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司经营风险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 财务分析 财务风险 激烈
一、房地产企业的风险类型和特点
(一)房地产企业项目的筹资风险及特点
1、房地产企业在项目开发初期,自有资本比例很低,主要依靠负债进行开发
当前,我国的房地产企业自有资金很少,资金来源主要依靠银行贷款。期初时房地产企业较多的享受到借款资金所带来的益处,然而随着我国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和贷款的陆续到期,房地产企业出险了很多前期贷款的本金和利息无钱支付的现象。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房地产企业有时候仅是空有亮丽的外表,在其背后其实背负着巨额债务。
2、房地产企业再融资困难
由于我国房地产企业资金大部分来自于银行贷款,负债经营比重较大。造成房地产企业利息负担沉重。房地产企业一旦再次获得资金的能力降低,将会直接面临资金断裂的风险,这对房地产企业而言,将是致命的。
(二)房地产企业项目的投资风险及特点
房地产企业前期所需资金数额多、投入较大,这种行业特点使得投资活动成为房地产企业的活动核心。房地产企业的项目投资风险是指在房产项目投资中由于不可知因素的影响,使得房产项目无法达到预期收益或目的,而导致房地产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受到一定影响,直接造成房地产企业在投资环节需要面临不确定性风险。
(三)房地产企业的项目经营风险及特点
房地产企业的经营风险主要是指两部分,一种是材料采购风险;另一种是存货变现风险。
1、材料采购风险
是指房地产企业在当前的物价不断上涨的市场经济环境下,钢材、水泥等建筑原材料的价格日益增长。随着原材料的价格上涨,房地产企业的采购成本被增加。使得房地产企业面临着一定的风险。
2、存货变现风险
房地产企业在正常运营中还会受到利率波动的影响。贷款利率的增长会增加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成本,从而使其预期收益被减少。从2007年开始,我国政府为了抑制通货膨胀,一共进行了六次加息。再加之当前金融市场不断收紧,房地产企业的财务成本被持续增加,间接导致按揭贷款购房者的购房成本迅速上升,直接造成市场对房产的需求降低。
二、房地产企业应加强财务分析,防范财务风险
(一)通过偿债能力分析,防范财务风险
1、从分析短期偿债能力入手
房地产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速动比率是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速动资产是流动资产中变现速度较快或者偿债能力较强的资产。现金比率是立即可动用的资金与流动负债的比值。一般而言,房地产企业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越高,企业拥有的可用于抵偿短期债务的流动资金就越多,短期偿债能力也越强。但是,在实际的财务分析时,尤其是在通过分析财务指标评判企业风险时,还要结合房地产企业的自身特点和行业情况,比如,房地产企业资金回流慢,前期投入通常较多。在这种情况下,财务分析时就不能将其与一般的流通企业相提并论。比如,对房地产企业而言,有时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虽然较高,但并不能简单评判其短期债务就一定能如期偿还。因为,倘若应收账款存在大量呆账、坏账,那么这两个比率可能就会因为应收账款的弱变现能力而失去其应有的特性。同理,现金比率也并非越高越好。若其过高,可能代表房地产企业没能对资金进行合理的调度,从而造成资金浪费或闲置现象。
2、从分析长期偿债能力入手
长期偿债能力指标主要有净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等。其中,资产负债率表明在房地产企业的总资产中通过借款方式筹集的资金占有的比例。该指标能够直接反映出房地产企业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通常,该比率越低越好。比值越低,代表负债的偿还度就越高,财务风险也就越小。净资产负债率是房地产企业的负债总额与企业所有者权益的比值。该比值通常用于表明房地产企业的基本财务结构的稳定情况。比值越高,表明房地产企业具有较高风险的财务结构;反之,倘若比值较低,则表明房地产企业具有较低风险的财务结构。一般而言,该比值越低越好,比值越低,表明房地产企业债权人的权益就越有保障,财务风险越小。
(二)通过支付能力分析,防范财务风险
对房地产企业而言,支付能力的情况直接与财务风险紧密相连。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支付能力的好坏,是衡量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一个主要标志。关于支付能力,可以设置现实支付能力与潜在支付能力两种指标。
1、从分析现实支付能力入手
现实支付能力是用房地产企业本期会计期末的货币资金的全部结存额与全部费用的月平均支出额进行比较,计算出期末全部货币资金数额在月平均支出额之下可供正常支付的周转月数。一般而言,现实支付能力指标越大,房地产企业的现实支付能力就越强。反之,则相反。但是,并非该指标值越大越好。如果该指标值过大,则表明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资金浪费现象较为严重。通常,计算得出的周转月数在3上下较为合适。
2、从分析潜在支付能力入手
潜在支付能力是房地产企业在对外投资之前,会计期末的全部货币资金和有价证券(抛去借入款)的合计数与房地产企业当期费用的月平均支出额进行比较而得出的可供正常支付的周转月数。通常,房地产企业的潜在支付能力与计算所得的可供周转月数成正比。可供周转月数越多,则房地产企业的潜在支付能力就越强。反之则相反。然而,有价证券、银行存款,以及借入款的期限都长短不一,变现能力和风险程度也各不相同,因此,在财务分析时需作具体分析。尤其是需要注意在财务分析的过程中,运用该指标数据时,所涉及的货币资金、借出款、有价证券、借入款灯,是否均来自同一会计期某时点的静态数据指标。同时,还需要预测房地产企业近期的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企业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借出款的收回情况和借入款的归还情况等因素。唯有如此,实际支付能力的预测才能更接近实际。
(三)开展成本控制分析
无论何种企业,成本控制都是其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时常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房地产企业也不例外。因此,在房地产企业的财务分析中,还应重视与开展成本控制分析。在成本控制分析中,首先要对房地产企业的成本控制目标的执行效果进行正确评价。同时,面对成本升高与降低时,要及时分析其产生原因和对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方面所带来的深层次影响。其次,还要明确房地产企业在成本控制中的关键环节和关键的风险控制点。针对每一个关键环节和控制点,制定对应的操作规范和有效的防范方法,以寻求降低房地产企业房产项目成本的未来途径和方法,以提高防范财务风险的能力。对此,可以适当借助《管理会计》中的“本、量、利”关系分析模式和边际贡献法、盈亏平衡分析法、变动成本计算法等,从整体上做好“全成本核算管理”,开展定量分析以及合理利用各种技术设备,实现对房地产企业的成本支出进行严格控制和科学规划,调动企业上下全员降低成本消耗的积极性。
三、结语
总而言之,具有一个资金密集型的行业,房地产企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高成长性。房地产企业的项目投资周期较长、风险性也较高。房地产企业若要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提高资金运转效率和安全性,就要从分析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入手,分析企业的现实支付能力与潜在支付能力,并且对成本控制进行分析和掌握,唯有如此,才能更好的规避、控制和管理财务风险。继而才能进一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获得更高的房地产项目投资收益,也为房地产企业的持续经营和下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健.我国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11
[2]邢姝媛.关于我国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分析[J].中国证券期货,2011;6
[3]蔡河山.浅谈投资性房地产财务风险的分析[J].现代商业,2009;15
[4]吴耿城.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0;3
关键词:廉风险管理 财务管理 风险预测
1.认识风险
企业运作过程中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企业的风险主要有经营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行业风险、制度风险、管理风险及财务风险,上市公司还有股市风险。财务风险是以上风险住要是经营风险和管理风险)共同作用的结果。广义的企业财务风险指财务方面的风险,包括由财务活动引发的企业风险和由各方面活动引发的财务所面临的风险。狭义的财务风险就是指企业现金支付风险和筹资风险。本文分析的是广义的财务风险。
按照成因财务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1资产风险,包括资产质量风险,如不良资产比例失调;资产结构风险,如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的比例失调、速动资产比率失调等。
1.2资本风险,包括资本结构风险,如股本构成比例不当、负债与权益比例失调等;分配风险,如是否分配的选择、是否资本公积转赠股本的选择;筹资风险,如股东的选择及信誉等级的评定。
1.3支付风险,现金短缺,不能支付到期债务的风险。
1.4投资及投资控制风险,如投资方向、投资品种、投资方式的选择,对投资项目的控制能力及效果。
1.5机会风险,即机会收益或机会成本,指选择这一个放弃另一个从而失去一个机会。
1.6纳税风险,如纳税品种的选择、纳税时机的选择、税收政策水平等,也称纳税筹划。
1.7资产、债务重组风险,如重组类型、重组内容、重组方式、重组伙伴的选择。
1.8财务政策、会计政策与财务预测、决策风险。指选择不同的财务会计政策的风险和进行近、中、远期财务情况预测引导经营行为偏差及财务决策失误的风险。
1.9内部控制风险,指内部控制不到位导致的风险。
1.10金融风险,主要是来自资本市场的利率、汇率、股票和债券价格波动风险。
1.11对外担保风险。
不同类型的财务风险对公司经营的影响一般不是同时发生,而是各在公司所处的不同阶段产生影响或相对重要的影响。如公司初建期的筹资风险、资本结构风险,成熟期的纳税风险、资产结构风险、分配风险、投资风险,衰退期的支付风险、资产质量风险、资产结构风险、分配风险、投资控制风险、资产重组风险。
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管理风险密切相关,财务活动本身就是经营与管理的结合。经营、管理决定财务风险,财务风险伴随经营、管理风险,同时又对经营风险、管理风险起抑制或加速作用。
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甚至破产清算的现象不断增加。因此有必要全面分析企业内外资料,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以财务指标数据、分析报告的形式,将企业面临的潜在危险预先告知决策者、经营者,同时,寻找财务风险发生的原因和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中隐藏的问题,以便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这样企业可以及时采取对策,制定正确的战略性的财务计划,编制合理的财务预算,对生产经营进行控制,进行风险防范(预警),化解风险;同时利于投资者和债权人可用来帮助决定是否投资或发放贷款,使企业进一步获得融资空间。
2.风险预测
财务风险预测主要方法是充分认识、分析企业内外部的经济信息,利用财务比率,建立财务风险评价模型,进行财务风险分析,及时向决策者提交风险分析报告,形成财务风险防范(预警)系统。财务风险分析报告应包括企业经营管理环境分析、企业经营管理现状评价、当前财务风险分析、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应对方案,附必要的发展计划、规划、财务、会计、审计资料。企业可根据财务风险情况制定报告间隔,如正常情况下可以年度报告,特殊时期可以月度报告或随时报告。
预测财务风险首先要设定财务安全系数(或财务风险系数),由于风险的未来不确定性,因此要测定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的安全系数。
财务安全系数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根据木桶理论和重要性原则确定的单一因素(比率)安全系数,二是根据权重确定组合因素(比率)安全系数。
单一因素安全系数的设定,是在某一风险因素比较突出、对公司影响较大,而其他风险因素较为正常的情况下,将这一因素的风险值作为企业财务风险系数。这就要求预先设定各项指标的标准值,在这个基础上,设定风险级次,由此测定安全系数。单一因素的风险分析,优点在于简单明了,但无法全面揭示企业财务状况,所以其有效性会受到一定限制。因此也需要对资产结构、负债结构、或有事项、盈利能力、筹资能力、投资控制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趋势的综合分析,要求分析人员有较高专业水平和判断能力。
组合因素系数,是根据各个风险因素的权重设置的数学模型,即建立多元线性函数公式,运用多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产生的总判别分。需要预先设定一些重要因素及其标准值,并确定权重分布。组合因素分析的优点是比较全面的反映了企业财务风险程度,但缺点也很明显,一是可能挂一漏万,尤其有些风险因素不便于以比率的形式反映,也就不可能建立在模型中,因此可能掩盖最严重的因素;二是通过历史数据评价过去,不能推测将来;三是要根据企业所处的不同性质的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初建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修订因素组成及其权重。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需要借助概率和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合公司的行业分类、经营状况、分配政策、经营环境,分析重要项目的特性及变动趋势。另外,各项指标应建立在合并报表基础上,充分考虑到母子公司风险叠加的影响。
3.化解风险
化解风险的途径:面对财务风险,一般采取四种对策,一是回避风险(保守策略),二是控制风险(预防性控制和抑制性控制),三是接受风险(提取风险准备金),四是转移风险。当然,在实际工作中,采取何种措施,与企业掌舵人的风格、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关系重大。
市场历来是机遇和风险并存的。低风险低收益的谨慎和高风险高收益的诱惑,往往使企业在决策面前进退两难,因此,风险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充分衡量风险的程度,结合自身的承受能力,通过比较、分析等方法权衡得失,选择最佳方案,以较小风险取得较大效益,是现代企业所共同追求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作出决定之前要针对不同风险制定一系列防范和补偿措施,使企业在风险出现时不致惊慌失措,束手无策。
企业的风险主要有经营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行业风险、制度风险、管理风险及财务风险,上市公司还有股市风险。财务风险是以上风险住要是经营风险和管理风险)共同作用的结果。广义的企业财务风险指财务方面的风险,包括由财务活动引发的企业风险和由各方面活动引发的财务所面临的风险。狭义的财务风险就是指企业现金支付风险和筹资风险。本文分析的是广义的财务风险。
按照成因财务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资产风险,包括资产质量风险,如不良资产(三年以上应收帐款、长期亏损的对外投资、长期闲置的存货和固定资产等)比例失调;资产结构风险,如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的比例失调、速动资产比率失调等。
2.资本风险,包括资本结构风险,如股本构成比例不当、所有者权益组成畸形、负债与权益比例失调等;分配风险,如是否分配的选择、派现与送股的选择、是否资本公积转赠股本的选择;筹资风险,如是否发行股票或债券及不同发行方式的选择、长期借款与短期借款的选择、股东的选择及信誉等级的评定。
3.支付风险,现金短缺,不能支付到期债务的风险。
4.投资及投资控制风险,如投资方向、投资品种、投资方式的选择,对投资项目的控制能力及效果。
5.机会风险,即机会收益或机会成本,指选择这一个放弃另一个从而失去一个机会。
6.纳税风险,如纳税品种的选择、纳税时机的选择、税收政策水平等,也称纳税筹划。
7.资产、债务重组风险,如重组类型、重组内容、重组方式、重组伙伴的选择。
8.财务政策、会计政策与财务预测、决策风险。指选择不同的财务会计政策的风险和进行近、中、远期财务情况预测(引导经营行为)偏差及财务决策失误的风险。
9.内部控制风险,指内部控制不到位,制衡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导致的风险。
10金融风险,主要是来自资本市场的利率、汇率、股票和债券价格波动风险。
11.对外担保风险。
不同类型的财务风险对公司经营的影响一般不是同时发生,而是各在公司所处的不同阶段产生影响或相对重要的影响。如公司初建期的筹资风险、资本结构风险,成熟期的纳税风险、资产结构风险、分配风险、投资风险,衰退期的支付风险、资产质量风险、资产结构风险、分配风险、投资控制风险、资产重组风险。
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管理风险密切相关,财务活动本身就是经营与管理的结合。经营、管理决定财务风险,财务风险伴随经营、管理风险,同时又对经营风险、管理风险起抑制或加速作用。
电力企业(省级电力公司)由于是国有独资垄断经营,长期作为政府机关发挥职能作用,造成财务风险意识薄弱,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因此应该加强财务风险的研究和管理,认真分析、及时防范、化解。目前阶段主要是加强筹资风险、资产结构风险、投资及投资控制风险、支付风险、资产质量风险、担保风险的研究和管理。天津市电力公司今年提出了高度重视回避财务风险,加快建立预算、投资、担保、贷款和合同管理的内控机制,强化合同管理,严格控制对外担保。
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甚至破产清算的现象不断增加。因此有必要全面分析企业内外资料,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以财务指标数据、分析报告的形式,将企业面临的潜在危险预先告知决策者、经营者,同时,寻找财务风险发生的原因和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中隐藏的问题,以便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这样企业可以及时采取对策,制定正确的战略性的财务计划,编制合理的财务预算,对生产经营进行控制,进行风险防范(预警),化解风险;同时利于投资者和债权人可用来帮助决定是否投资或发放贷款,使企业进一步获得融资空间。
二、风险预测
财务风险预测主要方法是充分认识、分析企业内外部的经济信息,利用财务比率,建立财务风险评价模型,进行财务风险分析,及时向决策者提交风险分析报告,形成财务风险防范(预警)系统。
财务风险分析报告应包括企业经营管理环境分析、企业经营管理现状评价、当前财务风险分析、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应对方案,附必要的发展计划、规划、财务、会计、审计资料。企业可根据财务风险情况制定报告间隔,如正常情况下可以年度报告,特殊时期可以月度报告或随时报告。
预测财务风险首先要设定财务安全系数(或财务风险系数),由于风险的未来不确定性,因此要测定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的安全系数。
财务安全系数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根据木桶理论和重要性原则确定的单一因素(比率)安全系数,二是根据权重确定组合因素(比率)安全系数。
单一因素(比率)安全系数的设定,是在某一风险因素(比率)比较突出、对公司影响较大,而其他风险因素较为正常的情况下,将这一因素的风险值作为企业财务风险系数。这就要求预先设定各项指标的标准值,在这个基础上,设定风险级次,由此测定安全系数。
假设:某省级电力公司生产经营连续数月平稳进行,预先设定支付风险的安全系数如下:货币资金余额为5亿元,安全系数为1;4亿元时安全系数为0.8;3亿元时06;2亿元时为0.4;1亿元时为0.3*亿元以下时为0.1。如果货币资金到2亿元以下,可以说,公司财务处于高风险状态,领导层必须高度重视,及时化解。
其他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利息保障倍数、资产负债率、借款比率、资产变现率、债务保障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负债比、资产收益率、应收帐款与经营活动现金比等比率的安全系数也是如此。
单一因素(比率)的风险分析,优点在于简单明了,但无法全面揭示企业财务状况,所以其有效性会受到一定限制。因此也需要对资产结构、负债结构、或有事项、盈利能力、筹资能力、投资控制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趋势的综合分析,要求分析人员有较高专业水平和判断能力。
组合因素(比率)系数,是根据各个风险因素的权重设置的数学模型,即建立多元线性函数公式,运用多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产生的总判别分。需要预先设定一些重要因素及其标准值,并确定权重分布。假设:
z=0.sa+0.sb—1.co+4.cd+l.oe+5.of+5.og+5.oh-2.oi
a流动比率(标准值2)、b速动比率(标准值1)、C债务资本比率(标准值1.0)、d最近三年平均债务保障率(现金债务比(标准值0.25)、e利息保障倍数(标准值2)、正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负债比(标准值0.2)《资产收益率(标准值0.l)、h投资收益率(标准值0.2)一担保与权益比率(标准值0.5)。
财务安全系数Z一般应大于5(标准值)、低于5时,财务风险较大;达到3以下为高风险。
另外,从内部控制预测的财务安全系数模型可设置为Z=RkN
R金额,按影响资金额度预分5档次,由大到小代表资金量大到小;N内部控制评价,按评价结果分5档次,由大到小代表内部控制有效程度大到小;财务安全系数Z标准值为9、低于9为高风险。
组合因素分析的优点是比较全面的反映了企业财务风险程度,但缺点也很明显,一是可能挂一漏万,尤其有些风险因素不便于以比率的形式反映,也就不可能建立在模型中,因此可能掩盖最严重的因素;二是通过历史数据评价过去,不能推测将来;三是要根据企业所处的不同性质的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初建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修订因素组成及其权重。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需要借助概率和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合公司的行业分类、经营状况、分配政策、经营环境,分析重要项目的特性及变动趋势。另外,各项指标应建立在合并报表基础上,充分考虑到母子公司风险叠加的影响,如资产负债率因素,母公司60%,子公司60%,孙公司60%,合并后的资产负债率一般要超过60%,超过多少要看被投资企业的资本和负债规模。
三、化解风险
化解风险的途径:
【关键词】 现金流量表;财务风险;经营风险;融资风险;投资风险
企业的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内外部环境及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不确定因素,使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获取的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甚至丧失偿债能力和股利支付能力的可能性。财务风险一旦发生,就会导致企业资金支付能力下降、生产秩序紊乱、销售数量下降、利润额下降、资金周转困难,轻则影响企业发展,挫伤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重则资金链中断,危及企业生存。因此,企业的管理者、所有者、债权人等各方均需要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由于现金流量表能说明企业从经营活动和投融资活动中获得的现金数量,而现金又恰恰是企业最重要的经济资源,几乎企业所有的经济活动都与现金有关,企业可以在一定时期内无利润甚至亏损,但不能没有现金,如果企业没有现金,将无法持续经营。日本著名八佰伴企业集团一夜之间的倒闭,究其原因就在于资金周转的困难。因此,有必要借助现金流量表来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包括经营风险、融资风险和投资风险。
一、经营风险分析
经营风险是指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经营方式的改变或经营决策的失误等所产生的风险。可以利用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来分析企业的经营风险。
(一)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大于零
一般来说,企业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大于零,说明企业生产经营能力比较强,具有“自我造血”的功能,有竞争实力。但不能因为大于零而忽视其潜在的风险,还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分析企业的经营风险。
1.净现金流量大于零的程度。如果企业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大于零的程度很小,只能部分或几乎不能补偿当期发生的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预提费用、待摊费用等非付现成本,则企业就难以抽出长期资金进行投资,难以得到战略上的发展,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大于零的现象就可能难以长期持续下去。
2.当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的现金流入量。在计算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时,包括了本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以及前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本期收到的现金和本期预收的款项。如果企业本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较少,而收到的前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的现金较多,说明企业信用政策比较宽松,应收账款较多。如果应收账款回收速度慢、回收时间长,甚至长期不能回收、大量拖欠,就会出现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一旦应收账款成为坏账,企业的收入就不能实现,反而成为损失。在具体分析时,可以借助于主营业务收入现金比率指标。主营业务收入现金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主营业务收入。该指标反映企业在收付实现制下当期销售收入的资金回笼情况。如果该比率小于1,说明企业账面上的收入得不到现金的支持,应收账款挂账较多,产生坏账损失的风险较高。
3.收到的税费返还。在现金流量表中,本项目反映企业收到返还的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消费税、关税和教育费附加返还款等各种税费,体现企业在税收方面因政策优惠所获得的已缴税金的回流金额。该回流金额可能导致企业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大于零。在分析企业经营风险时,应关注企业享受的税收优惠在未来可持续的时间和享受税收优惠的税收项目。如果本期税费返还金额较大,而该返还项目时间较短,甚至只是当期有返还,将来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就可能小于零。
4.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本项目反映的是企业收到的罚款收入、经营租赁租金收入等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流入。这些现金收入往往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如果数额较大,在进行经营风险分析时,应予以剔除,再看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是否大于零。
(二)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等于零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等于零时,表明企业“收支平衡”。虽然没有亏损,但长期下去,既没有现金能够补偿非付现成本,又没有现金用于能够增加未来收益的长期投资。当企业简单再生产条件不再具备,需要对陈旧设备、落后生产线等进行改造时,会因无现金而无法维持简单再生产。此时,如果不能通过外部融资来解决资金困难,企业将无法继续生存。
(三)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小于零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小于零时,企业不仅不能长期发展,甚至短期内的简单再生产都难以维持。企业必须通过再融资或挤占本应投资的长期资金来满足流动资金的需求。企业如果自身资金积累消耗殆尽,又不能从外部筹集到资金,则将陷入财务危机。如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第三季度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为-354.75万元,公司六届二十三次临时董事会便通过了“变更10 480万元募资投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时,公司初步预测2009年度净利润减少50%以上。
二、融资风险分析
企业融资渠道分为借入资金和所有者投资。依靠借入资金融资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企业在债务到期时能否及时还本付息,该风险可借助偿债能力进行分析。依靠所有者投资融资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企业支付的股利或利润低,不能满足投资者预期收益,将来筹资面临困难,该风险可以借助支付能力进行分析。
(一)偿债能力
负债经营能给企业带来财务杠杆收益,增厚利润,但如果债务到期而没有足够的现金偿还,就会产生融资风险,甚至导致企业破产。因此,需要从以下方面加强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
1.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当企业处于初创、成长阶段,或者企业遇到经营危机时,需要通过外部筹资来满足资金需求。因此,企业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一般会大于零。但并非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大于零就没有风险,这要看企业的筹资活动是否已经纳入企业的发展规划,是企业管理层以扩大投资和经营活动为目标的主动筹资行为,还是企业因投资活动和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失控而不得已的筹资行为,如果是后者,那就有可能面临到期不能偿还本息的风险。
当然,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也有小于零的情况,主要是企业在本会计期间集中发生偿还债务、支付筹资费用、进行利润分配、偿还利息等业务所致。此时,需要分析企业在发生这些业务后,是否还有足够的现金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是否能筹集到新的资金满足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如没有足够的现金又不能筹集到足够的现金,企业将面临经营风险,也将面临到期不能偿还剩余债务的风险。
2.现金比率。用企业期末的现金总额与企业的流动负债之比,来判断企业的短期偿债风险。由于流动负债期限不超过一年,很快就需要用现金来偿还,如果企业没有一定量的现金储备,在债务到期时就容易出现不能如期偿还的风险。一般说来,现金比率越高,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反之则越低。通过分析,一般认为,现金比率低于30%,是企业偿债风险的预警信号,这时需引起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但在具体分析企业的短期偿债风险时,还要看企业是否有人为操纵现金比率的行为。比如,有些企业在临近期末时临时借入短期借款,编制报表后就归还,就可以提高现金比率,但偿还债务本息的风险并未消除。
例1,某公司2009年底货币资金为250万元,流动负债为1 000万元,现金比率为0.25 ,存在明显的偿债风险。如果公司为了提高现金比率,在期末临时借款100万元,货币资金和流动负债同时增加100万元,则现金比率为0.32,超过了偿债风险的预警信号。
3.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对于长期负债,一般是到期还本分期付息。因此,在分析企业借款融资风险时,有必要分析企业支付当期利息的能力。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现金利息支出,该指标正是反映企业用当期经营活动带来的现金流量支付当期利息的能力。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越大,说明企业经营活动带来的现金流量对利息偿付的保障程度越高,风险越低。
(二)支付能力
支付能力是指企业支付投资者股利或利润的能力,可以利用以下指标进行分析。
1.现金股利支付率或利润分配率。现金股利支付率(或利润分配率) = 现金股利或分配的利润 /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这一比率反映本期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现金股利(或向投资者分配利润)之间的关系,能体现支付股利的现金来源及其可靠程度。比率越低,企业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就越强。
例2,甲公司2008年实现净利润100 000元,经营现金净流量6 250元,本期支付投资者利润25 000元,虽仅占净利润的25%(25 000 / 100 000),但却是经营现金净流量的4倍(25 000/6 250)。可见,经营活动提供的现金不足以支付投资者的利润,需要举债以支付利润分配额,满足投资者的收益目标,说明企业对投资者投资资金利用效果差。继续下去,将没有分配利润的实力,不能满足投资者的收益目标,不但面临筹资困难的风险,还将面临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本息的风险。
2.每股现金流量。一般的投资者比较关注每股收益。但如果每股收益很高,却缺乏现金,企业将无法分配现金股利。因此,有必要分析企业的每股现金流量。每股现金流量=(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优先股股利)÷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平均股数。每股现金流量越高,说明每股股份可支配的现金流量越大,普通股股东获得现金股利回报的可能性越大,企业支付能力越强,反之,则会形成支付风险。
三、投资风险分析
投资风险是指投资项目不能达到预期效益,从而影响企业盈利水平和偿债能力的风险。在利用现金流量表分析企业的投资风险时,主要分析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
(一)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大于或等于零
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大于或等于零,可能存在两种情况:一是企业投资收益显著,尤其是短期投资回报收现能力较强;二是企业因为收益下滑,资金紧张,又难以从外部筹资,而不得不处置一些长期资产,以补偿日常经营活动的现金需求。如果是后一种情况,则应进一步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看是否会在以后期间演化为财务危机。
(二)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小于零
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小于零的情况也存在两种结论:一是企业投资收益较差,投资没有取得经济效益,并导致现金的净流出;二是企业可能当期有较大的对外投资,因为大额投资一般会形成长期资产,并影响企业今后的生产经营能力。如果是第一种情况,则应进一步分析企业投资的具体时间、项目等,如是投资初期,还没有产生收益,也就无所谓。如果投资已完成正处于收获期,但收益很低;或者是投资项目不佳,在当前环境下不能较好地带来收益,则投资可能遭受损失,甚至形成财务危机。
可见,企业只有具备充足的现金流量,才能够支撑企业的利润和收入,才能及时偿还到期债务,才能满足投资者的收益目标。因此,人们应充分利用现金流量表去分析企业的现金状况,揭示企业的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 姚瑶.浅议运用现金流量信息进行企业财务风险分析[J].商业会计,2009(10).
[2] 郑海霞,陈文超.浅谈现金流量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DB/OL].论文天下.
[3] 程德兴,马保童.论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0(02).
关键词:财务分析;企业风险控制;应用
1传统财务分析的局限性问题
1.1财务报表本身的局限性
编制财务报表的过程,主要是通过四个方面假设进行,其分别为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四个方面的假设。从各种假设对于财务报表披露信息的影响程度来看,其中货币计量假设所带来的影响最明显,这是财务报表本身性质所不能突破的局限。在进行货币计量假设过程中,其形成的资产负债,一般都是以历史成本为确认,如果出现通货膨胀,其历史成本在收益、费用等方面将没有办法反应企业的资产价值、经营收益等真实情况。
1.2财务分析方法存在的局限性
进行财务分析其主要就是进行财务报表分析,主要围绕财务报表中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当前主要应用的财务分析方法包括趋势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1)所谓趋势分析法,其主要以时间推移为基础,进行纵向分析,需要在分析的过程中比较多个不同的会计期间、相同财务数据以及财务指标,通过比较以后就可以反映出企业未来经营发展的变化和趋势,以及反映出企业的财务趋势。这种方法需要比较历史数据,以此为基础和进行趋势定位。但历史数据无法反映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其分析出的结论也不能与发展的形式相符。(2)比较分析法与趋势分析法不同,其属于横向分析,并以标杆对象为基础进行分析。在实际使用比较分析法的过程中,其更倾向于与同行业标准、标杆企业进行比较分析,但这些平均值所反映的都是在行业中的一般水平,实际各企业在资本、经营规模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其平均值没有足够的代表性。(3)采用因素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将某些分享因素或者是某一总指标变动进行分解,从而确定其各个因素对于总指标产生的影响。因素分析法需要以统计方法假设为前提,因素不同、替代顺序不同,分析结果自然也会不同。因此,在财务分析结果中,假设的合理性、经济意义符合程度都有着重大影响。
2从风险控制视角重构财务分析体系
传统的财务分析主要依靠对财务报表的分析,其也是财务报表的外部使用者,外部使用者进行财务分析,主要是为企业运作提供一些风险预警。而以风险控制为出发点进行财务分析,则更加侧重于内部管理者,以数据分析为依据,就可以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更深层次的风险控制点。
2.1基于战略风险的财务分析
从企业外部环境来看战略风险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会受到企业所处市场环境以及宏观经济政治带来的影响;而如果以企业外部为出发点来看,企业在资源方面、能力方面、竞争力方面对企业的战略实现有着制约性。既有战略风险进行财务分析,要着眼于企业发展的大局,其战略高度要站在企业宏观经济发展的主要环境中,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资产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能力变化,将影响战略布局实现的整体变化,对财务和经营活动给予揭示。企业如果偏离了既定的战略目标,就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预警。
2.2基于经营风险的财务分析
企业在实际经营的过程中,必然会收到来自不同方面的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继而就会存在对企业的潜在威胁因素,这就是企业经营风险,这种潜在威胁会在不确定情况下,很容易引发企业的某环节出现一些问题,从而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甚至会给企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导致企业发生资金链断裂等严重的财务危机。
2.2.1盈利能力
其主要是企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根本性动力,如果企业具有良好的盈利能力,且这种盈利能力会促使企业保持逐步提高,从而企业的经营风险也自然会较低,相反,如果企业没有足够的盈利能力,其盈利能力无法确保企业实现增长,则企业就会存在经营风险。进行企业的盈利能力方面的风险分析,主要是进行主营业务增长、盈利水平变化的分析,对企业的主营业务构成、增长方式等进行分析,
2.2.2营运能力
企业的盈利水平、盈利效率都是企业的营运能力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企业在营运方面的效率,会对企业在总体盈利方面产生直接性影响,同时对企业的产品竞争力等都会产生影响,在市场中如果企业具备良好的营运效率,自然具有更高的市场竞争力。由此可以看出,企业的营运能力主要是企业的效率方面的问题,这也是企业的命脉所在,效率不高,就会更多的增加在资金方面、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占用或浪费,从而提高企业运营方面的直接性成本,企业的经营风险自然也会更高。
2.2.3存量资产风险分析
在企业经营风险之中,存货和应收账款都是其中重要的风险组成部分。企业的经营利润中,存量资产的损失属于经营利润的损失风险,对其分析,主要是由应收账款、存货两方面组成,如果应收账款增加,可降低资金周转的机会收益,甚至会转变成为呆坏账,从而给企业带来直接的利润方面的损失。而存货长时间积压的情况下,必然会占用企业的资金,从而出现滞销、价值流失等情况,给企业带来损失。
2.3基于财务风险的分析
每个企业的血液就是企业的资金,一般情况下,企业经营活动中产生的资金需求是财务风险的主要来源,如果企业在资金占用、周转过程中,出现短缺、收益不确定等情况,就会带来风险。以财务风险分析作为基础,以资金来源、使用、周转的过程中的安全性、收益性进行分析。当今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有筹资、投资、经营、现金流四方面的风险。下文对财务分析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如下几点:
2.3.1筹资风险分析
进行筹资风险方面的分析,首先要对筹资进行合理安排,同时还要提高筹资的收益。筹资主要有股东投入资本、介入资金(企业债务)两种来源方式。根据其资金来源进行筹资风险分析,主要应该考虑在收益性、偿还能力方面问题。在筹资风险中,其主要有收益低、到期无法偿还两方面因素。以收益方面来说,主要是要提高对资本收益的分析,对企业资本结构进行分析,对融资风险和成本进行权衡。其次,是要对财务杠杆作用力进行分析,对财务杠杆作用进行合理评价,对利润率变化进行分析,如果利润率提高,自然会升高负债比率,相应的财务杠杆系数也自然增高,充分发挥财务杠杆作用和效益,如果利润率下降,就要将负债比率降低,避免出现财务风险。
2.3.2投资风险分析
投资风险财务分析是对专项投资项目进行分析的主要工作,也可以进行公司整体性投资方面的分析。究其工作内容,主要是企业在进行投资项目过程中,对实际的收益进行跟踪并分析,以此为基础,就可以对投资项目进行判断,看项目是否可以按照预期进行发展,是否在发展过程中偏离了预期收益,是否需要追加投资进行评价。
2.3.3现金流量风险分析
一般情况下,企业财务出现失败,其主要诱因之一就是现金流量风险,而如果企业出现破产,一般情况下主要是因为资金链断裂发生。因此,如果想要对财务失败、企业破产进行预防,其关键环节就是现金流。对企业的现金流进行分类,可以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三个方面的现金流,对现金流量财务进行分析,就要对企业现金流量结构变化提高关注度,对经营活动创造现金流能力给予更多的重视,对投资、筹资等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有更加合理的安排。
2.4基于发展风险的财务分析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很容易达到瓶颈时期,主要是来源于企业产业规模、盈利增长方面的瓶颈而导致,从而企业就会感觉增长乏力,甚至是出现倒退的情况,这就是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而进行财务分析,就可以对企业的发展动力、速度、质量变化进行深入分析,对风险因素实现量变。对企业的发展能力、企业价值增长、企业价值变动因素等进行分析。
3基于风险控制的财务分析主要程序
3.1收集财务分析数据和信息
分析数据与财务数据相比具有更为明显的广泛性,其中不仅包括内部风险因素,还包括外部、过去等风险因素,同时还有未来预期的风险变化因素等等。因此,进行风险控制财务分析数据的收集工作,不能局限于财务结果的数据,还应该包括企业生产经营和市场环境、宏观环境、企业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预期数据等。
3.2分析整理数据
数据分析整理是整个财务分析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对初始信息进行分辨,尽可能剔除没用的数据,留下真实有价值的数据,对数据信息进行提炼,与此同时还需要运用比率、因素分析方法,以及建立财务评价模型,最终完成信息加工工作。
3.3判断风险因素
企业经营信息中就含有风险,对数据变动进行分析,将有利信息、不利信息进行分析,从而就会发现企业在实际运行中蕴含的风险因素,这包括企业在战略执行中、经营活动中、投资、筹资等方面的各种因素。
一、财务报表是综合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的“晴雨表”
从微观企业的损益表来看,企业的收益情况主要通过三个层次来反映:第一,经营收入扣除经营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等经营费用后的经营收益;第二,经营收益扣除财务费用后的经常收益;第三,在经常收益基础上与营业外收支净额的合计也就是期间收益。如果从经营收益开始就已经亏损,说明企业已近破产。即使期间收益为盈利,但可能是由于非主营业务或偶发事件所形成净资产增加,如出售手中持有的有价证券及土地。但如果经营收益为盈利,而经常收益为亏损,可以说已经出现危机信号。这是因为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举债规模大,利息负担重。若经营收益经常收益均为盈利,而期间损益为亏损,可能出现了灾害及出售资产损失等,问题不太严重的话,是可以正常经营的。如三个层次收益均为盈利,则是正常经营状况。
从微观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来看,企业的财务状况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流动资产的购置大部分由流动负债筹集,小部分由长期负债筹集,固定资产由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长期负债筹集,也就是流动负债全部用来筹集流动资产,自由资本全部用来筹集固定资产,这是正常的资本结构型;第二,资产负债表中累计结余是红字,表明一部分自有资本被亏损吃掉,从而总资本中自有资本比重下降,说明出现财务危机;第三,亏损侵蚀了全部自有资本,而且也吃掉了负债的一部分,这种情况属于资不抵债,必须采取措施。
二、各种类型的财务分析为管理者决策与控制提供有用信息
基于管理者决策与控制的财务分析体系由资本经营财务分析、资产经营财务分析、商品经营财务分析和产品经营财务分析四部分组成。管理者决策与控制的关键是经营效率、效果与相应的风险控制,从总体看,各种类型财务分析都可从效率分析、状况分析和风险分析三个方面进行,为管理者决策与控制提供有用信息。
(一)资本经营财务分析
1.资本经营效率分析,主要围绕反映资本经营盈利能力的净资产收益率进行分析,包括行业对比分析、公司间对比分析、不同时期对比分析及因素分析等。与资本经营相关的效率分析指标还有资本经营贡献率、资本收益率、资本成本率、每股收益及市盈率等。资本经营效率分析是企业进行资本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
2.资本经营状况分析,主要对资本结构状况和资本规模状况进行分析,包括对资本构成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负债报表等的水平分析和垂直分析等。
3.资本经营风险分析,主要对财务风险进行分析。由于企业经营风险的客观存在,在资本经营中由于负债规模与结构等变化引起的财务风险是资本经营风险控制的核心。
(二)资产经营财务分析
1.资产经营效率分析,主要是围绕反映资产经营盈利能力的总资产报酬率和资产经营营运能力的总资产周转率进行分析,涉及的效率指标还有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产值率等。资产经营效率是资产经营与管理的目标所在,资产使用效率分析是进行资产经营决策包括资产存量经营、资产增量经营和资产配置经营的依据与基础;资产使用效率分析也是进行资产管理控制标准制定、业绩评价等的重要依据。
2.资产经营状况分析,主要包括资产规模分析、资产结构分析和资产项目分析。资产规模分析通常可采用会计分析方法中的水平分析法。通过对各类资产报表进行不同时期的对比,揭示资产规模变动程度。对资产规模变动的分析可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的收入规模、企业资产价值变动等进行,以保证企业资产规模的经济性与合理性。资产结构分析通常可采用会计分析中的垂直分析法进行了分析。资产结构分析通过对不同类别资产占总资产的结构及变化来反映资产配置的状况。企业应根据资产经营管理的战略与重点,利用对资产项目分析的方法,加强资产项目的管理。
3.资产经营风险分析,主要分析在企业资产经营中由于不确定因素可能对企业经营带来的不利影响。资产经营中的风险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由于企业经营中不确定因素可能带来的效率损失,即属于经营方面的风险;二是由于企业负债经营中偿债因素可能对资产营运带来的停产损失等,即属于财务方面的风险。资产负债率分析、流动比率分析、速动比率分析等主要属于后者。
(三)商品经营财务分析
1.商品经营效率分析。主要指围绕反映商品经营效率的营业收入利润率和营业成本利润率进行的分析,还包括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收入净利润率、营业收入息税前利润率、百元收入成本率等。
2.商品经营状况分析,主要包括对营业收入规模与结构的分析、产品销售价格分析、市场占有率分析、产销平衡分析等等。
3.商品经营风险分析,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市场风险分析等。
(四)生产经营财务分析
1.产品经营效率分析,主要对企业生产过程的投入与产出效率进行分析,包括对反映生产效率、成本效率、技术效率等的指标进行分析。
2.产品经营状况分析,主要通过水平分析和垂直分析对生产规模、产品结构、生产成本、生产质量等进行分析。
3.产品经营风险分析,主要通过对产品积压率、生产停工损失率、废品损失率等的分析,判断企业在产品生产经营中的风险。
三、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加强企业风险管理
(一)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是财务管理工作别重要的一环,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
(二)用财务分析的指标体系来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
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可以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指标分析来加强风险的防范。
1.偿债能力。偿债能力包含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等指标。流动比率过高会使流动资金丧失再投资机会,一般生产性企业最佳为20%左右,资产负债率为40%~60%,投资报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时,借款越多,利润越多,同时财务风险越大。除了偿债,还要看分红能力纳税能力、付薪能力等支付能力。
2.盈利能力。营动能力高低又直接体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其中,反映资产运营的指标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对于生产性企业最应该引起警觉的是没有销售增长的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增多。
3.获利能力。获利是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获利有总资产报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其中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该指标是整个财务指标体系的核心。在一般情况下,该比率越高,表明自有资金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对企业投资人、债权人的利益保障越高。
4.发展能力。对企业发展能力方面选择销售增长率和表明企业抗风险、持续发展能力的3年资本平均增长率。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要借助财务分析,不断加强企业的风险识别与防范,为管理者决策与控制提供有用信息,从而有效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一、企业初创期的财务战略
(一)企业初创期的财务特征初创期企业就像一个初生的婴儿,抵抗力很弱,随时都有生病的可能,因此这一阶段的企业应该把如何生存下去作为企业发展的目标。在初创阶段企业需要大量的人、财、物投入,产出很少,企业形象尚未形成,产品开发和市场开发能否成功决定着企业能否成功。因此初创企业的努力方向是研发新产品,开拓市场,提高产品知名度。在这一阶段企业大部分是亏损的,并且研发能力不足,企业面临的风险很大。
(二)企业初创期的风险分析企业在初创时期主要会面临的风险有:
(1)经营风险:一方面由于厂房的建造、设备的购置、新产品的开发、市场的拓展等,企业需要从外部资本市场上筹措大量的资金来保证企业所需各种资源的及时投入,同时由于企业尚未建立一定的市场地位,信用度不高,金融界对企业还缺乏信任感,这使得企业的外部筹资能力十分有限;另一方面企业新产品的价格、销售量都比较低,资金回报率低,企业内部资金积累还需要个过程,这些都使企业存在很大的经营风险。
(2)管理风险:企业初创时期,由于企业规模小、员工少,成员之间因为共同的理想而结合在一起,企业的管理人员往往身兼数职,职责不清,企业更缺乏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众多的不确定因素使得企业应付环境变化的能力非常脆弱。因此在这个时候企业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很多,风险也很大,极易形成缺乏长远意识的短期行为。
(3)财务风险:企业创立之时初始资本投入不足,资本积累能力差。由于创业期企业缺乏专业管理人才,资金使用随意性大,又没有制定有关库存管理与资金结算方面的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与此相关的就是资金周转效率不高,往往缺乏严密的资金调度计划。这种忽视内部财务管理的结果就是会发生企业资金周转的困难。
以上三种风险是相辅相成的,其中经营风险是主要风险,管理风险是次要风险,而财务风险则是前两者的综合结果。这些风险的客观存在,增加了企业投资失败的可能性。
(三)企业初创期的战略重点:吸引风险投资者由于企业刚刚起步,市场知名度低,没有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企业总体价值较低,没有得到资本市场中投资者的青睐,使得创业期的企业缺乏通常的融资渠道,缺乏负债融资的条件,只好用权益资本支撑企业的各项资本支出;有时不得不利用降价来刺激销售增加收入,甚至把产品价格降到生产成本以下,结果是卖得越多亏损就越大。因此,解决资金问题是决定企业命运的关键。
企业生命周期的初始阶段经营风险是最高的。这些风险包括:产品能否试制成功;如果试制成功,它能否被潜在的客户接受;如果被接受,这个市场能否扩大到一定规模,以给予该产品充分的发展空间和补偿投入的资本;即使这些都能实现,公司能否获得足够的市场份额立足于该行业等等。由于这种高经营风险,企业只能吸引那些想从事高风险投资,并要求获得高回报的投资者。因此,企业初创时期的战略重点为吸引风险投资者,以解决企业的资金紧张问题。
二、企业成长期的财务战略
(一)企业成长期的财务特征企业渡过了创业阶段就会迎来企业的快速发展,在这个阶段新产品已经成功地推向了市场,销售规模开始扩大,主导产品已经形成,有一定的销售收入和现金流量,相对于初创阶段企业的筹资变得容易了,但用于研发、扩大生产能力以及市场占有率等的资本性支出较多,企业仍然需要较多的现金投入。在成长期企业的经营风险虽然比初创企业有所减少,但是其绝对数值仍然很高。
(二)企业成长期的风险分析在成长期企业的经营风险虽然比初创期有所减少,但是其绝对数值仍然很高,这种高经营风险主要因为:
(1)资金需求巨大。由于新增项目的增加及各子公司对项目投资的冲动,以及大量的营销费用(如广告费)的增加,形成较大的资本需求。但从供应角度来看,由于此时企业集团可能处于产品的市场开拓期,大量的营销费用并没有带来大量的现款,应收账款被他人占用,从而形成巨大的资金缺口。
(2)盲目扩大规模。企业在其创业阶段能够生存与发展就在于其规模“小”的特征,但许多企业都希望能够扩大规模,实行多样化生产,这使得企业盲目追求多元化投资,忽视自己核心能力的培育,容易步入扩大规模的误区,导致其实力下降,资源难以为继。
(3)财务需要规范建设。随着企业业务的不断扩张,企业对财务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财务制度不健全和内部控制薄弱就成为成长期企业的问题。比如,财务部门的定位仍然是算账、记账,处理和管理财务数据,不分析企业财务数据报告能否给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不能从总体上对生产经营活动做出长远安排。
(三)企业成长期的战略重点:提高资金运作效率成长期企业需要壮大自身力量,而仅仅依靠权益资本显然不能满足这种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财务应做好资金筹划,提高资金运作效率,眼光应放在长期财务战略上。企业应随时根据市场情况调整产品结构,把有限的资金使用在高效益的拳头产品上。
在成长期,融资渠道趋于多样化,因而必须在各种融资方式间进行选择取舍。只有当企业资本结构处于最佳状态时,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企业价值最大。因此,企业必须制定最佳的资本结构政策,充分利用杠杆效应。同时,还要不断扩大和维护市场份额,因为处于成长期的企业通常是其产品或服务已经获得市场接受,企业要保证产品生产供应的及时性,不断地提高产品的生产服务质量,以保证对市场份额的占有率。
三、企业成熟期的财务战略
(一)企业成熟期的财务特征当企业步入成熟期后,企业盈利能力达到最大,获利水平相对稳定,业务收入在缓慢增长,由于企业扩张潜力有限,产生多余的现金流量。这一时期,市场份额和资源配置都较为稳定,企业资源投入达到一定规模后保持相对稳定水平,人力资源以及各种无形资源在企业的资源配置中占有相当的份额,企业资源结构趋于科学合理。因此,这一时期是企业的“黄金”时期,任何企业都希望通过多元化经营和不断创新变革等,尽最大可能延长企业在这一阶段的停留时间。此时,企业财务管理更需要具备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战略思想,采取积极的以攻为守策略,不断创新,尽量回避成熟期的企业风险,实现企业的“二次创业”。
(二)企业成熟期的风险分析企业在这个时期主要面临的风险有:
(1)缺少新的利润增长点。大多数企业都是从生产某种产品或者某类产品起家,经过一定时间的发展,该种产品已经进入成熟期,由于市场上竞争者的进入,价格竞争成为企业使用的普遍手段。价格降低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因此这种市场状态限制了企
业的进一步发展。此时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等方法是促进企业继续发展的途径。
(2)面临管理重点的转移。当成熟期到来时,必将导致企业管理重点的巨大改变。在早期成长阶段,企业管理重心是整个市场和市场份额,而现在要让位于关注盈利能力,维持已经达到的销售利润率。这就意味着在管理风格上要有所变化,因为早期成功的主要因素在销售量更为稳定的成熟阶段不再至关重要。如果在这个转变中,高层经理能在一些恰当的方面找出关键的变化,这必将是很有益处的,可以在管理上有意识的加快促成这些变化。
(3)面临成长极限。成长极限是指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企业的成长速度在达到一定的水平以后所处的一种很难进一步提高的状态。企业经过生命周期前两个阶迅猛发展,进入成熟期后,往往难以维持辉煌,普遍呈现快速衰退的现象,如何解决成长极限问题成为企业研究的焦点。
(三)企业成熟期的战略重点:维持当前的利润率由于成熟期的企业对未来增长前景预期较低,因而股东要求提高股利。此时企业战略的重点应放在盈利能力上,维持已经达到的销售利润率,财务战略选择应以保持利润和保持市场为目标。同时为了防止衰退,企业应加强技术创新与市场开拓。进入成熟期后,企业在自己的强项方面已经站稳了脚跟,市场占有率、技术水平等方面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企业有多余的资金和能力涉及企业以外的其他行业。此时,企业可采取多元化经营和专业化经营的投资战略,通过多元化投资战略,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
四、企业衰退期的财务战略
(一)企业衰退期的财务特征进入衰退期后,企业销售额和利润额都明显下降,新产品和大量替代品出现,产品供大于求,市场需求开始逐渐减少。有的企业开始向其他更有利可图的行业转移资金,企业就此进入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有的企业仍继续保存在原行业中,这是因为它们在成本、与供货商的关系、财务控制等方面有良好优势,仍有利可图。有实力的企业会选择价格下调和更为宽松的信用政策。价格大战造成企业的盈利下降,商业信用的放宽造成企业应收款项余额增加,企业的坏账损失增加。这时,股票价格开始下跌,发行股票、债券融资十分困难,银行信用贷款收紧,企业筹资能力下降。在企业现金流转不畅、融资困难的条件下,企业的财务状况开始恶化。
(二)企业衰退期的风险分析企业在衰退期面临的风险有:
(1)竞争能力下降。企业进入衰退期时,由于竞争加剧,创新能力减弱,原有产品逐渐被市场所淘汰,销售额下降,产品供大于求,而新产品却很难推出,企业业务发生萎缩,竞争能力下降。而企业潜在的投资项目又尚未确定,因此企业容易走向破产。
(2)闲置资金被滥用。这一阶段企业拥有稳定的市场份额,但销售量出现负增长;企业收回了大量的应收账款,潜在的投资项目没有确定,大量的闲置资金很可能被滥用,因此如何尽快回收资金并保证被有效利用是财务管理的重点。
(3)单位成本增加。当销售业绩开始下滑,高额的固定成本使产品单位成本增加,将很快使公司陷入严重的亏损境地。
1 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原因
上市公司虚假会计信息严重阻碍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干扰了社会经济秩序,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危害极大。导致大量虚假会计信息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的审计监督不力为大量虚假会计信息的开了方便之门,是导致虚假会计信息泛滥的主要原因。审计监督不力的原因有很多,如: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能力与职业道德、社会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等。但笔者认为审计模式的陈旧落后也是导致审计失败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传统的审计模式主要有账项基础审计与制度基础审计。
账项基础审计,是指审计人员主要根据对账项、交易的具体检查取得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即审计工作主要是对会计账簿、凭证及其有关资料的检查,故审计又被称之为查账。
“造假”一条龙,使传统的账项基础审计部分失灵,效率较低。员工舞弊会给企业带来损失,但数量往往有限,时间久了总会被发现和纠正。管理舞弊则不同,重大的财务欺诈往往是由于管理舞弊造成的。
制度基础审计是指审计人员根据对客户内部控制的研究、评价,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并依此收集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在审计过程上划分为符合性测试与实质性测试两大阶段,但在审计的着眼点,仍集中在具体类别的经济业务或账户记录及余额。在“一条龙造假”下,制度基础审计也部分失灵,制度基础审计与账项基础审计相比,多了“了解内部控制”及“控制测试”两道程序,与账项基础审计相比,制度基础审计重视对内控薄弱环节相关业务的实质性测试,它的理念是“内控薄弱环节可能存在更多的重大错报”。但实际上,一条龙造假往往是管理当局策划、执行,绕过内控。如果是员工舞弊,内控导向的实质性测试可能是有效率的,而对管理舞弊往往可能是无效的。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审计要跳出账簿,跳出内控,根据现代财务舞弊特点,进入以查找舞弊为核心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进入风险导向审计时代。
2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与传统制度基础审计模式的区别
(1)审计目标集中在发现重大错弊,要求注册会计师自始而终保持专业怀疑;在专业胜任上,需要更多的专业判断。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审计的关键是发现有价值的线索,这些线索在没有线人提供的情况下,只有靠自己的专业分析能力,从研究客户入手,透过表象看本质,通过一系列的资料搜集和风险分析,识别风险点,然后实施系列的个性化测试方案。不是像传统制度基础审计,每家公司差不多,审计就象流水线作业,非常机械,缺乏灵活性。风险导向审计强调的就是针对不同客户实施个性化的审计程序,针对特殊的、不同的风险点,实施不同的程序。
实施风险导向审计的一个前提是会计师的执业能力能达到要求的层次,能做风险导向审计的会计师基本上都能做咨询业务,因为对客户的经营风险和舞弊风险分析过程也是一个咨询过程,它需要会计师有丰富的行业知识和执业经验。在我国,实施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最大制约就是缺乏有这种比较高水平的会计师,一般会计师是无法对客户的经营风险和舞弊风险做出正确的评估,并对评估风险采取个性化的审计程序。
(2)风险分析的侧重点不同。对客户的风险评估,传统制度基础侧重于对控制风险,而风险导向审计则更加强调固有风险,通过深入了解企业及其环境,从各种渠道了解企业所处的行业及地域情况,对企业作深入的研究,发现其潜在的经营风险及财务风险,并评估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风险。
(3)确定实质性测试的逻辑思维过程不同。传统审计模式的思维过程为:初步了解客户情况,初步评估企业风险程度,确定是否接受委托了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必要时进行穿行测试),评估内控制度,预计控制风险水平,确定重要会计问题和重点审计领域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时间、性质、范围制定审计计划。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逻辑思维过程为:初步了解企业基本情况、行业特点及经营环境,初步判断其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确定是否接受委托全面了解企业基本情况、行业特点和地域经营环境,判断舞弊可能,评估风险水平;然后进行分析性测试进行映证与分析,结合对企业内部控制结构的评价,确定重点风险领域根据重点风险领域,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时间、性质、范围制定审计计划。
风险导向审计体现的审计思路,是以项目的审计风险为质量控制依据,首先研究理解企业经营及所从事经济活动的自身特点、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行业和地域)、企业的内部控制及其运行,然后,通过对有关数据、信息的分析和检查,由概括到具体,由表及里地认识财务报表披露的信息与企业实际状况关系,确定会计准则的遵循状况。以风险评估决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如果评估企业发生重大错报风险很高,则需要特别的审计程序。
一、上市公司的健康快速发展有赖于积极有效的风险防控
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的上市公司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截至2005年5月,我国仅境内上市公司就有1 388家,市价总值为31 330亿元,流通市值达9 989亿元。然而,一些上市公司由于民主决策机制不够健全,内部控制不够严格,管理松散,效益不高,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根本问题就是企业没有建立起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监督机制没有真正发挥效用。远到美国的安然公司,近到我国的中航油、银广厦等企业,都是如此。
为了促进上市公司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我国近来十分强调上市公司的治理问题。上市公司自身也在强化管理,建立内控体系,防控企业风险。现代企业的风险管理就是要通过确定、评估、控制企业因业务活动而伴生的所有风险,降低这些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帮助企业保持盈利。任何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均会面临和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但风险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善于识别,小心防范,勇于化解,尤其在一些高风险领域,更应强化风险管理,将风险降到最低。上市公司的健康快速发展有赖于积极有效的风险防控。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再三强调,中央企业必须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建立风险管控体系,加强对风险的识别预警、评估监测,其别提到,要加强内部审计。
二、内部审计对防控上市公司经营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内部审计在上市公司经营管理中处于极其重要又特殊的地位,它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上市公司监督与评价内部控制的主要手段。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是上市公司建立自我约束和监督机制的一种措施,是上市公司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竞争力以及确保资产保值增值的内在需要,也是公司内部对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的内在需要。尤其应该认识到,在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中,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剧,各种风险不断变化且增加,内部审计在改进风险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内部审计部门在上市公司经营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作用,是随着内部审计的层次提高而逐步推进的。由于内部审计人员长期在本企业工作,比较熟悉公司的业务并能够随时深入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了解掌握具体情况,在实施审计事项时通过周密详细的审前调查,收集到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因此能从中发现存在风险的隐患问题,进行风险分析。所以说,内部审计能够掌握企业经营风险的关键点。可以促进企业风险管理过程的建立。再进一步,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审计评价和审计咨询的方式,协助上市公司风险管理的完善。风险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组织内部各职能部门按照分工各司其职,在运转过程中,很可能发生经营风险。内部审计人员根据审计情况能够对管理层提出风险管理建议,并对风险管理进行全力协助,促进风险管理过程的完善。
内部审计在上市公司风险管理中的具体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识别和防范各类风险
上市公司面临的风险分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内部风险包括企业人力资源变化、财务变化、劳工关系变化、信息系统变化所带来的风险。外部风险包括货源、技术更新、债权人要求、竞争者行动、经济形式、政治形式、法律、自然灾害等的变化所带来的风险。内审部门可以通过财务审计、经营审计对这两类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和防范,如能够识别和规范关联交易,能够保证业务真实、流程规范、会计信息准确,帮助理顺利益关系,能够对经营决策系统进行审计,减少因决策失误对权益者的侵害。
――风险警示作用
内部审计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估和检查,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和漏洞,分析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偏差和失误,解剖问题产生的各种主客观原因,对潜在的风险提出警示,并提出改进建议,甚至帮助管理部门设计风险应对机制。
三、强化内审职能不仅要强化传统的项目,还应从上市公司新的风险管理出发拓展新项目
综合上市公司内审开展的情况,目前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主要在这些领域开展了作业:内部控制评审;管理(经营)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合同(合约)审计;工程项目审计;环境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审计;风险管理审计;战略管理审计;管理舞弊审计等。随着企业风险管理的深入,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不仅应强化传统的财务审计、工程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项目,而且应将风险管理作为工作主要内容。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应该更多地参与面向未来的规划和决策工作,对企业经营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时关注,这些风险包括公司经营现状带来的风险和计划规划、发展战略所带来的潜在的风险。
传统审计风险模型解决的是企业的交易和事项在本身真实的基础上,怎样发现会计报表存在的错报,审计重点是放在各类交易和账户余额层次,而不从宏观层面考虑会计报表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这很可能只发现企业小的错误,却忽略大的问题。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则解决的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管理层舞弊、虚构交易或事项而导致会计报表存在错报怎样进行审计的问题。这种战略风险审计是审计的一个高层次作业项目。还有人提出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理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按照战略管理论和系统论,将由于企业的整体经营风险所带来的重大错报风险作为审计风险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进行评估。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人员大多将主要精力置于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审查及监督上,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责就是“查错防弊”,而不是对公司管理做出分析、评价和提出管理建议,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报表、账簿、凭证及相关资料。事实上,上市公司发生或产生的错误与舞弊等问题大多存在于经营管理过程之中。因此,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必须从传统的“查错防弊”转向为公司内部的管理、决策及效益服务,内部审计的职责也应从审查和监督向评价与咨询方面拓展,其作业范围不应局限于财务领域,而应扩展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
在实践中,内部审计主要从两个方面评估上市公司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一是评价风险管理主要目标的完成情况。主要表现在评价公司以及同行业的发展情况和趋势,确定是否可能存在影响企业发展的风险;二是评价管理层选择的风险管理方式的适当性。
在去年12月份召开的2005年中国电信集团工作会议上,王晓初总经理提出了促进中国电信由传统基础网络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变的战略构想,以及优化资源配置、实施精确管理的工作思路。我们的内部审计就要紧密围绕企业转型,充分发挥监督服务作用,帮助企业防范风险、实施精确管理、优化资源配置,为促进企业成功转型提供保障。现在电信业面临的风险,一是来源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因为价格战、技术的快速更新和政府的管制,使得电信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吸引和维持客户越来越难,成本越来越高。二是规则管制,电信行业一直是受严格管制的行业,而管制的规则一直在变化造成很多不确定性,如对小灵通业务的管制。三是由于移动网等的影响,固网作为电信业核心业务具体收入不断下降。四是客户的需求在不断发生变化,如果没有一个很高质量的产品提供给消费者,电信企业就不会获得投资的回报。美国世通公司并购美国第二大长途电话公司后成为美国第二大的长途电话运营商,但世通公司后来却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案。世通案件给我们的启示是,电信企业应该建立战略风险评估建设,发展内部审计制度,尤其在确定并购等重大战略前通过内审等手段进行充分的风险分析和风险防控。
四、强化上市公司内审职能需进一步健全内审体系
1、巩固强化内审地位,赋予职能。
要发挥内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必须明确内部审计的性质定位。内部审计在上市公司经营管理中处于极其重要而又特殊的地位。它是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监督与评价内部控制其他部分的主要力量,因而其在强化内部控制方面应当发挥不可替代的积极的作用。不仅如此,内部审计工作还在改进风险管理和完善治理结构等方面发挥审查、评价及促进作用,由此赋予了内部审计人员更重、更多的职责和使命。上市公司因此必须进一步扩大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
2、规范制度,健全机构,提高人员素质。