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传统文化的宣传方式范文

传统文化的宣传方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的宣传方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传统文化的宣传方式

第1篇:传统文化的宣传方式范文

如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尤其是QQ、微博、微信的发展,更是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而传统媒体明显与这种传播方式不相符合,不能很快地使得信息进行流通,只有与新兴媒体的快速融合,才能加快传统文化信息的流通速度,进而使得传统文化更好地进行传承与转化。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实现交融地过程中,首先,要改变传统文化的传播理念,不仅仅只是为了传播而传播,要以更加真实地态度来对待传统文化的传播。各类媒体要切实负责地对传统文化的传播理念进行客观、详细、负责的解读,使得更多的人能通过媒体来了解到传统文化。其次,利用新型媒体传播信息的快捷性优势来推动传统文化传承方式的转化。传统的媒体,大多数借助报刊、书籍等进行文化传播,要先对其内容进行写稿、编辑、修订、印刷等过程,慢而不可听,图像也大多不可视,妨碍了信息的流通速度。而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进行了革新的新媒体技术在传播过程中,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可以通过网络将信息及时、有效地传播出去,可以让受众即时获得第一手资料。传统媒体应积极地与新媒体进行融合,有效发挥媒体的即时性,更快地将信息传播出去。

二、在媒体交融中积极拓宽传统文化传承的渠道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种外来思想在不断充斥着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越来越多的人更容易接受外国先进的、简易的思想文化,这使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严峻危机。但是,传统文化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绝不能失传,也不能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媒体等的发展而失去本根,改变基因,只能借助媒体的力量来拓宽传统文化的流通渠道。如今,正处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过程中,要积极借助此趋势,来共同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转化。媒体是一块肥沃的土地,首先,要紧紧把握住媒体发展的方向,从以往的借助个人博客、个人贴吧、节目来传播传统文化的发展,而转变到现在流行的微博、微信、QQ等,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发展来推动传统文化传承方式的更新。其次,各种媒体应借助网络,多开展一些宣传传统文化的节目。例如,可借助传统的文化节日来开展一些文艺节目,以此来吸引更多的人投入其中。再次,媒体应多推广一些传统文化活动。例如,端午节举行赛龙舟比赛、中秋节举办制作月饼比赛等,对比赛中的优秀者给予奖励,以此来激励更多的人投入到传承传统文化活动中去。通过这种方式,使得更多的人更加全面的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解。只有借助媒体的力量,拓宽传统文化的流通渠道,才能使得传统文化得以有效传承。

三、利用媒体打造传统文化的专属品牌

一个事物的发展,必须要有自己的品牌,唯有如此,才能可感可视,在人们的心目中树立起鲜明而美好的形象,而传统文化的发展亦是如此。如今,媒体的功地位日显重要,传统文化须打破以往的封闭式发展,利用自己独有的文化品牌,借风使力,因利乘便,以此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其实传统媒体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地域的阻碍,使得传统文化信息的流通受阻,使得传统文化难以打造出自己的专属品牌。所以,媒体应采取合理的经营模式来打造传统文化的专属品牌。媒体在传承文化的活动当中,应运用新兴的技术来宣传传统文化思想,以此来获得更多人的接受、认可。只有使得更多的人对传统文化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打造传统文化的专属品牌,进而引领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现在,大多数人都比较注重精神消费,很乐意为文化标志买单。所以,传统文化要想永久流传,就必须不断维护自己的品牌,并对品牌进行授权,使其真正形成一种资产。例如,完全可以将一些传统文化地区的产品进行包装,对这些产品赋予深厚的文化内涵,而后再借助媒体的力量,将这些蕴意深厚的文化产品销售出去,以此来打造出属于传统文化的品牌。文化产品如能赢得更多人的信赖,那么它就会拥有更多的顾客,其文化品牌的知名度自然也就诞生了。再如,一些广播电台,他们可以与一些网络客户进行合作,以此来提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空间,进而运用网络来开拓自己的传统文化品牌。由此,不但使得文化产品得以销售,还可以确保传统文化得以永久传承。

四、媒体应抓住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潮流

传统文化中所宣扬的理念,深深影响着每一个人,可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球化的推进,这些观念逐渐被一些新的思想观念所取代。就拿传统节日七夕节来说,大多年轻的人更倾向于过2月14的情人节,而将传统的7月7日情人所节忽略。还有如圣诞节之类的节日,以前中国的传统节日里,哪有这些节日,而如今这些外国的节日却大受中国人的喜爱,更有甚者将本国的传统节日抛之脑后。由于这些情况的存在,使得传统文化的发展受阻,所以,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交融之际,要使得传统文化代代传承下去,媒体就应该抓住文化的发展潮流。即在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又不能使得传统文化遗失。这就要求媒体在宣扬文化时,要紧紧坚守以传统文化为中心。例如,电视台在做节目时,应邀请一些具有深厚传统文化修养的人士来参加,以此来提升传统文化的魅力。而后,媒体应扩大宣传范围。媒体工作者就可以将这些节目视频传到各个网站,通过此方式来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力。而对于外来文化则要以谨慎地态度去选择,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同时在这个多元化发展的时代,还要注重收集民意,看大多数是否乐意接受外来文化,而后媒体再根据调查结果来看是否需要宣扬此文化。虽然媒体是一个传播信息的重要平台,但它必须要适时更新一些旧的东西,这样才能保证其自身不落伍、不被抛弃,进而才能获得更好、更长远的发展前景。也只有这样,才能抓住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潮流。

五、媒体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来传承传统文化

第2篇:传统文化的宣传方式范文

关键词: 传统文化 辅导员 现代意识 工作路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丰富的人文底蕴和精神内涵。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①。大学生群体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理应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然而当前的高等教育往往注重学生的专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导致部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缺乏认同感,未能充分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在个人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性。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灵魂工程师,承担着加强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育和塑造民族精神的使命,有责任也有义务引导学生成为有理性、有品德和有灵魂的优秀青年。

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辅导员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4年教育部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简称《纲要》)明确提出:“大学阶段,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当前高校辅导员虽然试图贯彻此项精神,通过第二课堂及学生活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在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非技术层面问题。首先,一些辅导员所在的高校未能从政治高度全面认识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和现实性,也就不能在机制建设和系统分工等多个层面给辅导员开展工作提供机会和便利;其次,一些辅导员开展相关学生活动仍只停留在简单宣传阶段,致使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不高;再次,在发展思路和开展路径上,一些辅导员依然延续以前的风格,主要通过灌输相关知识、翻新活动主题及扩大活动规模等方式适应文件要求,活动路径单一,缺乏整体性和规划性,无法实现依托活动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和行为转化。这些问题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学生中的传播效果,也偏离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和弘扬的初衷和预期。诚然,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重担绝非辅导员一己之力能承担,但在高校转变思想及保障传播制度建设的过程中,辅导员的现代意识和工作路径扩展已然成为突破问题的重要着力点。

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辅导员的现代意识提升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战线的重要群体,高校辅导员应顺应时代要求,不断更新观念,培养现代意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过程中,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1.传统文化拥护意识

做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应从意识层面上认同并拥护中华传统文化。目前,高校辅导员多为“80后”、“90后”,受其思想及生活的某种局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未必深刻透彻。因此,辅导员一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存在价值深信不疑,在各种社会思潮前保持清醒头脑,充分认识到其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价值、道德及精神引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二要积极主动学习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掌握其历史渊源、政治背景、价值理念及时代价值,努力提高自身的研究兴趣,争做传统文化的研习者和传播者;三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武装自己,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显于行。辅导员要以身作则地向学生传递中华文化蕴含的精神能量,展现中国声音内在的思想动力,全力以赴立德树人。

2.现代媒介运用意识

在媒介融合时代,信息传播的效果往往取决于传播途径和媒介运用,是一种传播者和受众双向互动的交流关系。面对每天接收海量信息的大学生群体,辅导员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过程中转变简单的说教式宣传观念,具备传播意识,善于综合运用现代媒介,融合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等多种方式实现传播目标。大众传播方面,辅导员要有利用QQ、微博、微信等新平台深耕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营造文化氛围意识;人际传播方面,辅导员要有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及精髓、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等时代主旋律意识;组织传播方面,要有抓好团学干部和班委队伍,使其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自觉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识。最终打破多种传播形态自成一家的局面,建立起以大众传播内容深耕、人际传播深入讨论、群体传播强烈互动的综合叉传播网络②。

3.文化内涵挖掘意识

《纲要》明确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于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和诱惑力,中国传统文化既包罗万象,又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其传承和延续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慢慢积累、慢慢沉淀的过程。因此,辅导员在发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既不能墨守成规又不能过分夸大,而要本着追本溯源的态度,深度挖掘文化内涵。传播内容应包括古典诗词、文学名著、书法、绘画及音乐艺术等,提高第一课堂讲授、第二课堂社会实践及学生课外活动的效果,着力打造精品校园活动和王牌社团,依靠活动的文化特质提升学生认知,实现态度转变和价值认同,真正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心灵、涵化思想的作用。

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辅导员的工作路径拓展

1.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氛围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包括隐性和显性两个层面。隐性文化源于历史形成,而显性文化则靠人为打造。作为校园文化体系构建的重要角色,辅导员要从可塑的显性校园文化着手,将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情境化”氛围,让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于其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一方面,可通过平时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学生知悉校史、校训、校徽、校风、校园建筑及人文景观所折射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并充分利用学校网站、宣传栏、黑板报等传统宣传方式,结合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系统的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潜意识中接受和认同中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积极打造弘扬传统文化的校园精品项目,引导学生成立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协会或社团,通过学生团体组织形式各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播,增强大学生的使命感和爱国主义情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贡献。

2.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活动

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自身工作实际开展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宣传教育活动是高校辅导员加强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路径。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特点,辅导员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突破:第一,倡导以民族传统礼仪教育为主题的日常行为规范活动。我国是礼仪之邦,注重内在德行的修养,引导学生争做遵守“静、敬、净、竞”的华夏人有助于培养学生端庄得体、文明礼貌的言行举止;第二,利用民族传统节日和重要的历史纪念日等机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主题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民族精神;第三,开展形式多样的、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相关的文艺活动,让学生在展示自我的过程中领悟传统文化的内涵价值,如国学经典诵读、传统手工技艺展、民族舞蹈晚会、书法大赛、传统文化讲座等,都是很好的活动形式;第四,邀请传统文化名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校园、进课堂,让学生感受文化大家的风采,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向学生推荐或组织学生学习相关国学经典,如《四书五经》、《资治通鉴》、《论语》等。通过学习报告、读书笔记、学习心得交流等让学生了解民族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道德情操、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风俗习惯等,从而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

3.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实践途径

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应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得以检验和内化,高校辅导员要积极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社会实践途径,可依托学生党支部、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开展假期社会实践。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所学专长服丈缁幔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使命感。另一方面,可以号召学生开展“家乡故事”、“民俗民风”等假期调研,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弘扬爱国爱家精神及民族精神。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组织有兴趣的学生建立民间传统文化调研小组和拯救小组,针对民间传统文化存续现状展开社会调研,以视频采集、访谈记录、照片留存等方式反映现况和问题,并在学校组织相关展示和交流活动,达到以学生和现实的视角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进而产生共鸣。同时可以整合当地传统文化资源,充分利用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站)、图书馆、美术馆、音乐厅、剧院、故居旧址、名胜古迹、文化遗产、具有历史文化风貌的街区等,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现场教学,加深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认识和情感认同③。

4.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是大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直接反映。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呈现功利主义倾向,个人职业追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要求相背离”④。在国家大力倡导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时代背景下辅导员应积极调整创业指导思路,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导向作用,用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观。首先,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创新创业理想,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大学生将个人发展同国家、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社会发展尚待完善的区域去就业创业;其次,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情操要求学生。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优良道德传统,也是用人单位非常看重的职业品质,辅导员要注重用中华传统文化中诚实守信的准则引导学生,加强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诚信道德建设⑤;第三,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行为准则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让学生遵守爱岗敬业、自强进取的职业操守,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志存高远、吃苦耐劳,在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注释:

①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央文献研究室.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②朱尉.高校辅导员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的现代意识与职业能力[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8).

③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N].中国教育报,2014-4-2.

第3篇:传统文化的宣传方式范文

一,中国的传统文化

这里说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中饮食、衣着、住宅、生产工具属于物质文化的内容;语言、文字、文学、科学、艺术、哲学、宗教、风俗、节日和传统等属于精神文化的内容。它区别于以工业社会的发展为背景,伴随着经技术革命特别是传播技术革命而出现,具有商品性、通俗性、流行性、娱乐性、依赖性等特征,在消费主义的刺激下而迅速壮大的大众文化。大众文化能为各民族所接受,而传统文化由于地域、信仰和传统意识的不同 ,往往只能被某一民族所接受,处理得好,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否则,就有可能挫伤民族的情感,招来极大的麻烦。

我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积淀而成的,它是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风俗习惯、文化教育、人生观、价值观与现念、现代科技化合的结果,在世界上有着极大的影响力。

儒、道、禅、墨、法、名、纵横、阴阳等诸家学说的传统价值观,对中华民族有着巨大的影响,它们体现了中华民族在生活、生存及精神追求方面的观念,包含着强烈的家国意识和权力意识。

中国传统文化讲求伦理,注重实用性,看重自我谦虚,追求诚实守信。中华民族喜欢运用直观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不偏不倚,追求中庸。同时,中国人缺乏冒进心理,总是平稳行事,不习惯惊险刺激的文化品位。

我国传统文化追求真、善、美,重礼仪,讲情感。中国人一直有着求真求实的思想,做事讲求完美,为人以善为先,尊老爱幼,法外有情。这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奉行的待人处世方式,在国人身上打下深深的烙印。

二,广告成为时代的宠儿

在今天的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世界各国的商品流通异常迅猛,而各种商品的销售离都不开广告的宣传,广告宣传使人们更多地关注商品的符号价值、文化精神特性与形象价值,它通过源源不断地向消费者提品的图像与信息,向大众展示一个流光溢彩的消费世界,让大众通过消费商品而彰显自己的人生价值。因而,广告成为了今天这个时代的宠儿。

然而,广告制作是一个创造性的活动,广告作品就其本质来说是文化和艺术的结晶。由于各种原因,所有广告都受其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广告作为商业信息的载体,虽然有着强烈的商业性,但是,其蕴涵的传统文化,在打动消费者、引起他们的共鸣、促进产品销售的同时,也向受众传递了民族传统文化中值得珍惜的一面,张扬了民族传统和民族文化的价值观。

因而我们说,广告也是一种文化,它蕴涵着独特的文化底蕴,也包藏着文化的融合与冲突,而在冲突方面,主要表现为东西方文明及不同文化圈的交流与冲突,不同制度文明的相互冲突,以及同一制度文明中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冲突等等。广告文化具有民族性特——广告信息体现着某个民族文化群或亚文化群的人文特征。不同的民族群体,创造并恪守着不同的文化,随之产生出不同的行为规范,所以,在进行广告宣传制作时,不仅要突出大众文化的特点,也要考虑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因素,使广告宣传起到最大的作用。

三,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华文广告制作的影响

跨国家、跨民族、跨宗教、跨种族文化的共通与差异给广告制作带来了更多更广的创作空间,同时也派生出新的问题。中国的传统文化要求西方在制作华文广告时,要摈弃其文化中一贯的个人主义思想,放弃其极度张扬的表现主义观念,尽量表达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注重伦理道德,讲究自我谦虚,追求诚实守信,以及寻求真、善、美,重礼仪,讲情感等文化核心价值。具体体现为:

第一,尊重中国的民风民俗。民风民俗是一种综合的文化现象,是民族生活的具体呈现。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为悠久的文明之一,对世界影响极为深远。一年四季,中华民族有着异彩纷呈的节日,有着不同的表达对节日庆贺的方式,华文广告也利用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做文章,如20081月25日,家乐富率先拉开了外企在中国春节期间的广告促销活动,打出了“愿所有中国人吉祥如意”的横幅,赢来了顾客盈门的回报。

第二,满足中国人的祈福心理,考虑中国的民族信仰。中国文化中一直有着一种虔诚的祈福思想,这是一种民族的宗教信仰方式,中国人认为通过自身的祈祷或者别人的祝福,可以招徕好运。因而外国广告可以围绕中国人的“祈福”心理做文章。中国的七夕节,在国内影响力远不如西方2月14日的情人节,然而,一些西方国家在华人聚居区,为满足中国人的“祈福”心理,在某些商品上打出了“爱情地久天长,和谐美满”的广告语,使华人倍感温馨,大大推动了商品的销售量。但是,也有不考虑中华民族信仰,而招来麻烦的对华广告,比如可口可乐公司的以“Make It Real”为主题,被认为是有损中国人钱百年来的信仰——“龙”的广告,则大大刺伤了中国人对龙的崇拜和信仰,该主题广告旨在鼓励人们勇于尝试新鲜事物,感受生活的快乐,却忽视了中国人的文化信仰,以至引来了不小的麻烦,后来不得不在短时间内取消设计良久的广告。

第三,彰现诚实守信的原则。诚信观念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行为规范和生活准则。 它至今仍被人们当作做人的原则以及经营的法则。西方的对华广告应该凸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观念,讲究真诚回报消费者。西方的华文广告近年来趋向于客观描述的现象,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原则之尊重的体现。

第四,维护中华民族的民族尊严。任何一个国家都有一些禁止广告触摸的地方,在中国,民族尊严有为重要,决不能对之进行侮辱和调侃。中国人把国家、民族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民族尊严神圣不可侵犯。因而,西方华文广告必须维护中华民族的民族尊严。

第五,突出健康和养生。中国自古就有极好的养生之道,随着现代中国生活水平的提高,拥有健康的身体正成为中国人追求的目标之一。西方对华广告应该学习中国企业的相关养生广告,如“ 拥有健康, 当然亮泽 ”( 潘婷洗发水 ),“ 岁岁平安 ,‘三九’的承诺 ”( 三九胃泰 ),“ 辞去无情的岁月, 留下健康的身体 ”( 金王纯品鲜王浆 )等等。

第六,接近中华民族的怀旧情节。中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中国一直在寻求复兴之道,国内人民有着巨大的复兴怀旧情节。因此,华文广告如果能抓住中国的怀旧情节,肯定会获取巨大成功。事实上,中国不少广告也在走着怀旧的促销道路,如中华牙膏的“ 40年风尘岁月, 中华在心中 ”,充满了沧桑感, 也饱含着深情, 令人回味无穷。 四,将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性的大众文化结合,是西方华文广告的长远发展之路

随着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到来,跨时代、跨民族文化的融合与传播已成为广告宣传的潮流。西方广告主在进行广告策划制作时,应明确中西文化的共通与差异,找出共通之处,寻求中西文化背景的受众都能够理解和接受的广告信息和传播方式,最后根据文化的差异与广告传播的内容和方式进行适当的修正。中心方的文化碰撞、冲突或交流,常常带来不同文化的相互借取,并导致文化的繁荣和昌盛。广告不仅能带动产品的销售,也能促进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西方的华文广告为提高其宣传的有效性,需要从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其绚丽的现代文化中吸取营养。借助文化适应、文化融合等策略,使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广告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有效地提高现代广告的文化品位,强化广告宣传活动的市场销售效果和形象塑造效应,走一条长远的发展之路。

五,结论

中国有着世界上最悠久的民族文化,它的注重伦理道德,讲求诚信,自谦、尊老爱幼,追求真、善、美,重礼仪,讲情感的核心价值至今对世界有着极大的影响。随着中国的崛起和走向世界,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引起了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国家的关注,西方对华广告的宣传越来越多。不过,对华广告要取得积极效果,西方国家应该摈弃其文化中一贯的个人主义思想,放弃其极度张扬的表现主义观念,尽量表达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注重伦理道德,讲究自我谦虚,追求诚实守信,以及寻求真、善、美,重礼仪,讲情感等文化核心价值。同时,西方广告主要将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性结合,明确中西文化的共通与差异,找出共通之处,保留中西文化背景的受众都能够理解和接受的广告信息和传播方式,确保广告的效果,走出一条长远发展之路。

参考书目:

1.罗素:《中西文化之比较》,转引自《一个自由人的崇拜》,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2、陈月明、金涛:《文化广告学》,国际文化出版社,2002年6月版。

3.[法] 热拉尔•拉尼奥, 林文译 :《广告社会学》,商务出版社 ,1998年1月。

4.李建立:《广告文化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8年6月版。

5.陈卫星:跨文化传播的全球化背景,《国际新闻界》,2001年第2期。

6.C•恩伯、 M•恩伯:《文化的变异》,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第4篇:传统文化的宣传方式范文

当今时代,科技的进步、网络的普及,带来了多元化思想文化之间的碰撞融合,正面与负面、积极与消极思潮相互交织,引发了当代大学生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看法,也使其感到困惑与迷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总括来说有三大特点。其一,当代大学生个人本位思想较重,价值目标现实化,责任意识淡薄化。某些具有个人本位价值观的大学生,他们的自我意识不断加强,张扬个性,并追求实现自我价值;但他们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同时,又对自我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认识不足,从而割断了自我发展与社会需要之间的纽带,使得社会责任感缺乏。其二,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差,心理承受能力弱,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当代大学生独立性、自主性不断提高,具有挑战意识和竞争意识;同时他们又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耐挫力差,有较强的依赖性。大学校园内的暴力事件、自杀事件或休学、退学现象更是表明了当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情绪掌控、学业就业等方面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很容易出现心理障碍与疾病。其三,当代大学生道德观念复杂化,道德行为和道德认知不一致。大学生正是处于人生各个方面的形成、成熟时期,因而受多元化的道德观影响最大。在认知、情感上,他们认同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经济、政治、文化、道德等方面的观念,但在行动上,他们的践行能力差,就使得自己的行为又偏离了认知。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作用,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重新思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使90后大学生在多元文化环境下可以对事物进行辨别批判,借助深湛的文化素养树立正确价值导向。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作用

基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诸多问题,我们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而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作用。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

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授课模式与处于信息化时代下大学生所渴望的教学方式不尽一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作用,但效果不尽人意,多数大学生对自己所接受的教育方式并不认同,他们需要的是灵活、可以发挥自己所想的教育。而我们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蕴含了对人生和宇宙的关怀、对人和生命的理解,也就是说它在强调人的价值和需要,注重人的发展与完善。因此,我们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较其他媒介有较强的渗透力、广泛的影响力,且其生动形象的诗词曲赋等文化资源能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切入点,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在其感染影响之时,启发学生睿智,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时代性。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目前我国正处在一个多元文化交互撞击,生活方式复杂多变的时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乃至精神境界都在悄然变化,民族精神面临新的挑战。这就需要我们开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教育,从而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和生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精神,如孔子的“杀身以成仁”、孟子的“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这些都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实例。通过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产,汲取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营养,接受中华优秀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有助于大学生树立起崇高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意识,将感性的爱国情感转化为理性的爱国行动,从而培育民族精神,塑造民族品格。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关爱意识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比较自我,关爱他人意识不足。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优良传统的国家。孟子说:“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就是教育人们要懂得孝顺父母、敬重兄长的道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关爱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心存善念、理解他人、尊老爱幼、关心社会、尊重自然,培育集体主义精神和生态文明意识,形成乐于奉献、热心公益慈善的良好风尚,培养学生做高素养、讲文明、有爱心的中国人。“关爱教育”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关爱意识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追求一种人生成就的精神境界。它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消费观,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和求知欲。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人格道德修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在于人文,即人的品格的培养、精神的塑造。儒家的“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切关怀、理解尊重、忠人之事、宽恕为怀等;礼是行为规范,以“仁”为最高追求目标。“仁”与“礼”互补互用,人的行为应具有“仁爱之心”和“博爱情怀”,此在价值观上的反映就是“人格平等”“重义轻利”和“以义为上”的价值取向。在当代科技与人文严重对立的形势下,儒家的人文情怀将有助于消融现代社会人与人的冲突与矛盾,培养现代社会健康的人格价值观。高校大学生在学习、接受教育的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包含的人文精神能够使学生扩展视野,拓宽思路,使学生在犹豫迷惑之时得到更多的理性启迪、情感慰藉与正能量的教育,从而使青年学生人格更加健康。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在当今社会环境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作用确实重要。这就需要我们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努力探索二者相互交融的途径。

(一)课堂教学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建立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课程体系

目前,高校开设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结构单一,且由于学时数少和大课堂教学的原因,使得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但是,课堂教学是广大学生能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这就需要高校建立健全教育机制,要以专业教育为核心,但更要以人文精神的塑造为目的,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时展的优秀大学生。因此,一是要结合各学科专业的学习内容有选择性地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修、选修课;二是要有更多的时间、更高的频率为在校大学生举办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素质报告会等。这样通过改善教学内容、方法的方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切真切实地走进学科教学的全过程,且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观念来剖析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从而让大学生确实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杨叔子院士曾要求他的学生在论文答辩前,必须熟背《论语》和《老子》。杨院士是希望大学生能从中学习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学会如何做人做学问,以受益终生。

(二)社会实践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增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自主性与广泛性

社会实践不仅是课堂学习的延伸,更作为一个平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学生可生动感知的具体活动。因此,高校学生会、大学生社团等均可以引导大学生自主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活动。其一,举办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国学课堂、诗词背诵等可以让学生从活动内容中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其二,邀请从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及本校教师举办专题报告和讲座,可以让学生通过感受文化大师的风采,进而领悟传统文化的意蕴。其三,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充分利用现有的文化遗迹、文化资源开展“探索发现”“文化挖掘”等活动,让学生从视觉上领略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最后,举办诸如“汉字大赛”“成语大赛”之类的带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特色的活动。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将内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文化行为,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更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将起到重要作用。

(三)网络媒体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提升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这就要求高校要开发利用网络媒体新平台,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提升其吸引力。其一,高校可以建立QQ群和飞信群,及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既可以保证信息的实效性,又可以让大家切实地参与到学习中。其二,微信客户端的普及则是另一个有效的途径,高校可以建立自己的平台,并用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大家对高校微信平台进行长期关注。其三,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90后大学生传承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我们首先得唤起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因此,高校可以在本校选拔合适的学生,发挥他们的特长,让他们亲自来当主角,拍一些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宣传片或者微电影,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宣传。这样做不但会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会起到比较好的效果,因为有乐趣才会有兴趣,有兴趣才会镌刻于心。

(四)校园文化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打造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软硬环境

第5篇:传统文化的宣传方式范文

关键词:中国传统布艺 传统文化 商业化 广告宣传 本土化搜索

前言:中国传统布艺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和功能性,具有浓郁的东方品味和生活气息,在世界各地中国传统布艺有着极大的市场和影响力,我们应该挖掘中国传统布艺的文化潜力和商业潜力,在扩大中国传统布艺制品销售的基础上,完成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广,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扩大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增进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在加深国际交流的前提下,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新发展。中国传统布艺的商业化可以利用当前商业的手段提升中国传统布艺的推广速度和使用范围,在利用设计、开发、生产、营销的现代化商业步骤的同时尽快实现中国传统布艺对世界影响。中国传统布艺的商业化是对传统文化和历史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个崭新的研究方向,需要我们加大对此的重视,加深对中国传统布艺商业化开发的理解,运用各种手段实现中国传统布艺中潜在资源的挖掘。做好中国传统布艺商业化工作应该根据当前中国传统布艺制品商业营销的实际,在借鉴纺织品和中国其他传统文化的商业手段的同时,加快中国传统布艺制品商业的步伐,在对中国传统布艺制品商业化发展进行初步梳理和整合的基础上,探索出适应中国传统布艺制品商业化的新道路。

一、建立中国传统布艺制品的商业性网站

首先,建立中国传统布艺制品的网站,以大众感兴趣的知识和文化内容作为网站的主体部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染力和认同感去吸引广大的潜在消费者。其次,将中国传统布艺制品网站的关键词列入网络搜索的域名排名,这样会有助于实现消费者在搜索时对中国传统布艺制品网站的命中率。其三,对中国传统布艺制品网站建立元标记,这样也可达到便宜搜索的效果。其四,利用百度地图、谷歌商家、微信等方式加强宣传,在百度地图中,中国传统布艺制品销售企业可以在支付一定费用的基础上,标记出企业的位置和交通线路,比如可以将中国传统布艺制品销售企业的具置和服务项目进行精确标记,将中国传统布艺制品销售企业的服务电话和交通路线进行等级,在经过百度验证之后,就可以实现客户通过百度搜索中国传统布艺制品销售企业时,马上将出现公司在百度地图里面的标记信息完全展示出来。这样适合中国传统布艺制品销售企业的商业化宣传。最后,使用的锚文本链接名称表现中国传统布艺的内容,比如加强中国传统布艺制品销售企业和别的商家网站进行交换链接时,可以将链接名称设置为“中国传统布艺制品”这样的关键词,这样也可以达到对中国传统布艺制品的宣传目的。

二、利用企业黄页目录加大宣传

中国企业黄页是最具权威性的,我们可以在中国企业黄页中开辟出专有的分类,加大中国传统布艺制品被识别和查询的可能,同时也可以利用邮电系统和银行系统的黄页目录进行宣传,这样做不但可以达到有效区别中国传统布艺制品的消费人群,还可以降低中国传统布艺制品的宣传费用支出。

三、加大中国传统布艺制品的广告宣传

可以利用PPC广告形式,中国传统布艺制品生产厂商广告,其他销售企业广告胡话、第三方广告支持等模式加大中国传统布艺制品的广告宣传力度,实现中国传统布艺制品商业化的宣传和推广。

四、时刻检查中国传统布艺制品的关键词数据作出正确优化推广

每隔一段时间检查中国传统布艺制品网站关键词流量状况,然后作出正确组合推广策略。例如以前客户搜索中国传统布艺制品时是何种习惯,当出现流量下降和命中率不高时应该积极更换可能出现错误的关键词,此外,还应该借鉴其他行业商业化成功的经验,做到与实际相符,与潮流一致。

五、利用社交媒体进行中国传统布艺制品的宣传

自web2.0推出后,全社会各方面信息都形成了交互,在当今的社会中社交媒体就成了一个必备的宣传推广手段。时下兴起的微博、微信对中国传统布艺制品的推广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可以以中国传统布艺制品为关键词概况宣传活动,加快与同行业的人的交往和交流,这是中国传统布艺制品宣传的好办法。

六、利用问答评论推荐模式进行中国传统布艺制品的推广

客户点评和推荐始终是一个企业的发展实力体现。比如现在的大众点评网就是利用这个模式,将商家的信息发到点评网站上,由该商家的客户进行评价、推荐,真实的一种推广方式。

我们应该利用这一模式,开展中国传统布艺制品的问答评论推荐模式的建立,不断扩大和实现中国传统布艺制品的商业化。

七、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布艺制品商业化是尽快对全世界播撒中国传统文化,开发中国传统布艺潜在价值的手段,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推广,特别是当今的社会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要越来越强烈,对于传统文化的探究和认知越来越深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传统布艺制品商业化可以充分发挥设计、生产、营销、再开发的商业模式,达到推广中国传统布艺的作用。本文提供了中国传统布艺制品商业化的一些手段和方法,这些方法集中与现实的操作层面,难免会出现挂一漏万的失误,希望后续研究者能够在本文的基础上,重新审视中国传统布艺制品商业化这一新课题,寻找出中国传统布艺制品商业化的新模式和新手段。

参考文献:

第6篇:传统文化的宣传方式范文

【关键词】ESP;河北;传统文化;对外宣传

引言

在去年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用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当前,我国在整个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提升,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是我国对外宣传的主要思路。在传统文化对外宣传过程中,专门用途英语无疑扮演者愈来愈重要的角色。河北省作为我国中原传统文化的代表,拥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做好传统文化对外宣传工作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也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一、ESP基本内涵

ESP是专门英语用途的缩写,随着我国大学英语改革的不断深入,ESP所具有的教学价值已经不断的得到学术领域的公认。从本质上来看,ESP与普通英语的最大区别是,它具有一定的专门属性。我们在日常的英语学习中,常见的商务英语、旅游英语、医学英语、科技英语等都属于ESP的重要体现。首先,注重真实性原则。ESP主要是为了针对某一特定领域而展开的教学研究,所以,它所针对的都是某一特定领域的具体问题,该问题应该是真实存在的,而不是主观虚构的。在进行ESP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要在真实的语言场景中进行练习和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将ESP的本来价值发挥出来。其次,ESP注重需求分析。所谓的需求分析主要是从语言学习者的角度来出发,由于不同的语言学习者在语言学习动机、语言学习兴趣以及需要的学习准备情况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在开展ESP英语教学过程当中需要根据学习者的个性化差异,来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最后,ESP教学目标明确。ESP教学偏重于语言的应用性,所有的课程设计及实施、教学方法及评价体系都会紧紧的围绕预定的教学目标来展开。通过系统的ESP教学,学习者需要掌握该领域具体的语言表达,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进行语言层面的具体应用。总之,ESP出现为我国的英语教学乃至我国的文化宣传工作都带来了很大的正面启发。所以说,大力推广ESP教学,不断提升其实践效果,是我国英语教学领域中所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二、基于ESP视域下河北传统文化对外宣传创新思路分析

在上文中主要探讨了ESP基本的内涵以及其所具有的特点,作为一种专门用途英语,ESP在文化对外宣传过程当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尝试探讨在ESP视域下河北传统文化对外宣传的新思路。首先,做好文化分类。传统文化是指我国在历史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智慧的结晶,由于其体系比较庞杂,在进行具体的对外宣传过程当中,如果缺乏严格的分类,很容易导致出现“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现象,所以,可以按照河北传统文化名录来将其文化进行具体的分类。目前,比较常见的有饮食文化、风俗文化、宗教文化、历史文化、建筑文化、地方戏曲文化,通过对这些文化进行分类,在ESP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习者进行不同类别英语词汇的归纳与总结,根据文化种类的差别,使用更加地道的语言来进行对外宣传。其次,要注意中外文化差异。河北传统文化对外宣传过程中,由于文化本身存在着一定的地域性差异,这就导致西方国家在对我国文化了解过程当中会存在着一定的误解现象,因此,在ESP教学过程中,要引领学习者习得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比如“龙”,“红色”在东西方文化中差异极大。随着各种文化活动的展开,学习者有更多的机会参加真实场景的历练,尽量使用欧美国家可以理解和接受的方式,通过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逐步完善英语对外宣传标准。对外宣传是一个科学的过程,需要语言的严谨与准确,河北传统文化中很多事物都是当地特色,在进行语言翻译过程当中,会存在着一定的不统一现象。因此,应该更加注意专业人才的培养。政府文化部门应加大与高校的合作,在高校中专设针对特定文化门类的英语学习课程,定期举办学术交流活动的形式,培养专业性强,水准高的英语文化外宣人才,实现河北文化对外宣传中所使用的术语的统一标准。

三、结语

ESP专门用途英语,它强调英语使用的专门性,传统文化对外宣传就属于一项专门英语应用领域,如何借助英语更好的助推传统文化对外宣传是我国很多地方语言教学中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本文尝试探讨在ESP视域下河北传统文化在对外宣传中如何不断的提升宣传效果,需要指出的是,ESP视域仅仅为对外宣传工作提供了方向层面的指导,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还应该不断地从对外宣传的文化氛围上,对外宣传的人员素养方面以及对外宣传的标准统一方面进行积极的改进与提高。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今后包括河北在内的我国传统文化对外宣传提供新的思考和建议。

参考文献:

[1]杨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保定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途径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31).

第7篇:传统文化的宣传方式范文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时代教育 渗透 加强

主席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通过发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将时代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让传统文化精髓滋养学生心灵,从而指导、优化现代行为实践,成为当代教育者应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

中国传统教育是人文教育,注重教人以美德和智慧,而不仅仅追求纯粹知识。它以育人为教育的唯一目的,尤其注重道德教育和德性修养,提倡发奋、立志,重视气节、操守,强调道德责任感、历史使命感,褒扬以天下为己任的宽广胸怀,在追求自我完善的同时强调社会责任,在道德教育的基础上要求身体力行,并把个体道德修养看做是整体国民素质提高、良好社会氛围形成的重要条件。这对当前理想信念教育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削弱不规范的市场经济引发的负面影响

市场经济是把双刃剑,容易导致贪婪、拜金、自私自利、个人主义、享乐至上等消极思想,而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克服其消极的一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注重自强不息,提倡以苦为乐,强调先义后利,主张克己奉公等精神,都可以为当前理想信念教育提供有益借鉴。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我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态度,提升民族自尊心和凝聚力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们能够依靠自身善的本质和能力而不断自我超越。这种强调主体意识的精神理念和提倡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正是提倡自主精神的当今社会迫切需要的。几千年的历史沉淀铸就的勤劳勇敢、和谐团结、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贯穿在整个传统文化思想之中,对于当今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教育的深入开展大有裨益。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当代德育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倡导“道德感化”“心理感化”的教育方法,体现以德为先的教育理念,由此形成的心理教育模式,可为新时代教育提供有益借鉴。传统文化肯定主体自觉,尊重人格价值,强调道德践行,注重自我磨炼,能指导我们勇于面对现实生活,积极获取道德体验。另外,“慎独”“自省”等修养方法,在今天依然行之有效,值得当代教育学习和应用。

二、在时代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

1.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思想道德教育中,培养学生道德品质

当前学校德育教育应发挥传统文化的强大道德教育功能,重视汲取传统文化中健康的伦理道德观。在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教育的同时,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升内化的基本道德品质,这将对学生的思想、认识、价值观的养成产生积极影响并外化成良好的行为模式。

2.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融入学生人格养成和锤炼过程,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学校在教育培养学生时代观念和意识的同时,需科学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使人格教育植根于历史与现实中,这样有助于学生形成社会认可的、具有民族特点的健全人格。同时要注意及时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滋养学生心灵,丰富学生个性,引导学生寻求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融合点,弱化观念冲突,从而保持个体与社会和谐共进。

3.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穿插到常态化教育中,注重熏陶感染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综合文化积累,具有民族特点的知识结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伦理规范、行为方式以及风尚习俗和审美情趣等,共同内化为文化心理和性格,形成中国社会的文化背景。学校教育可强化传统文化的有益内涵,将正义、仁爱、宽恕、礼仪、勤俭、孝行等中华传统美德穿插到当前常态化教育中,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背景,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实践。

三、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路径

1.设置专项课程

(1)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课程。为学生开设有特色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进教材、进课堂,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内涵,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开设传统文化知识讲座。学校定期邀请“国学”专家开展讲座,让学生有机会与“名家”实现零距离交流,亲身体验文化大师、专家们身上具有的传统文化魅力。使学生更容易从心灵上感受并认同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而产生自豪感,增强民族意识与责任感。

2.丰富文化资源

(1)丰富优秀传统文化图书资源。学校可以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充实传统文化相关书籍、音像制品,也可设立传统文化书籍专属书架或阅览室,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传统文化学习资源和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

(2)搭建传统文化网络平台。学校可以充分发挥新媒体时代网络的资源优势,引导学生正确借助形式多样的“国学”网站,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也可以在校园网开设传统文化专属板块,为学生提供网络学习与交流平台。

(3)优化校园文化环境资源。营造良好人文环境,有助于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及其人文精神的养成。学校可在校园规划设计、绿化美化和宣传媒介的设计布局等方面融入传统文化的内容,拓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空间,加大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的力度,积极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展示传统文化魅力。

3.开展团学活动

(1)开展主题纪念活动: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主题纪念活动,把知识传授与文化熏陶相结合,弘扬民族精神与传统美德,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热爱祖国。

(2)开展传统文化“听读写唱诵”相关系列活动:如读书月、诗词诵读、书画比赛等。坚持课内外相结合,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多途径加强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让学生从活动中感受传统经典。

(3)开展传统文化相关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有关社会活动、写调查报告、参观具有浓厚传统文化气息的博物馆等,让学生了解民风民俗,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领悟。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是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保障。因此,学校应有计划、有重点地培训与提升教师队伍传统文化素养,让教师能够以渊博的文化知识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化学生。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教育相融合意义深远,能切实提升教育实效性。通过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学习,开阔文化视野,陶冶文化情操,提高文化素养,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完善的人格,成为能够担负国家、社会进步重任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孙金荣,杨棣,赵金科等.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构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2]苗华.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

[3]柳海民.教育的问题与挑战[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王敏光,惠红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优秀传统文化介入探析[J].科教文汇,2007(6).

第8篇:传统文化的宣传方式范文

【关键词】 川北大木偶;文化旅游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是旅游业的基础。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自然风景旅游和人文景观旅游两类。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包括历史文化古迹、古建筑、民族风情、现代建设新成就、饮食、购物、文化艺术和体育娱乐等,又可归纳为人文景物、文化传统、民情风俗、体育娱乐四大类。川北大木偶具有典型的川东北文化特征,在资源分类中应归集到人文景观旅游资源中的文化传统类,又因其兼备民情风俗、娱乐等因子,故其综合特征明显。如何将其转化为有效旅游资源,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川北旅游产业文化特征的现状

“十二五”期间,推动旅游产业粗放型发展方式的转变,全面打造与提升旅游产业的质量和水平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点,文化资源在旅游产业中的深度开发成为各地的热点,但“文化旅游产业” 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各地均在探索之中。南充属于川东北地区,是大木偶的家乡。旅游业在近几年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继阆中市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以后,南充已于2006年成功创建了全国优秀旅游城市,2011年底全市共有A级风景区14个,其中4A级景区7个,该市2011年共实现旅游总收入122.3亿元,位列四川第5位。南充旅游总收入虽高,但旅游产业的文化特征并不十分明显,在全市14个A级景区中,以凌云山风景区为代表的自然风景旅游景观10个,以阆中古城为代表的人文旅游景观4个。现代旅游中,文化与旅游密不可分,一方面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它能为传统文化的保存与繁荣提供宽广的平台和空间,另一方面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化体验已成为一种全新的旅游潮流,文化需求引导着旅游需求的发展,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更是旅游的新亮点。目前在南充除阆中古城将传统的春节文化、三国文化与地方旅游有机的融合以外,其它景点对于川东北传统文化的运用并不十分充分。

二、川北大木偶的文化特征

狭义的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涵盖着宗教、风俗、价值观、道德、学术、文学艺术、科技等;而广义的文化还应包括物质(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等层次。川北大木偶由于其演出工艺相对复杂,涵盖的内容较多,从其表演的技法上看,还融入了川剧、京戏等多种元素,有着浓厚的川东北客家文化和巴蜀文化的特征;在表演过程中有狭义文化概念所包括的地方风俗习惯、巴蜀价值观念、道德情操、文学艺术、传统的木偶制作技术;在演出内容上也体现了广义文化所指的地方社会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等;在诙谐的人物情景表演中体现了川东北人勤劳、睿智、豁达的个性,有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特征,包含着川东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因此它集中了大部分独特的川东北文化特征,加上表演剧种的兼容性较强,内容上可以融入更多的时代元素,旅游开发潜力较大。

三、川北大木偶旅游开发的困境

一直以来让川东北人引以为豪的川北大木偶为求艺术生存,除有关单位邀请回南充演出外,主要时间是远赴峨眉山风景区作为陪演节目,虽取得一定经济收入,但川东北的味道也不太浓郁。经过调查,笔者认为造成目前这种困境的重要原因如下:一是与南充旅游结合度不高。由于前几年过多地强调了物化的旅游资源,忽略了旅游的文化元素,川东北大木偶至今还没有作为重要传统文化旅游资源融入到南充旅游事业的发展中来,造成了旅游与文化的脱节;二是演出经费短缺。四川(南充)大木偶剧团属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经济来源少,财政拨款以人头经费为主,而日常的演出经费、培训经费和科研经费需要专项经费支撑,从2011年其财政收支状况来看,年总收入430万元,其中:财政专项拨款为50万元,财政补助收入340万元,年经营性收入40万元;年总支出415万元,人均工资为3100元/月,演员收入与一般社会演出团队相比,差距较大,加上每场大木偶表演需要的时间与人员均较多,一场简单场景的演出就需要付出2万元的非工资性演出成本,如果没有足够的收入支撑,随时可能血本无归。三是后劲不足。目前在各种影视的刺激下,愿意从事大木偶舞台表演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该团在职人员的平均年龄均在40岁以上,具有木偶制作技术和丰富演出经验的青年演员寥寥无几,中青年操纵人员8人,中青年造型制作人员3人,各种技法有一度失传的危险。现有13名临聘演员虽经正规院校委培,有一定表演经验,但苦于没有编制,难以继承衣钵。四是创新力不够。现代演出市场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快速化,但由于大木偶的更新速度受各种器具的限制较多,新的材质与器具均在研究之中,一个新的剧本的编排时间少则半年,多则一年,不能满足人们对文化元素变化速度的需求。五是市场缺乏。影视以及各种明星演唱会充斥着南充文化市场,大木偶与川北灯戏等一些传统文化项目备受冷落,消费市场冷清,难以发展。六是与现代科技脱节。川北大木偶由于经费欠缺、思维固化,对声光电的运用还未完全到位,许多较大的场景均需人工合成,致使演出成本走高、演出效果欠佳。

四、川北大木偶旅游开发的必要性

1、有利于打造南充旅游新形象

南充有4A级景区7个,旅游事业发展不可谓不好,但南充旅游发展事业目前最为缺少的是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没有将南充两千年沉积的文化因子完全溶入旅游事业的发展之中。红色旅游相较于毗邻的广安市,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已经滞后;三国源文化游虽然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挖掘,但随着三国文化的普及,外省许多古战场都在打这一张牌,南充除阆中张飞庙外就没有著名的古战场可以进行表述,与旅游相结合的潜力已不太大;其它诸如客家文化、春节文化、风水文化、佛道文化的挖潜广度已不宽。如果能将川东北大木偶、川北灯戏、川剧等具有传统文化特征的资源整合起来,与南充旅游发展实现有机对接,既能让各种独特的地方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又能给南充旅游赋予更多的内涵,为打造最佳旅游目的地注入新的活力。

2、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川北大木偶属于国家级的文化宝藏,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各种文化娱乐生活的丰富,如果长期得不到开发,传人难找、市场难觅、观众流失,就有濒临灭失的危险。传统文化旅游是一门新型旅游,需要自己的特色,更需要多元化才能永葆文化的生命力。在世界各地旅游资源开发日趋大同的当今,保存生命力的最好办法便是保有自己的独立性,各种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需要重新融入社会各阶层,吸取各种各样的养份,才能不断地丰富与发展,才能得到发扬光大,传统的艺术要得到进步与发展,必须坚持“从人民群众中来,到人民群众中去”的原则,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与需求。从各地发展旅游的经验来看,大多将各种文化遗产置身于旅游产业的发展之中,让旅游带动民间演出艺术保存下来、传承下去。川北大木偶是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有将这种文化遗产用鲜活的形态传承下去,才能让各种流派的风格得到有机的融合,才能让遗产不变成遗憾,还能为国家与地方政府节约一定的文化保存成本,减少各级财政支出,并逐渐形成地方旅游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进而增加财政收入,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3、有利于提升南充的城市品位

城市化是社会形态向高层次发展的客观表现形式,趋势不可逆转,其最本质的内涵是城市自身如何实现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在城市品位上,传统文化特征不可或缺,重要性远超钢筋混凝土。通过对川北大木偶等传统文化的旅游开发,可以增加外地游客对南充的认同感,打造南充城市的传统文化名片,使南充的文化旅游达到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给南充山美、水美、城美、江美的风景线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达到增强城市竞争的核心软实力的目的。

五、川北大木偶旅游开发的途径初探

1、增强宣传力度,做好文化推广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推广离不开宣传,宣传能让文化产品的生产力发挥巨大作用。南充对于川东北地区传统文化的宣传工作还不很到位,无论是外地游客还是本地人,对南充历史、南充文化、南充风土人情都不太清楚。因此加大对川北大木偶等传统文化的宣传十分必要。一是要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作用。加大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对川东北文化的宣传,提高游客对南充传统文化的知晓率。二是在各个行业进行传统文化宣传。旅游部门可以编写符合不同行业需要的宣传材料,通过A级旅游景区的导游、讲解员宣传南充的人文历史和风土民情,不同景区的讲解词需要融会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要给游客留下生动鲜明的印象;也可以通过各级学校对广大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对家乡的了解与自豪感;还可由交通部门对出入南充的旅客进行宣传,在高坪机场、火车站、汽车站、高速公路口的显示屏上宣传南充的人文景观和传统文化,也有必要加大对出租车司机等公共服务人员的旅游文化教育。三是加大网络宣传。在互联网信息时代,各级旅游部门有必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做好官方网络旅游宣传方面的工作。

2、搞好文化创意,实现文旅结合

文化创意产业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通过文化创意产业,能够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可以产生高附加值旅游产品,创造额外财富。我们相信,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南充,通过对川北大木偶、川北灯戏等传统艺术有效地整合,借助现代化的声、光、电、景、4D等高科技,可以生动地向各地的游客介绍了川东北地区的历史、文化、独特的风俗习惯等,这将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传统文化与旅游的协调发展。

3、政府引导,企业唱戏

四川(南充)大木偶剧团目前是没有实力与能力搭建一个表演平台,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可以充分利用一些单位目前空置的舞台,以川北大木偶为主整合各种传统文化资源,给予适当的补助,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打造一出经典的戏目,长期在一个地方进行固定演出,进行企业化运作,使之成为南充团体旅游的必看剧目,增加南充旅游项目,延长旅游时长,使之成熟化,然后逐年减少财政补贴,留住长年漂流在外的表演团队,进而为南充旅游经济创造更多的收益。这样就能起到“做活”大木偶,保护传统文化,提高旅游品质,增加旅游收入,加大地方宣传的多重功效。

要保护好这项国际上公认的“世界上罕见的木偶艺术,中国民间艺术的冠冕”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首要问题就是要把它做“活”,让其实现文旅结合、演出活跃,唯有这样,才能实现创作繁荣、生生不息的局面,才能走出一条保护与创新并重,传承与发展共荣的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第9篇:传统文化的宣传方式范文

目的: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现代,“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共识,中国制造正向中国创造转型,旅游纪念品是向世界宣传民族传统文化的最好载体,传统文化传承在旅游纪念品设计上的本土化体现也越来越强烈,探索东巴文化在现代旅游纪念品设计上的创新方法。方法:通过分析传统东巴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来进行传承。结论:寓传统于现代,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将最具代表性的东巴文化元素与符合现代人生活需求的旅游纪念。

关键词:

东巴文化传承发展创新设计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 07-0020-03

“传统文化”是一种民族文化,反映着民族的特性和风貌。只有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延续,让一个国家具备独立存在的文化价值,才能与其他民族和国家进行交流。在现代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在这种国际化的语境下,我们意识到传统文化流失的严重性,民族文化的核心被渐渐忽视,甚至逐渐走向衰退的趋势,旅游纪念品设计的文化体现已成为热点。

1 东巴文化传承的意义以及现状

1.1 东巴文化传承的意义

东巴文化是纳西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主要包括东巴字、东巴画、东巴经书、东巴舞、东巴音乐、东巴法器和各种祭祀仪式等。东巴文化又叫作东巴教文化,是一种宗教文化的民俗活动。东巴教的祭司叫作“东巴”,有着渊博的知识,是东巴文化的主要继承者和传播人,世代传承着东巴文化。这种独特的古代民族文化,引起世界各国学者的关注。东巴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的重要部分。

1.2 东巴文化传承的现状

目前,东巴文化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少量仅存的“东巴”来执行继承工作。在丽江古城纳西族聚居的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东巴文化的传承,东巴文化的相关产业也是丽江的优势产业,不能否认的是,因为丽江的旅游业发展,向人们和世界展示着东巴文化。但是,市场上出现的所谓东巴文化的旅游纪念品普遍都是在肤浅地将一些民族传统符号拼贴在毫无实用价值的产品表面。我们能够看到更多的还是一种牵强附会的民族传统符号在现代社会中的拼贴或解构,而不是对民族文化精神的体现和民族个性的发展。在当地,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上并没有很巧妙地将东巴文化融入其中,而是深受快文化的影响,过度地将民族文化商业化,快餐化,使得东巴文化变得支离破碎,人们无法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内涵和精髓。这是全国各个文化古城旅游纪念品的通病,没有设计和品牌的旅游纪念品充斥在全国各个旅游景点,没有地域文化的沉淀,致使所有古城中的旅游纪念品市场出现了极大地雷同,消费者失去新鲜感,而传统文化也没有得到正面的传播Ⅲ。

2 传统东巴文化的现代体现和传播

2.1 传统东巴文化的传承需要发展的运用和现代体现

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得以体现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一般意义上的文化传承,是单纯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继承,这样的传承方式只能在极少数人当中进行,久而久之便会被淡忘。传统文化要走向世界,被大多数人了解并接受,只有寓传统于现代,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生活中,符合现代人的生活需要和审美需要,才能真正得以继承和发展。融入现代创新设计的传统文化才能深入人心,是对传统文化最有效的保护。

丽江地区具有东巴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就是一个重要突破口。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经济的激烈竞争促使了文化的多元发展,产品设计本土化、民族化的呼声也越来越强。旅游纪念品设计创新的本土化尤为重要,但事实却脱离了现代语境。这样的旅游纪念品不仅没有起到文化宣传的作用,也不会被游客所重视。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传统文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没有发展的运用只会造成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扭曲。

2.2 丽江地区文化旅游产品的发展担任着东巴又化传播的重要角色

随着时代的发展,东巴文化越来越被世界认知和接受。这种文化强大的渗透力和关联性,需要借助有形的载体来进行传播,旅游纪念品就是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在旅游景点,旅游纪念品的消费在旅游整体消费中占有不小的比重。据统计,我国旅游景点的旅游纪念品消费收入只有不到发达国家的二分之一。好的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对于传统文化有着正面的宣传作用,被世界了解,同时还能带来不错的经济效益。从旅游纪念品设计创新上找到突破点,以传统文化为核心价值、以产业化运作和国际化视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旅游地区的商品市场得到提升后,在经济面貌改变的同时,村民生活水平提高,又能进一步强化当地居民对保护和传承东巴文化的意识和文化自觉,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3 东巴文化现代创新设计运用的可行性以及设计方法探索

当下,产品设计对地方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一般有三种方式,即完全克隆、局部模仿拼凑和符号元素的提取应用。前两种方式是最无创新性的,而符号元素的提取应用也极易出现生搬硬套的情形。东巴文化在旅游纪念品上的现代创新运用要推陈出新,演绎东巴文化的产品类型定位在符合现代人生活方式与审美品位的现代产品之上,用现代的手法演绎传统语言,将传统语言进行分析提炼后合理含蓄地运用在现代设计上,突出其现代创新性。传递、继承、沿袭创新,主动融入世界文化,是东巴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道路。对于其可行性以及设计方法,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索,并在相关专题设计课上进行尝试。

3.1 东巴又化传统符号元素在产品上的合理运用

在本土化设计中,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图形符号元素的提取和运用是最常用的手法。设计师可以从地方民俗文化中获取有益的启发和借鉴,将这些元素融合到现代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中,使设计作品兼具地方文化与时代特征。

在东巴文化中,可见的图形符号元素中东巴文字和东巴画最具有代表性。东巴文字是一种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象形文字,包含着独特的艺术美。东巴画是纳西族古绘画中的一种最原始、最有代表性的艺术遗产。

平面的图形符号元素运用在三维产品上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直接粘贴在产品表面。我们应该做的是首先找准具有地域文化传统特色的元素。对这些元素用现代的手法进行抽象化的提取,再加以延伸,运用到现代的产品上,与现代的造型语言或者现代材料和成型工艺相结合。运用方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来进行。一是元素要经过一定的提炼再加以合适的手法运用到产品设计上。不能直接照搬,而是在提取分析过后用现代的手法来进行体现。如图1一图3,该方案以东巴文字的“纳西族”、“藏族”、“白族”(图4)来进行符号提炼和演变,分别设计成红酒注酒器、开瓶器、瓶塞,含蓄地体现了东巴象形文字这一元素,同时表达出云南地区多民族和平共处相互扶持的精神面貌,并不失现代感。红酒器具的产品类型定位也很符合现代人的生活需求。二是对色彩意境的印象化提炼,创造一种共鸣。在古代,东巴画是不着色的,近代开始用红、黄、蓝三色为主调的矿物质颜料进行填色(图5)。在现代设计作品中,色彩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产品情感表现的载体,不同的色彩搭配蕴含着不同的象征意义。如图6,这个方案是一套首饰盒设计,以木材和白麻布作为主要材料,以东巴图画里的神路图作为创作灵感,参照少数名族具有装饰性的图腾纹样,提取出神路图中的主要色调,并加以修饰和延伸,绘制在首饰盒盖的白麻布部分。用这种含蓄的手法,以民族感的纹样配以东巴印象的色彩,很恰当地表现出东巴传统文化的内涵。

3.2 东巴传统材料在现代产品中的再现以及手工艺的继承

传统材料是很多传统民族文化中都包含的内容,比如江南地区的靛蓝染工艺,北方游牧民族的羊毛毡等。将传统材料运用到现代产品设计上,并赋以现代简约的造型手法,传统材料与现代产品设计的碰撞会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设计的创作灵感很多时候也来源于对传统材料和手工艺的研究探索。东巴纸,是东巴文化中的重要内容,用于抄写东巴经。东巴纸用最原始的工艺手工制作,厚实又具有微毒。在中国传统手工纸中,只有东巴纸是可以双面书写的,并且具有抗虫抗蛀性。

如图7-图8,这是一款系列灯具设计,以东巴纸和牦牛皮为主材料,金属为辅材,配以东巴文字和服饰纹样,给人以浓厚的东巴传统文化气息。东巴纸和牦牛皮这两种手工传统材料,用现代的制造工艺来实现灯具的结构细节,是兼具传统材料和现代功能的创新设计代表。

3.3 东巴文化中崇拜自然万物共生的核心思想延续

在东巴传统文化中的东巴教信仰万物有灵。东巴文化中图腾符号都表现着自然崇拜、和谐共生的特征。显露出东巴文化中对自然的崇拜,怀抱着万物共生的美好愿望。

面对文化,设计者要做的不是被文化奴役,流于表面、单纯图形的立体化,而是要驾驭文化内核,思想层面的精神传达、再现。东巴教中所崇拜的万物共生,正是人与自然相互和谐并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环保理念。真正意义的“万物共生”就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持续发展。丽江这座旅游业发达的城市,在得到客观的经济效益和宣传传统文化的同时,丽江地区各个旅游景点都在遭受着不同程度的破坏。在现代旅游纪念品创新设计中我们更应该延续“万物共生”这种信仰。

图9-图10便是这样的一个设计方案。该方案设计的是一套组合花瓶配件,与废弃饮料瓶结合使用,以东巴纸为主材,起到装饰和稳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