置以期抵御风险。此外全球存在大量优质低估值企业,这也刺激了资金充足的企业进行海外并购。

五、我国企业海外并购风险管理

(一)政治风险。企业进行海外并购时影响投资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一东道国的政治环境进行分析,这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只有选择稳定政治环境与良好的投资环境,才可以为未来的海外并购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财务风险。并购中的财务风险是指在并购定价、融资、支付环节中,可能会由于某个财务问题导致并购企业的财务状况如净资产损失或现金流恶化,进而导致并购失败。其中信息不对称与资金链等都是控制财务风险需要着重考虑的因素。

(三)整合风险。一般来讲,企业并购整合中,会面临企业管理文化的差异、市场定位的差异以及一些政治因素所导致的整合不畅等问题,所以并购方应在谈判前期就考虑并购后整合问题,避免因为整合问题导致企业经营效率的下降甚至并购失败。

六、政策建议

(一)宏观层面。我国应积极发挥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作用,加强与欧美国家之间的经济与政治联系,不断扩大影响力,为中国企业的并购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此外政府还应该积极完善我国的海外并购法律法规,制定优惠的海外投资政策,为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创造完善的制度环境。

(二)微观层面。我国企业要对所并购的企业做全面的调查研究,根据自身实力和需求来慎重进行海外并购,在并购过程还要制定风险量化评估,对于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提前计划。在并购结束后,要正确面对整合风险,不能偏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